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经济开发区建设的思考——以滨州市经济开发区为例

合集下载

城乡一体发展思路探析——以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为例

城乡一体发展思路探析——以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为例

t o s o l v e t h e’  ̄ h r e e r u r l” a i s s u e . I n hi t s a r t i c l e , t h e a u t h o r b a s e s o n t h e d i s c u s s i o n o f u r b a n — r u r a l i n t e g r a t i o n i n n o r t h d e v e l o p m-
t e g r a t i o n o f u r b a n a n d ur r a l d e v e l o p me n t i s a f u n d a me n t a l wa y
经济的发展作为支撑 。北海开发 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恰恰为政府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 了重要 的物质
群 式 发 展
【 Ke y wo r d s 】 Be i h l a d e v e l o p me n t z o n e , u r b n- a r u r l a i n t e ra g t i o n ,
ur r l a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等为主的优质原 良种场、良种基地及苗种场的建设 , 确保 良种 品质和产量 。 ( 4 )加 大 投 入 ,强 化 渔 业 基 础 设 施 建设 积极做 好荒碱涝洼地 以及废 旧坑塘改造,做好 宜渔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做好平原水库 的综合利 用,准确把握养殖品种和数量,实现水资源效益 的 最大化 。 2 .一区多园集群发展 ,产业特色 明显 北海开发区按照省政府主体功能 区规划和 济南 市经济 圈产业分工安北海开 发区近 年来招商引资力度的增加 , 使得经济 总量不 断提 高。近几年,开发区财政收入 大 幅增长 。2 0 1 2 年度全区地方财 政收入2 . 2 亿元 ,今

滨州市经济发展区位分析

滨州市经济发展区位分析

滨州市经济发展与区位分析【摘要】滨州市位于黄河下游、鲁北平原,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北临渤海湾,东与东营市接壤,南和淄博市毗邻,西同德州市和济南市搭界,西北与河北省隔漳卫新河相望,是山东的北大门。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推动转方式调结构、加快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关键一年。

本文从滨州市经济现状的调查入手,通过分析滨州市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劣势,深入思考滨州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问题,提出滨州经济发展的建议,寻求一条适合滨州经济发展之路。

【关键词】滨州经济发展区位分析优势劣势1.滨州市概况滨州市位于黄河下游、鲁北平原,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北临渤海湾,东与东营市接壤,南和淄博市毗邻,西同德州市和济南市搭界,西北与河北省隔漳卫新河相望,是山东的北大门。

现辖滨城区、惠民县、阳信县、无棣县、沾化县、博兴县、邹平县六县一区和滨州经济开发区、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版图面积9600平方公里,人口370多万。

滨州市处于华北新生代沉降区东南部的济阳拗陷中。

全境地势大体是南高北低,略向东北倾斜,渐次过度到大海,境内山地为泰沂山地余脉,走向近南北,仅邹平县境内有少量山丘地。

境内除过境黄河外,以黄河为界,南部为小清河流域,北部为海河流域。

各河大致流向东北,注入渤海。

2.滨州市经济发展现状近年来,全市上下始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科学发展是主题,改善民生是根本,调整转型是主线,招商引资是重点,创新实干是关键,和谐稳定是基础,清正廉洁是保证”的“49字”工作方针,按照“123456”的总体发展布局,深入实施追赶超越战略,经济社会始终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2010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51.52亿元,增长13.5%;地方财政收入103.99亿元,增长29.7%;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86.12亿元,增长22.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19.83亿元,增长16.6%,基本实现了年初确定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中2010年人均主要经济指标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目标。

滨州市经济发展区位分析

滨州市经济发展区位分析

滨州市经济发展区位分析第一篇:滨州市经济发展区位分析滨州市经济发展与区位分析【摘要】滨州市位于黄河下游、鲁北平原,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北临渤海湾,东与东营市接壤,南和淄博市毗邻,西同德州市和济南市搭界,西北与河北省隔漳卫新河相望,是山东的北大门。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推动转方式调结构、加快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关键一年。

本文从滨州市经济现状的调查入手,通过分析滨州市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劣势,深入思考滨州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问题,提出滨州经济发展的建议,寻求一条适合滨州经济发展之路。

【关键词】滨州经济发展区位分析优势劣势 1.滨州市概况滨州市位于黄河下游、鲁北平原,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北临渤海湾,东与东营市接壤,南和淄博市毗邻,西同德州市和济南市搭界,西北与河北省隔漳卫新河相望,是山东的北大门。

现辖滨城区、惠民县、阳信县、无棣县、沾化县、博兴县、邹平县六县一区和滨州经济开发区、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版图面积9600平方公里,人口370多万。

滨州市处于华北新生代沉降区东南部的济阳拗陷中。

全境地势大体是南高北低,略向东北倾斜,渐次过度到大海,境内山地为泰沂山地余脉,走向近南北,仅邹平县境内有少量山丘地。

境内除过境黄河外,以黄河为界,南部为小清河流域,北部为海河流域。

各河大致流向东北,注入渤海。

2.滨州市经济发展现状近年来,全市上下始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科学发展是主题,改善民生是根本,调整转型是主线,招商引资是重点,创新实干是关键,和谐稳定是基础,清正廉洁是保证”的“49字”工作方针,按照“123456”的总体发展布局,深入实施追赶超越战略,经济社会始终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2010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51.52亿元,增长13.5%;地方财政收入103.99亿元,增长29.7%;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86.12亿元,增长22.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19.83亿元,增长16.6%,基本实现了年初确定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中2010年人均主要经济指标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目标。

