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新教材,教好初中历史的关键

合集下载

活用课标,用活课本,让初中物理教学“活”起来

活用课标,用活课本,让初中物理教学“活”起来

活用课标,用活课本,让初中物理教学“活”起来“五严”背景下,新一轮的减负热潮正在江苏大地悄然兴起,减负不等于减效。

那么,如何做到真正减负增效呢?笔者认为只要头脑中有课标,用心分析教材,同时因地制宜地选择“活材”服务教学,就能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学习新课标的体会谈谈做法。

一、脑中有“标准”1.精读提炼课标。

新课标涉及的课程理念主要有:(1)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

同时教学也应因材施教,适应当地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2)教学内容及实例的筛选应遵循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物理科学素养;(3)教学应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乐于探究,在锻炼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

2.按课时分解目标。

在把握总目标的同时,细化每一课时的具体目标,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具体阐述细化,做到“心中有全局,分课抓落实”。

比如《力和物体的运动关系》一节内容的具体目标为:(1)知识目标:通过实验和推理知道物体在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思维推理能力;通过试验分析培养学生说明问题和进一步提出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认同牛顿第一定律;参与探究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情况的活动,体验与人交流与合作;初步形成尊重事实、勇于创新的意识。

3.因地制宜诠释课标。

新课标提出:“教学资源的来源广泛,可以是学校图书馆、社区资源、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还有信息化资源,等等。

”平时只要多加观察、收集素材,就能更好地落实课标,提高学生物理科学素养。

二、心中有“课本”1.认真研读课本,做到心里有框架。

通过研读教材,可以整体梳理和把握教材,抓住核心内容合理安排教学;同时,教师要整理出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的学生活动,提前告知,让学生可以在便利之时去做。

例如调查测量质量的工具种类,学生可以在刚好去超市或者市场的时候开展调查;观察影响摩擦力活动,可以在骑车或者运动时进行观察,因为物理源于生活,很多经验不是在课堂上学习可以获得的。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11篇)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11篇)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11篇)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1通过近几年的新目标教学改革,我觉得新的课程改革,为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提供了注入了一股新的动力。

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理念无疑是最关键的。

只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才能催化出出色的教学行为,而新的课改,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不断探究的学习方式。

历史教师的观念、角色、教学行为、教学策略等都要发生转变,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递者,历史教学也不再是过去那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简单相加,它开始向师生互教互学、共同发展的新型格局迈进。

只有形成这种师生关系,学生才能消除畏惧、释放个性、发展潜能,真正做到“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同时营造出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以此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力,使整堂课的教学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因此对于一个历史教师而言,有效的协调人际关系与沟通表达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而且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化,创新思维在历史教学中也开始崭露头角。

历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要激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这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教师的提问;二是学生的发问。

教师的提问,要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同时理清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精心设计,环环相扣,从而引导学生去思考、联想、探究,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进而发现历史的本质,明白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把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提问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带着这些问题,在课堂上师生共同探讨、不断深化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本质的认识,通过环环相扣的设问,层层深入的剖析,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看法,甚至得出不同结论。

这样,学生从中得到的是思维的启迪,视野的开阔。

其次,鼓励、引导、启发学生发问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手段。

回答问题是一种能力的表现,那么善于提出问题更是一种创新意识的体现。

因为发问是一个人探索未知领域的外在表现,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

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到好处地提出问题 , 激起学生思考的认清 , 将教师的讲 解与学生主动思考相结合 ,促进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 。孔子云 : “ 学贵知疑 , 小疑则小进 , 大疑则大进 。” 学习历史要 多 问几个 为什 么 ,树立一种 问题意识才能 活学活用 , 使历史成为活的知识。创设了问题情境 , 就
2.创设 问题情境, 启发教与学。
历 史教 学 的优 点 在 于其 知识 的形象性 与生 动性 比 较强 。教师 可 以选 取 学 生感 兴趣 的 内容来 启 发 学生 思 考 。在 学生 被那 些趣 味性 强 的知识 吸引 的 同时教师 恰
知图式的过程 , 学习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因此 , 新课程
提 倡以 人 的 主体 性 、 动性 、 立 性 、 性 为 宗 旨的 自 能 独 个
4.创设 历 史剧 情 , 染教 与 学。 感 情感 教学是充分 考 虑教 学 中的认 知 因素 的 同时 ,
变 目前这种局面 , 这需要社会 、 学校 、 家长的共 同努力。
充分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 努力发挥其积极作用 , 以 而作 为直 接参 与者 的重要 一 员— 历 史教 师 更需 要 用 完 善 教 学 目标 、 进 教 学 的各 个 环 节 、 化 教 学 效 果 、 促 优 先进 的思想激活沉 睡的知识点 , 激发学生 的学 习热情 , 促 进学 生 素 质 的全 面发展 。将 历 史 教 材 中蕴 涵 的情 感 赋予 历史 现实 和灵 魂 的思 考 。怎样 才 能激发 学生 的学 习兴趣 呢? 我作 了如下探索与思考 : . 通过历史剧展示出来,不但可以达到课堂教学中的情 感 目标 , 还可 以发挥 “ 以情促知 ” 的作用 , 让学生在积极 一、 创设 多样 的历史情境 激发 学 生思维 情 感 的体 验 中更 容 易记忆一 些 较 为枯 燥 的知识 。如我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 , 课堂是教师 、 学生教材 、 环境多 在讲《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 时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 我 种 因素 的整合 。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 。 教师不能再 让 他们 在 课 前 预 习把这 一课 自编成 历 史 短 剧在课 中表 主宰课堂, 只能是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启发者、 合作者、 促 演 。学生们可来劲 了 , 不仅认 真地预 习课本 , 还查 阅了 进者 。 教师要摆正 自己的角色地位 , 做学生学习生活的服 大量 的相关资料 。在课 堂上 , 的扮演皇帝 , 的扮演 有 有 务者 、 协助者 。那 么创设怎样 的历史情景才能起到助学 、 大臣、 侍卫、 仆从等 , 各小组都使出了浑身解数 , 在演出 导学 呢? 我们可根据教学 内容 、 实际情况创设情境 。 1.创设故事情境 , 激发教与学。

