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真题第六章参考答案
第六章参考答案一、练习本上参考答案简答题1、简述述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
(P293-297)答:(1)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及原因:①从生产力方面看,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力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社会财富迅猛增长,经济保持了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发展。
这种发展主要是生产力自身发展规律,特别是科学技术自身发展规律作用的原因。
②从生产关系方面看,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所有制关系、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三方面都做了一系列调整。
在所有制关系上,资本主义国家在其自身范围内进行不断的调整的原因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③上层建筑方面看,当代资本主义在上层建筑方面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政治制度与法制有效结合;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的职能增强;资产阶级的民主形式进一步扩大,公民权利的内涵与外延有新的拓展;意识形态中左翼与右翼的分歧逐渐减弱,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更加鲜明。
在上层建筑方面,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归根结底是经济基础发展变化所要求的。
(2)当代资本主义虽然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但它的经济基础仍然是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制。
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与完善,都是在资本主义制度所允许的范围之内进行的。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说明它在总的量变过程中,已经发生了某些阶段性的部分质变。
目前,它的根本性质尚未改变。
2、简述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P265)答:列宁把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概括为五点:(1)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2)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
(3)资本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重要地位。
(4)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
(5)垄断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
上述五大特征,前两个特征是垄断资本在国内的统治,后三个特征则是垄断资本在国外的统治。
3、简述垄断利润及其来源。
(P273)答:垄断利润即垄断资本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所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垄断资本所获得的高额利润,归根到底来自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电子书
4.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形成及其统治
当生产领域中的生产与资本集中不断增强,垄断逐渐形成时,在金融领域里,银行业的集中也在同步进行。因为银行之间也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不断相互竞争,也处于一种优胜劣汰不进则退的生存环境中。而往往是大银行,才有较强实力抗拒和防范风险,有能力吞吐大量的货币资金。无论是大企业家还是一般的储蓄者对大银行的信任也远远超过小银行,这就使得大银行能吸纳更多的社会资金,从而有可能大量向外放贷。当银行业的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同生产领域中一样,也会走向垄断。因为,当银行业的垄断未形成时,各银行之间只能通过在借贷优惠等方面的相互竞争来求生存求发展。而一旦银行业的集中发展到只剩了若干大银行在金融领域中活动的时候,与其继续进一步恶性竞争,不如通过协议达成垄断,这样不但能保持银行的高利润,而且可以形成对货币市场、工业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控制。
19世纪后半叶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出现垄断现象,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垄断日益成为一种常态而非偶然现象,无论在经济发展、生产关系变化还是市场经济体制变迁方面,垄断的出现并成为常态,都使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一些自由竞争时期所没有的新现象、新特征,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到垄断阶段。1916年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把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概括为五点: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资本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重要地位;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垄断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100多年来,垄断资本主义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有很大发展,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垄断资本主义又有了一些新的发展变化。这以前厂的垄断主要是私人垄断,或称一般垄断,二战后出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或者说政权的力量日益深入地介入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国家垄断取代私人垄断成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形式、新特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复习要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复习要点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第⼀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空想社会主义】萌芽期:16-17世纪,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初期发展阶段。
反映了早期⽆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现存社会、建⽴理想的新社会的愿望。
代表作:莫尔《乌托邦》、康帕内拉《太阳城》。
发展期:18世纪以后。
地区:欧洲的资本主义国家。
代表⼈物:巴贝夫、摩莱⾥、马布利。
(了解即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19世纪初期,欧洲三⼤空想社会主义者:法国的圣西门、傅⾥叶和英国的欧⽂。
P225、P41.空想社会主义是历史上进步的思想体系,但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
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公开⾯世:1848,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第⼀个纲领性⽂件)。
P225+P44.马克思、恩格斯创⽴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了⼈类历史发展的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把争取社会主义的⽃争建⽴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了科学社会主义。
2.⽆产阶级⾰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产阶级⾰命是迄今⼈类历史上最⼴泛、最彻底、最深刻地⾰命的原因。
(简答)P226. ·⽆产阶级⾰命的形式的基本形式:暴⼒⾰命。
马克思主义在强调暴⼒⾰命这⼀主要的基本的形式的同时,也并不完全排除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从⾃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条件出发,认为⽆产阶级⾰命⾄少将在⼏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提出“同时胜利论”。
P227 ⾃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列宁提出帝国主义时代的⽆产阶级社会主义⾰命,将是由⼀国或数国⾸先胜利,然后波浪式地发展为全世界的胜利。
P227、P45.⼆、列宁、斯⼤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体上经历了三个时期:即通过“剥夺剥夺者”、银⾏和⼤⼯业的国有化使⽆产阶级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在外国武装⼲涉和国内战争背景下,实⾏以取消商品货币关系为主要特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经济上采取⼀系列⾮常的、特殊的⼜带有强制性的措施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实⾏以发展商品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政策时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教学目的]引导学生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掌握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科学理论变成现实的社会制度40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的历史。
