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振兴规划
振兴东北工业发展东北经济的建议
振兴东北工业发展东北经济的建议振兴东北地区工业发展,促进东北经济的持续增长,是当前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任务。
东北地区一直是我国工业的重要基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工业基础。
但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滞后和萎缩。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大对东北地区工业的振兴力度,实施一系列有效的政策措施,从而实现东北地区经济的转型升级和持续增长。
以下是本人对于振兴东北工业发展的一些建议:一、加大科技创新支持东北地区的工业基础较为雄厚,但在科技创新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为了提升东北地区的工业竞争力,必须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政府应该加大对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科技创新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同时,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和激励机制,保护科技成果的合法权益,鼓励更多的人才投身于科技创新,为东北地区工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二、优化产业结构当前东北地区工业结构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传统产业占比较高,新兴产业的比重较低。
为了实现东北地区经济的转型升级,必须优化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
政府应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引导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绿色环保方向发展,同时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投资。
此外,还应该加强对产业发展方向的研究和规划,为东北地区产业升级提供更加明确的发展方向和路径。
三、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适度的市场化改革和开放政策有助于调动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率。
东北地区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部分原因是由于改革不深入、开放不足导致的。
因此,必须深化改革开放,为东北地区工业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具体来说,政府应该加大对企业的减税降费力度,促进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外贸易合作,吸引更多国内外企业和投资者进入东北地区,扩大对外开放。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支撑工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振兴东北十四五规划实施方案
振兴东北十四五规划实施方案一、总体思路1. 强化创新驱动。
加强科技创新、创新创业环境建设,支持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推动重大科技项目落地,提升东北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2. 深化改革开放。
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打破行政壁垒,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外商投资。
加大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支持力度,推动其转型升级。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东北地区的交通运输、能源供应能力,打造良好的投资和发展环境。
4. 推动农业现代化。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产品质量,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
5. 促进人才流动。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建立健全人才评价机制,吸引人才回流东北地区创新创业,为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6.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环保工作,推动绿色发展,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提高东北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二、重点任务1. 加快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
支持老工业基地加快发展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提升产业链水平。
2. 加大创新投入力度。
加大科研经费投入,优化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支持科技创新和技术转移,培育壮大科技创新型企业。
3. 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交通网络,提高交通效率;加强城乡供水、供电、供暖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
4. 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民收入。
5.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
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建立健全人才评价机制,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到东北地区工作。
6.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污染治理,推动清洁能源利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东北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三、保障措施1. 加强政策引导。
制定出台相关政策,为东北地区的振兴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激发各方面的发展活力。
2. 健全制度机制。
建立健全执法监管制度,加强项目审批和资金管理,完善产权保护等法律制度,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推动东北振兴实施方案
推动东北振兴实施方案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不断壮大,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一直是国家振兴发展的重点区域之一。
为了有效推动东北振兴实施方案,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规划和实施。
首先,我们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在东北振兴实施方案中,政府需要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企业和资金进入东北地区,加大对东北地区的扶持力度,推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同时,政府还需要加大对东北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水平,为东北地区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我们需要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
作为老工业基地,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需要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智能化方向发展,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
同时,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企业,推动东北地区经济的转型升级。
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大对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
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但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需要更多高端人才的支持。
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对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同时加强对当地人才的培养和技能提升,为东北地区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交流。
东北地区地处我国东北边陲,与俄罗斯、朝鲜等国家有着密切的地缘关系,需要加大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同时,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合作交流,吸引更多的外部资源和资金进入东北地区,推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总之,推动东北振兴实施方案,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全面的政策支持、产业结构优化、人才引进和培养、合作交流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有效推动东北地区的振兴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各方能够共同努力,为东北振兴实施方案的顺利实施做出更多的贡献。
东北地区经济振兴的战略思路及政策措施
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总报告东北地区经济振兴的战略思路及政策措施王洛林魏后凯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和商品粮生产基地。
近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东北地区经济出现了诸多问题,如矿业城市资源枯竭、大规模国有企业职工下岗、职工就业困难、大量农产品积压、地方财政包袱大、地区经济增长乏力和产业竞争力下降等,这些问题已引起党中央的高度重视。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
