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结合治疗面神经麻痹36例

合集下载

针药结合治疗面神经炎40例

针药结合治疗面神经炎40例
发 生 是 由 于络 脉 空虚 , 邪 人 中 , 络 失 和 , 因素 体 阴 虚 , 风 脉 或 阳
纹一致 ; 无效 : 症状 体征无变化 。
3 2 治 疗 结 果 痊 愈 2 . 5例 , 6 . , 效 1 占 25 显 3例 ,占
3 . , 效 2例 , 5 , 有 效 率 9 。 25 无 占 总 5 4 典 型 病 例
[] 2 杨国荣 .电针八髂配 合头皮针 治疗 中风后 尿潴 留[ ] 四川 中医, J.
2 0 2 ( ) 1 2~ 1 3 0 6, 4 4 : 0 0.
( 稿 日期 :0 2 0 — 1 ) 收 2 1 — 7 3
2 1 年第 3 卷第 9 02 3 期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 志
3 疗效标 准与治疗 结果 3 1 疗效标准 . 痊愈: 口眼喝斜矫正 , 咀嚼食物能 双侧 转动 ,
痪, 额纹消失 , 眼裂变 大, 目不紧或 闭 目不合 , 侧鼻唇沟变 闭 该
浅, 露齿 口角偏 向对侧 , 鼓腮 漏气 , 咀嚼 时食 物残 渣常滞 留于
病 侧 的 齿 颊 之 间 , 涎 、 泪 , 侧 的 瞬 目动 作 明 显 减 弱 或 消 流 溢 病
参考文献 :
[] 1 于致 顺 .头 针基 础 与 临 床 [ . 京 : 国 医药 科 技 出 版 社 , M] 北 中
1 9 4 1 9 6: 5 .
八 穴对应 的神经 节段 分别为第一骶神经 、 第二骶神经 、 第 三骶 神经 、 四骶神经后支通过处 , 第 是盆神经 进入骶髓 的排 尿 中枢 , 故针刺八髂可直接刺激脊髓 的排 尿 中枢 , 引起逼尿 肌 收缩 和膀胱 括约肌开放 , 使膀胱排尿功能 障碍得 以排除 。 ]

针药结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针药结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组 与对 照组 。其 中治 疗组 3 5例 , 用针 灸 配合 中药 内服治 疗 ; 采 对照 组 3 6例 , 用单 纯 针灸 治 疗 , 程为 7 2 。结 采 疗 ~ 1d 果: 治疗 组治 愈 2 8例 , 显效 4例 , 转 2例 , 效 1 ; 照组 治愈 2 好 无 例 对 0例 , 显效 8例 , 好转 2例 , 效 6例 。 组 比较差 无 两
经 穴 。每 次轮 流 选用 6 8个 穴位 。手 法面部 穴 位 以轻刺 激或 ~
中度 刺激 为宜 , 有 针感 后 , 待 留针 1 i 。每 日 1次 。 5r n a 1. . 2对 照组 采用 单 纯针 灸 治疗 , 法及 疗程 均 同治疗组 。 3 方
2 结 果 21疗 效 评 定 标 准 .
x: 26 5 P O0 5 两组 有 效病 例 疗 程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21 . , = . , 9 0
3 , 0g 当归 、 草 各 1 。 风 热证 者 , 以疏 风 清 热 , 血 通 甘 0g 疗 活 络 。方 以牵 正散 加味 。药用 : 全蝎 ( ) , 蚕 1 , 冲 5g 僵 2g 白附子 6g 金 银 花 1 , 公 英 1 , , 5g 蒲 0g 连翘 1 , 0g 白芷 1 , 0g 赤芍 、 川
配穴 。急性 期 选穴 应 以少 阳经 穴 为主 , 取 或尽 量少 取 阳 明 不
20 0 4年 5月~ 0 6年 6月 , 者 采用 中药 内服 配合 针 灸 20 笔 治 疗面神 经麻 痹 患者 3 5例 , 设 单纯 针 灸治 疗组 3 并 6例 为 对 照 . 得较 好 的疗效 , 取 现报 道如 下 : 1资料 与方法 11诊 断标 准l . 1 】
131治疗组 临 床将 面神 经麻 痹 分 为 3期 , 病 1 7d为 急 .. 发 ~ 性期 , 病 8 1 静止 期 , 病 1 发 ~ 5d为 发 5d以上为恢 复 期 。

