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2 专题二 第6课 同步测控 Word版含解析]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专题测试题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专题测试题苏教语文必修2014-12-09 20:4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专题测试题一、语言基础知识:(共45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每词1分)吞噬()愕然()引擎()执著()目光炯炯()倒坍()跛脚()气氛()甲胄()藏匿()瞭望()粗犷()惬意()模样()凝眸远眺()2.根据所给拼音写出空缺的字:(每词1分)kuì乏()hã睦()jǔ丧()荒miù()chãng罚()不屈不ráo()油nì()zǔ咒()biàn认()shì好()欢呼quâ跃()色彩bānlán()()zhânhàn人心()()小心yìyì()()步履pánshān()()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面对这回音沉闷而单调的四壁,我所的,我所的又在哪里呢?②我天没亮就醒了,不明白为什么感到那么。
③我经常神经质,尤其星期天;星期天是我心中真正悲惨的时候。
气氛令人、呆滞、沉重。
A.咒骂憎恶窒息窒闷 B.咒骂厌恶窒闷窒息C.诅咒厌恶窒息窒闷 D.诅咒憎恶窒闷窒息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不相信战争只是政客和资本家搞出来的,芸芸众生的罪过和他一样大。
B.为什么有些人挨饿,世界其他地方却有堆积如山的食物在腐烂?C.1945年,声名显赫的德国贝尔森集中营,在纳粹溃逃后,宁静的中午,一个孩子走在遍布尸体的营地的路上。
D.你能做的一切,从应该被做的角度来看,始终只是沧海一栗。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一片被太多的鹿拖疲惫了的草原,可能在几十年左右的时间里都得不到复原。
B.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C.球队获得了冠军,队员们都感到十分荣耀。
D.开市人民代表大会时,他们俩个人在一个小组里讨论。
语文苏教版必修2答案
答案全解全析专题一珍爱生命专题一 1.我与地坛(节选)基础过关1.B 跃yuè,砌qì。
2.D A.苍→沧。
B.至→致。
C.换→幻。
3.A A.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
将“设身处地”改为“身临其境”。
B.失魂落魄:形容心神不定非常惊慌的样子。
C.急于求成:想要马上实现。
D.声名狼藉:形容名声极坏。
4.B A.“开展检查”的主语不明确,可在“环境”前加“由”,在“国家民用核设施检查团”前加“的”。
C.语序不当,应将“专门的”放在“眼镜”前。
D.成分残缺,可在句末加“而生产出来的乳制品”。
5.D 注意句式的统一。
“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是先动词再名词,下面的两个句子与它构成排比句,句式一致。
“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是先名词再形容词,后面的句子与它保持一致。
6.答案(1)以动衬静,突出“我”孤独、痛苦、无望的心理。
(2)写出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渲染出悲壮、深沉的气氛,突出了“我”的心理从痛苦、无望转向明朗、坚强的变化。
解析(1)该处的景物是“我”独自坐在屋里时看到的,那时,“我”还没有从阴影里走出来,从景中可知“我”此刻的心情。
(2)此时“我”已经从母亲的生命中读出顽强的意义,“我”已经走出了阴影,这里的景同样表现“我”此时的心情。
7.答案(1)表现了我患病后的痛苦和绝望,反衬了母亲对待疾病的平和心理。
(2)慈爱、坚强。
解析本文旨在歌颂母爱的崇高、伟大,“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与母亲的态度形成对比,从而衬托出母爱之伟大。
8.答案写出母亲的伟大,儿子残废后,她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儿子身上,连自己喜欢的花都不去侍弄了。
解析作用要结合上下文的内容和本文的主旨来理解。
这里写母亲爱花,但她更疼爱自己的儿子,用花和儿子作比,显然儿子更重要,突出了母亲的伟大。
9.答案(1)写母亲鼓励儿子坚强地活下去,表现了伟大的母爱。
(2)写儿子对母亲在天之灵的深情告慰,表现了儿子要坚强活下去的决心,体现了儿子对母爱的彻悟和理解。
高中语文 专题综合检测(二) 苏教版必修2
一、基本与运用(15分)1.下列各项中,每组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仿佛./信佛.勋.章/埙.音颤.动/颤.栗啐.掉/猝.然B.瓦砾./闪烁.刹.那/宝刹.瘦削./削.壁惬.意/藏匿.C.睫.毛/敏捷.斑斓./波澜.喧.闹/寒暄.愕.然/花颚.D.翘.首/翘.尾巴蹒跚./阑珊.糟.糕/嘈.杂引擎./掣.肘解析:选C。
A项,fú /fó ,xūn /xūn ,chàn /zhàn ,cuì /cù ;B项,lì /shuò ,chà /chà ,xuē /xuē ,qiè /nì ;C项,jié /jié ,lán /lán ,xuān /xuān ,è /è ;D项,qiáo /qiào ,shān /shān ,zāo /cáo ,qínɡ/chè 。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可真是个赃小鬼:脸上溅满西瓜汁,尽是灰土,头发篷乱,赃得要命,可是他那对眼睛呀,却亮得像雨后黑夜的星星!B.医生又把眼镜戴上,于是我清楚地看见了他那双在厚眼镜片后面幢孔微微转动着的大眼睛。
C.安妮被捕后,被纳萃送往位于荷兰北部的威斯特波克集中营,接着被送往设在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
D.1945年5月9日,德国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战时饱受痛苦的伦敦妇女穿上节日的盛装,前去参加庆祝活动。
解析:选D。
A项,“赃”应为“脏”,“篷”应为“蓬”。
B项,“幢”应为“瞳”。
C项,“萃”应为“粹”。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但是,没有人会喜欢只有灰色的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也就是和谐。
①这世界充满生命活力,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万类霜天竞自由。
苏教版语文必修二综合测试附解析.doc
苏教版语文必修二综合测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为了满足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设计师会对历史剧的服饰做一些改变,有些只是让花纹更加____________ ,有些则是不顾及历史事实,___________ o为了尊重历史而拘泥于教条__________ 不可取,但不顾历史事实去随意演绎,让观众因服装混乱而搞不清历史,则更不应该。
A.繁杂李代桃僵固然B.繁复李代桃僵显然C.繁杂张冠李戴显然D.繁复张冠李戴固然2.下列对联所描述的对象判断有误的一项是(3分)()A.集群圣之大成,振玉声金,道通中外;立万世之师表,存神过化,德合乾坤。
(孔子)B.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屈原)C.玉茗堂中传蝶梦,临川集上插芳馨。
(王安石)D.著作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鲁迅)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近年来中国高铁在海外高歌猛进,凭借高性价比和成功的运营经验,在全球市场接连斩获订单,已成为中国最新科技大幅进军海外的标杆。
B.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并成功在轨运行,这不仅让人类对无垠太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我国空间站的建造和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C.根据各种飞行检测数据显示,C919大型客机在5月5日的首飞过程中,空中飞行状态正常,各种飞行动作完美无缺,飞行过程顺利,首飞任务圆满成功。
D.1912年,英国海军把一艘老旧的巡洋舰改装成了世界上第一艘可容纳飞机的船只,这种船只后来被称为“水上飞机母舰”,它的出现是航空母舰最早的雏形。
4.(2018•江苏卷)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来疑神女从云下, 去似姮娥到月A. ①下围棋 ②荡秋千 ③抖空竹 ④放风筝B . ①抖空竹 ②荡秋千 ③下围棋 ④放风筝C . ①下围棋 ②放风筝 ③抖空竹 ④荡秋千 D. ①抖空竹 ②放风筝 ③下围棋 ④荡秋千%1 雾穀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苏教版语文必修二课件专题2 第6课
C.“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是说它们在不停的运动中抵 抗了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的侵蚀。
D.有一句著名的格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这句格言本身也是真理。
解析:选 D D.引文独立使用,引文后面的句号应放在引 号里面。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了爱情,双双殉情。在两人的灵柩前, 不.共.戴.天.的两个家族最终和解。 B.这一崭新的栏目在赢得良好的口碑和惊人的收视率之 后,计划再推第二季。四位评委各具个性的表现常常使观众忍. 俊.不.禁.地笑起来。 C.一旦遇到什么困难,包括维权事项,请在第一时间打电 话告诉我,我一定鼎.力.相.助.。 D.周国平的新作《宝贝,宝贝》讲述的是妞妞的妹妹—— 啾啾的故事,读着读着,我就被这位父亲对女儿的深情打动,
