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小说里最无情的女人
张爱玲金锁记
• 曹七巧是现代文学史上绝无仅有的 女性形象。其人性的扭曲也从一个 侧面写出了中国传统女性的不幸, 强烈暴露了冷酷的封建性所造成的 人性泯灭的巨大阴影以及人们生活 状态的荒诞混乱。她是张小说中最 厚实,最具内涵的小市民形象。
《金锁记》的艺术特征
• 1、新颖别致的意象营构 • 作品以月亮始,以月亮终,把月亮 意象发展到顶峰。成为作品的主题 意象,强调了悲剧的深刻性、一贯 性和彻底性。九次写到月亮均以表 现人物心理为依托。充满了象征意 味。
2、介乎新旧雅俗之间的语言风格
• 首先,模仿、借鉴《红楼梦》、《金瓶果。 • 其次,追求中国旧小说与西方现代小说不同情 调的调和。 • 张爱玲涉猎借鉴现代中国的通俗文学作品,以 及具有通俗意味的新文学作品的同时,融入了 外来小说技巧和现代派的手法,其小说中的主 题、意象和象征,都是古典小说或通俗文学无 法拘限的。
这是一个关于人的宿命的故事
• 七巧的婚姻是个买卖,为的是金钱。这直接导 致了她对金钱的欲望。当她与季泽的爱情化为 了泡影,当她看清季泽再次找到她是为了算计 她的钱财时,她绝望了。她说“这是个疯狂的 世界”,“人是靠不住的,靠得住的只有钱”。 在《金锁记》中,所有的人都被一种无形的魔 力所控制,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这也就是张 爱玲所表现的世界的无情和人生的苍凉。
张爱玲《金锁记》
这是一个关于人性原欲的故事
• 写了人的物欲,也写了人的性欲,当 情欲与性欲都得不到满足时,物欲成 了七巧生命的惟一中心。她用物欲报 复情欲。按弗洛依德学,原欲就像一 条河流,一旦受阻就会直接导致性错 乱心理和性变态行为。用七巧的话说: “迸得全身的筋骨和牙根都酸楚了”。 她从正常的情欲需求而“恋子”“妒 女”最终成为一个眼中只有金钱没有 亲情的恶毒残忍的魔鬼。
凋零的“玫瑰”-张爱玲小说中的病态女性形象
凋零的“玫瑰”-张爱玲小说中的病态女性形象凋零的“玫瑰”:张爱玲小说中的病态女性形象话题:休闲阅读母亲的文化研究张爱玲散文集女性关键词:张爱玲病态女性形象摘要:张爱玲是一位注重女性人物形象塑造的女性作家。
作品中,她以独特的女性视角来审视挣扎于洋场中的形形色色的女性,匠心独运地刻画了以曹七巧、白流苏、葛薇龙等为代表的一系列病态女性形象。
女性的生存困境,物质欲望的无节制膨胀及作者女性意识的凸显等因素是其作品中病态女性形象形成的原因。
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文坛,出现了一位特立独行且才情出众的女子,她就是以一部《传奇》而闻名的张爱玲。
她总是冷静地审视着动荡岁月中芸芸众生的人生百态,淋漓尽致地表现人的欲望,直探人性的本真状态。
她笔下的女性形象几乎都呈病态,她们如凋零的“玫瑰”,凄婉而哀美,冷艳而狰狞。
一、洋场社会中,为生存而挣扎与抗争的病态女性张爱玲小说的创作背景大多选择了20世纪初上海的洋场社会。
当时的上海动荡不安,时代新旧交替,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然而,外来文化又不断侵入,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的观念似乎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
本土与外来的意识形态在人们脑海中相互排斥又相互渗透,乃至融合,而在这种碰撞与交融中产生的矛盾力推动人们滑向更深的欲望漩涡。
这一时代的女性则深陷在封建礼教和人性压抑的窘境中,她们深刻地认识到谋生才是生活的本质,于是物质就成为她们心中至高无上的目标。
她们为了生存,上演着一场场“没有名目”的斗争。
也正如此,女性也渐渐远离了“常态”而趋向“病态”。
《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现代女性葛薇龙便是这类女性的代表。
葛薇龙,本是上海一破落户家的小姐,投奔到以勾引男人为能事的姑妈那里。
她明知环境不好,但她还是想“只要我行得正立得直,外头人说闲话,尽他们去说,我念我的书”,可是三个月工夫,“她对于这里的生活已经上瘾了”{1},她彻底被生活改变了。
面对生存困境,她选择了投靠姑妈,依靠金钱的力量帮她读书,但是到了后来,薇龙终究还是抵抗不了洋场社会的种种诱惑,最终选择留了下来,留在那个明知可怕的“鬼气森森的世界”{2}里。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张爱玲是中国现代作家中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作家之一,她以描写女性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经历而闻名。
她的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多样而丰富,既有温柔娴静的女子,也有独立自主的女强人,她们展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在张爱玲的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女主角红玫瑰是一个旧时代中的女性典型,她温柔贤淑,对待感情又是坚持守信的。
她在爱情面前表现出极大的忍耐和无私,对待她的丈夫宁远晚年的病痛,她坚定地守护在他身边,关心照料。
她的爱情观念贯穿着整个小说,她坚信自己的爱情可以改变宁远,给他带来幸福。
红玫瑰代表了传统女性的品质和价值观念,她在男性社会中以悲剧的方式被迫作出了一系列的牺牲。
与此相反,白玫瑰则是一个现代女性的典型形象。
她是一个独立自主、不被束缚的女性,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白玫瑰是一位成功的女强人,她在事业上非常有成就,并且在爱情上拥有着自己的选择权。
她不愿意妥协和牺牲自己的幸福,她坚定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自由。
白玫瑰代表了现代女性的自主和独立,她们不再受传统观念和社会压力的束缚,追求自己的价值和幸福。
在张爱玲的另一部作品《半生缘》中,女主角明亮是一个受到家庭和社会压力束缚的女性形象。
明亮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女性,她在家庭中扮演着妻子和母亲的角色,她一直为家庭而奋斗,为了孩子而牺牲自己的幸福。
她一直生活在丈夫的阴影下,忍受着他的不忠和冷漠。
她的一生充满了痛苦和不幸,她被社会舆论束缚和家庭压迫,没有机会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幸福。
明亮代表了传统女性在现实中的困境和无奈。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丰富多样,从传统女性到现代女性,展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她们面临着不同的困境和选择,无论是被传统道德观念束缚还是追求独立自主,她们都在自己的方式中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和自由。
