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好睦邻关系和经济合作前景
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关系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关系:现状与发展趋势数学09-1 班:麦麦提艾力祖农20090101029麦尔旦吾斯曼20090101027巴图尔艾撒20090101013苏联解体后,中亚一直是中国所关注的重点地区。
中国之所以如此关注中亚地区,首先由地缘政治决定的,因为中亚地区是中国的近邻。
无论出于本能的想要了解邻居的动机,还是受到中国整个外交战略的支配,中国都一直将中亚视为必须加以关注的地区。
在中亚地区,中国尤其关注哈萨克斯坦,十分重视发展与哈萨克斯坦的关系。
中国与中亚各国发展关系,谋求实现中国与中亚各国的战略利益,谋求实现中亚地区的稳定和繁荣,谋求实现世界多极化和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中国与中亚各国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利益关系,这尤其表现在政治、经济领域和安全方面。
一、中国对中亚国家的基本政策和战略(一)对中亚地区的基本政策90 年代中期,针对中亚地区中国政府制定了明确的外交政策和构想,概括起来有以下四个要点:第一,坚持睦邻友好,和平共处;第二,开展互利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第三,尊重各国人民的选择,不干涉别国的内政;第四,尊重独立主权,促进地区稳定。
中国对中亚国家的基本政策,是从战略的高度规划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的,带有宏观的性质。
从中国的这些政策中可以看出,中国同中亚国家的关系是中国和平共处总的外交政策的体现。
仔细分析中国对中亚国家的政策,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第一,中国政府将良好的邻居关系作为与中亚国家发展关系的基础和底色;第二,中国政府将与中亚国家发展经贸关系放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这表明中国与中亚国家发展关系带有明显的经济外交的色彩;第三,中国政府不准备以意识形态来干扰中亚国家的关系,中国政府也不准备向中亚国家灌输自己的模式;第四,中国政府反对其他国家干涉中亚国家的内政,反对世界大国对中亚地区的操纵,表明中国政府下决心维护中亚地区的稳定。
当然,中国政府所阐述的对中亚国家的基本政策带有典型的"守拙"色彩,不过分张扬自己,不过分表现出自己对中亚国家的利益需求。
中老经贸关系现状与前景展望
中国与老挝经贸关系的现状与前景展望SINO-LAO ECONOMIC RELATIVE ACTUALITY AND EXPECTATIVE FOREGROUND绪论目前中国与老挝经贸来往越来越频繁,两国人民关系也同时越来越密切,中国政府也鼓励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虽然老挝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由于老挝还属于非发达国家,不仅缺少先进的设备、技术和人才,在政府方面又缺少足够的资金来开发这些丰富的资源,所以老挝政府为了开发市场和改善国内的经济现状,在对外开放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欢迎世界各国来老挝开发投资。
为了让投资者尤其是中国投资人士更多的了解老挝各方面的状况,所以本文介绍了老挝地理概况、政治结构、经济概况、中老经贸关系、中老合作关系存在哪些问题、采取哪些对策、中国企业在老挝投资项目状况以及探讨哪些公司在老投资比较成功,还有中资企业到老挝投资开办企业有关事项的规定。
特此希望中国企业到老挝能顺利开办企业也衷心的祝愿中老关系越来越亲切,中老两国经济蓬勃发展。
1 老挝的概况简介1.1地理状况老挝位于东南亚的唯一内陆国家全国面积236,800平方公里,据2002年人口统计人口为550万人[10],老挝人分为老龙族、老听族和老松族三大族系,三大民族可细分为68个民族,与周边5国有边界接壤,北与中国有505公里的边界线;西北与缅甸有236公里的边界线;西与泰国有1835公里边界线,东与越南有2070公里边界线,南与柬埔寨有535公里边界线。
湄公河流经西部1900公里。
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5月~10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
年平均气温约26℃,年降水量1250毫米~3750毫米。
1.2 政治结构老挝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老挝人民革命党是老挝唯一政党。
1991年老挝党“五大”确定“有原则的全面革新路线”,提出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等六项基本原则,对外实行开放政策。
2001年老挝党“七大”提出了老挝在21世纪前二十年的发展目标和具体方针,强调继续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不变;将经济建设作为工作重心,将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作为首要任务,加快发展,尽快摆脱不发达状态。
试析中俄关系的现状和前景
中俄两国自1996 年4 月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来已经走过了13 年的历程,在这13 年里,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发展与深化,中俄双方在涉及各自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等重大问题上相互支持,政治互信程度不断提高,在经贸、投资、能源、科技、人文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扩大,在重大国际问题上中俄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不断加强。
展望中俄关系未来的发展前景,可以说形势一片大好。
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发展的第二个十年之际,对其进行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历史轨迹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构想最早来自俄罗斯方面。
1996 年4 月24 至26 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4 月23 日,在启程访华途中,叶利钦对事先准备好的《中俄联合声明》作了重要修改,把原有的“发展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和面向21 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修改为“发展平等与信任和面向21 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一提法得到中国的赞成并在随后发表的《中俄联合声明》中被正式确定下来。
为了使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具有实质性内容,中俄双方还一致同意建立两国元首会晤机制,设立北京--莫斯科热线,就重大问题随时磋商,成立总理委员会,建立双方外交部长随时会晤机制等等,这使得中俄关系进一步制度化。
在以后的几年里,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稳步发展,不断深入。
1997 年4 月23 日,江泽民主席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双方签署了《中俄关于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联合声明》,这一文件使中俄业已形成的平等信任的、面向21 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途径更加具体化,双方将本着“伙伴关系的精神”共同致力于促进多极世界的发展和建立国际新秩序。
1998 年,中俄两国又签署了关于《世纪之交的中俄关系》的联合声明,就世界的多极化、世界文明的多元性、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联合国以及冷战后的大国关系等问题阐述了双方共同的观点和立场,进一步深化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中国的亚洲邻国关系和合作的影响
中国的亚洲邻国关系和合作的影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亚洲地区的重要国家之一。
中国与其亚洲邻国之间的关系和合作对地区的稳定与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与亚洲邻国的关系及其合作对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的影响。
一、经济层面的影响中国与亚洲邻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日益紧密,为地区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首先,中国是亚洲最大的经济体,其巨大市场需求对亚洲邻国的出口起到了拉动作用。
