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负所得税制度的现实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 收入
Y*

U″
U′
Y1
Y′ r

Y3

Y2

L′
L1 L2 L L3
闲暇 L

( 2005 年第 10 期) 财会研究
CKYJ 税 务 论 坛
在上图中, 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劳动者的闲暇和收入, Y*是某一特定收入水平, 低于这一收入水平政府就要支付负 所得税。直线YL是在没有负所得税情况下的个人预算线, 当 引 入 负 所 得 税 之 后 , 在 收 入 低 于Y*时 , 个 人 得 到 负 所 得 税 补 贴 , 此 时 个 人 预 算 线 变 为 折 线YAB; 曲 线U′和U″分 别 为 在 没 有和有负所得税情况下的关于收入和闲暇两种效用的无差 异曲线。
(二)负所得税的替代效应。引入负所得税后, 改变了收入 和闲暇的相对价格, 闲暇变得相对便宜。因此, 劳动者会更多 地消费闲暇。而在上图中, 由于在直线YL和Y′L′中, 劳动者总 效用不变, 增加闲暇消费的代价就是减少收入。上图中YL和 Y′L′之间的总效用相等, 与无差异曲线U′分别相切于r和s点。 在Y和L的相对价格变化后, 劳动者的效用最大化均衡 点 由r 点移到s点, 改变的闲暇和收入的变化量为L1L2和Y1Y2。其中, 劳动者增加了闲暇, 减少了收入。而根据替代效应的性质可 知, 此时劳动者的总效应并未改变。
以上分析说明, 负所得税效应也会刺激人们减少从事增 加收入的劳动活动, 多增加闲暇。负所得税制度的实施有时 可能不一定能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 因为如果不存在负所得 税制度, 低收入者可能会更加积极工作, 收入可能会更高。假 如实施负所得税制度, 那么对劳动供给弹性较大的以工资为 次要收入的低收入者来说, 那就不能单纯以可支配的货币收 入 的 多 少 来 衡 量 其 收 入 分 配 状 况 。而 对 劳 动 供 给 弹 性 较 小 的 以工资为主要收入的低收入个人来说, 可支配的货币收入的 多少是其收入分配状况的主要体现。但无论何种情况, 可以 肯定地说, 负所得税的效应提高了低收入者的福利水平。从 这个意义上说, 负所得税能改善收入分配状况。我国的情况 是 个 人 收 入 中 工 资 性 收 入 占 有 绝 对 优 势 , 如2001, 我 国 城 镇 居民工资性收入占全部收入比重为63&4%。负所得税对 于 中 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效应是: 在低收入者福利水平提高的 同时, 可支配货币收入也会提高, 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负 所得税制度的优越性。
12
Baidu Nhomakorabea收入×负所得税税率 &
(2)个 人 可 支 配 收 入 =个 人 实 际 收 入 +负 所 得 税