优化初中历史教学的策略

优化初中历史教学的策略
分析史料 , 学 有所 思 、 学 有所 获 。
史情感 , 激发学生 的历史 学习兴趣 , 促使
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教学活动。 教师
可从 以下 几 方 面 人 手 , 不 断优 化 初 中历 史
教学 , 实现打造高效课堂的 目的。

第三 ,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师要根 据具体的教学需要 , 灵 活运用适 当的教学 方法 , 以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 , 教学 “ 香港
题, 养 成 独 立 思 考 问题 的习 惯 。 教师 可 以
怎样 才 能 打 造 高 效 的初 中历 史 课 堂 ?
学情境 , 发散学生 的思维 , 开阔学生 的视 野, 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例 如, 教学“ 土地改革” 的内容 , 在课前 , 笔者 要 求学 生通过 网络 收集有关土地改革 的 信息 , 初步体会和理解“ 耕者有其田” 的理 想 。在课堂上 , 笔者为学生介绍了 当前 不 少农村 地区开展土地 流转和进行集约 化
合利用校本 资源 、 校 外资源 , 使各种 资源 要素有机融合 ,发挥最大的功 能与效用 ,
为 开 展 历 史教 学 活 动 营 造 联 系 实 际 、 链 接 现实的氛围。 经 过 一段 时 间 的学 习 后 , 教 师 可 以组
教师 要从 网络 、 书籍 、 报刊上 学习新 方法 、 新知识 、 新经验 , 不断增强 自身 的履
我 国国富民强 、 繁荣昌盛 , 才有香港 、 澳门 的回归” , 懂得“ 只有科技强军 , 民族振兴 , 在
世界 上才 有话语 权 ” 的道 理 。由于笔 者采 用
识联系紧 、 时空跨度大 等特点 , 学生往往 会对 历史 学习产生畏难情绪。为此 , 教师 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 把握学生的学 习 动态 、认知能力和学习困惑等基本学情 , 因人而异 , 按需而导 , 使不 同认 知层面 的 学生都能喜欢历史 、 爱上 历史 , 进而学习

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有效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有效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有效教学质量探析[【摘要】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和理解历史概念,练习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规律性。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既不能单纯讲知识而不培养能力,也不能单纯培养能力而脱离知识,而应在讲授历史知识时贯彻能力培养,在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获得新知,以下几个方面是历史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

【关键词】初中历史创新教学有效教学一、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内涵及特征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内涵是教师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整合协调地制定和实施课程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与发展,全面发展地评价历史教学,促进教师与学生和谐发展的教学。

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应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让学生明确通过努力而达到的目标,并且明白目标的达成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促使学生在更复杂的水平上理解;对学生的学习有一个清晰的、直接的反馈;能够使学生对每个学习主题都有一个整体的熟悉,形成对于事物的概念框架;能够迁移并发现和提出更为复杂的题目,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二、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2.1 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来说,教学目标就是实现其生命价值的核心和灵魂,是生命价值得以体现的根本起点及归宿,它具有导向、调控、激励、评价等诸多功能,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运行轨迹,能使课堂教学更加正确、到位,能让新课程教学更科学、有效。

新课程固然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立场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但对部门教师来说,这只不外是给原来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换了一种提法而已,缺乏真正的内化与思索,这样的教学显著缺乏有效实施的条件--不能真正明确通过该课教学应该让学生把握哪些知识?拓展哪些能力?培养什么情感?笔者以为,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师确定教学重心、明确教学主线、开展预设与天生的依据,而且也是学生明确学习重点、丰硕内心情感、进步自身素质的保证。