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对当代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与贡献[教学重点]本章重点是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
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认识与发展过程。
[教学难点]本章难点是关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与生命力。
让学生了解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是实现社会主义优越性,保持社会主义生命力的有效途径。
[教学时间]6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科学理论变成了现实社会制度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科学理论变成现实的社会制度,经过了40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
1516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出版了第一部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作《乌托帮》。
书中莫尔控诉了资本原始积累对农民的残酷掠夺,并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未来社会的美好画卷。
这里以公有制为基础,人人从事劳动、按需分-1-配产品。
1602年,意大利的康帕内拉写下了著名的《太阳城》,控诉了私有制的罪恶,认为贫穷和财富是一切丑行的祸根,他设计了一种制度,人人参加劳动,共享劳动成果,没有私有财产。
19世纪,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尖锐地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预定这一制度必然灭亡,他们为未来社会设计了蓝图,提出废除国家的思想,主张建立合作公社,所有财产均属公有,没有阶级、剥削和城乡差别。
他们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包含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许多萌芽。
但他们不了解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及其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不懂得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因而按照其构想的社会实践不可避免地归于失败。
(一)马克思、恩格斯在分析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矛盾的基础上,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唯物史观用社会存在来解释社会现象,揭示了人类历史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剩余价值学说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
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第一节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的开山之作是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写作的《乌托邦》一书。
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二、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一)第一国际与巴黎公社(二)十月革命胜利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作为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日载入史册。
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一)社会主义在苏联一国的实践列宁的《日记摘录》《论合作社》《论我国革命》《我们怎样改组工农检查院》《宁肯少些,但要好些》等被人们称为“政治遗嘱”的文章和书信中,对十月革命以来所走过的道路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构想。
这些思想主要包括:用合作社的形式将农民引向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大工业,实现工业化和电气化;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一切有价值的东西;进行文化革命,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进行党和国家机构的改革,努力提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必须反对官僚主义,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维护党的团结,特别是党中央领导核心的团结等。
建设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
这种模式在当时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确保了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的发展,为处在帝国主义包围中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也有了提高。
这种模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和人员保障。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苏联模式的弊端逐步显现,主要是集中过多、管得过死、否定市场的作用,严重束缚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
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证明,苏联模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
10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六章笔记
10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六章笔记第六章本钱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第一节从自由竞争本钱主义到垄断本钱主义一、本钱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迄今为止本钱主义社会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即自由竞争本钱主义和垄断本钱主义两个阶段。
从本钱主义制度建立到19世纪未20世纪初,本钱主义社会在经济上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自由竞争。
1916年列宁在《帝国主义是本钱主义的最高阶段》中把垄断本钱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概括为五点: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金融本钱和金融寡头的统治;本钱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重要地位;国际垄断同腽在经济上瓜分世界;垄断本钱主义列强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
到20世纪上半期,较为重要的垄断组织形式有: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
20世纪后半叶,垄断组织的形式又有较大发展,主要特征是混合联合企业的兴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本钱主义竞争进一步加剧,生产和本钱进一步集中,使垄断统治进一步加强,这主要表示在:企业兼并速度加快,混合兼并占主导地位。
企业规模扩大,垄断程度提高。
垄断组织的生产经营多样化,混合联合企业大量涌现。
垄断组织向国际化标的目的发展,跨国公司迅速增加。
金融本钱,是由垄断的工业本钱和银行本钱的融合和混合生长构成的一种新的本钱形式。
当垄断的银行本钱由普通的借贷关系中介人变为社会经济生活中万能的垄断者的同时,也开始了垄断的工业本钱与银行本钱的融合。
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实行“参与制”实现的。
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个人联合”的方式实现的。
垄断阶段同自由竞争阶段竞争的不同点主要表示在以下几个方面:竞争的目的不同、竞争的手段有了新的变化、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后果不同、竞争的范围不同。
垄断本钱在经济乃至政治上统治的目的,归根到底是经济利益驱使的,是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垄断利润的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来自对本国无产阶段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剥削;第二,由于垄断本钱可以通过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来控制市场,使得它能获得一些其他企业,特别是非垄断企业的利润;第三,通过加强对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获取的海外利润;第四,通过本钱主义国家政权进行有利于垄断本钱的再分配,从而将劳动人民创造的国民收入的一部分变成垄断本钱的收入。
成人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第七章复习要点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空想社会主义】萌芽期:16-17世纪,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初期发展阶段。
