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红楼梦》中的色彩艺术魅力
红楼梦课本第一集赏析
红楼梦课本第一集赏析《红楼梦》课本第一集赏析。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这部小说以它丰富的内容、深刻的人物刻画和优美的语言风格而闻名于世。
今天我们将来赏析《红楼梦》课本第一集,探索其中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第一集以“甄士隐梦幻识通灵”为题,描绘了甄士隐梦中所见的种种奇异景象,预示了后文的发展。
整个第一集以梦为线索,展现了小说的神秘色彩和超凡的意境。
在这个梦中,甄士隐看到了一个神秘的花园和一群美丽的仙女,这些景象都在暗示着小说中的主题和情节。
这种以梦为引子的叙事手法,为小说增添了一种梦幻般的意境,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一种超脱现实的美妙感觉。
在第一集中,作者曹雪芹通过对甄士隐的梦境描写,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象的独特感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作者通过梦境中的花园和仙女,表达了他对自然美和人生理想的向往。
这种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贯穿于整个小说之中,成为小说的主题之一。
同时,在梦境中,作者还通过仙女的话语,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批判和反思,展现了他对社会风气的不满和对人生命运的拷问。
这种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为小说增添了一种深刻的哲理内涵,使小说不仅仅是一部情节丰富的小说,更是一部思想深刻的文学作品。
在第一集中,作者对甄士隐的性格和命运进行了初步的描写和铺垫。
甄士隐是一个聪明伶俐、心地善良的青年,但由于家族的衰落和社会的不公,他的命运并不如意。
这种对主人公性格和命运的描写,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奠定了基础。
同时,作者通过对甄士隐的性格和命运的描写,也在暗示着小说的主题和寓意。
甄士隐的命运不如意,也反映了整个社会的不公和道德沦丧,这种对社会现实的揭露和对人性的探讨,贯穿于整个小说之中,成为小说的主题之一。
在第一集中,作者还通过对甄士隐家族的描写,展现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家族观念和家族伦理。
甄士隐家族虽然曾经是一个富贵显赫的家族,但由于家族成员的荒淫腐败和社会变迁的影响,家族逐渐衰落,甄士隐也因此受到了影响。
试论《红楼梦》文学作品之服饰色彩
楼群芳 的容 貌气 度 ,活脱 脱 地表 明了凤 姐 与众不 同的 身份 地位 。 然 , 衬 托人物 个性 和 身份地 位上 , 显 在 丰富
的色 彩起 到 了极 为重要 的作 用 。
含蓄 美 ; 皇恩 重 元妃 省父 母 ”里 金 黄鹅 黄 色彩 的雍 容 “
华贵 美 ;宁 国府 除夕 祭宗 祠 ” 中尤 氏上 房里 三 种传 统 “ 色彩 黑红 白配 置得庄 重 肃美 , 等 。 佛 引进一 个展 览 等 仿 服饰 色彩 美 的大 观 园 ,令 人 不得 不 称奇 叫绝 ,赞 叹不
中 图 分 类 号 :S4 . 2 9 T 9 1 4. 7 4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章 编 号 : 0 1 7 0 ( 0 8 0 — 0 3 0 1 0 — 0 3 2 0 )5 0 5 — 2
在 中 国文 学 作 品 中 ,红 楼梦 》 得上 是 一部 “ 科 《 称 百
对 王熙 凤 服饰 的 描写 : 只见 她身 上穿 着缕 金百 蝶 穿花 “ 大红 洋缎 窄裉 袄 , 罩五 彩刻 丝石 青 银 鼠褂 , 外 下着 翡翠 撒 花 洋绉 裙 。”翠绿 色裙 子 “ 裙拖 六幅 湘江水 ” 大红与 , 翡翠绿 是 最强 烈 的对 比 ,两 者色 彩 明度 、饱 和度 都很 强 ,一 起 使 用就 集 中突显 出王熙 凤艳 丽 非常 且傲 视红
系 , 个色 系 又分 出十 余种 颜 色 。红 色类 最 多 , 每 并频 繁
运 用 及 搭 配 , 杏 红 、 红 、 红 、 子 红 、 红 、 棠 有 银 桃 杏 水 海 红 、 榴红 、 玉红 、 红 、 石 碧 茜 绛红 、 瑰 红 、 玫 大红 再加 上 似 为酒 红 的血点 般 大红 等十 多种 。如对 怡 红公 子 宝玉 服 饰色彩 红 色系 的描 写 ,穿 一件 二 色金 百蝶 穿 花 大红 箭 “ 袖 ”“ , 头上 周 围一转 的短 发 ,都结 成 小 辫 ,红 丝 结 束
《红楼梦》服饰色彩分析与应用
服饰色彩与情感的关系在《红楼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书中的人物情感丰 富,而他们的服饰色彩也随着心境的变化而变化。当林黛玉感到忧郁愁闷时,她 通常穿着冷色调的服饰,如蓝色、灰色等,以烘托出她内心的凄凉。而当她心情 愉快时,则穿着暖色调的服饰,如红色、橙色等,反映出她内心的喜悦。这种通 过服饰色彩来表达情感的手法,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人物 的内心世界。
然而,尽管《红楼梦》中的服饰色彩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众多启示,但我们仍 需注意适度引用,避免生搬硬套。设计师应立足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和流行趋势, 以创新的视角重新诠释经典,既要体现传统文化的魅力,又要符合现代市场的需 求。
展望未来,《红楼梦》中的服饰色彩将继续在现代设计中发挥积极作用。随 着东西方文化的不断交流与融合,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将把目光投向这片丰富的文 化土壤,从中汲取灵感,创作出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品。随着科技的发展, 数字化设计和虚拟现实技术也将为《红楼梦》服饰色彩的传承和创新提供更多可 能性。让我们期待这一古老的艺术瑰宝在现代设计中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总之,《红楼梦》中的服饰研究是一个极为丰富和有趣的主题。通过深入探 讨这部古典名著中的服饰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时代特点和封建 社会的风土人情。这些细致入微的服饰描写也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华美且充满诗意 的画面,使得《红楼梦》更为丰富多彩。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挖 掘《红楼梦》服饰文化的其他方面,为红学研究开辟新的领域。
《红楼梦》中的服饰色彩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在当代社会中具有创 新运用的价值和启示。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灵感,将古代的色彩象征与现代审美相 结合,创造出别具一格的艺术效果。例如,现代设计师可以将红色与黑色、白色 等搭配,以展现现代与传统相融的美学风格。绿色在现代社会中也可被赋予新的 象征意义,如环保、健康,为现代服饰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文学鉴赏分析红楼梦中的意象与象征手法
文学鉴赏分析红楼梦中的意象与象征手法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小说艺术的巅峰之作。
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巧妙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以塑造形象、烘托氛围、抒发情感,丰富了小说的艺术魅力。
本文将从情感意象、色彩象征和物象象征三个方面对红楼梦中的意象与象征手法进行分析。
一、情感意象在《红楼梦》中,作者通过意象的运用,生动地表达了人物的情感状态,给读者带来深刻的艺术感受。
首先,通过描述宝黛之间的眼神、微笑等情感细节,展示了宝玉对黛玉的深情厚意。
