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表格式)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圆柱与圆锥 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圆柱与圆锥 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课标要求:本单元观察物体,动手操作,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各种计算公式。

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是在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本单元包括圆柱与圆锥的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计算。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2、使学生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

本单元观察物体,动手操作,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它们的组成;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归纳出圆柱的表面积、体积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参透数学的“转化”思想;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实事求是等良好品质。

2、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正确计算。

4、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3.1 圆柱的认识教材分析:教材首先呈现了现实生活中具有圆柱特征的建筑物和生活用品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学生思考,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给出图形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对圆柱的认识经历“抽象——表象——抽象”的过程。

教学目标: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出示教材第17页的建筑物及物品图,引导学生观察。

师:在生活中有许多这种形状的物体,谁知道它们都是什么形状?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样的形状。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表格式)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表格式)

圆柱的体积 审核人
课型
讲授课
课时 总数 授课 日期
1
授课人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会推导圆的面积公式,认识了圆柱的特征的基础 上,进一步从体积方面丰富学生对圆柱的认识。 1、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 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 1、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2、应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 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完成第23页练习四的第4、8、10、12题。
教 学 反 思
/
数学备课大师 【全免费】
课题 备课人 教 材 分 析 教 学 目 标 教学 重点 与 难点 法制教育 渗透知识 点 教学用具 马志友 陈发秀
课题 备课人 教 材 分 析
圆柱的表面积 马志友 陈发秀 审核人
课型
讲授课
课时 总数 授课 日期
1
授课人
本节教材注重加强学生对图形计算方法的探索和在操作中对问题的 。 然后通过直观手段,让学生将圆柱模型展开,引导学生总结出圆柱的侧面 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1、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 法。 2、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备课大师 【全免费】
一、激趣导入 1、出示教材第 17 页的建筑物及物品 1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 图,引导学生观察。 师:在生活中有许多这种形状的物体, 图。 谁知道它们都是什么形状?这节课我们就 2、揭示课题。 一起来认识这样的形状。 2、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整体感知圆柱 1.整体感知圆柱 (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 2.教学例 1:认识圆柱 说喜欢圆柱的理由。 3、教学例 2:圆柱的侧 (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 面展开 的物体。 2.教学例 1:认识圆柱 (1)认识圆柱的面。 师: 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 说说 发现了什么? 师:指导看书,引导归纳。(上下两个面叫 做底面, 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的 曲面叫侧面。) (2)、认识圆柱的高 a.操作思考: 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 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 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关? b.引导小结: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关. c.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板书: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d.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归纳小结并板书: 圆柱的高有无数条, 高的 长度都相等。 3、教学例 2:圆柱的侧面展开 (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 蜡笔、 水彩笔、 固体胶水等有商标纸的 圆柱形实物, 分别把商标纸剪开, 再打

3圆柱与圆锥(教案)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3圆柱与圆锥(教案)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3圆柱与圆锥(教案)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性质以及它们的体积计算公式。

具体涉及到教材的第五、六、七课时内容。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性质,了解它们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重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性质以及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圆柱和圆锥模型、体积计。

学具:笔记本、尺子、圆柱和圆锥模型。

五、教学过程1.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新课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性质以及体积计算公式。

3.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求解圆柱和圆锥体积的方法。

4.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行解决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性质以及体积计算公式。

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a. 圆柱的底面和侧面都是圆形。

b. 圆锥的底面是圆形,侧面是三角形。

c. 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

d. 圆锥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除以3。

a. 圆柱的体积等于______乘______。

b. 圆锥的体积等于______乘______除以______。

2.答案:(1)判断题:a. √b. √c. √d. ×(2)填空题:a. 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

b. 圆锥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除以3。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性质以及体积计算公式的掌握情况总体良好。