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现存社会、建立理想的新社会的愿望。
代表作:莫尔《乌托邦》、康帕内拉《太阳城》。
发展期:18世纪以后。
地区:欧洲的资本主义国家。
代表人物:巴贝夫、摩莱里、马布利。
(了解即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19世纪初期,欧洲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法国的圣西门、傅里叶和英国的欧文。
P225、P41.空想社会主义是历史上进步的思想体系,但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
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公开面世:1848,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第一个纲领性文件)。
P225+P44.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把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2.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地革命的原因。
(简答)P226. ·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式的基本形式:暴力革命。
马克思主义在强调暴力革命这一主要的基本的形式的同时,也并不完全排除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条件出发,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至少将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提出“同时胜利论”。
P227 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列宁提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将是由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然后波浪式地发展为全世界的胜利。
P227、P45.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一)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时期:即通过“剥夺剥夺者”、银行和大工业的国有化使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在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背景下,实行以取消商品货币关系为主要特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经济上采取一系列非常的、特殊的又带有强制性的措施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实行以发展商品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政策时期。
2010年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第六章
第六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本章引⾔: 从17、18世纪英国和法国资产阶级⾰命算起,资本主义社会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这三百多年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体可分为⾃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前⾯两章主要分析的是⾃由竞争阶段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经济运⾏的基本规律。
总的说这些原理对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也是适⽤的,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有其不同于⾃由竞争阶段的社会经济特征。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社会经济特征及其发展变化、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以及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和历史地位。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的基本原理,正确理解和认识垄断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特征和实质。
第⼀节 从⾃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集中发展到⼀定阶段,可以说就⾃然⽽然地⾛到垄断。
——列宁 ⼀、资本主义从⾃由竞争到垄断 1.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 迄今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体可分为两个⼤的阶段,即⾃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这两个阶段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基本制度没有变,⽆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基本经济关系没有变,但在⽣产⼒发展程度、⽣产关系各⽅⾯的具体特征、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完善、政治和法律制度的变迁以⾄资本主义国际经济政治关系等⽅⾯,还是有很多不同特点的。
本章主要考察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经济特征及其发展变化。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产⽣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之前,资本主义的发展处于⾃由竞争阶段。
在这个阶段,⽣产⼒⽔平和⽣产社会化程度逐步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逐步确⽴和发展,资产阶级成为社会的统治阶级,但还没有形成垄断的局⾯和垄断资产阶级。
在这个阶段,资本主义的以⾃由竞争为特征的市场经济体制建⽴和发展起来,⾃由竞争成为市场经济运⾏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律。
资本主义经济在部门内部与部门之间的⾃由竞争中发展和壮⼤,在各个部门和各个企业资本家追逐更⾼利润的竞争中,社会⽣产⼒得到前资本主义社会不可⽐拟的加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及其相关的各种制度建⽴和逐步规范起来,资本主义的政治和法律制度也逐步发展和建⽴起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
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最深刻的教训: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最深刻的教训 •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最深刻的教训是: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最深刻的教训是: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 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放弃了马克思 列宁主义,结果使得已经相当严重的经济、政治、社会、 列宁主义,结果使得已经相当严重的经济、政治、社会、民族矛 盾进一步激化,最终酿成了制度剧变、国家解体的历史悲剧。 盾进一步激化,最终酿成了制度剧变、国家解体的历史悲剧。 四、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一)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国家政权 一 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国家政权 1、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形成 、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诞生, 的重要标志之一。 的重要标志之一。
(2)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
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把争取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 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3)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 )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 年 月 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所写的党纲《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所写的党纲《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 社会主义的问世。 社会主义的问世。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
二战胜利后,社会主义越出苏联一国范围,向东 欧和东亚扩展,在地理上连成一片,成为拥有世 界1/3人口和1/4土地的强大的社会主义世界性 体系。社会主义从一国走向多国
二、苏联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道路的
探索
列宁、斯大林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 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如何摸索?对 我们有何借鉴?
