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海燕教案(2课时)

合集下载

海燕优质课教学设计两课时

海燕优质课教学设计两课时

海燕优质课教学设计两课时引言: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堂优质的课程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本文将以海燕优质课教学设计为例,探讨如何设计一堂精彩的、两个课时的教学活动。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本中的主要文化知识;- 学生能够理解国内外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表达。

2.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分析和解释文化背景下的文本;- 学生能够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流和表达;-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创造性表达。

3.情感态度目标:- 学生能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多元文化交流和合作。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了解文化差异1.导入(10分钟)- 通过展示不同国家的风景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他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和习俗,激发学生关于文化差异的思考。

2.信息获取(15分钟)- 分发海燕优质课教材中的文化差异对比表格;- 学生阅读课文,填写表格,了解不同国家在饮食、礼仪、着装等方面的差异。

3.讨论和整理(1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表格中的信息;-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汇报总结,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补充。

4.展示与探究(1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文化差异,提出一些可能的原因;-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自己的想法进行探究,展示自己的思考和发现。

5.反思与总结(10分钟)- 学生通过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反思本堂课学到的知识;- 教师进行总结,概括本课的重点和学生表现。

第二课时:创造文化交流1.导入(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不同的国家;- 提供给每个小组一个话题,让学生准备讨论并为其国家文化做一个展示。

2.讨论和准备(20分钟)- 小组成员之间讨论并展示自己国家文化的特点;- 小组成员共同设计一个展示方案,包括展示形式、内容和呈现方式等。

八年级语文下册9《海燕》(第2课时)精品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9《海燕》(第2课时)精品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9、海燕高尔基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能根据文章语言的提示,准确分析主人公的形象。

2、能说出文中事物的象征意义,并学会分析其作用。

2.教材分析这是一首充满革命激情的散文诗,它是高尔基早期的代表作品,也是学习象征手法作用的典范性文章。

抓住本文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很关键。

3.中招考点现代文阅读中出现有“理解事物的象征意义”的问题,分值在4分左右。

但是,这一类题并不是必考题型。

而分析人物形象则是比考试题。

4.学情分析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散文诗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象征手法的运用,会更有难度,但是有了前边三课的学习基础,学生可能会更容易接受一些。

对于人物描写的方法,学生是很熟悉的,所以教师要恰当的引导。

二、学习目标1、品味语言,能说出海燕的形象。

2、通过内容分析,能概括出事物的象征义及作用。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一设计三个活动:通过寻找文中相关语句,能说出塑造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以及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的作用。

2、针对目标二,设计一个活动: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把各种事物及其象征意义连线。

四、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二)新课讲解《海燕》是一篇著名的散文诗。

它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际勇敢欢乐的形象的描写,深刻反映了20世纪初俄国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热情地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预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并必将取得胜利的前景,表现作者抑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

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2024版年度九下语文教案第4课《海燕》

2024版年度九下语文教案第4课《海燕》

九下语文教案第4课《海燕》•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文本解读与赏析•人物形象与情感分析•主题思想与价值观探讨目•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课堂互动与思考题录01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时代背景及文学流派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社会变革当时俄国正处于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时期,社会矛盾尖锐,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风起云涌。

文学流派作者高尔基是俄国无产阶级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苦难,同时也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

作者生平与创作特点高尔基(1868-1936)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姆维奇·彼什科夫,苏联无产阶级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

他出生于一个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在外祖父家,十一岁便开始独立谋生。

创作特点高尔基的作品以描写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和命运为主,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

《海燕》创作背景及意义创作背景《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创作的著名散文诗,当时欧洲的革命形势正如暴风雨前的海燕一样,而俄国则是这场革命风暴的中心。

高尔基运用象征手法,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

意义《海燕》在俄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一篇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是一篇充满激情和力量的革命宣言。

它鼓舞了无数仁人志士为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建立自由民主的新社会而奋斗。

02文本解读与赏析全文结构及写作特点结构清晰01全文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可分为三个大的场景,海燕也被安排在暴风雨“将来”──“逼近”──“即临”的三个场面中进行刻画。

象征手法02文章运用了象征手法,海燕象征英勇善战、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表达了作者自信豪迈的战斗情怀和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描写细腻03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海燕的飞翔、叫喊、大笑等动作和神态,展现了海燕的勇敢、乐观和坚定。

关键段落解读与赏析第一段描绘海燕在暴风雨来临前的飞翔,通过“黑色的闪电”等比喻,突出海燕的敏捷和勇敢。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4.《海燕》教案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4.《海燕》教案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4.《海燕》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海燕的形象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象征意义,理解环境描写及对比手法的作用。

3.体会象征、烘托、对比等手法的运用对表达思想情感的作用4..学习海燕不惧怕困难,敢于与困难作斗争的精神,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赏析海燕形象。

2.品析含意丰富的语句,理解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赏析海燕形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对比、衬托、象征等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们都知道:温室里长不出擎天大树,暴雨里才显出雄鹰的羽翼。

是啊,生活中有和煦的爱的阳光,但更多的是狂风暴雨,惊涛骇浪的考验,而生活的暴风雨,只能将我们摔打得更结实、更睿智、更坚强。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海燕在狂风暴雨中翱翔,那便是一种挑战的姿态。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海燕》一文,去领略一下海燕的风采。