这些女性形象不仅代表了中国女性的多样性,也反映了社会变革对女性地位和价值观的影响。
张爱玲通过她的作品为女性争取了发声的机会,让她们的声音在文学上得到了体现。
张爱玲笔下的几类女性形象
张爱玲笔下的几类女性形象张爱玲笔下的几类女性形象张爱玲的小说经久不衰,常在评论界掀起热潮,她成功地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张爱玲笔下的几类女性形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结婚求生型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出现了许多以结婚来求生存的女性。
对于这些女性来说,爱情不能成就婚姻,它只是女人谋生的一种方式罢了,即便爱情与婚姻相背离,她们也会孤注一掷,因为物质、金钱才是她们择爱的首要标准,结婚也只是为了生存下去。
《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梁太太、《留情》中的敦凤等都是这一类型的女性。
《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梁太太,娘家是中产之家,她原本可以找一个门当户对的人家,过着普通幸福的生活,但对钱财的过度艳羡改变了她的婚恋观。
只要能嫁给有钱人,即便是做妾她也毫无怨言,最终她不惜与娘家闹翻,做了香港富豪梁季腾的第四房姨太太。
在丈夫死后,她如愿以偿的得到了一笔财产,这笔数目可观的收入是她用自己的青春、用自己的爱情、用自己的一辈子换来的。
但她似乎从来没有对自己当初的选择后悔过,因为在她心里,是婚姻让她能够衣食无忧的生活下去,纵然生活是凄凉孤寂的,她也依旧知足。
可以说,是金钱桎梏了她,让她甘愿在婚姻的牢笼里打转。
《留情》中敦凤,她的家族在当时的上海是屈指可数的大商家。
苦命的她在二十三岁时死了丈夫,面对自己的第二次婚姻,敦凤可以选择的空间很大,可是就是这样一位出身富足的小姐,最后也是为了生存嫁给了比自己大二十几岁的米先生,即便是当二房她也甘愿。
敦凤的生活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寻找一个能给予她经济安全的男人,于是,从守寡到再嫁,为了生存她甘愿再次跨进婚姻的围城。
(二)狠心恶毒型在张爱玲的小说中还有一些不能被众人理解的狠心恶毒的女性,张爱玲对这类女性的刻画,多集中在母亲这一角色身上。
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母亲常常被描写为好意而无能的角色,她们善良、慈祥、温柔,为了儿女可以付出自己的全部。
而张爱玲笔下的母亲却颠覆了我们对母亲的一贯理解,她把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作了反常的描写,她笔下的母亲深受环境的制约,她们或无情、或自私、抑或是冷酷,在她们身上,读者很难找到醇厚温馨的母爱,狠心恶毒成了这类女性的代名词,如《倾城之恋》中的白老太太、《金锁记》中的曹七巧等。
张爱玲女性形象分析
张爱玲女性形象分析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上, 张爱玲是格外引人注目的。
她以无尽苍凉的笔调对女性进行叛逆的书写, 通过对一群徘徊在“死世界”边缘的女性的描写, 深刻地揭露社会所存在的问题, 以及当时女性生存的困境。
她作品中的女性是可怜的、可恨的、可悲的。
纵观张爱玲所有作品中关于女性形象的描写, 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种典型形象的塑造。
张爱玲女性形象分析篇11 、丧失母性的母亲形象俗话说母爱大于天, 母爱是众人赞赏的。
惟有张爱玲笔下的母爱是一反常态的, 她把人世间最美丽的母爱作了叛逆的描写, 她们或自私、或冷酷、抑或是无情, 都是身受环境的抑制。
在她的笔下曹七巧、顾太太、白流苏的母亲、川嫦的母亲她们的爱冷的让人不寒而栗!其中, 曹七巧这个形象是张爱玲笔下刻画的“最彻底的人物”。
曹七巧, 是个麻油店主的女儿, 原本也是一个有着七情六欲的人, 她洋溢着青春气息, 是个讨人喜爱的大姑娘。
然而, 在“存天理, 灭人欲”、“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的封建宗法制社会中, 她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 代行父权的兄长把她嫁给了残废的姜家二公子。
门第上的悬殊, 使她很不适应姜家人的生活, 她的粗俗遭到了姜家上上下下的鄙视, 虽然生活的衣食无忧, 但是这种幸福并不是她想要的。
她心理的不平衡导致了她人性的扭曲, 导致了人性恶的发展。
姜家人在情感上对她的排挤是她人性扭曲的第一个因素。
作为一个正常的女人, 应该过正常人的生活, 而曹七巧嫁给的是一个骨痨患者, 畸形的婚姻不仅使她情感空洞, 同时也无法满足她正常的情欲, 虽然对小叔子季泽有爱慕之情, 但是那是近不得身的。
情欲上的饥渴和压抑感是导致她人性恶发展的第二个直接因素。
无性无爱的婚姻不仅使曹七巧正常的生理欲求得不到满足, 心理上也渐渐发生扭曲变形。
这时候她意识到只有钱, 只有金钱不会鄙视她, 而她也只能靠金钱来拥有立身之本。
金钱的枷锁是导致她人性蜕变的主要因素。
长期心理生理上的压抑使曹七巧感觉“人生在世, 还不是那么回事”而后, 当她的小叔子把那份家产挥霍地所剩无几的时候, 便到她面前倾诉起爱情来了。
张爱玲《金锁记》中曹七巧变态心理原因分析从精神分析角度透视
张爱玲《金锁记》中曹七巧变态心理原因分析从精神分析角度透视一、本文概述张爱玲的《金锁记》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社会洞察使这部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而其中的主人公曹七巧,更是以其复杂的心理变化和独特的人物形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旨在从精神分析的角度透视曹七巧的变态心理原因,揭示其内心深处的冲突和矛盾,以及这些冲突如何影响她的行为和命运。
曹七巧作为一个生活在特定历史和社会背景下的女性,她的命运注定充满了悲剧色彩。
她不仅要面对家庭和社会的压力,还要应对自己内心的挣扎和冲突。
这些冲突和挣扎在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尤其是在她的变态心理方面。
她的行为举止、言语表达以及对待他人的态度都反映出她内心的扭曲和失衡。
精神分析学说是由弗洛伊德创立的一种心理学理论,它强调人的心理活动是由内在的本能、欲望和冲突所驱动的。
曹七巧的变态心理正是这些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本文将通过深入分析曹七巧的成长经历、家庭关系、社会环境等方面,探讨她的变态心理是如何形成的,以及这种心理如何影响她的行为和命运。
通过对曹七巧变态心理原因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和人性弱点。
也可以从中汲取教训,反思现代社会中类似的问题和困境,寻找解决之道。
因此,本文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也具有现实意义。
