跨文化交际礼仪(方凡泉)
跨文化交际中的商务礼仪与沟通技巧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商务礼仪与沟通技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fcd4948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69.png)
跨文化交际中的商务礼仪与沟通技巧研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际在商务领域中显得尤为重要。
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各自独特的商务礼仪和沟通方式,因此了解并运用适当的商务礼仪与沟通技巧是成功进行跨文化商务交流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的商务礼仪与沟通技巧,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一、商务礼仪1. 尊重和理解对方文化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是跨文化交际中的基本要求。
在商务交流中,我们应尊重和理解对方的商务礼仪,包括对待场合、用餐和交谈等方面的习俗和规定。
例如,在某些亚洲国家,鞠躬是表示尊敬和礼貌的方式,而在西方国家,握手则是常用的问候方式。
2. 注意身体语言和言谈举止在商务交际中,身体语言和言谈举止同样重要。
保持微笑、直视对方的眼睛、站姿笔直等都是展示自信、尊重和友好的方式。
此外,避免过于亲近的身体接触以及触碰对方的敏感部位,比如头发或肩膀。
3. 礼物的选择和送礼的方式在一些国家,送礼被视为一种传统和重要的商务礼仪。
在选择礼物时,应尽量符合对方的文化和喜好,并避免过分奢华或过于廉价的礼物。
此外,确保礼物包装精美,并适当地表示感谢和赞赏。
二、沟通技巧1. 注意语言选择和口语表达在商务交际中,语言选择和口语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双方使用不同的母语,应尽量使用共同的官方语言或互相了解的第三种语言进行交流,以避免语言隔阂和误解。
此外,避免使用过于口头化或俚语的表达方式,保持清晰、简洁且有礼貌的口语。
2. 倾听和理解对方观点商务交际中的沟通是双向的,不仅需要表达自己的观点,也需要倾听和理解对方的观点。
积极倾听和示意对方你的理解,能够增强双方的信任和合作意愿。
即使对方表达的观点与自己不同,也应保持开放和尊重的态度进行交流,并寻求共同的解决方案。
3. 注意非语言沟通和信号除了语言交流外,非语言沟通和信号同样重要。
面部表情、姿势、眼神交流等都可以传递出意图和情感。
在跨文化交际中,要特别注意对方的非语言信号,并适当地作出回应。
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
![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8fa6db17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ba.png)
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以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为标题,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剧,人们面临着不断增长的跨文化交际机会。
虽然穿越不同的文化有许多挑战,但同时也可以制定一些礼貌原则,以帮助人们在跨文化交往中建立和保持友好的关系。
第一,努力展示尊重。
不同文化间的人们在表达方式、文化活动等方面存在差异,需要人们认识到这些差异,并给予尊重。
人们应该展示出对彼此文化特色的理解和尊敬。
此外,人们也应该尊重彼此观点的不同,谨记,在文化间的交流中,没有任何文化观点是正确或错误,而是相互接受和尊重。
第二,努力掌握文化知识。
任何人都应该努力掌握文化知识,以免在跨文化交流中出现令人尴尬的局面。
了解不同文化的习俗、宗教信仰和礼节规则等,能够帮助人们改善跨文化交往的效果。
一定要注意,当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应保持基本礼貌,以获得最佳效果。
第三,在跨文化交流中,应让步和展示宽容。
跨文化交流过程中应赋予彼此宽容的态度,以免引发争执或不愉快的形势。
在跨文化交际的情况之下,可能会遇到语言障碍,甚至文化障碍。
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应该展示出耐心和宽容,以了解、接受和尊重彼此的差异。
第四,在跨文化交际中,应该积极参与并展示出友好。
跨文化交流中,当双方变得熟悉彼此时,可以积极参与到彼此的文化活动中,如节日庆祝、宗教实践和文化活动等。
同时,人们也可以积极地展示友好,而不是距离感,以促进跨文化交流的互动性和贴近感。
最后,在跨文化交流中,应保持开放的心态。
随着不断复杂的社会条件,人们在参与跨文化交流时,应当以开放的心态思考,以积极的态度接受不同的文化元素,而不是勉强接受文化元素。
在跨文化交流中,双方应当遵循以上原则,以共同尊重文化,相互尊重,同时尊重它们的文化观念,以促进良好的跨文化交流和友谊。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跨文化交流也变得越来越重要,那么守一些礼貌原则便变得尤为必要。
以上一些礼貌原则可以帮助人们在跨文化交流中保持友善的关系。
当人们在跨文化交流中遵守这些礼貌原则时,不但可以推动文化的进步,而且还可以促进和谐,推动人际关系友好的发展。
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
![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444038a7284ac850ad024288.png)
什么是礼貌原则 文化因素对交际模式的影响 文化参数分析 跨文化交际者对礼貌原则的运用
礼貌原则(Maxims of poloteness)
通常,说话人为了在交际中维护双方的和睦关系,
给予或维护双方的面子,会使用礼貌的语言。出于礼 貌,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往往违反会话准则含蓄地表达 自己。礼貌,是一种普遍的语用现象。 语言学家Leech,Lakoff,Brown&Levinson,等分
别给礼貌原则下了定义。
0512103 端木筠
Yes, Gay Marriage !
