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山谷中的谜底》相关知识:大自然的秘密
17课山谷中谜底教案
17《山谷中的谜底》教材分析《山谷中的谜底》是主题单元“探索与发现”中的第三篇课文,是一篇以成因和道理为说明对象的说明课文。
《山谷中的谜底》记叙了加拿大魁北克省山谷中一个奇观的自然现象,启示人们悟出这样一个道理:“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
”揭示出了一种生存的智慧: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的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作出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
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对于不谙世事的孩子,骤对强暴和逆势,这种以退为进、保护自我的生存策略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预习要求1、读熟课文,自学本课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2、自学了解加拿大魁北克山谷有个什么谜?谜底是什么?在文中画出有关语句。
3、联系生活实例或读读历史故事《卧薪尝胆》、《韩信胯下之辱》,说说自己对“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的理解。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自主学习,掌握本课的4个生字,理解“反弹”、“弯曲”等新词。
3、读懂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
教学难点理解第二个旅行者的话,初步领悟“弯曲”的人生哲学。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把钢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扣“谜”导入,激趣促学(出示课件):皮肉粗糙手拿针,悬岩绝壁扎下根,一年四季永长青,昂首挺立伴风云。
(打一植物)——松树 2.简介谜语的组成:一般由谜面和谜底两部分构成。
3.这节课,咱们还要猜一个谜,是一个“山谷中的谜”。
(板书:山谷中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全文,要求:(1)边读边画出生字词,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看清字形。
(2)找一找“山谷中的谜”和“谜底“分别是什么,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读书情况。
3.检查自读情况。
《山谷中的谜底》教案
《山谷中的谜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山谷中的谜底》。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自然现象和科学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推理和判断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2)学会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山谷中的谜底》。
(2)掌握生字词及其运用。
(3)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自然现象和科学知识。
2. 教学难点:(1)对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和科学知识的理解。
(2)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课文内容,培养其推理和判断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山谷中的自然现象。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山谷中现象的疑问。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山谷中的谜底》。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3)学生练习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推理和判断山谷中的谜底。
(3)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推理和判断过程。
四、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山谷中的谜底》。
(2)运用本节课所学生字词,写一篇关于山谷中的现象的小短文。
2. 拓展作业:(1)学生调查周围的自然环境,了解更多的自然现象。
(2)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关注和保护自然环境。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讨论的表现,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和课文内容的理解。
《山谷中的谜底》教案
《山谷中的谜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山谷中的谜底》的主要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3)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3)培养学生对待困难和挫折的积极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山谷中的谜底》的主要内容介绍。
2.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解析。
3. 人物形象分析:主人公的特点、其他角色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山谷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山谷的神秘和谜底的可能性。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教师进行讲解和解答。
3. 人物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主人公和其他角色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4. 重点词语和句型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四、作业布置1.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小练笔,可以是故事续写或者角色感受。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准备进行课堂讨论。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学生的反馈等,以便对后续的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来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口语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的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来评估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写作能力的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写作练习来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山谷中的谜底》的文本。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3. 重点词语和句型的练习题。
4. 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的指导材料。
山谷中的谜底教案
大山谷中的谜底预习提示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美丽的大自然总令人神往!投身在大自然的怀抱,我们总是无比喜悦!的确,大自然除了供人们欣赏之外,还会通过自身的某种现象给人以启迪,而关键在于你善不善于领悟!今天,就让我们用自己敏锐的双眼、智慧的大脑到加拿大的魁北克去感受、去领悟吧!阅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会自主学习,掌握本课四个生字,理解新词“抗争、反弹、完好无损(加拿大、魁北克)”等(绿线内的只识不写)。