在接下来的部分中,我们将逐一分析曹七巧的心理冲突、成长背景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以期全面揭示她的变态心理原因。
二、曹七巧的家庭背景与成长经历曹七巧的家庭背景与成长经历,无疑是塑造其变态心理的重要因素。
她出生于一个小商人家庭,这种家庭环境往往充满了对金钱的渴望和对地位的追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她的价值观和心理发展。
从小,曹七巧就可能体验到了生活的艰辛和世态炎凉。
作为一个女孩,她可能受到了性别歧视和家庭期望的压力,这种压力可能使她产生了一种扭曲的自尊和自卑感。
她可能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但又害怕自己无法达到这种期望,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可能为她日后的变态心理埋下了伏笔。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作家,她的作品以揭示女性内心矛盾与苦闷为主题,描写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
本文将从《红玫瑰与白玫瑰》、《小团圆》和《金锁记》三部作品中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
从《红玫瑰与白玫瑰》这部作品中可以看出,张爱玲对女性情感的深刻描写。
作品中的白玫瑰和红玫瑰即为两位重要女性人物,她们代表了大家庭中的两个不同角色。
白玫瑰是一个相夫教子的好妻子,她顾家,重视传统家庭观念,但她内心却一直渴望真正的爱情和自由。
红玫瑰则是一个自由奔放的女性,她不顾礼法和传统,追求自己的欢愉和爱情。
两个形象的对比展现了中国女性在传统家庭观念下的困境和无奈,也展示了她们对自由和爱情的渴望。
从《小团圆》这部作品中可以看出,张爱玲对于女性冷漠婚姻的揭示。
作品中的女性角色中有许多是为了名分和利益而结婚的,她们在婚姻中失去了自我,追求权力和地位以及社会地位的肯定。
小团圆中的余香秋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和理想,不惜嫁给自己不喜欢的男人。
她在婚姻中变得冷漠和无情,不再相信爱情和家庭的力量。
这种婚姻观的揭示,道出了很多中国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无奈和苦闷。
从《金锁记》这部作品中可以看出,张爱玲对女性命运的关注。
作品中的女性主人公王蓉是一个无依无靠的流亡者,她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乡,在异国他乡生活。
她经历了种种困境和折磨,但她依然保持着对爱情和幸福的不竭追求。
通过王蓉的形象,张爱玲揭示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困境和求索。
她们常常受到压迫和限制,但她们依然坚持追求自己的生活和幸福。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丰富多样,她们或自由奔放,或冷漠无情,或无奈苦闷。
她们代表了中国传统家庭观念下女性的种种困境和苦闷,也展示了她们对自由和爱情的渴望。
通过对这些女性人物形象的描写,张爱玲展现了女性的内心世界以及对自由和幸福不竭的追求。
张爱玲小 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摘 要20世纪40年代,张爱玲是红极一时的才女,她在当时文坛上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著名作家。
她的作品时至今日仍在两岸三地的文艺界受到广泛的关注。
她笔下的女性充满了悲剧色彩,“因怨而心理变态”的曹七巧、“因怨而自私矫情”的白流苏、“因怨而精神扭曲”的顾曼璐、“因怨而自甘屈从”的葛薇龙和“因怨而自甘妥协”的顾曼桢,这些怨妇形象“怨”的表现形态各异,但其悲剧结局却是一致的,她们的悲惨遭遇揭示了中国封建家族制度对女性无情的生理戕害和心灵摧残,同时也是对女性“原罪意识”的展露和鞭挞。
张爱玲对这些女性内心深处的寂寞和悲凉寄予了极大的同情和理解,她小说中女性的价值意义就在于对女性主体意识的追求和对深度人性价值的探索。
关键词:张爱玲;女性;怨妇AbstractIn the1940s, Zhang Ailing was a talented and outspoken .She was a famous writer with a legendary life in the literary world. Her works own widespread concerns .Her works today are still gaining world spread concerns in the world of literature and art both in the Mainland, Taiwan and Hong Kong. The women in her works filled with tragedies, "Tragedy because of hatred and psychopaths "Cao Qiqiao" because of hatred and selfish sentimental" Bai Liusu" because of hatred and spirit distortion "Gu Manlu" because of hatred and since Kennedy selves" Ge Weilong and "because of hatred and Kennedy compromise" Gu Manzhen. These scorned women express the "blame" forms in different ways; otherwise, their tragic outcomes are consistent. All their miseries reveal the ruthless of China's feudal family system on female of that day, both in their physical and spiritual aspects, Also, their miseries shows the reveal and scourging of "original sin consciousness" of women, Zhang Ailing shows her great sympathy and understanding for the deeply loneliness and sadness of those women's inner space, The value of the women in her novels exists in the pursuit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the depth of human values.Key words : Zhang Ailing; female; scores womenThe Analysis on Image of Women in the Novel of Zhang Ailing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题目(中英文)目录摘要 (I)Abstract (I)一、出身于下层社会的女人们 (1)(一)因怨而心理变态的曹七巧 (1)(二)因怨而自甘妥协的顾曼桢 (3)(三)因怨而精神扭曲的顾曼璐 (4)二、跻身于小资产阶级的女人们 (5)(一)因怨而自甘屈从的葛薇龙 (5)(二)因怨而自私矫情的白流苏 (7)三、张爱玲小说中女性的价值意义 (8)(一)对女性主体意识的追求 (8)(二)对人性深度的探索 (9)结语 (10)参考文献 (12)谢辞...........................................................................................................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浅谈张爱玲的金锁记论文正文
