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接入网IP承载的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5G网络(接入网+承载网+核心网)

5G网络(接入网+承载网+核心网)
举个例子,如果前传网络为理想传输(有钱,光纤直接到天线那边),那么,CU 与DU可以部署在同一个集中点。如果前传网络为非理想传输(没钱,没那么多光 纤),DU可以采用分布式部署的方式。
再例如,如果是车联网这样的低时延要求场景,你的DU,就要想办法往前 放(靠近AAU部署),你的MEC、边缘云,就要派上用场。
这样,我们的RAN就变成了D-RAN,也就是Distributed RAN(分布式无线接入 网)。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一方面,大大缩短了RRU和天线之间馈线的长度,可以减少信号损耗,也可以 降低馈线的成本。
另一方面,可以让网络规划更加灵活。毕竟RRU加天线比较小,想怎么放,就 怎么放。
说到这里,请大家注意:通信网络 的发展演进,无非就是两个驱动力 ,一是为了更高的性能,二是为了 更低的成本。
另外,拉远之后的RRU搭配天线,可以安装在离用户更近距离的位置。距离近 了,发射功率就低了。
低的发射功率意味着用户终端电池寿命的延长和无线接入网络功耗的降低。说 白了,你手机会更省电,待机时间会更长,运营商那边也更省电、省钱!
更重要一点,除了运营商可以省钱之外,采用C-RAN也会带来很大的社会效益 ,减少大量的碳排放(CO2)。
注意,在图中,EPC(就是4G核心网)被分为New Core(5GC,5G核 心网)和MEC(移动网络边界计算平台)两部分。MEC移动到和CU一 起,就是所谓的“下沉”(离基站更近)。
核心网部分功能下沉
之所以要BBU功能拆分、核心网部分下沉,根本原因,就是为了满足5G不同场景 的需要。
5G是一个“万金油”网络,除了网速快之外,还有很多的特点,例如时延低、支 持海量连接,支持高速移动中的手机,等等。
不同的切片,用于不同 的场景

IP承载网介绍

IP承载网介绍

IP承载网介绍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设备的普及,使得大量数据的传输和处理成为现代社会的核心需求。

IP承载网作为当前最主要的基础通信网络,负责承载和传输数据信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基石。

本文将介绍IP承载网的定义、原理、功能和发展趋势。

一、IP承载网的定义IP承载网是建立在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TCP/IP)上的宽带数据通信网络。

它通过将数据包分组并指定目标地址,将数据从源节点传输到目标节点。

IP承载网作为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提供了数据的传输和转发功能,确保了全球范围内的稳定、高效的数据交流。

二、IP承载网的原理IP承载网的核心原理是通过路由器将数据包从源节点传输到目标节点。

源节点将数据包分解成多个数据片段并添加包头信息,然后通过网络传输到目标节点。

在传输过程中,路由器根据数据包头中的目标地址信息,将数据包转发到下一跳节点,直至到达目标节点。

三、IP承载网的功能IP承载网具有以下主要功能:1. 数据传输:IP承载网通过将数据包从源节点传输到目标节点,实现了全球范围内数据的传递和交换。

2. 数据转发:IP承载网通过路由器将数据包从源节点转发到目标节点,实现了网络的连通和信息的快速传播。

3. 数据分组:IP承载网将较大的数据包分解成多个数据片段,并通过网络传输,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

4. 数据路由:IP承载网根据数据包头中的目标地址信息,选择合适的路径将数据包传输到目标节点,实现了路由选择和网络流量的控制。

四、IP承载网的发展趋势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和5G技术的不断发展,IP承载网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以下是IP承载网的发展趋势:1. 高速化:随着带宽需求的增加,IP承载网需要不断提高传输速度和容量,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流量和传输需求。

2. 智能化:IP承载网将更加智能化,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提高网络自动化运维能力,优化网络性能和资源利用率。

3. 安全性:随着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的增加,IP承载网需要加强安全防护能力,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的安全。

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发展趋势分析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网络的迅猛发展,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市场已经进入了高速增长的阶段。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了9.35亿,移动支付、移动购物、移动视频、移动社交等应用也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旨在分析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发展趋势,为读者提供参考。

一、移动网络的覆盖区域不断扩大在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中的重要基础是强有力的移动网络。

