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医疗机构建设路径探索_肖圣鹏

合集下载

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建设工作计划

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建设工作计划

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建设工作计划一、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基层医疗机构在维护群众健康、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临床诊疗方法,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了更好地满足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本工作计划旨在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二、目标1. 提高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的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满足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2. 优化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提升中医药服务的竞争力。

3.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的人员培训和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

4. 推动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与上级医疗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三、具体措施1. 加强中医馆基础设施建设(1)加大财政投入,确保中医馆的基本建设和设备更新得到保障。

(2)合理规划中医馆的空间布局,确保功能分区明确、流程顺畅。

(3)完善中医馆的信息化建设,提高中医药服务的便捷性和透明度。

2. 提升中医馆服务能力(1)加强中医药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2)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和治疗方法,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3)加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研究和实践,提高中医药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 优化中医馆管理模式(1)建立健全中医馆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2)加强对中医馆日常运营的管理,确保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稳定提升。

(3)建立中医药服务评价机制,定期对中医馆进行绩效评估和改进。

4. 加强中医馆与上级医疗机构的合作与交流(1)建立上下级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机制。

(2)开展联合培训、学术研讨等活动,促进医务人员的业务交流和成长。

(3)探索建立远程医疗和互联网医疗合作平台,拓展中医药服务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四、组织实施与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中医建设方案和实施方案

中医建设方案和实施方案

中医建设方案和实施方案中医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医在医疗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

因此,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医事业的发展,制定一套科学的中医建设方案和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中医建设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中医人才培养,提高中医人才的整体素质和临床技术水平。

这需要加大对中医院校的投入,提高中医教育的质量,培养更多的中医专业人才。

二是加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推动中医药现代科技的发展,提高中医药的临床疗效和科学性。

三是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强中医药在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让更多的患者受益于中医药的治疗。

四是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创新,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让中医药文化在当代社会得到更好的传播和发展。

其次,中医建设实施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政策支持,出台相关政策,给予中医药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二是加强中医药科研投入,增加对中医药科研的资金支持,推动中医药科研的创新和发展。

三是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建立健全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中医药人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四是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提高中医药服务的覆盖面和水平。

五是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创新,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让中医药文化在当代社会得到更好的传播和发展。

综上所述,中医建设方案和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推动中医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不断完善中医建设方案和实施方案,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医事业的发展,提高中医药的整体水平和服务能力,让更多的患者受益于中医药的治疗。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中医事业的发展,加大对中医事业的支持力度,共同推动中医事业迈向新的高度。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

中医医院应合理 规划医疗功能区, 确保医疗流程顺 畅
中医医院应注重 绿化和景观设计, 营造舒适宜人的 就医环境
中医医院应考虑 周边居民的需求, 合理设置停车位 和交通组织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 规定,建筑布局应 符合中医医疗特点, 合理规划功能区域。
中医医院的建设应 注重生态环境,绿 化率应达到国家标 准。
中医医院建设 应遵守国家环 保法规,确保 建设过程中对 环境的影响最
小化。
中医医院应建 立环保管理制 度,确保医院 运营过程中的 环保工作得到
有效执行。
中医医院应采 取有效的节能 减排措施,降 低医院的能耗 和排放量,提 高资源利用效
率。
中医医院应加 强医疗废弃物 的管理,确保 医疗废弃物的 安全处置和无
中医医院建设应注重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确保患者的诊疗安全和治疗效 果。
中医医院建设应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具备完善的医疗设施和设备
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 规
具备专业的医疗团队和技术 力量
注重医院文化建设,营造良 好的就医环境
中医医院应选择 环境优美、交通 便利、基础设施 完善的地段
国际合作与交流 的加强
引进国际先进技 术与经验
培养国际化中医 药人才
绿色建筑:中医医院建设应 注重绿色建筑理念,降低能 耗和环境影响
政策支持:政府出台相关政 策,鼓励中医医院的可持续 发展
智能化发展:利用现代科技 手段,提高中医医院的诊疗
水平和效率
人才培养:加强中医药人才 的培养,为中医医院的可持
中医医院应根据自身特色和需求,合理配置医疗设备与器械,提高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
中医医院应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对医疗设备与器械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 行和使用安全。

中医药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中医药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中医药项目建设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认可度不断提高,中医药项目的建设和发展也成为了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中医药项目的建设不仅可以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还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元化的健康服务。

因此,制定中医药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项目目标1. 推动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增强人们对中医药的认知和信任度。

2. 打造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中医药项目,提升中医药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3. 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推动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融合,实现中医药的可持续发展。

三、项目内容1. 中医药资源整合整合各地中医药资源,包括中药材种植基地、中医药科研机构、中医医院等,建立统一的中医药资源数据库,为中医药项目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 中医药人才培养加强对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建立完善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中医药人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为中医药项目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3. 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建立健全的中医药服务网络,包括中医药诊所、养生保健机构等,覆盖城乡各个层面,为人们提供便捷和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4. 中医药科研创新加大对中医药科研创新的投入力度,支持中医药科研机构开展前沿科研项目,推动中医药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5. 中医药文化传播通过举办中医药文化节、中医药知识讲座等形式,加强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和宣传,提升社会对中医药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四、项目实施1. 建立中医药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项目实施工作,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