本报告着重探讨以下三个问题:(1)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2)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总体战略思路;(3)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政策措施。
一、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一)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演变为了全面揭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特点及演变趋势,下面从五个方面来进行分析:1、在全国的地位东北地区土地面积79万多km2,约占全国的8.2%。
2004年,东北地区总人口10743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3%;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RP)15133.9亿元,占全国各地区生产总值的9.3%;其中,实现工业增加值6789.5亿元,占全国各地区工业增加值总额的9.6%。
然而,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沿海新兴工业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作为老工业基地的东北地区,其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各地区总额的比重都在不断下降。
从1980年到2004年,东北地区GRP占全国GRP总额的比重由13.7%下降到9.3%,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各地区总额的比重由17.8%下降到9.6%。
从图1可以看出,虽然在2000年东北地区这两个比重略有提高,但近年来又出现了逐年下降的趋势。
这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尤其是工业在全国的地位已明显下降。
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东北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各地区总额的比重要比GRP所占比重高4.2个百分点,而2004年仅高0.3个百分点。
东北地区振兴规划全文
东北地区振兴规划全文近年来,中国东北地区面临着经济发展的巨大挑战。
曾经作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东北地区的经济实力逐渐衰退,产业结构陈旧,人口流失严重。
为了实现东北地区的振兴,中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振兴规划,旨在重塑东北地区的经济格局,提升其发展水平。
首先,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的核心是加快产业升级。
过去几十年来,东北地区主要依靠重工业为经济支撑,但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的变化,传统的重工业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东北地区需要加快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
政府将加大对高技术产业、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
同时,政府还将加大对农业、服务业等领域的支持力度,促进多元化发展,提高经济的韧性和竞争力。
其次,东北地区振兴规划还将重点关注人材培养和引进。
人材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东北地区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材来支撑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政府将加大对人材培养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的高级人材。
同时,政府还将加大对人材引进的力度,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材来东北地区创业就业。
通过人材的引进和培养,东北地区将能够更好地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提升整体竞争力。
第三,东北地区振兴规划还将注重城乡协调发展。
过去几十年来,东北地区的城市化进程相对较慢,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发展差距较大。
为了实现东北地区的全面振兴,政府将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支持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政府还将加大对城市的投资力度,提升城市的软硬件设施,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通过城乡协调发展,东北地区将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升整体的发展水平。
第四,东北地区振兴规划还将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过去几十年来,东北地区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大气污染、水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为了改善环境质量,政府将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力度,推动产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
同时,政府还将加大对生态建设的投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东北地区振兴战略概述
一、东北地区振兴的指导思想和目标2007年8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原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制定了《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间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蒙东地区)等东北地区振兴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东北地区全面振兴。
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转变发展观念,增强发展活力。
以老工业基地振兴为主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结构调整和优化。
以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为突破口,加快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问题。
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重点,促进城乡与区域协调发展。
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着力点,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振兴目标经过10到15年的努力,将东北地区建设成为体制机制较为完善,产业结构比较合理,城乡、区域发展相对协调,资源型城市良性发展,社会和谐,综合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重要经济增长区域;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和能源保障基地,国家重要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国家重要的技术研发与创新基地,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区,实现东北地区的全面振兴。
二、东北地区振兴战略重点与政策2009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3号),进一步充实了东北振兴战略的内涵,明确了若干新的振兴政策措施。
(一)优化经济结构,建立现代产业体系1.加快推进企业兼并重组要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进一步打破地区、行业、所有制界限,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东北地区企监联合重组涉及“债转股”资产处置的,应根据实际情况试行新的处置方式,合理处置“债转股”股权。
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与成效
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与成效近年来,中国一直致力于推动东北地区的振兴发展。
东北地区作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在经济转型和结构升级方面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政府制定了东北振兴战略,旨在重塑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增长。
本文将分析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与成效。
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主要包括经济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区域协调发展等多个方面。
首先,经济结构调整是东北振兴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
传统的重工业和资源型产业在东北地区占有重要地位,但也面临产能过剩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东北振兴战略提出了要加快推进结构调整,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
通过转型升级,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一些新兴产业如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等蓬勃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
其次,技术创新也是东北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
中国政府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创新能力的提升。
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领域,东北地区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吉林长春的汽车制造业和辽宁沈阳的航空航天产业成为东北地区的两大亮点。
通过引入高科技企业和大学研究机构等,东北地区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不仅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也为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此外,东北振兴战略还注重区域协调发展。
