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四首教案
粤教版必修三《宋词四首》word教案
宋词四首教学目标:1、了解词的相关内容和宋词的流派;了解词人柳永、苏轼、李清照和辛弃疾的词作代表及各自的风格特征。
2、背诵这四首词,感受豪放派词与婉约派词的不同风格特征。
3、掌握《雨霖铃》情景交融的写法,能够赏析名句。
4、体会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景物描写和人物形象反映出来的豪放性特征。
5、掌握《声声慢》词中意象的特定含义和叠字连用所渗透出的感情。
6、体会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典的写作手法及其意义。
教学过程:雨霖铃【导入语】宋词和唐诗一样,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臻于完善,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宋词的天地,去细细品位它们的动人之处。
【词和宋词介绍】词,本来是配乐的歌词,所以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又称长短句。
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有词牌,又称词调。
词牌,是原来乐谱也即词的格式的名称。
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
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
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长调又叫慢词。
词可以分段,分2、3、4段的依次叫双调、三调、四调,不分段者叫单调。
词有四个特点:a 句子长短不齐,又叫“长短句”;b 有固定的词牌,字、句数、声韵固定,“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c 结构多为两片或两阙;d 押韵要么全押平韵,并一韵到底,要么全押仄韵,一韵到底,中途换韵不多。
词始于南朝,定形于中晚唐,盛行于宋代。
宋代词的创作有一个发展变化过程。
北宋初年,词人不多,所作限于小令和中调;到柳永、苏轼,词才发展到全盛时期。
柳永被认为是婉约派的创新者;苏轼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开宋代豪放词的先河。
宋词四首教案
《宋词四首》教案教学目标:1、熟练背诵四首宋词。
2、初步了解词的体裁特点。
3、理解四首词所表达的内涵。
4、了解作者的朝代、代表作品。
教学重点:背诵四首宋词教学难点:理解四首词所表达的内涵。
教学方法:探究、指导教学过程:一、预习:1)、字音、字形骤.海棠.麾.下炙.的.卢霹雳..弦.了.却赢.2)、解词1、雨疏风骤:2、浓睡:3、卷帘人:4、绿肥红瘦:5. 永昼6. 瑞脑销金兽7. 消魂8、社林9、梦回10、吹角连营11、八百里12、麾13、炙14、点兵二、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婉约词宗。
生于北宋元丰七年,山东章丘,逝于临安,享年七十一岁。
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
其父李格非,北宋齐州历城县人,齐鲁著名学者、散文家。
母王氏,知书善文。
夫赵明诚,为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金石考据家。
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工书能文,通晓音律。
婚后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了《金石录》。
中原沦陷后,与丈夫南流,过着颠沛流离、凄凉愁苦的生活。
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幼承家学,早有才名。
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的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
”早年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
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
她还擅长书画,兼通音律。
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等。
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
作者辛弃疾【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但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宋词四首》教案(京改版八下)共3篇
《宋词四首》教案(京改版八下)共3篇《宋词四首》教案(京改版八下)1《宋词四首》教案(京改版八下)一、教学目标:1、了解宋词的特点和历史背景,学习四首宋词的优美词句。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3、通过学习这四首宋词,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和文化修养。
二、教学重难点:1、听、说、读、写并重,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书写能力。
2、辅以相关的课外读物,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三、教学内容:1、宋词的特点和历史背景宋词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其历史悠久、流派较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佳话。
宋词最初出现于唐代,发展起来的宋词有一些独特的特点,如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意境纤细、形式多样、思想深刻等。
宋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认识中国文化、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2、四首宋词的选讲本节课选讲的四首宋词分别是《清平乐·别来倾听琵琶曲》、《定风波·北国风光,千里冰封》、《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和《南乡子·登京洛铁塔》。
这四首宋词都是宋朝时期的作品,各具特色,代表了宋词的不同风格,本节课将对这四首宋词进行详细讲解。
3、学习方法教师首先进行听读练习,让学生听读四首宋词,并进行简单的注释。
然后通过互动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课文的作者、出处、写作背景等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最后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掌握有关的语言技巧和写作技巧,并加强对四首宋词的理解和艺术欣赏。
四、教学方式:1、听读互动教师首先进行听读练习,让学生边听边读,并进行简单的注释。
接下来教师可以对四首宋词进行简单的谈论,激发学生对宋词的兴趣。
2、互动讲解教师通过互动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四首宋词的作者、时代背景、语言特点、艺术价值等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四首宋词,从中悟得一些人生哲理和文化意义。
