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流通
09第三节 商品流通体系
第三节商品流通体系知识点一、商品流通体系概述(一)商品流通体系的概念所谓商品流通体系,是指商品流通的整体组织框架、流通渠道和流通环节。
2012年,在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39号)中将“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安全高效、城乡一体的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主要目标之一。
(二)商品流通体系的基本性质商品流通体系有两个基本性质,即复合市场性和发展的多重性(1)复合市场性。
商品流通体系的复合市场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流通是通过流通渠道来进行的,在生产、批发、零售等流通渠道的各个环节中形成市场。
所谓整体的流通渠道,就是这些单纯市场垂直连环相接形成的多环节市场。
其次,在批发和零售环节中,中间商活跃于多个产品市场,各种商品市场通过中间商的备货活动而融合在一起。
最后,越是接近消费者的市场,其空间范围就越狭窄。
特别是零售市场,是由许多区域零售市场锁链状连接,在地理空间上展开。
以上三个方面充分说明流通体系是单纯市场的复合体。
进一步说,整个流通体系是由上述三个方面复合而形成的。
(2)发展的多重性。
商品流通体系发展的多重性反映了各个市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在形式上表现为多重性发展,如生计型的小零售商与现代连锁店并存,在一部分残留传统形式的基础上,又重叠了新的发展部分。
如果从某一时点来考察流通体系,就会发现过去的发展模式与现代的发展模式并存,多重性的发展实际上是复合市场性质的动态表现。
多选:下面属于商品流通体系中基本性质的是()a环境的多变性b复合市场性c发展的多重性d主体的适应性答案:b c知识点二、商品流通体系的构成(一)工业品流通体系商务部《日用工业品意见》中提出了完善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的总体要求、基本日标,以及完善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的主要任务1.总体要求把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结合起来,在应对日用工业品流通突出矛盾的同时,推动解决流通体系中的机制和体制问题;把整体规划与局部推进结合起来,在完善产业规划和促进体系建设的同时,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把发挥政府部门作用与调动流通企业积极性结合起来,形成政府主管部门、流通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促进的合力;把继承与创新结合起来,在充分吸收现有经验的基础上推动管理体制、经营业态和营销模式创新,形成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的核心竞争力。
简答商品流通的过程
简答商品流通的过程商品流通是指商品从生产者到最终消费者手中的一系列环节和过程。
商品流通的过程包括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
以下是商品流通的详细过程。
1.生产阶段:生产是商品流通的起点,指的是通过生产活动将原材料或中间产品加工、制造成具有一定使用价值,并通过市场需求的工序转换成最终产品的过程。
生产过程可以分为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产品包装等环节。
在这个阶段,生产者根据市场需求和供应来确定产品的生产数量和质量。
2.流通阶段:流通是指商品从生产者手中流向消费者手中的过程。
流通的形式可以有直销、批发、零售、中间商等多种形式。
在这个阶段,商品会通过不同的环节和渠道进行流通,例如生产者将产品交给批发商,批发商再将产品卖给零售商,最后零售商将产品卖给消费者。
这个过程中,还可能会有物流、仓储和销售等环节。
3.分配阶段:分配是指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收入和利润分配。
生产者通过销售商品获取销售收入,同时也可以通过渠道拓展和调整价格来获得更高的销售利润。
在流通的各个环节中,中间商会通过采购商品并在销售时加价,从而获取差价利润。
通过这个过程,商品的价值被分配给了生产者、中间商和其他经营者。
4.消费阶段:消费是整个商品流通过程的终点,指的是最终消费者购买和使用商品的行为。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来选择商品,并进行交易。
消费者的需求和购买决策会对市场供需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生产和流通环节。
除了以上四个阶段,商品流通过程还包括市场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市场信息的传递可以帮助生产者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从而调整生产计划和销售策略。
信息交流通过广告、促销和品牌建设等方式,在流通过程中促进商品的销售与推广。
此外,商品流通过程还受到政府法律法规的影响。
政府通过税收政策、价格规定、质量标准和监管等手段来影响和调整商品的生产和流通环节。
总之,商品流通是一个从生产到消费的复杂过程,通过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商品的价值从生产者流向最终消费者。
商品流通是指商品通过买卖方式
商品流通是指商品通过买卖方式,从生产领域转移到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
商品流通具有两个基本特征:
一是商品实物的转移;
二是通过货币结算的买卖行为。
只有商品实物的转移而无货币交换或只有货币收付而无实物转移都不属于商品流通。
商品流通过程通常要通过批发和零售两个环节。
商品在批发环节的流通活动,称为批发商品流通;商品在零售环节的流通活动,称为零售商品流通。
批发商品流通是整个商品流通的起点和中间环节,零售商品流通是商品流通过程的最终环节。
商品流通核算是反映和控制商品赡、销、调、存的业务活动及其成果的核算方法。
它必须适应不同商品购销活动的需要,因为商品购销活动是通过“货币——商品——货币”的形式循环周转进行的,从价值运动角度看,商品流通过程同时也是资金运动过程,它们是同一商品流通过程的两个方面,商品流通决定商品核算,同时,商品核算对商品流通起促进作用,两者紧密结合。
商品流通分类知识点总结
商品流通分类知识点总结一、商品流通概述商品流通是商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移动和商品所有权移动的过程。
它包括生产领域、经销领域、零售领域和服务性的领域。
商品流通是商品生产的必然产物,是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环节,对商品的生产和供应具有重要影响。
