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面瘫诊疗方案的优化、评估(2014-2016)

合集下载

某年面瘫病专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

某年面瘫病专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

某年面瘫病专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某年面瘫病专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面瘫病是一种面部神经肌肉瘫痪的疾病,常见于成年人,患病人群中女性居多。

早期症状不明显,但是影响患者的社会交往和心理健康。

因此,对于面瘫病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某年的面瘫病专诊疗方案开展分析总结优化。

一、疗效分析该年度的面瘫病专诊疗方案,采用的是传统的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如电刺激、推拿、针灸等。

虽然这些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病情,但是在部分患者中,治疗效果并不明显。

面部运动恢复的时间过长,有些患者甚至出现了残留症状。

同时,药物治疗有副作用,长期使用可能会产生耐药性。

二、专家意见在今年的研讨会上,参加会议的专家一致认为,在面瘫病的治疗上应该加强对于患者的心理辅导工作。

患者在发现自己患有面瘫病后,心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这就需要医生给予良好的心理支持。

同时,在治疗方案上应当采用新的治疗技术,如微波神经调节术、经颅磁刺激、肌肉注射等,这些技术有望更快更有效地恢复面部肌肉活动。

三、治疗方案的优化据了解,今年国外的一些医院已经开始采用电子双游离肌皮瓣修复面神经的方法。

该方法是一种微创的手术治疗方法,可以让患者在术后恢复面部肌肉的活动。

此外,采用对口运动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他可以增加肌肉收缩的力度,恢复患者面部的表情功能。

针对这些问题,治疗方案应进行优化。

首先,医院应该成立心理治疗团队,给患者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支持。

对于难以治愈的患者可以采用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帮助患者尽快恢复面部肌肉功能。

同时,医院还应该引进新的治疗技术,如微波神经调节术、经颅磁刺激等,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治疗服务。

以上所有的改变对患者来说非常重要,只有增加更好的心理和医疗支持,才能更好的帮助患者恢复原有的面部功能。

总之,某年的面瘫病专诊疗方案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只有不断的探索和创新,才能为面瘫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我们相信,在各方面的不断努力下,面瘫病的治疗将变得更加科学、更加高效。

某年面瘫病专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

某年面瘫病专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

某年面瘫病专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某年期面瘫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它会导致病人的脸部肌肉不受控制,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社交、心理和生理健康。

针对这种疾病,医学界专家们制定了许多的治疗方案,并且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不断地进行了总结和优化。

此篇文档就是对这些治疗方案进行总结和优化的过程的一个归纳和总结。

首先,针对某年面瘫病治疗方案的总结。

1.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某年面瘫病主要有益气生血、调和气机、利湿化痰等作用。

常用的中药方剂有桂枝汤、四君子汤、参附汤等。

2. 针灸治疗。

针灸是中医常见的治疗方式,其对某年面瘫病的疗效也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认可。

针灸治疗的可选穴位有耳特、足三里、四白、阳白等穴位。

3. 物理治疗。

主要是应用一些物理手段来进行治疗,如按摩、热敷等。

这种治疗方式适用于患者的痈位置较浅的时候。

其次,本文档对治疗方案的优化和提升方案进行了总结。

1. 特色按摩。

针对患者的脸部肌肉不受控制,未见得每个患者的痈位都相同,因此特色按摩,定位按摩区域和力度的大小是治疗的关键。

因而,对于受益于按摩的患者来讲,按摩可以达到快速康复治疗的作用。

2. 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可以使患者通过肌肉运动,加速神经系统恢复,达到矫正神经系统的作用。

医生可以给患者制定适应性训练方案,例如瑜伽锻炼,运动能够加强患者的肌肉群控制,缩短病程。

3. 药物疗法。

某些患者由于小面积病变,可实用局部药物治疗,如口服或外用激素,靛蓝,通常作用于缓解状况的药物。

此方案的作用适应于病程较轻的处于初起的病情阶段的患者。

本文档通过总结和归纳某年面瘫病的治疗方案以及加强治疗方案的优化,希望能够对医学家们和患者们有所帮助,让更多的患者能够早日康复,重返生活正常轨道。

面瘫诊疗方案

面瘫诊疗方案

概述面瘫(Facial paralysis)是一种比较复杂的面部疾病,发病原因大多由面部受凉、物理性损伤或病毒入侵所致,面神经的发病之初表现为面神经发炎,此时还未形成明显的面部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出现眼角下垂、口眼歪斜等典型的症状表现。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中医观点:面神经麻痹俗称面瘫,主要是指面部肌肉瘫痪,多由风邪入中面部,痰浊阻滞经络所致,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西医观点:面瘫由感染、特发性(常称Bell麻痹)、肿瘤性、神经源性等多种原因形成面部神经痉挛麻痹,导致面部肌肉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等症。

