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技术转移 推动创新发展——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联合召开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启动会—国家技术
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科研与技术转移
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科研与技术转移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一个新的发展领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增加了许多便利。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互联网+”在中国的落地应用中,互联网自然成为创新科研与技术转移的重要平台。
一、背景“互联网+”是指互联网与各个领域的深度融合,在中国政府的号召下,逐渐成为了发展的新动力。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传统产业逐渐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数字经济逐渐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驱动力。
在这个过程中,科技创新与技术转移是重要的前提,而互联网+则为科技创新和技术转移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在这种背景下,探索如何更好地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进一步促进技术转移和自主创新,将是各个行业所要面对的重要任务。
二、创新科研的重要性创新科研是承载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首先,科研可以满足社会对新知识、新技术的需求,推动社会向更高的发展层次转化。
其次,科研对企业的创新和发展也至关重要。
企业的定位和发展战略可以通过对未来技术的预测和预判,引导企业更富有远见地决策和创新。
而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则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从科研获得的“知识产权”也是价值的保障,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备更强的优势。
三、互联网+赋予创新科研新力量“互联网+”为创新科研带来了新的变革和机遇。
互联网的特点是信息的共享和交流,而这正是科研所依赖的,因此“互联网+”也成为了科研的新机遇。
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是,新技术开发和研究的重心正在从支撑科学技术的基础研究向应用基础研究,以及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探索方向。
这就要求各界把握好“互联网+”在提升应用研究效果上的优势,并开展针对性的应用基础研究。
1、科研数据的共享与交流。
互联网上的数据共享成了科研合作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各种在线协作和管理工具共享和访问公共数据,可以更便捷地增强信息的互动和交流。
通过数据共享,科研项目成员可以方便地共享和查找信息,加速工作进展,并能够拉近科研团队之间的距离,提高工作效率和科研成果的质量。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交通运输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公布日期】2024.01.18•【文号】工信部联科〔2024〕12号•【施行日期】2024.01.1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企业技术进步与高新技术产业化正文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工信部联科〔2024〕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教育、科技、交通运输、文化和旅游、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主管部门,中国科学院院属各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各有关单位:未来产业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是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
大力发展未来产业,是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围绕制造业主战场加快发展未来产业,支撑推进新型工业化,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以传统产业的高端化升级和前沿技术的产业化落地为主线,以创新为动力,以企业为主体,以场景为牵引,以标志性产品为抓手,遵循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规律,加强前瞻谋划、政策引导,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前瞻部署、梯次培育。
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战略必争领域,系统谋划,超前布局。
把握未来产业发展规律,分阶段培育,动态调整。
创新驱动、应用牵引。
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目录一、内容概要 (2)二、科技强国的战略意义 (2)1. 提升国家竞争力 (3)2. 实现可持续发展 (4)3. 服务于社会民生改善 (5)4. 维护国家安全 (7)三、科技强国的核心领域与发展方向 (8)1. 信息技术 (9)2. 生物技术 (10)3. 新材料技术 (12)4. 高端装备制造 (13)5. 新能源技术 (14)6. 数字经济与智能制造 (15)四、实现科技强国的路径与方法 (16)1. 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17)2. 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18)3.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 (19)4. 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20)5.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21)五、实施科技强国的具体措施 (22)1. 制定科技创新战略规划 (23)2. 加强科技人才培养与引进 (25)3. 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26)4.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应用 (26)5. 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体系 (27)六、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在科技强国中的地位和作用 (28)1. 人才培养是科技强国的基石 (29)2. 团队建设是科技创新的关键 (31)3.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打造高水平团队 (32)4. 加强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建设,提升人才创新能力与积极性..33一、内容概要本文旨在阐述中国如何从一个科技追赶者转变为科技强国,并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提供战略指导。
文章首先回顾了中国过去在科技领域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其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地位和挑战。
