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阅读
高中文言文阅读5篇
![高中文言文阅读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4a5e803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55.png)
1.《明史纪事本末·江南治水》(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二十二年,巡按吕光询疏修水利三事:“一曰广疏浚以备潴泄。
盖三吴泽国,西南受太湖、阳城诸水,形势尤卑。
昔人于下流疏为塘浦,导诸湖之水,由北以入于江,由东以入于海。
而又畎引江潮,流行于冈陇之外,是以潴泄有法,而水早皆不为患。
今惟二江颇通,一曰黄浦,一曰刘家河。
然大河诸水,源多势盛,二江不足以泄之。
而冈陇支河,又多壅绝。
治之之法,宜治淀山等处菱芦之地,导引太湖之水,散入阳城、昆承、三泖等湖。
权开吴淞江并太石、赵屯等浦,泄淀山之水,以达于海。
浚白茆港并鲇鱼口等处,泄昆承之水,以注于江。
开七浦、盐铁等塘,泄阳城之水,以达于江。
又导田间之水,悉入于大浦。
使流者皆有所归,而潴者皆有所泄,则下流之地治,而涝无所忧矣。
于是乃浚臧村、第港以溉金坛,浚澡港等河以溉武进,浚艾祁通波以溉青浦,浚顾浦、吴塘以溉嘉定,浚大瓦等浦以溉昆山之东,浚许浦等塘以溉常熟之北。
二曰修圩岸以固横流。
盖苏、松、常、镇最居东南下流,而苏、松又居常、镇下流,秋霖泛涨,风涛相薄,则河浦之水,逆行田间,冲啮为患。
宋转运使王纯臣常令苏、吴作田塍御水,民甚便之。
而司农丞郏亶亦云:‘治河以治田为本。
盖惟田圩渐坏,而岁多水灾也。
三日复板闸以防淤淀。
河浦之水,皆自平原流入江海。
水缓而潮急沙随浪涌其势易淤不数年既沮洳成陆岁岁修之即不胜其费昔人权其便宜去江海十余里或七八里夹流而为闸平时随潮启闭,以御淤沙。
岁旱则闭而不启,以蓄其流。
岁涝则启而不闭,以宣其溢。
志称置闸有三利,盖谓此也。
”穆宗隆庆四年,巡抚海瑞委松江府同知黄成乐上海知县张山顶、开浚王渡起至宋家港,开河面一十五丈、底阔七丈五尺、深一丈五尺六寸。
共享工银六万余两。
是岁大饥,畚锸云集,不两月而河工告成,民得仰食焉。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江南治水》)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水缓而潮急/沙随浪涌/其势易淤/不数年既沮洳成陆/岁岁修之/即不胜其费/昔人权其便宜去江海/十余里/或七八里夹流/而为闸/B.水缓而潮急/沙随浪涌/其势易淤/不数年既沮洳成陆/岁岁修之/即不胜其费/昔人权其便宜去江海/十余里/或七八里/夹流而为闸C.水缓而潮急/沙随浪涌/其势易淤/不数年既沮洳成陆/岁岁修之/即不胜其费/昔人权基便宜/去江海十余里/或七八里/夹流而为闸/D.水缓而潮急/沙随浪涌/其势易淤/不数年既沮洳成陆/岁岁修之/即不胜其费/昔人权其便宜/去江海十余里/或七八里夹流/而为闸/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吴,指代长江下游江南的一个地域名称,一般意义上泛指江南吴地。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eb1452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a0.png)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及答案1. 文言文阅读训练题目文选-赵嘏太和上殿对视图上晏坐待太阿宫》篇『不忘初心·方得始终』1.文中“太和”与“太阿”指的是同一个地方吗?2.太和上殿对视图的主人公是谁?3.文中的“初心”指的是什么?文选-颜延之帝京篇十八首『辅佐天子·不负韶华之美』1.选段一中的“金闺箫鼓未曾闻”和“银烛秋光冷画屏”是通过什么表现手法描写人物之美?2.选段二中的“游远必自别离中”包含了什么样的情感?3.文中“司马复之”指的是谁?文选-王僧鲁古柏行》篇『生命之花·追求自由挣脱束缚』1.文中古柏的行为向我们传达了怎样的信息?2.文中所提到的“太清节显辨何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考?3.文中的“清卧景生搜春拾”中的“清卧景生”含有怎样的意象?2. 答案与解析题目一答案与解析1.太和与太阿指的是同一个地方。
太和是指皇帝上殿的地方,而太阿宫则是太和的别称。
2.太和上殿对视图的主人公是上晏。
3.文中的“初心”指的是一个人最初的目标、宗旨,也可以理解为忠诚和为国效力的初衷。
题目二答案与解析1.“金闺箫鼓未曾闻”和“银烛秋光冷画屏”通过修辞手法的排比与对比,表现了人物之美。
2.“游远必自别离中”表达了离别的忧愁和无奈之情。
3.“司马复之”指的是才子杜甫。
题目三答案与解析1.文中古柏的行为向我们传达了追求自由与挣脱束缚的精神。
2.“太清节显辨何佳?”表达了作者对真诚与清廉的思考。
3.“清卧景生搜春拾”中的“清卧景生”借景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悠闲和宁静的意象。
3. 结语以上是《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及答案》中的部分题目和答案解析。
希望这些题目和答案能够帮助你更好地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的能力。
如果有需要的话,你可以继续深入研究文言文,通过更多的阅读和训练来提升自己。
祝你学习进步!。
精选高中文言文阅读【10篇】
![精选高中文言文阅读【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2738a11d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89.png)
精选高中文言文阅读【10篇】1.精选高中文言文阅读阿房宫赋杜牧〔唐代〕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不知其一作:不知乎;西东一作:东西)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有不见者一作:有不得见者)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精选高中文言文阅读谏太宗十思疏魏征〔唐代〕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高中文言文阅读理解5篇
![高中文言文阅读理解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582ff12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91.png)
