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张爱玲小说《金锁记》的艺术特色
现代小说解析张爱玲的金锁记
现代小说解析张爱玲的金锁记现代小说解析张爱玲的《金锁记》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备受推崇的作家,她的作品以描写爱情和女性命运为主题,笔触细腻,情感丰富。
《金锁记》是她的代表作之一,本文将通过解析这部小说,探讨其中的主题、情节以及文学特点。
一、背景与主题《金锁记》是张爱玲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的一部长篇小说。
小说以20年代的上海为背景,讲述了女主人公白小姐与相爱多年的男友张太太之间的错综情感纠葛。
小说的主题主要围绕着爱情、婚姻以及社会角色对女性的限制展开。
二、情节梳理《金锁记》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展开,情节主要围绕着白小姐与张太太的爱情展开。
白小姐从小生活在一个传统世家,她出生在上海贫寒的环境中,但因为才华出众和她对文学的热爱,使得她在上海文坛上逐渐崭露头角。
在一次文学讲座上,她邂逅了张太太并迅速陷入了爱情漩涡。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白小姐无法与张太太结合。
她被迫与一个富商结婚,并生下了一个孩子。
尽管如此,爱情的火苗依旧熊熊燃烧,她与张太太的感情仍然存在,尽管他们无法在一起。
三、人物塑造主要人物:1. 白小姐:聪明、独立、才华横溢的女性角色。
她在小说中代表了上海新女性的形象,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和人生。
2. 张太太:有名有姓的新式上海女性,她的名字并没有出现在小说中。
她在家庭和社会压力下选择了婚姻和珠宝事业,但内心深处仍爱着白小姐。
4. 富商:白小姐的丈夫,虽然娶了白小姐,但无法满足她的情感需求。
五、文学特点1. 描写细腻:张爱玲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白小姐复杂的内心世界,将读者带入她的情感纠葛与痛苦之中。
2. 对爱情的追求:小说中的主题之一是无法实现的爱情,它在张爱玲的作品中屡见不鲜。
作者通过白小姐和张太太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不同爱情形式的追求和渴望。
3. 反映现实与社会角色:小说呈现了20世纪20年代上海社会的现实,女性面对家庭、职业和爱情之间的抉择以及社会角色对女性的限制。
6、结语《金锁记》是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白小姐和张太太的爱情叙事,展现了女性在婚姻与事业之间的挣扎,以及对传统观念的反叛。
《金锁记》点评
《金锁记》点评
《金锁记》是张爱玲的一部杰作,它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心理状态。
首先,从文学角度来看,《金锁记》的叙事结构独特,时空跳跃自如,展现了张爱玲高超的文学造诣。
她以曹七巧的一生为主线,穿插了众多的人物和事件,使得整个小说充满了丰富的内涵和深度。
同时,张爱玲的语言优美而富有韵味,她善于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小说的文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其次,从社会角度来看,《金锁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心理状态。
小说中的曹七巧是一个被金钱和封建礼教束缚的女性,她的命运充满了悲剧色彩。
通过她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那个时代女性的地位和处境,以及金钱和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扭曲和摧残。
这种揭示和批判使得小说具有了深刻的社会意义。
此外,《金锁记》中的人物形象鲜明而立体,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命运。
尤其是曹七巧这个形象,她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使得读者既同情她的遭遇,又对她的行为感到愤怒和不解。
这种人物塑造的成功,也使得小说具有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总的来说,《金锁记》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独特艺术
风格的作品。
它不仅展示了张爱玲作为作家的才华和魅力,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那个时代社会现实和人性复杂性的独特视角。
这部小说值得每一个热爱文学、关注社会现实的读者去阅读和品味。
浅析张爱玲《金锁记》的悲剧艺术
文化天地李永娟:浅析张爱玲《金锁记》的悲剧艺术浅析张爱玲《金锁记》的悲剧艺术李永娟(山西工商学院山西太原030000)【摘要】张爱玲的《金锁记》通过曹七巧这一形象,揭示了“被吃者吃人的极限”,展示了一幕幕人世间 的苍凉梦魇。
月亮意象在小说中具有独特内涵,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及人性的开掘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拟从七巧形 象及月亮意象两方面入手,探讨《金锁记》思想内涵的悲剧性及悲剧的延续性。
【关键词】张爱玲;《金锁记》;悲剧艺术中图分类号:1206.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4-0251-02《金锁记》是张爱玲中篇小说的代表作。
《金锁记》无论是思想内涵还是艺术技巧,都体现出张爱玲高超的 艺术才能及对幽微人性的深人把握。
随着她犀利的笔触,独特的话语,张爱玲为读者展现了欲望的疯狂、人性的 扭曲及生命的无常。
一、从曹七巧形象探讨作品的悲剧艺术曹七巧是特殊生存环境所塑造出的女性形象。
她的 悲剧,足以引起我们的恐惧,但切身体会她所走过的生 命历程,我们又不得不心生怜悯9张爱玲借由作品所要 传达的,正是在“食”与“色”的双重枷锁下,合理的 欲望得不到满足而造成的人性扭曲及由此而造成的命运 悲剧。
(一)温婉如她。
七巧曾经也是一个单纯可爱的女 子。
那时有很多人喜欢她,她健康,充满活力。
即使嫁 到了姜家,面对下人的窃窃私语及出身更为优越的族人 的冷漠和白眼,她的内心依然存留着善良和温柔。
尽管 大哥把她送到了火坑,她后来再见大哥,埋怨、哭闹过 后,当大哥大嫂临走时,她一样塞了许多贵重礼物给他。
从中我们不难体会到七巧尖刻外表下的温情。
将七巧内心的温柔表现得最为充分的,还是她对小 叔姜季泽的感情。
当季泽为哄骗七巧的钱而假意向她表 明爱意时,七巧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温柔面,她低着头,仿佛所有沉浸在爱河中的少女一般,沐浴着光辉,面容 上浮现淡淡的喜悦。
