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经络——叶盛漫

合集下载

中医经络完整ppt课件

中医经络完整ppt课件

血压高或低 39
完整版ppt课件
40
手厥阴心包经
时 间:19:00—21:00
(戌时)
起止穴位:起于天池穴,止于
中冲穴 左右各有9个穴位
功 能:可控制心脑血管疾

失调时症状:心悸、高血压
完整版ppt课件
41
完整版ppt课件
42
手少阳三焦经
时 间:21:00—23:00
(亥时)
起止穴位:起于关冲穴,止于
失调时症状:胃部不适、乳房不适、
头痛、瘦、肤色黄、腿 痛酸麻、膝盖无力、退 化
完整版ppt课件
29
完整版ppt课件
30
足太阴脾经
时 间:9:00—11:00
(巳时)
起止穴位:起于隐白穴,止于
大包穴 左右各有21个穴位
功 能:调节消化、免疫系

失调时症状:免疫力下降、过
敏、拉
完整版ppt课经件 不调
肚子、便秘、月
31
完整版ppt课件
32
手少阴心经
时 间:11:00—13:00 (午时)
起止穴位:起于极泉穴,止于少冲穴
左右各9个穴位
功 能:控制肺的功能
失调时症状:胸闷、消化不良、气管
症状、眼睛干涩、脸部 肌肉充血
完整版ppt课件
33
完整版ppt课件
34
手太阳小肠经
时 间:13:00—15:00 (未时)
完整版ppt课件
64
在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微张口呈凹陷处取听 宫,闭口取下关等; 下颌角前上方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 处取颊车; 握拳掌横纹头取后溪; 风市、曲池、列缺……
完整版ppt课件
65
完整版ppt课件

2024版《中医基础理论经络》ppt课件完整版

2024版《中医基础理论经络》ppt课件完整版
刮痧 通过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从而起 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热解表、行气止痛、健脾和胃 等作用。
注意事项 艾灸和刮痧等操作前需了解患者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 部位和方法,注意防止烫伤和感染。同时,对于孕妇、心 脏病患者等特殊人群需谨慎操作。
19
05
临床应用举例与案例分析
2024/1/28
气血流通原理
中医认为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源泉,经络则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气血 在经络中运行,周而复始,如环无端,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当经络气 血运行不畅时,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2024/1/28
6
02
经络与脏腑关系探讨
2024/1/28
7
脏腑功能在经络中体现
2024/1/28
脏腑功能通过经络实现相互联系
小儿消化不良
通过经络刺激,调整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改善小儿营养不良。
2024/1/28
产后缺乳
依据经络理论,采用针灸、推拿等方法,刺激乳腺分泌,增加乳汁 量。
22
运动损伤康复中经络应用
肌肉拉伤
运用经络穴位按摩或针灸,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肌肉修复。
韧带扭伤
通过经络治疗,调整关节稳定性,促进韧带修复,缓解疼痛和肿胀。
《中医基础理完论整经版络》ppt课件
2024/1/28
1
目录
2024/1/28
• 经络概述与基本概念 • 经络与脏腑关系探讨 • 常见穴位分类及其功能解析 • 针灸、拔罐等操作方法介绍 • 临床应用举例与案例分析 • 现代科技在经络研究中应用前景展望
2
01
经络概述与基本概念
2024/1/28
3
经络定义及作用

经络ppt课件优选全文

经络ppt课件优选全文

肾经在胸中线旁开2寸,腹中线旁开0.5寸处
10 膀胱经行于背部,分别于背正中线旁开1.5寸和3寸
足少阳胆经在躯干分布
足厥阴肝经在躯干分布
足少胆经:分布于身之侧面
足厥阴肝经循行规律性不强。
11
足太阴脾经
足阳明胃经:
脾经:行于胸中线旁开6寸, 腹中线旁开4寸处;
足阳明胃经:分布于胸中线旁开4寸, 腹中线旁开2寸;
18
19
20
十二正经(手三阳)之——手阳明大肠经
1、循行路线
起于食指桡侧商阳穴,从手走头行于上肢 外侧前缘经缺盆、大椎,止于鼻旁迎香穴
2、运行时间:
卯时(5_7点)
3、主要生理功能:
吸收津液 排泄糟粕
21
22
23
大肠干净的四个标准
1、黄 润 2、成 形 3、顺 畅 4、无恶臭
24
十二正经(手三阴)之——手少阴心经
足少阳胆经 23:00-1:00 子鼠 助消化、主决断
足厥阴肝经 1:00-3:00 丑牛 主疏泄、藏血、主谋略
17
十二正经(手三阴)之——手太阴肺经
1、循行
起于胸部中府穴,从胸走手 行于上肢
内侧前缘止于大拇指桡侧少 商穴
2、运行时间:寅时(3-5)
3、主要生理功能:主气、司呼吸、
外合皮毛、开窍于鼻
序号 时辰
1
卯时( 5点至7点 )
2
辰时( 7点至9点 )
3
巳时(9点至11点 )
4
午时(11点至13点)
5
未时(13点至15点)
6
申时(15点至17点)
7
酉时(17点至19点)
8
戌时(19点至21点)

