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判断(红字斜体为错,其余为正确)1、能力按照他的倾向可划分为创造能力和特殊能力2、外部表象是指以内心体验的形成,表象自己正在做的各种动作3、维持并集中注意力唤醒水平的控制等心理技能是天生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和练习的过程4、渐进防守训练时从一定的暗示语来集中注意,调节呼吸,肌肉得到充分放松,从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的方法5、心理调节能力和技术能力,战术能力,身体能力一样受后天环境和实践活动的影响,可通过训练获得和提高6、运动员的个性影响到其运动项目的选择和学习绩效7、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受训者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施加影响的过程就是和心理技能训练8、心理技能训练不以运动员某些技能受到损害为代价,而是使运动元终身受益9、在心理训练时,要对运动员提出一般的基本要求,又要根据每个人时机情况区别对待10、注意对运动机能的学习起导向作用,但有些技能的学习可以无意识的获得11、运动心理学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或伦理标准是规范运动心理学工作者的行为,取得教练员、运动员信任,做好服务工作的必要条件12、根据心理活动指向个体注意形式或个体指向方向,可注意划分为外部注意和内部注意13、前苏联学者认为智商在140以下,不能参加国际大赛14、一般而言,长期目标比短期目标有效,对人的行为更容易产生推动作用15、多维焦虑理论认为,积极的成功期望能带来自信心的增强,提高运动水平,两者呈线型关系16、心理技能训练时以运动员掌握某种心理技能开始的17、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认为,注意总是集中于当前正在编码或提取加工过程中的刺激信息18、唤醒控制技能和认知干预可以被用来提高运动中成绩和阻止应激反应的发展19、对一个运动项目而言,不同年龄的运动员所需要的运动心理技能有一定差异20、特质运动自信是在某一情景中对其具有能力在竞技中获取成功的信念和确信的程度21、无论是令人高兴的,还是痛苦的刺激,都可能唤醒水平上出现相似的变化22、高尔夫、射击等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的项目要求运动员具有较好的到广阔—外部注意23、对动作精确性和稳定性的要求高的运动技能,越需要在脚底唤醒水平下取得好的运动表现24、要求陪练队员模拟国外比赛对手的比赛风格和气质表现是模拟训练的一种方法25、通常在主要行为表现没有显著差异的情况下加入第二人物,即次任务,用以考察其主要运动的进步情况26、学过运动心理学,就可以说明自己一定能在训练教学或指导运动队方面取得成功27、就运动学习和训练动机而言,以表面上看,追求成功和逃避失败的倾向都能促进运动员努力参与体育活动,并对他们心理和运动活动效果产生同样的影响28、感知觉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开端,运动技能的形成,也是由感知觉开始的29、对所有运动而言,稍高于平均水平的唤醒水平比平均水平或低于平均水平的唤醒更合适30、运动心理学既是理论学科,又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而且它是教练员必须掌握的科学31、1925年格里菲斯在美国伊利洛伊大学开设世界上第一门体育运动心理学课程32、焦虑是指由于个体不能克服障碍或不能达到目标,而体验到身体和心理的平衡状态受到威胁,形成一种紧张,担忧并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33、损伤运动员经过情感反应,焦虑和生气等短期的心理反应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身心恢复34、Williams和adersen于1990年修改并提出了一个建立在应激理论基础上,旨在见识运动损伤与心理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的新应激—运动损伤模型35、运动损伤不仅使肌肉体技能水平明显下降,而且在心理上也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因此,损伤后对受伤则进行心理恢复显得尤为重要,其主要目的是消除伤后的心理障碍36、根据心理技能的实施程度,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可以分为一般心理训练和专项心理训练37、在运动训练工作中,掌握并在实践中充分利用各种注意产生的条件和注意规律、发展和培养运动员的注意38、运动员在每一瞬间的心理活动只能优先选取需要加工的对象,而忽略了其余的信息,这种心理现象是属于注意的资源有限性39、运动员通过寻求有利的评价和避免负面的评价来证明自己能力的是属于学习目标定向二、名词解释1、竞赛焦虑:是指运动员对当前的或预计到的具有潜在威胁的竞赛情景产生的担忧倾向。
大学心理学总复习资料(包括答案)
大学心理学总复习资料(包括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当刺激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从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跃的状态,这就是_神经冲动_。
2、一次神经冲动产生的过程,基本上是由于刺激导致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从而使膜外膜内的正负离子移动而导致膜内外电位差发生变化的过程,因此,神经冲动会用_动作电位_来说明。
3、神经冲动的传导在细胞内主要是_电传导_传导,在细胞间主要是_化学传导_传导。
4、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互接触的部位叫_突触_,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借助于_神经递质_来完成的。
5、神经递质主要起两种作用,一种叫_兴奋_,另一种是_抑制_。
6、反射是指有机体借助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
以脑为核心的神经系统的一切活动都是通过_反射_方式来实现的。
神经回路是处理信息的基本单元,最简单的神经回路是_反射弧_。
7、一般情况下,当人在恐惧和愤怒等情绪状态下,交感神经__使躯体兴奋起来,它能加速心脏的跳动、能让肝脏释放更多的血糖以便肌肉利用、能减缓消化器官的活动,以便于采取搏斗和逃走的行动。
8、大脑皮层有四个脑区,分别是:_额叶__、_顶叶_、_枕叶_、_颞叶_。
负责控制躯体运动和类似筹划、决策、目标设定等高级的认知活动的是额叶__;__顶叶主要负责触觉、痛觉和温度觉;_枕叶_主要是视觉中枢;颞叶主要是_听觉中枢_。
9、在功能上,大多数人与_语言_相关的机能已一侧化到左半球,我们说话、阅读、写字主要是左半球完成。
10、巴甫洛夫认为,条件作用可以是用刺激唤起特定反射的兴奋过程,也可以是用刺激_抑制_原本可能会产生的反射的过程。
条件抑制包括:_消退抑制、延迟抑制_;无条件抑制包括:_外抑制、超限抑制_。
11、条件反射形成的最佳条件是:在铃响(信号刺激)后的0.5秒时,呈现食物(无条件刺激),两者的_相邻性_是重要的条件,也叫条件作用。
后来的研究进一步发现,_相倚性_是影响经典条件作用形成的重要因素。
心理学复习资料
心理学复习资料1.心理的实质: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客观现实反应;2.脑的机能:大脑的作用和活动;3.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被称为本能的或种族的反射,是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每个个体来说都是先天遗传的、不学而能的,如眨眼、吸允、呕吐反射等;无条件反射的神经通路是固定的联系,引起反射的刺激是具有生物意义的无条件性刺激,不需要后天学习和训练;无条件反射活动为人或同一种族的动物所共有,它助于维持有机体的生存,排除危险,避免伤害,以及延续后代;条件反射:是在无条件发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例如个体通过学习在过马路时遵守“红灯停,绿灯亮”的规则;4、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威廉·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5、心理现象分类表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过程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情绪和情感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心理现象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价值观等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6、弗洛伊德认为心理由三个彼此分离且相互独立的结构组成:本我、自我、超我7、心理学派别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所有的心理都是由元素构成的强调你意识结构—用内省的方法想找出构而成人心理结构的基本元素;机能主义:詹姆斯,意识是连续变化的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格式塔心理学:维特海默,科勒;反对把意识分成元素