此刻,一向刻薄的七巧竟是如此美 丽动人。
爱情总是这样,轻而易举地触到人的心底最温柔,但也最脆弱的地方。
[语文]浅析《金锁记》的艺术风格(教师论文)
浅析《金锁记》的艺术风格撰写:黄美英导师:张俏静在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上,张爱玲是一个奇特的存在。
她的出现就如一颗彗星在四十年代黑暗的天宇中划过,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光痕。
《金锁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篇成功之作,反映的是旧时代旧家庭的悲剧故事。
它以三十年跨度的构架,成功地塑造了戴上黄金枷锁并用枷角劈杀了几个人的曹七巧的形象,并抓住她受制于黄金欲的情欲发展过程及其矛盾冲突,来突现她那不可理喻而辛酸狠毒的畸形变态的一生。
曹七巧是一个受金钱欲严重毒害的悲剧命运的描写,深刻而又真实地揭露了金钱对人的灵魂的毒害与精神的摧残,从一个新的角度暴露了旧时代旧家庭的罪恶。
作者用传统典雅的手法与现代派的技巧相结合,构建了《金锁记》“苍凉”和新旧结合,雅俗共赏的语言风格。
作品最大的特点,是既运用现代象征与暗示的手法烘托人物的命运,又采用传统的小说笔法,将人物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
《金锁记》以旧上海为背景,描写了主人公曹七巧一生的命运以及她心理逐渐扭曲、变态的过程。
七巧本是乡下麻油店老板的女儿,泼辣而富有风情,不乏爱慕者,却不幸被贪钱的兄嫂嫁到了大户人家——姜家。
因为她出身低微,虽然由起先做姨奶奶到后来扶正成了正房,却仍受大家的歧视和排挤,而自小瘫痪的丈夫,更使七巧陷入情爱无法满足的痛苦之中。
对于其他人的情爱生活,他羡慕、妒忌,将她自认为的爱寄托在三少爷姜季泽的身上。
她渴望季泽的亲近而不得,长期以来的种种压抑、煎熬,加上旧式大家庭气息的熏染,使她的人性渐渐扭曲。
在丈夫与婆婆相继去世后,她守着分得的一份遗产,独立门户。
此时,面对姜季泽的亲近,她情感急剧起伏。
然而,“他想要她的钱”的思想战胜一切。
她的感情世界从此崩溃,没有爱情,没有亲情,只有钱是唯一真实的。
在她捍卫自己家产的同时,儿女们成她病态发泄与报复的对象。
为收拢儿子长白的心,七巧为长白娶了一房媳妇。
之后,儿媳寿芝,因忍受不住她的折磨,抑郁病终。
女儿长安原本该有的幸福生活与婚姻,也断送在她的手中,最终长安变成了第二个曹七巧。
《金锁记》全书解读
《金锁记》全书解读《金锁记》是张爱玲的一部中篇小说,发表于1944年上海《天地》上,后收入小说集《传奇》中。
该小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以及她对家人、儿女的情感纠葛和深刻影响。
以下是对《金锁记》全书的解读:1.人物塑造: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主人公曹七巧这个形象。
她原本是一个活泼、直率的少女,然而在不幸的婚姻和家庭环境中,她的性格逐渐被扭曲,变得乖戾、狠毒。
她不仅对自己的子女造成了深重的伤害,也对自己的命运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反抗。
2.情感描写:小说中的人物情感十分复杂。
曹七巧与姜家三爷的婚姻是建立在利益关系上的,她对姜家二爷的暗恋和追求却成为她心灵深处的痛。
这种情感纠葛不仅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也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伦理道德观念的束缚。
3.叙事风格:张爱玲以她独特的叙事风格和语言艺术,将小说中的人物情感和命运展现得淋漓尽致。
她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描写和对环境氛围的生动刻画,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人物的情感纠葛和命运变迁。
4.社会背景:小说通过主人公曹七巧的命运变迁,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和家庭关系的复杂性。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和命运往往受到限制和束缚,这种束缚不仅来自外部环境,更来自女性自身的心理和情感需求。
5.主题思想:小说深刻地探讨了人性中的善恶、情感与理智、道德与利益等主题。
通过对主人公曹七巧的心灵变迁的描写,张爱玲展现了人性中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伦理道德观念的局限性。
总的来说,《金锁记》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小说。
通过对主人公曹七巧的心灵变迁的描写,张爱玲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的局限性。
它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也是一面历史的镜子,对于我们理解当时的社会和人性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初探张爱玲《金锁记》创作风格上的悲剧性
初探张爱玲《金锁记》创作风格上的悲剧性作者:杨红萌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24期摘要:张爱玲是一位富于传奇的女性。
她出身名门,地位显赫,才华横溢,是现代一位知名女作家。
但她却有一段不幸的爱情,她的身世、生活经历、成长环境、爱情等方面对她创作的作品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在探究《金锁记》悲剧性上着重分析张爱玲的生活背景,进一步深入分析《金锁记》文本,了解作品中人物、语言、意象、社会环境等,体会张爱玲用苍凉的语言和独特的意象所渲染的悲凉的小说氛围。
关键词:张爱玲;《金锁记》;意象;悲剧一、作者简介張爱玲,河北丰润人,本名张瑛,1920年生于上海。
在北京、天津度过自己的童年,1929年又回到上海,1955年寄居美国,1995年死于美国洛杉矶。
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极具创造力的女作家,同时又是一位富于传奇色彩的女作家。
她以自己独具的看法,描绘出一个特殊时代背景下的世界以及生活在这个世界中的不同人物。
在她的作品里,既体现中国的传统风格,又表现新的思想理论。
她不受时代的束缚,真切地反映了人性的特点,抒写普世之中的人的悲欢离合。
她生于新旧时代交替、动荡的社会,亲身的感受和经历是她的创作灵感和来源,激发她创作出一部部发人深省的小说,向人们展示着一个又一个的悲剧。
在她的小说中,人生并非圆满的,而是充满悲剧意味的。
人生在世就难免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欲望,有欲望就会试着去追求,不择手段的追求又导致了人性的扭曲,人格的沦丧,道德败坏,从而导致了人生悲剧。
