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一学期)
初二上册物理教案5篇
初二上册物理教案5篇初二上册物理教案5篇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初二上册物理教案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初二上册物理教案,欢迎大家查阅。
初二上册物理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认识光的反射定律,能从众多的光现象中辨识出光的反射现象。
2.在实验探究中能主动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对实验现象作出。
3、能在实际中应用光的反射现象。
教学重、难点1、重点(1)用科学探究方法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收集数据以及团队合作等能力。
2.难点(1)用科学探究方法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2)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法。
教具准备学生分组实验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师:月亮不是光源,它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亮反射太阳的光;用一面镜子可将室外的阳光反射到室内,光的反射现象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能看到黑板上的字,看到桌子、看到同学、看到马路上行驶的汽车都是由于发生了光的反射,可以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光的反射;对于光的反射,你想知道什么或你想提出什么问题生甲:反射光将沿什么方向射出生乙:光的反射有什么规律生丙:为什么光会发生反射现象生丁:反射光与入射光存在什么关系师:大家提的问题提得很好,由于时间所限,我们不可能每个问题都去研究,这节课我们先来探究光的反射有什么规律,其他问题大家可以回去查资料,回去研究。
二、新课内容1.光的反射。
师:这是一条入射光线射到一个平面镜上,下面请问这们讨论猜想一下反射光线将沿什么方向射出师:请同学将其猜想在黑板上一一画出,为了便于说明标出1、2、3……如图2所示。
下面我们先表决一下,支持1的请举手,支持2的请举手,支持3的请举手。
下面我们调换一下座位,请支持1的坐在左边,请支持2的坐在中间,请支持2的坐在右边,支持1的最多,支持2的最少,不过不要灰心,真理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我们现在三军对阵,如何决出胜负呢生:做实验。
八年级物理上期教案5篇
八年级物理上期教案5篇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八年级物理上期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八年级物理上期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
2。
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示意图中画出它们的方向。
3。
知道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胡克定律。
会用胡克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在实际问题中确定弹力方向的能力。
2。
自己动手进行设计实验和操作实验的能力。
3。
知道实验数据处理常用的方法,尝试使用图象法处理数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真实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体会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在科学探究过程的重要作用。
2。
在体验用简单的工具和方法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培养学生善于把物理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的习惯。
教学重点1。
弹力有无的判断和弹力方向的判断。
2。
弹力大小的计算。
3。
实验设计与操作。
教学难点弹力有无的判断及弹力方向的判断。
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教学手段教具准备弹簧、钩码、泡沫塑料块、粉笔、烧瓶(内装红墨水瓶塞上面插细玻璃管)、演示胡克定律用的铁架台、刻度尺、弹簧、钩码等等。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观看伊辛巴耶娃撑杆跳破世界纪录及运动员跳水的视频。
撑杆跳高运动员要使用撑杆,跳水时要使用跳板,你能说明这样做的目的吗?由此引入新课师:那么,这又是个什么力呢?它是怎样产生的,它的大小、方向各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探究有关弹力的有关知识。
[新课教学][实验演示]演示实验1:弹簧挂上钩码后伸长。
演示实验2:泡沫塑料块受力而被压缩、弯曲与扭转。
演示实验3:粉笔用力被折断。
学生观察思考什么是形变给出形变的定义——物体形状或体积的变化叫做形变。
刚才举的那些例子都很容易观察到,如果一本书放在桌面上,书和桌面发生形变了没有?生1:没有。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5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5篇积极探索物理快乐课堂,中学阶段物理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物理的自信心,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1教学设计设计思路从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出发,并回到生活社会中去;通过观察手电筒的结构,引导学生探究其中的物理原理,理解电路的组成,最后练习画手电筒的电路图,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并通过学生实际连接电路,深化对电路结构、电路元件作用的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 1、知道电路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2、知道什么是电路的通路、开路、短路及其危害。
3、知道什么是电路图,电路图的意义。
4、会画电路图。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带领学生体会物理现象和知识本身具有深刻的美学特征——简洁明快美。
重点难点重点知道电路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难点知道什么是电路的通路、开路、短路及其危害;画电路图教学准备手电筒、电源、小灯泡、开关、导线若干教学过程提要教学环节个人复备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新型电器应运而生,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家用电器和电路的组成。
二、讲授新课(新知探究)一、请同学们讨论和交流各自家庭中用到的电器和它们的用途以及电源的作用和分类。
名称用途电源类型电能转化成的主要能量形式交流电直流电内能机械能光能声能电灯照明√ √ √收音机电饭煲手电筒二、观察手电筒1、组织学生观察手电筒1) 按下开关按钮,观察电灯的发光情况2) 观察电池的安放;后盖和电池的连接方法;开关按钮的结构3) 电灯的安置2、利用挂图或媒体出示手电筒的示意图,作适当的分析和讲解,使学生形成对电路的初步认识三、怎样使一个电灯亮起来1、利用电池、小电灯、灯座、开关和导线,组织学生把上述器材连接起来,使开关能控制电灯的发光和熄灭2、在实验前介绍实验的注意事项①开关在连接时必须断开②导线连接电路元件时,将导线的两端连接在接线柱上,并顺时针旋紧③不允许用导线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接起来3、组织学生讨论:电路中有哪些组成部分?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4、教师总结:①电路: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等元件组成的电流路径叫电路②电路的组成部分: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③各部分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电源——维持电路中有持续的电流,为电路提供电能导线——连接各电路元件的导体,是电流的通道用电器——利用电流来工作的设备开关——控制电路通、断5、教师重复实验,观察当开关闭合,打开或直接把电源的正负极用导线连接起来所发生的现象,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开路——因某一处断开而使电路中没有电流的电路短路——直接用导线将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路。