中医经络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中医经络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经络是人体气血的通道。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系脏腑肢体关节,沟通上 下内外的并存在于人体内的通路只有五经畅通
312经练锻络法
“3”:按摩合谷、内关和足三里3个穴位。
01
一般人每天早晚两次,左右不拘,每次共5分钟,按摩时如能感到酸、麻、胀、并且这种感觉有上
下窜动的得气感就是有效按摩,按压的频率约为每分钟30次。
柒. 正确认识经络的作用
XXX

中医经络
经络是人体气血的通道。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系脏腑肢体关节,沟通上 下内外的并存在于人体内的通路只有五经畅通
中医经络
经络基础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 内属于脏腑,外布于全身,将 各部组织、器官联结成为一个
有机的整体。
经络养生与传统中医养生
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 处百病、调虚实,不可
脂肪肝、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
食欲不振、倦怠乏力、胃胀、胃酸、烧心、打嗝、胃痛、便秘、腹胀、腹泻、 慢性肠炎、慢性胃病、胃溃疡、慢性结肠 腹痛、口臭、大便稀薄不成形 炎
腰膝酸软、遗精滑精、性功能减退、肢寒畏冷、性冷淡、脱发、白发、小便 长期咳喘、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肺
不利、尿频、尿急、四肢麻木、关节屈伸不利、颈椎疼痛、腰椎疼痛
阳明 大肠经

厥阴 心包经 少阳 三焦经
少阴
心经
太阳 小肠经
太阴
肺经
阳明 胃经

厥阴
肝经
少阳 胆经
少阴
肾经
太阳 膀胱经
五行相生,相克和藏象学说
理论依据:五经应五脏,五脏应五行,彼此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在《素问;六元正 计大论》中指出:

木郁—达之
反复说明疏通五经应对五脏 气血精液,只有“通”才

中医基础理论10经络-PPT

中医基础理论10经络-PPT
分支:从腰部分出,沿脊柱两旁下行,穿过臀部,从 大腿后侧外缘下行至 腘窝中(委中穴)。
分支:从项部(天柱穴)分出下行,经肩胛内侧,从 附分穴挟脊(旁开3寸)下行至髀枢(大转子部,当环 跳穴),经大腿后侧至腘窝中与前一支脉会合,然后 下行穿过腓肠肌,出走于足外踝后,沿足背外侧缘至 足小趾外侧端(至阴穴),交于足少阴肾经。
分支:从手腕的后方 (列缺穴)分出,经手 背走向食指桡侧端(商 阳穴),交于手阳明大 肠经。
手太阴肺经主治
肺系疾病:咳嗽,气喘,咽喉肿 痛,咳血,胸痛。 外经病:肩背痛,肘臂挛痛,手 腕痛。
2.手阳明大肠经
起于食指桡侧端,经过手背行于 上肢伸侧前缘,上肩,至肩关节前 缘,向后到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 穴),在向前下行入缺盆,进入胸 腔,络肺,向下通过膈肌下行,属 大肠。
至阴
[属性]井穴 [定位]足小趾外侧趾甲跟角旁0.1寸。 [主治]头面五官疾;胎位不正,滞产。 [操作]浅刺0.1寸。
胎位不正用灸法。
8.足少阴肾经
起于足小趾下,斜行于足心 (涌泉穴),出行于舟骨粗隆之 下,沿内踝后,分出进入足跟部, 向上沿小腿内侧后缘,至腘窝内 侧,上股内侧后缘入脊内(长强 穴),穿过脊柱至腰部,属肾, 络膀胱。
中医药学基础
经络
▪ 《灵枢·经脉》:“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 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 《扁鹊心书》:“学医不知经络,开口动手 便错。”
经络
概述 十二经脉 奇经八脉 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经络的生理功能 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概述
经络的基本概念 经络系统的组成
一、经络的基本概念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 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 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 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基础知识PPT课件

