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思考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生态学、环境生态学,其各自内涵是什么?

答:生态学:研究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环境生态学:①定义: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②目的:运用生态学理论,阐述人与环境的关系,寻求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1、你认为引种、外来物种入侵对人类、生态环境会带来什么影响?

答:破坏生态平衡,作为新型病毒的传播媒介,经济影响,对人类的健康影响, 具体的如破坏农作物,排挤本地生物,成为优势种,传播或直接致病。入侵的生物可能会成为优势物种而迅速繁殖,进而侵占当地物种的生态位,造成本地物种的灭绝,导致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2、光强与植物光合作用率的关系如何?什么是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

答:植物对光强的适应性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的效率与光强成正比,但是达到一定强度后光和效率不会再增加,倘若继续增加光强,光和效率不仅不会提高,反而下降。此点称之为光饱和点。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数量相等时的光强,此点称为光补偿点。

3、阐述水、土壤的生态作用。

答:(1)水因子的生态作用:○1水是生物体的主要组成成分;○2水是良好溶剂,生物体所有代谢活动的介质;○3水有较大的比容,为生物创造稳定的体温和环温。(2)土壤因子的生态作用:○1为陆生植物提供基底,为土壤生物提供栖息场所;○2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水、热、肥、矿物质、气-土壤肥力;○3构成土壤生物作用,土壤中生物包括各种菌类、蚯蚓、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对土壤有机物分解转化、元素循环有重要作用,改变土壤物化性质,影响生物生长;○4生态系统的许多很重要的生态过程都是在土壤中进行。

4、有效积温法则的内容、意义?

答: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发育阶段的发育过程,而且各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称总积温或有效积温,因此可用公式表示: K = N•(T-T0)。有效积温法则的意义:预测生物发生的世代数;预测生物地理分布的北界;制定农业气候区划,选择作物种类(山地、平原);植物保护和防治病虫害;应用积温预报农时,合理安排全年农作物种植。

5、生态因子作用特点是什么?

答:①综合作用:环境中各因子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任何一个单因子的变化,必将引起其他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及其反作用。

②主导因子:在诸多环境因子中往往会有一个或两个因子,在一定条件下,对生物起决定作用,被称为主导因子。主导因子发生变化时会引起其他因子发生变化,

或使生物的生长发育发生明显变化。

③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④阶段性:生物生长发育不用阶段对环境因子的需求是不同的。

⑤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各种因子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尤其是主导因子,如果缺少便会影响生物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发生疾病或死亡。从这个角度来说,环境因子具有不可代替性。但许多条件下,在多个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过程中,某一因子在量上的不足,可以由其他因子来补偿,并且同样可以获得相似的生态效应。

6、什么是限制因子?作用规律有哪些?

答:限制因子:在众多生态因子中,必有一种或少数几种因子是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这些关键性因子就是限制因子。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的因子称限制因子。作用规律:限制因子通常发生在一种生物对某一环境因子的耐受范围很窄,而且这种因子又易于变化的情况下。

第三章:生物圈中的生命系统

1、什么是种群?个体与种群的关系是什么?种群有哪些数量特征?其生态学意义或作用有哪些?

答:①种群:一定时空范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称之为种群,种群的动态研究是种群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中生活、相互影响、彼此能交配繁殖的同种个体的集合。)

②种群与个体的关系:从个体到种群不是简单相加,是通过种内关系组成的整体,是质的飞跃。种群由个体组成,个体依赖于种群。

③数量特征:种群的数量越多、密度越高,种群就越大,种群对生态系统功能的作用也就越大。种群的数量大小受四个种群的基本参数,即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这些参数同时又受种群的年龄结构、性别比率、内分布格局和遗传组成的影响。

④种群的意义:种群是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从进化论的观点看,种群是一个演化单位,又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

2、什么是生命表?说明动态和静态生命表主要区别。

答:①生命表是最直接地描述种群死亡和存活过程的一览表,是研究种群动态的有力工具。描述种群数量变化。②动态生命表(同生群生命表、特定年龄生命表)是根据观察一群同一时间出生的生物的死亡或存活过程而获得的数据来编制的生命表。静态生命表(特定时间生命表 )是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作年龄结构调查的资料而编制的生命表。

3、种群的增长模式有哪些?说明各参数的意义。

答:(1)种群在无限环境中的指数增长:①、世代不重叠种群的离散增长模型t t N N λ0=,式中N 为种群大小,t 为时间,λ为种群的周限增长率。②、世代重

叠的种群连续增长模型rt t e N N 0=。

(2)与密度有关的种群增长模型:

最著名的是逻辑斯蒂方程,逻辑斯蒂曲线变化可分为五个时期:开始期、加速期、转折期、减速期、饱和期。rt

a t e k N -+=1。种群增长率 =(非密度制约增长方程)×(密度制约因子)

a 为参数,r 表示物种的潜在增殖能力,k 表示环境的容纳量。逻辑斯蒂方程的意义:a 、它是两个相互作用增长模型的基础;

b 、它也是渔业捕捞、林业、农业等实践领域中,用来确定最大持续产量的主要模型;

c 、模型中的r 、K ,已成为生物进化对策理论中的重要概念。

4、什么是种群空间动态?分布格局有哪几种?

答:①种群的空间动态:指组成种群的个体在空间上的分布格局及其位置变化。 ②分布格局:均匀型、随机型、集群型。

5、集群效应、最小种群密度、拥挤效应和阿利定律与种群密度发展有何关系? 答:(1)集群效应:同种动物在一起生活所产生的有利作用。生物学意义:①集群有利于提高捕食效率;②集群可以共同防御敌害;③集群有利于改变小生境;④集群有利于某些动物种类提高学习效率;⑤集群能够促进繁殖。

(2)最小种群原则:个体数量低于集群的临界下限时,动物种群不能正常生活或生存。只有满足“最小种群原则”才能产生集群效应。

(3)拥挤效应:个体数量过高会对群体产生有害影响,导致死亡率上升--拥挤效应。

(4)阿利定律:当种群密度处于适度时,种群增长最快,密度太低或太高会对种群增长起限制作用。

6、试比较r-选择和K-选择的主要特征及实际意义。

答:①r-选择:在不可预测的多变环境中,当灾难突然来临,数量突降,没有密度影响,只有较高的繁殖能力rm 才能补偿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即r-选择,该适应对策为r 对策。r-选择有利于增大内禀增长率的选择。r-选择优点:数量低时,可迅速恢复;缺点:死亡率高,种群不稳定。

②k-选择:在稳定环境中,自然灾害少,种群密度高,数量可能达到或接近逻辑斯谛增长模型的饱和值K ,称为K-选择,该适应对策为K 对策。k-选择有利于增加竞争能力的选择。K-选择优点: 对子代有抚育和保护,使存活率高、寿命长,保证在激烈生存斗争中取胜。缺点:种群一旦遭到破坏,回到平衡的能力有限,有可能灭绝。

③两对策者种群动态特征区别:

a 、平衡点数量不同。K-对策者有两个交点X 和S ,X 称为灭绝点,r-对策者有一个;

b 、种群低密度时动态不同。 K-对策者下降到X 以下有灭绝的危险, r-对策者增值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