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有效教学的思考
对“有效教学”思考
对“有效教学”的思考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而且还需要提供多种问题解决的方案。
其中一种方案就是如何使得我们的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
一、有效教学的理念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二、有效教学的策略课堂教学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
在新课改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实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倡导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促进教学的民主化、开放化,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提问,要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提问题。
只有教师善于启发,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积极思维,都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在课堂内教师应给学生留点时间空间,启发学生质疑问难。
这不仅使他们获得了知识,还发展了智力。
新课改课堂教学提倡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教师不要总以心目中的“标准答案”去遏制学生思维,要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促进学生主动生成自己的知识,让每个学生在各自探究方向上获得学习体验与成果,要使课堂成为乐学的课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到“我乐学”。
有很多教师经常用讨论的方法,但怎样讨论,讨论有几种,怎样安排,也都是应该研究的。
比如说,有的讨论可以放在课堂上进行,有的可以分组进行,有的讨论是激发学生大容量思考,我们称之为“头脑风暴”式的讨论。
教学思考与感悟
教学思考与感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一直抱有教书育人的使命感。
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教育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反思和思考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以期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我认为教育应该是引导式的,而不是灌输式的。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老师一方面传递知识,学生一方面被动接受,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缺乏主动性,从而无法真正理解和应用知识。
因此,在我教学中,我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和探索。
我会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小组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并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其次,我深信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不同的兴趣、能力和学习方式。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在我教学中,我会通过调查问卷、个别辅导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困难,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我会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并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再次,我坚信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品格培养。
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倡导和传播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在我教学中,我通过班会、主题教育等方式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
我会与学生进行互动式的讨论,引导他们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和责任感。
最后,教育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的关注和努力。
我们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在我教育中,我会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他们的学术表现,还注重培养他们的个人兴趣和特长。
我会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参与到各种课外活动中,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创新精神。
总的来说,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始终保持对教育的热爱和责任感。
我们要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以期更好地发挥教育的作用。
教学思考与建议
教学思考与建议教学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思考和给出合适的建议。
下面我将列举一些关于教学思考与建议的要点,希望能够对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1. 知识的整理与归纳教师在教学前应该对所要讲授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归纳。
这样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所教内容的结构和逻辑,以便能够更加清晰地传递给学生。
同时,教师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也可以发现一些容易引起学生困惑的地方,从而做好解释和引导的准备。
2. 提前预习与备课教师在教学前应提前预习教材,并进行充分的备课。
预习和备课可以帮助教师熟悉教材内容,理解每个知识点的教学要点和难点,从而能够更好地掌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带着问题去教学。