但在课堂提问环节,发现部分学生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不深。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拓展延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体,尝试计算它们的体积,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主备课教师
马蕊
备课组组长
马蕊
备课单元
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圆柱的体积(教材第25页例5)
教学课时
1
教学目标
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1.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并能运用其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1.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并能运用其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教师展示课件中常见的圆柱形物体。
(3)教师:这些物体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大家也可以拿出自己手中的圆柱形物体看一看,摸一摸。
(4)教师又拿出几个不是圆柱,接近圆柱形物体,然后问:它们是圆柱吗?为什么?那么什么样的物体才是真正的圆柱?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圆柱一定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
2.教学例1。
2.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圆柱教具一套。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第1课时)
针对本节教学内容设计练习题
集体备课补充
一、复习导入
1.口头回答。
(1)什么叫体积?怎样求长方体的体积?
(2)怎样求圆的面积?圆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3)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在学生回忆的基础上,概括出“转化图形——建立联系——推导公式”的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第课时)
针对本节教学内容设计练习题
集体备课补充
一、情景导入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位朋友,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师拿起圆柱体模型,让学生一起说出它的名字。)
师:在一年级我们就看见过它,却没有深刻认识它,想不想进一步认识它?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的体积教案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的体积教案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的体积教案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六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的体积”,我们将学习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及其应用。

教材内容包括:圆柱的体积公式,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能够运用这些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圆柱和圆锥的模型。

学具:学生每人一份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圆柱和圆锥形状的物体,如圆柱形的饮水桶,圆锥形的粉笔盒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体的体积如何计算。

2. 圆柱的体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发现圆柱的体积与底面积和高有关,进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V=πr²h。

3. 圆锥的体积:同样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发现圆锥的体积与底面积和高有关,进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V=1/3πr²h。

4. 例题讲解:以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它们的底面积和高都相等为例,讲解如何利用体积公式计算它们的体积,并引导学生理解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体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6. 应用拓展: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利用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和圆锥形状物体的体积。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圆柱的体积V=πr²h圆锥的体积V=1/3πr²h七、作业设计1. 请用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计算下面各题:(1)一个底面半径为3cm,高为5cm的圆柱的体积是多少?(2)一个底面半径为4cm,高为10cm的圆锥的体积是多少?答案:(1)V=πr²h=π×3²×5=141.3cm³(2)V=1/3πr²h=1/3π×4²×10=167.5cm³2. 思考题: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那么它们的体积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辅导。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圆锥整理和复习》教案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圆锥整理和复习》教案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圆锥整理和复习》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柱圆锥整理和复习》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特性、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相关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圆柱和圆锥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特性、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特性、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2.难点:对一些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圆柱和圆锥模型、多媒体课件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圆柱和圆锥模型、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特性、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呈现(10分钟)1.教师通过展示圆柱和圆锥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其特征。

2.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圆柱和圆锥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操练(10分钟)1.教师给出几个有关圆柱和圆锥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2.学生互相交流解题过程,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巩固(10分钟)1.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运用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拓展(10分钟)1.教师提出一些有关圆柱和圆锥的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2.学生互相交流解题过程,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表格式)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表格式)
讲授课
课时总数
1
教材
分析
本节教材注重加强学生对图形计算方法的探索和在操作中对问题的。然后通过直观手段,让学生将圆柱模型展开,引导学生总结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1、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环节及内容
师生互动(具体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2、揭示课题。
1、出示教材第17页的建筑物及物品图,引导学生观察。
师:在生活中有许多这种形状的物体,谁知道它们都是什么形状?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样的形状。
2、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整体感知圆柱
2.教学例1:认识圆柱
2.口头回答下面问题。
(1)一个圆形花池,直径是5米,周长是多少?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同学们,圆柱的表面积指什么?怎样求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圆柱的表面积。
二、教学新识
1.圆柱的侧面积。
2.理解圆柱表面1.圆柱的侧面积。
(1)圆柱的侧面积的含义。
(2)推导公式。
第三单元/组教材分析
项目
修改栏
课标要求:
本单元观察物体,动手操作,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它们的组成;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归纳出圆柱的表面积、体积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参透数学的“转化”思想;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实事求是等良好品质。
出示圆柱的展开图: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呢?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同步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同步教学设计
针对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将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针对学生的知识层次,本节课将从简单的复习引入,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避免直接给出结论,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
2. 针对学生的能力层次,本节课将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例如,在讲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时,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学具,观察和对比两者的异同。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圆柱与圆锥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圆柱与圆锥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圆柱与圆锥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4. 圆柱与圆锥的练习题:计算圆柱的体积,底面积 = π × r²,高 = h,体积 = π × r² × h;计算圆锥的体积,底面积 = π × r²,高 = h,体积 = (1/3) × π × r² × h。
当堂检测:
1. 请用一句话概括圆柱的特征。
2. 请用一句话概括圆锥的特征。
3. 请用一句话概括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
知识拓展:
介绍与圆柱与圆锥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圆柱与圆锥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圆柱与圆锥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3. 素质方面: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合作意识等方面也存在差异。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科具有浓厚的兴趣,但也有少数学生对数学学科较为抵触。在合作意识方面,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而也有部分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较为被动。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圆柱和圆锥》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圆柱和圆锥》教案