经络基础知识PPT课件
开设此课程的目的
•了解经络、穴位的基本概念; •了解取穴的基本方法; •了解十二经络的基本功能;
经络穴位的掌握,对于身体理疗 项目可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1
•2
•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 行的通道。“经”有 路径的含义,是经络 系统的主干;“络” 有网络的含义,是经 脉别出的分支,纵横 交错,遍布全身。
各种心脏病、血液循环障碍(高血压、低血压、 动脉硬化)、心脏自律神经失调。
•30
十二经与组织功能
十、三焦经(手少阳)
主要器官 与组织
淋巴、免疫、炎症。
器官与组 织功能
所有内脏的功能:肺、胃、胰、胆、肝、大肠、 小肠、肾、膀胱、子宫、卵巢等均与之有关, 特别是炎症反应。
主要疾病
各器官的炎症、过敏性疾病、头痛、肌肉关节 疼痛。
器官与组 织功能
回吸收水分,排泄糟粕。
主要疾病
上呼吸道(含鼻、咽),齿,大肠,直肠病变, 肩及前臂炎症与运动伤。
•23
十二经与组织功能
三、胃经(足阳明)
主要器官 与组织
胃肠道、口腔(齿)、乳腺、膝盖。
器官与组 织功能
受纳消化
主要疾病 胃炎、胃溃疡、胃癌、消化不良、胃功能失调
•24
十二经与组织功能
手三阴经 足三阴经
手三阳经
十二经脉
足三阳经
•7
•8
脏腑经络气血传送于 体表的部位,
•9
穴位的概念
脏脏

腑腑
表 脏腑疾病或功能失调 时,其电生理特性会 有改变,通过高低不 同的数值反应,即可 综合评估人体内部变 化
是经络健康检测仪、 手诊仪诞生的理论 基础
•10
•11
•12•13•14源自•15器官与组 织功能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学说[可修改版ppt]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学说[可修改版ppt]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学说
一、经络的概念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三、经络的规律
一、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什么?
经络的定义
经络是人体运行全身气血, 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
下内外的通道,是人体的重
要组成部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剖不可见! 显微镜下不可见! X光不可见! MR不可见! 红外成像不可见!
三、经络的规律
命名规律 分布规律 走行规律 交接规律
经络的命名规律
手足 阴阳(太阴少阴厥阴,阳明太
阳少阳) 脏腑
“手 太阴 肺经”
十二经脉名称分类表
阴经属脏络腑 阳经属腑络脏 循行部位
(行于内侧) (行于外侧)
太阴肺经
阳明大肠经 上 前线
手 厥阴心包经 少阳三焦经
中线
少阴心经
太阳小肠经 肢 后线
手三阴
手三阴
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













交接规律
脏(阴经)里
腑(阳经)表
表里 关系

大肠





小肠


膀胱

心包
三焦



“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续”。
规律:“表里经—同名经—表里经”






手手足足手手足足手手足足
太 阴
阳 明 大
阳 明
太 阴
少 阴
太 阳 小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 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 首之会。