同时,备课还可以帮助教师设计好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提前准备好教学用具,使教学更加有条理和高效。
3. 合理安排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合理安排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例如,在教学初期可以通过讲解和示范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期可以通过讨论和实践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实践能力;在教学后期可以通过复习和总结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提供案例、开展实践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主动思考和探索,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鼓励和表扬等方式,及时给予学生正面的反馈,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动力。
5.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困难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困难,采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等方式,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和困惑,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合作学习,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和合作,共同解决学习问题,促进学习的发展。
6. 注重教学反思和教育创新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教学反思和教育创新。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有效思考教学反思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有效思考教学反思引言: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一位引路人。
作为引路人,教师的职责之一是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并帮助他们进行教学反思。
本文将探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教学反思的方法和技巧。
一、建立积极学习环境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是引导学生有效思考的第一步。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1. 设计启发性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欲望。
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被激发思考,进而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2. 创设合作学习氛围:学习不应仅仅是个体的活动,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在群体中进行思考和交流。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项目等形式,学生可以借鉴他人的思考方式,拓宽自己的思维。
3. 给予充分的探索空间:学生需要有足够的自由度进行探索和思考。
教师应当提供探索的机会和资源,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思考和实践。
二、提问的艺术提问是引导学生思考的重要手段。
教师应学会运用提问的艺术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1. 开放性问题:教师在提问时,可以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多方位的思考和回答。
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他们主动探索问题的本质与解决方法。
2. 引导性问题:在提问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样的问题既可以引导学生的思路,又能够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3. 深入追问: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可以对其回答进行深入追问,引导学生发掘问题的更深层次。
这样的追问可以让学生不断思考,从而形成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三、教师的示范与引导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过程中,不仅要提问,还要进行示范和引导。
1. 提供范例:教师可以通过提供范例来引导学生思考。
范例可以起到引子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和思考的方向。
2. 分析思考过程:教师可以逐步展示和分析自己的思考过程,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有效的思考和教学反思。
通过分析思考过程,学生可以模仿和应用在自己的学习中。
对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思考
对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思考“有效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一种教育理念。
所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众多教师越来越重视对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追求。
一、美化教学语言“教师本身先要具备这种品质——能够领会和体验生活中和艺术中的美,才能在学生身上培养出这种品质。
如果照着教学法指示办事,做得冷冰冰干巴巴的,缺乏激昂的热情,那是未必会有什么效果的。
”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用美学的眼光善待语文教学,要在挖掘教材美的基础上,尽可能采用美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空中得到美的陶冶、美的净化、美的升华,从而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1.口语表达美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说:“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便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理,把知识一道带进去。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重点抓好各类口语表达,如“导入语”、“高潮渲染语”以及课堂随机的“碎语”“插入语”等,要通过表达展现其语言美。
