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信贷服务发展研究

合集下载

山东省普惠金融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山东省普惠金融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间金融为补充的金融机构体系。山东省贯彻中央和
高、变现较为容易 的 资 产,其 他 因 缺 乏 合 理 评 估、变
全省关于社会经济 工 作 的 会 议 精 神,在 增 强 金 融 服
现手段的资产难以 进 行 有 效 抵 押;小 微 企 业 与 大 企
务的可获得性和扩展金融服务范围方面取得明显成
业相比,实力薄弱、规 模 小,难 以 获 得 对 其 资 信 的 有
关键词:山东省;普惠金融;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F832.
7(
252)
文献标识码:
A
普惠金融体系(也称“包容性金融体系”)这个概
念是联合国于 2005 年 “国 际 小 额 信 贷 年”上 首 次 提
出,是指在可承受 的 成 本 下 建 立 有 效 的、全 方 位 的、
适用于各阶层人群 的 金 融 服 务 体 系,将 金 融 服 务 的
2
.1 山东省金融服务覆盖面现状
的问题出现在农户 缺 乏 担 保 物,通 过 抵 押 贷 款 的 方
山东省普惠金 融 供 给 结 构 持 续 深 化 完 善,逐 渐
式进行,其主要的抵押品也存有很大的局限性,主要
形成以商业银行和 保 险 资 本 为 主 体,正 规 银 行 和 民
是房屋产 权 或 者 土 地 使 用 权 等 的 流 通 认 可 程 度 较

要:目前,山东省普惠金融发展成效显著,金融服务使用效率、覆盖率和满意度稳步提升。但仍
存在地区发展不均衡、不充分,金融机构设置及金融体系发展不够完善等问题。文章在对山东省普惠金
融发展现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山东省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
出合理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山东省普惠金融体系的完善提供一定的借鉴。

银行机构普惠金融的调研报告范文

银行机构普惠金融的调研报告范文

银行机构普惠金融的调研报告范文一、普惠金融的背景与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金融服务。

由于各种原因,部分人群,特别是农村地区和低收入群体,仍然难以享受到金融服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政府提出了普惠金融的发展目标,即让金融服务惠及全体人民,特别是那些处于社会经济发展边缘的人群。

普惠金融的发展不仅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还能够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普惠金融的主要模式与特点1.1 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服务形式,具有低成本、高效率、便捷性等优势,为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通过互联网技术,金融机构可以有效地拓展服务覆盖范围,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已经涵盖了支付、借贷、保险、基金等多个领域,为广大用户提供了丰富的金融服务选择。

1.2 小额信贷小额信贷是普惠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为低收入人群提供小额贷款,帮助他们解决临时性的资金需求,从而实现自身发展。

小额信贷的发展对于缓解贫困、促进就业、提高民生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小额信贷业务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许多金融机构如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都开展了小额信贷业务,为广大农民提供了便捷的金融服务。

1.3 金融扶贫金融扶贫是普惠金融的重要手段之一,它通过为贫困地区提供金融支持,帮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

金融扶贫的主要方式包括设立扶贫专项基金、开展易地扶贫搬迁贷款、推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等。

在我国,金融扶贫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许多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得到了有效推动。

三、普惠金融面临的挑战与对策2.1 风险防范普惠金融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多种风险。

为了确保普惠金融的健康发展,金融机构需要加强风险管理,提高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和处置能力。

政府监管部门也需要加强对普惠金融市场的监管,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研究综述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研究综述

金融天地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研究综述尹 丽 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摘要:十八届三中全明确提出要“发展普惠金融”标志着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迎来了最好的历史时机。

本文通过对普惠金融的相关理论的梳理,全面总结借鉴全球普惠金融发展实践,对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展开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普惠金融;金融排斥;小额信贷;微型金融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1-000299-02一、与普惠金融紧密相关的几个概念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e)是联合国于2005年小额信贷年宣传时提出的新概念。

但普惠金融的思想并非新生事物,很多国家的社会团体、政府组织一直在探索为贫困、低收入群体提供融资等金融服务的渠道,其最初和最基本的形态是小额信贷(Micro-credit)和微型金融(Micro-finance)(李杨,2013),相关研究一脉相承。

因此,在研究普惠金融之前有必要对金融排斥、小额信贷、微型金融等相关的概念作阐释和梳理。

(一)金融排斥(Financial exclusion)国外学者最早基于地理排斥视角提出金融排斥的概念(Leyshorn、Thrift,1993),之后研究发达国家存在金融排斥现象的本质、成因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进而对金融排斥这一概念作出界定。

代表性的有,“金融排斥是指由于没有合适的获取渠道,部分群体不能以合适的方式使用主流金融系统提供的金融服务”(Panigyrakis、Theodoridis和Veloutsou,2002);Kempson和Whyley(2000)提出金融排斥包括地理排斥、评估排斥、条件排斥、价格排斥、营销排斥以及自我排斥六个维度;“在金融体系中人们缺少分享金融服务的一种状态,这包括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缺少足够的途径或方式接近金融机构,以及在利用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和障碍”;而国内对金融排斥与金融包容性的研究始于2007年(王志军、田霖等),之后何德旭、饶明(2008)继续研究提出“正规金融机构对农村金融需求具有较强的金融排斥性是制约农村金融市场实现供求平衡的主要原因”。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问题及策略研究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问题及策略研究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问题及策略研究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融合的加速推进,农村普惠金融正日益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与城市地区相比,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相应的发展策略,以期为农村普惠金融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一、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的问题1. 金融资源分配不均农村普惠金融资源主要集中在县城及以上城市,并且大部分金融资源都流向了城市地区,导致农村地区的金融资源相对匮乏。