Brown&Levinson 的礼貌策略
礼貌就是典型人(Model Person,简称为MP)为满足 面子需求所采取的各种理性行为.
他们的礼貌概念是通过某种语言策略达到给交际
各方都留点面子的目的,因此他们的理论通常被称为 “面子保全论”(Face-saving Theory,简称为FST).
Yes, Gay Marriage ! 0512103 端木筠
文化参数分析
文化因素对交际模 式的影响之
无理性
Leech的六条 礼貌原则
Yes, Gay Marriage ! 0512103 端木筠
文化恒项
1 2 3 4 5 6
Ag(agreement) 一致 Ap(approbation) 赞誉 G(generosity) 慷慨 M(modesty) 谦逊 S(sympathy) 同情 T(tact) 得体
Thank you
赞美
不,不 哪里,哪里
M > Ag
Yes, Gay Marriage ! 0512103 端木筠
具体表现
You’re welcome
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
![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4d65a66b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97.png)
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多文化背景下,我们必须把握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与差异,以便在跨文化交际中有效沟通。
通过尊重和尊重的礼貌原则,人们才能获得彼此的尊重,促进良好的沟通,实现文化交流的真正目的。
礼貌是一个多级的概念,它包括言语方面的礼貌和行为方面的礼貌。
言语礼貌表示出与他人交往时的客气,包括改变口吻、选择合适的词汇和礼貌地表达思想和感情等。
行为礼貌,则是指与他人接触时应该使用的礼仪,如礼貌的微笑、礼貌的身体语言、客气的手势等。
在跨文化交际中,实现良好的沟通和尊重彼此的文化,尊重彼此的文化,很重要的是要遵循一定的礼貌原则。
首先,要接纳彼此的文化差异,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社会文化。
跨文化交际的双方应该坚持和平、平等、尊重、理解和互助的原则。
其次,要礼貌地表达,不说伤人的话,不违反彼此的文化价值观,避免出现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等现象。
此外,要尊重彼此的隐私,在谈话中不采取侵犯性的行为,例如问不相关的私人问题,并且尊重彼此的说话时间和观点。
跨文化交际不仅关系到双方的文化交流差异,而且还关系到双方之间的信任和理解,达到双赢的目的。
因此,对于双方来说,要坚持遵循礼貌原则,不断提高自身文化背景知识,以便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更好地发挥跨文化交际的作用。
总而言之,礼貌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要素,它不仅可以增强两个
不同文化的交流,而且还可以增加相互尊重和信任。
我们要坚持尊重和礼貌的原则,以免损害他人的感情,破坏文化交流的核心价值。
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
![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e45c3836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82.png)
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跨文化交流变得越来越普遍,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出来。
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是跨文化交流的基础,可以确保有效的沟通,从而促进跨文化交流的成功。
本文将详细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
首先,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应该尊重多种文化,尊重他人的文化习俗。
一种文化可能在某种情况下是很普遍的,但也有可能会在另一种文化中被视为失礼或不可接受的。
举个例子,中国传统礼节中的鞠躬,在很多地方都被视为尊敬和恭敬的表现,但在一些文化中,比如英国,这种表现可能被视为不是很正式的表示方式。
因此,人们应该尊重不同文化中的习俗和礼节,而不是对其他文化中的习俗和礼节持批评态度。
其次,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需要谨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对一些观点可能持不同的态度,比如一些观点可能在一些文化中被接受,而在另一些文化中会被视为不恰当或不尊重他人。
因此,人们应该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要小心谨慎,以确保不会冒犯到任何一方。
此外,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应该多问多听,尽量不要过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了解他人的文化历史和习俗,让自己更了解他人,也可以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效率。
只有了解他人,才能更好地进行有效的沟通,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最后,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是无处不在的,不仅仅是跨文化交际中使用的原则,在生活中也是如此。