商品流通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经济活动,是商品经济和商品社会的产物。
商品流通有以下特点:1. 间接性:商品的生产和需求之间相隔着空间上的距离,商品流通是商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物理距离,货物在这个过程中需经过运输、仓储、包装和装卸等环节。
2. 持续性:商品流通是持续不断的,是一个周期性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商品流通的速度和规模都在不断地扩大和加快。
3. 复杂性:商品流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了各种环节的技术和设备的运用,同时也涉及到商品、货币、信息和资本等各种要素的协调和配合。
4. 社会性:商品流通不仅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同时也是社会经济活动的组成部分,是一个社会经济活动领域,它牵涉到生产者、经销商、零售商和消费者的利益问题,也是产品信息传递、市场竞争、价格形成、就业创收等社会问题的表现。
二、商品流通的分类根据商品流通的特点,可以将商品流通分为不同的分类。
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按照商品流通阶段的不同,商品流通可分为生产、销售、物流、零售等流通阶段。
2. 按照流通功能的不同,商品流通可分为经销、代理、批发、零售、仓储、物流等功能。
3. 按照商品流通主体的不同,商品流通可分为生产者、经销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等不同的主体。
4. 按照商品流通方式的不同,商品流通可分为直销、间接销售、网络销售、邮购等方式。
5. 按照商品的种类和特点的不同,商品流通可分为一般商品流通和特殊商品流通,如冷链物流、医药流通等。
三、商品流通的主要环节1. 生产环节生产环节是商品流通的起点,是商品生产者将原材料转化为最终产品的过程。
生产的管理和组织,对于商品的质量、成本、货期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
《商品流通概论》课件
04
商品流通技术
商品流通技术的定义
总结词
商品流通技术是指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应用的 各项技术的总称,包括物流技术、信息技术 、管理技术等。
详细描述
商品流通技术是指在商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整 个流通过程中应用的各项技术的总称。这些 技术涵盖了物流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 等多个方面,是实现商品快速、高效、低成 本流通的关键因素。
02
商品流通渠道
商品流通渠道的定义
总结词
描述商品流通渠道的定义
详细描述
商品流通渠道是指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过程中所经过的通道,包括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 等各个环节。
商品流通渠道的类型
总结词
描述商品流通渠道的类型
详细描述
根据商品流通渠道中各环节的组成和数量,可以将商品流通渠道分为直接渠道和间接渠道两类。直接 渠道是指商品直接从生产者流向消费者,而间接渠道则是通过批发商、零售商等中间环节进行流通。
商品流通的重要性
总结词
商品流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够促进生产发展、满足消费需求 、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详细描述
商品流通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它能够将生产者的产品传递给消费者,满足 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商品流通还能够促进市场竞争,推动生产者不断改进生产 技术和经营管理,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商品流通的种类
总结词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商品流通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如按流通渠道可分为直接流通和间接流通;按交易方 式可分为现货交易和期货交易等。
详细描述
根据流通渠道的不同,商品流通可以分为直接流通和 间接流通。直接流通是指商品直接从生产者传递给消 费者,而间接流通是指商品通过中间商传递给消费者 。根据交易方式的不同,商品流通可以分为现货交易 和期货交易等。现货交易是指买卖双方在交易时即达 成协议,并在短期内进行交割。期货交易是指买卖双 方在未来某一特定时间和价格进行交割的交易方式。
商品流通
马克思对流通的分类
马克思对生产商品化和社会化条件下的 流通进行了分类: 一、总过程——资本通过它的各个不同 环节,因此资本表现为处于流动中的、 流动着的东西。
马克思对流通的分类
二、资本和劳动能力之间的小流通。这种 流通伴随着生产过程并表现为契约、交换、 交易形式,而生产过程就是在这些前提下 进行的。 三、大流通:资本在生产阶段以外的运动, 在这种运动中,资本经历的时间表现为同 劳动时间相对立的流通时间。
一、流通理论
1、商品流通一般
商品流通
狭义: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连续不断
的商品交换,也就是以买卖,或者说 以价值形态的变换为基础环节所组成 的系列。 广义:是指商品价值形态不断变换过 程和商品体物质运动过程的统一。
商品流通过程
是价值实现过程和使用价值替换过程 的统一 是商品价值流通过程与商品实体流通 过程的统一
商品储存的结构
取决于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
7、商品流通时间
商品流通时间
是指商品在流通领域中停留的时间。 它包括商品在生产者手中储备的时间和 商品经营者(批发和零售)手中储备的 时间。 从商品体的运动来看,则包括商品在流 通领域各类仓库保管的时间、商品运输 时间等。
社会再生产时间
社会再生产时间=生产时间+流通时间 再生产时间既定的条件下,生产时间和 流通时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商品流通
流通是一切交换关系的总和,由多次交 换行为联结而成。 只要以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买卖 就可以联结起来而组成链条,以便去联 结成不是一次买卖所能完成的交换过程。
商品流通
完整的商品流通应该是纯粹商品流通和商 品体的物质运动的统一。 前者是价值形态变化的系列,后者是使用 价值的运动系列;前者是商品和货币所有 权的连续更迭,后者是包括商品体的空间 位移在内的商品自身的物质运动。而纯粹 商品流通则是整个商品流通的本质内容。
第三四章、商品流通的特点功能
因此,财富不只是“勤劳”创造的,更是由“制度”(流 通体系)激发出来的!