由于缺乏金融资源的支持,农村居民在创业、农业生产等方面面临着较大的困难,这也制约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2. 金融产品不够多样化在目前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中,相对于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金融产品种类相对较少,大多数农村金融机构只提供基本的贷款、储蓄等服务,缺乏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可供选择。

这给农村居民的金融需求带来了不便,也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3. 金融服务水平不高由于地域落后和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水平普遍较低,服务质量无法与城市地区相媲美。

一些农村金融机构缺乏专业化的人才和高效的管理体系,导致其无法满足农村居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金融资源浪费和金融服务不足的问题。

4. 风险控制不到位由于农村金融市场的不成熟和基础设施的滞后,农村普惠金融市场存在较大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尤其是一些小型农村金融机构由于风险控制不到位,导致了一些不良债权的增加,进一步导致了行业的不健康发展。

以上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而如何破解这些问题将是当前农村金融发展的关键所在。

1. 完善金融机构布局针对农村金融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布局。

鼓励大型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设立网点,提供更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同时引导合作社、小额贷款公司等多种形式的金融机构进入农村市场。

可以提高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其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范围,增加金融资源供给,助力农村经济的发展。

吉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吉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吉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一、吉林省普惠金融的现状1.金融基础设施的现状吉林省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粮食产区,金融基础设施相对较为完善。

省内拥有大型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多家金融机构,金融网点分布较为均衡。

吉林省还拥有全省性的金融交易中心和金融综合服务区,为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2.金融服务水平的现状吉林省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已经较为成熟,多家金融机构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技术与服务能力。

个人金融服务如个人信贷、个人存款、个人理财产品等已经比较全面。

普惠金融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很多人仍然无法获得贷款、理财、支付等基本金融服务。

吉林省金融普惠程度整体较低。

在农村地区,金融普惠程度较城市地区更低,很多农村居民依然无法获得金融服务。

尤其是一些偏远贫困地区的金融普惠程度更是非常低。

1.金融服务的缺失在吉林省,尤其是农村地区,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员无法获得金融服务。

大部分农民由于缺乏信用记录、贷款担保物、贷款用途不明确而难以获得金融服务。

一些小微企业也面临着获得融资难、成本高等问题。

在吉林省金融市场中,一些金融机构对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群体的投放贷款比例较低,这对于推动地方经济起步阶段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

3.金融机构的服务意识不足尽管吉林省金融机构已经有了一定的技术和服务能力,但在普惠金融服务上还存在服务意识不够强,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

1. 加强金融服务基础建设吉林省应该加强金融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普及金融服务网络,打造覆盖城乡、连通各地的普惠金融服务网络。

2. 完善金融产品和服务吉林省应该完善金融产品和服务,特别是针对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农民和贫困人口等特定群体开发多样化的金融产品,满足普惠金融需求。

3.加强普惠金融政策支持吉林省应该加强政策支持,为普惠金融服务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加大对普惠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开展普惠金融服务。

加大对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支持力度,增加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的投放,打破金融服务的地域障碍。

普惠金融的国外研究现状与启示——基于小额信贷的视角

普惠金融的国外研究现状与启示——基于小额信贷的视角

普惠金融的国外研究现状与启示——基于小额信贷的视角普惠金融的国外研究现状与启示——基于小额信贷的视角绪论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普惠金融成为国际间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普惠金融的本质是通过金融手段,解决贫困人口和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平。

而小额信贷作为普惠金融的重要形式,一直以来都备受重视。

本文旨在全面了解国外普惠金融的研究现状,以小额信贷为切入点,探索国外研究对我国普惠金融的启示。

第一章国外普惠金融的研究现状1.1 普惠金融的概念与发展普惠金融最早起源于印度的“格拉米纳银行”模式,后来逐渐得到国际间的认可和推广。

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当时一些国际组织开始关注贫困人口和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并探索适合他们的金融工具和服务。

1.2 国外普惠金融研究的重点领域国外普惠金融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重点领域:(1)普惠金融对贫困人口的影响国外学者通过实证研究,揭示了普惠金融对贫困人口的积极影响。

例如,普惠金融可以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减少贫困率、改善生活质量等。

(2)小额信贷的设计与管理小额信贷的设计和管理对于提高普惠金融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至关重要。

国外研究主要关注小额信贷的资金来源、风险控制、利率定价、还款方式等方面的问题。

(3)普惠金融的影响因素国外学者也关注普惠金融的影响因素,包括制度环境、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社会文化背景等。

这些因素对普惠金融的发展和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第二章国外普惠金融研究的特点与经验2.1 泛发展中国家的案例研究国外普惠金融研究主要以泛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对这些国家的普惠金融机构、政策和实践进行了深入调研。

案例研究可以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借鉴,对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2.2 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国外普惠金融研究往往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统计方法,验证普惠金融对贫困人口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而定性研究则可以从贫困人口的角度,深入了解普惠金融的设计和管理问题,以及贫困人口的心理和行为变化。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普惠金融的发展分析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普惠金融的发展分析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普惠金融的发展分析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普惠金融成为了热门话题。

普惠金融的核心理念是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金融服务,包括信贷、储蓄、保险等,从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普惠金融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机会,通过科技的力量,更多的人可以便捷地获得金融服务,这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二、普惠金融的意义三、互联网金融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机遇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普惠金融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机会。

互联网金融可以提供更多元、更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互联网金融可以降低金融服务的成本,使得金融服务更加普惠。

