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复习教学
总复习(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总复习(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的通过本次总复习,帮助学生巩固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为进入四年级做好充分准备。
二、教学内容本次总复习的内容覆盖三年级数学下册的所有知识点,包括如下主题:1.数到1000内带0的加减法2.分解十以内数的加减法3.长度、质量和容量的比较4.运用米、升、斤、元的简单计价5.用非标准单位测量长度、重量和容量6.钟表上的时间,包括整点、半点、刻钟和个别分钟的时间7.能简单地进行图形的分类和图形线性边数的计算8.能简单地进行数表上面的数字填空和排列三、教学重点1.数到1000内带0的加减法的进一步巩固;2.长度、质量和容量的比较;3.运用升、斤、元测量体积和重量;4.能简单地进行图形的分类和图形线性边数的计算。
四、教学难点1.不带进位的数到1000内的加减法;2.长度、质量和容量的比较;3.运用升、斤、元测量体积和重量。
五、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用巩固性、自主性和探究性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具体教学步骤如下:1.学生通过讲解和课堂讨论的方式,加深对数到1000内带0的加减法、长度、质量和容量的比较、运用升、斤、元测量体积和重量的理解。
2.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向学生提出相应的练习建议和习题解答方法。
3.鼓励学生边做题边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提示和指导。
4.将学生分成小组,开展合作学习活动,以便更好的相互补充和学习。
六、教学资源1.练习册;2.教科书;3.黑板和粉笔。
七、教学时间共计两节课。
八、教学评价1.通过观察学生组织小组合作的行为,检查其协调性和学习效果。
2.观察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查看其对重要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适时对其进行辅导。
3.总结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进行及时的反思和调整,为下次教学做好准备。
九、作业布置布置学生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练习,并在每次课堂开始时检查作业情况。
三年级数学期末总复习策略教案
三年级数学期末总复习策略教案如下:一、掌握基本算法1.1 加法和减法口诀通过歌唱、游戏、口诀学习加减法,掌握住两个数字相加、相减,几个数字相加、减的方法。
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加强记忆。
例如,制作“数字寻宝游戏”,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找到相应数字的卡片。
同时,播放加法和减法口诀歌曲。
1.2 数学计算方法强调记住加减乘除的口诀和加减乘除的运算顺序,培养孩子们化繁为简、简便计算的方法。
二、运用数字之外的思维2.1 逻辑思维通过进行打乱思维以及一些逻辑思维游戏,让孩子们通过推理和思考得出答案,增强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推荐一些适合三年级孩子的数学思维游戏,例如:数盘游戏、数形结合游戏、推理游戏等。
2.2 创造性解决问题强化孩子们的创造力,引导他们通过各种方式解决数学问题。
可以让孩子们多参与一些数学活动,例如做数学手工、制作数学模型等,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
三、理解和应用3.1 实际应用将数学与日常生活结合,让孩子们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
可以通过采访家长、让家长分享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引导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掌握数学知识。
3.2 问题应用引导孩子学会提出问题,并通过创造性思维,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计算周长和面积时,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以上是三年级数学期末总复习的教学策略。
通过掌握基本算法,运用数字之外的思维,以及理解和应用,孩子们能够更加全面地掌握数学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老师也可以采用一些有趣的方式,比如更加生动活泼的语言表达、情境教学、课堂游戏等,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数学学习更轻松,更容易。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总复习》(单元优秀教学案例)
2. 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克服困难的意志,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 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因此在设计本章教学目标时,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力求使教学目标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紧紧围绕这些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作业反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给予评价和反馈。
4. 作业小结: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等环节,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充满趣味和挑战的学习情境,让每个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三)学生小组讨论
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2. 任务分配:每组选择一个讨论题目,进行深入研究。
3. 小组汇报: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4. 教师点评:对各组的讨论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总结归纳
1. 学生总结:让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3. 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 教师及时总结教学经验,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充分发挥教学策略的作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充满趣味和挑战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数学素养。通过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与评价等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本课旨在帮助小学一年级学生回顾数学上学期所学知识,并进行系统的总复习,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与技能。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掌握数的认识与数码的概念•掌握数的比较及其符号的意义•掌握简单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掌握数字之间的关系和四舍五入的概念二、教学内容及安排本课程共包含四个部分,分别是数的认识、数的比较、加减法计算和数字关系。
每个部分的教学安排如下:1. 数的认识本部分主要包括数的概念及数码的认识,可以采用抽认数字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