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精神分析学派:佛罗伊德,人类的行为源于欲望和动机,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的行为;人本主义:马斯洛,罗杰斯;人性本善,人有自由意志自我实现需要;8、注意的概念:注意是一切活动必需参加的成分是心理组织的一部分;9、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为不随意注意;有意注意:指事先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随意注意;有目的性意识努力有意后注意:指事先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有目的性,无意识努力10、注意规律和教学一注意规律1、无意注意的规律:一是刺激的强度,二是刺激之间的差异程度,三是刺激的变化,四是刺激物的新异性;2、有意注意的规律:一是对活动任务的认识,二是对活动的间接兴趣,三是个体的意志努力,四是对活动的精心组织;3、有意后注意的规律:一是对活动浓厚的兴趣,二是活动的自动化;二运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1、根据注意的外部表现了解学生的听课状态;2、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3、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教学活动提高活动的目的性,激发学习动机,训练良好的注意习惯4、运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相互交替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11、感觉和知觉的关系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感觉和知觉都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是人认知客观世界的初级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12、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对刺激的感受能力,感觉能力是通过感觉阈限来测量的;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觉性感觉阈限指持续一定时间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量;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感觉的阈限值越大,感受性就越弱,对刺激的敏感性就低,感觉阈限值越小,感受性就越强,对刺激就越敏感;13、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因为其他感受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变化的想象,兼做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一般规律是:若刺激能提高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强刺激则使这种感觉性降低;(二)不同感觉的补偿和协作,感觉补偿是指当人在某种感觉缺失后,可以用其他感觉来补偿;(三)联觉,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是感觉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13、感觉的适应性适应是由于一个稳定的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觉性发生变化的现象;除痛觉外各种感受性都存在适应现象,适应的结果可以是感受性升高,但大多数是感受性降低;如视觉适应,暗适应和明适应;14、知觉的特征一知觉的选择性:对外来刺激有选择地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二知觉的整体性: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的知觉为一个统一整体的特征;接近性原则,相似性原则,连续性原则,闭合性原则,共同命运性原则,对称性原则三知觉的理解性: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象加工处理以其做吃最佳解释说明的特征;四知觉的恒常性:刺激变化的情况下把事物知觉成稳定不变得整体的现象;大小恒常:人对客观大小的知觉不因其投射到视网膜上的像的大小而改变的特征;形状恒常:人对客观形状的知觉不因其投射到视网膜上的像而改变的特征;颜色恒常:物体在不同波长光线的照射下不变的知觉;亮度恒常:指当照射物体表面的光线强度发生了变化,但个体对物体的亮度知觉仍然保持不变的现象;方向恒常:指当我们的观察物体时,即使头部发生倾斜,仍然认为物体的方向保持不变主观:过去的知识,经验,语言,定势,期待心理等客观:对象部分之间的强度关系,对象各组成部分和属性额刺激顺序关系,对象个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对象本身的特点,他人的语言指导,刺激的模式等错觉是对正常事物主观歪曲的体验,幻觉是没有现实事物刺激时发生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15、记忆的分类记忆的内容:形象记忆、逻辑记忆、倾斜记忆、动作记忆记忆的手段:视觉记忆、听记忆、运动记忆、混合记忆记忆的时间: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16、前摄和后摄抑制前摄和后摄是干扰回忆的重要方面,前摄抑制是指先学材料对回忆后学材料的干扰,后摄抑制是指后学材料对回忆先学材料的干扰;17、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指出识记后的最初一段时间里,保持最急剧下降,然后下降的速度逐渐减慢,并逐渐稳定在某个水平上;遗忘曲线呈先快后慢的趋势;表明人类遗忘曲线的进程是不均衡的,遗忘在学习后立即发生,识记后短时间内遗忘比较快,量也比较多,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进程逐渐变慢,到了一定的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两个重要发现:一是揭示了人类遗忘的发展进程;二是发现了记忆保持信息的时间;18、思维的特性:概括性、间接性、逻辑性19、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问题情境因素、认知因素、个性因素、思维定势、功能固着、原型启发20、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亦称“基本需要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从低到高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生理需求:生理上的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吃饭、穿衣、住宅、医疗等等;它是最强烈的不可比卖弄的最底层需要,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的行为;安全需求:安全的需要包括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等;每一个在现实中生活人,都会产生安全感的欲望、自由的欲望、防御的实例的欲望;社会需求:社交的需要也叫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它于个人性格、经历、生活区域、民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都有关系,这种需要是难以察觉、无法度量的;尊重需求:尊重的需要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类;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级的西药;满足这种需要就要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所期望的人物;(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结论A、五种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渐递升,但这种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也有种种例外情况;B、需求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人人都有需要,某层需要获得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二是在多种需要未获满足前,首先满足迫切需要;该需要满足后,后面的需要才显示出来其激励作用;C、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相应的,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D、五种需要可以分为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E、马斯洛和其他的行为心理学家都认为,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构,是通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