目前,中国的移动网络主要由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提供。

这三大运营商共同推广的4G网络,可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对移动互联网的各种需求,如网上购物、社交、游戏、音乐等。

同时,中国运营商不断推进5G网络的部署,未来将进一步提高移动网络的覆盖范围和速度,加快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发展。

二、移动支付和移动购物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移动支付和移动购物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目前,中国的移动支付和移动购物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

移动支付市场主要由支付宝、微信支付、银联等公司主导,移动购物市场则由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占据着主导地位。

未来,这两个市场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技术和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移动支付和移动购物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三、移动视频和移动游戏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在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中,移动视频和移动游戏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目前,中国的互联网电视用户已经超过3亿,移动视频市场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与此同时,中国移动游戏市场也呈现出高速增长的趋势。

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因为宅家需要,人们对移动视频和移动游戏的需求更加迫切。

未来,这两个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相关企业将会继续加大投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

四、移动社交和移动营销市场持续发展在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中,移动社交和移动营销市场也展现出了持续发展的态势。

目前,微信、QQ等社交工具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移动社交市场规模也在不断壮大。

ipran发展史

ipran发展史

IPRAN(IP Radio Access Network)是一种基于IP技术构建的无线接入网络,是移动通信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

IPRAN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

1990年代初期,移动通信领域开始采用分组交换技术来替代传统的电路交换技术,从而实现更高效的数据传输。

这一时期,IP技术逐渐成熟,成为了构建无线接入网络的首选技术。

1996年,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TSI)成立了一个工作组,旨在研究如何将IP技术应用于移动通信领域。

这个工作组最终发布了一系列标准,包括GSM和UTRAN(UMTS)标准,这些标准为IPRAN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IPRAN逐渐成为了移动通信领域的主流技术。

在2000年代初期,IPRAN 开始广泛应用于UMTS网络中。

此后,IPRAN不断发展,成为了LTE(Long-Term Evolution)网络的基础技术之一。

在LTE网络中,IPRAN不仅负责无线接入网络的构建,还承担了许多其他重要的功能,如用户平面控制、移动性管理、安全等。

此外,IPRAN还可以与核心网络(EPC)进行集成,实现更高效的数据传输和业务支持。

总的来说,IPRAN的发展史反映了移动通信领域技术的发展历程,从电路交换技术到分组交换技术的转变,再到IP技术的广泛应用,IPRAN的发展也是这个过程的一部分。

移动接入网IP承载发展趋势及基站IP RAN关键技术问题探析

移动接入网IP承载发展趋势及基站IP RAN关键技术问题探析

升 以及 大 量 多 媒 体 数 据 业 务 需 要 更 高 的 带 宽 。第
三 , R N需要严 格 的时 间 和 时钟 同步 来 辅助 实 现 I A P
后3 G时代实 时业 务所 要 求 的低 时 延 、 抖 动 的传 低
送。
T M S H技术而构建的。S H的高可靠性、 D /D D 高稳 定性、 易于管理维护等特点 , 是移动传送 网络至关 重要 的优势。然而 , 对于移动数据 的传送 ,D S H传 送网存在带宽利用率低下 、 扩展困难 、 配置不够灵
陈 瑾
(. 1 中国电信股份有 限公司兰州分公司 , 甘肃 兰州 70 0 ;. 3 00 2 兰州理 工大学 计算机与通信学院 , 肃 兰州 70 0 ) 甘 3 00
摘 要 :AN的全 I R P化是 U T M S实现全 I P架构过程的一部 分。在 R N中 , A 最重要 的功能之一就是移 动性管理。原 有的基于 A M 的移动性管理技术 在全 I R N架 构 中并不适用 。在分析全 I T P的 A P的 R N架 构 中对移动性 管理 的新 A 的要求基础上 , 出了结合 MP S 提 L 技术 和移动 I P技术来解决移动性管理的新的开放 的应用架构 , 并且描述 了在这种 应用架构下移动 I P的协议过程 ; 简要分析 了这种应用架构带来的好处 , 出还需要改进的地方和实现的技术难点 。 提 关键词 : 动 I ; 移 P/ P—R N; L ;S A MP S L P
活 等弊 端 , 动 运 营商 因 此 纷 纷 寻 求 建 设 面 向 I 移 P 的传 送 网 , 以应 对 业 务 发 展 和竞 争 的 压 力 J 。深
在 rU—T .72 Q 7 3和 M.65中所 建 议 r Q 10 、 1o 14 的 B G(M 20 ) 3 I T一 00 移动互联 网络 系统将 由各 种 不 同 的接 人 系统和 基于 I P的核 心 网构 成 , 持 不 同的 支 接入 系统之 间 的互 联互 通 J如 图 1 示 。该 移 动 , 所 互 联 网络 系统 包 括 3部分 : 心 网域 , 以 I 核 即 P技术

