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2018-2019小学古诗词赏析 语文A版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鉴赏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鉴赏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古诗词鉴赏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首适合二年级学生鉴赏的古诗词,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文化瑰宝。
1.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作,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人在静夜中思念家乡的情景。
这首诗字数较少,容易让孩子们记住,通过朗诵和理解,可以帮助他们感受到作者的思乡之情。
2.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描述了作者登上高楼俯瞰自然景色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人们求知进取的精神。
通过解读这首诗,可以培养孩子们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力和对奋斗的追求。
3. 《咏鹅》白鹅在草地,绿草如茵。
不似黄鹅毛,白鹅比黄亲。
《咏鹅》是唐代诗人骆宾王的作品,以宜人的语言描绘了白鹅活泼可爱的形象,让人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
这首诗可以培养孩子们观察细节的能力,并通过比较的方式,帮助他们理解事物的不同之处。
4. 《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代表作,通过描绘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通过学习这首诗,可以使学生们了解到农民的辛苦和社会的不公平,培养他们的担当精神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5. 《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杰作,以婉约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小池塘的景色,给人以宁静和舒适之感。
通过学习这首诗,可以帮助孩子们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小事物的观察力。
通过引导孩子们欣赏这些古诗词,可以培养他们的诗意和审美情趣,丰富他们的文化内涵。
同时,可以通过分析和讨论的方式,引导他们思考诗中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学习古诗词,孩子们不仅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情感体验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导读: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古诗词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必须掌握的知识。
因此,小编整理了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供大家使用。
草/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白居易)【原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注释】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
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
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
荣,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远芳:草香远播。
侵,侵占,长满。
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赏析】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
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
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
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
“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
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
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
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宿新市徐公店(宋代:杨万里)【原文】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译文】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却还尚未形成树阴。
2018-2019年小学二年级部编本人教版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精品PPT课件)
cái
组词:丝绦
裁
易错提示:平舌音。 组词:裁剪 纸 裁缝 裁
字词乐园-会认字
醉
这些字 你认识吗? 快来读一读 。 追气球啦 !
字词乐园-会认字
这些字 你认识吗? 快来读一读 。
追气球啦 !
字词乐园-近、反义词、多音字
近义词 散学——放学 归来——回来
反义词
来——去 早——晚 忙——闲 高——低
多音字 sàn(散步) 散 。 sǎn(散文) 他一边散( sàn)步一边背诵朱自清的散( sǎn )文
词语解释
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拂堤杨柳:像杨柳一样抚摸堤岸。 醉:迷醉;陶醉。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
的水汽。
散学:放学。 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
鹰的风筝。
词语解释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
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
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绦: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 条。 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课文早知道
课文朗读
边听边想: 这两首诗描写了 哪个季节的景色 ?
