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经济基础知识 中级

合集下载

中级经济师 经济基础第七章重点

中级经济师 经济基础第七章重点

第七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第七章-知识点零碎,考点众多,记忆口诀满满。

一、知识点:国内生产总值1、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2、GDP 的形态:国内生产总值有 3 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价值形态:增值之和。

收入形态:初次收入之和。

产品形态:产品最终价值减去进口价值。

3、国民总收入(GNI)(国民生产总值):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

国民总收入是一个收入概念,而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生产概念。

4、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方法: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

生产法: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来核算 GDP。

收入法和支出法二、知识点:宏观经济均衡的基本模型(掌握四部门)I 表示投资、S 表示储蓄、T 表示税收、G 表示政府购买,X 表示出口、M 表示进口三、知识点:消费理论1、凯恩斯的消费理论2、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消费取决于家庭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3、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是根据他的当前收入决定的,而是根据他的持久收入决定的。

知识点四、投资函数和投资乘数1、投资函数决定投资的因素主要有实际利率、预期收益率和投资风险,预期通货膨胀率和折旧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投资。

投资的成本取决于实际利率,如果投资的预期收益率既定,则实际利率越高,投资成本越高,投资就会减少,因此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

2、投资乘数五、知识点:总需求和总供给1、总需求:各种经济主体愿意购买的产品总量。

2、价格总水平对消费、投资和出口需求的影响(大致了解)(1)财富效应:由价格总水平的变动引起居民收入及财富的实际购买力的反向变动,从而导致总需求变动的现象。

(2)利率效应:由价格总水平的变动引起利率变化并进而与投资、消费及总需求的反方向变化的现象。

(3)出口效应:由价格总水平通过汇率变动影响出口需求的变化并与总需求成反方向变化的现象。

3、总供给总供给影响因素总供给的变动主要取决于企业利润水平,而利润水平又取决于市场价格和生产成本,因此:(1)决定总供给的基本因素是价格和成本。

07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试题(4)

07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试题(4)

201、资产负债表中的“待摊费⽤”项⽬的⾦额应包括:“待摊费⽤”科⽬的期末借⽅余额、“预提费⽤”科⽬的期末借⽅余额。

202、资产负债表中能直接根据某⼀科⽬总帐余额填列的有:实收资本、短期借款、资本公积。

203、企业将⼀项投资确认为现⾦等价物应当满⾜的条件有: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额的现⾦、价值变动风险很⼩。

204、不会引起现⾦变动的项⽬有:到期未级收回的应收票据转为应收帐款、赊购商品、计提坏帐准备。

205、不减少现⾦的费⽤和损失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形资产摊销、转固定资产盘亏、结转固定资产清理净损失。

206、经济业务属于经营活动引起的流⼊项⽬有:收到出租固定的租⾦收⼊、购货退回⽽收到的退货款、收到出⼝退回的增值税款。

207、属于筹资活动产⽣的现⾦流量有:偿还债务所⽀付的现⾦、融资租赁所⽀付的租赁费、减少注册资本所⽀付的现⾦。

208、相关财务⽐率是同⼀时期财务报表及有关资料中两项相关数值的⽐率,这类⽐率包括:尝债能⼒⽐率、赢利能⼒⽐率、营运能⼒⽐率。

209、动态⽐率是财务报表及有关财会资料中某项⽬不同时期的两项数值的⽐率,这类⽐率可分为:环⽐⽐率和定基⽐率。

210、财务分析的基本⽅法有:⽐较分析法、⽐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

211、反映尝债能⼒的⽐率有:已获利息倍数、现⾦⽐率。

212、反映营运能⼒的⽐率有:存货周转天数、应收帐款周转次数。

213、反映赢利能⼒的⽐率有:净值报酬率、市盈率。

214、计算速动⽐率时,把存货从流动资产中剔除,原因是:存货变现速度最慢、存货可能存在盘亏、毁损,存货可能已充当了抵押品、存货可能已降价。

215、流动⽐率过⾼,可能说明:企业流动资产占⽤较多,应收帐款占⽤过多,在产品、产成品呆滞、积压。

216、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公式有: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净利润/[(年初净资产++年末净资产)/2] ×100%、净利润/年度末股东权益×100%;217、下列⼏项必须符合中华⼈民共和国法律:在中华⼈民共和国境内履⾏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在中华⼈民共和国境内履⾏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在中华⼈民共和国境内履⾏的中外合作勘探开发⾃然资源合同。