一、商品流通的重要地位
一、商品流通的重要地位
三、商品流通的规律
3、商品价值规律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按照价值量进行交换。
(2)价值规律的作用
1、调节生产,促进生产力发展。 2、调节商品流通。 3、促使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改善经营管理,提高
经济效益。 4、推动企业改进生产技术。
第三章 商品流通的特点
一、商品流通的特征
1、总体性 2、运动性 3、阶段性 4、连续性 5、延伸性 6、受约性 7、趋利性 8、历史性
二、商品流通的原则
1、先买后卖原则 2、为卖而买原则 3、贱买贵卖原则 4、快买快卖原则 5、此买彼卖原则 6、连续买卖原则 7、公平买卖原则
三、商品流通的规律
1、等价交换规律 2、自愿让渡规律
(一)自愿让渡规律的基本内容
自愿让渡:指商品在流通过程中买卖双方以自愿成效的为原 则,实现自主的商品交换。
客观基础和条件:
1、以不同的所有者为基础。 2、以平等互利为条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以经济利益为核心。
(二)自愿让渡规律的作用
1、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商品质量。 2、有利于商品合理流通。 3、有利于市场竞争。 4、有利于协调各种经济关系。
那么这个故事实际上发生在哪里呢? 这个故事实际上发生在英国,所以“珍妮纺纱
机”是英国人“珍妮”发明的,而不是大明帝国的 “翠莲”发明的,工业革命也发生在大英帝国,而 没有发生在大明帝国。
商品流通概论
商品流通是指商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质和信息流动的过程。它涉及 许多环节和角色,包括市场营销、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等。
什么是商品流通
商品流通是指商品从生产到销售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涵盖供应链、市场营销、 渠道管理等方面。它是将产品从生产者传递给消费者的重要过程。
商品流通的意义和作用
生产者与消费者在商品流通中的角色
生产者是商品流通的供应方,消费者是商品流通的需求方。他们通过交换商品和货币来完成商品流通的 过程。
市场营销在商品流通中的应用
市场营销是商品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市场调研、产品定位、促销和品牌建设来满足消费者需求, 并推动商品的销售。
供应链管理和商品流通
供应链管理是优化商品流通的关键,通过有效的物流、库存管理和合理的资源配置,实现商品流通的高 效与协调。
商品流通的意义在于满足人们的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它可以提供就业机会,促进产业链协调发展,推动市场的繁荣。
商品流通中的各个环节
1
生产
商品的生产是商品流通的起点,包括
运输
2
原材料和生产过程。
商品的运输是商品流通的核心环节,
涉及物流和供应链管理。
3
销售
商品的销售是商品流通的终点,包括 销售渠道和市场营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电子商务与商品流通
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商品流通的方式,通过网络平台和数字化技术,实现了 商品的在线销售和物流配送,提升了商品流通的效率与便捷性。
商品流的名词解释
商品流的名词解释商品流,又称商品运输流通,是指商品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流动和流通过程。
它涵盖了从生产到交付给消费者的全过程,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运输、销售、交付等环节。
商品流是现代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商品流通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生产资料的流通,二是消费品的流通。
前者包括原材料、设备、半成品等物资的流动,它们通过不同的渠道和方式,从供应商到生产者,再到最终的消费者。
后者则是指成品和消费品的流通,包括各种商品的销售和配送,涵盖了零售商、批发商、物流公司等各个环节。
不同类型的商品流通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需求,因此在实际运作中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和规划,以保障顺畅和高效的流通。
商品流通的主要目标是将商品从生产者那里运送到消费者手中。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将各个环节有机地连接起来。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整合和协调各个环节,优化流通过程的管理方法。
通过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可以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缩短交货周期等目标,从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升企业竞争力。
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物流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物流包括产品的仓储、运输、配送等环节,是商品流通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物流管理的目标是实现物资运输的高效和低成本,同时保证货物的质量和安全。
现代物流管理借助信息技术和先进的设备,通过物流网络的建设和优化,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快速沟通和物资交流。
除物流外,电子商务也对商品流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通过在线购物的方式获取商品。
电子商务以其便捷和灵活的特点,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模式。
它不仅极大地拓宽了消费者的选择范围,还提供了更便捷的购物方式,使得商品能够更迅速地从生产者到达消费者手中。
电子商务的兴起催生了快递业务和物流行业的发展,为商品流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商品流通的一般公式
商品流通的一般公式商品流通是商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一系列环节和过程,通过这些环节和过程,商品实现了从生产者手中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流通。
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关联,并通过这些环节实现价值的增加和实现商品最终的销售和消费。
1.生产环节:2.流通环节:流通环节是指商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流动过程。
该环节包括了商品的仓储、运输、包装、分销等。
通过这些流通环节,商品可以从生产者转移到零售商和批发商等中间商,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
流通环节能够确保商品能够及时、准确地送达目标市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3.销售环节:销售环节是指商品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和销售的过程。
这包括了商家通过不同的渠道和手段向消费者推广和销售产品。