二、检查预习。

1.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①让学生根据自己查阅的资料,与同学作交流。

②教师补充,总结。

2.检查字词的学习情况。

三、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FLASH朗读。

要求:学生不要看书,看屏幕,仔细聆听,发挥想象,静心感受。

思考:用一句话概括你听到了什么内容?2.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

思考:用“这是一只的海燕。

”的句式,说说自己感受到的海燕形象。

提示:矫健勇猛心情欢快斗志昂扬无所畏惧高傲四、品味探究,赏析艺术形象。

1.默读课文,思考并讨论。

本文是一首充满战斗激情的散文诗,作品表现出诗的音乐美和绘画美。

文章以暴风雨的渐次逼近为线索,请同学们想一想,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先后描绘了哪几幅画面?在不同的画面中海燕都有什么样的表现?学生讨论交流后明确:全文给我们展示了三幅画面,海燕在这三幅典型环境中活动,其形象逐步完整、鲜明:第一幅,风卷云集,海燕高翔,渴望暴风雨的到来;第二幅,暴风雨迫近,海燕搏风击浪,迎接暴风雨的到来;第三幅,暴风雨将临,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的姿态呼唤暴风雨。

《海燕》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海燕》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海燕》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海燕》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分析理解第三幅画面,学习海燕所具有的勇敢、自信和洞察力。

2、理解本文的象征意义和象征手法,区分比喻和象征。

3、比较阅读指导。

二、教材重点、难点理解本文的象征意义和象征手法,区分比喻和象征。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完成励耘精品系列丛书《课时导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该课课内深化部分内容,并评讲。

2、抽查优生背诵课文片断。

(三)品读赏析1、分析理解第三幅画面(12-16)1)全班齐读12-16段,进入情境:2)教师明确:这时的背景是云海相接,是白热化的斗争场面。

描写了与闪电激战时刻,海燕反复呼唤暴风雨的到来。

3)学生思考下列问题:①分两层,并归纳各层意思。

②找出相应的修辞方法和有关句子。

4)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肯定评价:一层(12-13)描写大海与闪电激战。

二层(14-16)海燕呼唤暴风雨。

修辞方法:比喻、拟人;相应的句子。

2、指导背诵这一部分先由教师指导,学生自由散读,抽个别背后全班齐背。

(四)研究象征意义,理解象征手法1、学生阅读,回顾一下课文中关于大海景象变化的'描写,比较这二者之间有什么相似点?师生共议:大海上狂风乌云雷电交加,形势激烈,处于一触即发之势。

与俄国革命形势相似。

2、分析象征意义1)独立思考:大海波浪/海燕/海鸥海鸭企鹅/风云雷电/暴风雨分别象征了什么?2)抽查提问,教师归纳:大海波浪:革命高潮时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海燕: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海鸥海鸭企鹅:革命中的机会主义者和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风云雷电:沙皇的反动势力暴风雨:席卷一切的革命运动3)分小组讨论(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它们之间分别有什么相似之处?4)抽样提问,其他同学举手补充,教师评价:海燕:渴望革命,敏感,深信胜利,呼唤,预言家海鸥等:飞窜,呻吟,躲藏暴风雨:激烈,猛烈,有威力大海波浪:歌唱,冲,迎接,呼叫,争鸣风云雷电:压,恶狠狠3、教师讲析:象征与比喻的异同相同:比喻的本体与喻体,象征的本体和象征体之间都有相似点不同: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意义都较简单,而象征的本体虽简单,但象征体有着很大的思想内容;比喻只用在一两个句子中,而象征的含义包含全篇文章。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 《海燕》第二课时教案 精品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  《海燕》第二课时教案 精品

第二课时教案教材分析安排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因为它的文体特点(散文诗)适于单元要求:强调朗读,注重联想与想象,了解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学习抒情性语言。

自然这也是顺应新课程标准“阅读”部分的要求。

是首著名的散文诗,本文写于1901年,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动摇着沙皇统治的根基。

来自社会底层、深谙人民疾苦的高尔基,触摸到刚刚开始跳动的新时代的脉搏,以敏锐的艺术感悟力创造出了“海燕”的艺术形象,来欢呼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为无产阶级唱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

据此,我以感悟“海燕”形象的精神内涵为切入口,激发学生兴趣,迅速深入文章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塑造海燕形象的方法。

3.掌握象征手法。

过程与方法:1.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2.通过表达交流,揣摩海燕的形象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敢、坚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诵读”;象征、对比的写作手法与众多的修辞格也是朗读时必须掌握的知识;体会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形象的作用,把握散文诗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体会出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英勇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则是作者的初衷,领会“海燕”精神的内涵,结合实际,运用发散思维,使学生把握“海燕”精神的现实意义。

是我们现在的的人文目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认真预习课文,掌握字词,结合工具书,查阅背景资料,搜集高尔基的相关资料和相关背景。

教学方法朗读法、质疑法、比较法、多媒体演示法。

朗读法:教学千法,朗读为本。

叶圣陶老先生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曾经说过,“习文言,必先熟读若干篇,勉强记住不算,要能自然成诵才行。