经济开发区发展的几点建议

经济开发区发展的几点建议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对开发区今后发展的几点建议经济开发区自成立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及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开发区新旧建设者的辛勤努力下,经历了许多风雨曲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在2006年元月份通过国家发改委的审核,确定为省级开发区。

且于2006年5月份通过规划审核,公告开发区四至范围,得到国务院和各级政府的肯定。

开发区以前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众所周知,无须多说。

对于开发区以后的发展,我有以下几点不成熟的建议:一、经济开发区作为我县经济发展的试验区,对外开放的窗口,招商引资的平台,开发区在制定区域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时,应作科学定位、科学规划。

在全县总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指导下,制定出符合自身特点,既能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又能体现区位优势的发展战略,明确机构定位、产业定位、功能定位,尤其是依托本地资源优势,搞好产业布局,我认为开发区应定位在重点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因为沿海地区地价高,劳动力价格相对要贵),发展劳动密集型行业;以及注重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发展竹制品深加工行业,这既能增加地方税收,增加开发区本身的造血功能,又能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更能改善开发区建设和入园企业建设的软硬环境。

二、理顺体制,完善职能,深化管理机构改革。

体制不顺一直是开发区发展的瓶颈问题,有职无权,职能授权不到位,由于授权不到位,或根本没有授权,致使入区企业规划、报审环节过多,时限过长等,办事效率低下,特别是有些职能部门大局观念淡薄,维护开发区发展的服务意识不强,部门利益作怪,搞部门垄断,办事拖沓、推诿,给外来投资者造成不好的印象。

因此,我认为开发区应借鉴国内发达地区和沿海特区发展经验,采取“管委会”的“准政府”管理模式,引入“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理念,保证开发区精简高效运转,争取上级党委、政府的重视,确保管委会机构和职能到位,明确开发区管理机构为县委、县政府的派出机构,管委会可以根据授权行使同级人民政府的行政审批,经济协调与管理以及社会管理职能,制定开发区的具体发展方针、发展目标、行政管理体制等政策措施,对已派出常设机构的职能部门充分下放已设置的机构权限,没有派出常设机构的职能部门,必须明确分管领导,协助开发区工作。

某经开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建议思考

某经开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建议思考

某经开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建议思考经开区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并思考对策,以实现经开区的可持续发展。

一、经开区发展存在的问题1、产业结构不合理部分经开区产业定位不清晰,缺乏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产业同质化现象严重。

一些经开区过度依赖传统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导致产业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弱。

同时,产业之间的关联性和协同性不强,难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影响了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2、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经开区在发展初期,为了吸引项目入驻,往往粗放式地供应土地,导致土地闲置和浪费现象较为严重。

一些企业占地面积大,但实际产出效益低,土地容积率和投资强度不达标。

此外,由于缺乏科学的土地规划和管理,土地资源配置不合理,影响了经开区的发展空间和土地利用效率。

3、创新能力不足经开区内企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普遍较弱,研发投入不足,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

大多数企业仍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以加工制造和组装为主,产品附加值低。

同时,经开区内的创新平台和服务体系不完善,缺乏高端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难以支撑企业的创新发展。

4、环境污染问题突出一些经开区在发展过程中,忽视了环境保护,引进了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

这些企业的生产活动对周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污染,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态平衡。

此外,经开区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设施不完善,难以满足环保要求。

5、招商引资质量不高经开区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存在盲目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的现象。

一些引进的项目不符合经开区的产业定位和发展规划,投资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带动能力弱。

同时,招商引资方式单一,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难以吸引优质项目和大型企业入驻。

6、管理体制机制不顺畅经开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存在诸多问题,如管理权限不清、职责不明、部门之间协调不畅等。