初二上学期物理教案优秀5篇
初二上学期物理教案优秀5篇初二上学期物理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2.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教学重点知道光的折射规律.●教学难点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教学方法实验法、归纳法、讲练法.●教学用具演示用:激光光源、光的折射演示装置、水槽.学生用:碗、筷子、茶杯、硬币、适量的水.●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让学生做两个学生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实验1]在碗中盛满水,把筷子斜插到碗的底部,从侧面斜视水面,会发现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向上弯折了.(演示课件:折射成像光路)[学生实验2]在空的茶杯里放一枚硬币,移动杯子,使眼睛刚刚看不到硬币,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慢慢地向杯里倒水,随着水面的升高,观察者看到了硬币,还会发现硬币升高了. (演示课件:折射成像光路)上述实验中,学生能看见水中“弯折”的筷子和“升高”的硬币,是由于光在水和空气的界面上发生了一种光现象,这就是本节要学习的光的折射,由此引入新课.二、新课教学(一)光的折射[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反射现象.以及光在反射时所遵循的规律——光的反射定律.这些现象都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现象.那么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又将如何传播呢?教师利用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圆形白色屏E(可用2 cm厚木板刷上白油漆)边缘标有均匀刻度,中间开有长方形口,恰好将长方形玻璃容器放进去,容器中装适量的水,并在水中插有可转动的白色屏F(树脂板或塑料板),白色屏E和F可显示光束传播的路径.圆周上有一可移动的激光光源S(可用激光棒).[师]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传播方向是否改变呢?[生甲]传播方向不改变,仍沿直线传播.[生乙]传播方向要发生改变.[师]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如果改变方向,是向介面偏折呢?还是向法线偏折? [生甲]向介面偏折.[生乙]向法线偏折.[师]上面问题的回答谁对谁错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验证一下.[演示1]使E、F在同一平面上,让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现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空气中发生反射,同时在水面处改变方向进入水中,同时向法线偏折.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refraction)(二)有关折射的几个专用名词1.教师把刚才光的折射现象在黑板上画出光的折射光路图.2.从图中介绍,什么是折射光线和折射角.为了防止学生把折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误认为折射角,所以,要特别指出,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三)光的折射规律[演示2]使E、F在同一平面上,让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改变入射角,再做两次.演示过程要让学生观察两点:1.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入折角和折射角哪个大?2.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减小)折射角将如何改变?[现象]①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②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 (减小)而增大(减小).[演示3]把白色屏F分别向前、向后折,让光以某一角度射向水面.[师]大家能否看到水中的光线.[生]看不见.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位于同一平面内.②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位于法线的两侧.[演示4]让光垂直射向水面[师]大家观察一下进入水中的光线沿什么方向前进?[生]光沿直线传播,传播方向不变.师生共同分析得出: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师]当光线垂直射射向介质表面时,入射角和折射角各是多少度?初二上学期物理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初二上册物理教案设计七篇
初二上册物理教案设计七篇初二上册物理教案设计七篇初二上册物理教案设计都有哪些?物理既是国考科目,也是大部分省份的中考高考科目,在初中高中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初二上册物理教案设计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初二上册物理教案设计(篇1)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1. 经历密度概念建立的过程,领会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2. 理解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3. 会进行密度单位的换算。
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教学难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器材准备天平、量筒、烧杯、水、铁块、木块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播放有关大型飞机的图片,提出问题:1.如果你是设计师,在设计制造飞机时,你会选择什么样的材料你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2.有同学说,“铁块比木块重”这句话对吗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物质即使体积相同,质量也不一样,并由此引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个课题。
二、新课教学(一)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1.猜想与假设学生就“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提出自己的猜想。
可能猜想:物体的体积越大,质量也越大。
质量与体积是不是成正比。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围绕要探究的的课题,可设置下列问题进行思考。
(1)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选择哪些测量工具(2)选取哪些物质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的物质种类是多一些好,还是少一些好在选取研究对象上还有什么具体要求(3)实验步骤有哪些记录数据的表格怎样设计对于以上问题,在学生充分思考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全体同学交流,明确实验的思路和做法,以保证下面实验的顺利进行。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学生分组实验,把同种物质的物块增加至3块,部分小组测量水和酒精等液体。