中国的经济发展带动了亚洲地区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促进了亚洲邻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其次,中国还积极参与亚洲地区的区域合作机制,如上合组织、东亚峰会等,通过制定共同的规则和政策,促进了地区内贸易、投资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这种合作不仅增加了亚洲邻国之间的经济互信,还为地区内的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
另外,中国还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亚洲邻国与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为地区的互联互通和经济集成提供了新的机遇。
亚洲邻国纷纷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这不仅加强了地区内国家之间的合作,还为整个亚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多动力。
总之,中国与亚洲邻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为地区的繁荣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亚洲国家之间的共同发展。
二、政治层面的影响中国与亚洲邻国之间的政治关系对地区的稳定与和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中国坚持与邻国发展友好关系,积极倡导和平解决争端。
中国秉持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通过平等协商和合作,解决了一系列与亚洲邻国之间的领土争端,确保了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其次,中国积极参与地区的多边机制和对话平台,如亚信、东亚合作等,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了与亚洲邻国之间的政治互信。
中国主张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积极推动地区内各方通过对话磋商解决分歧,提出了一系列互利共赢的合作倡议,得到了亚洲邻国的支持与认同。
另外,中国还积极参与维护地区的安全与反恐合作。
作为地区的重要大国,中国在反恐、打击跨国犯罪等领域与亚洲邻国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共同维护了亚洲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中国与周边国家发展的关系
中国与周边国家发展的关系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发展关系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来看,一是政治方面的关系,二是经济方面的关系。
在政治方面,中国与周边国家一直以来都保持着比较友好的关系。
中国秉持睦邻友好、互利共赢的原则,致力于与周边国家建立平等、友好、互信、共赢的合作关系。
中国积极参与区域合作机制,如东亚合作、上合组织等,与周边国家共同推进地区安全和稳定。
同时,中国也加强与周边国家的高层交往,通过互访、对话等方式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
在经济方面,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十分紧密。
中国是亚洲及周边地区最大的经济体,与周边国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经济联系。
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进行了大量的贸易往来和投资合作,客观上促进了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
中国还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周边国家共同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往来,促
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共同繁荣。
当然,中国与周边国家发展关系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些领土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对双边关系产生了一定影响,需要双方通过对话和谈判寻求妥善解决。
同时,中国的崛起也引发了一些对周边国家的担忧,需要通过平等和合作的方式增进互信,以实现共同发展。
总体而言,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发展关系在政治和经济方面都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势。
通过加强合作、增进互信和解决分歧,双方能够实现共同繁荣和稳定。
睦邻政策名词解释
睦邻政策名词解释睦邻政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制定的外交政策,旨在改善和促进与周边国家或地区的关系,建立和谐、友好、互信、互利的邻国关系。
睦邻政策的核心是以和平与稳定为基础,通过开展合作与交流,增进邻国间的互利互惠,解决边界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深化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推动地区的繁荣与发展。
拓展解释:1.睦邻政策的目标:睦邻政策的目标是在和平共处的基础上,增进与邻国的互利合作,促进地区共同发展。
通过建立互信机制、推动贸易合作、加强文化交流等方式,实现邻国大家庭内部的共赢格局。
2.国内和国际影响:睦邻政策对于一个国家的国内和国际影响都是十分重要的。
在国内方面,通过与邻国解决领土争端和历史问题,可以增强国内的稳定和团结;在国际方面,积极推动邻国合作可以提高国家的地区影响力和声誉,为国际合作提供更多机会。
3.睦邻政策与区域合作:睦邻政策与区域合作是相辅相成的。
通过积极参与区域合作组织和倡议,如东盟、上合组织等,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联系和合作,共同应对区域安全和发展的挑战。
4.睦邻政策的实施策略:实施睦邻政策需要制定一系列具体的策略。
这包括加强交流与对话机制,建立和完善互信互利的经济合作机制,开展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确保睦邻关系的持续稳定发展。
5.睦邻政策的成功案例:一些国家已经通过睦邻政策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例如,中国的睦邻政策通过与周边国家签订边界协定、加强经贸合作等方式,稳定了边界和邻国关系,推动了整个东亚地区的发展与繁荣。
总之,睦邻政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外交政策层面上通过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和谐友好关系、实现共同发展的政策目标。
中日关系的现状及未来的展望
中日关系的现状及未来的展望摘要:在经济环境不断变化发展的今天,中日分别作为亚洲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双边互补性不言而喻。
进入21世纪,我国的发展战略将是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十五”期间我国中西部开发将正式启动;而日本经过十年左右的经济萧条终于走出谷底,正在努力走上自律性经济复苏轨道,因而也需要在中国市场上寻求自己的发展空间。
这一切使中日之间的经济、科技合作走向新高度、跨上新台阶成为可能,人们期待着两国关系尽快得到实质性发展。
现状绝对不是简单的现在的综合,它是历史的沉淀与推进,也是未来发展的触点,认清现状,得先从处理中日之间的问题开始在中日关系问题上应该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第一,关于日本军国主义与国家正常发展需求的关系问题。
军国主义是日本二战前一段时期所奉行的治理国家的理念和模式,而许多人将今天日本谋求正常国家也就是要求取得集体自卫权看成是日本军国主义的表现,这是不正确的。
实际上,当今的日本不可能走向军国主义的道路,一个原因是日本今天已没有这种必要;二日本国民也不会答应这样做;三是国际社会和国际机制的制约。
因此,我们应该理解日本走向正常国家的需求,而应坚决反对日本在走向正常国家的过程中的军国主义思潮。
第二,关于日本历史问题与中日现实问题之间的关系问题。
日本历史问题是关于日本政府对二战时期侵华战争的认识和态度问题,应充分认识到中日历史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及其在中日关系中的重要性。
因此,既不能像某些人所主张的那样,可以忽视日本的历史问题;同时也更不能将历史问题看成是中日关系的全部,除历史问题以外,中日间还有其它许多重要事情和问题要做要解决,事实上,当今中日所表现出来的台湾问题、东海问题,能源竞争问题等,哪个问题都不比历史问题轻松。
因此,在历史问题上,既要认真解决历史问题,又要顾全中日关系的大局。
正如邓小平所说的那样,发展中日友好“这件事超过了我们之间一切问题的重要性。
不断发展我国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的原因