关的;三马斯洛理论的积极因素A、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偶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这在某种程度上是符合人类需要发展的一般规律的;B、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了人在每一个时期,都有一种需要占主导地位,而其他需要处于从属地位;C、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基础是他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四),马斯洛理论的消极因素A、马斯洛过分的强调了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人的价值就是一种先天的潜能,而人的自我实现就是这种先天潜能自然成熟过程,社会的影响反而束缚了一个人的自我实现;B、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带有一定的机械主义色彩;C、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只注意了一个人各种需要之间存在的纵向联系,忽视了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往往存在多种需要,而这些需要又会相互矛盾,进而导致动机的斗争;21、叶克斯—多德森定律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研究证实,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呈倒U形的线性关系;具体体现在:动机处于适宜强度时,工作效率最佳;动机强度过低时,缺乏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工作效率不可能提高;动机强度超过顶峰时,工作效率会随强度增加而不断下降,因为过强的动机会使机体处于过度焦虑和紧张的心理状态,干扰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正常活动;上述研究还表明:动机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的,依据任务的不同性质会有所改变;在完成简单的任务中,动机强度高,效率可以达到最佳水平;在完成难度适中的任务中,中等的动机强度效率最高;在完成复杂和困难的任务中,偏低动机强度下的工作效率最佳;22、动机的冲突动机冲突是专指较为明显的两种动机之间的冲突,常见的动机冲突分为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双趋冲突:是指当个体的两种动机分别指向不同的目标,只能在其中选择一个目标而产生的冲突;双避冲突:是指当个体的两种动机要求个体分别回避两个不同目标,但只能回避其中一个目标,同时接受另一个目标而产生的冲突;如,冬天,有的人既怕寒冷而由不远早起,又怕因迟到而受到教师的批评;趋避冲突:是指当个体对同一目标同时产生接近和回避两种冲突,又必须做出选择而产生的冲突;如“想吃粥,又怕烫”23、意志的概念:意志是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并通过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的目的的心理过程;24、意志的品质:自觉性、果断性、坚忍性、自制力25、情绪与情感的区别和联系一情绪和情感的区别A、情绪是动物和人都具有的,情感是人所特有的;B、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情感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C、在个体成长发展过程中,情绪出现早,情感出现晚;(二)情绪和情感的联系A、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且它又通过情绪来表达;B、情绪也离不开情感,情绪的变化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中蕴含着情感;26、情绪的状态: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27、气质和性格的区别A、从起源上看,气质是先天的,一般产生在个体发生的早期阶段,主要体现为神经类型的自然表现;性格是后天的,在个体的生命开始时期并没有性格,它是人在活动中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反映人的社会性;B、从可塑性上看,气质的变化较慢,可塑性较小,即使可能改变,但较不容易;性格的可塑性较大,环境对性格的塑造作用是明显的;C、气质所指的典型行为是它的动力特征而与行为的内容无关,因而气质无好坏善恶之分;性格主要是指行为的内容,它的表现为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因而性格有好坏善恶之分;。
初级心理学家考试必背知识点
初级心理学家考试必背知识点
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
初级心理学家考试是评估候选人在心理学基本概念和理论方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重要考试。
以下是初级心理学家考试必背的知识点:
1. 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 心理学的起源和演变
- 主要心理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 不同心理学派的基本理论观点
2. 神经科学与认知心理学
-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 神经传递和神经递质
- 注意力和感知的基本过程
- 研究和记忆的机制
3. 发展心理学
- 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特点
- 发展阶段理论与发展任务
- 父母和教育对发展的影响
4. 个性和社会心理学
- 个性理论和评估方法
- 社会认知和社会化过程
- 团体动力和领导理论
5. 心理疾病与治疗
- 常见心理疾病的症状和诊断标准
- 心理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药物治疗和心理社会干预
以上是初级心理学家考试必背的知识点的简要概述。
参加考试的候选人应该对这些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的心理学理论和概念。
请考生结合教材和参考书进行系统学习,同时关注最新研究和理论进展。
心理学复习资料
心理学复习资料姚磊单选(20×1)、判断(10×1)1冯特于1879年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独立,他是德国哲学家、实验心理学家,是现代心理学的建立者,冯特也被称为科学心理学之父。
2心理现象虽然与行为有密切的关系,但是行为又不等同于心理;3人的心理活动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的系统:包括个体心理、群体心理、意识心理、无意识心理。
4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4.测验法5动机的种类①按性质分类:生理动机和社会动机②按学习在动机形成中的作用:原始动机和习得性动机③按意识水平分类;有意动机和无意动机④按来源分类: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1)生理性动机:以生物性需要为基础的动机。
主要包括:饥、渴、性、睡眠(2)社会性动机:以社会性需要为基础的动机。
主要包括:兴趣、成就动机权力动机、交往动机。
6注意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是伴随着心理过程而产生的。
7注意的种类:1.无意注意2.有意注意3.有意后注意8注意的周期性变化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现象,或称为注意的动摇现象。
9保持并非是原封不动的保存头脑中识记过的材料的静态过程,而是一个富于变化的动态过程。
10思维的种类:1.根据思维所凭借的对象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2.根据思维探索的方向分:聚合思维、发散思维;3.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分:常规思维、创造思维;11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具有渲染性和弥散性的主要特点。
12激情是一种短暂而猛烈地情绪状态,具有爆发性和冲动性的特点。
13意志行动在过程中的2个阶段:1.采取决定阶段(决定方向和结果);2执行决定阶段(观念的东西转化为实际行为)14比奈-西蒙量表是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
15人格的本质特征;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16气质是人的天性,无好坏之分17性格是后天社会中形成,人最核心的人格差异,有好坏之分;18社会助长:既是社会助长作用,也叫社会促进。
心理学考试复习重点
第一章的1. ___b____是指对研究的某些变量进行操纵或控制,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探究心理现象的原因、发展规律的心理学研究方法。