2.2 在流动中实现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巧设流动课,增强学生自我组织能力。

在新课程体系下,历史教师如何应对挑战

在新课程体系下,历史教师如何应对挑战

在新课程体系下,历史教师如何应对挑战九年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已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并终究要取代传统的《历史教学大纲》。

那么在新时期里,历史教学如何开展,才能更好地贯彻新《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新理念,符合新历史课程改革的精神和主旨,无疑是我们教学第一线的历史教师值得探讨的一个话题,也是我们的历史教师不能回避的问题。

我们力图结合此次历史课程改革,分析《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的诸多先进教学理念,并从历史教师的角度和立场出发,以“中国古代史”内容为例,探讨新时期的历史教师应如何面对挑战。

第一,历史教师要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尤其是课程理论,提高自身理论素质,增强课程改革意识,要在行动上支持课程改革,在教学中研究课程改革。

众所周知,目前正方兴未艾进行的历史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历史教育改革力度最大最深的一次改革。

严格说来,历次的历史教育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历史教育在“教学”层面上的一种改革,而很少涉及“课程”层面上的改革。

探讨历史教育的本质问题,就不能仅仅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待历史教育,离开和放弃从课程的层面来解决历史教育中的问题,是长期以来历史教育研究的不足。

没有一个科学的课程目标,自然就没有科学的教学目标。

历史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到底是什么?历史教育中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问题,是“历史教学”研究的范畴,还是“历史课程”的探讨范围?我认为这是历史课程所应着力研究的问题。

因而必须首先解决好历史课程的目的和目标,然后我们才能在此基础上再来探讨历史教学的目标。

只有很好地解决了历史教育在“课程”层面上的问题之后,我们再来认真反思历史教育在“教学”层面上的现状、问题和探讨解决对策。

历史教学的多年来的实践也已经证明,历史教学改革的成就是巨大的,可是历史课程研究的滞后也是不争的事实,因此仅仅依靠“教学”层面的改革,其成效是极其有限的。

我们认为,在当代,课程的重要性已远远地超过了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浅谈初中历史新教材的心得体会

浅谈初中历史新教材的心得体会

浅谈初中历史新教材的心得体会正时间飞逝,岁月如梭,不知不觉中我已走过十几年的历史教学,面对新一轮的历史教材改革,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受,谈谈我在新课标改革中的一些体会:一、新教材中的新特色。

新教材的根本构造同旧教材一样,还是以课为单位,一课时学习一课,每课都设有“提示”,看提示局部就知道本课将要学习的内容,易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时把握其重难点。

每课的字体同样由宋体和楷体组成,用不同的字体及大小字来排版,显现出教材内容的主次性、直观性,条理清晰,脉络清楚。

课文还配有图表、资料、解释,激发学生的兴趣,拉近学生与历史、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但它与旧教材相比,还是具有自己新奇之处:第一,新教材在编排体例上实行单元化。

新教材在承袭旧教材诸多特色的同时,也有自己的创新。

如在教材的编排上,新教材采纳单元制,北师大中国历史一、二册共分为七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

如第一册第一单元主题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其次单元主题是“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三单元主题是“大一统的秦汉帝国”、第四单元主题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会聚”、其次册第一单元主题为“富强与开放的社会”、其次单元主题是“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进展”、第三单元主题是“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这样,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就可以紧紧围绕单元的主题进展,条理清楚、重点明确,学生也简单把握教学内容。

其次,新教材打破了“大而全”的体系。

旧教材过分强调学问的系统性、全面性,生怕学生学的学问不够,不敢把学问点减下来,什么“王朝体系”、历朝历代、时间、地点、人物、大事起因、经过、结果等等,样样不能少,结果是面面俱到,而面面难做到,显得繁杂。

新教材却大刀阔斧地削减内容、合并章节。

如新教材把“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合并为一课,把“隋唐文化”三课合并为两课、把“女真族的勃兴和辽、北宋的灭亡”合并到“金与南宋的对峙”里等,大幅度减掉了旧教材内容。

第三,新教材吸纳史学讨论的最新成果。

2024年初中历史教学心得_2

2024年初中历史教学心得_2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初中历史教学心得1初一下学期,本人任教初一年级_个班的历史课,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工作。

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工作情况总结。

一、本学期实施的措施及成效1、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为了能更好的讲好历史课,我购买并阅读了很多历史方面的书籍,比如历史知识成语故事从书、历史基础知识手册、初一历史优化练习等等。

在备课前,我将这些书里的相关内容仔细的看一遍,过滤出与知识点比较贴近又能结合实际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精心的组织起来,参照教学大纲及教参、教案,尽量使历史教学即符合大纲要求又充满乐趣。