浅谈张爱玲的《金锁记》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伟大的女性,她的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其身世也充满“传奇”色彩,直至今日,她的作品还在被世人不断地改编、拍摄。
她,就是著名的现代文学作家——张爱玲。
张爱玲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她的身世“传奇”,作品流传也甚为广泛,其对社会、人性,特别是通过女性婚姻这个角度所阐述的独特的见解,令读者叹为观止。
因此,张爱玲也被誉为是“旷世才女”。
四十年代初,张爱玲开始文学创作生涯。
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流言》、散文小说合集《张看》、中短篇小说集《传奇》、长篇小说《倾城之恋》、《半生缘》、《赤地之恋》,晚年还从事中国文学评价和《红楼梦》研究。
有人说张爱玲的作品就像是从旧箱子里翻出来的散发着樟脑味的锦缎旗袍,它的陈旧和奢华如此对立又融通地并列着,或许也正是她编织的那个精致的海上繁华梦吸引了众多的读者。
张爱玲一生创作众多,其电影创作不及小说,长篇小说又不及中短篇小说创作,但在众多的文学著作中,被视为其代表作的中篇小说《金锁记》却备受青睐,作为张爱玲年轻时代的小说代表作,《金锁记》有“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1]之称。
此文,我将就这部小说作以浅显的谈论,主要从作品的人物形象、情感、悲剧意味等方面进行阐述。
目的在于使读者能更进一步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其所需表达的情感,更深入地了解作者,把握作品。
一、《金锁记》的地位和影响张爱玲的《金锁记》在四十年代震惊文坛,被视为张爱玲的成名之作。
对于它的影响,著名翻译家、评论家傅雷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他在《论张爱玲的小说》一文中这样说道:“它是一个最圆满肯定的答复。
情欲的作用很少象在这件作品里那么重要。
”他在对七巧性格的主客观因素作了分析之后,指出了作品的三个基本特色。
第一是心理分析的精妙。
“她用暗示把动作言语和心理打成一片。
”第二是省略法的运用。
第三是风格特点,色彩鲜明,收得住、泼得出。
“新旧文字的糅合,新旧意境的交错,在本篇里已是恰到好处,仿佛这利落痛快的文章是天造地设的一般……譬喻的巧妙,形象的入画,固是作者风格的特色,但在完成整个作品上,从没象在这篇里那样地尽快妙用。
张爱玲小说中的寡妇形象
张爱玲小说中的寡妇形象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之一,以其独特的文风和深刻的描写而广受赞誉。
在她的小说作品中,寡妇这个形象常常被描绘得生动而丰满,展现出了寡妇们的内心世界和社会地位。
本文将从不同作品中选取几个典型的寡妇形象进行讨论,通过对张爱玲小说中寡妇形象的分析,探讨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
寡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而特殊的角色,她们通常被认为是家族中最辛苦、最无依靠的人。
然而,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寡妇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可怜弱者,她们的形象被赋予了更多的复杂性和深度。
张爱玲通过对寡妇们的刻画,展示了她们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内心世界,呈现出了一种令人心生敬意的形象。
首先,张爱玲小说中的寡妇通常具有独立自主的性格。
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小说女主人公桂纶镁是一位身世复杂的寡妇,但她并不屈从于传统的束缚,而是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幸福。
她对待婚姻的态度与传统观念截然不同,她认为婚姻应该是一种平等和自由的选择,不应该受到世俗的约束。
这种独立自主的性格使她在小说中成为一个鲜活而有力的形象,同时也反映了张爱玲对于女性地位的思考和探索。
其次,张爱玲小说中的寡妇形象常常展现出坚强而独特的生存智慧。
在《金锁记》中,寡妇柳如是是一个身世坎坷、经历丰富的人物。
她通过聪明才智和不屈不挠的努力,从一个贫困潦倒的境地中逐渐走向独立和成功。
柳如是对待生活的态度让人钦佩,她不抱怨不嘲讽,反而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克服了一切困难。
她的坚强和独特的生存智慧,使她成为了一个具有强烈生命力的形象,同时也启示了读者们在面对逆境时应该有的勇气和智慧。
此外,张爱玲小说中的寡妇形象往往具有迷人的内心世界。
在《倾城之恋》中,寡妇易先生的女儿“琪琪”是一个妩媚而神秘的形象,她的出现使整个故事增添了许多戏剧性和悬念。
在小说中,琪琪的心思常常难以揣摩,她仿佛有着无法被完全理解的内心世界。
她与男主人公之间的关系充满了曲折和复杂性,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了浓厚的好奇心。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评析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评析张爱玲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和特别魅力的女作家。
她出生于上海租界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亲身感受到了她父母两大家族的没落与瓦解。
家世变迁,人情冷暖,给张爱玲的刺激很深,形成了她孤僻冷漠的性格,也形成了她独特的审美观。
她以犀利的眼光和独特的视角,撕开女性世界温情的面纱,塑造了一组扭曲而残缺的女性形象。
一.阴狠毒辣的“母亲”“母亲”这个神圣的称呼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已经不是慈爱无私的化身,而是阴狠毒辣的代名词。