高中文言文阅读理解5篇一、《劝学》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学不可以已已:停止B. 金就砺则利就:接近C. 声非加疾也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D. 用心躁也躁:浮躁,不专心2.下列句子中“而” 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吾尝终日而思矣B. 锲而舍之C. 吾尝跂而望矣D. 顺风而呼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的?二、《师说》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af4a502b160b4e777fcf0b.png)
51.观第五泄记原文:从山门右折,得石径。
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瀑见。
石青削,不容寸肤,三面皆郛立。
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
所目既奇,思亦变幻,恍惚牛鬼蛇神,不知作何等语。
时夜已午,魈呼虎之声,如在床几间。
彼此谛观,须眉毛发,种种皆竖,俱若鬼矣。
译文:从庙门往右拐,有一个石头铺的小路。
走几步听到很响的打雷声,心里感到害怕。
山上的和尚说:“这是瀑布的声音。
”快步走去,迈过一块石头缝隙,就看见了瀑布。
石头青绿,陡峭如刀削,达不到寸肤的宽度,三面石头就像外城一样耸立。
瀑布在青壁间落下,震撼着山谷,就像直着向下喷出雪花一样,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边水浪突然卷起来然后才落回水中,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山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色了。
游人们或坐或靠着岩石向下望,拿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沫,开始就像一丝凉线,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到了飞雨泻崖,还留恋不想回去。
傍晚回来,游人们各自写诗赞叹。
所看到的景色已经非常绮丽,回想起来更加变幻,恍惚就像牛鬼蛇神等各种怪诞形象,不知该怎么描述。
这时已经半夜,山鬼呼唤老虎的声音,就像在床边一样。
大家相互仔细看着对方,胡子眉毛头发汗毛,全都树立起来了,就好像鬼一样。
52.郑牢论戒贪原文:广西总帅府一郑牢者,老隶也,性鲠直敢言。
都督韩观威严不可犯,亦知牢。
观每醉后杀人,牢度有不可杀者,辄不杀,留俟其醒,白以不敢杀之故,以是观尤德之。
观卒,山忠毅公云继任,公固廉正贤者,下车首延高年耆德,询边事。
有以郑牢言者,云进之曰:“世谓为将者不讲贪,矧广西素尚货利,我亦可贪否?”牢曰:“人大初到,如一洁新白袍,有一沾污,如白袍点墨,终不可湔也。
”公又曰:“人云土夷馈送,苟不纳之,彼必疑且忿,奈何?”牢言:“居官黩贷,则朝廷有重法,乃不畏朝廷,反畏蛮子耶?”公亦笑纳之。
高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ca3684f01dc281e53af0ec.png)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参考答案1、班昭续《汉书》1.①终②总是2. ①汉和帝下令班昭到东观藏书阁继续完成《汉书》(就,到;踵,继续);②像跟老师一样向她学习。
2、蔡文姬求情1.①拜见②赤足③马棚④勇敢的士卒2. ①表露的思想极悲哀,听的人都因此改变了脸色;②确实同情你(相, 你);③救助将要被处死的人。
3. 被动词。
3、炳烛而学1. ①迟、晚②怎么敢③好2. ①哪有做臣子的跟国君开玩笑的呢?②点燃蜡烛明行走跟在黑暗中摸索而行哪个好呢?3. 下面一段话。
4. 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总比不学习好。
4、薛奎识范镇1. ①使②更加③退让④到、前往⑤超过2. ①薛奎在蜀地做郡太守;②等到薛奎回京城,便带着他一同走;③必然凭文学出名。
5、芮伯献马贾祸1. ①同“率”②抛弃③满足④最终⑤赶走2. ①以[之]献于王;②使[人]求焉。
3. ①你没什么用来应付他们;②这会招致灾难的;③就在周厉王前诬陷他;④你明知周厉王贪财却开了口,这是芮伯的过错。
6、及之而后知1. ①哪②翻阅2. 泰山、华山、恒山、衡山、嵩山3. ①走了之后才知道艰难;②通晓各种佳肴的菜谱,还不如厨师的尝一口。
4. 实践第一。
7、管仲破厚葬1. ①没有什么用⋯⋯②回答③作为、行动2. ①齐桓公为这事而担忧;②用什么办法禁止?③不是为了名誉就是为了有利可图。
3. ①句首语气词,无义;②那些4. 非名之则利之也。
8、董叔攀附权贵1. ①往后的某一天②抓起来2.①范氏是富贵人家,何不放弃(这门亲事)!②你为什么不替我(这门亲事)!③(你)想要的都得到了,又为什么要我替你求情呢?9、王昭君出汉宫1. ①画②只是③中途2. 想要召哪个宫女, 就翻看容貌图召唤她。
3. 容貌平常;画工4. 报出。
10、商於子驾豕1. ①小牛②责备③错④回答⑤近于⑥回头⑦大概2.①好不容易套上了,可又挣脱了,整天不能耕一块地;②我同情你才告诉你;③你为什么不把责备我的话去责备那些统治百姓的人呢?3.抨击统治者不用贤人。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50篇(附答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50篇(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2e46c152d380eb63946d12.png)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50篇一、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曹摅,字颜远,谯国谯人也。
摅少有孝行,好学善属文,太尉王衍见而器之。
调补临淄令。
县有寡妇,养姑甚谨。
姑以其年少,劝令改适,妇守节不移。
姑愍之,密自杀。
亲党告妇杀姑,官为考鞫,寡妇不胜苦楚,乃自诬。
狱当决,适值摅到。
摅知其有冤,更加辩究,具得情实,时称其明。
狱有死囚,岁夕,摅行狱,愍之,曰:“卿等不幸致此非所,如何?新岁人情所重,岂不欲暂见家邪?”众囚皆涕泣曰:“若得暂归,死无恨也。
”摅悉开狱出之,克日令还,掾吏固争,咸谓不可。
摅曰:“此虽小人,义不见负,自为诸君任之。
”至日,相率而还,并无违者,一县叹服,号曰圣君。
入为尚书郎,转洛阳令,仁惠明断,百姓怀之。
时天大雨雪,宫门夜失行马,群官检察,莫知所在。
摅使收门士,众官咸谓不然。
摅曰:“宫掖禁严,非外人所敢盗,必是门士以燎寒耳。
”诘之,果服。
以病去官。
复为洛阳令。
及齐王冏辅政,摅与左思俱为记室督。
冏尝从容问摅曰天子为贼臣所逼莫有能奋吾率四海义兵兴复王室今入辅朝廷匡振时艰或有劝吾还国于卿意如何摅曰:“愿大王居高虑危,在盈思冲,精选百官,存公屏欲,举贤进善,务得其才,然后脂车秣马,高揖归藩,则上下同庆,摅等幸甚。
”冏不纳。
因丁母忧。
永嘉二年,高密王简镇襄阳,以摅为征南司马。
其年流人王逌等聚众,寇掠城邑。
简遣参军崔旷讨之,令摅督护旷。
旷,奸凶人也,谲摅前战,期为后继,既而不至。
摅独与逌战于郦县,军败死之。
故吏及百姓并奔丧会葬,号哭即路,如赴父母焉。