2、精心设计学生练习。

根据学科特色和学生特点,精心准备课堂练习,设计开放性课外习题,制作历史手抄报、电脑报,历史手工制作等,使学生动手动脑。

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给予不同的评价,正确引导学生,耐心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取得了学生的信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3、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

4.优化课堂教学,采用多种多样的教法。

如分析法、讨论法,自学、阅读等方式,使学生有自己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5、严抓课堂纪律,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了,并且养成了主动复习、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分层,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减低问题难度,增强其自信心。

6、按质按量完成了本学期__课基础知识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了重点、难点,抓住基础点,讲清了重大历史事件,评析了重要历史人物,使学生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掌握了从远古到南北朝的重要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内容。

7、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通过对历史文化、经济等成就的讲授,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教会学生客观分析历史人物,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进行了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教育;进行了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

部编初中历史教材培训心得体会范文4篇

部编初中历史教材培训心得体会范文4篇

部编初中历史教材培训心得体会范文4篇一、新旧教材的变化。

通过专家的讲解及教学案例的展现,发觉新教材与旧教材形成了鲜亮的比照,新教材内容生动,立足时序,建立时空观念;学生的参加热忱高涨,主动探究意识加强,教师的启迪作用更加凸显,真正表达了过程与方法的理念,所以在实施新教材过程中,教师尤其应当当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

一般来说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是:确立学习动机---积存历史学问---培育熟悉力量---评价历史大事、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对相关历史学问、方法和理论的应用。

新教材为构建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奠定了根底。

随着学习的渐渐深入,我们渐渐承受、理解了新教材的核心思想。

在今后的教学中,无论教学思路、教材处理、教法选择、学法指导、力量培育、师生关系都要重新定位,理念上要开拓进取,内容上要推陈出新。

因此,对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曾有的困惑也渐渐释然。

二、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熟悉。

要提倡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要留意转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承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弊病,提倡学生主动参加、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

充分利用课文中的图片、材料、活动探究等栏目;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到教学过程中来,培育学生的证据意识和规律推理力量。

利用课程内容的生动性、启发性和开放性,突出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的兴趣,培育学生学习和探究问题的力量。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表达在每一节历史课教学中。

通过教学实践,可以看出这些学习方式能增加学生的实践力量和创新意识,例如,某些历史人物、历史大事的资料搜集,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评价等,都可以熬炼学生查阅资料、运用资料和整理资料的力量,培育学生的口头表达力量,学生的新思路、新点子不断被开发出来,促进了学生的全面进展。

三、对教学方式和方法的熟悉。

教师要制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加,与学生公平沟通,教师也融入到学生的活动中。

关于这点,丁丁教师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她对教学的钻研和思索,如指南针、司南、罗盘的区分,自己制作指南针,包括对历史学问的熟识程度,对一些资料信手拈来,如澶渊之战和孔府牌匾等,在教学中给学生引入,即吸引学生学习兴趣,也增加课堂生动性。

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实效的方法

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实效的方法

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实效的方法摘要:富有责任感的老师应当秉持教育公平理念,用爱心呵护每一位学生,一个温馨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评语、一个友好的动作,都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期待,都会让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中增添一份上进的信心和力量。

初中生正值年少懵懂期,历史教学的科学“有效”、持续“长效”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材语言发问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须有一桶水。

”时代在飞速发展,教育在转型创新,教师的“一桶水”越来越需要“长流活水”,学生的“一杯水”越来越需要“化一成泉”。

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多年的实践磨炼让我深感教师的“学”比“教”更重要。

只有学而不厌,教学相长,教师才能诲人不“误”,才能以一桶活水润泽和启发学生,实现从“一杯”到“一桶”再到“一泉”的教学飞跃。

一、吃透课标,活用教材课程标准是课程设置的总依据,是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及其评价的总指挥,准确把握课标精神是上好每一堂课的基本前提。

在“课标统领、一标多本”的课程运作体制下,“紧扣教材”的旧观念应该让位于“紧扣课标”,“活用教材、用教材教”才是正确的教材观。

例如,《历史课程标准》把“知识与能力”作为三维目标中的基础目标,把“过程与方法”作为教学的主导目标,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教学的战略目标,这三维目标必须统一于具体教学的全过程。

在“知识与能力”方面,课标要求是知道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因此,在教学时对史实的拓展及目标方向就要把握好一个度,“知道重要的”“初步掌握”“基本线索”等程度用语在具体教学中就要恰当落实,重难点要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恰当预设,教学的宽度、高度、深度要符合初中学段的特征要求。

例如,在教学《历史》八年级上册“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时,黄海大战、邓世昌等人的英雄事迹、《马关条约》的内容概要只需要学生作为基础“常识”予以掌握;《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危害及中国战败的原因问题则比较复杂,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作为教学重难点予以突破。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实施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实施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作为一名一线的中学历史教师,我在中学历史教学的岗位上已有十几年了。