文章详细阐述了建设科技强国的战略规划,包括加强基础研究、推动技术创新、培育高科技产业、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文章强调了全党全国人民必须团结一致,为实现建成科技强国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科技强国的战略意义在建设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下,科技的力量被视为国家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科技强国的战略意义体现在多个层面:促进经济发展:科技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启迪控股:打造“中国式”科技创新生态系统
成果转化至关重要”。
持续为产业赋能2022年,韩威当选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23年,她召集杨浦区市人大代表专题调研小组完成了关于上海市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及发展建议的调研报告。
报告中,代表们充分肯定了上海市高校院所在持续深化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及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成效,但与此同时,在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诸如应用研究成果与产业需求之间存在距离、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足、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早期投资占比偏低、部分政策缺乏落地实施细则等问题。
韩威谈到,从事科技服务业的过程中,很明显感受到国家政策层面近年来对于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变化正在积极发生。
“这其中,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感受,整个行业对产业重要性的认知在显著提升,产业的需求在持续转变。
”韩威说。
采访过程中,韩威反复提到“产业”,在她看来,科技成果转化的工作已经与产业发展密不可分。
2024年上海两会期间,韩威在接受《新民晚报》采访时指出,以产业需求为牵引的科技成果转化,对于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启迪国际技术转移有限公司(简称启迪技转)成立,并联合产业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设立了“启迪产业赋能中心”。
如今,韩威主要分管启迪之星长三角与海外片区业务及启迪技转业务。
据韩威介绍,产业赋能中心主要致力于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前沿技术产品化、商业化,推动跨境技术或企业落地中国,服务大企业进行创新战略设计。
在此基础上,赋能中心探索了从产业需求出发的逆向创新模式。
基于科技类初创公司常见的缺乏客户的短板,2018年,产业赋能中心成立专职团队重点围绕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或探索开放式创新过程中产生的创新技术需求,链接初创企业及高校院所技术团队进行深度孵化、协作共创。
此外,为促进创新成果转化落地,解决传统技术转移的瓶颈问题,产业赋能中心开发了用于需求发布和供需对接的“启赋云”线上服务平台,在青岛、安阳、芜湖、三亚、天津、南京、台州等地进行技术转移工作站试点。
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实践路径
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实践路径目录一、内容概要 (2)1.1 背景与意义 (2)1.2 研究目的与方法 (3)二、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 (4)2.1 新质生产力的定义 (5)2.2 新质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6)2.3 新质生产力的特征 (7)三、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现状 (8)3.1 全球范围内的发展趋势 (9)3.2 国内区域间的发展差异 (10)3.3 行业领域的具体表现 (12)四、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 (13)4.1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4)4.2 产学研深度融合 (15)4.3 人才培养与引进 (17)4.4 政策支持与引导 (18)五、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案例分析 (19)5.1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典型实践 (21)5.2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案例研究 (22)5.3 服务业创新发展的成功经验 (22)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24)6.1 面临的主要挑战 (25)6.2 应对策略与建议 (26)七、结论与展望 (27)7.1 研究结论总结 (28)7.2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29)一、内容概要本文档主要探讨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实践路径”。
新质生产力是指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以技术创新、信息化、智能化等为核心,推动产业升级、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型生产力。
本文首先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特点,包括技术创新驱动、跨界融合、智能化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分析了新质生产力在当前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必要性,本文详细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包括政府层面的政策引导和支持、企业层面的创新转型、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等方面,以期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实践参考。
1.1 背景与意义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全球正经历着一场以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特征的新一轮产业变革。
这场变革不仅深刻地影响着经济形态、产业结构和生活方式,更在本质上重塑了生产力的内涵和形式。
在此背景下,新质生产力应运而生,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
2023广西公需科目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真题及解析
2023广西公需科目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真题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共40分)1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为人才提供国际一流的创新平台,加快形成战略支点和()。
[1分]A雁阵格局B中心圈格局C梯形格局D“一三”格局2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优化人才()制度,加大先进典型宣传力度,在全社会推动形成尊重人才的风尚。
[1分]A表彰奖励B负面清单C奖惩结合D黑名单3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上,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
[1分]A青年科技人才B高层次人才C科研人才D急需紧缺人才4 《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提出,在事业单位设置(),有助于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优势,加快推动科技创新。