探索交流,分1.整体感知圆柱(1)课件出示岗亭,客家围屋,比萨斜塔,灯笼,蜡烛等实物图。

提问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教师小结:这里的岗亭,客家围屋,比萨斜塔,灯笼,蜡烛的形状都是圆柱体,简称圆柱。

人们把许多建筑物设计成圆柱形状,以增加立体感和美感。

(2)投影出示上述实物图形中抽象出的圆柱几何图形。

(3)交流生活中的圆柱形的物体。

2.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1)观察一个圆柱形的物体,看一看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有什么特征。

同桌讨论:圆柱由哪几个部分组成,有什么特征。

(2)组织交流通过交流得出:圆柱是由3个面围成的,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底面,圆柱周围的面叫做侧面,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教师投影出示圆柱的几何图,并在图中显示底面,侧面和高。

(3)请学生说说手中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4)感知圆柱上下两个底面的关系和侧面的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底面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学生可能会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得出圆柱上下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a.可以剪下来比较;b.量半径、量直径;c.量周长;d.把模型的底面固定再纸上沿着它的周边再纸上从现实生活中具有圆柱特征的建筑物和生活用品的图片上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整体感知圆柱形,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圆柱的组成及其特征,以及圆柱侧面,底面及其之间的关系。

学生观察一个圆柱形的物体并同桌讨论、交流结果。

引导学生观察,议论,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有什么关系,么发现的?画出一个圆,再把模型倒换过来比较。

(5)做一做,把一张长方形的硬纸板贴在木棒上,快速转动木棒,看看转出来的是什么?(6)完成教材第18页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填写在教材上。

3.认识圆柱侧面展开图投影出示第19页的例2。

(1)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把罐头盒的商标如下图所示那样剪开,再展开。

学生观察猜测,它会是什么形状?剪一剪:请大家拿出贴有商标纸的饮料罐,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然后展开摊平,会得到一个长方形。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第3单元 圆柱与圆锥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第3单元 圆柱与圆锥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含每节课教学反思)第3单元圆柱与圆锥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是围绕圆柱、圆锥的相关知识展开的教学,包括: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在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展开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及表面积和体积的学习。

本单元的教学突出了几何图形的形象直观性,同时也突出了知识点的实践性,扩大了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范围。

在实践活动中,树立空间概念,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新课标要求:“扩大学生认识图形的范围,增加形体知识,进一步发展空间概念”。

在观察、操作中理解图形之间的联系,运用图形帮助理解图形。

从生活实际出发,理解和掌握运用图形相关知识解决实际的生产生活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体会转化、推理等数学思想。

理解和掌握圆柱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是本单元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中注意图形与现实生活的具体联系,运用实物引发学生对图形的理解,注意把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运用到教学中。

注重对图形表面积、体积公式的推导,使转化等数学思想的方法逐步形成。

通过剪剪、拼拼,与曾经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公式推导相联系,探索出圆柱的体积公式,帮助解决问题。

设计教学方案时,注意引导学生主体参与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探究学习,注重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从学生认知出发,用旧知识联系新知识,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剪剪拼拼,帮助学生探究出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圆锥的体积公式,进而帮助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树立空间观念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圆柱、圆锥的图形特点,初步认识圆柱、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如:圆柱的底面、侧面、高,圆锥的底面和高。

2.掌握圆柱表面积和体积公式,圆锥体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3.熟练运用公式,掌握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对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于立体图形已经建立了初步的空间概念,圆柱、圆锥的学习是对学生进一步的立体空间感的构建,使学生建立完整的空间概念,形成完整的空间思维体系。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第周第课时备课时间:月日上课时间:月日教学后记:第周第课时备课时间:月日上课时间:月日第周第课时备课时间:月日上课时间:月日教学后记:第周第课时备课时间:月日上课时间:月日是,因为长方体的体积=×,所以圆柱的体积=×。

用字母表示:V=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16dm2,高是5 cm。

它的体积是多少cm3?二、问题导航生活中许多容器是圆柱体,怎样计算圆柱体的容积呢?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个人自学↓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汇报↓欣赏评析↓小结归纳1教学例6(1)出示例6:右面这个杯子能装下一袋498ml的牛吗?(杯子的数据是从里面测量得到的。