读懂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进行字词句的训练。
理解第二个旅行者的话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确实,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谜语导入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出示初读要求,学生按要求自学:自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达到正确、流利。
思考刚才提的问题(这是哪个山谷?迷是什么?谜底是什么?怎样揭开的?)。
巡视学习情况,相机解决问题。
(指导同位交流预习情况)检查初读情况——组织交流自学情况出示生字。
指名认读,正音,记忆。
指名逐节朗读,相机指导读好长句,纠正字音。
组织交流词语理解。
重点交流:“抗争、反弹、完好无损(加拿大、魁北克)”等,着重交给理解的方法: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或查字典理解词语。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默读,根据要求给课文分段。
提示: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山谷中的谜?那几则自然段写了旅行者揭开了谜底?看看课文可以分为几段?每一段写了什么?组织交流,讨论:第一段:加拿大魁北克山谷奇异的自然景观是个长期没有解开的谜。
第二段:两个旅行者通过仔细观察揭开了这个谜底。
第三段:写了两个旅行者的对话。
(词义的模糊性和概括性决定了语文学习的整体性原则。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山谷中的谜底(附教案)
山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唯 一能引人注意的是,它的西坡长 满松、柏、柘、女贞等杂树,而 东坡只有雪松。
1 用钢笔描红。
魁贞篷丫
篷(上下结构,不要写 成半包围结构)
kuí
zhēn
pénɡ
yā
zhè
魁 贞 篷 丫 柘 魁北克 唯一 女贞 奇异 帐篷 漫天飞舞 弹性 枝丫 完好无损 摧毁 毁灭 柘
魁北克 帐篷 完好无损 柘
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 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 那样先弯曲一下,作适当的让步,以 求反弹的机会。 确实,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 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 抗争,也要学会退让,以退为进, 一样可以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凭着自己国力强大,领兵攻打越国。结 果越国战败,越王勾践于是被抓到吴国。吴王为了羞辱越王,因 此派他看墓与喂马这些奴仆才做的工作。越王心里虽然很不服气 ,但仍然极力装出忠心顺从的样子。吴王出门时,他走在前面牵 着马;吴王生病时,他在床前尽力照顾,吴王看他这样尽心伺候 自己,觉得他对自己非常忠心,最后就允许他返回越国。 越王回国后,决心洗刷自己在吴国当囚徒的耻辱。为了告 诫自己不要忘记复仇雪恨,他每天睡在坚硬的木柴上,还在门上 吊一颗苦胆,吃饭和睡觉前都要品尝一下,为的就是要让自己记 住教训。除此之外,他还经常到民间视察民情,替百姓解决问题 ,让人民安居乐业,同时加强军队的训练。 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变得国富兵强,于是越王亲自 率领军队进攻吴国,也成功取得胜利,吴王夫差羞愧得在战败后 自杀。后来,越国又趁胜进军中原,成为春秋末期的一大强国。
谜底
东坡为什么只有雪松,而没有其他 树?西坡为什么除了雪松之外,还 有其他树?
《山谷中的谜底》教案
《山谷中的谜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山谷中的谜底》的主要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山谷中的自然景观和动植物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谜底及其背后的科学道理。
(2)学会通过观察、思考、推理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珍惜和感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山谷中的谜底》的主要内容及其背后的科学道理。
(2)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山谷中的自然景观和动植物特点。
2. 教学难点:(1)谜底背后的科学道理的理解。
(2)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思考、推理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手段,为学生创造生动的山谷环境,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
2.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寻找答案。
3. 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PPT,包括山谷图片、动植物图片等。
2. 视频资料:关于山谷景观、动植物的视频。
3. 生字词卡片:用于学生学习生字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山谷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山谷景观。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山谷的了解和印象。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3)学生合作探讨,分析课文中的谜底及其背后的科学道理。
3. 知识拓展:(1)教师介绍山谷中的动植物特点,引导学生了解生态环境。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互相交流学习。
4. 实践环节:(1)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山谷的美丽和神秘。
《山谷中的谜底》教案
《山谷中的谜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科学知识,如山谷的形成、植物的生长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山谷中的谜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内容,了解山谷的形成、植物的生长等科学知识。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山谷中的谜底展开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探究山谷中的谜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科学知识。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科学知识的深入理解。
(2)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创新程度等。
3.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观察、实验等。
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山谷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山谷中的谜底》教案
《山谷中的谜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课文《山谷中的谜底》的主要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事情发展顺序进行描述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懂得在困难面前,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勇于面对挑战。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2. 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三、教学难点1. 学会通过事情发展顺序进行描述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自然环境的图片或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或视频展示山谷的自然景色,吸引学生注意力。