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应该更加注重这些礼貌原则,这样才能确保有效的沟通,有效地建立双方之间的关系。
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达到跨文化沟通的最大效果。
综上所述,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是极其重要的。
尊重多种文化,谨慎表达观点,多问多听,以及尊重他人都是有效的跨文化沟通准则,也是一个有效的礼貌原则。
只有遵守这些原则,人们才能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流,促进跨文化交流的成功。
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
![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c929d6d7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84.png)
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元素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
其中,跨文化交际尤其受到欢迎,并且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维度。
跨文化交际涉及人类各个文化和地域之间的交流,其有助于促进彼此之间的进一步理解和交流。
跨文化交际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礼貌原则。
在跨文化交际中,礼貌原则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建立一个和谐社会,并起到积极的社会作用。
在社会上,人们应该尊重他人,不管他们来自哪里,相信这是一种普遍的道德准则。
此外,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应该采取一些礼貌的行为,比如握手、问候、感谢、道歉等。
有时,当参与跨文化交际时,需要尊重当地的文化习俗,比如穿着合适的衣服,以及采取适当的姿态,比如站立、坐姿等。
此外,在跨文化交际中,还应该避免使用误导性的言语。
比如在某些文化中,有些俗称可能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因此应该避免使用。
例如在美国,许多人不喜欢别人使用“黑人”这个词,因为它被认为是带有歧视性质的。
此外,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应该避免使用粗鲁的言辞,因为这可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比如激怒对方。
最后,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还应该培养正确的态度。
通过参与跨文化交际,人们可以学习更多关于文化差异的知识,并理解彼此的差异。
正确的态度可以帮助人们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人。
总之,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
理解不同文化的不同特点,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
只有通过使用礼貌原则,我们才能够建立一种真正的国际友谊,促进跨文化交流。
跨文化交际技巧和礼仪知识
![跨文化交际技巧和礼仪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99c2a944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73.png)
跨文化交际技巧和礼仪知识在当今的全球化世界中,跨文化交流越来越普遍。
人们不仅要理解其他语言和文化,还需要掌握跨文化交际技巧和礼仪知识,以确保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表现得得体、尊重和友好。
以下是一些有关跨文化交际技巧和礼仪知识的建议,以帮助您成功地应对跨文化交流。
尊重文化差异跨文化交流意味着不同个体和团体之间的交流,这些个体或团体可能有着不同的文化习惯、价值观和信仰。
在跨文化交流中,尊重和欣赏文化差异至关重要。
无论您在哪里、与谁交流,始终要保持开放、好奇和尊重的态度,尝试理解和接受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避免文化冲突除了了解和尊重文化差异外,避免文化冲突也非常重要。
在跨文化交流中,您需要避免言语或行为,可能会触犯其他文化的规范或价值观。
例如在西方国家,当您与某人交谈时,通常会保持直视地看着对方的眼睛,因为这被认为是一种表现诚实和自信的姿态。
而在日本或其他亚洲国家,直视他人眼神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您应该遵循当地文化的惯例,以避免不必要的冲突或误解。
了解礼仪和文化传统在跨文化交流中,掌握当地礼仪和文化传统是非常重要的。
向某人道谢、问候或打招呼的方式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完全不同。
在一些文化中,握手、拥抱或在脸颊轻轻地亲吻对方也被认为是正常的。
而在一些文化中,这些行为可能被认为是不礼貌的或者是超越了某些边界。
还有些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餐桌礼仪和交际规则。
在日本,当你享用美食时,要确保别吃完所有的食品,后面留一点也被认为是一种礼貌的交际方式。
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确保您知道当地的礼仪和文化传统,并在交流中尊重它们,这将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关系并避免误解。
学习其他语言学习其他语言是跨文化交际中关键的一步。