”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非常重要。

质疑法: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究,通过探索,才能发现真理。

初中语文九下一单元 4课《海燕》第2课时教案

初中语文九下一单元 4课《海燕》第2课时教案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革命先驱者勇敢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学习诗歌的对比、烘托等表现手法,分析比喻等修辞对表现海燕形象、抒发诗人情感的作用。
六、教学过程
1.【回顾】回顾第一课时内容。
2.【背景介绍】课文歌颂海燕,只是为了写海燕与风雨的搏击吗?
《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当时俄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动摇着沙皇统治的根基。作者敏锐地预感到时代的风云变幻,创造出广为传颂的“海燕”形象,鼓舞了一代又一代革命者。
二、教材分析
《海燕》是高尔基1901年3月写的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的末尾一章。这首散文诗中,作者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际勇敢欢乐的形象的描写,深刻反映了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热情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预言沙皇的黑暗统治必将崩溃,预示无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并必将取得胜利的前景。并且号召广大劳动人民积极行动起来,迎接伟大的革命斗争。
运用拟人的修辞。“呻吟”“吓坏”等词,赋予海鸭以人的声音、动作和情感,写出了海鸭的恐惧、胆怯,与英勇的海燕形成鲜明对比。
6.【主旨归纳】《海燕》通过对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大海景象的描绘和对海燕战斗英姿的刻画,展现了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热情地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预言沙皇的黑暗统治必将崩溃,号召人民迎接伟大的革命斗争。
3.【思考探究】象征手法的运用。
(1)知识回顾:象征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被象征的本体)。
(2)探究下列事物各象征了什么?

《海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海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海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联系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学习象征,对比,环境衬托等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2、从语言表言的角度赏析句子3、引导学生认识文中描写的海燕、海鸥、企鹅、暴风雨、闪电等的象征意义。

能力目标:1、熟读成诵,在诵读中反复品味语言中蕴涵的感情2、初步形成鉴赏散文诗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品浓烈的革命激情。

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勇敢、乐观、自信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把握散文诗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2、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句子3、引导学生认识文中描写的海燕、海鸥、企鹅、暴风雨、闪电等的象征意义。

教学流程:一、导入:同学们在大屏幕上看到看的这种海鸟就叫作海燕,它有大海赋予的坚硬的翅膀,它有大海赋予的不屈的灵魂,它经常在暴风雨来临的每面上勇敢的搏击风浪,笑傲长空。

这节课让我们走入《海燕》这首充满激情的散文诗,来感受高尔基带给我们的生命的最强音。

(此处利用大屏幕播放海燕翱翔图,调动学生对海燕的感性认识)二、1、师:一篇文章的特殊价值和灵魂在于它凝结着作者的情思,作者高尔基想通过本文表达怎样的情感呢,我们快速的阅读课文,然后说一说你感受到了海燕具有怎样的精神,请你以“读了―――一句,我看到了――――的海燕,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板书勇敢、高傲、乐观、自信)(用大屏幕出示句式,指导学生按大屏幕上的句式说话)2、文中描写海燕的句子有哪些呢?请你在文画出描写海燕的语句,读一读。

在读的时候,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来读出怎样的情感呢?(激昂,高亢的语调读出海燕的勇敢,高傲,乐观,自信)3、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学习了从语言的角度赏析句子的方法,你能从语言的角度赏析描写海燕的句子。

体味其表达效果吗?学生汇报(利用大屏幕出示重点句及对重点句的赏析范例,直观让学生掌握赏析方法)4、作者仅仅是在赞美海燕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篇这章的写作背景。

(大屏幕出示写作背景)那么你觉得海燕是谁的象征(是勇敢、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形象)(板书)师:血肉丰满,气质刚正的海燕形象是在暴风雨的渐次逼近的景象变换中逐步完善的。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海燕》教案2(2课时)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海燕》教案2(2课时)
2.自主创编——想象迁移请你仿照句子说一段话:
假如我是(海燕),我将对(海鸥)说(收起你对暴风雨的恐惧吧),因为(生命本身不同寻常,所以不仅要善于享受生活中的阳光,也要敢于承受生活中的风雨,这样的人生才是完整的)。
利用文章多层面的对比,通过反复的比较赏析,把握文章特色,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在求同析异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与质量。
2.力求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课文材料,还学生大量的课堂活动时间,体现新课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理念。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圈点批注、大量的仿句说话练习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把发现、体验、感悟、交流的权利还给学生。
所以当采取以朗读为主线,通过设计精巧的微型话题,在学生与文本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架起和谐的桥梁,进行平等式对话教学。
在领会“海燕”精神的内涵后,结合实际,运用发散思维,使学生把握“海燕”精神的现实意义培养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这一教学环节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思考”的教学理念。完成了教学难点。
6.作业拓展比Leabharlann (15分钟)老师发下引发的参读材料——联系郑振铎的《海燕》,比较赏析两文在海燕形象的内涵、立意、写法方面的不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个人表情诵读。读好停顿、重音、语速,读出感情。可借助符号和文字,标注全文朗读要领提示,师生共同研讨部分句段的朗读技巧。
3.细节揣摩精读:
从文中挑选词语加在题目前组成短语:“_______的海燕”。小组讨论圈点批注,仿句说话:“从_______诗句中我读到了海燕的高傲。”
“从_______诗句中我读到了海燕的勇敢。”
仿句练习:如果高尔基《海燕》是奔腾咆哮的大江,那么郑振铎《海燕》则是低吟浅唱的小河;如果高尔基《海燕》是寒风呼啸的塞北,那么郑振铎《海燕》则是小桥流水的江南。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海燕》》教学设计(共2课时)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海燕》》教学设计(共2课时)