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3)脑CT、MRI检查正常。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

(三)证候诊断1.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一、概述面瘫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

中医观点:面神经麻痹俗称面瘫,主要是指面部肌肉瘫痪,多由风邪入中面部,痰浊阻滞经络所致,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西医观点:面瘫由感染、特发性(常称Bell麻痹)、肿瘤性、神经源性等多种原因形成面部神经痉挛麻痹,导致面部肌肉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等症。

二、诊断:(一)中医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3)脑CT、MRI检查正常。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

(三)证候诊断1.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年面瘫病专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

年面瘫病专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

年面瘫病专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
年面瘫病是指发生于年轻人群体的面神经损伤,表现为一侧面
部肌肉麻痹。

该病早期症状类似于感冒,因此易被忽视。

如果不及
时治疗,可导致面部肌肉萎缩或畸形,对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影响。

因此,针对年面瘫病的治疗方案需要进行专项规划和优化。

一、分析
1.病因
年面瘫病病因不明,但与病毒感染、疲劳、应激等因素有关。

2.症状
面部一侧出现麻痹,声音发功、眼球无力转动、眼睑下垂、口
角歪斜等情况。

3.诊断
通过症状分析和神经电生理检查等方法进行诊断。

4.治疗
年面瘫病的治疗需要根据病因和病情不同,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

二、优化
1.针对病因。

面瘫病专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

面瘫病专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

方案目的概述
本专诊疗方案的目的是
4. 提高患者满意度和信任度,提升医疗 服务水平。
3. 优化面瘫病的治疗方案,降低治疗成 本和患者负担。
1. 提高面瘫病的治愈率,缩短病程,减 少后遗症。
2. 规范面瘫病的治疗流程,提高医疗质 量和安全性。
02
前期方案制定与实施
前期诊断流程
初步诊断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对病情进行初步判 断。
详细描述:根据患者病情和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具体措施包括
1. 急性期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如抗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等,以 减轻炎症反应和减轻神经损伤。
Hale Waihona Puke 2. 恢复期患者采用针灸、理疗、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手段, 促进面部肌肉功能恢复。
3. 对于顽固性面瘫患者,考虑手术治疗,如面神经减压术、 移植术等。
身体检查
进行必要的身体检查,如测量体温、检查面 部肌肉等。
详细询问病史
了解患者的发病时间、症状表现、既往病史 等。
辅助检查
如血常规、生化检查等,以排除其他疾病的 可能性。
治疗方案制定
根据诊断结果,确定治疗原则和方案 。
确定针灸治疗方案:根据病情选择合 适的针灸穴位和刺激强度。
确定药物治疗方案:根据病情选择抗 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等。
也增强了医患沟通与合作。
方案优缺点分析
面瘫病专诊疗方案具有针对性强 、疗效显著等优点,但也存在一 些不足之处,如部分患者恢复时 间较长、部分医护人员对该方案
掌握不够熟练等。
经验教训总结
经验总结
在面瘫病专诊疗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医护人员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如加强 患者教育、注重康复治疗等。这些经验可以为其他类似疾病的诊疗提供参考。

2024年面瘫病专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

2024年面瘫病专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

2024年面瘫病专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标题:____年面瘫病专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引言:面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特点是患者面部表情肌肉的运动功能异常或消失。

面瘫病的发生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因此在近年来,面瘫病的专诊疗方案逐渐受到重视和关注。