因此,张爱玲的小说多用独特的意象、悲凉的言语来表现小说的悲剧气氛,继而形成了她独具意味的艺术风格。
二、小说悲剧性的背景(一)家庭方面张爱玲的成长经历具有悲剧性,她出身豪门,但她的成长却是不幸福的。
她的父亲是一个没落的封建遗少,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和她的母亲感情不好,经常吵架,最终离婚。
她成长在一个离异的家庭里,后母冷眼相对,父亲也不大疼爱她,甚至扬言要“亲手杀了她”。
张爱玲《金锁记》研究
张爱玲《金锁记》研究一、本文概述《金锁记》是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深刻的心理描绘和独特的叙事风格,揭示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束缚。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金锁记》的主题、人物塑造、叙事技巧以及文学价值,旨在揭示张爱玲如何通过这部作品对封建社会的性别观念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本文将概述《金锁记》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分析作品所呈现出的封建社会女性命运的悲剧性。
接着,本文将从主题入手,探讨作品所揭示的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和压迫,以及女性如何在这种压迫下挣扎、反抗和寻求自我救赎。
本文将对作品中的人物塑造进行深入分析,尤其是主人公曹七巧的形象塑造。
通过对其性格、行为和命运的剖析,揭示出张爱玲如何通过对曹七巧的塑造,展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无奈与抗争。
本文还将关注《金锁记》的叙事技巧,分析张爱玲如何通过独特的叙事手法,如内心独白、时空跳跃等,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复杂情感。
本文也将探讨作品的语言风格,分析张爱玲如何运用生动细腻的语言,营造出一种既富有诗意又充满悲剧氛围的文学世界。
本文将总结《金锁记》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评价张爱玲在这部作品中的艺术成就和贡献。
通过对《金锁记》的深入研究,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张爱玲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也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到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束缚,以及女性在这种社会环境下的生存状态和心路历程。
二、张爱玲生平与创作背景张爱玲,原名张煐,笔名梁京,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
她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独具魅力的女作家,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张爱玲的生平经历与她的创作背景紧密相连。
她出生于一个封建大家庭,自幼便深受封建文化的熏陶。
然而,随着家庭的衰败和社会的变迁,她亲身经历了家族的没落和人生的无常,这些经历为她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刻的情感基础。
在张爱玲的成长过程中,她接受了中西文化的双重影响。
一方面,她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对古典文学有着深厚的造诣;另一方面,她又在西方文化的熏陶下,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文学风格。
浅谈《金锁记》的人物形象及艺术之美
提纲一、《金锁记》简介二、人物形象分析(以曹七巧为主要对象)三、浅议《金锁记》迥异的艺术风格四、心中的疑问——人性是恶的浅谈《金锁记》的人物形象及艺术之美摘要:《金锁记》将曹七巧塑造成了一个人性变异的女性形象:塑造成了一个鞭笞情欲,贪婪物欲的魔妇;塑造成了一个放在封建礼教和拜金主义供台上血淋淋的祭品!在她的身上,有着严重的缺失性体验和孤独体验,从弗洛依德精神分析学角度来讲,情欲的压抑是曹七巧个体心理变异的动因;从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角度来说,安全的需要是使其成为金钱的奴隶。
同时,封建礼教与拜金主义是其心理变态的社会性因素,所以曹七巧的人物形象是一个礼教与金钱杂合而生成的“奴隶”与“怪胎”。
并由此展现了半殖民半封建的港沪大都市背景中心灵缺失的女性形象,深刻揭示了在中西文化激烈碰撞下女性精神失落与心理变态的成因,她的悲剧是那个社会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关键词:高超技巧华丽风格冷艳风骨张爱玲创作于1943年的颠峰之作——中篇小说《金锁记》,被傅雷誉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①,而夏志清更是称赞《金锁记》是“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②。
作为张爱玲最重要的作品之一,《金锁记》在语言艺术方面呈现出的高超技巧,华丽风格,冷艳风骨自然是人尽皆知。
特别是那些女性人物,她们难以挣脱历史的、文化的、生理的、心理的桎梏,上演了一幕幕人生悲剧。
在这些充满悲剧色彩的女性人物中,《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格外引人注目……一、《金锁记》简介《金锁记》写于1943年,刊《杂志》第12卷第2至3期,收入1944年上海杂志社出版的《传奇》。
小说写了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
她做过残疾人的妻子,欲爱而不能爱,几乎像疯子一样在姜家过了30年。
在财欲与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终于被扭曲,行为变得乖戾,不但破坏儿子的婚姻,致使儿媳被折磨而死,还拆散女儿的爱情。
“30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浅谈张爱玲的金锁记论文正文
浅谈张爱玲的金锁记论文正文第一篇:浅谈张爱玲的金锁记论文正文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用纸浅谈张爱玲的《金锁记》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伟大的女性,她的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其身世也充满“传奇”色彩,直至今日,她的作品还在被世人不断地改编、拍摄。