互联网金融可以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透明度,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金融活动中来。

互联网金融为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尽管互联网金融为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是普惠金融的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

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多样化,需要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因此需要金融机构加大研发力度,提供更多元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普惠金融需要充分考虑风险管控和监管问题,避免金融服务的滥用和风险。

普惠金融需要更多的金融教育和培训,让更多的人了解金融知识,提高金融素质。

普惠金融的发展仍需要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共同努力。

五、普惠金融的未来发展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普惠金融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互联网金融为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机遇。

普惠金融的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需要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积极应对。

在未来,普惠金融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问题及策略研究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问题及策略研究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问题及策略研究农村普惠金融是指为农村地区提供普遍、可及、可持续的金融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的一种金融模式。

在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从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不足、金融服务需求不匹配、金融服务质量不高等方面,对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一、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不足是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目前农村金融机构数量不足,服务网络不完善,特别是综合金融服务机构在农村地区非常稀缺,导致农民难以得到优质金融服务。

针对这一问题,策略建议如下:1.加大农村金融机构设立力度。

鼓励国有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等金融机构增加农村分支机构的设立,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

2.推动合作金融发展。

鼓励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等金融机构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电商平台等实体经济组织合作,提供一体化金融服务。

3.发展智能金融技术。

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升金融服务效率,降低金融成本,让金融服务更好地覆盖农村地区。

二、农村金融服务需求不匹配是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另一大问题。

由于农村经济结构和特点的差异,农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与城市居民存在较大差异,而现有金融产品和服务往往无法满足农民的需求。

策略建议如下:1.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针对农村农民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并推出适合农民的金融产品,如农村信贷产品、农业保险产品等。

2.加强金融知识普及。

通过组织培训、宣传等形式,提高农民对金融知识的了解和认知水平,增强他们对农村普惠金融的需求意识。

3.建立农村金融服务平台。

通过建立农村金融服务平台,整合各方资源,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让农民能够更方便地获取所需的金融服务。

三、农村金融服务质量不高是制约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另一个问题。

由于农村金融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专业能力不足等原因,导致农民在获取金融服务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

策略建议如下:1.加强金融监管。

强化对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加强对金融服务质量的检查和评估,确保金融服务合规、安全。

普惠金融调研报告

普惠金融调研报告

普惠金融调研报告近年来,普惠金融备受瞩目,成为了我国金融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普惠金融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然而,我国普惠金融市场目前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在贫困地区,普惠金融的普及程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为此,近日,我们进行了一次普惠金融调研,并撰写了一份调研报告,以下将对报告进行简要分析。

一、主要研究内容本次普惠金融调研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普惠金融发展现状。

调查我国普惠金融市场现状,分析普惠金融产品的种类和适用情况。

2.用户调研。

调查用户对普惠金融产品的使用体验和需求情况。

3.对接政策研究。

分析政府推行普惠金融的政策支持情况,并探究政策与市场的实际对接度。

4.未来发展趋势。

对未来普惠金融市场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探讨普惠金融市场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

二、调研结果分析1.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普惠金融的产品种类丰富多样,不同种类的产品适用不同人群。

其中,农户小额信贷是最受欢迎的产品之一,因为它可以帮助农民获得贷款,解决农民资金周转问题。

除农户小额信贷外,消费金融也是受欢迎的普惠金融产品之一。

消费金融产品主要包括消费分期、消费贷款和信用卡等。

相比传统银行贷款,消费金融更加便利和灵活,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消费需求。

2.用户调研从用户调研中可以看出,用户对普惠金融产品的需求很高,特别是农村用户。

但是,一些用户对普惠金融产品的使用还存在顾虑,主要原因是有些用户认为普惠金融的利率较高,还有些用户担心信息安全问题。

3.对接政策研究虽然政府出台了一些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措施,如金融补贴、贷款政策等,但是仍存在政策落实缺乏、政策效果不佳等问题。

此外,一些政策也存在使用门槛高,中小型机构难以获得的情况。

4.未来发展趋势未来,普惠金融市场将进一步拓展,产品种类和覆盖面将进一步增加。

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将成为改善农村贫困人口生活的重要手段。

然而,未来普惠金融市场也面临一些挑战,如竞争加剧、信息安全问题等。

金融科技创新与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金融科技创新与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金融科技创新与普惠金融发展研究一、引言在过去几年中,金融科技(FinTech)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热门话题。

互联网技术的爆发促使人们加快了金融业在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转型。

金融科技已经改变了金融行业的运作模式,并对普惠金融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金融科技创新与普惠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深入剖析当前金融科技创新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它面临的问题,同时探讨如何进一步发展普惠金融,让更多的人受益。

二、金融科技创新对普惠金融的影响金融科技创新通过减少金融中介环节、打破传统金融行业壁垒加速资金的流通,提高金融效率和金融服务的质量,进一步推动普惠金融发展。

具体来说,金融科技创新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促进普惠金融发展。

1.普惠金融的推广传统金融机构的信贷服务往往只针对有稳定收入和资产的人群,而金融科技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对社会全面的信息化程度提高,全面满足了小微企业、农村贫困地区、微型企业和社会薄弱群体的信贷需求;同时,小额贷款也因为电子支付、智能存储和转账等金融科技工具的发展而得到了强化,这让许多贫困人群能够获得更多的信贷服务。

2.大数据分析增强风险控制金融科技在风险预测和风险管理方面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以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为支撑的智能风控系统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加快数据分析和处理速度,并且在集成不同类型的数据、涵盖多个维度信息时具备更强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通过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将信息库与金融行业相互关联,可以判断出贷款申请人的真实贷款申请意图、及时揭示贷款欺诈行为,从而使得贷款的风险更加得到有效控制。