(2)板书课题《山谷中的谜底》,引导学生思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分享学习生字词的心得。
3. 合作交流(1)分组讨论:课文讲述了山谷中发生了什么故事?4. 讲解课文(1)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2)学生发表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5. 实践应用(1)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
(2)学生互相分享,交流经验。
6. 小结拓展(2)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保护环境的文章。
六、教学练习1. 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一些选择题或填空题,以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故事发展顺序进行一个短篇故事的创作。
七、课堂讨论1. 引导学生就课文中的环保主题进行讨论,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环保行动。
八、角色扮演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如故事中的主人公、自然界的生物等)。
2. 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重现课文中的场景,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山谷中的谜底》教案
《山谷中的谜底》教案《山谷中的谜底》教案第1教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要求能正确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书写本课的生字。
学重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学习生字组成的词语。
难点:生字的书写教学准备?图片、.课件教学过程设计一、猜谜导入二、初读课文三、精读训练四、作业同学们,现在我请大家猜一个谜语。
“麻屋子,红账子,里头住着白胖子”。
这是什么(花生)对!我说的“麻屋子,红账子,里头住着白胖子”叫谜面。
“花生”呢(谜底)谜底就是谜语的答案,有时也比喻事情的真相。
板书课题:10山谷中的谜底以简笔画让学生理解“山谷”:两山之间低凹而狭窄的地方。
“山谷中的谜底”也可以怎么理解(山谷中某一奇异现象的真相)那么,这山谷中有什么谜它的谜底也就是事实真相又是什么它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1、各自轻轻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2、自学生字词。
(1)查词典并联系课文内容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惟一:只有一个,独一无二。
摧毁:用强大的力量毁坏。
(2)一了解的词语女贞:树的名字。
(3)用钢笔描红、临写3、指名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
4、理清文章层次。
(1)(1)如果用猜字谜来打比方的话,文章的哪一部分是谜面,哪一部分是谜语底?默读课文画出两个部分的起止。
(第1、2自然段为第一段,谜面;第3~6自然段为第二段,谜底)(2)说说各段的段落大意。
(第一段:魁北克的一个山谷里有一个奇异景观,西坡长满多种树,东坡只有雪松。
第二段:两位旅行者揭开谜底并且从中得到启示)(3)各自默读课文思考,并在课文中画出:a写山谷中的“谜”的句子。
b两位旅行者得到的启示。
讨论。
1、指名读第一段,要求用简笔画表示“南北走向的山谷”及“东坡,西坡”。
2、这条山谷有一个什么“谜”(西坡:长满……东坡:只有雪松)从“许多人不知所以然”再次理解“谜语的意思。
3、指名朗读第一段,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1、用钢笔描红、临写2、抄写生字激趣导入设疑激趣动手实践,加深理解。
《山谷中的谜底》教案
《山谷中的谜底》教案一、揭示课题,引导质疑。
1、理解什么是“谜”、什么是“谜底”。
2、质疑。
如:山谷中有什么谜?谜底是什么?是谁揭开了这个谜底?……二、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联系课文想想新词的意思,在不懂之处做上记号。
为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针对瞬息万变的课堂教学实际,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理性的重组:首先利用常见的五子棋、跳棋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点阵,再通过生动有趣的找朋友活动,为学生呈现了形似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部分点阵图,让学生发现概括点阵中的规律,从而计算出后面图形点的数量。
3、读完后思考一下刚才提出的问题。
三、检查学生初读情况。
四、组织交流初读收获,引导进一步质疑。
1、说说自己读懂的“谜”和“谜底”,找读文中有关句段。
2、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视情况相机处理。
五、指导生字书写。
六、布置作业。
1、继续练读课文。
2、抄写词语。
一、复习引入:学生介绍山谷中的谜和揭开谜底的人。
二、速读全文,以旅行者的口吻练说旅行收获,直奔学习重点。
【答案及解析】ACDURL,即统一资源定位器(UniformResourceLocators),由协议、主机名、路径及文件名三个部分组成。
1、示:这次旅行,我不仅,而且。
2、划出文中写启示的句子,再练说。
(可引用另一位旅行者的话或文末的句子)3、设疑:他们怎么会从雪松身上得到这个启示?“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是什么意思?三、自读第3自然段,自主感悟。
教材所提供的主题图是现代化的建设工地,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
课始,让学生从主题图中找三角形,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美是由许多几何图形构成的,三角形就是其中的一种。
四、组织交流,感受雪松智者、强者形象,理解启示的含义。
1、学生自由交流读后感受、理解,教师随机引导。
2、读书要边读边想象,脑子里要浮现文字描绘的景象,这就把书读懂了,读活了。
学生再读,边读边想象。
《山谷中的谜底》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
《山谷中的谜底》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山谷中的谜底》优秀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自主学习,掌握本课的4个生字,理解“反弹”、“弯曲”等新词。
3、读懂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二、教学难点读懂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理解第二个旅行者的话,初步领悟“弯曲”的人生哲学。
三、板书设计:(北)特殊的风向10(西坡)山(东坡)长谷只雪小——满中有——雪大:积长期观察杂的雪树谜松——本领大:弯曲反弹细致观察底苍翠挺拔落有所发现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生存和发展(南)四、作业设计、安排1、课内:生字描红、抄写词语。
2、课外:搜集有关揭开自然之谜的故事和文章。
读了课文后想到了哪些名言、俗语,写下来。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并揭示课题1、板书“谜”,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
谜可以指谜语,有时也指不明真相的事物或现象。
如自然之谜、科学之谜等等。
(强调“谜”是言字旁)2、板书“底”,再让学生说说对“谜底”的理解。
谜底可以指谜语的答案,有时指的是事情的真相。
3、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神奇的自然界中就有许多人类一时还无法了解真相的现象。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探寻山谷中的谜底。