针药结合治疗面神经炎30例

针药结合治疗面神经炎30例
胡 勋 楚海 波 李
郑州

4 00 508
河南 中医学院 ,河南
【 摘
要】 目的 :观察针药结合与常规药物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 选择 6 例 面神经 炎的患者 ,随机分为 两组 。治疗 组采 o
用针刺 治疗 ,另结合 Vt 1、Vt 1 肉注射 , i B i 2肌 B 2周后 改用 1服 ,共 4周 ,口服强的松共 9 , 口 阿昔洛韦共 7天 ,口服地 巴唑共 4周 ; 2 1 天 服 对 照组 单纯应 用上述 药物 治疗 。结果:两组疗法有显著差异 ( <0 5 。结论 :采用针药结合能提高面神经炎 的疗效 ,增加治愈率。 P .0 )
2 治疗观察方法 2 1 观察 方法 全部病例作 自身 对照 ,即治疗 前与 治疗 后 . 测定观察指标 ,其值 为治疗 后对照值 。4周 为 1 个疗 程 ,治 疗 1 个疗程后 观察 症状 、体 征变 化 ,比较两组 及不 同病 程 的疗效 。 22 观察指标 额纹变浅 、眼裂 增大 、鼻唇 沟变浅 、 口角 . 歪斜 、鼓腮漏气 、食物残渣 、味觉 障碍、听觉过 敏 、流泪 、 眼轮 匝肌反射 阳性 1 0项指标 。 2 3 治疗方 法 将患 者 随机分 为 治疗 组 和对 照 组 ,各 3 . O 例 。对照组 :Vt110m , i 1 . m ,肌 肉注射 ,每 日 i g Vt 20 5 g B 0 B 1次 ,2周后改用 V t120m ,V t1 . m ,口服 ,共 4 i 0 g i 20 5 g B B 周 。强的松 3 / ,每 日 1次 ,晨 服 ,逐 渐减 量 ,共 9 0 ms次 天。阿昔洛韦 0 2/ ,每 日5次 ,口服 ,共 7天 。地 巴唑 .g 次 lmg 次 ,每 日 2次 ,口服 ,共 4周 。治疗 组 : O / 药物治疗 同

针药并用治疗面神经炎60例

针药并用治疗面神经炎60例

针药并用治疗面神经炎60例李 广 林国平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3) 摘要:自拟康复汤口服,配合针刺治疗面神经炎60例,结果治愈58例,好转2例,治愈率为9617%。

关键词:面神经炎 中医治疗 自拟康复汤 针刺 中图分类号:R745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649(2010)01-0115-021 临床资料 60例均为近2年来的门诊和住院患者。

诊断标准参照第5版本科教材《神经病学》[1],其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26~68岁,平均4316岁;病程2~10天,平均515天。

2 治疗方法211 中药疗法 自拟康复汤处方:白附子10g,僵蚕10g,全蝎6g,蜈蚣3g,蝉衣10g,天麻12g,丹参30g,川芎15g,桃仁12g,红花6g。

临证配伍:兼有发热、恶寒、脉浮缓者,合桂枝汤(桂枝12g,白芍12g,生姜10g,大枣10g,甘草6g)以调和营卫、解肌祛风;耳后热痛者,加金银花15g、连翘15g、板蓝根20g以清热解毒;面部抽搐者加白芍30g、钩藤20g、乌梢蛇10g以缓急止痉、熄风通络;脾气亏虚者,加黄芪30g、白术15g、山药30g以健脾益气。

中药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10天为1个疗程。

212 针刺疗法 取下关、翳风、合谷、地仓、颊车、阳白、鱼腰、太冲、风池、肺俞、足三里、丰隆和脾俞。

发病在2~7日内以取背部和四肢穴位为主,1~2周宜浅刺,半个月以上者宜配合透刺和电针,常用阳白透鱼腰,地仓透颊车,电针地仓和下关穴。

3 疗效观察311 疗效标准 根据《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拟定[2]。

治愈:眼睑闭合良好,面肌功能基本恢复;好转:临床症状改善,遗留不同程度的面肌功能障碍;无效:症状、体征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善。

