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实验题的命制特点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者的用意所在 。
再如 , 2003年全国卷 33题 ,用下面两种方法可以制得白色的 Fe (OH ) 2 沉淀。
方法一 : ……
方法二 :在如图 2装置中 ,用 NaOH 溶液铁屑 、稀硫酸
等试剂制备 。
(1)在试管 Ⅰ里加入的试剂是
(2)在试管 Ⅱ里加入的试剂是
(3)为了制得白色的 Fe (OH ) 2沉淀 ,在试管 Ⅰ和试管 Ⅱ中 加 入 试 剂 , 打 开 止 水 夹 , 塞 紧 塞 子 后 , 实 验 步 聚
己 》一文时 ,就很注意发问的技巧 。她一开篇就问学生 ,“孔乙己姓甚名 如果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与课外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思考 ,就能扩大知识的
谁 ?”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难以一下子回答的问题 ,很自然迫使学生认真 利用价值 。如在学习了《爱莲说 》一文后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 :“莲 ”的精神
地研读课文 。教者在此基础上 ,接着顺势利导学生认识孔乙己没有名字的 品质可以与社会上哪些人联系起来呢 ? 又如 ,学习了“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
际出发 ,不能故弄玄虚 ,把学生弄糊涂 。
后 ,可让学生思考 :哪些名人身上也具有这种精神 ? 能具体说说他们的感
二 、提问变直为曲 ,引人入胜
人事迹吗 ? 这几个思维发散的提问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 ,通过“问 ”,
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 ,启发性就不强 ,久而久之 ,学生 让学生想得“深 ”,想得“广 ”,并把“问 ”与阅读 、写作 、做人联系起来 ,能有
(4) B 溶液与适量 D 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但加入过量 D 溶液 ,沉淀
量减少 ,但不消失 。据此推断它们是 A ___B ___C___D ___E___。
此题属于物质的推断题 ,但又不同于一般的物质推断题 ,因为没有告
诉原物质有哪些 ,而是告诉原物质的组成离子有哪些 ,所以还存在阳离子
和阴离子的组合问题 ,增加了难度和区分度 ,创设了新的情境 ,这正是命题
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 ,有时甚至产生“投石击破水底天 ”的教学效果 。如 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 ,是发展学生思维 ,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
钱梦龙先生在教学中的“曲问 ”,可以说是创造了提问的最高艺术境界 。他 的有效途径 。为此 ,作为语文教师 ,应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 ,形
在讲授《愚公移山 》一文中就有两处成功的“曲问 ”,结果效果是明显的 。 成有自己特色 、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 ,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
一 、试题来源于课本 ,“根在课本 ” 教材是创设高考试题的丰富素材 ,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 。高考实 验题涉及的知识点都能在教材中找到原形 ,其“根 ”在课本 。命题者以“考 试大纲 ”、“考试说明 ”为指导 ,以教材为本 ,对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 方法 ,各类化学实验的反应原理基本操作 ,实验现象等基本知识和技能进 行考查 ,这种命题方式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提示我们重视基础 ,重视中学化 学实验的教学 。如 , 2006年全卷二的第 26题 :可用图示 1 装置制取少量乙 酸乙酯 (酒精灯等在图中均已略去 ) ,请填空 。
钻研教材 ,抓住突破口 ,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 ”,形成他们心理上 分的 ,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 ;假如按其它标准 ,又该如何划分呢 ? 学生
的一种“冲突 ”。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 ”时 ,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 通过这些训练 ,就会明确原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不是单一的 。他们在以
训练 ,对课文重点 、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 。如于漪老师在教《孔乙 后的学习生活中 ,自然会举一反三 ,灵活变通 。学生在掌握了课本知识后 ,
深刻性 ,解决本文的教学难点 。可见 ,抓住契机 ,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 ,会 无声 ”这一诗句后 ,可以问学生 :在实际运用中 ,它还包含着什么耐人寻味
让学生学得主动 、积极 。值得一提的是 ,课堂上设置问题的“矛盾 ”,应从实 的哲理 ? 再如 ,学习了《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 》中竺可桢持之以恒的精神
图1
(1)试管 a中需要加入浓硫酸 、冰醋酸和乙醇各 2m l,正确的加入顺序
