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快推进中部崛起 应对金融危机

合集下载

八届十一次全会精神

八届十一次全会精神

中共河南省第八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举行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在郑举行省委常委主持会议省委书记卢展工作重要讲话河南党建网11月20日讯河南日报报道:全会深入学习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听取和讨论了省委常委会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审议并原则同意《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

郭庚茂、李克分别就《建议(草案)》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号召,全省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务实的作风,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团结拼搏、克难攻坚,为胜利实现“十二五”规划,肩负起中原经济区建设新使命,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新篇章而努力奋斗!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八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决议(2010年11月19日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八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八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1月17日至19日在郑州举行。

全会由省委常委会主持。

省委书记卢展工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深入学习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听取和讨论了省委常委会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审议并原则同意《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

郭庚茂、李克分别就《建议(草案)》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认为,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即将完成“十一五”规划,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于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时代下,中国经济的六大挑战

新时代下,中国经济的六大挑战

新时代下,中国经济的六大挑战今天跟大家交流这个话题大家可能比较关注,就是新时代的中国经济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挑战,需要怎样的新思维,这是我们十九大刚刚胜利闭幕之后大家特别关心的一个重大话题。

1中国经济新时代三大特点中国已经进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我总结了三个比较有意思的新特点。

特点一:储蓄高,实体经济规模超大1)产品量巨大咱们看一张图,这张图不是清华校园,那怎么一夜之间搞得遍地都是共享单车呢?共享单车的背后是什么?当然你可以说有智能手机、互联网、微信、支付宝,这些是肯定的,但是还有一件事你们想过没有,这么多共享单车几乎是一夜之间蹦出来了,它反映的是咱们中国人至少生产自行车的能力是很强的,甚至于过剩的。

事实上咱们国家生产自行车的生产量在全球至少占一半,而且生产能力还用不完,所以中国经济的第一大特点我总结为超大规模的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的规模非常之大,下面这张图是中国、美国、日本这三个经济体刨除服务业、华尔街、金融业、律师服务之外,实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的产量。

上面那个蓝线是咱们中国经济,现在已经是接近6万亿美元了,咱们总体经济规模12万亿,远远比美国高了。

2001年,本世纪初时,美国的实体经济是咱们的3.7倍,日本的实体经济比咱们还高一点。

但现在,咱们实体经济的规模是美国的1.3倍,不是多一点儿,而是比他多了30%,而日本整个经济的规模,自从2010年被中国超过之后,现在只剩下不到中国的一半。

当然我这里强调的是实体经济的规模,所以实体经济,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的产量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点。

2)储蓄高第二,咱们的储蓄非常多。

北宋、明朝、清朝的经济结构、经济规模,发现从北宋到明朝、到清朝,增长速度每年也就是0.3%左右,当时储蓄好的年份是3%,经常是负储蓄,为什么?打仗了,来了灾年了,为了保命把耕牛杀掉吃,那是负储蓄。

所以今天中国经济储蓄非常多,储蓄非常重要,它是经济增长之源。

中部崛起的态势分析

中部崛起的态势分析
( 南昌大学 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 中心 ,江西 南昌 3 0 4 ) 307
[ 摘要] 本文从经济发展速度、 经济发展质量、 经济发展效益的内涵入手, 选取和构建相应的指标评价体 系,
对中部地 区经济发展 态势进行 全方位 的比较 分析研 究, 结果证 明新世 纪以来 中部地 区自身发展迅速 , 与东部 、 但 西部和 东北地 区相比 , 依然相对滞后 , 中部崛起是一 个迫 切而又长期 的战略任 务。 面对 中部地 区这种 发展态势和 当前金融危机的冲击 ,本文提 出 了破解 中部 发展 困局 ,实现 中部发展新跨越 的对 策措施 。
中部低 15 . 个百分点 ,差距则在不断缩小 。 这表明东部