在教学实践中,既要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又要体现国家提倡的新课改的内容,我认为其中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课堂45分钟获得最大的效益,即让每一位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各方面有最大的收获。

我的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精心的导入是激发学生课堂兴趣的催化剂一堂历史课,如果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就成功了一半,因此,导入语情境创设要别开生面,要精心设计具有新意、强烈刺激的历史情境,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关注,并且在具体的情境中蕴涵矛盾和疑惑,造成学生对原有认知的挑战,从而激发学生去探究历史的愿望。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创造了和谐愉悦的教学气氛,能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提高教学效率。

作为教师,要巧设问题情境,可以从两点出发,即学生身边的生活和学生最感兴趣的事情,身边的生活学生能够接受,感兴趣的事情学生乐丁二接受。

如在讲《难忘九一八》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播放音乐《松花江上》,把学生带到那个时代,感受当时的氛围。

接着提问:东北地区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为什么要背井离乡?这样激发了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多样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课堂发散思维的途径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实效的基础。

所有的教学方法都是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的。

我们可以对教学内容做这样的处理:难理解、深奥的知识用讲授、史论相结合法:有争议的问题采用谈话法、讨论法:相对浅显的问题可采用自学或自主分析法以培养学生的成功感和自信心:比较枯燥的理论学说可以和现实中学生熟悉的例子相结合,以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当然,什么样的教学内容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活学活用,因人施教。

其实,一节课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是重中之重。

对于重点内容、典型例题,教师应多角度、多方位引导学生去思考,直到感悟,通过不断“重复”提升其内涵,掌握本质和要领,挖掘隐含的思想方法。

活用课本 激发兴趣 提升效率——以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材中的史料阅读为例

活用课本 激发兴趣 提升效率——以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材中的史料阅读为例

殖 民地的威胁 中走着艰难的道路 , 但是 由于两者所处 的环境各
异, 因而以后所走 的道路也不 同。日本于 16 建立 了立宪君 主 88 制 国家 ,而 中国却 是在原封不 动地 保 留原有 政治体 制的情况 下, 只想吸收外 国的科学技术 , 这就是洋务运动 , ……但是这样
的洋务运动在依然如故的政治体 制下 , 要想 取得 理想 的结果是
1史料 呈 现 要 引发认 知 冲 突 , 设 阅读 的 问题 情 境 . 创
用与有效 阅读的实践探 究 , 思考 如何正确处理 好“ 师导读 ” “ 生 教 和 学 自读 ” 的关 系 , 分析教 师如何提 高“ 史料运用 ” 的优 化设计 能力 以加 强
阅读 指导 , 并探讨史料阅读 教学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 关键词 : 课本史料 ; 拓展运用 ; 阅读教 学 ; 培养 能力
这 也 改变 了整 个 中 国农 民 的命 运 ? ” 3凸现 课 本 史料 , . 再现 历 史 场景 , 发 阅读 兴 趣 激
所著 《 中国 ・ 科学 ・ 明》 书中有这样一段论 述 :在相 当于 日 文 一 “
本幕府末期 的 16 8 0年前后 , 中国和 日本一样 , 在沦为欧美列强


活用课本史料 , 造历史氛 围。 发“ 营 激 阅读 之 趣 ”
1 展 课 本 史料 , 现 历 史 真 实 , 发 阅读 兴趣 . 拓 展 激
历史教学应具有浓郁 的历史真实感 , 这也是历史教学 必须 遵循 的一条基本原则 。 历史教学不能停 留在小学或初 中阶段 的 “ 讲故事” 说过程”的形 式 ,而应 该引用史料凸显历史 的真实 “ 性, 通过史料把抽象 的历史分 析具体化 , 激发学生 阅读 、 分析史 料 的兴趣 。

2023年部编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2023年部编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2023年部编教材培训心得体会2023年部编教材培训心得体会1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学科教师培训工作方案》的通知(教基厅函[]14号)要求,全面推进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学科(以下简称“三科”)国家统编教材的使用,促使“三科”教师准确把握教材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7月13、14日两天,我有幸参加了由宁夏教育厅牵头,王俊昌主持的宁夏部编初中历史教材培训。

这次培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让我品尝了一次精美的文化大餐。

7月13日上午随着教育厅岳伟鹏讲话的开始,为期两天的培训正式拉开的序幕。

会上岳领导谈到改革历史地位的重要性。

他说,从古至今,但凡是一个鼎盛发达的朝代,必定是一个注重历史的朝代,例如曾经辉煌的西汉时期,就有司马迁和《史记》。

现在宁夏历史学科不受重视,被边缘化。

借着新补编教材改革的东风,历史课堂的春天即将到来。

此话一出,受到的所有历史教师的一致赞同。

之后我们又观看了教育部朱之文副部长关于做好“三科”教材培训的工作的讲话视频。

使我充分认识到了部编教材的意义就是立德树人。

更使我明白了教师培训的重要性。

之后是部编初中历史教材编写人张静主讲七年级《中国历史》教材介绍、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从张老师的讲话中,我了解到了部编历史教材的背景、结构和重要问题,总体而言,实现中华民族的中国梦是我们的战略目标。