对经济开发区建设的思考——以滨州市经济开发区为例

对经济开发区建设的思考——以滨州市经济开发区为例

程监理 不到位 , 价高 ;三 是规划执 行 造
不严肃 ,随 意变更 ;开发 与招 商脱节 ,
造 成 盲 目开 发 ,开 而 不 用 ,土 地 闲 置 ,
外部 关系不顺 。具 体表 现:一是管委会
作 为政 府派 出机构 ,享有 较高 的 经济 职 能权 限 ,在 缺少 国家相 关法 律依 据 情 况下 ,在处 理 区 内外事 务时 与相 关 政府 职 能部 门难 以协调 一致 ,应 有的
根据上述存在的问题 , 我们提出了滨 州经济开发区建设过程中的几点建议 :
1.对 区 内 外 环 境 因 素 进 行 充 分 分
析 研 究
面发展阶 段。 十多年来 , 经济开发区在全
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 逐步发展壮大 , 大
多数 已经 走 上 正 轨 ,成 为 我 国 发 展 外 向
区设立、建设的盲目性较大 ,存在 “ 多占 少用、早占少用、占而不用”等问题。
2. 资 金 问 题 。滨 州经 济 开 发 区 开 始定 位 偏高 ,后 期 资金 跟进 存在 难 度。 滨州 经济开 发 区在 建设初 期 , 坚持 高 起 点的规 划 方针 ,建立 了许 多投 资
5 4 中 国城 市 经 济
利 性 决 定 了外 资 ( 括 内资 ) 动 偏 好 大 包 流
采 取 招 标 拍 卖 的 方 式 少 ; 二 是 建 设 工
滨州市城市风貌
首 先 是缺 少 内部 公平 竞争 制 度 ;其次 是 缺 少 内部激 励 机制 ;再次 是 因为 与
中城市 、 靠近市场和 资源的 中心地带。 二
区 企 业运 营 的 影 响 。
2. 注 意 引进 项 目 的 难 度 , 提 高 项

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文化产业助力文化自信建设研究

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文化产业助力文化自信建设研究

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文化产业助力文化自信建设研究作者:杨宁霞来源:《时代经贸·北京商业》 2019年第3期【摘要】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瞩目成就,新时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应该协调发展。

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区,抓住新旧动能转换的良好机遇,找出发展中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促进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自信建设协同发展。

【关键词】文化自信;文化产业;协调发展中共中央重要讲话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文化产业的发展是文化自信建设的保障。

发展文化产业同样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

面对未来,文化产业的发展有了新思路,把握新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

一、文化产业助力文化自信建设的自身优势(一)政策优势2018年初,国务院批复《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山东省把新旧动能转换作为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工程,提出打造“十大过万亿级产业”,文化产业位列其中。

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滨州市文化大发展繁荣 ,滨州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文化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滨州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保障。

2018年8月14日,政府领导下滨州市文化产业管理服务大数据平台上线,标志着我市文化产业管理和服务工作向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智慧化迈出了重要一步。

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台了《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加快文化强区建设的实施意见》,从财税、投资、工商管理、土地管理等各方面提供政策上的支持。

可见,对于文化自信的建设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政策上的明显优势。

(二)文化产业本身的优势文化产业增强文化自信具有独特优势,具体体现在广泛性、潜移默化性和高效性三方面。

文化产业本身包含内容非常广泛,文化产品涉及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此,文化产业是大众文化的载体,可以触及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在广泛性上文化产业对文化自信的建设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应用文-关于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问题的思考

应用文-关于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问题的思考

关于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问题的思考'关于开发区体制机制问题的思考一、我国经济开发区存在的问题(一)管理体制欠规范。

我国现有的绝大多数开发区管委会在管理体制上基本保持了行政干预为主导的管理模式,但是各类开发区管理主体并不一致,大致可分为机关、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三类。

作为机关单位的开发区管委会缺乏明确的法律地位依据,将开发区的管理主体界定为事业单位,必然会影响管委会经济管理、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充分发挥。

因此,由于管委会的性质没有得到明确界定,导致开发区的行政地位存在争议,开发区管委会拥有哪些审批权、多大的审批权限,无法本文由联盟收集整理进行统一明确界定,只能交由各地自行把握。

另外,随着开发区不断壮大、人口集聚,社区管理与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强,许多管委会不仅要承担促进经济发展的职责,还发挥着社会管理职能,大量社会事务管理影响了开发区主要职能的发挥,管委会管理体制亟待理顺。

(二)管理权限下放不到位。

我国各地政府下放给开发区管委会的经济管理权限不充分,管委会与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经济权责界定不清晰。

由于国土、等系统实行垂直管理,造成了诸如土地储备、批次申报,项目立项、规划和审批,经济管理,执法检查等管理权限下放不到位,审批权仍保留在政府相关部门,开发区无法自行直接审批办理,必须通过各派驻机构进行协调,但是各派驻机构较为独立,协调过程复杂,导致开发区在创优发展,提高行政效率等方面受到限制。

许多企业办理生产、经营审批事项时既要去政府相关部门,又要去管委会相关部门,办事效率低下。

总体上说,开发区保障经济发展的职能受到限制,发挥的主要作用为帮助企业协调上级有关业务部门。

当前,我国大部分开发区管委会在机构设置方面缺乏决定权,大多由上级部门负责,导致机构设置一直未理顺,无法全面落实改革意见。

另外,许多开发区不具备人事管理权,缺乏招聘决定权,对于区内所有人员的招聘,都需要逐级向上请示,得到批准后方可执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开发区各项职能的充分发挥。

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位于山东省滨州市的一个具有特殊经济地位的开发区。

它是滨州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支撑点,也是我国经济特区建设的成功范例之一。

本文将从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历程、区位优势、产业布局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发展历程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经过近30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山东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经济特区之一。

在成立初期,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就确定了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政策措施,吸引了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的投入,促进了区域经济的迅速崛起。

二、区位优势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山东半岛中部,东临渤海,西接济南,北邻东营,南连德州,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该区域交通便利,拥有京九铁路、京沪高速公路等重要的交通干线,与国内外各大城市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此外,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等,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三、产业布局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产业布局上注重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以及现代服务业。