《海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感知文章主题2、分析海燕的形象和精神3、学习文章象征、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4、培养学生积极、勇敢、顽强、自信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分析海燕的形象和精神教学难点:学习象征、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方法:自悟、合作探究、点面分析法过程:导入:请大家和我欣赏两幅图画,第一幅:“大海”看到它,你想什么词来形容一下呢?(学生说)的确,大海能给人以力量、气势上的感受。

下一幅图画是生活在大海环境下的小动物。

它们是(学生说),就是它们以不同姿态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面对一场即将袭来的暴风雨!是聪明的作家赋予了它们不同的身份,让它们共同演绎了一幕历史。

就是高尔基写的散文诗《海燕》, (板书)一、新授课海燕作为先知先觉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以积极乐观的姿态,高度的热情,胜利的信心呼唤这场无产阶级革命的到来!而那些假革命、不革命、反革命的势力也在这场战斗中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接下来我们就进行课中板块深入学习。

我们课前有充分的预习任务,咱们就展示预习成果,看看那支队伍表现更优秀,积分最高呢?小队做准备。

由小队分别介绍,其他队可以补充,老师根据情况打分。

(要求各队队员团结一致,争取出色完成任务)第一板块:自学成果共分享明确:1、文学常识①作者、经历、地位、作品: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来自生活的底层。

生在木工家庭,当过学徒、码头工、面包师傅等,曾流浪俄国各地,经历丰富,尝尽了人间苦难。

他亲眼看到俄国的劳动人民在沙皇统治下所遭受的种种压迫和剥削,有着坚实的生活基础和丰富的创作题材。

1901年他创作了著名的散文诗《海燕之歌》,1901~1905年,他先后写出了《小市民》、《底层》等剧本。

1905年和列宁会面,思想受到很大影响。

1906年写成长篇小说《母亲》被列宁称为是“一本很及时的好书”。

1913~1916年,完成自传体长篇小说三部曲的前两部《童年》和《在人间》,1922~1923年,完成自传体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我的大学》。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9《海燕》(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9《海燕》(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九课海燕第二课时教育方针1.学习课文标志、烘托、对批等体现方法。

2.领会著作表达的思维感情,培育学生英勇、刚强、达观、自傲的质量,培育活跃的情感情绪。

教育重难点学习课文标志、烘托、对批等体现方法。

教育进程新课导入【规划目的:上一节课,咱们学习了《海燕》这篇文章,认识了一只一个英勇,高敖,自傲,刚强的海燕。

面对暴风雨,它刚强不屈,坚韧不拔,抗击着暴风雨的突击。

这一节课,咱们持续学习文章,了解海燕的精力质量。

讲堂实录1.了解著作的标志意义。

【规划目的:规划此环节,意在了解时代布景,了解著作的主题。

】1、结合本文写作布景评论海燕的标志意义布景1:高尔基的《海燕》写于1901年3月,其时俄国正处于革新高潮到来的前夜,欧洲的工业危机涉及俄国,大批工人失业,沙皇反抗控制日趋漆黑,公民群众无法忍受,革新奋斗繁荣兴起,出现了许多英勇的革新先驱者,一场轰轰烈烈地革新运动爆发在即……布景2:高尔基在这革新奋斗的新高潮中,于1901年2月19日从故土(现名高尔基城)来到彼得堡,参与俄国作家协会为留念农奴解放40周年而举办的特别会议,宣布了打击沙皇政府的讲演。

3月4日,几千名大学生和工人为反对沙皇政府把183名大学生送去从戎,在彼得堡喀山广场举办示威,遭到严酷打压,有些人被打死,许多人受了伤。

高尔基参与了这次示威,目击了沙皇政府的暴行,极为气愤。

3月12日他回到故土后,依据其时的奋斗局势和参与示威的感触,写成了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海燕》便是它的结尾。

清晰:海燕是骁勇刚强、达观自傲、富于献身精力的无产阶层革新先驱者的形象。

作者在文中赞许的是像“海燕”相同的无产阶层兵士,抨击的是“海鸥”“海鸭”“企鹅”式的五花八门自私、怯弱的不革新者;以及“乌云”“暴风”为代表的反革新实力,体现了作者抑恶扬善、泾渭分明的情感情绪。