(节选自《晋书·曹摅传》)(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冏尝从容问摅曰/天子为贼臣所逼/莫有能奋/吾率四海义兵兴复王室/今入辅朝廷/匡振时艰/或有劝吾还国/于卿意如何/B.冏尝从容问/摅曰/天子为贼臣所逼/莫有能奋/吾率四海义兵兴复王室/今入辅朝廷/匡振时艰/或有劝吾还国/于卿意如何/C.冏尝从容问摅曰/天子为贼臣所逼/莫有能奋吾/率四海义兵兴复王室/今入辅朝廷/匡振时艰/或有劝吾还国/于卿意如何/D.冏尝从容问/摅曰/天子为贼臣所逼/莫有能奋吾/率四海义兵兴复王室/今入辅朝廷/匡振时艰/或有劝吾还国/于卿意如何/(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姑指妻对夫母亲的称谓,夫称妻的母亲也为姑,夫之父母合称姑嫜,妻之父母合称舅姑。
高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参考译文
![高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参考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d97d5ec380eb6294dd886c7a.png)
1.【参考译文】扶风曹世叔妻子是同郡班彪的女儿名叫昭字惠班班昭学识广博才华很高曹世叔死得早班昭洁身自爱符合当时社会对妇会的要求。
她的哥哥班固撰写《汉书》其中的八表及《天文志》还没写完就去世了汉和帝下诏令班昭到东观藏书阁继续编纂《汉书》。
皇帝还常常把班昭诏进皇宫去要皇后和众贵人把她当作老师称她为“大家”。
每当有人贡献稀奇的东西来皇帝就下诏命班昭作赋写颂。
当时《汉书》刚问世有很多人不大读得懂班昭的同乡马融就住在藏书阁下向她学习《汉书》2. 【参考译文】董祀做屯田都尉触犯法律将判死罪蔡文姬为这件事面见曹操请求赦免。
这时朝堂上坐满高官名士和远方来的使者宾客曹操对众人说"蔡伯喈的女儿就在外面今天让她来拜见诸君。
"等到文姬进了朝堂只见她蓬头散发赤足而行又俯身叩头请罪说话时口才出众而充满悲伤之意众人都因此而动容。
曹操说"我确实很同情你和董祀但判决的文卷已经送出去了又怎么办呢"文姬说"您的马厩里有成千上万匹好马手下有数不清的勇士为什么要吝惜派出一匹快马而不去救助一个将死的人呢"曹操被她话所感动就追回成命宽宥赦免了董祀之罪。
3【参考译文】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主,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
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平公说:“讲得好啊!”4. 【参考译文】范镇字景仁,成都华阳人。
薛奎镇守四川,一见面就爱重他,让他住在自己的府中,使他和子弟们讲论学问。
范镇自己更为谦逊退让,常步行到薛奎的府门,过了一年,人们不知道他是帅府的宾客。
薛奎还朝时,带他一起进京。
有人问薛奎进蜀得到了什么,回答说:“得到一个伟人,将会以学问闻名于世。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专题07:文言文阅读(解析版)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专题07:文言文阅读(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0e391eea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54.png)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一、(2020·天津南开·高考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老子》第十二章)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罪莫厚于甚欲,咎莫憯于欲得,祸莫大于不知足。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老子》第四十六章)1.请用一个词语概括材料中所体现的老子的思想。
2.结合材料,具体解释一下老子这一思想的积极意义。
二、(2020·诸暨中学·期中)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论语·卫灵公》)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论语·里仁》)子贡问友。
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论语·颜渊》)1.上述文字着重体现了孔子怎样的“交往”原则?2.结合上述话语,具体阐述孔子“交往观”的要求。
三、(2020·杭州二中·月考)阅读《礼记》选段,完成下列各题昔者仲尼与于蜡宾①,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
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言偃在侧曰:“夫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②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③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④,以贤勇知,以功为己。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
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
专题08 文言文阅读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专题08 文言文阅读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e324882a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6e.png)
专题08 文言文阅读经典基础题一、文言文阅读(2020·楚雄师范学院附属中学高一期中)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董祀①为屯田都尉②,犯法当死。
文姬诣曹操请之。
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③坐者满堂。
操谓宾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
”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言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
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④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祀罪。