3、写作练习教师可以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从文学角度理解四首宋词,并进行个人阅读、思考和评论,加强学生对宋词的理解和艺术欣赏,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21课《宋词四首》教案
第21课《宋词四首》教案的意境美,陶冶情操。
3、准确反复朗读,欣赏宋词语言的音韵美,达到背诵。
4、明确四首宋词的名句、主旨句、用典句及修辞用法等。
教学过程《如梦令》一、简介作者:李清照(约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是诗、词、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是词。
李清照词风婉约,她的艺术特征表现在:(1)善于抒情造境。
她善于把强烈的感情熔铸在艺术形象里,造成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她还善于从描绘一段情节、一个思想曲折中,显示出感人的意境来。
(2)用语浅显新奇。
李词语言既浅显自然,又新奇瑰丽,富于表现力。
她的词用典不多,却善于运用口语、市井俗语,使词写得明白而家常。
李词的音节和谐,流转如珠,富有音乐美。
二、结合注解分析:1、3至7句写了什么?是哪两人对话?对话人各自心情如何?哪两个字表露了他们的不同心情?诗人与侍女的问答,诗人有心问,侍女却不解其意。
2、“应是绿肥红瘦”,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无言外之意?明确:用拟人的方法描写花、叶,同时又一语双关,曲折表达自己因思亲而憔悴,自己像海棠花一样消瘦了。
3、这首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惜春、伤春之情,深层地表达了作者思念亲人的情感。
板书:想昨夜:风雨醉酒试——有心问,却——无意答对话:明说海棠暗抒情——因思夫而憔悴《醉花阴》1、思想内容:上片重阳:日长难挨,半夜难眠。
下片黄昏:思得消魂,思得清瘦。
重阳佳节,东篱把酒,抒发思念亲人的愁苦之情。
2、重点词语理解:消魂:指因思念亲人而心神迷离。
黄花:指菊花。
3、词中名上片重阳日长难挨昼夜活半夜难眠下片黄昏思生得消魂把酒感受思得清瘦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西江月》1、简介作者:2、学生看导读,发言简述背景。
夏夜,作者独行于黄沙岭的稻田旁,明月清风之时,突然飘下零星的雨点,引发了作者的感慨。
3、学生对照注释自译词义。
4、词的上片下片各写了哪些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明月惊鹊清风鸣蝉丰收在望之喜稻花飘香蛙说丰年江南农村夏夜天边疏星山前稀雨避雨寻店之乐路转溪桥忽见茅店《破阵子》1、学生看导读,发言简述背景。
宋词四首 教案教学设计
宋词四首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四首词的内容,了解豪放词和婉约词在写景抒情方面的特色。
2.掌握鉴赏词的简单方法。
3.熟读成诵。
课时安排:一课时(这篇课文学生已经提前自读背诵并掌握了大致内容,所以这堂课的重点是再强调重点难点,就不想花太多时间了。
)教学步骤:一.课前背诵(检查作业)二.内容回顾提问:四首词的中心内容是什么?《雨》:离愁别绪《念》: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期间游赤壁,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借咏史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郁闷心情。
《声》:通过写残秋的景色,以景衬情,倾诉出夫亡家破、饱经忧患和乱离生活的无限哀愁。
《永》:表现作者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愿望不能实现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膝求和、不重用抗金志士的愤慨。
比较:《念》与《永》都是怀古之作,两词中表现的怀古之情有什么不同?《念》的怀古之情,主要是对历史与现实、古人与自己的联想。
赞美周瑜的丰功伟业,表明自己对建公立业的渴望与向往,但现实抱负难以舒展,苏轼的怀古之情,较多表现为惆怅与无奈。
《永》追怀刘裕驰骋中原,而刘义隆草率北伐、溃不成军的史实,痛感山河沦陷,南宋统治者无北伐复国之志,有苟且偷安、弄全谋私之实,英雄无用武之地,自己报国无门,辛的怀古之情,更多的表现为悲愤不平与忧心如焚。
(需要解释内容,参看用书)三、重点点拨:1、文学常识与背景2、《雨》——情景交融,虚实结合3、《念》怀古、咏史、写景、抒情熔为一体,视野开阔,境界宏大、气势磅礴、豪迈。
概写与特写结合、概貌与细节结合、虚实结合。
重点句:小乔初嫁人生如梦4、《声》——十四个叠字1)寻寻觅觅:写外在动作,表现作者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2)冷冷清清:写所处环境气氛,表现作者的孤单寂寞的处境和心境,由此反映作者晚景凄凉。
3)凄凄惨惨戚戚:直接写内心感受,表达作者的忧愁苦闷。
这样把诗人的惆怅迷惘、凄清寂寞、哀愁忧伤的内心感受层层揭示、逐层加深,真切地反映了特定环境下的思想感情。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四首》教案(精选10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四首》教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四首》教案(精选10篇)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四首》教案篇1教学目标①了解诗词有关知识。
②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③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④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
课前准备唐宋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艺术瑰宝,多读多背必有好处。
课前让学生再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诗词,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积累。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
教学设计观沧海曹操一、导入新课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
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
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
《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
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古代诗歌四首》知识重点知识重点观沧海[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一、作者简介曹操(155一220),字孟德,沛国谯(qiáo)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其诗作以慷慨悲壮见称,有《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二、背景与主题《观沧海》是曹操率军征乌桓时所作。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