)(2)思考:要求杯子够不够装,就是计算杯的,必须先算出再算,最后。

(3)学生尝试完成例6。

①杯子的底面积:3.14×(8÷2)2=3.14×42=3.14×16=50.24(cm2)②杯子的容积:50.24×10=502.4(cm3)=502.4(ml)2.比较一下求圆柱体的体积与例6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的是都要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不同的是求容积要从容器的里面测量数据。

)四、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的第1、2题。

让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五、总结提升总结在运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来进行一些实际问题时要注意哪些?教学后记:第周第课时备课时间:月日上课时间:月日第周第课时备课时间:月日上课时间:月日第周第课时备课时间:月日上课时间:月日。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第3单元圆柱与圆锥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是围绕圆柱、圆锥的相关知识展开的教学,包括: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在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展开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及表面积和体积的学习。

本单元的教学突出了几何图形的形象直观性,同时也突出了知识点的实践性,扩大了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范围。

在实践活动中,树立空间概念,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新课标要求:“扩大学生认识图形的范围,增加形体知识,进一步发展空间概念”。

在观察、操作中理解图形之间的联系,运用图形帮助理解图形。

从生活实际出发,理解和掌握运用图形相关知识解决实际的生产生活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体会转化、推理等数学思想。

理解和掌握圆柱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是本单元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中注意图形与现实生活的具体联系,运用实物引发学生对图形的理解,注意把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运用到教学中。

注重对图形表面积、体积公式的推导,使转化等数学思想的方法逐步形成。

通过剪剪、拼拼,与曾经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公式推导相联系,探索出圆柱的体积公式,帮助解决问题。

设计教学方案时,注意引导学生主体参与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探究学习,注重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从学生认知出发,用旧知识联系新知识,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剪剪拼拼,帮助学生探究出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圆锥的体积公式,进而帮助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树立空间观念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圆柱、圆锥的图形特点,初步认识圆柱、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如:圆柱的底面、侧面、高,圆锥的底面和高。

2.掌握圆柱表面积和体积公式,圆锥体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3.熟练运用公式,掌握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对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于立体图形已经建立了初步的空间概念,圆柱、圆锥的学习是对学生进一步的立体空间感的构建,使学生建立完整的空间概念,形成完整的空间思维体系。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第1课时圆柱的认识》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第1课时圆柱的认识》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第1课时圆柱的认识》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本节课“圆柱的认识”是该单元的第一课时。

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圆柱的定义、特征、展开图等基本知识,为后续学习圆柱的体积、表面积等概念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圆柱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几何观念,对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学习圆柱时,可能会将圆柱与其他立体图形混淆,对于圆柱的展开图、高与底面的关系等概念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逐步建立清晰、完整的圆柱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掌握圆柱的定义、特征、展开图等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圆柱的特征和展开图的理解。

2.圆柱的高与底面的关系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柱的特征。

3.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圆柱的理解。

4.运用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圆柱的模型、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圆柱的展开图示例。

3.准备练习题和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如易拉罐、圆柱形笔筒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它叫什么名字?请大家来说一说。

”从而引出圆柱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圆柱的图片和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圆柱的特征,如上下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侧面是曲面等。

六年级数学《(圆柱、圆锥)单元备课》的教案

六年级数学《(圆柱、圆锥)单元备课》的教案

六年级数学《圆柱圆锥单元备课》的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熟练运用相关的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过程,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责任感。

第一章:圆柱的认识1. 学习圆柱的定义:圆柱是由两个平行且相等的圆面和一个侧面组成的几何体。

2. 掌握圆柱的各部分名称:底面、顶面、侧面、高。

3. 理解圆柱的性质:圆柱的底面和顶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侧面是曲面。

第二章:圆柱的计算1. 学习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方法:表面积=底面积×2+侧面积。

2. 学习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体积=底面积×高。

3. 能够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并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圆锥的认识1. 学习圆锥的定义:圆锥是由一个圆面和一个顶点组成的几何体。

2. 掌握圆锥的各部分名称:底面、顶点、侧面、高。

3. 理解圆锥的性质: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曲面。

第四章:圆锥的计算1. 学习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体积=底面积×高÷3。

2. 能够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并解决实际问题。

3. 理解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实践与应用1. 能够运用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的体积等。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练习和实际应用,评价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注重学生的参与度、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问和解决问题。