[1分]A流动岗位B技术岗位C管理岗位D创新岗位5 ()认为人才聚集有五大推动力;即创造性工作的丰富性;企业家能力生产的可能性;容易识别知识的消费者;容易识别知识的供应者;未来提升空间。
[1分]A佩曾的增长极理论B泰勒的人才聚集动因理论C戈特利布的舒适度人才聚集理论D凯恩斯的就业与经济增长理论6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制定实施基础研究人才专项,长期稳定支持一批在()领域取得突出成绩且具有明显创新潜力的青年人才。
[1分]A社会科学B自然科学C政治D经济7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提出八个“坚持”,二是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
[1分]A历史使命B终极目标C战略地位D战略部署8 《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资源开发管理和使用的前提。
[1分]A人才评价B人才流动C人才激励D人才使用9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造就大批()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
科技部、教育部印发《关于促进国家大学科技园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科技部、教育部印发《关于促进国家大学科技园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教育部•【公布日期】2019.03.29•【文号】国科发区〔2019〕116号•【施行日期】2019.03.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研机构与科技人员正文科技部教育部印发《关于促进国家大学科技园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科发区〔2019〕11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教育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教育局,各有关单位: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纵深发展,激发高校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好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重要作用,科技部会同教育部研究制定了《关于促进国家大学科技园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科技部教育部2019年3月29日附件关于促进国家大学科技园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纵深发展,激发高校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好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重要作用,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我国大学科技园从1991年起步探索,经过20多年建设发展,规模日渐扩大、模式不断创新,取得了显著成绩,已经成为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创新的试验基地、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核心载体、校企资源融合共享的枢纽平台,是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力量。
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一步发挥高校源头创新作用,推动国家大学科技园新一轮有序发展,对于促进高校资源集成与开放、服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对于提升创业科技内涵,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扩大优质增量供给,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具有引领意义;对于支撑高校“双一流”建设,提升科研育人功能,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推进教育和科技深度融通,具有示范意义;对于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整合技术、人才、资本和信息等创新要素,集成各类科技服务资源协同发展,营造开放式创新创业生态,具有标杆意义。
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征集2025年度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的通知
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征集2025年度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公布日期】2024.08.29•【字号】•【施行日期】2024.08.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征集2025年度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的通知各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全面落实创新立市、产业强市战略部署,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现发布2025年度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并开展项目征集和组织工作。
指南按照《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若干措施(2024—2026年)的通知》(市政办发〔2024〕25号)、《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支持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若干措施的通知》(市政办发〔2024〕27号)、《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推进硬科技产业化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市政办发〔2023〕32号)等政策编制,通过布局6大体系14类专项47项重点项目,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全市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支撑西安“双中心”建设成形起势。
现将具体情况通知如下:一、计划体系(一)基础研究计划(1类专项6项重点项目)基础研究和实验室建设专项:包括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陕西实验室建设项目、市级重点实验室绩效考核奖补项目、西安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促进项目。
(二)技术攻关计划(2类专项10项重点项目)1.技术攻关专项:包括未来产业前沿技术研究和探索项目、重点产业链技术攻关项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集群攻关项目、“揭榜挂帅”制项目、农业关键技术攻关项目、社会发展科技创新示范项目、医学研究项目。
2.企业创新载体支撑专项:包括科技企业孵化载体认定及运营奖补项目、市级离岸创新创业平台绩效评估奖补项目、市级科技创新平台绩效评价奖补项目。
科学技术部关于确定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技术转移办公室等84家机构为第六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的通知
