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通知
预备技师论文:预备技师课程评价体系的探讨
预备技师论文:预备技师课程评价体系的探讨[摘要] 技师学院教学体系的过程评价法是指以《国家职业标准》为准绳所设置的课程评价体系,按照相关的知识模块,划分若干个课题,每个课题根据《国家职业标准》的权重设置一定的学分,学生完成每一课题的学习,获得相应的学分,当学生研习完所有课题,将学分累加,即可获得一个总体评价。
[关键词] 预备技师教学评价过程评价为贯彻执行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15号)要求的要求,加速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步伐,利用技师学院有长期校企合作、是行业长期人才培训基地的优势,构建技师学院学制式预备技师培养模式,设置符合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评价体系,是实施预备技师培养模式的首要任务,一个体现《国家职业标准》及岗位要求的课程体系是实施预备技师培养模式的根本保证,一个与课程体系相匹配的教学评价体系是实施预备技师培养模式的可行性保证。
教学评价的基本目的是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以及弘扬学生人格的主动精神,并通过评价促使受教育者的个性充分发展。
教育评价的内容除了包括知识和技能外,还包括学习态度、团队合作、职业素养等人本发展因素;技师学院的教育体系是知识结构全面化,培训形式多样化的教育体系,教学评价以终结性评价的方式显然不能适应此教育体系的需求,以什么样的评价方式才能满足此教学体系呢?这正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
一、技师学院教学评价体系的指导思想《关于印发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通知》(劳社部发〔2007〕10号)指出:”十一五”时期,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技能培养、考核评价、岗位使用、竞赛选拔、技术交流、表彰激励、合理流动、社会保障等环节,进一步更新观念,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形成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与社会氛围。
教育从功能分为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教学体系包括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及综合能力的培训等,评价体系包括评价方法、评价手段、评价指标等,两者相辅相承,缺一不可。
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人事局•【公布日期】2006.04.24•【字号】•【施行日期】2006.04.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各区县党委、市委各部委、市人民政府各委办局党组(党委)、各市级机关党组(党委)、各人民团体党组组织(干部)、人事部门: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促进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的全面发展,为上海加快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了《上海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
现将《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上海市人事局2006年4月24日上海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促进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的全面发展,建设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上海加快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1、人才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制定并组织实施了《上海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行动纲要》,人才强市战略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按照党管人才原则,明确了新时期新阶段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基本思路和工作格局;人才管理制度建设不断推进,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人才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本土人才的国际化培养力度不断加大,对海外人才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上海已经成为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就业创业的首选城市之一;人才市场体系初步建立,市场机制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加强;人才服务全国的机制初步形成,以对口支援地区为重点,与中西部、东北老工业基地、长三角等地区的人才合作交流不断深入;全社会的人才意识显著增强,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人才队伍实力明显提升。
关于印发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办法的通知
3 年 培 训 规 模 不 少 于 10 、 5 0人 , 中 , 级 工 以上 培 训 占 其 高
一
( 校 企 合 作 四)
院 校 类 基 地 至 少 与 5家 以 上 大 、中 型企 业 建 立 了稳 定 的
合 作 关 系 , 合 作 企 业 共 同 研 究 确 定 专 业 建设 、 程 设 置 、 与 课 培
养 计 划 、 资 建 设 、 发课 题 和 培 训 实 习 方 案 , 与 合 作 企 业 师 研 并 共 建 了培 训 实 习 基 地 . 请 技 师 、 级 技 师 和 优 秀 专 业 技 术 人 聘 高 才 担 任 指 导 教 师
总 数 的 4 % 以上 :院 校 类 基 地 兼 职 教 师 人 数 不 得 超 过 教 师 总 5
数 的 三分 之 一
高技 能 人 才 培 训 基 地
建 设 项 目实 施 办 法
为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 . 根据 国 家 《 技 能 人 才 队伍 高 建 设 中长 期 规 划 (0 0 2 2 2 1— 0 0年 ) 和 《 I 中 长 期 人 才 发 展 》 四J 省 I 规 划 纲 要 (0 0 2 2 2 1 — 0 0年 )部 署 , 制 定 高 技 能 人 才 培 训 基 地 》 特 建 设 项 目实 施 办 法
围 绕 开 设 的 特 色 专 业 。 培 训 模 式 、 程 设 置 、 材 开 发 、 资 从 课 教 师
建 设 、 训 装 备 和能 力 评 价 等 方 面 , 成 较 为完 备 、 统 的 高 培 构 系 技 能 人 才 培训 体 系 。
高技能人才内涵探析
高技能人才内涵探析吴梁洲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摘要】在我国“人才强国战略”总体规划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
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提高高技能人才队伍的水平,已经形成共识,因此对于何谓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内涵和特征的解读和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内涵技能一、探析高技能人才内涵的意义2003年12月26日,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了“高技能人才”的概念。
将高技能人才纳入国家“人才强国战略”总体规划。
重庆市2007年2月16日发布的《重庆市“十一五”高技能人才规划》中提出:“十一五”期间,重庆市经济发展和就业形势都对高技能人才队伍提出了新挑战。
一是经济发展、产业优化升级、企业提高竞争力,迫切需要提高技能劳动者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整体素质。
当前,重庆市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仅12.51%,远低于全国21%的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高技能人才比例一般为30%的情况相比,更存在较大差距。
可见,高技能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是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当前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重点。
二、高技能人才的概念阐述2007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对高技能人才的定义是: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者中,具备精湛专业技能,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
主要包括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职级的人员。
他们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
还有一种定义更简单,即“高技能人才”就是高级工水平以上的技能劳动者。
