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项护理核心制度(1)
护理15项核心制度
护理15项核心制度一、患者安全制度患者的安全是护理工作的首要任务之一。
为确保患者的安全,需要制定以下核心制度:1.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确保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过程中,能够准确识别患者身份,避免发生身份混淆问题。
2. 健康状况评估制度:在接受护理前,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评估,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及相应的护理需求。
3. 药物管理制度:确保对患者用药过程进行规范管理,包括正确核对药品、掌握给药途径、遵守用药时间等,以减少药物误用的风险。
二、感染控制制度有效地控制感染,能够减少医疗操作过程中的交叉感染和院内感染的发生,以下是相关制度:1. 洗手消毒制度:要求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必须洗手,并使用合适的消毒剂进行手消毒,以减少细菌传播的风险。
2. 感染隔离制度:对于有传染性的疾病或患者,需要根据感染传播的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避免感染蔓延。
3. 医疗器械消毒制度:要求医疗器械在使用前进行严格的消毒,以防止感染源通过器械传播给其他患者。
三、疼痛管理制度有效管理患者的疼痛,能够改善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以下是相关制度:1. 疼痛评估制度:对患者的疼痛进行系统评估,包括疼痛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等,以了解患者的疼痛情况及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案。
2. 疼痛缓解制度:根据患者疼痛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疼痛缓解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等,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四、跌倒预防制度跌倒是患者住院期间常见的意外事件,为确保患者的安全,需要制定以下核心制度:1. 风险评估制度:对每位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评估项目涉及患者的年龄、病情、意识状态等因素。
评估结果能够帮助制定针对性的跌倒预防措施。
2. 安全环境制度:保持患者住院环境整洁,减少地面的障碍物,确保患者的行动空间安全,防止跌倒事件的发生。
3. 护理干预制度:针对高风险患者,护理人员需加强监护和照顾,帮助患者进行站立、行走等活动,避免不必要的跌倒。
五、胸痛抢救制度胸痛是一种常见的急诊情况,以下是胸痛抢救制度的要点:1. 急救流程制度:对急性胸痛患者需要按照标准流程进行抢救,包括监测心电图、给予氧气、立即测量血压等急救措施。
护理15项核心制度
护理15项核心制度护理15项核心制度护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医疗服务,对于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医疗机构需要建立一系列的核心制度。
以下是护理15项核心制度的简要介绍。
1. 护理服务规范制度:明确护理服务的标准和要求,确保护理工作按照制度进行。
2. 患者权益保障制度:保障患者的权益,加强患者的信息告知和知情同意的程序,保护患者的隐私。
3. 传染病管理制度:对于传染病的防控措施进行规范,确保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安全。
4. 药物管理制度:规范护理人员对于药物的管理和使用,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性。
5. 高风险操作管理制度:明确高风险操作的标准和流程,提高操作的安全性。
6.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建立不良事件的报告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事件,减少患者的损害。
7. 病情观察与护理记录制度:规范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的观察和护理记录的内容和要求,确保患者的病情可以准确的反映和护理。
8. 护理人员岗前培训制度:对于新进护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技能和业务水平。
9. 护理人员持证上岗制度:规定护理人员必须持有相应的护理职业资格证书,才能上岗服务。
10. 护理学术交流制度:鼓励护理人员参加学术交流和继续教育,提高护理业务水平。
11. 护理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度:对患者的护理风险进行评估,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减少患者的风险。
12. 患者护理培训制度:对患者和家属进行护理知识的培训,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13. 护理研究与创新制度:鼓励护理人员进行科学研究和创新,提高护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4. 护理质量评估与改进制度: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质量评估和改进,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
15. 护理质控制度:建立护理质控体系,对护理工作进行全面管理和监督,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这些护理15项核心制度对于医疗机构的护理工作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健康。
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这些制度,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为患者的健康和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护理十三项核心制度
护理十三项核心制度1.临床护理规范化制度:明确护理工作的规范化要求,包括护理操作的标准、用药安全、感染控制等,确保护理工作的规范进行。
2.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包括护理评估、护理问题、护理计划、护理干预和护理评价等流程,对护理质量进行全面管理和评估。
3.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患者身份确认、药品用药安全、护理设备管理等,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利益。
4.护理教育培训制度:建立定期护理教育培训制度,包括新进护理人员培训、继续教育、技能培训等,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5.护理文书规范化制度:规范护理记录、护理文书等,确保护理信息准确、清晰、规范,方便医疗卫生人员进行交流、沟通和判断。