ip产业发展趋势是什么

ip产业发展趋势是什么

ip产业发展趋势是什么IP产业发展趋势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知识产权成为了当今社会中最重要的资产之一。

其中,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产业作为知识产权的衍生物,已经开始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之一。

本文将探讨IP产业的发展趋势,并着重分析IP产业在数字化时代的新挑战和新机遇。

一、数字化时代下的IP产业发展趋势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时代给IP产业带来了许多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数字化时代下的IP产业发展趋势:1. 数据驱动的IP产业:在数字化时代,大数据成为了IP产业的核心资源。

通过收集、分析和挖掘大数据,IP产业可以更好地把握市场需要、优化产品设计、改进用户体验和制定营销策略。

同时,大数据还为IP产业提供了更多的商业合作机会,例如数据交易、数据共享和数据分析服务等。

2. 跨界合作和融合创新:数字化时代加速了各个行业之间的融合,也为IP产业带来了更多的合作机会。

IP产业与文化娱乐、科技创新、教育培训等领域的跨界合作将成为未来的主流趋势。

通过合作,不同行业可以共享资源、优势互补,推动IP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3. 知识产权全球化:数字化时代加速了全球知识产权的交流和保护。

知识产权在国际间的保护和运营成为了IP产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因此,国家之间的知识产权合作和跨国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发展将成为IP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4. 可视化和可交互IP内容: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使得IP内容可以以更多元化和可交互的方式呈现给用户。

例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和互动媒体等技术的应用,使得用户可以更加身临其境地体验和沉浸在IP内容中,提升了用户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二、IP产业发展中的新机遇和挑战数字化时代为IP产业带来了许多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新机遇和挑战:1. 新机遇: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IP产业创造了更多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机会。

例如,电子商务平台和在线娱乐平台等数字化平台为IP产业提供了更多的销售渠道和广告收益。

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移动互联网是指利用移动通信网络连接各种移动设备进行信息传递和交互的技术。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也在不断迭代和演进,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一、智能化智能化是移动互联网的核心发展趋势之一。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智能手机和其他移动设备将成为一个强大的智能工具。

未来的移动应用将具备更高的智能化能力,包括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功能,能够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二、5G网络5G网络将是移动互联网的关键技术。

5G网络以其高带宽、低延迟和大连接数的特点,将为移动互联网带来更快速、更稳定的网络连接,支撑更多的应用场景。

在5G网络的支持下,移动互联网将实现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更广泛的连接范围,推动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三、物联网融合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融合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将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

通过移动设备和物联网设备的连接,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监控和控制家庭、办公室、汽车等各类设备。

而物联网的发展也将促进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场景的进一步拓展,推动移动互联网实现更大的商业价值。

四、个人隐私保护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范围的扩大,个人隐私保护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未来,人们对个人数据的保护意识将不断提高,相关的隐私法律法规也将越来越完善。

同时,移动应用开发者也将更加注重用户隐私的保护,采取更加严格的安全措施,确保用户的个人信息不被滥用和泄露。

五、社交媒体与电商的融合社交媒体和电商的融合将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一大趋势。

通过社交媒体的影响力和用户粘性,电商企业可以更好地与用户进行互动和交流,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推荐和购物体验。

同时,在移动互联网的支持下,用户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线上购物,并与社交网络分享购物体验和心得。

总之,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将朝着智能化、高速化、物联网融合等方向演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未来的移动互联网将呈现更多新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场景。