她,就是著名的现代文学作家——张爱玲。
张爱玲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她的身世“传奇”,作品流传也甚为广泛,其对社会、人性,特别是通过女性婚姻这个角度所阐述的独特的见解,令读者叹为观止。
因此,张爱玲也被誉为是“旷世才女”。
四十年代初,张爱玲开始文学创作生涯。
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流言》、散文小说合集《张看》、中短篇小说集《传奇》、长篇小说《倾城之恋》、《半生缘》、《赤地之恋》,晚年还从事中国文学评价和《红楼梦》研究。
有人说张爱玲的作品就像是从旧箱子里翻出来的散发着樟脑味的锦缎旗袍,它的陈旧和奢华如此对立又融通地并列着,或许也正是她编织的那个精致的海上繁华梦吸引了众多的读者。
张爱玲一生创作众多,其电影创作不及小说,长篇小说又不及中短篇小说创作,但在众多的文学著作中,被视为其代表作的中篇小说《金锁记》却备受青睐,作为张爱玲年轻时代的小说代表作,《金锁记》有“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1]之称。
此文,我将就这部小说作以浅显的谈论,主要从作品的人物形象、情感、悲剧意味等方面进行阐述。
目的在于使读者能更进一步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其所需表达的情感,更深入地了解作者,把握作品。
一、《金锁记》的地位和影响张爱玲的《金锁记》在四十年代震惊文坛,被视为张爱玲的成名之作。
对于它的影响,著名翻译家、评论家傅雷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他在《论张爱玲的小说》一文中这样说道:“它是一个最圆满肯定的答复。
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用纸情欲的作用很少象在这件作品里那么重要。
”他在对七巧性格的主客观因素作了分析之后,指出了作品的三个基本特色。
第一是心理分析的精妙。
“她用暗示把动作言语和心理打成一片。
试论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试论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内容摘要]:张爱玲的小说是用云端里看厮杀的傲然与冷漠静观俗世的故事,用敏锐而又冷酷的笔触描写生活的真实。
在她的艺术世界里,雅与俗并不是泾渭分明,截然分开的,她们早已融为一体,浑然天成,她总是以浓郁的市井气息,苍凉的人生况味,用华美的社会场面道出生命的虚无。
她对于人物心理的刻画非常成功,人物的一举一动,甚至当时的场景,都表现了心理的变化,可谓透彻准确。
表现出在那个衰颓的时代,所独有的悲凉和深刻的苍凉感。
她通过对一系列女性的生存悲剧的描写,给予读者强烈的视觉享受,同时又带来了出人意料的“痛感”。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苍凉心理分析张爱玲的作品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极为深刻的内涵和鲜明的艺术独创性。
凡是读过张爱玲作品的人都会被她神奇的风格迷住,几乎所有的评论者都盛赞张爱玲独具个性的艺术技巧。
张爱玲以其深厚的传统文学底蕴和深受西方文学思潮影响的审美品味,将中国传统文学的表现方法和西方现代小说的技巧完美地结合起来,加上她独特的艺术敏感、超常的想象力、女性的细腻、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以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的笔力,创造出新旧交织、雅俗共赏的独具魅力的艺术风格。
一、独特的文字风格和语言风格。
张爱玲独到的文字风格和语言风格一直在打动读者的心。
她的文字,用优美畅达、厚积薄发、传神精准、流畅自然来形容,毫不为过。
她的作品中,随处可见新颖别致的比喻和生动传神的描写,对人物的外形和心理刻绘也细致入微。
语言上看,张爱玲的用词时而富丽堂皇、时而耐人寻味、时而干净利落、时而深刻精辟、时而曲折婉转,但都摆脱不了悲哀和琐碎的调子。
表现出巧妙的特点。
来看看如下这些片断,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粒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红玫瑰与白玫瑰》《茉莉香片》开篇第一段话:我给您沏的这壶茉莉香片,也许是太苦了一点。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
读·闻·观91张爱玲小说中的比喻有很多。
以《创世纪》中“全少奶奶年纪还不到四十,因为忧愁劳苦,看上去像个淡白眼睛的小母鸡”为例,张爱玲将全少奶奶比作淡白眼睛的小母鸡,暗示了生活的劳苦给全少奶奶带来的忧愁痛苦。
张爱玲在此没有采用直述的方法,而是借助一只淡白眼睛的小母鸡,用暗示性的比喻将生活对全少奶奶身心的摧残书写得淋漓尽致。
一、张爱玲小说语言风格特点1.对色彩语言的极度热爱张爱玲的小说创作特立独行,她对于色彩极度敏感和热爱,在她的小说作品中,她惯用鲜艳的色调,因此她的小说总是鲜活动人。
张爱玲的小说风格独树一帜,不同于同期的作家,她善于在小说中描摹各种层次的颜色,她笔下对于人、事、物的描写大都浓墨重彩。
在色彩的运用上,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成就最大。
标题就是红白色调,娇艳欲滴而又充满激情野性的红玫瑰与清秀纯净的白玫瑰,一热一冷形成了冲撞色调。
振保的情人王娇蕊衣饰大都颜色艳丽,和她野性的性情一般,是红玫瑰;而他的妻子孟烟鹂则娴静美丽,大学毕业,家世清白,是白玫瑰。
2.对音韵的熟练运用张爱玲的小说特征之一,是注重音韵的和谐美感。
女作家苏青在谈论张爱玲的小说作品时这样说道:“张爱玲的作品读起来富有音乐感,宛如凄婉的乐曲。
”为何她的作品会有这样的魅力,给人以音乐美感?从语言特征的角度看,这与张爱玲在小说语言上追求音韵美关系密切,尤其表现在叠音、拟音和反复手法的运用上。
叠音亦是修辞手法之一,不同之处在于它是汉语特有的。
张爱玲作为语言运用的高手,深知叠音的使用不但可以协调音韵、增强声势,而且具备夸大的效果,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张爱玲的《封锁》开篇写道:“开电车的人开电车,在大太阳底下,电车轨道像两条光莹莹的,水里钻出来的曲蟮……老长老长的曲蟮,没有完、没有完……开电车的人眼睛盯住了这两条蠕蠕的车轨,然而他不发疯。
”这里运用的光莹莹、老长老长、蠕蠕等一系列叠词都是曲蟮的特征,然而张爱玲在这里用曲蟮来比喻车轨,将曲蟮的生命特征复制到车轨上,没有生命的车轨似乎获得了生命感,更加营造了一种紧迫感。
论《金锁记》的叙事艺术
论《金锁记》的叙事艺术摘要:张爱玲的小说中大多以叙事出名,在叙事风格上彰显了她的个性色彩,《金锁记》是张爱玲的代表作,一部运用多种叙事手法、细节描写显现出极高的的叙事技巧。
张爱玲眷注人性,同时在作品中善于揭露人性,通过不同的叙述视角、精彩叙述内容、叙述技巧赋予文字以强大的张力增加其故事的艺术色彩。