(注 : 为 保 证 公 式 数 据 的 衔 接 , 应 满 足 : 个 人 收 入 基 本 保

证额=总扣除额×负所得税税率。& 在税制的理论设计中, 考虑 到计算的简便性和现实的可操作性, 负所得税税率往往采用 单一的比例税率。)
引 入 一 条 直 线Y′L′, Y′L′为 直 线YL的 一 条 预 算 补 偿 线 , 即Y′L′平行于AB, 且与无差异曲线U′相切 , U′与直线YL和Y′ L′的切点分别为r和s, 在横轴和纵轴所对应的坐标值分别为 (L1, Y1)和(L2, Y2), 无羞异曲线U″与折线YAB相切于点t, 对应的 坐标为(L3, Y3)点。
尽管经济学家对负所得税制度有种种反对意见, 而且在 我 国 的 具 体 实 施 中 也 面 临 一 些 难 题 。但 是 在 处 理 公 平 与 效 率 (尤其是效率方面)、调动低收入者的积极性方面, 负所 得 税 仍 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解决之道, 我国政府应尽快实施负所得税 政策来充实我国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建议先在发达省份或 城市进行试点, 不断积累经验, 待时机成熟后, 再向全国推 开, 最终构筑起一张包括广大农民在内的惠及所有低收入者 的社会安全网。
假定政府给定的个人收入基 本 保 证 额 为240元 , 负 所 得 税 税 率 为30%, 则 当 个 人 实 际 收 入 为300元 时 , 根 据 负 所 得 税 计算公式有: 负所得税=240- 300×30%=150元 , 个 人 可 支 配 收 入=300+150=450元。同理当个人实际收入为400元时, 负所得 税和个人可支配收入分别120元和520元 。 可 见 , 不 同 实 际 收 入的个人从政府中得到的负所得税补助不同, 个人实际收入 层次越高, 负所得税水平越低。但其个人可支配收入的绝对 值 还 是 大 于 个 人 实 际 收 入 更 低 者 。当 个 人 收 入 高 于 800元 时 , 个人不仅不能从政府手中拿到负所得税补助, 而且还要向政 府交纳所得税, 实际收入越高, 向政府纳的税也越多。这样通 过负所得税的收入调节, 可将高收入者的部分收入转移到低 收入者手中, 而且负所得税的一个明显优势是具有微调功 能, 对低收入者的补助没搞平均主义, 而是量能补助, 这样鼓 励了低收入者勤奋工作, 最终减少对补助的依赖, 实现公平 与效率的完美结合。
三 、建 立 负 所 得 税 制 度 须 解 决 的 问 题 如前所述, 负所得税制度有很多优点, 但是其现实可行 性和操作性值得研究, 要建立起有效合理的负所得税制度,
我们必须解决以下有关问题: (一)如 何 合 理 确 定 人 们 的 实 际 收 入 , 避 免 他 们 隐 瞒 收 入
来骗取负所得税补贴?这是个棘手的问题, 如果不能做到合 理确定个人收入, 负所得税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众所周知, 我 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存在很多问题, 造成税收大量流失, 同样 也是因为不好合理确定个人实际收入, 特别是个人收入来源 多元化时, 征管更加困难。要解决这个问题, 一个重要方面就 是要加强个人收入自行申报制度和个人信用制度的建设, 将 那 些 逃 税 、骗 税 的 个 人 在 社 会 上 曝 光 , 让 其 付 出 不 可 承 受 的 代价, 使得他们在进行这种违法活动时“三 思 而 后 行 ”。 另 一 方面就是改革现有税制模式, 将分类税制改为综合税制。这 样, 在引入负所得税之后, 负所得税税率是固定税率, 同时收 入额容易核算, 也避免了单项所得应得到负所得税补贴, 但 综合所得超过低收入额的现象。
一 、负 所 得 税 的 提 出 及 其 原 理 经济学中, 效率与公平永远是一对矛盾, 斯蒂格利茨从 公平与产出具有替换关系的角度说明了两者的不可调和性。 在 我 国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中 , 是 以“效 率 优 先 , 兼 顾 公 平 ”为 目标的, 但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以牺牲平等为代价, 而负所得 税是解决公平与效率矛盾的一种较好选择。 负 所 得 税 是 以M·费 里 德 曼 为 首 的 现 代 货 币 主 义 学 派 从 经济自由主义的基调出发, 为了解决平等与效率的矛盾问题 而 提 出 的 收 入 分 配 调 节 方 案 。他 们 认 为 高 经 济 效 率 来 自 于 自 由竞争, 没有竞争就没有效率。给低收入者发给固定的差额 补贴不利于激发他们的进取心, 有损于自由竞争, 从而有损 于效率。但是, 对穷人的补助是政府应尽的职责, 为了既能消 除贫困, 又不会有损于效率, 弗里德曼主张采用负所得税的 办法。负所得税(Negative Income Tax,NIT)即负值的所得税, 指 个人不但不向政府交所得税, 反而政府向个人支付所得税来 代 替 社 会 福 利 补 助 的 一 种 形 式 。政 府 根 据 低 收 入 者 的 收 入 状 况来确定给予他们生活保障数量的大小。由此可见, 负所得 税实质上不是一种税, 而是政府对个人转移支付的一种方 式, 它通过负所得税来解决贫困问题, 提高低收入者的福利 水平, 从而实现财政分配的公平性原则。 负所得税制度的运行机制如下: 纳税人在交纳所得税 时, 往往有一定额度的扣除额, 一般由个人豁免 额 、低 收 入 免 税额和标准扣除额构成, 其总额相当于税收起征点, 这个具 体总额在不同国家、地区及不同的收入来源有着不同的标 准, 如果纳税人的收入超过这个总扣除额, 超过部分应纳税。 如果没有超过则不用纳税, 而且政府给他们一定的补贴, 即 为负所得税, 其计算公式是: (1)负所得税(政府补贴)=个人收入基本保证额- 个人实际
(三)负 所 得 税 该 由 哪 个 部 门 支 付?这 也 是 在 运 作 中 的 一 实 际 问 题 。一 般 认 为 是 税 务 部 门 和 劳 动 与 社 会 保 障 部 门 。笔 者认为, 由社会保障部门运用该部分资金较为合适。首先避 免了税务部门的自收自支。税务部门主管税收收入, 而同时 又负责税收支出, 这样会产生很多问题, 而社保部门专管支 出, 不存在这种问题。其次我们要对某一家庭支付负所得税 后再考虑是否进行社会保障, 社保部门统一负责有利于判断 和评价, 有利于两种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
二 、负 所 得 税 的 经 济 效 应 分 析 负所得税是当家庭收入低于某一水平时, 政府所给予的 现金补助, 既然负所得税的实施可以增加个人非来自供给劳 动所得受益, 我们可以预期, 负所得税制度可能在一定程度 上影响家庭劳动供给的决策, 对劳动供给产生替代效应和收 入效应。下面我们结合图形进行经济分析。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责任编辑: 萧绍良
( 2005 年第 10 期) 财会研究