3. 定期进行小测验和总结,了解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教学调整。

教学资源:1. 教学PPT、图片、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以直观展示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计算方法。

2. 提供相关的练习题和实际应用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侧面积的计算、体积的计算等。

本单元是对立体图形的进一步认识,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点,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立体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理解不深,容易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它们的侧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侧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圆柱和圆锥模型、多媒体课件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柱和圆锥模型,笔记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物体,如易拉罐、圆锥形的雪糕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体为什么是圆柱或圆锥形状?它们有什么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圆柱和圆锥的图片和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点。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以及圆锥体积的1/3系数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如通过展开圆柱侧面来解释侧面积的计算。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圆柱或圆锥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计算一个饮料罐的表面积或沙堆的体积。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用沙子填充一个圆柱形容器,然后倒入圆锥形容器,观察体积的关系。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圆柱与圆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包括底面、侧面、高和顶点等。
-学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底面积、侧面积)和体积,以及圆锥的体积。
-能够运用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举例解释:
-圆柱的重点在于理解其两个底面是相等的圆,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以及如何通过底面半径和高的关系来计算表面积和体积。
在课堂上,导入新课的部分,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学生们迅速进入了学习状态,对圆柱和圆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在理论介绍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我在讲授过程中反复举例解释。这让我意识到,对于基本概念的掌握是学好这部分内容的关键。
在新课讲授的过程中,我特别强调了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锥体积的1/3系数。通过案例分析,学生们对这些计算方法有了直观的认识。然而,难点部分仍然让学生们感到困惑,尤其是圆柱侧面展开后与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找到更生动形象的方法来解释这个难点。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柱与圆锥》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学会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并能够运用圆柱和圆锥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物图片和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探索圆柱和圆锥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平面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立体图形的认识还相对较弱,特别是对于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计算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直观感知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圆柱和圆锥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学会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并能够运用圆柱和圆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法,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柱和圆锥的特征2.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展示和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操作实践法:学生动手操作,亲自体验圆柱和圆锥的制作过程,增强对立体图形的感知。

3.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圆柱和圆锥的实物模型,用于展示和操作。

2.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圆柱和圆锥的动画演示。

3.准备练习题和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实物展示和多媒体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提问:你们见过哪些物品是圆柱和圆锥形状的?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包括底面、侧面、高等。

同时,展示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定义、特性、计算方法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直观的实物、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圆柱和圆锥的特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圆柱和圆锥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特性、计算方法还不太清楚,需要在本节课中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也需要被激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定义、特性、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柱和圆锥的定义、特性。

2.圆柱和圆锥的计算方法。

3.将圆柱和圆锥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2.采用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图片等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圆柱和圆锥。

3.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圆柱和圆锥的理解。

4.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物、图片等教学资源。

2.准备圆柱和圆锥的模型,方便学生直观地认识。

3.准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实物,如饮料瓶、漏斗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是什么图形?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实物展示,介绍圆柱和圆锥的定义、特性。

同时,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见到的圆柱和圆锥。

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圆柱和圆锥的模型,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其特性。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计算圆柱和圆锥体积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适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和圆锥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和圆锥教案

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内容:圆柱与圆锥,教材第十七页到第三十九页。

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计算。

3.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初步认识球,知道球的各部分名称以及球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5.培养仔细观察、勤于动手、大胆联想、善于分析、总结归纳的好习惯。

单元教学重难点:1.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

2.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

3.利用圆柱体、圆锥体等底等高条件下的关系解有关复杂应用题。

单元考点:1.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

2.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

3.利用圆柱体、圆锥体等底等高条件下的关系解有关复杂应用题。

单元课时安排圆柱与圆锥(9课时)第三至五周1.圆柱…………………………………………6课时左右2.圆锥…………………………………………2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第一课时圆柱的认识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认识圆柱的特征,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讲授法指导练习学习方法:自学练习法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圆柱实物模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目标,导入新课1.出示教材第17页的建筑物及物品图,引导学生观察。

师:在生活中有许多这种形状的物体,谁知道它们都是什么形状?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样的形状。