及操作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为防止 a 中液体在实验时发生暴沸 , 在 加热前应 采取的措 施
是
。
(3)实验中加热 a试管的目的是 : ①
,②
。
( 4)试管 b中加有饱和 Na2 CO3溶液 ,其作用是 (5)反应结束后 ,振荡试管 b,静置 ,观察到的现象是
中国校外教育 杂志
学科教育
高考化学实验题的命制特点
◆程秋社
本文笔者从四个方面阐述 、分析了高考化学实验题的命题特点 ,即试题来源于课本 ,“根在课本 ”;试题源于课本 ,但高于课本 ;将 多个小型实验整合成一个大型实验 ;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 。
高考 化学 实验题
近年来 ,化学实验题的分值接近或超过化学总分的 20% ,这足以说明 命题者对实验题的厚爱 。实验题可考查学生的观察 、分析 、推理 、创新的能 力 。那么通过怎样的实验材枓来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是命题者应慎重考 虑的问题 ,因为高考题有两个功能 :一是指挥高中教学的功能 ,二是为国家 选拔人才的功能 。纵观几年来的高考化学实验题 ,命题者的选材大都来自 教材的学生实验或演示实验 ,但还有一定程度的改进和创新 ,体现了“源于 教材又高于教材 ”的命题指导思想 。
语文课堂教学 提问艺术 教学方法
很多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共识 :语文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也就
三 、提问要注意分层次设计 ,化难为易 ,化大为小
是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除了探讨本学科自身规律的同时 ,还应根据具体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 ,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 ,它需要教者站在高处 ,
的教学实际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这就是一种教学的艺术 。而在众 从整节课 、从整篇课文来谋划 ,设计出一组有计划 、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
。 。
此题来源于课本上很重要的实验乙酸乙酯的制法 。
二 、试题源于课本 ,但高于课本
试题虽然来源于课本 ,但试题所考查的内容并不是课本实验内容的简
单重复 ,而是对课本上的实验进行了改进 ,设计出具有创新特点的试题 ,来
考查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对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的实验原理 ,实验操
作 ,实验问题等方面的内涵作深度挖掘以改进 (方法 、仪器 、装置的改进 ) ,
变换 (变换仪器 、药品 、原理 、方法和问题角度 ) ,迁移 (原理 、方法和新信息
的迁移 )等形式来命题 ,从而考查学生对实验的深层次的掌握情况 。这样
使一道题就不仅仅停留在基础的层面上 ,更具有了为高考选拔优秀学生的
功能 。如 , 2007年全国考卷 27题 : A、B、C、D、E均为可溶于水的固体 ,组成
因此 ,因势利导 、富于技巧性的提问 ,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各种综合能
力 ,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
(作者单位 :青海省海南州中学 )
(上接 第 1449 页 ) ( 3 ) 仪 器 C 中 需 加 入 试 剂 的 名 称 (或 化 学 式 ) 是
其目的是
。
(4) 按 气 流 方 向 连 接 各 仪 器 , 用 字 母 表 示 , 接 口 的 连 接 顺
沉淀的生成 ,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 。
由此题受到启迪 ,还可以设计这样的题 :用稀 HNO3与 Cu反应制取 NO 时 ,怎样处理才能使 NO 不被 O2氧化呢 ? 从而开扩学生思维 ,提高实验能 力和创造能力 。
三 、将多个小型实验按一条主线串联 ,整合成一个大型实验
这种题的立意往往具有创新性和综合性 ,此种题将继续体现在今后的
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 ,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 。假如 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纵向 、横向的发展 ,有些还对学生加强了人文精神
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 ”、“活问 ”的方式提出 ,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 ,并 的教育 。
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 ”才能回答上 。拐个弯找到答案的问法 ,不仅
纵上所述 ,课堂上适时适度 、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 ,能加快把知识
命题中 ,如选择装置仪器 ,选择实验方法 、顺序 (操作和连接 ) 解决相关问
题 ,解释实验现象 ,评价实验的方案等 。气体的制备除杂的思想模式是气
体制备 →洗气 →干燥 →性质检验 →产品收集 →尾气处理 。例如 : 2006年全
国卷一的第 28题就是以实验室制 CO2 , CO2和 H2 O 蒸气与 Na2 O2反应产生 O2并净化 O2 ,最后收集并检验 O2为主要线索 ,综合考查实验能力 。
它们的离子有 :
阳离子 阴离子
OH -
Na + M g2 + A l3 + Ba2 +
C l- CO3 2 -
SO4 2 -
HSO4 -
分别取它们的水溶液进行实验 ,结果如下 。 (1) A 溶液与 B 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沉淀可溶于 E溶液 。 (2) A 溶液与 C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沉淀可溶于 E溶液 。 (3) A 溶液与 D 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沉淀可溶于盐酸 。
