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对美国金融危机的八项对策
中国应对经济危机所采取的措施
中国应对经济危机所采取的措施
一、采取完善的财政政策
中国在应对全球经济危机时首先采取完善的财政政策,以刺激国内经济。
2024年12月中国政府正式宣布实施经济刺激计划,即“中国经济刺
激计划”,总投资额达4000亿元人民币。
这项计划将重点投资于基础设施、住房和环境保护,支持小企业发展,改善农村和贫困地区的生活条件,以及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此外,财政部下达了政府投资和扩大内需刺激政策,不断增加各种投资、债务扩大和减税减费政策,促进就业,并给予企
业补贴,以稳定经济增长和就业。
二、采取积极的货币政策
为了保持经济稳定,中国采取了积极的货币政策。
2024年中国人民
银行开始实施降息政策,把基准利率从6.93%降低到5.31%,降低银行准
备金率,以及实施多项货币宽松政策,降低贷款利率,增加金融机构的综
合信用支持能力,推出了九九八政策和企业拆借利率优惠政策,放宽银行
贷款给小规模企业的条件,以及放宽银行贷款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限额,
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减轻企业的融资成本,稳定市场环境,促进社会投资,并有效地分散和降低了金融机构的风险。
美国对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及作用
美国对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及作用当今世界格局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多极化趋势和单极化趋势仍在继续发展和斗争;美国的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更加明显,并有新的表现,但是反对单边主义的力量也增强,并有新的表现。
首先,美国“一超”地位突出。
英国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却甘当美国的忠实盟友乃至这个纳斯附庸。
日本是世界排名第二位的经济强国,但政治和军事上曾长期依赖美国,短期内不可能成为政治与军事大国。
法国和德国在一些对外政策上同美国存在分歧,但是经济与军事实力还无法同美国相比,其国际影响力受到制约。
俄罗斯的综合实力也无法与原来的苏联相比,更不可能与美国争霸,但是作为一个大国仍不失为世界新格局中的一极。
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它凭借经济、军事、政治实力,继续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冷战结束后,美国不顾世界人民和多数国家政府的反对,甚至绕过联合国,到处干预别国的内政,先后出兵科索沃、伊拉克,而各国政府和联合国似乎都无法阻挡。
2001年“9.11”事件后,为了建立反恐怖主义国际联盟,美国需要各国的支持和配合,所以加强了同各国,特别是中、俄、英、法、德、日等大国和印、巴、沙特等周边地区大国的双边接触与磋商,其单边主义言行有所收敛。
但是,同时美国通过动员一切资源,使用一切手段进行反恐怖斗争,尤其是通过组建反恐怖主义国际联盟,强化了他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第一,事件发生后几乎所有打击恐怖主义的国际行动,都是美国一手策划,一手推动的,它既不需要联合国授权,也不需要同其他国家乃至盟国商量,恶意说是独断专行、为所欲为。
第二,西方盟国总体上保持了同美国的协调一致。
除了少数国家爱表示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应由联合国主导,军事打击应有限度,不要伤害无辜平民,大部分盟国几乎无条件地支持美国的一切行动。
英国自不必说,连日本也要出动军舰,北约痛快地答应了美国的八项军事援助要求。
由此可以看出,美国在盟国中的中心地位和主导作用,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有所增强。
中美贸易战给我国金融行业带来的冲击以及应对策略思考
中美贸易战给我国金融行业带来的冲击以及应对策略思考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美两大经济体在国际贸易和金融领域的联系日益紧密。
近年来中美之间频繁的贸易摩擦和贸易战的爆发,使得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和紧张。
作为全球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中美之间的贸易战势必会对全球金融市场和金融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其中也包括我国的金融行业。
本文将就中美贸易战给我国金融行业带来的冲击以及应对策略进行探讨和思考。
1.1 资金流动性受到影响中美贸易战的爆发将会导致全球经济和贸易环境发生动荡,进而影响到国际资金的流动性。
由于中国和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伙伴,中美贸易战将使得国际资金更加保守和谨慎,投资者可能会在资金流动性受到不确定性影响的情况下更为谨慎,这将对我国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资金流动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1.2 外汇市场波动加剧中美之间的贸易战将会导致双方的货币汇率波动加剧,这将使得我国的外汇市场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
外汇市场波动加剧将使得我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在进行国际贸易和投资时面临更大的风险,也将对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外汇风险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1.3 贸易融资成本上升中美贸易战将对我国企业的贸易融资成本产生影响。
由于贸易战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加大,金融机构可能会提高对贸易融资的风险溢价,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时将面临更高的融资成本。
这将对我国的实体经济和贸易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也将对我国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产生冲击。
1.4 金融监管政策趋严中美贸易战的爆发将使得我国的金融监管政策趋向更加严格和谨慎。
为了规避和化解中美贸易战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冲击,我国的金融监管机构可能会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也将对我国的金融行业和金融机构产生一定的冲击。
二、面对中美贸易战,我国金融行业应对策略思考2.1 加强风险管理和监控在面对中美贸易战的冲击时,我国的金融机构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和监控能力。
金融机构应当通过建立风险监控系统和提高风险意识,及时发现和应对贸易战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不利影响,保障金融系统的稳定和安全。
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措施与效果
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措施与效果前言:对于2008 年全面爆发的持久性强、破坏力大的全球性国际金融危机,各国经济都深受其害,中国经济也遭受了巨大的冲击。