教学重点:•数字0~100的读法•数码的概念及认识教学重难点:•数字的读法和写法•数码的认识与辨认2. 数的比较本部分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数的比较方法和符号的意义。
教学重点:•数的大小比较•大于、小于、等于符号的表示方法教学重难点:•大于、小于、等于符号的意义•不同数字间符号的应用和阅读3. 加减法计算本部分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简单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加法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减法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教学重难点:•运算符号的理解与运用•运算顺序的掌握4. 数字关系本部分主要是帮助学生学习数字之间的关系和四舍五入的概念。
教学重点:•数字之间的关系及表达方法•四舍五入的方法和意义教学重难点:•数字之间的关系的运用•四舍五入的实际应用三、教案设计本节课主要通过小组合作、互动讨论、游戏、广场舞等形式的活动来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字的认识和理解。
具体教案设计如下:1. 热身活动(5分钟)通过手指做加减法的游戏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2. 数字认识游戏(10分钟)老师可利用数码卡片,让学生根据卡片上的数字进行接龙游戏或形状对应数字游戏。
3. 数字比较游戏(15分钟)老师可以播放一些数码声音,让学生根据声音猜出数字大小关系。
4. 简单加减法计算(20分钟)老师可以通过画图、小组合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复习第九单元所学知识,巩固基本概念;2.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3.强化学生的数学运算技能;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掌握数学运算方法;2.理解数学问题的解题思路;3.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点;4.掌握题型解题技巧。
三、教学内容1. 复习基本概念•分数的加减法;•分数的乘除法;•百分数的应用;•四则混合运算。
2. 解决问题•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推理论证解决问题。
3. 知识点总结•分数运算规则;•百分数的意义;•数学运算规律;•知识点联系运用。
四、教学过程安排1. 复习与导入(15分钟)•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基本概念。
•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知识点讲解与练习(40分钟)•根据课本内容,逐一讲解本单元重点知识点。
•设置相关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
3. 问题解决与拓展(20分钟)•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拓展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 课堂总结与反馈(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重点知识点。
•学生提问与解答环节,帮助学生澄清疑惑。
五、课堂作业1.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2.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六、教学反思与展望本次课程围绕数学第九单元进行了综合复习,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实践。
希望学生能够在课后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的美妙与实用。
未来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更多的互动与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上为本次教案内容,敬请学生们认真学习,定期复习,不断进步!。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9《总复习》教案3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9《总复习》教案3 课题:总复习
教学目标
1.复习一年级数学上册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复习数学上册重点知识点。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
3.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做到熟练掌握。
2.帮助学生消除对数学学习的恐惧心理。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学习目标导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宣布今天的教学内容:总复习。
•请学生自主回忆上学期所学的知识点。
第二部分:知识点梳理(15分钟)
•复习1-9题内容,引导学生规范写数字。
•复习加法计算,让学生掌握加法的基本规则。
第三部分:巩固练习(20分钟)
•布置相关课后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分组进行加减法练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第四部分:拓展延伸(10分钟)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练习,如购物计算等。
•讨论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及日常生活中的场景演练。
第五部分: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和学生一起复习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为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做铺垫。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基础加减法计算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加强练习。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增加相关练习和活动。
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使数学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材主要分为四个部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以及数学应用。
本节课为总复习的第一课,主要对第一部分内容进行复习。
教材内容包含整数、小数、分数和方程等知识点。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部分数与代数知识,但在运算定律、方程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的运算规律,熟练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理解方程的意义,并能解简单的方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整数、小数、分数的运算规律,方程的解法;2.难点:运算定律的灵活运用,方程的解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2.运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理解运算定律的应用;3.采用合作交流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4.利用巩固练习法,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课件、练习题;2.准备黑板、粉笔;3.准备教材、作业本。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复习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讲述一位小朋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巧妙地运用了运算定律,使问题变得简单易解。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运算定律,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本节课需要复习的知识点,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的运算规律,以及方程的解法。