小喇叭朗读 开始了,点一点 音箱,一起听。
拂堤杨柳醉春烟。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 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 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 在这浓丽的景色中。
理解诗句
理解 句子 的意 思。
儿童散学归来早,
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
忙趁东风放纸鸢。
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理解诗句
碧玉妆成一树高,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
小学二年级语文诗词赏析
小学二年级语文诗词赏析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语文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诗词不仅可以培养审美情趣,而且有助于提高语文素养。
本文将从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诗词赏析入手,为大家介绍几首适合学生学习的古诗词,并展开对其作品的分析和赏析。
一、《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是唐朝的伟大诗人,他的许多作品都非常脍炙人口。
《静夜思》是他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非常适合小学二年级学生学习的诗词。
这首诗以简洁的字句描绘了一个人在夜晚思念故乡的情景。
通过床前明月光和地上霜这样的描写,诗人把读者带入了一个静谧而寂寥的氛围中。
同时,诗人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方式,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词既简单易懂,又富有感情,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和背诵。
二、《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一首以景写意的诗词,表达了对壮丽自然景色的赞美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王之涣用简单的描述,描绘了白日依山尽和黄河入海流这样壮丽的景色。
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诗就是表达了人们在追求目标过程中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
在小学二年级学生中,这首诗词可以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和对美的感知。
三、《悯农》 - 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李绅的《悯农》是一首反映贫困农民生活的诗词。
用简短的文字,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动和贫困生活的关注和同情之情。
这首诗词在语言上简练明快,被誉为“小巧玲珑的悲剧”。
适合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学习,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农民辛勤劳作的辛酸和对幸福生活的渴望。
四、《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的《江雪》是一首写冬日江上钓鱼人的诗词。
通过描绘鸟雀飞绝的寂静和人踪消失的荒凉,诗人营造了冬日江上的幽静景象。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样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孤独的执着。
二年级下册语文素材-2018-2019小学古诗词赏析 语文A版
2018-2019语文A版小学二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Δ1、汉乐府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1、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2、葵:古代的一种蔬菜。
3、晞:晒干。
4、阳春:就是春天,是阳光和露水充足的时候。
5、布:散布,洒满。
6、德泽:恩泽。
7、秋节:秋季。
节,时节,节令。
8、焜黄:枯黄。
华:同“花”。
9、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
10、百川:无数条江河。
川,河流。
11、徒:徒然,白白地。
今译:早晨,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等待在阳光下晒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因此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
常常担心肃杀的秋天来到,花和叶都变黄衰败了。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流回来?如果年轻力壮的时候不知道图强,到了老年头发花白,一事无成,悲伤也没用了。
赏析: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
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
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
“青青”喻其生长茂盛。
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
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
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简评:这是汉代乐府古诗中的一首名作。
诗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
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着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
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
可是,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本古诗词赏析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古诗词赏析《赠刘景文》赏析诗句解读-“荷尽已无擎雨盖”:诗人描绘了一幅深秋的画面,荷花凋谢殆尽,荷叶枯萎,再也无法像雨伞一样撑起遮挡风雨。
这里的“荷尽”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更暗示了时光的流逝,美好的事物渐渐消逝,有一种淡淡的哀愁。
-“菊残犹有傲霜枝”:与前一句形成鲜明对比,菊花虽已残败,但花枝依然在霜雪中傲然挺立。
“傲”字赋予了菊花坚韧不拔的精神,它不惧寒霜,在寒冷的环境中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体现出一种高尚的品格。
-“一年好景君须记”:诗人在此处转换语气,像是对朋友亲切地叮嘱。
这里的“好景”并非人们通常认为的繁花似锦的春天或绿树成荫的夏天,而是有着独特韵味的秋冬之交的景色。
- “正是橙黄橘绿时”:点出了“好景”的具体内容,橙子金黄、橘子青绿,色彩鲜艳夺目。
这个时节是收获的季节,充满了生机与成熟之美,展现出大自然在不同季节都有独特的魅力。
思想情感与艺术特色-思想情感:这首诗是苏轼送给好友刘景文的,借对秋冬景色的描写,托物言志。
通过赞美菊花的傲霜斗寒,实则表达了对刘景文品格和节操的赞美。
同时,也鼓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即使身处困境,也要保持乐观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
-艺术特色: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荷尽与菊残对比,突出菊花的高洁。
后两句则是在景与情之间巧妙过渡,让读者在领略秋冬之景的同时,深刻感受到诗人蕴含其中的情感。
《山行》赏析诗句解读- “远上寒山石径斜”:“远上”描绘出登山路程的遥远,“寒山”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点明了时节是深秋,山也显得孤寂。