不断发展我国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的原因我国对于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一直以来都给予了高度重视,这种友好关系的不断发展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地缘政治因素。
我国与周边国家相互之间地理位置密切,并且有相似的历史文化背景,这为互利合作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这种地缘政治因素使得我们更加关注周边国家的发展情况,主动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其次,经济互补性。
我国与周边国家在经济上有着互补性。
我国的经济发展需要海外市场和资源,而周边国家则需要中国的投资和市场。
因此,通过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我国可以实现资源、市场和技术的互补,促进共同发展。
第三,安全稳定因素。
周边国家与我国共同面临着一系列的安全挑战,如跨境犯罪、恐怖主义、非传统安全威胁等。
因此,通过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我们可以共同应对这些挑战,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全稳定。
同时,通过友好交往,我们可以增进彼此的互信,减少误解和猜疑,从而形成良好的安全环境。
第四,文化交流因素。
我国与周边国家在文化上有着相似的传统和习俗,这为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文化交流,我们可以增进相互了解与认同,促进民心相通,进一步加强双方的友好关系。
第五,地区合作机制。
亚洲地区有很多地区性合作机制,如东亚峰会、上合组织、亚信等,这些机制提供了平台和机会,促进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与发展。
通过参与这些机制,我们可以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推动地区一体化进程。
第六,和平发展理念。
我国一直秉持和平发展的理念,致力于通过对话与合作解决地区争议与矛盾。
在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我们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坚持和平解决争端,推动共同发展,这种持之以恒的努力逐渐赢得了周边国家的认同和支持。
总之,我国不断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是基于地缘政治、经济互补性、安全稳定、文化交流、地区合作机制和和平发展理念等多重因素的综合结果。
这种友好关系的发展对于实现地区稳定、繁荣和共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与地位的提升。
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成就、启示与前景
等经济合作领域,走出一条切合地区发展的新路,取得了丰硕成果。
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以“上海精神”为核心的政治互信,离不开区域经济发展诉求的内生动力,离不开中国在区域经济合作进程中的引领作用。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后疫情时代区域经济合作的新老问题,上合组织需要凝聚团结互信的强大力量,筑牢经济一体化的合作保障,创新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新模式,携手共建“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
〔关 键 词〕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作者简介〕阎德学,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助 理;一带一路与全球发展研究院、俄罗斯研究中 心、周边中心研究员〔中图分类号〕D81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2 8832(2021)3上海合作组织(以下简称“上合组织”)成立二十年来,在安全合作、经济合作、人文合作“三大支柱”领域求真务实、团结合作,“树立了相互尊重、* 本文为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习近平外交思想与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创新研究”(19FGJB001)阶段性成果。
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典范”,“成为欧亚地区和国际事务中重要的建设性力量”。
[1]作为上合组织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支柱,区域经济合作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建立共同繁荣的经济纽带,为地区合作持续注入内生动力,成为新兴经济体合作的典范。
一、经济合作成就斐然从2001年到2021年,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大框架下,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具体指导下,上合组织各成员国积极努力,克服重重阻力,不断开拓合作新领域,创新合作新模式,在制度和机制化建设、贸易水平、投资合作、金融合作、互联互通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大大增进了各成员国的人民福祉和区域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力日益提升。
(一)区域经济合作制度框架日趋完善首先,区域经济合作的法律基础不断巩固。
2001年9月,上合组织第一份区域经济合作文件——《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间关于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目标和方向及启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进程的备忘录》签订。
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如何
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如何中国作为一个重要的大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对于维护国家利益、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中国的外交政策1.和平发展政策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政策,这是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和平发展政策注重通过合作与对话解决国际争端,遵守国际关系准则,倡导国际社会的和平共处。
2.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中国倡导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通过与其他国家进行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和投资活动,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
3.坚持多边主义中国坚持多边主义,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机制,维护和促进国际秩序。
中国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反对单边行动和霸权主义。
4.睦邻友好政策中国秉持睦邻友好政策,和周边国家保持良好的关系。
中国致力于通过地区合作机制,推动共同发展和安全合作,共同应对地区和全球性挑战。
二、中国的对外关系1.中美关系中美关系是中国对外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和美国保持着复杂的经济、政治和安全联系。
这两个大国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既有共同利益,也有分歧和挑战。
中美关系对世界和平与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2.中俄关系中俄关系是中国对外关系中的重要战略伙伴关系。
中俄两国在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保持密切合作。
中俄关系的深化对于维护地区和世界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3.中欧关系中欧关系是中国对外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和欧洲国家在贸易、投资、文化交流等方面保持广泛合作。
中欧关系的发展对于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和促进世界多极化具有重要意义。
4.中非关系中非关系是中国对外关系中的重要合作伙伴关系。