即使您不会说当地人的语言,学习一些常用语和基本单词也是非常有用的,因为这将让您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表现得更得体和友好。
当您学习新语言时,不仅可以加深您对当地文化的理解,还可以使您更好地融入当地社区。
学习另一种语言并不容易,甚至可能会有一些挑战,但是它会带来长期的好处,不仅是在跨文化交际中,还包括在您自己国家内的日常生活中。
浅析跨文化交流中的礼貌原则
![浅析跨文化交流中的礼貌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718b8d5cf7ec4afe04a1df65.png)
用 直 言 。( 4 ) 求 同准 则 。即 说 、 听 者 在 诸 多 方 面力 求 和
谐 一致 , 尽量 满足 对 方 的欲 望 。( 5 ) 德、 言、 行 准则 。 指
起 的 。英 语 中 p o l i t e的 同义 词 有 c i t y 。 u r b a n e和 c i v i l ,
安徽文学
NHUI WE NXUE 文 A 化 纵 横
浅析跨文化交流中的礼貌原则
何 琳 玲
( 荆 楚理工 学 院外语 学 院 )
摘
要: 众所周知, 不 同的人 对 于礼 貌 有 不 同的 观 点 。 面 问候 对 方 是礼 貌 的 :吃 饭 时 站 起 来拈 菜 是 不 礼 貌 的。 所 以。 首先 , 礼 貌 应 该 被认 作 是 一 种 可 觉 察 的社 会 行为。 其次 . 作 为 一 种 达 到 目的 的方 法 , 礼 貌 可 以 通 过
关键词 : 跨文化 交流 礼貌原则
引富
一
、
1 9 7 8年 , 英 国学 者 布 朗 和列 文森 发 表 了 《 语 言应 关 系 总之 . 礼 貌 的表 示 是 为 了 表 达与 某 人 开 始 一 个 用 的普 遍 现象 : 礼貌 现 象 》 。1 9 8 3 年, 语 言学 家 利奇 给 友 好 关 系 的 意 愿 . 或 者 是 已经 存 在 的 友 谊 . 或 者 是 想 出 了礼 貌原 则 的六 条 标 准 。 布 朗 和列 文 森 认 为 : “ 礼貌 修 复关 系 。任 何 人 想要 保 持 和谐 的人 际 关 系 . 懂 礼 貌 涉 及 面 子 问题 , 面 子 意 味着 我 们 的 公 共 自我 形 象 。有 是 一 个 必 不 可 少 的 原则 礼 貌 同样 也 可 以被 看 做 是 一
跨文化交际中的礼仪
![跨文化交际中的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ae7d017e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32.png)
跨文化交际中的礼仪礼仪在我们的身边到处开花,那么你们知道跨文化交际中的礼仪是怎样的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准备的跨文化交际中的礼仪,希望可以帮助大家!跨文化交际中的礼仪政治在很多西方人看来,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是极少谈论政治的。
曾经有很多美国人问过一位留美教师一个尴尬的问题:“你在你们国家可以随便说话吗?”一个简单的提问却反映出在美国人的眼里中国人很少谈及政治。
事实是否如此呢?当然美国朋友口中的“随便说话”指的应该是言论自由。
中国人当然有言论自由。
但拥有含蓄美的东方人,很多时候把自己对政治的态度隐藏在心底深处。
而中国素来有“沉默是金”的古训,凡事要紧闭口、慢开言,因为“言多必失”“、祸从口出”。
要适时地“三缄其口”,要学会“守口如瓶”,告诫读书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勿谈时局、淡漠政治,以免惹火烧身。
虽然在当今的东方,像日本、韩国、印度等多党制国家,媒体在批评政府、曝光领导人贪腐及绯闻等方面与西方并无多大差异,就是在中国,情况也非昔日可比。
但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一般人对一些政治上的敏感问题保持沉默在东方国家确实极为常见。
在西方国家,人们认为政治是和自己的生活和利益息息相关的。
在美国,很多人直言不讳地批评历届政府发动的战争,认为战争给很多无辜的人带来了灾难。
对于总统大选,美国人也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甚至很多报刊也会披露一些鲜为人知的选举内幕。
商务谈判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在国际商务交往中,尤其是进行商务谈判(business negotiating)时,讲求以静制动,喜欢保持沉默。
以至于美方代表误认为中方代表缺乏热情,怀疑他们对谈判项目不感兴趣了,甚至抱怨中方代表为什么沉默不语老是只坐在那儿呢(“Why are theyjust sitting there?”)?相反,中方代表也常常对美国人的大声说话而恼火,有时误认为对方生气发火了。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人认为,说话中间间隔一段沉默有利于自己也有利于对方思考问题,遇到棘手的问题就更要保持沉默。
浅谈跨文化交际礼仪
![浅谈跨文化交际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bff4a85b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42.png)
浅谈跨文化交际礼仪引言跨文化交际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的交流与合作。
在全球化时代,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了一个日益重要的技能。
然而,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具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社会规范,如果在跨文化交际中没有正确的礼仪意识,可能会导致误解、冲突甚至失败。
本文将浅谈跨文化交际礼仪的重要性以及一些跨文化交际中需要注意的礼仪规范。
跨文化交际礼仪的重要性促进相互尊重和理解跨文化交际礼仪的一个重要作用是促进相互尊重和理解。
