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vpha华_中农大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中级宏观经济学复习纲要

合集下载

中级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中级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中级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级宏观经济学课程英文名称:Intermediate Macroeconomics课内学时:32 课程学分:2课程性质(学位课/选修课)开课学期:每学年第一学期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考核方式(考试/考查):考试大纲执笔人:熊苡主讲教师:熊苡师资队伍:熊苡、郭海涛一、课程内容简介中级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产业经济学和金融学专业研究生的必修课或其他专业研究生的选修课,进一步从长期和短期、封闭和开放的角度分别对宏观经济的基本问题进行了研究。

主要内容包括对长期中经济增长、失业、通货膨胀问题的讨论;运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和IS-LM模型解释短期经济波动,以及对总供给以及通货膨胀与失业的短期交替关系的进一步学习;结合模型分析开放的宏观经济学;介绍宏观经济政策争论和经济波动理论的进展。

二、课程目的和基本要求中级宏观经济学是在初级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上,对宏观经济问题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经济学课程。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在对宏观经济理论和经济模型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能够应用宏观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现实经济中的宏观经济政策及事件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

本课程提倡学生广泛阅读、深入思考、展开讨论的教学方式,以达到在有限学时内教师精讲、学生宽学的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宏观经济学理论及方法有一个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先修课程:初级微观经济学及初级宏观经济学。

三、课程主要内容1.导论(4学时)介绍宏观经济学的科学和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2.长期中的经济(8学时)主要内容有:(1)经济增长,介绍国民收入的基本古典模型;索洛增长模型;内生增长理论。

(2)失业的原因及形式;(3)货币与通货膨胀,运用古典货币理论的思想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与成本。

3.短期经济波动(8学时)主要内容有:(1)用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解释经济波动;(2)用IS-LM 模型解释经济波动;(3)总供给分析,四种总供给模型;通货膨胀、失业与菲利浦斯曲线。

中级宏观经济学复习讲义

中级宏观经济学复习讲义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中级宏观经济学》讲义配套教材:中级宏观经济学(布兰查德,第四版)导论+短期篇第一章,世界之旅【危机】产出下降经济衰退→下调利率与减税+扩大需求→高消费与通货膨胀→高财政赤字→私人投资减少【欧洲高失业率】劳动力市场刚性(高救济水平、高最低工资、高劳保水平)、劳动关系恶化、不当宏观政策。

【欧元】削弱贸易壁垒、汇率变动带来的不确定影响、货币兑换成本;但是要求共同货币政策则无法适应各国不同经济状况。

【日本衰退】投资性泡沫,需求和产出下跌。

复苏方案:低利率,公共工程,减税,健康的银行体系。

经济学家通过模型解释世界,模型有两种变量,模型的目的是说明外生变量如何影响内生变量。

第二章,本书之旅一、总产出【GDP】经济中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之和;是经济中一定时期内增加值的加总;是经济中一定时期内收入之和。

显示一国经济规模和平均生活水平。

【名义与真实】(按现期价格或者不变价格衡量)P t Y t=$Y t二、失业率【计算】u=U/L,L=N+U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总数没有工作并且正在找高失业率往往带来低劳动力参工率、更多丧失信心的工人退出劳动力。

对失业者福利有直接影响,亦是未有效利用资源的信号。

三、通胀率【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反映物价总水平变动。

【CPI】显示本国消费物品的价格水平,高通胀不会影响收入分配,但会导致扭曲及更多不确定性、让对未来的决策更加困难。

短期产出决定于需求,受消费者信心等因素影响。

中期产出取决于供给因素(资本存量、技术、劳动力规模和技能)。

长期产出受教育系统、储蓄率、政府质量。

第三章物品市场一、GDP的构成(总产出的确定):Y=C+I+G+X-IM+IS二、均衡1——供给与需求【物品总需求】Z≡ C+I+G+X-IM【总需求决定因素】假定同样商品,任何数量,市场封闭,Z≡C+I+G• C=C(Y D)=c0+c1(Y-T)• I=Ī,假定投资为给定外生变量,住宅和非住宅投资• G(与T都难以用规则表述),不含国债利息及转移支付均衡时供求相等,需求Z等于产出Y,产出Y等于收入Y(同属GDP的两种表现形式),收入决定需求Z·代数方法=乘数*自主支出乘数大于1,导致自主支出增加的因素都能导致更大的产出增加。

aavpha华中农大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中级宏观经济学复习纲要

aavpha华中农大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中级宏观经济学复习纲要

、|!_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这么忘记了..华中农大经济管理学院《中级宏观经济学》结业考试复习纲要一、结合西方货币供求理论的观点,试述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

我国货币供给兼具内生性和外生性双重属性,首先认为它是一个外生变量,其次它也具有内生属性。

(1)内生变量、外生变量的涵义内生变量,又叫非政策性变量。

它是指在经济机制内部由纯粹的经济因素所决定的变量,不为政策所左右。

外生变量,又称为政策性变量,是指在经济机制中易受外部因素影响,由非经济因素所决定的变量。

它是能够由政策决策人控制,并用作实现其政策目标的变量。

(2)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分析认为货币供给量是一内生变量也就是认为:中央银行不能完全直接控制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的变动是由经济体系各经济主体的行为所共同决定的,因此,货币供给量是经济体系中的内生变量,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控制只能是相对的。

从金融领域来看,一方面商业银行的存款和资产规模要受到存款的资产偏好和银行贷款、投资机会的影响,另一方面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创造能力也会随着其贷款融资活动的增加而提高,而社会公众资产偏好导致的资产结构又是现实经济运行经常调整变化的结果,这就使货币供给的变化具有内生性。