在《红楼梦》中,宝玉常常想着黛玉,对她关怀备至。
而黛玉也常常用“骂”作为表达宝玉的方式,实质上是一种宠爱。
这种描述揭示了宝黛之间的情感纠葛,加深了读者对二人感情的理解。
其次,作者通过对宴会上吃酒的描写,抒发了大观园中众多女子的情感纠葛。
宴会上的酒席富丽堂皇,但背后却暗藏着种种勾心斗角,体现了人物之间的复杂情感。
通过描写宴会场景和人物对酒的态度,读者可以体会到每个人物心中所承受的痛苦和挣扎。
二、色彩象征色彩象征是指通过描述物体的颜色以及与其相应的意义,来表达人物情感、氛围或主题的一种手法。
在《红楼梦》中,色彩象征被广泛应用。
首先,红色象征着热情与欢乐。
红楼中常常出现红色的描写,如红杏枝头、红桃枝上等。
红色代表着喜庆和欢乐的氛围,也暗示着情感的亲密和热烈。
这种象征手法在红楼梦中创造了一种温暖而欢快的氛围。
其次,绿色象征着嫉妒和背叛。
绿色在《红楼梦》中被用来描绘宝钗、王熙凤等角色,这些角色常常表现出嫉妒和背叛的特质。
如宝钗被描述为“绿葱葱一片、参差美不胜收”,暗示着她内心的复杂情感以及对黛玉的嫉妒。
三、物象象征物象象征是通过描写与携带特定寓意的物品,来表达人物性格、命运或故事情节的一种手法。
《红楼梦》中运用了丰富多样的物象象征。
首先,宝玉手中的玉石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
玉石象征着纯洁和珍贵,宝玉的名字就是源于“玉”。
通过描写宝玉手中的玉石,可以窥探宝玉的人格特质和命运走向。
古代文学名篇鉴赏红楼梦中的意象描写
古代文学名篇鉴赏红楼梦中的意象描写古代文学名篇鉴赏:红楼梦中的意象描写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部杰出之作,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它以宏大的框架、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细腻的情感描写而闻名于世,而其中的意象描写更是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鉴赏红楼梦中的意象描写,进一步体会这部古代文学名篇的魅力。
1. 花朵意象在红楼梦这部小说中,花朵是经常出现的意象之一。
作者通过对不同花朵的描写,巧妙地表达了人物的情感和命运。
比如,在林黛玉的描写中,常常以牡丹花来隐喻她的自尊和坚贞。
而在薛宝钗的描写中,则以月季花来突出她的高贵和温婉。
这些花朵意象的运用,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立体,读者也更能够深入地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2. 音乐意象红楼梦中对音乐的描写也是一个重要的意象元素。
音乐被用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和氛围。
在贾府中,时常有丝竹乐器的声音,通过对音乐的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贾府的繁盛和富贵。
而在黛玉的描写中,音乐常常是伴随着她的忧伤和痛苦,使得读者更能够理解她的心境。
音乐意象的运用,使得作品更具有情感的共鸣力,也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3. 色彩意象红楼梦中丰富的色彩意象也是其独特之处。
作者通过对不同颜色的描写,传递了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例如,红色常常代表着荣华富贵和热烈奔放,而蓝色则常常代表着冷静和沉淀。
通过对色彩的运用,作者可以更直观地表达人物的性格和情感状态,使得读者更易于理解和感受故事的发展。
4. 自然意象红楼梦中还大量运用了自然意象,通过对四季变化、天气变化等的描写,表达了人物的命运和情感。
例如,在黛玉丧母之时,春天的景色异常凄美,暗示着她一生的悲剧命运。
而在黛玉逝世之后,小雨滴滴,在描写中更是表达了主人公情感的洗涤与净化。
自然意象的应用,赋予了作品更深远的意义和情感内涵。
通过对红楼梦中的意象描写的鉴赏,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曹雪芹的高超写作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
他通过对花朵、音乐、色彩和自然的描写,将人物的情感和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的内涵和主题。
《红楼梦》人物服饰色彩
浅析《红楼梦》人物服饰色彩□毛琦【摘要】《红楼梦》中人物的服饰色彩描写极具艺术魅力,并体现了一定的社会属性和强烈的情感因素。
在揭示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社会及家庭地位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对《红楼梦》中一些重要人物的服饰色彩进行必要的探析,对服装研究者理解掌握清代织造业状况及其服饰文化历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红楼梦;人物角色;服饰色彩【作者简介】毛琦,新乡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处助教《红楼梦》中对人物服饰色彩的描写是丰富多彩的,有红色系、绿色系、黄色系、蓝色系、紫色系、黑色系、白色系,每个色系又分出十余种颜色。
其中红色是全书的色彩基调,周汝昌在他的《红楼艺术》中说:“盖红者实乃整部《红楼》的一个聚焦”。
全书共出现红629次,赤28次,朱29次,绛24次,装扮出一个“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红楼世界。
本文着重从《红楼梦》中的服饰色彩搭配入手,揭示不同服饰色彩所表现出来的独特象征意义,进而分析服饰色彩与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红楼梦》人物服饰色彩描写的象征意义(一)揭示人物身份地位。
上古时期,人们“衣毛而冒皮,未有制度”(《后汉书·舆服志》)。
然而在进入文明时代以后,服饰的社会需要开始膨胀,在某种程度上甚至高出了生理的需要,出现了超出使用功能的形而上指向。
色彩被赋予了社会文化信息和象征意义,成为服饰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常常作为人物身份的一个外在标志,在礼仪制度中传达出人们的尊卑,在华夏文明中形成了“衣分三色,食分九等”的传统。
传统服色等级深受阴阳五行影响。
“根据五行说,正色(黄、红、青、白、黑)是由事物相生、相互促进产生的,而间色(如青和白之间的碧色)则是由事物相克、相互排斥产生的。
这一观念使色彩及其相应的色彩词产生了尊卑贵贱、正统和非正统的象征意义。
”(《骆峰.汉语色彩词的文化审视》)《红楼梦》所描绘的时代,统治者对服饰的色彩有着严格的规定,所有服饰描写都体现了“贵贱之别,望而知之”的社会模式。
古典舞剧《红楼梦》的审美特征
古典舞剧《红楼梦》的审美特征一、精致细腻的舞蹈技巧《红楼梦》舞剧注重舞者的技巧表演,追求精致细腻的舞蹈动作。
舞者在舞台上通过流畅的舞步、柔美的身段和精准的舞蹈技巧,展现了角色的内心感受和情感变化。
舞蹈动作的优美和流畅使观众更容易被舞者的表演所感染,增强了观赏的审美享受。
二、色彩浓烈的舞台设计《红楼梦》舞剧在舞台设计上注重色彩的运用,营造出浓烈的视觉效果。
舞台布景、服装和道具的选择都以鲜艳、丰富的色彩为主,突出了乌金色、红色等传统华服的华丽和瑰丽。
通过色彩的巧妙搭配,舞台呈现出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壮丽画卷,使观众在视觉上也能够感受到《红楼梦》的美感。
三、纤细唯美的音乐伴奏《红楼梦》舞剧的音乐伴奏以古典音乐为基调,以管弦乐为主要表现形式。
音乐曲调纤细悠扬,旋律婉转动听,既突出了舞剧的美感,又适合表现角色情感的变化和剧情的发展。
音乐的节奏和情绪的变化配合舞者的动作和表演,使整个舞剧更加生动有力,给观众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四、古典美学的体现《红楼梦》舞剧的审美特征还体现了中国古典美学的特点。
舞剧中的角色形象经过深入思考与塑造,既继承了小说原作的描写,又通过舞蹈、音乐和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将角色的情感、性格和命运展现出来。
同时,舞剧中也运用了意象化的手法,通过各种象征和隐喻来传达更深层次的意义。
这种古典美学的体现使得《红楼梦》舞剧不仅是一个演出,更是一种对于人生哲理和情感境界的讲述。