过程中,教师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的运算,以及简单方程的解法。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分析其解题思路,强调运算定律的运用。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统计)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统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统计)的内容包括: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识别和运用,以及统计量的简单计算。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本学期的重点,也是学生对统计知识的一次全面复习。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统计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基本知识,能理解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对统计量的计算还不够熟练,对统计图的解读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统计知识的兴趣程度不同,部分学生可能对统计知识较感兴趣,部分学生可能对此感到枯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培养学生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统计素养,培养学生的数据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难点: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统计素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统计图素材,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
2.准备统计量的计算工具,如直尺、圆规等。
3.准备课堂练习题和拓展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班级学生的身高、体重等数据,引导学生了解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各种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如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选取一组数据,分别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表示出来。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9单元《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9单元《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回顾并掌握本单元所学知识点,包括:分数的认识、分数的比较和计算、小数的认识和读法等。
2.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前小组复习、讨论与思考,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2.实施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互动。
3.提倡学生通过情境化的学习方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复习分数的认识与比较。
2.复习小数的读法与运算。
教学难点1.复习分数与小数的转化。
2.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时的运用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本单元知识点的总结与复习。
2.教学工具:小白板、彩色粉笔、教辅资料等。
四、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通过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图像,让学生思考如何用分数或小数来描述这些图像。
2. 知识点复习•让学生快速回顾并总结分数与小数的基本概念,包括相互转化方法等。
3. 综合运用•设计一些情境化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转化,并计算得出结果。
4. 合作探究•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答案,并探讨解题方法是否有效。
5. 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强化记忆。
五、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册上的习题。
2.准备下节课的新知识预习。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回顾并巩固了本单元的知识点,但在合作探究环节,有些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下节课需要更多练习。
通过本节课的总复习,相信学生们对分数和小数的认识更加牢固,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9 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9 总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9 总复习》主要包括了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以及百分数的应用。
这部分内容是整个小学阶段数学的重要部分,也是学生进入初中数学学习的基础。
因此,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复习,需要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各种运算方法,理解各种运算之间的关系,以及能够灵活运用分数和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后,对于分数的加减乘除和百分数的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
但是,由于在平时的学习中,这部分内容经常被运用,因此学生可能会存在一些易错点,如分数的加减法运算中,分母和分子的处理,以及百分数的应用等。
因此,在总复习中,需要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纠正之前的错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熟练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的运算方法,理解各种运算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分数和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分数和百分数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的加减乘除的运算方法,以及百分数的应用。