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包括语言、价值观、习俗等方面。
了解对方的文化特点并尊重其习俗,可以帮助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通过合适的礼仪举止,可以促进对彼此的理解,并避免因文化差异导致的误解和冲突。
增加交流的效果和效率跨文化交际礼仪对于增加交流的效果和效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每个社会都有自己独特的沟通方式和规范,了解并遵守这些规范可以使交流更加顺畅和高效。
例如,有些文化注重直接表达意见,而有些文化更注重间接示意。
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对方的沟通方式,合理地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可以使双方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彼此的意见。
促进商务合作和国际交往在商务合作和国际交往中,跨文化交际礼仪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正确的礼仪举止可以赢得对方的尊重和信任,促进良好的商业合作关系。
此外,尊重对方的文化习俗和礼仪规范也可以创造一个友好和谐的氛围,进一步促进国际交往和合作。
跨文化交际中需要注意的礼仪规范尊重他人的个人空间个人空间在不同文化中有不同的传统和规范。
有些文化注重个人空间,喜欢与别人保持一定的距离,而有些文化更加亲密。
在与不同文化的人交往时,我们应该遵守对方的个人空间,不要过分侵犯对方的隐私。
避免使用负面手势和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一些手势和行为在不同文化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
因此,我们应该避免使用具有负面含义的手势和行为,以免造成误解或冲突。
例如,比较常见的一个例子是在某些文化中使用大拇指表示赞扬,而在其他文化中则有侮辱的意味。
注意辞职和问候的方式在不同文化中,辞职和问候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语言
![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语言](https://img.taocdn.com/s3/m/6de9f4e8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71.png)
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语言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语言在人际交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体现了个体的教养与修养,更能增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与互动。
以下是关于跨文化交际中礼貌语言的一些重要方面。
首先,关于问候礼节。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问候仪式的方式和方式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常见的问候方式是握手、微笑和说“你好”。
而在亚洲文化中,例如在中国和日本,人们经常以鞠躬的方式来问候。
其次,对待礼貌称谓的问题。
不同的文化对待礼貌称谓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例如,在中国,通常称呼年长的人或上级为“先生”、“女士”、“阿姨”或“叔叔”,而在西方国家,更常见的称呼方式可能是“先生”、“夫人”或者直接使用对方的名字。
除了称呼方式,对待食物和饮食习俗的尊重也是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方面。
例如,在穆斯林社会中,食物的准备和摆放、吃饭的手势和先后顺序等都需要特别注意。
同样,在印度,部分地区的人们是素食主义者,因此在与他们交往时,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饮食习惯。
此外,在跨文化交际中,尊重对方的个人空间也是十分重要的。
一些社交习俗可能会因文化差异而有所不同。
在一些西方国家,人们较为注重个体空间,常常保持一定的距离。
而在亚洲国家,人们更习惯于较为亲密的接触和沟通。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应该尊重对方的个人空间,并尽量适应对方的习惯。
最后,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习俗和禁忌也是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语言的重要方面。
了解对方社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宗教信仰和道德规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与对方进行沟通和交往。
避免触犯对方的文化禁忌,不仅可以更好地维护双方的关系,还能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冲突。
总之,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语言是促进理解和谐的重要手段。
通过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问候礼节、称呼方式、食物和饮食习俗、个人空间和避免触犯文化禁忌等方面的注意,我们可以有效地跨越文化壁垒,并与不同文化的人们建立起互信和友谊。
因此,我们应该时刻牢记这些礼貌语言的重要性,以促进文化多样性的交流与融合。
跨文化交际礼仪(方凡泉)