“石径斜”则写出了山间小路蜿蜒曲折的状态,从远处看,这条小路在寒山之中若隐若现,营造出一种幽深静谧的氛围。
- “白云生处有人家”:在山间行走,诗人看到在白云缭绕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白云生处”仿佛将画面带入了仙境,给人空灵、悠远之感,体现出山村的宁静与与世隔绝,也引发了读者对山中人家生活的好奇与遐想。
- “停车坐爱枫林晚”:“停车”这一动作表明诗人被眼前的景色深深吸引,不惜停下脚步。
小学二年级语文中的古诗赏析
小学二年级语文中的古诗赏析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既富有艺术美感,也承载着深刻的思想内涵。
在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程中,古诗赏析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古诗,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本文将从几首经典的古诗入手,探讨如何进行小学二年级语文中的古诗赏析。
一、《静夜思》《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细腻而充满感情的描写方式,使得这首古诗深深地吸引着小学二年级的学生。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赏析:诗人在写诗的时候身处何地?有哪些描写诗人心情的词句?整首诗歌通过哪些描写手法表达了诗人的思念之情?二、《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作品,写了他登上鹳雀楼后所见所感。
这首诗通过形象生动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形象描写和意境的变化等方面来进行赏析,以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
三、《寻隐者不遇》《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表达了诗人苦苦寻找隐士但始终不遇的遗憾心情。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诗中的描写手法,如拟人、夸张和对仗等,来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进一步领略作者的创作技巧。
四、《鹅》《鹅》是唐代诗人骆宾王的作品,生动地描绘了小鹅的形象和行为,引发人们对生命和自然的思考。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诗中的拟人描写、对比和借物抒情等手法,来体会诗人通过对小鹅的描绘所传达的深意。
五、《春晓》《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描绘了春天来临时的美好景象。
通过对诗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的分析,可以引导学生感受到春天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和希望,同时也能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在进行古诗赏析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可以通过展示古诗的图画和诗歌的音频,让学生感受到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古诗鉴赏比赛、创作演讲等活动,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通过古诗的赏析,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语感和审美能力,还能够开拓他们的思维,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赏析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赏析中国古代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其深沉的内涵和优美的语言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中,老师经常会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让他们领略其中的美妙和智慧。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适合二年级学生赏析的古诗词,并对其深入分析。
《静夜思》是中国古代文学巨匠李白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
下面是诗的内容: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一个静夜中的美丽景象,同时融入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它的意境深远,表达了人们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学生们读过这首诗后,可以通过老师的引导理解其中的含义,感受其中蕴含的思考和情感。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该诗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他们更好地欣赏古代诗词的韵味。
除了《静夜思》,《七步诗》也是一首能够引起小学二年级学生共鸣的古诗。
下面是诗的内容: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诗传达了作者悲愤的情感,通过对煮豆的描写,表露了对残酷的现实的不满和思考。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这首诗,了解到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重要性,以及对寻求和平、解决冲突的关键。
通过这首诗,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培养他们的情感和社会意识。
比如,学生们可以通过分析诗的意境来讨论友谊和团结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除了以上两首诗,学生们还可以学习《青玉案·元夕》。
这是唐代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
下面是词的内容: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以元宵佳节为背景,表达了词人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怀念之情。
学生们读过这首词后,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官体验和情绪交流,进一步理解词的内涵,体会到辛弃疾对美好时光的痴迷以及对现实的无奈。
通过欣赏这首词,学生们可以逐渐培养对词的兴趣和理解能力,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语感和文学鉴赏力。
在进行古诗词赏析时,教师需要注意提供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诗词内容,并采用互动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 全书古诗注释+译文汇总,集中记忆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全书古诗注释+译文汇总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1、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2、杨柳拂堤:像杨柳一样抚摸堤岸。
3、醉:迷醉,陶醉。
4、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5、散学:放学。
6、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
鸢:老鹰。
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
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
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1、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一树:满树。
一:满,全。
在中国古典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4、绦:用丝编成的绳带。