(板书“山谷中的’”)齐读课题。
4、读了课题,你的脑海中会产生哪些问题呢?学生质疑。
(预设:山谷在哪里?山谷中有什么样的谜?谜底到底是什么?谁揭开了谜底?怎样揭开的?)二、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学生自由轻读课文,想想自己能解决刚才提出的哪几个问题?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想想生词的意思,对文中不理解的词语与同桌商量一下,实在不能解决的词语准备质疑。
3、交流并检查课文的自读情况:出示生字词指读,交流对生词的理解,对课文中的词语进行质疑,并讨论解决词语的意思。
4、说说自己能解决哪个问题了?是从哪一小节中读明白的?指读课文,检查课文的读通情况,结合进行正音,指导学生读顺部分句子。
《山谷中的谜底》教学教案
《山谷中的谜底》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山谷中的自然环境和谜底的相关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能力。
(2)运用思维导图、关键词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总结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求知的兴趣和态度。
二、教学内容第1课:谜底的出现1. 导入:展示山谷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山谷的特点。
2.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探讨谜底:学生分组讨论,猜测谜底的可能性。
第2课:山谷的自然环境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山谷的特点和谜底的可能性。
2.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山谷的自然环境。
3. 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分析谜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山谷的自然环境与谜底的关系。
第3课:探索山谷的秘密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山谷的自然环境和谜底的可能性。
2.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探索山谷的过程。
3. 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总结谜底: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山谷的秘密。
第4课:山谷中的生态平衡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山谷的秘密和谜底的可能性。
2.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山谷中的生态平衡。
3. 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探讨谜底: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山谷中的生态平衡与谜底的关系。
第5课:保护山谷环境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山谷中的生态平衡和谜底的可能性。
2.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了解保护山谷环境的重要性。
3. 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总结与反思: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保护山谷环境的方法和意义。
山谷中的谜底教案【3篇】
山谷中的谜底教案【精选3篇】山谷中的谜底教案【精选3篇】一《山谷中的谜底》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散文。
用简练的文笔,通过记叙加拿大魁北克山谷的一个奇异的自然现象,告知人们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以退为进。
教学中我设计了三个板块:复习导入、学文感知、拓展延长。
我以“在加拿大的魁北克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有一个什么谜?”作为新课的导入,接着让同学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要求同学思索并争论“这个谜是怎样被揭开的?”引导同学抓住松树特有的本事进行理解感悟,从而弄清为何东坡只有雪松而西坡除雪松外还有其它杂树的缘由,来揭开谜底。
在此基础上,引导同学理解感悟“启示”。
最终一个环节进行拓展训练,让同学联系生活的实际,进行填空的练习。
“阅读是同学共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同学的阅读实践。
”所以教学中我以同学自读自悟为主,通过共性化的阅读、合作学习,在师生、生生、生本的公平对话中引导同学在读中学,在读中重悟。
教学中,我努力为同学营造一个宽松、民主、探究、合作的空间,以唤醒、激活他们自主学习的热忱;充分敬重同学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留下足够的空间为同学张扬共性、激扬灵性服务。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育同学主动参加、主动质疑、乐于探究的力量。
虽然教学中力求去贯彻落实这样的设计意图,但是在详细的操作过程中尚有不完善之处。
同学主体参加课堂的热忱不够,思维不够活跃,读的训练还需要加强,理解“启示”时还要更紧密地结合同学的生活实际,渗透对同学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章所包含的哲理,来体现语文教育的人文性。
山谷中的谜底教案【精选3篇】二上课的气氛不是和活跃,但想想自己也没有给同学的机会活跃,导入课题,我直接提出问题:"莫泊桑是怎样拜师学写作的?"让同学带着这样的一个问题自渎课文,给孩子一个充分读的时间,检查自读效果,我出示生字词检查,并让同学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结果大家竟然不能够很好的理解,于是乎我让同学再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义,有点注意学问点的教学了,这是失策,在逐段朗读课文的同时,我觉得同学的朗读有所欠缺,而且我本人也缺少那些上课的激情,同学虽然读了,但读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好像并没有反映出自主朗读的味道来.但细想来,六班级的同学自主读课文,根据四步导读里读课文,表面上都做到了,但深层次的东西好像没有发掘出来,而且这也不是偶一朝一夕就能把同学应到胜利的,说到这里,偶也在那反省,教学这个东西,教无定法,但里面的精髓还是在于老师自己的挖掘,这节课也给我一个教训,既要教教材,又要用教材教,给同学一个充分自主的朗读空间,让同学真正的体会文本之美.盼望自己以后真正能够的能做到与文本,与同学,的发至内心的对话.山谷中的谜底教案【精选3篇】三《山谷中的谜底》是苏教版第十二册的一篇讲读课文。
《山谷中的谜底》语文公开课教案
《山谷中的谜底》语文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山谷中的谜底》的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面对挫折,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面对挫折,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三、教学准备1.课文《山谷中的谜底》2.PPT课件3.生字词卡片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板书课题:“山谷中的谜底”,引导学生思考:这篇课文会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2.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针对生字词进行讲解。
3.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段落,理解课文主旨。
(2)讨论:课文中的“谜底”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揭开谜底的?(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面对挫折时的感受。