以哈尔滨为中心的哈尔滨-长春-沈阳经济带,成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枢纽。
通过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区域合作等措施,东北地区不仅加强了区域间的联系,也提升了整个东北地区的竞争力。
例如,哈尔滨国际会展中心的建设和哈沈客专的开通,为整个东北地区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区域协调发展不仅能够优化资源配置,还能够促进城乡一体化和区域间的协作发展,助力东北地区实现全面振兴。
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首先,在经济增长方面,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速持续回升。
例如,辽宁和吉林两省的GDP增速在过去几年中均保持在6%以上,呈现出稳中有进的态势。
其次,在产业转型方面,传统重工业和资源型产业的比重逐渐下降,新兴产业的发展势头良好。
东北十四五实施方案
东北十四五实施方案一、加快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在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占据着重要地位,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在十四五期间,将加大对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力度,加强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推动老工业基地焕发新的活力。
二、推动东北地区产业升级。
产业升级是经济发展的关键,东北地区将在十四五期间加大对产业升级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转型,培育新兴产业,提升产业链水平。
三、加强东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
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的生态环境,但也面临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在十四五期间,将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打造优美的生态环境。
四、推动东北地区开放发展。
开放发展是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十四五期间将继续推动对外开放,加大对外贸易和投资的支持力度,促进东北地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推动东北地区融入国际经济格局。
五、深化东北地区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源,东北地区将在十四五期间深化改革开放,加大改革力度,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动力。
六、加强东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东北地区将在十四五期间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通运输、能源供应等基础设施水平,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七、促进东北地区人才发展。
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东北地区将在十四五期间加大对人才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和留住工作,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八、加强东北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
农业是东北地区重要的产业之一,十四五期间将加大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九、推动东北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十四五期间将加大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支持力度,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实现城乡发展协调一体化。
东北振兴战略与区域经济发展
东北振兴战略与区域经济发展东北振兴战略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项重大经济战略,旨在促进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加快东北地区由资源型经济向创新型经济的转型和升级。
从总体上看,东北地区的振兴目标在于,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技术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实现经济增长、民生改善、社会稳定。
这一战略的实施,对于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也将为解决一系列发展问题提供有效的方案和思路。
由于在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环境下,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且主要依赖重工业,所以在转型升级中,产业结构升级是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东北地区在发展新兴产业方面,应注重以信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为主要发展方向,推进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以及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同时,在传统产业升级方面,应积极利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引入国际先进技术,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改进产品质量和结构。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东北地区的产品附加值,还可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快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制定城乡统筹发展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城市发展和农村发展应该相互促进,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城乡经济实现协同发展。
同时,着力改善城乡基础设施,优化城乡和区域间的交通配套设施,建立全方位的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城市和乡村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除此之外,提升技术水平也是推动东北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手段。
东北地区的科研机构和高校,应当发挥出其重要的作用,加强科技成果和产品的转化,转让技术成果,创办高科技项目,吸引高端人才和人才团队,再造一个有才华、有前途的东北。
”创新驱动、科技兴起”成为“十三五”时期东北振兴新动能之一也是未来潜在发展优势之一。
综合而言,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不仅有利于促进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对于全国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有着重要作用。
通过完善区域产业结构、改善城乡基础设施、提升科技水平等多方面举措,东北地区可以更好地发挥它的优势,加速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为全国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落实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任务分工的通知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落实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任务分工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0.31•【字号】辽政办发[2012]53号•【施行日期】2012.10.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落实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任务分工的通知(辽政办发〔2012〕53号)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涉及我省的各项任务,省政府决定按照职责将《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分工落实到各市、各部门。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主要目标和任务分工(一)“十二五”时期主要规划指标。
1.约束性指标。
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
责任单位:省教育厅。
⑵耕地保有量保持在6120万亩。
责任单位:省国土资源厅。
⑶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2%,森林蓄积量达到3.2亿立方米。
责任单位:省林业厅。
⑷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7%(系国家分解指标)。
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统计局、省电力公司等。
⑸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系国家分解指标)。
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直相关部门。
⑹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9.2%、10.7%、11%、13.7%(系国家分解指标)。
责任单位:省环保厅。
⑺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24.8%(系国家分解指标)。
牵头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水利厅。
⑻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1708万人。
责任单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⑼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5%。
牵头单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责任单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厅等。