实践表明,要想让自己的口语表达富有美感,需要凭借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以及高超的教学机智。
例:教学苏教版五年级《爱如茉莉》一文时,笔者深情导入:“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谈一个重要的话题——爱情。
情人节的时候,男女青年往往会用送玫瑰花、礼物,一起共进烛光晚餐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对方的爱。
其实,在人世间,爱的方式有着多种多样,信誓旦旦、山盟海誓是爱;纯净洁白,默默关怀也是爱。
今天,老师就要带领同学们一起去感受一份平凡而朴实的爱。
”2.体态展示美教学中教师的表情也要美,要善用丰富的表情去调动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加深对教师的理解。
体态语在强化记忆方面的作用并不局限于”面部表情”,其他肢体作用也非常明显。
如果能在讲解的过程中恰当地配以动作,一举手一投足等,都可能给学生留下美的享受。
例:教学苏教版六年级《大江保卫战》一文时,笔者充分利用面部表情及肢体语言,既表现了抢险时间的紧急迫切和任务艰巨,又充分体现了人民子弟兵抢险战斗的激烈,从而使学生在课文的深入学习中充分地感受到解放军战士的豪壮之情,更好地激发了他们对英雄人物的敬佩和热爱之情。
教师备课存在的问题及对有效备课的点滴思考
教师备课存在的问题及对有效备课的点滴思考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搞好有效教学,近期我校在教务处的精心组织下,分学科组连续组织了多次集体备课研讨活动,扎实开展校本研修,为相关学科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平台,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收效!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也会遇到这样一些困惑:1、备课是为了好看吗?许多学校检查教师备课时,往往提倡教师书写工整,备课详细,甚至用备课的字数、每课时备课的页数来衡量教师备课的质量。
这样的检查方式显然是一个错误的导向。
备课是为了明确教师们上课的思路,是对课堂的预设。
备课是为了教师们上课,不是为了好看!2、教师们有多少时间备课?调查表明,在上班时间,教师们往往要上课,批改作业、解决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与家长们沟通、能够在上班时间备课的教师不多,而下班后,教师们身心疲惫,大多数教师没有精力再将大量的时间用于备课,一些教师往往对备课应付了事,甚至抄袭别人的备课教案,或者干脆从网上下载打印后应付学校检查。
3、我们的备课有用吗?有一些教师备课非常认真,但由于实际情况的变化,精心准备的教案却不能直接用于教学,上课前还得二次备课,精心写出的教案成了摆设,形成了备课、上课两张皮的现象。
4、集体备课的误区。
一、不作为。
集体备课时间到了,大家陆续到指定地点,说说通知、聊聊课堂,结束。
二、集体备课只看文本,不看学生。
备课时能搜集大量资料,但就是不看学生、不研究学生情况、不尊重学生的学情。
三、照搬照抄与弃之不用。
有些教师非常依赖于集体备课,甚至认为集体备课应形成打印稿供大家共用。
有些学校形成了教师一人备两个单元,大家合起来共用的格局,并把这种现象冠之以集体备课的称谓。
这样的备课方式是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把备课这样一个重要的环节简单化了。
5、对备课重要性认识不够。
一些教师非常重视课后对学生的辅导,即所谓的“补差”。
却没有深究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知识或能力的缺失?精心的备课能够提高教学效益,使补差的工作量减少。
关于“有效教学”的另类思考
关于“有效教学”的另类思考几年来,“有效教学”这个词如同台风来袭,铺天盖地,各类教育杂志、领导与专家的报告以及日常的教学研讨中随处可见,诸如“实施有效教学,打造有效课堂”一类的口号也比比皆是。
在这些口号的风潮之中,确有一批躬身探索的实践者,但也不免有一些掺和热闹不知所之的盲从者;这些口号的风潮中还不免掺杂着一些思想的泡沫,干扰着人们的行为,甚至变味为一种学术的浮躁。
然而,学术必须是严肃的,需要不断过滤来清除泡沫与杂质才能保持清纯,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它的正能量。
在笔者看来,“实施有效教学,打造有效课堂”,这句口号就不那么经得起逻辑的推敲。
(一)首先是概念模糊。
口号的特点是直白、明了,叫人应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让人一听便知,一目了然。
照此要求,“实施有效教学”这句口号,“实施”后面本应是一种明确的手段、措施或具体的方法。
而“有效教学”是什么?它既不是一种明确而具体的教学模式,又不是一种具体而可操作的教学方法,如果附会其含义,应该是指“一切有利于学生学习进步与发展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然而,究竟哪一种模式与方法才属于真正“有效”而应该“实施”,哪一种模式与方法属于“无效”而应该“摈弃”呢?也许一时谁也说不明白;讨论一下,也许还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所以,“有效教学”实际上就是一个含混而模糊的概念,“实施有效教学”看上去明白,而实质不过是一个抽象而笼统的口号而已。
后面一句“打造有效课堂”,也可依此类推。
其次是逻辑可笑。
从语言形式上看,“实施有效教学,打造有效课堂”,两个句子前后构成目的关系,前者为手段或途径,后者则为需要追求和有待实现的目标,似乎并无逻辑瑕疵。
可问题在于,既然视“有效”为“需要追求和有待实现的目标”,那么,这句口号的言外之意即为:我们过去实行的就不是“有效教学”,目前呈现的还不是“有效课堂”,或说白了还是“无效教学”与“无效课堂”。
可见,这口号本身就带着一个错误的前提预设,即对过去和现实教学的粗暴否定与无理贬抑,既不符合事实,也极不严肃。
对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思考
对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思考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是孩子们学习知识、培养兴趣、发展能力的重要环节。
然而,如何提高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得到成长,是每位幼儿工作者都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关注孩子的兴趣和需求兴趣是孩子学习的最佳动力。
在进行集体教学活动时,教师要了解孩子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比如,对于小班的孩子,我们可以通过唱儿歌、做游戏的方式,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而对于大班的孩子,则可以采用探究、讨论等方式,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二、创设互动性的教学环境集体教学活动不仅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孩子们互动、交流、合作的过程。