民 1 530 万;苏联死亡总人数为 2 680 万,其中军队 890 万,平
民 1 790 万。
从上表可以看出,作为同盟国的中国和苏联,①_________ ___________,特别是两国的平民,②____________________。 而作为轴心国的主要成员,德国和日本伤亡惨重,这充分说明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选 B A.解:jiè;C.憎:zēnɡ;D.削:xuē。
2.下列词语的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蹒跚 恺撒 蓬头垢面 色彩斑澜 B.吞噬 石膏 目光迥迥 威风凛凛 C.矜持 宣泄 惟妙惟肖 无计于事 D.骇然 黯淡 出类拔萃 百无聊赖
解析:选 D A.澜—斓;B.迥迥—炯炯;C.计—济。
时不时拍.案.而.起.,连连叫好。
解析:选 A A 项,不共戴天:不跟仇敌在一个天底下活 着,形容仇恨极深。B 项,忍俊不禁:忍不住笑。与“笑起来” 重复。C 项,鼎力相助:大力相助。敬辞,用于请托或表示感 谢时。D 项,拍案而起:拍着桌子猛然站起,形容十分愤怒。 应用“拍案叫绝”。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2第二专题 和平的祈祷(研习·活动)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3分共计6分)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甲子甲为天干首位子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B. 宗室是古代社会中对与君主同一宗族血亲的称谓历代皇族例称为宗室C. 海内即国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绕着大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D. 庶务指国家的各种政务后来指朝堂之上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答案】D【解析】(1)D项“艰军团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错误庶务就是指国家的各种政务亦指这些事务的经办人员故选D.【答案】B【解析】(2)B项“古代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边境贸易的通称”错中国历史上中央王朝与外国或异族之间贸易的通桑故选B.【答案】B【解析】(2)B项“古文中常指应对符合皇上心意得到赏赐”错误赐对帝王召见臣子对答问题故选B.【答案】C【解析】(4)C项“闫某月指加在某月之前那个月”错误闫月加于某月之后叫“闫某月”【答案】B【解析】(5)B项“抵板刑” 极刑即死刑抵意为达到意即达到判处死刑的地步没有尸体示众之意故选B.2.文化宫为评书、古琴、昆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①假笑啼中真面目新笙歌里古衣冠②疑雨疑云颇多关节绘声绘影巧合连环③白雪阳春传雅曲高山流水觅知音④开幕几疑非傀儡舞台虽小有机关A. ①古琴②评书③昆曲④木偶戏B. ①昆曲②评书③古琴④木偶戏C. ①古琴②木偶戏③昆曲④评书D. ①昆曲②木偶戏③古琴④评书【答案】B【解析】对联① 演员的假笑假哭反映的是当时人们的真实情况现代人穿的是古人衣装演绎的是古时生活这是昆曲的特点对联②处处设疑处处有悬念绘声绘色再现情景故事环环相扣这是评书的特点对联③ 阳春白雪高山流水传雅曲觅知音这是古琴的特点这是古琴的特点对联④ 舞台上展示的形象观众似乎认为是真的而非木偶在小小舞台上随意操纵机关这是木偶戏的特点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3.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我们总在说生物发育但你知道土壤也是会发育的吗?土壤并非天生就能够生长植物与生物发育一样①________ 土壤是由岩石变来的岩石通过风化作用成为成土母质再经成土作用而变成原始土壤在土壤发育过程中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这五个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生物的出现标志着真正的土壤形成过程开始生物的生命活动会积累有机质使土壤肥力得以形成并逐步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生物②________ 时间是一切事物变化的舞台土壤的形成和发育是在各成土因素长时间综合作用下进行的③________ 成土作用越强烈效果表现越明显【答案】土壤发育也需要(一系列)过程, 就没有真正的土壤的形成, (成土)时间越长【解析】本语段阐述的是土壤发育的现象第一空前文是“土壤并非天生就能够生长植物土壤发育和生物发育一样岩石通过风化作用成为成土母质是解释说明土壤发育的过程答案是肯定的第二空前文“其中生物的生命活动会积累有机质从某种意义上说假设条件是“没有生物” 结果就是土壤无法形成第三空前面是“时间是一切事物变化的舞台强调长时间效果表现越明显” 条件就是时间越长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4.(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4.(2)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4)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②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③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A.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B.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C.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D.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答案】D【解析】(1)句中“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是介词短语后置句“于郡中”是“闻”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吴廷尉”是专有名词(“廷尉”官职名“吴廷尉”意思为“姓吴的廷尉”)做“为河南守”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召置门下”是一个事件应与后面断开排除B项故选D【答案】A, D【解析】(2)A项属编著【答案】C【解析】(3)C项“重新得到重用”原文没有提及只是“征见” “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比不上贾谊”顺序不当应该是先“表示自己比不上贾谊” 然后才“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答案】(4)①我好久不见贾生了自以为超过了他今天看来还是不如他②于是在皇帝面前诋毁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许多事情变得复杂混乱”③我凭借卑微低贱的身份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所能报答朝廷的【解析】(4)①过超过及追上赶上②短诋毁擅权揽权纷乱使……变得混乱③猥自谦之词犹“鄙” 当任、充当东宫指太子四、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5.(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2)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A. 首联扣题点明华山庄的位置和景物特征“物外心”是对太尉的高度赞扬B. 颔联运用了对偶和夸张两种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这里风景的喜爱之情C. 颈联侧重静景春光融融晚翠深深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人物内心的感受D. 尾联刻画主人的儒将形象他功成身退长卧书斋面对美景以琴书自娱【答案】B【解析】(1)B项“颔联运用了对偶和夸张两种修辞手法”有误颔联运用了对偶、夸张、拟人三种修辞手法“拂” 轻轻擦过掸去、甩动、抖“拂云” 为拟人的修辞手法【答案】(2)诗眼是“闲”字全诗围绕“闲”字展开描写“闲”也体现了诗歌的主旨马太尉功成身退逍遥林下沉醉于自然美景超脱于尘世之外全诗借描写马太尉的闲情逸致赞美了他功成不居、恬静淡泊的儒雅风范【解析】(2)诗的首联“别开池馆背山阴近得幽奇物外心”写山庄的位置和设计的奇妙颔联和颈联“竹色拂云连岳寺泉声带雨出谿林”“一庭杨柳春光暖三径烟萝晚翠深”则是对山庄中的景色进行了细致的描写给人一种清新、闲适的感觉尾联“自是功成闲剑履西斋长卧对瑶琴”写马太尉功成身退逍遥林下沉醉于自然美景超脱于尘世之外突出了他的闲情逸致赞美了他功成不居、恬静淡泊的儒雅风范全诗都围绕一个“闲”字展开描写“闲”字体现了诗歌的主旨故本诗的诗眼是“闲”字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6.(1)下列关于“网络外卖”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6.(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6.(3)怎样才能有效促进我国在线外卖的健康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A. 消费者要想足不出户就获得丰富的外卖信息以及便捷的外卖服务都必须借助互联网这个巨大的信息平台B. 外卖行业为餐饮从业者提供了销售和宣传渠道已经使他们实现规模的巨大扩张具有很大的优越性C. 