2、评论清晰海鸭等伪装革新和惧怕革新的人。

暴风雨——标志迅猛发展的革新运动大海——标志公民乌云、暴风——标志反抗实力2.品尝要害语句【规划目的:规划此环节,意在从修辞的视点赏析语句的表达作用。

海燕教案两课时

海燕教案两课时
东明学校八年级语文指导教学书
时间:2016年3月7日主备人:杜先伟审核人:
课题
海燕
课型
新授课
教材
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高尔基的《海燕》原文选自《高尔基全集》,它的体裁是散文诗。这个单元所选的都是散文诗,都是作者由寻常事物激起的心灵之声。
1、文章以时间为序,描绘了几幅画面?每个场面中海燕有些怎样的表现?
2、概括你心目中的海燕形象(勾画相关语句分析)。
任务四活动
学生再次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小组讨论,思考一下几个问题:
1、文中除了海燕,还写了哪几种海鸟?这些海鸟有何表现?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在暴风雨到来前,周围的环境怎样?这与表现海燕形象有何关系?(勾画出相关语句)
用反复的手法,以强烈的感情表现了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和呼唤,强调了革命暴风雨已近在眼前,历史潮流不可逆转。
3、拟人、比喻:“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连用了“抱”“甩”“摔”几个动词,还有“恶狠狠”,赋予了狂风以人的性格和行为,写出了狂风的猖狂的气焰。
结束语:同学们,我们在美的享受中解读了作品,感受到了作者抑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感悟到了海燕穿越时空的壮美。作者运用多种手法,使本文集诗情、画意、理趣于一体,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瑰丽明珠,其意义是无比巨大的。同学们,让我们在生活的暴风雨中也做那勇敢飞翔、搏击长空的海燕吧!
学生明确:写其他海鸟是与海燕形成对比,反衬出海燕无比英勇、乐观的形象。
2、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9《海燕》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9《海燕》第二课时教案

海燕教学目的一、知识与能力:1、整体感知课文。

理解象征、烘托、对比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

2、诵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有创意的阅读,把握散文诗的优美意境,让学生生成阅读鉴赏能力。

3、品味文章用词的准确性,积极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尊重学生的富有个性化的独特体验,把握“海燕”的艺术形象。

二、过程与方法:以学生自读为主,师生共同合作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品味语言、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海燕”精神的内涵,结合生活,把握“海燕”精神的现实意义。

②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品味文章的语言,进行反复的比较赏析,把握“海燕”的艺术形象,领会“海燕”精神内涵。

掌握象征的写法。

教学难点随着环境的变化逐层深入的把握海燕形象,使阅读向纵深发展。

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二课时三、析海燕(一)介绍写作背景。

①导语:作为俄国著名文学家,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者,高尔基难道仅仅是为了描写自然界中的海燕吗?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那个火热的年代。

②简介时代背景。

高尔基(1868—1936),俄国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

他创作了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海燕》写于1901年,当时反对沙皇统治的革命斗争蓬勃兴起,高尔基目睹了沙皇政府的黑暗统治,极为愤慨,写成了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海燕》就是这篇小说的尾声部分。

《海燕》就是一只鸟儿在《春天的旋律》结尾部分所唱的歌。

“海燕”一词,在俄文中原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高尔基在作品中借海燕之口表达了对社会变革充满激情的呼唤。

(二)联系时代背景,说说文中描写的景物各象征着什么?(学生指名说,教师随机板书):风云雷电→沙皇政府的黑暗统治暴风雨→一触即发的革命形势大海→人民群众的力量海鸥、海鸭、企鹅→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不革命者海燕→英勇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三)揭示作品主题。

海燕第二课时教案

海燕第二课时教案

海燕第二课时教案【篇一:海燕教案】课题海燕【篇二:海燕教案】1、海燕高尔基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在朗读的基础上感悟和品味作品形象及其深刻内涵。

2、过程与方法:体会、揣摩和学习抒情性语言和多种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和培养乐观精神,感受和体悟作者在文章中所抒发的情怀。

教学难重点:1. 学习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2. 理解文中象征、对比和烘托手法的运用3. 了解散文诗的特点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难重点:能准确地把握海燕的形象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1)由我们学过的课文《童年的朋友》导入。

(2)为什么海燕这种鸟儿能唤起高尔基的创作激情?(指导学生看书下注释①)“海燕”在俄语里是个合成词,由“暴风雨”和“信使、预言家”两个词合成。

作者当时已经预感到革命的风暴将要到来,这使他很自然地联想到这种鸟儿。

二.板书课题、作者,简介作者高尔基是作者的笔名。

他出生在一个木匠家庭,4岁丧父,10岁就为生活所迫,到处流浪,当过鞋铺学徒,轮船杂役,面包工人和更夫,尝尽了人间苦难。

他亲眼看到俄国的劳动人民在沙皇统治下所遭受的种种压迫和剥削,这就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基础和丰富的题材。

他创作了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剧本《底层》、《小市民》等。

三.介绍背景知识《海燕》写于1901年。

当时,欧洲的工业危机波及俄国,工厂纷纷倒闭,大批工人失业,再加上沙皇统治日趋黑暗,人民群众无法忍受,反抗情绪日益高涨,革命斗争蓬勃兴起。

高尔基1901年2月19日从故乡来到彼得堡,参加俄国作家协会为纪念农奴解放40周年而举行的特别会议,发表了抨击沙皇政府的演说。

3月4 日,几千名大学生和工人为抗议沙皇政府把183名大学生送去当兵,在彼得堡举行示威,遭到残酷镇压,有些人被打死,许多人受了伤。

高尔基参加了这次示威,目睹了沙皇政府的暴行,极为愤慨。

3月12日,他回到故乡后,根据当时的斗争形势和参加示威的感受,写成了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海燕》就是这篇小说的尾声部分。

4《海燕》第2课时【教案】

4《海燕》第2课时【教案】

4《海燕》教案(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运用象征、对比和烘托等手法,理解文中的象征意义。