该区域重点发展石化、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高科技企业和知名企业,推动产业链的完善和升级。

同时,还重视发展现代服务业,如金融、文化创意产业等,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四、发展前景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未来的发展中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国家大力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该区域将进一步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培育和吸引更多的科技型企业落地生根。

同时,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还将注重创新创业的推动,鼓励人才创新创业,并为其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政策支持。

可以预见,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总之,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积极的发展战略,已经实现了从一个普通经济区到一个繁荣兴盛的现代化经济特区的转型。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将继续迈向新的高度,为滨州市和整个山东省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经开区管理委员会调研报告:对园区发展存在的几点问题及建议的思考

经开区管理委员会调研报告:对园区发展存在的几点问题及建议的思考

经开区管理委员会调研报告:对园区进展存在的几点问题及建议的思考一、存在的问题〔一〕在更大力度推动改革创新上存在肯定的机制体制制约1.经开区缺乏经济管理赋权。

经开区作为区政府派出机关,担当着大量的属地管理与服务责任,自成立以来,始终都是事业单位,并且没有任何执法权,现行体制未赐予相应的惩处与管理权力,有责无权,难以提高工作效率。

2.目前我单位实行区直单位的薪酬制度,工资结构无法调整,调资空间有限,按劳安排、奖勤罚懒在实施上存在“身份”制约,在以岗定薪、绩效考核的人事薪酬管理模式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等岗位管理方法上较为滞后,该薪酬制度已经无法适应目前开发区高质量进展工作要求。

3.园区开发建设与管理市场机制不足。

经开区的工程建设项目除财政拨款项目外大多接受城发工投公司代建;因工投公司代建设开发模式从项目初定到最终签订必要三方确认,手续繁杂、周期长,缺乏效率。

随着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功能的建设开发需求日益突出,建设力度和规模进一步加大,由经开区负责的项目日益增多,管理难度渐渐加大,急需通过建立科学的现代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园区建设、开发与运营管理工作。

〔二〕在更加全面贯彻落实新进展理念的全局视野和系统性思维上较为欠缺一是开发区创新才能不强,科技进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进展的支撑才能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一流先进开发区水平,这是制约xx经开区进展的“阿喀琉斯之踵”。

在历年的经开区争先创优综合考评中,虽然当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数及省级以上名牌产品数两项指标在全省排名将保持全省第一梯队,但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规上工业R&D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出口额比重等指标始终排名靠后。

在20XX年上半年的全省开发区争先创优综合考评中,xx经开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x%,全省排名x;规上工业R&D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x%,全省排名x;当年新增省级以上科技以上创新平台及载体数为0;存在较大的短板。

2024年经济开发区基本建设管治总结(二篇)

2024年经济开发区基本建设管治总结(二篇)

2024年经济开发区基本建设管治总结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开发区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经济开发区基本建设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本文将对经济开发区基本建设的管治进行总结,以期为其他地区建设提供经验和借鉴。

一、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基础设施是经济开发区发展的基石,对于引进企业和吸引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注重规划和布局,合理安排道路、供水、供电、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充分考虑未来的发展需求。

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建设效率和质量。

二、加强土地和资源整合土地资源是经济开发区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土地和资源整合方面,经济开发区要加强政府的组织和协调,统筹规划和布局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土地的经济效益。

同时,要注重生态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开发区。

三、优化行政服务体系行政服务是经济开发区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行政服务方面,经济开发区要加强政府职能转变,从“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提高行政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要建立健全行政审批制度,简化审批程序,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

同时,要加强行政执法和监管力度,维护市场秩序,为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

四、加强产业链和创新链建设产业链和创新链是经济开发区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产业链建设方面,经济开发区要加强产业规划和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引入优质企业和高端人才,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

同时,要加强创新链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产业链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五、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服务是经济开发区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公共服务方面,经济开发区要注重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建设,提高公共服务的覆盖率和质量。

要注重民生需求,加强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建设,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同时,要加强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服务,丰富社会组织活动,提高社区文化建设水平。

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探析--以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为例

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探析--以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为例

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探析--以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为例
刘中华
【期刊名称】《城市建筑》
【年(卷),期】2013(000)014
【摘要】党的十八次代表大会提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本文通过对北海开发区城乡一体化的探讨,阐述了开发区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采取的有效措施,希望对其他地区的城乡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总页数】2页(P258-259)
【作者】刘中华
【作者单位】山东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局251907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滨州市城乡一体化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J], 齐鹏;刘新
2.以全民创业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以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城乡一体化发展为例[J], 龚艳萍
3.对经济开发区建设的思考——以滨州市经济开发区为例 [J], 李艳春
4.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规划位置的批复 [J], ;
5.经济开发区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研究——以滨州市经济开发区为例 [J], 李艳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滨州城规划管理办法——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与管理

滨州城规划管理办法——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与管理

滨州城规划管理办法——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与管理一、引言滨州市作为山东省的重要城市之一,拥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为了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滨州市制定了城规划管理办法,其中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与管理。