2. 制定中医药项目实施计划,明确项目的时间节点和工作重点,分解任务,明确责任。

3. 加强对中医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4. 加强对中医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宣传和推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凝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中医药项目建设。

五、项目效果评估1. 通过对中医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项指标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著录中文献类型、电子文献载体类型标志代码如下

参考文献著录中文献类型、电子文献载体类型标志代码如下
[7] 张立山,武维屏 肝阳虚与支气管哮喘[J]现代中医临床, 2014,21(5):47-49
[8] 李哲,杨红,徐荣燕,等 补肺益气汤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患 儿的疗效评价及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 合儿科学,2019,11(5):415-418
[9] 李响 补肺益气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与安全性[J]光 明中医,2019,34(12):1831-1833
[27] 吕晓惠,杨琴,朱少可,等 穴位埋线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 病案分析[J]光明中医,2018,33(2):186-188
[28] 任建红,史纯纯,郭强 平喘三伏贴联合三九贴治疗阳虚体 质儿童支气管哮喘 58例[J]现代中医药,2019,39(2):35 -36
收稿日期:2020-05-06
[21] 谢占武,石福恒 金匮肾气丸加味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 的临床疗效观察[J]贵 阳 中 医 学 院 学 报,2014,36(2):66 -68
[22] 丁元华 活血化瘀法治疗支气管哮喘 63例[J]黑龙江中 医药,2009(6):13
[23] 殷四祥 川芎平喘合剂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效果 [J]实用临床医学,2015,16(2):30-31
电子文献载体类型标志:磁带 MT,磁盘 DK,光盘 CD,联机网络 OL。 (本刊编辑部)
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殐
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殐
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殐
— 11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5] 王胜,王灵萍,郭旭丽 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证患者 应用宣肺益气散治疗的效果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19 (2):80-81
[16] 肖美霞,施胜铭 健肾固本平喘汤治疗肺肾两虚型成人哮 喘 74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954(4):255

新时代中医药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路径剖析

新时代中医药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路径剖析

新时代中医药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路径剖析作者:许仕杰郭朝刘媛张炅璐林辉李云耀来源:《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4年第01期〔摘要〕中醫药学科专业人才培养长期处于中医思维弱化阶段,其培养过程重知识、轻文化,导致执业中医医师在临床诊疗实践时运用中医思维和典籍理论、方药等力有未逮,中医药特色优势亟待强化。

复兴新时代中华文化成为潮流,为培养中医药学科专业人才提供新机遇、提出新要求,以人才培养为切入点是解决影响中医药发展核心瓶颈问题、全面营造良好中医药生态环境、造就一批堪当时代大任的中医药行业学者专家的关键。

遵循中医药自身规律,以马克思主义坚持问题导向的世界观、方法论为原则,提出新时代中医药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路径,剖析面临的问题。

新时代背景下中医药专业人才的培养可以从加强中医药经典古籍教学改革、优化中医药基层临床人才培养、大力开展卓越复合型优秀人才培养、建设一批中医药学科专业人才培养高地等方面实施。

〔关键词〕中医药;中医思维;人才培养;目标与路径;改革;新时代〔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doi:10.3969/j.issn.1674-070X.2024.01.024Cultivating goals and paths of professional talent for TCMdiscipline in the new eraXU Shijie1, GUO Zhao1, LIU Yuan1, ZHANG Jionglu1, LIN Hui1, LI Yunyao2*1.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405, China;2. Xiangxing College, Hunan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Yueyang, Hunan 414615, China〔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talent for TCM discipline has long neglected TCM thinking. Knowledge has been emphasized rather than culture, which leads to inadequate application of TCM thinking, classic theory, formula and Chinese medicines by TCM practitioners in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o sum up, the unique advantages of TCM urgently need to be strengthened. The revival of Chinese culture in the new era has already become a trend,providing new opportunities and requirements for cultivating professional talent in TCM discipline. Taking talent cultiva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is the key to solving the core bottleneck problems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CM, comprehensively creating a goo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or TCM, and cultivating a group of academics and experts in the TCM industry who are worthy of the great task of the times. Following the inherent laws of TCM and adhering to the principle of Marxist problem-oriented worldview and methodology,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goals and paths for cultivating professional talent in TCM discipline in the new era, and analyzes the faced problems.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era, the cultivation of TCM professionals can be implemented by strengthening the reform of teaching TCM classics, optimizing the cultivation of grassroots TCM clinical talent, vigorously promoting the cultivation of outstanding and compound talent, and building a number of highland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talent in TCM discipline.〔Keywords〕 Chinese medicine; TCM thinking; talent cultivation; goals and paths; reform; new era中医药不仅具备卫生、经济、科技、文化和生态的价值,还是具有中国特色优势的巨大原创知识资源,对增强国家软实力与硬实力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