力主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并不等于否认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有效性。

只不过货币资产与其他金融资产之间、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能力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货币创造能力之间的替代性会大大地降低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效应。

(3)货币供给的外生性分析这种观点认为,货币供给量主要是由经济体系以外的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决定的;是经济系统运行的外生变量;中央银行可通过发行货币、规定存款与储备比率等方式来控制货币供给量。

因而,中央银行只要确定了经济发展所需的合理货币需求量,然后再由中央银行供给适量货币,货币供需就能实现均衡。

如果货币需求量是合理的,则当货币失衡时,完全可以由中央银行通过政策手段的实施加以矫正。

宏观经济学复习纲要.doc

宏观经济学复习纲要.doc

宏观经济学复习纲要第十二章(注意课后计算题)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经济社会(国家或地区)在某一给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理解:1.GDP包括一切部门提供的产品和劳务。

2.GDP用市场价值来计算。

3.GDP 一般仅指市场活动所导致的价值。

4.GDP只计算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它避免了中间产品价值的重复计算。

最终产品和服务:作为整个生产的结果而产出并直接进入最终使用过程的物品及服务。

5.GDP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而不是所售卖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6.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概念而不是存量概念。

7.GDP是一个地域概念,而非国民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境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是一地域概念。

国民半产总值GNP (Gross National Product):是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全体国民所牛.产的全部授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是一个国民的概念。

注意:计入GDP的项目必须要同时符合这几个条件!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1.支出法(最终产品法)(从买方角度):核算在一定吋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來计算GDPoGDP二C+I+G+NX(或X-M)2•收入法(所得法、分配法)(从卖方角度):从生产过程屮产生收入流量的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

GDP=T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谋差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一投资恒等式四部门中考虑居民户、企业、政府和对外贸易。

从总需求的角度:Y三C+I+G+X (出口)从总供给的角度:Y三各种要素的供给+政府供给+国外供给三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税收+进口三 C + S+T+M则C+I+G+X=Y=C+S+T+MI+G+X 三S+T+M得I三S+ (T-G) + (M-X)(四部门的储蓄一投资恒等式)名义GDP和实际GDP实际GDP=名义GDP/GDP隐含折算指数第十三章边际消费倾向MPC:在增加的一单位收入小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