因此,教师要在活动中创设互动性的教学环境,让孩子们在互动中学习、成长。
例如,可以将孩子们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然后再将小组的成果进行汇总。
这样既能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又能让他们在互动中收获更多的知识。
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集体教学活动不能仅仅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解,还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以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比如,可以使用实物、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让孩子们更加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
同时,还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为孩子们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
四、注重孩子个体差异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在兴趣、能力、性格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因此,在进行集体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对于学习困难的孩子,可以给予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对于表现优秀的孩子,则可以适当增加难度,让他们在挑战中成长。
五、及时反馈和评价六、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孩子成长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在孩子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教师要积极与家长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可以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建立家长群等方式,与家长沟通交流,分享孩子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
课堂有效教学反思
课堂有效教学反思
我认为有效教学需要满足几个关键要素:
1. 良好的课堂组织:有效教学需要有一个清晰的课堂组织结构,包括目标设定、教学
内容的组织和安排等。
只有课堂组织良好,学生才能明确知道课堂要求和学习目标,
有一个明确的学习框架。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课堂内容缺乏兴趣是导致学习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例如游戏、实验、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3. 强调互动和参与:课堂中的互动和参与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
的机会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通过互动和参与,
学生能够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并提高学习动力。
4. 让学生进行实践和应用:理论的学习只是学习过程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能够将所
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的任务或项目,让学生主动动手
实践,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5. 反思和评估:教师应该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估,找出问题所在并及时进
行调整。
同时,也要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评估,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学习进展和需要
改进的地方。
综上所述,课堂有效教学需要课堂组织良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互动和参与、让学生进行实践和应用,并进行反思和评估。
只有满足了这些要素,才能够真正实现
有效教学的目标。
对实现有效性教学的思考
二、 要用真挚情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
系 情感教 育最 根本 的途径 是教 师用爱 心 和真诚感人育情 , 情之感人往往超过理之化 人。教师应该 善于将深厚的情感传递给每一 个学生 :一是要建立 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 心理学 调查表 明, 积极 的师生关系促进教育 教学活动的开展 。 学生在学习 中需要满足交 往、沟通 、探索的欲望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 在教 学中的 主体地 位 ,积极 为学 生提 供交 往、沟通 和探索的机会。 比如 ,在教学中 , 应多给学生动手实验 的机会 , 让他们在实践 中主动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在讨论 和辩论 时, 让学生据理力争 , 充分发表 自己的见解 , 促使他们在相互交流 中达到启迪思路、发展 思维 ,动情 、晓理 、端行 。教师要尽力做到 对学生不指责 、不呵斥、不急躁 ,多给予热 情鼓 励和引导 , 学生就 提高。 4 . 创设变式问题情境 ,对例题 ( 习题 ) 挖掘与拓展 。 变式教学是对教学 中的定理和
追 求教学 的有效 性 与高质 量是 我们 教 师奋斗 的目标之一。对此我认为 :要实现有 效教学关键在于教师转 变观念 , 改进 教学设 计 。转变 自身角色 , 优化教学行为 。运用 自 主探究 、小组 互动 , 师生互动等多种方法才 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一
、
要 着力于 学 习兴趣 的培 养
更加热爱学习 ; 二是要 以富有情感、生动形 象的语言 , 点燃学生兴趣的火 花 , 激起学生 的学 习热情 ,让学 生感到 教学 内容生 动有 趣 。教学语 言要饱含对学生的引导 , 凝聚对 学生的期望 ; 三是在课 间我们要多和学生接 触谈心 ( 特别是 那些有问题 的学生 ) ,谈心 的 内容包括 :思想状况 、学习状况 、生活状 况等。尤其是那些 问题学生的生活状 况 , 要 使他们感受到老师是在真正的关心他。
课后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
课后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反思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行为,它可以帮助教师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改进教学方法。