312 治疗结果 60例患者中,1个疗程治愈者为31例,2个疗程治愈者为18例,3个疗程治愈者为9例,好转2例。

总有效率100%,治愈率约为9617%。

针药结合治疗面神经炎30例

针药结合治疗面神经炎30例

两组 均 间隔 3d 进行 下 1 个疗程 治疗 , 治疗 2 疗程后 个
进行 疗效 评定 。 2 4 统 计学方 法 .
3 结果
采 用 检验 。
11 病 例选 择 .
12 一般 资料 .
6 o例患 者 均 符 合 《 实用 中 西 医结 合
6 例 患者 均为 20 0 0 8年 1 月 20 0 8年
作者简介 : 曲齐生 (94一)女 , 授 , 15 , 教 主任医师 , 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 方向: 针灸治疗神经 免疫及 内分泌系统疾病 。
面神 经炎为神 经 科 的 常见 病 , 切病 因至 今仍 未 确 明了, 面神经水肿 为早期 病理 主要表 现[ 面神 经受损 ¨,
程度取决 于 茎 乳 孔 内 急性 炎症 水 肿 的程 度 和持 续 时 间 , 肿时间愈 长 , 度愈重 , 水 程 面神经 受压 时 间愈长 , 面 神经 愈易变性 而难 以恢 复 【 因此 面 神经 炎 的形成 、 2。 2 J
鼓气 时 口角轻度漏 气 。好转 : 症状 和体 征改善 。无效 : 症状 无改 善 , 表情 肌功能 无恢 复。 32 治疗结果 .
组 别 痊愈 2 7
1 9
2 1 观察方法 .
全部病 例作 自身对 照 , 即治疗 前 与治
疗后测定观察指标 , 其值为治疗后对 照值。治疗 2 个 疗程后 观察症状 、 体征 变化 , 比较两 组及 不 同病 程 的疗
有 显著性 差异 ( 00 ) P< .5 。
4 讨 论
3 。对 照组 : 0例 给予 G 5 l S20m +双 黄 连 粉针 36g . + 地塞米松 1 g静滴 , 0m 西药 Vtl1、 1、i ; 用 l i 、6B2Vt 连 B 3 C 0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瘫3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瘫36例
性 腺 器官 萎 缩衰 老 。 中医理 论 认 为 , 期 间 , 性 精 血不 足 、 此 女
天 癸 衰 竭 , 任 不 通 冲
好 的疗 效 , 得在 临床进 行 推广 。 值 还有 研 究表 明 , 患者 的病 程 越短 , 疗效 越 好 。 因此 对 于 已经 进入 更 年 期而 出现 失 眠症 状 的 女性 . 尽 早 采取 针灸 方 法 进 行 治疗 , 应 以取 得 更 好 的 临 床 治疗 效 果 , 少更 年 期带 来 的不 适 。而 且 , 减 在临 床 治疗 时 , 还 需要 患 者 自身 多注 意 , 要 忧思 过重 , 保 持 良好 的 心 态 , 不 要 配
综 上 所 述 中 医 在 治 疗 女 性 更 年 期 失 眠 , 经 取 得 r很 已
医认 为 , 眠 是 由脏 腑 的功 能 紊 乱 , 功 能 不 协 调 , 血 亏 失 肾 气
损 、 阳失 衡等 引 起 。 更年 期 , 女 性 卵巢 功 能逐 渐 下降 的 阴 而 是 过 程 。 由于 卵巢 是 人体 的性 腺 器 官 , 当女 性 在 4 0岁 以后 , 该
果均 佳 , 得 临 床推 广 。 值 [ 键 词]面瘫 ; 关 牵正散 合 四物 汤 ; 刺 疗 法 ; 尼松 针 泼
[ 图分类 号] 7 51 2 中 R 4 .+
【 献标 识 码】B 文
【 编 号】1 7 — 7 12 1 )9 c 一 0 一 2 文章 6 4 4 2 (0 O () 1 2 O 1
面瘫 义称 I 眼歪 斜 、 2 1 口僻 、 吊线 风 , 病 急 , 起 以一 侧 面 颊 筋 肉弛缓 为 主要 表 现 。本病 多 由正气 不 足 , 脉 空 虚 , 寒 、 络 风 风 热 之 邪 乘 虚 侵 袭 面部 脉 络 , 面 部 气血 痹 阻所 致 , 同年 致 不 龄 均 可罹 患 。本 病 在现 代 医学 中属 于周 围性 面神 经 麻痹 、 面

针药治疗面神经麻痹36例

针药治疗面神经麻痹36例
痹 具 有 良好 疗 效 。
关键 词 面神 经麻 痹 ; 牵正散 加 减 ; 灸疗 法 针 中图分 类 号 : 7 51 R 4.2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3 0 1(09 0 —0 1O 10 —7 92 0 )2 0 3一 1
通 面 神经 麻 痹属 于 中医 学 的“ 面 针感 后 留针 1 i。每 日1 , 5rn a 次 同时 经散 寒行 瘀 ,全蝎 、蜈蚣 搜 风 、 瘫 ” 口眼喁 斜 ” 吊斜 风 ”等 病 范 予 耳 后 茎 乳 突 部 位 ,患 侧 面 部 按 络 、 痛 , 草 调和诸药 , 药归 “ “ 止 甘 引 经。诸药合用 , 共奏祛风化痰止痉 畴 。笔 者2 0 ~0 7 0 2 2 0 年共 收 治 3例 摩 。 6 之功 。 该病 患者 ,运用 中药 配合针灸治 3 疗效 观 察 针刺 治 疗上 则 多 取 阳 明 、 阳 少 疗, 临床效 果 满意 , 现报 道 如下 。
1 临床 资料 诊 断 依 据 治 愈 好 转 标 准 》2拟 定 。 _] 11 一 般 资 料 3 例 患 者 中 , . 6 男 治 愈 : 肌 功 能 恢 复 正 常 , 面 口眼埚 眼 显 1例 , 0 ; 6 女2例 年龄最大6 岁 , 9 最小 斜症 状 消失 , 睑闭 合 良好 ; 效 : 口眼Ⅱ斜 基本 呙 1岁 , 均4 岁 ; 程 最 长 2 d 最 面 肌功 能 基 本恢 复 , 9 平 l 病 2, 但 短 1 , 均 ld 全部 病 例 均 为单 侧 消失 , 患 侧 尚有 轻 度麻 木 感 或说 d平 l;
全 蝎4g蜈 蚣 3g 若 风寒 重者 加桂 . 。 枝 至 3 , 辛 3g 白芷 1 ; 热 0g 细 , 5g风 重 者 加忍 冬 藤 3 , 0g 柴胡 1 , 5g 黄芩 1 ; 有 高 血压 者 加钩 藤 3 , 0g 兼 0g 草 决 明3 。每 日1 , 煎 , 次 温 0g 剂 水 分2 服 。1 为 1 疗 程 。服 药期 间 , 0d 个 忌 食 辛辣 、 腻之 品 。 油 22 针 刺 治 疗 主 穴 :地 仓 , . 颊 车 , 竹 , 竹 空 , 中, 浆 , 攒 丝 人 承 曲 池, 合谷, 内庭 。配穴 : 迎香 , 明, 睛 瞳子 , 颧髂 , 白 , 风 , 阳 翳 风池 , 下 关, 听会 。 用时 根据 病情 , 应 以患侧 主穴 为 主 , 酌加 配 穴 。每 次选 用 8 ~ 1个 穴位 。针法 与手 法 : 部穴 位 0 面 以轻度刺激或中度刺激为宜 , 待有