曹七巧出生于寒门小户,被兄长嫁给大户姜家得了“骨痨”的二儿子。
她还没有等到爱情的降临就必须在爱情与婚姻上作出选择,在金钱的诱惑下,她屈服了,牺牲了青春与幸福、爱情与亲情。
长达十年的磨练造就了她畸形的心态和对金钱的极度占有欲。
而当她亲手毁掉了曾渴望得到的姜家三少爷季泽的爱情后,失去一切的她,用自己的变态的“爱”折磨、撕咬、啃啮着“子一代”人脆弱的人格和自尊。
[1]她热衷于对儿子长白、女儿长安的婚事进行破坏。
她以给长白娶媳妇的方式管住他,但又不让儿子与另一个女人有正常的生活和快乐。
她整夜不睡地盘问儿子的私生活,并且在亲家母在场的麻将桌上将儿子与儿媳的隐私公之于众,并百般羞辱儿媳,使亲家母都不忍听下去而离开,直至把儿媳妇活活逼死。
因为在儿媳身上她看到了自己青春的影子,她妒忌他们的性生活。
她拆散女儿的婚事,对于女儿迟来的爱情,曹七巧不但没有祝福,反而处心积虑的加以破坏,看到女儿与童世舫和谐交往,并以惊人的毅力戒掉鸦片,与童世舫谈婚论嫁,便大骂童世舫是看上了她家的钱财,后来又无端地辱骂女儿长安不守妇道,品行不端,并对女婿童世舫散布阴森的谎言,说女儿是一个断不了瘾的烟鬼,从而断送了女儿的婚事。
如此母亲,如此婆婆!正是她对儿子变态的占有,对女儿变态的嫉妒使她迸发出了无穷的复仇欲,最终驱使她失掉了与生俱来的母性。
密秋儿太太(《沉香屑?第二炉香》)、川娥的母亲(《花凋》)、顾太太(《十八春》)等人物跟曹七巧一样都是狠毒异常、残害人命的暴君“母亲”。
留情深处乃无情——读张爱玲的小说《留情》
极 其 不 习 惯 。 她看 不 上 他 的 小 鼻 子 小 眼 睛 , 恶 他 半 秃 的后 脑 勺 嫌
和 肥 大 的 颈项 , 是 她 还 得 像 照 顾 婴 儿 一 样 照 顾 他 的 吃 穿 、 暖 . 可 冷
己打算——反正我们大家心里明 白” 【 】 。 2 作者毫不掩饰地让女主
人 公 完 全 说 出 自己 的 心 声 . 应 丈 夫 完 全 是 为 了 图他 的 钱 , 了 照 为 自己 过 上 吃穿 不 愁 的富 人 生 活 . 丈 夫 则 无 一 丝 一 毫 的感 情 。 对
米 先 生 呢 . 将 追 逐 艳 丽 女 人 作 为 自己 的 乐 趣 , 不 会 为 之 他 但 付 出 真感 情 。 在 他在 外 国 留学 时 , 早 就感 受 到 了“ 西洋 女 人 圆 领 口 里 腾 起 的体 温 与气 味 ”在 与 敦 凤 结 婚 前 , 就 特 别 地 喜 欢 与 太 太 ; 他 们 周 旋 , 与 敦 凤 的 开 始 是 为 了引 起 杨 太 太 吃 醋 …… 。对 于 第 二 他
次婚 姻 ,他 并 没 有 冒 冒失 失 冲到 婚 姻 里 去 ,却 是 预 先 打 听好 , “ 计
她 一 遍 又 一遍 的告 诉 自己 和 别 人 , 和 米 先 生 结 婚 不 是 为 了 她
摘 要 : 美 满 幸福 的婚 姻 生 活 的 解 构 . 张 爱玲 小 说 一 个 颇 对 是
获 得 情感 慰藉 , 是 为 了 金 钱 , 了生 活 。 连 她 替米 先 生 围围 巾 而 为 就 这 件 小 事 , 也 害怕 别 人 误 解 她 真 正 的 用 意 , 歉 地 带 笑 地 看 了 她 抱
浅析《色,戒》中的情爱描写
浅析《色,戒》中的情爱描写摘要:张爱玲创作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短篇小说《色,戒》讲述了一个具有悲壮结局爱情故事,小说中言尽了爱情,但在文笔之下却含蓄隐藏,这种无声叙述自然招致了后来多人的误读。
同时,这部篇幅并不长的小说也以独特的艺术视角构思出了《色,戒》中王佳芝这一艺术形象,作者从女性视角观照这一人物,色难当头,使其沦陷在革命与情感漩涡中心,面对所谓“一厢情愿的爱情”对其灵与肉的折磨,王佳芝最终飞蛾扑火走向灭亡。
但和以往故事原型和常态下的思维方式不同,当张爱玲的《色,戒》横空出世时,小说中的以情欲为核心的爱情故事便是作为一个异数的出场了。
关于这部小说,自1977年出版后便招致褒贬不一的评论,其中有很多与张爱玲本人的写作意志大相径庭,原因在于太多的读者以及学者将其故事情节指涉至历史事件乃至张爱玲本人的感情生活中,这自然要削减对小说内涵的深析。
在2007年,导演李安将《色|戒》搬上银幕之后,再次引发人们对电影以及小说文本的热议,只是较之前更进一步的是,李安以极多的性爱场景从现代文化语境下方式去诠释小说中的“爱情”,这个不同的选择实则体现了李安与张爱玲对于这份虚拟的爱情的不同理解。
而我们在分析张爱玲的小说《色,戒》时,自然也应考虑与李安的电影进行一些比对。
关键词:张爱玲《色,戒》李安情欲一、在指涉论影响下的对“情欲”的分析在分析《色,戒》中的爱情之前,我们应该首先注意到自小说出版至今的评论文章中多次提及的指涉问题。
对于《色,戒》中爱情故事的理解,张爱玲“最担心的情况”层出不穷。
在关于指涉事件上,作者不只一次对此作出解释。
张爱玲曾在《续集》自序中写道:“<羊毛出在羊身上>是在不得已的情形下被逼写出来的。
不少读者硬是分不清作者和他作品中人物的关系,往往混为一谈。
”,以此来证明,《色,戒》是一篇纯粹虚构的故事,个中的人物尤其是爱情故事的情节,皆是作者虚构而出的。
即便如此,有关该小说的真实性依旧是个无法停息的话题,在2007年电影《色|戒》问世之后,更是再一次引起轩然大波,以致郑苹如八十岁的姐姐郑静芝在洛杉矶召开记者招待会,指责这部影片将“烈士”变成了“欲女”;黄纪苏在网络上发布了《就<色|戒>事件致海内外华人的联署公开信》,斥责张爱玲的原作和李安的电影用情欲解构民族大义,以赤裸卑污的色情凌辱、强暴抗日烈士的志行和名节。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姨太太形象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姨太太形象李娟梅(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214073)摘要:张爱玲小说中描写的姨太太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代表性,真实的反映了生活在当时社会中的一批依附男人生存、没有尊严的女性的生存状况和不幸命运,揭示了女性的另一种不自主的生存状态,引发人们对女性命运的思考和争论。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姨太太形象中图分类号:1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970一(2013)O l一0066—02姨太太是男权至上的封建社会一夫多妻制度的产物。
张爱玲幼年时代曾生活在上海的一个封建家庭中,对姨太太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
许多有钱商人、封建遗老遗少、甚至上流社会有身份地位的男人都有纳妾的作风,以姨太太身份生存的女性也大有人在。
张爱玲在小说中塑造了一些甘当有钱男人姨太太的女性形象,对她们怀着一种批判且同情的态度,通过叙述其人生遭遇,揭示了当时以妾的身份完全依附于男人的女性现实而残酷的生存状态。
一、姨太太的出身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姨太太的出身主要有这样几种:(一)出身都市小户人家的年轻少女她们家境贫寒却有几分姿色,爱慕虚荣、不甘贫穷,靠年青貌美吸引有钱男人,以做妾室获得物质享受。
比如《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梁太太,出身于上海的一个小户人家。