关键词:《金锁记》;叙述视角;叙述内容;叙述技巧;曹七巧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大多以叙事出名,在叙事风格上彰显了她的个性色彩,作家贾平凹说过:“中她的毒已经日深了,她作品的切入点角度,视角的独特,行文诡诘以及弥漫的一层神气,又是和旁人无以类比的。
”[]《金锁记》是张爱玲的代表作,一部运用多种叙事手法、细节描写显现出极高的的叙事技巧。
张爱玲眷注人性,同时在作品中善于揭露人性,通过不同的叙述视角、精彩叙述内容、叙述技巧赋予文字以强大的张力增加其故事的艺术色彩。
一、叙述视角张爱玲小说中“一向沿用旧小说的全知视角孱用在场人物的观点”[],在张爱玲的《金锁记》中以全知视角为主,人物的命运一般是直接叙述出来。
小说开篇写道:“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月亮的晚上.....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时,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
”[]文章的开篇通过一个熟知三十年来上海变化以及了解故事发生的来龙去脉的叙事者来向读者叙述,从而感叹出三十年的路是“辛苦”的,月光是“凄清”的,烘托一种凄凉的故事氛围,奠定整部作品沉重的感情基调。
并通过此翻描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等外在的信息。
那一句往回看三十年的辛苦路,更让我们看到一位历经几十年艰辛叙述者,他对往事的追忆。
作者用这位老人的视角来做一位全知叙事者,他用看遍世态炎凉的经历沧桑的来向读者叙述一个女人在“黄金欲”和“情欲”的双重逼迫下逐渐变得人性扭曲的故事。
作者将全知视角的叙述转换成小说视角中丫鬟及其他人的视角叙述,通过丫鬟们的对话以及二嫂三嫂背后的议论,对人物形象进行观察,向读者们展示了曹七巧这一人物形象。
浅析《金锁记》的艺术特色
2020-12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 “““浅析《金锁记》的艺术特色王蕾(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710000)摘要:张爱玲是现代文学史上有名的奇女子,几十年以来,围绕她的讨论数不胜数,对于她的评价褒贬不一。
本文着眼于张爱玲的代表作《金锁记》,从空间意识、女性意识和古典性三方面分析她文本的特点,试论有着独特魅力的张氏风格。
关键词:张爱玲;《金锁记》;艺术特色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36-0016-01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36.003一、引言《金锁记》是民国著名才女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其一贯的张氏风格描写了张爱玲作品中频频出现的封建大家族中的种种故事,以女主人公曹七巧的一生为主线交代了姜家这个大家族三代的兴衰。
作为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金锁记》中渗透着浓烈的张氏风格,本文试从三方面讨论作品极富特点艺术特色。
二、空间意识《金锁记》表现出强烈的空间意识。
这表现在作家对于物理空间、心理空间和叙述空间的综合把握。
在物理空间上,故事发生的年代正是十九世纪初期的上海,当时正处于新旧交汇,东西融合的时代,租界与华界、东方与西方处于微妙的交往之中。
与此同时,人们的衣食住行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双重冲击。
在上海,不乏有新式洋楼与中式家具的结合,姜家作为一个富裕家庭也是如此。
文中描述“姜家住的虽是最早式的新式洋房…….楼上阳台却是木板铺的地。
”[1]这“楼上”与“楼下”、“外部”与“内里”的空间对比实际上是姜家的缩影,表面上是名门望族实际上是内里已经开始腐烂的封建礼教牢笼。
虽然这种“腐”与“烂”被新时代新外形掩盖,但其本质却不可变。
对于曹七巧来说,“麻油店”“姜家”与“分家后的家”则通过空间的转变表现出主人公性格及其人生的变化。
从心理空间角度来看,曹七巧在“麻油店”时,虽然眼到之处尽是“黑腻的柜台”、“木匙子”、“铁匙子”,但她还是一个平凡烂漫的少女,没有锦衣玉食的生活,但有与她暗送秋波的肉铺伙计朝禄。
金锁记
艺术特色:①以平凡的男女婚恋为题材;以沪、港两地为背景;以高等华人为主要描写对象。
②整体基调上有一种孤独感,形成说不尽的苍凉、流露出冷漠和“琐屑人生”的态度。
③雅俗并存,融古今中外优秀传统于一炉,形成“亦洋亦古,非中非西”的特色。
④继承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但意象的经营,象征手法的采用,色彩的渲染等,则较多借鉴西方文学,尤其是西方现代派文学。
总之,中外新旧文学的糅合,成为张爱玲小说的特殊风格。
七巧的死解放了被她控制、被她奴役的儿女,而死去的芝寿和绢儿只能永远地死去了,长安和长白也已给她折磨得不像人,并且失去了一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
七巧死了,长安和长白获得了新生,30年前的故事似乎结束了。
叙事者又回到了说书人的位置上,将读者从故事的时空带回现实的时空:"30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30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30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
" 月亮的意象在小说的结尾重又出现,有始有终,成为贯穿全篇的主题意象,强调了悲剧的深刻性和一贯性、彻底性。
小说情节的关键时刻、人物命运的重要关头,月亮的意象都会出现,与人物同喜同悲,这绝非是作者的无意之笔,而是她的刻意营造。
《金锁记》"是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中国现代小说史》),也是从古以来最深刻的一出悲剧。
悲剧是人的悲剧,尤其是女人的悲剧。
悲剧的延续性贯穿小说的全篇,并且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暗示。
七巧、长安、芝寿都是悲剧,各自的悲剧有其来龙去脉,剧情不尽相同,悲哀和怨愤都是一样的,而悲剧又是延续不止的。
女性的悲剧,人生的悲剧,从若干个30年前排演到若干个30年后。
张爱玲的世界诞生在半个世纪前,可是百年千年后,推开我们最新文明的窗子,张爱玲的月亮仍将照耀着我们于是有人言:"鲁迅之后有她,她是一个伟大的寻求者。
"她寻的是,女奴时代谢幕后女性角色的归宿所在,她以否定现在生态下女性的女奴角色的方式,表达了她深深的渴望,渴望女性能挣脱历史的、文化的、生理的、心理的诸般枷锁的桎梏,成为自在的女性优美地生存。
浅述《金锁记》的叙述艺术
浅述《金锁记》的叙述艺术向峥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摘 要:《金锁记》是张爱玲的经典作品,傅雷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他认为这是张爱玲最值得称道的佳作,是文坛最为经典的一部美文。