3.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金融科技可以帮助机构提高运营效率,缩短服务周期,大大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

例如,金融科技团队可以使用AI机器人(人工智能)、语音识别等新技术,来实现智能客户服务。

顾客通过自动语音识别系统建立与金融智能机器人的对话,机器人完成顾客的基本信息查询并根据顾客需求选择相应的服务产品等。

金融科技可以从“人”的角度解放出手工处理流程,又可以帮助金融机构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提高工作运营的效率,增强了金融相关服务供给侧的能力。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研究综述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研究综述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普及,金融服务的边界逐渐模糊,普惠金融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产物,不仅降低了金融服务的门槛,还使得更多的人和企业享受到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本文旨在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研究综述,旨在深入理解其内涵、发展脉络、影响与挑战,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操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首先界定数字普惠金融的基本概念,明确其与传统金融服务的区别与联系。

接着,从全球视角出发,分析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探究其背后的推动因素和主要模式。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讨论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包括促进经济增长、改善民生、推动金融包容性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也会关注数字普惠金融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如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监管难题等。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和评价,本文旨在为数字普惠金融的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证依据。

希望通过本文的综述,能够加深人们对数字普惠金融的认识和理解,为推动其健康、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二、数字普惠金融的理论基础数字普惠金融的理论基础主要源自金融包容性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金融科技理论以及普惠金融发展理论。

这些理论共同构成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核心逻辑和指导思想。

金融包容性理论主张金融服务应广泛覆盖社会各阶层和群体,特别是那些被传统金融体系所忽视的低收入群体和小微企业。

数字普惠金融正是通过数字技术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提高金融服务的触达率,从而实现金融的广泛包容性。

信息不对称理论指出,在金融市场中,由于信息分布不均,往往导致信贷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和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减少信息不对称,从而提高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

金融科技理论强调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通过技术手段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可得性。

普惠金融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普惠金融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普惠金融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普惠金融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发展目标。

普惠金融是指将金融服务扩展至未被服务的低收入、农村、女性、贫困人口等群体,旨在推动社会、经济等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结合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探讨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问题和解决方案。

一、普惠金融的理论基础普惠金融的理论基础源于公平、平等、可持续的金融服务模式。

这种模式早在1970年代就被提出,随着金融创新和技术发展,普惠金融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

其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环境变迁。

普惠金融是世界范围内发展中国家方案之一,该方案旨在为表层社会补充资本和基础知识。

同时,现代化程度低的国家普遍存在信贷饥渴现象,这对普惠金融的发展也提供了支持。

2. 服务范围。

普惠金融能够服务的对象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农民、中小企业家、物流和旅游行业从业者、学生和非正规就业人员。

3. 金融服务。

由于上述优势,普惠金融在国内逐渐成为了热门话题。

二、普惠金融的现实问题然而,普惠金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包括:1. 风险控制不力。

由于部分受众群体信贷记录不良、收入低、信用背景不够清晰,金融机构承担的风险较高,也会对普惠金融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2. 监管不严。

一些不法分子会借机从普惠金融中牟取暴利,导致普惠金融的成本过高、收益过低。

3. 融资渠道不畅。

由于套路变化及理性应对等原因,一些银行、群体信用工程等机构暂时遇到融资问题,导致普惠金融的发展缓慢。

三、普惠金融的解决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各界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1. 财政支持。

政府可以提供协助,比如提供经费、信息、网络等用于普惠金融的各种服务。

2. 监管规范。

作为公共服务项目,政府应将普惠金融纳入监管范畴,防止机构重复发放贷款等行为。

3. 深入研究。

需要通过更深入的研究,不断探讨新的普惠金融模式,提高服务的效率和人们的获得感。

在普惠金融的理论和实践领域,不断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的水平和发展的质量,有助于更多的人获得金融服务,推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河南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河南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农村·农业·农民2024.01B 17农村经济Nongcun Jingji河南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研究摘 要:数字普惠金融的数字化、普惠性、便捷性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金融支持。

从数字普惠金融整体层面及其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3个子维度层面对河南省2012—2021年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据此提出要加强信息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普惠金融扶持监管体系、提升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适配性等,以促进河南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及其经济社会效应。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乡村振兴战略;农村金融乡村振兴战略是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重要举措。

2019年,国家多部门联合推出的《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提出不断推进我国农村地区数字化普惠金融进程,数字普惠金融业已成为支持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力量。

数字普惠金融兼具普惠金融的普惠特征和互联网的广覆盖、便捷性特征,其独特优势有助于解决传统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发展乡村经济、服务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一、数字普惠金融评价指标体系自2016年G20峰会期间我国提出制定《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数字普惠金融的概念正式被提出,后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助力普惠金融实现了广覆盖和高效率。

数字普惠金融在实践中的迅速发展和研究中的普遍需求,引发不少学者和机构致力于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最为学界认可的是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与蚂蚁金服合作测算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

该指数覆盖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37个地级市和约2 800个县区,从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以及数字化程度三个子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相关原始数据进行处理,最终得出各层分组指数和综合指数。

故本文选用其最新公布的2012—2021年的部分数据来衡量河南省近10年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

二、河南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分析(一)河南省数字普惠金融总指数分析根据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所公布的相关数据,整理出河南省各地市近10年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见表1)。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问题及策略研究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问题及策略研究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问题及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一直是关注的焦点。