A. 调查法B.实验法C.观察法D.测验法2.按照事物发展变化的本来面目,遵照实事求是的精神,对人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进行真实的表述和研究。
这是心理学的____a___研究原则。
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发展性原则D.教育性原则3.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需要不断地观察着、思考着、想象着和铭记着周围事物。
这些心理活动属于____d___。
A.心理过程B.个性心理特点C.心理状态D.认识过程4. 注意、灵感、心境及信心、决心、犹豫不决等,属于___c____心理活动。
A.心理过程B.个性心理特点C.心理状态D.认识过程5.人们在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差异,心理学统称为_b______。
A.心理过程B.个性心理C.心理状态D.认识过程6. ______a_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A.冯特B.洛克C.笛卡儿D.缪勒7. ___a____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
A.心理过程B.个性心理特点C.心理状态D.认识过程8. 心理过程包括__d_____。
A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 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C .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D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9.心理现象分为____a___。
A .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 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C .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D .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10.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___a____ 。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11.人的个性差异主要表现在____d___。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B.能力、气质、性格C.感知、记忆、思维、想象D.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12.冯特____b___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4-5个10分1.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3.注意: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4.记忆:人脑对经历过事物的反映,.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是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信息加工的观点)5.能力:是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人格心理特征6.性格: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7.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
8.气质:是指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9.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10.情绪:人对待认知内容的一种特殊的态度,包含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情绪刺激的认知等复杂成分。
11.情感: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12.智力:是使人能顺利的解决某种活动所需要的各种认知的能力的有机结合,并以抽象思维为核心。
13.意志: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14.记忆的表象: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形象。
二、填空:1.心理现象包括:心理活动的过程、人格、心理状态。
2.人类情绪分为:①激情:是一种迅速强烈爆发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
具有爆发性和从动性。
②应激:应激是由出乎意料的紧急状况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③心境:心境的特点具有弥散性——“喜者见之则喜,忧者见之则忧”人类情感种类分为:(1)道德感:是关于人的思想、言行等是否符合人的道德需要而产生的社会情感。
(2)理智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某种认识需要而产生的社会情感。
(3)美感: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美的需要而产生的社会情感3.兴趣的分类:直接兴趣(对事物本身有直接需要而引起的兴趣)和间接兴趣(对事物未来结果有见解而产生的兴趣)4.长时记忆几乎没有容量限制,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为7±2组块5.思维的基本过程:分析、综合其他过程: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6.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阶段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步变慢。
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
单项选择题:1.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B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正迁移D.负迁移2 心理学实验证明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有密切关系,解决问题效率最佳时的动机强度应是(C )A.最强B.较弱C.适中D.极强3.王方5岁,IQ是110,李平10岁,IQ也是110,二人的智力相比(无法相比)A.王方比李平高B.李平比王方高C.相等D.无法相比4.阿尔波特认为,人格结构中,代表一个人主要行为倾向,决定一类行为,而不是所有行为的特质是(C )A.共同特质 B.枢纽特质 C.核心特质 D.次要特质5.人的心理活动能够在时间上接续下去,这主要是( A )A.记忆的作用 B.思维的作用 C.想象的作用 D.联想的作用6.表象的可操作性可以通过实验加以证明,如库珀和谢帕德所做的( B )。
A.表象操作实验 B.心理操作实验 C.心理旋转实验 D.表象运动实验7.遗忘最快的记忆材料是( A ).A.无意义音节 B.诗歌 C.事物的形象 D.熟练的动作8.文学家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是在进行( C )A.表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幻想9.灵长类动物的心理发展达到了( C )A.感觉阶段 B.知觉阶段 C.思维萌芽阶段 D.思维阶段10.威尔尼克中枢受到损伤会造成( B )A.表达性失语症 B.接受性失语症 C.失读症 D.失写症11.具有片断性和简缩性,并具有较快速度的言语是( D )。
A.外部言语 B.对话言语 B.独白言语 D.内部言语12.即使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也会发生感觉强度忽强忽弱周期性变化的现象叫( A ) A.注意的起伏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分散 D.分心13.神经系统可分为( B )A.躯体神经系统和植物性神经系统 B.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C.大脑和外周神经系统 D.脊髓和大脑14.容量最大的记忆系统是( D )A.感觉记忆 B.图像记忆 C.短时记忆 D.长时记忆15.沙赫特认为,情绪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D )A.外界环境刺激 B.机体生理变化 C.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 D.认知过程16.智力的核心是( C )。
《心理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心理学》复习范围说明:本复习范围为期末考试内容,主要题型有填空题、是非判断题、问答题、实例分析题和论述题。
同学们对知识点要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注意与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相联系。