中国积极推动与非洲国家的务实合作,不断加强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
中非关系的发展为非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总之,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在维护国家利益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坚持和平发展政策、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和多边主义,致力于与世界各国保持良好的关系,并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和方案。
睦邻友好环境下,中俄经贸合作从量变到质变
睦邻友好环境下,中俄经贸合作从量变到质变作者:徐坡岭来源:《世界知识》 2021年第11期文/徐坡岭中俄双边贸易额在2018年超过1000亿美元,2019年超过1100亿美元,2020年经受住了新冠疫情冲击、世界经济衰退和全球贸易大幅度萎缩的考验,仍达到了1077.7亿美元的规模。
2010年之后,中国连续成为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国。
2020年中俄双边贸易额占俄罗斯外贸总额的比重高达18.6%。
这些成就的取得是由中俄双边经贸合作的战略属性和互利共赢特征决定的。
以能源合作为例,2020年俄罗斯对华原油出口达8357万吨,占我国原油进口总量的15.4%,俄是居沙特之后中国第二大原油来源国。
来自俄罗斯的原油和天然气为我国的能源稳定供应和经济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反过来,对华能源出口占俄罗斯能源总出口的比重超过30%,中国作为俄罗斯可靠和稳定的能源市场也为其财政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持。
中俄两国在经贸合作的其他战略领域也取得了巨大成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中俄经贸合作的稳定向上发展是在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成熟和提升的背景下发生的,但又在很大程度上遵循自己的原则,独立于政治关系的发展。
从逻辑上讲,国家间政治关系的基础和动力来自国家政权安全和领土主权完整的需要。
国家间经贸合作则更专注于国家发展和社会经济繁荣的需要。
这是评估和展望两国经贸合作的成就和未来前景的科学基础。
具体到中俄经贸合作,我们既要看到巨大成就,也要冷静客观地分析现状和前景。
那种认为中俄关系“政热经冷”,中俄经贸合作“潜力无限”的说法都缺乏逻辑和事实基础。
睦邻友好环境下的中俄经贸合作回顾中俄经贸合作发展的历史进程,可以发现,中俄良好的政治关系为经贸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引领着两国经贸务实合作的发展。
同时,经贸务实合作又相对独立于政治关系发展的进程。
其中,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确立和2001年签署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是中俄两国经贸合作走向稳定、快速发展的转折点。
中国 各国 外交关系 表述
中国各国外交关系表述中国的外交关系可以描述为多边、友好和互利。
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致力于与其他国家建立睦邻友好的关系、拓展合作空间,并通过外交手段维护和促进国家利益。
以下是中国与一些国家的外交关系的表述:1. 美国:中美之间是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尽管两国存在一些分歧,但中美建立起了复杂而紧密的经济、贸易、科技和人文交流联系。
同时,双方密切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非传统安全威胁和全球问题。
2. 俄罗斯:中俄建立了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双方经常就国际和地区事务保持密切沟通和协调,坚定支持彼此核心利益。
两国在经济、能源、高科技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通过建设中俄跨境经济合作区和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加强合作。
3. 日本:中日两国是亚洲两个重要经济体,也是邻国。
虽然两国之间存在历史和领土争议,但双方均认识到维护稳定和发展合作的重要性。
中日之间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人文交流也在增加。
两国维持高层互访机制,努力改善和发展两国关系。
4. 韩国:中韩关系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长足发展。
两国在经济、贸易、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扩大。
同时,两国也面临一些历史和安全问题,但双方通过对话和合作寻求解决方案。
中韩两国在地区和全球层面密切合作,共同应对共同关心的挑战。
5. 印度:中印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也是亚洲两个重要力量。
两国保持着各个层面的接触和对话,经济和贸易合作持续增长。
然而,中印之间存在一些领土争议和地缘政治竞争,这是两国关系的一个挑战。
双方努力通过对话和接触化解分歧,发展相互合作。
总的来说,中国不断致力于与世界各国发展全面友好合作关系,通过多边外交机制参与全球事务,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浅谈21世纪的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机遇、挑战、前景
浅谈21世纪的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机遇、挑战、前景论文摘要:世纪之交,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进展迅猛,连续上了三个台阶,从“全面友好合作关系”发展到“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再提升至“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
当前,双方关系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挑战。
只要双方从大局出发。
立足长远,善于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缩小分歧,化解矛盾,强化合作,双方关系的前景一定会更加美好。
地缘政治学认为:“邻国的大小、强弱,以及发达还是落后,稳定还是动乱等基本状况,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利益。
”因此,与邻国保持稳定的友好关系,是一个国家谋生存、求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之一。
世纪之交,中国双管齐下,在南北两个方向积极主动地推进睦邻友好外交,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尤其是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更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当前,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虽然存在着一些挑战,但更面临着难得的机遇,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双方关系的前景是令人乐观的。
一、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发展的机遇1.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世纪之交,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国际形势的总趋势是: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在亚太地区,谋和平、促合作、求发展是本地区大多数国家的主要政策取向,汇成了地区形势的主流。
亚太地区的大国关系继续保持改善和发展的势头,国家间对话与协调增强,相互依存加深,和平协商成为解决争端的基本途径,不同形式的安全对话与合作日趋活跃。
以东盟与中、日、韩为主导的东亚区域合作方兴未艾,经济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
亚洲经济在经受住了金融危机、非典和禽流感的冲击后,进入了新一轮增长期。
亚洲仍然是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这种宽松的国际和地区环境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契机。
2.双方建立并逐步完善了多层次的对话、磋商与合作机制中国与东盟国家高层互访频繁,各个层次的交往增多,通过对话、交流、沟通,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增进了双方的互信。
中俄关系
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1996年4月,叶利钦 年 月 访华
“世代友好,永不为敌” (2001年7月,《中俄睦邻友 好条约》签订)