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金融体系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在普惠金融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金融产品和服务缺乏多样性,无法满足农民不同的金融需求。

由于农村金融机构规模较小、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导致金融服务的有效性和便捷性不足。

农村金融市场缺乏竞争,导致利率水平偏高,让农民感受不到金融便利。

本文旨在探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以推动农村金融普惠化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策略和建议,促进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达到实现农村金融普惠的目标。

通过研究农村普惠金融的概念和发展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以期推动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本研究旨在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农村金融政策建议,引领和推动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实现对农村金融发展的全面理解和有效应对,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做出积极的贡献。

1.3 研究意义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问题及策略研究的研究意义在于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金融的作用越来越凸显,而农村普惠金融是实现农民增收致富、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通过对农村普惠金融的概念、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策略探讨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农村金融领域的现状和问题,有助于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推动农村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问题及策略研究还可以为国际发展合作提供借鉴和经验,促进农村金融在全球范围内的可持续发展。

深入研究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问题及策略,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发展普惠金融工作调研报告

发展普惠金融工作调研报告

发展普惠金融工作调研报告服务均等化的愿望更加迫切与金融机构倾斜于优质客户的属性之间的矛盾为安庆市的金融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瓶颈,如何破除金融排斥环境,确保广大群众能够公平地享受金融服务乃当务之急。

在这种情况下,研究普惠金融发展问题不仅是一个金融问题。

更是一个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因此,文章以安庆市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为研究内容.以期能够判断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障碍,从而助力经济结构调整,构建普惠金融体系,全面地为社会各收入阶层和群体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

一、统计描述(一)基本情况概述本调研报告从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金融机构分布情况、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情况、金融需求情况四个角度出发来分析安庆市普惠金融发展现状。

1.普惠金融存贷款规模截至××××年末,安庆市银行业运行状态良好.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大大增强。

20XX年~××××年金融机构存贷款情况如图1 所示. 由图1 可知,安庆市金融机构存贷款情况均呈上升趋势.存款余额及上升幅度均明显高于贷款余额,但存贷款之间的差额却渐趋平缓,这与近几年经济下行态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从图中还可以看出,短期和中长期贷款余额相差较小.20XX年-××××年短期贷款余额高于中长期,此后,1/ 6中长期贷款余额反超短期,这说明金融机构加强了中长期贷款的放款力度。

从安庆市统计局官网获取20XX年-××××年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和贷款余额,分析得知,受理财产品、民间借贷等高收益投资渠道以及居民购房支出集中释放对资金分流的影响,单位存款与个人存款增速较缓。

同时,企业使用资金积极性继续增强。

这反映出金融机构为了推进普惠金融的发展。

不断调整信贷结构以满足农户及小微企业等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

2.普惠金融机构的发展截至××××年市内六县一市的金融机构分布情况可知.安庆市金融服务机构营业网点数量总体并不乐观,在这其中,大型商业银行因为具有雄厚的资本实力,在金融市场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农信社与之相比处于劣势,尤以岳西县和怀宁县为代表。

吉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吉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吉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1. 引言1.1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吉林省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吉林省制定更加精准的普惠金融政策提供参考。

具体来说,研究的目的包括:1. 分析吉林省普惠金融的定义及内涵,明确普惠金融在吉林省的实践意义;2. 调查吉林省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了解普惠金融在吉林省的覆盖范围和效果;3. 探讨吉林省普惠金融发展的瓶颈和障碍,分析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4. 提出针对吉林省普惠金融发展问题的对策和建议,为吉林省普惠金融的持续发展提供解决方案;5. 展望吉林省普惠金融的未来发展方向,分析普惠金融在吉林省的发展前景和潜力。

通过对以上研究目的的达成,将有助于加强吉林省普惠金融工作的规划和实施,促进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引导吉林省经济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

1.2 研究对象吉林省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其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普惠金融发展作为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对吉林省的金融体系建设和金融服务水平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将以吉林省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吉林省普惠金融发展的现状、瓶颈、对策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作为东北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吉林省拥有发达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经济总量在全国居于中上水平。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深入推进,吉林省的金融体系建设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深入研究吉林省普惠金融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寻求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对优化金融服务结构,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促进吉林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吉林省普惠金融发展的研究,可以为相关部门和机构制定更加科学的政策措施提供参考,为吉林省普惠金融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并为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进行研究的重要手段,是研究得出结论的基础。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将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和分析。

我们将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吉林省居民对普惠金融的了解程度、使用情况和满意度等数据。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普惠金融的发展分析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普惠金融的发展分析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普惠金融的发展分析一、互联网金融和普惠金融的概念和特点互联网金融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对金融业务进行创新和改造的一种金融模式。

它以互联网为平台,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金融服务的在线化、智能化和个性化,提供更加便捷、快速、低成本的金融服务。

互联网金融具有开放性、透明性、灵活性和高效性的特点,大大拓展了金融服务的范围和深度,推动了金融行业的变革和创新。

而普惠金融是一种面向广大普通民众的金融服务模式,旨在解决普通民众的金融需求,包括小额贷款、支付结算、保险、理财等各种金融服务。

普惠金融的最大特点是注重包容性和普惠性,通过降低金融服务的门槛和成本,为传统金融体系所边缘化的群体提供更加公平、公正、平等的金融服务。

普惠金融的发展目标是让每个人都能享有基本的金融服务,让金融发展成果惠及全体民众。

二、普惠金融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在互联网金融的推动下,普惠金融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一方面,互联网技术为普惠金融提供了强大的支持,降低了金融服务的成本,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拓宽了金融服务的渠道,使普惠金融能够更好地满足普通民众的金融需求。

