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实验专题辅导
实验专题辅导
酵母菌数量
22
疑难点拨 1.探究性实验的解答程序 (1)提出问题,确定实验课题。即实验者首先要确定一个有 一定价值的研究课题,明确通过实验要解决什么问题。 (2)作出假设。假设也称假说或猜测,即对可见现象提出的 一种可检测的解释。假设的成立与否要通过实验证明。 (3)设计实验方案。在实验方案中应该写明详细的实验步骤 以及在实验中要进行哪些观察和测量。这是实验探究中最根 本的环节。
加入二氧化 磨得更充分; 碳酸钙可防 止研磨中色 素被破坏
提取液: 橙黄色;叶 新鲜的 硅是为了研
8
3. 材经典实例的分析与拓展 (1)细胞内物质或结构的检测方法 ①淀粉:碘液; ②还原糖:斐林试剂、班氏试剂、本尼迪特试剂; ③CO2:Ca(OH)2 溶液或酸碱指示剂; ④乳酸:pH 试纸; ⑤有 O2:余烬木条复燃;无 O2:火焰熄灭; ⑥脂肪: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 ⑦蛋白质:双缩脲试剂; ⑧染色体:龙胆紫、醋酸洋红溶液; ⑨DNA:甲基绿;RNA:吡罗红; ⑩线粒体:健那绿。
1
2015届高二生物思维拓展班辅导课件
实验专题
2
考点一 观察与鉴定类实验
1.观察类实验归类比较 实验名称 观察 DNA、RNA 在 细胞中的分布 观察线粒体 细胞的 状态 死细胞 活细胞 染色剂 甲基绿、 吡罗红 健那绿 无(为固定 装片) 生物材料 人的口腔上皮 细胞 蝗虫精母细胞
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死细胞
28
①空白对照:对照组为不做任何处理的对象组。这里的不做处 理,并非什么因素都不给予,而是针对实验所要研究的因素不 给予,以体现实验因素的有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如“探究影 响酶活性的因素” 实验中: 号试管加 1 mL 蒸馏水(空白对照组); 1 2 号试管加 1 mL 盐酸(实验组);3 号试管加 1 mL NaOH 溶液(实 验组)。 ②自身对照: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不设对照组。如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即典型的自身对照 ——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 为实验组。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初中化学实验的观察与记录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初中化学实验的观察与记
录
答案: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初中化学实验的观察与记录:
1. 在实验前讲解实验目的、步骤和预期结果,引导学生明确需要观察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
2. 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注意力集中,仔细观察反应过程中的各种变化,包括气体生成、溶液变色等。
3. 鼓励学生使用实验记录表格或日记本,记录实验的日期、名称、原料用量、操作步骤和观察结果等详细信息。
4. 引导学生学会使用科学术语描述实验现象,如使用颜色、形状、气味等客观描述。
5. 演示正确的数据记录方法,如使用表格、图表等形式整理数据,帮助学生理清实验结果的关系。
6. 鼓励学生在实验后及时总结实验过程中的发现,思考实验现象背后的化学原理,并写下自己的见解和体会。
通过以上方法,教师可以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初中化学实验的观察和记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
同时,学生也能从实验中更深入地理解化学知识,提高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大班科学观察类教案
大班科学观察类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观察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掌握科学观察的方法和步骤。
3. 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重点:1. 科学观察的方法和步骤。
2. 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进行准确、细致的科学观察。
2. 如何培养学生对细节的敏感性。
四、教学准备:1. 实验用具:显微镜、放大镜、实验室器材等。
2. 实验材料:昆虫标本、植物标本等。
3. 图片或视频资料:用于展示科学观察的例子。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科学观察的定义和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进行过科学观察?观察的是什么? - 科学观察对科学研究有什么作用?步骤二:展示科学观察的例子1.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一些科学观察的例子,并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细节。
2.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你们观察到了什么?- 你们观察的细节对于解决科学问题有何帮助?步骤三:科学观察的方法和步骤1. 教师介绍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包括:- 观察前的准备:了解观察对象的背景知识。
- 观察时的方法:运用各种仪器和工具进行观察,注重细节。
- 观察后的总结与分析:整理观察结果,提出问题并进行推理和解释。
2. 教师示范一次科学观察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细节。
步骤四:学生实践科学观察1. 学生分组进行科学观察实践活动。
2. 学生按照步骤三的方法进行科学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和细节。
3. 学生展示并讨论观察结果,并提出问题进行探究。
步骤五:总结与拓展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科学观察的重要性和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科学观察对于解决科学问题有何帮助?- 你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如何运用科学观察的技巧?六、课堂小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科学观察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了科学观察的方法和步骤,并发展了我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七、作业布置:1. 小组合作: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科学观察,并撰写观察报告。
中班科学——如何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教案
中班科学——如何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让他们能够观察和发现事物的特点和规律。
2、通过实践活动和互动交流,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孩子通过观察、分类、比较、归纳等方式,理解和掌握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二、教学内容1、教学内容概述观察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要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就需要让他们多接触各种各样的事物和现象,通过观察来发现其中的规律。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观察物质的特征和性质,如颜色、形状、大小、质地、温度等。
(2)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和结果,如物体运动、物体的燃烧、蒸发等。