2、 中俄睦邻合作关系发展的国际背 、 景
一、美国国际地位凸显,国际力量对比失衡二、 国际形势总体缓和,地区形势局部动荡三、经 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迅猛发展,发展经济成为各 国第一要务
思
考
题
:
1、中俄关系的发展阶段。 、中俄关系的发展阶段。 2、中俄关系的主要特点 、
4、中国外交战略中的俄罗斯因素 、
一是符合中国地缘政治利益。二是在国际问题 上有相同的利益和立场。三是有很大的共同经 济利益。
5、中俄友好合作关系的主要特点
第一、中俄新型国家关系机制的建立, 为两国关系的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
第二、经济合作是中俄关系中的重要内容
第三、军事信任度不断提高,两国安全 感增强
3、俄罗斯对外战略中的中国 、
第一、在俄的周围形成睦邻地带,保证俄边境地 区的稳定与安全。
第二、发展互补互利的经济合作,希望中国参与 西伯利亚和远东的开发。
第三、帮助俄罗斯参与亚太地区的事务,中国 是“俄巩固东北亚阵地时唯一个可以指望的国 家”。
第四、俄在全球和地区范围内推行平衡的外交 政策的需要。
中俄关系
二00六年三月二十一日,中国国家主席 胡锦涛与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在北京人 民大会堂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 斯联邦联合声明》。
1、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
睦邻友好关系、 睦邻友好关系、全面双 边合作( 边合作(1992年底叶利 年底叶利 钦访华,联合声明) 钦访华,联合声明)
建设性伙伴关系 (1994年江泽民访 年江泽民访 联合声明) 俄,联合声明)
第四、在国际问题上两国共识增加
不断发展我国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的原因
不断发展我国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的原因我国不断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有多个原因:1.共同利益和互惠合作:我国与周边国家在经济、贸易、投资和能源等领域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
通过加强互利合作,我们可以实现资源互补、互利共赢,促进共同发展。
2.地缘政治和安全稳定:与周边国家保持睦邻友好关系,有助于维护地区的政治稳定和安全。
通过加强沟通和合作,我们可以共同应对地区安全挑战,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3.文化和人文交流:我国与周边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通过加强人文交流、文化合作和教育交流,我们可以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民心相通和文化交流。
4.和平发展和和谐邻里:我国奉行和平发展政策,主张与周边国家和平共处、互利共赢。
通过处理争议和分歧,加强对话和协商,我们可以建立和谐的邻里关系,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
5.区域合作和多边框架:我国积极参与区域合作组织和多边框架,如上海合作组织、东盟等。
通过加强区域间的对话和合作,我们可以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实现地区和平与繁荣。
6.经济互补性:我国与周边国家在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上存在互补性。
通过加强经贸合作、促进投资和贸易自由化,我们可以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市场互通,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7.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建设:我国积极推进区域互联互通,如“一带一路”倡议。
通过共同发展基础设施、提升互联互通水平,我们可以促进贸易往来、人员交流和文化互鉴,增进相互间的联系和友谊。
8.环境保护与生态合作:我国与周边国家共享相近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通过加强环境保护合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可以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全球性挑战,共同保护好地球的生态环境。
9.跨境治理和安全合作:我国与周边国家面临着类似的跨境问题,如恐怖主义、跨国犯罪、非传统安全威胁等。
通过加强安全合作、信息分享和联合打击,我们可以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共同构建安全的周边环境。
10.和谐共生与命运共同体:我国提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强调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性的原则。
中俄关系的发展及面临的限制性因素
中俄关系的发展及面临的限制性因素【摘要】中俄关系自建交以来经历了起伏,但始终保持着坚定不移的合作关系。
双方在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展开广泛合作,为两国和地区的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
在发展的过程中,中俄关系也面临诸多限制性因素,如历史遗留问题、地缘政治压力、外部干预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双方的合作和发展。
尽管如此,中俄关系仍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双方可以通过不断加强政治互信、深化经济合作等措施,扩大合作领域,实现互利共赢。
未来,中俄关系有望在多边事务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维护国际和地区稳定与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中俄关系的前景值得期待,其战略意义和建设性合作将进一步推动两国关系向着更加稳定和成熟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中俄关系、发展历程、合作领域、限制性因素、未来发展方向、影响、前景、战略意义、建设性合作。
1. 引言1.1 中俄关系的重要性中俄关系的重要性体现在两国地缘政治地位的重要性和双边合作潜力的重要性。
中俄两国地理位置优越,占据着亚洲大陆的中心和东北部,对世界政治格局和地缘战略影响重大。
中俄两国拥有庞大的陆地边界,稳定的国际地缘政治地位是中俄关系稳定发展的基础。
中俄两国经济实力雄厚,经济互补性强,双边合作潜力巨大。
中俄两国在能源、军工、高科技等领域具有较强的合作基础,双方经济合作有利于提升双方国际竞争力及实现共同繁荣。
中俄关系的重要性在于其不仅对双方国家利益具有重要意义,更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是21世纪全球战略格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中俄关系的历史背景中俄关系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
自17世纪以来,中俄两国就陆续发展了各种形式的关系,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
在19世纪,中俄两国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其中最为重要的是1858年的《北京条约》和1860年的《北京公约》,这些条约确立了两国的边界,并为后来的合作打下了基础。
20世纪初,中俄两国先后经历了革命和战争,虽然在某些时期存在分歧和摩擦,但也有过一些合作与联盟。
睦邻友好的例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睦邻友好的例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睦邻友好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指的是邻里之间建立起来的相互尊重、互相帮助、共同发展的良好关系。
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过程中,睦邻友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睦邻友好的互助和交流,可以增进邻里之间的情感联系,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也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帮助和支持。
在当今多元文化的社会中,睦邻友好更是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促进不同族群之间的和谐共处和文化交流。
本文将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探讨睦邻友好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去构建和维护这种良好关系。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介绍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让读者了解每个部分所涵盖的内容。