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5、裁:裁剪。
6、似:如同,好像。
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注释1.赋得:借古人句或成语命题作诗。
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
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2.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3.一岁一枯荣:枯,枯萎。
荣,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译文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部编语文二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
部编语文二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在部编语文二年级下册的教材中,收录了几首优美而富有韵味的古诗词,它们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诗词的世界,去感受它们所传递的情感和意境。
《村居》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高鼎的作品。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在诗人的笔下,二月的春天是那样生机勃勃。
绿草生长,黄莺飞舞,展现出一幅充满活力的春景图。
那长长的柳枝轻拂着堤岸,仿佛陶醉在春天的烟雾之中。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放学归来的孩子们,迫不及待地趁着春风放飞风筝。
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与春天的美景相互映衬,充满了童真童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儿童活动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和欢乐的氛围。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名篇。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诗人将柳树比作一位亭亭玉立的美人,那翠绿的新叶就像是用碧玉装饰而成,千万条柔软的柳枝低垂着,就像绿色的丝带。
一个“妆”字和一个“垂”字,把柳树的姿态写得生动形象。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两句更是巧妙地把春风比作剪刀,将无形的春风形象化,展现了春风的创造力。
整首诗构思新颖,语言优美,让人不禁对春天的神奇和柳树的美丽产生无尽的遐想。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诗作。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诗人开篇就点明了时间和地点,强调了六月的西湖景色与众不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那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一直延伸到天边,在阳光的映照下,荷花显得格外鲜艳娇红。
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出莲叶的广阔和荷花的艳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这首诗让我们仿佛置身于西湖的美景之中,感受到了夏日的热烈和荷花的迷人。
《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欢快地歌唱,一行白鹭向着湛蓝的天空飞去。
诗句中色彩鲜明,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相互映衬,展现出一幅清新明快的画面。
二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及注释
二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及注释二年级下册的古诗词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文化认同感。
以下是一些适合二年级学生背诵的古诗词及其注释:1. 《静夜思》- 作者:李白- 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注释:- 明月光:明亮的月光。
- 疑:怀疑。
- 举头:抬头。
- 思:想念。
2. 《春晓》- 作者:孟浩然- 原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注释:- 春眠:春天的睡眠。
- 啼鸟:鸟的叫声。
- 风雨声:风雨的声音。
3.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注释:- 白日:太阳。
- 依山尽:靠着山边落下。
- 黄河:中国的第二长河。
- 穷:尽。
4. 《悯农》- 作者:李绅- 原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注释:- 锄禾:锄地。
- 日当午:中午时分。
- 汗滴:汗水滴落。
- 盘中餐:饭桌上的食物。
5. 《望庐山瀑布》- 作者:李白- 原文: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注释:- 日照:阳光照射。
- 香炉:香炉峰,庐山的一座山峰。
- 紫烟:紫色的雾气。
- 银河:天上的银河。
6. 《绝句》- 作者:杜甫- 原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注释:- 黄鹂:一种黄色的鸟。
- 翠柳:绿色的柳树。
- 白鹭:一种白色的鸟。
- 西岭:指山的西面。
- 千秋雪:长久不化的雪。
7. 《江雪》- 作者:柳宗元- 原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注释:- 鸟飞绝:鸟儿飞走,看不见了。
- 人踪灭:人的踪迹消失了。
- 蓑笠:用草编的雨衣和帽子。
- 独钓:独自钓鱼。
这些古诗词不仅语言优美,而且意境深远,非常适合二年级学生背诵和理解。
通过背诵这些诗词,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
人教版 小学二年级下册古诗解析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古诗解析
本文档旨在解析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中所包含的古诗内容。
下列是对每首古诗的简要分析:
1.《春晓》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通过对春天各种元素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2.《蚂蚁》
这首诗通过对蚂蚁的描写,展示了蚂蚁的奋斗精神和顽强的毅力。
3.《梅花》
这首诗描绘了梅花的美丽和坚强,通过梅花的形象,展现了人们坚韧不拔的品质。
4.《小鹿和小松鼠》
这首诗通过描述小鹿和小松鼠的友谊,表达了友爱和团结的重要性。
5.《夜晚的魔法》
这首诗通过对夜晚的描绘,展示了夜晚的神秘和美丽。
6.《秋天的气息》
这首诗描述了秋天的气息和变化,通过对季节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魅力。
7.《小蜜蜂和小蝴蝶》
这首诗描绘了小蜜蜂和小蝴蝶的友谊和互助,表达了合作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8.《小小画家》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小画家的创作过程和创造力。
以上是对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古诗的简要解析,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人教版 小学二年级下册古诗解读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古诗解读
本文档旨在对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的古诗进行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培养其对诗歌的兴趣。
古诗解读
诗歌1:《悯农》
这首诗描述了农民的艰辛劳作和他们对谷物的珍爱。
通过描绘农民辛勤工作的情景,诗人表达了对农民的敬佩和对农业的重要性的思考。
诗歌2:《春晓》