6.护理知识管理制度:建立知识管理平台和知识分享机制,促进护理经验和知识的传递和共享,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护理水平。
7.感染控制制度:建立和完善感染控制制度,包括手卫生、消毒与消毒、隔离措施等,最大限度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8.患者权益保护制度:建立和完善患者权益保护制度,包括患者知情同意、隐私保护、投诉处理等,确保患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9.领导护理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领导护理队伍,明确分工和责任,确保护理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得到有效的领导和支持。
10.护理研究与创新制度:鼓励和支持护理研究和创新,促进护理学科的进步和发展,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
11.护理质量监测与评价制度:建立护理质量监测与评价制度,通过护理风险评估、不良事件报告等方式,及时发现和纠正护理质量存在的问题。
12.团队护理制度:鼓励和支持护理团队合作,建立团队护理制度,明确各个角色和职责,提高护理工作的协同效应。
13.护理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和完善护理人员绩效考核制度,根据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要求,评价和激励护理人员的工作表现。
护理十五项核心制度
护理十五项核心制度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1.医院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及护理质量管理标准制度并对护理质量实施控制与管理。
2.护理质量实行护理部、科室、病区三级控制或护理部、病区二级控制和管理。
(1)一级护理质控(2)二级护理质控(3)三级护理质控3.各级控制组每月按时上报检查结果,护理部负责对全院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对护理质量存在问题进行跟踪监控,实行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4.护理部随时向主管院长汇报全院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情况,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会议每月1~2次,全院护理质量讲评分析会每季度一次。
5.护理工作质量检查考评结果作为科室护理质量管理的考核内容。
二、病房管理制度1.在科主任的领导下,病房管理由护士长负责,全体医务人员参加。
2严格执行陪护制度,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管理,积极展开卫生宣教和健康教育。
3.保持病房整洁、舒适、安静、安全,做到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说话轻,病房内不准吸烟。
4.统一病房陈设,室内物品和床位摆放整齐,固定位置。
5.工作人员应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
6.病房床单位、用具按基数配备、保证患者使用,出院时终末处理。
7.护士长全面负责保管病房财产、设备,建立账目,定期清点,专人管理。
8.每月召开公休座谈会,听取患者对医疗、护理、医技、后勤等方面的意见,对患者反映的问题要有处理意见及反馈,不断改进工作。
9.注意节约水电,按时熄灯和关闭水龙头。
10.保持病房清洁,注意通风,每日至少清扫俩次,每周大清扫一次。
三、抢救工作制度1.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培训,提高其抢救意识和抢救水平,抢救患者时做到人员到位、行动敏捷、有条不紊、分秒必争。
2.抢救时做到分工明确,密切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
3.每日核对抢救物品,班班交接,做到账务相符。
各种急救药品、器材及物品做到“四定”(定物、定量、定人、定位)“三及时”(及时检查、及时消毒、及时补充)。
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有效期内使用。
护理十五项核心制度
护理十五项核心制度护理十五项核心制度1、护士注册执业管理制度2、护理质量管理制度3、查对制度4、分级护理制度5、抢救工作制度6、护理安全管理制度7、值班交接班制度8、护理文件书写与医疗文件管理制度9、医嘱执行制度10、护理查房制度11、护理会诊制度12、护理病例讨论制度13、消毒来菌隔离制度14、护理缺陷管理制度15、护理新业务、新技术准入制度一、护士注册、执业管理制度:(一)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国护士管理办法》执行护士注册执业管理。
(二)护理部严格审查护士资质,未经护士执业注册者不得独立从事护理工作。
(三)严格遵守护士执业围,严禁超围执业。
(四)未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者,不能独立从事护理工作。
(五)护士注册管理:1、护士首次注册每年一次:(1)临床试用期护士、普通高校应届毕业护理本科生。
(2)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考试成绩合格者。
(3)工作≥1年,工作表现好,年度考核合格者。
2、护士再注册每两年一次:(1)从事护理工作的注册护理人员。
(2)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国护士管理办法》有关规定。
(3)年度考核及继续教育学分格格者。
(六)护理部或科护士长要定期检查各科室排班表,有无非注册护士独立执业和书写护理记录。
二、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一)有健全的护理质量管理组织体系。
对全院护理质量行使指导、检查、考核、监督和协调职责。
(二)制定护理质量标准、考核办法和持续改进方案。
(三)制定年度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和措施,有年、季、月质量分析以及信息反馈、整改措施和效果评价。
护理质量检查结果列为护士长考核重点,并与科室绩效挂钩。
(四)每年定期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质量和安全教育。
(五)检查护理质量标准落实情况,并有记录:1、实施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基础护理合格率≥90%。
2、实施专科护理质量标准,落实专科护理常规,对危重、大手术和疑难病人作为重点管理,专科护理到位。
3、危重病人有护理计划,措施具体,记录完整规,危重病人护理合格率≥90%。
15项护理核心制度
16.2护理信息安全管理
(1)建立健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确保患者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2)制定信息安全管理规章,对护理人员进行信息安全教育和监督,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
十七、护理质量控制与评价制度
17.1护理质量控制流程
(2)与社区医疗机构合作,建立社区护理服务网络,提供便捷、高效的护理服务。
二十一、护理质量监督与持续改进制度
21.1质量监督体系建设