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宋词四首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
宋词四首教案课件www.5y教学目标、了解并体会四首作品中词人所呈现的内心情感。
2、鉴赏词人表情达意的不同手法及其巧妙之处。
说明:《中国诗学史•词学卷》中写到,“北宋文人有着自己特殊的文化性格,简单概括起来,这是一种自律与自放相结合的雅儒风范。
宋人缺乏唐人那样一种昂扬活跃的生命动力,长期的书斋生活又培养了他们不同寻常的领悟力与感受力。
所以,他们的自放体现为深刻敏锐的人生洞察力,细致精确的审美感悟以及将生活艺术化的美感体验,以致在进行‘非正统’的词的创作时,文人一方面追求雅致清峻的审美风度,另一方面也颇敢于标榜‘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直抒其情。
归根究底,词毕竟是心灵的解放与寄托,是一块较自由的空间。
”因而,在学习这四首作品的时候,我们应将注意力集中在感受词人袒露的真性情以及鉴赏其细腻独到的艺术技巧上。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充分利用课本信息(文本、注释),引导学生发现这四篇作品各自的形意兼备之美。
2、难点:让学生了解这四篇作品所表达的“感伤”主题的源头和价值,并进而初步了解词“缘情”的基本特点。
说明:通过对四首作品的一番解读,我们不难发现,“感伤”一词或许可以用来形容它们共同的情感表达。
事实上,“在中国文化的传统审美中有一种‘以悲为美’的倾向。
诗歌史的支流便是结合这种倾向发展的。
其中最早的当属《楚辞》。
屈原在荆楚大地上反复吟唱自己的悲哀、愤慨、怀疑、绝望,在关注社会的同时,诗人表现了情感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及至宋玉,淡化了政治激情,把‘感士不遇’作为表现母题,《悲秋赋》正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例。
‘士不遇’更多的关联着诗人对于命运的个人化思考。
从屈到宋,愤怒演化为忧伤,抗争代之以悲泣,至此,‘感伤诗歌’正式滥觞。
”从东汉无名文人的《古诗十九首》到建安诗人群,从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到晚唐诗人的创作,“感伤诗歌由涓涓山泉汇成汩汩溪流,但诗人们在写作时往往是不自信的,因为‘缘情’之诗违背了‘言志’的诗学规范。
词四首(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满江红)优秀教案
词四首(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满江红)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四首词。
2.体会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品味、赏析词的语言内涵。
3.把握作者在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爱国思想。
4.学会对比阅读,体会不同词作的异同点。
第1课时《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一、导入新课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以及仁人志士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曾经学过的有关描写边塞风光或将士戍守边关的诗词(学生补充诗词名句)。
范仲淹的词《渔家傲秋思》也是描写边塞的,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范仲淹笔下的边塞特点。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渔家傲秋思》1.朗读本词,把握内容。
(1)说说词的上阕和下阕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各用两个字概括。
明确: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2)词人开篇就说“塞下秋来风景异”,请你说说塞下风景“异”在什么地方。
明确:①异声(边声连角起,羌管悠悠);②异寒(霜满地);③异景(衡阳雁去无留意,千嶂,孤城闭)。
这都充分说明了入秋以来,塞北的荒凉,环境的恶劣。
(3)词的上阕主要描绘了什么景象?写景的目的是什么?明确:描绘了一幅萧瑟、荒凉、紧张的边塞风光图。
通过对边疆环境的描写,突出边塞环境的恶劣,暗示了戍边将士的艰辛,为下阕抒情做铺垫。
2.品读本词,赏析语言美。
请任选角度赏析下面的词句。
(1)衡阳雁去无留意。
明确:“大雁南飞”是一种自然现象,可是在这里词人却用了“无留意”,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大雁以人的情感。
大雁向衡阳飞去,没有丝毫的留恋之意,连鸟也不愿久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将士们戍边条件的艰苦。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明确:在斜阳西沉,烟雾缭绕中的千山万壑,犹如屏障,重重叠叠,前句描绘出一幅雄浑壮阔的画面。
但是“孤城闭”三字顿然情势突变,显示出一座孤城伶仃而立,城门紧闭的景象。
“闭”字写出戒备森严,透出紧张气氛,由此也可见边塞战事紧张。
高中语文4.17《宋词四首》获奖教案粤教必修3
高中语文4。
17《宋词四首》获奖教案粤教必修3高中语文4.17《宋词四首》获奖教案粤教必修3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的不同特点。
2、了解宋词代表作家的创作风格和主要代表作。
3、掌握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主要方法。
4、品味词的语言,理解词的思想内容。
5、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赏析词的意境。
6、赏析词的艺术手法。
一、导入新课宋词和唐诗一样,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臻于完善,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宋词的天地,去细细品味它们的动人之处。
二、讲授新课雨霖铃1、知识简介〔1〕关于柳永:柳永,原名柳三变,字耆卿,排行老七,世称柳七。
他少年时代到汴京应试,但屡试不第,就流连于秦楼楚馆,常为歌妓填词作曲。
由于流传的轶事和词中所表现的内容,人们都把他看作是一个风流浪子,以致不为时人所重,潦倒一生,功名不扬.尝有《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宋仁宗闻而使之落榜,曰:“何要浮名,且去填词。
〞由是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对北宋词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和影响。
由于他遭遇坎坷,较多地同中下层市民接触,因此他的词语言比较朴素,接近口语.他精通音律,又吸取了民间新声的优点,写的词不仅音律和谐,美妙动听,而且创制了大量乐调繁复的慢词,大大扩充了词的体制容量,对词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在表现手法上他善于铺叙,尽情描绘,把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在内容上,柳词大都是反映大都市中的繁华风光,体现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抒发离愁别恨的痛苦,表现妇女不幸的遭遇和自身沉沦的哀怨,但也曲折地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因而他的词曾传唱一时,甚至“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足见柳词深受当时市民的喜爱。