互联网金融公司和创新型金融机构纷纷进入普惠金融领域,推出了一系列针对普通民众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为普惠金融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当前,互联网金融领域涌现出了许多普惠金融的典型案例。

在小额贷款领域,互联网金融公司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打破了传统金融机构对借款人的严格把控,实现了对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的精准信贷,促进了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的发展壮大。

在支付结算领域,移动支付和电子支付等新型支付方式的普及,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便捷的支付服务,提高了消费者的消费体验。

在保险和理财领域,互联网金融公司推出了诸如微型保险、慈善理财等针对普通民众的金融产品,提高了普通民众的风险保障和理财水平。

未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普惠金融将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方面,技术的不断创新将进一步降低金融服务的成本,提高金融服务的普及率;监管政策的不断优化将加强对普惠金融的支持和规范,为普惠金融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研究综述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研究综述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研究综述摘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普惠金融发展的趋势和我国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首先,简述数字普惠金融的政策背景与发展现状,阐述传统金融、普惠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等相关概念以及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测度;其次,将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分为线下普惠金融时期、后金融危机时期、数字普惠金融新时期三个阶段,并梳理总结每个阶段的研究历程,分析不同时期的研究重点及主要研究结论;最后,从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上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研究现状进行高度概括。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经济增长;城乡收入差距;减贫效应;引言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并要求“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也要求“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建设数字中国”,同时明确提出“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30%以上”。

“十四五”规划强调“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并指出“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旗帜鲜明地要求“增强金融普惠性”。

一、数字普惠金融相关概念与测度1.传统金融、普惠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传统金融的内涵一般指资金融通,包括由金融工具、金融活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监管等构成的金融体系。

传统金融模式最大的弊端在于小微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重绩效目标实现问题,在传统金融环境下,融资难度大、融资成本高成为制约小微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问题。

从传统经济理论来看,资本越少,得到的边际回报越高,但由于风险不确定、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交易成本缺乏等原因,传统经济理论中资本边际回报曲线出现了变化。

基于上述现实困境和基本理论,普惠金融得以发展。

商业银行的普惠金融服务研究

商业银行的普惠金融服务研究

商业银行的普惠金融服务研究一、普惠金融服务的概念及意义普惠金融服务是指银行机构以有效的方式向传统金融服务难以覆盖或未覆盖的社会群体提供服务,包括小微企业、农村居民、低收入人群等,满足其金融需求,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普惠金融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也是当今时代中国金融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普惠金融服务的实施,对银行、国家和整个社会都有着广泛意义和意义:对银行而言,可以拓展客户群体、新型产品和业务,创造新利润增长点,同时成功实践普惠金融服务有助于银行的品牌塑造和社会形象的提升;对于国家而言,实施普惠金融服务可以促进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贡献,并增强国家金融安全和金融风险防范能力;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实施普惠金融服务可以有效降低贫困率,缩小贫富差距,并显著促进经济发展。

二、普惠金融服务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积极推进普惠金融服务,在服务提供对象、客户范围、产品创新等方面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是,实际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方面,金融服务的供给仍然不足,与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缺口;另一方面,服务的覆盖面仍然不够广泛,特别是在乡村地区和边远地区,金融服务供给的不平衡问题尚未完全得到解决。

未来,普惠金融服务的发展趋势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金融监管将更加强化,将加大对普惠金融服务的监管力度;其次,大型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推动金融机构进一步拓展新产品、新市场并不断融合普惠金融;最后,数字化技术将不断创新,将产生大量创新型普惠金融服务和创新型普惠金融产品。

以上这些因素势必会深刻影响普惠金融服务的发展趋势。

1、招商银行:通过互联网+普惠金融服务切入普惠金融市场目前,招商银行积极推进互联网+普惠金融服务,新发行的“微贷款”产品专门面向小微企业,而银行的定向贷款、小企业保理业务等也针对这一客户群体推出。

开展普惠金融服务,招商银行注重通过整个金融服务链条的完善,满足小微企业的不同需求,在信贷服务、企业咨询、现金管理等方面进行不断创新和优化。

邵阳市普惠金融业务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邵阳市普惠金融业务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邵阳市普惠金融业务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普惠金融已经成为金融业高度关注的领域。

普惠金融是指为农村、农民、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提供信贷、储蓄等金融服务的一种金融模式。

邵阳市是湖南省的一个地级市,其经济发展相对较快,但在普惠金融业务开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本文旨在分析邵阳市普惠金融业务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以期能够推动普惠金融业务的健康发展。

1. 宣传推广不足在邵阳市,很多农村地区和小微企业并不了解普惠金融的相关政策和服务,因此对于普惠金融业务的需求和利用率不高。

这主要是因为相关政策的宣传推广不足,导致农村地区和小微企业对普惠金融的了解程度不够,无法有效地利用普惠金融的服务。

2. 风险控制能力不足由于农村地区和小微企业经济水平较低,信用风险相对较高,但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能力相对不足,难以有效地满足农村地区和小微企业的信贷需求,从而限制了普惠金融业务的健康发展。

3. 产品创新不足当前,邵阳市的普惠金融产品种类较为单一,难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金融需求。

农村地区和小微企业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各不相同,但现有的普惠金融产品无法满足其多样化的需求。

4. 金融机构服务意识淡薄部分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和小微企业服务方面存在服务意识淡薄的情况,导致对于普惠金融业务的重视程度不够,限制了普惠金融的健康发展。