(1)建立完善的护理质量监督体系,对护理工作进行常态化、制度化的监督。
(2)设立质量监督小组,定期对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
21.2持续改进措施落实
(1)根据质量监督结果,制定具体的持续改进措施,并跟踪实施效果。
(2)鼓励护理人员参与持续改进活动,形成全员参与、持续提升的质量管理氛围。
二十二、护理国际交流与合作制度
22.1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
(1)建立护理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引进国际先进的护理理念和技术。
(2)积极参与国际护理会议和项目,提升我国护理工作的国际影响力。
22.2国际人才培养与引进
(1)开展国际护理人才培养项目,提升护理人员的国际化水平。
(1)设立护理伦理监督机构,对护理人员的伦理行为进行监督和指导。
(2)定期开展护理伦理评价,总结护理伦理工作成果,推动护理伦理工作的持续改进。
六、护理信息化管理制度
6.1信息化建设与维护
(1)加强护理信息化建设,提高护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2)定期对护理信息系统进行维护和升级,确保系统稳定、高效运行。
(2)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护理质量评价等方式,了解护理服务存在的问题,制定并落实改进措施。
护理核心制度1
交接班制度1、值班护士必须坚守岗位,履行职责,保证各项治疗、护理工作准确及时地进行。
2、按时交接班,提前10-15分钟做好交接班准备工作。
在交接未清楚之前,交班者不得离开岗位。
3、严格执行“十不交接”。
4、对患者实行床头交接,如发现病情、处置交代不清和患者不在病房时须立即查问。
接班时发现的问题应由交班者负责,接班后发现的问题应由接班者负责。
5、交接班的内容:(1)病室患者的动态。
(2)患者的一般情况,医嘱执行情况,重症患者护理记录,各种检查标本采集,各项处置完成情况以及尚待继续完成的各项工作。
(3)查看基础护理完成情况,检查皮肤情况,各种管道的护理,术后患者病情及伤口情况等。
(4)常规备用的贵重、毒、麻醉、限制药品的数量、保存及使用,抢救仪器及物品的备用状况。
(5)环境的整洁与安全,各项物品的处置情况。
6、交接班形式:集体早交班(医护集中、分开、集中与分开交替等形式酌情选用)、床头交班、口头交班、书面交班。
集体早交班应限定在15~30分钟完成。
附:十不交接内容:衣着穿戴不整不交接;危重患者抢救时不交接;患者出、入院或转科、死亡未处理好不交接;皮试结果未观察、未记录不交接;医嘱未处理完不交接;床边处置未做好不交接;物品、麻醉药品数目不清时不交接;清洁卫生未处理好不交接;未为下一班工作做好准备不交接;护理记录未写完不交接。
(危交医清病,为床衣物皮)查对制度一、医嘱查对1、医嘱应做到班班查对、每天查对,包括医嘱单、电脑、执行卡、各种标识(饮食、护理级别、过敏、隔离等),设有总查对本并签名。
2、各项医嘱处理后,应查对并签名。
若有疑问必须问清后方可执行。
3、抢救患者时,下达口头医嘱后执行者须复诵一遍,由两人核对后方可执行,并暂保留用过的空安瓿。
二、服药、注射、处置查对1、服药、注射、处置前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三查:备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
七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
15项护理核心制度
15项护理核心制度护理核心制度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他护理服务机构中,为确保护理工作的质量和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和规范。
这些核心制度涵盖了护理过程、护理质量、护理安全、职业道德和护理管理等方面,可以帮助护理人员规范护理行为,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下面是15项护理核心制度的简要介绍:1.护理安全制度:确保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安全,包括药物安全、感染控制、防止跌倒等方面的规范和程序。
2.护理评估与护理计划制度:准确评估患者的健康状态,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护理服务。
3.护理执行管理制度:明确护理工作的执行要求,包括护理操作、药物给予、护理记录等方面的规范和流程。
4.护理文书管理制度:规定护理记录的要求和流程,确保护理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医疗决策提供依据。
5.护理质量控制制度:建立护理质量管理体系,通过护理质量评估和改进措施,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6.护理风险管理制度:识别、评估和控制护理过程中的风险,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保障患者的安全。
7.护理病历管理制度:规定护理病历的管理要求和使用流程,确保护理病历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追溯性。
8.护理标准操作规程制度:规范护理操作的流程和要求,确保护理操作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9.护理病房管理制度:规定护理病房的管理标准和要求,包括卫生清洁、设备维护和护理用品的管理等方面。
10.护理病情交接管理制度:规定护理人员之间病情交接的要求和流程,确保患者信息的准确传递和连续护理的实施。
11.护理教育培训制度:建立护理人员的培训计划和培训档案,提供持续的职业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12.护理跨学科协作制度:鼓励护理人员与其他医疗人员开展跨学科协作,提高多学科护理团队的整体效能。
13.护理倡导与患者教育制度:提倡患者自主决策权和知情同意权,为患者提供相关健康教育和指导。
14.护理科研与质量改进制度:鼓励护理人员从事科学研究和质量改进活动,促进护理实践的改进和创新。
15项护理核心制度
15项护理核心制度护理核心制度是指在医疗机构和护理部门内建立的一系列规范和流程,旨在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性。
下面将介绍15项护理核心制度,以促进护理工作的规范化与标准化。
一、信息安全制度医护人员应遵守相关保密规定,确保患者信息的安全和保密,不得泄露或滥用患者隐私信息。
二、感染控制制度建立明确的感染控制规范,包括手卫生、消毒、隔离、防护衣物更换以及医疗废物处理等,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三、伤害防控制度制定一套完整的伤害防控制度,包括跌倒坠床、患者挂点滑脱等风险的评估和预防措施,确保患者的人身安全。
四、药品管理制度建立规范的药品购进、储存、配发、使用和处置流程,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和合理性。
五、医疗器械管理制度明确医疗器械的购置、验收、维护和使用流程,确保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六、危急重症护理制度建立危急重症护理规范,包括监护仪使用、急救设备配置和临床操作等,提高护理人员应对危急状态的能力。
七、疼痛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疼痛评估和处理流程,确保患者疼痛得到及时缓解。