教材体现国家意识,是实现国家主流意识的重要载体。

通过学习,我更好地了解了历史教材,明确了教材目标,基本掌握了教材的编写思路、体例特征、结构特点,把握了教材教法,提高了对新教材的研究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更好地把握编者思路和目的,理清教材的框架和主线,为实施好新教材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教材编写特点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精心设计了教材的实践活动。

关注学生历史学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重新研究知识之间的整合,加强历史学习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学会学习”能力的培养。

活用教材,教活学生——浅谈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实现“双自主”

活用教材,教活学生——浅谈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实现“双自主”

运用 教材 . 调 动学 生积极 性 . 提 高学 生素 质 和能力 。 二、 教活 学生 , 突 出创 造主体 实施 新 课程 改革 . 以学生 为 本 . 在 教学
恰恰背 道而驰 . 思想 品德 教师 应该 确使 用
问题 .强化 学生整 体把握 知识 结构 的能力 ,
培养学生分析 归纳能力及创新 能力 总之 . 在 思想 品德 教 学过 程 中 . 要灵活
“ 纸 上得来 终觉浅 .绝 知此事要 躬行 ” , 只有让学 生充分参 与到 活动 中去 、 参与 到实
内容等方 面都有很 大进步 .它以生动 活泼 、 通 俗 易懂 、 主题 鲜 明、 活 动多 彩 而被师 生广 泛认 可 .它在教育教 学 中的作 用越 来越大 。 可是 . 有 的教师 过分 拘泥 于教 材 . 不是 用 教 材来 教 . 而是 教“ 教材” . 这 与新课 改 的理 念
问题尽可 能多地设 计多种 思考 角度 . 以此来
训练学生 的发散思维 。 例如, 针对建设 “ 社会 主义 新农 村” 这 个话 题 . 我就 引 导学 生提 问
“ 科教 兴国 战略 ” 这一 内容时 . 我结 合 了历 史 教材 中的“ 几次 科技革命 ” 的历史 事件 . 从 而 有力 地说 明科技 是 第一 生产 力这 一 重要 论 断. 为学生理解 我国实 施科教兴 国战略 的必 要性做 好了铺垫 f 三) 重组 内容 把分 散在教材 不同地 方 的相似 、 相近或 相 联 的知识 点 . 根据需 要重 新 整合 . 供 学生 学 习研究 , 让学生发 现问题 、 讨论 问题 、 解决
智力 发展
( 三) 思 一 思
教 学方 法
教活
培 养学 生发散 思维 能力 . 引导学 生多角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应用探讨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应用探讨

260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应用探讨张田田(淄川区罗村中学,山东淄博 255138)摘 要: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是学生接触历史的重要阶段,让初中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人文历史和国家的发展历程,是初中阶段中非常关键性的内容。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思想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教师更加重视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但是一些历史教师的教学思想得不到创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较低,严重影响初中生的综合进步。

采用史料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改善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偏见,让学生结合历史教材和史料深入解读历史事件,促进初中历史课堂活跃度的提升。

本文将对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存在的弊端进行详细分析,并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运用策略及应用意义进行深入探析,促进初中生历史兴趣的培养,为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史料教学;应用现代化背景下,初中历史已经成为学生的必修课程,促进学生了解国家的文化和历史,对学生后续良好的品质养成以及爱国思想都具有促进作用,但是在实际的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一些教师缺乏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的创新,给学生的高效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很少有学生具备历史兴趣。

史料教学是一种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新型教学形式,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史料展开教学,逐渐培养学生探究式的学习态度和历史素养,下面将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应用相关内容进行探讨,正确利用史料进行历史教学,为初中生提供良好的历史学习环境,促进初中生的综合进步。

1 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分析(1)缺乏历史学科的重。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很多的历史教师保持旧式的教学思想,缺乏对历史学科的重视,不能正确理解历史教学的含义,过多地关注历史成绩,历史教学失去其真正的意义,不能实现初中生的历史素养的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效果不佳。

(2)历史教学方式枯燥。

大多数的历史教师都是利用讲授教学法进行历史课本的讲解,缺乏历史背景及事件的详细解读,教学方式比较枯燥,无法真正提起初中生的兴致,整堂课的讲解也是围绕教材内容,缺乏创新知识的融入教学,学生的历史视野得不到拓展。

初中历史个人研修计划范文(二篇)

