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循环经济 坚持生态立县

合集下载

坚持生态立市 发展循环经济 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节能减排——白山市节能减排硕果累累

坚持生态立市 发展循环经济 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节能减排——白山市节能减排硕果累累

O D 积 O o 方面 进 行 了一 些 有益 的 探 索 实践 .
累 了 一 些 经 验 做 法 .也 取 得 了 一 些 来
近 年 来 . 白 山 市 在 节 能 减 排 工 作
硅、 镁合 金压铸 件等下 游产 品延伸 。 在 矿 泉水 、 炭 、 矿 石 、 藻土 等 重 要 煤 铁 硅 资源 产业方 面 . 实行 统筹 规划 。 有序集
环经 济项 目. 搞好 精深加 工 . 举向终 大
端产 品进 军 . 提高产 品附 加值 . 实现 资
源 永续 利 用 二 是依 靠科技 创新 改 造
传 统 工 艺 。 引进 项 目过 程 中 , 山 市 在 白

目标进 行考 核评价 . 强化 了 4项 机 制 。 是协调 高度 机 制 。对 节能减 排指 标
二 氧化硫 排放 量削减 l4 7吨 完成 13
年 度 目标 任 务 的 15 . 学 需 氧 量 削 3% 化 减 15 吨 . 完 成 年 度 目 标 任 务 的 84
形成的“ 高一资” 两 资源 型 产 业格 局 .
13 万元工 业增 加值 综 合能 耗 下降 0 %实现 白 山市经
之不 易的成绩 。具 体讲就 是牢 牢把 握
济社 会协 调可 持续 发展 .就 必须摒 弃
“ 个 导 向 ” 着力 抓 住 “ 1 , 3个关 键 ” 注 .
重强 化 “ 4项 机 制 ” 全面 实 现 “ . 4个 转
变 ” 。
传统 的发 展思 维和 发展模 式 .在发 展
6 %左 右。虽然 经济得 到快速 增长 , 0 各 项社 会事 业 有了长 足进 步 .但 经 济发
展 与 资 源 环 境 的矛 盾 曰益 尖 锐 .历 史

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发展循环经济

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发展循环经济

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发展循环经济【摘要】从我国当前面临的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的严峻形势出发,要完成这一目标,实现可持续能力不断增强,人与自然全面和谐发展,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建立循环经济,已是当今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现代化建设,从根本上说,是一场包括从经济增长方式到整个经济社会体制的深刻变革。

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这场深刻变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循环经济的本质是生态经济循环经济要求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促进经济系统和谐地融入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因而,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具有三个重要的特点和优势: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式流程,让所有的物质和能源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循环经济在环境保护上表现为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并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耗等融为一体。

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共赢”发展。

循环经济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准则,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运行方式和规律,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社会生产从粗放增长转变为集约增长。

同时,循环经济还能拉长生产链,推动环保产业和其他新型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发展。

将生产和消费纳入一个有机的持续发展框架中。

循环经济在不同层面上将生产(包括资源消耗)和消费(包括废物排放)有机地联系起来。

这些层面包括:企业内部的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共生的企业生态网络;城市内部的资源循环利用;区域或整个社会的废弃物回收和再利用系统。

循环经济是永续的绿色增长循环经济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载体。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坚持生态立县强化科技支撑促进金寨可持续发展

坚持生态立县强化科技支撑促进金寨可持续发展

以生物技术为主导 的农 副产 品精
光 武废 旧塑料综合利用循环经 济 深加 工产 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先后 申
着合 同走” 。 同时. 责成项 目主管科 技、 开发 区特 色突 出。目前 , 该 园区已组建 报 国 家专 利 7 8 0件 ,其 中发 明专 利 财政部 门, 经常深入项 目实施单位 , 加 安徽 省塑料制 品省级监测 中心 .取 得 1 7 6件 ; 培 育 科技 型 企 业 5 8家 , 建 立 强项 目财务 监管 . 确保 投入到位 、 配套 各 类技术创新成果 9 0项 , 其 中发 明专 安徽省工程技术研 究中心 、省级企 业 到位 、 专款 专用 , 打造 项 目研 发 氛 围, 利 8 项 .被批 为安徽省特色经济 示范 技 术 中心 7个 :获批 国家级创新型企 确保 了项 目建设预期 目标 的实现。 园区、 安徽 省循环经济工业 园。 被 列入 业 1家、 高新技术企业 6家、 安徽省创
以上 ,并从 中每年 切块 1 0 0 0万元 , 以 绿色 崛起 。2 0 1 2年 实现 产值 1 4 0亿 后 补助 的形 式 奖励 企 业 开 展 产 学合 元 , 具备年脱 酸预处理 自动化拆解 4 5 作、 人才 引进 、 技 术创新 、 专利产 业化 、 万吨废 旧铅酸 电池 、 年产 3 3万吨再 生
家授 权 专 利 质押 融资 的实 施 意 见》 。
再 生铝、再生铜综合利用产 业链
2 0 1 2年 , 界首 市 中小企业发展 担保 有 已经形 成。 界首市西城 再生铝 、 铜循环
限公 司先后为安徽 省华信 生物 药业股 经济工业 园区已入住企 业 3 8家 , 年回
份有 限公 司的发 明专利 《 一种调 节血 收废铝件 1 5万吨、 废铜 3万吨。目前 ,