第一章绪论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P:1~5)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1.心理过程:又叫心理活动,是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
根据心理过程的形成和作用,可将其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人的基本心理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所经历的客观事物的反映思维:在感知、记忆的基础上,以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想象:是人脑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对原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的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认识是情感和意志产生的基础;情感对认识有巨大的反作用;情感是意志行为产生的催化剂;人的意志对认识、情感也起着调节作用。
总之,情感和意志都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反过来,人的情感和意志对认识也起着调节的作用,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的心理过程,它们是统一的心理活动的不同方面。
2.个性心理:个性也称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经常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其中以性格为核心。
个性倾向性: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复习资料重点
第一章普通心理学知识点第一节绪论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一、心理学概述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2、、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基础学科。
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1、心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绪、情感、意志2、心理特征:①需要和动机一心理活动的动力,②能力、气质、性格--人格特征第二单元人的心理本质1、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这两个科学命题是我们认识心理现象的指导思想一、心理是脑的机能1、心理是脑的机能这一论断的证明材料:①人们的生活经验、②临床的事实、③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④脑解剖和生理过程的科学研究。
2、心理现象是在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过程中,随着神经系统的产生而出现的,又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由初级发展到高级的。
3、①变形虫是单细胞动物,有趋利避害的能力,这种只能叫感受性,不能叫心理现象;②蚯蚓是环节动物,有神经系统,开始有了“感觉”的心理现象,这种感觉非常简单,只有一个感觉器官;③脊椎动物如:猫、鸽子、草蛇等有了脊髓和脑,即有了知觉的心理现象;④灵长类动物如猩猩、猴子,心理发展到思维的萌芽状态;⑤只有人类才有了思维,这是人和动物的木质区别,人的心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4、心理现象的产生是和神经系统的出现相联系的,心理由初级向高级发展,又是和神经系统的不断完善相联系的,人的大脑是神经系统发展的最高产物,心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说明:心理是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大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1、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2、心理的反映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3、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因为心理是一种主观映像,这种主观映像可以是事物的形象,也可以是概念,还可以是体验,它是主观的,而不是物质的。
4、心理是在人的大脑中产生的客观事物的映像,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
心理学考试复习知识点
心理学考试复习知识点一、脑皮层的语言区有哪些?损伤之后会有哪些表现?①布洛卡区,运动性失语症或表达性失语症。
患有这种失语症的病人,虽然知道自己想说什么,但是发音困难,说话缓慢而费力,还可能出现词语反复。
②威尔尼克区,接受性失语症,不能分辨语音和理解语义。
③角回,听-视失语症,视觉意象和听觉意象失去联系,不能理解词语的意义。
二、层次网络模型和激活扩散模型层次网络模型,按照逻辑上下围关系组织起来的框架,概念是以结点的形式存储在概念网络中,每个概念的特征,实行分级储存,而同层各概念共有特征,储存在上一层概念结点上。
激活扩散模型,该模型放弃概念按照逻辑上下位关系组织起来,而是以语义相似性或联系为中介组织起来的框架。
激活是从某一个接点向周围其它接点扩散的过程,即:一个概念被激活,其效应就会扩散到与之相连的其它概念,激活的能量随着扩散距离的增大(或范围的扩大)而衰减。
三、似动动景运动,它的原理就是运动后像,前一个动作仍存留在脑海中,后一个动作已经开始了,让我们误以为这两个动作是连续的。
例如:持续播放的电影胶片,连续翻动的小人书,霓虹灯。
诱发运动,它是指有两个物体同时出现,一个物体在动,另一个物体相对静止。
而我们觉得静止的物体在运动。
例如,火车离开站台时,感觉树木在倒退。
自主运动,它是指感觉一个静止的物体在运动。
例如,在一个黑暗的屋子里,我们长时间盯着一个点燃的烟头,感觉这个烟头在晃动。
运动后效,它是指先后出现两个物体,第一个物体是运动的,第二个物体是静止的。
我们却误以为第二个物体是朝着第一个物体相反的方向运动。
四、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性二者的区别与联系联系;注意指向性是注意集中性的前提和基础,注意集中性是注意指向性的体现和发展区别:一、概念不同。
指向性是指人在每一瞬间的心理活动或者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视了其余对象。
集中性指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离开其他无关事务,而且也指抑制其他无关的活动,从而使注意对象能够得到鲜明而清晰的反映。
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
单项选择题:1.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B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正迁移D.负迁移2 心理学实验证明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有密切关系,解决问题效率最佳时的动机强度应是(C )A.最强B.较弱C.适中D.极强3.王方5岁,IQ是110,李平10岁,IQ也是110,二人的智力相比(无法相比)A.王方比李平高B.李平比王方高C.相等D.无法相比4.阿尔波特认为,人格结构中,代表一个人主要行为倾向,决定一类行为,而不是所有行为的特质是(C )A.共同特质 B.枢纽特质 C.核心特质 D.次要特质5.人的心理活动能够在时间上接续下去,这主要是( A )A.记忆的作用 B.思维的作用 C.想象的作用 D.联想的作用6.表象的可操作性可以通过实验加以证明,如库珀和谢帕德所做的( B )。
A.表象操作实验 B.心理操作实验 C.心理旋转实验 D.表象运动实验7.遗忘最快的记忆材料是( A )。
A.无意义音节 B.诗歌 C.事物的形象 D.熟练的动作8.文学家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是在进行( C )A.表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幻想9.灵长类动物的心理发展达到了( C )A.感觉阶段 B.知觉阶段 C.思维萌芽阶段 D.思维阶段10.威尔尼克中枢受到损伤会造成( B )A.表达性失语症 B.接受性失语症 C.失读症 D.失写症11.具有片断性和简缩性,并具有较快速度的言语是( D )。
A.外部言语 B.对话言语 B.独白言语 D.内部言语12.即使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也会发生感觉强度忽强忽弱周期性变化的现象叫( A ) A.注意的起伏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分散 D.分心13.神经系统可分为( B )A.躯体神经系统和植物性神经系统 B.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C.大脑和外周神经系统 D.脊髓和大脑14.容量最大的记忆系统是( D )A.感觉记忆 B.图像记忆 C.短时记忆 D.长时记忆15.沙赫特认为,情绪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D )A.外界环境刺激 B.机体生理变化 C.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 D.认知过程16.智力的核心是( C )。