(选自《后汉书·董祀妻传》)①董祀:蔡文姬的丈夫。
②屯田都尉:职官名称。
③使驿:使者。
④明公:对曹操的敬称。
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乃.不知有汉乃:竟然B.不足.为外人道也足:值得C.众皆为改容.容:容貌D.而济.垂死之命乎济:拯救2.与“便舍船,从口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B.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D.操感其言,乃追原祀罪。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见渔人,乃大惊”,表明桃花源中的人“来此绝境”已经久远。
B.桃花源人告诉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是怕桃花源外界的人来扰乱他们的生活。
C.董祀作屯田都尉的官职,触犯法律被判决死罪。
语文高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附答案+翻译)
![语文高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附答案+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8b8b63f4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36.png)
语文高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附答案+翻译)1.班昭续《汉书》扶风①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②之女也,名昭,字惠班。
博学高才。
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
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
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③踵而成之。
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日“大家”。
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
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选自《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注释]①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
②班彪:当时著名学者。
③东观藏书阁:皇家藏书楼。
[文化常识]女文史家。
班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文史家。
她帮助哥哥班固完成了未竟的事业,而且对阐述《汉书》起到了重要作用,她的诗赋在当时也很著名。
女性精通文史的在中国历史上不多,另一个是汉末的蔡文姬(蔡琰,见后文),还有一个是宋朝的李清照,她是杰出的女词人,她早年还同丈夫一起研究金石书画。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竞_________②辄_________2.翻译:①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②师事焉2.蔡文姬求情董祀为屯田都尉①,犯法当②死。
文姬③诣曹操请之。
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④坐者满堂。
操谓宾客日:“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
”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
操日:“诚实相矜,然文状⑤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⑥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⑦祀罪。
(选自《后汉书·董祀妻传》)[注释】①屯田都尉:职官名称。
②当:判决。
③文姬:蔡文姬。
④使驿:使者。
⑤文状:文书。
⑥明公:对曹操的敬称。
⑦原:原谅,此指赦罪。
[文化常识]蔡文姬。
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东汉末年的女诗人,其父即蔡邕(字伯喈)。
她博学有才辩,通音律。
初嫁卫仲道。
夫亡后归母家。
遇汉末大乱,为董卓部将所虏,归南匈奴左贤王,居匈奴12年,有子女二人。
曹操平定中原后,念蔡邕无后代,便以重金赎归,再嫁董祀。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30篇原文及翻译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30篇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dd6718ef964bcf84b8d57b27.png)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30篇原文及翻译1、萧颖士傲物自悔萧颖士开元二十三年及第。
恃才傲物,无与比。
常自携一壶,逐胜郊野。
偶憩于逆旅,独酌独吟。
会风雨暴至,有紫衣老人领一小童避雨于此。
颖士见其散冗,颇肆陵侮。
逡巡,风定雨霁,车马卒至,老父上马呵殿而去。
颖士仓忙觇之,左右曰:“吏部王尚书也。
”初,颖士常造门,未之面,极惊愕。
明日,具长笺,造门谢。
尚书命引至庑下,坐而责之,且曰:"所恨与子非亲属,当庭训之耳!"复曰:"子负文学之名,倨忽如此,止于一第乎"颖士终于扬州功曹。
【译文】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萧颖士考中进士。
自恃才华,傲慢无比。
经常携着一壶酒到野外去喝。
偶然在一处休息,自己喝酒吟诗。
正赶上暴雨狂风。
有一位穿紫衣的老人领着一个小孩在同一处避雨。
萧颖士见老人散漫的样子,口出不逊。
很快雨停,云去天开。
马上来了车马,老人上了马,侍卫在后面吆喝着走了。
萧颖士急忙打听,有人告诉他这是吏部王尚书。
过去萧颖士去求见了好几次,没有接见,此时很惊愕。
第二天写了很长的信,到王尚书家里去谢罪。
王尚书让人把萧颖士领到偏房的廊下,坐下来责备他,并说:“遗憾你不是我的亲属,不然我一定要狠狠地教训你。
”停了一会儿又说:“你自恃才名,所以才傲慢到这个样子,只能是中个进士吧。
”萧颖士死在扬州功曹(州牧的属官)任上。
2、郭琇面劾权臣康熙间,山左名臣,自李之芳、董讷而下,实以郭瑞卿为最刚正。
瑞卿名琇。
当明珠柄政时,行为专恣,朝野多侧目。
郭刚直性成,尝于明珠寿日,胪举其劣迹,列入弹章上之。
旋复袖所草疏,乘车至明邸,踵门投刺,明以其素倔强,来谒不易,肃冠带迎之。