4.深入探讨(1)小组讨论:课文中的“山谷”象征着什么?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2)全班交流,分享讨论成果。
(2)引导学生学会面对挫折,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6.作业布置(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面对挫折,积极面对生活”的感悟文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山谷中的谜底》,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同时也引导学生学会面对挫折,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今后需继续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1.教学效果分析(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较高,能较好地把握课文主旨。
(2)学生能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实际情景的运用。
(3)学生在面对挫折时,能积极调整心态,勇敢面对。
2.教学改进措施(1)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山谷中的谜底》教学教案
《山谷中的谜底》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山谷中的谜底》的主要内容,体会故事中的寓意。
(2)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合作和分享。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山谷中的谜底》2. 词汇:山谷、谜底、探索、合作、分享等3. 句型:What is the mystery in the valley? How do they solve it? 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课文的理解和词汇的掌握。
2. 难点:句型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图片展示:山谷、谜底等相关图片,引导学生产生兴趣。
(2)问题引导:What is the mystery in the valley? 让学生猜测和思考。
2. 课文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3. 词汇学习:(1)教师出示词汇,学生跟读和记忆。
(2)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词汇进行交流。
4. 句型练习:(1)教师出示句型,学生跟读和模仿。
(2)学生分组进行句型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小组讨论:(1)教师给出讨论话题:How do they solve the mystery in the valley?(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结果。
6.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巩固词汇和句型。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词汇和句型。
(2)写一篇关于《山谷中的谜底》的短文,用自己的话表达。
2. 拓展作业:(1)调查身边的朋友,了解他们解决的难题和经验。
(2)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谜底,进行探索和研究。
《山谷中的谜底》语文公开课教案
《山谷中的谜底》语文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山谷中的谜底》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学生能够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培养阅读、思考和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分析课文中的线索和细节,提高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自然景色的美好,培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学生通过课文中的故事,培养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和感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山谷中的谜底》的主要内容: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山谷中的谜底的故事,通过主人公的探索和发现,揭示了自然界的奥秘和人生的哲理。
2.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课文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情感丰富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山谷的图片或相关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色,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3.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线索和细节,帮助学生推理和解决问题。
3.3 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进行合作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互相交流和启发。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哲理和意义,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表达。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包括阅读、思考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4.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回答问题和合作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推理能力。
4.3 思考和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合作讨论中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包括观点的清晰度和逻辑性。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故事和主题,进行写作练习,可以是一篇故事、一篇日记或一篇感悟。
5.2 自然观察: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自然景点进行观察和描述,培养对自然环境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课文《山谷中的谜底》文本提供给学生阅读的课文文本,确保文本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参考文档】小学语文《山谷中的谜底》优秀教案-范文模板 (2页)
【参考文档】小学语文《山谷中的谜底》优秀教案-范文模板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小学语文《山谷中的谜底》优秀教案
教学要求:
1、课后四个生字,理解本课新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词句。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1、学生读课题,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
2、山谷中有什么谜底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找找看。
3、听课文录音。
二、由读课文,围绕下面要求自学:
1、试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句,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分节读课文,注意纠正字的读音。