中部地 区经济发展速度分析
地 区在 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主导作用依然显著 , 继续成 为 我国经济增长的领跑者 , 而西部地 区已根本打破过去 东 快、 西慢 ,中部居 中的格局 , 后来居 上 , 成为 我国第 二 大经济快速增长板块 ,中部地 区经 济发展仍较缓慢 。
大。 ( )经 济 结 构状 况 比较 二
2 01 0
2 5 00
l 30 05 l 37 96
l 0j 4 0 23 68 7
8 89 7
l 80 0 8
76 99
93 38
l1 87 0
l 98 5 2
2. 3 2
2. 21
0. 88
均 GP D 一直是中部地区的 2 以上 ,并有不断扩 大的趋 倍 势 ,而西部 与中部的人均 G P D 之比越 来越 接近于 1 ,这 意味 着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地 区贫富差距越 来越 大,
而西部与中部地区的贫富差距则越 来越 小 , 西部 地区人

福建省武夷、星村中学2013-201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纯word解析版)人教新课标

福建省武夷、星村中学2013-201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纯word解析版)人教新课标

2014年福建省武夷、星村中学八年级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1、下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C、D两地的相对高度是A. 1100米B. 500米C. 1600米D. 600米【小题2】AB线没有穿过的地形类型或地形部位是A.山地B.平原C.陡崖D.盆地【小题3】若量得图中EF间距离约1.7厘米,则EF间的实地距离约A.8500米B.850米C.3000米D.300米【答案】【小题1】D【小题2】B【小题3】B【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C地的海拔为1100米,D地的海拔为500米,两地的高差为600米。

故选D项。

【小题2】从图中可以看出,从A到B,经过的地形最左边为山地,中间为陡崖,最右边为盆地,所以B错误。

【小题3】由材料可知,EF间距离约1.7厘米,图中比例尺为1:50000,所以得出EF间的实地距离约为850米,故选B项。

考点:该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2、读东南亚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国家中,与中国陆地相邻的是A.②B.③C.④D.⑤【小题2】下列国家中,既濒临印度洋,又濒临太平洋的是A.①B.②C.③D.④【小题3】图中A是A.直布罗陀海峡B.苏伊士运河C.巴拿马运河D.马六甲海峡【答案】【小题1】A【小题2】C【小题3】D【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①是缅甸,②是老挝,③是马来西亚,④柬埔寨,⑤是泰国,与中国陆地相邻的是老挝,所以A正确。

【小题2】从图中可以看出,①是缅甸,②是老挝,③是马来西亚,④柬埔寨,既濒临印度洋,又濒临太平洋的是马来西亚,所以C正确。

【小题3】从图中可以看出,A位于马来半岛的最南端,是马六甲海峡,所以D 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东南亚地区国家的分布。

3、下列物产中最有可能来自福建的是A.茶叶B.咖啡C.苹果D.椰子【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福建位于我国东南丘陵地区,以酸性土壤为主,盛产茶叶,所以A 正确。

中部崛起——中国摆脱世界金融危机的支点

中部崛起——中国摆脱世界金融危机的支点
区 域 经 i 斋
中部崛起
[ 摘
占 中国摆脱世界金融危机 的支
●● ●
_张
提 出促进 中部崛起 的战略对 策。
[ 键词 ]金融 危 机 中部 崛 起 关

宇 华 东 师范大学 金融 与统计 学院
要 ] 面对 当前世 界 金 融 危 机介 绍 了中部 崛起 对 中 国经 济摆 脱 危 机 影 响 的 战略 意 义 . 通过 分析 中部 地 区具备 的优 势 战略
化趋 势 下 .这 些 产 业可 能 会 向我 国 内 陆进 行 空 间转 移 .也 可 能 发 全 国第 一 . 7 % 都 是优 质小 麦 。可见 中部地 区为确 保国 家粮食 安 O
生 国际 转 移 。 因而 .加快 中部地 区的 发 展 .有 利 于将 产 业 转移 尽 全 发 挥 了重 要 作 用 。从 整 体 来 看 . 中部 地 区粮 食 产 量 已经 占到 我
房 、棚 户 区 改造 等 保 障性 住 房建 设 ;农 村 水 电路 气 房等 民生 工 程 降 低 经 济增 长 速 度 以缓 解 资源 供 应 的 紧 张 局面 。而 上 述 资源 正 好
和 基础 设 施 建设 :路 、机 场 、水 利等 重 大基 础 设 施 建设 和 城市 电 是 中部 地 区 的优 势 .资源 丰 富 且价 格 低 廉 .这 为未 来 中 部地 区各
起 不但 具 有 重 大战 略意 义 ,而 且也 具 有 恰 当 的时 机 。 东部 沿 海 地 工 基地 。
显 .同 时又 受 土地 、人 力资 源 、环境 保 护 等 多方 面 的 限制 客 观 上 有 向 内地 转移 的要 求 。 中部 地 区 交 通便 利 .人 力 资源 、土 地 、