人体经络图

人体经络图
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 阳溪偏历与温溜,下廉上廉三里长, 曲池肘髎迎五里,臂臑肩髃巨骨起, 天鼎扶突接禾髎,终以迎香二十止。 食指腋窝大肠经,手臂外侧属阳经; 消化神经掌控中,它要不痛腹胀痛; 便秘口干肩颈痛,体热痔疮加头痛。
● 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旺 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
【05】足阳明胃经
● 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旺 巳时脾经旺,造血身体状
【07】手少阴心经
手少阴心起极泉,青灵少海灵道全, 通里阴郄神门下,少府少冲小指边。 心到小指为心经,手臂内侧属阴经; 循环系统掌控中,胸口沉闷与头痛; 心烦失眠也多梦,肩与前胸多疼痛; 目赤颧红口干燥,血液不良喜安静;
心事过多压力重。
● 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 午时一小憩,安神养精气
● 辰时(7点到9点)—胃经旺 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
【06】足太阴脾经
足太阴脾由足拇,隐白先从内侧起, 大都太白继公孙,商丘直上三阴交, 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前, 府舍腹结大横上,腹哀食窦天溪连, 胸乡周荣大包尽,二十一穴太阴全。 胃经对应是脾经,免疫神经掌控中; 胃胀打嗝排气空,呕吐难耐肋下痛; 曲张平血低血压,风湿还有关节痛。
【12】手少阳三焦经
少阳三焦所从经,二十三穴起关冲, 液门中渚阳池立,外关支沟会宗逢, 三阳络入四渎内,注入天井清冷中, 消泺臑会肩髎穴,天髎天牖经翳风, 瘛脉颅息角耳门,禾髎上行丝竹空。 无名至肩三焦经,手臂外侧属阳经; 分泌循环掌控中,免疫下降忧郁症;
疲倦易得慢性病。 亥时(21点到23点)—三焦经旺。
记忆下降无睡梦,症状不通慢慢通。
● 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 酉时肾藏精,纳华元气清
【11】手厥阴心包经
心包九穴天池近,天泉曲泽郄门认, 间使内关输大陵,劳宫中冲中指尽。 胸到中指心包经,手臂内侧属阴经; 分泌循环掌控中,循环差异血管病; 心跳过快还便秘,心烦目赤上肢痛。

中医基础经络知识)

中医基础经络知识)

相表里的手三阳经交会;
手三阳经均起于手指,从手走向头,在头面与足
三阳经交会;
足三阳经均起于头面部,从头走向足,在足趾各
与其表里的足三阴经交会;
Hale Waihona Puke 足三阴交均起于足趾,从足走向胸腹,在胸部各
与手三阴经交会。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足太阳膀胱经(一)
起于目内眦(睛明穴),直至巅顶,左右交会于头顶部的百会穴。
足太阳膀胱经(二)
任,有担任,妊养的含义
任脉循行部位
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后,从气街部起与足少阴肾经相并,挟脐上行,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喉,环绕口唇,到目眶下。
任脉穴位
主要病候: 下腹部、男女生 殖器及咽喉疖的 病变。 保健概要: 男女生殖器官、 咽喉。
足厥阴肝经
起手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下至足大趾外侧端(大敦穴),沿足背向上,在内踝上八寸处交出足太阴脾经之后,上行过膝内侧,沿大腿内侧中线进入阴毛中,绕阴器,抵少腹,挟胃两旁,属肝,络胆.向上穿过隔肌,分布于胁肋部,沿喉咙之后,向上进入鼻咽部,上行连于目系,出于额,上行与督脉交会与巅顶百会穴。
足厥阴肝经穴位
中医基础经络知识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经 络
古人有“不诵十二经络,开口动手便错”之说。
人体气血津液的运行,脏腑器官的功能活动,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协调,均须通过经络系统的运输传导、联络调节才能得以实现,并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经络的涵义
督脉循行部位
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脊柱后面上行,至项后风府穴进入颅内、络脑,并由颈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上唇系带(龈交)处。
督脉穴位

中医基础知识之经络

中医基础知识之经络

中医基础知识之经络
经络是中医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中医理论中关于气血运
行的通道系统。

经络的形成与身体的发育有关,是人体内部气血的
运行路径。

经络分布在整个人体,相互连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循
环系统。

经络的基本特征
经络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 纵行分布:经络沿着人体的纵向分布,包括了主要的经脉和
络脉。

经脉主要负责气血的运行,络脉则负责气血的输送和调节。

2. 横联互通:经络之间相互连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网络系统。

通过这个网络系统,气血可以流动到全身各个部位,保持身体的正
常功能。

3. 表里一体:经络分为表经和里经,表经分布在体表部位,里经则分布在体表之下。

表经具有保护作用,可以抵御外邪的侵袭;里经则负责传输气血养分,滋养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

4. 走行有序:经络的走行路径是有规律的,遵循一定的规律和顺序。

经络的运行路径相对固定,中医学可以通过按摩、针灸等手段来调节经络的运行。

经络与中医治疗
中医学认为,经络是人体内部气血运行的重要通道,对于维持身体的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医师可以通过观察经络的状态,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并对相应的经络进行调节,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经络的调节方法主要有按摩、针灸和草药疗法等。