(一)列宁对俄国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的初步 探索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1918年春-1920年底,苏俄开始了连续 三年的反对英、法、日等14个帝国主义国 家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势力的斗争。内 外勾结他们占领苏俄3/4的土地。红色的新 生政权陷入包围。这一时期,苏俄被迫实 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在分配中实行“阶级口粮制”,居民分为四类,分配口粮。
1. 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上
科学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 认识上。
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但他们夸大 了理性的作用,认为理性和精神对社会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2. 实现社会主义的途径问题上
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阶级 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马恩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说:
‚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 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 完全正确的。某些地方本来可以作一些修改。这些原理 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 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 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在今天,这一段在许 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由于最近20年来大工业 已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 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 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 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
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 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 (一)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 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大体
上经历了三个时期)
• 1、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 • 1917.11-1918.3《布列斯特条约》
签订为政权初步建立时期
• 1918.4-1918年下半年为进一步 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
重危机,加强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探索总结
• 一切从实际出发,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的具 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贡献
• 1、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
• 2、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位
• 3、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
• 列宁:
• 社会主义革命可能首先在一国或数国首先 取得胜利,然后波浪式地发展为全世界的 胜利(垄断帝国主义的时代条件)
十月革命的胜利
•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列宁领 导俄国工人和士兵群众取得了十月社会主 义革命的胜利。证实了列宁关于社会主义 革命有可能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 得胜利的科学诊断。
• 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
• 4、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 5、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思想
•
文化建设等方面的贡献
• 6、“政治遗嘱”的重要意义
(二)斯大林领导下的 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 苏联模式
• 1、1928-1932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 2、1936年12月的苏维埃第八次非常
代表大会
•
位和作用
关键词
• “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论 • 新经济政策 • 无产阶级专政 • 社会主义民主 • 社会主义基本特征 • 马克思主义政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第六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复习要求】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体可分为⾃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由竞争阶段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政治制度和经济运⾏基本规律的原理对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也是适⽤的,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有其不同于⾃由竞争阶段的社会经济特征。
学习本章主要应掌握的内容包括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社会经济特征及其发展变化、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以及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和历史地位。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的基本原理,正确理解和认识垄断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特征和实质。
【复习重点、难点】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竞争、利润及其来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资本主义的基本⽭盾;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
【考核知识点】1、垄断的形成和及其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1)垄断是从稀有竞争中产⽣的。
⾃由竞争必然会引起⽣产和资本的集中,党⽣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定程度时,就会⾃然⽽然地⾛向垄断。
(2)最初的垄断组织形式较为简单,也不很固定、垄断统治的⼒量还不很强。
当时主要是通过⼀些临时的、短期的垄断协议。
随着⽣产和资本的进⼀步集中,垄断势⼒的增强,垄断组织也逐步发展、规范和完善起来、较为重要的垄断组织形式有:卡特尔、⾟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
20世纪后半叶,垄断组织的形式⼜有较⼤发展,主要特征是混合联合企业的兴起。
2、什么是⾦融资本?⾦融寡头怎样实现其经济和政治上的统治。
(1)⾦融资本是由垄断的⼯业资本和银⾏资本融合或混合⽣长构成的⼀种新的资本形式,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社会经济⽣活各个⽅⾯实际上的统治者。
(2)掌握了⾦融资本,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家集团称为⾦融寡头。
(3)⾦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实⾏“参与制”实现的,参与制是通过控制⼀定数量的股票从⽽层层控制许多企业的经济上的统治⽅式。
⾦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个⼈联合“的⽅式实现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
弊端:主要是集中 过多,管得过死, 否定市场的作用, 严重束缚企业和劳 动者的积极性。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毛泽东思想