上述两种说法,仁者见仁,笔者认为理解什么是高技能人才可以从其定义上理解,即,从_______“高”和“技能”、“人才”三方面着手来定义,所谓“高”应注意把握高技能人才的特质。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06.04.18•【文号】中办发[2006]15号•【施行日期】2006.04.18•【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才工作正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6]15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已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精神,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现就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把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来抓(一)充分认识做好高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技能人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人力资源能力建设要求不断提高,高技能人才工作也面临严峻挑战。
从总体上看,高技能人才工作基础薄弱,培养体系不完善,评价、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轻视技能劳动和技能劳动者的传统观念仍然存在。
当前,高技能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制造、加工、建筑、能源、环保等传统产业和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领域,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阻碍产业升级的“瓶颈”。
劳动保障部公布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验 、 德生 活和 人格 养成 。 道 对所 有学 生要 平等对 待 , 以诚 相处 , 其 是 对 身 体 、 尤 智力 有 缺 陷 的学 生更 要 倍 加爱 护 。
5 .提 倡 教 学 反 思 , 互 促 进 相
色 , 自己的人格 魅力 和富 有情趣 的讲 解 活跃课 堂 以
气 氛 , 动学 生 的积极性 。有计划 地 安排年 轻教 师 调 走 进实 验 室 、 办工 厂 进行 实 际 操 作演 练 , 临 近 校 去
一
37 —
达 到 2 以上 , 中技 师 、 5 其 高级技 师 占技能 劳动 者 的 比例 达到 5 以上 , 带动 中、 级技 能劳 动 并 初 者 队伍梯 次 发展 , 争到 2 2 力 0 0年 使我 国 高 、 初 级技 能 劳动 者 的 比例 达 到 中等发 达 国家 水平 。 中、 中央财政 和 各 级财 政 将 拿 出补贴 资金 专 门用 于公 共 实训 基 地 建设 和 高技 能人 才 培 训补 贴 等 方 面 , 业将 保证 职工 教育 经费 的 1 5 到 2 5 , 企 . . 绝大部 分用 在高 技能 人才 培养 上 , 融机 构将 通 金 过贷 款等 方式支 持 高技能 人才 培养 , 些举措 都将 为缓 解技 能人 才短 缺发 挥重 要作 用 。 这
长。
帮 助学 生寻找 、 搜集 、 利用 学 习资源 , 计恰 当 的学 设
习活动 和 学 习方 式 , 造积 极 的心 理氛 围 , 于 发 营 善 现 自己的潜能 。 引导 学生 形成 正确 的学 习方 法和 思
总 之 , 轻教 师 是 我校 改 革 、 设 和发 展 的后 年 建 备军 , 学校 应 高 度重 视 这 支 队伍 的建设 工 作 , 养 培 和造 就 一 支 教学 科 研 能力 强 、 业 精神 好 、 合 素 敬 综 质 高 的年轻教 师 队伍 。
高技能人才的概念和特征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Total.434 September2018(B)总第434期2018年9月(中)摘要高技能人才是我国技术技能人才队伍中层次较高的群体。
但对于何谓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有什么特征,目前学界少有深入研究,且观点不一。
技术与技能、人才与普通工作者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
高技能人才必定是高技能工作者,但高技能工作者不一定是高技能人才,区分的关键在于其创造性劳动是否推动了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
根据高技能人才必须具备的条件,分析出高技能人才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概念特征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ighly Skilled Talents //Liu LihongAbstract Highly skilled talents are the group with higher level of technical skills in our country.However,there are few in-depth studies and opinions on what is the characteristic of highly skilled talents and highly skilled talents.There are also differences be-tween technology and skills,talent and ordinary workers.Highly skilled workers must be highly skilled workers,but highly skilled workers are not necessarily highly skilled,and the key to distin-guishing between them is whether their creative work promotes human progress and social development.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highly skilled talents a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highly skilled talents.Key words high skilled talents;concept;characteristics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
校企合作 产学结合 培养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
制度, 创新高技能人才院校培养方式 。20 年 3月 《 07 关于印发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 十一五” 规划纲要
的通知》( 劳社部发[ o 1o ) 2 71 号 也明确提出: o 改革培养模式, 建立高技 能人才校企合作制度 , 推动企业和职
业院校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 。 1 校企合作、 产学结合教育模式的现实意义 校企紧密结合、 校企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 社会共同参与举办职业教育 , 是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目 的 标 重要保 证 。 1 校企合作、 . 1 产学结合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 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展还远远不够, 因为极具企业个性特征的应用型人才通过 “ 人才社会化 ” 的渠道是无法得到的, 就是说, 社会
世 界各发 达 国家 的职业 教 育各有 特色 , 如德 国职业 教育 的 “ 元制 ” 双 职业 教育 、 国的学徒 培训 中心 、 法 澳
大利亚的 “ 新学徒制” 日 的企业教育、 国的“ 、本 韩 产学合作 ” 法制化等【 ” 。他们在举办职业教育方面, 不管采 取什么样的管理体制和投资体制 , 但有一点是共同的, 就是充分发挥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 确立企 业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环境与直接获 把
此外, 校企合作、 产学结合 , 也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企业是举办职业教育的重要力量, 企业也有
支持职 业教 育 、 为职 业教 育提供 服 务的责 任和义 务 。 企业 在校 企合作 的过 程 中 , 注入 资金 , 供 良好 的实 习教 提
收 稿 日期 :0 7 0 — 1 2 0 - 9 0
取实践经验为主的企业生产环境有机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校企合作、 产学结合, 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建立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的通知-劳社部函[2008]2号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建立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的通知正文:----------------------------------------------------------------------------------------------------------------------------------------------------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建立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的通知(劳社部函[2008]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国务院有关部门劳动保障工作机构: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15号)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通知》(劳社部发[2007]10号)精神,充分发挥企业和职业院校在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作用,加快培养速度,扩大培养规模,逐步建立一支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决定在全国建立一批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以下简称示范基地)。