通过刺激经络的穴位,可以调节经络的运行,促进血液和气的循环,达到防治疾病的效果。

总结
经络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对于维持人体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了解经络的基本特征和与中医治疗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为自己的健康保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人体十二经络详解

人体十二经络详解

人体十二经络详解经络,相信很多的伙伴都看过电视或武侠小说,像什么任督二脉啊,练功时头顶冒烟啊,气沉丹田啊,什么哭穴和笑穴啊,相信这些大伙儿都可不能陌生。

其实很多的武侠小说都给中医和经络披上了神秘的面纱,咱们揭开后就能够发觉其中那些很有效、很重要的经络和穴位。

人体内的经络要紧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经,有“径”的含义,也确实是路,指的是大而且深的直行骨干;络,有“网”的意思,指的是分支,小而且浅的横行支脉。

二者合称为经络,就像纵横交织的道路,运行着体内的气血,令人的生命得以延续。

在中医看来,很多人老是头痛、腰腿痛、肩颈痛或老感觉躯体的某个地址发酸、发麻等、运动后手臂酸痛等,通过各类刺激(针法、灸法、推拿)后专门快就恢复了,确实是因为通过刺激穴位或沿着经络按揉恢复了经络的畅通,令人躯体的气血能正常地流通,从而各类病症也就自但是然的消失或减弱,达到了通那么不痛的目的。

为了预防咱们躯体疾病的发生,为了及时明白躯体哪儿堵住了,咱们就得明白经络到底在哪里。

人体的经脉包括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

经络的命名是结合脏腑,手足,阴阳而定的。

脏,有储藏人体内一切营养物质的作用,属阴,共有六个,即心、肝、脾、肺、肾、心包;腑,有消化、输送、排泄的功能,共有六个,即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

十二经脉的名称包括三部份,即手或足经、阴或阳经、脏或腑经。

如手太阴肺经等。

十二经脉的名称是: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循行散布于上肢的称手经,循行散布于下肢的称足经。

散布于四肢内侧的称为阴经,属脏;散布于四肢外侧的称阳经,属腑。

经脉的运行有必然的规律,具体方向:手之三阴胸走手、手之三阳手走头、足之三阳头走足、足之三阴足走胸。

每一条经络都对应着每一个时辰:一、卯时(5点至7点)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

2.、辰时(7点至9点)胃经旺,有利于消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经络
经络:中医指人体内气血运行通路的主干和分支。

以十二经脉为主,属于络脉方面的,以十五络脉为主。

它们纵横交贯,遍布全身,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联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联系脏腑、沟通内外,运行气血、营养全身,抗御病邪、保卫机体。

经络不通的症状:人体的一切功能都是在经络系统的控制下进行的;经络失控是疾病形成的原因;而疾病的痊愈则是经络发挥了调整作用的结果。

因此经络就是人体的医疗保健系统。

生命能全身经络推疗养生技术特色适应人群广泛,劳累、不明原因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健忘,抵抗力下降等亚健康症状。

现代人经络不通(亚健康)——生病之源“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实质是指经络而言,即人体的病变多为经络不通所致。

如果经络气血阻滞而不通畅,就会造成有关部位的疼痛或肿胀,气血郁积而化热,则出现红、肿、热、痛等(经络的实证)。

如果气血运行不足,就会出现病变部位麻木不仁,肌肤萎软及功能减退等(经络的虚证)。

如果经络的阳气即卫气,原气不足,就会出现局部发凉或全身怕冷等症状(阳虚则寒)。

经络的阴气即营气,血液不足而阳气亢盛,则会出现五心烦热等现象(阴虚内热)。

生命的平衡:在人生命的过程中,体内电子的消耗和供应的数量应该是相等的,这样才能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如果供电放电失衡,就会导致人体各组织和器官功能的紊乱,这就是人体产生各种疾病的重要原因。

第一阶段:电能转化失衡阶段。

症状:经常感冒、四肢无力、记忆力减退、易疲劳、肠胃不爽、头痛头晕、失眠多梦、便秘、神经衰弱等,严重的有局部神经性头痛。

第二阶段:症状显现,实质性病变阶段。

体质进一步酸化,一些肌体组织(细胞)转化为病理电位,出现“水肿”或“脓肿”,电阻增大,电流不通(经络不通,气血不畅),产生了明显病变。

第三阶段--病入膏肓。

肝、肾等主要器官大面积的供、放功能衰竭,身体大量细胞储电能量不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