穴位贴敷朱砂蓖麻膏治疗顽固性面瘫36例

穴位贴敷朱砂蓖麻膏治疗顽固性面瘫36例

穴位贴敷朱砂蓖麻膏治疗顽固性面瘫36例摘要采用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该方法适于后期伴发面肌痉挛的患者。

主题词穴位贴敷法面神经麻痹/穴位疗法朱砂/投药和剂量蓖麻/投药和剂量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简称面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炎症性病变,尽管针灸疗法治疗该病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对一些重症面瘫或面瘫后遗症的病例疗效并不满意。

本文作者针对这一现状,有意选择了一些重症面瘫和面瘫后遗症的病例,采用穴位贴敷疗法,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简要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观察组共收集病例66例,其中男31例,女35例;年龄最小27岁,最大90岁;病程最短4周,最长6年。

单纯口眼 斜8例,口眼 斜伴面肌痉挛52例,口眼斜伴外耳道疱疹6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0例,见表1。

1.2选择病例标准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经针灸或针药(内服药)并用等方法治疗6周以上仍无任何进步者;经针药并用等方法治疗,虽然取得一定疗效但继发面肌痉挛或面肌联动者;病程半年以上仍后遗口眼 斜或面肌痉挛者;亨氏面瘫(面瘫伴发外耳道带状疱疹)经治疗4周以上者。

符合以上任何一条标准的病例,均可收入本治疗观察组。

2治疗方法2.1材料及制作方法治疗组材料:朱砂面、蓖麻籽、美国3M公司生产的脱敏塑料胶布。

朱砂蓖麻膏的制作方法:取3∶10的朱砂面和去皮蓖麻籽,用药钵先将蓖麻籽捻碎,然后将朱砂与捻碎的蓖麻籽用钵杵将两者充分捻匀、捻细成膏状,备用。

敷料的制作:将塑料胶布剪成10 mm见方,备用。

对照组材料:北京永康制药厂生产的硝酸一叶 碱,规格 2 ml/支,使用一次性5 ml注射器。

2.2治疗方法治疗组:用玻璃棒取米粒大的朱砂蓖麻膏放于剪好的敷料中央,然后贴敷于患侧阳白、四白、下关、地仓、颊车、翳风穴,或者根据患者的症状适当增减穴位,每次穴位一般不超过6个,24小时后由患者自行摘除,隔日贴敷1次,10次为一疗程。