《关于加快推进县级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政策解读

《关于加快推进县级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政策解读

《关于加快推进县级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政策解读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24.09.13•【分类】法规、规章解读正文《关于加快推进县级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政策解读9月1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新闻吹风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副司长邢超,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肖文明,江苏省卫生健康委中医医政处处长任晓波,安徽省太和县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班文明,四川省射洪市中医院院长杨继芳就《关于加快推进县级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行了解读,主要内容如下:一、《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党的二十大作出“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和“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的改革要求,县级中医医院作为县域中医药服务的龙头和我国中医药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满足县域群众中医药服务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加强县级中医医院建设,对于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建设健康中国、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布,提出“以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目标,强化体系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提出“公立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的要求。

近年来,县级中医医院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不少医院搬迁了新的院址或者正在建设新的院区,医院基础设施条件有所改善,医院管理水平和医务人员素质有了一定提高。

但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为了更好地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解决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不够、综合救治能力不足、人才队伍短缺、管理水平和效能相对薄弱等制约县级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国家中医药局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国家药监局联合出台了《意见》。

[医疗机构,中医药,路径]中医药医疗机构建设路径探索

[医疗机构,中医药,路径]中医药医疗机构建设路径探索

中医药医疗机构建设路径探索摘要:中医药在预防、康复、保健三个环节都有明显的相对优势,有必要推广、加大中医药服务在卫生服务市场中的供给份额。

而中医药要真正实现为一种卫生服务供给,必须依托于符合中医药诊疗特点的中药店、中医诊所模式、坐堂中医师,并规范界定中医保健与中医治疗市场。

关键词:市场界定;中医保健;中医药卫生服务包括预防、医疗、康复、保健四部分,而中医药在其中的预防(治“未病”的医疗理念)、康复、保健三个环节都有明显的相对优势,有必要推广、加大中医药服务在卫生服务市场中的供给份额。

而中医药真正实现为一种卫生服务供给,必须依托于中医药医疗机构。

这正如一件商品如要投放到市场提供给消费者而必须依靠相应的厂商来组织生产的道理一样。

因此,探索中医药医疗机构的建设机制和路径是促进中医药服务应用的一项切实可行的对策。

一、推广符合中医药诊疗特点的诊所模式尤其是在农村,广大农民普遍面临着“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

看病难,源于卫生服务资源供给的可及性问题,各类医院,尤其是能够纳入报销范围的新农合医保定点医院,数量很有限而且距离农民居住地也很远,从而造成了看病难。

看病贵源于卫生服务资源经济的可及性问题,医院的经营成本高,迫使诊断、医学检验检查、药物价格高,从而导致了看病贵。

中医诊所相对西医院而言,建设成本低,投入的建设资金少,而且人力资本投资更显优势,只要有一名中医医生即可保证一个诊所的正常需求。

首先,要拓宽中医诊所的投资主体和投资渠道。

尽管中医诊所的投资相对较少,但是对于一名中医而言还是一笔很大的数目和开支,因此仅仅依靠中医医生的私人投资是远远满足不了在农村广大地区普及中医诊所的这一建设目标。

必须吸纳国有资本、其他法人资本、金融资本等多投资渠道来投资建设中医诊所。

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管理运营模式在市场经济体系下已有很成熟的成功实践经验,完全可以运用到中医诊所的经营模式中。