本文以《金锁记》的叙述艺术作为研究对象重点解析,以叙述的内容、语言和动作三个视角切入。
这部作品采用的叙述手法十分多样,一定程度上学习民族小说的特点,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金锁记》;叙述内容;叙述话语;叙述动作作者简介:向峥(1996-),女,汉族,重庆垫江人,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2014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本科在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2-047-02以叙事作为主要功能的文学作品就是叙事性作品,如果说“叙事”是该类作品重点突出的主体,那么针对该类作品展开的研究活动实质上是围绕着叙事活动的整个脉络进行的,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先阐述叙述内容,再对语言进行解析,最后分析叙述动作。
张爱玲的小说大多以叙事而出名,《金锁记》是张爱玲叙事性小说中的杰出代表,它构成了叙事性文学作品的共同特征,本文将从叙述内容、叙述话语和叙述动作三方面来浅析《金锁记》的叙述艺术。
一、叙述内容叙述活动与客观社会生活产生的关联就形成了叙述内容,简单可以表述为讲故事。
故事、行动和结构组成了叙述内容,本文重点围绕故事展开研究。
故事则以人物、事件、场景和情节等构成,作品中人物的活动及后果组成了事件,一个事件就意味着一个单位,若干层次形成了作品中的事件。
《金锁记》就讲述了这样一个事件,一个出身于小商户家庭的女子曹七巧三十年如一日地生活在疯魔的状态下,各种欲望无法满足,产生了畸形心理,也亲手毁了自己儿女的人生。
这个大的事件由多个事件串联而成,曹七巧成为没落大家庭姜家的儿媳,将自己儿媳气死,葬送了女儿的幸福等。
小的事件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就变成了情节,曹七巧的女儿喜欢上长安世舫,而曹七巧便向别人透露自己的女儿在抽大烟,造成了长安和世舫的分离,这就是情节。
从《金锁记》看张爱玲小说作品的五个特点
。
供 文学领域 的学者们共 同 探 讨研 究。
关键词 :家庭 关 系;精神 矛盾 ;人性侧 面 ;细节描 写 ;糅合 写法
张爱玲 的小说作 品 ,在 近一个世 纪以来一 直吸引着 文 的 人 生 矛盾 … … 学评论和研究者 的 目光。 《 金锁记 》是张爱玲小说 中十分精 在 张爱玲 的笔下 ,传 统的血缘之 爱和亲情 伦理变得 支 彩 而且典 型 的一篇 作 品 ,它集 张爱 玲小说 的显 著特 点于 一 离 破碎而且尖锐锋利 ,最终都给小说 中的人 物带来各 种各 样 身 。作者 以家庭 为载体 ,讲述 自己眼 中的故事 ,为读者呈 现 的伤害 ,在大部分 以儒家传统伦理文化 为背景 的中国文学作 出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学作 品。 品中 ,这是一个非 常独特 的角度 。 呈现 反传统 伦理 的家庭 关 系。在 中国传统 文化 伦 二 、成 就与 幻灭并存 的主人公命 运揭示 的精 神矛盾 。 理 中,一个家庭 中的合理关系应该是夫唱妇 随。母 慈子孝 , 张爱玲的主人公大多数是女性 ,这些女性都 非常清醒 ,她 们 兄 弟和睦的 .同时还 有一种我们到今天 已经基本消亡 的另一 清 楚地 知道 自己追求的东西是什么 ,在 实现 目标 之后 又清醒
她完全没有一个慈母对儿女的呵护和关爱反之她将两个儿媳虐待致死处心积虑地将女儿非常难得的感情破坏掉仅仅出自于一种也许连她自己都无法理解的嫉妒和怨恨情绪这是一个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中几乎绝无仅有的母亲角色完全颠覆了母亲慈爱无私的传统形象给读者带来的震撼也是非常强像这样的女性主人公在家庭中与丈夫兄嫂子女仆人
2 0 1 4 年第l 8 期
件 。她 的结局 可 以说是求 仁得 仁 ,实现 了 目标 。最重 要 的 是 ,七 巧 自己也充分 地懂 得这 一点 ,她知 道她 就是 为了金 钱 ,所 以她死死守着 这卖 掉一生得来的钱 。但是在终 于得 到
《金锁记》的艺术魅力探讨
故事。主人公曹七巧出身低微,是麻油 语言。如曹七巧分财产时:“我倒想依你
老板的女儿,她的哥哥贪财就把她嫁给 呢,只怕死掉的那个不依……”“舅爷来
了豪门士族姜家的残疾二少爷。在姜家, 了,又不是背人的事,你嗓子眼里长了
曹七巧受尽了排挤和歧视,并压抑自己 疔是怎么着?蚊子哼哼似的!”“别说你
的情欲,这带给她极大的精神折磨,最 今儿是装死,就是你真死了,他也不能
张 爱 玲 善 用 比 喻, 比 喻 新 奇 有 趣,
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① 这概括了Hale Waihona Puke 七 如“她那扁平而尖利的喉咙四面割着人
巧的病态生活,她被金钱禁锢,用金锁 像刀片”形象的刻画了曹七巧的尖酸刻
报复,受害者变为施暴者。本文从语言 薄; 芝 寿“直 挺 挺 躺 在 床 上, 搁 在 肋
美、意象美、叙事美解读《金锁记》的 骨上的两只手蜷曲着像死去的鸡的脚 艺术魅力,以期加深对这部作品的理解。 爪”①,形象的写出了芝寿的无奈、无力
儿的爱情,变得极度的自私、刻毒、残 熟,小说中大量使用拟声词,具有很强
忍。小说描写了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 的韵律感。如“细细的音乐、细细的喜 展示了她如何从一个富有温情的女人变 悦……”① 很好的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
成了一个“魔人”。“30 年来她戴着黄金 界,给人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
意象中的意是表意之象,象是外在 的具象,是可以感知、触摸的。作者在 物象上注入自己的主观情绪,物象就变 成了具体之象,带有了主观情感。张爱 玲擅长运用丰富的意象来寄托感情,达 到借物抒情的效果。
月亮意象是张爱玲所青睐的。《金锁 记》中多次出现“月亮”意象,被赋予 了多层韵味,与人物命运的发展紧密联 系 在 一 起。 小 说 开 头:“三 十 年 前 的 上 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 赶上三十年前的月亮。铜钱大的一个红 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 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 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 圆、白……”① 小说开头就奠定了凄凉 的笔调。接下来由月亮引出故事,月亮 意象统领全篇,共有九处写到月亮,有 的一笔带过,有的详细刻画,月亮的阴 晴圆缺代表着人物命运的起伏。如“那 扁扁的下弦月,低一点,低一点,大一 点,像赤金的脸盆,沉了下去。天是森 冷的蟹壳青 天底下黑漆漆的只有些矮楼 房……”① 为了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张 爱玲运用了冷暖交错的多种色调,形成 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阴郁之感,营造 出凄凉的氛围,刚好契合了曹七巧绝望 的心情。长安退学前夜的月亮,“窗格子 里,月亮从云里出来了。墨灰的天,几 点 疏 星, 模 糊 的 缺 月, 像 石 印 的 图 画, 下面白云蒸腾,树顶上透出街灯淡淡的 圆光。”① 这里的月亮是缺月,长安与缺 月融为一体,都是不完整的,都是模糊 的,营造出悲哀的氛围。“三十年前的月 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 然 而 三 十 年 前 的 故 事 还 没 完 —— 完 不 了。”① 小说结尾月亮意象再次照应,起 突出强调之意。作者寓意月亮的阴晴圆