本文将对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与管理进行详细介绍。

二、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与管理的背景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2003年,是滨州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为了合理规划和管理开发区的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土地利用效果,滨州市制定了相应的规划与管理办法。

三、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与管理的原则1. 保护环境:确保开发区建设与环境保护相结合,提高生态效益。

2. 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科学规划土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 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合理规划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开发区的整体服务水平。

4. 产业结构优化:引导和支持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5. 空间布局合理:合理规划布局,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城市的整体形象。

四、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与管理的内容1. 开发区总体规划制定开发区的总体规划,包括用地规划、产业规划、建设规划等,以确保开发区的有序建设和高效运行。

2. 土地利用规划根据开发区的用地需求和环境条件,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安排各类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规划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提高城市的交通运输和生活设施水平。

4. 环境保护规划制定环境保护规划,包括大气、水域、土壤等环境保护措施,确保开发区建设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5. 经济发展规划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引导和支持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五、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与管理的重要性1. 推动经济发展:规划合理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可以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2. 提高城市形象:规划与管理开发区可以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增加城市的吸引力。

滨州北海经济区区位分析

滨州北海经济区区位分析

贡献率(%), 二产, 91.56
增加(亿 元),贡一献产率, (%),
2.92一产, 4.26
增加(亿 元), 二产,
10.75
增加(亿元) 贡献率(%)
增加(亿 元),贡三献产率, (%),
1.98三产, 4.18
经济发展情况
农林牧渔业|产品体系
北海经济区农林牧渔业发达,尤其牧业和渔业。 全区已开发水产养殖面积29万亩,养殖从业人员 达到2000人左右,年产量5万多吨,水产养殖年 实现产值2.7亿元,特别是对虾、梭鱼、毛虾、丰 年虫、文蛤等名优特海产品资源丰富,并且育种 有海参、南美白对虾、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 等,已成为“京津塘地区的海鲜供应基地和育种 基地”。
海路交通:滨州港的开发建设,为国际物流构筑了低 廉、便捷的海陆一体化的交通运输体系。
航空交通:滨州大高通用航空城飞机跑道达到4C级标 准,航空物流业已经正式开通。距离济南遥墙机场200 公里,距离北京首都机场300公里,且有高速公路相 连,空运条件便利。
区位分析
交通区位
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地处环渤海经济圈 的中心,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 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大国 家战略规划建设的重要港口之一,是济 南都市圈唯一海港港口和最近的出海通 道,是山东对接天津滨海新区最近的口 岸。
滨海 经济区
区位分析
旅游区位
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北部沿 海有贝砂岛88个,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湿地 水、洲纵横交错,芦荡深幽,百鸟翔集,野趣盎 然,是人们回归自然的理想场所。以及土著特色 风情,是吸引周边地区乃至国内外游客的最大优 势。
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计划建设滨海旅游带:沿套 尔河以西临海、临港、临河地区,南至郝家沟两 侧的生态林、湿地公园、黄河故道湿地为一条主 线的生态旅游带。严格保护岸段,黄河三角洲国 家级自然保护区、滨洲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 然保护区。

经济开发区发展的几点建议

经济开发区发展的几点建议

02 产业定位与发展方向
产业定位
依托资源优势
经济开发区应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例如,如果当地拥有丰富的 自然资源,可以重点发展资源加工型产业;如果当地人力资源丰富,可以重点发展劳动密 集型产业。
着眼市场需求
经济开发区的产业定位应着眼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主导产业。例如,当前消费者 对健康、环保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经济开发区可以重点发展健康、环保等相关产业。
人才激励措施
提供晋升机会
为人才提供晋升机会,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提供奖励机制
通过设立奖励机制,鼓励人才为企业和社会做出贡献。
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包括办公设施、休息场所等,提高工 作效率。
05 招商引资策略与优化营商 环境
招商引资策略
锁定目标产业
针对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定位,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制定符合实际的招商引资计划,明确重点招引的产业、企业 和项目。
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 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布局 。
加强合作交流
加强与国内外合作交流,引进 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开
发区整体竞争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建设高标准的公共服务设施,如学校、医院、文化中心等,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交通网络建设
建设快速路和主干道,提高经 济开发区的交通通行能力。
优化公共交通网络,提高公共 交通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
鼓励使用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 ,如新能源汽车和公共自行车 等,减少交通对环境的影响。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建设科技创新平台,促进经济开发区的科技创新 和成果转化。
注重产业关联性

坚持开放发展理念 引领滨州对外经济实现新突破

坚持开放发展理念 引领滨州对外经济实现新突破

坚持开放发展理念 引领滨州对外经济实现新突破王茜摘要:在国际国内双循环格局形成背景下,我国的对外开放已进入快车道,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格局正在形成。

“十四五”时期,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在更高层次上借力“一带一路”布局,构建滨州对外经济发展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文重点研究滨州积极主动参与国内区域经济发展和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形式、新战略、新举措。

关键词:开放发展;滨州;对外经济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对于滨州借力“一带一路”倡议布局,构建滨州对外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 中国及滨州开放发展面临的新形势1.1 国际经贸合作呈现新形势一是世界经济向区域一体化发展。