在这篇关于睦邻友好的例子的长文中,文章结构部分可以介绍如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这篇长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睦邻友好的重要性和意义,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分别讨论互相帮助、共同发展和文化交流三个方面对睦邻友好的影响和作用。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讨论的内容,重申睦邻友好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趋势。
整篇文章通过以上结构,希望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体会睦邻友好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和促进睦邻友好关系的建立。
1.3 目的目的部分的内容:本文旨在通过探讨睦邻友好的例子,强调邻里之间互相帮助、共同发展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例子,激励更多人关注邻里之间的关系,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促进邻里之间的和谐与友好。
同时,也希望通过这些正能量的案例,传递出一种向上的力量,让更多人意识到邻里关系的重要性,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
在未来,我们希望可以借助这些睦邻友好的例子,为建设更加美好的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2.正文2.1 互相帮助互相帮助是维系睦邻友好关系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很多时候都需要邻居之间的帮助与支持。
比如,当我们遇到突发事件或者面临困难时,邻居的帮助往往能够及时解决问题,减轻压力,增加生活的便利性。
[汇总]中俄关系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中俄关系的现状与发展前景一、中俄关系目前处于历史发展最好时期1991年苏联解体后10年时间里,中俄关系在政治和法律定位上连续上了四个台阶:一是1992年12月,两国元首在北京签署关于两国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决定把双边关系提升到“相互视为友好国家”的新阶段;二是1994年9月,两国元首在莫斯科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建立“睦邻友好、互利合作的建设性伙伴关系”;三是1996年4月,两国元首在北京签署联合声明,确定两国建立“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四是2001年7月,两国元首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中俄“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和平思想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这步步升高的政治和法律定位,不仅使中俄关系高潮迭起,也为中俄关系指明了发展方向。
自中俄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来,两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合作格局,成果丰硕,势头喜人。
可以说,我们两国关系步入全面、快速、深入发展轨道,其重要性、特殊性和成熟性更加凸显。
(一)两国建立起完善的高层定期会晤及其他各级别交流与会晤机制1996年4月,双方决定建立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定期会晤机制。
随着各领域合作的展开,两国还建立了议会领导人会晤机制、总理定期会晤机制委员会、战略安全磋商等高层次的合作机制。
在总理定期会晤机制委员会框架下设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人文合作委员会和能源谈判代表会晤三大机制,机制下设的分委会和工作小组数量不断增加,基本覆盖中俄合作的所有领域,是中国对外合作中规格最高、组织结构最全、涉及领域最广的磋商机制。
如此完备的大国合作机制,对中国来说是唯一的,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少见的,它为中俄双方开展合作提供了一个稳定、高效的制度框架。
(二)两国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为解决两国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从1987年至2004年,中苏(俄)根据国际法准则,本着平等协商的精神,进行了长期认真的谈判。
随着2004年10月《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的最后签署,两国最终全部确定了长达4300公里的边界走向。
中国的睦邻外交对发展的影响
中国的睦邻外交对发展的影响金融091 高珊珊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为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促进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时代潮流面前,中国奉行的外交“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政策成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发展互惠互利关系的坚实基础。
通过睦邻、安邻、富邻的务实外交,中国正在尽力促进亚洲地区实现更大程度的经济合作、安全合作和政治合作。
而且周边外交在我国安全全局中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政治上看,周边地区将是我国发挥国际影响力、维护主权的战略依托。
我国的国际地位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可预见到未来,中国只是一个地区性大国而不是世界性大国,即使在未来中国具备了成为世界性大国的能力,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它也很难发挥世界性大国的作用。
这实际上是对中国的定位,它要求中国优先考虑它所在地区的事务。
因此中国地缘政治的特点以及实力地位决定着中国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处理本地区事务特别是处理同周边国家的关系上,而且世界上的大国都重视周边国家的依托作用,如美国成功额以加拿大、墨西哥为依托,以拉美为后院,大大强化了其全球战略地位,而俄罗斯却因独联体离心力加大,市区安全屏障,而受到美国和北约的战略挤压。
因此,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有助于促成我国与周边国家相互支持。
相互配合的局面。
从安全上看,周边地区是我国促进名族和谐。
维护社会稳定的直接外部屏障。
中国是一个多名族国家,绝度多数少数名族都居住在边疆地区,而且同一名族跨国界而居的情况也较为普遍,容易受到境外耳朵影响。
冷战结束周边地区的名族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已经对我国产生了某些负面的影响。
因此与周边国家友善将能够为我国提供一个良好的和平环境。
从经济上看,奉行睦邻有号么政策有力的推进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贸易合作。
中国周边的经济环境有助于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在经济上痛其他国家和地区有着互补关系,因为中国具有庞大的市场,但是缺少资金和技术。
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内容
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内容
为了加强邻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我们签署了以下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第一条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干涉对方内政。
第二条互相平等、互惠互利,秉持公正、合理、透明的原则,扩大贸易往来和投资合作。
第三条互相支持和参与对方的发展建设,共同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合作的进程。
第四条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保持紧密的协调和合作,共同维护国际法和国际秩序,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第五条加强人文交流和文化合作,促进互相了解和友谊的增进。
第六条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