中国网络餐饮外卖市场规模正稳步增长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预计到2020年增长率会降至16%D. 如果餐饮店采取开放设计让顾客看到厨房食物加工全过程将会使店家注意每一个细节【解析】(1)B项“已经使他们实现规模的巨大扩张”错误把未然当已然原文是“能够”【答案】C【解析】(2)A项“人们不用网络外卖叫早餐”于文无据B项移花接木“曾经推出易撕贴”的是“饿了么”公司在相关环节的探索D项“材料一主要介绍了网络外卖的优越性”概括不全材料一第二段重点介绍了用户的消费习惯故选C【答案】(3)①外卖平台不断提升技术推动外卖送餐系统不断完善优化配送路径借鉴外国先进和成熟的方法提升服务质量防止食品污染提高食品安全加强外卖员的培训及审核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②政府方面要加强法律监督促进平台不断创新以适应消费者的需求③消费者要对平台进行舆论监督促使其不断提升质量【解析】(3)从原文“使用方便是用户选择网络外卖服务的首要因素平台的优惠与商户菜品的丰富程度也是用户考虑的重要因素”“美团外卖此前表示将加速推进餐盒、餐袋封条工作饿了么公关部相关负责人则坦言在相关环节也进行了一些探索但在实际推行当中仍存在现实困难”“除了定期对快递设备进行卫生清洁外对于外卖员还有特殊的培训及审核甚至要求每一名外卖员都需要获得国家认证的工作健康证明”“在日本食品安全受到法律和舆论双重严格监督”可以概括归纳得出答案7.(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7.(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7.(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中“以西解中” 就是以沿用西方哲学的问题意识为架构来梳释中国思想传统B. 虽然人们对冯友兰哲学褒贬不一但必须承认它具有可超过不可绕过的典范意义C. 冯氏不仅对“六书”“三史”的理论研究贡献大而且对现代哲学教育也有开拓之功D. 哲学创造必须有自己的系统和逻辑问题意识的横摄架构和历史意识的纵贯谱系【答案】B【解析】(1)A项“沿用”错曲解文意原文是“以某种有似于”C项“六书”“三史”是其创作的哲学著作谈不上理论研究D项偷换概念原文是“这套系统和逻辑应当有两个向度基于问题意识的横摄架构和基于历史意识的纵贯谱系”故选B【答案】D【解析】(2)D项本段论述的重点是冯友兰哲学教育的典范意义而不是对其一生荣辱得失的概括【答案】D【解析】(3)D主次失当原文是“只有真正将冯氏哲学的‘中国哲学史’书写看作……一种系谱学叙事而不是仅仅……”8.(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8.(2)小说节选部分中的主要人物韵梅是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8.(3)小说中老三瑞全只是在韵梅匆匆一瞥中提到并没有充分描写可后面的文字却围绕老三从瑞宣和韵梅两个人铺开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A. 小说开头特意写领粮人们身着“奇装异服” 红呢子破风帽、耳帽儿、旧棉袍、皮坎肩简单几笔的勾勒写出了沦陷区百姓生活的艰难B. 小说中描写自然环境用的笔墨并不多但还是能够写出抗战时北平的艰难形势有力地推动了情节发展并鲜明地表达了全民齐心抗敌的主旨C. 小说写瑞宣听到老三瑞全的消息后采用了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的手法表现了他小心谨慎的态度真实地表现了瑞宣的个性特点D. 小说长于叙事巧于剪裁择选抗战时北平普通百姓的一次领粮情景中与祁家有关的内容来写突出了韵梅夫妇对老三的牵挂和盼望【答案】B【解析】(1)B项小说中环境描写的文字有两处“一夜飕飕的西北风地上头一次见了冰”和“那蓝得像宝石的天” 从这两处描写来看说“表达了全民齐心抗敌的主旨”有些牵强【答案】(2)①奔波劳碌为了一家人的生活她不能怕冷要走出家去为家人领粮②崇拜英雄小说最后写韵梅想象在海边、山上都有个结实的、勇敢的老三表现出她对抗战英雄的崇敬③见识不多她一生没出过北平城连山、海都没有见识过④做事小心谨慎不敢随便告诉别人在街上看到老三的事情【解析】(2)由“一清早韵梅须去领粮看着地上的薄冰她想找出她的手套来可是她并没去找她不能怕冷她知道这一冬天苦难还多着呢不能先教一点冰吓倒”可见她为了一家人操劳奔波吃苦耐劳由“老三在外边打敌人不单没被敌人打死反倒公然地打进北平在马路边上大踏步走着!韵梅的眼亮起来腮上红了两小块她无须再怕任何人任何事老三就离她不远一定会保护她”“韵梅闭上了眼心中浮起比三海大着多少倍的海与蓝石头蓝树木的蓝山海边、山上都有个结实的、勇敢的老三”可见她对敢于打仗的老三这样的英雄充满崇拜之情由“她一生没出过北平城对于山她只远远地看见过西山与北山老那么蓝汪汪的比天色深一点她可不晓得山上的东西是不是也全是蓝颜色的对于海她只见过三海公园的‘海’ 不知道真正的大海要比三海大多少”可见她见识不多没出过北平城不知道真正的山、海的样子由“回到家中多少次她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给老人们可是她晓得这不是随便说着玩的事必须先和丈夫商议一下她的话像一群急于出窝的蜂子在心中乱挤乱撞她须咬紧了嘴唇把唇咬痛才能使那群蜂儿暂时安静一会儿……好容易到了就寝的时候她才得到开口的机会”“一定不说”可见她性格谨慎即使心中高兴万分也坚决忍住不告诉他人【答案】(3)①将表达的重点落在了人们得知老三还活着并且回到了北平这一消息后的反应这样安排有利于从人物反应的角度突出表现瑞宣和韵梅对老三的牵挂和他们的小心谨慎②表现了抗日英雄给了人们安全感让人们感动、兴奋、振作③将老三写得富有神秘感引发读者的兴趣与想象增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解析】(3)围绕老三从瑞宣和韵梅两个人铺开来写是侧面刻画老三的形象通过老三在瑞宣和韵梅想象中的样子让读者更具有想象的空间从“老三在外边打敌人不单没被敌人打死反倒公然地打进北平在马路边上大踏步走着!韵梅的眼亮起来腮上红了两小块她无须再怕任何人任何事老三就离她不远一定会保护她”“多少次她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给老人们”“他真愿和韵梅谈讲老三说一整夜也好但是他必须把老三的过去全盘想一过儿以便谈得有条理老三是祁家的也是民族的英雄他不能随便东一句西一句地乱扯”可知当他们得知老三还活着心中便感到踏实、高兴想说老三但又觉得不能随便谈一个“英雄” 展现出他们对老三的牵挂以及做事谨慎的性格特点同时还透露出人们对于抗日英雄的信赖感受到抗日英雄活着带来的振作和兴奋感六、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9.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①________?实质上云是可见聚合物它漂浮在空中是由地表大气中的水蒸气混合组成的水蒸气遇冷或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一般来源于海洋表面的水在太阳光照射下形成的水蒸气②________ 一般直径在0.2到0.3毫米之间当温度降低时这些小水滴会凝结变大直径可达1毫米在这时这些水滴会变成雨水落在我们的头顶或雨伞上这也是地球水循环的一个环节地表的水分蒸发后形成云③________ 重回地表的水分又可以进入下一个蒸发成云的循环【答案】云到底是什么呢?, 这些飘浮在空中的水滴或冰晶的体积很小, 云又会化为雨水降落回地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是个问句后面的句子”实质上云是可见聚合物它漂浮在空中是由地表大气中的水蒸气混合组成的“是在解释云形成的原理可见这里应写“云到底是什么呢?”第二空前面说“水蒸气遇冷或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形成的水蒸气” 后面说到“一般直径在0.2到0.3毫米之间” 可见是在说这些水滴或冰晶体积很小因此可以写“这些飘浮在空中的水滴或冰晶的体积很小”第三空前面说“地表的水分蒸发后形成云” 后面说“重回地表的水分又可以进入下一个蒸发成云的循环” 可见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因此可以写“云又会化为雨水降落回地表”10.根据下面材料提供的信息拟一条一句话新闻(限36字以内)在建的津门津塔将成为天津新的地标式建筑津门的设计理念源于法国著名建筑拉德芳断门两座顶部相连的高楼构成巨大的“门”字型象征着天津建设北方经济中心和世界港口大都市的包容与开放津塔高336.9米地上75层地下4层其外形设计采用中国传统的折纸风帆造型是现代建筑技术与中国文化元素的有机融合这组建筑在2010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答案】融合中西文化元素的天津新地标津门津塔将于2010年内建成使用【解析】材料共分为两层材料的第一句话引入话题语段的核心话题是天津新地标津塔第二句话交代其设计理念第三句话交代其象征意义第四句话交代建筑相关数据第五句话交代其外形设计这几句话都是从不同角度介绍津塔津塔融合了中西方元素材料的第二层是交代事件建筑将在2010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概括时应将两层都概括在内交代清楚对象和事件即可注意字数限制。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模块综合测评 Word版含解析
模块综合测评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早在几千年前,中国古人就产生了实现“和谐大同”社会的理想,并为此设计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保障体系。
其核心莫过于采用一套有效的争议调处机制,即今天所谓之调解制度。
调解,作为一种有效的争议解决机制,在我国的历史上可谓源远流长。
今天能够看到的关于调解的最早记载是舜主动出面对“历山之农者侵畔,河滨之渔者争坻”进行有效调处的故事。
可见,华夏先民很早就认识到调解对社会和谐的作用。
之后在漫长的封建社会,调解制度在我国得到了充分的实践和发展,几乎在历朝历代都设有专门负责调解的机构或人员。
秦汉时,在乡一级设“秩、啬夫和三老”专司调解事务,调处不成再到县廷起诉。
唐代则于基层分设“乡正、里正和村正”,而且还明确规定调解是将纠纷交府县处理的前提。
到元朝时调解已被广泛应用于解决民事纠纷。
元代还为调解及其他非诉讼争议解决机制取了一个特殊的名称——“告拦”。