(3)观察不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如溶解、反应等。
(4)观察自然界中的生物和非生物事物,如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天气变化等。
2、教学活动设计(1)探究颜色和形状活动目的:通过观察颜色和形状,让孩子体会和理解它们的影响和作用。
活动过程:①教师找来一些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球,展示给孩子看。
②教师让孩子估计或猜测这些球的重量、弹性等特性。
③让孩子通过观察和比较,找出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④让孩子自己设计一个游戏,用这些球来玩。
(2)观察物质的变化活动目的:通过观察物质的变化,让孩子感受物质的不同状态和性质。
活动过程:①教师准备一些物质,如水、盐、糖等,让孩子观察它们的状态和特征。
②教师让孩子进行一些实验,如溶解、沉淀等。
③让孩子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和结果,比较不同的实验结果。
④通过讨论和总结,让孩子理解和掌握物质的基本特性和变化规律。
(3)观察动植物活动目的:通过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让孩子增长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
活动过程:①教师带领孩子到室外进行野外考察,观察周围的草、花、树木等。
②让孩子记录所观察到的动植物的特征和规律,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
③教师带领孩子对所观察到的生物进行分类,帮助他们了解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④让孩子画出所观察到的生物的图画,并介绍它们的特征和生长习性。
科学一年级观察和实验基础
科学一年级观察和实验基础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实验的能力,科学学科在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观察和实验活动。
本文将介绍科学一年级的观察和实验基础,并分享几个适合一年级学生的实例。
一、科学观察的基础知识1. 观察是科学实践的基础观察是通过感官器官对事物进行有目的的、有系统地获取信息的过程。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来了解事物的形态特征、颜色、大小、数量等,为之后的实验做准备。
2. 观察要细致准确观察时,学生需要集中注意力,仔细观察事物,不漏掉任何细节。
同时,观察要准确,即观察到的现象和事物的描述要客观、真实。
3. 观察需要记录观察时,学生可以通过绘画、文字、摄影等方式将观察到的事物记录下来。
记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观察结果并进行分析。
二、科学实验的基础知识1. 实验是科学探索的重要方法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实验可以验证假设、提取结论,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思维模式。
2. 实验要有目的性和可重复性实验应该有明确的目的,学生需要设计实验来验证他们的猜想。
同时,实验要具有可重复性,即其他人可以根据实验的步骤和条件进行重复,获得相似的结果。
3. 实验需要控制变量为了保证实验的可靠性,学生需要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来保持实验条件的稳定。
学生可以改变一个变量,而其他变量保持不变,以此来观察和分析变量的影响。
三、科学观察和实验的实例1. 观察动物行为学生可以观察校园里的鸟类、昆虫等动物,记录它们的行为特点,例如在觅食时的方式、群居的规模等。
通过观察,学生可以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行为习惯。
2. 探究物体的特性学生可以观察不同材料的特性,例如金属、塑料、布料等。
他们可以记录不同物体的颜色、硬度、是否可弯曲等特点,并进行比较和总结。
3. 发现物体的浮沉性学生可以选择一些小物体,如水果、玩具等,进行浮沉性实验。
他们可以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并思考造成不同结果的原因。
通过科学观察和实验,一年级的学生可以培养对事物的敏锐观察力,同时锻炼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下的观察和实验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下的观察和实验科学是一门让人们不断思考与探索的学科,也是一门需要实践的学科。
因此,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中,观察和实验这两个环节是不可或缺的。
观察是一种根据已知事物来获取新知识、新信息的方法,也是幼儿初步接触科学的最基本的环节。
在观察的这个过程中,幼儿可以通过多才多艺的方式,如直接观察、比较、收集数据等等,来获取关于物质、生命和环境的一些基本知识。
这些知识并不是抽象的,而也就在幼儿园的生活场景中可以提现出来。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用的物品的颜色、形状、大小和材质等,来帮助幼儿认识更多的空间概念,并对幼儿形成空间意识;或者通过观察环境中的昼夜交替、温度变化等,来探究地球自转周期和地球气候的变化等相应知识。
实验是通过观察和探究一个或多个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证实或排除假设的一种手段,是一种更为深入的探究过程,也是幼儿园科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实验不仅能让幼儿们直接观察到实际现象,并让幼儿得到更深刻的体验和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理性的推理与推断,让幼儿真正理解和体会到科学知识中的逻辑关系。
因此,幼儿在学习科学实验的同时,也建立起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在幼儿园的教育中,观察和实验是互相配合的,也是相互依赖的。
简单来说,观察是实验前的工序,而实验则是加深对观察所得知识的印象和理解。
比如,在幼儿园中,我们可以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幼儿亲自动手去探究对食物添加不同物质的影响,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让幼儿得到科学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提高。
除此之外,幼儿园教育中进行观察和实验还有许许多多的好处。
可以提高幼儿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观察和实验,幼儿能够更直观地了解事物,帮助幼儿在感知中加强认知过程,尝试对事物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这对幼儿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观察和实验有助于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强幼儿的社会情感,从而培养出幼儿独立思考和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有助于幼儿探索和满足好奇心,让幼儿从科学知识中发现实践的乐趣,享受学习的过程。
科学观察类教案
科学观察类教案教案内容:目标:通过科学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提高他们对科学实验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即科学观察。
可以通过提出一个问题或者展示一些实验材料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示范:进行一个简单的示范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和现象。
注意引导学生注重细节,比如时间、颜色、形状等方面的变化。