《古诗四首》教案(精选13篇)
《古诗四首》教案(精选13篇)《古诗四首》篇1[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四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重点难点]1、重点:背诵默写诗歌。
2、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时数] 二教时[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春望》《泊秦淮》一、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起,经两汉、六朝、唐宋元明清,到现在,将这些诗堆叠排列起来就像那蜿蜒起伏的长城,读这些诗就像长城那样绵延不绝。
诗歌是情感的产物,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都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创造出不同的诗篇。
今天就让我们来踏寻古人的足迹,推测名人心情,欣赏名作之境界。
二、学习第一首诗《春望》1、听配乐朗诵。
2、全体学生配乐齐读。
3、学生结合注释试着理解全诗。
4、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答并翻译全诗。
译诗参考:国都残破,山河依旧,长安的春天草木深深。
感伤国事,见花而溅泪;怅恨离别,闻鸟而惊心。
战乱烽火已持续三个月,一封家书可抵万两黄金。
忧而搔头,白发一天天短少,简直挂不住束长的簪针。
5、学生齐读全诗。
6、品味全诗。
⑴本诗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春望》写于安史之乱之后。
当时,唐朝首都长安已被叛军安禄山占领,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往四川。
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国破家亡、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
⑵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明确:诗的首联写望中所见。
长安城被叛军攻破后,遭到了惊人的破坏。
叛军焚烧军宫室,杀戮无辜,人民朝不保夕,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国破山河在”,山河依旧,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长安“城春草木深”。
春天本是明媚的,然而战乱中的长安城却是草木丛生,一片凄风苦雨。
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
诗的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睹物伤情,见到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怆溅泪;听到鸟儿的啼叫,也禁不住魂悸心惊。
宋词教案5篇
宋词教案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报告大全、心得体会、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条据文书、事迹材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comprehensive reports, reflectio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legal documents, historical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rehensiv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宋词教案5篇教案的设计可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一份成功的教案需要教师不断反思教学经验,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宋词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词四首》优秀教案
12词四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背诵、默写四首词。
2.积累文学常识,理解词意,品味词的语言风格,感知每首词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在诵读中品味词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2.在了解词的大意的基础上,教师通过设疑、适时点拨,引导学生鉴赏关键词、句,结合时代背景、写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感知每首词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词的语言风格。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一、新课导入宋代,是词发展的全盛时期。
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宋词,感受词的魅力。
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文正。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
他工于诗文,语言精练畅达。
其散文鲜明刚健。
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北宋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的重要代表,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
其散文方面的成就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方面的成就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方面的成就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绘画方面的成就则是开创了湖州画派。
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传世。
2.背景资料《渔家傲·秋思》: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宋与西夏交兵,范仲淹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担起西北边疆防卫重任。
这首词即作于这一时期。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苏轼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知州。