?!税务论坛 CKYJ
建立负所得税制度的现实思考
■ /夏 晶 张明喜
所得税和社会保障制度是财政分配的两个重要手段, 它 们 的 主 要 目 的 是 对 社 会 成 员 的 初 次 分 配 收 入 进 行 再 分 配 。由 于我国所得税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存在诸多缺陷, 改革开放 以来, 我国经济在驶入快车道的同时也带来了收入分配的两 极分化现象。为解决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 本文拟在现行所 得税体系中引入负所得税理论, 并通过对其经济效应和必要 性的分析来探讨在我国实施的现实可能性, 并进一步分析建 立负所得税制度应该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负所得税的收入效应。上图中, 引入直线YL的预算补 偿 线Y′L′后 , 由 于Y′L′与 曲 线 相 切 于 点s, 劳 动 者 在 存 在 负 所 得 税 情 况 下 闲 暇 和 收 入 的 获 得 量 分 别 为 L2和 Y2。 现 假 设 将 Y′ L′平移到AB位置上去, 于是劳动者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就 会由s点到t点, 相应的闲暇和收入的变化量为L2L3和Y2Y3, 它 们都是正值。可见, 负所得税的开征使劳动者同时增加了收 入和闲暇, 带来了福利的提高。
(二)如 何 与 社 会 保 障 支 出 有 效 衔 接?我 国 社 会 保 障 虽 然 不健全, 但毕竟是存在的, 这样在引入负所得税后就产生了 一问题: 既然已存在社会保障支出, 则如何避免与负所得税 的重复支出。笔者认为应首先考虑负所得税支出, 在合理确 定个人收入并给予负所得税补贴后, 对那些维持基本生活仍 然困难的家庭和个人再给予社会保障以补足。这样一方面, 由于负所得税的支出, 使得社会保障支出压力减小, 且由于 两层“护网”, 避免了只有一层“防护网”下由 于 遗 漏 而 使 低 收 入者无任何保障的情况。另一方面, 如前文分析过的, 社会保 障在我国目前存在很多问题, 广大农民基本上没有覆盖到, 这时负所得税对中国农民无疑是雪中送炭, 进一步增加了他 们的收入、刺激了社会需求、促进了社会稳定 , 同 时 也 让 他 们 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和和经济发展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