二、对策研究1. 加强政策宣传推广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加强宣传推广普惠金融政策,让农村地区和小微企业了解到政府对于普惠金融业务的支持力度,从而提高其对于普惠金融产品的认识和利用率。

3. 加大产品创新力度金融机构可以加大产品创新力度,研发更加灵活多样的普惠金融产品,满足农村地区和小微企业不同层次的金融需求,从而提高普惠金融的服务水平,推动普惠金融业务的发展。

邵阳市普惠金融业务的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但通过加强政策宣传推广、提升风险控制能力、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和提升金融机构服务意识,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推动普惠金融业务的健康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地区和小微企业,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7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现代金融2019年第6期 总第436期三农金融普惠金融信贷服务发展研究□ 陆肖华 王兴杰 蔡清亮摘要:新时代,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为小微企业、农户、贫困弱势等群体提供信贷服务是国家缩小贫富差距、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

本文以南通海门市为例,分析普惠信贷服务现状及影响信贷服务发展的因素,从而提出更好发展普惠金融信贷服务的建议。

一、普惠金融信贷服务发展现状海门市地处江海之滨,经济增长快速,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目前常住人口100万,下辖3个街道和9个乡镇。

海门日益发展的背后离不开信贷资金的支持,下面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目前海门市普惠金融信贷服务的现状。

(一)信贷需求现状。

年份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人均消费支出(元)人均净收入(元)信贷余额(亿元)人均信贷余额(元)消费贷款余额(亿元)201527554184419113693.297666672.32016300931985310240825.8891257114.972017330322151811514969.62107022240.620183762023956136641066.97117936195.63注:表中数据来源于海门统计局。

从上表可以看出,海门市人民的可支配收入即净收入,每年都在递增,但是人均信贷余额也在递增,其中消费贷款余额也不断递增,甚至近两年的人均消费信贷余额超过人均净收入。

从信贷风险的角度来看,海门市人民已经入不敷出。

从信贷需求来看,海门市人民有着比较大的信贷需求,主要包括农林牧渔业的生产经营贷款需求、购房需求等等,但是大多数农民因为没有抵质押物等担保,无法顺利地获得银行贷款,大多数时候还是倾向于向亲戚朋友借款来应对资金需求。

此外,海门市经济飞快发展,转型升级持续加快。

2018年,全市新注册私营企业3197户,比上年增长38.9%,注册资本1963.04亿元。

新登记个体工商户9916户,比上年增长0.3%。

随着市场活力的增强,海门经济发展的机遇到来,未来这些企业必然有着巨大的信贷需求。

从行业来看,海门装备业、家纺产业、建筑业三大行业已经形成千亿产业集群。

随着市政府对三个集群产业的重点打造,未来这些产业中的企业必然也会因规模扩大、企业转型、资金周转等原因,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提出信贷申请。

其中不乏一些符合普惠金融的小微企业需要资金支持,这也正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信贷服务的机遇。

(二)服务机构现状分析。

目前海门市共有22家商业银行,包括工、农、中、建、交五家国有大行,以及海门市农村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其余15家银行。

其中,14家股份制银行、交行、建信村镇银行都分布在海门市区。

而在乡镇,主要有五大行和农村商业银行、邮储银行网点。

平均下来,每个乡镇驻有3到4家网点。

而海门地域的分布,海门市区分布在西南一隅,其余皆为广阔的乡镇。

因此,从以上海门市的商业银行网点分布以及地域分布来看,海门市的金融服务覆盖面低下,大多数的金融资源主要集中在市区,而广大的乡镇金融资源极其缺少,有些乡镇甚至只有农商行和邮政储蓄银行,广大农村小微企业、农民群众获得金融资源的机会和便捷性明显低于市区群众。

然而,对于驻点在乡镇的银行网点,在信贷的审批、审核环节上,还需要信贷从业人员和信贷资金需求者去市区上级 行办理,这不但大大影响了信贷办理的效率,还使得客户对银行的体验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三)海门市普惠金融主要政策。

2015年,国家推出《推出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首次明确发展普惠金融是国家的发展战略。

海门市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同时促进本地经济发展、缩小贫富差距,近年来,推出了众多普惠金融政策,不断解决小微企业、农户等普惠群体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2016年,海门市研究制定了《海门市小微企业“助保贷”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解决小微企业担保难,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2017年,海门出台《关三农金融于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 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将设立不少于2亿元规模的建筑企业融资担保基金和不少于1亿元规模的建筑企业应急转贷基金加大对海门市建筑企业金融支持力度。

2018年南通市发布《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将重点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2018年6月,海门市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海门现代农业的扶持政策》,强调金融资源应按照省、市要求,不断向新型农村生产经营主体倾斜,建设农业龙头生产企业。

二、影响普惠金融信贷服务发展的因素(一)普惠金融信贷供给与需求不对称。

由于广大农村地区地缘广阔,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开展金融活动时管理成本将会变高。

小微企业、农户等群体对于风险的抵抗能力较弱,这加大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降低了利润。

其次,由于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对于贷款利率承受能力较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利润将会变低,自然不会愿意介入小微企业、农户等普惠金融贷款领域。

此外,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审批普惠金融贷款时,仍会根据客户的还款能力、担保能力、贷款项目未来前景等因素来确定贷款额度,因此小微企业等普惠群体可以从金融机构贷到的款项会相对较低,这与其多样化的信贷需求完全不对称。