《春晓》是一首描写春天清晨景色的诗歌。
诗人通过绘画般的描写手法,展示了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的美景,传达了春天带来的喜悦和生机。
诗歌3:《静夜思》
《静夜思》是一首描写夜晚思念之情的诗歌。
诗人在寂静的夜晚,感叹自己离乡别井,思念家乡亲人的心情。
这首诗通过简洁又
深刻的表达,让人们感受到乡愁与思乡的情感。
总结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的古诗具有深远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通过对这些古诗的解读,学生们可以拓宽视野,培养对诗歌的兴趣
和欣赏能力。
希望本文档对学生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
注:本文档为辅助工具,内容来源于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古诗,所陈述的观点和解读仅供参考,请以教材及教师指导为准。
二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
二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1,赋得古原草送别(《草》)(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1],一岁一枯荣[2]。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注释[1]离离:这里形容草茂盛的样子。
[2]一岁一枯荣:(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枯,枯萎;荣,茂盛。
今译古原上密密麻麻的野草,每年都有茂盛和枯萎的时候。
野火是没办法(把野草)烧尽的,(因为)春风一吹,(野草)又遍地丛生了。
诗境原野上的青草真茂盛啊!虽然每年都会枯萎,但每年也会重新繁茂。
哪怕是熊熊烈火,也无法将它们彻底烧尽。
只要到了春天,春风的吹拂又会使它们在大地上重生。
多么顽强的原上草啊!我向远方眺望,那条古道已被芳草覆盖。
那一片翠绿的色彩持续在晴朗的天空下绵延,与视线尽头的城池相连。
是这青草的盎然映衬得那方城池看起来如此荒凉破败吗?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今天,我的一个朋友又要离开了。
我在这里给他饯行,离别的情绪笼罩着大伙,也笼罩着这片广阔的青草地。
希望他将去的远方不要像那方城池一般荒凉,希望我们的友情能像这繁茂的青草一样绵延不绝。
2,宿新市徐公店[3](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4],树头花落未成阴[5]。
儿童急走追黄蝶[6],飞入菜花无处寻。
注释[3]新市徐公店:新市,地名,今浙江省德清县新市镇;徐公店,徐姓人家开的酒店。
[4]篱落:篱笆。
径:小路。
[5]阴:枝叶茂盛浓密而形成的树阴。
“花落”,另外一个版本作“新绿”。
[6]急走:快速迈进。
今译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
路边树上的花儿已经凋落了,(不怎么茂密的)新叶还没有形成树阴。
儿童们奔跑着,追捕翩翩飞舞的黄蝴蝶。
可是当蝴蝶飞到一片金灿灿的菜花丛中时,孩子们就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们了。
诗境我漫步在一条美丽的篱笆小路上,路旁树上青青的叶子已经冒出了头,大概还要再过一段时间才能长成片片树荫吧。
稀稀落落的篱笆静静地陪伴着小路,安静,惬意。
我就这样慢慢地走着,走着。
不经意间,竟有一抹抹金黄透过篱笆的缝隙跳入我的眼帘。
人教版 小学二年级下册古诗欣赏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古诗欣赏
本文档旨在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对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古诗的
欣赏和理解指导。
简介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古诗欣赏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研究
能力,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而编写的。
其中包含了多首古诗,每首古诗都有其特色和意义。
内容
本册课本的古诗欣赏部分包括了许多经典的古诗作品,如《静
夜思》、《登鹳雀楼》等。
学生可以通过欣赏这些诗歌,感受诗歌
之美,领会其中的情感表达,并尝试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意义。
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古诗欣赏,学生将能够:
- 培养对古诗的兴趣和理解
- 开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
- 增强语文研究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研究方法
教师和学生可采取以下方法来进行古诗欣赏的研究:
1. 阅读和朗读:学生可通过阅读和朗读古诗,感受其中的韵律
和美感,并尝试模仿朗读。
2. 解读和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解读古诗,理解其中的
意境和用词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义。
3. 创作和表达:学生可以通过古诗欣赏的研究,激发自己的创
作灵感,并尝试自己创作一些简单的古诗。
总结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古诗欣赏将为学生提供一次领略中国传
统文化和诗歌之美的机会。
学生通过学习古诗欣赏,将对语文学习
有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同时也能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
师和学生可以共同努力,在欣赏古诗的过程中创造更好的学习体验。
二年级古诗词必背解释下册
二年级古诗词必背解释下册
二年级的同学们,你们好!在下册的古诗词学习中,我们将会接触到一些经典的古诗文,这些诗词不仅语言优美,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和深刻的思想情感。
下面,我将为大家解释几首必背的古诗词。
1. 《春晓》 - 孟浩然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早晨的美景,诗人在睡梦中被鸟儿的叫声唤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诗中“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2. 《静夜思》 - 李白
这是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
诗人在夜晚看到明亮的月光,不禁想起了远方的家乡和亲人。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描绘了夜晚的宁静和月光的明亮,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表达了诗人深深的乡愁。
3. 《悯农》(其一) - 李绅
这首诗通过描述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尊重。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了农民在烈日下劳作的辛苦,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则提醒我们要珍惜粮食,感恩农民的辛勤付出。
4.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高望远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胸怀。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表达了诗人不断追求更高目标的决心。
5. 《江雪》 - 柳宗元
这首诗以雪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超脱。
“千山鸟飞绝,万
径人踪灭”描绘了一幅静谧的雪景,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则展现了诗人在大自然中寻求心灵宁静的愿望。
这些古诗词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
能够背诵,更能够理解诗词背后的深层含义,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二年级必备古诗词赏析