其次,要改革医疗机构审批体制,建立医疗机构准入体制。

新版《中国医院建设指南》介绍及目录

新版《中国医院建设指南》介绍及目录
2012 版《中国医院建设指南》于 8 月上旬出版发行。现面向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工程企业、科研院所 公开征订,请各有关单位积极组织订阅。
附件:1、2012 版《中国医院建设指南》编委会及图书目录 2、2012 版《中国医院建设指南》征订单
2012 版《中国医院建设指南》编委会 总编辑:黄锡璆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 总建筑师 主 编:梁铭会 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所长 杨 榕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 主任 孙 英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院长 副主编:刘殿奎 卫生部规划财务司 副司长 刘 魁 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副巡视员、青海省卫生厅副厅长 王东升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 原副司长 执行主编:李宝山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杂志社 执行主编 张 伟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副院长 曹 彬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建筑产品应用技术研究所 所长
专家指导委员会、编审委员会成员(排名不分先后) 姜宝荣 杨智明 梁立强 杨泉森 陈亚岗 邵明亮 谭李红 白方斌 茹甫毅 韦铁民 金吉明 王锡榜 王 锋 黄 轩 钱志宏 尤坚一 李鸿光 胡弥安 侯 昆 刘华均 黄米武 刘亮晴 杨升智 邢一玲 代小舟 董永青 肖永中 黄玉成 张 秋 黄晓家 王彦成 章 为 尹朝晖 司公陶 罗 卫 毛 汛 张春娜 董建华 彭飞飞 陆骏骥 杨洛渝 周恒瑾 赵唯萍 许 波 宁占国 陈 虹 郭锡斌 侯惠荣 赵奇侠 张惊涛 赵文清 张玉荣 吕文光 任艺全 赵永壮 赵伟力 吕晋栋 袁向东 林正刚 叶炯贤 刘中雨 李卫星 苏 波 钟 山 谭伟棠 董福松 廖素华 路 兵 于 兵 张会泉 王贵全 王跃光 万贻平 孙光夏 杭元凤 郭大荣 罗海生 汤光中 朱 希 槐明路 罗鲁峰 曹 阳 刘邦模 陈 阳 谭西平 杜鹏飞 刘 旭 刘运祥 王丹京 陈遵厚 刘 华 谭 亮 谢 磊 张栋良 欧石生 肖 铁 王曙红 李春辉 王 漪 涂 路 奚传栋 高永良 鲁广洲 龙 灏 张玛璐 丁 玎 杜 栩 付祥钊 陈 敏 许钟麟 白浩强 陆 群 潘兆岳 陈 梅 徐克选 沈崇德 丁信华 傅 洪 孙 虹 陆伟良 胡建中 郭运强 曹建军 王金珠 单勃晶 花亚伟 吴建军 刘光荣 陈海勇 柏 森 赵奇侠 林 华 魏 云 董苏华 余秋英 黄 波 刘 鹏 罗鸿宇 林波荣 肖 伟 居发礼 太湖龙 贾广君 肖永中 周锦添 吴晓明 胡 滨 兰 娥 郑 毅 孙红兵 萧正辉 秦 青 沈晋明 孙鲁春 李 源 马书广 何雨生 王宇虹 韩 杰 李 刚 和景林 陈伟良 薛建峰 李尔青 耿玉泉 徐慈尧 许照成 颜进取 陆 兴 张 萍 王 凯 梁 甜 赵俊涛 水浩然 左亚洲 李著萱 刘银玲 李雪佩 鲁 进 邵占华 魏素巍 徐 松 张佳岩 王一男 吕静刚 汤 威 孟宪娴 张霄云 邓 伟 唐新叶 郝 伟 罗 英 罗文斌 许海涛 涂 路 石启雷 袁白妹

新时代中医药发展路径探析

新时代中医药发展路径探析

新时代中医药发展路径探析作者:王付员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17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新时代中医药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巨大的挑战。

为此,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推动中医药持续健康发展。

一、新时代中医药发展的机遇1、政府政策的推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中医药向前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医疗卫生制度。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等多项发展规划的出台,明确了中医药发展目标,提出了较为完整的组织和实施措施,对中医药发展做出了全面规划,并指出逐步完善国内政策支撑体系和国际协调机制。

一系列政策的颁布与实施,将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加快了中医药的发展进程。

2、法制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作为第一部为振兴传统中医药而制定的法律,明确了中医药的地位和作用,加强了中医药的传承和保护,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数据库、保护名录和保护制度,最大程度激励中医药的传承和创新。

《中医药法》既是对中医药合法权益的保护,也是对中医药发展的规范,提出要扶持和规范并重,加强对中医药的管理,加大对不法行为的惩戒,保证中医药发展的规范性和延续性。

3、中医药产业突破我国中医药不仅在疾病防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且在重大疫情防治和突发医疗状况中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在研究开发方面取得了很好的进展,国际社会的关注度和认可度得到了很大提升。

中医药产业发展迅速,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色和广阔发展前途的产业。

中药生产体系现代化进程加速,提升了药品生产速度和质量。

随着国家开放政策和“一带一路”的发展,中医药海外市场不断扩大,近百余个国家认可使用中医针灸,并建立了相关法律制度。

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资源配置效率研究

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资源配置效率研究

作者: 肖圣鹏;莫颖宁
作者机构: 山东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山东济南250355
出版物刊名: 山东社会科学
页码: 108-112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9期
主题词: 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资源配置
摘要: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是县乡村三级农村卫生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指导意义。

切实解决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资源配置问题是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能力的关键。

实地调研发现,山东省乡镇卫生院存在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等问题,主要包括医疗设备使用频率低、人力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人才流失问题突出、财政投入总量不足和缺乏对支出结构的优化与监管等。

相应的对策建议:按照当地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优化供给结构;积极引进、利用外部人力资源,深化对内部人力资源的开发;明确政府的财政投入责任,完善卫生投入及支出的监管机制。

患者选择医疗机构影响因素研究

患者选择医疗机构影响因素研究

患者选择医疗机构影响因素研究作者:肖圣鹏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3年第7期肖圣鹏(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 250355)摘要:在患者的医疗服务消费行为中,患者对医疗机构的选择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决定了患者的医疗质量、医疗成本,并进一步影响了医疗资源在整个卫生服务市场中的分布状况。

影响患者选择医疗机构的因素有:患者本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对疾病的态度、医疗保险制度、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诱导需求因素、时间因素、医疗服务质量等因素。