2.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二、自主学习出示自学提示:自学内容:课本17页到19页自学方法:先独立看书,结合圆柱实物模型,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学时间:7分钟自学要求:完成以下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三单元 圆柱与圆锥 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三单元 圆柱与圆锥 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包括:圆柱的认识、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认识和体积。

●教学分析本单元是在学习了长方体和立方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里学习立体图形的最后阶段,知识的综合性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因此,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圆的基础知识都是本单元的认知基础。

同时,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效迁移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材在编写上遵循了“特征—表面—体”的发展过程,使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理解逐步深入,并拓展到空心的圆柱(钢管、垫片等)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转化和极限是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师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

教材比较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编排了较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形成。

本单元在教学方法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实践探究,要让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获取知识,培养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认识圆柱、圆锥的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认识圆柱、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理解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体积的意义。

掌握圆柱、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运用公式计算表面积和体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体模型,动手制作展开图,切割剪拼等活动,理解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推理能力,渗透转化和极限的数学思想。

4.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勤于动手、大胆联想、善于分析、总结归纳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会运用公式计算表面积和体积,并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难点:圆柱、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重难点:动手操作,知识转化,合作探究。

单元课时安排:9课时1.圆柱第一课时圆柱的认识●教学内容圆柱的认识(教材17~19页,例1、例2,练习三)●教学目标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2)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教学环节及内容
师生互动(具体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2、揭示课题。
1、出示教材第17页的建筑物及物品图,引导学生观察。
师:在生活中有许多这种形状的物体,谁知道它们都是什么形状?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样的形状。
2、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整体感知圆柱
2.教学例1:认识圆柱
教学目标: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使学生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正确计算。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长方形
沿高剪┤ 斜着剪: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
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长
圆柱的高→长方形的宽
作业布置
完成第20页练习二的第3—5题。
教学反思
彭阳县第一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
科目:___班级:____日期:_月_日授课人:___
课题
圆柱的表面积
课型
出示圆柱的展开图: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呢?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
(3)小组讨论。
(4)引导学生根据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可以知道: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即:S=Ch)
(5)练习:完成第21页的“做一做”习题
2.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
认识圆柱的特征。
难点
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教学用具
圆柱体模型
教法、学法
观察探究、操作归纳。
教学过程
动态修改栏
2.口头回答下面问题。
(1)一个圆形花池,直径是5米,周长是多少?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同学们,圆柱的表面积指什么?怎样求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圆柱的表面积。
二、教学新识
1.圆柱的侧面积。
2.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3.教学例4
4.小结:
1.圆柱的侧面积。
(1)圆柱的侧面积的含义。
(2)推导公式。
3、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
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
圆柱体模型
教法、学法
合作探究、操作归纳。
教学过程
动态修改栏
教学环节及内容
师生互动(具体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
1、复习旧知。
2、揭示课题。
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2)、认识圆柱的高
a.操作思考: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关?
b.引导小结: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关.
c.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d.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单元\章节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在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的。圆柱与圆锥都是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教学圆柱和圆锥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的知识,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本单元包括圆柱与圆锥的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等内容。
归纳: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3)延伸发现.展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
1.做第17、18页“做一做”习题。
2.做第20页练习二的第1—2题。
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板书设计
圆柱的认识
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第三单元/组教材分析
项目
修改栏
课标要求:
本单元观察物体,动手操作,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它们的组成;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归纳出圆柱的表面积、体积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参透数学的“转化”思想;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实事求是等良好品质。
讲授课
课时总数
1
教材
分析
本节教材注重加强学生对图形计算方法的探索和在操作中对问题的。然后通过直观手段,让学生将圆柱模型展开,引导学生总结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1、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3、教学例2:圆柱的侧面展开
1.整体感知圆柱
(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
(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2.教学例1:认识圆柱
(1)认识圆柱的面。
师: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师:指导看书,引导归纳。(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3、教学例2:圆柱的侧面展开
(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蜡笔、水彩笔、固体胶水等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反馈后讨论:展开后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样剪的?展开后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是怎样剪的?
(2)操作探究。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①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在重复操作中观察。
教学难点:
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用具:圆柱体和圆锥体模型
总课时数:7课时
彭阳县第一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
科目:___班级:____日期:_月_日授课人:___
课题
圆柱的认识
课型
讲授课
课时总数
1
教材
分析
教材首先呈现了现实生活中具有圆柱特征的建筑物和生活用品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学生思考,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给出图形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对圆柱的认识经历“抽象——表象——抽象”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