总之,《红楼梦》舞剧通过精致细腻的舞蹈技巧、色彩浓烈的舞台设计、纤细唯美的音乐伴奏和古典美学的体现,展现了这部文学经典的审美特征。
通过舞剧的艺术形式,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红楼梦》中的情感世界和人生哲理,达到情感共鸣和思想启迪的效果。
《红楼梦》文学风格:红楼梦的小说艺术创作
《红楼梦》文学风格:红楼梦的小说艺术创作《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以其卓越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人物刻画而闻名于世。
作为一部具有浓厚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的小说,它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从叙事技巧、人物描写和意境塑造等方面,分析《红楼梦》的文学风格,探讨其小说艺术创作。
一、精妙的叙事技巧《红楼梦》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展示了丰富多样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
作者曹雪芹运用大量的回忆和插叙手法,使故事呈现出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结构。
例如,小说以“石头记”为主线,夹杂着大量的诗词曲赋等文学表达形式,将故事情节与文学艺术有机结合。
这种叙事技巧使得《红楼梦》具有了复杂而丰富的艺术层次,令读者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二、细腻入微的人物描写《红楼梦》塑造了一大批丰满、真实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个性鲜明,形象生动。
作者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使得每个人物都具备了独特的性格特点和生活背景。
例如,贾宝玉聪明机智,却又极为敏感;林黛玉聪颖敏慧,却又爱憎分明。
这些人物形象的刻画,使得《红楼梦》中的世界栩栩如生,在读者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独特的意境塑造《红楼梦》以其独特的意境塑造而脍炙人口。
小说中融入了大量的诗词曲赋和绘画描写,充满了诗意和意境。
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选择,作者成功地将儿女情长、生死别离等主题与优美的诗词结合在一起,给读者带来了深深的感动。
例如,《红楼梦》中的“黛玉断肠时,月中把酒迷离林”的诗句,深深地凸显了悲剧色彩,令人唏嘘不已。
四、独特的语言风格《红楼梦》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典范。
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对话描写和内心独白,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饱满生动。
同时,作者运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得叙述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贾宝玉在《红楼梦》中的描述常常用词极其贴切,令人会心一笑。
这种独特的语言风格,为《红楼梦》赋予了深刻的艺术魅力。
总之,《红楼梦》以其卓越的文学风格和独特的小说艺术创作,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红楼梦中的色彩与意象
红楼梦中的色彩与意象《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它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瑰宝。
其中,色彩与意象是《红楼梦》中一种重要的表达手法,通过对色彩的运用和意象的塑造,作者描绘了丰富而复杂的人物形象,凸显了小说的主题和情感。
首先,红楼梦中的色彩运用丰富多样,不同色彩代表着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例如,红色在小说中被广泛使用,代表着热情、欢乐和喜庆。
在贾府的大观园中,红色的墙壁、红色的花朵和红色的灯笼营造出了一种热闹喜庆的氛围,与贾府富丽堂皇的形象相得益彰。
而黛玉的头发和眉毛则是黑色的,黑色代表着忧郁、沉思和神秘。
通过黑色的运用,作者巧妙地揭示了黛玉内心的痛苦和忧伤,使其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
其次,红楼梦中的意象塑造精细入微,通过隐喻和象征的手法,揭示了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例如,宝钗的名字中包含着“宝”字,象征着她的珍贵和高贵。
她的性格坚强而理性,像宝石一样闪耀着光芒,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而黛玉的名字则包含着“黛”的意思,暗示着她的忧郁和悲伤。
她的性格敏感而柔弱,像墨色一样深沉而凄美,注定了她的命运悲剧。
此外,红楼梦中的色彩与意象还与情感和命运的发展密切相关。
例如,黛玉的心情常常与天气相呼应。
在她心情愉快时,天空常常晴朗明亮,阳光明媚;而在她心情低落时,天空常常阴沉多雨,暗示着她内心的痛苦和忧伤。
这种色彩与意象的运用,使得小说中的情感更加真实和鲜活,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最后,红楼梦中的色彩与意象也与小说的主题紧密相连。
小说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对色彩与意象的运用,突出了爱情的复杂和矛盾。
例如,红色和黑色在小说中常常并存,象征着爱情的热烈和悲伤。
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就像红色和黑色的交织,既有甜蜜欢乐的时刻,也有痛苦忧伤的时刻。
这种色彩与意象的对比,使得小说的主题更加深刻和感人。
总之,《红楼梦》中的色彩与意象是一种独特的表达手法,通过对色彩的运用和意象的塑造,丰富了小说的艺术形式,凸显了人物的性格和命运,突出了小说的主题和情感。
《红楼梦》中的美学观念与审美价值解析
红楼梦中的美学观念与审美价值解析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视为一部艺术宝库。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曹雪芹巧妙地描绘了丰富多样的美学观念和塑造了众多引人入胜的角色。
本文将详细分析《红楼梦》中的美学观念以及其中所蕴含的审美价值。
1. 音韵之美《红楼梦》中通过描写诗词、歌唱和音乐等艺术形式展现了音韵之美。
作者巧妙运用平仄、押韵和对偶等手法,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文字的和谐与流畅,进而体验到声音和语言带来的愉悦感。
2. 色彩之美小说中刻画了丰富多彩的环境与景物描写,呈现出独特的色彩之美。
通过对宫廷、园林以及日常生活场景等的精细描绘,读者能够感受到不同色彩的鲜明与对比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进而产生对美的享受。
3. 姿态之美《红楼梦》中塑造了众多具有独特姿态和形象的角色,展示出姿态之美。
无论是贾宝玉的忧郁、林黛玉的傲人、薛宝钗的温柔还是贾母的睿智,这些角色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姿态,并由此向读者传递出深刻而真实的情感。
4. 空灵之美小说中亦包含了空灵之美的描绘。
作者通过诗词描写和气氛营造等手法,将一些超越尘世纷扰、追求灵性境界和纯粹爱好者(如黛玉)等形象刻画得既真实又艺术化,在作品中营造出清净、虚幻但又引人遐思和想象的氛围。
5. 情感之美《红楼梦》以其精湛细腻地描写了丰富复杂的人物关系与情感,展示了情感之美。
通过对各式人物间的爱恨纠葛、友情与亲情的表达,使读者能深入感知到不同情感带来的喜悦、痛苦和思考,进而引发共鸣。