八、卫生安全制度制定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包括环境清洁、垃圾分类、防虫灭鼠等措施,以维护医院的整洁和患者的健康环境。
九、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护士招聘、培训、交流、考核和聘任制度,以确保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质量保障。
十、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建立护理质量管理评价和监控机制,定期开展护理质量评估和病例分析,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十一、患者权益保护制度建立患者权益保护制度,包括医患沟通、知情同意、医疗纠纷处理等,保障患者合法权益。
十二、病区管理制度建立规范的病区管理制度,包括病人接诊、转诊、换床和出院等流程,确保病人病情的及时传递和转诊顺利进行。
十三、护理文化建设制度加强护理文化建设,推动形成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服务态度。
十四、团队合作制度建立团队合作机制,加强各个科室和护理团队间的沟通与协作,共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十五、持续教育制度建立护理人员持续教育制度,包括进修培训、研讨会、学术交流等,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临床能力。
护理核心制度内容
护理核心制度内容(一)查对制度1、医嘱查对制度1)、医嘱经双人查对无误方可执行,每日必须总查对医嘱一次。
2)、转抄医嘱必须写明日期、时间及签名,并由另外一人核对。
转抄医嘱者与查对者均须签名。
、临时执行的医嘱,需经第二人查对无误,方可执行,并记录执行时间,执行者签名。
3)、抢救病人时,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大声复述一遍,然后执行,抢救完毕,医生4)要补开医嘱并签名。
安瓿留于抢救后再次核对。
、对有疑问的医嘱必须询问清楚后,方可执行和转抄。
5)、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2;;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输液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三查:摆药后查1)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
注射、处置后查。
七对:2)、备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水剂、片剂注意有无变质,安瓿、注射液瓶有无裂痕;密封铝盖有无松动;输液袋有无漏水;药液有无浑浊和絮状物。
过期药品、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不得使用。
3)、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方可执行。
4)、易致过敏药物,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精神药物时,严格执行《医疗(卫医药[2005]438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号文件)。
护士要经过反复核;对,用后安瓿及时交回药房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同时,护理部要根据药皮试药物操作指引及药物配伍禁忌表。
物说明书,规范及健全5)、发药、注射时,病人如提出疑问,应及时检查,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6)、输液瓶加药后要在标签上注明药名、剂量、并留下安瓿,经另一人核对后方可使用。
7)、严格执行床边双人核对制度。
3、手术病人查对制度1)、手术室接病人时,应查对科别、住院号、床号、姓名、手腕带、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左右)及其标志,术前用药、输血前八项结果、药物过敏试验结果与手术通(如cT、知单是否相符,手术医嘱所带的药品、物品x线片)。
评估病人的整体状况及皮肤情况,询问过敏史。
护理核心制度18项
18项护理核心制度目录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二、病房管理制度三、抢救工作制度四、分级护理制度五、护理交接班制度六、查对制度七、给药制度八、护理查房制度九、患者健康教育制度十、护理会诊制度十一、病房消毒隔离制度十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十三、护理差错、事故报告制度十四、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十五、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十六、防范患者坠床、跌倒的预案及处理流程十七、压疮的预防制度十八、压疮预报管理制度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医院成立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及各项护理质量标准制定并对护理质量实施控制与管理。
一、护理质量管理实行护理部、病区二级控制和管理。
病区护理质量控制组(1级):由1-2人组成,病区护士长参加并负责。
按照质量标准对护理质量实施全面控制,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出现的质量缺陷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
检查有登记、记录并及时反馈,每月填写护士长手册报上一级质控组。
二、护理部护理质量控制组(Ⅱ级):由3-5人组成,护理部主任参加并负责。
每月按护理质量控制项目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各病区护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价,填写检查登记表。
及时分析、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每月在护士长会议上反馈检查结果,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三、建立护理文书终末质量控制督察小组,由各科护士长承担负责本科护理文书质量检查。
护士长每月对出院患者的体温单、医嘱单、入院评估单、护理记录单等进行检查评价,填写检查登记表上报护理部。
四、对护理质量缺陷进行跟踪监控,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五、各级质控组每月按时上报检查结果,病区于每月30日以前报护理部,护理部负责对全院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填写报表并在护士长例会上反馈检查评价结果。
六、护理部随时向主管院长汇报全院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情况,每季度召开一次护理质量分析会,每年进行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总结并向全院护理人员通报。
七、护理工作质量检查考评结果作为各级护理人员的考核内容。
护理核心制度