第七条发扬睦邻友好的精神,及时沟通和解决问题,避免和解决争端和矛盾,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本条约自签署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十年,可根据双方共同意愿延长。
如有任何争议或解释,应通过友好谈判解决。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友好睦邻关系和经济合作前景老挝驻中国大使通赛〃普提山老中友好关系老挝和中国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友谊,两国人民有相近的文化传统和紧密的合作关系。
2000年,老挝人民革命党主席、国家主席坎代〃西潘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进行了国事互访,为两国建立战略性关系和开展全面经贸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十六大”以后,在中国与东盟签定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新背景下,坎代〃西潘敦主席于2003年6月再次访问中国,两国领导人就如何将合作推进到新的阶段进行了探讨。
长期以来,中国为老挝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帮助,友好合作已广泛扩展到教育、人力资源开发、健康卫生、文化、农业、交通、工业、能源、电信等许多领域。
近年来,中国在老挝的投资显著增加,已经投资了121个中小型项目,总投资超过3.28亿美元,已成为老挝第七大投资国。
中老两国双边贸易亦逐年增长。
2003年,双边贸易额为1.0943亿美元,同比增长71.1%。
老挝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中国拥有高端技术、巨大的市场和充足的资金。
虽然两国间经贸合作有所增加,但与两国的巨大潜力相比,经贸合作总量仍显较低。
2004年3月,中国副总理吴仪对老挝进行正式访问,大大推动了两国的合作关系。
两国签定了11个协议文件,具体如下:1.老挝和中国经济技术合作协议。
该协议内容包括中国将向老挝提供3000万元人民币的政府援助。
2.老挝和中国框架协议,在该协议中,中国同意向老挝提供20000万元人民币的低息贷款用于第三期电信网改造项目。
3.关于中国向老挝提供车辆和设备等以帮助老挝在万象举办东盟峰会的换文。
4.关于中国向老挝派遣专家对老挝电视广播系统改造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换文。
5.老挝国家文化大礼堂技术合作换文。
6.老挝国家工业和商业协会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合作谅解备忘录。
7.电信网改造二期工程转交文件。
8.关于2号公路总统府-万象DON NOON村路段建造工作的移交文件。
9.建设Xeset二号水电站的协议。
10.关于在万象投资建设年产50000吨盐厂的协议。
11.老挝万象和中国重庆市农业合作框架协议。
这些合作将帮助老挝提高产品质量,促进出口,特别是对华出口,中老双边贸易额可望在2005年翻一番。
老挝长期致力于改善宏观经济体制,自1997年加入东盟后,更进一步深化经济和金融改革,以期顺利融入区域性合作。
2008年,老挝将加入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并正在为与中国开展全面经济合作和加入2015年建成的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进行积极准备。
老挝已具备大力发展经济贸易、鼓励外国投资者双边、多边合作的必备条件。
这些双边、多边框架包括东盟、大湄公河次地区等这样一些中国为重要成员的组织。
此外,中国已同意为老挝202种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提供贸易普惠制。
老挝的经济发展状况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于1986年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老挝的第五个国民社会经济发展计划(2001年-2005年)为21世纪的前进方向和2000年之后的工业化、现代化提供了全面的操作平台。
其整体目标是保证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保持经济持续增长。
2001年-2010年,主要发展目标包括:●建立全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促进农产品出口;●将贫困人口比率由1998年的39%降低至2010年的20%;●改变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彻底清除鸦片和其他毒品的种植;●积极培养人才,提高国民教育水平;●降低营养缺乏症类疾病(疟疾、痢疾、登革热等)患病率,预防艾滋病,向农村居民提供清洁水源。
政府将不断加强地区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开发和实施地方分权等方面的建设。
而年均增长7%和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比率达25%的预期目标将有利于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变化,并能与政治、社会、文化、环境保护和国际合作等共同协调发展。
2002-2003财政年度经济方面,2002年GDP增长率为5.9%,达到21.422兆基普,通货膨胀率控制在10%之内。
出口总额为3.51亿美元,超过计划1%,进口增长1.2%达到5.56亿美元。
收入方面,包括外援在内的国家总收入为2.96兆基普,为年度计划的95.1%。
接受外援及贷款达到了年度计划,为 1.68兆基普。
国内投资额为9375亿基普,为年度计划的97.7%。
统计内的重大直接投资较上年增长58%。
2003-2004财政年度目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结构,保证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社会秩序安全稳定的协调发展。
政府将致力于解决财政困难,确保经济和财政体系的支付能力。
GDP的增长目标为6.2%,并实现以下目标:财政收入和赤字占GDP的比率分别为12%和不超过9%,促进全社会的投资额达到GDP的28%,其中公共投资达到GDP的12%。
政府将着重实现以下目标:●创造更多机会,帮助50000个贫困家庭脱贫;●与国际社会合作,将鸦片种植面积减少约4600公顷;●利用教育、安臵、贷款和必要的援助等,将火耕种植区域减至15000公顷。
老挝的投资机会1986年以来,老挝一直在对财政政策和政府机构进行调整,强调收入增长,对支出进行控制;机构调整上则着重强调为投资、私有化、自由化、权力下放等创造环境,完善相应法律体系。
多年前政府实施的第一部外国直接投资(FDI)的法规,在诸多领域吸引了重要的投资。
老挝有大量未开发的资源,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
一、采矿业。
老挝境内蕴藏有丰富的金、铜、锡、铁、铅、褐煤、石灰石、石膏等矿藏。
政府将向国外投资者提供优惠政策。
二、能源开发。
湄公河的许多支流提供了通过修建水库和大坝低成本发电并向邻国出口的可能性,老挝邻国对电力的需求正处于增长态势。
据估计,老挝拥有超过1.8万兆瓦的潜在水能可供开发,但目前仅开发了1%。
三、农林业。
平原和高原地貌有利于农牧业发展,优质土壤和气候环境非常适宜咖啡、棉花、甘蔗、水果和蔬菜的种植。
老挝政府提供特殊优惠政策,欢迎投资者携带资金和技术来开发出口型农业和农产品加工。
木材等林产品是老挝主要出口创汇产品之一,老挝政府正在制定一项旨在开发与保护并举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政策,并从单纯的原木和木材出口转变为木制品深度加工。
四、轻工业。
服装、木制半成品成品加工等轻工业可借助廉价的电力和劳动力发展成出口型产业。
老挝享有许多国家给予普惠制(GSP)待遇,最近与美国签署了双边贸易协议,并就正常贸易关系(NTR)进行磋商。
作为WTO的观察员国,老挝政府已经过数年准备并将于不久的未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五、服务业。
鼓励旅馆和商店方面的投资。
六、旅游和旅馆业。
老挝已成为新的旅游目的地。
位于湄公河流域心脏的老挝,拥有大量历史和自然景观。
前往老挝观光的游客人数2002年达到了73.57万人。
自加入东盟以来,旅游成为老挝最欣欣向荣的产业之一。
老挝希望引进外资提升旅游产业,尤其是首都万象及整个国家的星级酒店。
我诚挚地邀请中国朋友访问老挝,寻找在老挝经商的机会。
最后,我谨对《海外投资与出口信贷》杂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还要向中国进出口银行表示感谢,感谢她在老挝实施国家优先项目中所提供的高效率的合作。
[附录]老挝的法律环境1991年,国民议会颁布了保护私人投资和财产的新宪法。
法制环境的完善包括以下相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的颁布:合同法、海关法、劳动法、税法、交易保护法、矿产法、加工业法。
吸引和管理外商投资方面的主要规定有:●外国投资者在所有合法经济领域的投资受到鼓励;●外商直接投资可以有两种形式:一是挝外合资企业;二是外商独资企业;●外国投资者至少应持有外资企业30%的股份;●外国投资者被保证不被征用、国有化和没收;●外国投资者有权利长期租用土地;●外国投资者的全部投资和财产受老挝法律法规的保护;●外国投资者可以将收益和资本汇往本国或第三国。
一系列的激励机制包括:●用于生产出口产品的原料和机器设备免除进口关税;●外商投资企业经营中的其他机器设备和其他材料进口征收1%的微量关税;●产成品出口免关税;●自由聘用必要的外籍人;●20%所得税。
