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专题练习题16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单独装订成册!)

一、选择题

1.下列实例中,不能构成群落的是()

A.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

B.青藏高原上的高山苔原

C.海南岛清澜港保护区的红树林

D.大兴安岭的全部红松

【解析】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青藏高原上的高山苔原都是由多种生物组成的,海南岛清澜港保护区的红树林,并不只有一个红树物种,还包括与它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其他植物、动物、微生物等。而大兴安岭的全部红松,是由单一的物种——红松组成的,不能构成群落,而是一个种群。

【答案】 D

2.下图(一)中所示的生物间关系,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示营养流动的方向;图(二)在坐标系中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图(一)(二)中所表示的生物关系配对正确的一组是()

A.①—甲B.②—甲

C.③—丙D.④—乙

【解析】图(一):①中A、B两种生物在营养上互惠互利,两者关系应为互利共生;

②中同种生物为共同的生活条件而发生的关系应为种内斗争;③为捕食关系,且A为捕食者,B为被捕食者,④中A、B两种生物为了共同的生活资源而发生的关系应为竞争。图(二):甲中两者在曲线上是处处平行的,应为互利共生关系;乙中两者在曲线上呈相反关系,应为捕食关系;丙中一种生物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数量减少,且有灭亡情况,故应为竞争关系。

【答案】 A

3.下列有关生物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丰富度是指单位面积或空间内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

B.越靠近热带地区,生物的丰富度一定越高

C.一般来说,某个区域生物丰富度越高,该区域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D.在探究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过程中,要对取样土壤中的各种生物个体逐个计数【解析】生物丰富度是指物种数目的多少,而不是个体数量的多少。在探究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过程中,对于单位面积上个体数目多的生物无法逐个计数。

【答案】 C

4.有数字1到8的8个物种,每个物种在生物群落甲、乙、丙的密度不同,下表给出

了这些物种的密度(数/m2)。请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小的是乙

B.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大的是甲

C.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共生

D.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

【解析】生物群落是由若干个种群组成的有机结构,群落中物种的种类越多,个体间数量分布越合理,越有利于能量流动,其稳定性越大;反之,则越小,因此A、B选项正确。分析群落丙种群中物种数目基本呈现数量金字塔形,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关系。

【答案】 D

5. 下表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土壤中螨类孳生与某化工厂重金属铬污染的相关

A.

B.实验采用取样器采集土样计算螨类数量

C.螨类可作为土壤铬污染的指示生物

D.螨类物种丰富度与铬污染相关

【解析】分析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铬浓度越高,污染区内螨类密度越高。螨类由于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活动范围小,实验常采用取样器采集土样进行计算。螨类密度与铬浓度有关,因此可作为土壤铬污染的指示生物。表格中未反映出螨类物种丰富度的变化。

【答案】 D

6.关于池塘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垂直方向,鱼类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鱼类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主要依赖于植物

C.池塘中的动物群落没有水平结构

D.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种类分布有差异

【解析】池塘生态系统中由于植物的垂直分布而导致以不同植物为食的鱼类也出现分层,如四大家鱼中以浮游植物、动物为食的鲢鱼、鳙鱼分布在水的上层,以沉水植物为食的草鱼在水的中层,而肉食性的青鱼则在水的下层;当然池塘植物群落也有水平结构,从岸边到中心分布不同类群植物,必然导致池塘中的动物群落有水平结构。

【答案】 C

7.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A.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

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无分层现象

【解析】竹林中的所有竹子为同一物种,由于生长的阶段不同而高低不同,所属范围为种群而非群落。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主要与食性有关,如森林中的鸟类:林冠层栖息着鹰、杜鹃;中层栖息着山雀、啄木鸟等。淡水鱼的分层与陆地动物的分层的因素是一样的,也是与食性有关。不同地段的土壤性质、水分、温度、光照不同从而导致生物种类有差异,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常呈镶嵌分布。

【答案】 A

8.(2008年济南模拟)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群落内部因素的变化

B.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冰川泥地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

C.在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是群落的演替D.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

【答案】 B

9.发生在裸岩上的群落演替过程是()

A.裸岩阶段~苔藓阶段~地衣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B.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C.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草本植物阶段~苔藓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D.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灌木阶段~草本植物阶段~森林阶段

【答案】 B

10.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C.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原因是次生演替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

D.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起始条件不同

【解析】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从来没有植物,或者是土壤中原有条件被破坏后形成的,应为初生演替;而弃耕的农田上仍保留原有土壤条件,这种为次生演替。初生演替形成的过程中会存在竞争,如苔藓被灌木替代的过程中,灌木在竞争中取得优势。次生演替中同样存在竞争。次生演替的环境是具有较好的土壤条件,演替速度快,所需时间短。初生演替时间较长,是由于从没有过植被的环境或原有植被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开始的,条件差,而次生演替条件较好。

【答案】 B

11.群落不断发展变化,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着演替。下列关于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初(原)生演替历程短,速度慢

B.在正常情况下,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使生物多样性降低

C.在演替早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显著变化

D.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是次生演替的一个例子

【解析】初生演替所经历的时间一般较长,速度慢;群落演替的结果往往是生物多样性增强;演替早期,群落中的弱势种群由于自然选择的压力,其基因频率往往会发生显著变化,但优势种群无自然选择压力,其基因频率往往相对稳定;D项内容属次生演替的实例。

【答案】 D

12.右图是一温带地区在初生演替过程中两种量值的变化曲线,这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