5、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1)患者接入手术室前手术室接患者人员与病区当班护士核查患者科室、床号 、住院号、姓名、性别、诊断、手术名称与手术部位、配血报告、术前用药、药物 过敏试验结果、影像学资料等,手术患者均应佩戴身份识别标识(腕带),不能将 贵重物品(如手机、戒指、项链、耳环)、假牙等带入手术室。 (2)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必须由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 士三方(以下简称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 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并签名。由麻醉医师主持并填写“手术 安全核查表”,无麻醉医师参加的手术由手术医师主持并填写表格。实施手术安全 核查前,参加手术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巡回和洗手护士应全部到位,每一步核 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不得提前填写核查表。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 流程如下: 1)麻醉实施前:按“手术安全核查表”的内容,三方共同依次核对患者身份( 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 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 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此次核查 由麻醉医师主持,麻醉医师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三方签名。
护理核心制度(全)
第一章护理核心制度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一、成立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面督导、检查。
二、负责制定各项质量检查标准,定期组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三、质量委员会成员定期召开会议,总结质量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反馈到全体护士。
四、实行护理部、护士长二级质量管理,院质检小组每月抽查两次,护理部每月抽项查、每季全面查,并有记录。
五、将质量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当事人及护理部,护理部全面总结后,以护理质量改进回复书的形式反馈给相应科室。
六、科室根据存在问题和反馈意见进行改进,并以质量改进回复书的形式汇报护理部,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七、护理工作质量检查结果作为科室进一步质量改进的参考及护士长管理考核重点。
病区管理制度一、病区由护士长负责管理,科主任及病区工作人员积极协助。
二、值班护士必须到床前向新住院患者详细、清楚地介绍住院规则。
三、保持病区安静、整洁、舒适,避免噪音,做到走路轻、说话轻、开关门轻、操作轻。
四、病区床单位的陈设和其他物品定位放置,整齐划一,未经护士长同意,不得随意搬动。
保持床单位被服清洁卫生。
五、每天按时进行卫生清扫,保持病区清洁卫生,注意通风。
病区内禁止吸烟。
六、在班医务人员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着装整洁,护理人员穿工作鞋。
进行无菌操作时必须戴口罩。
七、护士长全面负责病区财物管理,分别指派专人保管,建立帐目,定期清点,如有遗失,及进查明原因,按规定处理。
管理人员变动时,应做好交接手续。
八、病人出院后,及时更换被服,消毒病单位及用品。
九、做好陪护的管理工作,严格控制陪护人数。
十、医护人员在班期间应坚守岗位,认真履行职责,不得在办公室聊天、打闹、会友等。
病房冰箱不准放置私人物品。
十一、定期向病人宣传卫生科普知识,做好病人心理护理、生活护理,指导病人及家属遵守住院规则。
十二、定期召开干休座谈会,听取病人意见,相互沟通交流,改进工作。
十三、节约水电,按时熄灯,洗刷后及时关水龙头,杜绝长流水、长明灯。
15项护理核心制度
15项护理核心制度一、分级护理管理制度二、查对制度三、护理交接班制度四、危重患者抢救管理制度五、急救器材、药品管理制度六、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七、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八、静脉输液管理制度九、输血管理制度十、用药指导制度十一、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十二、压疮防范及报告制度十三、导管滑脱防范及报告制度十四、跌倒与坠床防范及报告制度十五、患者投诉处理制度护理分级管理制度一、护理分级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或)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而确定的护理级别,共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临床护士应实施与病情相适应的护理服务,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二、护理分级方法1.患者入院后应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确定病情等级。
2.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对日常生活活动进行评定,根据患者Barthel指数总分,将自理能力分为重度依赖、中度依赖、轻度依赖和无需依赖四个等级(见附表1、2)3.依据病情等级和(或)自理能力等级,确定患者护理分级。
4.临床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自理能力的变化动态调整患者护理分级。
三、特级护理及一、二、三级护理应分别设有相应标识。
四、临床护士应根据患者的护理分级和医生制订的诊疗计划,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五、应根据患者护理分级安排具备相应能力的护士。
六、各级护理服务内容参见卫生部2010年颁发的《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执行。
(一)特级护理1.分级依据:符合以下情况之一,可确定为特级护理。
(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监护、抢救的患者。
(2)维持生命,实施抢救性治疗的重症监护患者。
(3)各种复杂或大手术后、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2.护理要求:(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3)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15个护理核心制度
护理核心制度15条1.护理文件管理制度2.患者身份识别制度3.护理安全与不良事件报告制度4.危重患者抢救工作制度5.防坠床、跌倒管理制度6.压疮管理制度7.医嘱查对制度8.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9.输血查对制度10.值班、交接班制度11.分级护理制度12.消毒隔离制度13.健康教育制度14.急救药品、物品管理制度15.输血安全管理制度一、护理文件管理制度1.医疗机构应当严格病历管理,严禁任何人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抢夺、窃取病历,用后必须归还原处。