元朝法律同时规定通过审判官调解达成和解而再次起诉的案件,不允许有司再行受理。
这就赋予调解达成的和解协议以既判力和法律约束力,这是传统调解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到明清时期,我国古代调解制度发展到了极致。
明代将儒家“无讼”观念付诸社会管理实践,调解自然继续充当民事诉讼的法定前置程序。
朱元璋就曾颁布敕令规定:“民间户婚、田土、斗殴、相争一切小事,不许轻便告官,务要经本管里甲老人理断。
若不经由者,不问虚实,先将告人杖断六十,仍发里甲老人量断。
”清代在沿袭明朝做法的同时,还将调处率纳入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这从某种程度上导致调解适用范围被不适当地扩大。
据载,清嘉庆十五年至二十五年间,天津宝坻县自讼案的调解结案率竟高达90%。
从上述调解演进的历史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调解在一步步制度化的过程中,还逐渐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强制性特征。
必修二专题二综合练习及答案(高中语文苏教版)
单元测试6:必修2第二专题一、基础积累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狙击(zǔ )瓦砾( lì)军衔(xiǎn)勉强(qiǎng)B.沮丧(jǔ )徘徊(huái)藏匿(nì )模样(mó)C.器械(xiè)蹂躏(1ìn)奴役(yì ) 瞬间(shùn)D.活塞(sè)渲染(xuàn )扼守(è)疲惫(bèi )解析:选C。
A、“狙”读jū;B、“模”读mú; C、“塞”读sāi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从一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在楼梯里上上下下,像一只本来合唱歌的鸟被剪去翅膀,不断用身子撞那沉暗的笼子的铁条一样。
②想想看,我要是出版一本以我们的密室为的小说,那该多有趣。
③除非所有人没有例外都经过一场,否则还是会有战争,苦恼建设、培养和种植起来的一切都会被砍倒、摧毁,然后又从头来过!A.徜徉题材蜕变B.徘徊体裁退变C.徜徉体裁退变 D.徘徊题材蜕变解析:选D。
“徘徊”指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徜徉”指安闲自在地步行。
根据语境,应选“徘徊”。
“题材”偏重于写作材料,“体裁”指写作形式,题目中显然是材料,所以选“题材”。
“蜕变”指的是质的变化,“退变”偏于退化,句中用“蜕变”指的应是质的变化,故选D项。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巧夺天工的泰宁金湖大赤壁、幽奇的猫儿山等自然风光,将在2007年10月随着被称为“国家名片”的邮票“邮”向世界,走进千家万户。
B.一盏灯耗电量的确不大,但如果大家都使用节能灯,节约的电能就十分可观。
节约能源的道理人人都懂,但节能产品较高的价格使得许多人望而却步。
C.据统计,已有16种外来入侵物种对我国形成了严重危害,每年损失相当于海南省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
制定相应的外来物种引进管理法规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高中苏教语文必修2同步测试卷及答案(三)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同步测试卷(三)和平的祈祷(A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语言基础和运用(31分)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只错一个的一项是(3分)()A.着.想(zháo) 惩.罚(chěng) 胡诌.(zōu)狙.击(jū) 梗概..(gěng)(gài) 臭名昭.著(zhāo)B.甲胄.(zhòu) 啐.掉(cuì) 挨.打(āi)惬.意(xiá) 襁褓..(qiǎng)(bǎo) 烟熏火燎.(liáo)C.赫.然(hè) 瘦削.(xiāo) 渲.染(xuàn)丧.气(sàng) 荒谬.(miù) 惟妙惟肖.(xiào)D.刀俎.(zǔ) 韶.华(sháo) 纳粹.(cuì)一撮.盐(cuō) 跛.脚(pǒ) 噤.若寒蝉(jīn)2.下列选项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掩蔽垢骂阑珊欢呼雀跃B.亲切寒暄寂莫鞠躬尽瘁C.粗犷致命安详无计于事D.俘虏遗憾馈赠功亏一篑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只要你设身处地的为我想一想,你就会同情我的处境,不会对我这样求全责备....了。
②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各级政府积极施策,按部就班....、持续深入地推进改革,中国的老百姓必将能够从中得到更多的改革分享成果。
③这几种假说,哪一种更有道理?研究者们各执己见,众口一词....。
④清明小长假期间,有“中国梨都”之称的砀山县近百万亩梨花盛开,这一美景吸引了大批游客。
徜徉在花海之中,游客如坐春风....,流连忘近。
⑤这种药能治疗心脏病,又没有副作用,我们屡试不爽....,你还有什么可以怀疑的呢?⑥刘白羽的《长江三峡》描绘了一幅巧夺天工....的自然图景,瞿塘峡的雄,巫峡的秀,西陵峡的险,充分展现了造化的神奇。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⑤D.③⑤⑥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高校自主招生有一种趋势,就是逐渐成为民意杠杆,承载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职能和公众期待渗透其中,自然也就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压力。
苏教版必修二第二专题检测语文试卷.doc
1、下列词语加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 德(kou ) 睫毛(jie ) 雏儿(chd )文采B .狙(ju) 甲胄(zh6u)胡谄(zhou)。
卒C . 邂(jie ) 瓦砾(li ) 恺撒(做) 惊骇(hai)D . 襁褓 (qiang)中楣(mei)憎恶(e) 惬意(qie)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1)苏德战,41岁的索克洛夫应征入(2)埋葬了我的儿子——我最后的欢乐和希地回到自己部队(3)他扑在我的脖子叫得连车厢都一 To 3、 .地问道:苏教版必修二第二专题检测一、(21分,每小题3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4)我感到一个陌生人的呼吸的热浪,它散发着难闻的烟草和蒜头的气味,一个声音一粗犷 沉缅 有恃无恐 食不裹腹 气慨 竣工 明信片 滥芋充数 针贬 追溯 瞭望 默守成规 即使 松弛 安装 川流不息A. B. C. D.A.暴发不知所措震动平淡B.暴发不知所以振动平静C.爆发不知所以震动平静D.爆发不知所措振动平淡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A.“牛奶,”我喃喃地说……B.“给点喝的!”我说:“再来支烟,在左上方口袋里。
”C.这两扇门之间挂着“挑刺的少年”,这张精美的照片镶在棕色的镜框里,映出淡红色的光辉。
D.在俘虏营里,我差不多夜夜,当然是在梦中,跟伊林娜,跟孩子们谈话。
5、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谈起这些,他总不免感叹人心向背、世情险恶,觉得自己孤弱无援。
B.这消息简直是空穴来风,毫无根据。
C.“这篇稿子太差了,真是不刊之论!”编辑气愤地说。
D.他这次回乡,不再是先前外出打工时的模样,你瞧他,西装革履,真可谓衣锦还乡。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美国有15个州禁止黑人在娱乐场所享有与白人平等的地位。
B,近几年来,她无时无刻不忘整理、搜集民歌,积累了大量资料。
C.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
D.我觉得这个答复,和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处理,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高中苏教版语文(浙江专用)必修二+专题质量检测(二)+和平的去祈祷+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质量检测(二)和平的祈祷一、基础知识训练(12分)1.下列各句中,横线上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韩愈借《师说》抨击了那些“耻学于师”的“士大夫之族”,大力________了从师的必要性。
②无论国际风云如何________,我国坚持和平共处的五项基本原则不变。
③这些老照片是他用近十年的时间千辛万苦才________到的。
A.鼓吹变幻收集B.宣扬变幻搜集C.鼓吹变换搜集D.宣扬变换收集解析:选B“鼓吹”,贬义词,用在此处不合语境,应使用“宣扬”。
“变换”与“变幻”的区别在于:“变换”是指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变成另一种,“变幻”指不规则的改变,这里应使用“变幻”。
“收集”和“搜集”的区别在于:“搜集”的意思是到处寻找(事物)并聚集在一起;“收集”就是使聚集在一起,缺少寻找的过程。
2.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3分)()A.今年的第一天,最热闹的当属艺博会,红木家具、红酒、翡翠珠宝、根雕奇石、陶瓷精品、矿物晶体等众多艺术品,令人目不暇接....。
B.曾几何时....,临海人杨镇毅先生赴上海参战,任光复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兼顾问长,一度代行总司令职权。