本文旨在分析、总结和优化____年面瘫病专诊疗方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第一部分:面瘫病的现状和问题分析1. 面瘫病的分类和病因2. 目前面瘫病专诊疗方案的优势和不足3. 患者面临的困扰和需求第二部分:____年面瘫病专诊疗方案的分析与总结1. 综合医学与个体化治疗的结合1.1 综合医学的定义和实践1.2 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和意义1.3 如何将综合医学与个体化治疗结合起来2. 先进技术的应用和发展2.1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面瘫病诊断中的优势2.2 神经电生理检查在面瘫病评估中的作用2.3 应用机器学习技术提升面瘫病治疗效果3. 药物治疗的研究和创新3.1 基于分子机制的新型药物研发3.2 中药治疗在面瘫病中的应用前景3.3 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的优化与改进4. 康复治疗的综合管理和跟踪4.1 康复治疗的内容和重要性4.2 康复治疗的综合管理和协同合作4.3 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远程康复治疗第三部分:____年面瘫病专诊疗方案的优化建议1. 加强面瘫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1.1 提高医务人员的面瘫病识别和评估能力1.2 推广面瘫病的早期筛查方法和工具2. 优化面瘫病治疗的技术手段2.1 利用先进的影像技术精准定位2.2 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方案2.3 建立面瘫病治疗的追踪和评估机制3. 改进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3.1 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3.2 制定康复护理方案,提高康复效果3.3 加强康复知识宣传和教育结论:面瘫病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诊疗方案的优化对于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综合医学与个体化治疗相结合、先进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药物治疗的研究和创新、康复治疗的综合管理和跟踪等方面的努力,才能为____年面瘫病专诊疗方案的优化提供具体的建议和方向。

2024年面瘫病专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

2024年面瘫病专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

2024年面瘫病专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摘要:面瘫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影响着患者的面部表情和咀嚼功能。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面瘫的诊疗方案不断得到改进和优化。

本文将对____年的面瘫病专诊疗方案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一些优化建议。

关键词:面瘫;神经系统;诊疗方案;优化建议一、引言面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面部肌肉的麻痹或功能障碍。

面瘫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疗技术的发展,面瘫的诊疗方案不断得到改进和优化。

二、____年面瘫病专诊疗方案分析1. 临床评估在____年的面瘫病专诊疗方案中,临床评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咀嚼功能和听力等指标来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同时,还可以利用一些专业的评估工具,如House-Brackmann面瘫评分系统和Sunnybrook面瘫评分系统等,来评估患者的功能损失和康复程度。

2. 诊断面瘫的诊断主要是通过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来确定的。

在____年的面瘫病专诊疗方案中,医生可以利用一些影像学检查,如MRI和CT等,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此外,还可以进行一些实验室检查,如血液检查和神经电生理学检查等,来评估面瘫的病因和病程。

3. 治疗面瘫的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

在____年的面瘫病专诊疗方案中,保守治疗主要采用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以促进面部肌肉的恢复和减轻疼痛。

物理治疗可以包括颜面肌肉按摩、热敷和运动训练等,而药物治疗主要是应用一些抗病毒药物和抗炎药物等。

对于某些严重的面瘫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神经重建术和肌肉植入术等,以修复和重塑面部神经和肌肉的功能。

4. 康复训练在____年的面瘫病专诊疗方案中,康复训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面部肌肉的功能,并提高生活质量。

在康复训练中,可以采用一些特定的训练方法,如面部表情训练和咀嚼功能训练等。

1面瘫诊疗方案

1面瘫诊疗方案

面瘫病诊疗方案(一)面瘫,即面神经麻痹,俗称口眼歪斜。

其主要表现为起病突然,患侧眼裂增大,眼睑不能闭合,流泪,额纹消失,不能皱眉;患侧鼻唇沟变浅或平坦,口角低并向健侧牵引等。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春秋两季发病较多。

中医理论认为:引起面瘫的原因,主要是在人体机能低下时感受风寒、风热、热毒等外邪而发病。

面颊部为阳明、少阳经筋所布,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经络,导致经气失和,气血痹阻,经筋失养,面部脉络、肌肉纵缓不收。

风邪善行数变故起病突然,出现面颊瘫痪不能自主的表现。

正如《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所说“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涡僻不遂”而发面瘫。

本病迁延不愈,邪郁化热,伤津灼阴,阴血不足,虚风内动,故见筋惕肉瞤、瘫痪肌挛缩、口角歪向病侧。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未完全阐明。

由于骨性面神经管仅能容纳面神经通过,面神经一旦发生炎性水肿,必然导致面神经受压。

风寒、病毒感染(如带状疱疹)和自主神经功能不稳等可引起局部神经营养血管痉挛,导致神经缺血水肿,早期病理改变为神经水肿和脱髓鞘,严重者可出现轴索变性。

诊断标准:1.急性发病。

2.病前多有受凉史,如迎风乘车、窗下入睡等。

3.症状:首先症状为患侧耳后、耳下或乳突区疼痛,1~2日出现面部表情肌的瘫痪,3~4日达高峰。

多在洗漱时感到面肌活动不灵、羞明流泪、口角漏水,进食时挟食,发现面部歪斜而来就诊。

4.体征: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检查时发现皱眉额纹减少或消失、眼裂变大、闭眼不全或不能,试闭眼时病侧眼球向上转动,露出白色巩膜,称贝尔(Bell)现象。