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治疗 组 与对 照组 间疗 效 比较 , 21. 8P 0 l两者 比较差 X=20 ,< . , 0 0 起病突然 , 患侧 眼裂 增大 , 眼不能 闭合 , 流泪 , 额纹 消失 , 能 异有 显著 性 意义 。 不 表 2 两 组 痊 愈病 例 所 需疗 程 比较 皱眉; 患侧鼻唇 沟变 浅或 平坦 , 口角低 并 向健 侧牵 引 ; 或有 或无 如 下症 状 : 部疼 痛 , 觉 障碍 , 前 味觉 障 碍 , 乳突 听 舌 泪液 、 唾液 减 少 。 要排 除中枢瘫 , 腺炎 , 或腮 中耳炎 等累及 面神 经 的病变 。 3 治 疗 31 .治疗 组 : 以手足 阳明经 和手 足太 阳经 取穴 为主 。 在发 病初期 第 x . 8 ,< . , 71 5 P 00 两组 比较 差 异有显 著意 义 。 6 5 治疗组痊 愈病 个 星期 , 部手 法 不宜 过 重 , 面 针刺 不 宜 过深 。取主 穴 : 白, 阳 迎 香, 下关 , , 颧髂 承浆, 地仓。配穴 : 风寒证加风池 , 风热证加合谷; 例所 需疗 程 比对照 组短 。 恢复 期加 足三里 , 沟歪斜 的加 水 沟 。留针 3 鼻唇 O分钟 , T P配 5 体 会 加 D 面神 经麻 痹 为 常 见 病 、 发 病 , 由机 体 正 气不 足 , 络 空 多 多 脉 合 照射 。一个 星期 后 , 水肿 减 轻 , 穴 同上 , 使 用 电针 治 面部 取 开始 疗仪, 采用 断续波 , 强度 以病 人耐 受 , 不感觉 疼痛 为佳 。 日 1 , 虚 , 每 次 风寒 乘虚 而入 面部 经络 而诱 发 。 本病 应 与 中枢 性面瘫 鉴别 。 本 每 次通 电也 是 3 分 钟 ;0 0 1 次为 1 程 ; 个疗 程后休 息 2 3 。 病 多 急性 发作 , 在 睡 眠醒 来 时 , 疗 每 —天 常 发现 一侧 面 部肌 肉麻 木 、 痪 , 瘫 3 对照组 : 的松 口服 , . 2 强 然后 逐 渐减 量 ; 生 素 B 2肌注 , E 1 额纹 消失 , 维 1 隔 t 眼裂增 大 , 流泪 , 沟 变浅 , 鼻唇 口角歪斜 偏 向健侧 , 病侧 次 ;1 t 巴唑 口服 , 日3次 。治疗 1 天为 1 程 。 1  ̄ 每 0 疗 不能皱 眉 、 目、 齿 、 腮 。 闭 露 鼓 部分 患者 初起 时有耳 后疼痛 , 可 出 还 现患侧舌 前 23 觉减退 或 消失 , 过敏 等症状 。如 果 3 月一 /味 听觉 个 4 疗效 评定 多 部份 患者 因病程 迁延过 久 , 患侧 41 .评定标 准 : 愈 : 瘫 症状 消失 , 能正 常 。显效 : 部静 止 时 半年 内不能 恢复 , 留有 后 遗症 。 治 面 功 面 口角反 牵 向患侧 , 则 出现 面肌 痉挛 , 泪和流 t 甚 伴流 对称 , 眼睛用力 时可完 全 闭合 , 口时 轻度 不对 称 。有 效 : 明显 肌 肉出现挛 缩 , 张 有 以致 功能减弱, 双侧无损害性不对称, 张口时明显不对称。无效 : 治疗 涎 。中医认 为本病 多 因风寒 之 邪乘 虚 人 中脉络 , 阳明太 阳之 3 疗程 后症状 和体 征基本 无 变化 。 个 经阻滞 , 气血运行不畅, 经脉受病经筋失养而致筋肉失养 , 从而引 为 太 故疏 通 42 .治疗结果 : 经过 3 个疗程治疗后 , 进行疗效评价 , 果见表 1表 2 起 口眼喁斜 。其 病变 于颜 面额 部 , 阳 明、 阳经胝 所过 , 结 、 。 表 1 两组疗效比较 [ ( ] 例 %) 阳 明太 阳经脉 ,调 理 气血 为 治疗 关 键 。而采 用 电针 配合 T P照 D 射 , 以温经 通络 , 过对 神 经末 梢 的刺激 , 善局部 血液 循环 和 可 通 改 神经 营养 , 神经 组织 代谢 , 高神 经兴 奋 性 , 而使局 部炎症 促进 提 从 水肿 消退 和吸 收 。总 之 ,电针 配合 T P 疗周 围面神 经麻痹 , D 治 疗 效 明确 。而且优 于单 纯使 用西 药 。

针药并用治疗面神经瘫痪41例

针药并用治疗面神经瘫痪41例
内 外 兼 治 中国民间疗法
CHI NA’ S NATURO P ATH Jn o 20 1 Vol 20 2 No 1

针 药并用治 疗面神经瘫 痪 4 1例
赵 波 李 昌德
( 四川 省 旺苍 县 中医 医院 , 2 2 0 680 )
笔者 从 1 9 9 2年起 以针灸 合并 中药治 疗 面神 经瘫 痪 4 例 , 得 较好 疗 效 , 1 取 现总结 如 下 。

车开 窗情 况 , 为排 除 其他 疾 病 , 病 员 进 行 了血 常 规 及 给 C 检 查 , 告 均 无 异 常 。查 及 舌体 向左 则 歪 斜 , 质 T 报 舌
般 资料
淡 红 , 苔薄 白 , 浮 , 余 无 特 殊 。辨 证 属 中风 ( 舌 脉 其 中经
络 ) 治 宜 祛 风 止 痉 。针 灸 治 疗 : 穴 : 车 、 风 、 。 选 颊 翳 下 关 、 白、 阳 四白 、 腰 、 仓 , 鱼 地 针刺 地 仓 透 颊 车 、 白透 鱼 阳 腰 , 用 弱刺 激手 法 , 天交替 使 用 。每 日 1次 , 采 每 每次 留 针 1 ~ 2 n 5 0mi。用牵 正 散加 减 : 自附子 1 , 蚕 3 , 0g 僵 0g 全 蝎 1 , 蚣 5条 , 0g 蜈 蝉蜕 3 , 0g 天麻 1 0g 地 龙 5 。 0 , 0 g 上药 研 细末 , 温开水 冲服 , 用 每次 3g 每天 3次 。外用 : , 白附 子 5 , 蝎 3 , 0g 全 0g 蜈蚣 5条 , 钱 子 5 , 骨 草 马 0g 透 1 0g 冰片 1 。上 药 研 极 细 末 , 陈 醋 调 敷 面颊 右 0 , 0g 用 侧, 每天 睡前 调敷 1次 。2 疗 程 后 病员 上述 所 有 症 状 个