参差对照美丽苍凉_试论_金锁记_的艺术特色
参差对照美丽苍凉———试论《金锁记》的艺术特色□汪德宁(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浙江温州325035)关键词:张爱玲《金锁记》参差对照美丽苍凉摘要:在张爱玲的众多小说中,《金锁记》无疑是最优秀的一篇,与同时代作家的作品相比,也是极为出色的。
正因如此,傅雷先生称之为“我们文坛最美丽的收获之一”。
这部作品之所以能获得如此高的赞誉,与其“参差对照、美丽苍凉”的艺术特色是分不开的。
本文试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对这一艺术特色进行剖析。
中西文化的碰撞,传统与现代的交替,以及世纪末的乱世情怀,在张爱玲的内心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加上她显赫的家世和痛苦的成长经历,使其对人生有着极为敏锐而深刻的领悟。
她把这种人生的体验和感悟付诸笔端,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叙写都市男女的爱恨情仇,在继承传统创作手法的基础上,借鉴西方的现代艺术技巧,建构自己的话语世界,使其散发出夺目的光彩和迷人的魅力。
《金锁记》叙写的是封建大家庭中叔嫂之间、妯娌之间勾心斗角的旧故事,但却揭示了人性中最细微、最阴暗的底部和人生中最荒诞、最虚空的存在,具有强烈的现代女性意识和深广的悲悯情怀。
传统的故事内容与现代性的主题意义,参差对照、交相辉映,不仅使小说充满审美的艺术张力,而且具有丰富深厚的意蕴和美丽苍凉的品格。
这一艺术特色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总体上看,小说主要是以传统的线性叙事手法,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来展开的。
作品向我们讲述的是一个女人的故事,并以“月亮”这一意象来贯穿全文,首尾呼应,结构完整,揭示了七巧由抗争到扭曲,直至变态的心路发展历程。
同时,在这一“大”故事里又套了一个“小”故事———长安的故事。
小说前半部分主要讲七巧的故事,后半部分虽然仍在讲七巧,但正面叙述却被长安的故事所替代,七巧则隐藏在叙事的背后,控制着故事的发展。
小说充分发挥了传统线性叙事的特长,让我们在这两个故事里,清晰地看到了两个女性的生命弧线。
长安是她母亲的一个翻版,最终像她母亲一样“一级一级,走进没有光的所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张爱玲笔下有着无数充满个性色彩的意象。
在《金锁记》中,象征女性命运的月亮意象反复出现,点染出人物的命运和心理。
此外,华美的语言、出色的人物刻画、细腻的心理描写、比喻、通感也在其小说中如鱼得水。
《金锁记》的语言技巧就是非常高妙的。
关键词:意象;语言;心理《金锁记》写于1943年,是张爱玲最出色的中篇小说。
傅雷称为“张女士至目前最完满之作,颇有《猎人日记》中某些故事的风味,至少也该列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
①张爱玲以过人的写作技巧与想象力、洞察力和对生活、对人性近乎残酷地剖析,把她对人生、对世界的独特感悟诉诸笔端,给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本文旨在从意象、语言、修辞、心理描写等几个方面,试着对《金锁记》的艺术特色进行探究,力求通过分析、论述,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张爱玲的艺术风格。
一、意象读张爱玲的小说感受最深的就是她笔下众多的意象。
在《金锁记》里就有白团扇、月亮、酸梅汤、longlong ago的调子、长安那美丽而又苍凉的手势等众多缤纷的意象。
所谓“意象”就是包含着隐喻、象征等深层意蕴的一个个有着色彩、光泽、声音的物象形态。
张爱玲的小说大都有着鲜亮的视觉效果,她善于运用意象化的手法,使许多原本抽象的东西具有具体的形态,如人物的命运、心理、情绪、感觉等像一幅幅流动的画面,从而给小说带来浓郁的诗意。
她在进行小说创作中意象艺术的探索实践,所使用的意象都是人所共见、俯拾皆是的,但她却能够在意象的运用上匠心独运,获得了超越意象本身的意义内涵,使作品中的数量众多的意象从不同角度丰富了小说的内涵意蕴,将小说的题旨传达得更为含蓄、隽永,给读者留下无限广阔的探索和思考的空间。
(一)月亮意象《金锁记》开篇便是:“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②如今,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永远沉下去了,然而半个世纪前的张爱玲笔下的月亮却在人们心中永垂不朽。
直到今天歌手品冠还唱:这月色有点张爱玲。
张爱玲的月亮不会衰亡,它是她意象世界里一盏奇异的灯,又是上帝的眼睛和夜晚的太阳。
今天我们打开《金锁记》惊喜于其中竟流淌着一条动人的月亮河。
在这里月亮统领全部的其余意象,显示了故事的悲剧性和悲剧的深刻性。
全篇九处写到月亮,有些言简意赅,一笔带过,有些则浓墨重彩,精雕细刻。
作品开头一段:“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
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
③这段文字历来为评论家们所称道。
傅雷曾认为是“新旧文字的糅和,新旧意境的交错”,④“这一段引子,不但明月的描写是那么新颖,心理的观察那么的深入,而且轻描淡写地呵成一片苍凉的气氛,从开场起就罩住了全篇的故事人物。
”⑤以后月亮这个意象又多次出现。
描写长安退学前一夜的月亮是这样的“空格子里,月亮从云里出来了”⑥此时长安眼中的月亮定是残缺不全的,因为她的牺牲是一个美丽苍凉的手势,但这也是一种白白的牺牲,是一种徒劳。
此时的这轮残月更有力地渲染出了长安的悲哀与苍凉。
七巧忌恨儿媳芝寿,讽刺、挖苦她,不容许她享受正常的婚姻生活。
故意让长白为自己烧一夜的烟,而不让他与芝寿同房。
小说写到这时的月亮是“影影绰绰乌云里有个月亮,一搭黑,一拾白像个戏剧化的脸谱。
”⑦婆媳对同一个男人的争夺自古有之,然而在这场争夺战中,芝寿是失败的。
月亮下的母子,母亲不像母亲,儿子不像儿子,展现了社会的疯狂,肮脏和不可理喻。