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鼓腮漏气、吹口哨不能。

5.除面部表情肌瘫痪外,由于面神经损害部位不同尚有如下表现:①鼓索神经近端病变: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

②镫骨肌神经近端病变: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与听觉过敏。

③膝状神经节病变: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与听觉过敏,还有乳突部疼痛,耳廓、外耳道感觉减退,外耳道或鼓膜出现疱疹,为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膝状神经节炎,称为Ramsay-Hunt综合症。

面瘫病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

面瘫病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

2017年针灸科中医优势病种面瘫病(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分析、总结及优化面瘫病(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诊断要点]:(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石学敏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王维治主编的第五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

(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3)脑CT、MRI检查正常。

(二)分期诊断1.早期(急性期):发病开始至第15天;2.中期(恢复期):第16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3.后遗症期(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后(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

[病因病机]:1 风邪外袭:本病多由风寒之邪侵犯阳明、少阳经络,邪气壅塞,经气阻滞,以致经筋失养,面部肌肉纵缓不收,发为本病。

2 正气内虚:思虑过多,劳役过度,久病之后,人体气血内虚,经气不足,营卫失调,经络空虚,而致风邪乘虚侵入经络、经筋,发为本病。

[治疗方案]:(一)针灸治疗:采用循经与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

1.体针(1)急性期治法:驱风祛邪,通经活络。

第一周:循经取穴,取四肢和头部外周的百会、风府、风池、太冲、合谷等穴位。

针刺0.8~1寸,百会平补平泻,风府、风池、合谷泻法,太冲补法,留针30分钟。

第二周:循经取穴,取头部及面部外周的百会、风府、风池、太冲、合谷(健侧或双侧)等,刺法同前。

取神庭、太阳、下关、翳风、巨髎等,针刺0.8~1寸,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

(完整版)面瘫病(面神经炎)疗效评价表

(完整版)面瘫病(面神经炎)疗效评价表

面瘫病(面神经炎)疗效评价表1
美国耳鼻喉头颈外科学确立的House-Brakma nn 面神经
功能分级标准(H-B分级)
患者姓名评价时间年月日
评价结果评价医生
患者姓名评价时间年月日
评价结果评价医生
患者姓名评价时间年月日
评价结果评价医生
面瘫病(面神经炎)疗效评价表 2
中医症状疗效标准(面瘫自身健侧对照评分法)
注:轻度:积分w 12分中度:积分13〜23分重度:积分》24分
患者姓名 ___________ 第一次评价时间年月日
评价总分 ___________ 评价医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患者姓名 ___________ 第二次评价时间年月日
评价总分 ___________ 评价医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患者姓名 ___________ 第三次评价时间年月日
评价总分 ___________ 评价医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瘫病(面神经炎)疗效评价表 3
面部残疾指数(FDI )调查问卷
请您回答下列与您面部肌内功能有关的问题,根据您最近一个月内的感受,对每一个问题选
择一个最适合于您的答案.
患者姓名评价时间年月日评价结果评价医生
患者姓名评价时间年月日评价结果评价医生。

面瘫(面神经炎)

面瘫(面神经炎)

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石学敏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王维治主编的第五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

(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3)脑CT、MRI检查正常。

(二)分期诊断1.早期(急性期):发病开始至15天;2.中期(恢复期):16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3.晚期(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后(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

(三)证候诊断1.风寒证:口眼歪斜,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证:口眼歪斜,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四)分型标准1、络脉型:单纯面部表情肌萎软无力,额纹变浅或消失,举眉不能;眼列增大及不能闭眼,闭眼则露白睛;鼻翼下垂、鼻唇沟变浅;唇峰偏向对侧,口角下垂,甚则流涎;不能露齿、不能闭嘴,闭嘴则口嘴歪向对侧。

2、经脉型:⑴具备络脉型表现:单纯面部表情肌萎软无力,额纹变浅或消失,举眉不能;眼列增大及不能闭眼,闭眼则露白睛;鼻翼下垂、鼻唇沟变浅;唇峰偏向对侧,口角下垂,甚则流涎;不能露齿、不能闭嘴,闭嘴则口嘴歪向对侧。