《中级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中级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2)》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内容第一章导言1.1 宏观经济若干重大特征事实1.2 宏观经济学研究任务和学习目标1.3 宏观经济学为什么仍然年轻1.4 深入学习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性教学难点:无教学重点:宏观经济学研究任务和学习目标,时间、预期以及跨期选择的重要性第二章IS-LM模型(短期的宏观经济理论)2.1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重要恒等式2.2 简单的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模型——Y-Z模型2.3 产品市场和IS曲线的推导2.4 金融市场和货币需求理论2.5 货币供给、货币供求均衡与利率决定理论2.6 货币市场和LM曲线的推导2.7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IS-LM模型:一般均衡分析方法2.8 宏观经济IS-LM模型的比较静态学2.9 不同的政策组合与政策目的教学难点:托宾的货币交易需求理论,凯恩斯—托宾的流动性偏好理论,IS-LM模型教学重点:产品市场均衡的IS曲线推导,货币市场均衡的LM曲线推导,IS-LM模型第三章劳动力市场与总供给模型(中期宏观经济理论)3.1 劳动力市场与失业变动3.2 工资的决定3.3 从工资决定到价格决定3.4 自然失业率3.5 劳动力市场与总供给曲线3.6 总供给曲线的形态教学难点:工资决定理论,价格决定的不完全竞争理论,自然失业率教学重点:劳动市场到产品市场的机制,总供给理论模型第四章三市场均衡的AS-AD模型(中期宏观经济理论)4.1 从IS-LM模型到AD模型的推导4.2 三市场均衡的AS-AD模型4.3 总需求的变动:货币扩张的影响4.4 总需求的变动:预算赤字减少的影响4.5 总供给的变动:石油价格变化的影响4.6 结论教学难点:AD模型的推导,AS-AD模型教学重点:AD模型,AS-AD模型第五章自然失业率与菲利普斯曲线(中期宏观经济理论)5.1 通货膨胀与失业率的交替——菲利普斯曲线5.2 菲利普斯曲线的解释5.3 预期通货膨胀对菲利普斯曲线的影响5.4 自然失业率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5.5 从菲利普斯曲线到总供给曲线5.6 一些重大事实教学难点:解释菲利普斯曲线,预期对菲利普斯曲线的影响,菲利普斯曲线与总供给教学重点:短期菲利普斯曲线,自然失业率,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第六章通货膨胀、经济活动和名义货币增长(中期宏观经济理论)6.1 产出与失业的交替——奥肯定律6.2 产出、失业和通货膨胀的解释6.3 货币增长的作用6.4 反通货膨胀教学难点:货币扩张的短期、中期和长期效应,反通货膨胀的若干政策含义教学重点:产出、失业和通货膨胀的经济学解释第七章储蓄、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索罗模型(长期宏观经济理论)7.1 若干重大的增长事实7.2 资本与产出的总量生产函数7.3 经济增长的索罗模型7.4 黄金增长率与比较动态学7.5 结论教学难点:索罗模型的推导,稳态资本存量,黄金增长率教学重点:增长事实,索罗模型第八章人力资本,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内生增长理论(长期宏观经济理论)8.1 索罗模型的扩展——人力资本与技术进步8.2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卢卡斯模型8.3 内含技术进步的索罗模型——哈罗德中性技术8.4 制度与增长8.6 结论教学难点:卢卡斯模型,具有技术进步的索罗模型教学重点:卢卡斯模型,具有技术进步的索罗模型第九章预期与宏观经济模型(预期的重要性)9.1 预期的各种变体9.2 预期与IS-LM模型9.3 预期与费希尔方程式9.4 金融市场与预期9.5 理性预期假说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9.6 理性预期假说与卢卡斯总供给曲线9.7 理性预期假说与政策无效论教学难点:预期对宏观经济模型的影响,理性预期,理性预期和总供给曲线教学重点:预期与IS-LM模型,理性预期假说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第十章预期、产出与政策(预期的重要性)10.1 预期与决策10.2 货币政策、预期和产出10.3 动态不一致性:预期和最优货币政策10.4 减少赤字、预期和产出教学难点:动态不一致性,预期和最优货币政策教学重点:预期、产出与宏观经济政策效果第十一章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模型(开放经济)11.1 产品市场:对外贸易与汇率11.2 金融市场:利率与汇率11.3 开放经济中的产品市场均衡——IS曲线11.4 开放经济中IS曲线的移动11.5 开放经济中的货币市场均衡LM曲线11.6 开放经济中的外汇市场均衡BP曲线教学难点:开放经济中的IS曲线,开放经济中的LM曲线,开放经济中的BP曲线教学重点:开放经济中的IS曲线,开放经济中的LM曲线,开放经济中的BP曲线第十二章三市场均衡的小国开放经济模型——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开放经济)12.1 模型假设12.2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12.3 固定汇率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效果12.4 浮动汇率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效果12.5 模型结论:三元悖论教学难点: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推导,不同汇率制度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效果教学重点: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不同汇率制度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效果,三元悖论第十三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长期中的消费与投资(微观基础)13.1 消费的跨期选择13.2 消费的生命周期假说13.3 消费的持久收入假说13.4 消费的随机游走假说13.5 固定投资的新古典观点13.6 住宅投资与存货投资教学难点:关于消费的各种假说教学重点:消费行为的微观基础,投资行为的微观基础第十四章经济周期理论的新进展(前沿)14.1 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与经济周期14.2 弗里德曼:错误的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14.3 从货币经济周期理论向均衡经济周期理论的转变14.4 卢卡斯:货币失察与经济周期14.5 普瑞斯科特:技术冲击、劳动跨期替代与真实经济周期14.6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与菜单成本论教学难点:货币失察与经济周期,技术冲击、劳动跨期替代与真实经济周期教学重点:各种经济周期理论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设计的新进展(前沿)15.1 最优通货膨胀率15.2 货币政策的设计:利率规则与通货膨胀目标制15.3 财政预算约束15.4 财政政策的四个要点教学难点:最优通货膨胀率,利率规则,通货膨胀目标制,巴罗—李嘉图等价教学重点:货币政策设计,财政政策设计二、教学要求第一章导言教学要求:熟悉宏观经济重大事实。

《中级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级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级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级宏观经济学课程类别:任意选修课适用专业:经济学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研究经济总体行为的科学,是我国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

中级宏观经济学主要应用数学模型分析收入、就业、价格总水平等宏观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动。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了解、认识和掌握中级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及方法,理解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不同模型,结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实践,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宏观经济学理论分析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和提出对策的能力,同时也为今后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中级宏观经济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理基础,在教学中要注意问题的背景分析,采用启发式教学,把基本概念和基本模型讲透彻,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重大宏观经济问题,关注专家对宏观经济事件和经济政策的解读。

注意将数学分析与经济学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高等数学、中级微观经济学等四、课程教学重、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宏观经济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包括: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水平、失业率等;短期经济波动的三大模型,宏观经济不稳定的表现及稳定宏观经济政策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供给管理政策等。

本课程的教学难点是利用数学工具推导相关理论,使学生能够在比较规范的分析框架上,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国内外宏观经济现象,掌握建立经济学模型的基本方法。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通过案例导入和国内外宏观经济问题的分析,展开讨论,激发学生对中级宏观经济学的学习兴趣六、课程教学内容(一)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2学时)1.教学内容(1)产品的生产队生产要素的支付;(2)支出与需求的组成;(3)一些重要的恒等式;(4)计量国内生产总值;(5)通货膨胀与价格指数。

中级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docx

中级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docx

中级宏观经济学复习攻略单选题 判断题 简答题 计算题 论述题第12章【GDP 核算方法】收入法:把要素所得到的收入加总而计算出的GDPo=工资+利息+租金+税前利润 +折旧 +间接税 +金业转移支付核算范围:(1)要素报酬收入(2)厂商收入(3)非公司企业主收入支出法: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牛产 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C (消费)+1 (投资)+G (政府支出)+ X (出口)一M (进口)生产法:按照提供物质产品与劳务的各个部门的产值来计算,反映了 GDP 的来源,主要用 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来获得,依托的基木原理为增值法。