2.难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中,分母和分子的处理,以及百分数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学生对分数和百分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对于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题目。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对之前学习的分数和百分数知识进行复习,准备接受新的学习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分数的加减乘除的运算方法,以及百分数的概念和运用。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一些典型的分数和百分数的运算题目,让学生进行观看和思考。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9《总复习》说课稿5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9《总复习》说课稿5一. 教材分析《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第9课《总复习》的内容主要包括了本册书中的重难点知识和易错点,以及对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这部分内容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个全面梳理和巩固,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这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方式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的理解和掌握需要借助具体的事物和实际操作。
同时,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各有不同,需要教师因材施教,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对整数的加减法、认识货币、长度单位等基础知识进行复习巩固,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对整数的加减法、认识货币、长度单位等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
教学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同时,我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教学视频等,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引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复习巩固:对整数的加减法、认识货币、长度单位等基础知识进行复习,通过PPT、教学视频等手段,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3.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小组合作: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5.总结提升: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采用简洁明了的形式,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掌握所学知识。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综合复习)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综合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总复习,学生能够掌握四年级下册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四则运算•小数的运算•分数的加减乘除•三角形的边、角分类三、教学内容1. 四则运算•加减乘除和算术式•括号的运用•与整数的应用2. 小数的运算•小数的读法•小数的加减乘除•小数的应用题3. 分数的加减乘除•分数的加减法•分数的乘法•分数的除法•分数的应用题4. 三角形的边、角分类•根据边长分类•根据角分类•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四、教学方法1.讲解结合练习:通过讲解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概念,然后进行大量练习,巩固知识点。
2.合作学习:设置小组讨论任务,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3.游戏化学习:利用数学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五、教学步骤1.复习前一课内容2.讲解本次总复习的关键知识点3.引导学生做相关练习4.教师进行点拨和讲解5.学生独立练习及讲解答案6.梳理本次总复习,做思维导图7.总结本次课程,展示学生学习成果六、教学评估1.通过课堂练习、作业情况和小组合作学习,评估学生的基础掌握情况。
2.参与度和表现评估:评价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和表现。
3.总复习考核:进行一次小测验,检测学生对总复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总复习课程,我发现学生对小数和分数的理解仍有疑惑,需要在平时课堂中加强相关训练。
另外,学生在整数与分数之间的转换应用方面还不够熟练,需要多安排相关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希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数学水平。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全部教案(共8课时)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全部教案(共8课时)课时一:复习数学中的进位与退位教学目标: 1. 复习十以内的进位数和退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2. 掌握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进位与退位的方法。
教学内容: 1. 复习十以内的加法进位运算; 2. 复习十以内的减法退位运算; 3. 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进位与退位的方法。
教学步骤:1.,通过例题带领学生做练习;2.,通过例题带领学生做练习;3.,引导学生应用进位与退位的方法进行计算; 4.。
课时二:复习数学中的多位数加法教学目标: 1. 复习多位数的加法运算; 2. 强化学生对进位与退位的理解。
教学内容: 1. 复习多位数相加时的进位操作; 2. 实际应用中的多位数加法计算。
教学步骤: 1.; 2.,并加强实际问题的训练; 3.。
课时三:数学中的多位数减法教学目标: 1. 复习多位数的减法运算; 2. 学会合理运用退位操作。
教学内容: 1. 复习多位数相减时的退位操作; 2. 实际问题中的多位数减法计算。
教学步骤: 1.; 2.,并进行实际问题的练习; 3.。
课时四:数学中的乘法概念复习教学目标: 1. 复习乘法的基本概念; 2. 强化对乘法运算的理解。
教学内容: 1. 复习乘法的乘数、被乘数、积的含义; 2. 实际问题中的简单乘法运算。
教学步骤: 1.,通过实例加深学生对乘法的理解; 2.,引导学生根据所给信息进行简单乘法计算; 3.。
课时五:数学中的乘法口诀复习教学目标: 1. 复习乘法口诀; 2. 提高学生的乘法计算速度和准确度。
教学内容: 1. 复习乘法口诀表; 2. 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 1.,让学生背诵熟记; 2.; 3.。
课时六:数学中的除法概念复习教学目标: 1. 复习除法的基本概念; 2. 强化学生对除法运算的理解。
教学内容: 1. 复习除法的被除数、除数、商的含义; 2. 实际问题中的简单除法计算。
教学步骤: 1.,通过例题巩固学生对除法的理解; 2.,引导学生进行简单除法运算; 3.。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总复习》教案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巩固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信息道德观念。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启动和关闭计算机,使用鼠标和键盘,开关机等。