“生态立县、绿色崛起”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生态立县、绿色崛起”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镇康县在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崛起”中存在问题及对策镇康县委党校银屏一、政策背景及优势党的十八大明确把“生态文明建设”写入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生态文明建设必将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新的引擎。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中央城镇化工作会、中央农村工作会、省委九届七次全会、市委三届五次全会精神和《中共市委关于实施“生态立市绿色崛起”战略的决定》再次提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

总书记反复强调,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生产力,就是发展后劲,也是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省委提出“生态立省、环境优先”的发展理念,要使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努力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

市委提出“生态立市、绿色崛起”,要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抓住并用好国家支持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重大机遇,把建设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大美。

近年来,镇康县决定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快推动镇康绿色崛起,把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以“生态立县,绿色崛起”、“构筑生态高地、成就大美镇康”为发展战略。

二、独特的地域、风情、文化、产业是镇康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的强大优势(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1、独特地域优势。

镇康县位于省西南边陲,隶属市,南接耿马县,东邻永德县,西与友好邻邦缅甸果敢县接壤,北与地区龙陵县隔江相望,镇康县新县城所在地南伞镇是集边境、山地、热区于一体的少数民族聚居的边境口岸重镇,距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果敢县县城9公里,距缅甸重要城市腊戌87公里,是国家二类陆路通道口岸。

是集绿色、经济、文化、开放为一体的“魅力边城”。

2、特色风情文化。

镇康处处焕发着绿色生机,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使外来投资企业纷纷落户镇康南伞,为镇康经济建设搭建了大好前景。

但“边疆边境边远民族山区”却仍然是镇康的基本县情。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组织开展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创建工作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组织开展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创建工作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组织开展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创建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3.09.04•【文号】发改环资[2013]1720号•【施行日期】2013.09.0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节能管理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组织开展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创建工作的通知(发改环资[2013]172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经委、经贸委、经信委):党的十八大做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

发展循环经济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和基本方式。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国发[2013]5号)把实施循环经济“十百千”示范行动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行动,通过创建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打造城市发展的升级版。

为落实这一任务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组织开展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创建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总体要求和创建目标(一)总体要求按照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以提高资源产出率为目标,根据自身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区域特点,实施大循环战略,把循环经济理念融入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发展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普及绿色循环文化,通过循环发展带动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加快构建循环型社会,提高城市(县)环境友好水平、资源节约效益和新型城镇化质量。

(二)创建目标到2015年,选择100个左右城市(区、县)开展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创建活动。

创建城市(县)的循环型生产方式初步形成,率先构建起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各主要品种废旧商品回收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市建筑、交通和基础设施基本实现绿色化,生产系统与社会生活系统的循环化程度明显提高,绿色生活方式普遍推行,形成浓厚的绿色循环文化氛围,循环经济发展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循环型社会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解读生态立省 发展循环经济

解读生态立省 发展循环经济

是 贵 州省委 、 政 府 在 经 济 、 会 、 境 协 调 发 展 上 省 社 环
1 发展循环经济 的重要意义
对 于“ 生态 立省 ” 一命题 , 这 必然 是仁 者见 仁 , 智 者见智 。窃 以为 , 所谓 “ 生态 立 省 ” 并 非 就 是 “ 持 。 坚
的政 治承诺 。大力 发 展 循 环经 济 , 是 实 践 这 一政 则 治 承诺 的有 效途 径之 一 。
解 读 生 态立 省 发 展 循 环 经 济
谢家雍
( 贵州 省 社 会 科 学 院 西 部 开发 研 究 所 贵阳 50 0 ) 5 0 2

要 :生态立省” “ 就是坚持把经济发展 、 会进 步和保 护、 社 建设 良好生态 环境并 重作为 立省之 本。发展循环
经济 , 是对“ 生态立省 ” 的正 确解读之一 。贵州省发展循环经济 至少应 当体 现如下五点 : 践反梯 度理论 , 实 以求跨 越
c n mi d s ca O—d v lp n y tm ;F uso e ke a k a d ma e a v sb e a h e e n . o o c a o ilC n e eo i g s se c o n t y t s k ii l c iv me t h n Ke r s:Esa ls ng P o i e b oo i a a y wo d tb ihi r vnc y Ec l gc lW y;Cic l rEc n my rua o o
Ab t a t Th tae y o sr c : e sr t g f“Esa ls i g Prv n e by Ec lg c l W a ” e ha ie h i o tnc f tb ih n o i c oo ia y mp sz d t e mp ra e o h r n zn e e o o c d v lp nt s ca e eo me ta d t e e vr n n o tc o a mo ii g t c n mi e eo me ,o ild v lp n h n n io me tpr e t n,tu e d v l h i h st e e— h o me to e cr u a c n myi n fte e p a ain f rte sr tg .Th e eo me fcr u a o o p n ft ic lre o o so e o x l to o tae h h n h y e d v l p nto ic l e n — r c