3.培养学生勇敢、坚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理解海燕的形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象征、对比和烘托等手法,理解文中的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小黑板、多媒体、资料收集教学方法:诵读法、研讨点拨法、对比阅读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激情朗读,引入情境:我们上节课初步学习了解了高尔基的《海燕》,下面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要激越,要有气势,在阅读中让我们可进一步认识一下那勇敢,高傲的海燕吧!(指生读)二、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运用象征、对比和烘托等手法,理解文中的象征意义。

3.培养学生勇敢、坚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三、合作探究,挖掘主旨1.结合时代背景,思考:高尔基写作本文,仅仅是为了赞美海燕吗?那写海燕的目的是什么?(小组合作交流)明确:渴望革命风暴的到来,赞颂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

2.本诗中借海燕形象赞美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这种是什么手法?明确:象征:它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方法,它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被象征的本体)。

作用:委婉曲折含蓄;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可感。

3. 本文的“大海”、“乌云”、“闪电”等事物以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呢?以小组为单位,分类总结自己在文中所勾画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深入探究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讨论明确:暴风雨象征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一触即发的革命形势,一场酝酿中的推翻沙皇独裁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大海象征革命高潮时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海鸥”、“海鸭”、“企鹅”这一组意象群象征害怕革命会破坏它们的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写海鸥、企鹅、海鸭,正是为了与海燕形成鲜明的对比,以突出海燕英勇坚强、乐观自信的形象,作者对它们进行了无情的鞭挞;乌云、闪电、雷声、狂风这一组意象群象征反革命的黑暗势力,写它们的猖狂是为了点明海燕所处的险恶的环境。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4.海燕教案(2课时)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4.海燕教案(2课时)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4.海燕教案(2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海燕”这一敢于搏击暴风雨的勇敢形象,学习它不惧怕困难的战斗精神。

2.进一步学习象征、映衬、对比等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因此,在俄文里,“海燕”一词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

在高尔基充满激情的描绘中,海燕的勇敢形象更给人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

《海燕》原题为《海燕之歌》,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

但后来单独发表,成为广为传抄,极受欢迎的著名散文诗。

当时的俄国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社会黑暗,民不聊生,人民的革命运动日益高涨。

高尔基目睹、经历了当时的群众革命运动,于是结合当时的革命斗争形势,写出了《海燕》,用象征手法,号召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迎接革命风暴的来临。

这首诗也深受列宁、斯大林的赞赏,被誉为“战斗的革命诗歌”。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6段),写暴风雨即将来临,海燕高傲地飞翔,以其革命的激情、迅疾的行动表现了对暴风雨的渴望。

第二部分(7~11段),重点描写暴风雨迫近时,海燕搏击风浪,积极战斗,以其欢乐的情怀、必胜的信念,迎接暴风雨的到来。

第三部分(12~16段),描绘暴风雨将临时的奇观,反复抒写海燕呼唤暴风雨的战斗豪情。

三、合作探究1.学习第一部分。

指名朗读,学生思考怎样将这一部分划分为两个层次。

明确:第一层(1~3段),写“风卷云集,海燕高翔”。

开头一句,写暴风雨即将来临的前兆,点明海燕所处的环境。

“苍茫”描写大海磅礴的气势;“卷集”描写乌云翻滚聚拢的情景。

然后正面描写海燕:“黑色的闪电”描写形与色,用比喻表现海燕矫健的雄姿;“高傲地飞翔”总写行动,“翅膀碰着波浪”“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做了具体描绘。

提问:“碰”字与“冲”字,写出了海燕怎样的情态?明确:“碰”写出了海燕勇敢低飞,触及海浪;“冲”写出了海燕迅猛高翔,锐不可当。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海燕示范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海燕示范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海燕》教学目标1.分析海燕、海鸥、海鸭、企鹅形象及象征意义。

2.掌握海燕的形象,学习海燕搏击风浪的战斗精神。

3.紧扣文本,抓住关键句子、词语,分析海燕等形象。

4.理解象征、对比等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5.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勇敢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暴风雨的乐观、战斗精神。

教学重点紧扣文本,抓住关键句子、词语,分析海燕等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象征、对比等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第2课时一、导入课程同学们,前一节课我们介绍了《海燕》的作者,了解了写作背景,划分了文章的结构层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是如何刻画海燕形象的。

二、合作探究(一)赏析形象1、通读全文,根据文中描写海燕的语句,分析海燕的特点。

(抓住关键点:修辞、形容词、动词)(1)将来阶段(第一次写海燕):从色、形和声三个方面正面描写海燕。

“黑色的闪电”这个比喻形象地表现了海燕矫健和锐不可当的雄姿。

“高傲地飞翔”,则是运用拟人手法写其动作情态,表现他对胜利的信心。

“碰”写它勇敢低飞,擦浪而过;“冲”写它迅猛。

写出了海燕在暴风雨来临前无畏无惧翻飞于云里浪尖的姿态。

“叫喊”显示其蓬勃的朝气和昂扬的斗志。

(2)逼近阶段(第二次写海燕):这一次的描写比第一次更进了一步。

从“叫喊”到“大笑”和“号叫”,从“飞翔”到“飞舞”,从“直冲”到“穿过”,从“碰着”到“掠起”,从“黑色的闪电”到“敏感的精灵”,进一步显示了海燕的迅猛、欢快、锐不可当和必胜的信念(坚定)。