3. 实践: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实践,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实验进行观察和记录。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4. 讨论和总结:让学生展示他们的观察结果,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引导学生从观察中发现规律和现象,并帮助他们归纳出科学原理。
5. 拓展:对于学生观察中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更深入的问题,并提供更多的实验材料和资源,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
6. 结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并鼓励学生继续进行科学观察并记录自己的发现。
教学资源:- 实验材料(根据课题准备相应的实验材料)- 小组分组表- 观察记录表- 讨论和总结的板书- 拓展问题- 图书馆或者网络上的相关科学书籍和资料评估方式:- 观察记录表的评估:根据学生的观察记录表,评估其观察和记录的准确性和详细程度。
- 讨论和总结的评估:根据学生在讨论和总结环节的表现,评估其对观察结果的理解和归纳能力。
- 实践的评估:根据学生在实践环节的积极程度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评估其实践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通过科学观察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提高对科学实验的理解和认识。
实践环节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思考。
同时,评估方式也应该多样化,综合考察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在教学结束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以便更好地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
专题辅导(1电流表的改装及量程的扩大)
专题辅导(电流表的改装及量程的扩大)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查阅资料时了解到,实际的电流表电阻虽然很小,但并不为零,实际的电压表电阻虽然很大,但并不是无穷大。
通过请教老师,他们进一步了解到,电流表既可以用于测量电流,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测量电压;通过给小量程电流表串联或并联一个适当阻值的定值电阻,还可以将它改装成电压表或大量程电流表。
老师还特别强调,观察电流表,要注意指针满偏时的电流值,满偏电流的值在数值上等于该表的量程。
在老师的指导下,该小组完成了将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的实验方案。
该方案的要点有:①设计电路:按图中的方式给刻度均匀的电流表A 串联一个电阻R ,虚线框内即为改装后的电压表V ;②计算R 的值:若电流表A 的满偏电流为IA ,电阻为RA ,改装成的电压表V 的量程为UV ,则由R R U I A VA +=可得到R 的值;③给表盘重新标注示数:若通过电流表A 的电流为I ,改装成的电压表V 两端的电压为U ,则由RR U I A +=的变形式)(R R I U A +=可对表盘上每根刻度线重新进行标注。
由于R R A +是一个定值,因此U 与I 是正比关系,所以改装成的电压表V 的刻度仍是均匀的。
训练:1.常用的电压表是由小量程的电流表G 改装而成的。
电流表G 也是一个电阻,同样遵从欧姆定律。
图甲是一个量程为0~3mA 的电流表G ,当有电流通过时,电流可以从刻度盘上读出,这时G 的两接线柱之间具有一定的电压。
因此,电流表G 实际上也可以当成一个小量程的电压表。
已知该电流表的电阻为Rg=10Ω.(1)若将这个电流表当成电压表使用,则刻度盘上最大刻度3mA 处应该标多大的电压值?(2)如图乙所示,若将这电流表串联一个定值电阻R 后,使通过G 的电流为3mA 时,A 、B 之间的电压等于3V ,这样A .B 之间(虚线框内)就相当于一个量程为0~3V 的电压表(图丙),求串联的定值电阻R 的大小。
幼儿科学观察与实验活动指导
对幼儿情感态度的影响
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通过参与有趣的科学活动,幼儿可以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培 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增强功完成实验任务或解决问题 来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
培养耐心和细致的品质
观察和实验活动需要耐心和细致的操作,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耐心和 细致的品质。
生态平衡
通过观察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关系 ,了解生态平衡的原理。
05
04
微生物培养
通过培养微生物,了解微生物的形态 和生长条件。
04
幼儿科学观察与实验活动的 实施与注意事项
活动准备
明确活动目标
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应明确本次活动的目标,以便引导幼儿进行 有针对性的观察和实验。
选择适宜的实验材料
根据活动内容,选择安全、有趣、易于操作的实验材料,确保幼儿 能够通过操作材料进行有效的观察和实验。
03
幼儿科学实验活动指导
简单物理实验
光的折射
通过观察不同介质中光的传播 路径变化,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
电的传导
通过观察电在金属中的传导现 象,了解电流和导体的关系。
总结词
通过简单的物理实验,培养幼 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激发 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
水的循环
通过模拟水循环的过程,让幼 儿了解水的形态变化和循环原 理。
通过观察和实验活动,帮助幼儿理解 科学概念,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
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
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发现事物的 特征和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注 意力。
幼儿科学观察与实验活动的意义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01
通过有趣的观察和实验活动,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
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幼儿园科学探索:植物生长观察与实验活动方案
幼儿园科学探索:植物生长观察与实验活动方案1.概述在幼儿园阶段,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幼儿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芳龄,他们对自然界的探索是非常浓厚的兴趣。
植物生长观察与实验活动成为了幼儿园科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在幼儿园通过植物生长观察与实验活动,培养孩子们的科学探索精神和观察能力。
2.植物生长观察活动幼儿园的植物生长观察活动应该从简单的观察开始。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容器和土壤,然后让幼儿每人种下一颗种子,例如豌豆或小麦种子。
教师要求幼儿每天观察、记录种子的变化,比如发芽、生长、开花和结果的过程。
在观察的可以让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他们所看到的变化,比如“种子变大了”、“叶子变绿了”等等。
这样的观察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耐心和细心观察的能力,同时让他们开始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