结论《红楼梦》中所蕴含的美学观念以及其描绘的审美价值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音韵之美、色彩之美、姿态之美、空灵之美和情感之美等方面的探索及呈现都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得到无数次的艺术享受与思索。
以上是《红楼梦》中的美学观念与审美价值解析,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初步字数已超过2500个中文字,如需更详细内容请指示补充的方向。
《红楼梦》中关于服饰色彩的精彩描写
《红楼梦》中关于服饰色彩的精彩描写在原著基础上再创作的三十六集电视剧《红楼梦》以其五彩缤纷生动隽永的视觉形象让广大电视观众在荧屏上一次又一次地领略了美的享受。
“温红处绿斗芳菲”,演员在拍摄过程中穿戴的服装多达二千七百多件,摊到每个主角都有好几十件。
红剧中的服装风格以明代为基础,加进清代和历代服饰中最美的成分,将历史的真实和艺术美相糅合,赢得了声誉赢得了观众。
“灯火阑珊衣冠鲜,青衫罗裙披玉身。
”衣冠王国的丰采离不开色彩的效果。
剧组服装设计师史延芹的巨大成功,追根溯源无疑应该感谢曹雪芹笔下的服饰色彩美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无穷的回味。
“彩笔辉光若转环,心情魔态几千般。
”本文旨在选择服饰色彩这一特定视角,将视线从屏幕移向原著,对《红楼梦》所描绘的艺术世界中的服饰色彩作一番初步的讨论,并探讨由此可得到些什么启发。
(一)《红楼梦》中关于服饰色彩的精彩描写罗宪敏在“《红楼梦》的景物美”一文中指出,曹雪芹“随美赋彩”的工夫很深,为创造“不似似之”的艺术境界,他经常不写形,只写色,仅通过对色彩的渲染,描绘出景物的殊色异彩,就足以表现其神情气韵,并以色显形,引起读者对形的丰富联想。
其实,何止是景物,在描绘服饰美上同样展示了作者的非凡手笔。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赏鉴曹雪芹在服饰方面施色敷彩的艺术功底。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众多出场人物中写得最为出色的一个角色。
曹雪芹对凤姐的服饰作了三次详细的描写。
第一次是林妹妹眼中看到的表嫂: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褙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请看,紧腰身的袄是大红色,外面罩的褂子是淡灰青色,袄里子是银鼠皮的色彩,下面则是翠绿色–“裙拖六幅湘江水”,何等的俏丽风骚!再加上满头珠围翠绕,又是何等的彩绣辉煌!按脂砚斋《红楼梦评》,其后还应有一句:裙边系着豆绿官绦,双衡比目玫瑰佩。
色彩艺术在《红楼梦》中体现
色彩艺术在《红楼梦》中的体现摘要色彩是绘画艺术中的重要原素,也是人类生活中的主要装饰原素。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运用了大量的笔墨去表现色彩艺术,并通过这些五彩缤纷的色彩去衬托人物性格,拱托周围环境,表现艺术理念,起到了丰富小说细节、增添语言张力、提升审美效果的作用。
本文正是抓住《红楼梦》中“色彩艺术”这个特征,对《红楼梦》中色彩艺术的运用做出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色彩艺术《红楼梦》人物性格环境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色彩是绘画艺术中的重要原素,也是人类生活中的主要装饰原素。
早期的人类受到大自然中色彩的启示,自发地把各种色彩涂抹在身体上,把花朵、树叶和羽毛披挂在身体上,形成了强烈的装饰效果,也产生了人类对色彩的欣赏与依赖。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逐渐发现了各种色彩都有其独特的性格,简称色性。
色性与人类的色彩生理、心理体验相互联系,从而使客观存在的色彩仿佛有了复杂的性格,色彩就成了人类性格、心理、情感的外在形式,也是表现人与外在环境关系的重要手段。
正如画家潘天寿在《听天阁画谈随笔》中说:“色彩之爱好,人各不同,故尔与我,有不同也;老与少,有不同也;男与女,有不同也。
”正因为色彩与人物、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联,在小说中,色彩描写是情节中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也是彰显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法。
《红楼梦》作为中国小说的经典范本,其作者曹雪芹不仅精通琴棋书画诗词等艺术门类,还兼通纺织、刺绣、建筑、园艺等多种学科,所以他对色彩十分敏感,曹雪芹在《红楼梦》里运用了大量的笔墨去表现色彩艺术,并通过这些五彩缤纷的色彩去衬托人物性格,拱托周围环境,表现艺术理念,起到了丰富小说细节、增添语言张力的效果。
一色彩对人物性格的拱托从色彩学的角度来看,色彩有冷暖之分,根据人类的心理感受,色彩学把颜色分为暖色调(红、橙、黄)、冷色调(青、蓝)和中性色调(紫、绿、黄、黑、灰、白)三大类,其实色彩本身并无冷暖的温度差别,是视觉引起人们对色彩的冷暖感觉的心理联想,因此,在绘画艺术中,暖色调和冷色调分别给人以亲密或距离、温暖或凉爽的主观感受。
《红楼梦》的艺术魅力
《红楼梦》的艺术魅力《红楼梦》的艺术魅力导语:在中国,提起《红楼梦》来,真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从书本到影视,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单说《红楼梦》这部巨著,它不仅是中国十八世纪最伟大的珍奇瑰宝,而且也是世界文学海洋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照耀着世界文学艺术之路,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200多年来,《红楼梦》正是以这样神奇的艺术魅力,荣登全球文学之巅。
它闪烁着思想的光辉,映照着人们的精神生活,拨动着人们生活的琴弦,给整个世界带来了美的享受。
通读了《红楼梦》的人似乎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就说《红楼梦》是一个气魄宏大、细致入微、人物鲜活、景色美丽的人间世界,一个绝妙的艺术天地。
作者曹雪芹,这位名列世界伟大作家之林的作家,一生就写了一部《红楼梦》,结果轰动了全世界,巨著自问世以来,读者读出了不同的内涵,有人读出了哲学,有人读出了文学,还有人读出了儿女情长,读者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都读出了自己心中的“红楼梦”,也通过《红楼梦》在社会的延伸,说出了自己的“红楼梦”,应该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况我一个普通读者,在朦朦胧胧读了一遍、刚又细读一遍《红楼梦》后,不敢对国宝级的巨著妄加评论,始终怀着一颗局促不安的心,生怕有损这个国宝级的名著的价值和风采。
然而,《红楼梦》耀眼的艺术光辉又吸引着我非要写出对美的.感受,我只有徜徉在《红楼梦》的艺术走廊里,在尽情欣赏这花团锦簇的裙钗时,细细找寻它“文学”的路标,沿着这条独辟的蹊径,小心翼翼地进入这迷宫似的“大观园”,从它细小的一隅,对《红楼梦》里“笑”和“哭”的艺术作个一知半解的品评吧。
作者曹雪芹笔下的人物笑容千姿百态,笑容种类三千四百多种,并对各种“笑”描写的淋漓尽致,恰到好处,笑的种类千奇百怪,无所不及。
有冷笑、微笑、嘲笑、又笑、呕笑、也笑、调笑、陪笑、忙笑、忍笑、带笑、含笑、欲笑、遂笑、众人笑、含羞笑、哈哈笑、凑趣笑、赶忙笑、涎皮笑、嘻嘻笑、一旁笑、含羞带笑、掩面伏身而笑,一笑笑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一笑笑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一笑笑出了《红楼梦》的艺术风格,贾母的笑和刘姥姥的笑是不一样的,凤姐的笑与袭人的笑也不同,与黛玉难得的一笑更是大相径庭,宝钗的笑与众人的笑更不同,别具一格,纵观全书描写她的笑中,都不带感情色彩,几乎没有冷笑、大笑,而是悄悄笑、抿着嘴笑,而黛玉则时而用冷笑,这就说明每个人的出身、环境、性格特征不一样,笑也是不一样的,《红楼梦》描写出了每个人笑的特点,让“笑”笑出了艺术美。
浅析《红楼梦》中传统服饰色彩的审美表达