4.分析与论证实验结束后,把各组测得的数据汇总起来,通过实物投影展示给所有同学,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为了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可出示下面的讨论题:根据你的实验数据分析:(1)比较不同的铁块,它们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关系不同的铁块有什么相同点(2)比较不同的木块,它们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关系不同的木块有什么相同点(3)铁和木材这两种不同物质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通过讨论交流,最后明确:物质不同,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物质相同,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相同。
2022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6篇(完整)
2022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6篇(完整)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难点)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活动流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复习提问引入新课进行新课1、什么是噪声?(分别从物理角度和环保角度加以说明)2、噪声的危害表现在哪几个方面?3、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是什么?在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有趣的声现象,知道了声的概念比较广,包括声音(人耳能感觉到的那部分声)、超声(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和次声(频率低于20Hz的声)。
声在生活实际、工农业生产和现代科技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一、声在医疗上的应用1、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就是听,这是利用声音诊病的最早例子。
2、利用B超或彩超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
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
超声探查对人体没有伤害,可以利用超声波为孕妇作常规检查,从而确定胎儿发育状况。
3、药液雾化器对于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药力很难达到患病的部位。
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将药液破碎成小雾滴,让病人吸入,能够增进疗效。
4、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可将人体内的结石击碎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
二、超声波在工业上的应用1、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这种加工的精度和光洁度很高。
2、在工业生产中常常运用超声波透射法对产品进行无损探测。
超声波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能够透过被检测的样品,被对面的接收器所接收。
如果样品内部有缺陷,超声波就会在缺陷处发生反射,这时对面的接收器便收不到或者不能全部收到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信号。
这样就可以在不损伤被检测样品的前提下,检测出样品内部有无缺陷,这种方法叫做超声波探伤。
3、在工业上用超声波清洗零件上的污垢。
在放有物品的清洗液中通入超声波,清洗液的剧烈振动冲击物品上的污垢,能够很快清洗干净。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优秀10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优秀10篇)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设计篇一《运动的快慢》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二、能力目标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1.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及单位。
教学难点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及速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方法观察比较法: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练习法:通过学生练习,学会应用速度公式的简单计算及速度单位的换算。
教具准备投影仪、录像机及资料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请同学们观看课前准备的录像资料:•动画片“龟、兔赛跑”的片断•战争题材电视片中立体战的片断[师]刚才的画面中,同学们看到了在地面上沿直线爬行的乌龟、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在空中沿直线飞行的飞机?结合同学们上节课学习的知识,你认为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生](以地面为参照物)它们都在运动。
[生]它们运动的路线都是直的。
[生]它们都在做机械运动。
[师]它们做机械运动的情况有没有什么区别呢?[生]有。
它们有的在天上飞,有的在地上爬。
[生]它们运动的快慢不一样。
[师]运动有快有慢,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二、新课教学1.速度(1)概念[想想议议][师]请同学们继续观看学校田径运动会上100 m决赛的盛况。
[放录像]•学校田径运动会100 m决赛[师]在一片欢呼声中,100 m决赛的冠军产生了。
同样是跑100 m的运动员,如何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呢?[生]都是百米运动员,他们跑的路程一样长。
先到达终点的运动员用的时间短,他运动得就快。
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5篇
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5篇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精选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光源分类,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光的三原色及光具有能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太阳光的色散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以及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1、光源的要领及知道白光是一种复合光。
2、色光的混合。
难点:物体颜色由谁决定的。
一、引入:1、观看图片,切换幻灯片一片黑暗,引出光源。
二、新授:光源1、请学生例举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发光体,并展示图片观看常见的光源。
问题1:你刚才这些物体的共同点是什么吗?(光源的定义)教师引导对这些光源做一个简单的分类。
2、问题2:我这里还有个闪闪发光的宝石它是光源吗?并与学生讨论月亮、钻石、投影幕它们是否是光源。
观察光的色散1、学生活动:下面让我们来再现一个伟大的实验——分解太阳光!学生利用手电和三棱镜完成光的色散实验。
问题3: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讨论太阳光是否是单一的色光。
2、教师利用“雨后彩虹”的.例子,略加解释色散现象。
观察色光的混合1、观看放大的手机和电视机屏幕,引出光的三原色,介绍色光的混合。
问题4:有没有一种简单的方法从白光中得到一种色光?问题5(试一试):太阳光通过红色(蓝色或绿色)玻璃纸照到白纸上,你会看到什么现象2、介绍滤色镜的作用三、拓展延伸物体的颜色1、问题6:既然说到了玻璃纸这类透明物体,那么我们现在来讨论下这些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呢?2、问题7:那么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谁来决定呢?(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并让学生回忆刚才的实验进而验证结论。
四、自主探究活动3学生讨论结束后利用玻璃纸观看不同颜色的小兔子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优秀9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优秀9篇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