承载网MSE大势所趋

承载网MSE大势所趋

承载网MSE大势所趋摘要三网融合趋势下,以iptv和p2p为代表的视频业务需求崛起,极大地刺激了带宽需求,互联网流量逐年翻番。

关键词承载网 ip mpls三网融合趋势下,以iptv和p2p为代表的视频业务需求崛起,极大地刺激了带宽需求,互联网流量逐年翻番。

随着全业务ip化的发展,用户通信习惯由固定向移动、由语音数据向多媒体视频转变,导致从终端、接入、汇聚到核心乃至整个ip网络的流量都出现井喷式的增长。

此外物联网、云计算等一些新兴业务的快速发展,这对于网络的带宽、安全、qos及用户体验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1 下一代互联网特点庞大的网络流量和各种新颖的多媒体应用需求都对ip承载网络的大容量、高性能和扁平化提出了迫切要求。

要求网络运营商能够提供相应的大容量、高转发性能、安全可靠的强大的ip通信路由器和宽带网关设备来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户带宽和性能需求。

可以预计在未来3~5年,全球固网宽带发展以及无线backhaul 建设,将带动接入汇聚层网络带宽增长需求,刺激整体光网络市场和数通市场持续增长。

100g将是未来十年内光传输的主流速率:带宽的驱动将加速otn下沉至城域及本地网层面,100g将是城域核心的关键技术需求,200g/400g平台分组产品将在未来3年内陆续商用,成为未来3年的主流需求。

产业环境的变化促使网络运营商进行战略转型,网络是战略转型的基础,创新是运营商生存的核心,因此下一代承载网络的演进核心体现在all ip、宽带化、融合化、智能化、绿色化五个方面。

2 运营商的现网局限性业务控制层由多个功能网元组成。

sr被用来连接用户与网络边缘,承接大客户业务,bras则是面向宽带网络应用的接入网关,用来完成用户的认证和管理,承载公共用户业务。

两者部署在骨干网、城域网的边缘处,相互配合,承担多业务承载的角色。

该架构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汇聚层的网络层级较多,需要对各级的交换汇聚设备进行复杂的数据规划和配置,例如vlan,增加了运维管理人员的负担,影响了业务开通的效率;●业务控制层由多个功能网元组成(bras或sr),不同业务终结在不同网关,增加了用户的投资,同时也增加了人员的管理复杂度。

浅析中国移动PTN 和中国联通IP-RAN 网络建设的区别

浅析中国移动PTN 和中国联通IP-RAN 网络建设的区别

浅析中国移动PTN 和中国联通IP-RAN 网络建设的区别作者:刘彦军来源:《中国新通信》 2015年第15期刘彦军山西省邮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摘要】文章简述了PTN 技术和IPRAN 技术的原理及特点,分析了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对分组传送网技术的不同选择和原因,以及两大运营商各自网络建设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PTN IP RAN 网络建设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业务也加速IP 化,点到点的现有城域承载网连接方式已无法满足需求,多点到多点基于IP 机制连接的分组传送成为传送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此背景下,PTN 技术和IP RAN 技术作为新兴的分组传送业务平台应运而生,并迅速受到业界领先电信设备厂商的大力追捧。

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根据基础网络的差异对分组承载网技术进行了不同的选择。

二、PTN、IP RAN 技术原理及应用2.1 PTN 技术方案PTN 即分组传送网(packet transport network) 简称。

就是通过分组实现传送单位,以电信级以太网业务为主要业务,集合了IP、ATM、TDM 业务等的一种先进的传送技术。

PTN 最初采用了二层面向连接技术,基于这种技术进行设计与开发,不仅使PTN 具有了组播、统计复用等二层设备的功能,同时也具有了以太网端到端业务以及宽带规划功能等,在网络故障定位、业务传送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随着信息化发展,在业务需求的带动下,PTN 逐渐向着三层功能方面发展,通过升级等手段,使PTN 能够提供更加完善的L3 处理功能。

2.2 IP RAN 技术方案IP RAN 即IP 无线接入网(radio acess network)简称。

主要是针对于基站应用场景进行优化和定置的设备解决方案,能够有效的提升OAM 仿真、保护等能力,IP RAN 网络分层通常用为本地传输网三层结构。

三、PTN 与IP RAN 技术对比通过对相关资料的研究,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接口方面,PTN 技术以及IP RAN 技术在本质上没有差别。

