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给当代艺术做展览馆的吧,都喜欢改造电厂

合集下载

旧工业建筑改造方法研究--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为例

旧工业建筑改造方法研究--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为例

2021·04一、研究的必要性我国的工业经过长期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也造成城市居住环境的不断恶化,目前很多工业城市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寻找转型之路,不过在转型期间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旧城布局混乱、房屋破旧、居住拥挤,以及工业园区不知如何处理等。

作为工业城市的特色“产品”,工业建筑承载着工业城市发展的记忆,其独特的建筑形式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二、研究的意义(一)建筑学方面建筑的形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建筑设计应该遵循“形式追随功能”的理念。

建筑本身要符合社会、经济等外界因素的要求,在如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需要改造建筑的形态来满足大众对建筑功能的需求。

(二)经济与资源方面产业类建筑在建造时往往规划得比较详细,结构坚固,内部空间相对较大,在改造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直接拆除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往往比改造更高,所以对建筑进行改造能够有效节约社会资源。

(三)社会发展方面城市的发展由于地域、历史的原因,往往各有特点,不同类型的建筑构成了城市的“标签”,然而现在城市的趋同性逐渐增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城市内部能代表城市特点的建筑群体正逐渐减少,工业建筑作为城市发展的见证者,其本身就是城市在工业化阶段的标志物。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工业建筑进行改造,使其得以保留与利用,能增强城市的独特性。

(四)环境方面改造再利用的方式相较于废弃、摧毁、重建,大大减少了对城市环境的破坏,也会减少城市能源、交通的压力,符合可持续设计的理念。

三、国内外旧工业建筑的改造(一)西方国家旧工业建筑的改造通过研究可以发现,西方国家对旧工业建筑的改造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1.初期探索20世纪60年代,人们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淡薄,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大量的旧建筑遭到废弃、拆毁,资源浪费严重。

西方国家于1960年开始,将保护性改造再利用的范围扩大到产业类的建筑。

2.深入发展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国家逐步进入后工业时代,大部分城市的产业迅速向第三产业转型。

章明的工业建筑改造思路

章明的工业建筑改造思路

2013.04 设计师章明在将发电厂改造成艺术馆的工程项目中,伦敦泰特现代艺术馆是一个举世闻名的案例。

如今,在上海,新崛起了一座“重新发电”的艺术“发电厂”——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它的前身是南市发电厂。

“其实发电厂和艺术馆有着相似的目的性。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建筑设计师章明告诉记者,“对传统的火力发电厂而言,输入的是能源,输出的依然是能源,但其中能源的形式发生了转换。

艺术馆,进入的是人,离开的依然是人,但人的认知发生了潜在变化。

”记者:作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开馆展览,2012第九届上海双年展上月末落下帷幕。

许多参观者都会有同样的感受,在这里,每个人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开放式”的参观路线:你可以沿着摆放着艺术展品“丽贝卡”阵的大台阶拾级而上,也可以选择搭乘电梯俯视底下的展厅;你可以在五楼的眺江大平台上将浦江风光尽收眼底,也可以在一楼咖啡厅稍作休息……和传统的艺术馆不同,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并不“封闭”。

章明:我们一直强调它的开放性和公共性,这个地方应该是老百姓人人可达、人人易达的。

它要传达的信息是——这里开放给任何一个希望接触艺术的人,即便是那些对艺术并不了解的人。

我不希望它是一个高高在上的艺术殿堂,而是普通市民周末出行的一个场所。

所以它的定位很清晰:尽其所能地扩大艺术的影响力。

触手可及的平台、公平分享的家园、无限延展的空间、自由探索的路径成为整个设计的基调与线索。

它所提供的空间场所体验是整个参观体验全流程中不可或缺的核心部分。

记者:在之前接受采访时您曾经提到过,在设计展馆时,和艺术家之间的意见会有些冲突。

艺术家希望建筑设计师能提供给他们一个方便做展示的白盒子,而建筑师更希望建筑有透明性和开放性。

章明:艺术家有表达艺术诉求的高涨热情,但建筑师更关心的是如何使这些诉求产生更广泛的社会化影响,所以我们对整个展馆的开放性一如既往地坚持。

觉得可惜的是,这座展馆内有大量有趣的可变空间、流动空间,馆内的光线、地形、空间张力和弹性的利用还有丰富的文章可做,可是双年展的一些艺术家们还是更愿意将大空间割裂成一个一个小空间,一件件展品也被防护隔离带围上,这对作品的完整性、亲民性的障蔽是明显的。

旧工业建筑的自我更新798工厂的改造

旧工业建筑的自我更新798工厂的改造

旧工业建筑的自我更新798工厂的改造一、概述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逐渐成为了城市规划的重要议题。

798工厂,作为中国近现代工业历史的见证者,其独特的建筑风貌与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其在城市更新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旨在探讨798工厂如何在保持其原始风貌的基础上,通过自我更新与改造,实现由废弃工业区向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华丽转身。

我们将深入分析798工厂改造过程中的设计理念、空间布局、功能定位等方面,以期为类似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启示。

798工厂的改造不仅是一次空间与功能的重塑,更是一次文化与艺术的再创造。

它成功地将工业文明与现代创意产业相结合,为城市带来了新的活力与魅力。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798工厂改造背后的价值与意义,同时也为未来的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提供借鉴与指导。