![跨文化交际礼仪(方凡泉)](https://img.taocdn.com/s3/m/0b5a0608f12d2af90242e6ae.png)
跨文化交际礼仪●(PPT Global)不同民族人际交往的本质是什么呢?本质上是一种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如果想做到顺利而有效,就需要双方遵守国际社会约定俗成的、为各国各民族共同遵守的礼仪规范,也就是国际惯例;同时也需要遵守依各国风俗习惯传承延续而形成的某些独特的礼仪习俗,也就是入乡随俗。
遵守国际惯例并且入乡随俗,实质上是表示不同民族人际交往的相互尊重,目的是为了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能够轻松愉快地沟通交往。
●(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的模式有两套符号系统:一套是“语言符号系统”,另一套是“非语言符号系统”。
语言符号系统又包含了两套规则,“语言规则”和“礼貌规则”。
不掌握语言的词汇和语法规则,交际自然无从谈起,但仅仅掌握语言规则而不熟悉语言使用的礼貌规则,交际就会出现语言使用上的失误。
礼貌规则具有普遍性,但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地方习俗性。
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具有不同的礼貌规范。
在一种文化语境中被认为是礼貌的话语,在另一种文化语境中可能会是不够礼貌的话,或者是过于礼貌的话。
人们谈交际,通常总是想到语言。
语言呢,当然是交际的重要手段、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媒介,但并不是唯一的媒介。
除了语言这个重要工具,人们往往还使用非语言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传递各种信息。
●(主讲内容)这一讲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我想跟大家探讨跨文化语言交际中涉及到的几个礼貌规则问题,主要是称呼介绍问题、委婉表达问题和入乡随俗问题。
第二部分介绍一下,非语言交际中主要涉及到的服饰打扮、握手礼节、目光交流、手势表达和面部表情问题。
这非语言交际部分是我今天要讲的重点。
●(Geoffrey)第一部分:语言交际Verbal Communication首先讲语言交际。
英国语言学家利奇(Geoffrey Leech)针对英语交际的特点,提出了语言交际礼貌原则的六个准则:得体、慷慨、赞誉、谦逊、一致和同情准则。
最重要的准则是哪一条呢?最重要的是第一条Tact Maxim“得体准则”。
跨文化交际第六讲:跨文化交际与礼仪
![跨文化交际第六讲:跨文化交际与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638af1687e21af45b307a8cb.png)
7. Drinking Glasses 酒杯
1-30
西餐的用餐顺序
1. oysters in the shell or seafood cocktail or caviar 2. soup, cream of tomato or chicken broth 3. salad 4. fish 5. meat with vegetables 6. cheese 7. compote of fruit or cake with berry sauce 8. coffee and tea
1-1
跨文化交际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1-2
第六讲 跨文化交际与礼仪
1-3
跨文化交际与礼仪
在全球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国家和 地区都在使用一种国际通行的商务礼 仪。本讲主要介绍这种通行规则,必 要时谈及文化差异。
1-4
第六讲 跨文化交际与礼仪
服饰礼仪 用餐礼仪 握手礼仪 介绍礼仪 名片礼仪 如何送礼 如何付小费 国际交往中要注意的几个原则
What should you do with your napkin at the end of the meal?
Only return your napkin to the table when the meal is completely finished and you are leaving the table. Fold loosely and place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plate.
Silverware dropped?
Do not pick it up. Leave it and ask the server for a replacement. 掉在地上,千万别捡,再 换一副。
跨文化交际第六章
![跨文化交际第六章](https://img.taocdn.com/s3/m/e4df0cdead51f01dc281f1c4.png)
第六章交际礼仪中国的俗语说“礼多人不怪”,意思是,在交往中以礼待人不会令人反感。
事实上,以礼待人不止不会招致他人反感,而且能够帮助我们得到他人的欢迎和礼遇。
我们在交往中要接触形形色色的人,人们对于“礼”的理解又不尽相同,“失礼”也就在所难免,待人接物“彬彬有礼”也就成了一种挑战。
当交际的双方使用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时,加深双方在基本礼仪常识方面的了解和理解,消除礼仪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提高交际的有效性,是成功的跨文化交际的关键。
本章将主要介绍服饰容貌、见面问候、仪态举止和西式宴请四个方面的跨文化交际基本礼仪常识,旨在为全球化生活、学习和工作环境中的交际者提供基本的行为指引。
第一节容貌服饰礼仪尽管人类远古的祖先开始着装穿戴的理由可能非常简单——只是为了抵御诸如严寒、烈日和野兽攻击等恶劣自然环境带给他们的威胁——我们还是必须承认,人类着装的演变和多样性早已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一个标志。
伊甸园中的亚当和夏娃,偷食了禁果之后懂得了区分正邪善恶。