3.植物生长实验活动除了观察植物生长外,实验活动也是培养幼儿科学探索精神的重要途径。
在幼儿园阶段,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植物生长实验活动,比如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实验。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展开实验,比如分别给植物喂水和不喂水,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
这样的实验活动既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帮助他们理解植物生长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4.个人观点在我的看来,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应该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为重点。
植物生长观察与实验活动正是很好的教育方式。
通过这些活动,幼儿可以在实践中感知自然界的规律,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让他们在日后的学习中有更好的认识和理解。
5.总结植物生长观察与实验活动是幼儿园科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简单的观察和实验,可以让幼儿感知自然界的奇妙之处,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精神。
在进行这些活动时,教师应该引导幼儿从简单到复杂地观察和实验,让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科学的知识和方法。
在这篇文章中,我详细介绍了幼儿园科学教育中植物生长观察与实验活动的重要性,探讨了如何进行这些活动,并共享了我的个人观点。
初中生物的观察实例教案
初中生物的观察实例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2. 学会使用观察、记录、分析等方法研究植物生长。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1. 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
2. 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水分、光照、温度、土壤等。
3. 观察植物生长实验:以豆芽为例,观察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植物,询问学生对植物生长的了解。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知识,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二、讲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10分钟)1. 教师讲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水分、光照、温度、土壤等。
三、进行观察实验(15分钟)1. 教师发放实验材料,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2.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观察,记录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分析实验结果(10分钟)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分析。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分析不同条件下植物生长的差异。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和影响因素。
2. 学生能够运用观察、记录、分析等方法研究植物生长。
3. 学生在实验中能够积极参与,表现出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生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细节,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在后续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类型的植物生长实验,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
幼儿园科学观察实验教案 幼儿园实验
幼儿园科学观察实验教案一、概述科学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观察实验,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本文将针对幼儿园科学观察实验教案展开讨论,从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实验目的1. 培养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细致观察的习惯,提高他们对周围环境的敏感度。
2. 激发好奇心:通过实验引发幼儿的好奇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探索答案,培养他们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3. 培养科学思维: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内容1. 实验一:观察植物成长材料:花盆、土壤、种子步骤:- 将土壤倒入花盆中,然后在土壤中种下种子。
- 每天让幼儿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发芽、生长速度、叶片颜色等。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让幼儿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培养他们的耐心和细致观察的能力。
2. 实验二:观察水的沸腾材料:水壶、水步骤:- 将水倒入水壶中,加热至沸腾。
- 让幼儿观察并记录水的沸腾过程,包括水面出现气泡、水开始沸腾、水汽逸出等。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水的沸腾,让幼儿了解水的状态变化,培养他们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认知能力。
3. 实验三:观察动物行为材料:玻璃缸、小鱼步骤:- 将小鱼放入玻璃缸中,观察其游动和觅食的行为。
- 让幼儿用纸笔记录小鱼的行为,包括游动轨迹、觅食方式等。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动物的行为,让幼儿了解动物的生存状态,培养他们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四、实施步骤1. 确定实验时间和地点:根据实验内容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2. 准备实验材料:提前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同时保障幼儿的安全。
3. 实验指导:老师根据实验内容进行指导,引导幼儿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
4. 实验总结:实验结束后,老师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引导幼儿对实验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
科学观察教案初中
科学观察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
2. 光合作用的意义。
教学难点:1. 光合作用的原理。