▪ 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 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 证明了的中国革命与建设的 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 晶。
▪ 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如匈牙利、民主德国。 如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波兰。
(二)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 苏联模式:
从政治方面,主要 表现为过度集权的 党和国家领导体制。
(二)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 苏联模式:
积极作用:曾经促 进了社会主义制度 的巩固和发展,推 动过社会生产力高 速度发展,人民的 生活水平也有提高。
(二)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 学。20世纪初,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这是社会主
义发展中上的再次飞跃。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 最后,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二)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 苏联模式:
经济上:在发展战 略方面,以高速度 发展国民经济为首 要任务,以重工业 为发展重点,实现 从农业国到工业国 转变。
(二)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 苏联模式:
经济上:在经济体 制方面,形成了单 一的生产资料公有 制形式,形成了过 度集中的指令性计 划经济模式。
▪ 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经历的三个阶段
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6.1 复习笔记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①最早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在16~17世纪出现。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作是英国人莫尔的《乌托邦》和意大利人康帕内拉的《太阳城》。
②18世纪以后,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在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继续发展,代表人物有巴贝夫、摩莱里、马布利等。
③19世纪初期欧洲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他们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④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是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它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公开面世。
⑤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起,构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成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武器。
(2)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①无产阶级革命a.无产阶级革命的内涵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
第一,无产阶级革命是要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社会革命,这是以往不同私有制之间相互取代所发生的革命不可比拟的;第二,无产阶级革命是最终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剥削和阶级统治的革命;第三,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第四,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进程。
b.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式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式,从理论上分为暴力革命和非暴力革命即和平形式两种。
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形式。
③马克思主义者对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发生的认识a.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基本观点是,社会主义革命即使不是在全世界同时进行,也要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才可能成功;b.列宁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
2.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1)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①列宁领导下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的三个阶段a.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b.战时共产主义时期;c.新经济政策时期。
整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复习要点
20 年 月 日
A4打印 / 可编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大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大纲导论
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3.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第1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2.事物的联系和发展
第2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1.认识与实践
2.真理与价值
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3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2.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3.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第4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1.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3.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第5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1.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2.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第6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1.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
2.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3.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第7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1.展望未来共产主义新社会
2.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参考书目:
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整理丨尼克
本文档信息来自于网络,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我修正;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听课笔记第六章
