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看不见的运动
第十章 第二节 看不见的运动
第十章小粒子和大宇宙第二节看不见的运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②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非常小,在一般物体里含有的分子数非常多。
③知道分子间存在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有关,知道一些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实例。
④知道物质的三种状态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探究,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讨论得出分子动理论。
②通过实验的设计、探究过程,进行物理方法的教学,如发现法、分析比较法、概括归纳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日常现象和探究实验的切身体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发现问题并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知道分子动理论的三个基本观点和相对应实验事例,并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进行解释.2.难点:知道分子动理论的三个基本观点和相对应实验事例,并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进行解释.三、教具:分八组实验:每组器材为100mL量筒2只,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2只,相同容积的空广口瓶2只,250mL烧杯2只,冷、热水适量,滴管一只,红(蓝)墨水一瓶,注射器一只(5~10mL),染色酒精50mL,水50mL,毛玻璃2片,一段细铁丝。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体验式、合作与交流(分组讨论)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已知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但是同学们想过没有,组成物质的这些微粒是怎样排列的?是像士兵的队伍还是像墙一样密不透风呢?问题提出后,老师根据学生的猜想在黑板上画简图,并请出同学们观察桌上的装有50mL酒精和50mL水的量筒,问学生看见水和酒中的空隙吗?生:……(二)进行新课(板书:看不见的运动)探究一:分子间有空隙请同学们按课本中第一个实验探究做实验,要求将水倒入酒精中,倒入前,请各组猜想混合后的总体积并记录在课本的空白处。
比较实验结果,并与猜想的结果对照。
贵阳市实验中学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第二节 看不见的运动教学课件 新版沪科版
在一杯水中滴入蓝墨水 , 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 你发现了什么 ?
液体分子的运动
差别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 , 彼此进入対方的现象 , 叫做扩散。
一切物体的分子 都在不停地做无 规那么的运动
(三)分子间存在相互的作用力
实验观察1
实验观察2
实验观察3
是什么力使得两块 铅块结合在一起 ?
气体被压缩时都会产 生“抵抗”,要是压 缩液体和固体呢?
探究 3 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结合〞体验2”,思考以下问题 : 1.由活动知,影响力的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在体验中,力的大小差别,橡皮筋伸长的长度差别;用力的 方向差别,自行车运动的方向也差别;门受力的作用点差别,门 开关的难易程度差别。所以影响力效果的因素是力的大小、方 向和作用点。 参考答案: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单独一个物体能产生力吗?为什么? 提示:力是物体対物体的作用,因此产生〞作用”必须有两个物 体,单独一个物体无法产生〞作用”。所以产生力必须有两个物 体。 参考答案:不能 因为力是物体対物体的作用,产生作用必须有 两个物体。
探究 2 力的作用效果
结合〞体验1”,思考以下问题 :
1.由活动可知,対物体施力后,力产生的效果是改变物体的
分子的世界我们无法观察 , 但是却能通过实验 , 得到分 子在运动和分子间存在作用力的事实 , 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 , 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 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式。
(四)物质中的分子状态
固态
液态
气态
课堂练习
1、〞墙内开花墙外香”主要涉及的物理知识是 气体扩散。
2、扩散现象既可以在 气体 间发生 , 也可以在液体 中发生 , 还能够在 固体 中发生。
3、当红墨水分别滴入热水和冷水中时 , 可以发现热水变色比
第二节__看不见的运动教案
情况,容易吗?