二年级必备古诗词赏析小学二年级我们学过的古诗大家还记得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必备古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二年级必备古诗词赏析(一)回乡偶书二首·其一唐代: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鬓毛衰一作:鬓毛催)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赏析这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
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
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
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
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二年级必备古诗词赏析(二)赠汪伦唐代: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赏析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
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
“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
这句使读者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忽闻岸上踏歌声”,接下来就写送行者。
次句却不像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
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
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
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
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
人未到而声先闻。
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诗的后半是抒情。
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
“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桃花潭水是那样地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
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
小学二年级古诗词赏析
小学二年级古诗词赏析二年级上册课本第13页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课本第41页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课本第43—44页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课本第69页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课本第83—84页夜宿山寺[唐]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二年级下册课本第1—2页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课本第13页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课本第69页冠必正,纽必结。
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励。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弟子规》课本第71—72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课本第83页悯农(其一)[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课本第100页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课本第113页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语文A版小学二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Δ1、汉乐府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1、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2、葵:古代的一种蔬菜。
3、晞:晒干。
4、阳春:就是春天,是阳光和露水充足的时候。
5、布:散布,洒满。
6、德泽:恩泽。
7、秋节:秋季。
节,时节,节令。
8、焜黄:枯黄。
华:同“花”。
9、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
10、百川:无数条江河。
川,河流。
11、徒:徒然,白白地。
今译:早晨,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等待在阳光下晒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因此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
常常担心肃杀的秋天来到,花和叶都变黄衰败了。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流回来?如果年轻力壮的时候不知道图强,到了老年头发花白,一事无成,悲伤也没用了。
赏析: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
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
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
“青青”喻其生长茂盛。
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
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
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简评:这是汉代乐府古诗中的一首名作。
诗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
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着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
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
可是,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
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
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了。
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Δ2、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①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②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③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④不及:不如。
⑤汪伦:李白的朋友。
译文: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这是一首送别诗,是李白送给汪伦的,表现了诗人和汪伦之间深厚的友情。
第一、二句写诗人乘舟欲行时汪伦赶来送行的情景,表现出了一个普通乡绅对诗人那种朴实、真诚的感情。
后两句,诗人用桃花潭水比作汪伦对自己的感情,充分表现出了二人感情深长。
全诗通俗易懂,令人回味无穷。
Δ3、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①游子吟:古时歌曲的名称。
游子:出门远游的人。
吟:轻轻地哼唱。
②意:心想。
③恐:担心。
④迟迟归:迟迟不回家。