这首词是次年冬天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3.知识链接宋词是一种新体诗歌,标志着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高中语文沪教版第三册-18_宋词四首_教学设计_教案_2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词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并分析词的意境美;2.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诗歌的诵读技巧,积累诗歌鉴赏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词的魅力,体会词人别离时凄凉、哀伤的感情。
2.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诵读感受词的感情,提高审美能力。
2、仔细品味词的语言。
3. 教学用具课件4. 标签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千世界,悲欢离合仿佛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离愁别绪也似乎是一种永恒的情怀,古往今来,众多的文人墨客给我们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和感人肺腑的文学作品,透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我们可以想见朋友分别时的悲楚,通过“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我们仿佛看到荆轲离开时的悲壮,“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那又是怎样的凄苦之别。
我们轻轻叩开古典诗词的门扉,不经意间就会发现生命在演绎着悲欢与离合,嗅着浅浅的墨香眼前也仿佛浮现那一个个泪眼婆娑的丽姿和那一个个凄婉缠绵的动人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雨霖铃》,去感受一下柳永笔下那缠绵悱恻的离别深情。
作者二、作者简介柳永,婉约派代表人物。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三、朗读词作,初步感知(一)、朗读1.学生范读,读准字音。
2.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词作大意。
补充:(1)对长亭晚: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的时候;(2)去去:往前走了又走,意思是“去了去了”;(3)楚天:楚地的天空,这里泛指南方天空。
3.配乐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知情感。
感受本词的感情基调。
明确:哀婉、悲伤、凄清4.学生展示朗读,学生点评,并指导学生点评。
(语调、节奏、情感表达)5.播放配乐朗读,学生跟读。
再次体会情感。
(二)整体感知再读词作(齐读),思考:1.总结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明确:上片:离别情景,以实写为主;下片:想象别后情景,以虚写为主。
离别前:勾勒环境;离别时:描写情态;离别后:刻画心理。
2.这首词抒发的是怎样的情感?离别时依依惜别之情,浓浓的离愁别绪。
《词四首》精品教案
《词四首》精品教案1.了解词在形式上和抒情上的特点,体会词在节奏、韵律上的美感。
2.在把握大意、熟读成诵的基础上,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基调。
3.通过对比阅读,体会不同词作的异同点。
本课的四首词都感情充沛,因此本教学设计在帮助学生理解词意时,注重“知人论世”,结合作者的生平和词作的写作背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作者想通过词作表达的感情。
本课的词作艺术成就突出,所以本教学设计同样注重对词作中重点句子所使用的表现手法的分析,以此来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并让学生初步学习如何赏析词作,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本教学设计还把四首词进行对比阅读,从而让学生对四首词有更深入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资料链接1.《渔家傲·秋思》北宋在仁宗即位之后,国家积弱积贫之势益加明显,表面上一片升平,实际上危机四伏,而文风、词风仍在沿袭着晚唐、五代的余习发展。
有远见的政治家、文学家都已觉察到问题的严重性,“庆历新政”和古文运动先后发生在这个时期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当时政治现实、社会现实的客观要求。
在词方面,豪放词开始兴起,一改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
范仲淹的《渔家傲》算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这首词,有人说是“表现了作者的英雄气概和战士们生活的艰苦性”,这只是表面看法,其实它更是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消极防御政策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形象的概括与反映。
2.《江城子·密州出猎》苏东坡是北宋词坛的大革新家,他作词时,正当柳永词风靡一时之际。
他有志于改变花间词派柔媚的词风,就以柳永为对手。
宋神宗熙宁八年,东坡任密州知州,曾因天旱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了一首出猎词。
他致书鲜于子骏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
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
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并对于自己的词有别于“柳七郎风味”,颇为得意。
统编语文九下《词四首》教案(第一课时).docx统编语文九下《词四首》教案(第一课时)
词四首学习目标1.能区分词与诗的不同特点。
2.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3.感受四首词的音韵美,体会各首词中蕴含的情感。
4.领会词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难点:了解词的不同艺术风格。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课文导入;导读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和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教学步骤:课文导入和诗一样,词是我国文化宝库中又—颗璀璨的明珠!本单元中的《词四首》里所描述的“长烟落日”的自然景观,那城外狩猎、沙场点兵的壮观情景,“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鉴湖女侠的形象,一定会触动我们的悠悠情思。
一、导读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一词。
资料助读(预习展示)(一)介绍作者。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现在江苏省苏州市)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