心理学复习资料
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填空1.人的心理包括____和____两大类。
()2.感受性就是所指可以机体对____的感觉能力,它的大小通过____去度量。
()3.意志行动的基本心理过程包含____和____。
()4.根据情绪产生的强度、速度、持续时间的长短和外部表现,可把情绪分为____、____、和____。
()5.个性心理特征中最稳固的成份是____。
()6.动机冲突整体表现为三类:____、____和____。
()7.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____于____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____,从此,心理学便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8.根据记忆过程中信息输出和编码的相同,储存时间长短相同,可以将记忆分成三种____、____和____。
()9.感觉的基本规律就是感受性与感觉阈限____。
(成反比关系)10.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横座标代表____,纵座标代表____。
(天数、记忆保持百分数)11.思维的特征是____和____,____是思维的工具。
()12.思维的基本形式是____、____、_______。
()13.注意的特征是____、____。
()14.“一目十行”属特别注意的____品质,“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属特别注意的____品质。
()15.情感的交际功能主要通过表情同时实现,表情存有三种形式:____、____、____。
()16.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类的需要按照其重要的顺存分为七类,即最低层是____,最高层是____。
()17.巴甫洛夫通过对高级神经活动的各种特性的研究表示,大脑皮层的神经过程具备三个特性____、____、____,三者的相同融合,形成了高级神经活动的四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并且指出,这四种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古希腊人明确提出的四种气质类型____、____、____、____就是相对应当的。
()18.性格是由各种不同的特征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人们一般从四个方面分析性格结构,即____、____、____、____。
07051学习心理学复习资料
学习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奥苏贝儿认为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是(A)A.同化B.顺化C.平衡D.图式2.学习是为了获得老师、家长或同伴的赞许和接纳,这是一种(A)A.附属驱力B.自我-增强驱 C.认知驱力D.生理驱力3.婴幼儿在与成人的交往中,学会区分“你”、“我”、“他”,根据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实质上是(B)A.符号表征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接受学习4.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发展顺序依次为(B)A.前运算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B.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C.前运算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D.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5.不属于掌握学习的步骤的是(C)A.阐明学习所必需的先决条件B.研制实施的程序C.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预测学习成绩D.评价掌握学习的策略对教师与学生所产生的结果6.猫走迷津是属于(C)A.有意义的发现学习B.有意义的接受学习C.机械的发现学习 D.机械的接受学习7.前摄抑制是(D)A.顺向正迁移B.逆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D.顺向负迁移8.程序教学的创始人是(B)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奥苏伯尔9.赫尔的学习公式中,S HR代表的是BA.反应势能B.习惯C.内驱力D.诱因动机10.托尔曼认为,学习是头脑中形成(C)A.图式B.认知结构C.认知地图D.神经痕迹11.根据各种属性之间特定的关系来下定义的概念是(C)A.合取概念B.析取概念C.关系概念D.类别概念12.主张对学生的学习给以充分指导的心理学家是(D)A.格拉斯费尔德B.斯皮罗C.加涅D.罗杰斯13.学习“功=力×位移”,这一学习属于(B)A.概念学习B.规则学习C.连锁学习D.命题学习14.班杜拉极力提倡的学习方法是(A)A.观察学习B.接受学习C.指导学习D.发现学习15.下列关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A.人类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B.当学生负责任地参与学习过程时,就会促进学习C.大多数意义学习是从做中学的D.学习是认知结构的持久变化16.格思里的学习理论属于哪个学习理论流派(A)A.刺激-反应学习理论 B.认知学习理论C.折中主义学习理论 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17.采用以下哪种强化安排,学习速度最快(B)A.固定间隔强化 B.连续强化C.固定比例强化D.变化比例强化18.人们在记忆中,往往根据自己已有的记忆痕迹对知觉图形加以修改,则是指(D)A.记忆的水平化B.记忆的模糊化C.记忆的尖锐化 D.记忆的常态化19.有关记忆的研究反复表明(B)A.图片比文字难记忆B.图片比文字容易记忆C.文字和图片的记忆难度相差不大 D.文字和图片之间没有关系20.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属于哪种学习方式(B)A.刺激-反应学习B.信号学习C.动作链索学习D.辨别学习21.极其缓慢地逐渐引入条件刺激,使有关的反应(不良习惯)不被引起,这属于(A)A.阈限法B.疲劳法C.不能两立的刺激法 D.对抗性条件作用22.小明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
心理学复习资料
1、下面不属于心理过程的是(想像)2、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于1897年创立于( 德国 )3、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单位是(神经元 )。
4、第二信号系统的刺激物有(数码文字 )5、不属于短时记忆的特点是(信息受到注意后转入长时记忆 )6、刺激物的强度是引起(无意注意)的重要原因。
7、人的心理按其内容和源泉及其发生方式来说,是(客观 )的。
8、意志行动具有三个特征:具有自觉的目的,与(克服困难)联系和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9、一个人能深刻地认识行动的正确性和重要性,并且自觉主动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符合该目的的意志品质称为(自觉性)。
10、一个人盼望或追求的目的达到后,继之而来的紧张解除时的情绪体验叫(快乐)11、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过程叫(思维)。
12、在人脑中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来新形象的过程称之为(创造性想象)。
13、(流畅性)是指人在短暂时间里,迅速地表达出较多的观念。
14、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叫(幻想),它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
15、、“狼孩”的心理障碍主要是由于(缺乏社会实践和客观现实的刺激 )。
16、“触景生情”是一种(无意回忆)。
17、能够引起感觉的某种刺激的最小刺激量叫做(绝对感觉阈限)。
18、看到一朵红花,这时的心理活动是(知觉)。
19、人的有预定目的、有计划、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较为持久的知觉称为(观察)。
20、听同样一个报告,懂行的人和不懂行的人相比,结果大相径庭,这是知觉的(理解性)。
21、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2、 (实验法)在心理学中的应用,标志着心理学真正走上了科学化的道路,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3、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