第六章社会结构和社会形态 第⼀节社会基本结构 ⼀、社会经济结构(有⼴义:既有⽣产⼒⼜有⽣产关系和狭义之分:指⽣产⼒或⽣产关系) (⼀)、⽣产⼒系统 1、⽣产⼒系统及其构成 ⽣产⼒系统是⽣产⼒要素或成分,按⼀定⽐例和形式结合起来形成⽣产⼒的整体功能。
⽣产⼒系统由①独⽴的实体性因系(指现实的物质⽣产⼒)②运筹性的综合因素(指分⼯协作、预测决策、经济管理)③渗透性的因系(指⾃然科学)④准备性因系(指教育的作⽤)四要素构成。
2、独⽴的实体性因系在⽣产⼒中的地位和作⽤(或物质⽣产⼒的构成及其在⽣产⼒的地位和作⽤)(简答或选择) ⽣产⼒是⼈类利⽤⾃然、改造⾃然,获得得物质⽣活资料的能⼒。
(它体现⼈与⾃然的关系)(选择) 由①劳动者②劳动资料③劳动对象构成。
②和③统称⽣产资料。
劳动者是主动要素、⼈的要素,起决定作⽤ 劳动资料是物的要素,起被动要素。
①劳动者是具有⼀定⽣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从事劳动的⼈,它是⽣产⼒中最活跃的因素,居于主导地位,起主导作⽤。
②劳动资料是在劳动过程中⽤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其中⽣产⼯具是最主要的,是衡量⽣产⼒发展⽔平的客观标准。
③劳动对象是劳动过程中被加⼯的东西,包括天然存在的劳动对象和经过劳动加⼯的劳动对象两⼤类,它也是进⾏⽣产的基础。
3、科学技术是⽣产⼒(要区分科学技术是第⼀⽣产⼒的说法)(简答或选择) ①技术是⽣产⼒,因为⽣产的物质设备,即:硬件,属于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产经验和劳动技能,即:软件,属于劳动者; ②科学是⼀种社会意识形式,当它处于理论形态时,只是潜在的⽣产⼒,知识形式的⽣产⼒不是⽣产⼒的独⽴要素; ③把科学应⽤于⽣产过程之中,与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相结合,就转化为现实的⽣产⼒。
转化途径:A、它被劳动者所掌握,转化为劳动者的⽣产经验和劳动技术;B、它渗透到劳动资料中去,转化为⽣产⼯具;C、它渗透到劳动对象中去,扩⼤劳动对象的范围和质量及其利⽤率;D、把科学应⽤于⽣产管理,提⾼⽣产管理⽔平,推动⽣产⼒发展。
自学马原第六、七章感想
自学马原第六、七章感想在课余时间我自学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第六章和第七章,在学习之后,我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以及社会主义崇高理想的最终实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绝不是偶然,当然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首先是从空想到科学,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初期,到19世纪上半叶达到顶峰。
这300多年正是欧洲从封建主义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变的时期。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使广大劳动群众从人生依附的封建关系中走出来,但随即又陷入资本主义新的剥削方式中,为资本主义所奴役。
资本主义活生生的现实,打破了启蒙学者对新社会的华美预言,无异于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正是这个时候,空想社会主义应运而生。
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16-17世纪的早起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的空想平均社会主义、19世纪初期的批判空想社会主义。
以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在理论上致力于社会制度的分析。
他们对资本主义旧制度的辛辣批判,包含着许多击中要害的见解;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描绘闪烁着诸多天才的火花。
但空想社会主义也有它的缺点,这位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适应社会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实现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马克思和恩格斯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规律,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自产生之后,逐步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知道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斗争,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在这种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
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
第一,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组织生产,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时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第二,对社会生产井陉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实现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的按劳分配原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第一节)
4、列宁对社会主义的重大贡献
(1)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 (2)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 (3)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市 场发展经济; (4)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5)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 (6)加强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 (7)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系列措施。
四、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 民主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和《法 兰西内战》中十分强调无产阶级 政权对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的重要性。
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诞生, 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形成 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国 家政权
• 阶级本质
• 共产党领导
•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 最终目标:消灭剥削、消灭阶级, 进到无阶级社会。
2、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共产党 宣言》的发表
列宁对《共产党宣言》给予高度评价“马 克思恩格斯合著的于1848年问世的《共产 党宣言》,以对这个学说作了完整的、系 统的、至今仍是最好的阐述。” “这部 著作以天才的透彻鲜明的笔调叙述了新的 世界观”因此,《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一)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国家政权
社会主义时期还存在着一定范围的阶级斗争
巩固、发展无产阶级政权,发展生产力。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需要
(二)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从国体上说:
表明国家政权的阶级性 质,即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 人民享有最高的民主权利, 并对少数剥削者实行专政. 采取民主共和国的形 式,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 则组成政府,管理国家.
关键词
“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论
新经济政策 无产阶级专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发展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本章逻辑结构]本章共三节,分别阐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以及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