对物理研究及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
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师自我介绍二、引入[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
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1实验[演示] 课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想想做做]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师]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板书]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板书]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四、小结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水的状态变化,了解水有三种状态,认识在一定的条件下,水的三种状态可以相互转化。
初二上学期物理教案通用5篇
初二上学期物理教案通用5篇能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
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能使用秒表、手表测量时间。
知道测量有误差。
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了解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1.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测量活动对常见物体的尺度和时间段有大致的了解,对长度和时间单位大小形成具体概念。
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计时工具测量时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兴趣和习惯,养成认真细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体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长度的单位、长度的测量。
2.2 教学难点测量长度单位概念的具体化和测量中的读数。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6.1 引入新课师看下图,同学们觉得中心的两个圆面积一样大吗?生不一样大。
师凭感觉看,是不一样大,那么大家拿出手头的尺子或者选择一根绳子作为参照物,来测量测量两个圆的大小。
生两个圆原来是一样大的。
6.2 新知介绍一、长度的单位师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长度的单位——米,也学习了米的相关进率。
下面我们来总结: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符号为m,常用长度单位还有千米(符号为km)、分米(符号为dm)、厘米(符号为cm)、毫米(符号为mm)、微米(符号为μm)、纳米(符号为nm)。
它们同米的换算关系为:1km=1000m=103m;1dm=0.1m=10-1m;25px=0.01m=10-2m;1mm=0.001m=10-3m;1μm=0.000001m=10-6m;1nm=0.000000001m=10-9m师下面是小亮同学做的长度单位换算的几个算式,请指出他在换算过程中的错误,并写出正确的算式。
5.2m=5.2m×100=13000px生5.2m=5.2×2500px=13000px师对,进行单位换算时,正确的格式是数字不变,把相应的单位作等量代换。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优秀5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优秀5篇】尽管备课时要去学习大量的参考材料,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听取名家的指点,吸取同行经验,但课总还要自己亲自去上,这就决定了教案要自己来写。
牛牛范文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5篇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基本知识目标: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在具体问题中能够区分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知道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一矢量,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能够画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3、知道力的两种不同的分类;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对某个力进行分析的线索和方法。
情感目标: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要逐步深入,帮助学生在初中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
教学建议一、基本知识技能1、理解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
2、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3、要会从性质和效果两个方面区分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一)、对于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要准确把握这一概念,需要注意三点:1、力的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2、力的相互性;3、力的矢量性;(二)、力的图示是本节的难点。
(三)、力的分类需要注意的是:1、两种分类;2、性质不同的力效果可以相同,效果相同的力性质可以不同。
教法建议:一、关于讲解“什么是力”的教法建议。
力是普遍存在的,但力又是抽象的,力无法直接“看到”,只能通过力的效果间接地“看到”力的存在。
有些情况下,力的效果也很难用眼直接观察到,只能凭我们去观察、分析力的效果才能认识力的存在。
在讲解时,可以让学生注意身边的事情,想一下力的作用效果。
对一些不易观察的力的作用效果,能否找到办法观察到。
二、关于讲解力的图示的教法建议。
力的图示是物理学中的一种语言,是矢量的表示方法,能科学形象的对矢量进行表述,所以教学中要让学生很快的熟悉用图示的方法来表示物理的含义,并且能够熟练的应用。
初二上册物理教案【优秀5篇】
初二上册物理教案【优秀5篇】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体验目标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二、教学设想1、重点、难点、疑点(1)了解眼睛的成像原理(2)了解近视眼与远视眼的调节。
2、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课型:新授课。
基本教学思路: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制作眼睛模型,通过讨论、观察实验的方法了解眼睛成像原理以及眼镜的矫正方法。
三、教具学具准备凸透镜、烧瓶、水、牛奶或墨水、平行光源或多媒体课件、凹透镜。
四、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1.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什么?2.为什么有的人要戴眼镜才能看清物体?(二)进行新课1.整体感知眼睛能看到物体是由于眼球相当于一架照相机,利用了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
近视眼是由于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面而看不清,可以用凹透镜来矫正。
远视眼是由于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后面而看不清,可以用凸透镜来矫正。
2.教学互动互动1眼睛就好似一架照相机,你知道是如何看物体的吗?明确利用眼球模型(或多媒体课件、挂图)观察分析,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当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时,我们就看见物体了。