危机开始不久,我国政府灵活果断地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促进居民消费政策、对外贸易政策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政策等来促进经济增长,减少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
正文: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中国在2008 年下半年时还在执行紧缩政策,以求让过热的经济慢下来。
在此次危机的冲击下,中国经济立即陷入了困境。
主要有以下影响:(1)外贸出口急剧萎缩。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出口总额从2008年7月份的同比增长26.7%回落到2008年10月份的19.0%,2009年1月份,全国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7.5% ,许多省份出口呈现负增长。
[1](2)中国国内劳动就业压力增大受金融危机影响,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全国大部分产业增速回落,企业业绩下降,用工需求减少,就业形势严峻。
尤为突出的是出口导向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中小企业。
在长三角、珠三角的一些地区,由于订单取消,企业减产、停产、倒闭数量增加,导致用工需求大幅下降,失业人数增多,大量农民工纷纷返乡。
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又成为新的就业问题。
金融危机发生后,用人单位特别是金融领域的用人单位,其招聘规模大幅度缩减,就业岗位大量减少。
(3)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美元汇率在美国股市急剧下挫后大幅度下跌,2006年以来,人民币升值压力就不断加大,2007上半年在美国经济增长速度高于欧盟、美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逆差状况稍微好转的情况下,美元出现了回升势头,但好景不长,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这一势头又迅速回落。
(4)经济发展速度迅速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核算,2008 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9.0% ,为2003 年以来最低水平。
分季度看,一至四季度增速分别为10.6%、10.1%、9.0%和 6. 8%。
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主要措施和特点
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主要措施和特点1.一条中心红线,八大关注点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科学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注重保增长与调结构、促改革与惠民生的有机结合,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力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精心运筹危机下“国计民生”的中心主题,也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中心红线。
围绕这条中心红线,采取了8个方面具体措施和部署,在实践中取得了好的效果。
(1)扩大内需扩大内需是中国促进经济长远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也是这一战略方针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相结合的基本政策和首要措施。
外需大幅回落,抑制经济下行和通货紧缩。
要实现保增长,就要扩大国内需求。
扩大内需,既号准了应对经济下滑之脉,又抓住了保增长的要害。
去年11月初,国务院常务作出进一步扩大内需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后,高频率出台了各种社会建设政策,始终把民生放在突出位置,加快加大推进医疗卫生改革、提高养老金标准、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社保覆盖面等,减少人们花钱消费的后顾之忧,扩大居民消费。
同时,调整现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调动社会和企业的投资积极性,扩大投资需求,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
(2)稳定外需稳定外需是把坚持对外开放、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提高我国经济国际化水平的基本政策,也是这一政策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相结合,维护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重要措施,对于增加就业、促进企业发展、进而拉动国内消费具有重要作用,也可以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有利条件。
外部需求萎缩导致出口减少,是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最大冲击,也是实现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最大困难。
国务院要求坚持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相结合,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千方百计稳定外需,努力把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并推出一系列相应的政策措施。
稳定的外需与日益扩大的内需相结合,将为中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3)推动产业振兴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战略决策。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应对措施和经济现状分析
论文题目: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应对措施和经济现状分析院系经济管理学院专业金融学学号学生姓名成绩内容摘要: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在2008年如多米诺骨牌迅速席卷全球。
美国次贷危机极大地打击了投资者信心,全球范围内流动资金骤然紧缩;另外,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型国家,消费需求的大规模萎缩,使得对美国消费依存度强的经济体失去发展动力。
中国对美国的外贸依存度很强,外需的骤然降温使得中国大量工厂倒闭,工人失业。
为应对金融危机引发的外需疲软、失业高企、经济衰退困境,中国出台多项经济刺激政策以扩大内需,维持经济高速增长。
然而,为确保经济增速实行的过度宽松最终引发了通货膨胀,泛滥的流动性滋长了资产泡沫,并对中小企业构成挤出效应。
新一届领导集体上台后,中央更注重经济的转型升级和结构性转变,扶持中小企业,减少政府刺激,释放市场本身的调节。
但目前看,中国经济仍未见底,工业产出和需求仍然疲软;央行终于谨慎地再次降息,释放流动性,以刺激经济增长。
本文对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应对措施和当前的经济运行情况进行探讨。
首先,对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第一轮经济刺激措施及其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讨论,分析政府的4万亿刺激措施所留下的后遗症。