同时具备⑵和⑶或⑶的一些症状和体征:⑵患侧头胀,耳后、乳突部疼痛,耳鸣、重听,舌不辨五味,流泪,甚则耳道、耳甲、面部疱疹。

⑶后期可能出现连带运动,即闭眼则口角歪向瘫痪侧,张口则同时出现闭眼;瘫痪侧流泪;进食时出现患侧流泪和面部流汗;面肌出现萎缩;眼睑、面颊、口角肌肉震颤或抽搐等症状。

临床路径病种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临床路径病种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临床路径病种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一、面瘫分析、评估20 年共收集128例面瘫病例,占总住院人次的18.99%,现将临床路径病种-----面瘫病的实施情况、分析、总结、评价汇报如下:20 年共收集128例面瘫病例,均为急性期期门诊和住院病人。

其中走临床路径105人次,占面瘫总住院人次的90.02%。

随机分成20 年方案组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2~78岁,平均41.21±1.37岁;病程1天~4月,平均6.30±1.20天。

2014年方案组68例;男35例,女33例;年龄1~76岁,平均46.21±1.17岁;病程1天~6月,平均8.30±1.20天。

1.1疗效分析参照《中国针灸2009年增刊》2009年制定的。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评估及疗效判断标准方案(修订案)》中“疗效评价标准”治疗后患者治疗结果统计情况见下表:组别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计2013年方46(0.7750(0.8354(0.904(0.0660(1)案组) ) ) 6)2014年方案组54(0.79)57(0.84)63(0.93)4(0.059)68(1)注:经独立样本T检验三组人员治疗前症状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

2 结果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2014年方案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2013年方案组,各项症状改善明显,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

二、面瘫优化总结2014年面瘫临床路径在2012年和2013年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的优化具体如下:1.提出了急性期抗病毒药,皮质激素类药的早期应用,针刺以浅刺激为主,提出了面部透穴的操作方法,进一步加大了针刺的得气力度,加强了针感的传递;能够有效地防止面肌痉挛的发生。

2.进一步明确了面瘫后遗症期的治疗方法,提出了头穴治疗的方法,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3.进一步完善了灸法在面瘫治疗中的作用;4.进一步提出了中医特色疗法拔罐法在面瘫中后期的应用;5.取消了常规检查——胸片检查。

面瘫病专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

面瘫病专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

面瘫病专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标题:“面瘫病专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摘要:面瘫病是一种常见疾病,给患者的外貌、生理和心理上都带来了困扰。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面瘫病的专诊疗方案,总结优化方案,并提出一些改进措施和建议,希望能够更好地治疗面瘫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引言面瘫病是一种面部肌肉运动功能障碍的疾病,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面神经功能障碍所致。

面瘫病患者面部表情失常,给患者的外貌、生理和心理上都带来了困扰。

目前,面瘫病的诊疗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

二、药物治疗方案分析1.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排异、抗肿瘤等多种作用,是常用的治疗面瘫病的药物。

然而,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如骨质疏松、高血压等。

2. 抗病毒药物:部分面瘫病患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抗病毒药物可对病毒进行有效抑制,从而减轻病情。

然而,抗病毒药物的治疗效果有限,且副作用较多。

3. 营养补充剂:面瘫病患者常伴有面肌肌无力和进食困难,适当使用营养补充剂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

但是,营养补充剂并不能直接治疗面瘫病本身。

三、物理治疗方案分析1. 针灸:针灸作为一种中医传统疗法,可以通过调整气血运行等,促进患者面神经的恢复。

然而,针灸临床疗效存在差异,且适用人群较为有限。

2. 理疗:理疗包括按摩、热敷、理疗设备等,可通过刺激面部肌肉的运动,促进面神经的恢复。

然而,理疗需要专业人员操作且疗效较为有限。

3. 运动疗法:通过进行面部肌肉的有氧运动,可以增强面部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从而改善面瘫病的症状。

然而,运动疗法需要患者积极参与且疗效难以预测。

四、手术治疗方案分析1. 垂直支韧带传导重度面瘫患者的肌肉:通过手术将颞浅肌腱与垂直支韧带相连,可以恢复面瘫患者的面部表情功能。

然而,手术风险较高且术后并发症较为常见。

2. 交叉神经颊神经新浮动术:通过手术在面瘫一侧的交叉神经下方将颏神经移植到面神经上,可以恢复面部肌肉的运动功能。

2016年面瘫病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

2016年面瘫病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

2016年针灸科中医优势病种面瘫病(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分析、总结及优化面瘫病(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诊断要点]:(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石学敏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王维治主编的第五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