G20促进了国家之间经济合作的持续和稳定;各种类型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成为世界经济贸易联合发展的新引擎。

截止2020年11月,由世界贸易组织公布并仍然运行的自由贸易协定共250个,其中78%是2000年以后签订的。

二是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占比提高。

根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数据显示,2015-2020年,发展中国家进出口额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9.2%,明显高于发达国家2.7%的增长速度。

三是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

机器人、3D打印、物联网等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

中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德、美、中、英、日、法、芬兰、瑞士、丹麦、韩国等国家均成立了专门的产业创新机构,以期在高新科学技术方面实现突破性的发展。

1.2 对外开发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一是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加快。

近年来,以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2020上半年,我国高科技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4.2个百分点;在工业投资中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占比达到41.6%。

我国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整体经济素质正在逐步提高。

二是国内区域经济合作与竞争进一步升级。

东部已经逐渐形成“京津冀”、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合作区域,滨州正处于“京津冀”和长三角经济圈之间,同时位于环渤海经济带之中,这将对滨州对外经济发展影响深远,既能够带来一定的机遇,又形成一定的挑战。

关于滨州市工业经济发展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滨州市工业经济发展问题的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一、引言在当今社会,工业经济发展一直是各地区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

作为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资源的城市,滨州市一直致力于工业经济的发展。

本调研报告旨在对滨州市工业经济的现状、问题、发展趋势等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滨州市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二、滨州市工业经济现状分析1. 工业产值分布根据滨州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滨州市工业产值主要集中在化工、煤炭、电力等领域。

其中,化工产值占比最大,占据了整个工业产值的三分之一。

其次是煤炭和电力,分别占据了工业产值的25%和20%。

2. 产业结构分析滨州市的工业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以化工和煤炭为主导。

这种单一的产业结构不利于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需要引入新的产业来丰富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多元化。

3. 环境保护问题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滨州市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

水污染、空气污染等成为困扰工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环境保护措施的不力也影响了滨州市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滨州市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1. 产业结构单一化滨州市的工业产业结构单一,以化工和煤炭为主。

这种单一的产业结构不利于经济的多元发展,一旦某一行业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整个市的经济发展。

2. 环境污染严重由于工业化进程快速,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水污染、空气污染等问题成为困扰滨州市工业发展的障碍。

3. 技术创新不足滨州市的工业发展主要依靠传统产业,对新技术的应用和创新不足。

这不利于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四、滨州市工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1. 产业结构调整为了实现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滨州市需加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技术创新,引导资金向高新技术领域倾斜,推动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2. 环境保护今后滨州市在发展工业的需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强化环境监管,推动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减少污染排放,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3. 技术创新滨州市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含量,提高产品质量,拓展市场,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

(发展战略)滨城区工业经济发展的状态及思考

(发展战略)滨城区工业经济发展的状态及思考

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是壮大县域经济的必由之路——滨城区工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思考工业是经济发展的脊梁,一个地方的经济实力如何首先看其工业发展,工业,是县域经济的“生命线”,是壮大县域经济的必由之路。

我区作为黄三角大开发主战场中心城市,要实现跨越发展,希望在工业;实现奋力崛起,出路在工业;建设魅力滨城,动力在工业。

一、滨城工业发展的现状与特点近年来,滨城区工业发展突飞猛进,总量规模增势强劲,结构布局更趋合理,品牌特色更加显现,效益贡献逐年升高,工业经济发展带动滨城区县域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宏观经济的各项指标都有大幅增长。

(一)工业经济是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十一五期间我区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在53.7%-54.1%之间,是全区经济增长的绝对主力。

201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86.04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6亿元、利税25.86亿元,工业经济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201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缴税金27亿,占全部税收总额的57.5%,占财政收入的52.5%。

(二)优势产业发展加快,骨干企业支撑作用凸显。

家纺服装、化工生物、食品加工、机械制造四个主导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分别有86家、28家、19家、30家,总数占规模以上企业75.64%,四个产业总量比重超过83%,其他产业所占比重不到20%。

(三)技术进步成效显著,创新能力逐步提高。

全区工业主要生产设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占60%左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占30%左右;骨干企业的生产工艺60%以上为国内先进水平,而中小企业的设备、工艺和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升级改造步伐也较慢。

全区拥有企业技术中心16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3家,市级12家。

(四)品牌建设初见成效,企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全区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中国名牌产品4个,山东省著名商标6个,山东名牌产品13个,其中毛巾、除草剂、抽油杆、鲜酵母、活塞镶圈等产品生产能力和竞争优势居全国同行业或全世界首位,产能扩张迅速。