第二部份则讨论中国经济运行所存在的问题,讨论中国在应对本轮金融危机时所受到的教训和经验。
最后一部分,针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分析中国目前的政策走向,讨论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国;应对措施;经济现状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始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此次金融危机,一般认为浮现于2007年下半年,自美国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人们对银行信誉和现行金融体系产生质疑,全球范围内流动资金变得紧缩,引发流动性危机,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
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相当高,贸易顺差逐年增大。
2008年,美国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欧盟,而美国次贷危机所造成美国消费的大幅萎缩使得中国以外贸为主的出口类型制造业出现倒闭潮。
中国反制美国的八项措施
中国反制美国的八项措施一、暂停与美国进行贸易投资谈判:中国停止与美国就新的贸易投资问题进行谈判,原本中国与美国关于贸易投资问题的谈判已经进入了深层次和更有成效的阶段。
中国此次反击,正是用停止谈判的方式来回击美国和他们的政策。
二、暂停美国对中国削弱美国制造业的部分投资项目的审查:中国停止美国对中国削弱美国制造业的部分投资项目的审查,这是中国反击美国的另一个手段。
中国停止审查这些项目,有利于中国本身的利益。
美国的部分投资者可能会受到影响,但是就中国来说,此举可以有效地抵制美国对中国独特政策的歪曲和干涉。
三、取消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征税:中国取消对美国农产品的征税是进一步抵制美国的一项措施。
取消征税不仅可以缓解因中美贸易摩擦而所带来的影响,还能给予中国的农民和农业企业一些实际利益。
四、拒绝美国汽车出口:中国对美国汽车进行出口限制是反制美国一项重要措施。
汽车制造业是美国企业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中国拒绝美国汽车出口可以给美国企业造成重大压力。
五、取消来自美国的货物和服务的制裁和征税:中国采取取消美国货物和服务的制裁和收税政策,这可以不仅减轻中国对美国影响,也可以减轻美国对中国的影响。
这样的做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衡双方的利益。
六、禁止部分大型投资企业从美国获得知识产权:中国禁止部分大型投资企业从美国获得知识产权,这个举措可能会给美国的有关公司造成不小的损失,但是也可以让中国避免与美国签订不利于自身的知识产权保护协议。
七、调整对美国出口产品的征收政策:中国可以调整对美国出口产品的征收政策,这可以减轻美国对中国施加的压力,同时也可以增加中国政府的政治正当性,以表明中国不会接受外界的威胁,宁可自己承担一定的损失。
八、对以美国为代表的全球经济形势采取措施:中国应当采取措施对付全球经济的形势,这些措施包括加大货币投放、加大财政支出、改善社会保障体系等,其目的是使中国在经济形势动荡时也能感受到政府的民生安抚计划和各项投资计划的保障。
应对中美危机的措施
应对中美危机的措施引言当前中美关系正面临严峻挑战,两国之间的紧张局势日益加剧。
面对这一情势,中方必须采取积极应对措施来维护国家利益、稳定地区局势。
本文将就应对中美危机的措施进行讨论,并提出一些建议。
1. 外交手段外交手段在解决中美危机中是至关重要的。
中方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加强外交交流与沟通:•加强对话与协商:中美应通过高层对话和各级别交流机制增进相互理解,寻求共同利益。
•扩大多边合作:中方应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机制,通过多边渠道推动解决分歧,增强合作。
2. 经济措施经济合作是中美关系中的重要方面。
中方可以采取以下经济措施来应对中美危机:•推动贸易平衡:中方可以进一步推动市场开放,降低贸易壁垒,提高自身竞争力。
•拓宽经济合作领域:中方可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降低风险。
3. 安全措施安全是国家的基本利益所在,中方必须采取相应措施维护其安全。
以下是一些建议:•建设强大军事力量:中方应继续加强国防建设,提高军事实力,确保自身安全。
•推动地区稳定:中方应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共同维护地区稳定。
4. 社会文化方面的措施社会文化方面的措施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对中美危机的应对。
以下是一些建议:•加强人文交流:中方可以加大对美国人民的了解与了解力度,推动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宣传正面形象:中方可以通过文化活动和宣传手段来宣传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国家形象。
结论应对中美危机需要综合各种手段和措施,包括外交手段、经济措施、安全措施以及社会文化方面的措施等。
通过这些积极的举措,中方能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并推动两国关系的稳定和发展。
以上只是为了解决中美危机的一些措施,但实际处境可能会更复杂。
因此,中方需要不断观察形势并灵活应对,同时寻求与美国的合作和对话的机会,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潜在的风险和威胁。
希望双方能通过合作和沟通,共同找到解决争端和危机的最佳途径,并为构建中美关系的长期稳定奠定基础。
中美战略博弈的对策建议和意见
中美战略博弈的对策建议和意见1. 引言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也是充满挑战和机遇的。
中美之间的战略博弈涉及经济、政治、军事等多个领域,对双方乃至全球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提出一些对策建议和意见,以促进中美之间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 建立互信机制中美两国应加强沟通交流,建立更加稳定可靠的互信机制。
这可以通过增加高层次会晤、加强外交渠道、扩大人文交流等方式来实现。
双方还应加强情报分享和合作,共同应对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威胁。
3. 推动经贸合作中美经贸关系是两国关系的重要基础。
双方应致力于解决贸易摩擦和争端,避免采取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措施。
双方还应积极推动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加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4. 加强军事交流与合作中美两国在军事领域存在一定的竞争和矛盾。
为了避免误解和误判,双方应加强军事交流与合作,增加军事对话机制,建立更加稳定的安全关系。
双方还应加强海上安全合作,共同维护南海和东海地区的和平稳定。
5. 推动全球治理改革中美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两国应共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
双方可以通过参与国际组织、推动全球规则制定等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
中美还可以加强在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全球议题上的合作。
6. 加强人文交流与教育合作人文交流和教育合作是增进中美相互了解和友谊的重要途径。
双方应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文化艺术交流等活动,并鼓励更多人民赴对方国家学习、工作和生活。