2. 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显微镜、绿叶、载玻片、盖玻片、碘液、酒精、解剖针等。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植物光合作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光合作用。
2. 提问:什么是光合作用?它对植物有什么意义?二、探究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15分钟)1. 学生通过自学,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
2. 教师讲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意义。
三、实验演示(20分钟)1. 教师进行实验演示,步骤如下:a. 准备绿叶,放在载玻片上。
b. 用解剖针将绿叶夹在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
c. 滴一滴碘液在绿叶上。
d. 用酒精脱色,观察绿叶的变化。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光合作用的过程。
四、学生实验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步骤同教师演示。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五、数据分析(10分钟)1. 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光合作用的原理。
2. 教师总结光合作用的意义。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强调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了解了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培养了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在实验操作中,部分学生对实验步骤不够熟悉,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此外,在课堂讨论环节,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中生物中观察法教案
高中生物中观察法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观察法在生物学上的重要性。
2. 学习如何使用观察法观察生物现象。
3. 提高学生观察生物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观察法的定义和作用。
2. 观察法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3. 如何进行生物实验观察。
教学重点:1. 加强对观察法的理解。
2. 掌握使用观察法的技巧。
3. 提高学生进行生物观察的能力。
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
2. 实际操作进行生物观察实验。
教学准备:1. 生物教科书。
2. 实验器材和实验原料。
3. 观察记录表。
4. 课堂PPT。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简单介绍观察法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并通过一个生物现象引入观察法的概念。
第二步:理论讲解(15分钟)通过PPT向学生介绍观察法的定义、作用以及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观察法的重要性。
第三步:案例分析(10分钟)教师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观察法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具体应用,并引导学生如何进行生物观察。
第四步:实验操作(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生物观察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观察生物现象,并在观察记录表上记录实验结果。
第五步:讨论与总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观察法的重要性和技巧,提高学生观察生物的能力。
第六步: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生物现象进行观察,写出观察内容和结果,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展示。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观察法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提高了观察生物的能力和技巧。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幼儿园观察力培养实验活动方案 幼儿园科学实验
幼儿园观察力培养实验活动方案一、概述观察力是人们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的重要能力,尤其对幼儿来说,观察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幼儿园是儿童认知能力初步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开展观察力培养实验活动对幼儿的认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介绍一项针对幼儿园儿童的科学实验活动方案,以培养幼儿们的观察力。
二、活动目的1.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2. 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提高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三、活动内容1. 实验1:观察不同颜色的水果a.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不同颜色的水果,提高幼儿的色彩辨认能力和观察力。
b. 实验步骤:- 准备5种不同颜色的水果,例如红色的苹果、黄色的香蕉、绿色的西瓜等。
- 在幼儿园的观察区域摆放这些水果,让幼儿自由观察。
- 引导幼儿观察水果的颜色、形状和大小,并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c.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观察水果,幼儿能够提高对颜色的辨认能力,并初步了解不同水果的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2. 实验2: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a.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培养幼儿的耐心和观察力。
b. 实验步骤:- 选取一种易生长的植物,如豌豆或小麦种子。
- 在幼儿园的种植区域进行播种,并定期进行观察和记录。
- 引导幼儿观察植物不同阶段的生长情况,如发芽、生长、开花和结果。
- 让幼儿自己动手给植物浇水、施肥和除草等,让他们参与到整个生长过程中。
c.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幼儿能够提高观察力和耐心,同时对自然界的生长规律有更深刻的认识。
3. 实验3:观察不同形状的积木a.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形状的积木,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观察力。
b. 实验步骤:- 准备各种不同形状的积木,如方块、三角形、圆柱等。
- 让幼儿在观察区域内自由玩耍,观察不同形状积木的特点。
- 引导幼儿用积木搭建各种形状的建筑,让他们发挥想象力。
- 让幼儿自己动手摆放积木,并观察其中的变化。
c.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观察不同形状的积木,幼儿能够培养空间想象力和观察力,同时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如何在科学实验中培养幼儿的实验操作和观察力?