(3)即临阶段(第三次写海燕):这一次对海燕的描写不再写它的姿态,而是着重于用拟人的手法直接写她的两次大声的呼喊,点出了海燕作为“预言家”的本质特征,也将全文的感情推向了高潮,最终完成了对海燕形象的塑造。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掷地有声,这是海燕掷地有声的战斗宣言,表达了自信的战斗情怀和高昂的革命精神,体现一种豪情与力量之美。

《海燕》名师教案(第2课时)

《海燕》名师教案(第2课时)

《海燕》名师教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体会比喻、拟人、反复手法对塑造海燕形象,抒发诗人情感的作用。

2.从整体上领会作品的象征内涵,分析诗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3.把握时代脉搏,感悟海燕精神。

教学过程:一、听读赏句,描写画面1.听《海燕》朗诵音频,勾画你觉得最有画面感的句子,积累在笔记本上。

学生听读、勾画后交流。

教师预设:(1)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2)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3)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4)——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2.作者用了什么方法让这些句子富有画面感?小组讨论,明确:(1)这一句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用“黑色的闪电”这个新颖的比喻,表现了海燕矫健、勇猛的身姿。

“闪电”一词又在大海背景上点出一点亮色,使画面形色兼备;“高傲”将海燕拟人化,使画面形神兼备,所以这句最具画面感。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海鸭。

“呻吟”“吓坏”等词,赋予海鸭以人的声音、动作和情感,把海鸭恐惧、胆怯的样子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3)此句兼用比喻和拟人。

“抱”“甩”“摔”是动作,“恶狠狠”是神态,这些词让狂风拥有了人的性格,写出了它猖狂的气焰,画面的动感十足。

把巨浪比作“大块的翡翠”,不仅有形色之美,又突出海浪中蕴蓄的力量,烘托出风的猖狂和凶狠,使画面有了对比之美。

(4)这句虽然没有细节描写,但是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山雨欲来”的景象,让人感受到海燕作为预言家的极度兴奋欢快之情,充满画面感和号召力。

3.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写《海燕》中的画面。

学生写作、交流。

设计意图:想象是鉴赏诗歌的重要手段。

诗人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刻画形象、渲染氛围、抒发情感,增强诗歌的艺术性,而读者需借助想象赏析体悟。

本环节学生先赏析具有画面感的语句,感受作者如何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艺术性,接着用自己的语言描写画面,打通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海燕教案(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海燕”这一敢于搏击暴风雨的勇敢形象,学习它不惧怕困难的战斗精神。

2.进一步学习象征、映衬、对比等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因此,在俄文里,“海燕”一词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

在高尔基充满激情的描绘中,海燕的勇敢形象更给人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

《海燕》原题为《海燕之歌》,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

但后来单独发表,成为广为传抄,极受欢迎的著名散文诗。

当时的俄国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社会黑暗,民不聊生,人民的革命运动日益高涨。

高尔基目睹、经历了当时的群众革命运动,于是结合当时的革命斗争形势,写出了《海燕》,用象征手法,号召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迎接革命风暴的来临。

这首诗也深受列宁、斯大林的赞赏,被誉为“战斗的革命诗歌”。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6段),写暴风雨即将来临,海燕高傲地飞翔,以其革命的激情、迅疾的行动表现了对暴风雨的渴望。

第二部分(7~11段),重点描写暴风雨迫近时,海燕搏击风浪,积极战斗,以其欢乐的情怀、必胜的信念,迎接暴风雨的到来。

第三部分(12~16段),描绘暴风雨将临时的奇观,反复抒写海燕呼唤暴风雨的战斗豪情。

三、合作探究
1.学习第一部分。

指名朗读,学生思考怎样将这一部分划分为两个层次。

明确:第一层(1~3段),写“风卷云集,海燕高翔”。

开头一句,写暴风雨即将来临的前兆,点明海燕所处的环境。

“苍茫”描写大海磅礴的气势;“卷集”描写乌云翻滚聚拢的情景。

然后正面描写海燕:“黑色的闪电”描写形与色,用比喻表现海燕矫健的雄姿;“高傲地飞翔”总写行动,“翅膀碰着波浪”“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做了具体描绘。

提问:“碰”字与“冲”字,写出了海燕怎样的情态?
明确:“碰”写出了海燕勇敢低飞,触及海浪;“冲”写出了海燕迅猛高翔,锐不可当。

写海燕斗志昂扬,渴望暴风雨的到来。

然后着重写“声音”,正面描写“叫喊”的勇敢,侧面烘托这“叫喊”具有震慑敌胆的威力,运用排比句式突出海燕敢于斗争的精神。

第二层(4~6段),写其他海鸟吓得惊慌失措。

这三段通过声音、行动、情态描写海鸥、海鸭、企鹅“呻吟”“飞窜”“恐惧”“胆怯”等种种丑态,与高傲的海燕自由自在地飞翔形成鲜明对照。

2.学习第二部分。

指名朗读,学生思考怎样将这一部分划分为两个层次。

明确:第一层(7~8段),先用“越……越……”描写暴风雨逼近的情景。

乌云低暗,加上雷声轰响、狂风吼啸的声音描写,渲染了紧张的社会气氛。

在这种情景下,波浪“歌唱”“冲向高空”“迎接那雷声”“呼叫”“争鸣”,写出了波浪乐观地与狂风搏斗,显示了大海的力量。

而狂风不甘心,“恶狠狠”“甩”“摔”,这些词语,写出了它的猖狂反扑。

第二层(9~11段),绘形绘声地描写海燕在与云、风搏斗的背景里,“叫喊”“大笑”“号叫”,显示出其欢快、豪壮;从“飞翔”到“飞舞”,从“直冲”到“穿过”,从“碰着”到“掠起”更显出其敏捷、勇猛。