通过这些交流与合作,可以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和互信。
7. 建立危机管理机制中美之间的战略博弈可能面临各种挑战和危机。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双方应建立危机管理机制,加强情报交流、风险评估和应急准备。
双方还应加强冲突预防和危机处理能力的建设,以避免潜在冲突的发生。
8. 结论中美战略博弈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需要双方共同努力来寻求解决方案。
通过建立互信机制、推动经贸合作、加强军事交流与合作、推动全球治理改革、加强人文交流与教育合作等方式,可以促进中美关系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浅谈金融危机的解决方案【精选文档】
浅谈解决金融危机的方案摘要: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等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次贷危机等类型。
面对如此多样的危机类型,以及给我们带来的严重影响,我们该怎样去应对呢?关键词:金融危机影响解决措施正文:2007年-2009年环球金融危机,又称世界金融危机、次贷危机、信用危机。
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风暴。
从最初的抵押贷款风险越演越烈,最终蔓延到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的风波未息,实体经济上又见波澜,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华尔街金融风暴越演越烈,日本、欧洲一些国家都出现了经济衰退,世界经济增速放缓,悲观的情绪在市场上蔓延,国际经济环境的剧烈变化使中国经济正经受着严峻的挑战和重大考验。
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言:值此艰难时刻,关键是鼓起勇气和信心,这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
危机是挑战,也是机遇。
金融危机也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影响,更多企业倒闭,特别是一些外贸企业,受国外金融危机影响,出口亏损,当企业资不抵债的时候,就会倒闭,而企业倒闭自然会殃及百姓,企业再掀裁员潮,工作越来越难找,股市也发生了不小的波动。
至今此次环球性金融危机已经经历了两年左右的时间,这两年全球经济金融形势每况愈下。
时至今日,人们仍然在惊恐中煎熬,苦苦期盼危机的终结。
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无法看到危机的终结。
为此,我国政府、金融机构纷纷拿出种种不同招数应急处置金融危机。
美国的危机挽救政策可谓是其中的典型,并对中国应对危机的政策进行了一定层面的思考。
面对金融危机,一定要与本国的国情结合起来。
政府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国内经济稳定发展。
国内经济风险主要包括:一是通胀转向通缩的可能性在增大,二是国内资本流入转为流出的可能性在增强,三是信贷紧缩形势下,国内的非法集资形势比较严峻,四是中国经济不稳定的因素在增加。
中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及其效果
• 据海关统计,2009年1月包括之前的两个月连续出现进出 口增速下降的局面。由进出口尤其是出口速度下降带来一 些出口企业经营困难,沿海地区已经出现大量外向型企业 倒闭、停产或缩减生产的现象。这不仅对就业,而且对上 下游企业也产生了连锁效应。这样的趋势如果得不到抑制, 那么接下来的就会对国内需求产生全面的影响。进而导致 国内经济的紧缩。最后,金融危机以一种外在冲击带来的 影响会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一些新的机遇。任何一种危机 总可能引发一个新的局面。而当受到外部危机冲击时,这 种可能性会更大。中国经济高速增长30年提出许多需要变 革的问题,而这样的外部冲击无疑会加速我们作出调整的 抉择。对此。我们更应该重视。当然,能不能很好地应对 危机.以及能否把危机变成机遇,这要取决于我们的对策 是否科学合理。这其中对财政政策的挑战就更为突出
• 第三,中国需要解决危机中反映的深层结构问题, 为全面崛起奠定坚实基础。国际金融危机集中暴 露出中国在发展模式和政策思维上的诸多问题。 三十年来,在发展主义的战略指导下,中国实现 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国家实力的极大提高;但同 进也付出了沉重代价,比如贫富差距、生态破坏、 资源透支等。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同进需要考 虑更为长远的战略性问题。由于第一个走出危机, 中国将具有更多的能力资源和回旋空间,更应该 以危机为动力推动深层问题的解决。
• (三)产业经济逐渐恢复发展 1、第二产业止滑回升,呈增长态势 2、第三产业逐渐恢复 (四)就业政策效果已初步显现
启示
•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的基本判断是只要 实现“保八”的政策目标,中国很可能成 为这次金融危机的赢家。政策应对的成功 不仅意味着中国实力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也会产生重大而复杂的战略影响。这将对 未来中国的发展提供重要政策启示。
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及我国采取的相应措施(1)
西方经济学论文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及我国采取的相应措施摘要:08年的金融危机来势汹汹,造成此次危机的直接原因是次贷危机,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美国不当的房地产金融政策,金融衍生品的滥用,美国货币政策的推波助澜,而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在此次危机中我国及其他世界各国均受到严重影响,在应对此次危机的过程中我国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及应当改进之处,相信通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战胜金融危机。
关键词:金融危机,次贷危机,经济周期,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不足,农村信贷放宽,外汇储备改革08年对于全世界而言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里,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全球,导致全球股市大幅下缩水,冰岛国家破产,全球实体经济也深受影响,到目前为止,此次金融危机还没有触底迹象。
下面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导火线:首先是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公司由于经营不善为摩根大通公司收购;随后加利福尼亚州印地麦克银行由政府接管:接着全美最大两家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由政府接管;马上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递交破产保护申请,这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涉及资产数额最大的企业破产案;美国银行宣布以接近500亿美元价格收购美林公司;9月16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授权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向美国国际集团(AIG)提供850亿美元紧急贷款,正式接管这家全球最大保险机构,至此,金融危机正式爆发。