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如何在科学实验中培养幼儿的实验操作和观察力?活动目的本次教研活动旨在探讨如何通过科学实验培养幼儿的实验操作和观察力,为幼儿园教师提供实用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活动背景科学实验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观察力。
然而,一些幼儿可能在实验操作和观察过程中遇到困难,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引导。
活动内容实验操作能力培养1. 清晰的实验目标在进行实验前,详细介绍实验目标和预期结果,让幼儿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2. 安全意识的培养提前向幼儿介绍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并与幼儿一起制定实验守则,教育他们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3. 实验器材的认识在实验前,引导幼儿认识实验中常用的器材,让他们知道每个器材的名称、用途和注意事项。
4. 示范操作和模仿训练通过示范操作的方式,让幼儿观察、模仿和练习实验操作,逐步提升他们的操作能力。
5. 鼓励自主探索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幼儿主动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
观察力培养1. 观察对象的选择选择醒目、具有特点的实验样本或现象,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提出相关问题,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
2. 观察技巧的训练教授幼儿细致观察的技巧,如注意细节、用多种角度观察等,提升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敏感度。
3. 观察结果的记录鼓励幼儿记录观察结果,可以使用简单的图表、文字或绘画的方式,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4. 观察结果的分析与幼儿一起分析观察结果,引导他们思考结果背后的原因和规律,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推理能力。
5. 鼓励分享和交流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思考,引导他们与同伴之间交流和讨论,拓展他们的思维视野。
活动总结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我们深入探讨了如何在科学实验中培养幼儿的实验操作和观察力。
通过清晰的实验目标、安全意识的培养、实验器材的认识、示范操作和模仿训练、鼓励自主探索等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幼儿的实验操作能力。
高中生物教案小班观察活动
高中生物教案小班观察活动
教学内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细胞的观察方法。
3. 提高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
1. 显微镜
2. 玻璃片和载玻片
3. 甘油
4. 鲜洁洗净的洋葱片
5. 绷带或胶布
6. 实验报告表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引导学生自由探讨细胞的重要性和作用。
二、实验操作(30分钟)
1. 将一滴甘油滴在载玻片上,然后用洋葱片贴在载玻片上。
2.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细胞的结构,分辨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部分。
3. 让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填写实验报告表。
三、讨论与总结(10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实验步骤和观察结果,讨论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和解答,加深对细胞的理解。
四、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2. 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或图书了解更多与细胞相关的知识。
反思与展望:
本次课程通过实验操作的方式让学生亲身观察细胞的结构,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但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探究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高中化学过氧化钠的性质实验探究专题辅导
高中化学过氧化钠的性质实验探究一.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探究例1. 用脱脂棉包住约0.2g 过氧化钠粉末,置于石棉网上,往脱脂棉上滴水,可观察到脱脂棉剧烈燃烧起来。
(1)由上述实验现象所得出的有关过氧化钠跟水反应的结论是:第一,有氧气生成;第二,________________。
过氧化钠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其中还原剂是_______________。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以证明上述结论。
用以验证第一条结论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用以验证第二条结论的实验方法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
(3)实验(2)往小试管中加水至固体完全溶解且不再有气泡生成后,取出试管,往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变红,振荡后,红色褪去。
为探究此现象,该小组同学从查阅有关资料中得知:过氧化钠跟水反应可生成过氧化氢(H 2O 2),过氧化氢具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
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过氧化钠和足量水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中有过氧化氢存在。
现有硫化钠溶液、亚硫酸钠溶液、硫酸亚铁溶液、碘化钾溶液、红色布条等,请从中选择试剂,加以验证(只要求列出实验所用的试剂及观察到的现象)。
试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物质燃烧有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二是有氧气等助燃物质存在。
由此进行分析可得出: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42222Na O H O NaOH O +=+↑,其中Na 2O 2是还原剂。
(2)本小题实质上是考查氧气的检验、气密性检查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的应用。
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导管口p 处,木条复燃。
将导管q 浸入水中,反应过程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3)在限定范围内考查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答案多样化,如:硫化钠溶液,溶液变浑浊;红色布条,布条褪色。
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如何在科学实验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如何在科学实验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活动背景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科学实验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方法,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探索如何在科学实验中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活动准备为了顺利开展本次教研活动,我们提前准备了以下材料和设备: - 实验器材:显微镜、放大镜、试管、容器等。
- 实验材料:昆虫标本、植物标本、颜料、纸张等。
- 实验指导书:详细介绍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活动过程步骤一:介绍科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在开始实验之前,我们先向幼儿们介绍科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用观察的方式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同时,实验还能帮助幼儿提高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步骤二:观察昆虫标本接下来,我们向幼儿们展示昆虫标本,让他们观察和描述昆虫的特征。
我们引导幼儿们使用显微镜和放大镜,观察昆虫的细节,比如身体结构、颜色、触角等。
通过观察和描述,幼儿们可以培养观察力和细致观察的习惯。
步骤三:探索植物颜色在这一步骤中,我们为幼儿们提供了一些颜料和白纸张。
幼儿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颜料,然后观察颜料的颜色,并用颜料在白纸上进行画画。
通过这个实验,幼儿们可以发现不同颜料的颜色差异,并且通过亲身实践来体会颜色的变化。
步骤四:进行实验记录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鼓励幼儿们进行实验记录。
他们可以用语言描述实验现象,或者用绘画和文字记录实验过程。
这样可以让幼儿们更深入地理解实验原理,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表达能力。
活动总结通过这次教研活动,我们探索了如何在科学实验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观察昆虫标本和探索植物颜色,幼儿们不仅培养了观察力,还学会了实践操作和记录实验过程。
这些能力的培养对于幼儿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以后的教育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科学实验的开展,通过更多有趣的实验活动,帮助幼儿发展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 水和空气
• 引领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和实验的方法研究 水和空气这两种地球上十分重要的物质, 形成对空气和水的基本物理特征的认识。 本单元的实验比较多,上学期市局实验教 学抽测,有两个实验是这一单元的,分别 是《谁流得更快一些》、《空气占据空间 吗》,结合抽测中出现的问题,在后边将 重点和大家进行交流。
不当之处
敬请指正
谢
谢!