针灸加中药煎服治疗糖尿病合并周围性面瘫36例分析

针灸加中药煎服治疗糖尿病合并周围性面瘫36例分析

内外结合 , 标本兼治 , 而瘫 自愈 , 大大提高 了本 病的治愈率 , 减少
了后 遗 症 的 发 生 。针 药 配 合 应 用 是 治 疗本 病 行 之 有 效 的方 法 。 笔 者 所 在 科 观察 到糖 尿 病 合 并 周 围 性 面瘫 有 其 自 己 的特 点 ,
承 浆 。 配穴 : 谷 、 缺 、 三 里 、 会 、 风 。操 作 : 述 穴 位 常 合 列 足 听 翳 上

鼓腮漏气 、 示齿 口角偏 向健侧 , 无味觉障碍 , 听觉过敏及肢体活 无 动障碍。
13 实 验 室 检查 . 3 患 者 中空 腹 血 糖 7 6~1. mo/ , 6例 . 23m LL 餐 后 2 小 时 血 糖 1 . ~2 . o L 糖 化 血 红 蛋 白 7 1 一 02 0 1mm ] , / .% 1. % , 有 患 者 均 作 头 颅 C 02 所 T或 MR 检 查 , 除 急 性 脑 出 血 及 I 排
21 0 1 1年 0月 第 9卷
| 警 |-
第2 8期
C N S N O EG E IA E E R H HIE EA D F R I N M D C LR S A C
参 考 文献
[] 1 于金 栋 , 静 , 张 曹世 强 , . 尔 面瘫 临 床 治 疗 研 究概 述 . 西 等 贝 中 医结合 心 脑 血 管病 杂 志 ,0 0 8 9 :10~l3 . 2 1 ,( ) 1 3 11
[ ] 晖 , 瑛 , 敏 . 灸 治 疗 周 围 性 面 瘫 刺 灸 方 法 的 循 证 评 3郑 李 陈 针 价. 中国 康 复 医学 杂 志 ,09 2 ( )7 7 . 2 0 ,4 1 :7— 8 [ ] 景琳 . 刺加运 动 惠肌治 疗周 围性 面神 经炎 5 4林 针 0例 临 床 观

针刺联合阿昔洛韦治疗面神经麻痹38例

针刺联合阿昔洛韦治疗面神经麻痹38例

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均未见 明显不 良反应。
面神经麻痹在中医范畴中属中风 中经络之病证。此证
多由汗出当风, 脉络空虚 , 风邪袭络, 致经络气血阻滞 , 使面 部局部血管痉挛 , 出现 口眼喁斜 。除受风邪侵袭之外 , 临床
上多见风邪挟寒 、 挟热、 挟湿 、 挟痰等 。针刺疗法达到局部近
相关研究报道 结果显示 :运用针刺 联合 阿昔 洛韦治
疗面神经麻痹 的临床 实践综 合 效果 较 为显 著。鉴于 此 ,
为了进一步探讨针 刺联合阿昔 洛韦在 面神经麻 痹 中应用 效果 ,本文选取 了我院 2 0 1 1 年1 1 月至 2 0 1 2年 6月 间入
起病早期短期应用 ,1 ~2 周后减量 ;维生素 B 针 1 0 0 ag r , 维生素 B: 针5 0 0  ̄ t g肌内注射 ,1 次/ 天 ,共 1 0  ̄2 0 天_ 2 ] 。 1 . 22 治疗组 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增加 :①针刺治疗 : 依据临床 辨证 针刺 选穴。急性风 寒期 :翳风 、太 阳、合 谷 ;急性风热期 :下关、风池 、外关 、合谷 ,恢复期 :牵 正 、足三里 、合谷 。针刺操作 :患者采用 仰卧位或侧卧位 的姿势 ,头面部穴位取患侧 ,远端配穴取双侧 ,在对患者 实施相关的常规消毒后 ,实施针刺 。②应用 阿昔洛韦针 剂5 a r g /( k g・ d ) ,静滴 ,2次/ 天 ( 或 口服 阿昔 洛韦 片 5 mg / ,4 次/ 天) ,连用 1 0 天。 1 . 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 S P S S 1 1 . 5 软件包进行 处理 ,计量资料以 ( ±S)表示 ,组间进行 t 检验 ,计量 资料组间进行 Y 检验 , P<0 . 0 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针刺结合中药治疗面神经麻痹355例