(二)普惠金融风险意识薄弱。

普惠金融的对象主要是普惠口径小微企业、农户及贫困家庭等群体。

而这些群体由于教育水平相对来说较低、知识水平有限,对金融信贷产品和法律知识的认知还不深,因此即使在获得银行贷款后,在生产经营上存在应对经济风险能力不足等问题,在偿还贷款时常有逾期行为发生。

因此,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从风险的角度也会降低对普惠金融领域的贷款。

(三)农村地区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

第一,近年来,海门市财政已开拓创新,设立了科技型企业贷款、中小微企业贷款等风险补偿基金,但是针对个体工商户、农户等弱势群体的担保公司屈指可数,农村地区抵押担保物品种极度缺乏。

而银行在发放农户、贫困户等弱势群体贷款时,往往要求借款人提供抵押担保物,但是借款人可以提供的担保物普遍很少。

因此,未来还需进一步完善融资担保服务体系,以此扩大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

此外,面对日益增长的信贷需求,风险补偿基金的总量仍需扩大。

第二,目前农业保险品种还不能满足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需求。

为进一步增强农业保险对农业发展的支撑,未来必须不断创新农业保险的产品和服务,以此来满足生产经营需要,也增强金融机构对农业发放贷款的意愿性。

此外未来高效设施农业保险的占比必须进一步扩大,从而增强农户对重大灾害的抵御能力。

(四)缺少专业化人才和理论支撑。

普惠金融的发展需要专业化的人才支撑,这些专业化人才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需要懂经济、金融、会计、法律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要对现代科技、行业发展、现代企业运作等有较强的认知,并且具有勇于拼搏、奉献的精神。

而对于像海门这样一个县级市,暂时无法吸引更多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来海门发展,这也是海门市的普惠金融事业未能加速发展的一个原因。

另外,普惠金融领域的理论还不完善,理论发展相对缓慢,包括普惠金融的内涵、理论框架等等,理论的不完善也将会阻碍普惠金融信贷服务的发展。

三、普惠金融信贷服务的实践(一)不断开拓创新,发展特色信贷产品。

近年来,为增加小微企业的担保种类,满足小微企业信贷需求,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海门市加强政企合作,不断创新信贷产品,陆续推出了“苏科贷”、“流转贷”、“助保贷”、“科创贷”等特色信贷产品,重点支持环保节能、高端装备、新能源等小微企业的发展。

截至目前,全市创新特色信贷产品余额超10亿元。

(二)不断推进金融扶持工程。

海门市十三五规划中指出,要引导商业性、政策性等金融机构加大对扶贫项目的金融支持。

同时做好为农村低收入但有能力的人提供免担保、免抵押的小额信用贷款。

大力扶持农村经济薄弱地区的特色产业,以产业发展推动当地人民就业创业,提升人民的收入和生活品质。

市财政将对参与省融资试点改革的合作社给予一定的贴息补贴,鼓励专业合作社建立贷款担保机构,从而增加农业农户获得信贷资金的渠道和贷38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现代金融2019年第6期 总第436期39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现代金融2019年第6期 总第436期三农金融款额度,促进农业农村发展。

(三)农业银行多措并举,践行普惠金融。

近年来,为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难、担保难等问题,农业银行根据产业集群特点,创新推出“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发展新模式。

在“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模式下,针对海门特色的叠石桥专业家纺市场,配套灵活的信贷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客户实施“白名单”管理,通过分行、支行与网点的三级联动进行摸排调查,形成叠石桥市场第一期个体工商户“白名单”客户528户,小微企业“白名单”客户63户。

海门农行抓住“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发展新模式试点行契机,在上级行大力支持下,深入营销、批量获客,全力推进项目落地实施,截至2019年5月末,已为200户商户投放金额2.64亿元、27户小微企业投放金额1.15亿元。

同时,农业银行以“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为抓手,大力发展农户贷款。

成立个贷直销团队,分片、进村、入户进行精准服务,满足广大农户的信贷需求。

形成白名单客户群体,并结合“苏担通”惠捷贷的方式,满足农村生产经营者的贷款需求。

四、更好发展普惠金融信贷服务的建议(一)健全服务普惠金融信贷服务的机构体系。

为了更好地服务普惠金融中涉及的群体,我国应探索新型普惠金融发展模式。

借鉴国外先进模式,允许国内商业银行指定一些代理机构,将金融服务场所开设到村、社区等偏远居民集中地区,使得广大农民更便捷地接受金融服务。

同时强化现有开设到乡镇、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尤以面向农村的农业银行、邮储和农商行,将其定位成服务弱势群体、小微企业的专属银行。

更要鼓励更多股份制银行下设分支机构到农村区域,形成有效的竞争环境,促进有效率的金融服务。

(二)创新普惠金融信贷服务模式与产品。

首先,我国除了健全现有银行的服务体系,还应该大力发展民营银行、社区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互联网金融等新型金融业态,探索依托邮政、零售、公共服务机构等广大农村地区共有的公共场所,进一步延伸金融信贷服务,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覆盖的广度和深度。

其次,应该针对小微企业和农村居民的特点和资金需求实际,不断探索适合这些群体的信贷产品,提供一些免担保、免抵押或者政府担保的信贷产品,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和低收入人群的创业就业,或者给一些扶贫机构提供一些信贷资金,再由其发放扶贫补助。

最后,各大商业银行应不断拓展手机银行的广度和深度,发放信用贷款,使群众更快地获得信贷资金。

(三)完善法制体系建设,为信贷服务提供法律保障。

第一,我国应结合国际先进经验和我国实际情况,积极做好普惠金融的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

由国务院牵头,提出一些服务普惠金融需求的指导意见,并形成系统的法律法规,为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法律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