互动2我们是如何看清远处与近处的景物的?明确讨论分析,看远处与近处景物通过调节晶状体形状,使景物的像始终落在视网膜上就看清楚了。
互动3探究探视眼的矫正。
明确由于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使晶状体变凸,或睫状体调节能力降低,远处的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前面,形成近视眼。
引导学生设想用凹透镜将光线发散,使远处景物传来的光仍能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能看清远处的景物。
互动4探究远视眼的矫正。
明确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薄,近处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后面而看不清。
引导学生设想用凸透镜将光线会聚,使近处物体传来的光线仍能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近处的物体。
互动5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各自的度数不同,镜片相同吗?明确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出眼镜度数不同,眼镜的凹凸程度不同。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最新8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最新8篇)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在常见的力现象中,知道哪些力是弹力;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3.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实际过程,通过实际操作学会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让学生经历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过程。
(2)掌握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正确方法。
2.难点(1)微小形变。
(2)弹簧测力计原理。
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交流法。
教具准备学生分组实验:弹簧测力计、钩码若干个、几条橡皮筋、一块硬纸板、一个瓶盖、一个回形针、绵线。
演示实验:大号墨水瓶、红玻璃管、红墨水、弹簧拉力器。
教学过程一、新课内容1.弹力。
演示实验:当用手拉(或压)弹簧时,弹簧受力发生形变,这时,弹簧对手也产生一个拉(或推)的力。
举例:跳水运动员向下压跳板时,跳板受压后变弯,发生形变。
同时,变弯的跳板也在向上推运动员。
师:当物体发生形变时,会产生一个力的作用。
这种因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师:你还知道哪些物体在哪种情况下产生弹力?生甲:撑杆跳高运动员在撑杆跳时,将杆压弯,杆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弹力。
生乙:我将手中的尺子压弯时,尺子对手有力的作用,这个力也是弹力。
生丙:射箭运动员射箭时,将弓拉弯,被拉弯的弓对手也有力的作用,这个力就是弹力。
生丁:我将手中的橡皮筋拉长,橡皮筋也会产生弹力。
生戊:打篮球时,球与地面挤压(或碰撞),也会产生弹力。
师:以上同学都说得很好,生活中产生弹力的例子还很多,例如我们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其实质都是弹力。
举例:把手指压在桌面上,手指发生形变,对桌面有一个力(弹力)的作用,同样,桌面发生形变,对手也有力(弹力)的作用,手对桌面的弹力就是压力,而桌面对手的弹力就是支持力。
师:对这个问题同学们有疑问吗?生:桌面发生形变我们都看不出来。
师:我们来看一个演示实验。
关于物体微形变的演示实验:演示玻璃瓶的形变。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教案5篇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教案5篇由于每位教师的知识、经验、特长、个性是千差万别的。
而教学工作又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
因此写教案也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因材施教。
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重、难点:1、判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解释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教学器材:可密封的玻璃瓶、酒精灯、碘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物质由_______转变为_______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________和________。
2、物质由_____转变为_____的过程叫液化。
液化过程______热量。
居民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就是在常温下用_________的方法,是石油气变成液体储存在钢瓶里的。
3、关于蒸发和沸腾,下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必须在一定温度下进行;B、蒸发不需要吸热,沸腾需要吸热;C、蒸发是液体表面汽化的现象,沸腾则是在液体内部进行的汽化现象;D、蒸发是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
4、夏天扇扇子,人感到凉爽,主要是因为扇来的风:( )A、降低了周围的温度;B、降低了人的体温;C、加快了人身上的汗水的蒸发;D、赶走了人体周围的热空气。
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雪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猜想:〔…… 〕进行新课:1、升华(吸热):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
凝华(放热):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2、实验:碘的升华和凝华结论:(1)、注意“直接”。
(2)、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解释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1卫生球变小○2“干冰”的人工降雨和人造烟雾○3“冰花”的形成○4雪、霜、冰雹的形成○5雾松的形成○6 灯泡用久了会变黑固体4、小结本章内容:液体气体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初二上册物理教案5篇
初二上册物理教案5篇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
平行班用的同一课题的教案设计,根据上课班级学生的实际差异宜有所区别。
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初二上册物理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初二上册物理教案篇1一、在新时期下,新的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展开,此时一堂课是否符合新的课改精神,首先要看它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求,在锻炼能力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了解科学技术,从而融入到社会中去。
所以本堂课要在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全员参与和全面活动,改进实验的配置与设计,注重效果反馈,让自主探究得以坚持等方面多下功夫。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声音部分第一节,同时也是这一部分的重点。
“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是新课标明确要求的,同时回声现象也是学生们在生活中十分感兴趣的问题。
这一部分的素材刚好可以体现出让学生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过程。
在新课标下声音处于运动和相互作用这一大部分中,它既属于一种运动,同时在现象上也有它的独立性。
所以本节课无论从课标要求,还是学生自身发展要求上看都处在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