针刺结合中药治疗面神经麻痹355例
1 陈灏珠 . 实用内科学 . 北京 : 民卫生出版社 ,01 18 . 人 20 :59
3g蛇六谷 3g苦杏仁 1g 热毒重 , o、 0、 0。若 加鱼腥 草 3g忍冬 0、
藤 2 g 胃纳不佳 , 鸡 内金 1g 谷芽 、 0: 加 2, 麦芽 各 3g o。每天 1
剂, 水煎服。1 5天为 1 疗程 , 共服 2疗程。
杂志 ,O5 1 ()64 20 。0 5 :3 .
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 标准判定 。
3 2 两组 临床 疗效 比较 .
表1
见表 1 。
4 王东芳 , 张立营 . 三根二花汤 治疗放 射性 肺炎 6 例 . o 实用 中医
内科杂志,062 ( )23 20 ,0 3 :9 . 5 王建中 , 张和峰 . 气 , 血并 治法治疗放射性肺炎 近期 疗效 卫、 营、 观察 . 中国中医急症,06 1()3 3 20 ,54 :5 . 6 董红 兵 . 养阴生津方 治疗非小细胞 肺癌放疗后急性肺 损伤的临 床研究 .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072 9 :2 . 20 ,( )56
2 g瓜 萎皮 1g 桑 白皮 1g 八 月札 1g 桑 叶 1g 肺形 草 0、 5、 5、 0、 5、
黄、 百合 、 桑叶养 阴润燥 ; 女贞子、 枸杞子滋补 肾阴 , 以补水 生 金: 蛇六谷 、 肺形草清热解毒 ; 苦杏仁 、 瓜萎皮 、 白皮止咳平 桑 喘, 诸药同用 , 共奏养 阴益气 、 解毒平喘之功。现代药理研究 亦表明 , 益气养阴药( 麦冬 、 沙参 、 黄芪等 ) 有增强机体抗氧化 防御 系统( 超化 物歧 化酶 , 氧化氢酶 , 胱甘肽 过 氧化物 过 谷 酶) 的作用 , 能增强 网状 内皮系统和巨噬细胞 的吞噬功能 , 诱 导干扰 素生成增 加 , 具有类似激素样作用 , 抑制过敏反应 , 加 强抗 炎作用 , 并能改善患者心肺功能 。本组观察更是清楚 ] 地表 明 , 中药益气养阴解 毒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放疗后肺损 伤, 在改善症状 的同时也加强 了对肿瘤的治疗 , 提高 了患者 的生存 质量 。值得在 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 参考文献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5例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5例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5例摘要】面神经麻痹是以颜面表情肌群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临床常见病,本病又称为面瘫。

由面神经麻痹引起的损害所发生的部位不同,它可分为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两种。

病损在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中枢之间,即为一侧皮质脑干束受损时称为中枢性或核上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纤维发生病变所造成的面瘫称为周围性(即核性或核下性)面神经麻痹。

由局部损伤或炎症所引起的面神经麻痹以及单纯性面神经损害所造成的麻痹称为贝尔氏(Bells)麻痹。

贝尔氏麻痹是指临床上不能肯定病因的,不伴有明显的其他体征或症状的单纯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关键词】面神经麻痹针刺中药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瘫,起病突然,常于早晨洗脸、漱口时发现口眼歪斜、面肌麻痹。

其好发于一侧面部,俗称“口眼歪斜”。

笔者采用针刺加电针结合口服中药综合疗法治疗65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5例均为我院理疗科门诊患者,男40例,女25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3个月。

1.2临床表现发病急,少有自觉症状,有所谓“昨夜完好,今晨得病”之说。

口角下垂,健侧向上歪斜,不敢紧闭口唇、不能鼓腮、吹气,饮水时漏水。

脸裂扩大,上下脸不能闭合,结膜外露,用力紧闭时眼球转向外上方,出现贝尔氏征。

泪溢。

前额皱纹消失,不能蹙眉是贝尔氏面瘫的重要临床特征。

听觉检查:多见低音性过敏或听觉增强。

1.3诊断标准[1] 发病突然,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睑裂变大,病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低垂;患者不能蹙额、皱眉、漏齿眼睑闭合无力,闭合时露白睛,不能鼓腮;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饮水时口角漏水;食物停于齿颊之间。

排除外伤、格林巴利、脑部疾患等因素后,即可确诊为周围性面瘫。

2 治疗方法2.1针刺加电针治则:驱风散邪,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以手足阳明、少阳经为主。

取穴:牵正、地仓、下关、颊车透地仓、迎香、太阳透上关、人中、阳白透鱼腰、攒竹、合谷、翳风。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48例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48例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48例发表时间:2013-08-01T17:34:09.07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3期供稿作者:段静1 施昌富2[导读] 电针治疗针刺取患侧经典4穴:印堂,太阳,颊车,地仓,加双侧合谷。

重视针刺手法轻巧,运针得气。

段静1 施昌富2(1湖北宜都市红花套卫生院 443302;2湖北宜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443302)【中图分类号】R745.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3-0421-02【摘要】目的观察电针结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

方法将48例病程不等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同时给予针灸和中药汤剂治疗。

疗程1—2周。

结果治愈44例,占92%,好转4例,占7%。

结论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确切,值得在基层推广。

笔者在门诊应用针灸结合中药汤剂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4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医疗法针灸和中药汤剂1 临床资料本组48例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最小者18岁,最大78岁;发病时间3—15天。

诊断标准,参照全国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四版执行。

2 治疗方法2.1 电针治疗针刺取患侧经典4穴:印堂,太阳,颊车,地仓,加双侧合谷。

重视针刺手法轻巧,运针得气。

急性期,即发病起1—7天,弱刺激,只针刺,不接电针治疗仪;恢复期,接电针治疗仪,疏密波,电流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2.2 神灯TDP照射患侧面神经管乳突孔处,距离30—40CM,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