销售环节中,商家会利用市场营销手段如广告、促销活动、电商平台等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和购买欲望,从而促成商品的出售。
4.消费环节:消费环节是商品流通过程的最终目的地。
在这个阶段,商品由消费者购买和使用。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会考虑商品的质量、价格、品牌等各种因素,并通过购买行为满足自己的需求和欲望。
商品流通的一般公式是:生产→流通→销售→消费。
通过这一公式,商品能够顺利地从生产者手中经过流通环节、销售环节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环节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最终实现商品的流通和交易。
商品流通的一般公式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生产者生产商品,通过流通的环节将商品送达市场,通过销售环节将商品卖给消费者,然后消费者将商品消费并产生新的需求,这就会反过来影响生产者的生产,从而再次进入商品流通的循环。
这种循环的商品流通过程形成了供求关系,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总之,商品流通的一般公式是生产→流通→销售→消费。
这个公式揭示了商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整个过程,显示了不同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依存。
了解和掌握这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商品流通的运作方式,从而更有效地进行生产、销售和消费行为。
商品流通
商业内部批发零售分工的客观必然性、批发商业独立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多环节渠道(即长渠道) 存在的客观必然性,首先是由于商品产销矛盾不断扩大造成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的销售 范围越来越广,流通规模越来越大,生产与消费在时间、空间、品种、规格、档次、数量等方面 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如生产集中消费分散,或生产分散消费集中的矛盾,生产的单一性与消费的 多样性的矛盾,生产的时空局限性与消费的时空无限性的矛盾,都需要靠商业的多形式、多功能、 多渠道来缓解或解决。
区别
一言概之,"商业是专业化、社会化的商品流通,是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流通的全部内容"。
示例
直接渠道
这种渠道的典型公式是:生产者---消费者。商品交换没有中间人介入,产销结合在一起,形成的 是直接流通渠道。这时商品生产者同时又是自己产品的商人,而没有形成任何商业环节。
首先,这种渠道与简单商品生产相联系,由小商品生产者附带兼营销售业务。由于商品生产、商 品消费的规模很小,生产与消费的时空矛盾不大,市场范围狭小,生产者与消费者有条件在交换 小直接见面。特别是当农村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的过程中,农民在城集贸易市场上将自给有余的 商品或少量以交换为目的的产品直接出售给消费者,仍然是最经济最合理的商品流通形式,既方 便消费,又能更好地促进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当然,通过直接渠道进行流通的并不限于地产围 狭窄的产品,如某些地产地销的手工业产品,也都适宜通过直接渠道进入消费,以节约流通费用, 省流通时间。
商品流通
爱
金
秀
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连续不断的商品交换。如果商品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则商品流通过程是价值实现和使用价值替换的统一,也是商品价值流通过程与商品实体流通过程的统一。
最新商品流通概论商品流通要素
第二节 商品流通的基本规律
一、等价交换规律
二、自愿让渡规律
(一)自愿让渡规律的基本内容
自愿让渡:指商品在流通过程中买卖双方以自愿成
交为原则,实现自主的商品交换。 客观基础和条件:
1、以不同的所有者为基础。 2、以平等互利为条件。 3、以经济利益为核心。
(二)自愿让渡规律的作用
1、交换空间上的差异 2、交换时间上的差异 3、供求数量上的差异 4、供求结构上的差异
供求矛盾的三种表现形态: 1)供求均衡 2)供过于求 3)供不应求
(1)买方市场:又称买主市场。
是指市场商品普遍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 “消费者主权”
(2)卖方市场:又称卖主市场
指市场商品普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生产者主权”
品流通的反映。
(二)影响货币需求量的因素 1、参加流通的商品数量; 2、商品的价格水平; 3、货币的流通速度。
商品价格总额 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 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 通次数
八、商品竞争规律
(一)竞争规律的基本内容
是指商品经济中不同经济主体之间为最大限度地实
现自身经济利益而进行竞争的客观必然性。
1、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商品质量。 2、有利于商品合理流通。 3、有利于市场竞争。 4、有利于协调各种经济关系。
三、商品价值规律
三、商品价值规律——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基 本规律。 (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按照价值量进行交换。
(三)供求规律的基本内容与表现形式
供求规律:是指商品供给和商品需求之间必然要相
商品流通的名词解释
商品流通的名词解释商品流通是指商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流动和交换过程。
它是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直接关系到商品的分配和消费,对于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一、商品的生产与消费商品流通的起点是商品的生产。
生产者通过生产和加工,将原材料转化为有使用价值的商品。
这些商品进入市场后,消费者根据自身的需求和购买力选择购买合适的商品。
商品的生产和消费是商品流通的基础。
二、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商品流通连接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生产者将生产出的商品出售给批发商或零售商,通过一系列的交易和分销,商品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
生产者通过与其他环节的合作,实现了商品的销售和利润的获取。
而消费者则通过购买商品,满足了自己的需求。
三、市场的作用市场是商品流通的重要载体。
市场是买卖双方进行交换和沟通的场所,通过市场的流通,商品得以在供需关系中实现价值的转化。
市场的规模和竞争程度直接影响着商品的流通效率和经济的发展。
市场中的供求关系会影响商品的价格和销售情况,因此市场对于商品流通的顺畅至关重要。
四、流通途径的多样性商品的流通途径多种多样,根据商品的性质和市场需求的不同,可以通过批发、零售、电子商务等不同的方式进行流通。
传统的实体店铺通过实物交易的方式,满足消费者线下购物的需求。
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子商务迅速兴起,通过网络平台和电子支付,实现了商品的线上交易和直接送达消费者手中。
不同的流通途径为商品的流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便利。