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系国家分解指标)。
责任单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东北地区振兴规划全文
东北地区振兴规划全文一、背景介绍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优势产业。
然而,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转型和全球竞争的加剧,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出现了放缓的趋势,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为了实现东北地区的振兴和可持续发展,国家制定了东北地区振兴规划。
二、总体目标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区域发展的协调发展。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实现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2.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水平。
4. 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素质。
5. 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三、重点任务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提出了一系列的重点任务:1. 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重点发展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
同时,加快推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技术水平和附加值。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推进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的交通便利性和能源供应能力。
3. 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加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 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环境治理,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5. 深化改革开放。
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吸引外资和技术引进。
四、政策措施为了支持东北地区的振兴,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1. 财政支持。
加大财政投入,支持东北地区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创新。
2. 减税降费。
减轻企业负担,提高企业竞争力。
3. 金融支持。
加大对东北地区的金融支持力度,提供贷款、担保等金融服务。
4. 人才引进和培养。
吸引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
5. 政府服务。
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便利化的政府服务。
振兴东北经济实施方案
振兴东北经济实施方案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但近年来,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促进东北地区经济的振兴,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一、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
东北地区传统的重工业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经济发展的需要,需要加快转型升级。
我们将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如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同时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力度,提高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二、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科技含量。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将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支持科研院所和企业加强合作,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和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能力。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发展水平。
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将加大对交通、能源、水利等领域的投入,完善东北地区的基础设施网络,提升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
四、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
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将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流程,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到东北地区投资兴业。
五、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升人力资源质量。
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我们将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建设一流的人才培养平台,同时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东北地区工作和创业。
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造宜居宜业的发展环境。
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将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绿色发展,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七、加强对外开放,拓展对外合作领域。
开放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将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拓展对外合作领域,吸引更多国际资金和技术到东北地区投资合作。
通过以上实施方案的落实,我们相信东北地区的经济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实现经济的振兴和转型升级。
希望广大干部群众和各界人士共同努力,为东北地区经济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意见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1.26•【字号】吉政办发[2012]66号•【施行日期】2012.11.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意见(吉政办发〔2012〕66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为深入贯彻国务院批准实施的《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吉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经省政府同意,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贯彻落实《规划》的重大意义《规划》阐明了“十二五”时期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意图、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对实施东北振兴战略的再部署,是国家对东北地区的重大支持,也是我省发展的重大机遇。
深入贯彻落实《规划》,对于实现“科学发展、加快振兴,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统筹推进“三化”,加快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规划》的核心内容体现在“五个着力”上。
其中,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和着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是统筹推进“三化”的动力支撑,着力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统筹推进“三化”的重点任务,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统筹推进“三化”的根本目的,着力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统筹推进“三化”的重要保障。
深入贯彻实施《规划》,将有力促进我省“三化”深度融合、互动发展,走出一条具有吉林特色的统筹“三化”之路。
(二)有利于强化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我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生动力。
《规划》更加突出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自主创新这一动力机制,提出了进一步破除制约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构建沿海沿边和内陆全面开放的新格局,用创新引领东北地区振兴。
东北振兴中的工业园区开发与规划
东北振兴中的工业园区开发与规划近年来,东北地区一直致力于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振兴。
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园区的开发和规划正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工业园区在东北振兴中的作用和挑战,以及如何进一步加强园区发展的建议。
工业园区作为经济特区,以其高效、便捷的发展环境为各类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在东北地区的振兴中,工业园区正发挥着推动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增加的重要作用。
首先,工业园区吸引了大量的直接投资和外资,为东北地区带来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