流量经营需求下IP承载网的发展

流量经营需求下IP承载网的发展
关键 点, 开源、 节流、 强基础 。
其二、 流量经营要求I P 承 载网具 备准确 的客户分析能力 。
“ 开源”就 是挖掘用户访 问热 点, 通过 D N S 目志挖掘 、 D P I
完成热点I C P 的资源 引入, 提 客户 的使 用行为对运 营商 的基 础承 载网络和流 量规 模与流 量 系 统挖掘用户访 问网外 热点资源 , 充分发挥C a c h e 效 能, 优化调度服务 收益 的提升有莫大的关系 。 I P 承载网需要对 客户应用的精准分 升 缓存 白名单热 点命 中率; 器指 向集 团出口, 有效 协同网内资源 , 将第三方出口流 量疏导优 析和支撑 能力, 以便于提 升网络管理 水平。 同时, 应该具 备客户
C a c h e 设置 的重要参考。 的流量经营 工作 , 数 据可视能力是前 提, 即I P 承载 网需要 实现 为资源引入 、 其三、 网络应提供 有 效网络流 量管控。网络流 量管控三大 用户终端可视 、 用户访 问内容 可视 、 用户接入 网络可视、 用户行
为可视等 内容, 以对精细化流量运营进行支撑。
流 量经营需求下I P 承 载 网的发展
张陈颖 ( 中 国移 动通信集团 福建有限公 司福 州分公 司, 福建 福州 3 5 0 0 0 1 )
摘 要 : 本 文通过 对 流量经 营的深 度 解析 , 分析 了流量经营对 I P 承 载 网的数据 可视 、 准确客 户分析 、 有效 网络管理 的三 大需求 , 结合 需求 阐 述了I P 承 载 网转型三 大 关键 技 术 , 即D P I 监 测、 流量分析 和流量 控制技 术 。 最后 对 流量经 营需求TI P 承 载 网未 来发 展 提 出明确的演进 目 标, 即构筑 智能管道 , 实现 差异 化服 务和精 细化 运 营。

接入网的发展趋势.

接入网的发展趋势.

接入网的发展趋势1、接入技术的发展现状电信网发展到今天,正在进入一个新的转折点,展现了宽带化、IP化以及业务融合化的趋势。

电信网宽带化首当其冲的就是接入网的宽带化,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接入网的宽带化将是电信网宽带化最难实现的部分。

接入网可由三个接口界定,即网络侧经由SNI与业务节点相连,用户侧由UNI 与用户相连,管理方面则经Q接口与电信管理网(TMN)相连。

接入网的引入给通信网带来新的变革,使整个通信网络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接入网的重要特征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1)接入网对于所接入的业务提供承载能力,实现业务的透明传送。

(2)接入网对用户信令是透明的,除了一些用户信令格式转换外,信令和业务处理的功能依然在业务节点中。

(3)接入网的引入不应限制现有的各种接入类型和业务,接入网应通过有限的标准化的接口与业务节点相连。

(4)接入网有独立于业务节点的网络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标准化的接口连接TMN,TMN实施对接入网的操作、维护和管理。

传统的用户接入同采用的是钢缆,80年代中后期因具有Z接口的光纤环路载波系统(SLC)以及远端交换模RSU的实用化,使光纤传输设备引入到接入网领域,但这些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接入网设备。

到90年代中期,先进的VS接口光接入系统问世,才进入接入网的正式发展阶段。

VS接口可实现不同厂家接入网设备与交换机的互通,接入网具有较强的业务支持能力,除支持PSTN、ISDN业务外,还支持N X 64kb/S、64kb/S以下各类速率、Internet、X.25、CATV等业务。

到1998年8月初,全国建设规模已近270万线,超过世界其它国家。

此外电信部门还积极推进公众多媒体通信接入系统,并正在试验先进的ATM接入和VOD系统。

1.1有线接入技术有线接入技术包括:基于双绞线的ADSL技术、基于HFC网(光纤和同轴电缆混合网)的Cable Modem技术、基于五类线的以太网接入技术以及光纤接入技术。