高一政治期末试卷

高一政治期末试卷

高一政治期末试卷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xxx 分钟;出题人:xxx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1.“流动资金缺乏导致企业难以扩大再生产,企业发展不良,又进一步加剧了资金紧张。

”这种恶性循环是对小型微型企业遭受融资难的鲜明写照,国家对此非常重视。

下列措施属于国家采用经济手段解决该问题的是( )①银监会出台《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②财政部公布对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型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 ③中国人民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加商业银行贷款投放量④中国农业银行增加年度信贷投放,满足小型和微型企业合理融资的需求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2.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的局面。

2013年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人口红利趋于消失,由此产生的结果可能是①劳动力成本将上升 ②劳动力结构将更趋合理 ③促使经济结构调整 ④劳动力素质会显著提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3.2013年3月,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正式启动,内容之一是实行铁路政企分开,组建国家铁路局和中国铁路总公司,不再保留铁道部。

这项改革旨在( )A .协调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减少市场监管职能B .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扩大政府职权C .强化对权力的监督,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D .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建设服务型政府 4.下列做法体现科学民主决策的是( )①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②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③让公民成为直接决策者④政府决策是否科学关系国计民生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国债素有“金边债券”之称,主要因为它()A.其利率比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高B.是一种规避风险的有效投资方式C.是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证券投资方式D.以中央政府的信誉担保、以税收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6.国家改革养老保险制度,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原来由国家代缴的基本养老保险金变为和企业职工一样缴纳;国家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的区别,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及其相适应的教育、就业、社保、住房等制度。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公布日期】2006.04.15•【文号】中发〔2006〕10号•【施行日期】2006.04.15•【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区域经济开发正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二〇〇六年四月十五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继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后,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是我国新阶段总体发展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总体要求和原则。

(一)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中部地区位于我国内陆腹地,人口众多,自然、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科教基础较好;初步形成便捷通达的水陆空交通网络,具有承东启西、连南通北的区位优势;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有明显优势,拥有比较雄厚的工业基础,产业门类齐全;生态环境条件总体较好,承载能力较高。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部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产品、能源、原材料和装备制造业基地,为全国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有利于提高我国粮食和能源保障能力,缓解资源约束;有利于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扩大内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宏伟目标,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构建良性互动的发展新格局。

(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当前,中部地区的发展面临一些突出困难。

主要是:稳定粮食生产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三农”问题突出;工业结构调整的任务相当繁重,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城镇化水平低,人口、就业和生态环境压力大;对外开放程度不高,体制机制性障碍较多;自然灾害频发,抗灾能力较弱等。

形势与政策选答题答案

形势与政策选答题答案

形势与政策选答题答案(1)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哪些?你认为应该怎样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答:问题:1.区域发展不平衡2.城乡发展不平衡,差距拉大3.不同阶层的群体收入差距拉大4.国企与民企的资源分配问题,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不公平竞争问题。

5.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经济增长质量不高。

6.物价上升,通货膨胀,房价偏高,影响经济长期平稳发展。

7.经济与资源,人口,环境的矛盾突出。

8.过于偏重GDP的增长,不注重人民群众收入的提高,幸福感的提升,社会进步较迟缓。

9.产业结构不太合理,农业的比重较大,占用劳动力较多,生产效率较低。

10.城市化率低,人口城市化进度落后于城市面积的城市化。

对策:1. 切实执行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原崛起,中部崛起,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成渝等区域发展战略,国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的建设,吸引国内外投资,缩小区域差距。

2. 要加快城市化进程,改革户籍制度,重点实现人口的城市化,不断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产业和服务业转移。