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经济基础知识(中级)考试大纲

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经济基础知识(中级)考试大纲

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经济基础知识(中级)考试大纲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和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是否理解和掌握经济学基础、财政、货币与金融、统计、会计、法律等相关的原理、方法、技术、规范(规定)等,以及是否具有从事经济专业工作的基础知识和能力。

考试内容与要求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1.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理解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基本内涵,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的内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

2. 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理解市场需求、市场供给与均衡价格,运用均衡价格模型分析市场需求、市场供给和市场价格之间关系,掌握市场价格形成的基础。

3. 生产和成本理论。

理解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掌握生产者的组织形式、企业形成的相关理论,辨别成本函数的基本形式和短期成本函数各种曲线的基本形状和特征。

4. 市场结构理论。

理解市场结构的分类及其依据,掌握市场结构和生产者决策理论,辨别不同类型市场结构及其生产者行为。

5. 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理解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掌握生产要素市场理论基本内容,理解劳动供给曲线和均衡工资决定方式。

6. 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理解资源最优配置的标准和帕累托最优状态,掌握市场失灵理论和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干预的基本理论,解释市场垄断、公共物品、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关系,辨别政府干预市场的方式和措施。

7. 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理解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辨别国民收入核算方法,掌握消费、储蓄、投资、总需求和总供给等宏观经济基本理论,理解消费、储蓄、投资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

8.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理解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理解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掌握我国经济新发展理念、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的特征,掌握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特征,掌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含义和特征。

9. 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笔记2017版目录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 (3)一、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4)二、消费者行为分析 (10)三、生产和成本理论 (16)四、市场结构理论 (22)五、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30)六、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31)七、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36)八、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46)九、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 (52)十、国际贸易理论 (58)第二部分财政 (65)十一、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 (65)十二、财政支出 (74)十三、财政收入 (80)十四、政府预算 (92)十五、财政管理体制 (101)十六、财政政策 (108)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 (114)十七、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114)十八、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121)十九、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 (127)二十、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135)二十一、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 (141)第四部分统计 (150)二十二、统计与统计数据 (150)二十三、描述统计 (154)二十四、抽样调查 (158)二十五、回归分析 (162)二十六、时间序列分析 (163)第五部分会计 (171)二十七、会计概论 (171)二十八、会计循环 (183)二十九、会计报表 (189)三十、财务报表分析 (198)三十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205)第六部分法律 (216)三十二、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 (216)三十三、物权法律制度 (218)三十四、合同法律制度 (229)三十五、公司法律制度 (241)三十六、其他法律制度 (250)经济基础知识笔记(重点标识版)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一、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需求的含义:需求是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需求的构成要素有两个:一是购买欲望;二是支付能力。

2、市场需求: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和一定的市场上所有的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速记(1-10章)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速记(1-10章)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速记(1-10章)第1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一、市场需求(一)市场需求含义:指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二)市场需求构成要素:1、消费者愿意购买,即有购买的欲望;2、消费者能够购买,即有支付能力。

(二者缺一不可)(三)市场需求影响因素: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入、产品价格(最重要因素)、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预期、其他因素。

(四)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影响该需求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假定价格之外的其他各种因素不变情况下,需求函数表示某商品的消费者随价格变化愿意购买的数量。

设Qd为需求量,p为该商品的价格,则:Qd=Qd(p)。

(五)需求规律:在一般情况下,需求与价格的变动放心相反,即商品价格提高,则消费者对他的购买量就会减少。

反之,商品价格降低,则消费者对它的购买量就会增加。

(六)需求曲线:吧需求和价格的关系用曲线表示出来。

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则只有一条需求曲线:价格不变,消费者收入或偏好变化引起需求的变化,会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

需求曲线有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和市场需求曲线之分,市场需求曲线也就是所有个别消费者需求曲线的水平加总。

二、市场供给(一)市场供给含义:只某一时间内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且可能(二)市场供给的影响因素:产品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产品自身的价格和其他供给的变动成正方向变化)、生产成本、生产技术、预期、相关产品的价格、其他因素。

(三)供给函数: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某种商品的供给量(Qs)和该商品价格(p)之间的关系,供给函数可表示为:Qs=Qs(p)。