C.少数地方官员干工作急功近利,谋发展简单粗放,不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行政化、简单化地处理问题,大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却视而不见....百姓的生活困难,缺少公仆意识。
D.有的文章虽短,但具有一孔之见....,如柳宗元的《读〈论语〉》和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可是作者在篇中毕竟过多地诉诸理性而不是感情的自然流露,当然也不能居于小品之列。
解析:选A B项,曾几何时:时间过去没有多久。
不能误解为“不久的将来”或“想当初”,这里理解为“想当初”是错误的。
C项,“视而不见”不能带宾语。
D项,一孔之见:从一个小窟窿里面所看到的,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多用作谦辞,此处不符合语境。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居民身份证登记指纹信息,不但社会用证单位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人、证一致性认定,而且能进一步增强证件防伪性能,可以有效防止身份证被违法冒用。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2第二专题 和平的祈祷(研习·活动)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3分共计6分)1.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古代官吏有关退休之意的说法有很多如“致仕”“请老”“告老”等退休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B. “六艺”指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开始于周王朝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六种基本才能这也是人们所说的“通五经贯六艺”的“六艺”C. 中国自古便有十二天干与十地支以此形成了天干地支纪年法比如庚子、戊戌都可以指年份天干地支也可以用来纪月纪日纪时是先贤们智慧的结晶D. 谥号是对死去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后世给予或褒或贬或明的称号谥号含有褒贬之意比如褒扬之意的有文、武、明、睿、康、景等字【答案】C【解析】C.“十二天干与十地支”错误、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2.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①最近南京市民林先生遇到有人上门推销清洁海绵擦的居然花4.5万元买了30箱事后林先生自己也觉得莫名其妙怎么会头脑一热就买这么多呢?②以前就对王老师闻名已久听了她的课件试听果然当之无愧她把建筑的框架勾勒得十分清晰感觉成了体系少了很多乱的感觉③“事辍者无功耕怠者无获”形形色色的繁文缛节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要根除也绝非一日之功④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近来成了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官方举办论坛民间街谈巷议媒体沸反盈天⑤历史已经证明那些不自量力企图浑水摸鱼、火中取栗者到头来只会自食其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⑥在本赛季西甲末轮赛事中皇家马德里客场取胜马拉加 C罗带领球队勇夺第33个联赛冠军真是大快人心A. ①③④B. ①③⑤C. ②④⑥D. ②⑤⑥【答案】C【解析】①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难以理解②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句中王老师没有获得什么称号或荣誉用错了对象③繁文缛节烦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泛指烦琐多余的事项④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只能用来形容人不能做“话题”的定语⑤不自量力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多指做力不能及的事情)⑥大快人心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得大家非常痛快用词不当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年轻人发生心源性猝死多出现在剧烈运动过程中年轻健康①_______________ 要知道大约一半心源性猝死者之前没有发现心脏疾病剧烈运动前应当进行筛查如果不得不参加剧烈运动可以通过个人病史、家族史、体格检查3类筛查提前发现隐患要是有异常②_______________ 以及有没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还有一点很重要对于既往健康的人如果运动中出现胸口疼痛不适或者与运动强度不匹配的心悸、呼吸困难、疲劳、视物模糊、头晕等症状③_______________ 不能缓解的话及时就医千万不要硬撑【答案】①并不意味着进行剧烈运动就安全/并不意味着进行剧烈运动就没问题, ②务必咨询医生是否可以运动, ③一定要马上停下来休息【解析】第①处根据前文的“年轻人发生心源性猝死多出现在剧烈运动过程中”可知此处的意思是即便年轻运动也是有风险的由此即可作答第②处结合“如果不得不参加剧烈运动”“提前发现隐患”“要是有异常”“以及有没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等内容可知此处的意思是需要确认自己是否可以运动据此可填写“务必咨询医生是否可以运动”第③处由前面出现的不适症状以及“不能缓解的话及时就医千万不要硬撑”可知此处应填写“一定要马上停下来休息”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4.(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4.(2)下列对文中画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4.(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陈平固已前谢其兄伯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②平遂至修武降汉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4.(5)陈平向汉王承认了他收受钱财的事情汉王为什么不惩罚他反而丰厚地赏赐他呢?A. 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事魏不容/亡归楚/归楚不中/又亡归汉/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B. 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事魏不容/亡归楚/归楚不中/又亡归汉/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C. 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事魏不容/亡归楚/归楚不中/又亡归汉/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D. 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事魏不容/亡归楚/归楚不中/又亡归汉/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答案】C【解析】(1)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主语和动词尤其注意主语的省略和变化根据语义推断词语搭配同时注意句式特点和虚词的位置“平”即“陈平” 作后面句子的主语应在“平”之前断开排除A、D两项“之”是代词代指陈平是前一句的宾语因此应该在“之”的后面断句排除B项故选C【答案】D【解析】(2)D项表述有误楚汉是秦朝灭亡之后以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为首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答案】D【解析】(3)D项“魏无知按照他计划好的说辞”表述有误于文无据【答案】(4)①在这以前陈平本已辞别他的哥哥陈伯随一些年轻人去临济到魏王咎手下做事②陈平于是到修武归降了汉军通过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他进去【解析】(4)①固本来谢辞别从跟随往到②遂于是【答案】(5)陈平真实诚恳并不欺瞒汉王言辞恳切条理清晰陈平有真才实学并一心一意效忠汉王【解析】(5)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后确定答题范围结合上下文来分析概括作答可以抓住“楚汉相距臣进奇谋之士顾其计诚足以利国家不耳”“闻汉王之能用人故归大王臣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等句来理解作答5.(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5.(2)下列对文中画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5.(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邑大姓怙势杀人郡守受其财出之②或以事如远乡父老携子弟聚观曰“此赵侯也!”其为人爱慕如此A. 奋自布衣/卓然有立/小或作州牧/大或闻国政/使德泽简在人/心声闻流于后世/然后始无愧于斯名/善矣哉B. 奋自布衣/卓然有立/小或作州牧/大或闻国政/使德泽简在人/心声闻流于后世/然后始无愧于斯/名善矣哉C. 奋自布衣/卓然有立/小或作州牧/大或闻国政/使德泽简在人心/声闻流于后世/然后始无愧于斯名/善矣哉D. 