发展现代化农业,提高农业的机械化,现代化程度,兴修现代化水利设施,提高劳动生产率。

3. 要通过政府的政策,法律引导,提高民众的现金收入和其他财产性收入,通过税收政策,二次分配,缩小不同阶层的收入差距。

限制国企等垄断性企业的收入。

4. 给予中外企业,国企民企同样的发展,竞争,融资等环境,公平竞争。

5. 国家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重点是发展现代教育和培养创新性人才,建设科技强国。

6. 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和素质。

切实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7. 转变发展观念,从单一重视GDP增长到注重人的发展,社会进步为主。

8. 国家要实行宏观调控,强力控制物价,保证经济平稳运行。

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形势是如何形成的?并展望一下两岸关系的远景。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集 型行 业 遭 受 的 损 失 更 大
2

中 国 想 要 在 这 次 金 融 危 机 中独 善 其 身 显 然


金 融 危机对 中 国实体经

不可 能

济最 直接 的冲击 无 疑 是 出 口 加 工 企 业
那 些 劳动 密 集 型 的低端产业

尤其是
6 亿美

开始逐 步显 现
1

据 国家 统 计 局 统

社会 和 谐
2


人 民安 居 乐 业 的大 事
应 有 强硬 措 施 和 实 际 可 行 招 数

要 切 实 让 回 乡 农 民 工 留得住

安得 心

3

解 决 农 民 工 问题 要 严 肃 纪 律


严 防走 过

有事干


我 们 在 走 访 中 了解 到


8 0 %的 农
民工


摆样子
严 防借 支 农
2008

年 前三 季度 经 济增 长

率 为9 度 为9

9%

同 比 下 降2
3 个百分点

其 中第 三 季
同时


7%


同 比 下 降3 个 百 分 点
为连 续 第 五 季 年卜

成渝地 区 和 武汉 城市 圈


长 株潭 城 市群

度下 降
4

等 改革 试验 区 的相 继 推 出

“中部崛起”大事记

“中部崛起”大事记

“中部崛起”大事记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构想,并指出“加快中部地区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

随后,在200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又提出,抓紧研究制定支持中部地区崛起的政策措施。

2005年3月6日,全国政协召开国家十部委(局)参加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提案协商现场办理座谈会”,中部崛起由此“破题”。

2006年,在全国人大十届四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积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变得分外明朗。

2006年2月中旬,国务院一次常务会议上,专门讨论了一份促进中部崛起的纲领性文件——《促进中部崛起的若干意见》。

2006年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

此后,中部六省加强了横向联动。

2006年9月18日,中部六省省委书记、省长以及部分中央部委负责人会聚郑州,参加“中部论坛”郑州会议。

“中部崛起”的横向合作付诸行动。

有关部委和中部六省政府共同主办的中部博览会也在2006年开始举办,每年一届,中博会至今已成为中部地区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深远的商界交流平台。

2008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目的是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部署;研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有关重大问题,向国务院提出建议;协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政策,推动部门间沟通与交流。

2008年初,编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列入了国务院的工作日程表。

2008年下半年,国家发改委制定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初稿)开始下发,地方和多个部门纷纷提出了修改意见。

其中各个省分别根据自己的情况,出台编制了相关规划。

(石玉/文)国务院通过中部崛起规划经济带、城市群是亮点“中部崛起规划”历时5年终出台等待了5年之后,中部崛起规划终于出台。

昨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讨论并原则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下称《规划》)。

高三政治月考试卷

高三政治月考试卷

高三政治月考试卷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xxx 分钟;出题人:xxx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1.下表为2016年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重点产业增加值及其增速。

从中可以看出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新进展 ②加快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③把创新驱动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④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成效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2.汽车已进入普通家庭,早富裕起来的一些人用现金购车,爱车族中的一些人贷款买车,还有一批人在持币观望,他们期待着汽车价格大幅度下跌。

而占人口大多数的普通百姓则是望车兴叹。

下列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①从消费方式上看,这些购车的人可分为钱货两清消费和贷款消费 ②对未来预期收入影响着人们当前的消费水平 ③物价水平是影响人们购买能力的重要因素 ④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A .②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3.下面的函数图象描述的是某商品在一年内的价格走势。