科学技术部关于确定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技术转移办公室等84家机构为第六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15.01.12•【文号】国科发火〔2015〕5号•【施行日期】2015.01.1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研机构与科技人员正文科学技术部关于确定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技术转移办公室等84家机构为第六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的通知国科发火〔2015〕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进一步健全技术转移机制,推进全国技术转移一体化建设,根据《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实施方案》和《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管理办法》,经国务院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推荐和专家评议,确定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技术转移办公室等84家机构(见附件)为第六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各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技术转移模式与特色,加强与各类创新主体以及国家高新区、产业集群、特色产业基地的协同,以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和高端化为方向促进科技服务业健康发展,全面推进跨区域、跨行业、跨国间技术转移,服务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以及京津冀一体化、上海自贸区、“一带一路”建设及东北振兴等国家战略。
二、科技部将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实行动态管理,按照《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定期对示范机构进行考核,并公布考核结果。
对连续两年未达到相关标准的机构,将取消其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资格。
三、科技部将深入推进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引导和支持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的建设与发展。
各地方科技厅(委、局)、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司(局)应加强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的管理和指导,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为其发展提供必要的政策、经费支撑和各方面条件保障。
加强科技成果管理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加强科技成果管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科学奖励服务中心翟雪姣科技成果登记是成果转化、推广、保密、统计 和奖励等科技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
完善科 技成果在线登记,推行科技成果信息化管理,是做 好科技成果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手段,是促进科技成 果转化的有效举措。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 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 “促进科技和经济结合是改革创新的着力点,也是 我们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的地方。
要加快科技成果 转化和产业化,培育产学研结合、上中下游衔接、大中小企业协同的良好创新格局。
科技创新绝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研究,而是必须将科技创新成果 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
”同年,国务院出台的《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行动方案》中提出“推广科技成果在线登记汇交系 统”,这项工作已列入科技部落实行动方案的细化台 账,科技成果登记成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重要的 信息支撑。
从成果管理角度来看,发挥科技成果登记工作 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信息支撑作用,深入挖掘科技 成果登记信息,将为科技管理工作和成果转化推广 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科技成果登记工作历史沿革新中国的科技成果登记工作是从1958年开始 的,已经延续60年。
六十年来,科技成果登记大致 经历了发明创造成果登记、重大科技成果登记和财 政投入科技成果登记三个阶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突出地发挥了认定科技成果、激励科研人员、推荐 重大科技成果和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等多个方面的作 用。
目前,全国科技成果统计调查是科技部9大科技 专项统计之一,国家统计局将“科技成果登记数”与“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作为 反映“科技活动基本情况”重要的综合性指标,以 国家数据的形式发布。
2000 年《科技成果登记办 法》颁布后,科技成果登记工作进入一个稳定发展 的时期,科技成果登记工作重点和服务方式不断调 整,科技成果登记的工作体系不断壮大,在促进科 技成果管理、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 越大。
以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为契机加强大学技术转移的思考
S in e a d T c n lg 理研 究 n e e r h ce c n e科 技o y Ma a e h o 管 n g me tR s a c
2 1 0 6 00N .
文章 绵 号 :10 7 9 (0 0 6— 10— 3 00— 6 5 2 1 )0 0 0 0
源优势和科研 优势 ,促 进科 研成 果和研 发能力 向社会转移 , 为建设创新型 国家作 出新 的贡献是摆在大学 面前 的一个 重大 课题。本文拟结合 “ 国家技术 转移促进行动” 的实施 ,对 大 学在 “ 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 ” 中推进技术转移的必要性进 行简要分析 ,就加强大学技术转移提出若干建议。
技术转移体 系建设存在 的问题 ,以国家技 术转移促进行动的实施为契机 ,应从技 术转移机构建设 、知识产权管 理办法、科技人 员评价机制、专业人 员培训等 多方面加 强新型大学技 术转移体 系建设 。 关 键词 :技 术 转移 ;大 学 ;促 进 行 动 ;科 技 中介 中图分类号 :G 1 31 文献标识码:A 高 ,大学发展技术转移功 能 ,帮助企 业尽快成为技术创新 的
2 高校技术 转移存在 的主要 问题
长期 以来 ,技术转移是我 国国家创新体 系建设 中的薄弱
环 节,缺乏 良好的体 制、机 制和政策环境 ,成为提高我 国企 业 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障碍。充分发挥政府 、大 学、科研机 构 、中介机构 和企业等各方 面的作用 ,努力探索和完善 国家
技术转移体 系和技术转 移的有效运 行机制 ,加快知识流动和 技术 转 移 ,是 当前 建设 创新 型 国 家 十 分 紧迫 的 战略 性 任 务 。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 组成部分 和国家技术转移体 系链条 的重要一环 ,尽管我 国大 学的技术转移也取 得了很大
技术市场——我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主要渠道
技术市场:我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主要渠道我国技术市场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技术市场法律法规体系、监督管理体系,并在“十一五”期间形成了以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为骨干、以中国创新驿站为组织网络的新型技术转移服务体系,有效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成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主要渠道。