初中历史个人研修计划范文(二篇)

初中历史个人研修计划范文一、研修目标1、通过集体培训、个人研修,使自己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爱岗敬业,铸就良好的师德师风。

2、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掌握现代教育思想,提升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更新专业知识,提高学历层次,进一步优化知识和能力结构;进一步掌握教育科研理论和方法,掌握新的教育技术和手段,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二、研修内容(一)主要内容1、进一步研读《历史课程标准》,深入理解、掌握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三维目标,更要掌握6大学习板块、____个学习主题的具体内容标准.还要明晰实施建议的具体要求。

2、学习新教材,走进新教材,把握教材的特点.更要熟悉教材的编排体系、知识结构和具体内容.同时也要在教材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外延、拓展和深究。

3、结合学情,探索历史教学的有效途径,提高历史课堂效率,向____分钟要质量.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方法和能力。

改变“为教而教,先教后学”的教学模式,尝试“先学后教”的教学实践。

4、探索适合学生运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加愿学、乐学、活学、善学和会学。

5、更好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具体内容1、参加校本培训,提升教育理念。

现代教育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为此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思考,只有成为一名“学习型”的教师才能适应发展。

①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并能不断反思总结,致力于自身的业务水平发展和教育理论水平的提高。

②积极主动向业务领导、教研员、导师、骨干教师请教,聆听专家的专题讲座,也要利用好自己参加的初中教师专业适岗培训平台,在网上与众多教师交流、研讨.这样可以学习他们的先进教育教学思想、理念、经验和方法,并能不断内化,为自己的发展提供“养料”。

另外对区域教研活动也要积极参与,以便促进自己的学习与进步。

2、立足课堂教学,形成个人特色。

课堂是教师工作的主阵地,教育教学工作实施的基本途径就是课堂,因此作为教师深入研究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水平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合理利用历史教材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合理利用历史教材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课程篇高中历史以模块为架构,以专题为单元,以中外合编为体系,特点是内容精练、跳跃性强,思维层次高,适合探究性教学的开展,是在初中历史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宽和深化。

学生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适应高中历史的专题教学。

但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对历史教学并不重视,学生的知识漏洞严重,给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离不开以教科书为核心的历史教材的利用与开发。

这里说的教材不等于教科书,教材包括教师的教授行为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而教科书是教材的一部分,是最有代表性的教材,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教学资源。

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历史教材,提高历史教学质量,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活用教材,紧扣课标,把握核心教师的教学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进行教学。

首先,要吃透教材,对教科书的内容有一个明确的理解。

不同版本的历史教材,由于对课标理解的差异、把握角度的不同,侧重点便有较大差别。

教师在备课时,可先研究课标的要求,然后再阅读、比较各个版本教材,这样对全面、深入理解课标,把握核心内容有较大帮助。

其次,将教科书、教学目标和教学参考书结合起来,一步步设计授课过程。

对课文中的大字、小字以及插图和图表进行深入的研究,不要仅限于教科书的内容,应根据这些基本内容去查阅更多的资料。

再次,在认真钻研教科书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教科书中隐含的历史课程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善于将自己的经验及当前学科研究最前沿的知识,以及身边那些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和发展的资源融入教学中,不断丰富历史教科书的内容,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主动探索新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培养发展创新精神。

二、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中获取信息历史教科书不仅是教学的“教”本,也是学生学习的“学”本。

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历史教科书,改变学生很少看教科书的不良习惯,指导学生学会从教科书中获取信息。

当前学生面对应试的压力,各科学习都很紧张,再加上对历史学习的不重视,很少去主动寻找其他课程资源,这就要求教师最大限度地发挥历史教科书的作用。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工作总结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工作总结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工作总结八年级下学期历史工作总结1这个学期我担任八年级的历史教学工作。

由于历史是中考必考科目,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

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一、主要工作:1、凸现现代课程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本期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业务学习和教科研理论学习。

学习笔记达字左右。

2、深入学生实际,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兴趣,爱好及方法等。

3、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课前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或突破难点,或选择教法和学法,或设计作业,或营造情景。

4、积极参加历史教研室组织的出谋划策,集思广益的听课,评课活动。

5、积极主动地参加其他教研组和学校组织开展的公开课,青年教师汇报课,校优质课评比活动。

听课节数达20节左右。

6、及时了解每个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7、开展课外辅导,课外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如(1)、历史人物访谈。

(2)、交流历史学习方法、经验。

(3)、历史专题报告会。

(4)、观看爱国主义影视片。

(5)、学习方法,复习方法指导。

6)、社会生活情况调查。

从而培养了学生兴趣,拓展其视野,并与同组教师交流心得。

8、努力开展课题研究,围绕《现代教育技术与历史课堂教学的整合》,,群策群力钻理论,查资料,重实践。

9、努力突出历史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拓展历史的教育功能,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