为什么这些投资公司会在一夜间倒下?金融危机背后隐藏着什么原因?下面我将就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作出解释。
直接原因:次贷问题引发金融危机次贷问题及所引发的支付危机,最根本原因是美国房价下跌引起的次级贷款对象的偿付能力下降。
而全球失衡达到无法维系的程度是本轮房价下跌及经济步入下行周期的更深层次原因。
全球银行储蓄这几年都在增长,而美国居民储蓄率却持续下降,当美国居民债台高筑难以支撑房市泡沫的时候,房市调整就在所难免,进而导致次级按揭贷款的拖欠率明显上升,无力还贷的房贷人越来越多。
我国应对美国次贷危机的措施
论我国应对(yìngduì)美国次贷危机的措施美国次贷危机给全球金融市场敲响了风险的警钟。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背景与危机发生前高涨的美国经济有一定(yīdìng)相似性,应当从中得到警示,防患于未然。
一.金融机构应对(yìngduì)措施金融机构要永远将风险(fēngxiǎn)控制放在第一位。
在经济(jīngjì)持续快速增长和流动性较为宽裕的背景下,投资者对经济发展的前景较为乐观,往往会低估风险。
但是经济发展具有周期性,处在经济周期上升阶段的经济主体基于盲目乐观情绪购买的资产不一定就是优质资产。
因此,作为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永远要将风险控制放在第一位。
第一,加强个人征信体系建设,提高征信体系数据质量。
在抵押持续升值的背景下更要重视贷款管理的基本原则,即收入所得是第一还款来源,而不是过度依赖第二还款来源。
因此我国商业银行接受个人住房贷款申请后,应及时通过中国人民银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对借款人信用状况进行查询; 贷款申请批准后,应将相关信息录入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详细记载借款人及其配偶的身份号码、购房套数、贷款金额、贷款期限、房屋抵押状况以及违约信息等。
第二,关注贷款抵押物的价格风险。
商业银行不仅要对商品房实行价格,而且要对二手房交易价格、上市后房改房的交易价格进行监督与管理。
通过建立科学的定价、估价管理制度使各类房屋成交价格最大限度地接近市场实际价值,以达到规避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价格风险的作用。
第三,正确认识评级机构的评级风险,审慎(shěnshèn)调整风险标准。
1.信誉好的评估机构不但能够为银行提供客观公正的评估结果(jiē guǒ),有助于减少房贷风险,提高信贷资源分配效率,还能根据宏观经济的走势,合理确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和未来风险。
同时,商业银行还应建立规范的评估报告复核制度。
2.既要加强创新(chuàngxīn)又要完善监管。
应对经济危机的八种方法
应对经济危机的八种方法
经济危机是指经济体系在短时间内遭受到巨大冲击,导致生产、就业、消费等多个方面出现问题。
应对经济危机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采取多方面的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对经济危机的方法:
1. 货币政策调整: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利率、货币供应量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
在经济危机时,一般会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促进投资和消费。
2. 财政政策调整:
-政府可以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和支出政策来刺激经济。
减税、增加政府支出等方式可以提高民间消费和投资活动。
3. 金融市场稳定:
-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对于防范经济危机至关重要。
监管机构需要采取措施来确保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营,防范金融危机的发生。
4. 提升劳动力技能:
-投资于培训和教育,提高劳动力的技能水平,以适应新兴产业和技术的发展,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
5. 刺激创新和科技发展:
-鼓励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以推动经济结构的升级,提高整体生产力。
6. 国际合作:
-国际合作可以通过国际组织、贸易协定等形式展开,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合作可以在货币政策、贸易政策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7. 社会保障体系的强化:
-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失业保险、社会救助等,以减轻危机对个体和社会的冲击。
8. 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推动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通过投资环保产业和可再生能源,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赢。
这些方法可能需要在不同的经济环境和危机形势下进行调整和组合使用。
同时,政府、企业和个体在应对经济危机时也需要灵活应对,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
中美大博弈之中国的对策参考资料
中美大博弈:中国的对策首先我认为中国对美应采取的方针是:准备打,争取和,不怕拖。
我好像没有说过,中国不要和美国发生正面冲突这种看法。
事实上,如果中国惧怕和美国发生正面冲突,那么美国就会利用中国的这种心理,不断地威胁、压迫中国来蚕食中国的利益和势力范围,中国也就不会实现真正的复兴。
所以中国必须做好时刻和美国发生正面冲突的心理和实力准备,这就是我说的准备打。
但是中国又没必要主动和美国发生正面冲突,能够和平地让美国对中国让渡利益和权力,难道对中国不是更好吗?所以说要争取和嘛。
因为时间对中国有利,越往后对我们越有利,所以我说中国不怕拖。
中国在复兴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展示实力,包括展示军事实力。
而展示实力在现代这个时代,并不需要一定要通过战争!能够让美国让渡利益和权力本身,就已经展示出足够的实力了。
否则人家凭什么给你让渡利益和权力啊?!在当今的国际社会,国际竞争是国家间政治经济军事全方位的较量和比拼,有任何一块短板,人家就会利用你的这一短板来对付你。
比如苏联政治军事超强,但经济不行,美国就利用这一点发动军备竞赛,拖垮了苏联。
而日本上世纪经济超强,但政治军事不行,美国就利用这一点逼迫日本签订广场协议,最后造成日本失去的二十年,再也无法和美国竞争。
我之所以把这问题拖到现在再回答,是因为我需要在中美大博弈中把对汶川地震救援的分析写完。
汶川地震灾后救援展示了中国很多东西,比如雄厚的国力,军队的能力,中央政府的指挥领导能力,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等。
这些东西在灾难发生时,表现为灾害救援能力,那么在战争发生时,这些东西就可以转变成为恐怖的战争潜力和能力。
这些恐怖的战争能力和潜力表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国家联盟能够在中国周边战胜中国!所以汶川地震灾后救援过后,在中国周边,中国遇到的被动战争风险急剧降低!汶川地震灾后救援过后至今,尽管世界经济危机不断发酵,中国周边尽管风波不断,但是没有发生一起上规模的战争,就是因为汶川地震灾后救援显示出来的实力的威慑因素,和中国不断爆出的科技因素。
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中国应对策略