及入,长揖不拜,坐移时,故频频作引袖状。
明喜问曰:「御史公近来兴致不浅,岂亦有寿诗见赐乎」郭曰:「否否。
」探袖出视,乃一弹章。
明取读未毕,郭忽拍按起曰:「郭琇无礼,劾及故人,应受罚。
」连引巨觥狂吸之,疾趋而出,座客大骇愕。
未几而廷讯明珠之旨下矣。
高中精短文言文阅读100篇
![高中精短文言文阅读100篇](https://img.taocdn.com/s3/m/394172d66bec0975f465e242.png)
高中精短文言文阅读100篇第一篇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阅读积累孤:适:昼夜:或:辄:昃:六经:第二篇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阅读积累闲:芜:候:安:第三篇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阅读积累修:佣书:辍:第四篇宗悫(què)乘风破浪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
叔父炳高尚不仕。
悫年少时,炳问其志。
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炳曰:“汝若不富贵,必破我门户。
”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与拒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
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艺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阅读积累不仕:破:并:素:乡曲:第五篇祖逖闻鸡起舞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
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a1d43890c69ec3d5bb755c.png)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光祖,字华父,婺州金华人。
宝庆二年进士,调新喻主簿,已有能名。
移浙两提点刑狱,时暂兼权浙西提举常平。
拜户部尚书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
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
加宝章阁直学士、沿江制置使、江东安抚使、知建康府兼行宫留守。
始至官,即以常例公用器皿钱二十万缗支犒军民,减租税,养鳏寡孤疾无告之人,招兵置砦,给钱助诸军昏嫁。
兴学校,礼贤才,辟召僚属,皆极一时之选。
拜端明殿学士、知江陵府,去而建康之民思之不已。
帝闻,命以资政殿学士再知建康,士女相庆。
光祖益思宽养民力,兴废起坏,知无不为,蠲除前政逋负钱百余万缗,鱼利税课悉罢减予民,修建明道、南轩书院及上元县学。
撙节费用,建平籴仓,贮米十五万石,发籴常减于市价,以利小民。
修饬武备,防拓要害,边赖以安。
其为政宽猛适宜,事存大体。
公田法行,光祖移书贾似道言公田法非便,乞不以及江东,必欲行之,罢光祖乃可。
召赴行在,迁提领户部财用兼知临安府。
会岁饥,荣王府积粟不发廩,光祖谒王,辞以故。
明日往,亦如之,又明日又往,卧客次,王不得已见焉。
光祖厉声曰:“天下孰不知大王子为储君,大王不于此时收人心乎?”王以无粟辞;光祖探怀中文书曰:“某庄某仓若干。
”王无以辞,得粟活民甚多。
再以江安抚使知建康,郡民为建祠六所。
乞致仕,不许。
咸淳五年,拜知枢密院事兼参如政事,以监察御史曾渊子言罢。
给事中卢钺复缴奏新命,以全紫光禄大夫致仕,卒,谥庄敏。
(节选自《宋史·马光祖传》,有删减)(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B.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C.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D.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权,官职调动词语,指兼任官职。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含答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5ee351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a8.png)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叔孙通者,薛人也。
秦时以文学征,待诏博士。
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
(项梁)败于定陶,从怀王。
怀王为义帝,徙长沙,叔孙通留事项王。
汉二年,叔孙通降汉王。
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叔孙通儒服,汉王憎之;乃变其服,服短衣,楚制,汉王喜。
叔孙通之降汉,从儒生弟子百余人,然通无所言进,专言诸故群盗壮士进之。
弟子皆窃.骂。
叔孙通闻之,乃谓曰:“汉王方蒙矢石争天下,诸生..宁能斗乎?故先言斩将搴旗之士。
诸生且待我,我不忘矣。
”汉五年,已并天下,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
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
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
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
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
五帝异乐,三王不同礼。
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
”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三十余人。
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
”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
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
传言“趋”。
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
大行设九宾,胪传。
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
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静。
至礼毕,复置法酒。