芝寿在七巧的折磨下直挺挺地躺在床上,此时她眼中的月亮是这样的:“今天晚上的月亮比哪一天都好”,⑧月亮象太阳,荒诞而恐怖,月亮是芝寿眼中的白太阳,这暗示着芝寿的悲剧是延续而永恒的。
七巧破坏了长白的婚姻,又来干涉长安的婚事。
她诽谤、阻拦、恶意中伤长安,让长安再次做出牺牲,—个美丽苍凉的手势:和世舫解约。
太阳煌煌的照着。
此时的太阳该是一轮悲哀模糊的缺月吧?长安是不幸的,七巧在一天,不幸就存在一天。
也许,有一天七巧死了,缺月还来得及成一轮满月,但长安的一切少女时代青春岁月应该有的鲜丽的阳光都只能在梦中重来了。
七巧死了,长安长白获得了新生。
此时的月亮是:“三十年前的月亮早也沉下去了”⑨三十年前的悲剧似乎结束了。
月亮的意象在小说结尾重又出现,有始有终,成为贯穿全篇的主题意象,强调出悲剧的深刻性和彻底性。
(二)其他意象长安两次做出牺牲时的口琴声——longlong ago的调子。
第一次,longlong ago的细小的调子在庞大的夜漾开。
后来长安被迫解除婚约时“长安悠悠忽忽听见了口琴声longlong ago”。
⑩这两次出现的longlong ago的口琴声。
每一次都伴随着长安的一次自我牺牲,每一次牺牲都足以改变长安的命运。
但反复出现的longlong ago的旋律,却告诉我们,这是一曲爱的挽歌,是卖火柴的小女孩手中的火柴梗。
弥漫在月亮光与口琴声中的两次牺牲,宛如一个苍凉而又美丽的手势。
这一意象为我们营造了一种苍凉、悲哀的氛围。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长安的牺牲是徒劳的,无用的。
更有力的渲染出长安的无奈与七巧的变态。
分家后,季泽败光了家产。
来向七巧倾诉所谓的爱情欲骗七巧钱时,文中几次写到白团扇。
首先是用白团扇调情:“七巧笑道:‘没有别的,要不就是你在外头玩得太厉害了。
自己做错了事,还唉声叹气的仿佛谁害了你似的。
你们姜家就没有一个好人’说着,举起白团扇,作势要打.”11其次,当季泽向七巧表白爱情时:“七巧垂着头,肘弯撑在炉台上,手里擎着团扇,扇子上的杏黄穗子顺着她的额角拖下来。
季泽在她对面站住了,小声道:‘二嫂’……”12“七巧的手直打颤,扇柄上的杏黄须子在她额上苏苏摩擦着。
”13此时的七巧沉浸在那虚幻爱情中:“七巧低着头,沐浴在光辉里,细细的音乐,细细的喜悦……这些年了,她跟他捉迷藏似的,只是近不得身,原来还有今天!可不是,这半辈子已经完了──花一般的年纪已经过去了。
人生就是这样的错综复杂,不讲理。
当初她为什么嫁到姜家来?为了钱么?不是的,为了要遇见季泽,为了命中注定她要和季泽相爱。
她微微抬起脸来,季泽立在她跟前,两手合在她扇子上,面颊贴在她扇子上。
”14后来七巧识破季泽的骗局,恼羞成怒,用白团扇将季泽赶跑了,也将她一生中唯一的爱情梦掷碎了。
七巧失去了她一生唯一的爱情,成为感情的弃妇,变态地用黄金的枷锁劈杀了几个人,读来令人心寒。
七巧的爱情幻灭时作者这样写道:“酸梅汤沿着桌子一滴一滴朝下滴……”15酸梅汤这一意象将七巧爱情幻灭时内心的悔恨、绝望、痛苦的复杂心情展示得淋漓尽致。
张爱玲笔下一个个繁复新颖的意象象极了电影里的特写镜头,产生了动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
一个个别致的意象纷至沓来,令人目不暇接,营造出极为强烈的感性世界,加强了作品的寓意。
具有撕裂了的美的特征。
二、华美的语言张爱玲曾说过:“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虱子。
”16我要说《金锁记》的语言也是一袭华美的袍子,只是上面镶满了璀灿夺目的水钻。
如:“枕着云头的花梨坑……冰凉的黄藤心子、柚子的寒香……浅黄色的雏菊……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敝旧的太阳弥漫在空气里像金的灰尘,微微呛人的金灰,揉进眼睛里去,昏昏的。
”17这些文字优美畅达、厚积薄发、华丽精美,宛如一樽晶莹剔透的水晶玻璃瓶,让人再三把玩不够。
作品风格笔触细腻,遣词造句极为精致,充满华丽、苍凉、真实、冷静客观的描写色彩,显示了作者独特的语言个性。
《金锁记》的语言圆通滑润,婉转有韵,具有新旧雅俗的特点。
文白相济,雅俗共赏,特别是工笔描绘的写实,带有浓艳繁复的效果,又往往带有苍凉的意味。
正如一位评论家说得好:“文字一到她的手里,就像一件日夜把玩的玉石一样,变得圆通滑润,婉转极了,往往呈现出别人无法达到的上下文脉,叙述流程,是一位巧妙的叙述、实在的小说家。
”18三、新旧雅俗的特点(一)新指小说艺术技巧的创新;西方现代小说意识流、意象、象征、心理分析、电影蒙太奇手法的使用。
意识流是西方现代派的写作技巧之一。
张爱玲是较早在小说中使用意识流手法的作家。
《金锁记》开篇“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19就以一种意识流的方式在诉说着一个并不美丽,甚至有点阴飕飕的故事。
我们在张爱玲的呓语中认识了一个叫七巧的女人,知道了关于她的一生坎坷命运和悲惨生活。
这是意识流手法在小说中最显著的表现。
为作品增添了现代感。
电影蒙太奇手法的应用在文中也比比皆是。
在文中有这么一段,七巧在送哥嫂出门后,心情郁闷,回头又看见睡在床上一动不动的丈夫……接下去张爱玲演泽了一个极经典的巧妙融合电影蒙太奇手法的情景:“风从窗子里进来,对面挂着的回文雕漆长镜被风吹得摇摇晃晃磕托磕托敲着墙。
镜子里反映着的翠竹帘子和一副金绿山水屏条依旧在风中来回荡漾着,望久了……再定睛看时,帘子已经褪了色,……人也老了十年”20这一段生动描绘,运用了蒙太奇手法,镜头从被风吹得摇摇晃晃的长镜,到镜子反映着的帘子和山水屏条,然后镜头绶慢雾化,再推近时,镜子里的屏条帘子已褪色,金绿山水也换成了七巧丈夫的遗容。
如此一晕一看间,人世间已经是沧桑十年了,这便是电影蒙太奇多镜头的结合使用。
除此之外,文中还有单镜头特写:七巧为了彻底毁灭长安与童世舫之间藕断丝连的微妙感情,与长白设计让世舫误以为长安还是在抽鸦片,从而使他对长安彻底地绝望。
而长安却只能默默地任其摆布、逆来顺受。
但她内心却依然对这份感情心犹不甘。
“长安悄悄地走下楼来,玄色花绣鞋与白丝袜留在日色昏黄的楼梯上……走进没有光的所在。
”21这个对长安的特写镜头,借着长安由重到轻,渐行渐远的脚步,暗示了长安与世舫的关系终于一步一步走向没有光的所在,走向了终结。
那个带着星光乱梦回来的快乐的长安,又重新走进阴森恐怖的七巧笼罩下的世界。
世舫从姜家出来,长安跟着相送,这里也用了电影蒙太奇手法,将长安对这段感情的不舍不甘表现出来。
童世舫从长安抑郁的家里走出来,外面的世界就那样亮晃晃的寂寞着,是淡黄和柔和的青灰色,长安跟在他的身后。
她脸上的表情很安静。
童世舫叫了一声“姜小姐……”22,转身走了。
长安没有说话,只是将垂着的头抬起来,镜头仿佛跟天井重合,随着长安的目光升上去,升上去,到达青瓷般的天空中,停在那里,然后,镜头从仰视变成俯视,从上往下,看见天井,树,枯枝,世舫以及阳光底下摇曳的他的身影。
镜头压下来,压下来,世舫渐渐淡出镜头,他的身影也慢慢消失,镜头里所见的东西越来越少,却越来越清晰,最后,镜头落在一片枯萎的树叶上。
卷曲的身体,赭石色的叶脉。
光线渐次变亮,最终和树叶一起隐退进无边的光的寂寂里。
这是长安最初最后的爱,虽然,或许连她也不知道这是不是爱。
她将它留在了深秋柔和的光线里。
她送他出来,庆幸没有在那间阴郁的房间里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