奋自布衣/卓然有立/小或作州牧/大或闻国政/使德泽简在人心/声闻流于后世/然后始无愧于斯/名善矣哉【答案】C【解析】(1)画线句中“使德泽简在人心”的意思是“使恩惠存于人心” 其中“人心”是一个词中间不可断开据此排除A、B两项“然后始无愧于斯名”的意思是“这样以后才无愧于这名字” “斯名”的意思是“这名字” 中间不可断开据此排除D项故选C【答案】D【解析】(2)D项“都表赞美之辞”错误评论性的文字不一定都表赞美之辞【答案】D【解析】(3)D项“还用其同乡金德润来反衬他的果敢坚毅、大有作为”说法有误文章写“大讷同时有金德润君泽者亦县人……称其果毅有为议者谓不如大讷云” 通过侧面衬托来展现赵大讷的形象特点从而收到“烘云托月”的效果【答案】(4)①县里有豪族依仗权势杀了人郡守收受了豪族的钱财把凶手放走了②有时候因为事务到偏远的地方去(当地)父老乡亲携带子弟聚集观望说“这就是赵侯啊!”他被人爱戴敬慕到这样的程度【解析】(4)①大姓豪族或势力大的家族估动词依仗、凭借出使动用法出之使他离开或意译为把他放走②以介词因为如动词往、到为表被动被四、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6.(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6.(2)本诗第四句“功名犹自滞吴钩” 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都使用了“吴钩”这一意象请结合诗意比较二者异同A. 十年前秋天诗人与蜀府将在边关分别回想起来不禁感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B. 蜀府将在被射下来的雕身上辨认出自己的箭这一细节表现蜀将的武艺精湛C. 诗中极具边塞特色的意象营造出压抑悲凉的氛围也暗示蜀将被闲置冷落D. 尾联与首联相呼应并运用典故、对比手法直接表达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答案】D【解析】(1)D项“直接表达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错误应是“直接替蜀府将鸣不平” 间接地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答案】(2)相同点吴钩泛指利剑二者都是比喻从军立功之志不同点①辛弃疾借“吴钩”表达自己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和悲愤②温庭筠表达的是对蜀将虽战功赫赫但却不得封赏、滞居下位的不公境遇的感慨和同情【解析】(2)解答本题要注意结合诗歌的主题思想、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进行分析本题为比较阅读需要分别分析“吴钩”的意思然后比较异同“吴钩” 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功名犹自滞吴钩”中“吴钩”泛指利剑喻指从军立功之志“滞吴钩”指未能封侯显贵谓蜀将十年前在南诏入侵时已用实际行动表明了忠于朝廷的志气节概十年后功名不立“犹自”滞居下位表现作者对蜀将虽战功赫赫但“得到不公平待遇、被闲置冷落”的不满与感慨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是直抒胸臆此时作者思潮澎湃心情激动但作者不是直接用语言来渲染而是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吴钩”本应在战场上杀敌但却闲置身旁只作赏玩无处用武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烘托出来了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7.(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7.(2)如何理解第⑤段“不名一钱”和“无穷无尽”在文中的含义?7.(3)作者说“我是很想念翠湖的”请结合文意说说是什么让他如此“想念翠湖”?A. 第①段作者认为用“昆明的眼睛”来比喻翠湖是非常贴切的根本原因是翠湖处在昆明城的中心与昆明城的关系密不可分B. 本文记叙了翠湖在作者心中留下的诸多美好回忆这就是作者的“心影” 抒发了作者对翠湖的怀念与留恋之情C. 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拟人手法以鱼儿的“习惯”“安静”“悠然”形象地体现出人与环境的和谐以及作者宁静悠闲的心境D. 文末提到近几年听说翠湖的许多变化从侧面表达出作者对翠湖的牵挂与怀念与上文对翠湖的回忆相互映衬【答案】A【解析】(1)A项“根本原因”是作者在下文着力表现的翠湖之美作者主要是从以下三方面写翠湖与昆明城的关系①翠湖几乎处在昆明城的中心与昆明城的关系密不可分②翠湖的明爽安静与眼睛的特点相似③翠湖能够使人身心轻松、精神焕发、享受安静、体会风度【答案】(2)①“不名一钱”是说遛翠湖无须有钱不需要任何花费②“无穷无尽”是说翠湖风光秀美可以逛很久逛很多次让人赏玩不够【解析】(2)答题时回到文章第⑤段具体语境中“喝茶我们更多的时候是到翠湖去穷遛这‘穷遛’有两层意思一是不名一钱地遛一是无穷无尽地遛园日涉以成趣我们遛翠湖没有个够的时候” 这里一是突出不要钱的游玩不需要任何花费另一方面则是这里的风光秀美让人无法玩够表现出不尽兴“不名一钱”本来是说一个人很穷没钱但在本段中是说遛翠湖不花钱不需要任何费用自然无须有钱“无穷无尽”是说翠湖风光秀美可以让人赏玩不够能逛很久逛很多次【答案】(3)①翠湖美丽宁静的环境使人心境闲适让作者想念②翠湖独特自然、淳朴大度的民风让作者想念③在翠湖经历的美好时光以及关于青春和友情的回忆让作者想念【解析】(3)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首先从翠湖本身的风景美角度考虑再考虑作者与翠湖有关的经历或故事第二节中“翠湖每天每日给了昆明人多少浮世的安慰和精神的疗养啊”“堤边密密地栽着树”“湖水极清常年盈满”“湖水、柳树、粉紫色的水浮莲、红鱼共同组成一个印象翠”等内容表明翠湖美丽宁静的环境使人心境闲适让作者想念“到这里来只是享受一点安静”“但是从来没有一次收茶钱时因此和顾客吵起来过”“客人续水时也从不拿眼睛‘贼’着客人”“把瓜子碟扔进水里自然是不大道德不过堂倌不那么斤斤计较的风度却是很可佩服的”表明翠湖独特自然、淳朴大度的民风让作者想念另外在翠湖经历的美好时光以及关于青春和友情的回忆也让作者想念六、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8.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简要概括其信息要求①要点全面②表述连贯③不超过45个字版画是绘画形式的一种制作版画要先用刀具在版上刻出画面也可以用化学药品在版上腐蚀出画面再复印到纸上所用的版可以是木版、石版、铜版、锌版、麻胶版等形成的作品可以是单色的也可以是套色的制作时可以采用凹版、凸版、平版、孔版、综合版、电脑版等方法【答案】版画是用雕刻或蚀刻印出来的图画按照所用材料、颜色和制作方法可以相应地分成若干种类【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要求其次答题时一定要找到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提取主要信息删除赘余文字语句通顺即可经过分析概括可知版画是用雕刻或蚀刻两种方式印出来的图画按照所用材料、颜色和制作方法可以相应地分成若干种类9.(1)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9.(2)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1)示例单翼即可为空间站提供约9千瓦的电能可满足舱内所有设备正常运转和航天员在空间站中日常生活的需求【解析】(1)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第一处“约9千瓦以上”语义矛盾应改为“约9千瓦”或“9千瓦以上” 第二处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可满足舱内所有设备正常运转和航天员在空间站中的日常生活”应改为“可满足舱内所有设备正常运转和航天员在空间站中日常生活的需求” 据此修改即可【答案】(2)①需要强有力的能源保障, ②太阳翼成功在轨展开, ③面对的空间环境极其恶劣【解析】(2)①前面强调航天器“规模最大、系统最复杂” 后面说“为此科研人员为天和核心舱研制了可展收柔性太阳电池翼为其提供能量来源” 由此可推知航天器要耗费很多能量需要很强的能源保障因此横线处可填写“需要强有力的能源保障”之类的句子②由后文“为确保柔性翼安全可靠且一次性成功在轨展开”可推知“任务圆满成功的重要标志”指的是柔性太阳电池翼成功在轨展开因此横线处可填写“太阳翼成功在轨展开”之类的句子③“除了需要经历8000次正负100℃的高低温循环外还要经受低轨环境中原子氧、等离子体、紫外辐照、电离辐照等多种空间环境的考验”说明太阳翼在舱外工作的环境极其恶劣因此横线处可填写“面对的空间环境极其恶劣”之类的句子。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试题:专题2+图片两组+课时作业+Word版含答案【KS5U+高考】.doc
图片两组一、语言基础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忖度.(duó) 窒.息(zhì)炮.制(pào) 唾.弃(tuò)B.倒坍.(tān) 吮.吸(sǔn)庇.护(bì) 乳臭.(xiù)C.呆滞.(zhì) 侵略.(lüè)气氛.(fèn) 摄.影(shè)D.渎.职(dú) 撤.离(chè)悬.赏(xuán) 瞬.间(shùn)解析:D A项,“炮”应读páo;B项,“吮”应读shǔn; C项,“氛”应读fēn。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沼气溃逃粗暴欢呼鹊跃B.摧毁无辜题材唉声叹气C.恐怖国藉肆虐臭名昭著D.蜕变震撼援助首无寸铁解析:B A项,“鹊”应为“雀”;C项,“藉”应为“籍”;D项,“首”应为“手”。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市家电市场促销氛围意兴阑珊....,促成这个氛围的是卖场主打“以旧换新”和“家电下乡”,再一个就是“低价促销”。
②北京周边的旅游胜地,笔者去过不少。
但六月中下旬的绿树繁花中仍有冰挂高悬在危崖上,这一出人意表....的奇景却是第一次见到。
③低龄留学值与不值、好与不好,也需因人而异。
既不能投鼠忌器....,甘心做了井底之蛙;也不能盲目跟风,唯留学是出路。