它像个“敏感的精灵”“从雷声的震怒里”“听出了困乏”,表明它有高度的洞察力,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用肯定的语气,表达了必胜的信心。

四、小结
这篇散文诗描写了海燕在暴风雨即将来临时勇敢、乐观、大声疾呼的形象,谱写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

五、布置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第二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重音、停顿和语速的处理。

二、学习第三部分
指名朗读第三部分,学生思考怎样将这一部分划分为两个层次。

明确:第一层(12~13段),写大海与闪电激战:先写风“吼叫”雷“轰响”,用声音渲染气氛,再把乌云比喻为“青色的火焰”,火焰在“燃烧”,气氛比之前更为紧张。

“闪电”像“一条条
火蛇”,这是新出现的形象,大海抓住它的箭光,“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再次显示出大海的力量。

这场激战象征着阶级斗争的激化,大海的胜利象征了革命必胜。

沙皇统治虽气焰嚣张,最终还是葬身于人民革命的汪洋大海之中。

第二层(14~16段),写海燕的呼喊,写它两次大声疾呼,第二次呼喊用祈使句表达了海燕作为报讯者的欢快之情,作为胜利预言家的豪迈情怀。

海燕的形象终于随着暴风雨的渐次迫近而更加鲜明、完整。

三、学习文章写作技巧
1.象征手法。

象征是“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

如本文中,“大海”象征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暴风雨”象征席卷一切反动腐朽势力的革命风暴,“海燕”象征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海鸥”“海鸭”“企鹅”象征害怕革命会破坏它们的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风云雷电”象征反动势力。

象征与比喻的区别:两者都是“借此言彼”,有几分相似,但适用的程度和表达的范围明显不同。

比喻只是借助喻体形象化地表现本体;而象征不同,用作象征的事物,既是自身,又不仅仅局限于自身,还蕴含着别的意义。

所以象征手法擅长用单纯的揭示复杂的,用形象的暗示抽象的,是一种托具体形象,寄深远意蕴的艺术手段。

比喻只是一种修辞手法,只针对一种现象,如“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这个比喻突出表现了海燕的敏捷、矫健。

象征是一种创作手法,往往体现在一段或一篇之中,如果孤立地从一句话来看,不容易看出它的象征意义。

如《海燕》,作者用象征手法构思全文,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让各种形象分别象征斗争的形势、环境和各种力量,表现了1905年俄国革命前夜的社会现象,预示了无产阶级革命风暴的到来。

2.有力的对比和烘托。

这篇作品为了表现海燕的勇敢、乐观和对暴风雨的渴望,除了对海燕做直接描写外,还通过对暴风雨来临前夕大海海面变化的描写来进行烘托,并用海鸥、海鸭、企鹅等来进行对比。

第一部分写海鸥、海鸭、企鹅的呻吟、飞窜、恐惧、躲藏,与海燕那高傲的飞翔、欢乐的叫喊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力地突出了海燕的英勇、乐观。

第二部分写海浪与狂风生死搏斗的激战场面,正是以壮阔背景来烘托海燕的战斗雄姿。

第三部分写风、云、雷、电一齐出动,以此背景来烘托海燕迎接战斗的豪迈激昂。

3.具有强烈抒情性的语言。

作为散文诗,《海燕》的语句不分行,但它精练、形象、优美,有一定的跳跃性,节奏
感强。

例如“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短短一句,以“叫喊”写声,以“黑色的闪电”写形,以“飞翔”“穿过乌云”“掠起波浪的飞沫”写一连串的快速敏捷的动作;有比喻,有夸张(“箭一般地”,比喻中兼有夸张),特征鲜明;较多的句中停顿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朗朗上口。

全诗语言充满激情,使人振奋,如结尾“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既是期盼、呼唤革命的风暴,又是对人民的战斗召唤。

比喻、夸张、拟人、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语言优美而有气势,增强了表达效果。

四、小结
诗人创造了“海燕”的艺术形象,欢呼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为无产阶级唱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

《海燕》既是一首色彩鲜明的抒情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节奏和流动感的油画,具备诗的音乐美和绘画美,给人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今天,也可以从另外的角度来阅读这篇散文诗,如不惧怕困难,迎着困难前进,与困难斗争其乐无穷等。

五、布置作业
完成“思考探究”和“积累拓展”。

【板书设计】
海燕⎩⎪⎨⎪⎧⎭
⎪⎬⎪⎫暴风雨来临之前——飞翔、直冲、叫喊——斗志昂扬——渴望暴风雨逼近之时——飞舞、大笑、号叫——乐观自信——迎接暴风雨即将来临——欢快、兴奋、呐喊——英勇无畏——呼唤渴望革命企盼胜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