关键词:患者;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中图分类号:069.9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3)18-0253-02消费者行为理论用于研究消费者个人如何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进行理性选择。

患者是一类特殊的消费者,医疗资源的稀缺性、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患者本人掌握的信息资源、经济资源共同决定了患者的选择行为。

研究患者的医疗服务消费行为对改善医疗资源的配置效率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在患者的医疗服务消费行为中,患者对医疗机构的选择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决定了患者的医疗质量、医疗成本,并进一步影响了医疗资源在整个卫生服务市场中的分布状况。

一、患者本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对疾病的态度病症的种类和程度对患者选择医疗机构有着第一位的影响。

现实中存在两种对疾病的认识观点,一种观点是医务专业人员所共有的,它从专业立场去理解疾病。

另一种观点是非专业人员的观点,总之对疾病的认识不同,导致人们决定是否进一步采取求医行为或者选择哪个医院哪位医生都具有很大差异。

症状的种类和程度对患者的影响取决于该症状在特定人群中出现的频率,常见或罕见;该症状对一般人来说是否熟悉,是否觉得无所谓;该症状或该疾病的预后是否易于判断等。

例如,对于常见的普通感冒,患者会选择就近的诊所、社区医院,甚至会忍一忍不去医疗机构诊治。

而对于一些重症,例如心脏搭桥手术,患者会优先考虑一些知名的三甲医院。

而对于某些疑难病症,患者会考虑一流的顶尖医院,例如患者得了眼睛的中渗,则第一个考虑的就诊机构就是北京的同仁医院。

中医医疗机构建设建议书

中医医疗机构建设建议书

中医医疗机构建设建议书一、引言中医药在中国历史悠久,并且拥有庞大的临床实践经验。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药也在逐渐受到国内外的认可和重视。

然而,目前中医医疗机构的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中医药的服务质量和效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二、加强人才培养和选拔中医医疗机构必须加强人才培养和选拔工作,确保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医疗团队。

首先,加强对中医人才的培养,包括中医师、中医药学专业人员以及相关辅助人员,提供全面、系统的教育培训。

其次,建立科学、公正的选拔机制,确保医疗团队中的人员都具备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

三、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中医医疗机构应该建立起全面、完善的中医药服务体系,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中医病历管理系统,便于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情况。

其次,加强中草药库的管理,确保中草药的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还要加强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提高医疗效果。

四、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中医医疗机构应该积极参与科研和技术创新,提升中医药的疗效和疗法。

首先,要设立科研团队,加强科研基础设施的建设,开展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提高中医药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其次,加强中医药临床实践的总结和交流,推广有效的中医药疗法,为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五、加强中医文化传承和宣传中医医疗机构应该加强中医文化的传承和宣传,增强患者对中医的认同和信任。

首先,要加强中医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提高中医师的学术水平和整体素质。

其次,要加强对中医药知识的普及和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传递中医药的价值和特点。

六、加强中西医协作中医医疗机构应该加强与现代医学的协作,实现中医与西医的有机结合。

首先,要加强中医与西医的交流合作,共同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新模式和新途径。

其次,要推动中医药的国际化,加强与国际医学界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

七、健全管理机制中医医疗机构应该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提高机构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医疗服务市场中的患者信息劣势问题研究

医疗服务市场中的患者信息劣势问题研究

作者: 肖圣鹏
作者机构: 山东中医药大学 人文社科学院,济南250355
出版物刊名: 经济研究导刊
页码: 224-225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27期
主题词: 患者;信息劣势;医疗服务
摘要:在医疗服务市场中,由于患者处于信息劣势的地位,无从监督和约束医生,从而使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损害、。

患者信息劣势的产生既有患者和医生方面的主观原因,也有医疗技术及疾病自身特点方面的客观原因。

解决患者信息劣势问题的路径有很多,包括患者通过医疗服务品牌和计算机网络平台获得更多的医疗服务信息等途径。

我国高值药品医疗保险管理策略探讨

我国高值药品医疗保险管理策略探讨

我国高值药品医疗保险管理策略探讨
方鹏骞;赵圣文;乐曲;张霄艳
【期刊名称】《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年(卷),期】2017(034)011
【摘要】高值药品医疗保障对于重特大疾病保障、防范重大疾病患者经济风险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当前重大疾病患者关心的热点问题,我国部分省份也正在积极筹划制定相关政策.文章根据高值药品及所对应疾病特点,参考国内外现有的高值药品管理政策,对高值药品医疗保障的保障对象、保障范围、资金筹集、管理方式、保障水平、医疗服务管理、基金结算、保障措施等,以肿瘤靶向药物为例,提出思考和政策制定建议,以利于完善我国多层级精准医疗保障政策.
【总页数】3页(P826-828)
【作者】方鹏骞;赵圣文;乐曲;张霄艳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30;滨州医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30;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7.1
【相关文献】
1.我国高值药品保障原则探讨——基于国内外比较视角 [J], 徐伟;崔子丹;江欣禅;杜珍珍
2.寄售制高值耗材的备货策略探讨 [J], 闫伟;许敏光;侯羿;蒋勇;仇保跃
3.“军卫一号”门诊药房管理子系统进行药品建帐时药品准备值高限量和低限量确定的意义和方法 [J], 尚北城;韦丽佳;等
4.医用高值耗材的精细化管理策略探讨 [J], 冯丽萍;李金亭;马静
5.攀枝花实施36种国谈药品和部分高值药品政策 [J], 本刊通讯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药医疗服务建设方案