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中国应对策略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双方频繁实施关税措施,形势严峻。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应对策略备受关注。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应对中美贸易战的策略至关重要,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
下面,我们将从多个角度分析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中国的应对策略。
一、加强经济结构调整,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中国应对中美贸易战的首要策略是加强经济结构调整,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美国对中国的主要指控是中国存在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和不公平贸易行为,因此中国应该通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减少对外国知识产权的依赖,并向更高端、更具有附加值的产业转移。
在这个过程中,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自主研发的技术水平,降低对外国技术的依赖。
二、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多元化贸易市场中国应对中美贸易战的另一个重要策略是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多元化贸易市场。
由于中美贸易争端的升级,中国应该加强与欧盟、亚洲和其他国家地区的经济合作,扩大出口市场,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通过多元化的贸易市场来稳固中国的出口市场。
三、深化改革开放,提升外资吸引力中国应对中美贸易战的又一个重要策略是深化改革开放,提升外资吸引力。
中国应该通过进一步放开市场,降低外资准入门槛,提供更好的经济环境,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同时加大对外资企业的保护力度,为外国企业提供更稳定、更长期的投资环境。
四、强化国际合作,共同抵制贸易保护主义中国应对中美贸易战的另一个重要策略是强化国际合作,共同抵制贸易保护主义。
中国应该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协调合作,共同抵制贸易保护主义,维护自由贸易体系和多边贸易规则。
中国还可以通过多边贸易协定、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等方式,巩固自身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地位。
五、做好国内市场布局,提升内需拉动力中国应对中美贸易战的另一个重要策略是做好国内市场布局,提升内需拉动力。
由于中美贸易战的升级,中国出口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应加快构建完善的内需市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促进消费市场发展、拓展巨大的国内市场。
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从美国次贷危机开始,到美国的房利美和房地美“两房”危机,再到雷曼兄弟申请破产、美林银行被收购、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AIG濒临破产被注资850亿美元拯救、全球股市的持续下跌,预示着华尔街最冷的冬天还没有到来,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认为,美国正在陷入“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之中。
在全球金融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必须认真分析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才能避免更大的损失。
我认为,影响有以下几点:(1)美国消费减少影响中国出口:出口商很可能没有动力革新技术,而是被迫通过压低产品价格去维持市场份额,这可能导致中国出口企业贸易条件的进一步恶化。
(2)加大国内进口商品成本:进口方面,由金融风暴带来的冲击则与美元汇率密切相关,目前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几乎都以美元定价,美元走势的强弱决定了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高低,从可以观察到的数据来看,由于近期美元逐渐反转走强,原油、铁矿石等商品的价格显现下降趋势,这对需要大量资源性产品的中国来说本属利好消息,然而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倒闭、美林公司被收购不期而至,再加上一周前被美国政府宣布接管的“两房”,美国金融市场反复动荡严重影响到美元汇率的走势和持有者的信心。
(3)重创国内金融市场信心.(4)给国内金融机构带来直接损失:雷曼兄弟破产给国内金融机构带来的直接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我国的金融机构、投资者持有较多的次级债券,形成实际损失;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导致美国出现衰退,它会传导到中国来。
根据破产文件显示,中国银行纽约分行也曾给雷曼贷款5000万美元。
中国应对的对策:1,建立能够有效约束精英集团的大众政治制度。
虽然目前看起来这个问题好像大而无当,但却是战胜金融危机的根本条件。
如同解决生产过剩危机的根本条件,是增加社会公众需求一样,解决金融危机的根本条件,就是赋予社会大众以金融监管权,不能让金融活动继续控制在少数精英手里,否则问题永远解决不了。
解决这个问题,不仅是中国的问题,同时也是世界摆脱金融危机的根本出路,中国通过建立大众经济制度和大众政治制度,为世界开辟出一条虚拟经济时代和谐发展的道路,将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重大历史贡献。
2008年金融危机下中国策略
政府制定应对经济危机的八项政策
——扩大内需。
——稳定外需
——推动产业振兴。
——统筹规划区域发展。
——进一步改善民生。
——稳定农业发展。
——推进各项重大改革。
——防控甲型H1N1流感
2008年金融危机下中国策略
主要的货币政策:
1.货币政策则从2008年7月份就及时进行了较大调整。
2.宽松的货币政策。
3.2008年10月27日还实施首套住房贷款利率7折优惠;支持居民首次购买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住房。
4.取消了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的约束。
5.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灾区重建、“三农”、中小企业等贷款。
6.促进对外贸易:进出口行业是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并且从业人员众多(据统计已达亿人)。
一是增加出口退税;二是人民币升值,都是增加出口竞争力的手段。
7.对外经济合作与协调(如中日韩之间的货币互换等) 。
其他政策:
1.宽松的财政政策:减少税收(已实施了证券交易税的下降和利息税的取消),扩大政府支出(40000亿拉动内需正在实施中)。
2.减少企业负担:劳动法的调整等。
3.加强公共财政的社会保障、医疗等方面的支出,保持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的稳定。
4.产业振兴计划。
国家通过扩张财政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40000亿拉动内需等措施,人民币汇率的调整等,各项宏观经济措施实施已出现了效果,对于中国也就1年左右的时间能够缓解。