2. 文字处理:输入法的学习,字体、字号、颜色、段落格式的设置,图片的插入等。
3. 网络的基本应用:浏览网页,搜索信息,收发电子邮件等。
4. 常用软件的使用:画图、写字板、计算器等。
5. 信息道德和安全:网络安全,个人信息保护,文明上网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文字处理,网络的基本应用,常用软件的使用,信息道德和安全。
2. 教学难点:文字处理中字体、字号、颜色、段落格式的设置,网络搜索技巧,信息道德和安全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2. 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例掌握知识和技能。
4. 运用讲授法,系统地传授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检查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2. 课堂导入:简要回顾上册所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内容讲解与实践:a.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引导学生复习启动和关闭计算机,使用鼠标和键盘等基本操作。
b. 文字处理:讲解字体、字号、颜色、段落格式的设置,示范操作,学生跟随练习。
c. 网络的基本应用:复习浏览网页,搜索信息,收发电子邮件等网络应用。
d. 常用软件的使用:讲解画图、写字板、计算器等软件的使用方法,学生实际操作。
e. 信息道德和安全:讲解网络安全,个人信息保护,文明上网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道德观念。
4. 课堂练习与讨论:布置相关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互相交流讨论,教师指导解答。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9《总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9《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地用汉语数出10以内的数字。
2.能够认识10以内的各种数字,并能够正确地写出。
3.能够进行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做到熟练应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1. 认识10以内的各种数字。
2. 进行10以内的简单加减法运算。
难点: 1. 数字之间的大小比较。
2. 对于应用问题的理解和解决。
三、教学准备1.教学视频及教学PPT。
2.数字卡片、算数棒等教具。
3.练习册、试卷等评估材料。
四、教学过程1. 温故知新复习前几节课的内容,对于10以内的数字进行温故。
2. 认识10以内的数字通过数字卡片等教具,让学生认识10以内的各种数字,包括0-9。
3. 数字间比较让学生进行数字间的大小比较,比如让学生排列数字卡片,比较大小。
4. 进行简单加减法运算通过算数棒等教具,进行10以内的简单加减法运算,让学生熟练掌握加减法规则。
5. 练习与总结让学生进行练习册上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总结性的讲解。
五、教学延伸1.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可以设置应用问题,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六、教学评估通过课堂练习、作业、小测验等形式,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评估,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及时纠正。
七、板书设计在黑板上呈现数字0-9的排列,以及相关的加减法运算示例。
八、反馈与调整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九、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复习。
以上是本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感谢您的阅读!。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主要包括了整数加减法、认识人民币、空间与图形、统计四部分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理解人民币的换算关系,认识空间图形,学会简单的统计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加减法、人民币、空间图形和统计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在运算速度和准确性上还有待提高,对于一些概念和运算规则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三. 教学目标1.掌握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理解人民币的换算关系,能够正确进行人民币的计算。
3.认识空间图形,了解图形的特征。
4.学会简单的统计方法,能够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四. 教学重难点1.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及应用。
2.人民币的换算关系及计算。
3.空间图形的认识和分类。
4.统计方法的掌握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教案、学案。
2.练习题、游戏道具、图形模型等教学用品。
3.教学场地、设备。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述一个关于小动物们比谁的钱多,需要用到加减法、人民币的知识。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讲解运算规则,让学生初步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同时,呈现人民币的图片,讲解人民币的换算关系,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人民币的计算。
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和练习题,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加减法和人民币的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如“商店购物”游戏,学生扮演顾客和店员,进行人民币的计算和交易。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加减法和人民币知识解决问题。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材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时间和方位等六个部分。
本教材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一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为下学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数数、识数、基本的加减法运算等数学知识,但部分学生在数的运算和几何图形的认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指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熟练掌握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时间和方位等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总复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时间和方位等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运用。
2.教学难点:数的运算方法和几何图形的认识,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3.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2.学生准备: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练习本、文具等。