10、通过多样化方法和现代化手段,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历史教学质量二、主要工作成绩:1、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奠定了更好的基础。

2、本人的公开课,取得较好成绩,受到本组同事好评。

3、课外活动亦取得一定的效果。

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做人,掌握了历史知识。

4、课题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加强了学习资源与学生学习方式、教学要素、教学环节的整合,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历史的环境和氛围;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4学术性.实践性.理论性科学教育家2008年5月第5期固活用新教材,教好初中历史的关键
王亚民
(长蛉县教师进修学校吉林长岭131500)
过去是教师教教材.现在是教师用教材教。

面对从理念、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根本变化的新教材,教师如何活用新教材.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现以《中国历史,七年级上下册为例,结合自己对新教材的理解,就以下几个环节谈点体会.以求我们共同学习.
1遵守I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
《历史课程标准》是历史学科教学目标的具体化,是教师教学和培养学生的依据,具有指导性。

在用活教材时首先要考虑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和培养目标,教师要钻研教材。

找准课程标准、教材、学生的结合点.但是在与基层教师共同学习、教研过程中,我发现教师对《历史课程标准》教师学习和领悟的不够,不能紧紧围绕《课程标准》要求去设计教学活动,使《课程标准》成为教学行动的指南.对各部分内容的处理面面俱到,平均使用时问.抓不住核心内容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因此,必须加强学习,认真研究《历史课程标准》。

2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二十一世纪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敏锐的洞察力和较强的创造力、广博的知识领域、深厚的专业修养、高超的教学艺术、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与欲望.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原有的理论水平,知识结构都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教师必须博采众长,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拓宽t l己的知识面。

因此,要想从不同角度挖掘教材的内涵,教师首先必须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素质。

3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新教材增强了历史学科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作为历史教师.面对不再枯燥乏味的新教材,如何挖掘和活用教材使历史课变得生动有趣呢?
3.1利用好导入框、增强学习动机。

新教材每课前都有一段短小精辟的引言,有的联系旧课,导人新课.有承上启下作用,有的是对一段史实的简要概述,对了解历史知识大有好处,有的提出问题.发入深思…….一段段精辟的。

引言”既撞击着学生的心灵.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兴趣。

在教学中利用每课。

引言”导入新课.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兴趣。

为讲授新课奠定良好的基础。

如《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本课的引言,出示昭君墓图片.生动形象地描述昭君墓和董必武的诗碑。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进而提出“匈奴是怎样崛起的?昭君出塞与匈奴和亲是怎么回事?”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灵活多样的运用导入框.将其有机的纳入到教学之中,使其真正的服务于课堂.
3.2利用地图,培养读图识史能力.古人云t“左图右史”,新教材也为此提供了许多便利,如重要朝代的国家疆域.重大的历史事件,著名战役等,教材还配有《历史地图册)。

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地图.可以最大限度发掘出有效信息.培养学生以图学史、读图识史的能力。

如《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张老师除利用书中三国鼎立形势图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两次战役形势图,使学生更形象、更直观、更好的理解本课.
3.3巧用图片.增强审美情趣。

新教材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易于感知的图片索材,精美的艺术作品烘托出了浓厚的历史审美氛围,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因此,在教学中应及时恰当的指导学生赏析图片.增强学生历史直观性和历史的审美情趣。

如讲到我国原始农耕生活时.可以指导学生观赏《半坡人面鱼纹陶盆》、《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浓浓的原始文化氛围使学生对当时的历史风貌产生丰富的遐想.而且对半坡远古居民的生产生滔有了更深刻的了躬。

3.4运用文献资料专栏,培养理解运用史料能力。

常言说“论从史出”,课文里的黑体字就是立论的依据.在教学中恰当运用这些历史典籍、先贤名哲、诗歌民谣,对培养学生运用史料理解历史事件、历史入物的能力是非常有利的,还能增加历史的亲近感。

如在讲述七年级下册“贞观之治”一课时,就可以引用唐太宗的原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反应了唐太宗开明的政治意识.加深学生对贞观之治的理解。

一些史料还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的有益素材,如古今中外先贤名哲的至理名言。

就会对学生高尚品德的养成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像商鞅“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的改革意识,孔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谦逊品格,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麦”的爱国情怀等这些蕴涵丰富哲理的精言妙语怎能不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

3.5选用小字资料,拓宽学生知识面。

新教材除正文外。

还以楷体字的形式精选大量的小字阅读材料。

这些材料虽然不要求学生掌握,但文字生动.富有情趣,加深理解正文.拓宽阅读和思考空间.扩大知识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在教课时对此应不容忽视。

总之.课程改革为历史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应充分发掘自身资源,结合自己的特长.对教材进行科学和艺术的处理,从而形成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

收稿日期t2008—5—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