下列对该图理解正确的是( )A.该商品很可能供不应求,促使生产者扩大生产规模B.该商品的互补商品的需求量从增加到减少C.该商品的替代商品的需求量从增加到减少D.该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4.行政强制法从1999年开始酝酿制定,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不断修改完善,经过五次审议,到最后表决通过,前后历时12年。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国家尊重和保护公民合法权益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③我国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④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最高立法机关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5.提案是政协委员和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各人民团体以及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向政协全体会议或常务委员会提出的,经审查立案后交承办单位办理的书面意见和建议。

下列对人民政协提案工作理解正确的是①是我国践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②是政协参政议政行使国家权力的重要渠道③有利于推进国家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④有助于提高民主党派的执政水平和能力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6.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中国务院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指出过去五年,我国宏观经济总体上保持增速平稳较快、物价相对稳定、就业持续增加。

浅谈金融危机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浅谈金融危机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浅谈金融危机及其对中国的影响摘要:2008年爆发了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以来较为严重的金融危机,也被称为金融风暴,由于美元仍然是世界上流通最快也是最重要的货币之一,和美国的重要的国际地位,所以2008年由美国房地产的次级房贷引起的全球经济危机也就不足为奇,这也是资本不主义制度的必然结果,导致世界很多国家受到影响,中国也不例外,幸运的是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国的经济带来的影响不大,反而使中国成为世界未来强国带来了机遇!而我国的目标就是要妥善处理几种重要的关系,中国经济才有望继续保持平稳健康的发展。

而中国的其实主要源于经济周期、国家安全与收支结构性因素。

过去三、四十年来大多数OECD 国家陷入长期预算赤字的主因在于出现收支结构性问题。

为降低预算赤字与债务的累积, 1980年代OECD国家曾一致性地实行宏观预算制度,限制岁出增长与控制预算赤字,如实施基线预算、删减支出、限制赤字与债务占GDP的比例,甚至平衡预算目标等。

控制预算增长与赤字政策的严格实施取得了成效;再加上1990年代网络经济带动经济状况持续活络,各国预算赤字逐年减少,终于出现预算剩余,未偿还债务余额亦下滑,金融风暴过后,经济开始复苏,各国政府应重新注重财政长期稳健原则,再度实行宏观预算制度之相关财政规范与政策。

关键词:金融危机金融监管全球一体化虚拟经济改革机遇挑战一.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金融危机主要是由美国的房地产的次级房贷引起的。

归结主要原因有以下五点:1、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导致爆发金融危机是在所难免的,而且全球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已经日益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也成为美国次贷危机发展成全球性的金融风暴的必要条件。

2、1995年以前,美国发放住房抵押贷款以商业银行为主,而且只向信誉良好的人提供固定利率的抵押贷款。

1995年开始,由于美国联邦法律的变革和管制的放松,其他一些金融机构——例如保险公司、股票经纪人、沃尔玛超市,都可向消费者提供抵押贷款服务。

新发展理念公务员读本-答案(100分)

新发展理念公务员读本-答案(100分)

新发展理念公务员读本-答案(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共60分)1.建设法治国家的思想基础是()。

[2分]A.人民群众守法B.人民群众懂法C.人民群众知法D.人民群众信仰法治我的回答:D正确答案:D2.1989年,英国经济学家皮尔斯在《绿色经济蓝皮书》中首次提出了“绿色经济”概念。

绿色经济的目标是()。

[2分]A.节约自然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B.经济可持续发展C.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D.力求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我的回答:C正确答案:C3.用好“三张清单”,找准权力边界。

其中单旨在放宽市场准入,针对企业的是()。

[2分]A.负面清单B.权力清单C.责任清单D.正面清单我的回答:A正确答案:A4.建立市场配置资源新机制就是要建立公平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关于其特征,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

[2分]A.国际国内市场深度融合B.资源全球高效配置C.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D.政府行为法治化我的回答:D正确答案:D5.为什么说,当下提出创新发展,既有需要也有可能。

下列原因不准确的是()。

[2分]A.从国内看,依法治国在不断推进B.从国内看,有持续创新形成的系列成果C.从国内看,改革开放以来积累了坚实的物质基础D.从全球范围看,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我的回答:A正确答案:A6.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