3.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学具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给了小明2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几个苹果?”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时间和方位等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内容。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篇一」课题教学内容:总复习7-15题教学目标1、能比较熟练地按一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比较准确地区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
2、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不进位加法及相应减法,20以内进位加法及相应减法。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教学难点:区别进位与不进位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具准备教学过一、复习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1、引导学生回忆11-20各数字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做练习巩固这部分内容。
例如计算:12+6,说出它们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作必要的补充。
3、引导学生练习4、听学生汇报练习的情况,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
二、复习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1、让学生说说口诀表的特点。
2、小组讨论,看谁记得又对又快。
3、练习。
4、检查练习情况并作小结。
三、复习分类和认识物体书127页的15题。
四、总结、作业。
板书设计课题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篇二」课题教学内容:总复习1-6题教学目标1、经历复习过程,体验复习方法,感受复习的必要性。
2、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教学重点:数的组成教学难点:顺序的表述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具准备教学过一、回顾引入回顾:我们已经学了哪些数学知识?1、看目录相互说说;2、全班交流;3、教师概括。
二、沟通整理(一)数数、基数、序数以一个小组为例,进行以下活动:1、数出全组人数:(1)按座次顺数,倒数。
(2)全组人数无序地站在一起,再数。
2、他(她)的座位是第几?还可以是第几?(二)数的大小比较:数序1、根据一列数(13567)完成:(1)说出3的相邻数,并按顺序填在这列数中,这两个数与3还可以是什么关系?(2)什么数可以放在“1”的前面?它表示什么?(3)把这列数接着数到20。
2、根据0-20这列数,请学生提出一些有关的数学问题,让同学回答。
(三)数的组成(16)用小棒表示:(1)一根一根地数(2)拿出一捆和一根(3)在计数器上表示:为什么这样表示?三、综合练习板书设计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篇三」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1教学目标评论1.知识与技能:有规律地整理加法算式,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
2024年中考数学总复习教学计划(五篇)
2024年中考数学总复习教学计划本学期,我承担初三数学教学任务,为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数学技能,特制定以下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确保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运算、空间理解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增强他们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激发大多数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提升整体数学素养,以期提高平均分。
3、关注并辅导学习困难的学生,对有潜力但成绩欠佳的学生给予特别关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成绩的快速提升。
二、教学措施:1、尽快熟悉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使他们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2、精心备课,深入理解教材及考试大纲,明确教学目标,把握重难点,设计教学过程,注重各章节知识的联系和地位。
3、积极参与教学研讨,多听课评课,广泛学习,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能力。
4、做好常规教学,及时批改作业,适时复习,及时反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5、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课堂上增加提问机会,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增强学习信心。
三、其他方面:在完成教学任务的积极参与学校活动,提前规划,为下学期的毕业考试和升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2024年中考数学总复习教学计划(二)一、基本情况概述本学期,本人担任九年级222班的数学教学工作,该班级共有学生____名。
回顾上学期,学生参加县局组织的统一考试,及格率为48.____%,平均分为55.____分,成绩表现不甚理想,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班级内部学习风气尚待加强,学生间的成绩差异较为显著。
二、教学指导思想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将紧密围绕党和国家的教育教学方针,严格遵循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最适合其个人发展的数学学习环境。
通过初三阶段的数学教学,旨在为学生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包括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同时进一步培养其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在此过程中激发其数学创新意识,塑造良好的个性品质,初步形成唯物主义世界观。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大单元教学设计)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包括加法、减法、乘法的运算题,图形的认识和计量单位的换算题。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4.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时,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提高作业质量。
6.针对课堂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为学生提供适量的在线学习资源,要求学生登录指定的学习平台,完成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量适中,难度分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作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挑战。