2.护理文件包括医嘱单、体温单、入院评估单、护理记录单、监测单等。
护理文件管理由病区护士长总负责,办公室护士具体负责,各班次护理人员均实行谁在班谁负责的管理原则。
3.护理文件的书写按卫生部及省卫生厅的相关规范要求执行,书写应客观真实、重点突出,体现及时性、连续性、完整性、准确性,严格遵行“谁执行,谁记录,谁签名”。
4.护士长对护理文件的质量把关,定期检查护理文件书写情况,并进行护理文件书写质量分析,将存在问题向护士反馈,并提出改进措施,督促落实。
5.死亡、纠纷、危重患者的护理记录护士长必须审阅,并在最后一次记录上签名。
6.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文件定点放置,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监测单等按在床病历顺序排列,出院(死亡)病历按照出院病历顺序排列,与病案室人员交接并签全名。
7.患者会诊或转院时只能携带会诊单或病历摘要;转科时应当由病区指定专人送交病历;因办理案件需要查阅、复印病历或患者本人(代理人)需要复印病历资料时,需按照相关流程进行申请并在医院指定部门复印。
8.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值班人员立即向上级部门报告,由质量监控部门或者专职人员在患者或其代理人在场的情况下封存病历。
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1.患者佩戴腕带1.1原则上所有住院患者、急诊抢救室和留观的患者均需佩戴腕带。
在重症医学病房、新生儿科、手术室、急诊室等部门,以及意识不清、有创诊疗、输液输血、抢救、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等必须佩戴腕带,用以识别患者身份。
护理核心制度
护理核心制度护理核心制度目录1、护理安全管理制度22、护理查对制度3一、医嘱查对3二、服药、注射、处置查对4三、输血查对5四、饮食查对6五、手术查对(含介入或有创操作)6六、供应室查对73、护理查房制度84、护理交接班制度95、抢救工作制度106、分级护理制度11一、特级护理117、护理病例讨论制度138、危重患者抢救制度149、病房护理管理制度1610、医护、护患沟通制度18一、医护沟通制度18二、入院时沟通18三、住院期间沟通19四、出院时沟通2011、护理会诊制度2012、责任制整体护理制度2113、科室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办法22(一)可能损害病人健康或延长病人住院时间的事件;23(二)可能导致病人残疾或死亡的事件;23(三)不符合临床诊疗规范的操作;23(四)增加病人痛苦可能引起病人额外经济损失的事件;23(五)可能给医务人员带来人身损害或经济损失的事件;23(六)各类可能引发医疗纠纷的事件;23(七)可能影响医疗工作正常运行的事件;23(八)其他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的事件或隐患。
二、氧气使用符合安全管理规定(一)防震:氧气筒立放时要妥善固定、防倾斜,搬运时要严防滑、滚、碰。
(二)防油:不得用油手拧氧气开关,或用油涂擦螺旋等。
(三)防火:一般距火炉3米以上,距暖气1米以上。
(四)防热:避免暴晒。
(五)用氧过程中要有明显的四防标记。
(六)筒内氧气不得用空,必须留有剩余压力。
(七)氧气筒要标有“空”或“满”的标记。
(八)严格核对筒上的气体名称,确保用氧安全。
三、加强药品管理(一)毒麻药品管理原则上病区不保留毒麻药品,如确实需要须经医务部及分管院长审批,并有专人管理、专用保险柜、双人加锁,帐物相符,有交接班记录。
四、不断加强护士素质教育,提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
(一)认真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制度。
(二)各种无菌操作正确。
(三)肌肉或静脉用药不得提前稀释或配伍。
(四)凡需做过敏试验的药物,必须皮试阴性后方可执行。
15项护理核心制度
15项护理核心制度护理工作是医疗卫生事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为了确保患者得到高质量、安全的护理服务,医疗机构必须建立和贯彻一系列的护理核心制度。
本文将介绍15项护理核心制度,它们对于保障患者的身体与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患者信息管理制度患者信息管理制度要确保患者信息的保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患者档案管理系统,确保患者个人信息的安全,避免信息泄露的风险。
二、感染控制制度感染控制制度是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健康的重要环节。
医疗机构应建立有效的感染控制制度,包括手卫生、消毒与无菌操作、医疗废物管理等方面的规范,并进行定期培训与审核。
三、药品管理制度药品管理制度涉及药品采购、配送、储存和使用等方面。
医疗机构应建立合理的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质量、安全和合理使用。
四、医疗器械管理制度医疗器械管理制度涉及器械的采购、验收、储存、配置和维护等方面。
医疗机构应建立规范的医疗器械管理制度,确保器械的正确使用和安全运行。
五、护理操作规范制度护理操作规范制度规定了护理人员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的行为准则和操作要求。
医疗机构应根据相关规范制定具体的护理操作规范,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质量。
六、病历书写规范制度病历书写规范制度规定了医务人员在病历书写过程中的要求和规范。
医疗机构应建立病历书写规范制度,确保病历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医疗质量评价和法律纠纷提供有效依据。
七、信息化护理管理制度信息化护理管理制度是指在护理工作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管理与服务。
医疗机构应推进信息化护理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提供更安全、便捷的护理服务。
八、护理质量评估制度护理质量评估制度是对护理工作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的制度。
医疗机构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护理质量评估制度,不断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与水平。
九、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旨在识别、评估和控制与护理服务相关的风险。