第六课 空气占据空间吗
• • • 实验1名称:空气占据空间吗 实验器材名称:1个矿泉水瓶子、2根吸管、1块橡皮 泥、1个水杯(杯子不要太大,直筒的杯子比较好), 几块餐巾纸,盛有水的水槽。 实验步骤与要求:1. 向装水的瓶子里插入两根吸管, 其中一根浸入水中,用橡皮泥堵住瓶口;2.通过未浸 入水中的吸管向瓶内吹气。3.把一团纸巾放在一个玻 璃杯子的杯底;4.将杯子竖直扣入水中。 活动评价:1. 操作有序、方法正确,注意橡皮泥要将 瓶口密封,不能漏气(明白实验器材的用途,有的学 生把吸管的口给堵住了);2.纸巾放在底部,将杯子 竖直扣入水中,不能倾斜。3.合理分析实验现象。 实验2名称:实验名称: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 实验器材:两只注射器,盛有水的烧杯 实验步骤与要求:1.分别将两支注射器抽进相同多 的水和空气;2.用手指堵住管口,用同样大的力向 下压活塞,观察有什么变化。3.用同样大小的力向 上拉注射器活塞,我们又观察到什么,有什么不同。 活动评价:1. 注意堵住管口;用相同的力向下压活 塞、向上拉活塞。2.分析实验现象(抽空气的注射 器活塞可以上下移动一段距离,抽水的活塞没有变 化,说明空气占据的空间可以改变)。
•
• • •
•
第七课 空气有重量吗
• 实验名称:空气有重量吗 • 实验器材:气球、长细木条、细线、橡皮泥、尺 子、胶带、气筒 • 实验步骤与要求:1.用尺子量出木条的中间位置, 并在上面画一条线标注;2.对着线在木条上系上 细线吊住木条;3.在木条的两端用胶带各粘一只 气球,用橡皮泥调节使小天平平衡;4.拿一只气 球给它充气,系紧气球颈口;5.再把气球粘回到 木片上,进行观察。 • 活动评价:1.气球充气前要将天平调整平衡;2. 操作规范有序;3.现象分析。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二、四单元)
观察实验专题辅导
滨城区三河湖镇第一小学 杨 建 波
第二单元 动物
一、观察方法的指导
1.观察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如《寻访小动物》 2.按一定顺序观察。如:蜗牛身体的观察 3.做好示范指导。如:蜗牛、金鱼的呼吸观察 二、保护自然环境,爱护小动物意识的培养 本单元观察的这些小动物(蜗 牛、蚯蚓、蚂蚁、金鱼)在我们的 生活中,比较常见,容易找到。因 为它们常见,它们的生命也容易被 学生忽视。学生在观察中对于这些 动物的爱护,也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在观察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对不 同动物的研究兴趣,还要加强学生 保护自然环境,爱护小动物的意识 培养。
关于教学设计的建议
• 科学分组,合理分工,做好帮扶指导。考虑不同学习水平 学生的搭配,男女生的搭配 。起始阶段做好学生探究活 动的指导,教会学生探究的方法。学生学会了,习惯形成 了,日后的探究活动必会事半功倍。 • 踏踏实实的做好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过程(提出科学问题; 进行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观察与实验,获 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表达与交流)。某些探究过 程只包含其中的几个要素,而且也不一定完全按上面呈现 的顺序进行。关键是把应该做的做好做细。科学探究能力 是通过完成部分探究活动和完整的探究活动而形成和发展 的。 • 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参与探究活动之中,有事可干。 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能做点啥就做点啥。如:让学习困难 的学生管理小组内的纪律、擦洗实验器材等。教师要做好 监督,对表现好的同学不要吝惜你的赞扬之词,帮助他们 恢复自信、树立信心。