她年轻美貌的时候为了金钱与家人决裂,嫁给一个年过半百的香港富商梁季腾做了第四房姨太太。
…1《心经》中的段绫卿是一个才20岁的漂亮女学生,为了摆脱贫困的家庭,甘愿给事业成功的中年男人许峰仪做小。
(二)来自青楼的妓女这种女性出身于贫穷,靠出卖色相谋生,因为色衰或贪慕虚荣,选择给放浪男人做妾,解决生存问题。
例如,《十八春》中的顾曼璐丧父之后为了养活八口之家,20岁左右出去做了妓女,到了30岁以后容颜日渐衰老,身材走形,成为一个二流交际花,为解决一家人的生计,嫁给三四十岁的投机商祝鸿才做姨太太。
【1】《小艾》中封建遗少席景藩的三姨太太在堂子里的名字叫忆妃老九,这个身材娇小的苏州女人凭着几分姿色和手段,二十来岁就做了席五老爷的姨太太,宠擅专房十几年。
你不知道的张爱玲小说里最无情的女人
张爱玲小说里最无情的女人如果老朋友再会晤的时候忽然不投机起来,那是以前未分开的时候,已经有了某些使人觉得不安的缺点,已经有了分歧。
——张爱玲张爱玲有个好朋友,叫炎樱,张爱玲还给她写了一本书《炎樱语录》,基本上可算是闺蜜级别。
炎樱说过一句话:“每一只蝴蝶都是从前的一朵花的灵魂,回来寻找它自己!”张爱玲早年每每提及,欣赏之情,溢于言表。
但很多年后,张爱玲忘了自己此前的赞美,反过来说:“说蝴蝶是花的灵魂,最终会飞到花蕊上追寻它自己,不对!”后面的解释是说,蝶恋花,不过是贪图花蜜。
这话没什么科学道理,应该来一期《走近科学》反驳。
但无论如何,张爱玲已经不喜欢这位当年的闺蜜了。
这对好闺蜜是如何闹翻的呢?炎樱是个混血儿,是张爱玲在香港大学的同学,在上海时的好朋友。
她们一起看电影、逛街、买零食、买衣服,相互晒友情。
她们都喜欢绘画。
她们也没拿对方当外人,吃蛋糕时各自付账,争执乘三轮车谁付钱。
在张爱玲的笔下,炎樱为人爽朗有趣、充满热情。
把她和沉默孤傲、内心柔软的张爱玲放在一起,我们发现,这对好朋友之间,因为性格互补而相互慰藉。
张爱玲希望借炎樱的快乐,稀释自己内心的孤独。
但在查阅资料时,我只看见张爱玲对炎樱的喜爱,却没有看见炎樱对张爱玲的表白。
还有一个细节,张爱玲说自己平生只大哭过两回,其中一次是在香港放暑假,炎樱本来答应留下来陪张爱玲的,最后却不辞而别。
我大概明白了,这叫“一种友谊,各自表述”。
张爱玲对友情看得很重,而炎樱却是个对感情相当洒脱的人——虽然快乐,却没心没肺。
张爱玲晚年写的自传体小说《小团圆》里,炎樱疑似化身比比,一个无情、世俗的女人。
虽然笔墨不多,但从第一章到最后一章每章都有出现。
我们常说:友谊就是不斤斤计较。
但心理学家的跟踪研究却发现,虽然友谊不是一报还一报的等价交换,但在长久的亲密关系中,最重要的因素正是“付出总有回报”。
我想起我们那时初中毕业时,流行写毕业纪念簿,每人一本,彼此写一些励志或怀念的话。
自从成了汉奸夫人,张爱玲的爱情就残了
自从成了汉奸夫人,张爱玲的爱情就残了推荐:【阅读悦读丨历史】《本草》植物志之琼花:隋炀帝的生死劫文/姜子涵【作者简介】姜子涵,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人,酷爱文学,喜欢古玩鉴赏、旅游摄影、时尚美食。
多篇散文在赤峰《百柳》《红山晚报》《松漠》《赤峰日报》等发表。
代表作《独语斜阳》《童年的纪念章》《黄花树下》《秋天的木屋》等。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胡兰成与他的日本女人一枝)终于你可以懂得,光阴可以把人心揉碎,何况这灿如烟花落如尘一样的唯美爱情。
然而,你依旧可以不厌其烦地唯美,一直到心碎。
重读民国才女张爱玲的人生,她的冷傲堪称唯一,可是她让人垂泪的是竟然爱上了风流成性的多情情种胡兰成,这是她的悲哀更是她的落寞,也是胡兰成短暂的爱成就这位奇才作家的爱情人生。
胡兰成一位汪精卫手下的落难编辑,在一篇文里他爱上了张爱玲。
可这一爱便让张爱玲心理纠结与冷漠一生。
在张爱玲眼里胡兰成是懂他的那个爱人!因为爱胡兰成才写出了一部情感佳作《倾城之恋》可是胡兰成毕竟是个情种,风流的细泡时刻如海潮涌动不已!一旦被触碰即可奔流无法关闭闸门。
(胡兰成的另外一个女人佘爱珍:“76号魔窟”的杀人“母毒蛇”)这个情感泛滥成灾的胡兰成,终因不甘寂寞,他背着张爱玲爱上了汉阳医院的小周竟如胶似漆,这分明是对张爱玲的一次重要划伤,对张爱玲纯洁爱恋的一次亵渎,然而张爱玲因为爱他竟写下了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然而胡兰成没为张爱玲的爱而买单,他还残忍地问张爱玲,他写小周的(武汉记)有什么印象。
胡兰成也是够了,他的这一问,对于张爱玲来说是一个嘲讽。
胡兰成二次又逃难到温州与比他大两岁的范秀美爱上了。
两人过上了夫妻生活,这位胡兰成上仙也是醉了。
走一处爱一处,风流债还不清。
这本是一渣男而且还不如个嫖客,他是专门窃取女人心的一位高手。
实属高级感情行窃者,张爱玲民国才女竟然这样被他给迷惑了,迷惑的一生都挥之不去,那种痛是无以言说的!张爱玲爱胡兰成那么彻底把自己的全身心都倾其所有,但是最终也没抵达爱情圆满的那一经年,时光苍绿,枕梦寻安好的张爱玲去温州找他,他竟然让张爱玲给范秀美画肖像,因为当时的爱玲是不知道他与范有关系,处于女人的感觉,她给她画到嘴唇的时候怎么也画不下去了。
凋零的“玫瑰”-张爱玲小说中的病态女性形象
凋零的“玫瑰”-张爱玲小说中的病态女性形象凋零的“玫瑰”:张爱玲小说中的病态女性形象话题:休闲阅读母亲的文化研究张爱玲散文集女性关键词:张爱玲病态女性形象摘要:张爱玲是一位注重女性人物形象塑造的女性作家。
作品中,她以独特的女性视角来审视挣扎于洋场中的形形色色的女性,匠心独运地刻画了以曹七巧、白流苏、葛薇龙等为代表的一系列病态女性形象。
女性的生存困境,物质欲望的无节制膨胀及作者女性意识的凸显等因素是其作品中病态女性形象形成的原因。
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文坛,出现了一位特立独行且才情出众的女子,她就是以一部《传奇》而闻名的张爱玲。
她总是冷静地审视着动荡岁月中芸芸众生的人生百态,淋漓尽致地表现人的欲望,直探人性的本真状态。
她笔下的女性形象几乎都呈病态,她们如凋零的“玫瑰”,凄婉而哀美,冷艳而狰狞。
一、洋场社会中,为生存而挣扎与抗争的病态女性张爱玲小说的创作背景大多选择了20世纪初上海的洋场社会。
当时的上海动荡不安,时代新旧交替,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然而,外来文化又不断侵入,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的观念似乎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
本土与外来的意识形态在人们脑海中相互排斥又相互渗透,乃至融合,而在这种碰撞与交融中产生的矛盾力推动人们滑向更深的欲望漩涡。
这一时代的女性则深陷在封建礼教和人性压抑的窘境中,她们深刻地认识到谋生才是生活的本质,于是物质就成为她们心中至高无上的目标。
她们为了生存,上演着一场场“没有名目”的斗争。
也正如此,女性也渐渐远离了“常态”而趋向“病态”。
《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现代女性葛薇龙便是这类女性的代表。
葛薇龙,本是上海一破落户家的小姐,投奔到以勾引男人为能事的姑妈那里。
她明知环境不好,但她还是想“只要我行得正立得直,外头人说闲话,尽他们去说,我念我的书”,可是三个月工夫,“她对于这里的生活已经上瘾了”{1},她彻底被生活改变了。