医疗机构应建立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核心制度(15项)一. 分级护理制度二. 查对制度●医嘱查对制度●手术病人查对制度●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输血查对制度三. 交接班制度四. 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五.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六.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七. 医嘱执行制度八. 护理查房制度九. 护理会诊制度十. 护理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十一.护理告知制度十二.健康教育制度十三.患者转交接护理管理制度十四.患者入院、出院、转院、转科护理工作制度十五.病区药品管理制度护理核心制度(15项)一、分级护理制度1.分级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2.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3.分级护理原则及其要点:特级护理:⑴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特级护理:①病情危重,随时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②重症监护患者。
③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
④严重外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⑤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
⑥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⑦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⑵护理包括以下要点:①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②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③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
④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⑤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⑥实施床旁交接班。
一级护理:⑴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一级护理:①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②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③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患者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④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⑵护理包括以下要点:①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②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③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④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⑤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二级护理:⑴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二级护理:①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
②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⑵护理包括以下要点:①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②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③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④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
⑤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三级护理:⑴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三级护理:①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
②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⑵护理包括以下要点:①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②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③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④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4.护士应当遵守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和疾病护理常规,并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和医师制定的诊疗计划,按照护理程序开展护理工作。
护士实施的护理工作包括:⑴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⑵正确实施治疗、用药和护理措施,并观察、了解患者的反应。
⑶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提供照顾和帮助。
⑷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二、查对制度(一)医嘱查对制度1.护士执行医嘱时,要认真查对医嘱的全部内容,记录执行时间及签全名,若有疑问必须问清后,方可执行。
2.各班医嘱经双人查对无误后方可执行,每日必须进行医嘱总查对一次。
3.抢救病人时,医师下达口头医嘱后,执行者须复诵、由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并暂保留用过的空安瓿。
抢救结束后及时补全医嘱,经两人核对后,方可弃去空安瓿。
4.重整医嘱需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护士长每周组织医嘱查对并在医嘱核对本上签名。
(二)手术病人查对制度1.严格执行《使用腕带识别标识制度》,每例手术患者佩戴腕带,认真核对患者腕带信息,以保障患者安全。
2.手术室护士接病人时,应查对科别、住院号、床号、姓名、手腕带、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部位(左右)及其手术部位标识,输血申请单、术前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与手术通知单是否相符,手术医嘱所带的药品、物品(如CT、X线片)。
评估病人的整体状况及皮肤情况,询问过敏史。
填写交接记录,交接护士签全名。
3.手术护士检查准备手术器械是否齐全,各种用品类别、规格、质量是否合乎要求。
病人体位摆放是否正确,尽可能暴露术野和防止发生坠床和压疮。