④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就“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指出,一些干部简直就是鼠目寸光....,仍然认为环保和发展是对立的。
⑤这种真挚隐于字里行间,所以作者笔下所描绘的一切才那么富有灵气,文字才那么珠圆玉润....。
⑥在世界各国的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过程中,食物都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从史前时代至今,与食物有关的故事成为人类发展史的重要篇章。
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⑥解析:B ①意兴阑珊:形容一个人兴致将尽的样子。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二练习册:专题2 图片两组 .doc
图片两组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瞬.间吮.吸尧舜.顺风顺.水B.号召.招.牌朝.夕臭名昭.著C.震撼.遗憾.可汗.汗.流浃背D.溃.逃馈.赠匮.乏振聋发聩.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IT让金融机构产生不同程度的转身与蜕变,走向主动或者被动的混业经营,成为无.所不为...的全能银行。
B.中国人讲究言传身教,延续了几千年的耳提面命....式的授课方式也不能说完全过时,很多核心知识点需要在课堂上讲解。
C.在电视剧《马医》中,24岁的金素恩饰演了淑辉公主,其天真烂漫、胸无城府....又带点刁蛮气的形象受到观众喜爱。
D.这位待人温和的老先生身材高大,谈起小说来汪洋恣肆,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让人如坐春风....。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事实再次证明,不管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中美之间还存在着分歧,但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加了。
B.新落成的图书馆分别设有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英语角等多个部分组成。
C.创刊一年来,该报针对行业特点,遵循“指导性强、信息量大”的办报方针,取得了很大成绩,被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誉为“导向好、品位高”。
D.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牌楼,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的市容点缀。
二、课文精读4.请给《图片两组》第一组的四幅图片各加一个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解读摄影图片,抓住细节是关键点之一。
请在上述四幅图片中任选一幅说说你发现了哪些细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就一个时代而言,一幅照片所反映的内容是很有限的,但是它记录的历史真相发人深思。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试题:专题2+单元质量综合检测(二)+Word版含答案【KS5U+高考】.doc
单元质量综合检测(二)(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了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于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专题测试题+Word版缺答案.doc
必修二第二专题测试题命题:程文柱班级 ___姓名 ___小组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5分)1、下列词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德寇.(kòu)睫.毛(jié)雏.儿(chǘ)文采斐.然(fēi)跛.脚(bŏ)B. 狙.击(jū)甲胄.(zhòu)胡诌.(zhōu)啐.(cuì)引擎.(qíng)C. 邂.逅(jiè)瓦砾.(lì)匮.乏(kuì)惊骇.(hài)蜕.变(tuì)D. 襁.褓(qiáng)中楣.(méi)憎恶.(è)惬.意(qìe)沮.丧(jŭ).答案:B A chúfěi C xiè D qiǎng wùqiè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掩蔽宽敞安详吉详藏匿庇护惟妙惟肖B.耽搁眈视隐密秘鲁呆滞臭名昭著C.疲惫沉湎煎熬剪彩肆虐纳粹赫然在目D.雀跃雀起勋章陨落周遭烟熏火燎C(A“吉详”应写为“吉祥”,B“隐密”应写为“隐秘”,D“雀起”应写为“鹊起”。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恺撒、西赛罗、马可·奥勒留的胸像复制得栩栩如生....,深黄的颜色,古希腊、古罗马的气派,威严地靠墙一字排开。
B.我的心里仿佛有样东西断裂了……我不知所以....地回到自己的部队里。
C.他们咒骂了一阵,但也无济于事....,棕色的十字仍清晰留在玫瑰色的墙上。
D.现在这段铭文还依旧赫然在目....:“流浪人,你若到斯巴……”A(“栩栩如生”是强调活,一般用于人物形象;这里强调复制得像,应用“惟妙惟肖”。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苏德战争______,41岁的索克洛夫应征入伍。
(2)埋葬了我的儿子——我最后的欢乐和希望,我________地回到自己部队里。
苏教版必修二第二专题综合测试.doc
苏敦版決降二第二专题综合测试.(满分160分,时间150分钟)第一部分必考部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孟鰹(qu)苗斎(yi)朕(zhen)MSI (qi ji)B.廖切(yin)步屢(lu)手臂(bei)媲美(pi)C.逆阉(yan)废裡(si)继顾(tl ji)晋骂(li)D.族新(cu)髦曲(quan)噜账(she)跋拉(td la)★解析:A项孟隊z d u; B项手臂bi ; C项废祠c f答案:D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逡巡峻工峻岭怙恶不俊B.蓼洲寥廓姓廖干戈寥落C.跌拉汲水LXJLXJ及负笈从师D.個偻讴歌呕吐呕心沥血★解析: A项应为“竣工”"怙恶不愎”答案: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自1993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诞生以来,已经累计有超过100万人次参与了影片的观摩。
B.市教委要求,各学校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
C.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D.今年的电力供需紧张状况将有所缓解,拉闸限电现象会相应减少,但整体上看仍然偏紧。
★解析:A项犯了自相矛盾的毛病。
"累计"是总计,累计的数是所有的人数,而且应该是一个确切的数字, 可是后文却说“超过100万人次”,不是一个具体数字,与“累计”矛盾。
B项犯了并列失当的毛病,“生活用品”与“床上用品”是种与属的关系,“床上用品”包括在“生活用品”里面。
C项犯了照应不严密的毛病。
前面说的是“能否贯彻”,包括能贯彻和不能贯彻两种情况,下文却说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这个意思只能照应“能贯彻”答案:D4.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要点(3分)在这点上,我们讲究义理,显然和前人的说法在原则上是不同的。
(完整word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检测题
2015—2016学年高一第一学期12月份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42分)一、(共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坍圮(p ǐ) 翌日(l ì) 蝉蜕(tuì) 襁褓(qiáng)B .熨帖(yù) 荫凉(yìn) 猝然(cù) 抠出(k ōu)C .汤匙(chí) 钥匙(yào) 玉墀(x ī) 褪色(shǎi)D .颤栗(zhàn) 瞥见(piě) 门楣(méi) 颤动(chà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误字的一组是 ( )A .孩稚 如醉如痴 端祥 辉皇壮观B .轮廓 变换莫测 虔敬 全神灌注C .奥秘 凄风苦雨 憧憬 历经沧桑D .漫游 莫名其妙 蒙胧 金璧辉煌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颁奖会结束,与会者 着今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库切走出会场.②总经理那样做, 是提高工作效率,但由于种种原因,其效果不尽如人意。
③我们要重视资料的作用,留心资料的积累,有目的地 资料,并对资料作认真的辨析,利用资料证明自己的观点。
A 。
簇拥 本意 搜集 B.蜂拥 本意 收集C 。
簇拥 本义 搜集 D.蜂拥 本义 收集4。
下列句子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人脑一旦和电脑相连,那么电脑将直接接受人脑的意念,许多现在不可思议....的事就可能 实现。
B 。
按照惯例,那些表现“帝王将相”的“古装戏”只能上中央八套报到,然而有趣的是那些身着古装的“大侠"却经常把中央一套的收视率“干”得“直线下降”,一套的其他电视剧只能望其项背....。
C 。
如今开发祖国的西部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主客观条件已不可等量齐观....了。