中医药医疗服务建设方案

中医药医疗服务建设方案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传统文化财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理论基础,被列为中国特色传统医学。

为了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高中医药医疗服务水平,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

本文将围绕中医药医疗服务的建设进行探讨。

一、基础设施建设中医药医疗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保证中医药事业持续发展和提高服务能力的基础。

建设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完善的中医药医疗机构体系。

中医药医疗机构的数量和规模需要得到合理安排,可以根据地区特点和人口密度确定设置中医药医疗机构的数量和规模。

2. 加强中医药医疗设施建设。

中医药医疗设施的建设需要兼顾中医药特色和现代化的要求,建议在设置中医药医疗机构的同时,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

3. 建立中医药医疗服务信息化平台。

通过搭建信息化平台,能够更好地实现中医药医疗服务的精准和共享,提高中医药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二、人才队伍建设中医药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取决于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为此,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中医药医生和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

通过加大中医药医学专业的招生和培养力度,增加中医药医生的数量和质量。

同时,也应注重培养中医药相关专业人才,如中医药护理、针灸推拿等。

2. 提高中医药医生的职业水平和技能。

通过组织培训和进修,使中医药医生能够熟练掌握传统中医药理论和技术,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提高中医药医疗服务的专业水平。

3. 引进和培养中医药国际化人才。

随着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大,需要加强中医药国际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高中医药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三、医保政策支持中医药医疗服务的发展需要得到医保政策的支持。

建议:1. 增加中医药医疗服务的医保覆盖范围。

中医药药物和治疗手段的医保覆盖范围需要进一步扩大,以促进中医药医疗服务的普及和使用。

2. 提高中医药医疗服务的医保支付标准。

中医药医疗服务相对于西医药医疗服务的成本较高,需要通过提高医保支付标准来促进中医药医疗服务的发展。

关于加强中医医院功能建设的几点看法

关于加强中医医院功能建设的几点看法

关于加强中医医院功能建设的几点看法
程丑夫
【期刊名称】《湖南中医药导报》
【年(卷),期】1997(003)002
【摘要】关于加强中医医院功能建设的几点看法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410007)程丑夫主题词中医医院/组织和管理医院设备和供应中西医结合中医医院是按照中医理论体系运用中医中药防治疾病的医疗单元,具有承担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教学、科研等任务的功能,其...
【总页数】2页(P3-4)
【作者】程丑夫
【作者单位】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7.4
【相关文献】
1.实施中医医院分级管理加强示范中医医院建设 [J], 周绍明
2.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档案馆功能建设 [J], 赵振国
3.加强革命纪念馆宣教功能建设研究 [J], 沈蔚
4.加强高校寝室文化德育功能建设对策分析 [J], 倪俊
5.加强民办高校学生党支部政治功能建设研究 [J], 张洪华;刘友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医疗项目实施方案

中医医疗项目实施方案

中医医疗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疗各种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医疗领域的作用,制定中医医疗项目实施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二、项目目标。

1. 提高中医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健康需求。

2. 推动中医药在医疗领域的发展,促进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3. 加强中医医疗项目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医疗安全和服务质量。

三、项目内容。

1. 推广中医药知识。

通过开展中医药科普宣传活动,向公众普及中医药的基本知识和特点,提高人们对中医药的认识和了解。

2. 建设中医医疗机构。

加大对中医医疗机构的建设投入,提高中医医疗服务的覆盖范围和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优质的中医医疗服务。

3. 培训中医医疗人才。

加强对中医医疗人才的培训和引进工作,提高中医医疗人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满足中医医疗服务的需求。

4. 完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完善中医医疗服务流程和标准,提高中医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5. 加强中医药科研。

加大对中医药科研的投入,推动中医药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中医医疗服务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四、项目实施。

1. 加强政策支持。

制定并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大对中医医疗项目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

2. 强化监督管理。

建立健全中医医疗项目的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对中医医疗机构和人员的监督检查,确保中医医疗服务的规范和安全。

3. 加强宣传推广。

加大对中医医疗项目的宣传推广力度,提高社会对中医医疗项目的认可度和参与度。

五、项目效果。

1. 提高中医医疗服务的覆盖范围和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健康需求。

2. 推动中医药在医疗领域的发展,促进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3. 加强中医医疗项目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医疗安全和服务质量。