1. 介绍旧工业建筑的历史背景和社会价值旧工业建筑,尤其是那些承载着沉重历史痕迹的厂房和车间,不仅仅是砖石和钢铁的堆砌,更是时代的见证者,是工业文明发展历程中的活化石。

它们的历史背景深厚,社会价值独特,承载着无数劳动者的汗水与智慧,也记录了工业革命的波澜壮阔。

以798工厂为例,这座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的旧工业建筑群,始建于20世纪初,是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重要遗产。

作为曾经的电子工业基地,它见证了中国从工业初创到蓬勃发展的历程。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产业结构的调整,798工厂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工业功能,面临着被废弃或拆除的命运。

正是这些看似过时、即将被淘汰的旧工业建筑,蕴含着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

它们不仅是工业历史的见证,更是城市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

这些建筑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创意潜力和社区参与意义,使得它们成为城市更新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资源。

对旧工业建筑进行自我更新和改造,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和保护,更是对文化多样性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这些旧工业建筑可以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城市文化的新地标,吸引更多的文化创意产业入驻,推动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

历届上海双年展及主题

历届上海双年展及主题

历届上海双年展及主题历届上海双年展及主题2012年第八届上海双年展------重新发电对第九届上海双年展来说,―重新发电‖是本届双年展的主题。

这个主题的形成和上海双年展的迁址、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创建息息相关,它天然地对应着对原南市发电厂、世博会―城市未来馆‖的改造和重启。

本次主题的对应性和契合度可能是历届上海双年展之最,它是一种回溯,也是一种展望,是一种隐喻,也是一种宣言。

这座建筑的文脉,内在地包含了继往与开来,涅槃与再生等一系列议题,展示着能量聚散与历史盛衰之间深刻的联系。

它曾是城市能量的发动机,是物理能量的发电,那么今天,它要转而成为城市思想的策源地,变成文化能量的发动机。

它充分调动了城市的记忆和世博的资源,扣准了中国工业摇篮的命脉,承载了当代资源变革的使命,形象地表达了上海双年展和当代艺术博物馆作为思想策源地、能量发动机的意义。

和世界上其它工业遗址改造项目一样,热电厂建筑功能的重新定位和开发,并不只是废旧资源的再利用,而是整个城市生态的反思和重新设计。

城市,因人类相依为命的群居生活方式,和相互交往与分享的愿望而生,在经历与工业时代数百年的不解之缘之后,今天依然在不断更新。

城市不但是能量输入的接受者与消耗者,更是能量的输出者。

2012年的今日城市,是人才、资源、信息的整合和交换的场所,更是人与人之间发生思想碰撞、行为互动、对话交流与融合共生的交往空间。

携带着不同身份、记忆和感性方式的诸多个体,在这里决定形成共同体,共同维护着我们称之为―社会‖的那种历史方案,这样一种意志是城市赖以存在的最重要的力量。

因此,―重新发电‖并不只是把发电厂搬到远离城市的地方,也不只是简单地关于思想能源的诗性阐发,而是对于我们的生存方式的资源性因素的反思。

旧电厂重新启用的时刻,它所输入我们的社会网络中的,并非传统的电能,而是一种激活共同体内在能量的精神脉冲。

前现代粗朴的能量采集方式受制于地理、气候、资源的限定性供给,但远在资源尚未发生欠缺之时,东方已经发展出内省式的能量发掘方式,东方的圣贤向内挖掘自身的潜在能量,表现为气功,瑜伽等内在修炼方式,这是一种思想来电、精神来电。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重新发电的四年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重新发电的四年

42历史更迭:从昔日电力心脏到世博绿色场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 )所在的黄浦江畔老南市这片土地,曾见证了上海民族工业从星星之火到熊熊燃烧的沧桑巨变,并在信息时代到来之后无可避免地走向衰落、沉寂。

早在1935年,曾经点亮过中国第一盏电灯、为上海老城厢带来电气曙光的南市电灯厂迁址至此;1955年改为南市发电厂,火力发电八十余载,为整个沪南地区输送能源。

南市发电厂的“邻居”们还有:江南造船厂、南市自来水厂、上钢三厂、华纶印染厂等老企业,它们都是中国现代工业的重要基石,也是中国主动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见证,是中华民族工业文明的最早印记。

然而,传统燃煤发电的模式也付出了很大的环境代价,日夜轰鸣的机房、浓烟滚滚的大烟囱于2007年归于平静,南市发电厂在这一年正式关闭。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行,老电厂经大幅改造变身“城市未来馆”,摒弃了原有的煤电发电模式,采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重新发电的四年李 岑从曾经的都市工业重地,到世博会展馆,再到国内第一家当代艺术博物馆,PSA 的前世今生已足以见证城市发展的变迁。

而从“上海美术馆”变身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在PSA 的身上又可追寻城市乃至国家艺术文化力量发展的沿革轨迹。

一幢建筑如何激活一片区域?又如何带动一片区域的转型、续写文化品牌的传奇?进而,最重要的,是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

PSA 或许是一个案例,但远远还不会是最终的答案……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和江水源热泵等多项新能源技术,从而转型成新型能源中心,以供应世博园浦西E 片区15万平方米展馆的空调需求。