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
觞九行,谒者言“罢酒”。
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
竟朝置酒,无敢欢哗失礼者。
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
叔孙通因进曰:“诸弟子儒生随臣久矣,与臣共为仪,愿陛下官之。
”高帝悉以为郎。
叔孙通出,皆以五百斤金赐诸生。
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选自《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B.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C.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D.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窃,暗中,与《答司马谏议书》中“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中的“窃”意思不同。
高中课文古诗文阅读练习题及讲解
![高中课文古诗文阅读练习题及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a96189e4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db.png)
高中课文古诗文阅读练习题及讲解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瑶池,抚绥四方,观行天下之民,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 文中“淫雨霏霏”的“淫”是什么意思?(2分)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话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怀?(3分)3. 范仲淹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政治理想?(3分)4. 请解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
(3分)5.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是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情感的?(3分)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6-10题。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6. 这首诗的首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分)7.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8. “烽火连三月”中的“烽火”是什么意思?(2分)9. “家书抵万金”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境?(3分)10.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什么主题的感慨?(3分)答案:1. 淫:过多,过分。
高中语文文言文大全(全文阅读)
![高中语文文言文大全(全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4e4fb177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de.png)
高中语文文言文大全(全文阅读)六国论苏洵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则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草,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世界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世界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悲夫!有云云之势,而为秦人积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世界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陈情表李密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高中文言文的阅读答案及译文
![高中文言文的阅读答案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b0c2f9fb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22.png)
高中文言文的阅读答案及译文司马光好学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②,迨③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 (《三朝名臣言行录》)【注释】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1019—1086年),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曾主编过《资治通鉴》。
②下帷绝编:“下帷”,是指东汉儒生董仲舒放下帷帐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绝编”,是指孔子读《易》时,好几次把穿简(书)的牛皮绳子翻断了,这里借此指读书勤奋。
③迨(dagrave;i):等到。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①患记问不若人()②众兄弟既成诵()③温公尝言()④乃终身不忘也()4.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①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译文:②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
译文:5.本文中能表现主旨(中心思想)的句子是(2分)()A.用力多者收功远。
B.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
C.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6.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一人苦读。