六、总结。

中医医疗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中医药在医疗领域的发展,提高中医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第13期ECONOMIC RESEARCH GUIDE总第267期Serial No.267No.13,2015经济研究导刊卫生服务包括预防、医疗、康复、保健四部分,而中医药在其中的预防(治“未病”的医疗理念)、康复、保健三个环节都有明显的相对优势,有必要推广、加大中医药服务在卫生服务市场中的供给份额。

而中医药真正实现为一种卫生服务供给,必须依托于中医药医疗机构。

这正如一件商品如要投放到市场提供给消费者而必须依靠相应的厂商来组织生产的道理一样。

因此,探索中医药医疗机构的建设机制和路径是促进中医药服务应用的一项切实可行的对策。

一、推广符合中医药诊疗特点的诊所模式尤其是在农村,广大农民普遍面临着“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

看病难,源于卫生服务资源供给的可及性问题,各类医院,尤其是能够纳入报销范围的新农合医保定点医院,数量很有限而且距离农民居住地也很远,从而造成了看病难。

看病贵源于卫生服务资源经济的可及性问题,医院的经营成本高,迫使诊断、医学检验检查、药物价格高,从而导致了看病贵。

中医诊所相对西医院而言,建设成本低,投入的建设资金少,而且人力资本投资更显优势,只要有一名中医医生即可保证一个诊所的正常需求。

首先,要拓宽中医诊所的投资主体和投资渠道。

尽管中医诊所的投资相对较少,但是对于一名中医而言还是一笔很大的数目和开支,因此仅仅依靠中医医生的私人投资是远远满足不了在农村广大地区普及中医诊所的这一建设目标。

必须吸纳国有资本、其他法人资本、金融资本等多投资渠道来投资建设中医诊所。

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管理运营模式在市场经济体系下已有很成熟的成功实践经验,完全可以运用到中医诊所的经营模式中。

其次,要改革医疗机构审批体制,建立医疗机构准入体制。

审批制度尽管看上去通过抬高了医疗服务市场的进入门槛而使其更加规范,但由于其垄断性而造成由于腐败、权力寻租产生的低效,再者审批制度的出发点是“合规”性,并没有考虑到各个地方居民的现实需求和需求的差异性。

中医诊所建设的位置、规模、数量都应由其投资主体来决定,投资者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量必然会贴近当地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出发,否则会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或者背负经济损失。

政府无须再对诊所的建设细节做审批,只须做好诊所建设前的资格审查(包括出资额、医师资质等等)和建设运营后的执法监督(监督服务质量、药物质量等等)。

总之,政府在中医诊所市场中要扮演好“守夜人”的角色,既不缺位又不越位。

这一方面有利于中医诊所数量上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能促进诊所之间的竞争和诊所与其他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从而提高卫生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整个卫生服务资源的利用效率。

再次,将部分中医诊所纳入到定点医保覆盖范围中,并且这部分诊所每年都要动态调整,依据卫生行政部门的执法监督、审查结果而变动。

只有经营规范,通过政府监督、审查、考核的诊所才可纳入到定点医保范围。

这一方面为患者扩大了医疗服务的自由选择权,否则广大患者只能身不由己地选择能够报销医疗费用的政府指定的定点参保医疗机构。

另一方面,通过动态调整定点参保医疗机构目录,既可以促进中医诊所之间的竞争,为数众多的诊所必然会争取进入到定点参保医疗机构目录中,又激励他们更加规范、高效地提供中医药服务。

二、规范、发展中药店,鼓励坐堂中医师与中药店的结合中医诊断、预防、康复、治疗、保健等服务除了依托中医收稿日期:2015-02-09基金项目:2015年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肖圣鹏(1975-),男,山东济南人,讲师,从事卫生经济研究;孔庆悦(1979-),男,山东济南人,讲师,从事中医药经营管理研究。

中医药医疗机构建设路径探索肖圣鹏,孔庆悦(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250355)摘要:中医药在预防、康复、保健三个环节都有明显的相对优势,有必要推广、加大中医药服务在卫生服务市场中的供给份额。

而中医药要真正实现为一种卫生服务供给,必须依托于符合中医药诊疗特点的中药店、中医诊所模式、坐堂中医师,并规范界定中医保健与中医治疗市场。

关键词:市场界定;中医保健;中医药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3-0289-02289——诊所等医疗机构,还有赖于中药店能方便、低价地提供中药。

尤其是在治疗环节,大都借由中药方剂、中药饮片实现。

患者是否选择中医诊疗模式,既要考虑中医师的信誉、医术水平,还会考虑获取中药的方便性、经济性、可靠性。

坐堂中医师与中药店的有机结合有效缓解了以上两个问题。

由于中药店的投资比较大,多数中医诊所很难承担起中药店的药物供给职责。

多数中医诊所自身提供的中药种类、数量很有限,只是类似黄芪、麦冬等一些常见中药、基本中药。

对于患者而言,经常拿着中医诊所开出的中药方子到其他的专门中药店买药,这就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带来了高昂的时间成本,并抑制了中医药服务的有效需求。