昔日能源输送的庞大机器,脱下厚重的工业外衣,变身国内第一栋由老厂房改造而成的三星级绿色建筑;它以一种华丽转身的方式结束了工业时代的使命,欣然接受一个全新的身份,用自身的转变演绎着人们对于未来、对于城市的畅想。

PSA初立:年轻的当代艺术,需要年轻的“身体”在世博的喧嚣热闹谢幕之后沉寂了两年,新的机遇正在悄然孕育。

798艺术区:文化产业的成功案例

798艺术区:文化产业的成功案例

798艺术区:文化产业的成功案例我是798艺术区的创始人,一个热衷于文化和艺术事业的人。

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798艺术区如何成为文化产业的成功案例。

798艺术区位于中国北京,原本是一个废弃的电子厂。

20世纪50年代, East German architects designed this factory, whichwas known as the "Big Electric Building". 然而,在21世纪初,这个废弃的工厂迎来了一次新生。

我们看到了这个工厂的潜力,决定将其改造成一个艺术区。

我们保留了原有的工业建筑风格,同时引入了现代艺术元素。

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艺术氛围吸引了众多艺术家、设计师和文化爱好者的关注。

我们为艺术家们提供了宽敞的创作空间,同时举办各种艺术展览、文化活动和艺术交流。

这些活动不仅吸引了国内游客,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游客。

798艺术区逐渐成为了一个国际性的文化艺术交流平台。

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是2013年的"798国际戏剧节"。

这个戏剧节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顶级剧团和艺术家,为观众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表演。

在这个戏剧节期间,798艺术区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游客参观,这对于提升798艺术区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除了文化活动和艺术展览,798艺术区还拥有许多特色餐厅、咖啡馆和书店。

这些场所为游客提供了一个舒适的环境,让他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能享受到美食和文化。

如今,798艺术区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文化产业的成功案例。

我们将继续致力于推动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为更多的人提供一个了解和欣赏艺术的平台。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798艺术区的成长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这些细节不仅是我们成功的关键,也是其他文化产业可以借鉴的经验。

1. 工业遗产的改造与利用:798艺术区的前身是一个废弃的电子厂,我们保留了原有的工业建筑风格,同时引入了现代艺术元素。

废弃工厂改造经典案例

废弃工厂改造经典案例

废弃工厂改造经典案例
废弃工厂改造成为了当今城市更新的热点话题,而在这其中,有一些经典案例
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学习。

废弃工厂改造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形象,还可以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和文化内涵。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经典的废弃工厂改造案例。

首先,位于伦敦的泰特现代美术馆就是一个经典的废弃工厂改造案例。

这座美
术馆原本是一座废弃的电力站,经过改造后,成为了一个集艺术展览、文化活动、商业办公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建筑。

泰特现代美术馆的改造不仅保留了原有建筑的工业风格,还赋予了建筑全新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伦敦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其次,纽约的切尔西市场也是一个成功的废弃工厂改造案例。

这座市场原本是
一座废弃的火车货运站,经过改造后成为了一个集餐饮、零售、文化创意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市场。

切尔西市场的改造不仅保留了原有建筑的历史痕迹,还赋予了建筑全新的商业活力,成为了纽约市的热门旅游景点之一。

最后,上海的1933老场坊也是一个备受瞩目的废弃工厂改造案例。

这座建筑
原为一座废弃的肉联厂,经过改造后成为了一个集文化创意、创业办公、商业零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创意园区。

1933老场坊的改造不仅保留了原有建筑的工业遗产,还赋予了建筑全新的时尚气息,成为了上海的网红打卡地之一。

综上所述,废弃工厂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经典案例不仅为
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也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魅力。

希望我们能够在废弃工厂改造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为城市的更新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重新发电的四年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重新发电的四年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重新发电的四年作者:李岑来源:《上海艺术评论》2017年第02期从曾经的都市工业重地,到世博会展馆,再到国内第一家当代艺术博物馆,PSA的前世今生已足以见证城市发展的变迁。

而从“上海美术馆”变身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在PSA的身上又可追寻城市乃至国家艺术文化力量发展的沿革轨迹。

一幢建筑如何激活一片区域?又如何带动一片区域的转型、续写文化品牌的传奇?进而,最重要的,是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

PSA 或许是一个案例,但远远还不会是最终的答案……PSA 外景历史更迭:从昔日电力心脏到世博绿色场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所在的黄浦江畔老南市这片土地,曾见证了上海民族工业从星星之火到熊熊燃烧的沧桑巨变,并在信息时代到来之后无可避免地走向衰落、沉寂。

早在1935年,曾经点亮过中国第一盏电灯、为上海老城厢带来电气曙光的南市电灯厂迁址至此;1955年改为南市发电厂,火力发电八十余载,为整个沪南地区输送能源。

南市发电厂的“邻居”们还有:江南造船厂、南市自来水厂、上钢三厂、华纶印染厂等老企业,它们都是中国现代工业的重要基石,也是中国主动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见证,是中华民族工业文明的最早印记。