最终产品•中间产品 核算范围:(一)总产出;(二)中间投入(一);(三)增加值 【从GDP 到个人可支配收入】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名义GDP ]:当年价格计算的GDPo【实际GDP ]:(用从前某一年作为不变价格的)慕年价格计算的该年GDPo 【GDP 折算指数】:GDP 折算指数=从NFP : Net Factor Income and Transfer Payments from abroad,本国从国外 得到的要素收入与转移支付净颔第13章【凯恩斯定律】假设一:两部门:企业、家庭(居民户)不存在政府,因而不存在税收与转移支付等因素;不存在对外贸易,因而也不存在进出口,生产、投资在企业,消费、储蓄在家庭假设二:价格不变短期内社会需求变动时先调整产量而非价格,也就是说资源存在闲置或未充分利用现象潜在(充分就业)国民收入的水平不变,也就是最高生产能力不变假设三: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GDP、NDP、NI、PI、DPI 为同一概念【均衡产出(或收入)】是指与总支出(计划需求)相等的产出(收入):供给=需求。

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止好等于全体家庭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岀。

均衡产出公式:Y = C + I【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消费函数]随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

中级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中级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中级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中级宏观经济学的教学大纲,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框架,能够分析和解释宏观经济现象,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系统地了解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主要模型,培养宏观经济分析的能力,为他们在经济领域的学术研究或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2. 理解宏观经济主体行为和宏观经济市场的运行机制。

3. 能够运用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模型分析和解释宏观经济现象。

4. 理解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以及其对经济发展和稳定的影响。

5. 培养宏观经济分析的能力,具备进一步研究宏观经济问题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1.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国民经济核算和宏观经济指标- 宏观经济中的长期和短期问题2. 宏观经济主体行为和宏观经济市场的运行机制- 消费者行为和消费函数- 投资行为和投资函数- 政府行为和财政政策- 外部平衡和国际经济关系3. 宏观经济模型的分析和解释- 简单的凯恩斯模型- IS-LM模型与货币政策- AS-AD模型与物价水平变动4. 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货币政策和中央银行的作用- 财政政策和政府的作用- 经济增长政策和结构改革五、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讲述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模型,解释宏观经济现象。

2. 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理论和模型的应用。

3. 组织讨论:设置小组讨论环节,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合作能力。

4. 课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和作业,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学术研究: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经济问题的研究和论文写作,培养科研能力。

六、教材和参考资料1. 主教材:《宏观经济学教程》2. 参考书:《宏观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导论》、《宏观经济学分析》等3. 扩展阅读:经济学期刊、学术论文、经济报告等七、考核方式1. 期末考试:对学生对宏观经济学理论和应用能力的考查。

中级微观经济学的复习资料中级宏观复习刚要

中级微观经济学的复习资料中级宏观复习刚要

《中级宏观经济学复习纲要》(课程班)第1篇 绪论与国民收入的核算(第1—2章)第1章 绪论1. 长期、中期和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形状以及从图1-3,1-4和1-5中揭示的基本结论2. 几个概念:实际产出、潜在产出、产出缺口、经济周期、经济增长第2章 国民收入的核算1. GDP 核算的成本法:GDP, NDP, NI, DY2. 总需求的四个组成部分3. 结合国民收入的核算说明GDP 大幅增长,而居民可支配收入却增长缓慢的可能性4. 重要恒等式的含义和推演:a) 两部门经济:(私人) S = Y – C = Ib)一般情形:S – I = (G + TR - TA) + NX5. GDP 核算的局限6. 通货膨胀和价格指数tt t P P P 1--=π: t P :CPI, PPI ,GDP 消涨指数 = 名义GDP / 真实GDP7. CPI 高估价格水平的可能性和几种价格指数的区别和联系第2篇 增长、总供给与总需求,以及新宏观经济学(第3——8章)第3章 增长与积累1. 增长核算:规模报酬不变,竞争A A k k y y AA K K N N Y Y k Af L K AF N Y y N K AF Y ////)/(]/)1[(/)()1,/(/),(∆+∆⨯=∆∆+∆⨯+∆⨯-=∆====θθθ索洛剩余,技术进步或全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2. 增长理论:新古典模型(无技术进步情形):图3-4,p 49:),(N K F Y =:包括紧缩型生产函数、储蓄函数、必要的投资线、稳态特征,以及模型参数变动对稳态的影响第4章 增长(人均)与政策 1. 索罗模型下的概念绝对的趋同:新古典增长理论(Solow 模型)预言,具有相同储蓄率、相同的人口增长率并得到相同技术的诸经济会出现绝对的趋同(都会达到同样的稳态收入)。

有条件的趋同是对储蓄率和人口增长率不同的经济所作的预测,根据索洛增长图的预测,稳态收入会不同,但增长率最终将相等(技术进步)。

最新aavpha华-中农大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中级宏观经济学复习纲要

最新aavpha华-中农大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中级宏观经济学复习纲要

、|!_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这么忘记了..华中农大经济管理学院《中级宏观经济学》结业考试复习纲要一、结合西方货币供求理论的观点,试述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

我国货币供给兼具内生性和外生性双重属性,首先认为它是一个外生变量,其次它也具有内生属性。

(1)内生变量、外生变量的涵义内生变量,又叫非政策性变量。

它是指在经济机制内部由纯粹的经济因素所决定的变量,不为政策所左右。

外生变量,又称为政策性变量,是指在经济机制中易受外部因素影响,由非经济因素所决定的变量。

它是能够由政策决策人控制,并用作实现其政策目标的变量。

(2)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分析认为货币供给量是一内生变量也就是认为:中央银行不能完全直接控制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的变动是由经济体系各经济主体的行为所共同决定的,因此,货币供给量是经济体系中的内生变量,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控制只能是相对的。