内容与思想内容 ,把握教材的重点 、难点来精心设问 、发问 ;另外 ,还应从学 环扣一环地问 ,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 。
生实际出发 ,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 ,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
四 、提问还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趣点来问 ,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 ”上 。下面笔者谈谈语文课堂提
课堂中的提问 ,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 ,训练和提高思维能
问的几点有效做法 。
力 ,因而教者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 。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
一 、抓住契机 ,设置矛盾 ,激活思维
生 ,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 ,既拓宽思维的空间 ,又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 ,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 ,为此 ,教者应当深入 能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例如 ,对一篇课文的段落划分 ,有时是不只一种划
是
。
(4)这样生成的 Fe (OH) 2沉淀能较长时间保持白色 ,
其理由是
。
此题的课本原形是氢氧化亚铁的制取 ,此题的原理是
图2
保证生成氢氧化亚铁清晰可见 ,关键是在操作过程中如何赶走硫酸亚铁溶
液 、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氧气和赶走反应容器内的氧气以及在什么时候赶走
最合适 ,此方法弥补了课本实验中的弊病 ,可以使实验者清楚地看到白色
。
盛 NaOH溶液的装置用途是
。
(2)仪器 B 中需加入试剂的名称 (或化学式 )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下转第 1450页 )
所发生
08 /2008 1449
中国校外教育 杂志
学科教育
浅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姜旭萍
在众多的语文教学方法中 ,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艺术是非常重要的 。一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 ,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 问题 、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 。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从实际出发 ,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 ,把握教材的重点 、难点 来精心设问 、发问 ;另外 ,还应从学生实际出发 ,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 ,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问 ,使提问真正问到学 生们的心“窍 ”上 。
再如 , 2007年全国卷 28题 :水蒸汽通过灼热的焦炭后 ,流出气体的主
要成分是 CO 和 H2还有 CO2和水蒸气等 ,请用图 3中提供的仪器 ,选择必要 的试剂 ,设计一个实验 ,证明上述混合气中有 CO 和 H2 (加热装置和导管等 在图中略去 ) 。
图3 回答下列问题 :
( 1)盛浓 H2 SO4的装置用途是
多的语文教学方法中 ,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艺术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一节 问 ,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 ,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语文课的优劣成败 ,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 、思考问题 、解决 在实际操作中 ,教者可以根据教材特点 ,学生的实际水平 ,把难问题分解成
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 。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从实际出发 ,根据教学的知识 易理解 、更有趣的小问题 ,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 ,层层深入 ,一
序:
。
(5)能证明混合气中含有 CO 的实验依据是
。
(6)能证明混合气中含有 H2的实验依据是
。
此题不难 ,但综合性强 ,将仪器的选择 ,试剂的选择 ,仪器连接顺序 ,实
验现象 ,气体的检验等相关问题串联在一起 ,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
四 、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
实验试题的命制一般是从中学阶段学生最熟悉的基础实验入手 ,由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