(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3)脑CT、MRI检查正常。

(二)分期诊断1.早期(急性期):发病开始至第15天;2.中期(恢复期):第16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3.后遗症期(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后(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

[病因病机]:1 风邪外袭:本病多由风寒之邪侵犯阳明、少阳经络,邪气壅塞,经气阻滞,以致经筋失养,面部肌肉纵缓不收,发为本病。

2 正气内虚:思虑过多,劳役过度,久病之后,人体气血内虚,经气不足,营卫失调,经络空虚,而致风邪乘虚侵入经络、经筋,发为本病。

[治疗方案]:(一)针灸治疗(1)风寒证治法:疏风散寒,舒筋通络。

针灸处方:①急性期:风池、翳风、太阳、阳白、颊车、合谷、太冲,面部浅刺,针用泻法,留针15分钟。

②恢复期:阳白、四白、下关、人中、头维、地仓、颊车、风池、牵正、合谷、足三里、太冲,针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

③联动期和痉挛期:阳白、四白、承浆、迎香、地仓、颊车、风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长针透刺,留针30分钟,针用平补平泻法。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诊疗方案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诊疗方案

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杜,2004年)。

(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脑CT、MRI检查正常。

(二)疾病分期1. 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 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

3. 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

(三)证候诊断1. 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 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3. 风痰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作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脉弦滑。

4. 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二、治疗方案(一)针灸治疗:采用循经与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

1.体针(1)急性期治法:驱风祛邪,通经活络。

第一周:循经取穴,取四肢和头部外周的百会、风府、风池、太冲、合谷等穴位口。

针刺0. 8~1寸,百会平补平泻,风府、风池、合谷泻法,太冲补法,留针30分钟。

第二周:循经取穴,取头部及面部外周的百会、风府、风池、太冲、合谷(健侧或双侧)等,刺法同前。

面瘫病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

面瘫病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

2017 年针灸科中医优势病种面瘫病(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分析、总结及优面瘫病(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 诊断要点]: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石学敏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王维治主编的第五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

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 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3)脑CT MRI检查正常。

二)分期诊断1.早期(急性期):发病开始至第15 天;2.中期(恢复期):第16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3.后遗症期(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后(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 病因病机]:1 风邪外袭:本病多由风寒之邪侵犯阳明、少阳经络,邪气壅塞,经气阻滞,以致经筋失养,面部肌肉纵缓不收,发为本病。

2 正气内虚:思虑过多,劳役过度,久病之后,人体气血内虚,经气不足,营卫失调,经络空虚,而致风邪乘虚侵入经络、经筋,发为本病。

[ 治疗方案] :一)针灸治疗:采用循经与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

1.体针1)急性期治法:驱风祛邪,通经活络。

第一周:循经取穴,取四肢和头部外周的百会、风府、风池、太冲、合谷等穴位。

针刺0.8~1 寸,百会平补平泻,风府、风池、合谷泻法,太冲补法,留针30 分钟。

第二周:循经取穴,取头部及面部外周的百会、风府、风池、太冲、合谷(健侧或双侧)等,刺法同前。

取神庭、太阳、下关、翳风、巨髎等,针刺0.8~1 寸,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 分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瘫2014—2016年目录2014年 (3)诊断 (3)治疗 (3)难点及解决措施 (4)中医药特色 (4)分析评估 (5)2015年 (6)诊断 (6)治疗 (6)难点及解决措施 (9)中医药特色 (9)分析评估 (9)2016年 (11)诊断 (11)治疗 (13)中医药特色 (17)优化总结 (18)面瘫(2014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石学敏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王维治主编的第五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

(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3)脑CT、MRI检查正常。

(二)分期诊断1.早期(急性期):发病开始至14天;2.中期(恢复期):15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3.后遗症期(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后(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

二、治疗方案(一)针灸治疗(1)风寒证治法:疏风散寒,舒筋通络。

针灸处方:①急性期:风池、翳风、太阳、阳白、颊车、合谷、太冲,面部浅刺,针用泻法,留针15分钟。

②恢复期:阳白、四白、下关、人中、头维、地仓、颊车、风池、牵正、合谷、足三里、太冲,针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

③联动期和痉挛期:阳白、四白、承浆、迎香、地仓、颊车、风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长针透刺,留针30分钟,针用平补平泻法。

(2)风热证治法:疏风清热,舒筋通络。

针灸处方:①急性期:风池、太阳、颊车、阳白、曲池、外关、合谷、太冲,面部浅刺,留针15分钟,针用泻法。

②恢复期:阳白、太阳、四白、头维、地仓、颊车、牵正、合谷、足三里、太冲,针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