然而,传统燃煤发电的模式也付出了很大的环境代价,日夜轰鸣的机房、浓烟滚滚的大烟囱于2007年归于平静,南市发电厂在这一年正式关闭。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行,老电厂经大幅改造变身“城市未来馆”,摒弃了原有的煤电发电模式,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和江水源热泵等多项新能源技术,从而转型成新型能源中心,以供应世博园浦西E片区15万平方米展馆的空调需求。

昔日能源输送的庞大机器,脱下厚重的工业外衣,变身国内第一栋由老厂房改造而成的三星级绿色建筑;它以一种华丽转身的方式结束了工业时代的使命,欣然接受一个全新的身份,用自身的转变演绎着人们对于未来、对于城市的畅想。

PSA初立:年轻的当代艺术,需要年轻的“身体”在世博的喧嚣热闹谢幕之后沉寂了两年,新的机遇正在悄然孕育。

旧厂房改造经典案例

旧厂房改造经典案例

旧厂房改造经典案例随着城市建设不断发展,许多旧厂房开始闲置,这些废弃的厂房给城市景观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然而,一些有远见的开发商和设计师开始将这些废弃的厂房改造成可使用的空间,不仅为城市增添了新的活力,还为人们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本文将介绍几个在旧厂房改造方面取得成功的经典案例。

案例一:798艺术区(北京,中国)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798艺术区,原是20世纪50年代的电子仪表厂,因工业衰退而废弃。

2002年,一些艺术家将其改造成艺术家工作室和艺术展览空间。

通过修复老厂房的外观和内部结构,他们保留了原有的工业风格,并融入了现代艺术元素。

这个区域现在成为当代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的聚集地,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也为当地经济带来了显著的增长。

案例二:Dynamo 工厂(苏黎世,瑞士)位于瑞士苏黎世的 Dynamo 工厂曾是一家发电厂。

2011年,当地政府投资将其改造成一个多功能的文化和娱乐中心。

该项目保留了厂房的工业外观,但对内部进行了全面改造,增加了音乐演出厅、展览空间、剧院和餐厅等设施。

这个改造项目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一个多样化的文化场所,也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为城市的旅游业带来了显著的增长。

案例三:芝加哥市中心米卡厂(芝加哥,美国)芝加哥市中心的米卡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旧厂房,曾是一家铸铁制品公司的总部。

在20世纪80年代,这个厂房被废弃了很长时间。

2004年,一家地产开发公司将其改造成高档住宅和商业综合体。

在保留了建筑物的外观和一些原始工业元素的同时,内部进行了全面的翻新。

米卡厂现在是芝加哥市中心最受欢迎的住宅区之一,吸引了许多年轻专业人士和艺术家。

案例四:基尔菲特特拉斯(布达佩斯,匈牙利)位于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基尔菲特特拉斯是一个以前的面粉厂。

经过改造后,这个区域成为布达佩斯最时尚和独特的休闲场所之一。

改造项目保留了厂房的原始建筑和一些工业元素,同时增加了许多特色商店、餐厅和咖啡馆。

基尔菲特特拉斯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当地居民,成为一个繁忙而有趣的社交场所。

专业考察报告——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专业考察报告——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专业考察报告内容及过程一、上海-m50创意园区专业考察的第一站我们去了2004年被《TIME》杂志亚洲版列为推荐前往的上海文化地标之一的上海M50创意园,其也是是上海创意产业发源地之一。

上海M50创意园是以艺术群落、视觉艺术、创意设计、品牌拓展、创意产业孵化为特色的现代设计企业集群及艺术创新平台,位于普陀区莫干山路50号,故简称M50。

M50创意园占地面积35.45亩,拥有目前苏州河畔保留最为完整的民族纺织工业建筑群。

在这里,我看到了很多具有艺术表现力和很多具有创造性的设计,版画,油画,插画,雕塑等等。

让我感触最多的就是感觉在m50创意园里,每一个小角落里具有浓厚的艺术气息,都具有让人惊喜的设计。

我个人很喜欢这种感觉。

二、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第二站我们去了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

2015年的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于2015年11月3日在上海开幕,持续5天。

而我们这次专业考察正好赶上了此届的博览会。

这次工博会以“创新、智能、绿色”为主题,设有工业自动化、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机器人和航空航天技术等9大专业展,展示规模达23万平方米,超过2200家参展商完成折合展位数11226个,比上届增长38.55%,均创下历史新高。

在参展的过程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机器人专业的展示。

无论是能打鼓唱歌弹琴的机器人,还是挥动大刀的机器人,还是那个跟随着音乐节奏舞动的中国舞狮,都让我不禁赞叹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了。

三、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第三站我们去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ower Station of Art)成立于2012年10月1日,是中国大陆第一家公立当代艺术博物馆。

同时,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也是上海双年展的所在地。

它坐落于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畔,占地4.2万平方米,展厅面积1.5万平方米,内部最高悬挑45米,高达165米的烟囱既是上海的城市地标也是一个特别的展览空间。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建筑由原南市发电厂改造而来。

工业空间的艺术改造:“上海当代艺术馆”室内展陈设计

工业空间的艺术改造:“上海当代艺术馆”室内展陈设计

工业空间的艺术改造:“上海当代艺术馆”室内展陈设计作者:胡国剑曾堃刘宏剑来源:《画刊》2019年第06期1.项目背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选址于 2010 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未来馆,前身是始建于1897年的南市发电厂,其建筑主体长128米、宽70米、高50米,建筑面积31088平方米。