有效的教学反思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教学反思方法,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一、时间安排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需要给自己充足的时间。
教师可以选择在课后留出专门的时间段来进行反思,例如每天放学后的30分钟,或是每周的周末。
保持一个固定的时间段进行反思,可以帮助教师养成良好的习惯,并确保反思不被其他琐事所打扰。
二、记录观察在进行教学反思时,教师可以通过记录观察来帮助自己更好地回顾课堂情况。
可以使用笔记本、教学日志或者手机APP等工具,记录学生的反应、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的使用情况等。
通过记录观察,教师可以更加客观地评估自己的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三、主动寻求反馈教学反思不仅仅应该是教师自己的思考,还可以通过主动寻求反馈来丰富自己的反思内容。
教师可以与同事进行交流,讨论教学中的问题和挑战,分享经验和方法。
此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征求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和建议。
通过主动寻求反馈,教师可以获得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帮助自己更全面地认识自己的教学工作,并进行相应的改进。
四、分析问题在教学反思中,教师应该围绕着问题展开思考。
首先,可以思考课堂的整体效果,例如学生参与度、掌握程度等。
然后,可以分析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例如教学设计的不合理、教学方法的不恰当等。
最后,需要将问题具体化,并找出问题的根源。
通过深入分析问题,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造成问题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五、总结经验教学反思不仅要关注问题和不足,还要总结经验和成功之处。
教师可以思考哪些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哪些教学资源受到了学生的喜爱等。
并将这些经验总结下来,形成一份个人的教学经验,用以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
通过总结经验,教师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六、持续改进教学反思不是一次性的行为,应该是持续的过程。
关于评学教一体化促进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
关于评学教一体化促进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评学教一体化是指评价和教学相结合,通过评价来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评学教一体化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当今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评学教一体化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如何通过评学教一体化来促进课堂有效教学,是一个亟待探讨的问题。
一、评学教一体化的意义二、评学教一体化对课堂教学的影响1. 提高教学质量。
评学教一体化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反思。
通过评学教一体化,学生可以更加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及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和调整,提高学习效率。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评学教一体化可以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4.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评学教一体化可以让教师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思维的更新。
以上这些影响表明,评学教一体化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设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和工具,如作业、测验、课堂表现等,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
2. 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
在评学教一体化中,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合理的建议和指导。
3. 设立课堂教学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立清晰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在评学教一体化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5.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评学教一体化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实施评学教一体化促进课堂有效教学的过程中,会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及时加以解决。
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中学政治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与思考江苏省江都中学李荣志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学的有效性再次成为广大师生关注的焦点。
目前,中学政治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但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这实质上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低效的课堂教学已经成为制约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的“瓶颈”。
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不断探索、创新促进课堂有效教学的措施,促进新课程地有效实施。