三、学生分析学习本节课的学生首先已经具备了机械运动和力的知识,物理思想已经有了一定基础。
但他们的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基本思维方式,喜欢动手动脑,对直观内容比较感兴趣。
但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维过程。
因为本节课主要是从现象入手,而得出比较简单的结论。
所以在细致设计探究与活动过程之后,学生的学习是不存在问题的。
四、课程目标1、知识技能: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认识真空不能传声,认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了解回声测距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能从给定的信息中获取知识。
2、过程方法: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在观察物理现象和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优秀8篇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优秀8篇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时内容为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二章《光》第二节内容,在初中物理教材中,光的折射是继光的反射后的又一个新的光现象。
本节知识是光学中的重点知识、是理解透镜作用原因的基础,同时又是理解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
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
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为以后透镜及探究透镜成像规律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
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知识之一。
2、教学目标本节内容我们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实验认识光的折射规律;能从众多光的现象中辨别出属于折射的现象,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2、了解光的折射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有关光的折射现象的观察、猜测、检验、联想等的活动,使学生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交流、团结和协作的精神。
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实验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乐于合作,渗透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基本理念。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1)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规律;(2)让学生会作光折射的光路图。
二、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整体上采用对比、猜想、提问设疑、设计实验探究的模式,教学流程上采用以上方式:第一步:观察光的折射现象,让学生对照光的反射定义自己分析得出光的折射定义。
学生对定义总结很有可能不是很周密,但可以通过后面的观察实验和分析来逐步引导学生修正定义,让学生明白为何要用“斜射入、一般”这些词。
第二步: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对照光的反射定律,让学生猜想光的折射可能有哪些规律,然后按照猜想设计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当然整个实验主要是我来操作完成。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优秀7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优秀7篇)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自然界让人惊叹的神奇。
2.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受生活中人类智慧结晶的神奇。
3.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知识,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4.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让学生体验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2)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难点(1)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2)根据教材内容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3)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演示法、讨论法、科学探究法、提问题教学法。
教具准备饮料罐、玻璃杯、钻子、筷子、装有水的碗、拉链、圆珠笔、烧杯、冰棒、茶壶、实物投影仪、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大自然的神奇师:清同学们观看媒体动画。
(动画中配有配乐朗诵:浩潮太空,群星闪烁,它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生活的地球在宇宙的什么地方?当夕阳西下,天边为何常有红色的霞光?当天公“发怒”时,狂风暴雨常伴随电闪雷鸣,是闪电在前,还是雷声领先?生发万物的大地,为什么有时会山崩地裂,喷吐岩浆?流淌的江河,为何既能输运航船、灌溉良田,也会奔腾咆哮、冲垮河堤、摧毁房屋?巍巍雪山,高耸人云,为何甚至一声喷嚏就可能导致雪崩?变幻莫测的龙卷风,为何平地而起,直冲云霄,来势汹汹?)师:看了刚刚播放的媒体动画,你有什么感受?生:大自然很神奇,惊心动魄,令人震惊。
师:看了刚刚播放的媒体动画,你最想知道什么?生甲:我最想知道天上的星星从哪里来?生乙:我最想知道雷鸣与闪电是怎样产生的?是闪电在前,还是雷声领先?生丙:我最想知道龙卷风是怎么产生的?……师:以上大家提问题提得很好,希望今后再接再励,学会善于提问题。
教师简要回答学生提出的部分问题,如天上的星星是宇宙大爆炸形成的;闪电是云层和云层或云层与地面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而放电时所发出的巨大声响就是雷鸣,闪电和雷声是同时产生的,因为闪电传播速度是310m/s,而雷声传播速度约340m/s,所以,我们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教案(优秀3篇)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教案(优秀3篇)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从生活经验中体会乐音的特性:响度、音调和音品,能用实验验证影响乐音特性的主要因素。
能知道影响常见乐器发音特性的因素。
【重点难点】体会乐音的特性:响度、音调和音品。
【课时】1课时。
【教具】收录机、磁带(几种乐器的独奏曲)、吉他、橡皮筋。
【教法】以观察、实验为主,辅以讲解、讨论。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锣发声时,有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
为什么?2、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长铁的另一端敲一下这根铁管,甲同学听到了两下响声。
这是为什么?学生回答3、为什么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地站在一起,也无法听见对方的声音,只能靠无线电交谈?学生回答二、新课引入用吉他奏出几个音,让学生分析有何不同。
原来是这几个音的音调不同。
三、新课讲授乐音和噪声我们周围有很多的声音,有规律、好听悦耳(使人感到愉快)的声音叫做乐音;无规律、难听刺耳或污染环境的声音叫做噪声。
演示,先一段优美的轻音乐,后用铁片刮,让学生感觉。
讲述:同样是乐音,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听得见,有的听不见。
为什么呢?乐音有一些特性。