从金融领域来看,一方面商业银行的存款和资产规模要受到存款的资产偏好和银行贷款、投资机会的影响,另一方面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创造能力也会随着其贷款融资活动的增加而提高,而社会公众资产偏好导致的资产结构又是现实经济运行经常调整变化的结果,这就使货币供给的变化具有内生性。

力主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并不等于否认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有效性。

只不过货币资产与其他金融资产之间、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能力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货币创造能力之间的替代性会大大地降低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效应。

(3)货币供给的外生性分析这种观点认为,货币供给量主要是由经济体系以外的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决定的;是经济系统运行的外生变量;中央银行可通过发行货币、规定存款与储备比率等方式来控制货币供给量。

因而,中央银行只要确定了经济发展所需的合理货币需求量,然后再由中央银行供给适量货币,货币供需就能实现均衡。

如果货币需求量是合理的,则当货币失衡时,完全可以由中央银行通过政策手段的实施加以矫正。

中级宏观经济学复习纲要

中级宏观经济学复习纲要

V= P ×Y Y = M M /P
M = L( i , Y ) − + P V = Y / L(i, Y ) = 1 / L( i )

if L(i, Y ) = L(i )Y
)(古典 (2)(古典)货币数量理论 )(古典)
M ×V = P × Y V P = ×M Y
第16章 联邦储备、货币与信用 章 联邦储备、
宏观经济学复习纲要
第1章 绪论 章 1. 长期、中期和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形状 几个概念:实际产出、潜在产出 潜在产出、产出缺口、经济周期、经济增长 潜在产出 第2章 国民收入的核算 章 1. 2. 3. GDP核算的成本法:GDP, NDP, NI 核算的成本法: 核算的成本法 总需求的四个组成部分 需求的四个组成部分 重要恒等式: 重要恒等式: (1)两部门经济:(私人) S = Y – C = I )两部门经济: (2) 一般情形:S – I = (G + TR - TA) + NX 一般情形: 通货膨胀和价格指数 : P −P CPI, PPI,GDP 消涨指数 = 名义GDP / 真实GDP π = t t −1 Pt
AS曲线: 描述对各个给定的价格水平,厂商愿意提供的产出。AS曲线 曲线: 曲线 向上倾斜。长期的AS曲线是垂直的,短期的AS曲线是水平的。(原因 后面再探讨)。这与微观经济学中的长期的供给曲线比短期的供给曲线 更富有弹性刚好相反。 AD曲线 曲线: AD曲线: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处于均衡状态下的价格水平与产出 水平的结合。AD曲线向下倾斜,是因为较高的价格降低了货币供给的 真实价值,从而降低了对产出的需求。
M = CU + D
= D(1 + CU / D) = D(1 + cu ) H = CU + reserves = D(CU / D + reserves / D) = D(cu + re) 1 + cu M= H = mm × H re + cu 1 + cu mm = re + cu

《宏观经济学》复习纲要【】.docx

《宏观经济学》复习纲要【】.docx

《宏观经济学》夏习纫1要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科学重要概念:市场出清,内生变量,外生变量,通货紧缩复习重点:(1)经济模型:经济模型是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虽Z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是现代西方经济理论的一种主要分析方法。

其关键特征是假设价格是冇伸缩性的还是黏性的。

(2)市场岀清模型:市场出清模型的假设条件是价格有伸缩性,但只适用于描述长期经济,而价格黏性模型对以更好地描述短期经济。

第二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重要概念:奥肯定律,存量与流量,CPI, GDP平减指数,劳动力参与率,国民收核算恒等式复习重点:(1)GDP同时衡量①经济屮所有人的收入;②对经济牛产出來的产品与服务产出的总支出从整个宏观经济体系看,两个量必然相等,收入必定等于支出(2)名义GDP与实际GDP的区别:名义GDP是用现期价格估价产品与服务,实际GDP是川不变价格佔价产品与服务。

只有产品与服务量增加时,实际GDP才增加。

而名义GDP的増加既可能是由于产出增加,也可能是由于价格上涨。

(3)能够区分经济中的四种支;lh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四种支出Z和即为GDP。

(4)几种指标Z间的关系GNP二GDP+來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向国外的要素支出NNP=GNP-折IHNI二NNP ■企业间接税PI=NI-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净利息-股息+政府向个人的转移支付+个人利息收入DPI=PI-个人税收和非税收支付(5)GDP平减指数(帕氏指数)与CPI (拉斯派尔指数)CPI是衡量一个典型消费者购买的固定的一篮子产品与服务的价格(计算公式),GDP平减指数是名义GDP与实际GDP 的比率(计算公式)。

二者都用来衡量物价水平。

三个关键差别:①GDP平减指数衡量牛产出來的所有产品与服务的价格,而CPI只衡量消费者购买的产品与服务的价格。

女U,企业与政府购买的产品的价格的上升将反映在GDP平减指数I:,但不反映在CPI上。

②GDP平减指数只包括国内生产的产品,不包括进口产品。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根据韩终雪的重点编辑)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根据韩终雪的重点编辑)

编者的话由于时间仓促及人力有所限制,这篇复习提纲虽然综合了各方面的材料,但是在内容上不可能尽善尽美,如果有不足或者错漏之处,欢迎大家随时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最后,预祝大家考试顺利,新春愉快。

hcb23、24章1.宏观研究对象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通货膨胀、国际经济、宏观经济政策 2.GDP 核算(收入法,支出法)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向政府支付的份额的角度来反映最终成果的一种计算方法。

按照这种计算方法,GDP 由全国各行业汇总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生产税-生产补贴)、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部分组成。