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
庆历三年(1043),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
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恩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等项,又主张兴修水利。
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1045)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
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
(二)了解背景。
【老师边介绍边多媒体展示】一○三八年西夏昊称帝后,连年侵宋。
由于积贫积弱,边防空虚,宋军一败于延州,再败于好水川,三败于定川寨。
一○四○年,范仲淹自越州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
延州当西夏出入关要冲,战后城寨焚掠殆尽,戍兵皆无壁垒,散处城中。
此词可能即作于知延州时。
原有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欧阳修尝称为“穷塞外之词”(宋魏泰《东轩笔录》卷十一)。
但流传至今的却只有此词。
(三)了解“词”的有关常识。
【老师边介绍边多媒体展示】1.词的起源:产生于唐,盛行于宋。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
【最新精选】北京课改初中语文八上《21宋词四首》word教案 (2).doc
宋词四首教案一、文章资讯《渔家傲》范伸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
少孤贫,能刻苦自学。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中进士。
仁宗宝元三年(1040),与韩琦同任陕西经略副使(掌管边防军事的副长官),对巩固边防颇有贡献。
康定元年(1043)任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推行政治革新,因保守势力反抗而失败,被贬为地方官。
后死于赴颍州途中。
谥“文正”。
范仲淹诗、文、词都有成就,语言简练,风格豪迈。
诗歌创作继承了白居易的现实主义传统,给以后的诗文革新运动开了先河,有《范文正公集》。
《浣溪沙》晏殊,字同叔,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抚州(今江西临川)人。
景德初年,他刚十四岁,就以“神童”的才名应殿试考中进士。
在西溪任上常讲学,后人建有晏溪书院,故西溪又称“晏溪”。
仁宗庆历中,晏殊官至集贤殿学士,同中书门平章事(宰相)兼枢密使。
为官清廉,秉直从政。
他曾上书皇帝,主张严格选任州郡长官,量才录用地方知县,清除庸劣不称职者,这份万言书声震一时。
晏殊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擅长词令(长短句),尤擅小令。
风格婉约,历有“此宗令词之专精者,首推晏殊”的评价。
他的名作《浣溪沙》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历来为脍炙人口的名句。
晏殊曾多次担任参知政事,兼枢密使,这是相当于宰相的职位,官位显赫。
晏殊经常在家中招待客人,宴席之间总伴随着歌声、乐声,因此晏殊的作品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
《水调歌头》这首词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流传广泛。
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可见,此词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此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与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
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
于是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作了这首《水调歌头》。
此诗表达了对亲人、友人的美好祝愿,也体现了诗人的超脱与旷达。
【最新精选】北京课改初中语文八上《21宋词四首》word教案 (1).doc
宋词四首教案一、文章资讯《渔家傲》范伸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
少孤贫,能刻苦自学。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中进士。
仁宗宝元三年(1040),与韩琦同任陕西经略副使(掌管边防军事的副长官),对巩固边防颇有贡献。
康定元年(1043)任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推行政治革新,因保守势力反抗而失败,被贬为地方官。
后死于赴颍州途中。
谥“文正”。
范仲淹诗、文、词都有成就,语言简练,风格豪迈。
诗歌创作继承了白居易的现实主义传统,给以后的诗文革新运动开了先河,有《范文正公集》。
《浣溪沙》晏殊,字同叔,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抚州(今江西临川)人。
景德初年,他刚十四岁,就以“神童”的才名应殿试考中进士。
在西溪任上常讲学,后人建有晏溪书院,故西溪又称“晏溪”。
仁宗庆历中,晏殊官至集贤殿学士,同中书门平章事(宰相)兼枢密使。
为官清廉,秉直从政。
他曾上书皇帝,主张严格选任州郡长官,量才录用地方知县,清除庸劣不称职者,这份万言书声震一时。
晏殊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擅长词令(长短句),尤擅小令。
风格婉约,历有“此宗令词之专精者,首推晏殊”的评价。
他的名作《浣溪沙》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历来为脍炙人口的名句。
晏殊曾多次担任参知政事,兼枢密使,这是相当于宰相的职位,官位显赫。
晏殊经常在家中招待客人,宴席之间总伴随着歌声、乐声,因此晏殊的作品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
《水调歌头》这首词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流传广泛。
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可见,此词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此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与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
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
于是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作了这首《水调歌头》。
此诗表达了对亲人、友人的美好祝愿,也体现了诗人的超脱与旷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词四首》教案
教学目标:
1、熟练背诵四首宋词。
2、初步了解词的体裁特点。
3、理解四首词所表达的内涵。
4、了解作者的朝代、代表作品。