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模式及其生态意义

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模式及其生态意义

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模式及其生态意义一、中国特色循环经济模式的背景介绍二、循环经济的定义及类型三、中国循环经济模式的特点和优势四、中国特色循环经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五、中国特色循环经济的展望和挑战一、中国特色循环经济模式的背景介绍随着全球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循环经济成为了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的重要途径。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取得了很多在循环经济方面的创新成果。

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模式,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二、循环经济的定义及类型循环经济是指以资源高效利用、减少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种经济模式。

根据循环经济对资源利用的不同方式,循环经济可分为内循环经济、外循环经济和闭合循环经济。

内循环经济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自给自足,通过内部循环利用或再生利用废弃物等资源,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

外循环经济是指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建立资源循环的联系,共同利用资源,如同城市的垃圾互换等。

闭合循环经济则是指将再生能源和废弃物回收利用,其目标是将所有废弃物转化为资源,实现循环再生利用。

三、中国循环经济模式的特点和优势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模式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1.基于国情的创新:中国的循环经济模式对于国情的适应性很强,综合考虑了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点。

2.资源的高效利用:中国的循环经济模式始终坚持“节约为本、保护环境”的原则,实现了对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市场化的实践:中国以市场化为导向,积极鼓励企业参与循环经济,采取鼓励、进口、补贴等多种政策手段,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4.政策的支持:中国的循环经济政策较为完善,政府在法规、政策、标准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创造了合适的环境和条件,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5.多元化的发展:中国的循环经济取得了多元化的成果,包括: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转型升级等,这些成果充分展示了中国特色循环经济的多样性和实用性。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动县域循环经济发展——沐川县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与思考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动县域循环经济发展——沐川县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与思考


化。
1 推广沼气能源建设。 . 实现清洁化生产。我县把沼气池建设作为农村新型能源推广的 中心 , 通过加强政府引导, 大力推广沼气综合利用技术。 对优化农村能源结构、 保护生态环境、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积极作用 , 为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一是制定农村能 口 源推广规划, 出台农村沼气建设相关政策, 对农户新建沼气池每口给予 50元的补助。二是 0 坚持“ 五个统一” 标准, 即统一规划设计 , 统一技术标准 , 统一物资供应 , 统一专业施工, 统一 加强技术指导。 确保沼气池建设质量。同时, 把沼气池建设与改圈、 改厕、 改厨结合 叶 四 跟踪服务 , 改善农户生产生活条件。 实现了家居清洁化、 农业生产无害化。三是因地制宜地引导村 川 起来 , 民开展以沼气为纽带的“ 猪——沼——果” “ 、猪——沼——菜” 等生态家园模式建设, 发展庭 院经济, 提高沼气的综合效益, 逐步形成“ 养殖——沼气——种植” 的良性生态循环体系 目 强 沐 , 前 全县已建农村户用沼气池 10 余 口。 16 80 约 . 万立方米。每年可节约柴草 4O 0O吨, 相当于 川 保护了近 l 万亩森林资源。 2 控制农药化肥使用, . 实现无害化生产。在“ 保产量、 保质量、 保环境” 的基础上, 科学减 少农药、 减少化肥用量 , 推进清洁化生产。一是开展土壤肥力普查。对全县农用地进行普查, 掌握各类土壤养分情况, 为合理科学施肥提供依据。二是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加强科学防 uI 治病虫害与施肥知识技术培训, 全面提高广大农业生产者的技术水平。积极推广频振式杀虫 8 生物防治技术。加大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等有机废物的收集还田力度, 增加 、一 灯等物理防治、 有机养分投入, 抵减化肥用量。三是加大农业执法力度 , 全面清查违禁农资经营, 整顿农资市 场, 严格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 化肥的使用。四是指导农户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 科学用药、 施肥, 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目 前全县成为全省第一个“ 无公害 农产品基地县” 已建成无公害、 。 绿色、 有机农产品基地 3. 万亩, I2 其中。 已获得无公害农产品 认证 2 个, 3 绿色食品认证9 。 个 有机食品认证 1 个。 3 大力发展稻田养鱼, . 实现高效率生产。我县坚持因地制宜, 充分调动广大农户的积极 性。 实施种养结合的稻 田养鱼。 有效控制了农业污染源, 既保护了生态环境。 又增加了经济效 益。通过发展稻田养鱼。 每亩稻 田产鱼约 6 公斤。 当于0 1 5 相 . 亩鱼塘的产量。 节约土地 01 . 亩。实施稻田养鱼后, 鱼类在田中吃虫。 可减少农约使用量。 每亩可节省农药 l — 5 减少 O l 元, 用药次数 l 2 一 次。鱼类排泄物可以肥田。 每亩稻田养鱼的鱼粪便可产生含磷量相岩于 5 公 斤过磷酸钙, 有效节约了化肥施用置。同时, 鱼类在田中觅食松土, 不需进行除草。 每亩节省 人工 1 2 — 个。目 该县已发展稻田养鱼40 余亩, 前, O0 占全县可供稻田养鱼面积的4 %, 0 年出 产水产品 20吨。 6 实现产值 2o 6 万元。 ( 工业循环发展初见成效。发展生态工业是循环经济建设的核心环节。沐川县坚持 二) 打生态牌,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把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于资源配置、 企业生产、 产品消费及其 废弃物利用的全过程。 推动“ 资源——产品——污染排放” 的传统经济模式向“ 资源——产品