因此,必须在建设中医诊所网络的同时,附之于建设相应的中药店网络。

中药店的建设要结合就近的中医诊所的距离,建议3 ̄5个中医诊所配套建设一所中药店。

同时,提倡鼓励中医师紧密结合中药店,形成适宜中医特色的坐堂中医诊疗模式。

中医的辩证施治的治疗思想及其望、闻、问、切的临床诊疗手段极其适合坐堂医,坐堂医在我国古代已经有很长久的应用时间和成熟的应用模式、经验,完全可以借鉴应用到当下。

坐堂医既充分利用了当地稀缺的中医师人力资源,又充分组合了中药店的中药资源,为患者提供了便利、高效的卫生服务。

对于患者而言,既节省了由于中医医生与中药异地带来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又强化了相信中医、选择中医的信任感,产生了对中医药及其服务的现实需求。

反之,中医师与中药分离的情况下,若有疗效不理想,常有医师与药店相互推诿责任,医师责怪中药质量不好,药店则说医师开的药方子有问题,等等。

坐堂医模式的应用能将中医师与中药店的诊疗责任捆绑在一起,强化了他们的共同责任,将道德风险的外部性内化,有效缓解医疗资源紧缺、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三、界定区分中医保健与中医治疗市场,引导中医药服务健康发展从中医学临床应用的角度看,将中医的保健功能与治疗疾病的功能融为一体不作区分是有利于发挥中医优势、促进人们健康的。

中医讲究整体观,人的各个组成部分是一个整体,会相互影响,而且人体与自然界也是一个整体,四季时令的变化需要人的机体作出相应的反应、调整。

尤其是中医的阴阳平衡理论,强调的是虚与实、阴与阳的相对平衡,这种平衡是动态的,也无法量化。

即使是应用现代医学的检验手段检测到的各个体征指标都正常,人体也会有些临床上的不适感,例如疲劳感、乏力、失眠、没食欲等一些亚健康状态。

但从西医的角度看,他是健康的无需治疗。

而从中医角度看,他可能是五脏六腑之间失衡,例如脾虚、肾虚等等,服用几幅中药可能就改善了身体状况,尽管中医师也没有诊断出什么疾病。

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也同样印证了在不区分其保健功能与治疗功能界限的前提下,可以遵照其循证医学的理论改善、提高人的健康水平。

但是从卫生服务市场实践的角度看,中医的保健与治疗两种角色不加区分的现象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会阻碍中医服务的市场推广。

曾经有一位患有脊髓性颈椎病的患者(他本人对此并不知情,只是感觉到颈部有些不舒服)到一家正规中医保健机构做推拿按摩,在作完一个颈部推拿动作后,该患者的脖子突然僵直不动,经到一家医院急诊后确诊该患者患有脊髓性颈椎病。

这种病例是绝不适合做颈部推拿的,否则会加剧病情,导致截瘫的概率超过90%以上。

按摩师也很惊讶,没见过这种现象,而且自己的按摩手法、职业资格都是很规范的,以前的从业实践也证明其按摩推拿效果也很显著。

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中医的保健与治疗没有区分,该保健只适于用没有患病的人群,用以改善人体舒适感。

而对于患有某种疾病的群体,到底需不需要、是否允许按摩等保健活动则必须经过专业的医学治疗机构诊断确定,一般的按摩保健师则缺乏相应的医学知识,保健机构也不具备疾病诊疗条件和资质。

中医保健机构面对的消费群体主要是没有明显疾病的亚健康人群,对于有明显疾病的患病者决不能仅为了经济利益动机而盲目接受,必须明确自己的角色是保健而非治病,尽管有些保健措施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否则,既会伤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也会给中医保健机构带来经济损失和法律纠纷。

因此,医疗行政主管部门应制定一些规范和制度来界定保健市场和治疗市场的执业界限,使得消费者获得的保健服务是适宜自己身体,是有利于自己健康的;中医保健机构也据此明确自己的保健角色及责任,从而引导中医保健市场向良性方向健康发展。

第一,政府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借鉴参考对药品、保健品市场的监管规范和经验来监管中医保健市场。

药品与保健品是有明确、严格区分的,且各自有相应的运营、监督制度,无论是在产品标示上还是在经营机构的销售、处方上。

第二,国家应出台更加明细的制度、规范来明确在中医保健市场上,消费者、保健师、保健机构的权利、责任和义务。

第三,作为消费者,应当从关心自身健康,对自己负责的角度,尽力明确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包括对一些亚健康的认识、判断,不要盲目轻信一些保健品治疗效果的宣传。

在确认自己的健康问题无须治疗,通过保健能改善健康质量后方可接受保健活动。

第四,作为保健师,须取得相应从业资格证书外,还应掌握一些与其保健技术、业务相关的医学知识,只有当确认其保健活动不会给消费者带来健康风险和损害时方可提供保健服务。

第五,作为保健机构,要把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管制度融入其日常的经营管理中,将对消费者是否适宜保健的界定、区分结合到对其员工的人事、绩效考核管理中。

[责任编辑陈鹤]2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