面对生存困境,她选择了投靠姑妈,依靠金钱的力量帮她读书,但是到了后来,薇龙终究还是抵抗不了洋场社会的种种诱惑,最终选择留了下来,留在那个明知可怕的“鬼气森森的世界”{2}里。
张爱玲《迟暮》散文
张爱玲《迟暮》散文张爱玲《迟暮》散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经常看到散文的身影吧?散文的宗旨是文笔一定要优美,文章一定要流畅。
“形散而神不散”。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散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张爱玲《迟暮》散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迟暮》原文张爱玲著多事的东风,又冉冉地来到了人间,桃花支不住红艳的酡颜而醉倚在封姨的臂弯里,柳丝趁着这风力,俯下了腰肢,搔着行人的头发,成团的柳絮,好像春神足下坠下来的一朵朵轻云,结了队儿,模仿着二月间漫天舞出轻清的雪,飞入了处处帘栊。
细草芊芊的绿茵上,沾濡了清明的酒气,遗下了游人的屐痕车迹。
一切都兴奋到了极点,大概有些狂乱了吧?——在这缤纷繁华目不暇接的春天!只有一个孤独的影子,她,倚在栏干上;她的眼,才从青春之梦里醒过来的眼还带着些朦胧睡意,望着这发狂似的世界,茫然地像不解这人生的谜。
她是时代的落伍者了,在青年的温馨的世界中,她的无形中已被摈弃了,她再没有这种资格,这种心情,来追随那些站立时代前面的人们了!在甜梦初醒的时候,她所有的惟有空虚,怅惯;怅惘自己的黄金时代的遗失。
咳!苍苍者天,既已给与人们的生命,赋与人们创造社会的青红,怎么又吝啬地只给我们仅仅十余年最可贵的稍纵即逝的创造时代呢?这样看起来,反而是朝生暮死的蝴蝶为可羡了。
它们在短短的一春里尽情的酣足的在花间飞舞,一旦春尽花残,便爽爽快快的殉着春光化去,好像它们一生只是为了酣舞与享乐而来的,倒要痛快些。
像人类呢,青春如流水一般的长逝之后,数十载风雨绵绵的灰色生活又将怎样度过?她,不自觉地已经坠入了暮年人的园地里,当一种暗示发现时,使人如何的'难堪!而且,电影似的人生,又怎样能挣扎?尤其是她,十年前痛恨老年人的她!她曾经在海外壮游,在崇山峻岭上长啸,在冻港内滑冰,在厂座里高谈。
但现在呢?往事悠悠,当年的豪举都如烟云一般霏霏然的消散,寻不着一点的痕迹,她也以惟有付之一叹,青年的容颜,盛气,都渐渐的消磨去。
《张爱玲》:自私的女人,永远活在凉薄的世界里
《张爱玲》:自私的女人,永远活在凉薄的世界里第一次读张爱玲的作品《半生缘》,我才上初一,基本没有好好细读,可以说是囫囵吞枣,看完后只是满脑子地恨:恨曼桢的姐姐曼璐,感到那个姐夫真恶心。
好像最后的结尾我倒是看了好几遍,我想从字眼里找到世钧见到曼桢后,他们能够再在一起。
可惜的是,他们再也回不去了,我惆怅了好段时间。
那个时候我对张爱玲的感觉是:张爱玲的小说节奏慢,人物刻画细腻,好像似曾相识,他们就活在我们身边。
后来她的那个《红玫瑰与白玫瑰》里: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两个女人,至少两个。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朱砂痣。
这一句我读了又读,甚至都背下来了,还傻傻想:到底是做红玫瑰好呢,还是白玫瑰呢?读张爱玲的小说,感觉她的文字里都透着悲凉,而那些关于旧时风景的描写,都会让我来回读好几遍,感觉自己穿越到了那个时代。
读着读着,已经从她的小说里不由读到小说外,读她的家庭,读她的爱情,读她的人生。
那时我特别不能理解胡兰成这个大汉奸为什么在护士小周和民国女神张爱玲之间,选择小周。
我一味地一直地以为胡兰成太花心他不知道珍惜了。
人啊,总是在得到以后就不知道珍惜,就算她是女神。
读张爱玲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思考的过程。
张爱玲出生名门,名动上海滩,也长得不算丑,为什么她爱的男人抛弃她,为什么她会孤独终老?她的悲剧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呢?我觉得一个词最适合——自私。
是张爱玲的自私,让她永远活在凉薄的世界里。
一、原生家庭的缺失爱,更容易形成孩子孤僻,冷漠自私的性格父亲的确有钱,有多少钱我不知道。
听佣人们说在苏州河一带,有一整条街的房子都在父亲名下。
要说张爱玲的家庭情况和家庭背景应该是都不错的。
她的祖父是李鸿章的女婿,她的祖母嫁过来的时候陪嫁品够他们子孙吃好几代。
但是,她的父亲赌博,嫖娼,抽鸦片,母亲看不下去,两人就一直吵架。
天黑了,常常聆听着父母歇斯底里的争吵,心里突然很悲哀,对生活,对这个家充满了愤怒,愤怒的下面却潜藏着对现实的无能为力和软弱。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
首先,我们来看看张爱玲笔下的后知后觉的妻子。
这类女性人物常常是受到了男性对
于自己主权的压迫,而放弃自己的选择和思考,随从男性的决策和选择。
《小团圆》中的
凤琴就是如此,她虽然有自己的爱好和想法,但是在她的丈夫离家出走后,她却只能追随
着丈夫的脚步四处流浪。
这种被动的处境使得凤琴的生活变得非常的困难和痛苦。
而在
《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张爱玲描绘了另一种后知后觉的妻子——未名。
这个女人非常的
优秀和有能力,但是在最后一刻才明白自己已经沉淀在婚姻中,由此她的人生变得平淡无
奇并且充满了遗憾。
其次,张爱玲笔下的自我追求的女子和男性很相似。
在她的作品中,自我追求的女性
常常大胆、冷漠、高傲,似乎在她们的内心中,人类的感情、亲情、友情,都被他们视为
不值一提甚至是不屑一顾。
洛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她不仅拒绝
了白玫瑰踏上事业的机会,同时也对白玫瑰提出的情感追求持冷淡态度。
在《色,戒》中,性冷淡的,目中无人的王佳芝也是一个自我追求的女性形象。
她自具高超的处理能力和思
维方式,同时也有着常人所没有的洞察力。
这些特点使得她的人生旅程非常的坎坷和煎熬,但却又有着创造性的素材。
总之,张爱玲的作品运用对女性形象的描绘展示多元的文学插图。
在她的作品中,女
性角色的扮演过程,便是对个体的生命力和不和谐的掌控感觉的一次具体实践,这种感觉,在单纯的路球与肉体层面上,是不能被表达的。
因此,从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中,我们可
以看到张爱玲敏锐深刻地嗅出时代变革的气息,同时亦为女性的人权和人性抗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爱玲小说里最无情的女人,原型竟然是她最好的闺蜜如果老朋友再会晤的时候忽然不投机起来,那是以前未分开的时候,已经有了某些使人觉得不安的缺点,已经有了分歧。
——张爱玲
1
张爱玲有个好朋友,叫炎樱,张爱玲还给她写了一本书《炎樱语录》,基本上可算是闺蜜级别。
炎樱说过一句话:‚每一只蝴蝶都是从前的一朵花的灵魂,回来寻找它自己!‛张爱玲早年每每提及,欣赏之情,溢于言表。
但很多年后,张爱玲忘了自己此前的赞美,反过来说:‚说蝴蝶是花的灵魂,最终会飞到花蕊上追寻它自己,不对!‛后面的解释是说,蝶恋花,不过是贪图花蜜。
这话没什么科学道理,应该来一期《走近科学》反驳。
但无论如何,张爱玲已经不喜欢这位当年的闺蜜了。
这对好闺蜜是如何闹翻的呢?