发展循环经济 要正确处理好八个关系

发展循环经济  要正确处理好八个关系

发展循环经济要正确处理好八个关系循环经济是模仿大自然的整体、协同、循环和自适应功能去规划、组织和管理人类社会的生产、消费、流通、还原和调控活动的简称。

它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再生循环利用,少投入、多产出、少排放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针对当前中国资源相对短缺而又大量消耗的症结,深入研究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探讨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对解决中国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发展循环经济,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生活模式,实现持续发展观与产业生态化的目标。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在方法上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八个关系:一要正确处理区域运作与行业运作的关系。

内乡县搞的循环经济是按区域运作发展的,这种办法是学习瑞典的生态环境模式。

它们认为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生态的综合平衡,尽管瑞典全国木材砍伐量仅为生产量的65%,大气碳循环出现负增长,林产品造纸业也完成了硫化物的彻底改造,提前实现了2000年环境保护控制目标。

但是,其他相当一些行业尚未起步,影响了国家的整体效应,他们转向区域运作为主,兼顾行业运作,取得了突破性发展,成为环发大会举世公认的成功典型。

美国历史上曾是肥沃的天然牧场,由于大量的移民和过度的垦牧,1934年5月美国发生了一场历史罕见的特大风尘暴,席卷了全美2/3大陆,9亿亩耕地受灾,全国为之振动。

自然的惩罚,使美国政府深切感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

为治理风沙,罗斯福防护林工程宣布实施,1942年已营造防护林带28962公里,保护农田162万公顷,并建立了占田地1/10的9360万公顷的自然保护区及各类公园。

我县曾派员到美国考察,所到之处,不是茂密的森林,就是绿化如茵的草地、花园、牧场、庄田等,看不见大片的裸露土地,谁荒芜一寸土地,就要征收谁的土地荒芜补偿费。

内乡县循环经济的区域运作是按照生态农业型、贸工农一体化型、生态旅游型、乡镇工业污染防治型、城镇生态型和植被破坏恢复治理型六类生态示范区规划建设,实施中山徒坡林草化、低山缓坡梯田化、沟坝阳湾果园化、沿河川滩园田化、城乡建设一体化、农工产业生态化原则建设的。

做好生态文章 发展生态经济

做好生态文章 发展生态经济

大 力发展生态旅 游。我县旅 游资 源丰富 ,山
清 、水秀 、洞奇 、寺古 、林幽 。有海拔 10 10多米的大 薤 山 ,此地 植被丰厚 ,古 木参 天 ,全 区森林覆盖 率达 9 %,享有 “ 3 中国南避暑山庄 ”的美誉 ;有 10余里高 6 峡平 湖的南 河风景 区 ,水 明如镜 ,蜿蜒 曲折 ,峰 回路 转 ,景物清幽 ;有 10 70多年历史的古刹承恩寺 ,此寺 坐落于古树密林 之中 ,是湖北价 制度 ,有 6个项 目通 过 市 、县环保部 门组织 的 “ 同时” ( 三 同时设计 、同时
施工 、同时投产 )验收。
— —
们 建设 “ 省花椒 第一县 ”创造 了十分有利 的条件 。 全
今 年全县新增花椒种植 3 多亩 ,使全县花椒 种植 面 万 积达 1. 0 5万亩。在 以玉皇剑 、观 山云峰茶叶集 团为龙
3 荤 4
经济效 益好 、资源消耗低 、环境 污染少 、劳动就业多 的产业 。依托国家级节能 与环保产 业基地 ,抓 住被列
为全省循 环经济试点县 的机 遇 ,发 挥园 区企 业聚集优
这些都 为我 们发展生态旅 游奠定 了坚实 的基础 。我们
充分依 托这些优势 ,把生态旅 游这篇文 章做活 ,通过 加快推进旅 游景区 的基础设施 配套建设 ,注重生态保 护和 自然景观的协调 ,强化包装宣传 ,规范经营管 理 , 有力地促进 了生态旅游 的健康发展 ,目前 生态旅 游 已 成为县域经济发展 的一大亮点。■ ( 作者系 中共谷城县 委书记。压题 图片为谷城县茶
理 念谋 划提升农 业 ,大力发展农产 品加工业 ,培育和
吨 ,回收塑料 70 4 0吨 ,年增 收 50多万元 。金洋公 司 6 也被列 为全 省循 环经济示 范企业 。在招商 引资和新上 项 目上 ,我们提 出 “ 既要金 山银 山 ,又要绿水青 山” ,