下列关于共赢开放,说法不正确的是()。

[2分]A.共赢开放反对保护主义B.共赢开放主张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维护和加强多边贸易体制,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C.共赢开放主张区域自由贸易安排对多边贸易体制形成有益补充D.共赢发展不会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普惠共赢方向发展,其余经济全球化无关我的回答:D正确答案:D7.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上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论述,下列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国家七大区域规划

国家七大区域规划

国务院今年批复7个区域规划新经济版图成型近日,国务院批复的《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正式对外发布,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务院今年共批复了7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发展规划,获批数量是前4年的总和。

今年获批的区域规划除了注重沿海布局外还开始开发沿边,从东部、南部延伸到中部、西部、东北等地;将以往的外向型增长结构转变为“外需、内需共同发展”。

其实,我国高层决策者在10年前就已经注重区域经济的发展,而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让中国经济区域协调发展显得更为迫切。

专家建议,在国家层面上,设立一个区域经济管理机构,将目前由不同部门负责的区域管理职能集中起来,统筹考虑对各地区的支持力度和方向。

【前所未有】今年连批7个区域经济规划今年1月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

随后,国务院先后批复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横琴总体发展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和《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等7个规划。

今年批复的区域经济规划数量是过去4年的总和,出台速度前所未有。

记者发现,目前,我国新的区域经济版图逐渐成型,将包括以下经济区域:长三角、珠三角、北部湾、环渤海、海峡西岸、东北三省、中部和西部。

在今年获批的区域经济规划中,“关中-天水经济区”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又一个“发动机”;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和图们江区域将为振兴东北增添动力;江苏沿海地区被看做长三角的延长线;横琴的发展将成为珠三角又一个“助手”。

【前景展望】沿海经济区将连成“金项链”改革开放后,我国沿海地区得到了迅速发展,上世纪80年代,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带火”珠三角;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拉动长三角;21世纪后,滨海新区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建立,则为环渤海地区和北部湾两地都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金融危机下中部崛起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金融危机下中部崛起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主 要 用 于 国家 基 础 建 设 投 资 , 生 社 会 保 障 , 疗 事 业 等 重 民 医
中部地 区资源优 越 。如 山西 煤炭 资 源贮 备 已探 明贮 量 20 7 0亿 吨 , 占全 国 的三分 之一 , 中炼 焦用煤 1 9 其 13亿 吨 , 占
全 国 的 5 。 中 部 六 省 在 制 定 战 略 规 划 时 均 将 利 用 本 地 优 3
部六 省迈 向外 向型 经济 目标造 成较 大巨大 冲击 。
( ) 三 中部 地 区 资 源 性 产 业 和 企 业 面 临 困境
民工返 乡 ; 由于 受金 融 危机 的影 响 , 多 企 业 的 订单 剧 减 , 众 利 润下 降 , 聘计 划取 消或 延 迟 。国 家 采取 了众 多 的利 好 招 措施 , 提 出了加 强 国际合作 、 并 坚决反 对 贸易保 护 主义 等 主 张 。中国提 出 了 4万 亿 元人 民 币的 大 规模 经 济 刺 激 计 划 ,
区域 经 济 与产 业 经济
金 融 危 机 下 中 部 崛起 面 临 的 挑 战 与 机 遇
张 可
( 上海 理工 大学管理 学院 , 上海 2 0 9 ) 0 0 3
摘 要 : 文 讨 论 了金 融 危 机 下 中部 崛 起 所 面 临 的 挑 战 和 机 遇 , 析 了 中部 地 区 所 面 临 的 产 业 困 境 和 农 村 经 济 受 到 的 本 分
期内, 中部 经济可大 有作为 。金融 危机对 中部崛起 是 “ 机” 危
还是“ 遇” 一个值 得研究 的问题 。 机 是


中部 地区对外 贸易一 直 是 中部 崛起 的 重要 制 约 因素之

虽 然 近 些 年 来 中 部 六 省 的 外 贸 总 量 有 稳 步 增 加 , 与 中 但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哪些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哪些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哪些?你认为应该怎样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

1.区域发展不平衡2.城乡发展不平衡,差距拉大3.不同阶层的群体收入差距拉大4.国企与民企的资源分配问题,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不公平竞争问题。