(四)供给规律: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方向变化。

一般来说,市场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大;市场价格越低,供给量越小。

三、均衡价格(一)均衡价格的形成:在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的点上,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其数量为Q0(通常被称为均衡数量或均衡产量),市场价格为P0,该价格通常被称为均衡价格,均衡价格就是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所达到的价格水平。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整理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整理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整理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29分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均衡价格一、需求:购买欲望、支付能力供给:愿意、可能二、影响需求因素:消费者的偏好、个人收入、产品价格、替代品价格、互补品价格、预期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三、影响供给的因素:生产成本、生产技术、产品价格、相关产品的价格、预期四、需求曲线及供给曲线需求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曲线上点的移动)需求变动: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供给数量变动:只考虑供给和价格的关系沿着既定的供给曲线进行——点动供给变动: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成本变动引起曲线的位移五、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最高限价——保护买方利益—市场短缺、黑市高价、生产者变相涨价、配给制保护价格——保护卖方好处—市场过剩、黑市低价、出产者变相降价、收购和储备系统六: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交叉弹性、需求收入弹性、供给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点弹性合用变动较小的场合;弧弹性合用变动较大的场合。

点弹性:分母是原需求量和原价格弧弹性:分母是平均需求量和平均价格影响因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商品的重要性、商品用途的多少、时间Ed>1高弹性、Ed<1低弹性、Ed=1单一弹性富有弹性的商品适用实行薄利多销需求交叉弹性系数:>0替代品;<0互补品;=0无关商品需求收入弹性:>1高档品;<1必需品;<0低档品供给价格弹性:时间(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替代品第二章消耗者行动分析一、经济人假设: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效用可加减——边际效用分析序数效用论——偏好次序效用不可加减——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二、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完备性、可传递性、偏好于多而不是少三、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和特征:越远偏好程度越高、不能相交、凸向原点,斜率为负无差异曲线——消耗者偏好由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的四、预算约束线:预算线的斜率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负值5、消耗者效用最大化:消耗者均衡的前提前提:偏好稳定;收入稳定;价格稳定需求曲线是通过价格消耗曲线推导出来。

中级经济师 (经济基础)第七章

中级经济师 (经济基础)第七章

中级经济师第七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中级经济师、经济师、经济基础、中级职称、经济师课件、经济师真题知识点1: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单选题}关于国内生产总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国内生产总值又称为国民总收入B.国内生产总值又称为国民生产总值C.国内生产总值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D.国内生产总值仅具有价值形态[答案·解析]C 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其有三种形态:价值形态、收入形态、产品形态,所以选项D 错误。

与国内生产总值密切相关的指标是国民总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两者是不完全相等的,在数值上国民总收入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所以选项A、B错误。

知识点2: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多选题]各单位按收入法计算的增加值应包括()。

A.劳动者报酬B.固定资产折旧C.净出口D.生产税净额E.营业盈余{答案·解析]ABDE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有三种,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收入法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知识点3:储蓄一投资恒等式[单选题}在三部门经济中储蓄和投资的恒等关系是( )。

A. I= S + ( T- G) + ( M -X)B. I= S + T - G + MC.l=S+(T-G)D.I=S+(M-X){答案·解析】C 在三部门经济中储蓄--投资恒等式为:I二S + ( T- G)。

知识点4:消费理论{多选题}凯恩斯消费理论的主要假设有( )。

A.边际消费倾向递减B.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重要的因素C.平均消费倾向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D.消费取决于家庭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E.长期消费函数是稳定的[答案·解析]ABC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是建立在三个假设上的:①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②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重要因素;③平均消费倾向会随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 第一章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 第一章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第一部分经济学一、市场需求(一)需求的含义(掌握)需求是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需求的构成要素有两个:一是购买欲望;二是支付能力。

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例题·单选题】需求是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

A.愿意购买的数量B.能够购买的数量C.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D.实际购买的数量[01]『正确答案』C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对需求的影响(1)消费者的偏好支配着消费者在使用价值相同或接近的替代品之间的消费选择。

(2)消费者的个人收入消费者收入一般指一个社会的人均收入一般情况下,消费者收入变动将引起需求同方向变动(3)产品价格一般而言,产品自身价格和需求的变动呈反方向变化(4)替代品的价格商品的需求与替代品的价格呈同方向变化。

(5)互补品的价格商品的需求与互补品的价格呈反方向变化。

(6)预期(7)其他因素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例1·单选题】消费者收入一般是指社会的人均收入,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A.呈同方向变化B.呈反方向变化C.不相关D.完全等价[02]『正确答案』A【例2·多选题】(2010年)影响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有()。

A.消费者偏好B.互补品价格C.消费者的收入D.预期E.生产成本[03]『正确答案』ABCD【例3·单选题】影响需求的因素很多,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