第二课 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 • • 实验名称:观察水和食用油 实验材料:2个塑料杯、1片玻璃、1张蜡光纸、1支筷子、2个试管、2根长 木条(可以是长一些的牙签)、1个玻璃杯、1个塑料瓶、1个水槽。 实验步骤与要求:1.用感官比较水和食用油。用眼睛看颜色、透明度;用鼻 子闻气味;摸一摸黏不黏手等;2.观察比较它们的液滴;3.比较它们的轻重 (不同的方法验证)4.比较水和食用油的相同点。 活动评价:1.正确运用不同感官进行观察比 较(如用扇闻的方法、不清楚的物体,不能 轻易去摸更不能去尝等);2.探究方法的多 样性。如分别在玻璃和蜡纸上观察水和食用 油的液滴形状;用两种液体混合和借用木条 来判断液体的轻重等;3.实验仪器的使用要 规范(如滴管的使用);4.对观察到的结果 进行比较分析。如两种液体混合后,油总是 浮在水的上面,说明油比水轻。
第三课 谁流的更快一些
• 实验名称:谁流动得更快一些 • 实验材料:1小杯水、1小杯油、1小杯 洗洁精、1块玻璃、1块塑料板、3个滴 管、一张实验记录表 • 实验步骤与要求:1.将玻璃(或塑料板) 放平;2.在同一高度滴上同样多的三种 液体(可以先划好起跑线);3.慢慢倾 斜玻璃片,使三种液体同时开始向下流 动。 • 活动评价:1.同一起跑线滴上同样多的液体;同一倾斜角度,同时开 始流动(尽量保持比赛的公平、公正,这也是学生容易出问题的地 方)。2.要重复做几次实验(重复实验很重要,学生往往忽视),真 实记录每次实验的结果,如果出现实验结果不一致的情况,并分析导 致实验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分析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 也是学生所欠缺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 3. 滴管的正确使用。
第四课 比较水的多少
• 实验名称:比较水的多少 • 实验材料:3个形状、大小不一的塑料瓶子、1个玻璃杯、1 只量筒、1条纸带、胶水和记录纸 • 实验步骤与要求:1.在纸带上画刻度线,并贴在杯子上;2. 用自制刻度的杯子测量三杯水的多少,并记录。3.用量筒 测量三杯水的多少并记录。 • 活动评价:1.贴有刻度线的纸条时,刻度线要对齐玻璃杯 杯底;2.量筒要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 低处保持水平,然后读出液体的体积数,并如实记录。
第五课 我们周围的空气
• 实验1名称:空气存在吗 • 实验材料:2个透明塑料袋,1个水槽,记录单 • 实验步骤与要求:1.用塑料袋捉一袋空气。2.用多种方式证明空气的 存在。(用一个透明塑料袋在空中挥一挥,然后用手抓紧,在鼓起的 塑料袋上扎一个洞,就会吹动纸条,证明空气存在;用另一个塑料袋 装满空气,放到盛水的水槽中,在塑料袋底部扎一个洞,就会产生气 泡,证明空气存在。) • 活动评价:对观察到的现象和最初的现象进行对比,然后分析说明空 气的存在。 • 实验2名称:比较空气和水 • 实验材料:2个玻璃杯、1个打火机、1个吹泡泡器(或吸管)、1杯洗 洁精或肥皂水 • 实验步骤与要求:1.一个玻璃杯里装满水,一个玻璃杯里装满空气。 2.用多种方式(看、摸、闻、掂等)比较空气和水。3.用1个吹泡泡器 (或吸管)、1杯洗洁精或肥皂水证明空气的流动性。 • 活动评价:1.多种感官、方式比较空气和水的相同和不同;2.记录详 实
第一课 水
• 实验名称:《水在哪个袋中》 • 实验材料的准备:7个黑色塑料袋或其他不透明的 袋子(应是可封口的密封袋,用来装三种不同的 液体和空气)、1块石头、1块木块、1片树叶 • 实验步骤与要求:运用各种感官,识别袋子中的 物质。1.不打开袋子,判断哪一袋是水?2.打开 袋子,进一步判断哪一袋是水? • 活动评价:在这一探究活动中,让学生经历观察、 分析、判断等活动,试着依靠对水的认识经验来 判断水,同时让学生思考自己判断的依据,说出 判断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