(2)将注射器中注入水,用手堵住针筒嘴,
用力推活塞,容易推动吗?(与空气相比)
请同学说明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
(四)、知能应用,总结规律
例、请指出下图中的几个实验,各是演示
什么现象? (1) 甲是演示
;(2)乙是 演示;(3)丙是
演示。
象,对宏观现象的微观机理有探究兴趣。
三、学情分析(手写)
四、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
本节教学提倡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
过实验探究,掌握科学的方法,培养科学态度,养成独立 观察并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习惯。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 织者、指导者、合作者,提倡教师成为学生探究和讨论的 一员,积极参与学生活动,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 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课题:第二节 看不见的运动
课型:授新课课时:1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 等知识的基础上引入的一节概念课课,本节内容比较抽 象,对于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通过物质的宏观现象分析总 结出来的,所以教材对分子动理论的每项内容都是首先提 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索, 通过讨论宏观现象, 得出“分子间存在空隙、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 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的结论。在这些 实验探究完成之后,教材接着介绍了物质中的分子状态, 解释了固态、液态、气态所具有宏观特征的根本原因,充 分体现了 “注重实验探究”的新理念。
请同学们按课本中第一个实验探究做实验, 要求将水倒入酒精中,倒入前,请各组猜想混合 后的总体积并记录在课本的空白处。
比较实验结果,并与猜想的结果对照。
实验结果是总体积没有100mL那么少掉的 那些体积跑到哪里去了,请同学们猜想原因。如 果猜不出,老师提示:往一堆鸡蛋里撒一把细沙 子,你能看见细沙吗?为什么?直到同学们得出正 结论:分子间有空隙。
新沪科版八年11.2看不见的运动课件
新沪科版八年11.2看不见的运动
1
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是怎样排列的?是 像士兵的队伍一样有空隙还是像墙一样密不透 风呢?
新沪科版八年11.2看不见的运动
2
物质的分 子是如何 排列的?
物质是 由大量分子构成 的,你还想知道
什么?
分子是否 运动?
分子之间是否 有力的作用?
新沪科版八年11.2看不见的运动
新沪科版八年11.2看不见的运动
20
分子间存在引力和 斥力
物质中的分子状态
新沪科版八年11.2看不见的运动
21
物质中的分子状态 为了解释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结构和特征,可以
用学生的不同组合形象地模拟在固态、液态和气态的 分子状态。
在液体中,分子靠在一起。在一定限度内,分子 能运动或滑动。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但有一 定的体积。
的体积,使它们里面的分子不致散开.
新沪科版八年11.2看不见的运动
19
分子之间既有引力 又有斥力,当分子 之间的距离比较大 时,分子之间的作 用力表现为引力; 当分子之间的距离 比较小时,分子之 间的作用力表现为 斥力。物体很难被 拉开,说明分子间 存在引力;物体很 难被压缩,说明分 子间存在斥力。
新沪科版八年11.2看不见的运动
28
5、吸烟有害健康,国际卫生组织规定了“世界戒烟日”, 无烟场所的标志也处处可见。因为在公共场所一个人抽烟, 其他人也会“被动抽烟”,试用分子动理论解释导致这种 结果的原因。
答:气体分子是在能到达的空间。
6、在建材市场上有一种用锯末压制成的板壮或块壮的材 料,它是在剧末中加黏剂,使剧末和黏剂分子间距离接近 相互吸引的范围,再加以压制而成,这种制造方式利用了 分子动理论的哪个观点?
沪科版2020年春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二节看不见的运动》教案
教案:沪科版2020年春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二节看不见的运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科版2020年春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的第二节《看不见的运动》。
本节课主要讲解分子运动论的相关知识,包括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运动论的基本概念,理解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以及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分子运动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难点:分子运动的微观机制以及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微观解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段关于扩散现象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的物质会在空气中混合。
2. 理论知识讲解:教师简要介绍分子运动论的基本概念,讲解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与分子运动论相关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题。
4.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以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子运动论1.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2. 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3.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分子运动论的基本概念。
答案:分子运动论是研究物质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运动规律的学说。
它主要包括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等内容。
2. 请解释为什么不同的物质会在空气中混合。
答案:不同的物质在空气中混合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进行无规则运动,使得不同物质的分子相互混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分子运动论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11章 第2节 看不见的运动教学课件(新版)沪科版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根据实验事实,运用分析的方法得出科学的结论。 3.能利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学习重点】 通过探究性实验,归纳出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学习难点】 知道用宏观的物理现象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
情景导入
固体的分子可能是静止不动的,而液体和气体具有 流动性,它们的分子可能是运动的。
分子之间有引力的作用,要不然就不会构成物质。
一、分子间有间隙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将机油装入一个壁
很厚相当坚固的钢 筒中,然后加上2 万个标准大气压的 高压。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结果钢筒“流泪” 了,也就是说机 油从钢筒里渗透 出来。说明固体 分子间也存在间 隙。
3、当红墨水分别滴入热水和冷水中时,可以发现热水 变色比冷水快,这说明温度越高,水中大量分子的 热运动 越剧烈 。
随堂练习
4、下列现象中能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 运动”的是( ABD )
A、在房间里喷洒一些香水,整个房间会闻到香味 B、长期堆放媒的墙角,墙壁内较深的地方也会发黑 C、早晨扫地时,常常看到室内阳光下尘土飞扬 D、开水中放一块糖,整杯水都会变甜 5、物体中大量分子做热运动的速度,跟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情景导入
思考:我们打开一盒香皂、一瓶香水,很快就 会闻到香味,这是为什么?