我们学过一些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请你列举一个:。
(2分)参考答案:3.①担心②已经③曾经④才4.①(司马光却)独自放下帷幕刻苦读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②读书不可以不会背诵,有时在马上,有时在半夜未睡时(或睡不着时)。
5.D 6.“凿壁偷光”或“悬梁刺股”“韦编三绝”“囊萤映雪”等。
附译文:司马温公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
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温公却)独自放下帷幕刻苦读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
司马温公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有时在骑马走路的时候,有时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再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练习1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
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
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
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羸縢履蹻,负书担囊,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
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苏秦喟然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
”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
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于是乃摩燕乌集阙①,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
赵王大说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
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
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
夫贤人任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
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
”当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炫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
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主,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
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
”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
人生世上,
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选自《战国策•秦策》)
注释:①燕乌集阙:宫阙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情
B.乃夜发书,陈篋数十篋:书箱
C.当秦之隆隆:隆重
D.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倨:傲慢
2.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
B.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
C.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
D.赵王大悦/封为武安/ 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
3.对乙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多种描写手法写出苏秦得势前后的不同遭遇,刻画细致传
神,对比鲜明,展现了战国时代崇尚功利、淡薄亲情的炎凉世态。
B.苏秦只身赴秦,企图说服秦惠王并吞诸侯,但秦惠王认为秦国实力不够强大,时机不成
熟,拒绝了苏秦的建议。
C.游说秦王落空,苏秦落魄回家发愤苦读,精研太公兵法;一年后说服赵王采用“连横”之术,
然后奔波各国,建立军事联盟,最终名利双收。
D.苏秦或说秦王“并诸侯”,或说赵王“抑强秦”,其外交政策相反但实质上目的相同,即获
取个人的尊位与富贵。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3分)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分)
③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
(3分)
【参考答案】
1. C (隆:地位高)
2. C (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
)
3. C (苏秦说服赵王采用“合纵”之术)
4.(1)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侍奉他。
(3分,重点词“为”、“ 兄”各一分;意思对、语言通顺1分)
(2)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4分,重点词“所以”、“ 非常”、判断句各一分;意思对、语言通顺1分)
(3)父母不把我当作儿子,这都是我的过错啊。
(3分,重点词“以……为”、判断句,各1分;意思对、语言通顺1分)
【译文】
苏秦一开始用连横的方法游说秦惠王说:“凭着大王您的贤能,军民的众多,战备的充足,战士的训练有素,完全有把握吞并诸侯,统一天下,成为治理天下的帝王。
希望大王能稍加留意,请允许我陈述秦国地利兵强的策略。
”
秦惠王说:“寡人曾听说:羽毛不够丰满的鸟儿不可以高飞,礼乐法度不完备的国家不可以奖惩邢罚,道德修养不淳厚的君主不可役使百姓,政策教化不顺通的君主不可以号令大臣。
如今先生郑重地不远千里来到我秦国亲临指教,我希望改日再来领教!”