五、物流与信息流商品流通不仅涉及物质层面的流动,还包括信息的传递和管理。
物流作为商品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商品的运输、仓储和配送。
物流的高效运作可以降低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提高商品的流通效率。
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流也成为商品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持,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之间可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交流,提高了商品流通的效率和可靠性。
六、市场监管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商品流通中需要进行市场监管和消费者权益保护。
商品流通概论
分类
根据服务对象,可分为第三方物流 公司、企业自营物流组织和物流联 盟等。
功能
物流组织负责商品在流通中的实体 转移,保障商品从生产到消费的顺 利流动,提高流通效率和降低流通 成本。
04
商品流通方式
经销方式
定义
经销方式是指商品流通企业通过购买的方式获得商品的所有权, 并在规定的销售期限内将商品销售给指定的客户。
特点
经销方式下,商品流通企业承担商品滞销的风险,但可以获得商品 的完整所有权,并可自由安排销售。
适用范围
适用于长期稳定的大宗商品交易,如钢材、煤炭等。
代销方式
定义
01
代销方式是指商品流通企业接受生产商或供应商的委托,代理
销售商品,并按销售数量或金额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
特点
02
代销方式下,商品流通企业不承担商品滞销的风险,但佣金收
多级渠道
定义
多级渠道是指商品经过多个中间 环节流向消费者的流通渠道,通 常包括一级、二级等多个中间环 节。
优点
适用范围
多级渠道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 需求,提供更为丰富的商品种类 和品牌选择。同时,多级渠道能 够更好地利用各环节的资源优势, 提高流通效率。
多级渠道适用于大多数商品,特 别是消费者需求多样化、个性化 程度较高、价格中等的商品,如 家电、家具等。此外,对于一些 跨国或跨地区的商品流通,多级 渠道也较为适用。
适用于价值较高、使用周期较长的商品,如机械设备、汽车等。
05
商品流通法规与政策
商品流通法规
商品流通法规概述
商品流通法规是规范商品流通活动的法律文件,旨在保障市场公平竞 争、维护消费者权益、促进商品流通业健康发展。
商品流通的主要环节与主体
销售环节
01
销售策略制定
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制定 销售策略,包括产品定价、促销 手段、销售渠道等。
02
销售订单处理
接收客户订单,进行订单确认、 拣货、包装和发货等操作,确保 订单及时准确完成。
03
售后服务与客户关 系管理
提供售后服务,处理客户投诉和 退换货等问题,建立并维护良好 的客户关系。
CHAPTER 03
商品流通主体
生产者
定义
生产者是指制造、加工、生产商品的企业或个人。
角色
生产者在商品流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是商品的源头,通过 生产活动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商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功能
生产者的主要功能是进行商品的生产和制造,包括原材料采购、加 工制造、品质控制等环节。
批发商
定义
批发商是指从生产者或其他批发商处购买商品,然后转售给零售商 或其他批发商的企业或个人。
流通载体
03
包括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网络等,为商品流通提供必要
的物质和技术支持。
商品流通发展趋势
数字化
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商品流通的数字化趋势日益明显,数 字化技术正在改变着商品流通的方式 和效率。
智能化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广泛应用 ,正在推动商品流通的智能化发展, 提高商品流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
绿色化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绿色消费的兴 起,商品流通的绿色化趋势日益加强 ,绿色物流、绿色包装等正在成为商 品流通的重要发展方向。
CHAPTER 02
商品流通主要环节
采购环节
1 2
采购计划制定
根据市场需求、销售预测和企业经营策略,制定 采购计划,明确采购品种、数量、预算等。
商品流通概论范文
商品流通概论范文商品流通是指商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流动和交换过程。
它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经济增长和提高社会福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商品流通的概念、流通环节和流通方式等方面对商品流通进行详细介绍。
一、概念商品流通是指商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流动和交换过程。
它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是商品经济运行的重要环节。
商品流通的目的是满足人们的需要,促进生产和消费的有序进行。
商品流通包括两个方面的流动:一是实物流动,即商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实物流动;二是经济价值流动,即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经过交换而实现价值的流动。
二、流通环节商品流通包括三个基本环节:生产环节、流通环节和消费环节。
(一)生产环节:生产环节是指商品从原材料到成品的生产过程。
在这个环节中,生产者通过加工、组装等手段将原材料转化为成品,为商品流通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流通环节:流通环节是指商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流动和交换过程。
它包括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等不同类型的商业企业。
在这个环节中,商品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换,不断从一级市场向二级市场转移,最终实现商品的最终消费。
(三)消费环节:消费环节是指消费者购买和使用商品的过程。
在这个环节中,消费者通过购买商品来满足自身的生活和生产需求,实现了商品的最终用途。
三、流通方式商品流通有多种方式,常见的有直销、经销和零售等。
(一)直销方式:直销是指生产者直接将产品销售给消费者,无需经过中间环节的流通方式。
直销可以将产品价格降低,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而且可以节省中间商的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二)经销方式:经销是指生产者将产品首先销售给经销商,然后再由经销商进行二次销售给消费者的流通方式。
经销商承担了产品的采购、仓储、物流等环节,为生产者节省了时间和资源。
经销商通过规模经营和品牌推广等手段,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零售方式:零售是指经销商将产品以小额、分散的方式销售给消费者的流通方式。
商品流通概论--重点
商品流通概论–重点一、什么是商品流通?商品流通是指从生产者到最终消费者的商品传递过程。