中国移动IP承载网

中国移动IP承载网

Metric类型 CR1之间 CR2之间 CR1-CR2 AR-CR1 AR-CR2
130 100 250 1000 800
参考值
一期平面倒换:弱策略路由+APDP&接口备份
弱策略路由区别与普通策略路由在于策略路由指定的下一跳不可达时,能够按照正常 的路由表转发
本次工程中的弱策略主要用在将各地接入的软交换流量导入到A平面,同时在A平面 链路中断时按照正常的路由转发走B平面;同时为了提高流量切换时的速度,采用接 口备份的方式将流量迅速导入B平面
1 遵循流量疏导原则 2 传输距离较短的路径 3 跳数最少的路径 4 尽可能不出现等值路径 5 流量优先从底层穿越
Metric规划(二期)
中国移动IP承载网Metric设计原则遵照路由器角色(CR.BR.AR)和实际两点间的传输距离来规划, 两城市间的传输距离选择最短的传输路线,比如,上海到广州存在两条路线的情况下,根据较短 的路线计算,两城市间实际的传输距离(单位:公里)除以20的数值(取整数)作为Metric值
中国移动IP承载网一期
NE40-8
UMG8900
NE80
NE80
SoftX3000
UMG8900
SoftX3000
UMG8900
NE40-8 NE40-8 NE40-8 NE80
网管中心N2000/NSC/NDA VPN Manage/QoS Managerr
NE40-8 UMG8900
NE40-8
一期、二期、 三期均为汇接网 承载中国移动省际长途话音(信令,媒体)业务,一期 、 二期均为华为设备 三期新增无锡两台思科设备作为BR/AR
IP承载网省内延伸: 目前正在建设中, 建设目标:将省内分散的小网(如G9)全部整合到骨干 汇接网上,形成一张全国统一的 具有唯一自治域的IP 承载网;省内延伸为 多厂家联合组网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移动互联网是指通过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进行互联网访问和交流的技术和应用。

近年来,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和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迅猛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1. 移动设备普及率不断提升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越来越依赖移动设备进行日常生活和工作。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智能手机用户数量已经超过80亿,并且还在不断增长。

智能手机的普及率使得移动互联网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2. 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移动网络技术的不断升级和改进,使得移动互联网的速度和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提升。

从2G到3G再到4G,移动网络的带宽和传输速度逐步提高,用户可以更快地访问互联网并享受高质量的移动应用和服务。

3. 移动应用的蓬勃发展移动应用是移动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各样的移动应用涌现出来,满足了用户在生活、工作、娱乐等方面的各种需求。

例如,社交媒体应用(如微信、Facebook)、在线购物应用(如淘宝、亚马逊)和移动支付应用(如支付宝、Apple Pay)等。

4. 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移动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传统产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例如,移动互联网与零售业的融合,使得电子商务得以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与金融业的融合,推动了移动支付的普及和发展。

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1. 5G技术的应用推动随着5G技术的商用化,移动互联网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5G技术将大幅提升移动网络的速度和容量,实现更低的延迟和更高的稳定性,为移动互联网的创新应用提供更好的基础条件。

2. 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物联网是指通过互联网连接和管理各种物理设备的技术和应用。

未来,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将更加紧密地融合,形成一个庞大的互联网络。

人们可以通过移动设备实时监控和控制家居设备、车辆、工业设备等,实现智能化生活和工作。

接入网发展和趋势

接入网发展和趋势

宽带接入业务正处于从市场培育期向快速发展期过渡的关键时期,技术发展、业务创新、新价值链的逐步形成、创造性的营销策略等几个因素彼此作用,共同构成了电信运营商宽带竞争的利器,但是如何使之充分发挥效用,不断地满足差异化的客户需求,降低运营、维护和管理的成本是运营商必须应对和思考的问题。

宽带接入技术的现状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宽带接入网进入了大发展阶段。

我国宽带接入网在近两年发展也十分迅速。

据初步统计,到2004年底我国宽带用户达到2 500万,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宽带接入市场,其中主导技术是ADSL,大约占70%左右,其次是以太网技术,还有少量宽带无线接入和电缆调制解调器接入。

在国内,宽带接入对固网运营商的业务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成为固网运营商主要的投资方向和业务收入来源之一。

从中国2亿多的电话用户和不足1%的宽带普及率来看,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DSL都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商用用户的速率为512kbit/s,这主要受限于上游IP城域网的压力。

DSL提速迫在眉睫,特别是随着IPTV、网上VOD点播等视频业务的开展,512kbit/s的速率已经不能满足需求。

从近期看,2Mbit/s~3Mbit/s的速率是比较理想的速率。

随着电信业务从语音业务向数据业务的战略转移,加快发展宽带业务已成为固网运营商未来业务发展的战略性选择。

{1}从用户需求角度看,现有接入网络需要针对住宅用户、商业用户和酒店用户的不同特点,通过不同的接入方式,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