“生态立县”:磐安的生动实践及启示

“生态立县”:磐安的生动实践及启示

标 准 2个 ( 天麻 、 白术 ) 日前 , 。 磐安 拥有
49万 亩 无 公 害 标 准 化 生 产 基 地 ,. 亩 . 5 4万
圉香菇之 乡” ,是全 国鲜香菇 的集散地 和
出 口基 地 ,0 9年 鲜 香 菇 出 口 占全 闫 的 20

委、 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保 一作 。2 0世 纪 9 0年 代 , 立 “ 态 富县 ” 确 生 发展 战 略 ,
源” 13 。 9 9年设 县 ,9 8年 并 入 东 阳 ,9 3 15 18
严 把 生 态 标 准 。 安 把 发 展 绿 色高 效 磐 的生 态 经济 作 为 建 设 生 态 文 明 的 核 心 。 一 方 面 , 升 发 展 生 态 工业 。坚 持 清 洁无 污 提 染 标 准 , 过 产 业 导 向 目录 加 以 约 束 和 控 通 制 丁 业 项 目 , 极 发 展 生 态 丁 业 。 突 出 生 积 态 化 建 设 与 改 造 园 区 , 照 “ 可 慢 一 点 按 宁 也 要 好 一 点 ” 要 求 , 把 企 业 环 境 准 人 的 严 关 , 行 部 门联 合考 察 和 生 态 环 保 一 票 否 实
范 区 、 级 生 态 县 。 大 盘 … 是 全 国唯 一 以 省 中 药 材 野 生 种 子 资 源 为 保 护 对 象 的 国家 级 自然 保 护 区 。 内 平 均气 温 比周 边 县 市 县 低 2 3度 , 一 个 理 想 的避 暑 胜 地 , 誉 - 是 被 为 “ 巾 大 盆景 、 然 氧 吧城 ” 磐 安 是 “ 浙 天 。 巾
养 生等 特色 , 致力 打响 “ 山水 磐安——休 闲养生好地方 ” 旅游 品牌 。2 0 0 9年 , 全县
接 待 游 客 首 次 超 过 10 人 次 , 游 收 入 0万 旅

立县之本强县之基发展之源

立县之本强县之基发展之源
态工业。
发区) 有独立的环境机构, 并为一级行政单位, 镇有专 乡
职的环境保护工作人员。 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市( 含地级行
政区) 党委、 政府领导班子实绩考核 内容, 并建立相应的
考核机制。
. 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 法规、 制度及地方颁布的 各项环保规定、 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
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加快重点区域中心镇污水处理设施
的全面开展。
的审查和管理, 防止高耗能、 高污染和化工企业进人蒲江;继续 实施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 严格农药、 化肥的监管, 减少农 药、 化肥施用量, 控制农村面源污染。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严格森林资源、 天然林保护和管理工 作, 严厉打击乱砍滥伐、 盗伐林木, 滥垦林地等破坏生态环 乱占 境的违法行为, 切实保护好天然林资源和后续发展资源。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发展循环经 济, 实现经济和环境的“ 双赢” 。倡导环境友好型消费方式, 实 行环境标识、 环境认证和政府绿色采购制度, 完善再生资源回 收利用体系。大力推行建筑节能, 推进污水再生利用和垃圾处
及管网建设, 实现区域中心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 强化工业污染源防治, 确保工业污染达标排放;严格新上项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与建设卓有成效,三年内无 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
18
城市版 2006/12
特别策划 生态建设 与谁博弈

年来, 蒲江县委、 县政府把生态 作为蒲江的立县之本、强县之
基、 发展之源, “ 坚持 生态经济立县,
加决 绿色产业富民, 奋力推进城 乡一
体化” 的工作思路 , 以国家级生态示
范区建设为载体, 加大生态工业、 生

石庙:一个生态名镇的发展样本——河南省栾川县石庙镇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镇纪实

石庙:一个生态名镇的发展样本——河南省栾川县石庙镇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镇纪实