它涉及到贸易商、批发商、零售商等多个环节,是市场经济中的必要环节。
商品在不同环节的流通加工,也会增加附加值的产生,促进经济的发展。
二、商品流通的环节商品流通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的环节:生产环节、流通环节、消费环节。
2.1 生产环节生产环节是商品流通的起点,它包括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等阶段。
此阶段出现的产品必须满足市场需求,以确保后续流通的顺利进行。
2.2 流通环节流通环节是商品流通的核心,它包括商品的贸易、批发、零售等环节。
贸易商将商品从生产环节引入流通环节,在流通环节内,商品会依次经过批发商、零售商等中间商的传递和处理,直到最终送达消费者手中。
2.3 消费环节消费环节是商品流通的终点,它是商品流转的最终目的地。
消费者会根据自身的需求和购买力,选择符合自己需求的商品,完成整个商品流通的过程。
三、商品流通的重点3.1 渠道的管理商品的流通需要通过各类渠道实现,渠道的管理将影响商品流通的效率和质量。
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和偏好在不断改变,因此渠道的管理需要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流通计划。
3.2 品牌的塑造品牌的塑造是商品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品牌的推广,可以提高商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商品的购买力,增加企业的市场份额。
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品牌计划。
3.3 物流管理物流管理是商品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流管理可以有效地掌控流通环节中减少成本、提高效率、提高顾客满意度。
商家应当优化物流仓储管理、加强运输管理、升级资讯中心、提高售后服务质量,以达到物流效率的最大化。
四、商品流通的未来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商品流通也在不断优化升级。
未来商品流通将会呈现以下趋势:1.电子商务和智能物流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使商品流通方式更加高效、智能化。
2.网络化信息平台的建设,将可以促进商品流通的交流和共享,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商品的市场竞争力。
商品流通
1.商品流通与分工、交易、商品交换、贸易等概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商品流通:是商品交换的发达形式,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商品流通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中介社会分工:每个个人或经济体仅仅从事一种或少数几种经济活动而不是从事其生存或存在所需的全部经济活动。
分工是交易的基础,交易则是分工之必需交易:是经济领域中人与人之间、经济体与经济体之间交互影响的活动的总称。
商品交换——即买卖的交易.商品交换就是商品所有者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相互自愿让渡商品所有权的经济行为。
要进行商品交换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明晰的产权制度。
贸易:贸易属于交换范畴,但又不是一般的交换,而是转售性的商品交换,发达的交换形式.交易是个别的买卖行为,贸易则是指各种商品交换活动,买卖活动的总和社会分工与商品交换的关系社会分工是商品交换的重要前提,没有社会分工就没有商品交换;同时,商品交换不仅保证了单一化生产的顺利进行,而且促进了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2.试述简单商品流通与发达商品流通的异同商品——货币——商品(W——G——W),也就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形式的出现,是商品交换过程的革命,它解决了物物交换的困难,突破了交换的时空限制,商品交换的双方可以在不同时间、地点进行交换活动;它促进了横向经济联系,使商品交换的时空范围扩大了,为进一步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创造了条件。
但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也孕育着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G——W——G,即以商业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商业的出现,使原有的交换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进一步扩大了商品交换的规模和空间范围,节约了生产者用于交换的时间和费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论货币的出现是第一次飞跃,商业的出现则为第二次飞跃,它降低了商品交换的交易费用,使社会分工由生产领域扩展到流通领域并不断深化。
3.述商品流通的发展趋势。
商品流通的基本概念
商品流通的基本概念商品流通是指商品从生产者到最终消费者之间的一系列流动和交换过程。
它涉及到商品的生产、经销、销售和消费等多个环节,是现代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品流通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商品的交易和流通,从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商品流通的基本概念包括供应链、市场、价格和消费者需求等几个方面。
首先,供应链是商品流通中的重要环节。
供应链是指产品从原材料的供应到最终产品的销售与消费之间的一系列任务和过程。
供应链主要包括供应商、生产商、经销商和零售商等环节,通过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可以使商品流通更加高效、灵活和可持续。
其次,市场是商品流通的重要环境。
市场是指买卖双方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和方式。
市场分为实体市场和虚拟市场,实体市场是指商品在物理空间中进行交易的场所,如传统的集市和商场;虚拟市场是指商品通过互联网等电子渠道进行交易的场所。
市场通过供求关系和价格机制来调节商品的流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再次,价格是商品流通中的重要因素。
价格是衡量商品价值的重要指标,是商品交换过程中的相对价值体现。
价格的形成受到供求关系、成本、市场竞争和政府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价格的合理形成能够促进商品流通,引导生产者提供优质产品,激励消费者进行消费,并推动经济的发展。
最后,消费者需求是商品流通的重要推动力。
消费者需求是个体对商品或服务的需求和购买力的总和。
消费者的需求决定了市场上商品的种类、数量和质量。
满足消费者需求是商品流通的核心目标,只有生产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才能促进商品的交易和流通,实现经济的增长。
总之,商品流通是商品从生产者到最终消费者之间的一系列流动和交换过程。
它涉及供应链、市场、价格和消费者需求等多个方面。
通过合理的供应链管理、市场机制调节、价格形成和满足消费者需求,可以实现商品的有效流通,推动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
第一章商品流通要素
复习题
• 1什么叫做商品流通?为什么说商品流通是 一个历史范畴?