③联动期和痉挛期:阳白、太白、承浆、迎香、颧髎、合谷、足三里、阳陵泉,地仓、颊车行长针透刺,针用平补平泻法,留着30分钟。

(二)中药汤剂1.风寒证:牵正散加减。

2.风热证:银翘散加减。

(三)其他疗法根据病情和临床实际,可采用面部闪罐、TDP局部照射、艾灸等疗法。

三、面瘫治疗难点及解决措施治疗难点1:面瘫是因病毒感染或寒冷刺激而引起的一侧面部表情肌急性瘫痪,以发病<14天内为急性期,病情呈进行性加重,多数患者可伴有耳后或颈项部疼痛。

如何解决面瘫急性期进行性加重及伴随的疼痛症状是治疗的难点解决方案:临床辨证施治,针对不同证型予汤药:风寒证:牵正散加减。

风热证:银翘散加减。

治疗难点2:面瘫患者由于病位较深,或者前期治疗不当,导致病情恢复较慢,长期制动,眼睑闭合不全。

解决方案:给予针刺强刺激,对于眼睑闭合不全的患者采用“滞提”的方法,首先针刺四白穴,然后向一个方向捻针至滞针后,然后提拉该针针柄,反复提拉8-10次,一天操作2次。

十天为一疗程,可连续操作2个疗程。

四、发挥中医药特色具体措施1、在传统的面瘫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进一步完善面瘫的诊疗方案、推陈出新。

2、将面瘫的急性期治疗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总结评估、对于急性期耳后疼痛的治疗方法,提出了“针刺+中药”的治疗方案,减轻耳后乳突部疼痛,发挥了传统中医的优势,扩大了外用中成药的治疗范围。

3、建立可供临床推广应用的面瘫临床特色疗法,以局部取穴为主,开展面瘫的分期治疗,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根据面瘫各个时期的病情特点,采用不同的针刺方法,及取穴方案。

进一步完善面瘫各期的特色治疗方案。

五、面瘫分析、总结、评估我们在面瘫的临床诊疗中,按照面瘫的优化诊疗方案进行治疗,临床疗效较为满意,主要体现在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在临床工作中起到了指导和规范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现总结如下:1、对于面瘫轻症患者,无论是门诊病人还是住院病人应用本诊疗方案均取得了相对满意的临床疗效,而对于重度患者,以及针灸依从性差的患者效果不令人满意,有时需借助现代医学手段,如应用激素和活血药物等更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因此,在下一步的临床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本诊疗方案,充实关于重度患者的诊疗方案,在应用中药治疗的同时结合现代医学治疗,使之临床可操作性更强,同时能更好地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

2、面瘫的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3、面瘫的分期方法较多,各期治疗方法不一。

4、治疗面瘫的方法较多,但疗效参差不齐。

我们采用针灸、推拿、理疗结合药物取得良好效果。

5、经过优化的诊疗方案已基本能满足临床需要及指导临床,为大多数患者解除了病痛。

6、面瘫急性期针灸远部取穴配合涂抹全蝎膏加微波治疗耳后乳突部疼痛治疗效果较好,使大多数患者尽早摆脱疼痛的困扰。

7、针药结合治疗面瘫效果良好。

不足:1、面瘫后遗症期的治疗方案还有待进一步探讨,面瘫后遗症期的治疗是面瘫治疗的难点问题。

2、面瘫的分期较多,应根据面瘫的各期病例特点对面瘫的分期进行进一步明确,以利于指导临床。

面瘫(2015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石学敏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王维治主编的第五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

(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3)脑CT、MRI检查正常。

(二)分期诊断1.早期(急性期):发病开始至14天;2.中期(恢复期):15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3.后遗症期(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后(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

二、治疗方案(一)针灸治疗:采用循经与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

1.体针(1)急性期治法:驱风祛邪,通经活络。

第一周:循经取穴,取四肢和头部外周的百会、风府、风池、太冲、合谷等穴位。

针刺0.8~1寸,百会平补平泻,风府、风池、合谷泻法,太冲补法,留针30分钟。

第二周:循经取穴,取头部及面部外周的百会、风府、风池、太冲、合谷(健侧或双侧)等,刺法同前。

取神庭、太阳、下关、翳风、巨髎等,针刺0.8~1寸,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

随症配穴:舌前2/3味觉丧失加廉泉;听觉过敏加听宫。

(2)恢复期治法:活血化瘀,培补脾胃、荣肌养筋。

循经取穴、头部穴位、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

采用循经取穴配用局部面部外周穴位:百会、风府、风池、太冲、合谷,刺法同前。

神庭、太阳、下关、翳风、足三里、内庭,针刺0.8~1寸。

神庭、太阳、下关、翳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足三里、内庭采用补法,留针30分钟。