Fashion Color人文赵林Zhao Lin浙江省纺织工程学会 浙江 杭州 310018Zhejiang Textile Engineering Socie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18Esthetic Expression of Traditional Costume Colors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浅析《红楼梦》中传统服饰色彩的审美表达摘 要:《红楼梦》是中国几千年文学史中的巅峰巨作,具有重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全面进步,人类的审美观也会随着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改变,并呈现出多样性的艺术审美形态。
本文通过分析《红楼梦》中传统服饰色彩对心理情感、空间环境、色彩美学等方面的色彩蕴涵,结合当代色彩流行趋势对《红楼梦》中传统服饰的色彩应用进行探讨,研究色彩在不同的应用场景所带来的艺术表现,透视作品中传统服饰色彩的搭配方法,了解社会文化演变中色彩的审美表达。
关键词:红楼梦;传统服饰;色彩;审美Abstract: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is the pinnacle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over the past thousandsof years, with important cultural connotations and artistic value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the all-round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man aesthetics also chang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e and show a variety of artistic aesthetic form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lor implications of traditional costumes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on psychological emotions, space environment, color aesthetics and other aspects, discusses the color applications of traditional costumes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in conjunction withcontemporary color trends, studies the artistic expressions brought by colors in different application scenes, and looks into the color matching methods of traditional costumes in the work to gain a clear idea of the aesthetic expression of colors in the context of social and cultural evolution.Keywords :A Dream of Red Mansions;traditional costumes;colors;aesthetic 中国传统色彩观念形成最典型的形式是彩陶文化,彩陶是人类脱离动物性表达色彩审美的表现形式之一,彩陶色彩的应用是原始人类对大自然最初的色彩感知,逐步演变成了传统的中国色彩文化雏形,同时也塑造了华夏原始色彩意识。
浅谈《红楼梦》中所有有名的花草树木及其艺术效果
浅谈《红楼梦》中所有有名的花草树木及其艺术效果《红楼梦》是一部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巅峰之作的长篇小说,它以花草树木为背景描绘了一个真实的、繁复的封建社会,展现出丰富的艺术效果。
下面将对《红楼梦》中的几个有名的花草树木及其艺术效果进行浅谈。
首先是桃花。
桃花是《红楼梦》中最为常见,也是最具象征意义的花朵之一。
在小说中,桃花常被用来表达少男少女之间的爱情纠葛,充满了青春与激情的色彩。
比如贾元春与秦可卿暗生情愫时,作者以“双丛脸上桃花粉”形容他们的羞怯,体现了两人爱情的萌动。
贾迎春在薄雾中赏桃,也被赋予了忧伤和寓意深远的意义。
其次是梅花。
梅花作为冬天里的花卉,象征着坚强和不屈的精神力量。
在小说中,梅花多与贾宝玉和林黛玉相联系,表达了他们崇高的个性和追求真理的决心。
尤其是林黛玉的人设与梅花的形象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她的个性坚强、内心忧伤,正如梅花坚挺而开放。
再次是牡丹。
牡丹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之一,而在《红楼梦》中,牡丹更是被赋予了丰富的意义。
牡丹花被用来装点贾府的园林,它象征着权势与富贵。
贾母喜欢牡丹,将其视作贵重的象征,更表达了她对家族衰落的忧虑和期盼。
牡丹还作为女性美的象征,被用来表达贾宝玉对黛玉的赞美和思念。
最后是栀子花。
栀子花是《红楼梦》中小说人物林黛玉的代表花朵。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林黛玉喜爱栀子花的形象,将其坚贞、清幽的个性与栀子花的清香相连接。
栀子花的香气透过书中的文字传达给读者,让人们能够对黛玉的个性和内心体会产生更真实的感受。
通过对《红楼梦》中所有有名的花草树木及其艺术效果的浅谈,我们不难发现,这些花草树木不仅仅是小说情节的装饰,更是作者对人物性格、情感及社会现象的寓意和映衬。
它们通过形象的描绘和意义的赋予,为小说增添了丰富的艺术效果,使作品更加饱满、生动。
也使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体验小说中的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
《红楼梦》戏曲、曲艺、话剧研究
《红楼梦》戏曲、曲艺、话剧研究一、本文概述《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自其诞生以来便以其深刻的内涵、丰富的人物塑造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吸引了无数的研究者和读者。
从戏曲、曲艺到话剧,这部文学巨著在舞台艺术领域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和深入研究《红楼梦》在戏曲、曲艺和话剧领域的改编与演绎,探讨其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本文将首先概述《红楼梦》原著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为后续的戏曲、曲艺、话剧研究提供背景和基础。
随后,将分别探讨《红楼梦》在戏曲、曲艺和话剧领域的改编历程,分析不同艺术形式如何将原著的精髓进行再创造和呈现。
同时,本文还将关注这些改编作品在舞台上的演出情况,包括演员的表演、舞美设计、音乐创作等方面,以揭示它们如何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诠释《红楼梦》的深刻内涵。
本文还将对《红楼梦》戏曲、曲艺、话剧改编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进行评价和探讨。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艺术形式的改编特点和演出效果,本文旨在揭示这些改编作品在传承和发扬《红楼梦》文化精神方面的积极作用,并探讨它们在当代社会中的影响和价值。
本文还将对《红楼梦》戏曲、曲艺、话剧改编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推动相关艺术形式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红楼梦》与戏曲《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与戏曲艺术的交融尤为显著。
在这部千古传世之作中,戏曲不仅是点缀情节的调味品,更是深刻反映当时社会风貌和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