• 2商品流通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 • 3试述简单商品流通与简单商品交换的联系
与区别 • 4试述发达商品流通与简单商品流通的联系
与区别 • 5试述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联系与区别
第一章 商品流通要素
1.1 流通与构成要素
• 1.1.1 商品流通的内涵 • 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连续不断的
商品交换。(流通是一切交换关系的总 和,是商品交换的总体,是从整体上看 的交换)
1.1.2 商品流通的要素
• 1流通对象——商品 • 2流通手段——货币 • 3流通形式——买卖 • 4流通过程——循环
的规模和速度 • (3)商品流通的性质决定货币流通的性质 • (4)商品流通的发展决定货币流通形式的变
化 • 2货币流通反作用于商品流通
1.3.2 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区别
• 1两种流通的方向不同 • 2两种流通的方式不同 • 3两种流通的结果不同 • 4两种流通的原因不同 • 5两种流通的次数不同
使直接以交换为目的商品生产开始出现,并使商品交换
范围进一步扩大,从而加速了私有制的产生和原始社会
的瓦解。
9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商业与手工业、农业和畜牧业的分离
原始社会瓦解、奴隶制社会形成时出现的一个不从事 生产而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阶级。 商人阶级的出现,缩短了商品买卖的时间,扩大了商品 的销路,又一次推动了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
• 2都是生产者自己生产的劳动产品,是生产 者之间劳动产品的互换,是以其所有易其 所无的交换活动。
• 3都是由生产者本人来完成的,都是自产自 销、自运自存,没有任何居间者为生产者 提供交换方面的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商品流通与分工、交易、商品交换、贸易等概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商品流通:是商品交换的发达形式,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商品流通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中介社会分工:每个个人或经济体仅仅从事一种或少数几种经济活动而不是从事其生存或存在所需的全部经济活动。
分工是交易的基础,交易则是分工之必需交易:是经济领域中人与人之间、经济体与经济体之间交互影响的活动的总称。
商品交换——即买卖的交易.商品交换就是商品所有者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相互自愿让渡商品所有权的经济行为。
要进行商品交换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明晰的产权制度。
贸易:贸易属于交换范畴,但又不是一般的交换,而是转售性的商品交换,发达的交换形式.交易是个别的买卖行为,贸易则是指各种商品交换活动,买卖活动的总和社会分工与商品交换的关系社会分工是商品交换的重要前提,没有社会分工就没有商品交换;同时,商品交换不仅保证了单一化生产的顺利进行,而且促进了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2.试述简单商品流通与发达商品流通的异同商品——货币——商品(W——G——W),也就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形式的出现,是商品交换过程的革命,它解决了物物交换的困难,突破了交换的时空限制,商品交换的双方可以在不同时间、地点进行交换活动;它促进了横向经济联系,使商品交换的时空范围扩大了,为进一步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创造了条件。
但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也孕育着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G——W——G,即以商业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商业的出现,使原有的交换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进一步扩大了商品交换的规模和空间范围,节约了生产者用于交换的时间和费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论货币的出现是第一次飞跃,商业的出现则为第二次飞跃,它降低了商品交换的交易费用,使社会分工由生产领域扩展到流通领域并不断深化。
3.述商品流通的发展趋势。
零售业态趋于多样化批发机能趋于复合化物流功能社会化零售经营趋于连锁化蒙昧时代:无社会分工,无商品交换野蛮时代: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商品交换出现(畜牧业与农业分工)奴隶社会: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与商品交换的拓展(手工业同农业分工)即简单商品流通4.产销矛盾的含义是什么?生产和销售之间的供需关系不对称 产量与消费之间的矛盾。
产量大于消费,就是供过于求,如果是市场决定价格,那么价格是下降的;产量小于消费,就是供少于求,价格是上涨的。
当然,产销之间还有其他因素,例如运输、人为等制约,也会影响产销的顺利进行,导致矛盾。
5.商品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有什么不同?在商品流通过程中,从事商品批发、商品零售或者批发零售兼营的企业,称为商品流通企业。
商品流通企业的特征(与生产企业相比)以商品的购、销、运、存为基本业务;对商品基本上不加工或只进行简单加工;利润来自生产企业的让渡;经营周期短,资金周转快;比生产企业更接近市场。
6.试述专职流通部门的基本职能专职流通部门产生的直接原因是产销矛盾。
7.试述商品流通与生产的相互关系生产的社会分是商品交换产生和发展的前提生产决定了交换的性质生产的规模和结构决定了交换的深度和广度交换的规模、速度直接影响着生产的规模和速度交换引导生产方向交换对生产的关系有着重大影响在特定时期和特定地点,交换对生产起绝对作用8.试述商品流通与消费的相互关系。
1)消费决定交换消费的水平、结构 制约了交换的规模和结构消费的方式制约着交换的方式2)交换对消费的反作用交换是消费实现的条件交换的数量和结构影响着消费的数量和结构交换对消费具有指导作用9.试述商品流通与分配的相互关系。
社会产品的分配状况制约了交换的数量和结构国民收入的分配比例决定着交换的数量和结构分配通过交换来实现交换的数量和结构反映分配的比例和结构商品流通的市场及市场机制10.市场的含义是什么?市场——市场是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是实现商品相互让渡的交换关系及其供求关系的总和。
(狭义上的市场是买卖双方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