24、与意志自觉性品质相反的不良品质是(盲从和独断)25、失去某种追求的目标或所盼望的东西引起的情绪体验叫做(悲哀)。
26、凭借头脑中已有的形象或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叫做(形象思维)。
心理学复习资料答案
*一、多项选择题1、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BD )。
A 勒温B 华生C 威廉.冯特D 斯金纳2、兴趣可以三种(ABD )。
A 有趣B 乐趣C 情趣D 志趣3、加拿大心理学家波恩博士把人格划分为(ABC )。
A 儿童自我状态B成人自我状态C父母自我状态D超我状态4、知觉的类型有(ABD )。
A 时间知觉B 空间知觉C 方位知觉D 运动知觉5、按动机在行为中的作用大小可分为(DE )A 放松动机B 发展动机C 实现动机D 主导动机E 辅助动机6、旅游者购买决策的方式有(ABD )。
A 个人决策B 家庭决策C 团队决策D 社会协商式决策7、旅游者入住客房具有(ABCD )的心理。
A 求尊重B 求舒适C 求安全D 求方便8、社会文化作为一种影响旅游消费行为的客观因素,具有(ABCD )特征。
A习得性B共有性C影响的无形性D发展的动态性9、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ABCDE )五个层面。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社交需要D尊重需要E自我实现需要10、气质类型有(ABCD )A多血质B胆汁质C黏液质D抑郁质11、客人投诉一般都出于(BCE )心理A 求快捷B 求尊重C求发泄D求平衡 E 求补偿12、客人在消费过程中的既有差异需要,又有共性心理需要。
其中共性需要包括(ABCDE )。
A 安全B 舒适和物有所值C 便利D 尊重E公平13、服务交往的沟通方式按照信息沟通的媒介可以分为(ABD )。
A 书面沟通B 口头沟通C 动作沟通D 非言语沟通14、服务行业就发展趋势而言,有以下几个转变(ABD )A从“企业本位”向“顾客本位”B从“功能需要”向“心理需要”C从“人与人”关系向“角色与角色”关系D从“共性需要”向“个性需要”15、对客服务时要善于使用表情语言,它可分为(ABC )A 面部表情B 言语表情C 身体表情D 动作表情16、消费与行为的产生是由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外部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ABCD )等因素起到重要作用。
(完整word版)基础心理学复习资料(答案)-整理版(1)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产生、发展的过程及规律的科学。
二、填空1.自1879年德国的心理学家、生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心理学实验室以来,心理学才从哲学的母体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个体心理现象包括三个方面: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
3.个性心理特征指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的特征和差异。
三、选择最佳答案1.心理现象又称为C ,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A、心理规律B、精神C、心理活动D、意识2.心理学是研究人的 D 的科学。
A、(心理学)个性心理B、心理过程C、认识过程D、心理现象3.个性心理是通过A 形成并表现出来的。
A、心理过程B、认识过程C、情感过程D、意志过程4.通过分析学生的图画、日记、作文、考卷以及课外小组活动中制作的模型来了解学生个性特点的方法称为 C 。
A、观察法B、自然实验法C、产品分析法D、调查法5.在日常生活中适当地控制条件,并结合自己的任务,来探求人世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方法称为 D 。
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自然实验法四、辨别正误1.个性心理和心理过程是人心理活动的两个不同的心理现象。
√2.认识过程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五、简答1、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有何联系?2.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有哪些?其意义表现在哪方面?第二章需要和动机一、名词解释1.需要:需要是有机体对内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尖人脑中的反映。
2.动机: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二、填空1.需要可根据起源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根据对象的性质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2.马斯洛把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
3.动机的功能体现在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和维持和调整的功能三方面。
三、辨别是非1.一个人想什么、说什么、需要什么,完全是由其主观所决定的,与社会现实无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第一章概论第一节心理学的概念一、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科学性质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是自从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W.Wundt,1832~1920)受到自然科学的影响,建立心理实验室,使之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开始的。
[单选]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其准确的属性是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
第二节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单选]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1879年德国冯特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单选]“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的译音,其含义是整体。
第三节心理学的主要分支一、心理学的理论领域(一)实验与认知心理学(二)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三)发展心理学(四)心理测量学(五)生理心理学二、心理学的应用领域(一)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二)教育与学校心理学(三)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四)广告与消费心理学(五)法律与犯罪心理学[单选]对学习困难、适应困难或具有某种问题行为的完整版请——QQ:1273114568 索取中小学生,进行诊断和辅导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属于应用领域。
[简答]什么是临床心理学?它与咨询心理学有什么区别?临床心理学涉及对心理障碍者的评估、诊断与治疗,同时涉及轻度行为和情绪问题的处理。
主要工作方式包括面谈、实施心理测验和提供集体或个人心理治疗。
咨询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相近似,主要区别在于它面对的心理障碍者症状较轻,不仅是做出诊断,相对的更具有指导方面的意义,如一些家庭咨询、婚姻咨询和职业指导。
第四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二、测验法[简答]什么是心理研究的测验法?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测验法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使用时应注意:(1)测验目的及适用性;(2)遵循规定的实施方法。
三、实验法[名词解释]实验法是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论述]某教师在甲班试用新的教法,在乙班用传统教法,一学期后进行比较,以验证新教法效果。
在试验期间,他既不告诉学生,也不告诉班主任,不允许班主任参与任何工作。
你认为该教师做得对吗?请用实验法理论加以分析。
(1)该教师的做法是对的。
(2)实验法是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在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到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
(3)教师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排除自变量以外的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作用,即控制实验研究中的控制变量。