随着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和科技服务体系火炬创新工程的深入推进,技术市场将在新时期承载起统筹配置科技资源、加速我国研发能力转移转化、引领科技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使命。
技术转移服务体系支撑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技术转移服务体系稳步发展,支撑了企业创新和成果转化。
目前,我国共有各类技术交易和服务机构近2万家。
其中,有技术产权交易机构近40家,提供信息、交流、展览、洽谈、技术融资等服务活动,促进技术产权与金融资本相结合;创新驿站站点32家,协同工作模式对技术转移的促进作用已逐渐显现;各级常设技术交易市场近200家,从事技术开发、转让、咨询、服务等技术交易与经营活动。
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带动作用明显2008年,为贯彻落实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共同组织实施的“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中国技术市场管理促进中心组织实施了国家技术转移机构示范工作。
通过培育一批服务能力强、转移模式突出、信誉良好、行为规范的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引导其在促进技术转移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本地区、本行业技术转移机构服务能力的提升,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已确定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02家。
目前,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主要技术转移模式包括产学研合作模式、公共服务平台模式、技术引进集成模式、军转民模式、院地合作模式及中试培育推广模式等,这些模式有力促进了技术转移,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地方技术转移工作蓬勃发展,技术转移机构形成梯队。
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带动了区域技术转移的进一步活跃,各省市积极制定促进技术转移的相关政策,设立技术转移专项资金,认定了一批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有效形成了国家、地方技术转移机构的梯队建设,为促进技术转移提供了有力保障。
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实施方案
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实施方案技术转移是我国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实现技术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是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技术转移是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薄弱环节;缺乏良好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成为提高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障碍..充分发挥政府、大学、科研机构、中介机构和企业等各方面的作用;努力探索和完善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和技术转移的有效运行机制;加快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是当前建设创新型国家十分紧迫的战略性任务..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积极发展技术市场;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科学技术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决定实施“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一、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营造自主创新环境为重点;以加速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为主线;以建设技术转移体系为支撑;通过完善技术、人才、资本三大要素的结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科技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综合利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加强产学研结合与互动;培育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我国公共科技财政投入的产出效率;实现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二、指导原则技术转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实施技术转移促进行动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根据我国不同区域技术转移发展的现状;遵循以下原则:一统一部署;分步实施..坚持近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相结合;着眼于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确定阶段性重点;根据各区域和各行业的发展特点;整体设计;统一部署;分步实施..二分级管理;多方推进..实行中央、行业部委、地方分级管理;科技部负责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的牵头组织;行业部委、各省市的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业、本地区技术转移促进行动的实施..三集成资源;突出重点..针对企业的技术创新需求;有效集成中央和地方相关科技、人才、资金等资源;突出重点;相互协调;集中力量;共同支持..四选择试点;引导带动..探索适应市场规律、符合地方特点、形式多样的技术转移模式;选择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技术转移机构进行试点;支持建立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三、总体目标通过实施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使我国技术转移的环境得到明显优化;国家与区域技术转移体系逐渐完善;大学和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以及行业和领域间、区域间、国际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进一步活跃;国家公共财政资金投入项目的产业化、商业化取得重大突破;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获得较大提升;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支撑..“十一五”期间;引导和支持10个区域技术转移及服务联盟、40个综合性、70个行业或专业性、80个大学及科研机构、30个国际技术转移基地等多层次的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建设中国创新驿站工作网络;建立100家工作站点;推动一批国家重大计划项目和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转移和扩散;实现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每年以15%的速度递增;到2010年达3000亿元..各省、各部门根据本地区和本行业的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特色;建立本地区和本行业的技术转移体系..