高达165米的钢筋混凝土烟囱笔直高耸,具有极强的标志性,见证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历程,昭示着浦江两岸新一轮的历史机遇和文化创造。

改建后其建筑面积增加至4万多平方米,展陈面积达到1.5万平方米,拥有12个展厅。

作为中国大陆第一家公立的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以收藏、展示和陈列1980年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为主,并且成为了“上海双年展”的主展场。

2.设计思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对原南市发电厂的有限干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让厂房的原有秩序和工业遗迹特征得以体现。

对于这个封存已久的锈蚀肌体而言,为其腾挪出自由呼吸与游动的空间是当务之急。

改造分别针对空间体系、结构体系、设备体系制定了有限干预的改造策略:根据空间的尺度、结构完整度分别改造为与艺术馆相匹配的不同功能;根据结构的跨度、安全性、经济合理性,最大限度地体现原有结构的逻辑关系与工业美学特征;根据设备的位置与特征,将空间界定与动线安排有效地融入改造后的空间体系;根据原有形制及原有立面肌理的基础进行重点改造与加建,使工业文明遗迹在新的时代得以延续与重生。

3.流线规划为了实现艺术品与观众之间的视觉互动,为观众提供舒适的光照环境,设计着眼于整个艺术博物馆中观众的流线和艺术品的展陈关系,对观众的整体视觉进行充分有效的视觉分析,并有针对性地对整个流线过程中受关注的位置进行重点呈现。

设计需要将原有建筑以物流为中心的火力发电厂的流线导向,转换为以人流为中心的新艺术博物馆建筑流线导向。

对于传统的火力发电厂而言,以物流为导向的线索十分明显,它决定了原南市发电厂的建筑形制中最显著的特征是呈现梯级排列的低中高三跨。

重新发电——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设计实践

重新发电——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设计实践
和媒 体 津 津 乐 道 , 这也 使 其 有机 会 成 为 当代 馆 改 造 设 计 中浓 墨 重 彩
下暗 藏 了建筑 师对原 有空 间 的全 新 体悟 与 重新 梳 理 。 相 比传 统 以物 的
流线为中心的组织方式 , 艺术馆 以人为中心的组织体系更为复杂与系 统, 更倾向于关注流程中的互动 。 有别于艺术作品对 自身影响力的关 注 建筑 师关心的是这种影响力如何传播。 于是, 如何尽其所能地扩大 艺术的影响力, 触手可及 的展示、 漫游式 自由探索的路径成为整个设 计的基调与线索 最终开拓出由入口大厅、 阳光中庭、 东中庭 北中庭 共同串联而成的融通空间。 同时 在 由明亮白色提示的快捷路径外弥 生出诸多分散路径. 这些形成了漫游路径中最寓体验趣味的所在。 烟囱, 不再 旁观 矗立于黄浦江 畔 钢筋混凝土烟 囱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 目睹了太多 的事 态变迁。 世博 期间的温 度计造型虽有过于具象之嫌 , 却为大众
f 这类工业遗产的未来。 世博背景促使这个两难 馆 一个公平分享艺术感受的精神家园和一个城市生活的 l 现转机, 拥有恢弘空间架构与工业特征的南市 精彩舞台。

逅 的 艺 术 作 品 , 我 们 在 努 力 使 它 成 为 一 座 触 手 可 及 的 艺 术 器 : 蔷 军 态


在如此强烈的工业时代特征语境下. 项目改造以开放性、 公 程就是一段浓缩的城市变迁史。 在这个值得回 共性、 互动性与体验性的空间策略对传统封闭式展陈策略 程 中 可 以辨识 出一座 城 市成 长 的 印记 以及一 发 起 挑战 . 模 糊 了公共 空 间与展 陈空 间的界 定 , 更 为日常状 者 的 思考与 坚持。 态 的进入提供最 大可能性. 不仅关注 当代艺术品本身. 更 关注艺术的场所精神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力。 水平向宽阔入

既有建筑改造的视角的博览建筑案例

既有建筑改造的视角的博览建筑案例

既有建筑改造的视角的博览建筑案例
那我给你讲一个超酷的既有建筑改造成为博览建筑的案例——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这个地方以前是南市发电厂。

你能想象吗?以前冒着黑烟、轰隆隆发电的老厂房,摇身一变就成了充满艺术气息的博览建筑。

从外观上看,它保留了很多发电厂原来的结构特色。

那大烟囱还在那儿呢,不过现在可不是用来排烟的啦,它成了一个独特的地标。

每次看到那个大烟囱,就感觉它像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同时又在展示着现在的新身份。

走进里面,巨大的空间被巧妙地利用起来。

老厂房高高的天花板和宽敞的空间,给艺术家们提供了无限的创作可能。

不像新建的展览馆有很多限制,这里可以轻松地展示大型的艺术装置。

比如说,有些装置艺术可能有十几米高,在这儿就能够毫无压力地展示出来。

而且啊,这种改造还保留了建筑原本的工业质感。

那些裸露的钢梁、水泥柱子,和现代的艺术展品相互搭配,有一种强烈的冲突美。

就像是老派的硬汉穿上了时尚的衣服,既酷又有个性。

另外一个很棒的地方就是采光。

以前为了发电,厂房有很多大窗户用于采光和通风,现在这些窗户在博览建筑里,让自然光线可以很好地洒进来。

在阳光的映照下,艺术展品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观众们走在里面看展览,就感觉特别舒服自在,不像有些室内展览馆,全靠灯光,总觉得有点不自然。