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目标任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的趋势,整合优质资源,统筹规划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在全国选择300个管理规范、技术先进、技能人才密集且培养成效显著的大型骨干企业,选择200所规模大、设施完善、特色鲜明,以高级工、技师为主要培养目标的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建立示范基地。
通过发挥企业和院校示范基地的带动作用,提高企业职工技能水平和整体素质,扩大各类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规模,整体推进全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二、示范基地认定示范基地将于2008年和2009年分两批进行认定。
示范基地主要从以下四类企业和院校中产生:(一)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机电、信息产业、电力三个项目认定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二)历届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获奖企业、职业院校。
中共国资委委员会关于印发《“十一五”中央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的通知
中共国资委委员会关于印发《“十一五”中央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06.07.17•【文号】国资党委干一[2006]79号•【施行日期】2006.07.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企业正文中共国资委委员会关于印发《“十一五”中央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的通知(国资党委干一[2006]79号)各中央企业:现将《“十一五”中央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印发给你们,请紧密结合本企业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国资委党委二00六年七月十七日“十一五”中央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为进一步推动中央企业全面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建设适应改革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促进中央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十一五”规划纲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中组发 [2006]11号)和《关于印发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人才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资党委干一[2004]48号),制定本纲要。
一、中央企业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形势1.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十五”期间,中央企业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积极应对国内国际人才竞争的严峻挑战,大力开发人才资源,走人才强企之路。
五年来,中央企业人才市场化、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方式选拔各类人才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人才考核评价体系逐步建立健全,人才评价结果更加趋于合理;人才薪酬激励力度逐步加大,各类高层次人才流失现象得到初步遏制;人才培养培训工作不断深化,各类人才培养培训的计划性、针对性明显增强;人才成长环境稳步改善,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到2005年底,中央企业出资人代表、经营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党群工作者和技能人才总量713万人,其中各类高层次人才130万人。
中共徐州市委、徐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徐州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的通知
中共徐州市委、徐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徐州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徐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2.26•【字号】徐委发[2007]13号•【施行日期】2007.02.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中共徐州市委、徐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徐州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的通知(徐委发[2007]13号2007年2月26日)各县(市)区委、县(市)区人民政府,徐州经济开发区,市委各部委办,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驻徐各部省属单位:现将《徐州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徐州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奔小康,建设新徐州”的关键时期,也是大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把人才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构建徐州发展新优势的重要机遇期。
为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省“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精神,制定“十一五”全市人才发展规划。
一、“十五”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形势(一)“十五”时期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十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也是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进人力资源开发取得丰硕成果的重要时期。
人才总量迅速增长。
到2005年底,全市人才总量达到47.05万人,比“九五”期末增长了27.37%。
其中,党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数量持续增长,分别达到2.65万人、10.99万人、26.18万人;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分别达到2.18万人、5.05万人。
人才总量占全市总人口的5.09%,占全市从业人员总数的10.41%。
人才队伍素质不断提高,结构得到改善。
到2005年底,研究生、本科、大专学历人才分别占人才总量的1.07%、18.55%、38.33%,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才由“九五”末的46.7%上升到2005年的57.95%。
乌海市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乌海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的通知
乌海市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乌海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乌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6.19•【字号】乌党办发[2006]22号•【施行日期】2006.06.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乌海市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乌海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的通知(乌党办发〔2006〕22号)各区委、区政府,市委各部、委、办、局,市政府各委、办、局党组(党委),各人民团体党组,各企事业单位党委:《乌海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已经市委、市政府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乌海市委办公厅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06年6月19日乌海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