《红楼梦》中多次提及戏曲表演,这些描写不仅展示了贾府中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更在无形中揭示了人物性格、命运走向和社会风气。
例如,在元春省亲一章中,贾府为了迎接元春回家,特意准备了盛大的戏曲演出。
这场演出不仅展示了贾府的富贵荣华,更通过戏曲表演者的精湛技艺,展现了当时戏曲艺术的魅力。
同时,通过元春对戏曲的热爱和赞赏,也暗示了她在宫廷生活中的孤独和苦闷。
《红楼梦》中还涉及了多种戏曲形式,如昆曲、京剧等。
这些戏曲形式在当时社会中非常流行,是上层社会娱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楼梦》服饰
从贾宝玉身上我们捕捉到:《红楼梦》中 服饰描写所渗透出的传统文化因子,不仅 表现在对服饰的直接描写,更主要的是书 中的服饰描写基本上折射出了封建贵族家 庭文化的方方面面,人物到制度,从家庭 到社会,包罗万象,无所不有。《红楼梦》 中描写的服饰是制度性的、贵族化的,其 中极少有民间的服饰描写,这使得《红楼 梦》中的服饰描写更加有利于认识他所要 表现的社会生活的整体风貌。《红楼梦》 中人物内涵远不止文中所提及的这些,需 要我们更进一步、更深层次的研究。
第二套——白底绿萼梅披风 浅紫绣 折枝梅花上襦 白色百褶裙
第三套——粉红立领中衣 白色粉 绿绣竹叶 梅花领褙子 雪青马面裙 湖蓝印 花披帛
第四套——浅金桃红二色撒花褙子 朱砂中衣 大红对襟羽缎斗篷 桃红马面裙
第五套——鹅黄出风毛绣竹叶梅 花圆领袍 青灰撒花马面裙
第六套——海蓝领月白宝蓝竹叶 印花缎面对襟褙子 粉红立领中衣 白色百褶裙 米白豹纹镶边翻毛斗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 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 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 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 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 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 两弯柳叶吊梢眉, 身量苗条, 体格风骚,粉面含 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
红楼人物服饰的刻画,对塑造人物丰满而生动的形 象起了极大的作用。《红楼梦》里的服饰五彩缤纷、 绚丽夺目,看上去大致相同,其实细细品味,就会 发现各人的服饰分别体现出各自独特的风格;宝玉 的服饰明显倾向女性化,而湘云的却倾向男性化; 黛玉的服饰素雅而少装饰,凤姐的华丽而多装饰; 宝钗的服饰有成熟的韵味,芳官则保留了孩童的稚 气。不仅性格不同的人如此,就是同类性格的,服 饰也有所不同:宝钗、袭人都温柔和顺,但服饰上 一个有小姐的端庄朴素,一个则是丫鬟的大方得体; 黛玉与妙玉都“孤高自傲“,但一个穿的是人间雅 服,一个着的却是神仙衣履……各形态、各具风 采。人物的服饰无不与人物形象互相映衬,达到了 人物的内在与外在的和谐统一。我觉得《红楼梦》 人物服饰的描写不仅能烘托人物个性,体现人物风 貌及地位,而且还通过细节的刻画深化了人物的形 象,给读者留下了鲜明的印象。服饰与整个人物溶 为一体,与人物性格紧密关联,使人物形象获得丰 富充实的立体美,真乃是曹雪芹的一个推陈出新, 是名著中难得的绝妙一笔。
浅谈《红楼梦》的服饰风格及其美学特质
浅谈《红楼梦》的服饰风格及其美学特质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有“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之誉,其中涉及到人物及人物服饰的描写无不想尽。
对此,不少专家专门对《红楼梦》中的服饰进行考证,但至今并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
不过,这也正是艺术美的一种体现,是《红楼梦》的美.本篇论文主要以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的服饰为主,并结合其他人物的服饰来介绍,展现了《红楼梦》中服饰色彩的巨大艺术魅力.一、《红楼梦》中的服饰风格1.锦衣奢华的服饰风格在《红楼梦》作品之中,笔墨浓重细致刻画的一个人物之一就是王熙凤,其属于一个入俗深,贪欲极大,而且也是一个“机关算尽”的人,她的性格与林黛玉有着天壤之别。
在作品中,关于王熙凤服饰的详细描写,曹雪芹有三次详细的论述。
第一次描写,是通过林黛玉的眼睛来看这个传闻中的表嫂形象。
引用作品中的描述,“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这段文字,从颜色搭配来看,浓淡调和,美却不俗,头饰的主调是金黄,这样看起来富贵有加。
总之,通过对王熙凤服饰、语言、动作以及表情等多方面的细致描写,将一个精明能干、见风使陀的王熙凤形象生动的展现给读者。
2。
清秀隽雅的服饰风格在《红楼梦》的描述中,林黛玉原是西方灵河三石畔的绛珠仙草,只为报答赤霞宫神瑛侍者的雨露灌溉之恩,同宝玉一起下凡,用一生泪水报恩的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
因为林黛玉来自天上,由此其性格不同凡俗,有着旷世风华。
这一气质,在对其的服饰描写中也可以看出来.林黛玉刚进贾府时,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她的服饰,而是借助王熙凤之嘴,宝玉之眼来描绘林黛玉钟灵毓秀的风姿。
如,王熙凤初见林黛玉,心直口快的她就惊叹说:“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日才算见了!”这句话并没有对林黛玉的魅力直接描写,但是却给读者留下一个深刻的“绝美”的形象。
《红楼梦》的艺术魅力
《红楼梦》的艺术魅力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
该作品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最为珍贵的一部文艺作品。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主线,展现了清朝时期大户人家的生活风貌、婚姻制度和人性的弱点。
小说采用多角度的叙述方式,透过极富个性的人物塑造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五光十色的世界。
小说中人物形象生动,塑造细腻,描写了不同社会阶层、性格特点各异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在小说中有着复杂的情感关系,甚至存在着内部的矛盾和冲突,使得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十分饱满、立体。
此外,《红楼梦》也被称为“诗人的小说”,因为其中的诗词辞藻华丽、意境深邃,不仅描绘了人物内心的世界,更展现了作者对生活、人性和爱情的思考。
同时,小说中的对白也十分精彩,人物的语言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语言表达中处处蕴含着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社会的批判,是一部充满智慧和人性深度的作品。
总的来说,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杰作,《红楼梦》具有深刻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艺术价值。
其艺术魅力和人性深度令人难以忘怀,使其成为不可替代的文化瑰宝,永远镶嵌在
中华文化的光辉历程中。
《红楼梦》:社会批判与艺术魅力的完美融合
《红楼梦》:社会批判与艺术魅力的完美融合
《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作品,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以其独特的人物塑造和深刻的社会揭示,深深地吸引着读者。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巧妙地塑造了一系列人物,他们的人物性格鲜明,塑造的真实生动,无论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还是王熙凤、贾母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尤其是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感情纠葛,以及他们与周围环境产生的冲突,充分表现了人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红楼梦》不仅是一部描绘社会生活的小说,更是一部反映社会现实的镜子。