计算公式为:GDP = 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 固定资产折旧+ 营业盈余支出法(expenditure approach ),又称最终产品法(final product approach )。

基本原则是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计算概念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DP 组成:Y=C+I+G+NX(1)消费(C ):(2)投资(I ):包括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这里的投资不同于金融投资:股票,债券)(新住房购买划入投资,不划入消费)(3)政府购买(G ):政府消费支出与总投资(政府向老年人支付津贴属于转移支付,不属于政府购买)(4)净出口(NX ):出口减进口,包括国外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符号为负)(净出口包括在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中,后者符号为正)3.GDP 具体核算同上4.GDP 组成部分GDP 包括一个经济体生产并在市场上合法销售的所有物品与劳务。

具体组成同上Y=C+I+G+NX 具体案例,表述5.GNP 与GDP 的区别GDP 衡量的是一国国境内所有产出的总价值,而不管其所有者是本国公民还是一外国公民;GNP 衡量的是一国公民的总收入,而不管其收入是从国内还是国外获取的6.真实GDP 、名义GDP 、平减指数、通胀率、CPI名义GDP ——按现期价格计算的物品与劳务产出的价值量。

中级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中级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中级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执笔人:何建春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是属于宏观经济的中级课程,主要面向本科专业高年级学生,要求选修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经济学和经济数学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及研究方法,并用于观察、分析和解释宏观经济现象。

本课程在初级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上,着重介绍经济增长理论、开放宏观经济模型、宏观经济政策及制定,以及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一、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1.导论(3课时)1.1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2 经济学家是如何思考的1.3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2. 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3课时)2.1 社会总产出的决定因素2.2 国民收入的分配(要素价格的决定)2.3 产品与服务市场的均衡3. 货币与通货膨胀(3课时)3.1 货币数量论3.2 货币铸造税3.3 通货膨胀与利率3.4 名义利率与货币需求3.5 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4. 开放经济(3课时)4.1 资本和产品的国际流动4.2 小型开放经济中的储蓄与投资4.3 汇率5. 经济增长理论:超长期中的经济(6课时)5.1 经济增长:资本积累与人口增长5.2 经济增长:技术、经验和政策5.3 超越索洛模型:内生增长理论6. 经济波动导论(3课时)6.1 关于经济周期的事实6.2 对IS—LM模型的回顾6.3 稳定化政策7.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与汇率(6课时)7.1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7.2 浮动汇率下的小型开放经济7.3 固定汇率下的小型开放经济7.4 汇率应该浮动还是固定?7.5 价格水平变动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8. 总供给: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3课时)8.1 总供给的基本理论8.2 通货膨胀、失业和菲利普斯曲线8.3 菲利普斯曲线的变异9. 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动态模型(3课时)9.1 模型的要素9.2 模型的求解9.3 基本结论及政策建议10. 稳定化政策(3课时)10.1 经济政策应该对经济稳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10.2 经济政策制定的规则:按规则实施还是相机抉择10.3 结论: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中制定政策11 政府债务与预算赤字(3课时)11.1 政策债务的规模与衡量11.2 传统的政府债务的观点11.3 李嘉图学派的政府债务的观点11.4 其他学派关于政府债务的观点12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6课时)12.1 消费理论12.2 投资理论12.3 货币供给、货币需求与银行体系13 总复习与答疑(3课时)二、教材与参考资料(一)教材曼昆:宏观经济学(第七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中文版(二)参考资料1.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第四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中文版2.多恩布什等:宏观经济学(第十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巴罗:宏观经济学:现代观点,格致出版社,2008中文版4.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1997中文版5.霍华德:现代宏观经济学:起源、发展与现状,凤凰传媒出版社,2009中文版三、考试与成绩评定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其中卷面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docx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docx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第一讲序论一、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对整个经济行为的研究:它分析长期的经济增长以及总产出的周期波动、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货币供给和预算赤字、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

与Z相对应的是研究个别市场、价格及产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

所有的市场经济需要面对的三个核心的宏观经济问题是:(1)产出和就业率为什么有时会下降?如何减少失业率?(2)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控制它?(3)—国如何提高其经济增长率?二、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的出版,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系统理论的开端。

凯恩斯在理论、方法和政策三个方面都提出了不同于20世纪30年代以前居于西方经济学界正统地位的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的观点和主张。

在理论上,传统经济学以“萨伊定律”(即“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为基础,以供给为中心,断定需求是供给的函数。

因此坚持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将存在保证充分就业均衡趋势的自动机制这一信条。

凯恩斯否定了“萨伊定律”,从而抛弃了“储蓄会口动转化为投资”的传统观点。

他认为,“需求会口动创造供给”(即凯恩斯定律),供给就是需求的函数,即产岀量和就业量的总水平决定于总有效需求(所谓“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在方法上,传统经济学关心个别厂商和个別消费者的行为活动,以及单个商品市场的交换过程及其相对价格的决定,即着重个量分析或微观经济分析。

凯恩斯则关心经济中的总量(总产量或国民收入总量、总消费、总投资、总就业等)行为活动,特别是总产出(投资支出、消费支出、政府支出)所产生的收入效应。

他开创了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即总量分析。

在政策上,凯恩斯反对传统经济学提倡的“自由放任”,积极主张政府干预和调节私营经济。

由以上三个方面的“变革”而形成的凯恩斯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在二战后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新正统。