四、重点内容一构建新型技术转移体系;探索有利于技术转移和扩散的运行机制和有效途径..适应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和创建创新型国家的要求;构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大学和科研院所为源头、技术转移服务为纽带、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技术转移体系..发挥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知识创新源头作用;加强大学、科研院所技术转移体系的整合;支持其设立专门的技术转移机构;切实履行将公共财政投入所形成的科研成果和研发能力向社会转移的义务..利用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院士等人才资源优势和科研基础条件优势;建立技术转移咨询机制;提高技术转移和扩散的成功率;完善科技人员评价机制;将技术转移成效逐步纳入大学和科研院所的考核评价体系..发挥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作用;促进企业的技术集成与应用..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介入和投资技术前端环节;鼓励企业引进技术;并进行集成、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支持以技术转让为目的的研发型企业的发展;支持企业技术转移的组织创新和模式创新;推动企业以产业链集成创新为目标形成各种形式的创新集群和技术联盟..进一步发挥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基地、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转移中心、技术交易市场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探索和创新服务模式;提升专业服务能力;树立服务品牌;整合多方资源;为技术转移提供全过程服务..加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中各类主体的多向互动..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服务机构与企业等要各自发挥技术、人才、资本、市场、管理等优势;通过共建或共享实验室及中试孵化平台、合作开发、技术许可、技术入股、人员交流;企业并购、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技术转移联盟等方式;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二健全技术市场法律法规政策保障体系;营造有利于技术转移的法律环境..研究制订国家技术转移促进条例;明确技术转移中各主体的定位与功能;规范技术转移行为;维护技术市场秩序;保护知识产权;促进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研究出台技术及技术服务信息发布标准、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管理、技术经纪人管理、重大技术转移项目的审查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在稳定现有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优惠政策的基础上;支持企业的研究开发活动;从2008年起对企业从事技术转让的所得实行税收减免税优惠..研究鼓励技术转移机构和企业吸纳技术等方面的税收政策..推动技术转移机构信用体系建设..研究技术转移机构社会信用和信誉评价指标;在行业内树立服务优质、信誉良好的技术转移机构典型..完善职务技术成果的管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科研人员完成的职务技术成果;应通过本单位的技术转移机构向外转移..建立合理的技术转移利益分配机制;调动科技人员从事技术转移的积极性..在技术转移收入中提取一定的比例;奖励促进技术转移的人员..三开展国家技术转移示范工作;加强技术转移机构建设..结合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的评定和考核;在全国各行业和地方选择符合条件的机构进行试点;重点支持其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有利于促进技术转移的体制和机制;培育一批信誉良好、行为规范、综合服务能力强、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的技术转移机构..支持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中部、西部等经济区域的技术转移及服务联盟;支持为本地区和本行业技术转移搭建平台、提供公共服务的技术转移机构;鼓励在国家“211工程大学”和应用型研究院所设立专门的技术转移机构;鼓励在国家高新区的创业园、特色产业基地、产业集群建立以企业技术需求为主导的专业技术转移机构;鼓励在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国际技术转移机构..建立中国创新驿站;以网络协调各驿站的服务资源;通过各站点及专业技术经纪人的服务;为中小企业的技术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促进跨区域技术转移..四加强人员培训与管理;培育专业化、高水平的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对技术转移从业人员进行全方位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制定培训大纲;编写教材;设立基地;组织师资队伍;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的人才培训;逐步提高技术转移队伍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水平;培养一支由多层次技术经营人才及大量合格的技术经纪人构成的;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转移人才队伍..重点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的人员进行培训..建立和完善技术转移相关职业和岗位资质认证制度..鼓励各地方开展技术经纪人资质管理;推动环渤海、长三角及其他经济区域技术经纪人的资质互认;加强对技术转移机构从业技术经纪人的培训;大力提高技术经纪人的专业服务水平和职业道德..五促进技术与资本进一步结合;建立和完善技术转移的投融资服务体系..鼓励社会资金、创业投资、金融信贷等直接、间接投资支持技术转移和产业化..积极利用各地建立的规范有序、监管有力的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平台;发布信息;组织交易;推动股权融资和以技术转移为目的的企业并购..通过市场发现买家、发现技术价值;鼓励创新交易品种;优化配置各类资源;促进技术与资本结合;提供科技创业投资进入与退出的通道..结合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在有条件的技术产权交易机构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前孵育试点;输送优秀科技型中小企业进入主板、创业板及股权转让代办系统;为中小企业投融资提供服务..鼓励国家财政性资金投入和支持的无关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国家机密的项目到指定的区域性技术产权交易市场交易;实现国家创新成果的快速转移、转化..五、保障措施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技术转移对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由科技部负责方案制订、机构评定、检查与考核工作..各级科技行政部门、各有关行业部委要切实加强领导;根据本方案制订相应的实施方案;推动本地区和本行业技术转移体系的建立..各地要把技术转移工作作为技术市场的重点任务;充分发挥市场在优化配置科技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同;汇聚中央和地方的力量;共同推动全社会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引导性经费投入..加快中国技术交易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技术交易供需与服务资源;形成全国共享的技术转移公共信息服务系统;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技术交易效率;加速技术交易信息的流动..