乐音的特性1、响度(loudness)(1)声音不但有高有低,还有大小(强弱),在物理学中,把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2)响度与什么有关系演示:先轻敲音叉,再稍重敲音叉,比较两次听到的声音强弱,叉股把塑料球弹起的幅度怎样?学生回答学生实验:将一根橡皮筋张紧,先轻轻拨动张紧的橡皮筋,再稍用力拨动张紧的橡皮筋,注意两次听到声音的强弱有什么不同?橡皮筋振动的幅度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得出声源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演示:打开录音机保持其音量不变,教师拿着录音机走近学生时,学生听到的声音变大,远离时学生听到的声音变小。
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响度还跟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系,离声源越远,声音声音越小,响度也越小。
(3)响度的量度在声学上,人们学用分贝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强弱。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5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5篇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5篇物理的研究不仅仅是为了解释自然界的现象,还包括对基本粒子、弱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等微观领域的探索。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
2、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认识图象、利用图象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4、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5、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善于实践和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和品质。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
教学方法:对比讨论、探究式、观察法、实验法、分析法、讨论法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篇2)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电流、电路及电路图。
知道电源和用电器。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连接电路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动脑筋找出新的连接电路的方法。
说明与建议想想做做本节可以直接通过想想做做引入新课。
课本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小灯泡和玩具电风扇等,是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电动玩具中都有。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怎样连接,可以控制小灯泡、小电动机、音乐门铃…… 这样的问题提出以后,学生想动手试一试的欲望会很强烈。
这节课应该在实验室上,两人一套实验器材。
学生开始实验前,务必阅读课本中的实验警钟!实验警钟!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目前不必深入说明不能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的原因,只需简要说明其危害,并要严格遵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一学期)
引言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教科书和学习活动卡的使用方法。
2、通过动手做小实验和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3、通过了解物理学与身边事物的密切关系,体验物理学是十分有用的。
4、通过了解伽利略对摆动的研究过程,懂得什么是观察、怎样进行观察,体会实验对发现物理规律的重要性以及实验中所用的控制变量法。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的重点是激发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
四教学课时:3课时
五教学内容:
(一)去物理之海冲浪(surfing into physics)
1、物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我们生长在一个广阔无垠、千变万化的自然界里。
日出月落,风雨雷电、汽车行驶,电灯发光,小鸟欢唱,核弹爆炸……,这些都是物理现象。
物理现象是最普遍的自然现象之一。
物理学就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它研究力、热、声、光、电等时时刻刻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现象。
物理学家常常对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感兴趣。
你听说过牛顿这个名字吧?他是一位在物理学上作出过巨大贡献的英国物理学家。
牛顿从苹果落地想到月亮怎么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经过锲而不舍的探索和思考,他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有一段名言对大家很有启示:他说:我不知道世界将怎样看待我,然而我认为自己不过像在海滩上玩耍的男孩,不时的寻找比较光滑的卵石和比较光滑的贝壳,以此为乐。
而我面前则是一片尚待发现的真理的大海。
2、教材的组成及要求:
(1)教科书:要认真阅读教科书中的文字和图片,它是获得全面知识的基础。
基础内容:必须掌握的知识;
拓展内容: 供选学;在教科书中打*的内容。
“你知道吗”栏目:提供有趣的相关信息,理解所学的知识。
“STS专栏”栏目:它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反映物理学和它们的联系。
“科学与人文”栏目:让你体会科学与人文的和谐。
“概念图”栏目:总结知识间的联系。
“指路牌”栏目:提供相关的书刊、参观地点、电视节目栏目和网址等,获得更多信息,提出和解决更多的问题。
(2)学习活动卡:结合教科书进行学习。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要动手去做,通过思考提出一些问题。
活动卡引导去观察、实验、记录、阅读、思考和讨论。
3、学习物理基本方法:
(1)重视观察与实验:要做好每一个实验,细心观察实验中的物理现象。
(2)善于思考、着重理解:要认真阅读课文,善于思考、着重理解,不能满足于背诵一些
结论。
(3)学会应用:学了就要用,需要不断的练习,运用学到的物理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有用的物理学
1、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物理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人类社会的需要,促进了物理学的发展,而物理学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可以说,没有物理学的发展,就不可能有现代生活中的一切。
从我们身边常见的事例说起吧(举例说明)
事例应用的物理知识
轮船(潜水艇、航空母舰)阿基米德发现浮力的大小及规律
推土机(起重机、指甲钳)利用了杠杆、滑轮等机械工作原理
电灯(电话、电视、计算机)在发现电和磁的性质及变化规律后发明的
飞机通过实验发现机翼在空气中所受的升力和阻力与机
翼、机身的形状有关,从而设计出各种形状的飞机。
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牛顿发现支配天体的万有引力定律
一代又一代的物理学家毕生都在寻求物质世界的奥秘,直到今天,他们仍在探索新的未知世界之谜。
爱因斯坦说过:世界上最美的东西是“奥秘”。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大家会找到各种问题的答案,同时又会产生更多新的疑问。
要不断的学习、探索未知世界之谜。
2、有趣的物理现象:
观察老师所做的一组实验,把观察到的现象描述并记录下来:
(1) 在玻璃杯里装满水后用纸将口盖住,手按住纸片,把杯子倒过来,然后放开手。
现象:水不会流出来。
(2)把一木块直立在小车上,使小车与木块一起沿桌面运动。
当小车遇到障碍物突然停止时。
现象:小车突然停止运动,木块向前倒下。
(3)用两食指水平“搁”起一支长铅笔(一个手指靠近中央,另一个手指靠近一端),让两
手指逐渐靠拢,铅笔会向伸出手指较长的一侧倾倒吗?