⑤寸草:小草,比喻子女。
⑥三春晖: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比喻慈母之恩。
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
晖:阳光。
⑦、归:回来,回家。
译文:慈祥的母亲手拿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出门前将衣服缝得结结实实,担心孩子很久才会回来。
谁能说像小草一样的儿子的那点孝心,能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
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
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4、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1、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
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
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
2、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3、一岁一枯荣:枯,枯萎。
荣,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4、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远芳:草香远播。
侵,侵占,长满。
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5、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6、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7、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译文:草原上的野草长得很旺,每年都会经历枯萎和繁荣的过程。
野火也无法将它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长了出来。
野草的香味远远传来,阳光下,翠绿的野草通向那荒凉的城镇。
又送走了亲密的好朋友,这繁茂的草儿也充满着离别之情。
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
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原上草的顽强生存坏境。
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
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一句写“荣”,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
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原上草顽强的生命力。
第五、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画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古道”“荒城”又点出友人即将经历的处所。
最后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点明送别的本意。
用绵绵不尽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韵味无穷。
从全诗看,原上草虽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5、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注释:1、铺:铺开。
2、横野:辽阔的原野。
3、牧童:放牛放羊的孩子。
4、弄:逗弄,玩弄。
5、饱饭:吃饱了饭。
6、蓑衣:用草或棕毛编织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
7、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译文:绿草如茵,广阔的原野,一望无垠。
笛声在晚风中断断续续地传来,悠扬悦耳。
牧童放牧归来,在黄昏饱饭后。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地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赏析:《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
我们看到了牧童生活的恬静与闲适。
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了作者内心世界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断时续,随风飘扬。
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
表现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
“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
“弄”字,更写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
在这里,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指确定的数字而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的乡村傍晚的寂静。
中心:表达了作者内心世界对远离喧嚣、安然自在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6、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注释:①稚子:年龄小的孩子。
②垂纶:钓鱼。
纶:钓鱼用的丝线。
③莓:一种小草。
④苔:苔藓植物。
⑤借问:向人打听。
⑥遥:远远地。
⑦应:应答。
译文: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在河边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小草青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
过路的行人前来问路,他远远地招了招手,是因为害怕惊动了鱼儿,所以不敢答话。
此诗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
诗人通过描写典型细节,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
此诗分垂钓和问路两层,第一、二句重在写垂钓(形),第三、四句重在问路(传神)。
第一、二句,“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
“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
“学”是这首诗的诗眼。
这个小孩子初学钓鱼,所以特别小心。
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映其身,行为情景,如在眼前。
“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
侧坐,而非稳坐,正与小儿初学此道的心境相吻合。
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
“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
“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小儿打问,就因为看得见小儿。
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
当路人问道,小儿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
这是从动作和心理方面来刻划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
小儿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
小儿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小儿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
小儿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