一、有效教学的科学内涵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如果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促进了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成长和发展,这种教学就是有效教学;反之,就是无效或者低效教学。
有效教学的特征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因此,有效的政治课堂教学应该有这样的特征:能激发学生对政治课强烈的学习兴趣;大多数学生能完成学习任务,并且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学生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喜悦,并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二、中学政治课堂有效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和培养一定思想观念的主要渠道。
要做到课堂有效教学,从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要抓好以下七个方面:(一)设计教学方案——有效教学的前提“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精心组织备课,是课堂教学有效的前提。
教师只有精心组织备课,明确“五个有”,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艺术化和高效化。
1、“脑中有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要认真研读高中政治《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的教学内容所应该达到的学习水平要求,据此来确定准确的、具体的教学目标。
2、“心中有材”:教材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重要工具。
梳理有效教学的前世今生引发的思考的论文
梳理有效教学的前世今生引发的思考的论文梳理有效教学的前世今生引发的思考的论文19世纪90年代,国外就开始了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研究,到20世纪60年代已成为一种较为系统的教学理论。
80年代有效教学的研究逐渐影响到我国,特别是20xx年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以来,我国学者及一线教师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持续不断。
梳理有效教学的前世今生,有下面几点思考与同人分享。
一、对有效教学实践的发展轨迹的思考沿着有效教学实践的发展轨迹,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扩充“教学规模”、建构“教学模式”和走向“教学设计”。
有效教学实践可以追溯到班级授课制的兴起。
班级授课制即课堂教学,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效率,极大冲击了古代的个别教学。
由夸美纽斯引领,经过赫尔巴特的充分发挥,加上凯洛夫的加工改造,以凯洛夫的五步教学法为标志,追求“教学规模”的有效教学基本成熟。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而一统的教学模式逐渐被质疑,特别是遭到了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的质疑,开始转向建构多元的教学模式。
苏联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美国布鲁纳的“学科结构教学”和德国根舍因等人的“范例教学”,都是当年特别有影响的教学模式。
随着教学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的增强,人们发现没有一种“普遍”的教学模式适用于所有的课堂和所有的学生,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一定的适应条件和局限性。
人们意识到教学系统各要素所构成的整体功能的有效实现才是有效教学的实质,于是有效教学实践开始转向“教学设计”。
20世纪60年代末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根本目的是在系统观点指导下,对教与学问题进行分析:为什么教与学、教与学什么、怎样教与学及教与学得怎样,从而提供解决方案,并对设计方案进行试行、评价、再做出修改,以寻求最佳解决方案的过程。
显然,教学设计的目标是追求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实践的发展轨迹,已经证明了不分情况仅用单一的教学模式不是有效教学。
关于评学教一体化促进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
关于评学教一体化促进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评学教一体化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旨在通过评价对教学进行有效促进,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评学教一体化的核心是以评价促进教学,以教学提升评价,通过评价和教学的有机结合,推动有效教学的实施。
而课堂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场所,如何通过评学教一体化促进课堂有效教学,是当前教育改革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结合实际经验,对评学教一体化在促进课堂有效教学方面的思考进行深入探讨。
二、评学教一体化促进课堂有效教学的具体方式1.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评学教一体化要求评价方式要多元化,不再仅仅局限于学生的考试成绩。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学生作业、课堂互动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也可以促使教师更加周密地设计课堂教学,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目标。
2.提高教师的评价能力教师的评价能力对于评学教一体化至关重要。
教师需要通过专业的培训和学习,提高自己的评价能力,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只有教师具备了较高的评价水平,才能更好地推动评学教一体化的进行,促进课堂有效教学的实现。
3.强化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4.注重评价结果的反馈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还包括对评价结果的反馈。
教师需要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教师也需要将评价结果反馈给自己,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使之更加符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