A.商品品种B.国家政策C.商品本身的价格D.消费者偏好[04]『正确答案』C【例4·多选题】关于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产品本身价格和需求的变动呈反方向变化B.价格是影响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C.如果预期价格将下跌,许多消费者将提前购买D.互补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随之降低E.消费者的偏好支配着他在使用价值相同或接近的替代品之间的消费选择[05]『正确答案』ABDE【例5·单选题】(2009年)某月内,甲商品的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同时上升,引起的甲商品的需求变动量分别为50单位和80单位,则在这类商品价格变动的共同作用下,该月甲商品的需求量变动情况是()。

经济基础知识(中级)

经济基础知识(中级)
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入、产品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预期和其他因素等 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有产品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预期、相关产品的价格和其他因素等 价格与需求之间这种成反方向变化的关系,就叫作需求规律 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一般情况下,商品或服务的供给与其价格成正向关系变化,这就是供给规律。 在第二种情形下,假定价格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或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化,这种变 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 均衡价格是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所达到的价格水平。 因此市场需求曲线也就是所有个别消费者需求曲线的水平加总。
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
第一节市场结构的类型 第二节完全竞争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 第三节完全垄断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 第四节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 同步自测 同步自测解析
第五章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第一节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第二节完全竞争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第三节劳动供给曲线和均衡工资的决定 同步自测 同步自测解析
作者介绍
同名作者介绍
这是《经济基础知识(中级)》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第三十一章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第一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和核算特点 第二节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第三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 同步自测 同步自测解析
第三十二章法 1
律对经济关系 的调整
2
第三十三章物 权法律制度
3
第三十四章合 同法律制度
4
第三十五章公 司法律制度
5
第三十六章其 他法律制度
第三十二章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
第二十八章会计循环
第一节会计确认 第二节会计计量 第三节会计记录 第四节会计报告 同步自测 同步自测解析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知识点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知识点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知识点一、知识概述《需求交叉弹性》①基本定义:简单说就是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对另外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影响程度。

比如说,苹果价格上涨,那橘子的需求量如果跟着变化,这之间的关系量化出来就是需求交叉弹性。

②重要程度:在中级经济基础知识里相当重要。

它能让我们明白不同商品之间的关系,是替代品还是互补品,这对企业调整生产、定价策略很有用,对分析市场结构也有很大帮助。

③前置知识:得先知道需求定理,也就是价格和需求量之间那种反向变动的基本关系。

还要对不同商品的特性有个大概了解,例如哪些是常见的替代品,像茶和咖啡,哪些是互补品,像汽车和汽油。

④应用价值:举个例子,一家生产薯片的企业。

如果发现自己产品和爆米花的需求交叉弹性比较大,而且是正数,那就是替代品关系。

薯片价格提高时,可以预见到爆米花销量可能增加,那它就得考虑下自身的定价策略了。

在市场分析中,可以通过这个指标来预测相关产品竞争格局的变化。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需求交叉弹性在经济学的需求分析这一块。

是需求弹性这个大概念下的一个细分概念。

②关联知识:和需求价格弹性、供给弹性这些概念有关联。

例如需求价格弹性主要研究商品本身价格对其自身需求量的影响,而需求交叉弹性是研究一种商品价格对别的商品需求量的影响;供给弹性侧重供给量对价格的反应,这些概念一起完整地描述市场的供需情况。

③重难点分析:掌握难度中等。

关键点是要准确区分替代品和互补品对应的交叉弹性是正还是负。

而且在计算中要准确把握公式里涉及的数据来源。

④考点分析:在考试中挺重要的。

考查方式主要有计算需求交叉弹性的数值,根据数值判断商品之间关系(是替代品、互补品还是无关商品);或者给出商品之间关系,问需求交叉弹性的可能取值。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需求交叉弹性的核心概念就是一种商品价格变化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动率。

就是看一种商品价格波动一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跟着波动多少,这个波动比例就是我们要探究的需求交叉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 内容调整与知识结构分析 (一)经济学2007年中级经济基础课本做了较大改动,改动集中在第一部分:经济学。

增加了标准的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内容,如第二章 市场理论;第三章 成本理论和市场结构理论;第五章 宏观经济模型。

经济学这一部分中,“成本理论”中涉及到各种成本函数,难度较大;“宏观经济模型”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

但整体来看,2007年“经济学”的内容更贴近现代经济学理论,学员从中可以了解到现代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这两门基础学科的基本架构和主要知识点,这样的理论基础有助于我们理解实际经济现象。