美国次贷危机解决办法
1、在世纪性金融危机的挑战之前,中国决策层正式确立了“救中国就是救世界”的战略,显示出杰出的政治方向感和独立设置议程的政治能力。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1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推出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主要致力于改善民生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初步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此次由美国扩散至全球的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舆论围绕中国在此次危机中的角色问题的讨论,一直纠缠于中国要拿出多少外汇储备来“救美”,怎样“救美”,中国似乎已经陷入左支右绌却别无选择的困境,不“救美”而放任美国的金融市场崩溃,中国的外汇储备会有更大损失,如果“救美”外汇储备又会大幅贬值,总而言之,似乎除了“救美”,中国就没有更重要的事情或者没有其他选择。
可是,中国政府推出的4万亿投资国内的方案,显然意味着中国决策层并没有为这些议论的狭隘视野所局限,而是认为投资国内事务是更为紧迫、更为重要也更有效益的事情。
决策层试图化危机为转机,借助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时机扩大内需,既遏制衰退,又“倒逼”发展方式转型,培育消费型经济发展方式。
而从投资收益来看,相对于投资风险仍然非常大的美国金融市场,目前中国自身的资产无疑更具投资价值。
有学者指出,中国人不能再“捧着金碗要饭吃”,自己有资金不投向本国有潜力的企业以获取更高的收益,却过于迷信美国债券和股票的投资价值;而投资海外的美国企业在国难当头之时,应该卖出更多所持有的外国资产包括在外国的企业所有权和股权,用所换得的资金回美国去购买国债和各种金融资产,担当起拯救自己国家的责任。
也许有人会批评这种看法会导致拒绝开放,其实未必,这一意见有启发的地方在于,我们对于投资的方向,对于“救美”的责任与义务必须有一种全面的观察和常识感。
开放当然极为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就要放弃判断投资价值和讨价还价的基本常识。
推动美资回国救市的看法,和此前已在讨论的创设亚洲债券或者中国“熊猫债券”(中长期)的设想一样,都强调了创造对内投资空间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应对美国金融危机的八项对策张燕生摘要:当前的经济全球化环境,既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不稳定性风险高发的矛盾凸现期。
在这个环境和阶段要继续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就必须寻找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能够对冲开放风险的发展新路子。
也就是通过继续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扩大对外直接投资,从而建立国内资产与国外资产、实体资产与虚拟资产、上游资产与下游资产之间资产组合多样化的新结构,真正从战略上统筹协调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多元化发展和对冲风险、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平衡发展。
一、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的影响一是外部冲击的影响。
问题突出表现为传统出口产品,如玩具、家具、圣诞等节日礼品、服装等,企业反映欧美等地订单减少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欧美的传统优质客户也开始采取延长付款期;低价订单开始流向越南、老挝等地;欧美客户违约率显著上升;欧美商业银行资金紧缩,从外部导致企业资金骤然紧张。
二是成本上升正合国内政策。
如环保、节能降耗、劳保、出口退税、利率调整等宏观调控政策,中小企业感到一时难以消化。
三是人民币快速升值。
2、美国金融危机对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一是流入中国的FDI增速减缓,2001年468亿美元增至2007年的747.68亿美元(非金融类)。
但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的比重持续下降,来自维尔京群岛、香港等自由港的比重持续上升;流入制造业的FDI比重持续下降,流入房地产、金融等服务业的FDI呈上升趋势。
二是美国全球撤资自2008年7、8月份表现出来,造成韩国、菲律宾、印尼、巴基斯坦等国家信用发生问题。
三是2008年1至11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4952家,同比下降27.51%;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64.18亿美元,同比增长26.29%。
11月份当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216家,同比下降38.32%;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3.22亿美元,同比下降36.52%。
2009年1至2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下降26.5%。
3、美国金融危机对海外投资的影响2002年至2007年,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额的年均增速达到56%。
到2007年底,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到1179亿美元,其中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存量167.2亿美元,非金融类1011.9亿美元,名列前六位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领域主要有批发零售业、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业、采矿业、制造业、房地产业。
初步统计,2008年对外直接投资额达到521.5亿美元,其中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额406.5亿美元,同比增长63.6%,占比78%;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额115亿美元。
二、中国应对美国金融危机的对策1、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是2009年的工作重点2009年要保增长,核心是改善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一是扩大政府投资,2009至2010年国家投资1.18万亿,带动社会和地方投资4万亿。
二是结构性减税5000亿,给企业让利,包括增值税转型、出口退税调整、燃油税改革,以及下一步个人所得税、营业税改革等。
三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M2增速17%。
四是补贴消费,如家电下乡、农机下乡、汽车下乡、电脑下乡,一共补贴400亿元。
五是“万村千乡”计划,启动农村消费市场。
六是增加就业。
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6%以上,农村脱贫200万人以上。
七是2009年的CPI控制在4%左右,同时调整能源资源价格和环境成本。
八是国际收支状况得以改善2、积极扩大城乡最终消费需求一是从拓展深化最终消费需求的源头入手,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结构。
出台6项有关促进家电下乡和提高农村征地补偿措施。