其次,工业园区提供了集约化、专业化的生产环境,使企业能够更高效地运作。
此外,工业园区还为企业提供了一站式的服务,包括土地、办公场所、人力资源等,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然而,工业园区在东北振兴中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目前东北地区的工业园区规模过小,规划和发展不够合理。
许多工业园区在发展初期没有充分考虑到后期的扩张需求,导致土地资源利用率低,产业结构不理想。
其次,部分工业园区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依赖外来技术和资金。
这种依赖性使得工业园区在面临市场变化时较为脆弱。
此外,部分工业园区存在环境污染问题,长期以来忽视环境保护的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发展的障碍。
为进一步推动东北地区的工业园区开发和规划,应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政府应加强对工业园区的规划和管理,建立健全的评估机制和监管体系。
这样可以确保工业园区的规划和发展能够紧密结合当地产业需求,并能够适应市场变化。
其次,要加强工业园区的创新能力,鼓励企业进行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
政府可以提供相关的支持政策和资金,引导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
再次,环境保护应成为工业园区发展的重中之重。
政府和企业应共同致力于降低环境污染,改善工业园区的环境质量。
总之,工业园区在东北地区的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通过加强规划和管理、提升创新能力、加强环境保护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推动工业园区的发展,促进东北地区的经济振兴。
推进东北振兴战略实施方案
推进东北振兴战略实施方案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资源枢纽,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然而,近年来,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推进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步伐。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东北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力度。
同时,建立健全各项扶持政策,为东北地区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降低企业成本,提升竞争力。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东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网络,提升交通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同时,加大对东北地区新能源、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环保产业发展,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三、深化改革开放。
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东北地区体制机制改革,打破行业壁垒,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激发市场活力。
同时,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吸引更多国内外企业来东北投资兴业,推动东北地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
四、促进人才流动和技术交流。
加大对东北地区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支持力度,鼓励高层次人才来东北创业创新。
同时,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东北地区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加大对东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推动绿色发展。
六、加强产业协同发展。
加强东北地区产业协同发展,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七、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
加大对东北地区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融资成本,提升融资渠道,鼓励创业创新,推动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八、加强政府监管和服务。
加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创业创新环境,提升政府服务效能。
总之,推进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只有通过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改革开放、人才引进、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协同发展、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以及政府监管和服务的全面推进,才能实现东北地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全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东北地区振兴规划
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是指中国政府对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
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个省份,也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
由于经济结构滞后和资源枯竭,近些年来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较慢,人口流失严重,面临着急需振兴的问题。
为了解决东北地区面临的振兴问题,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振兴规划。
首先,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政府将推动东北地区由资源型经济向创新型经济转型。
通过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支持力度,培养创新人才,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同时,加强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产业的智能化、绿色化和高端化。
其次,政府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运输的投资。
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地理位置,但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政府将加大对东北地区的基础设施投入,特别是加大对交通运输建设的支持力度,提升东北地区的交通便利性,加强与其他地区的联系和合作。
此外,政府还将加大对东北地区的产业扶持和优惠政策。
通过给予税收减免、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信贷支持等政策,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和发展。
同时,政府将推动东北地区与其他地区的产业对接和合作,形成更为完整的产业链,提升东北地区的竞争力。
最后,政府将加大对东北地区的人才支持和人力资源开发。
通过建设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创新人才。
同时,加强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提升,提高劳动者的就业技能和素质,提升东北地区的劳动力竞争力。
总之,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是一个综合性的规划,涉及到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持和人才支持等多个方面。
通过实施振兴规划,东北地区将逐渐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提高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国务院关于东北全面振兴“十四五”实施方案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东北全面振兴“十四五”实施方案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1.09.06•【文号】国函〔2021〕88号•【施行日期】2021.09.06•【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振兴东北正文国务院关于东北全面振兴“十四五”实施方案的批复国函〔2021〕88号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报送《东北全面振兴“十四五”实施方案(修改稿)》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东北全面振兴“十四五”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方案》实施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从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出发,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着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着力构建区域动力系统,着力在落实落细上下功夫,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
三、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人民政府要提高对东北全面振兴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深化改革开放,强化政策保障,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实施一批对东北全面振兴具有全局性影响的重点项目和重大改革举措,着力增强内生发展动力,确保《方案》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方案》实施涉及的重要政策、重大工程、重点项目要按程序报批。
四、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方案》实施的协调指导,在规划编制、体制创新、政策实施、项目建设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
辽宁东北振兴实施方案