编制和实施好“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对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保证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文明乌海,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十五”时期,我市人才工作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乌海市关于人才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大人才工作力度,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为“十一五”时期人才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截止2005年底,全市五支人才队伍总量达到51949人,人才占人口比例为11.3%。
其中,党政人才3249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0271人,专业技术人才24281人,技能人才13512人,农区实用人才1636人。
公务员本科以上学历达到42%,大学专科以上学历达到90%;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科以上学历达到49%;专业技术人员大学专科以上学历达到63%。
与此同时,我市的人才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人才队伍从整体上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高层次人才尤其是优秀企业家、科技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缺乏;人才分布不平衡,结构性矛盾突出,短缺与浪费并存;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使用效率不高,人才开发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尚未建立;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尚不健全,人才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杭州市“十一五”人才规划》的通知
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杭州市“十一五”人才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共杭州市委•【公布日期】2006.04.28•【字号】市委[2006]7号•【施行日期】2006.04.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杭州市“十一五”人才规划》的通知(市委〔2006〕7号)各区、县(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市直属各单位:《杭州市“十一五”人才规划》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2006年4月28日杭州市“十一五”人才规划为进一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为我市“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结合我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人才发展的现实基础与形势分析(一)现实基础“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人才工作整体水平不断提升,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4年和2005年城市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中,连续两年我市人才竞争力排行全国第五;在《福布斯》杂志公布的2004年度和2005年度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上,高级人才单项指标,我市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三。
1、人才工作得到高度重视。
“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特别是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后,把人才队伍的建设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十五”计划纲要的重要内容;提出并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初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全市形成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创新关键是人才”等理念形成普遍共识。
2、人才总量稳步增长。
按现行人才统计口径,截至2005年底,全市人才总量857767人(含省部属在杭单位),其中市及市以下单位724523人,比2000年底增长了102%,完成“十五”人才计划目标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决定》确定的目标;非公领域成为人才队伍重要的增长点,非公领域人才420642人,占人才总量的58%。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劳社厅发[2007]1号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正文:----------------------------------------------------------------------------------------------------------------------------------------------------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劳社厅发[2007]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15号),指导各地做好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工作,我们研究制定了《关于开展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
请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贯彻实施。
二00七年一月五日关于开展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15号,以下简称15号文件),完善培养、评价体系,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现就开展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以下简称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试点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贯彻落实15号文件精神,明确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一)充分认识建设公共实训基地的重要意义。
在推进高技能人才和职业培训工作改革发展过程中,部分城市劳动保障部门探索建立了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
实践证明,建设公共实训基地,是提高职业培训和技能人才培养评价水平的有效手段,是新时期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创新举措。
加快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不仅是解决当前培养、评价服务能力不足,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必然要求,而且是转变政府职能,增强劳动保障部门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的迫切需要。
(二)新时期建设公共实训基地的指导思想是,贯彻落实15号文件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培育和发挥劳动保障部门在高技能人才工作中的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搭建高层次公共实训平台,解决高技能人才培养评价服务手段不足和水平不高等问题,推动培养、评价、交流工作同步开展,带动高技能人才各项工作,加快本地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高技能人才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构建:价值、特征、困境及策略