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从神庭、印堂、水沟至承浆,这些穴位在人体面部正中线上称为中线;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在面前旁正中一条线上,称为旁线;太阳、下关、颊车在面部侧面的一条线上,称为侧线。

始终以三条基本线上的穴位为主穴。

随症配穴:眼睑闭合不全取攒竹、鱼尾穴,鼻翼运动障碍取迎香穴,颏肌运动障碍取夹承浆穴。

针刺0.5~1.5寸,采用平补平泻、间断快速小幅度捻转手法,200转/分,捻针2分钟,间隔留针8分钟,重复3次,留针30分钟。

(3)联动期和痉挛期治法:培补肝肾、活血化瘀、舒筋养肌、息风止痉。

采用循经取穴配用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针灸治疗:百会、风府、风池、太冲、合谷,刺法同前。

神庭、太阳、下关、翳风、足三里、内庭,针刺0.8~1寸。

神庭、太阳、下关、翳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足三里、内庭采用补法。

若面肌跳动选行间、阳陵泉,采用泻法;若面肌萎缩则选用脾俞、三阴交穴针灸治疗,采用补法,留针30分钟。

若出现倒错或联动,可以采用繆刺法(即在针刺患侧的同时配合刺健侧),根据倒错或联动部位选用太阳、下关、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巨髎、地仓、颊车等穴。

随症配穴:风寒袭络证加风池、列缺;风热袭络证加大椎、曲池;风痰阻络证加足三里、丰隆;气虚血瘀证加足三里、膈俞。

2.电针适应于面肌萎软瘫痪者。

一般选取阳白-太阳、下关-巨髎、颊车-地仓三对穴位。

阴极在外周,阳极在中心部。

波形为连续波,频率1-2Hz,输出强度以面部肌肉轻微收缩为度。

电针时间约30分钟。

3.灸法适应于风寒袭络证者,选取太阳、下关、翳风、承浆、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地仓、颊车、印堂、巨髎、夹承浆等面部穴位,采用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温针灸等方法。

每次施灸约20分钟。

(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风寒袭络证治法:祛风散寒,温经通络。

方药: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炙麻黄、熟附子、细辛、荆芥、防风、白芷、藁本、桂枝、甘草等。

2.风热袭络证治法:疏风清热,活血通络。

方药:大秦艽汤加减。

秦艽、当归、蝉蜕、赤白芍、金银花、连翘、防风、板蓝根、地龙、生地、石膏等。

3.风痰阻络证治法:祛风化痰,通络止痉。

方药:牵正散加减。

白附子、白芥子、僵蚕、全蝎、防风、白芷、天麻、胆南星、陈皮等。

4.气虚血瘀证治法:益气活血,通络止痉。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

黄芪、党参、鸡血藤、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地龙、全蝎、僵蚕。

(三)其他疗法1.根据病情和临床实际,采用拔罐疗法。

2.根据病情和临床实际,采用红外线照射疗法。

(四)护理1、风热证(1)饮食以清淡为主,忌甜腻煎炸之品及生冷瓜果。

(3)伴发热者,应观察体温变化,可热服中药汤剂或热粥、热饮,服后加盖衣被,使汗出热退,汗多者切忌汗出当风。

2、风寒证(1)室温宜稍高,阳光充足,注意保暖。

(2)宜进温热柔软、清淡少渣、少油脂、易消化食物,忌生冷瓜果、芝麻、核桃等凉性润肠之品。

三、面瘫治疗难点及解决措施治疗难点:面瘫日久或者是由于早期失治、误治或是由于面瘫的部位较深,容易出现面肌痉挛、面肌倒错等面瘫后遗症的出现,治疗这部分症状是面瘫治疗的难点问题。

面肌痉挛多起源于一侧下眼睑肌肉颤动,后幅度及频繁程度不断增加,逐渐扩展至同侧面部其他肌肉,以口角肌肉的抽动最为明显,多在精神紧张、疲倦、与陌生人交谈、情绪激动时发作明显,在睡眠时停止。

神经系统无其它阳性体征,不能自行缓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