2.作业形式多样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和创新能力。
3.教师在作业批改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解题思路和书写规范,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在情感态度方面,二年级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富有吸引力、趣味性强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培养他们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加法和减法的运算熟练程度,特别是进位和退位运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时对运算策略的选择。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运算规律和图形性质。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学习方法和技巧。
3.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难点,并对学生的学习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拓展。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应用意识,特布置以下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月12日第七、八节课,高一年级在办公室召开期中考试总结分析会,教务处主任助理范亚华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上,语文、数学、外语、地理、政治、历史、化学、物理八科的教师对所教学科的试卷进行了分析。
总结了试卷的难度系数、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以及失分原因等情况,对试卷的基础知识部分、能力发挥部分所出现的问题作了详细的分析。
各班班主任针对本班出现的问题作了详细的分析,对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和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作了剖析,查找了学生进步、后退的原因,并结合这次考试情况,制定了以后指导学生学习的规划及措施。
各科备课组组长对前一段时间学生学习情况作了详细的分析,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阶段的学习作了系统的规划。
通过这次期中考试分析总结会,教师们了解了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情况,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不足。
总复习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下面就结合我校近几年来初三数学总复习教学,谈谈具体做法和体会。
一、第一阶段: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让学生全面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做到全面、扎实、系统,形成知识网络。
1、重视课本,系统复习。
现在中考命题仍然以基础题为主,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后面的大题虽是“高于教材”,但原型一般还是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是教材中题目的引伸、变形或组合,所以建议第一阶段复习应以课本为主。
必须深钻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应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使之形成结构。
课本中的例题、练习和作业要让学生弄懂、会做,书后的“读一读”、“想一想”,也要学生认真想一想,集中精力把初三代数、几何内容,初二的几何及代数中的分式与根式的化简等重点内容的例题、习题逐题认认真真地做一遍,并注意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整理。
一味搞题海战术,整天埋头让学生做大量的课外习题,其效果并不明显,有本末倒置之嫌。
教师在这一阶段的教学可以按知识块组织复习,可将代数部分分为五个单元:实数和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初步等;将几何部分分为五个单元:几何基本概念,相交线和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解直角三角形;圆等。
复习中可由教师提出每个单元的复习提要,指导学生按“提要”复习,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具体情况把遗忘了知识重温一遍,边复习边作知识归类,加深记忆,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法则、公式、定理的推导或证明,例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并注意分析例题解答的思路和方法。
2、夯实基础,学会思考。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中考改革已引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这从1999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以及各地中考命题的改革实践,可充分佐证其重视程度。
目前,我市初中毕业考试与升学考试尚未分开,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考试,为了正确评价九年义务教育的质量,中考数学命题时,必须有足够的分值用于检测学生的学业水平,从近几年中考数学试题看,整卷用于评价学生毕业水准的基础分值,均在90分左右,约占总分(150分)的70%;如果再计入部分中档题及较难题中的基础分,则占分比例更大。
因此,初三数学复习教学中,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通过系统的复习,使每个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为了充分体现中考数学考试选拔的公平、公正,在命题时,一定会努力对需要考查的知识和方法创设一个新的问题情境,力争使每个考生面对的是相同的问题背景和相同起点,特别是一些需要有较高区分度的试题更是如此,以充分体现试题的公平性,。
每个中档以上难度的数学试题通常要涉及多个知识点、多种数学思想、方法,或者在知识交汇点上巧妙设计试题。
因此,让学生学会思考是从根本上提高成绩,解决问题的良方,这里讲的不是“教会学生思考”,而是“让学生学会思考”。
会思考是要学生自己“悟”出来,自己“学”出来的,教师能教的,是思考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然后让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和策略,在解决具有新情境问题的过程中,感悟出如何进行正确的思考。
3、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导。
基础知识即初中数学课程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
要求学生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的认识,并能综合运用。
例如初中代数中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二次函数图形与x轴交点之间的关系,是中考常常涉及的内容,在复习时,应从整体上理解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把握教材,达到熟练地将这两部分知识相互转化。
又如一元二次方程与几何知识的联系的题目有非常明显的特点,应掌握其基本解法。
每年的中考数学会出现一两道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数学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所用到的知识都是同学们学过的基础知识,并不依赖于那些特别的,没有普遍性的解题技巧。
中考数学命题除了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外,还十分重视对数学方法的考查,如配方法,换元法,判别式法等操作性较强的数学方法。