他们的第一个意识就是赤身裸体让他们倍感尴尬,于是连叶成裙着了衣装。
人类——无论清醒还是睡眠、无论独处还是与人相对、无论活着还是刚刚逝去——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服装的包裹之中。
当我们身无片缕的时候,我们往往出于本能的藏匿自己而不是将自己暴于人前。
服装就像我们的皮肤一样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一种特殊的、让人类有别于其它动物、让一个人有别于其它人的皮肤。
尽管“以貌取人”在人际交往中并不是可取的态度,我们还是必须承认,“穿着打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是否能够给他人留下良好印象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因为,一个人对于自己服装的选择,能够反映这个人的性格、素养和品位等等,甚至能够促使他人做出诸如这个人是否值得信任、是否可以继续交往的判断。
在不同的场合恰当的着装首先是对在场所有人的尊重,同时也是积极展现自我的有效方式。
着装就像语言一样帮助人们传递着彼此的信息、成功的进行交际——一种生动形象的、代表不同文化却又跨越不同文化的通用语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文化交际礼仪●(PPT Global)不同民族人际交往的本质是什么呢?本质上是一种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如果想做到顺利而有效,就需要双方遵守国际社会约定俗成的、为各国各民族共同遵守的礼仪规范,也就是国际惯例;同时也需要遵守依各国风俗习惯传承延续而形成的某些独特的礼仪习俗,也就是入乡随俗。
遵守国际惯例并且入乡随俗,实质上是表示不同民族人际交往的相互尊重,目的是为了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能够轻松愉快地沟通交往。
●(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的模式有两套符号系统:一套是“语言符号系统”,另一套是“非语言符号系统”。
语言符号系统又包含了两套规则,“语言规则”和“礼貌规则”。
不掌握语言的词汇和语法规则,交际自然无从谈起,但仅仅掌握语言规则而不熟悉语言使用的礼貌规则,交际就会出现语言使用上的失误。
礼貌规则具有普遍性,但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地方习俗性。
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具有不同的礼貌规范。
在一种文化语境中被认为是礼貌的话语,在另一种文化语境中可能会是不够礼貌的话,或者是过于礼貌的话。
人们谈交际,通常总是想到语言。
语言呢,当然是交际的重要手段、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媒介,但并不是唯一的媒介。
除了语言这个重要工具,人们往往还使用非语言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传递各种信息。
●(主讲内容)这一讲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我想跟大家探讨跨文化语言交际中涉及到的几个礼貌规则问题,主要是称呼介绍问题、委婉表达问题和入乡随俗问题。
第二部分介绍一下,非语言交际中主要涉及到的服饰打扮、握手礼节、目光交流、手势表达和面部表情问题。
这非语言交际部分是我今天要讲的重点。
●(Geoffrey)第一部分:语言交际Verbal Communication首先讲语言交际。
英国语言学家利奇(Geoffrey Leech)针对英语交际的特点,提出了语言交际礼貌原则的六个准则:得体、慷慨、赞誉、谦逊、一致和同情准则。
最重要的准则是哪一条呢?最重要的是第一条Tact Maxim“得体准则”。
说话要tactful, 意思指的是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增加对他人的益处。
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尽量多说让别人感到舒服的话。
在一些对外交往场合怎样说话才叫“得体”tactful呢?下面分析三个案例。
●(案例一)一、称呼介绍问题请听案例一:某高校下属一个学院的院长向本院教师介绍一位新来的美国教师:Ladies and gentlemen, I’m delighted to introduce to you a very pretty girl, Miss Brown. She is an excellent teacher from the U.S.A..说到这儿,这个美国外教一脸难堪的样子。
院长的话有什么不妥呢?美国女教师感到难堪的是什么?她感到难堪是说她a very pretty girl。
girl的字面意思是年轻未婚的女子,中国人常常理解成“姑娘”。
实际上,girl还有一层“隐含意思”指的是ignorant girl( 无知少女),是“幼稚无知”的代名词。
在英语国家,用girl来说成年女性会让她们感到非常不舒服(very offended.)。
如果英语本族人说:You are just a girl那就是很看不起人,非常不礼貌。
对此不熟悉的中国人感受恰恰相反。
比如某高校一群中国女大学生有一次跟加拿大男教师交谈,当她们听到老师赞扬You’re very clever women,一个个摇头摆手,连声说I’m not a woman. I’m a girl.你看,本来是一种抬举,这些姑娘都不识抬举,非得要争当无知少女!难怪外教听了后一副哭笑不得的样子。
●(Rephrased)对案例一的介绍,根据那位美籍教师的实际背景,本来可以改成类似这样的说法:Ladies and gentlemen, I’m delighted to introduce to you Doctor Mary Brown,a new teacher from the United States. She is a PhD of American literature with ten years of experience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介绍他人尽可能不随意加主观性的评价,即使是赞杨,也可能会带有强加于人的味道。