5.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经济增长质量不高。

6.物价上升,通货膨胀,房价偏高,影响经济长期平稳发展。

7.经济与资源,人口,环境的矛盾突出。

8.过于偏重GDP的增长,不注重人民群众收入的提高,幸福感的提升,社会进步较迟缓。

9.产业结构不太合理,农业的比重较大,占用劳动力较多,生产效率较低。

10.城市化率低,人口城市化进度落后于城市面积的城市化。

对策:1. 切实执行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原崛起,中部崛起,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成渝等区域发展战略,国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的建设,吸引国内外投资,缩小区域差距。

2. 要加快城市化进程,改革户籍制度,重点实现人口的城市化,不断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产业和服务业转移。

发展现代化农业,提高农业的机械化,现代化程度,兴修现代化水利设施,提高劳动生产率。

3. 要通过政府的政策,法律引导,提高民众的现金收入和其他财产性收入,通过税收政策,二次分配,缩小不同阶层的收入差距。

限制国企等垄断性企业的收入。

4. 给予中外企业,国企民企同样的发展,竞争,融资等环境,公平竞争。

5. 国家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重点是发展现代教育和培养创新性人才,建设科技强国。

6. 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和素质。

切实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7. 转变发展观念,从单一重视GDP增长到注重人的发展,社会进步为主。