目前仅根据用户收入对大客户进行划分,一般地对于大规模商业用户和酒店用户采用光纤直驱的专线接入方式,而对于潜在的大型客户或中小用户缺乏多样化、灵活有效的服务等级支持,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客户增值潜力的充分挖掘。

{2}从服务能力角度看,语音、数据和视频的综合多业务接入将是未来接入网络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演进趋势,对服务等级协议(SLA)的全方位保障是目前实现电信级运营的重要环节。

移动IP城域网的定位与发展趋势

移动IP城域网的定位与发展趋势
对于 C S域 , 由于 原 有 G M 核 心 网是层 次 化 结 构 , S

定位于业务的长途传送 ,一般采用双骨干网的模式 ,
其 中一 个骨干 网定位 于互 联 网业务 ( I P互联 骨 干 网 , 如电信 的 13等 ) 6 ;另外 一个骨 干 网主要 配合 电信 业 务的 I P化发展 ( N 如 GN业 务 的承载等 ) 之 为 I ,称 P 承载骨 干 网。I P城域 网是综合业 务接入 网 , 于业 定位 务 的接人 和本地传送 , 向上接人 到两个 I 干 网。 P骨 由于移 动 网元 的 物 理位 置 与 I P网络 具 有 相关
的I P城域 网。
1 业 务 发 展 思 路
从 固 网运 营商 I 域 网 的业务 定位 来 看 , P城 主要 是 A — D s L宽带 接 人 用 户 , 而对 于 移 动运 营 商 , 动 I 域 网 主要 移 P城 定位 在 移 动用 户 的接 人 , 保证 移 动 网络 的 I 和扁 平 化发 P化 展 。 是全 业务 运 营是 主流 的发展 方 向 , 但 I 域 网 的发 展方 P城 向是综 合业 务 接人 和 承载 , 为全业 务 运 营服 务 。移 动 I P城
图 1 基 于 A lI 的 F L P MC 网 络 架 构 示 意
11 保 证移 动网 络 l 发展 . P化
化架构 , 分 为 I 主要 P骨干 网和 I 域 网。I 干 网 P城 P骨
移 动 网分 为 核心 网 ( N) 接入 网 ( A /S ) C 和 R NB S , A LI 展是 未来 的重 点 。2 /G的统筹 发展 是 移 L P发 G3 动 运 营 商关 注 的重 要 问题 ,移 动 运 营 商在 考 虑 现 有 2 网络发 展 的 同时 关 注 未来 3 网络 建 设 的需 G G 求, 于 I 对 P承载 网 的建设 也 同样 如此 。从 全球 各 运 营商发展 的实际情 况 来看 , 动 网 I 移 P化发展 思 路一 般 是基 于移 动 网的架 构从 上而下 进行 的。 第一步进行 C 的 I N P化 ,s域 直 接 定 义 在 I P P 上 ,P S的 G GR n和 G 接 口直 接 通 过 I i P网络 承 载 ;

2024年无线接入网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无线接入网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无线接入网市场前景分析1. 前言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智能设备的普及,无线接入网市场在过去几年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本文将对当前无线接入网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几年的市场前景。

2. 市场概况在过去几年里,无线接入网市场经历了快速的发展,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人们对无线接入网需求量大幅增加。

- 智能设备的快速普及,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进一步推动了无线接入网市场的发展。

- 无线接入网技术的不断创新与进步,如LTE、5G等,提供了更高速、更稳定的无线接入服务。

目前,无线接入网市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 - 家庭无线接入:随着家庭宽带接入服务的普及,家庭无线接入设备需求量不断增长,如Wi-Fi路由器等。

- 公共无线接入:公共场所,如酒店、商场、学校等,提供无线接入服务,从而满足人们的上网需求。

- 移动无线接入:移动通信运营商提供的无线接入服务,涵盖了移动电话、移动数据等。

3. 市场发展趋势在未来几年,无线接入网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

以下是几个市场发展趋势的预测: - 5G技术的快速发展:5G技术将提供更高的带宽和更低的延迟,为无线接入网市场带来新的机遇。

预计5G技术将推动智能设备的普及,并促使更多的应用场景涌现。

- 物联网的崛起: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需要连接到无线接入网中。

物联网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无线接入网市场的增长。

- 泛在网的建设:泛在网,即无处不在的互联网,将成为未来无线接入网市场的重要发展方向。

通过在城市等地区建设大规模的无线接入网,实现全面无线覆盖,将成为未来市场发展的主要趋势。

4. 市场挑战与前景虽然无线接入网市场前景广阔,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以下是几个可能影响市场发展的因素: - 安全问题:随着无线接入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如何保障无线接入网的安全性,将成为市场发展的重要问题。