评学教一体化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在实际的教学中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以下将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介绍评学教一体化在促进课堂有效教学方面的作用。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我的教学中,我常常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再只是通过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而是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有效教学的思考当你的出发点,立足点正确,才有可能开展正确的行动,如果出发点有误,那么达成的目标偏离就会越来越远。
对一篇文本的解读,确实是多角度多视点,但是所有的角度视点都应该建立在合理的基础上。
这个合理,是语文专业的合理。
只有这样,我们确立的教学目标才是正确的,据此开展的教学行为才是有效的。
以上是教学有效的基础。
作为判定依据来说,可能会有好多个,我说自己感觉最重要的一个,那就是学生的习得。
实际上习得这个标准,也可以在其他很多方面作为各种要素存在。
教学的有效性上,习得显得更加的突出。
任何教学活动开展的目的是统一的,那就是让学生有收获,有成长。
单位时间内学生习得越多,层次越高,那么教学的有效性就越高。
所以,围绕习得这个标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量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是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的确立,是在课前根据文本、学情设计好的,我们光从教案上也可以做一定的判断,说这个目标制定的是否有效。
但是在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与预设不一致的情况。
预设的层次学生无法生成企及,是否临时降低要求,让学生在低层次上达成?又或者学生程度太好,一上来就突破了教学的预设,直接到达高层次的生成,那么是不是应该临时把目标调高?答案是肯定的。
不管学生最终生成的是高还是低,最关键的一点是这是他在这节课上收获到的,习得的。
这才是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预设的目标,很可能只是文本解读之后的目标。
所以教学目标的有效性判定,是要根据学生最终习得来确定的。
其次是教学手段的有效性。
一说起教学手段,下意识的联系到多媒体,其实还有很多方面,不展开了。
多媒体确实成为了主要教学手段了,但是滥用多媒体的现象也比较突出,有时候多媒体呈现的内容甚至冲淡了课堂的主题。
教学手段的有效,要根据解决问题的效果来确定。
同一个问题,用一种手段,可能花三分钟,让少部分学生明白,换一种手段,可能花五分钟让大部分学生明白,你说那一种有效?还是要以学生的习得来判断。
而且要以大多数学生的习得作为课堂教学有效的判断依据。
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就应该先判断要使用的教学手段是否能够促进学生的习得,在课堂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手段,以促进学生生成和习得为目的。
从这一点上来说,多媒体往往成为限制。
再次是提问的有效性。
本来课堂提问也应该属于教学手段中的一种,但是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太特殊,所以单列出来。
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几乎每节课,每个教学环节,每一分钟都出现。
如果课堂提问有效的话,那么最终达成的将会十分丰富而精彩。
可惜的是,好多课堂提问都只是问问而已。
第一是提问的指向性,这篇课文写了什么?是事件呢,还是事物呢还是道理呢?总要有个指向,学生猜也好猜一些。
第二是提问的梯度,一开始上课就把终极问题抛出来要求解决是不现实的,真解决了,他也不是这节课的终极问题了。
应该把终极问题分解成有层次梯度,让学生可以拾级而上的一个问题体系,让学生轻松体验到不断收获,不断提高的快乐。
第三是提问的灵活性,设计好的问题不是完美的,可能教师的思维和学生的思维有很大的偏差,设计好的问题,可能在学生看来是不可理喻的。
或者问题提的太简单,学生都不愿回答。
我们假定所有学生都有想学好的愿望。
那么当提问出现问题的时候,就应该马上调整,换一种表述,提供参考信息,都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只要解决了问题,都是好问题。
所以,提问是学生习得藏宝图上的路标。
第四是关于教学形式的有效性问题。
我知道的教学形式不多,最熟悉的是小组合作的形式。
关于这种形式,是在新课程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的背景下推广开来的。
只是,可怜我广大一线教师,好容易从专家处学到一种形式,却并不理解它的用法。
就好像张天师捉鬼时捏个手印,咄一声便群鬼俯首,我也捏个手印,咄破舌头群魔还在乱舞。
一有问题就小组合作,任何问题都小组合作,那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了?小组合作,应该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先有了独立思考的结论,才能进行思想的交流交换。
没有基础的合作,合作方是不平等的,程度好的学生,强势的学生往往成为弱势学生的思维压迫者,强行剥夺了对方思考的权力。
后进生为什么往往不愿意融入课堂,不愿意展开思考,还不都是被老师和好学生欺负出来的。
所有的问题都需要合作讨论吗?还要看有没有价值。
无讨论价值的问题安排了小组讨论,那就是浪费时间。
但是往往小组合作又流于形式,蜻蜓点水一般讨论几分钟,还没来得及发言就结束了讨论,真有想法却得不到机会。
小组合作不应该成为一节公开课上的点缀,应该在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之后进行交流合作,成为促进课堂生成,学生习得的有效形式。
第五是关于课堂组织的有效性。
一节课的教学环节开展,是要求全体学生参与的,如果学生不参与,那么所有的活动全部无效。
如果因为有学生不参与,影响到了其他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那么教师的课堂组织就出了问题。
经常会有教师抱怨课堂纪律,确实有一些学生会出现问题,但是我们完全可以认为所有学生入学的时候都是报有一颗想学好,愿意学好的心进入教室的,但是因为他的年龄、性格特点导致他在课堂上不能完全遵循自己和老师的意愿。
那么教师应该采取一些相应的有效措施来对课堂加以组织管理。
例如常规中的起立问好,看似简单,实际上对学生来说,铃声只是告诉他进教室,起立问好才是告诉他,上课了,要听课了。
当然也有其他的方法,例如要求学生整理好桌面上的书籍文具也是一个有效的办法。
但如果老师进教室,不组织课堂的话,那么自制力较低的学生就有可能从一开就游离在课堂教学之外了。
第六是作业的有效性。
说来惭愧,自己布置作业绝大多数时候是无效的。
厚厚的练习册,我不能一题一题批改,直接做了一个单元就发答案给学生核对修改。
这其实就是李华平老师说的抢占时间。
这一点很无奈。
练习册没到货的时候,单独布置一些课后练习问题要求学生回到,这些作业都认真批改,确实有一定的效果。
有时候没有作业就要求学生读读课文,读读杂志也是作业。
但是面对多个科目的作业压力,几乎没有学生会把非书面作业当成作业来完成。
这个问题至少在目前没有什么良好的解决办法。
我想,那就不要从作业上来解决了。
我们换个思维,把课堂的效率提高,质量提高,牢牢掌握住四十分钟的有效性和高效率,不要用无效作业去无谓的消耗学生的生命。