广义上的市场是指为了买和卖某些商品而与其他厂商和个人相联系的一群厂商和个人. 11.为什么说城市市场是我国市场体系中的先导?城市市场具有集聚与扩散商品、资金、技术、信息的枢纽作用;城市市场可为各产业部门和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起导向作用;城市市场具有开通农村市场、开拓国际市场的联结作用,尤其是沿海城市往往成为面向国际市场的“窗口”;城市市场具有开创文明经商的窗口作用。
12.现货交易与期货交易有什么不同?二者的区别目的不同(取得商品;回避风险或投资获利)。
对象不同(商品本身;标准合约)。
交易方式不同(双方讨价还价;公平公开竞价)。
能否转让方面不同(不能转让;以对冲方式,十分方便地转让)。
付款方式不同(100%货款;先付5-8%保证金)。
场所规定不同(无场所限制;必须在期货交易所)。
交易范围不同(无限制;主要为农产品、金属、石油、初级原材料、金融产品等)。
【 浏览】:1. 买卖的直接对象不同现货交易买卖的直接对象是商品本身,有样品、有实物、看货定价。
期货交易买卖的直接对象是期货合约,是买进或卖出多少手或多少张期货合约。
2. 交易的目的不同。
现货交易是一手钱、一手货的交易,马上或一定时期内获得或出让商品的所有权,是满足买卖双方需求的直接手段期货交易的目的一般不是到期获得实物,套期保值者的目的是通过期货交易转移现货市场的价格风险,投资者的目的是为了从期货市场的价格波动中获得风险利润。
3. 交易方式不同现货交易一般是一对一谈判签订合同,具体内容由双方商定,签订合同之后不能兑现,就要诉诸于法律。
期货交易是以公开、公平竞争的方式进行交易。
一对一谈判交易(或称私下对冲)被视为违法。
4. 交易场所不同现货交易一般不受交易时间、地点、对象的限制,交易灵活方便,随机性强,可以在任何场所与对手交易。
期货交易必须在交易所内依照法规进行公开、集中交易,不能进行场外交易。
5. 商品范围不同现货交易的品种是一切进入流通的商品,而期货交易品种是有限的。
主要是农产品、石油、金属商品以及一些初级原材料和金融产品。
6. 结算方式不同现货交易是货到款清,无论时间多长,都是一次或数次结清。
期货交易实行每日无负债结算制度,必须每日结算盈亏,结算价格是按照成交价加权平均来计算的适合期货交易的商品往往具有的特点:价格波动大,季节性强。
不易腐烂变质,易保存。
购买批量大。
市场风险大。
品种、规格单一。
13什么是统一市场和区域市场?统一市场——即各区域市场融为一体,商品可自由流通的国内市场。
区域市场——是指依据各区域的自然条件、地理位置而发生在一定空间的商品交换关系。
统一市场的意义统一市场可以强化商品流通的时空衔接功能;统一市场可以促进全国各区域间商品经济的平衡发展;统一市场可以促进规模经济效益的产生和提高。
区域市场是统一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存在是由我国国情所决定的;区域市场有三种类型:对外开放型、资源开发型和综合发展型.区域市场的形成发展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区域市场无论处于什么阶段,都将带来积极的社会效应,主要为:区际比较利益效应、区域组合效应和区域市场连锁效应。
14.市场机制的特征是什么?客观性 关联性 调节性 迂回性 自发性 内在性市场机制(market mechanism)是通过市场竞争配置资源的方式,即资源在市场上通过自由竞争与自由交换来实现配置的机制,也是价值规律的实现形式。
具体来说,它是指市场机制体内的供求、价格、竞争、风险等要素之间互相联系及作用机理。
市场机制有一般和特殊之分。
一般市场机制是指在任何市场都存在并发生作用的市场机制,主要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
具体市场机制是指各类市场上特定的并起独特作用的市场机制,主要包括金融市场上的利率机制、外汇市场上的汇率机制、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机制等。
市场机制:是市场运行的实现机制,是通过市场价格的波动、市场主体对利益的追求、市场供求的变化,调节经济运行的机制,是市场经济机体内的供求、竞争、价格等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及其功能。
市场运行机制是市场经济的总体功能,是经济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驱动因素。
商品供求机制及其规律商品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投入市场的商品可供量。
商品需求——是指全社会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的零售市场上购买商品的一定量的货币支付能力。
影响市场商品供给的因素社会生产状况;社会商品资源的分配状况;商品价格;产品成本;生产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机会成本15影响市场商品需求的因素消费者的爱好;消费者收入水平;产品的价格;相关替代产品的价格;互补、配套产品的价格;对未来商品供应情况的预期;货币的储备。
1.价格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商品的价格越低,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越大;而商品的价格越高,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则越小。
这就是经济学所说的需求法则。
商品的价格是影响商品市场需求的最重要因素。
2.偏好 这里所说的偏好,既与消费者的个人爱好和个性有关,也与整个社会风俗、传统习惯、流行时尚有关。
一些时效性较强的商品(如流行时装、音乐唱片)的需求对社会偏好十分敏感,即使价格不变,由于社会时尚的改变,流行时髦的变迁,需求量也会有急剧的变化。
3.收入 一般说来,收入与需求是正相关的,即别的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收入越高,对商品的需求越多,这是因为较高的收入代表了较高的购买能力和支付能力,而需求是受支付能力的约束的。
4.相关商品价格 需求不仅取决了商品自身的价格,也在相当程度上受其他商品价格的影响。
在其他商品中,有两类两品的价格影响最大。
一是替代品,即在消费中相当程度上可互相代替的商品,如猪肉与牛肉,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等,一般说来,某种商品的替代品价格越高,就显得这种商品相对便宜,因而对这种商品的需求会增加,反之则相反。
例如,如果猪肉的价格上涨,牛肉的价格相对猪肉来说会显得较为便宜,人们就会用牛肉去替代猪肉,从而增加对牛肉的需求。
二是互补品,即经常放在一起消费的商品,如钢笔与墨水,汽车与汽油等,显然,如果汽油价格暴涨,使用汽车就会变得昂贵,因而对汽车的需求会下降。
因此,当某种商品的互补品价上涨时,这种商品的需求也会随之减少。
5.预期 这里说的预期,不是指消费者的个人预期,而是指对商品需求产生影响的是社会的群体预期,无论这种预期正确与否。
如果人们普遍预期某一商品未来价格会显著上涨,则会增加现时的消费,或多购买一些贮存起来。
预期效应有时会带来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大的反常现象,这是因为人们普遍有“买涨不买跌”的心理。
16供给弹性有哪四种表现形式?供给弹性完全充足;供给弹性完全不足;供给弹性充足;供给弹性不足。
17什么样的商品宜于采取降价促销的办法?供大于求 需求弹性大18试述需求曲线变化对供求平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