此外,这里还有一个称呼习惯的问题。
●(称呼习俗)在对外交往中,首次见面,除非对方主动表示直呼其名,否则按惯例都应该使用尊称。
尊称有三类:一类是泛尊称。
(即“先生”、“小姐”、“女士”、“夫人”);第二类尊称是职务、职称或学衔称谓。
还有一类是皇室成员和贵族特定称谓。
我简要介绍一下第二类尊称的用法。
首先得说明一下关于姓名的排列顺序。
●(姓名顺序)咱们中国,姓名都是姓在前、名在后。
除了我们中国,还有哪些国家跟我们类似呢?还有六个受中国文化辐射影响的国家如日本、韩国、蒙古、朝鲜、越南,柬埔寨,也都是姓前名后。
除此以外,绝大多数国家姓名都是名在前、姓在后。
虽然日本人的姓名顺序跟我们汉族人相同,但多由四个字组成。
前俩字为姓,后俩字为名。
比如小坂正雄,“小坂”是姓,“正雄”是名。
但也有例外的,如“二阶堂进”,“二阶堂”是姓,“进”是名。
还有五个字、三个字的名字,如“鸠山由纪夫”,“鸠山”是姓,“由纪夫”是名;“藤田茂”,“藤田”是姓,“茂”是名。
假如按咱中国的习惯叫他“藤先生”就冒失了。
如果我们不懂日语、事前又没法搞清楚咋办呢?首次见面最稳妥的做法就叫全名尊称,“藤田茂先生”。
职务或职称称谓。
中国人交往比较重身份、重等级、重面子,当面称呼时,通常叫姓氏加职务。
譬如“李局长”、“李市长”、“李经理”、“李总”、“李董”等等。
听上去很自然亲切,这是我们的称呼礼貌原则和习惯。
跟中国称呼习俗接近的还有哪些国家呢?日本、韩国、德国、俄罗斯、意大利和墨西哥,他们也是比较讲究身份、等级的。
同样道理,我们也要尊重其他民族的称呼习俗。
●(Corporate Titles)例如姓名为Allen Brown的人,假如他是总裁或董事长,能否称他为President Brown,Chairman Brown呢?这么叫也并非错误,但英语国家的商界没有这样的称呼习惯。
比如“布朗总裁先生”,当面称什么?当面只称Mr. Brown or Mr. President,不说President Brown。
在正式场合致辞表达“尊敬的布朗总裁阁下”,是否说Your Excellency President Mr. Brown?这么称呼显得比较夸张,反而把“布总”的身份降低了。
特别是在北美,无论商界还是政界都没有称“阁下”的习惯。
在致辞时可以说:Mr. Brown, President of …个别人确实德高望重需表示尊敬的,就加Honorable。
●(Professional)英语国家有没有像咱中国那样“职务加姓氏”的称呼习惯呢?有。
第一,主要是政界的要人,如首相/总理、州长/省长, 市长等等。
假如这位布朗是美国参议员,则当面尊称Senator Brown,女参议员也这么称呼;正式场合致辞尊称The Honorable Senator Brown。
假如他是法官,称之为Judge Brown,女法官可以称Madam Judge。
●(Military)第二,军界。
假如布朗是陆军中将,则用他的军衔相称General Brown。
第三,学术界。
假如这位布朗是教授、博士,就该称他为Professor Brown, Doctor Brown。
除非他自己主动提出直呼其名“Just call me Allen”。
在商界,假如布朗是个博士经理,习惯当面称他为Doctor Brown。
因为学衔是跟他一辈子的,即使将来晋升到总裁、董事长,他依然是个博士,更愿意别人叫他Doctor。
总之,对外交往首次见面,称呼要用尊称,并尊重对方的习俗,名从主人。
名字和职务可以从他们的名片看出来。
如确实没把握而不得不当面请教,对同等身份或下级可以用英语问:What should I call you?以上讲的是称呼习俗问题。
下面谈一下关于委婉表达问题。
二、委婉表达问题●(PPT)请听案例二:中国某外资公司一个外籍经理比尔Bill 想买一个公文包,让女秘书王小姐陪同他去商场选购。
买好以后,本该一道回公司了,但王秘书想利用此机会买些办公用品,于是对比尔经理说:I have to buy something for our office.Please go back to the company first.(她想表达的意思是:请您先回公司吧。
)问题:王秘书这么说有什么不妥?分析:从英语交际的角度来看,作为一个下级,王秘书的话没有顾及比尔经理是愿走还是愿留的选择,就语气生硬“请”他先走。
“请”应该是礼貌语言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词,不仅在汉语里大量使用,在英语和其他语种文化里也同样被大量使用。
但许多人往往把英语中的“please”与中文的“请”等同起来,没有注意到这两个词除了基本语义相同外,还有很多不同之处,特别是在使用功能方面。
本来王秘书可以说:Don’t let me keep you.Or: Don’t bother w aiting for me.正式提出请求,英语单用please,并不是客气的说法,相当于警察说:ID please.(请出示身份证)语气比较生硬。
即使对下级提出要求,老板一般也会用温和的说法,比如Please get me the report, will you ?●(请=Please?)“请尽快答复我方。
”能否说:Please give us your reply as soon as possible.语气怎么样?这是命令。
但是如果说:“Would it be possible for you to let me know your response as soon as possible?”又显得怎么样?过分礼貌了,让人感觉不自然,有点儿做作了。
●(PPT)怎么表达才比较得体?I would appreciate it if you could let me know your response as soon as possible.●(请=Please?)汉语的“请”,在特定情况下常常不能用“please”。
当谦让对方先走说“您先请”,这个“请”英语该怎么说才得体?对,应说“After you.”(不是“You first”)。
在宴请时对客人说“您请”,这个“请”英语该怎么说?“Enjoy yourself.”请别人让路,“请让一让”,这个“请”英语该说“Excuse me, pl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