[单选]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去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是实验法。
[单选]在实验过程中,由实验者操纵刺激条件或实验条件以引起被试反应的因素是自变量。
四、调查法[单选]教师想了解学生对作文的态度,让学生填写了问卷,与部分学生座谈,与个别学生谈话,找到了问题及原因。
他用的是调查法。
第五节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简答]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1)认识内外世界;(2)调整和控制行为;(3)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中。
第二章意识与注意第一节意识的性质一、什么是意识[名词解释]意识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二、意识的状态(一)可控制的意识状态(二)自动化的意识状态[单选]一个人有时候对自己的行为似乎有所意识,但又不太清晰,这种意识状态属于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三)白日梦状态(四)睡眠状态第二节注意一、注意与意识的关系注意和意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首先,注意不等同于意识。
一般说来,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而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
其次,注意又和意识密不可分。
注意的分配和紧张程度的不同,显示了个体处在什么样的意识状态。
二、注意的种类(一)不随意注意(二)随意注意[单选]在心理学中,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称为随意注意。
(三)随意后注意第三节生物节律、睡眠与梦一、生物节律人的心理活动体现着周期性变化,这些节律称为生物节律。
[单选]在四种典型的生物节律中,对人的心理状态影响最大的是日。
日节律在人和动物身上都存在,它的主要表现为睡与醒的周期性循环,此外,也还有一些生理方面的节律变化。
[单选]飞行时差常常导致旅行者在到达目的地后出现较长时间的身心困扰,原因在于人自身生物节律被干扰。
二、睡眠与失眠(一)睡眠人的整个睡眠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脑电波有不同的形态变化。
第一阶段为过渡期,呼吸和心跳变慢,肌肉变松弛,体温下降。
第二阶段为轻睡期。
第三、四阶段是沉睡期,梦游、梦呓和尿床等现象多在此时出现。
然后到睡眠的最后一个阶段,称为“快速眼动睡眠阶段”。
[单选]人在整个夜晚的睡眠过程中,从慢波睡眠到快速眼动睡眠要经过数次循环,在每次循环中,快速眼动睡眠持续时间变化的特点是早期所占时间较短,后期所占时间逐渐延长。
(二)失眠[简答]失眠的类型。
按照失眠的原因,可划分为四种:(1)情境性失眠;(2)假性失眠;(3)失律性失眠;(4)药物性失眠。
[单选]有些学生在高考前夜常常由于紧张而难以入睡,这样的失眠称之为情境性失眠。
第四节意识的特殊现象[名词解释]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恍惚状态。
这是在一种特殊情境下,由催眠师诱导形成的。
[简答]人在催眠状态下通常会表现出哪些心理特征?(1)感觉麻痹;(2)感觉扭曲和幻觉;(3)解除抑制;(4)对催眠经验的记忆消失。
[单选]在催眠状态下,有些被催眠者可能会根据催眠者的指示,去做那些在一般情况下依据社会准则不能做的事情,该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是解除抑制。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第一节感觉概述一、感觉的一般概述感觉是人们的感官对各种不同刺激能量的觉察,并将它们转换成神经冲动传往大脑而产生的。
二、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不同的人对刺激的感受性是不同的。
[名词解释]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单选]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是反比关系。
第二节视觉一、基本的视觉现象(一)视觉适应视觉的适应现象最常见的有明适应和暗适应两种。
(二)色觉颜色感觉具有三种属性:色调、饱和度和亮度。
色调是颜色的基本特征或表现;饱和度与光的强度有关;亮度指构成该颜色的全部光波的总强度。
二、视觉的机制(一)眼睛[单选]暗适应主要是棒体细胞的功能。
(二)色觉理论1.三原色说2.拮抗理论第三节听觉一、听觉刺激二、基本的听觉现象(一)声音的属性声音具有三个属性,即音强、音高和音色。
音强是指声音的大小。
音高是指声音的高低,最低20赫兹听到20000赫兹。
音色是人能够区分发自不同声源的同一个音高的主要依据。
(二)听觉的适应与疲劳(三)声音的混合与掩蔽[单选]当两个强度相差较大的声音同时到达耳朵相混合时,我们只能感受到其中的一个较强的声音。
这种听觉现象称为声音的掩蔽。
三、听觉的机制(一)听觉与耳(二)听觉的理论1.位置学说2.频率匹配学说第四节知觉——感觉的整合一、知觉的一般概念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
二、知觉的特性(一)知觉的整体性[论述]当我们观看足球比赛时,往往把身穿相同颜色和款式服装的运动员归为同一个球队,而不会把身着不同服装的运动员归为同一球队。
问:这种现象说明了知觉的哪一种特性?并阐述这一知觉特性形成的规律。
(1)这种现象说明了知觉的整体性。
(2)形成知觉整体性的规律主要有:①接近性:距离上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知觉组织在一起。
②相似性:凡物理属性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组织在一起。
③连续性:凡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的刺激容易被看成一个整体。
④封闭性:人们倾向于将缺损的轮廓加以补充使知觉成为一个完整的封闭图形。
⑤良好图形:具有简明性、对称性的客体更易被知觉。
(二)知觉的选择性[单选]人在知觉事物时,从复杂的刺激环境中将一些有关内容抽出来组织成知觉对象,而其他部分成为背景,反映了知觉的选择性。
(三)知觉的理解性(四)知觉的恒常性[单选]知觉恒常性通常包括三类: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和颜色恒常性。
三、几种复杂的知觉及其机制(一)深度知觉1.来自刺激方面的深度线索[单选]平行的铁轨向远方延伸时,看起来趋向于相交,因此,在画面上两条直线越趋向接近,就表示距离越远,这是线性透视在起作用。
2.来自视觉线索本身的深度线索[简答]用适当的知觉知识解释立体电影的原理。
立体电影是利用双眼视差的知觉现象使人获得深度知觉而制作的。
双眼视差指由于两个眼睛位置不同,同一物体投射到两眼的图像存在差异;大脑把两个眼睛的不同信息结合起来使人知觉到一个具有深度的立体。
立体电影是将两种稍有差异的图像分别同时呈现给两个眼睛,引起了立体的视觉效果。
(二)运动知觉(三)时间知觉第五节社会知觉一、社会知觉的一般概念社会知觉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二、社会认知的过程[论述]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两组大学生分别看一张女童的照片。
其中一张长相丑陋,另一张长相甜美;照片下面有同样一段文字,说明该女童有些过失行为;然后,请大学生对女童的日完整版请——QQ:1273114568 索取常行为作出推测性描述。
结果发现,长相丑陋的女童,大学生倾向于认为她平时就是一个“问题儿童”;长相甜美的女童,大学生则认为其平时行为良好,纵有过失也情有可原。
请结合此实验分析人的社会认知过程。
(1)社会认识过程分为两个子过程:搜集、选择信息,整合信息;(2)人要做出社会判断,必须要获取足够的信息;社会信息的搜集和选择,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3)把信息放在一起,对被知觉者进行判断和推测,以便形成关于人或事的完整印象,这是整合信息;(4)社会信息整合过程中存在几种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社会刻板印象;(5)该实验主要涉及首因效应、晕轮效应。
[简答]社会认知的过程。
(1)信息的搜集与选择;(2)信息的整合过程。
[论述]日常生活中,有时候我们会以貌取人,或者根据不同职业、年龄、性别、籍贯等去推测与判断他人的性格、能力等等,以至于发生错误。
试根据完整版请——QQ:1273114568 索取这些现象分析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几种效应。
(1)案例中体现了两种效应:晕轮效应、社会刻板印象。
(2)晕轮效应:人们对他人的认识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好恶得出,然后再由此推论认识对象的其他品质。
“以貌取人”是晕轮效应的表现。
(3)社会刻板印象: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人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依据职业、性别、籍贯等有关因素,对人形成看法是社会刻板效应的表现。
[名词解释]首因效应指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