或许是不是办法的办法吧。
有效教学中如何进行教学反思的几点思考侯传国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师生双方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得到很好的发展。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有效的教学提倡老师少说精讲优释,提倡学生有较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有较浓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兴趣,“教”的不苦“学”的不累,学生的整个生命体得到真实的进步和成长。
如何实施有效教学我认为教学反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环节。
?有效教学的教师必定是反思型教师。
一个老师,只有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自己的教学更有效的教学?”这样的教师才会不断成长,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获得经验,然后运用于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那么作为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如何进行反思,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考虑一反思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必要条件,反思备课又是备好课的前提,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必须反思对备课的认识。
教师要上好课,起作用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因素是教师备好课,正好比万丈高楼平地起,地基未打牢是不能造楼房的,其结果必然会轰然倒塌,上课和这个道理是一样的,但目前我们身边有部分教师对备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常常听到一些关于备课的错误言论,有属缺乏教学经验的,有属忘却职业责任的。
现摘录如下,言行一:“数据在我们周围”这一章内容与学生一起读读书就行了,无须详细备课,言行二:现在搞集体备课太好了,一个备课组有几个人,我们分个工,每个人的任务就减轻了,领导要检查个人复备情况,到时随便画几笔就行了。
试想有这种想法的教师的课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形,这样的课堂会有效吗?具有这些错误思想的教师是不可能成长为反思型教师的。
把教学看作是工厂里流水线上的一个岗位,机械操作,没有创造热情,就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首先必须对备课的功能与重要性重新认识,只有思想意识转变了,才能使教学变的有效二反思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为上课而做的准备工作,它是教师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积累有关资料,设计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制定教学计划等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素质的有效途径,是教师有效上课的重要前提。
教学设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一堂课的教学质量,是上好课的必要条件。
教学设计反思不是一般的回顾教学设计情况,而是深究先前的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对不合理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进行变革,重新设计教学方案。
反思教学设计就是对教学设计的各环节进行再思考它们的计划性与应然性。
我认为教学设计反思首要的是1、反思教学目标对教学目标这概念认识不清,将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混乱运用,将“要点”,“知识点”代替为教学目标导致了没把握好重点,难点。
一堂课就像是一出戏,要分清主角和配角。
所以要保证有效的课堂,一定要设计好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分清哪些是要学生重点理解的,哪些是要学生了解的,做到有的放矢。
2、反思对学生的了解在教学设计中除了教学目标的设计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备学生。
一个不了解学生或不甚了解学生的教学设计是收效甚微的设计。
现实中教师虽然知道备学生的重要性,但却会疏忽对学生的了解,主要精力放在设计知识目标上。
主要表现在:(1)忽视对学生现有认知水平与能力的了解,常听到有的教师埋怨学生:“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出来”。
“这道题都讲过几遍了还不会做”。
这我也有很深的体验,有一次在讲“一次函数的应用”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题目:请以y=5+3(x-3)这个函数解析式编一道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本以为这道题会有很多学生回答出来,可结果事与愿违。
当时心里面还在埋怨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出来,后来才知道这一道题对当时的学生来讲不属于简单而属于难。
于是从这件事我进行了反思,“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出来”“这道题都讲过几遍了还不会做”,碰到这样情况,教师不应埋怨学生,而要深刻反思出现这样状况到底是什么原因。
是学生不接受这样的讲解方式还是认识上有差异;是学生不感兴趣还是教师点拨引导不到位;是教师制定的难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上的难点出现了不合拍;是教师期盼过高还是学生接受新知识需要一个过程。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程序与认知水平。
制定的教学目标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学生发展。
要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
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时要全面了解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在学生现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有效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兴趣,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向高一级的认知水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