苏秦游说秦王的奏章虽然一连上了十多次,但他的建议始终没被秦王采纳。
他的黑貂皮袄已破了,百斤黄金也用完了,没有了生活之资,不得已只有离开秦国回到洛阳。
他腿上打着裹脚,脚上穿着草鞋,背着一些书籍,挑着自己的行囊,形容枯槁,神情憔悴,脸色又黄又黑,面有惭愧之色。
他回到家里以后,妻子不下织布机,嫂子也不给他做饭,甚至父母也不跟他说话。
因此他深深叹息说:“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子不把我当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苏秦的罪过。
”当晚,苏秦就从几十个书箱里面找出一部姜太公著的《阴符》来。
他伏案发奋钻研,选择重点加以熟读,并反复揣摩演练。
读到疲倦而要打瞌睡时,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鲜血一直流到自己的脚上。
他自言道:“哪有游说人主却不能让他们掏出金玉锦绣,得到卿相这样的尊位呢?”
过了一年,终于揣摩透了,说道:“这次我真的可以游说当世的君主了。
”于是苏秦来到赵国的燕乌集阕宫门,在高大华丽的宫殿里游说赵王,说话投机以致拍起掌来。
赵王非常高兴,立刻封苏秦为武安君,并授以相印。
又给兵车百辆,锦缎千匹,白玉百双,金币二十万两。
跟随其后,到各国去约定合纵,拆散连横,以此抑制强大的秦国.因此,当苏秦在赵国做宰相时,函谷关的交通都被断绝了。
在当世,天下如此之大,百姓如此之多,诸侯如此威风,谋臣有如此权术,都要取决于苏秦的策略。
没耗费一斗军粮,没耗用一件兵器,没用一名士兵出战,没折断一根弓弦,没损失一支羽箭,就使天下诸侯和睦相处,甚至比亲兄弟还要亲近。
由此可见,只要有贤明人士当权主政,天下就会顺服;只要有一人得以重用,天下就会顺从。
所以说:“要用政治手段解决问题,而不必用武力征服,要在朝廷上运筹帷幄,而不必到边疆上去厮杀作战。
”当苏秦得势当红的时候,黄金万两供他使用,随从车骑络绎不绝,一路炫耀,崤山以东的各诸侯国,莫不望风而臣服。
赵国的地位也大大提高。
其实那苏秦,当初不过是一个住在陋巷,挖墙做门,砍桑做窗,用弯曲的树条做门框的那类穷人罢了,但他却常常坐上豪华的马车,骑着高头大马,横行天下,在各诸侯朝廷上游说君王,使各诸侯王的亲信不敢开口,天下没有谁敢与他对抗的。
苏秦将要去游说楚威王,路过洛阳。
他的父母听说了,就赶紧整理房间,清扫道路,安排乐队,备办酒席,到距城三十里远的地方去迎接。
妻子对他敬畏得不敢正视,侧着耳朵听他说话;而嫂子跪在地上不敢站起,像蛇一样在地上爬,对苏秦一再叩首请罪。
苏秦问:“嫂子为什么以前那样傲慢而现在又如此卑躬屈膝呢?”他嫂子答:“因为你现在地位尊显,钱财富裕。
”苏秦长叹一声说道:“哎!一个人如果穷困落魄,连父母都不把他当儿子,然而一旦富贵显赫之后,亲戚朋友都感到畏惧。
由此可见,人生在世,权势,名位,和富贵,怎么能忽视不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