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界围绕凯恩斯经济学的讨论已演变成两大派:现代凯恩斯学派和现代•占典学派—就经济哲学而言,无非是政府干预派和自由放任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_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这么忘记了..华中农大经济管理学院《中级宏观经济学》结业考试复习纲要一、结合西方货币供求理论的观点,试述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

我国货币供给兼具内生性和外生性双重属性,首先认为它是一个外生变量,其次它也具有内生属性。

(1)内生变量、外生变量的涵义内生变量,又叫非政策性变量。

它是指在经济机制内部由纯粹的经济因素所决定的变量,不为政策所左右。

外生变量,又称为政策性变量,是指在经济机制中易受外部因素影响,由非经济因素所决定的变量。

它是能够由政策决策人控制,并用作实现其政策目标的变量。

(2)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分析认为货币供给量是一内生变量也就是认为:中央银行不能完全直接控制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的变动是由经济体系各经济主体的行为所共同决定的,因此,货币供给量是经济体系中的内生变量,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控制只能是相对的。

从金融领域来看,一方面商业银行的存款和资产规模要受到存款的资产偏好和银行贷款、投资机会的影响,另一方面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创造能力也会随着其贷款融资活动的增加而提高,而社会公众资产偏好导致的资产结构又是现实经济运行经常调整变化的结果,这就使货币供给的变化具有内生性。

力主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并不等于否认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有效性。

只不过货币资产与其他金融资产之间、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能力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货币创造能力之间的替代性会大大地降低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效应。

(3)货币供给的外生性分析这种观点认为,货币供给量主要是由经济体系以外的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决定的;是经济系统运行的外生变量;中央银行可通过发行货币、规定存款与储备比率等方式来控制货币供给量。

因而,中央银行只要确定了经济发展所需的合理货币需求量,然后再由中央银行供给适量货币,货币供需就能实现均衡。

如果货币需求量是合理的,则当货币失衡时,完全可以由中央银行通过政策手段的实施加以矫正。

强调货币供给的外生性分析并不否认经济系统中实际经济活动对货币供给量决定的影响,只是表明实际经济活动中对货币供给量决定的影响远不如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决定的影响那么强。

(4)货币供给量:融内生性和外生性于一体的复合变量。

货币供给首先是一个外生变量。

因为货币供给形成的源头——基础货币——是可以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的。

中央银行能够按照自身的意图运用政策工具对社会的货币量进行扩张和收缩,货币供给量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为政策所左右。

另一方面,货币供给量并不完全是纯粹的外生变量,在现代中央银行体制和部分准备金制度下,决定货币供给量的因素,不仅仅包括货币当局的政策变量,其间还受别的经济因素(例如商业银行、社会公众的偏好和资产选择等)的影响,尤其是货币乘数更是一个由多重经济主体操作,多重因素影响的复杂变量,这表明,货币供还是带有内生变量性质。

二、什么是IS-LM模型?IS曲线是描述满足产品市场均衡条件的利率和收入关系的曲线。

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条件为Y=C+I=C+S 从而I=S式中Y为国民收入C为消费I为投资 I为利率的函数,设I=e-dr, C为收入的函数,设C=a+by,则S=Y-C=Y-(a+by),代入I=S得,r=(a+e)/d-(1-b)Y/d这就是IS曲线表达式。

LM曲线是描述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的利率与收入关系的曲线。

假定m代表实际货币供给量,M代表名义货币供给量,P代表物价水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为:m=M/P=L=kY-hr推导LM表达式为r=kY/h-m/h在IS曲线右侧,存在过剩产品供给;在IS曲线左侧,存在过剩产品需求。

在LM曲线右侧,存在过剩货币需求,在LM曲线左侧,存在过剩产品供给。

当存在对产品的过剩供给时,产出就会减少。

当存在对货币的过剩供给时,利率就会下降。

三.试用IS -LM 模型分析财政政策效果。

答:(1)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既定目标而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和支出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

一般而言,考察一国宏观经济活动水平最重要的一个指标是该国的国民收入。

从IS -LM 模型看,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是政府收支变动(包括变动税率、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等)使IS 曲线移动,从而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

显然,从IS 和LM 图形看,这种影响的大小,随IS 曲线和LM 的斜率不同而有所区别。

(2) 在LM 曲线不变时,IS 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即IS 曲线越陡峭,则移动IS 曲线时收入变化就越大,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大;反之IS 曲线越平缓,则IS 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化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小。

在IS 曲线的斜率不变时,财政政策效果又随LM 曲线斜率不同而不同。

LM 斜率越大,即LM 曲线越陡,则移动IS 曲线时收入变动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LM 越平坦,则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

下面用IS -LM 模型来分析政府实行一项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果。

①LM 曲线不变,IS 曲线变动。

在图4—6(a)、(b)中,假定LM 曲线完全相同,并且起初的均衡收入0Y 和利率0r 也完全相同,政府实行一项扩张性财政政策,现在假定是增加一笔支出ΔG ,则会使IS 曲线右移到1IS ,右移的距离是2EE ,2EE 为政府支出乘数和政府支出增加额的乘积,即2EE =G K ΔG 。

在图形上就是指收入应从0Y 增加至3Y ,0Y 3Y =G K ΔG 。

但实际上收入不可能增加到3Y ,因为IS 曲线向右上移动时;货币供给没有变化(即LM 曲线不动)。

因此,无论是图4—6(a)还是图4—6(b),均衡利率都上升了,利率的上升抑制了私人投资,这就是所谓“挤出效应”。

由于存在政府支出“挤出”私人投资的问题,因此新的均衡点只能处于1E ,收入不可能从0Y 增加到3Y ,而只能分别增加到1Y 和2Y 。

从图4—6可见,01Y Y <02Y Y ,也就是图4—6(a)中表示的政策效果小于图4—6(b),原因在于图4—6(a)中IS 曲线比较平缓,而图4—6(b)中IS 曲线较陡峭。