承载网络的演进分析

承载网络的演进分析

承载网络的演进分析作者:宋美芳来源:《中国新通信》 2020年第18期宋美芳河南省信息咨询设计研究有限公司随着5G时代的到来,快速发展的云网业务、垂直行业的创新应用等等都对承载网络提出了新的要求,现有承载网络的架构及业务开通模式对于创新业务支撑不足的问题将更加凸显。

承载网络应适应和引领技术发展趋势,应用新技术简化网络。

一、传统承载网现状及存在问题传统的承载网络主要是指传统城域网、DC内部网络和IPRAN网络等,目前互联网城域网是互联网业务的承载网络,主要承载业务有家庭宽带、互联网专线等。

互联网城域网一般由BNG/SR和CR组成,均为较大型的路由器设备,通常采用星形结构,BNG/SR设备直接连接CR设备。

IP RAN是承载移动网基站回传流量的网络,也用于承载大客户数据专线接入业务。

通常采用接入层、汇聚层、核心层三层架构。

现有CE网络主要作为核心网等专业的业务网元间业务承载、流量疏通以及与外部网络互通。

它们各自发展,仍然是烟囱式建网,接入方式复杂。

1.1从技术及业务实现层面看:1)每种网络设备所需技术要求不同、IP、MPLS、PW、VxLAN、二/三层VPN等。

2)城域层面网络数量及层次偏多,多个“接入+汇聚+核心”三层架构的城域网络再叠加上IP骨干网络,必将导致业务转发效率偏低,同时随着业务量的大增,流量转发成本急剧增加,并且存在网络拥塞、时延不确定的问题。

3)多张网络、多层次的网络无法灵活适应业务的高速增长,加之运营商网络建设的长流程,业务端到端打通实现困难,必然造成网络扩展的不灵活。

4)随着5G时代的到来,快速发展的云网业务、垂直行业的创新应用等等都对承载网络提出了新的要求,现有城域网络的架构及业务开通模式对于创新业务支撑不足的问题将更加凸显。

1.2从管理及维护层面看:1)不同的专业的建设及管理会导致各网络设备技术要求不一,包括硬件形态多样化、网络协议多样化,与网络发展趋势违背。

2)局址一致性问题会带来过多的绕转,大量的背靠背端口浪费,对跨网络的业务,连接成本明显增加。

中国移动接入网IP承载可行性研究

中国移动接入网IP承载可行性研究
道化ATM STM-1接口 •Iucs •To MGW
•Node B
•RNC
•Iur
•Iup
s
•Iucs: RNC和MGW之间的物理接口; ATM
•To SGSN 承载,主要采用ATM STM-1/4接口
•To MGW
•Node B
•RNC
•Iups: RNC和SGSN之间的物理接口; ATM •To SGSN 承载,主要采用ATM STM-1/4接口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NodeB
•RNC
•NodeB
IP交换
•C
•N
N
o de •NodeB
•RNC
B
中国移动接入网IP承载可行性研究
IP UTRAN要求
▪ IP UTRAN总体要求
– 传输网络层与无线网络层分离,实现IP UTRAN必须继 续保证无线网络层的独立
– 能够支持ATM与IP双协议栈并存 – L2/L1独立,即可兼容各种L2/L1协议 – 使用已标准化的协议,如IETF – 能够保证业务QoS – 有效使用传输资源
▪ 结合现状存在的问题
– 城域数据网的延伸
‐ 和业务量发展相关
– 流量是否能够混传
‐ 安全要求 ‐ QoS要求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NodeB
•RNC
IP交换 • C N •RNC

N
o
d
e
中国移动接入网IP承载可行性B研究
维护和管理
▪ IP化带来的好处
– 有利于节省维护和管理费用
‐ 部署IP UTRAN,网管人员不需要具备ATM管理经验,网管 系统也不需要支持对ATM的网管功能
▪ 结合现状的考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