在国家科技计划中安排技术转移资金;专门支持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的能力建设;在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中增设向中小企业转移的产学研合作的技术项目和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转移服务平台资金..地方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技术转移的投入;逐步建立技术转移或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特色;扶持本地技术转移体系;支撑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有条件的大学和科研院所应安排一定的经费支持开展技术转移工作..三统筹协调;分工负责;形成推进行动实施的合力..建立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联系协调机制和部门间分工负责机制;定期进行会商;加强政策协调、信息沟通和经验交流..四各级科技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务求实效..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将共同组织对我国技术转移现状与问题的深入研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研究并适时出台新政策..同时;加强宣传;表彰先进;营造全社会共同推进技术转移工作的良好氛围..。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7.09.15•【文号】国发〔2017〕44号•【施行日期】2017.09.15•【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的通知国发〔2017〕4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17年9月15日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国家技术转移体系是促进科技成果持续产生,推动科技成果扩散、流动、共享、应用并实现经济与社会价值的生态系统。
建设和完善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对于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技术转移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成果持续产出,技术市场有序发展,技术交易日趋活跃,但也面临技术转移链条不畅、人才队伍不强、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强系统设计,构建符合科技创新规律、技术转移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的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全面提升科技供给与转移扩散能力,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
为深入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加快建设和完善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加强技术供需对接,优化要素配置,完善政策环境,发挥技术转移对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来源、形成条件与实践路径
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来源、形成条件与实践路径目录一、导论 (2)(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3)(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4)(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5)(四)创新点与难点 (6)二、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来源 (7)(一)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9)(二)西方经济学中的生产力理论 (10)(三)科技创新与生产力发展 (11)(四)其他相关理论对生产力的拓展 (13)三、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条件 (14)(一)技术创新与突破 (15)(二)劳动力素质提升 (17)(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8)(四)制度环境保障 (20)(五)国际交流与合作 (21)四、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 (23)(一)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 (24)(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25)(三)培育创新型人才队伍 (27)(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 (28)(五)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29)(六)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31)五、结论与展望 (32)(一)主要结论 (33)(二)未来展望 (35)(三)政策建议 (36)(四)研究不足与展望 (37)一、导论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来源、形成条件与实践路径研究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新质生产力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其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对于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来源主要源自对经典经济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它汲取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精髓,结合现代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特点,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新质生产力理论也借鉴了西方经济学的合理成分,吸收了创新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等先进理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生产力理论。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条件涵盖了多个方面,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为其提供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趋势为新质生产力的崛起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的建立,政府政策的引导和支持等因素也对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凝聚青年科技人才 唱响科技报国的青春强音
凝聚青年科技人才唱响科技报国的青春强音作者:全国青联秘书处来源:《中华儿女》2024年第08期今年3月,“青年科学家百城行”·走进国家能源集团活动举行。
图为青年科学家谈“新质生产力”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突出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对他们充分信任、放手使用、精心引导、热忱关怀,促使更多青年拔尖人才脱颖而出。