本 比 物 力 资 本 更 能 推 动 经 济 的 增 长 。在 经 济 转 型 、 产 业 结 构 调 整 的 背 景 下 ,高 技 能 人 才 对 于 提 升 企 业 自主创 新 能 力 ,增 强 企 业 竞 争 优 势 、推动经济发展的 作用更加凸显。2 0 0 3 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印发了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2011年 又出台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 -2020),规 划 提 出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产业 优 化 升 级 ,全 面 提 升 我 国 企 业 核 心 竞 争 力 ,迫切需要 大 力 加 强 高 技 能人才队伍建设”。[3]从国家发布的 多 个 文 件 中 ,也 可 以 看 到 高 技 能 人 才 队 伍 成 为 经 济 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球产业链面临重新分布调整。随着我国经济逐渐回 归 常 态 ,中 国 将 成 为 世 界 制 造 业 产 业 链 迁 移 的 避 风 港。中国要在新一轮产业链重构中抢占先机,高技 能人才是必不可少的支撑要素。高技能人才作为人 力资本的一种,其形成过程中教育(培训 )投资是最 经济 、高效的投资方式。培养一批又一批大国工匠 和能工巧匠,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高地, 才能为中国产业走向全球产业中高端提供高素质技 术技能人才支撑。相较于一般的产业工人,高技能 人 才 需 要 具 备 更 高 的 职 业 技 能 和 综 合 素 质 ,仅 仅 依 赖 于 师 徒 传 承 或 者 职 业 教 育 很 难 满 足 《中国制造 2025》对 高 技 能 人 才 的 需 求 。解 决 人 才 结 构 性 矛 盾 ,最根本和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广泛开展职业技能 培 训 。高 技 能 人 才 的 培 训 是 长 期 的 、需 要 动 态 调 整 的过程,需要发挥职业院校、政 府 、企 业 、行业等多个 培 训 主 体 的 作 用 ,构 建 可 持 续 的 、贯穿高技能人才培 养全过程的培训体系。但 是 ,由于我国对于高技能 人 才 的 培 养 、培 训 在 教 育 理 念 、人才培养模式及人才 成 长 通 道 等 方 面 还 存 在 诸 多 矛 盾 和 障 碍 ,影 响 了 终 身 职 业 技 能 培 训 体 系 的 构 建 ,高 技 能 人 才 的 终 身 学 习 成 长 渠 道 尚 不 完 善 ,迫 切 需 要 构 建 适 切 的 成 长 通 道。为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高技能人才 培养的多元主体— 政 府 、院 校 、企 业 、行业等需要 通力合作,形 成 “利 益 相 关 者 共 建 ”联 盟 ,构建完备 的高技能人才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夏“十一五”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的通知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夏“十一五”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公布日期】2006.07.07•【字号】宁党发[2006]43号•【施行日期】2006.07.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夏“十一五”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的通知(宁党发[2006]43号2006年7月7日)各市、县(区)党委(工委)和人民政府,区党委和区直各部委办厅局,各人民团体、直属事业单位,各大型企业:《宁夏“十一五”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已经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宁夏“十一五”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2006-2010年)为切实做好“十一五”期间我区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尽快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大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全区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西部地区人才开发十年规划>的通知》(中办发 [2002]7号)、《中组部、人事部关于开展“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人部发 [2004]35号)、《中组部、人事部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十一五”规划纲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中组发[2006]11号)和《自治区党委印发<宁夏人才开发十年规划>的通知》(宁党发[2004]25号)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十五”人才队伍建设绩效评价(一)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的成绩1.人才队伍的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截至2005年底,全区人才总量达到40.35万人,“十五”以来年均增长5.9%。
其中,党政人才34995人,占全区人才总量的8.67%;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 22.1万人,占全区人才总量的54.8%;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县以上集体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23889人,占全区人才总量的5.92%;已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技术技能劳动者约10万人,占全区人才总量的24.78%;农村实用人才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及其他社会组织人才2.36万人,占全区人才总量的5.85%。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人才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人才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11.17•【字号】鄂政发[2006]62号•【施行日期】2006.11.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人才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鄂政发[2006]62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现将《湖北省人才发展“十一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湖北省人民政府二00六年十一月十七日湖北省人才发展“十一五”规划根据《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的若干意见》(鄂发[2004]6号)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05- 2010年湖北省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的通知》(鄂办发[2005]27号)精神,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五”期间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与变化(一)人才工作成效明显,新的人才工作格局初步形成。
“十五”期间,我省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着力开发非公有制经济人才、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人事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全省初步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1.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人才管理逐步科学化、法制化。
“十五”以来,我省不断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力度和政策的改革创新力度,陆续出台了《2000-2002年湖北省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规划》、《2001-2005年湖北省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规划》、《湖北省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的试行办法》、《2004- 2008年湖北省深化党政干部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和改革措施,建立健全了全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政策体系,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关于印发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办法的通知-
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关于印发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办法的通知正文:---------------------------------------------------------------------------------------------------------------------------------------------------- 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关于印发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办法的通知各区(市)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市级有关部门:为贯彻落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人社部发〔2011〕109号)、《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四川省财政厅关于印发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办法的通知》(川人社发〔2012〕32号)及《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成都市财政局关于实施成都市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的通知》(成人社办发〔2012〕203号)精神,提升我市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加快培养一批社会紧缺、行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决定启动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