现象:会。
(4) 取一把不锈钢汤勺(或不锈钢饭勺),分别从勺的凹面和凸面观看自己的脸,你发现了
什么?
答: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像是倒立、缩小的;
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像是正立、放大的。
(5)将一根塑料包装带一端打结,另一端撕成许多细条。
然后一手握住上端的结,用另一只(干燥的)手顺着细条向下捋几下,观察所看到的现象。
答:塑料细条散开,捋的次数越多,下端散开得越大。
(6) 在一次性饮水塑料杯中装满细砂,压实后用力插入一木筷,慢慢提起筷子,杯子会被提
起吗?
答:会。
(7) 取大、小试管各一支(小试管应恰好能放进大试管中),先在大试管内装1/3的水,再
把小试管放进大试管,然后把两支试管一起迅速地倒过来(下面要有接水的盆),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答:水向下流,小试管往上升。
(8) 相同的两只玻璃杯,在其中的一只内放一个乒乓球,将杯子口对口放在书本上(杯口之
间留一狭缝隙),对着缝隙用力吹气,会发生什么现象?
答:乒乓球滚向另一个杯子。
(9) 两只玻璃缸中都盛有水,其中一只玻璃缸放在较高处。
向一根细橡皮(或塑料)软管内
灌满水后,用手指堵住管的两端,分别浸到两只玻璃缸的水中后放开手指。
一只缸中的水会“自动”流到另一只缸中去吗?
答:会。
(三)单摆
1、伽利略发现摆的原理的过程:
400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教堂做弥撒时,发现教堂穹顶挂着的吊灯不停地来回摆动,这引起了伽利略的注意,他被吊灯摆动的节律性吸引住了。
他经过仔细观察,提出疑问,回到家里进行实验,最终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原理和影响摆的摆动周期的因素。
摆的故事启示人们:科学发现源于观察,科学探究必须提出疑问和假设,实验探究要用科学的方法。
下面我们来模仿伽利略来做一回探究实验:
2、研究摆的原理实验:
实验一:
实验目的:测摆的周期(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
实验器材:
做一个摆。
在一根较长的细线一端系上小钢球,另一端固定在支架上。
实验步骤:
(1)研究摆摆动的快慢。
将摆球从中央静止的位置向侧面拉开一定的距离(一拳宽),然后放手,观察摆球来回摆动两三分钟。
记下观察到的现象。
现象:摆球有节律性的来回摆动,并且摆动的幅度越来越小。
问题: 随着摆动幅度的减小,摆动是否越来越慢?
答:不是。
(2)测量摆的周期。
只要测出摆球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称为周期T)就行了。
可以测出摆来回摆动10次(或20次30次)的时间t,则周期为T=t/10。
显然,摆动越慢表示周期越长;摆动越快表示周期越短。
说明:400多年前,钟表还没有诞生,伽利略是用脉搏来计时的。
实验二:
实验目的:研究摆动幅度对摆动的周期是否有影响
实验器材:摆球、钟表
实验步骤:
(1)将摆球从竖直位置向侧面拉开一定的距离,然后放手让它摆动。
当摆球摆到最左(或最右)侧时开始计时。
当摆球来回摆动10次时停止计时。
(2)改变摆球离开竖直位置的距离(即改变摆球摆动幅度)重复上面实验3到4次。
记下摆球来回摆动10次的时间。
将测量的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结论: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相同的,即摆的周期与摆动幅度无关——摆的等时性原理
摆的等时性原理的应用:各种机械钟。
设问:1、通过各组实验,比较摆动10次的时间发现不相等,那么,是什么因素影响了摆动的快慢呢?
2、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你的假设,并仿照上面实验设计表格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三:研究摆球质量是否对周期有影响
条件:摆长相等,摆动幅度相同
表格一
实验四:研究摆线长度是否影响周期
条件:摆球质量相同,摆动幅度相同
(1)以上几个实验分别探究了那几个因素对摆球周期的影响?
答:摆动幅度,摆线长度,摆球质量
(2)通过以上探究,摆动的周期与那几个因素有关?
答:只与摆线长度有关,与摆动幅度和摆球质量无关。
(3)实验中采用的方法:
研究摆动幅度对周期的影响时,应该保持摆长和摆球质量相同;
研究摆球质量对周期的影响时,应该保持摆长和摆动幅度相同;
研究摆线长度对周期的影响时,应该保持摆球质量和摆动幅度相同。
这种探究问题的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启示:实验探究要用科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