4.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在麻醉手术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核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落实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5.洗手护士打开无菌包时,查包内化学指标卡是否达标,凡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手术前和术毕缝合前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都必须严格核对,共同查对手术包内器械、大纱垫、纱布、缝针等数目,并由巡回护士在手术护理记录单记录并签名。
手术前后包内器械及物品数目相符,核对无误后,方可通知手术医师关闭手术切口,严防将异物留于体腔内。
6.手术切除的活检标本,应由洗手护士与手术者核对,专人负责病理标本的送检。
(三)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1.服药、注射、输液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三查: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
七对:对床号、姓名和服用药的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有效期。
2.清点药品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水剂、片剂注意有无变质,安瓿、注射液瓶有无裂痕;密封铝盖有无松动;输液袋有无漏水;药液有无浑浊和絮状物。
过期药品、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不得使用。
3.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
4.给药前,用四种方法认真核对确认病人身份,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精神药物时,严格执行《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并经过反复核对方可使用。
给予多种药物时,根据药物说明书、规范及药物皮试结果指引及药物配伍禁忌表。
5.发药、注射时,认真核对确认病人身份,病人如提出疑问,应及时检查,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6.输液瓶加药后要在标签上注明药名、剂量、并留下安瓿,经另一人核对后方可使用。
7.严格执行床边双人核对制度,确认患者身份。
(四)输血查对制度依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制定抽血交叉配备查对制度、取血查对制度、输血查对制度。
1.抽血交叉配血查对制度⑴认真核对配血单,病人血型检验单,病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
⑵抽血时要有2名护士(一名护士值班时,应由值班医师协助),核对无误后执行。
⑶抽血后须在试管上贴标签,并写上科别、床号、病人的姓名,字迹必须清晰无误,便于进行核对工作。
⑷血液标本按要求抽足血量,不能从正在补液肢体的静脉中抽取。
⑸抽血时对检验单与病人身份有疑问时,应与主管医生、责任护士重新核对,不能在错误检验单和错误标签上直接修改,应重新填写正确化验单及标签。
2.取血查对制度到血库取血时,应认真核对血袋上的姓名、性别、床号、血袋号、血型、输血数量、血液有效期,以及保存血的外观,必须准确无误;血袋须放入铺上无菌巾的治疗盘或清洁容器内取回。
3.输血查对制度⑴输血前病人查对:须由2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上病人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血量;核对血袋标签上的姓名、编号、血型与病人的交叉相容试验结果是否相符。
⑵输血前用物查对:检查袋血的采血日期,血袋有无外渗,血液外观质量,确认无溶血、凝血块,无变质后方可使用。
并检查输血器及针头是否在有效期内。
⑶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及交叉配血单)共同到病人床旁核对床号,询问病人姓名、血型,以确认受血者。
⑷输血前、后及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应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输血期间,密切巡视病人有无输血反应。
⑸完成输血操作后,再次进行相关信息的核对确认无误后签名。
输血完毕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血库)至少保存一天。
三、交接班制度1.护理人员值班期间必须坚守岗位,履行职责, 不得将与工作无关人员带入病区和工作场所,按规定巡视病房,保持病房的整洁、安静、安全。
2.每班必须按时交接班,接班者提前5~10分钟到病房,阅读病室护理交班报告、护理记录、交班记事本。
接班者因各种原因未准时到岗时,未交班者不得离岗,以保证各项治疗、护理工作正确、及时进行。
3.值班者必须在交班前完成本班的各项工作,写好病室护理交班报告及各项护理记录,遇到特殊情况应详细交待,白班应为夜班做好物资准备。
4.交接班时间准时、内容正确,在未交接清楚之前,交班者不得离开岗位。
5.交接班包括书面、口头及床边交接班。
交接班的顺序依次为先书面交接班,后床边交接班。
6.交接班时交接班双方需查看病员基本信息,如:病情、治疗、护理、特殊情况等外,还应当面清点有关药物、医疗护理器械等,发现疑问应当场提出。
7.交接班双方严格执行十个不交接制度。
衣帽不整齐不交接;本班工作未完成不交接;各种导管不通畅不交接;病人病情与交班描述不符不交接;病人目前治疗与交班内容不符不交接;危重病人护理不到位不交接;为下一班准备工作未做好不交接;医疗器械物品不齐不交接;抢救物品不齐不交接;治疗室、办公室不整齐不交接。
8.交班内容及要求:⑴病人总数、入院、转科、出院、分娩、手术、死亡人数,以及新入院、危重病人、抢救病人、大手术前后或有特殊检查处理、有行为异常、自杀倾向的病人的病情变化及心理状态。
医嘱执行情况,重症护理记录,各种检查标本采集及各种处置完成情况,对尚未完成的工作,应向接班者交待清楚。
⑵床旁交班,查看危重、抢救、昏迷、大手术、瘫痪等危重病人病情,如生命体征、输液、皮肤、各种引流管、特殊治疗情况及各专科护理执行情况。
⑶交接班者共同巡视检查病房清洁、整齐、安静、安全的情况。
⑷接班者应清点贵重、毒、麻、精神药品及抢救药品、器械、仪器的数量、状态等,登记并签全名。
⑸交班报告(护理记录)书写要求字迹整齐、清晰,重点突出。
护理记录内容客观、真实、及时、准确、全面,简明扼要、有连贯性,运用医学术语。
进修护士或实习护士书写护理记录时,由带教护士负责修改并签名。
四、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1.危重患者必须给予严密、全面的观察,及时分析、评估病情变化和治疗护理效果,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
2.危重患者接诊或病情发生变化时,医师未到场,接诊或值班护士应实施必要的抢救措施,待医师赶到后积极配合抢救。
3.认真做好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及各种管道护理。
正确采集各种血、尿、便、痰、引流液等标本,及时送检。
4.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掌握患者主要治疗、护理及潜在并发症的风险,做好预防性护理。
5.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范,对意识丧失、谵妄、躁动的患者酌情使用保护具,防止意外发生,做好安全管理。
6.客观、及时、准确书写危重护理记录,时间记录至分钟,并签全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