现将《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办法》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切实做好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
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成都市财政局2013年8月29日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办法为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根据《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四川省财政厅关于印发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办法的通知》及《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成都市财政局关于实施成都市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的通知》的部署,特制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办法。
一、功能作用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作用主要是面向社会各类在职职工及其他有职业技能提升愿望的劳动者开展技能研修培训,培养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同时承担高技能人才评价、职业技能竞赛、高技能人才课程研发、高技能人才成果交流展示等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印发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通知(劳社部发[2007]1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根据国务院批准的专项规划编制计划,我部制定了《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年-2010年)》。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七年三月十四日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年—2010年)目录序言一、“十五”时期的主要成就(一)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战略地位得到确立(二)高技能人才成长环境逐步改善(三)高技能人才数量稳步增长(四)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初步形成二、“十一五”时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三、指导思想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发展目标四、“十一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一)推动行业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职工培训制度(二)改革培养模式,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三)充分调动劳动者个人积极性,走技能成才之路(四)整合社会优质资源,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五)加快建设一批高标准、开放式、公益性公共实训基地五、措施和保障条件(一)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二)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拓宽成长通道(三)建立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提高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四)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交流和服务体系,促进高技能人才合理流动(五)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基础工作(六)加大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多渠道资金筹措机制(七)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六、建设项目(一)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二)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三)基础开发项目附件: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有关名词解释序言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
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关系到我国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将愈加凸显。
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对于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将经济建设切实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出发,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我国必须在提高亿万劳动者整体素质的同时,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促进职业培训事业发展,多渠道、多形式地培养大批适应现代化生产和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年—2010年)》,制订《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年—2010年)》(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从经济建设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出发,统筹规划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营造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宏观环境,推动高技能人才工作观念创新、政策创新和机制创新,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进行部署,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努力,实现高技能人才总量同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相适应,高技能人才结构同产业、行业发展需求相适应,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目标。
本《纲要》规划期为2006年-2010年。
一、“十五”时期的主要成就“十五”时期,随着国家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日趋强劲,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相关政策环境逐步改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战略地位得到确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发[2003]16号)将高技能人才工作纳入人才工作总体要求,作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任务。
各级党委政府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高技能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体系逐步建立,从加快培养、完善评价、强化激励、做好保障、扩大宣传等方面加大工作推动力度,初步形成统一部署,整体推动的工作格局。
(二)高技能人才成长环境逐步改善随着一系列技能人才培养与职业培训规章、政策的出台,一个有利于我国技能劳动者成长和职业培训事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已初步形成,为推动职业培训事业的发展,促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畅通人才成长通道提供了有力保障。
通过加大职业培训工作力度,强化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围绕高技能人才培养、选拔、评价、使用、激励、交流、保障等方面的工作措施正在逐步落实,高技能人才成长环境逐步改善,尊重高技能人才的社会氛围得到加强。
(三)高技能人才数量稳步增长围绕提高技能劳动者就业能力、工作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通过开展技能振兴行动,推动高技能人才培训和实施“三年五十万新技师培养计划”,提高技能劳动者技术技能水平,重点解决技师和高级技师短缺问题,加快了高技能人才培养步伐,并以此推动技能劳动者队伍梯次发展。