在复习时应对每一种方法的内涵,它所适应的题型,包括解题步骤都应熟练掌握。
4、重视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及运用。
如告诉了自变量与因变量,要求写出函数解析式,或者用函数解析式去求交点等问题,都需用到函数的思想,教师要让学生加深对这一思想的深刻理解,多做一些相关内容的题目;再如方程思想,它是利用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联系和制约的关系,通过建立方程把未知量转化为已知量;再如数形结合的思想,从近几年中考情况看,最后的“压轴题”往往与此有关,不少同学解这类问题时,要么只注意到代数知识,要么只注意到几何知识,不会熟练地进行代数知识与几何知识的相互转换,建议复习时应着重分析几个题目,让学生悉心体会数形结合问题在题目中是如何呈现的和如何转换的。
二.第二阶段:综合运用知识,加强能力培养中考复习的第二阶段应以构建初中数学知识结构和网络为主,从整体上把握数学内容,提高能力。
1、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题的能力,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之一。
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使学生能把各个章节中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能综合运用,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这个阶段的例题和练习题要有一定的难度,但又不是越难越好,要让学生可接受,这样才能既激发学生解难求进的学习欲望,又使学生从解决较难问题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强前进的信心,产生更强的求知欲。
如果说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是重点,侧重双基训练,那么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这一阶段尤其要精心设计每一节复习课,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
初中总复习的内容多,复习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解决疑难,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而复习内容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各个学生对教材内容掌握的程度又各有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复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复习,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查漏补缺,做知识归类、解题方法归类,在形成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加深记忆。
除了复习形式要多样,题型要新颖,能引起学生复习的兴趣外,教师还要精心设计复习课的教学方法,提高复习效益。
2.要把培养学生能力这一思想贯穿整个复习的始终。
纵观中考数学试题中对能力的考查,大致可分成两个阶段、两个层次。
一个阶段是以考查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老三大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纯数学问题的能力为特点的阶段。
这些能力要求对应于传统的数学教材及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
而对应于修订后的试验教材规定的教学目标,在“老三大能力”的基础上又强化了“新三大能力”,即阅读理解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以及建立在新老三大能力基础上的作为数学核心能力的思维能力;特别是把数学作为文化和培养“人”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中的一个部分时,对学生的情感、意志、毅力、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的考查,就必然使中考数学试题对能力的考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那么,在复习中,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各方面数学能力呢?(1).变更命题的表达形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养成深刻理解知识的本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审题能力。
(2)寻求不同解题途径与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对问题解答的思维方式不同,产生解题方法各异,这样训练有益于打破思维定势,开拓学生思路,优化解题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3).变换几何图形的位置、形状和大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
引导学生把课中的例习题多层次变换,既加强了知识之间联系,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巩固知识又培养能力的目的。
(4).改变题目的条件和结论,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这样的训练可以克服学生静止、孤立地看问题的习惯,促进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再认识,培养学生研究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3.狠抓重点内容,适当练习热点题型。
多年来,初中数学中的“方程”、“函数”、“直线型”、“圆”一直是中考的重点考查内容,“方程思想”、“函数思想”贯穿中考试卷的始终,所以要重点复习好这部分内容。
在2002年全国各地的中考题中,应用题量普遍增加,而应用题也不仅限于“列方程解应用题”,除布列方程解应用题外,“应用性的函数题”、“不等式应用题”、“统计类的应用题”等都成为中考的热点。
同时,近几年的应用题还十分注重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这在其它省市的中考试卷中已经常出现,而且难度较大,其中探索性应用题在平时较少涉及,总复习中教师要把近几年其它省、市中考试题中有关此内容的题目集中研究一下,适当加强这类应用题的训练,做到有备无患。
通过这类问题的练习,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鼓励他们去思考、去探索、去争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另外,“开放题”、“探索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问题有利于考查学生探索能力、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成为近几年中考的热点题型,这种类型问题大部分源于课本,有的对知识性要求不高,但题型新,背景复杂,文字表达冗长,不易梳理,所以在最后这段时间里要适当训练一下,以便学生熟悉、适应这类题型。
4.基础知识查漏补缺。
经过第一轮基础知识的复习,学生对初中三年的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掌握得更牢固了,但在复习过程中和学生训练过程中,总会发现有些知识还没掌握好,解题还没有思路,因此要抓紧时间把这些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弄明白,然后再找类似的题给学生做一做,直到学生真正弄懂会做为止,决不要轻易地放弃。
5.战前练兵,模拟中考。
在基础知识和重点内容复习完后,要做些模拟试题检查复习效果,让学生调整心态,振作精神,教师要认真分析试卷,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并加强这方面练习。
数学知识在于点点滴滴的积累,考试时遇到不会做的题时要学生学会镇定,回想学过的各种方法,从条件入手,挖掘隐含的已知条件,或从结论入手寻找解题途径,从而争取中考取得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