堰 坝 、 梁 和 道 路 , 河 道 内 乱堆 乱 放 的 桥 对
坚持 “ 生态 立
现象进行治理 ; 对公路沿线 乱堆 、 乱放物 料进行集 中清 除,对滑坡路 段和新修路 段的边坡进行植被恢复 。目前 , 大环境综 合整治工作已完成 目标任务 的 8 %。 0
与 此 同 时 , 镇 以打 造宜 居 环境 为 石庙
得 到充 分发挥 ” 的新 型工 业化 道路 ; 消 在 耗 资源的同时更加 注重资源 “ 再生 ” 努力 , 抓好 退耕 还林 、 退耕 还草 工作 , 保 资源 确 总 量不 减少 ; 大力开 发旅 游资 源 , 大力 推 介生态旅 游项 目,加 大招 商引资力 度 , 把 生态资 源转 化为生态效 益 ; 学培育万 相 科 红梨 、 薰衣草花 卉种植基地 等生态旅游 区 和杨树 坪旅 游新村 的核 心竞争力 , 断完 不 善生态建设 和服务设施 功能,努力打造生
处理 新机 制 。 在市 政 中队原有 l 2人规模 的
纵 观石庙镇 的发 展 , 其优势在 生态 , 出路 也在生态。石庙镇只有保护好一方生态 , 守护 好一方资源 , 才能在竞争 中长期 占据主动位置 。为此 , 今年 伊始 , 石庙镇党委 、 政府坚持把 “ 绿色” 作为全镇科学发展 的 主旋律 , 全面启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镇创建工作 。
药材主体种植模式 为主 的林果药 基地 ; 计
划投 资 80 万元 , 00 以上元 、 下元 、 明和常 光 门村为主打造 5 0 0 0亩苗木花卉基地 。 同时 ,在观星村 成功试种茶 菊花 、 薰
科 技投入 , “ 走 科技 含量 高 、 济效 益好 、 经 资 源消 耗低 、 环境污 染少 、 人力 资源优 势
石庙 一 ● : 生态名镇 的发展样本 一个

宁海县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思考

宁海县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思考
20 0 4年 , 海 的 万 元 工 业 产 值 能 耗 宁 发展循环经济 之所 以受到重视 , 最 根 本 的 一 点 就 是 我 国 的 经 济 增 长 已经 付 出 了沉 重 的 资 源 和 环 境 代 价 。
环境 相 协 调 。推 进 国 民经济 和 社会 纪 九 十 年 代 以 来 ,发 达 国 家 正 在 把
29亿 吨 , 近 美 国 、日本 和 欧 盟 钢 。 接
市 平均 水 平 。 放 型 经济 增 长 模 式 粗 在 很大 程 度 上 ,导致 了资源 要 素 紧
源 供 给 的 压 力 越 来 越 大 , 遇 了“ 遭 成
取 得 了一 定 的经 验 和成 绩 。 文 就 耗 却 相 当惊 人 。 比如 ,钢 材 消 费量 缺 问题 越 来 越 突 出 。经 济 增 长 对 资 本
国家 “ 十一五 ” 划突 出强调加 与环 境 和 谐 的 经济 发 展 模 式 。它 要 规
快 经 济 增 长 方 式 的 转 变 。 同 时 ,指 求把 经 济 活 动组 织 成 一 个 “ 源一 资
出 了转 变 经 济 增 长 方 式 的 途 径 和 方
产 品再 生资 源 ” 的反馈 式 流程 , 特 其 点 是低 开 采 、 高利 用 、 排 放 。 “ 低 减
实现 可 持 续 发展 。 中我 们可 以看 径 和 实 现 方 式 。 从 出,发 展 循环 经 济 已成 为 我 国经 济
发 展 的 一 个 重 要 的 新 理 念 。宁 海 县
高达 0 7 . 2吨标煤 , 3 工业 园区产 出率
为 41 元 / 方 公 里 ,土 地 投 资 强 .亿 平 度 为 9亿 元 / 方 公 里 , 低 于 宁 波 平 均
不 是机 械 论规律 来 指导 人类 社会 的 将 仍 处 于 高 需 求 。改 革 2 0多 年 来 , 经 济 活动 。传统 经 济 是一 种 由 “ 资 我 国 经 济 一 直 保 持 较 高 的 增 长 速 度 , 源~ 产 品一 污染 排 放 ”单 向流动 的 与 此 同 时 。 出现 了资源 消 耗量 大 , 也 线形 经济 , 其特征 是高开采 、 利用 、 低

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赣发[2013]16号

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赣发[2013]16号

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正文:---------------------------------------------------------------------------------------------------------------------------------------------------- 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赣发〔2013〕16号2013年12月27日)县域经济是区域发展的基石,是江西崛起的筋骨。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决策部署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促进做大全省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现就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总体要求1.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按照“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十六字方针,把壮大县域经济作为加快全省发展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和新的增长点。

坚持产业要特、企业要“民”、技术要新、品牌要响,以改革扩权激发内生动力,以扩大开放增强发展活力,以转型升级提升综合竞争能力,大力实施工业转型升级、现代农业“接二连三”、现代服务业倍增、县城建设提升、镇村联动建设、城乡环境整治“六大工程”,走出一条“城乡统筹、产城融合、区域一体、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路子,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2.基本原则。