滨州北海经济区区位分析

滨州北海经济区区位分析

冶金
果蔬
化工
产业 格局
粮油
纺织
机械 制造
经济发展情况
四大板块|产业布局
01 循环经济 产业园
04 临港产业
园区
03 生态科技
园区
02 现代渔业
园区
在经济建设方面,以临港产业园区、生态科技 城、循环经济园区、现代渔业园区、生态科技 园区等特色园区为依托,大力推进高端、前沿 产业的发展。
2015年,北海经济开发区以港产城一体化为发 展思路,以机制体制创新为发展源动力,加快 推进临港产业、生态科技、循环经济、现代渔 业四大特色板块快速崛起,加快建设成为集创 新创业、生活休闲、产业升级的生态科技未来 新城。
海路交通:滨州港的开发建设,为国际物流构筑了低 廉、便捷的海陆一体化的交通运输体系。
航空交通:滨州大高通用航空城飞机跑道达到4C级标 准,航空物流业已经正式开通。距离济南遥墙机场200 公里,距离北京首都机场300公里,且有高速公路相 连,空运条件便利。
区位分析
交通区位
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地处环渤海经济圈 的中心,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 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大国 家战略规划建设的重要港口之一,是济 南都市圈唯一海港港口和最近的出海通 道,是山东对接天津滨海新区最近的口 岸。
区位分析
国际经济区位|经济区位
从世界范围看,滨州市整体正位于崛起的渤海经济圈、环太平洋经济圈与新欧亚大陆桥经济带的结合部,并处于 “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上。
2015年,滨州市出台政策注重研究谋划,推动开放发展。深入研究如何深化推进“两区一圈”开发建设,如何在 “一带一路”、中韩中澳自贸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寻求机遇,参与融入,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 型经济新体制;立足产业优势,引导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国家高端装备制造、基建、能源、文化输出。要整 合外事资源,建好交流平台。

关于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几点思考经济开发区是一个地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集中展示。

近些年来,区域之间的经济竞争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经济开发区之间的竞争。

加快经济开发区的建设与发展,是各个地区在加快工业化进程中的首要任务。

最近,我与几名同志到安徽省芜湖市、蚌埠市、马鞍山市及南京市江宁区等地就经济开发区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有了一些新的收获和启发。

一、加快经济开发区建设,必须坚持科学规划。

经济开发区建设,是地方经济发展的百年大计。

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占地往往要达十几平方公里,甚至几十平方公里。

对于如此大的经济发展区域,如何去建设它、发展它,对一个地区来说,可谓举足轻重。

而开发区建设“千里之行”的首要一步,莫过于立足长远、科学规划。

因为有什么样的规划,就会有什么样的布局和效果。

芜湖、蚌埠经济开发区都不惜花费近百万元设计费用,邀请上海同济大学进行总体规划设计。

正是缘于高品位的设计,两个开发区才展现给人们一个现代化开发区的整体形象。

在其他一些地区,我们也曾发现,为了节约“设计费用”,在开发区建设上草草上马,随意布局,结果留下了无法弥补的遗憾,损失巨大。

综合几个开发区的经验,作为一个成功的开发区,在规划上起码应注重以下几点:一是讲究形象,规划好进出本资料权属转载网络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转载网络口通道,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二是着力营造环境效果。

留足充分的绿地和空间,建设花园式、生态型开发区;三是主次干道宽度协调,井然有序;四是项目分布的功能区相当明确,为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项目提供相对集中的适宜场所,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五是近期规划与长远规划相结合,为开发区分步开发和未来的发展提供保证。

当然,良好的规划需要严格去执行,开发区尤其要注重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切实防止科学的规划被实践的随意性所破坏。

二、加快经济开发区建设,必须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道路、电力、通讯、给排水、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开发区发展的基本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经济开发区建设的思考
■李艳春
我国经济开发区自80年代初兴建以来,已由初步探索阶段步入较规范化全面发展阶段。

十多年来,经济开发区在全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逐步发展壮大,大多数已经走上正轨,成为我国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生力军。

滨州经济开发区是山东省省级开发区,位于滨州新市区西部,规划面积为10平方公里,是滨州市委、市政府在实施“追赶战略”和“工业兴市战略”的重点开发区域。

开发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服务,以工业项目开发为主体,努力建成现代化工业示范区和高新技术的聚集区。

滨州开发区建设过程中的若干问题1.规划问题。

不要混淆了开发区与城市的区别,导致开发区规划建设无章可循。

我们应该认识到:开发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能等同与城市;开发区的用地规模、用地结构与城市有较大的差别,缺乏规划建设标准,忽视了开发区的规划特点,规划管理人才严重缺乏,开发区设立、建设的盲目性较大,存在“多占少用、早占少用,占而不用”等问题。

2.资金问题。

滨州经济开发区开始定位偏高,后期资金跟进存在难度。

滨州经济开发区在建设初期,坚持高起点的规划方针,建立了许多投资
以滨州市经济开发区为例
大,经济效益回报低的公共基础设施
建设。

这些建设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
水平,陶冶情操,有重要的意义,但建
设这些公共基础设施,不仅初期投入
较大,后期维护也需要大量资金。

而滨
州本身经济实力比较薄弱,后期资金
的来源问题,成为现在开发区建设中
比较棘手的问题。

3.环保问题。

在大力发展经济、有
效开放土地的背景下,如何切实保护该地
区的生态环境?如何尽可能避免和消除城
市用地扩张对农业用地,生态用地、水资
源保护用地等非建设用地的侵占和威胁?
在合理拓展城市空间的过程中,如何体现
对未来新兴产业和功能的前瞻性预测,以
进行可持续开发?这些都是开发区建设过
城市发展新区
程中应该予以重视的环保问题。