二是加快建立并完善支撑城乡信用消费增长的社会征信体系、相关法律体系及多层次个人消费信贷体系,培育并规范社会消费理念、信用文化和道德行为,逐步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的、健康的、以信用为基础的城乡消费增长机制,促进消费结构深化和消费类型多样性,引导国内投资和供给结构转换升级。
三是完善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商业保障、个人和集体合作保障等多层次保障体系的统筹协调发展,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为城乡居民解除后顾之忧和实现安居乐业提供重要支撑。
四是规范消费市场秩序,在实践中形成并完善有法可依、规制合理、信息透明、程序公开的消费市场管理体系,从制度和程序上确保食品药品安全。
3、积极扩大国内投资2008年第4季度新增1000亿元中央投资,其安排原则:一是加快在建项目的工程进度;二是在已经完成前期工作的项目中,选择符合投资方向的工程;三是安排“十一五”规划及各专项规划中已经确定的项目。
未来4万亿投资中,需要中央投资11800亿。
安居工程4000亿(中、西部分别补贴300、400元/平米);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3700亿;铁路、公路、机场、城乡电网15000亿;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1500亿;生态环境投资2100亿;自主创新结构调整3700亿;灾后恢复重建,重灾区1万亿。
据测算,这4万亿元投资每年拉动增长约1个点。
明后两年增发中央长期建设国债,构成中央1.18万亿投资的主体资金。
2009年中央财政代地方财政发行国债2000亿并打入地方预算。
同时已发行企业债券1300亿,待发行还有近1000亿。
4、实施十大支柱产业的振兴规划实施钢铁、汽车、船舶、石化、轻工、纺织、有色、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物流十大支柱产业振兴规划。
2007年,这十大产业的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80%,占GDP的比重1/3以上;从财政贡献看,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等十大行业一直都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关键是推进市场基础上的产业重组和结构调整,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5、统筹协调扩大国内需求与稳定外部需求力求从体制上解决中国与世界其他经济体之间贸易摩擦与时剧增的问题;从外需依赖转向扩大内需并稳定外需的战略性转移;建立出口协调机制;扩大国内需求必然拉动进口增长,特别是带动急需的先进技术设备、能源资源、商品服务的进口增长;加快贸易方式、贸易结构、贸易质量、贸易组织方式的战略性调整和提升。
6、提高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着力点应主要放在三个层面上:一是按照国际通用标准界定的具有国际水平的高技术产业。
目前这类产业在中国数量非常有限,如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核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等产业,跟上并在追赶进程中寻求缩小差距。
二是按照国际通用标准已不再是高技术产业了,但仍是内地目前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前沿水平。
三是具有先进适用技术的产业。
现阶段自主创新政策的着力点,应优先解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当自主创新的内生机制逐步形成以后,再把重点向世界科技创新前沿推进,渐进式地缩小与世界先进科技发展水平的差距。
探索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模式,真正解决自主技术创新的资金来源、创新激励、经验积累、核心能力、国际发展的合作机制。
7、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缓慢,除受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制约以外,还与中国为制造业提供中间增值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如金融保险、物流运输、研发设计、信息咨询、专业服务等行业竞争力弱有直接关系。
中国被誉为“世界工厂”,很多产品的产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但由于生产性服务发展严重滞后,我们只能依靠“汗水经济”获取有限的附加值和利润。
8、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当前,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是重要议题,各国的态度很不同。
如欧盟承诺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比1990年至少减少20%,若其他发达国家也承诺,则减排30%。
德国提出,如欧盟承诺减排30%,它将减排40%。
而美国总统布什宣布,美国将在2025年实现温室气体排放零增长。
可见美欧减排的立场差距之大。
同样,巴西承诺将用可测量、可证实、可审核的方式实现减排。
而印度则承诺人均排放在任何阶段都不超过同期发达国家的水平。
印度和巴西的减排立场也很不走同。
中国政府为此提出了节能优先和环境优先战略,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能效与节能、发展可再生能源,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在危机中推进国际化和市场化的策略这次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从表象看,是由于美国为摆脱2001年信息技术泡沫破灭所带来的经济衰退,采取了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了全球流动性泛滥;又通过缺少有效监管的金融创新,制造出前所未有的巨大金融和地产泡沫。
但从中也揭示出当前国际经济和金融危机频繁发生的一个制度性根源,即全球经济治理结构的缺失、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的无序、国际宏观政策协调机制的无效,导致了全球经济失衡矛盾的不断累积和最终爆发。
虽然国际社会目前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这些问题,并力图寻找改革出路和解决方案,但实践中举步维艰。
这就决定了全球系统性风险以不平衡和危机方式周期性表现出来的内在必然性,中国企业必须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这个现实。
当前的经济全球化环境,既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不稳定性风险高发的矛盾凸现期。
在这个环境和阶段要继续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就必须寻找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能够对冲开放风险的发展新路子。
也就是通过继续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扩大对外直接投资,从而建立国内资产与国外资产、实体资产与虚拟资产、上游资产与下游资产之间资产组合多样化的新结构,真正从战略上统筹协调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多元化发展和对冲风险、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平衡发展。
这也许需要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但这是中国经济国际化和市场化的必经之路。
(作者: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