8. 国家要实行宏观调控,强力控制物价,保证经济平稳运行。

一、资源和环境压力日益加剧这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的最为突出的矛盾。

一方面,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并处于新一轮上升周期,势必加大对资源的需求和消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 织 实施 武汉 城 市 圈 、 长 株 潭城 市群 、 鄱
阳湖生 态经济 区 、 皖江 城 市带、 晋 陕豫黄
河 金三 角地 区 等重 点 区域发展 ,形 成 新 的
经 济 增 长 极 ,开 创 2 0 0 9 年 促 进 中部地 区
崛起工 作 的新局 面 。
中国 10 多个部委派 出副部 长 级 的
了沿 海地 区 的发展 劣势。 与此 同 时 ,东部
和 中部 之 间铁路 运 输动车 时代 的到 来 ,将
强 力推 动 东 中部 经 济 一 体 化 。 加上 大 量 带
回 创 业 经 验 的 返 乡 农 民工 , 中部 将 在 新一
轮增长 中实现 更 好更 快的发展 。
在 论 坛 上 , 中部 六 省 也 纷 纷 表 示 将 ,
自中央 作 出实施 促 进 中部地 区 崛起 战 略决 策 以来 , 中部地 区 加 快发展 的 积 极 性 、 自主 性 明 显 增 强 , 呈 现 出 经 济 快 速 增 长 、 社会全面 进步 、 人 民生 活 明显 改善 的
良好 局 面 , 中部 地 区 G D P . 占 全 国 的 比 重
出 5 _7 个 百 分 点 : 除 个 别 省 G D P 增 速 下
降外 , 其余 5 省增 幅均 高于 全 国 平 均 水
平 ,其 中 4 个省 的增 幅都 达 到 2 位 数。
安 徽 省 社科 院经 济 所 所 长 孙 自铎 指
出 ,国 际 金 融危机 的到 来 ,加重 了 劳动 力
和 资源密集型产业 的经 营 困难 ,更加 凸现
析 , 这 将 为 中部地 区 创 造 7 5 0 万 个就 业
岗位 , 工 程 消 费钢材 2 5 0 0
万 吨、 水泥
15 .
亿 吨 , 同 时 带动 装 备 、 冶 金 、 电子 信 息等 一
系列产业 发展 。
“ 扩 大 内需 最 大 潜 力在 农村 , 中央 财
政惠 农政 策将重 点 向粮食产量 占全 国
中国加 快 推进 中部 崛 起 应 对 金 融 掣
◎ 文 /王 燕 萍 白旭 蔡 敏
汇 聚 国 家多个部委 和 中部六 省主 要
负责人 的 中国 中部论 坛 4 月 2 5 目 在合
肥 举 行 , 会议 透 露 出强 烈 信 号 :中国 正 从
各个领域推 出一 系列 政 策、 措施 ,推进 中
部地 区加速崛起 ,以有效应对 金融危机 。
3 0 % 的 中部地 区 倾斜 , 建 立 健全 粮 食主
产 区利益 补偿机制。 ” 财政部副部长丁 学
东说 。 在继 续加 强 对 汽车 、 有 色 、 原 材料等
中部 传统 产 业 支 撑 的基 础 上 ,财 政部 下 一
步将通 过 财 税 政 策创 新 ,推 动 中部 地 区 光
伏 发 电、 风 电等 清 洁 能 源 发 展 , 培 育 中部
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国 民航部 门透 露 , 到 2 0 1 0 年 ,中
部六 省省会城 市机场将全部进行改扩建 j 交通 运 输部将重 点支 持 中部地 区 路段 建 设 ,特别是 “ 断头路 ” 和 与东 、 西 部省份 的 连 接通 道建设 : 工 业 和信 息化部也表 示 , 将 大 力支 持 中部地 区 钢铁 、 石 化 、 有 色等 优势产 业 结构调 整 ,形成全 国精品 原材料 基地。
国 家促 进 中部 地 区 崛起 办 公 室 副主 任 、 国
家发改委地 区经 济司 司长范恒 山在论坛
上 说 , 国 家发 改委作 为 国 家促 进 中部地 区
崛起工 作 的主 管部 门 ,正 会 同国 务院 有关
部 门和 中部 六 省 ,研 究 制 定 促 进 中部地 区
城 市群 发 展 的政 策措 施 加 , 速 推 进 或尽 快
在 地 理 位 置 上 承 东 启 西 的 中国 中部 地 区 ,包括 山西 、 河 南 、 安徽 、 江 西 、 湖北 、 湖 南 六 省 , 人 口 占全 国 的 2 8 % 以上 ,是 中 国重 要 的粮食主产 区 ,又 是 国 家综合 运 输 网络 的中心 区域和重 要 的能 源 、 原 材料基 地 。 2 0 0 6 年 4 月 , 中部 崛起作 为 国 家战 略 正 式 实施。
代 表 参 加 了 为 期 一 天 的 中部 论 坛 , 这 些 高
层 领 导 介绍 了 各 自领 域 为 落 实 国 家 中部
崛起政策而 采取 的措施和 建议。
铁道 部 副部 长 陆东 福 透 露 说 今 , 明 两
年 中部地 区 铁路基 建投 资约 为 7 5 0 0 亿
元 ,将建成 新线 7 0 0 0 公 里 。 根据测算 分
义。 与 会 的部 委 领 导 和 中部 六 省 官 员 一
致认 为 ,应 对 国 际 金 融 危机 的过程 也 是调 整产 业 结构 的过程 ,随着 国 家扩 大 内需政 策效应 的显 现 , 中部地 区 广 阔的市场 资 源 、 辐射周边 的区 位潜 力将得到进一 步发 挥 。 “ 中部 崛 起 ” 对 国 家实现 “ 保增 长 、 保 民 生 、 保 稳定 ” 目标将起 到
在新一

轮经济结构调整 中
谋求转型升级。 安徽省委 书记 王 金 山说 ,
安徽省正
在规划建设
皖江
城市

进一


扩大开放 ,承 接沿 海地 区 组团 式转移和产
业 链 整体 转移 。
由 2006
年的

7


提高到
2008
年的
19
3


,居
中国

大经 济板块 的第
2
位。
今年 以来 , 中部地 区 面 对 危机奋 力 崛起 ,
经 济 仍保 持 了 良好 的态 势 。 据 六 省 初 步 核
算 ,今年 第一 季 度 , 中部地 区 城 镇 固 定 资
产投资同比增长
34
3



比全 国 平均 高
近 年来 ,由于 资源 禀赋 和 生 产要 素价 格 等 原 因 ,世 界 发达 国 家和 地 区 、 中国 东 部沿海地 区产业 开 始 向发展相对滞后 的 中部地 区 转移 ,而 去 年下 半年席卷全 球 的 金融危机之后 ,对外依存度相对较低 的中 部地 区 被经 济 界 寄予 很 大希望 ,发挥 “ 中 部作为 ” , 应对 金融危机有 了更 重 要 的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