辽宁东北振兴实施方案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其振兴发展备受关注。
作为东北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辽宁省的振兴发展更是备受关注。
为了促进辽宁东北地区的振兴发展,制定了一系列实施方案,以期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首先,辽宁东北振兴实施方案将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力度。
传统产业是辽宁省的支柱产业,但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滞后和落后。
为了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辽宁省将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装备更新力度,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适应市场的能力。
同时,还将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为企业提供更多的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的发展活力。
其次,辽宁东北振兴实施方案将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新兴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辽宁省将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振兴经济的重点任务,加大对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投入力度,培育和壮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同时,辽宁东北振兴实施方案还将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辽宁省将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科研项目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增加科研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创新的质量和效益,为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此外,辽宁东北振兴实施方案还将加大对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
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辽宁省将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提供更多的人才政策支持和生活保障,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来辽宁发展。
同时,还将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水平,为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总的来说,辽宁东北振兴实施方案将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加大科技创新、引进和培养人才为主要内容,全面提升辽宁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推进东北振兴战略实施方案
推进东北振兴战略实施方案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一直以来承担着重要的经济发展使命。
然而,近年来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为了加快东北地区的振兴发展,我提出了以下推进东北振兴战略实施方案。
首先,要加大对东北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应该采取更加积极的政策措施,加大对东北地区的资金投入,支持东北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
同时,还应该加大对东北地区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在东北地区投资兴业,促进东北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
其次,要推动东北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东北地区传统的重工业产业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经济发展的需要,需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政府应该加大对东北地区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引导东北地区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推动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向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升级。
此外,要加强东北地区的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
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东北地区在人才方面存在一定的短板。
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东北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加强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工作。
同时,还应该制定更加灵活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来到东北地区工作和创业。
最后,要加强东北地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交流。
东北地区地处我国东北边陲,与俄罗斯、朝鲜等国家接壤,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
政府应该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推动东北地区与周边地区的互利共赢,促进东北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总之,推进东北振兴战略实施方案,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大对东北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东北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交流。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东北地区一定能够实现振兴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地区振兴规划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前言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东北地区振兴步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重在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确定振兴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发展任务,统筹协调区域发展重大问题,完善加快东北地区振兴的政策措施。
规划范围: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通辽市、赤峰市、兴安盟和锡林郭勒盟(蒙东地区)。
土地面积1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2亿。
规划以"十一五"时期为重点,重大问题展望到2020年。
一、面临的形势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经济实力不断提高。
以国有企业改组改制为重点的体制机制创新取得重大进展,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
企业技术进步成效显著,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采煤沉陷区治理和棚户区改造进展顺利,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稳步推进。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积极成效。
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就业形势有所好转。
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三年,是改革开放以来东北三省经济综合实力提高最显著、城乡居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取得了重大进展。
今后五到十年是东北地区立足新起点、谋求新发展、实现全面振兴的关键阶段,东北地区发展面临诸多有利条件: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进一步丰富了振兴的内涵,指明了发展方向;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有利于东北地区加快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区域协调互动机制不断完善,有利于推动东北地区与东中西部地区良性互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步伐加快,为东北地区拓展经贸合作领域和空间、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创造了更多机遇。
但是,东北地区在振兴进程中仍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是体制性、机制性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充分,市场化程度低,发展活力不足。
二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比重较低,装备制造业产品配套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有待提高,原材料工业精深加工度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三是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仍然较大,部分群众生活还很困难。
四是区内部分资源供给能力下降,一些流域、区域和海域环境污染相当严重。
五是资源型城市尤其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接续替代产业发展缓慢,社会、生态问题突出。
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指导思想和振兴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东北地区全面振兴。