通过学习,学生应了解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把握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认识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明确工人阶级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坚持党的领导的自觉性。
[本章重要知识点]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2.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3.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4.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贡献和历史经验。
5.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6.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7.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8.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9.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本节逻辑结构]本节介绍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对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进程进行了梳理。
1.对于无产阶级革命来讲,暴力革命是基本形式。
当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否定以和平的方式实现无产阶级革命的可能性和意义。
2.马克思恩格斯最初的设想是社会主义将首先产生在生产力比较发达,世界交往有了普遍发展和无产阶级人数众多的欧美国家。
但是,历史的进程首先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出现了社会主义的曙光。
3.十月革命取得成功,俄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人坚定地遵循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原理,对如何在俄国这样的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4.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
[本节重要知识点]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2.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3.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一、单项选择题1.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但不具备(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本章引言:从17、18世纪英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算起,资本主义社会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这三百多年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大体可分为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前面两章主要分析的是自由竞争阶段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
总的说这些原理对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也是适用的,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又有其不同于自由竞争阶段的社会经济特征。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社会经济特征及其发展变化、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以及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和历史地位。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的基本原理,正确理解和认识垄断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特征和实质。
第一节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说就自然而然地走到垄断。
——列宁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1.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迄今为止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即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这两个阶段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基本制度没有变,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基本经济关系没有变,但在生产力发展程度、生产关系各方面的具体特征、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完善、政治和法律制度的变迁以至资本主义国际经济政治关系等方面,还是有很多不同特点的。
本章主要考察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经济特征及其发展变化。
自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产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之前,资本主义的发展处于自由竞争阶段。
在这个阶段,生产力水平和生产社会化程度逐步提高,资本主义经济关系逐步确立和发展,资产阶级成为社会的统治阶级,但还没有形成垄断的局面和垄断资产阶级。
在这个阶段,资本主义的以自由竞争为特征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发展起来,自由竞争成为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律。
资本主义经济在部门内部与部门之间的自由竞争中发展和壮大,在各个部门和各个企业资本家追逐更高利润的竞争中,社会生产力得到前资本主义社会不可比拟的加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及其相关的各种制度建立和逐步规范起来,资本主义的政治和法律制度也逐步发展和建立起来。
当然,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决定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各种弊端也同时产生和发展起来。
从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在经济上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自由竞争。
自由竞争打破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冲破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生产力发展的束缚,调动起商品生产者的积极性,逐步建立起适应商品经济发展内在要求的市场经济体制,并成为市场经济得以顺利运行的重要规则和机制。
因此,无论从生产关系的层面还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角度,自由竞争都是这个时期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
19世纪后半叶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出现垄断现象,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垄断日益成为一种常态而非偶然现象,无论在经济发展、生产关系变化还是市场经济体制变迁方面,垄断的出现并成为常态,都使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一些自由竞争时期所没有的新现象、新特征,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到垄断阶段。
1916年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把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概括为五点: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资本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重要地位;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垄断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