从省情出发,把握时代发展脉搏,认清发展大势,尊重发展规律,以“五个坚持”为基本原则。

--坚持城乡统筹、“四化”同步。

实施镇村联动,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坚持转型发展、突出特色。

以扩大总量与提升质量并重为着力点,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升级。

生态立县 绿色发展——江西省安远县生态建设纪实

生态立县 绿色发展——江西省安远县生态建设纪实
“ 态 立 县 、绿 色发 展 ” 带来 了 很 保 护 区科研 小道 、大道 、社 区道 立 了环境安全 防范体 系。到 目前 , 生 大 难度 ,不 少城 市环 境 建 设 、景 区 路 建 设 。 进 一 步 完 善 了保 护 站 的 安远县的生态林业保护、病虫害防
基础设施建设项 目,因经 费限制而 观 测 、 监 测 、 通 讯 网络 及 其 他 基 治 、山塘水库保护、森林火灾防范
建 设好 生态 环 境 才 是最 好 的发 展 。
了农 产 品 的 用 药 安 全 ,保 护 了水 区 域 资 源 为 依 托 ,合 理 开 发 了水 安 远 县 首 先 抓 了东 江 源 头 的 源。第三 是抓好小流域综合整治。 资源 ,不 断提高 了水 资源 的利用
3 17 2 8 0 0. }七
二是 树 立循 环经 济 理念 ,大 力 发 目标 ,全 面开 展 了西甜 瓜 、脐橙 序 规 范 了保 护措 施 ,迁 出 了包括
展 生 态 工 业。 坚持 “ 业 兴 县、 等 农 业 科 技 示 范 工 程 建 设 ,建 设 三百 山、鹤 仔 、凤 山等 水害 受淹 工
旅 游 活 县 ” 原 则 , 以 资 源 为 依 了山香 园中 药材 、花 卉苗 木、 毛 乡镇 村 民 , 实 行 了封 山 育 林 , 关 竹 等 万 亩 生 态 基 停 了 周 边 工 业 污 染 企 业 , 制 定 了
的 源头 。尽 管安 远 县在 “ 态 立县 、 勘 定 了保 护 区 、核 心 区 、缓 冲 区 、 珠 江 防护 林 、 国家 生态 公 益林 、封 生
绿色发展”上有不少独特优势 ,但 实验 区边界 ,建立 了永久性界牌、 山育林、人工造林相结合 ,进~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循环经济模式是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循环经济模式是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再利用 、 资源化 。其 目的是 : 以最少的资源 投入 , 展的复合体。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县 域或 区域经济发展中 述为减量化 、 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它要求 l县域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 换取最高效率地使用和最大 限度的循环利 用 ,从 而实现污染 、
和资源为代价 ; 、 2 发展进程 中不降低环境质量 , 不破坏 自然资 物排放量的最小化和人类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使经济活动与 源基础 ; 、 3 现实的资源使用不会减少将 来的实际收入。 在上述 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规律相吻合 ,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和
在人们面前首要解决的问题。

发、 发展新的补链或补环技术和体系 , 使经济发展与时俱进 。
循 环 经 济 体 系 的 核 心 内涵 是 3 R原 则 ,即 减 量 化

县域 经济可 持续发展 与循环 经济体 系
R d c )再使用 ( e s )再循环( e y e o R ue 、 R c d 在 国通常描 从整体上讲 , 可持续发展是生态 经济和社 会可持续发 ( e u e 、
资源 、 经济、 社会 、 、 人文 区位、 市场等综合条件 , 进一步策划该 限度地提高资源生产率 ,实现污染排放最小化和废弃物循环 最大化 。再修复是指循环体系的建立不仅耍达到减少对
循环经 济是国际社会推进 可持 续发展的一种 重要的实 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还应该不断修复被人类 已经破坏了 践模式。 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 。 循环经济是将清洁生产和废 的生态系统 , 使得人类和 自然和谐共生。 如建设生态工业园区
济的基础部 分。 县域经济发展的好与坏 , 事关整个国民经济的 是全过程水平上的节约。应综合考虑节能 、 水 、 节 节材 、 节地 发展和未来经济走势 。 那么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 , 寻求 等 。 循环是循环经济体系的最终特征 , 一方面要完善规范已有

积极打造区域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

积极打造区域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

NINGBO N WSR ORTIN NONG CUN J I AN SHEX新农村建设宁海县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和现实基础,确立了“生态立县”的战略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在农业领域探索发展循环经济,初步形成了以循环型农业园区为载体,以生物物种共生互利为基础,以农资投入减量增效为手段,以农业废弃物资源的多级循环利用为主要内容,区域内不同产业系统的物流与价值流的共生耦合及相互依存,跨产业、跨区域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体系,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为进一步推进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目前,全县受益于循环经济的农业产循环。

紧紧抓住市第一个农村沼气池国债项目县建设的机遇,引导农民利用畜禽粪便、废秸秆,开发以沼气为纽带的农村生态能源,实现资源利用节约化、产业链条生态化。

目前,全县已建成沼气池323座,沼气用户2000户,建立了“畜—沼—果”、“畜—沼—粮”、“畜—沼—鱼”等多种生态种养模式,实现了“养猪不垫圈、做饭不烧柴、种菜无农药、产业无污染”的“家庭绿岛”式循环系统。