技能劳动者的素质结构得到了改善,高技能人才数量稳步增长。
(四)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初步形成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全面推行。
由初级、中级、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师5个等级构成的技能劳动者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体系基本确立,技能人才评价的政策法规和工作体系不断完善,职业资格证书的覆盖范围明显扩大。
到“十五”末期,全国技能劳动者有6000万人次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已经成为评价劳动者技能水平的重要手段,为技能劳动者岗位成才、自学成才开辟了一条成长通道。
二、“十一五”时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十一五”时期,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将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巨大需求成为促进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内在动力。
“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高技能人才提出了数量、质量和结构的要求。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需要建设一支具有精湛技艺、掌握核心技术和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需要一大批掌握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等现代服务技能的高技能人才;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也迫切需要提升高技能人才队伍素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人才强国战略,确立了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战略地位,为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保证和宏观发展环境。
随着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相关规划、政策和措施的相继出台,一个有利于高技能人才快速成长、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正在形成。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今后一个时期,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人力资源能力建设要求不断提高,高技能人才工作和队伍建设面临严峻挑战。
从总体上看,高技能人才工作基础还比较薄弱,要形成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保障条件有力、培训模式成熟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还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高技能人才评价、激励、保障机制尚不健全,轻视技能劳动和技能劳动者的传统观念仍然存在。
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相比,高技能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前,特别是在制造、加工、建筑、能源、环保等传统产业和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领域,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阻碍产业升级的“瓶颈”。
面对机遇和挑战,必须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更加坚定地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选择。
三、指导思想和目标(一)指导思想“十一五”时期,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以职业能力建设为核心,发挥政府指导调控作用和市场调节作用,全面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紧紧抓住技能培养、考核评价、岗位使用、竞赛选拔、技术交流、表彰激励、合理流动、社会保障等环节,进一步更新观念,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形成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与社会氛围,推动技能劳动者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壮大。
(二)发展目标“十一五”时期,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主要目标是: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加快培养一大批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
逐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比例结构基本合理的格局。
到“十一五”期末,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达到1 1亿人,高级工水平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5%以上,其中,技师、高级技师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5%以上,并带动中、初级技能劳动者队伍梯次发展。
力争到2020年,使我国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形成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格局。
四、“十一五”时期的主要任务充分发挥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和各类社会团体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构建和完善以行业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校企合作为纽带,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互结合的社会化、开放式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一)推动行业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职工培训制度。
结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建立和完善企业职工培训制度,将企业职工培训纳入企业发展总体规划。
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要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成效,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者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目标管理,为职工创造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生产技术技能的良好环境。
积极支持、推动和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
通过强化岗位培训,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以及技术攻关、岗位练兵等活动,培养和形成一批技能带头人队伍。
鼓励企业推行企业培训师制度和名师带徒制度,建立技师研修制度,发挥高技能人才的传帮带作用,实现绝招绝技的代际传承;积极开展班组长和技能带头人的培训。
鼓励并支持企业通过出国培训和研修培养高技能人才。
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要结合本行业生产、技术发展趋势以及高技能人才队伍现状,做好需求预测和培养规划,组织好行业内高技能人才的培训、交流和服务。
机关事业单位也要结合各自实际,做好本部门、本单位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
(二)改革培养模式,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
推动企业和职业院校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
紧密结合行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建立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制度。
通过建立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企业行业和职业院校代表,以及有关方面专家组成的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协调指导委员会,强化职业院校和企业的联系。
指导职业院校紧密结合企业高技能岗位要求,对应国家职业标准,确定培养目标,改革教学模式,调整教学内容,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
引导职业院校在进行学制教育培养后备高技能人才的同时,积极承担企业职工高技能人才培训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