老挝政府最近调整了内部授权,赋予省级政府100万美元以内投资的审批权,较大省份的审批权可以达到200万美元。
自1988年至2003年4月,老挝已累计接收外商投资79亿美元,984个投资项目;已有36个国家在老挝投资,其中来自中国的投资达3.28亿美元,排名第七。
(本文刊载于《海外投资与出口信贷》杂志2004年第2期)Laos and China, who are neighboring countries, have maintained excellent relations. Over the recent years, Chinese investment in Laos increased remarkably. Up to now, Chinese investors have invested in 121 medium-and-small-size projects worth of more than 328 million USD, ranking the 7th among the foreign investors. The bilateral trade has also risen year by year, that the trade volume had an increase of 71.1 percent over the previous year in 2003. Although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has been growing, incomparison with the potentials of the two countries, the volume of the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is still low.During the vice Premier Wu Yi’s official visit to the Lao PDR, 11 documents including Agreements and Exchange notes have been signed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This cooperation will substantially help to upgrade Lao products for export to foreign country, particularly to China. There is possibility to double the bilateral trade volume in 2005.Laos had long been improving its macroeconomic mechanism and has put even greater efforts to carry out in depth economic and financial reform so as to integrate itself into regional cooperation smoothly. Laos will join AFTA in 2008 and is actively preparing for comprehensive economic cooperation with China and for joining ASEAN-China Free Trade Area in 2015. In addition, China agreed to offer GSP for 202 product items from Laos to enter Chinese market.The Lao PDR has undergone the major transformation in 1986, from the planned economy into the market-oriented one and the open-door for the economic cooperation with foreign countries. The 5th National Social Economic Plan 2001-2005 set a cohesive platform for progress in the 21st century and progressive industrial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beyond the year2000. The overall objectives of the plan are to ensure that the country enjoys firm social order and political stability, and to generate consistent economic growth. The government places an increased emphasis o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frastructural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decentralization policy. Planed annual growth rates for the period 2001-2010 of about 7 percent and investment/GDP rates of 25 percent will help to accelerate structural changes in the economy.Since 1986 the Lao Government has emphasized both revenue-raising and expenditure/ controlling measures. Meanwhile, structural reforms have been accentuated notably in: creating an atmosphere for investment, privatization, liberalization, decentralization, and the initiation of an appropriate regulatory framework to meet the immediate needs of the emerging economy.Following the open door policy, and the adoption of the first code for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The country is well endowed with abundant and untapped material resources, which need proper technology and capital to develop and convert to commodities for export into the world markets.The following selected sectors are potentially attractive for investment in Laos: Mining, Energy, Agro-business, Light industry, Service, Tourism and Hostelry.In 1991, the National Assembly adopted a new Constitution to protect private investment and property rights. According to the Law on the Promotion and Management of Foreign Investment in Laos:●Investors are encouraged to invest in all fields of lawful economic activity;●It allows 2 forms of FDI: 1) a joint venture with Lao investors; 2) a whollyForeign-Owned Enterprise.●Foreign investors shall hold a minimum of 30% of foreign equityinvestment;●Foreign investors are guaranteed against expropriation, nationalization andconfiscation;●Foreign investors have the right to lease land on long term leases;●Property and investments of foreign investors are fully protected by lawsand regulations of Laos;●Foreign investors may repatriate earnings and capital from theirinvestments to their home countries or to third countries.In conclusion, I would like to express my sincere thanks to Magazine “Overseas Investment & Export Credits” for giving me the opportunit y to inform its readers on the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Lao PDR. Our thanks also go to Exim Bank for its efficient cooperation with Laos in implementing its priority proje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