D.一位教生物的朋友告诉我,一些植物,学生都没见过,你讲它的特性,不管讲得怎么天. 花乱坠...,学生也是一头雾水. 5。
【苏教版】2020高中语文必修二试题:专题2 图片两组 课时作业 Word版含答案
图片两组一、语言基础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忖度.(duó) 窒.息(zhì)炮.制(pào) 唾.弃(tuò)B、倒坍.(tān) 吮.吸(sǔn)庇.护(bì) 乳臭.(xiù)C、呆滞.(zhì) 侵略.(lüè)气氛.(fèn) 摄.影(shè)D、渎.职(dú) 撤.离(chè)悬.赏(xuán) 瞬.间(shùn)解析:D A项,“炮”应读páo;B项,“吮”应读shǔn; C项,“氛”应读fēn。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沼气溃逃粗暴欢呼鹊跃B、摧毁无辜题材唉声叹气C、恐怖国藉肆虐臭名昭著D、蜕变震撼援助首无寸铁解析:B A项,“鹊”应为“雀”;C项,“藉”应为“籍”;D项,“首”应为“手”。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市家电市场促销氛围意兴阑珊....,促成这个氛围的是卖场主打“以旧换新”和“家电下乡”,再一个就是“低价促销”。
②北京周边的旅游胜地,笔者去过不少。
但六月中下旬的绿树繁花中仍有冰挂高悬在危崖上,这一出人意表....的奇景却是第一次见到。
③低龄留学值与不值、好与不好,也需因人而异。
既不能投鼠忌器....,甘心做了井底之蛙;也不能盲目跟风,唯留学是出路。
④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就“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指出,一些干部简直就是鼠目寸光....,仍然认为环保和发展是对立的。
⑤这种真挚隐于字里行间,所以作者笔下所描绘的一切才那么富有灵气,文字才那么珠圆玉润....。
⑥在世界各国的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过程中,食物都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从史前时代至今,与食物有关的故事成为人类发展史的重要篇章。
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⑥解析:B ①意兴阑珊:形容一个人兴致将尽的样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40分钟分值:45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凝眸.(móu)斑斓.(lán)甲胄.(kuì)绚.丽(xuàn)B.号召.(zhào) 颠簸.(bō)诅咒.(zhòu) 痕迹.(jì)C.褪.色(tuì) 吞噬.(shì)模.样(mú) 惬.意(qiè)D.粗犷.(kuànɡ) 油腻.(nì)铭.文(mínɡ) 玫瑰.(ɡui)解析:A项,“胄”应读zhòu;B项,“簸”应读bǒ;D项,“犷”应读ɡuǎnɡ。
答案:C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搪瓷颤悠冷寞惟妙惟肖B.喧闹渲泄疲惫步履蹒跚C.清析窗帷震撼百无聊赖D.襁褓隐秘倒坍莫名其妙解析:A项,寞—漠;B项,渲—宣;C项,析—晰。
答案:D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国企“一把手”权力过大属于体制问题,尽快明确其权力________才能限制权力滥用。
(2)也许这一切都是________;我在发高烧,浑身上下到处都疼。
(3)担架________着拐弯时,迎面而来的竟也是赫耳墨斯圆柱。
A.界限幻觉颤悠B.界线错觉颤悠C.界限幻觉颤动D.界线错觉颤动解析:“界限”一般用于抽象事物。
“界线”一般指具体事物。
“错觉”重在“错”,而“幻觉”重在“幻”,即虚幻,这里的语境是“发烧”,所以用“幻觉”。
从“担架”的语境看,应用“颤悠”。
答案:A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目前的学术评价和绩效考核制度固然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但某些批评也失之片面,一味指责而无创见更无济于事....。
B.阵亡将士的纪念碑并无特色,也毫不引人注目....,到处都一样。
C.奥巴马对朝鲜外交无计可施....,朝鲜17日发表声明,宣布撕毁2月份达成的美朝协议,从而使一度停止的铀浓缩等活动不再受约束。
D.我不用再怀疑了,这是我自己的手迹!其余的一切全都不足挂齿....……解析:D项,不足挂齿:不屑一提。
此处是指“我的手迹”足以证明“我”在母校,应用“不足为凭”。
答案:D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透过右边的窗户,让我看见了火光,满天通红,浓黑的烟云肃穆地飘浮而去……B.美术教室里散发着碘酒、粪便、垃圾和烟草的气味,而且喧闹得很。
C.这不可能是真的,我这样想,汽车不会跑这么远,差不多有三十千米左右呢。
D.画面前端,在移民住房,以及几个黑人和莫名其妙持枪而立的一个大兵前方,是画得十分逼真的大串香蕉。
解析:A项缺少主语,去掉“让”;C项语意重复,“差不多”和“左右”二者删去一个;D项语序不当,应为“一个莫名其妙持枪而立的……”。
答案:B二、阅读鉴赏(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认真面具[新加坡]希尼尔浩浩荡荡地我们来到圣淘沙。
一阵车烟朝高尔夫球场的方向隐去,徒留老人与浩原幸助,正等待我的引导。
“呵,这山丘,我年轻的时候来过的……”老人站在一棵参天的古树下,振奋起来。
对于部分本地与外来的游客而言,山丘上的蜡像馆是可去也可不去的一个“枯燥”的去处。
虽然如此,他俩却泡了两个多时辰。
我始终保持一个恰当的距离,跟随在清冷的展览馆里。
“在这之前,我就调回去了呵……可我年轻的时候,也听说过……”老人指着一群围绕在会议桌的军人蜡像,向浩原招手,“听说他们就在一间车厂内谈判!”老人以一种错失良机的语态,向他最小的孙子表达。
“那阵子因为摔断了肋骨,空袭后的几天,就被遣回原乡去了……噢!本岛……本岛那市政厅还在吧?”老人竟然是南来怀古的前朝遗将!但他是以侵占国军人的身份,对曾占领的土地回忆,似乎没有愧疚之意,却仅止于对当年英勇事迹的一种追怀。
而年轻的浩原,则站在一旁沉默不语,大概爷爷意气焕发的时代,他还来不及参与吧?接下来的展出,有过度煽情的画面:主角是一批披上军装的恶客,道具是一排排老百姓的尸首,背景是染有一片血色的天空。
“这些都是真的?”问者竟有两种声调。
然而他俩的表情没有令我感觉到虚假的模样。
虚假的只是掩饰的历史。
我想。
“不可能啊?你看,这些地方我不也曾去过,只是……”制造历史的老人并不晓得历史有被剪接的可能。
他的神情,比困扰的浩原,略为沉重……匆匆忙忙地我们来到博物院旁的史料展览厅。
不用引导。
他俩推开那扇窄门。
一阵东北方沦陷的乡音正回绕于时光隧道最水深火热处;一叠叠褪色的照片,一张张泛黄的报纸,都被刻意渲染成历史。
“这些都是真的吗?”我感觉得出是浩原的声音。
我指着一面签满着名字的太阳旗说:“当年日军在征战时,几乎每名兵士的行囊里都折叠着乡民们签名的旗子,以激励行军的士气……”我想,老人也拥有一面。
我望着腕表,虽然距离展览结束还有一小段时间,我已催促他们回旅店去。
——接着展示的那一批酷刑,他们还没有适当的心理准备。
在转弯处的一片灰墙上,挂满了一介烈士的忧患心情;那个时代,人人都可能是烈士,也许老人听过传闻一二,也许他已遗忘了;他或许感触到烈士的那种眼神,宽恕中带有几分不甘!我拉着浩原,在哀怨的《何日君再来》的旋律中,推开那扇窄门……柔和的灯光下,我们用完丰富的晚膳;老人主动取消晚间的节目,只在十合百货公司买了些纪念品,就回客房去了。
接近亥时,当我发觉回程机票的一些细节出了点差错后,我临时决定造访老人。
门是虚掩的。
——老人与浩原正席地而坐,酒似乎已过三巡。
老人以含糊的口音,哼着不易听得懂的俳句;昏暗的灯光下,浩原眯着眼和拍……“我想起古代的某剑客!”老人说,“在寻求自我超越的过程中,他把最强的对手一一扳平了;过后,仅仅一念之差下,竟解决了全村的人,从此,便不再回归。
后人在似真似幻的传说中断定,因为剑客的内心十分苦闷、孤寂,并带有仇恨……”一个叫做“屠杀”的名词在我脑海中闪现。
思索中我把目光转移到浩原,他那醺红的脸泛着房外的月光,他指着朝南的窗外那高耸的浮雕说:“那是什么?”“纪念碑。
方圆十里,数这座最悲情!”我往落地窗前走去。
远方那碑柱,在这堂皇的旅店外显得格外渺小,我面向他,以无需求证的口吻说道:“那是纪念某年当地的平民历经一次‘进出’的教训而建的。
”浩原正想继续开口,我阻止了他。
而后方,老人那朦胧的声音又再度低回:“我记得家乡有一座千面卧佛,每当弟子在佛前忏悔后,深夜,佛前总有一张张撕落的面具,随风飘逝,以示新生……”突然,碑的一隅,我们竟然望见有鬼火在闪烁。
经过一阵犹豫后,决定下楼寻火去。
碑给人的感觉,在这个暗淡的月光下,是凄壮的。
因为风的缘故,一片片刚燃尽的冥纸——就如老人的家乡那撕落的佛面——随意飘了起来。
在摆放灰瓮的石柱前,有一老妇人,以一种宽怀的姿态侧卧着;良久,不动,似乎有此生不渝的回忆萦绕在这片可以被纵容的大地,以及继续带有伤痕的心。
我忖度——而浩原不一定能了解,她老人家正要赶上明早一场追悼五十载冤魂的春祭。
6.文章开篇一面说蜡像馆是一个“枯燥”的去处,一面却又极力写两人在馆里泡了两个多时辰,这样写是不是矛盾?有何作用?(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并不矛盾,因为是从不同的侧面来说的。
一些人认为蜡像馆是一个“枯燥”的去处,可去可不去,可对于这位“前朝遗将”追怀当年的“英勇事迹”却别有意味,因此泡了两个多时辰。
②引出下文对英军向日军签署投降书的情景及日军暴行的评说,为下文真实与历史之间的反差作铺垫。
7.小说两次提到“这些都是真的”有何意味?(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第一次“这些都是真的”的话语中包含着老人内心的诧异与失落,更能引人对历史真实进行反思。
②第二次小孙子发出的这个疑问,暴露了日本教育给年青一代所灌输的历史认知,同真实的历史之间有着多么大的差距。
8.这篇小说的题目“认真面具”有何含义?(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认真面具”既可作“认真的面具”解,也可作“认出真实的面具”解,而小说的主旨,也正统摄在这两方面的内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