2.3中药治疗:用洋白附子通窍活期血汤加减治疗,处方:白附片60克、赤芍12克、川芎15克、桃仁6克、红花6克、羌活12克、白芷12克、防风18克、生地24克、蜈蚣5条、甘草6克;本病初起常见风寒者加麻黄、细辛等;风热者加桑叶、薄荷;后期兼气虚加黄芪、党参等;血虚加当归、白芍;病久不愈风痰恋络者加天麻、礞石、钩藤、僵蚕、地龙、全虫、白花蛇舌草、胆南星、川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药结合治疗面神经麻痹36例
西北国棉一厂职工医院(712000) 赵慈芳
摘 要:目的:探索综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有效途径。

方法:采用针药结合,针灸印堂、太阳、赞竹、丝竹空等穴,中药服用天麻钓藤饮加减,治疗本病36例。

结果:35例
痊愈占97%。

提示:针药结合,可以明显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

主题词:面神经麻痹 针灸疗法 面神经麻痹 中医药疗法 复方(中药) 治疗应用 印堂 太阳 天麻钩藤饮 治疗应用
自1995年以来,笔者采用针药治疗面神经麻痹36人,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将治疗效果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将面神经麻痹随机分为两组,36例针灸加药物组(治疗组)和30例单纯组(对照组)。

治疗组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6~73岁;病程1d~38d,平均25.6d。

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8~70岁;病程1d~30d,平均24.5d。

诊断标准 ①单纯性面神经麻痹: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眉,眼裂扩大,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病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鼓气时,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由于颊肌瘫痪,食物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之间。

②合并高血压、脑梗塞、脑血栓偏瘫。

③合并三叉神经痛。

治疗方法 1 针灸:以手足阳明经为主,手足少阳,太阳经为辅,采取局部近取与循经远取相结合的方法,近取诸穴酌予浅刺、平刺、斜刺或透刺。

处方:①印堂、太阳、下关、地仓、迎香、合谷。

②赞竹、丝竹空互透、四白、颊车、阳白、巨 、合谷。

人中沟歪斜:地仓透人中,人中沟歪斜,地仓透承浆;乳突部疼痛:翳风、风池。

①和②可交替使用,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周。

2 天麻钩藤饮加减基本方:天麻、白芍、地龙、川芎、防风、当归各10g,钩藤、麦芽各15g,全蝎5g,甘草6g,水煎服,日1剂。

疗效标准 治愈:口眼歪斜症状完全消失,颜面及颊肌均恢复正常。

好转:口眼歪斜症状仍存在,较前明显减轻。

治疗结果 治疗组36例,除1例合并有三叉神经痛好转外,余35例痊愈;疗程最短7d,最长30d,平均14.8d,治愈率97%。

对照组3例好转, 27例痊愈,疗程最短10d,最长40d,平均20.3d,治愈率90%,两组疗效相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典型病例 梁某,男,68岁。

初诊日期:1999年4月6日。

口眼歪斜4d,4d前曾感冒愈但仍咳嗽痰多,大便秘结,继口眼歪斜,左侧额纹消失,眼睑下垂,眼裂增大,目睛向上斜视,眼睑不能闭合,左鼻唇沟变浅,咀角右偏,流涎,鼓口角漏气,舌质紫暗、苔薄白质干,脉弦数。

辨证:肝阴不足,风痰上扰。

治则:平肝熄风,化痰通络。

处方:① 针刺:印堂、太阳、丝竹空透赞竹、下关透颊车、地仓、迎香、合谷,② 中药:钩藤30g,天麻、僵蚕、防风、白芍、地龙、陈皮、当归各10g,麦芽15g,川芎9g,全蝎5g,竹茹、石斛各12g,甘草6g,3剂,水煎服。

4月7日二诊:继针刺。

4月8日三诊:大便畅,已无痰不咳嗽。

上方去石斛、竹茹、守方继服,继针灸。

4月11日诊:口眼歪斜已明显减轻,眼睑已能闭,闭合不全。

继针灸和中药治疗。

4月18日诊:口眼歪斜完全消除,诸证均和,继针刺2日,巩固善后。

讨 论 面神经麻痹属于中风中经络之病证。

因外风侵袭经络,致经络气血阻滞,虽然病因为外风,病变在经络,但临床多见外风引动内风,外风引致肝风内动,或肝阴不足致外风侵袭,并多兼有挟寒、挟热、挟湿、挟痰的不同。

治疗运用针灸,本组针灸处方以局部近穴配远穴调理,疏通经络;同时应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

方中:天麻、钩藤、全蝎、地龙平肝熄风,通络;防风、川芎、当归养血活血、疏散外部上部之风邪;白芍与麦芽合用,滋阴柔肝,疏畅肝气;甘草、和中益气,调和诸药。

如挟寒加荆芥、细辛;挟痰加胆南星;挟热加夏枯草、菊花;挟湿加木瓜、茯苓。

全方共奏熄内风,驱外风,滋肝阴,通经络之作用。

针灸合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面神经麻痹,明显的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取得显著的疗效(收稿2001201210)
816陕西中医2001年第22卷第10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