”近年来,全国青联、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简称“中青科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组织动员优势和人才智力优势,打造“青科奖”、“青科创”、“青科赛”、“青科普”品牌工作体系,引领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与党同心、向“新”而行,构建形成了“组织体系基本完善、项目品牌总体成型、阵地依托支撑有力、人才效应更加彰显”的共青团青年科技工作格局。
自2023年以来,全国青联、中青科协牵动各级青联、青科协开展“青年科学家百城行”、“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日”等活动2600余场,带动青年科技工作者8万余人,线上线下覆盖内地及港澳、华裔青少年共约620余万人,累计促成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000余项,多渠道举荐各领域优秀青年科技人才600余名,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广泛汇聚起青年科技力量。
今年4月18日,全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简称全国“青马工程”)首期科技班在上海交通大学开班,由全国青联、中青科协等组织渠道推荐的50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齐聚上海,开始了为期一周的集中培训。
全国“青马工程”首期科技班是由共青团中央组织部、统战部联合实施,培养周期为一年,旨在培养一批紧跟党走、勇挑重担的青年科技骨干。
培训期间,多位两院院士、知名专家等组成“授课天团”,面向学员开讲。
学员们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等主题深入研讨,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
青马班学员、中青科协理事、航天工业集团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隋少春表示,“这些天的理论学习和交流研讨帮助我进一步打开了科研思路,也让我更加坚定科技报国的信心。
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答案
上海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在线学习平台2024年公需课答案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1()是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重要环节。
[ 单选题:5 分]A 完善的社会治理体系B 生态系统多样性C 科技创新D 科技成果转化试题解析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2根据《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方案》规定,科研成果(与转化)的内容不包括()。
[ 单选题:5 分]A 学术论文质量B 科研获奖情况C 学术著作质量(部分学科)D 专利转化情况(部分学科)试题解析您的答案:B回答正确3下列选项中,关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学科差异,描述不正确的是()。
[ 单选题:5 分]A 工程学科更倾向于合作研发和直接创业B 医学中,临床研究倾向于专利申请和许可,非临床研究倾向与更多企业合作C 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专利和许可相对不重要D 社会科学倾向个人联系和人员流动试题解析您的答案:C回答错误421世纪10年代,科技成果转化的重点为()。
[ 单选题:5 分]A 信息技术B 生物技术C 纳米技术D 低碳技术试题解析您的答案:A回答错误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技成果转化出台的相关法规与规范性文件不包括()。
[ 单选题:5 分]A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B 《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C 《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D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试题解析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6下列选项中,关于科技成果转化的作价投资程序,描述正确的是()。
[ 单选题:5 分]A 办理财产权转移手续;向目标公司移交完整的技术资料;向目标公司转移知识产权,办理相应的权属变更登记手续;备案B 向目标公司移交完整的技术资料;办理财产权转移手续;向目标公司转移知识产权,办理相应的权属变更登记手续;备案C 备案;办理财产权转移手续;向目标公司移交完整的技术资料;向目标公司转移知识产权,办理相应的权属变更登记手续试题解析您的答案:A回答正确7《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规定,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不分等级,每次授予人数不超过()名。
《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工作方案》解读
《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工作方案》解读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公布日期】2024.02.05•【分类】法规、规章解读正文《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工作方案》解读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与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联合印发了《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现将《工作方案》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工作方案》制定出台的背景和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科研机构专利转化运用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绝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研究,而是必须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高校和科研机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专利研发的引领者,也是专利转化运用的主要供给侧。
当前,高校和科研机构创新日益活跃,在高价值专利研发、助推企业发展壮大、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同时,高校和科研机构与产业需求结合还不够紧密,专利转化运用还存在一些难点堵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需要着力加以解决。
2023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专项行动》),把“大力推进专利产业化,加快专利价值实现”作为重要任务进行部署,将“梳理盘活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作为首要任务,对激励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转化、提高专利产业化率提出明确要求。
为落实《专项行动》部署,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等8个部门,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工作方案》,于2024年1月26日正式印发。
《工作方案》对梳理盘活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力求实现盘点筛选全覆盖、入库评价全覆盖、推广对接全覆盖,加大了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转化工作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对于聚焦推动专利产业化、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