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转变发展观念,增强发展活力。
以老工业基地振兴为主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结构调整和优化。
以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为突破口,加快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问题。
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重点,促进城乡与区域协调发展。
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着力点,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针对东北地区振兴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采取以下重大举措。
--加快改革开放步伐。
深化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与产权制度,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积极培育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增强发展活力。
--加快结构调整与升级。
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
--加快区域合作进程。
建立区域协调互动机制,打破行政壁垒,加速要素资源合理流动,加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推动区域合作,促进协调发展。
--加快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
推进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积极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增加就业岗位,完善城市功能,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全面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力度,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加快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
努力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安定和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民群众在实施振兴战略中得到实惠。
(二)振兴目标经过10到15年的努力,将东北地区建设成为体制机制较为完善,产业结构比较合理,城乡、区域发展相对协调,资源型城市良性发展,社会和谐,综合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重要经济增长区域;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和能源保障基地,国家重要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国家重要的技术研发与创新基地,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区,实现东北地区的全面振兴。
"十一五"时期东北地区要努力实现以下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
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2002年翻一番。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较大成效。
服务业比重、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均有明显提高。
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
--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辽河、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和区域大气污染治理取得显著进展,海洋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社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基本公共服务得到改善,教育、卫生、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贫困人口继续减少。
防灾减灾能力增强,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下。
--改革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国有企业改制基本完成。
形成以沿海、沿边和主要城市为重点的对外开放格局。
进一步发展对外经济合作,对外贸易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有较大提高。
注:[ ]内数据为5年合计。
三、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依靠技术进步,提升优势产业竞争力。
培育新兴产业,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加快结构和布局调整,建设新型产业基地。
(一)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以信息化、智能化、集成化为突破口,加快推进企业技术进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提高重大装备国产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将东北地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型机械和大型成套装备制造业基地,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数控机床及工具研发和生产基地,国家发电和输变电设备研发与制造基地,全国重要的汽车整车和零部件制造及出口基地,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船舶制造基地,国家轨道交通设备制造基地。
(二)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立足自主创新,促进产业集聚,加强国际合作,实施一批高技术产业化项目,构建高技术产业链,努力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先导产业和产业集群。
发展重点是:做强做大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建设长春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大连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出口基地;培育发展生物产业,重点建设长春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积极发展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新型精细化工材料、粉末金属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纳米级金属材料、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特种功能材料和复合材料等技术及产品;促进航空产业发展,提升飞机和发动机核心部件的设计与制造能力;扶持发展新兴海洋产业。
(三)优化发展能源工业坚持节约优先、环境友好、煤油并举、多元发展的方针,优化生产布局和消费结构,加强东北亚区域能源合作,建设国家能源保障基地。
有序开发煤炭资源,建设呼伦贝尔、霍平白、胜利等大型煤电化基地、黑龙江东部煤炭基地及辽宁铁法等矿区。
稳定原油生产能力,扩大天然气生产规模,加大对海拉尔盆地、二连浩特盆地和近海石油勘探力度,综合开发吉林油页岩资源,建设俄罗斯边境至我国东北的原油管道,启动东北天然气管网工程建设。
优化电源点和电网建设。
积极扶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
搞好重点节能工程,努力推进能源节约。
2010年,规划煤炭生产规模3亿吨左右,原油生产规模5700万吨,天然气产量70亿立方米,电力装机容量6000万千瓦,年发电量3000亿千瓦时。
(四)提升基础原材料产业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优化行业内部结构和空间布局,控制总量,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实现由规模扩张向效益增长转变。
一是建设新型石化产业基地,重点建设抚顺石化、大连石化和大连西太平洋炼油等千万吨级原油加工基地,加快实施大庆、吉林石化、抚顺石化等乙烯改扩建工程,形成世界级乙烯生产基地。
2010年,炼油能力控制在1亿吨/年,乙烯产量达到400万吨/年。
二是有序发展煤化工产业,适时建设锡林浩特、霍林河、呼伦贝尔、黑龙江东部和辽宁西部等煤化工基地。
三是建设北方精品钢材基地,依托鞍本钢铁集团建设精品板材生产基地,依托东北特钢建设特殊钢和装备制造业用钢生产基地。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建设鲅鱼圈钢铁基地,逐步将钢铁工业发展重点由内陆向沿海转移。
(五)加快发展特色轻工业发挥资源优势,培育品牌,延长产业链,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吸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产业。
发展重点是:发展化学制药和中药制剂产品,鼓励发展民族医药产业;大力开展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建设粮食、肉类、水产品、乳制品和生物化工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纺织、服装、造纸、塑料制品、家具和林产品加工等轻工产业。
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
提高农产品产量、质量和安全水平,提升农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巩固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地位,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一)加强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推进农业向基地化、专业化、特色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
1.加强商品粮基地建设。
重点建设松嫩、松辽平原专用玉米生产优势区、高产高油高蛋白大豆优势区和三江平原水稻优势区。
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良种繁育和农机装备的投入力度,促进农牧业向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建成现代化国家级商品粮基地,确保其具备稳定的粮食生产能力和商品粮供给能力。
2.推进精品畜牧业发展及基地建设。
建设以中部平原为重点的肉蛋奶生产与加工精品畜牧带,以西部农牧交错带为依托的牛羊育肥基地,以滨洲沿线松嫩草原和蒙东草甸草原、优质人工草地和优质饲料基地为依托的大型现代化奶牛饲养和牛羊繁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