曹雪芹在小说中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特别是对于封建礼教的批判,入木三分。
他通过描写贾家这个封建大家族的衰落,展现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残酷和无情。
在我看来,《红楼梦》的优点在于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
首先,曹雪芹在塑造人物时,不仅注重描写其外在表现,更注重揭示其内心世界,使得人物形象立体丰满。
其次,他通过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展现了封建社会的不公和残酷,使读者对社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作者曹雪芹在小说中传递的信息和思想,如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对社会阶级的揭示等,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思想和观念,提醒我们在今天的社会中,依然要警惕社会的不公和不平等,积极寻求公正和平等。
总的来说,《红楼梦》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价值的作品,它的故事情节、人物塑造以及社会批判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库时代 ·275·百家争鸣在绘画作品中,色彩的运用具有非常的重要作用,是绘画艺术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在我国文学史上,《红楼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作者曹雪芹从小受到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多才多艺,不仅精通琴棋书画,还擅长刺绣、纺织,而这些知识的积累造就了他对色彩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情感,使得他在写《红楼梦》的时候运用了大量的色彩描绘,足见他对色彩的敏感以及对色彩有着深厚的工功底。
本文主要从人物服饰、人物性格以及地理环境三个方面中色彩的运用来探讨《红楼梦》色彩艺术魅力,一、色彩在人物服饰中运用效果分析在《红楼梦》中,人物服饰的色彩搭配非常鲜明,每一种搭配都充分体现出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所处的特点环境场合。
在色彩搭配上,曹雪芹在小说中使用最频繁的服饰色彩搭配就是红配绿,这种色彩搭配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但是非常鲜明地突出了人物特点。
例如在描述尤三姐的出场时“这尤三姐身上只穿着大红袄儿,故意露出葱绿抹胸,底下绿裤红鞋,鲜艳夺目”,还有在描写贾府丫鬟们身上的搭配时“那芳官只穿着海棠红的小棉袄,底下绿绸洒花夹裤”,虽然都是红配绿,但是芳官的海棠红跟尤三姐的大红相比,颜色饱和度有所不及,然而正是这种同色系却不同色差的表现,凸显了不同人物之间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点。
除此之外,小说中对薛宝钗的出场中也对她的服饰搭配进行了描述,“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髻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
”棉袄是蜜合色与比肩褂的玫瑰紫是对比色,反差很大,黄与红也是对比色,但“一色半新不旧”让整套服饰搭配看起来并不奢华,既有少女那种青春的气息,也符合薛宝钗含蓄的性格特点[1]。
《红楼梦》中的人物服饰除了颜色鲜艳的搭配外,还有比较素的颜色搭配。
例如对王熙凤的服饰的描写“只见她头上皆是素白银器,身上月白缎袄,青缎披风,白绫素裙。
眉弯柳叶,高吊两梢,目横丹凤,神凝三角。
俏丽若三春之桃,清洁若九秋之菊”,这一套服饰与她刚出场的服饰搭配相比,效果截然不同,这一身搭配在渲染气氛和刻画人物性格上都有一种独特的作用。
在描写北静王出场时“头上戴着洁白簪缨银翅王帽,穿着江牙海水五爪龙白蟒袍,系着碧玉红革呈带。
”这一套服饰也白色为主色调,腰间一根红革与整套服饰形成鲜明对比,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年轻的北静王显得更加的风流倜傥。
正是通过这种对比强烈的色彩搭配,曹雪芹让红楼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每个人物都大放异彩。
二、色彩在表现人物性格中的运用效果分析在《红楼梦》中,曹雪芹为了表现各个人物之间的性格,也运用了大量的色彩描绘。
在描述王熙凤出场的时候,小说中这样描述:“头上带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与在场的其他人的扮相比较起来,王熙凤的出场显得贵气逼人,让人眼花缭乱,而这也正好表现了王熙凤性格特点中泼辣的一面。
在后续描写王熙凤的出场中还有“镂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银袄”和“翡翠撒花洋绉裙”的搭配使得她与众不同,进而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从色彩的角度分析,这一段描述中一共用到了五种颜色,而红、金两种颜色是主色调。
红色在现实生活中是一种非常喜庆的颜色,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大部分都是用于喜庆的场合,而金色给人一种贵气的感觉,也正好表现了王熙凤家世显赫。
所以在贾母在迎接林黛玉入王府的时候,王熙凤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因此她选用了非常抢眼的红、金二色,既烘托出了一种喜庆的气氛,也充分将她性格中强势、张扬的一面表现的淋漓尽致,以凸显自己管家婆婆的地位。
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在表现人物性格时,色彩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2]。
在《红楼梦》中,另外一个性格与王熙凤相似的人物就是尤三姐,她的出场描述是“这尤三姐松松绾着头发……底下绿裤红鞋”,虽然她的出身不如王熙凤高贵,自然也没有珍贵的珠宝首饰来装扮,但是这种大红大绿的色彩描绘,也同样表现了她泼辣的性格,颇有一点王熙凤的风采,虽然在颜色搭配上显得有点俗气,但是却非常符合她的人物形象。
红色是《红楼梦》中运用最多的色彩,在描写贾宝玉、林黛玉以及贾母等等的场景中,经常会看到红色的出现,在特定的场景中,红色也恰如其分地凸显了其相关人物性格中的一面[3]。
三、色彩在环境描写中的运用效果分析环境描写在小说中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要素,在《红楼梦》中,除了在表现人物性格方面大量运用了色彩的描述,在人物所处环境方面也同样运用色彩来营造氛围。
例如,林黛玉在《红楼梦》中被称为潇湘妃子,在描述她居住的潇湘馆时“前面一带粉垣……有千百竿翠竹遮映”,其中的主色调就是深绿色的竹子,每当有微风吹过时,就会发出“凤尾森森......”的声音。
在《红楼梦》中关于环境的描写部分,大部分是以绿色为主,绿色在现代生活中代表着一种安静、和平的象征,而绿色的竹子给人的的第一感觉就是冷清,这些都在潜意识里表现了林黛玉孤芳自赏的人物性格,也为她后来的命运变化埋下了伏笔。
而曹雪芹在描写薛宝钗所住的衡芜苑时“一所清凉瓦舍……青瓦花堵”,所用的主色调是灰色和白色,白色代表洁白无瑕,给人一种朴素的感觉,灰色给人的感觉就是含蓄,这两种颜色巧妙地表现出了薛宝钗为人处事比较周到的性格特点。
小说中通过这两种颜色所营造出来的清新淡雅的氛围让人感觉薛宝钗表面上看起来淡到极点,但是却为今后他清冷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在小说中,另外一个与薛宝钗性格决然相反的一个人物就是史湘云,她是一个个性非常高调的女子,尽管她也出身豪门大户,但是与林黛玉和薛宝钗相比,她宛然没有那种小家碧玉和大家闺秀的性格,她平时大大咧咧,与各种朋友饮酒吃肉,侃侃而谈。