(二)财政财政在2007年也做了部分修订,主要是增加了第十章 财政支出概述。

整体结构是:先讲公共财政的基本概念,然后分别讲财政支出、财政收入,接着讲收支的管理与分配(即政府预算和财政管理体制),最后讲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两大基本手段之一,另一个手段是货币政策,我们将在货币与金融中讲到。

(三)货币与金融 包括五章:(一)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二)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三)存款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 (四)金融监管(五)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正如标题所言,本部分内容共有两大块:货币;金融。

其中,第一章讲货币;二至五章讲金融。

2007年把“商业银行”改成“存款货币银行”,更规范;删掉了跟大家实际工作关系比较小的有价证券定价部分。

第一章,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本章分四节,依次讲述货币需求、货币供给、货币均衡、通货膨胀(即货币不均衡)。

货币供给是先由中央银行创造信用、再由商业银行系统扩张信用的过程;也就是先由中央银行创造初始存款、再由商业银行系统在此基础上创造派生存款的过程。

第二章开始讲金融,分别讲了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政策(主要是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对外金融关系等。

第二章先讲了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这里要分清楚中央银行和我们日常所讲的银行含义不同,中央银行是货币发行银行、国家的银行和银行的银行。

即中央银行不会从事面向工商企业和个人的存贷款业务,中央银行的工作是发行货币、管理商业银行系统、向 姨峁┙鹑诜 瘛?BR> 第三章讲存款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我们说企业是市场经济中的主体,那么具体到金融行业中,商业银行就是这个市场的主体,承担了全社会的资金融通的职务;当然金融市场中还有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等多种非银行金融机构,但商业银行到目前为止仍是和人们日常生活联系最密切的金融机构,是惟一能够吸收活期存款的金融机构。

之后讲金融市场,按期限长短分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金融市场和商业银行等金融中介一样也具有融通资金的职能,二者具有一定的替代性。

即本章的逻辑顺序是:金融机构(商业银行)、金融工具(股票和债券等)、金融市场(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

第四章讲金融监管,包括金融监管的理论,不同类型的金融监管体制,以及金融监管方面最重要的国际公约——巴塞尔协议。

第五章涉及到国际金融部分,讲对外金融关系和政策。

内容包括:汇率、国际收支、一国的外汇政策(外汇管制和货币可兑换)。

)以上是本部分的整体结构,从货币到金融、从市场参与者到市场监管者、从国内到国际,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涉及到公式的有货币供求的几个公式、汇率决定公式。

(四)统计• 整体来看,可以分成两大块,• 前三章主要讲统计数据,这是统计的基础;后三章更进一步,讲到了序列、指数、相关与回归关系。

时间序列就是把某一统计指标在各个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编制形成的序列,指数单从形式上看就是两个数值对比形成的相对数;相关与回归也是衡量数据之间的联系。

总之,后三章实际上是一种对数据的高级处理方法,基础还是数据。

• 第一章 统计与统计数据,主要是对统计数据所做的概述,包括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类型、来源及质量。

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是新加的一节,不可忽视,但内容比较简单;重点是掌握数据的类型,定量数据也称数值型数据,由定距和定比尺度形成;定性数据包括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由定类尺度和定序尺度形成。

还有一点是掌握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之间的区分。

• 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分别讲述对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的整理,对定性数据,主要是频数分布表的编制;对定量数据,主要掌握数据分组方法。

• 第三章 数据特征的测度,包括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两个相反的方面。

要概括地描述一组数据,也就是描述清楚它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 第四章 时间序列,对时间序列的分析包括水平分析和速度分析两方面。

水平分析包括发展水平与平均发展水平、增长量与平均增长量;速度分析包括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增长1%的绝对值这样三个知识点。

需要掌握各自的定义及计算。

• 第五章 统计指数,需要清楚是根据基期加权还是根据报告期加权,重点是指数体系的分析。

• 第六章 相关与回归,要能够根据相关系数判断相关关系的程度;掌握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正误的判断。

对于相关系数和一元线性回归系数的计算公式,03年没有考这样繁琐的内容,但最好能记住。

• 本部分是容易出计算题的部分,除了搞清楚基本概念外,必须多做练习,掌握基本题型的解题步骤,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五)会计•会计是一门商业语言。