IS 曲线斜率大小主要由投资的利率敏感度所决定,IS 曲线越平缓,表示投资对利率敏感度越大,即利率变动一定幅度所引起的投资变动的幅度越大。

若投资对利率变动的反映较敏感,一项扩张性财政政策使利率上升时,就会使私人投资下降很多,就是挤出效应较大,因此IS 曲线越平坦,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时被挤出的私人投资就越多,从而使得国民收入增加较少。

图4—6(a)中的13Y Y 即是由于利率上升而被挤出的私人投资所减少的国民收入,01Y Y 是这项财政政策带来的收入。

图4—6(b)中IS 曲线较陡峭,说明私人投资对利率变动不敏感,所以挤出效应较小,政策效果也图4-6 财政政策效果因IS 曲线的斜率而异图4-7 财政政策效果因LM 曲线的斜率而异较前者大。

②IS 曲线不变,LM 曲线变动。

在IS 曲线的斜率不变时,财政政策效果又因LM 曲线斜率不同而不同。

LM 曲线斜率越大,即LM 曲线越陡,则移动IS 曲线时收入变动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LM 曲线越平坦,则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如图4—7中所示。

图4—7中,假设IS 曲线斜率相同,但LM 曲线斜率不同,起初均衡收入0Y 和利率0r 都相同。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实行一项扩张性财政政策如政府增加支出ΔG ,则它使IS 右移到1IS ,右移的距离12E E 即03Y Y ,03Y Y 是政府支出乘数和政府支出增加额的乘积,但由于利率上升会产生“挤出效应”。

使国民收入实际分别只增加01Y Y 和02Y Y 。

从图4—7可以看出,政府同样增加一笔支出,在LM 曲线斜率较大、即曲线较陡时,引起国民收入变化较小,也即财政政策效果较小;而LM 曲线较平坦时,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化较大,即财政政策效果较大。

其原因是:当LM 曲线斜率较大时,表示货币需求的利率敏感性较小,这意味着一定的货币需求增加将使利率上升较多,从而对私人部门投资产生较大的“挤出效应”,结果使财政政策效果较小。

相反,当货币需求的利率敏感性较大(从而LM 曲线较平坦)时,政府由于增加支出,即使向私人借了很多钱(通过出售公债),也不会使利率上升很多,从而不会对私人投资产生很大影响,这样,政府增加支出就会使国民收入增加较多,即财政政策效果较大。

四、积极财政政策效果的IS-LM 模型分析IS-LM 模型分析是西方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积极财政政策作为国家进行总需求管理的两大基本经济政策之一,其作用和效果可以通过分析IS-LM 模型得到清楚的说明。

积极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减少税收和增加支出以提升国内总需求,进而提高就业水平和增加国民收入的政策。

积极财政政策效果的显著与否,取决与两个因素。

一是投资与储蓄均衡曲线的陡峭程度,即IS 曲线的斜率,IS 曲线越陡峭,财政政策的效果越显著,特别是当此曲线斜率为无穷大时,政府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将促使贷款利率的升高,而私人投资对利率变动的反应极为迟钝,挤出效应为0,财政政策的效果为百分之一百;反之,当IS 曲线的斜率为0,政府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时,随着贷款利率的升高,私人投资对利率变动的反应过于迅猛,政府的每一份投资都会极大地排挤民间的投资,以致产生了完全的挤出效应,财政政策将完全失效。

第二个因素是货币供给平衡曲线的形状,一般来说,LM 曲线由三个部分组成。

最左边的组成部分是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在此区域,货币的投资需求是无限的,因此货币的投机需求曲线为一水平线,LM 曲线也呈水平状。

中间的组成部分是正常区域,在此区域,LM 曲线有大雨零小于无穷的正常斜率。

最右边的区域是古典区域,此区域的货币投机需求量都是零,人们手持的货币量都是交易需求量,因此LM 曲线的斜率为无穷。

利用图示法可以明显地看到,积极财政政策在凯恩斯区域十分有效,在正常区域效果则明显下降,产生了部分挤出效应,而在古典区域则发生完全的挤出效应,积极财政政策在此完全失效。

六.基于 IS—LM模型分析下分析我国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我国经济自 1996年实现“软着陆”以来 , 产品相对过剩 , 再加上东南亚的金融危机 , 物价持续下跌 , 形成通货紧缩。

GDP 的增长率由 1997 年的8.8%下跌至 1999年的 7.1%。

2000年略有上升 , 为8.0%。

但 2001年又跌至 7.3%。

较 1992—1996年逊色不少。

目前 , 城市中失业人员未见减少 , 农村中农民总体收入增长缓慢。

同时由于我国的各项改革正在进行之中 , 使得人们预期不明朗 , 导致人们普遍储蓄 , 以防不测 , 消费水平相应较低 , 边际消费倾向变小。

此外 , 由于存在严重的产品积压 , 政策变动 ,经济形势预期不明 , 投资者投资信心不足 , 致使利率一降再降 , 仍对投资的增加无多大作用 , 投资对利率的敏感性非常小 , 我国税率相对水平也不低 ,在边际消费倾向、投资对利率的反应程度和税率的影响下 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相对较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