生成问题
物质的分 子是如何 排列的?
我们知道物质是 由大量分子构成 的,你还想知道
什么?
分子是否 运动?
分子之间是否 有力的作用?
新知探究
你们的猜想 是什么?
固体、液体的分子可能是一个 挨一个的挤在一起,气体分子 之间有间隙。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11.2看不见的运动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11.2 看不见的运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第11章第2节“看不见的运动”。
本节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扩散现象,理解分子运动的规律,以及掌握温度、湿度等外界条件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扩散现象,理解分子运动的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扩散现象的观察和理解,分子运动的规律。
难点:温度、湿度等外界条件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两瓶不同颜色的液体、滴管、玻璃板等)。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两瓶不同颜色的液体,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当将这两瓶液体混合时,颜色会怎样变化?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液体颜色逐渐混合,引出扩散现象。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扩散现象的定义、特点以及分子运动的规律。
讲解温度、湿度等外界条件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3. 实验演示(10分钟)教师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展示不同温度、湿度条件下分子的运动情况,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温度、湿度等外界条件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讲解如何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根据分子运动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板书设计(5分钟)教师根据讲解内容,设计板书,突出重点知识。
六、作业设计1. 请描述你观察到的扩散现象,并解释其原因。
2. 举例说明温度、湿度等外界条件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在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拓展延伸。
综上,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知识讲解、实验演示、例题讲解、随堂练习、板书设计等环节,让学生深入了解扩散现象,理解分子运动的规律,以及掌握温度、湿度等外界条件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第十一章第二节:看不见的运动【教案】
教学思想
教学器材 学生用 课型 教学方法
黄豆、小米、红墨水、热水、凉水。等。 (每组一套) 新授课 讨论法、实验探究法、举例法
教学过程设计
合作探究 一.新课导入
将一碗小米倒入一盆大豆里,晃动几下,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请解释你观察到的现象。
设计意图
通过熟悉 的游戏,引起 学生的兴趣, 充分调动学习 积极性。
※ 2.设计实验
实验器材: A.水 B.酒精 C.长玻璃管 思考讨论:如何显示分子间有没有空隙?
※ 3.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长玻璃管内先加入适量的水。 (2)再加入的精,直至玻璃管上橡皮筋的标记处。 (3)用手指堵住玻璃管,倒置 1—2 次,仔细观察液面位置,你有什么发现? 由此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三、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吗
活动 5:
仔细观察,乐于思考
仔细观察铅块的演示实验,你看到什么现象?这个现象能说明什么?