引导广大农业企业发挥绿色农业、农产品加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三大比较优势,形成源头减量、过程减量、排放减量等系列化生产流程。

目前,已建成“减◆中共宁海县委书记王剑侯积极打造区域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70%以上,去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万元,达到10332元。

一、坚持系统性与紧密性相统一的原则,合理构建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

我县于2006年编制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浙江东海岸10万亩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规划》,在规划的指导下,通过几年的建设,已形成了点、线、片、面紧密结合,企业、产业、区域三个层次环环紧扣的“三级循环农业体系”。

一是构建农户、企业“点—线”排”典型农业企业15家,其中6家被列为宁波市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

二是构建产业“线—片”循环。

按照产业“组合化”促进循环农业“一体化”发展的要求,2003年启动的县域东部长街、胡陈、力洋等镇乡11万亩浙江东海岸农业循环经济区,通过科学规划、合理设计,使区域内的水稻、柑橘、西瓜、西兰花、牧业、海水养殖等看似分散的多种产业相互依存、环环紧扣,逐步形成生态型“种养饲加”一体化的生产模式。

川东北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循环经济

川东北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循环经济

川东北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循环经济曹锐【期刊名称】《中国西部》【年(卷),期】2013(000)004【总页数】6页(P84-89)【作者】曹锐【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达州主城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问题,现代化是近几百年年来全球范围内的共同方向。

作为西部地区,工业化仍然是现代化的关键。

传统意义上,发达国家因为生产成本的上升和环境污染的原因,逐步地转移劳动密集型和资源性企业到发展中国家。

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主任陈佳贵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快速推进工业化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核心问题。

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化取得很大的进步,但是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发展进程快,中西部比较慢。

缩小东西部的发展差距,关键是缩小中西部地区在工业化进程中的差距。

当前或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加速推进工业化的进程。

陈佳贵认为,我国由农业大国变成了工业大国,但是,我们还不是工业强国。

如果要实现工业化,我们还需要15~20年,但是要由一个工业大国变成工业强国需要更长的时间。

而且我国工业化进程很不平衡,所以调整产业结构也是存在地区差别。

东部地区经过30年的建设,现在已经基本实现工业化后期阶段,土地成本上升,很多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进一步开展。

从这几点来说,中西部地区迎来了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发展的好时机。

发展油气化工提高资源生产效率2013年1月17日,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前往瓮福达州磷硫天然气化工基地调研,强调要积极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大力推广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可持续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10年来,川东北气矿的天然气产量呈螺旋式发展,高峰期产量达到17.61亿立方米。

随着现有气田进入中后期开发,天然气产量不断降低。

据气矿相关负责人介绍,稳定并提高单井日产量和“精细化管理”,是气矿的重中之重。

为此,他们大力实施以增压工艺、复合排水采气工艺、泡沫排水采气工艺、连续气举工艺等特色采气工艺技术,实施“一井一策”的制度,有效控制了气田快速递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循环经济坚持生态立县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发展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

这也是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几年来,我县坚持发展循环经济,突出节能减排,全县城乡的环境卫生状况有了明显的改观,取得了很大成效。

这是符合十八大精神的。

但是,从我县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状况看,还不尽如人意,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与一些先进县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这是需要认真改进的。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县实现转型发展、提升县域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因此,要从长远发展规划和近期发展规划相结合的角度,从发展生态型、集约型、高效性的经济的高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生态立县,建设幸福**。

建议:发展循环经济、坚持生态立县。

一、加强宣传、提升认识。

要利用新闻媒体、各种会议、举办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强化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舆论宣传,造成一个从县到乡镇、再到农村的全方位、多层面的立体宣传效果,提升人们的认识,使人人自觉参与到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工作中来。

二、立足县情,搞好规划。

要根据我县的县情,确定发展循环经济的类型、产业,并把整个发展规划细化、量化、具体化,增强规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三、先试先行,以点带面。

发展循环经济,抓好典型,十分关键。

要围绕壮大一批产业、培植一批企业、抓好一批项目,抓好典型,先行先试,以便整体推进,促进全面。

四、发展园区,聚集辐射。

要按照现代化、生态型、可循环发展的理念,
打造密集型、现代化园区,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

特别是要根据我县“两区同建”的进展实际,打造一些大型社区甚至万人社区,并大力整合园区企业,建设废物交流平台,将农村的环境卫生整洁化。

五、围绕大局,制定政策。

发展循环经济,涉及到许多县直部门,如农业、水利、土地管理、电力等部门的自身利益。

因此,要求县政府与各县直部门搞好协调,大胆改革,围绕发展循环经济的大局,研究政策,制定政策,服从大局的需要。

六、齐抓共管,全体行动。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综合性、宏观性的重大事业,需要全县各部门、各乡镇齐抓共管,共同参与。

因此,都要尽职尽责,积极行动。

通过全县广大干部的齐心努力,必然会使循环经济搞出自己的特色,形成生态立县、生态强县的宏伟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