总之呢,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就是一个把既有建筑改造成博览建筑的超级成功的案例,它把过去和现在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们带来了独特的艺术体验。

上海发电厂文化创意园:创意与艺术的聚集地

上海发电厂文化创意园:创意与艺术的聚集地

上海发电厂文化创意园:创意与艺术的聚集地上海发电厂文化创意园是上海市黄浦区的一处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地。

这个创意园位于黄浦江畔,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以其独特的艺术氛围和悠久的历史背景吸引了众多艺术家、设计师以及文化创意企业的关注和入驻。

该文化创意园坐落在一座保存完好的老建筑——上海发电厂内部,这座建筑建立于20世纪20年代,曾是上海首家集水、火电为一体的现代化发电厂,有着丰富的历史和工业文化内涵。

在经过精心设计和改造后,发电厂的老厂房和设备得到了完美的保留,成为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文化创意场所。

进入发电厂文化创意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高大而破旧的烟囱,它们作为发电厂的象征,承载着过去的辉煌与功绩。

在园区内,这些烟囱作为艺术品的装饰和展示,更增添了一种独特的工业美感,吸引了许多艺术家和摄影爱好者前来创作和拍摄。

除了烟囱,园区内还有许多保存完好的老厂房,这些老厂房由厚实的砖墙构成,厚重的氛围中透露出坚毅和力量。

这些老厂房被改造成了各类艺术创作工作室、画廊、艺术家工作室等,给艺术家们提供了一个灵感迸发的创作环境。

在发电厂文化创意园中,每个厂房都有自己独特的特色和风格。

有些厂房被打造成了木工作坊,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的木雕艺术品和木制家具。

有些厂房变成了陶艺工作室,陶艺师在那里制作精美的陶器。

还有一些厂房被改造成了艺术品展览馆,经常举办各类艺术展览,吸引了大量的观众。

在文化创意园中,艺术创作并不只是局限于艺术家的个体创造,还有许多合作和共创的机会。

文化创意园为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和设计师提供了合作的空间和机会,他们可以在这里互相交流、碰撞,共同创作出更具创意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此外,文化创意园还定期举办各类艺术活动和活动,如音乐会、音乐节、艺术展览等。

这些活动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和参与者,使园区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和活跃。

在这里,人们可以欣赏到来自各个领域的艺术表演和展示,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力量。

发电厂文化创意园的出现,不仅为上海市提供了一个新的文化艺术交流平台,也为推动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诗词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诗词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诗词
以下是关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诗词:
《赞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黄浦江畔立,
当代艺术藏。

历史与未来,
在此共珍藏。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成立于2012年10月1日,坐落在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畔,是中国大陆第一家公立当代艺术博物馆,也是上海双年展主场馆。

它由原南市发电厂改造而来,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曾是“城市未来馆”。

博物馆的建筑以开放性与日常性的积极姿态融于城市公共文化生活,以空间的延展蓄意模糊了公共空间与展陈空间的边界,不仅给颠覆人与展品的传统关系创造诸多机会,更为日常性的引入提供最大可能。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以多样性与复合性的文化表达诠释着人与艺术的深层关系,以漫游的方式打开了以往展览建筑的封闭路径,开拓出充满变数的探索氛围。

某展览馆水电改造施工方案

某展览馆水电改造施工方案

某展览馆水电改造施工方案摘要本文档旨在详细介绍某展览馆的水电改造施工方案。

该方案通过对展览馆的水电设施进行改造,旨在提升设施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节能性。

本方案将对水电改造的步骤、具体施工计划和预计效果进行详细说明,以便工程团队和管理人员参考。

1. 方案背景某展览馆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交流场所,一直承办各种展览和活动。

然而,随着设施的老化和使用年限的增长,水电设备出现了一些问题。

为了保证展览馆的正常运行和参观者的安全,决定对水电设备进行全面改造。

2. 改造目标本次改造的目标主要包括:•提升设施的安全性:通过更新陈旧的水电设备,减少设备故障和意外安全事件的潜在风险。

•提升设施的可靠性:更新设备可以增加其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停工维修时间。

•提升设施的节能性:选择更高效的水电设备,减少能源消耗,降低运行成本。

3. 改造步骤3.1 前期准备•成立改造管理团队:负责整个改造项目的计划、协调和监督。

•编制详细的改造计划和施工方案:包括施工流程、时间表、预算等。

•获取必要的施工许可和审批文件:确保改造过程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3.2 设备更新•测量和评估现有设备:对现有水电设备进行检查和评估,确定需要更新的设备。

•选择合适的设备供应商:根据展览馆的需求和预算,选择可靠的设备供应商进行设备更新。

•进行设备更新工作:按照施工方案和时间表,进行水电设备的更新和安装工作。

3.3 确保安全和质量•加强安全措施: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施工安全规范,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进行质量监控和测试:在设备更新完成后,进行严格的质量监控和测试,确保水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性能。