活动 6:
亲手做做
参照教材 P186 图 10—19,将注射器中吸入适量的水,用手堵住注射孔,试着
通过小组 合作,让学生
2
金乡县实验中学
班级: 组名: 稿人: 姓名:胡小景 使用时间:
序号
金乡县实验中学
班级: 组名: 稿人: 姓名:胡小景 使用时间:
序号
编写人:胡小景 定
第十一章
看不见的运动
第二节 看不见的运动
(金乡县实验中学 杨以如) 1.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 在空隙,分子时刻不停的无规则运动着,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 力。 2.了解气态、液态、固态分子的模型。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3.利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有关的简单现象。 4.体验科学的乐趣,加强学习的兴趣。
八年级物理全一册课件-11.2 看不见的运动1-沪科版
动的是
( B)
A、脏水中有许多小虫在乱动,毫无规律 B、衣箱里放樟脑丸,过些日子衣服上也有了樟脑味 C、教室里大扫除时,灰尘满屋飞扬
4、下列现象说明分子间有斥力作用的是 ( )D
A、煤堆在墙角时间长了,墙内部变黑了 B、打开醋瓶后,很快嗅到醋味 C、有手压面包,面包体积变小了 D、封闭在容器中的液体很难被压缩
二、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 无规则运动。
三、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 和斥力。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小试牛刀
1、“八月桂花香”,很远就能闻到桂花的芳香, 这是一种扩散现象; 它说明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一
根铁棒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 斥力 ;胶
水能把两张纸粘在一起,这是由于分子间存 在 引力 。
2、说明: (1)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 动。 (2)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3、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三、分子间存在作用力吗
小实验
将利纸用卷针成筒圆抽筒取状半,筒用水力,拽用纸食,指试按 试住能针否孔将,纸用拽力开推动活塞。
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既然分子间有引 力,为何破镜总 难圆?
2.如图所示,将一光滑的玻璃板挂在弹簧秤 下面,手持弹簧秤的上端将玻璃板放至刚与 水面接触地地方,慢慢提起弹簧秤,玻璃板 未离开水面时弹簧秤的示数比离开水面后的
示数____大_____,其原因是
分子间有引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下列 现象中,能说明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运
象。
实验现象表明:温度
越高,分子运动越剧 实验烈说。明:液体分子在运动
11.2看不见的运动
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是怎样排列的?是 像士兵的队伍一样有空隙还是像墙一样密不透 风呢?
物质的分 子是如何 排列的?
物质是 由大量分子构成 的,你还想知道
什么?
分子是否 运动?
分子之间是否 有力的作用?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分子具有体积小、数量多的特点。
动手动脑学物理
1、用细线把很 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 簧测力计的下面,记 住测力计的读数。使 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 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 玻璃板。弹簧测力计 的读数有什么变化? 解释产生这个现象的 原因。
物质中的分子状态
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物体很难被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物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当分子间距离小于10-10 m时——表现为斥力 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10 m时——表现为引力 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10-10 m时——作用力可忽略
分子热运动的基本内容
一、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二、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 则运动。
三、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 和斥力。
一、填空题 1、校门口新搬来了一个烤臭豆腐的小摊, 同学们远远地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 属于 扩散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 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 加快 。(温馨提 示:请注意食品卫生)
4、下列现象说明分子间有斥力作用的是
(D)
A、煤堆在墙角时间长了,墙内部变黑了 B、打开醋瓶后,很快嗅到醋味 C、有手压面包,面包体积变小了 D、封闭在容器中的液体很难被压缩
5 、当盛油的厚壁铜瓶内压强很大,相当于 大气压的1万到2万倍时,虽然瓶壁无裂痕, 瓶内的油依然能从里面渗出,这是因为
(A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看不见的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非常小,在一般物体里含有的分子数非常多,分子之间存在着间隙.
2.能识别并会解释扩散现象,知道扩散现象表明了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知道分子间存在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有关,知道一些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实例.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类比、推理、论证等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随时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有关现象。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
识别并会解释扩散现象。
a b c
.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的热运动知识来解释的是(
.春天,柳絮飞扬B.夏天,荷花飘香
.秋天,落叶飘零D.冬天,雪花飘飘
我会自学
1.运动着2.引力斥力3.固液气
我能参与
1.小于空隙2.空隙3.D 4.是永不停息地运动者5.运动6.斥力引力7.C 8.强弱弱
我能解决
例1:A例2:D
我会解决
1.有运动着引力斥力2.A3.B 4.C
我能迁移
1.引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