它用一整套特定的工具、符号来叙述和记录整个经济活动的来龙去脉。

从经济活动发生的最初填制原始凭证,再填制记账凭证,然后根据凭证登记账簿,最后编制会计报表及其他财务报告,会计报表是会计活动的最终产品。

企业内外的信息使用者就通过阅读和分析财务报表来判断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

会计发展到今天,已形成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我们所学习的是财务会计。

•本讲包括三章:• (一) 会计概论• (二) 财务会计报告• (三) 财务报表分析(六)经济法•本讲是经济法部分,讲述了四种重要的经济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公司法律制度、证券法律制度和工业产权法律制度。

本讲的特点是内容难度较小,但容量较大,所以学习时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本讲共包括四章。

与前几部分不同,本讲每部分都是一个独立的章节,彼此间无太多联系。

•第一章合同法律制度讲述了合同法的基本概念,合同的订立、效力、履行、变更和转让、权利和义务终止、违约责任、担保及其他规定。

涉及了合同这一经济关系可能涉及的方方面面。

•第二章公司法律制度讲述了公司及公司法基本概念,两种基本的公司形式(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和组织机构,股份有限公司股份的发行和转让,公司债券,公司财务会计,公司合并、分立,公司破产、解散和清算,违反《公司法》的法律责任。

•第三章证券法律制度讲述了证券和证券法基本概念,证券市场的主体,证券发行制度,证券上市、交易,上市公司收购和证券监管制度。

•第四章工业产权法律制度讲述了工业产权的基本知识,专利法和商标法。

经济学重点难点与试题解析――资源配置方式和经济体制资源配置概念属于微观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

资源稀缺性决定了资源配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产权制度产权基本特征:独立性、排他性、流动性、可分性一个产权的权能是否完整,主要从所有者对他具有的排他性和可转让性来衡量。

若所有者对某项权利具有排他的使用权、收入的独享权和自由的转让权,则该产权是完整的;否则就是残缺的。

有效的产权制度应至少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排他性的产权关系和明确的产权规则;清晰的企业产权结构;有效的产权保护制度。

产权制度的核心是明晰产权。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1)、现代企业制度的含义、特征和内容含义:现代企业制度特指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法人企业制度,一般也叫现代公司制度。

特征:企业的资产所有权与企业的资产控制权、经营决策权、经济活动的组织管理权相分离。

内容:包括4方面:企业资产所有者和企业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有限财产责任制度、法人财产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其中,建立和完善委托代理关系的核心是构建有效的控制机制和约束机制;建立法人财产制度则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内容是在企业内部构造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

上述“特征”和“内容”是联系在一起的,正是因为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才必须有有效的委托代理关系来保障出资人的利益;正式因为出资人只能根据出资规模来取得收益或“剩余索取权”,而无权直接干预企业经济活动,因此出资人也只是以出资额为限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这便是企业资产所有者的优先财产责任制度;出资人不干预企业日常经营,要保证没有所有权的经营者能够不受干预的经营企业,必须保证企业资产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这便是企业法人财产制度的内容;最后,现代企业中必须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以保证出资人的利益和企业正常运行。

(2)、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形式:公司制――市场需求需求就是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够买的数量。

是一种有效需求。

1,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影响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有:(1)消费者偏好。

(2)消费者的个人收入。

(3)产品价格。

一般来说,价格和需求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

(4)替代品的价格。

(5)互补的价格。

(6)预期(7)其他因素影响需求是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2,需求规律在一般情况下,需求与价格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即商品价格提高,则消费者对它的够买量变会增加。

价格与需求之间这种呈反向变化的关系,就叫需求规律。

把需求和价格的关系有曲线表示出来,这条曲线被称为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之所以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价格的变化具有两种效应,第一种效应是收入效应。

第二种效应是替代效应。

――市场供给1,供给的含义:供给是指某一时间内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2,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1)产品价格。

(2)生产成本(3)生产技术(4)预期。

生产者或销售者的价格预期往往会引起供给的变化。

(5)相关产品的价格。

(6)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3,供给曲线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

一般来说,市场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大;市场价格越低,供给量减少。

这是因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的上升可以使生产者利润率提高,促使生产者增加产量。

相反,市场价格下降,会使得生产者的利润率降低,生产者向市场上提供商品的数量也会减少。

对于供给量和价格之间呈相同方向变化的关系,也可以用曲线的形式直观地表现出来。

用于描述供给量和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通常被称为供给曲线。

――均衡价格1,均衡价格的形成和变动均衡价格是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所达到的价格水平。

一般在图中,用E点表示均衡点,用Q表示需求、供给量,P表示价格。

在E点,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其数量为Q0,此时的市场价格为P0 ,P0通常被称为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是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所达到的价格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