2
炎樱是个混血儿,是张爱玲在香港大学的同学,在上海时的好朋友。
她们一起看电影、逛街、买零食、买衣服,相互晒友情。
她们都喜欢绘画。
她们也没拿对方当外人,吃蛋糕时各自付账,争执乘三轮车谁付钱。
在张爱玲的笔下,炎樱为人爽朗有趣、充满热情。
把她和沉默孤傲、内心柔软的张爱玲放在一起,我们发现,这对好朋友之间,因为性格互补而相互慰藉。
张爱玲希望借炎樱的快乐,稀释自己内心的孤独。
但在查阅资料时,我只看见张爱玲对炎樱的喜爱,却没有看见炎樱对张爱玲的表白。
还有一个细节,张爱玲说自己平生只大哭过两回,其中一次是在香港放暑假,炎樱本来答应留下来陪张爱玲的,最后却不辞
而别。
我大概明白了,这叫‚一种友谊,各自表述‛。
张爱玲对友情看得很重,而炎樱却是个对感情相当洒脱的人——虽然快乐,却没心没肺。
张爱玲晚年写的自传体小说《小团圆》里,炎樱疑似化身比比,一个无情、世俗的女人。
虽然笔墨不多,但从第一章到最后一章每章都有出现。
我们常说:友谊就是不斤斤计较。
但心理学家的跟踪研究却发现,虽然友谊不是一报还一报的等价交换,但在长久的亲密关系中,最重要的因素正是‚付出总有回报‛。
我想起我们那时初中毕业时,流行写毕业纪念簿,每人一本,彼此写一些励志或怀念的话。
在一位同学的纪念簿上,我看到了我最好的朋友给他的留言:‚给我最好的朋友……‛。
刹那间,我听到了自己心碎的声音,怎么可以这样,原来我认为的最好的朋友,却不认为我是他最好朋友,这不公平啊。
但很快,我又释然了,因为我发现他给每个人的纪念簿留言的开头都是:‚我最好的朋友……‛
这个释然还是没有持续多久,因为我最终发现,他给我的留言也是:‚我最好的朋友……‛,而我期待的是‚我最最好的朋友……‛。
所以你看,友谊的小船是多么的不平衡,说翻就翻。
原来自己在乎的并不仅仅是友谊,用《让子弹飞》里的那句话:‚公平、
公平,还是公平!‛
齐鲁书社出版的《倾国倾城亦飘零——张爱玲》
3
李宗盛写过一句歌词:‚旧爱的誓言像极了一个巴掌,每当你记起一句就挨一个耳光‛,虽然是在说爱情,但放在友谊,也无不可。
张爱玲在上海风光时,炎樱的心里阴影面积不小:‚你不知道现在同爱玲一块出去有多讨厌……一群小女学生跟在后面唱着‘张爱玲!张爱玲!’‛
张爱玲到了美国,一时穷困潦倒,而炎樱越活越潇洒,有很多追求者,一点也不体会张爱玲的这种心情。
这张张爱玲最著名的照片摄于1954年。
30年后张爱玲在洛杉矶搬家,理行李时看到这张照片,不禁自题:‚怅望卅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炎樱在某封信的开头说:‚我不知道我做错了什么,使得你不再理我。
‛看上去是想要挽回友谊,可是她紧接着就开始夸耀自
己有多钱,有多少人追。
曾经收到的心里阴影,现在如数奉还。
境遇的转换,使得敏感的张爱玲更敏感,而炎樱年轻时的可爱直率,现在便成了浅薄虚荣,二十多年的友谊也走到了尽头。
张爱玲与炎樱并非特例,大部分人的第一段友谊都是源于同学关系,心理学称之为‚接近性‛,为什么‚接近性‛在友谊关系中如此重要?
心理学分析认为:‚接近性‛能提升交往的预期成功率,比如说,我们不喜欢高攀隔壁班的校花,而更愿意选择同宿舍的女生。
因为我们是普通人,不是古龙小说里视朋友为生命的人,我们都愿意付出精力,去维系一段成功率更高的关系。
我们终于明白,大部分友谊的本质是‚不能遇上此生最爱的人,只能喜欢身边最近的人‛。
人生就像公共汽车,我们不在同一站上,不在同一站下,只是碰巧坐在一起。
当我们有同样的经历,感受着同样的喜乐时,我们以为,我们是最好的朋友。
于是,我们逛同样的街,口红的颜色越来越接近,彼此适应对方的口味。
我们在寻找彼此的共同点时,我们以为,这就是友谊。
那个满口答应做你未来伴娘的人,后来,结婚了你都不知道,也许只是因为你太高或太低,融不进她现在的任何一个圈子,只能装作全无此事。
那个分给你烟抽教你如何撩妹的兄弟,不知从何时开始,见
面只能用往事下酒,朋友圈动态下的评论写了又删,全无当初的口无遮拦,最后只能淡淡点赞,只因眼界不同,再无共同话题。
张爱玲说:‚如果老朋友再会晤的时候忽然不投机起来,那是以前未分开的时候,已经有了某些使人觉得不安的缺点,已经有了分歧。
‛
4
英国有一位社会学家根据调查得到一个数据:人的一生中平
均拥有64个朋友,其中有一半是学校里认识的,而29岁是我们朋友最多的年纪。
也就是说,我们用了29年时间交的很多朋友,在29岁以后,又渐渐淡出我们的世界。
说是淡忘,其实又何曾能忘?偶然有一天,看到大街上勾肩搭背的女生,我们还是会想起从前那个和自己交换日记的她。
把友谊看成一种社会关系,它自然逃不了人生成长的变迁;但如果把友谊看成一种纯粹的个人感觉,它又是一种超越时间的稳定的情感。
没有一段友谊是理所应当的,唯有记住曾经拥有的时光。
纵然形同陌路的老朋友,都会在我们心中留下一个永远无法取代的位置。
就像那句话:再牛逼的时刻,也不能取代曾经一起傻逼的日子。
更多:文科考研书,考研工具书文科类,考研教辅书文科类,文科考研教辅书,文科考研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