滨州开发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根据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滨
州经济开发区建设过程中的几点建议:
1.对区内外环境因素进行充分分
析研究
重视环境因素分析,研究发展战略
并及时调整策略,是开发区实现可持续
发展的需要,是大势所趋。

环境因素包括
国内外经济与政策大环境、周边地区环
境和开发区内部的软、硬件因素,以及这
些环境因素的变化趋势。

由于环境因素
复杂多变,加之策略调整本身就是一个
改革与自我扬弃的过程,因此,对内外部
环境分析研究与战略谋划易被忽视。


54中国城市经济
万方数据
前,下列形势变化值得认真研尧首先是
开发区招商的优惠政策优势渐失,国内
外资本市场发生变化;其次是世界经济
增长放缓,国内通货膨胀与货币紧缩形
势未根本改变,投资需求与动力不足;三
是加入WTO后对开发区引资及现有进
区企业运营的影响。

2.注意引进项目的难度,提高项
目质量
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开发区对引
进项目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引
进项目的难度也是越来越大,现有引进
项目中有一些质量不高。

造成难度大的
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与国家级开
发区相比,在区域位置、软硬件条件上,滨州市城市风貌
优惠政策方面都有一定差距。

资本的逐
利性决定了外资(包括内资)流动偏好大采取招标拍卖的方式少;二是建设工首先是缺少内部公平竞争制度,其次中城市、靠近市场和资源的中心地带。

二程真正实行招投标运作的少,部分工是缺少内部激励机制;再次是因为与是世界经济在经受次贷危机后增长速度程监理不到位,造价高;三是规划执行外部关系不顺。

具体表现:一是管委会放缓,发达国家对瓷本流动是很谨慎的,不严肃,随意变更;开发与招商脱节,作为政府派出机构,享有较高的经济他们关心的是市场和资源,而不是短期造成盲目开发,开而不用,土地闲置,职能权限,在缺少国家相关法律依据利润。

国内经济通胀与紧缩共同影响,投相对增加投入成本,四是工程完工后,情况下,在处理区内外事务时与相关资不旺。

三是开发区在区域分布和数量对工程竣工决算缺少严格的分级审计政府职能部门难以协调一致,应有的上太多,客观上造成开发区之间相互竞监督。

资金需求缺口大的问题普遍存经济权限也难以一一兑现。

二是开发争资本资源,甚至产生无序竞争;开发区在,甚至成为制约开放区发展的关键区在处理行政事务与所在地政府基层政策优惠正在减少,有些项目不进开发性因素。

这是因为:第一,开发区可用组织存在两张皮现象。

三是区内机构区也能享受到相同的优惠待遇。

引进项财力小。

不少开发区没有独立财政,可设置、人员安排、分配制度等方面有向目的整体规模、水平、档次不高。

主要表支配的开发资金有限;有独立财政的旧体制回归的趋势;干部拼搏进取精现在:(1)从技术含量上看,高新技术产开发区,都有一定数量的财政退税性神衰减,开拓创新热情不足。

业(产品)项目偏少,(2)从规模上看,补贴开支,以兑现对进区项目的优惠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兴办中小项目比重大,大项目偏少;(3)从产政策。

第二,已开发熟地的不断出让,开发区最终目的所在。

对效益缺乏重品(行业)寿命周期看,新兴成长性行业须要再滚动开发新地块(在规划区域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土地投产品少,成熟性行业占多数,(4)从生产内扩张或重新规划),开发区纷纷提出入产出账算的少,特别是对土地使用要素上看,劳动密集型、资源利用型项目“二次创业”,成片开发新的区块;已出权出让期内的整个产出效益估算考虑占多数。

让区域内还存在完善配套与公共设施的少。

少数地方在土地出让时,特别是3.注意开发建设成本高,资金投问题。

第三,前期建设贷款需要安排资商住用地地价过低,行政审批定价多,入缺口大的问题金还本付息。

竞价拍卖形式少,(2)引进项目未作降低开发成本,提高开发质量与效4.体制缺少活力,对效益缺乏重视认真评估,急于填满空地,筛选不严,益是一个突出问题。

为了营造高质量体制优势曾是开发区招商引资的一或是引进夕阳产业过多,项目运行不的投资硬环境,开发区建设需要做到张“王牌”,这体现在办理进区项目的高久即衰败,致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出让配套性、超前性、安全可靠性等,本身效率、快节奏、低收费和对项目进区后后经济效益回报低。

(3)一些开发区投入就很高。

开发成本高还表现在下管理服务的热情,周到、及时,诚信等自办实体效益不佳。


列方面:一是土地出让价格相对偏低,方面。

体制缺少活力的原因,归结起来,(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滨州学院)
万方数据
中国城市经济55
对经济开发区建设的思考——以滨州市经济开发区为例作者:李艳春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滨州学院
刊名:
中国城市经济
英文刊名:CHINA URBAN ECONOMY
年,卷(期):2008(8)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gcsjj200808011.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