3.4 完工验收•进行完工验收:在整个改造工作完成后,对改造项目进行全面验收,检查改造项目是否按照计划完成。

•进行用户培训:针对新的水电设备,进行用户培训,使展览馆的工作人员能够熟练操作和维护设备。

4. 改造计划和时间表本次水电改造工程预计需要3个月的时间完成,具体的改造计划和时间表如下:时间改造步骤第1个月前期准备第1个月至第2个月设备更新第2个月至第3个月确保安全和质量第3个月完工验收和用户培训5. 预计效果通过本次水电改造工程,预计可以实现以下效果:•设备安全性提升:通过更新设备,减少故障和安全风险,提高参观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性。

2024年参观展览馆心得体会范本(2篇)

2024年参观展览馆心得体会范本(2篇)

2024年参观展览馆心得体会范本参观展览馆是一种丰富自己知识的好方法,近年来,参观展览馆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文化消费方式。

展览馆通过丰富多样的展览,展示各种各样的艺术作品、历史文物、科技成果等,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感官体验和知识的积累。

在参观展览馆的过程中,我也深深感受到了其中的乐趣和收获。

下面是我参观展览馆的一次心得体会。

首先,展览馆的一大特点是丰富多样的展品。

无论是艺术展览、历史展览还是科技展览,展品的种类及数量都令人眼花缭乱。

在我的参观经历中,我曾经参观过一次关于中国古代文物的展览。

这个展览汇集了众多珍贵的文物,如青铜器、玉器、陶器、瓷器等。

每一件文物都经过精心的保护和展示,生动地展现出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

其次,展览馆的展览设计非常重要。

展览设计能够体现出展品的特点和主题,营造出良好的参观氛围。

在我的参观体验中,有一次参观的是一场现代艺术展览。

展览设计采用了现代简约的风格,通过光影、色彩的运用,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展品与展览空间的结合也很巧妙,使整个展览呈现出一种和谐而有力的感觉。

展览设计不仅能够突出展品的特点,还能够引导观众对作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体验。

另外,展览馆的解说服务也是参观的一大亮点。

展览馆通常会提供专业的解说员或导览服务,他们能够为观众提供详细的解说和相关的知识讲解。

在我参观过的展览馆中,专业的解说员不仅能够解答观众的疑问,还能够提供丰富的背景知识和深度思考,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展品和主题。

有时候,解说员还会根据观众的兴趣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解说服务,使观众得到更好的参观体验。

此外,在展览馆参观还可以与其他观众交流和互动。

很多时候,观众会将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与他人分享。

在我的参观经历中,我曾经与一位对艺术特别感兴趣的观众交流过展品的意义和艺术价值。

通过交流,我不仅得到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还结交了一个艺术爱好者的朋友。

与其他观众的交流和互动,不仅能够增进对展品的理解和体验,还能够扩大自己的视野和知识圈子。

当代艺术展览推荐:感受现代艺术的视觉盛宴

当代艺术展览推荐:感受现代艺术的视觉盛宴

当代艺术展览推荐:感受现代艺术的视觉盛宴1. 引言1.1 概述当代艺术展览作为一个集中展示当代视觉艺术作品的平台,旨在向观众呈现一场视觉盛宴。

在这个快节奏、多样性和全球化的时代,当代艺术展览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文化交流方式,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引导观者思考并对当今社会与文化进行深入思考。

本次长文将介绍最具盛名的当代艺术展览,并解读其中几个优秀的作品,同时分享受到艺术家创意启发的实践经验,并探讨如何从当代艺术中汲取灵感。

最后,我们对这些展览效果进行总结评价,并对未来的当代视觉艺术发展提出期待和看法。

1.2 文章结构本篇文章将分为五个部分来进行论述。

首先是引言部分,概述了文章所讨论的内容以及目标;其次是当代艺术展览概况部分,通过介绍展览类型和特点、参展艺术家介绍以及观展体验简述等方面来带领读者了解现代艺术展览的整体情况;接下来是艺术作品解读与分析部分,对其中几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艺术作品进行亮点、表现形式和主题探讨等的详细解读;后续是创意与灵感分享部分,分享受到艺术家创意启发的实践经验,并探讨如何从当代艺术中汲取灵感以及创新和设计思路之间的联系和启示;最后是结论与展望部分,对当代艺术展览效果进行总结评价,并对未来的视觉艺术发展提出期待和看法,同时设想了今后的创作方向与研究重点。

1.3 目的本文旨在推荐当代艺术展览并引导读者感受现代艺术的视觉盛宴。

通过对展览概况、艺术作品解读与分析以及创意与灵感分享等内容的介绍,希望能够拓宽读者对当代视觉艺术的认知,激发他们的审美思考,并提供一些实践经验和方法,使读者能够更好地从当代艺术中获取灵感并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与设计中。

通过对展览效果的总结评价和对未来视觉艺术发展的展望,我们希望能够进一步促进当代艺术的繁荣与发展,并为读者提供一个对今后创作方向与研究重点进行设想与规划的参考。

2. 当代艺术展览概况:当代艺术展览是当今社会中的一种重要文化活动,旨在向观众展示和传达当代艺术的新动向和多样性。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新城市文化的“生产车间”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新城市文化的“生产车间”