100多年来,垄断资本主义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有很大发展,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垄断资本主义又有了一些新的发展变化。
这以前厂的垄断主要是私人垄断,或称一般垄断,二战后出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或者说政权的力量日益深入地介入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
国家垄断取代私人垄断成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形式、新特征。
2.垄断的形成从前面两章对价值规律的作用、资本对剩余价值的追求、资本积累的规律等问题的分析中可以看到,资本主义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这种社会化生产力的发展又从客观上要求生产和资本不断扩大规模、日益集中。
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垄断产生的物质条件和基础。
垄断是从自由竞争中产生的。
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社会中从事生产和流通活动的经济主体,主要是私人资本家所有的资本主义企业,各个企业在市场上是平等独立的经济实体,它们都要在市场上的激烈竞争、优胜劣汰中求生存、求发展。
一般说来,总是那些资本雄厚充实、技术设备先进、劳动生产率高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因此,资本主义企业在自由竞争中,会不断通过资本积聚和集中来扩大规模,从而引起生产和资本的不断集中。
也就是说,自由竞争必然会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这个时期资本主义社会中信用制度的发展、股份公司和联合制企业的出现,即若干在生产上有联系的小企业为了在市场上获得更大优势而联合成一个大企业,这样二些新型的现代企业组织形式的出现,在经济危机中企业破产和商品生产者之间两极分化的加剧,都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当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自然而然地走向垄断。
垄断是指一个或几个大型企业占有一个经济部门的全部或绝大部分的生产或流通份额,并因此达成协议,垄断该部门的生产或流通,控制相关商品的价格,从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的情况,垄断也可称作独占。
垄断或独占是排斥自由竞争的,一旦在某个部门形成了垄断局面,其他企业再进入这个部门就非常困难甚至不可能了。
本来,生产和资本的集中是在自由竞争中产生、在自由竞争规律的作用下实现的,可是一旦垄断形成,事情就走到了其出发点的反面。
因为,当一个部门的大部分生产或流通为一个或几个大企业所控制的情况下,竞争的格局会发生变化,因竞争对手之间势力强大或势均力敌,继续竞争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不如放弃竞争,通过协商达成协议,形成垄断,并可坐享因垄断而带来的高额利润。
这样,垄断就出现了。
当社会经济生活中垄断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时,资本主义社会就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了垄断阶段。
3.垄断组织的形成与发展大资本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垄断主要是通过一定的垄断组织实现的。
垄断组织是指若干资本主义大企业,联合起来操纵和控制某一部门或几个部门绝大多数产品生产和销售及原料市场,以保证获得高额垄断利润的组织。
最初的垄断组织形式较为简单,也不很固定,垄断统治的力量还不很强。
当时主要是通过一些临时的、短期的垄断协议,例如以价格协定暂时地控制某地某种商品的市场销售或收购价格:以期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随着生产和资本的进一步集中,垄断势力的增强,垄断组织也逐步发展、规范和完善起来。
到20世纪上半期,较为重要的垄断组织形式有: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
卡特尔,即通过生产或经营同类产品的一些大型垄断企业之间较稳定的垄断协议形成的、在生产或流通的某个或某些环节实行垄断的组织形式;辛迪加,即把一些在法律上和生产上还是独立的大垄断企业在流通环节上统一起来,进行垄断经营的组织形式;托拉斯,即垄断了某种商品生产和经营全过程的独立的大型垄断企业;康采恩,即由一两个特大型垄断企业为核心,联合了各方面各领域一大批企业所形成的超大型垄断集团,等等。
20世纪后半叶,垄断组织的形式又有较大发展,主要特征是混合联合企业的兴起,这种混合联合公司,规模巨大,它们的生产经营项目已不仅限于同类或相关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活动,而是跨行业跨部门进行混合联合生产与经营,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各个产业都有所涉足。
这一方面可以保证一定时期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司的利润率,另一方面还可在经济结构不断变化、新产业部门层出不穷、币场行情不断波动的条件下,能够通过混合经营规避风险,并稳定、持久地保持垄断地位和获得高额利润。
显然这种大型垄断企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其垄断统治的力量,也是极大地增强了。
无论何种垄断组织形式,其实质都是垄断资本家通过垄断生产和市场,更多地榨取劳动者的血汗,以获取高额利润的工具。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薪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竞争进一步加剧,生产和资本进一步集中,使垄断统治进一步加强,这主要表现在:第一,企业兼并速度加快,混合兼并占主导地位。
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和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初期,虽也存在资本集中和企业兼并现象,但战后以来企业兼并的速度大大加快了,以美国为例,20世纪30年代的十年间兼并案大约为两千多宗,50年代增加到四千多宗,60年代则猛增加到一万二千多宗,直到世纪交替之际,企业之间的兼并购并风起云涌。
从兼并的形式看,二战前的兼并多为横向兼并或纵向兼并,二战后的兼并则更多的是不同部门之间的混合兼并。
例如美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原来的主营业务就如其名称表示的,主要是与电话电报相关的业务及其器材制造,战后以来经过多次混合兼并,它已变成了一个经营许多种与电报电话无关业务的混合联合公司,其业务范围涉及食品、人造纤维、建筑、金融保险、计算机、煤炭、石油、卫生用品、肥料等多个相互没有什么直接联系的部门与行业。
第二,企业规模扩大,垄断程度提高。
随着生产的发展,巨型企业不断涌现,垄断程度也不断提高。
以美国为例,20世纪之初资本上亿元的企业屈指可数,上10亿元的企业只有美国钢铁公司一家,但战后几十年来,经济“航母”、“巨无霸”式的大型企业不断涌现,到20世纪70年代10亿元以上资本的企业就有上百家,而如今的美国不但有上百亿资本的大公司,上千亿资本的超大型企业也出现了。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其垄断势力必然大大增强,现代大型垄断企业对市场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世界经济的影响力是战前的垄断企业不可比拟的。
第三,垄断组织的生产经营多样化,混合联合企业大量涌现。
如上所述,混合联合公司是战后垄断组织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混合联合经营能增强实力,化解风险,更有利于长期稳定地获得垄断利润和保持垄断地位。
这种混合联合经营的发展方向是:主要向一些垄断程度低的部门扩展,向一些新兴产业部门发展,以及向军工等特殊产业部门扩展。
第四,垄断组织向国际化方向发展,跨国公司迅速增加。
随着生产社会化与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世界经济和世界市场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垄断组织不但规模扩大,而且将其生产经营的范围扩展到本国国界以外,形成了新的垄断组织形式和垄断资本国际经济组织的载体——跨国公司,它使垄断资本的势力越出国界,将垄断统治延伸到地球的各个国家和地区。
4.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形成及其统治当生产领域中的生产与资本集中不断增强,垄断逐渐形成时,在金融领域里,银行业的集中也在同步进行。
因为银行之间也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不断相互竞争,也处于一种优胜劣汰不进则退的生存环境中。
而往往是大银行,才有较强实力抗拒和防范风险,有能力吞吐大量的货币资金。
无论是大企业家还是一般的储蓄者对大银行的信任也远远超过小银行,这就使得大银行能吸纳更多的社会资金,从而有可能大量向外放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