因此小说在描述她的住所时所运用的色彩比较错综复杂“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一群蜂蝶穰穰的围着她,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下转第278页)分析《红楼梦》中的色彩艺术魅力亓雪莹 于洁(长春理工大学,吉林长春 130022)摘要:《红楼梦》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具有很深的艺术造诣。
在这篇小说中,作者曹雪芹运用了大量的色彩来描述色彩与人物服饰、人物性格以及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本文以《红楼梦》的色彩为切入点,大量运用了小说中的例子,分析了色彩在人物服饰、人物性格以及地理环境中艺术魅力表现。
关键词:色彩;服饰;性格;艺术表现中图分类号:J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8)11-0275-002智库时代·278·百家争鸣(2)就国内外的环境而言:“前三十年”的初期,我国处于内忧外患,国内尚未完全解放,反动势力攻击新生政权、轰炸大陆。
帝国主义不仅对我们的政治进行孤立、对经济封锁,而且也步步威胁军事。
“后三十年”,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中国有更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去发展自身。
国内,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重大决策:即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行改革开放。
此后,中国逐步确立了符合自身实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
国际上,中国以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并且在全球化时代大放异彩[3]。
(3)就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而言;“前三十年”我国犯过严重的错误,例如:经济建设急于求成,掀起了一股‘浮夸风’、‘共产风’;片面追求‘一大二公’;错误开展阶级斗争等。
这一切错误的根源就在于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不完全,制定的一些路线、方针、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后三十年”,党带领人民在吸取“前三十年”经验教训的同时,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具体的实际相结合,逐步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其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使我们能够更合理、更清楚地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有利于我们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60年的风风雨雨,新中国由贫困走向繁荣,尤其是改革开放的“后三十年”,我国取得伟大的成就,但这一切的成绩都建立在“前三十年”日积月累的基础之上,没有改革开放的“前三十年”,就没有改革开放的“后三十年”,前进中有曲折、曲折中向前进,“前三十年”的正面经验可以继承,反面教训也可以借鉴,都为“后三十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过程观点的视角下重新审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把他们看成前后相继而又不可分割的阶段,端正思想认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作者简介】李少霞(1993-),女,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
【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3-64.[2]张新远.马克思主义哲学过程论初探[J].东岳论坛,1994, (4) :54-58.[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72.(上接第276页)在大学生的潜意识里形成恶性循环,影响了学生的心里健康。
“就业焦虑”这种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存在大学生中,并成为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一个新任务,引起了社会和高校高度重视。
一方面针对具体个人及时给予关注和心理调解,避免病情严重,产生过激行为;另外积极开设相关的心里课程,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初入社会所出现的问题,让学生正视“就业焦虑”,适当降低就业期望值,保持快乐健康的心境。
毕业生应加强核心技能,对此关注和重视,进行学习和锻炼,充分做好就业准备,积极培养自己的职业竞争力[4]。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客观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
以不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而为成功找方法的心态,学会激励鼓舞自己,有一定的求职策略,下次能够求职成功。
(四)开展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开设就业课程帮助学生做好学业规划与职业规划,实施学生能力提升计划,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及市场认可度,指导学生在学习期间在社交、生活、能力多方面能够不断的自我积累,对自己有清楚的认知,正确把握职业方向;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组织和社团组织的重要作用,加强社团建设,以党团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技能竞赛,努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开展模拟求职、演讲赛、辩论赛、礼仪大赛、素质拓展、调研大赛等活动,让学生参与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感受团队合作的快乐、良好的沟通能力、细节把握、职场礼仪等方面的习惯养成;开展职业生涯设计比赛,举办优秀毕业生评选,定期邀请企业专家来校作讲座等活动加强学生在职业素养方面的认知。
(五)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以创业带动就业习近平同志在天津考察时,他勉励学生转变择业观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善于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勇于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方去。
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帮扶感到困难的学生,积极培养学生提高职业转换能力,增强就业创业的能力。
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教育机构和各大高校应建立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加强教育引导;开设开放型和多层次的实践课程,做到校企结合、学研结合、产学结合,建设创新创业园区和实验场所,建立稳定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