龙源期刊网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新城市文化的“生产车间”
作者:
来源:《学生导报·中职周刊》2017年第22期
地址:黄浦区花园港路200号(近苗江路)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建筑由原南市发电厂改造而来。

它不仅见证了上海从工业到信息时代的城市变迁,也挥别了对能源无度攫取的过去。

其粗砺不羁的工业建筑风格更是为艺术家的奇思妙想提供了丰富的可能。

1897年,上海老太平码头的南市电灯厂点亮了中国人自己的第一盏电灯。

1985年发电厂主体及烟囱建成。

有着八十余载火力发电史的南市发电厂,见证了工业社会的崛起。

2010年
上海世博会,老电厂变身三星级绿色建筑,展示人们对未来城市的幻想与实践。

2012年10月1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正式开放。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展厅面积1.5万平方米,内部最高悬挑27米,高达165米的烟囱既是上海的城市地标,也是一个独立的展览空间。

2010年上海世博会
期间,曾是“城市未来馆”。

作为新城市文化的“生产车间”,不断自我更新,不断让自身处于进行时是這所博物馆的生命之源。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正努力为公众提供一个开放的当代文化艺术展示与学习平台;消除艺术与生活的藩篱;促进不同文化艺术门类之间的合作和知识生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些给当代艺术做展览馆的吧,都喜欢改造电厂
最近,受俄罗斯 V-A-C 艺术基金会委托,著名建筑师、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设计者伦佐·皮亚诺的工作室接手了一个改造项目,要将莫斯科红色十月区里一个将近 100 年历史的发电站改造成当代艺术中心。

红色十月区(Red October District)位于莫斯科河畔,是这座城市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过去,这里曾是红色十月巧克力工厂的所在地,还汇集了一些厂房和仓库,随着巧克力工厂搬迁、其他工厂也渐渐关闭、闲置,这片区域开始艰难转型。

之后的故事你可能听着耳熟,发展到现在,代表着时代历史的老工业区与艺术、文化、时尚相遇,经过改造,重新焕发了生命力。

皮亚诺要改造的 GES2 发电站也正循着这些旧工业建筑的转型之路发展。

GES2 发电站于 1904 - 1907 年间落成,曾是莫斯科主要的供电站。

为了保护它的工业化遗产,设计师将建筑原有的很多东西都保存下来,比如它的金属结构,还有高大的烟囱——它将用作自然通风井,以降低艺术中心的能源消耗。

先来看看伦佐·皮亚诺的设计草图,我知道这是很多人的最爱
改造后,艺术中心内部
从室外的桦树林往艺术中心望去
门前的露天广场;高高的烟囱将作通风竖井用
翻新完成后,整个艺术文化中心将包含三个区域:室外的公共空间,室内的艺术馆和教学区。

艺术中心外的雕塑公园里,桦树环绕,立起各种雕塑艺术作品,并建有带阶梯式座位的露天剧场,便于举办公共演出和露天电影放映活动。

这里还有书店、咖啡馆、礼堂等配套设施。

室内的艺术馆为主要展览区域,展出馆藏的艺术作品。

教育区则通常用于开办艺术工作室和艺术课程,计划每年夏天都要开设相关教育项目。

室内展览区
整个艺术中心剖面图
改建项目预计于 2018 年底至 2019 年初完工。

对于艺术爱好者来说,莫斯科又多了一个新去处。

或许是因为空间尺寸大,使用上灵活,宽敞的工厂被认为是举办大型展览的好选择。

老工厂同时亦是城市发展变化的见证,将其保留下来赋予新的用途,这座建筑也便成了过去与当下、历史与现实的(情感)连接。

发电站改造成美术馆或艺术中心,在世界范围内还有不少类似的案例。

最为人熟知的或许是英国伦敦的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 Modern),位居泰晤士河南岸,通过千禧桥与圣保罗大教堂相连。

这座美术馆的前身是河岸发电站,它也保留了高耸的烟囱。

泰特现代美术馆
其他例子还包括 2012 年开放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前身是上海南市发电厂(1955 -2007),见证了上海工业的崛起。

世博会时,这个老发电厂被改造成城市未来馆,之后才成为现在的当代艺术博物馆。

今年春天,这里还举办了关于伦佐·皮亚诺工作室的作品展览,建筑师本人也来到这里。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加拿大多伦多一家当代美术馆,也由发电站改造而成,现在是该国最著名的美术馆了。

它的名字就叫发电厂当代艺术中心(the Power Plant Contemporary Art
Gallery)。

发电厂当代艺术中心
西班牙马德里的 Caixa Forum 美术馆,建筑外观与前几者迥异。

它也是从发电站改造而来的。

原发电站建于 1899 年,是马德里旧城区不多的工业建筑之一。

Caixa Forum 美术馆由瑞士建筑事务所 Herzog & de Meuron 设计,后者正是泰特现代美术馆的设计者,他们其他的知名作品还有北京的鸟巢体育馆。

Caixa Forum 美术馆
图片来源:Archdaily,timeout,zn903,sspringsun,blogto,pinpointto,e-architect,fotoblur
好奇心日报 , 每个时代都有最好的媒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