教学重点:背诵四首宋词
教学难点:理解四首词所表达的内涵。
教学方法:探究、指导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字音、字形
骤.海棠.麾.下炙.的.卢霹雳
..弦.了.却赢.
2)、解词
1、雨疏风骤:
2、浓睡:
3、卷帘人:
4、绿肥红瘦:
5. 永昼
6. 瑞脑销金兽
7. 消魂
8、社林
9、梦回
10、吹角连营
11、八百里
12、麾
13、炙
14、点兵
二、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婉约词宗。
生于北宋元丰七年,山东章丘,逝于临安,享年七十一岁。
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
其父李格非,北宋齐州历城县人,齐鲁著名学者、散文家。
母王氏,知书善文。
夫赵明诚,为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金石考据家。
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工书能文,通晓音律。
婚后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了《金石录》。
中原沦陷后,与丈夫南流,过着
颠沛流离、凄凉愁苦的生活。
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幼承家学,早有才名。
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的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
”早年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
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
她还擅长书画,兼通音律。
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等。
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
作者辛弃疾【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但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
有《稼轩长短句》。
三、写作背景:
《如梦令》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
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
这首小令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
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
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
“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醉花阴》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至仰天山罗汉洞观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居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思念、寂寞、无聊之感。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李清照早期的代表作之一。
在这首词里词人叙写了重阳当日的情事,抒发了佳节怀人的情思。
《破阵子》写作背景
辛弃疾21岁时,就在家乡历夸(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
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
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
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
这首词,抒写了他梦寐以求、终生不变的抗敌救国的理想,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该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无前人沙场征战之苦,而有沙场征战的激烈。
词中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抒发了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怀。
结句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整首词抒发了作者壮志未酬,英雄迟暮的悲愤
之情。
《西江月》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 ),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开始到上饶居住,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
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因而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
词中所说的黄沙岭在上饶县西四十里,岭高约十五丈,深而敞豁,可容百人。
下有两泉,水自石中流出,可溉田十余亩。
这一带不仅风景优美,也是农田水利较好的地区。
辛弃疾在上饶期间,经常来此游览,描写这一带风景。
四、翻译
《如梦令》昨夜雨点稀疏,晚风急猛,我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试问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她说海棠花依然如旧。
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西江月》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清凉的晚风中传来远处的蝉叫声。
一阵阵浓浓的稻花香扑鼻而来似乎在告诉(行人):“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这时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欢叫声。
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那里,拐个弯,小溪忽然出现在眼前。
《醉花阴》薄雾弥漫,云层浓密,烦恼白天太长,香料在金兽香炉中烧尽了。
又到重阳佳节,洁白的玉枕,轻薄的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
别说不忧愁,西风卷起珠帘,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破阵子》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里回到响彻号角声的军营。
把八百里(牛名)分给将士们烤肉,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我)一心想完成替君主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博得天下生前死后的美名。
只可惜(现在)已白发丛生!
五、作业
默写四首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