2、联系上下文说说“始终、苍翠挺拔、摧毁”等词语的意思。
四、再读课文,初知课文大意。
【教育资料】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山谷中的谜底》相关知识:大自然的秘密
【教育资料】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山谷中的谜底》相关知识:大自然的秘密太平洋绿龟的体重在一百五十公斤左右,幼龟不及它的百分之一,幼龟一般在四五月间离巢而出,争先恐后爬向大海。
只是从龟巢到大海需要经过一段不短的沙滩,稍不留心便可能成为鹰等食肉鸟的食物。
那天我们上岛时,已近黄昏,我们很快就发现一只大龟巢,突然,一只幼龟率先把头探出巢穴,却又欲进而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
正当幼龟踯(zh)躅(zh)不前时,一只嘲鹰突兀而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问向导:你得想想办法啊!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界之道,就是这样的。
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唤。
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小龟,把它引向大海,那只嘲鹰眼见着到手的美食给抱走,只能颓(tu)丧地飞走了。
然而接着发生的事却使大家极为震惊。
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
现实很快我们明白:我们原来干了一件愚不呆及的蠢事。
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会返回龟巢。
现在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黄昏的海岛,阳光仍很明媚。
从龟巢到海边的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挡,成百上千的幼龟结群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它们确实可以饱餐一顿了。
天啊!我听见背后有人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这时,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鹰、海鸥、鲣(jiān)鸟的口中之物,我们的向导赶紧脱下头上的棒球帽,迅速抓起十数只幼龟,放进帽中,向海边奔去。
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气喘吁吁地来回奔跑,算是对自己过错的一种补救吧。
一切都过去以后,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两只嘲鹰仍静静地伫立在沙滩下,希望能捕捉到最后一只迷路的幼龟做佳肴。
我和同伴们低垂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前进。
似乎在这群凡人中间,一切都寂然静止了。
终于,向导发出了他的悲叹:如果不是我们人类,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危害。
《山谷中的谜底》语文公开课教案
《山谷中的谜底》语文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线索,推理出谜底。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学会珍惜亲情、友情,懂得感恩。
(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2)通过课文中的线索,推理出谜底。
(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学习能力。
3. 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4. 学生分组讨论的道具或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简介课文作者及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分享学习生字词的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的语言美。
(2)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深层含义。
4. 线索推理(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线索推理出谜底。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推理过程和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文最新推荐------------------------------------------------------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山谷中的谜底》相关知识:
大自然的秘密
我和七个旅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到达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
我们去那里旅游的一个目的是,这个海岛上有许多太平洋绿龟用来孵化小龟的巢穴,我们想实地观察一下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里。
太平洋绿龟的体重在一百五十公斤左右,幼龟不及它的百分之一,幼龟一般在四五月间离巢而出,争先恐后爬向大海。
只是从龟巢到大海需要经过一段不短的沙滩,稍不留心便可能成为鹰等食肉鸟的食物。
那天我们上岛时,已近黄昏,我们很快就发现一只大龟巢,突然,一只幼龟率先把头探出巢穴,却又欲进而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
正当幼龟踯(zhí)躅(zhú)不前时,一只嘲鹰突兀而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1 / 3
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问向导:你得想想办法啊!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界之道,就是这样的。
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唤。
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小龟,把它引向大海,那只嘲鹰眼见着到手的美食给抱走,只能颓(tuí)丧地飞走了。
然而接着发生的事却使大家极为震惊。
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
现实很快我们明白:我们原来干了一件愚不呆及的蠢事。
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会返回龟巢。
现在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黄昏的海岛,阳光仍很明媚。
从龟巢到海边的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挡,成百上千的幼龟结群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它们确实可以饱餐一顿了。
天啊!我听见背后有人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范文最新推荐------------------------------------------------------ 这时,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鹰、海鸥、鲣(jiān)鸟的口中之物,我们的向导赶紧脱下头上的棒球帽,迅速抓起十数只幼龟,放进帽中,向海边奔去。
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气喘吁吁地来回奔跑,算是对自己过错的一种补救吧。
一切都过去以后,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两只嘲鹰仍静静地伫立在沙滩下,希望能捕捉到最后一只迷路的幼龟做佳肴。
我和同伴们低垂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前进。
似乎在这群凡人中间,一切都寂然静止了。
终于,向导发出了他的悲叹:如果不是我们人类,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危害。
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