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事.明妃曲

合集下载

王安石《明妃曲》原文、注释及解析

王安石《明妃曲》原文、注释及解析

王安石《明妃曲》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明妃曲[宋] 王安石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②。

低徊顾影无颜色③,尚得君王不自持④。

归来却怪丹青手⑤,入眼平生未曾有⑥。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⑦。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⑧;寄声欲问塞南事⑨,只有年年鸿雁飞⑩。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11)。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12),人生失意无南北(13)。

〔注释〕①本篇选自王安石《临川集》。

明妃,即王昭君。

晋人避司马昭讳改为王明君,故称。

原共二首,本篇列第一。

作于仁宗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

在颂美明妃的绝色和她对祖国的怀恋的同时,也流露出作者不为人知重的感慨。

②泪湿春风,泪流满面。

杜甫《咏怀古迹》有“画图省识春风面”,这里因以“春风”指面。

③低徊,如徘徊,心有感念、犹豫,行动也迟迟不前。

顾影,顾视自己的影像,是自我怜惜。

无颜色,无动人的颜色,指因伤心而面色惨淡。

④不自持,倾倒得把握不了自己。

⑤归来,如言“回头来”,指元帝言。

丹青手,画师。

⑥入眼,指能看得上的。

⑦“意态”二句,人的神采从来是画不出来的,毛延寿因所画的昭君不如本人而被杀实是冤枉。

⑧着尽汉宫衣,衷心思汉,所以常穿汉宫衣。

日久,衣皆穿尽。

⑨塞南,边塞以南,指汉王朝地域。

⑩“只有”句,相传鸿雁可以传书信,但明妃只见雁飞,不见书至。

(11)“好在”,如言“好吧”;是问候语,有时用在被问候者之前。

毡城,匈奴所居毡帐,这里指居住在毡城的生活。

(12)咫尺,极近的距离。

咫(zhi只),八寸为咫。

长门,长门宫。

阿娇,姓陈,汉武帝的皇后。

后失宠,退居长门宫。

(13)无南北,不分南北,是说北国,南朝均有失意人。

〔解析〕以昭君出塞为题材的诗歌,历代不乏名作。

如晋石崇的《王明君》,以叙事见长;杜甫的《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则抒情深挚,凄婉欲绝,都脍炙人口,千古传颂。

但泛览此类作品,主题大都类同,都代昭君倾吐哀怨。

唯独王安石《明妃曲》二首,蹊径独辟,另具识见,不同凡响。

明妃曲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明妃曲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明妃曲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译文及注释明妃第一次出汉宫时,双颊泪痕未干,鬓角微垂。

低头徘徊,容颜暗淡,连王者情怀都难以驾驭。

离别回来,怪丹青画师。

我一生中从未见过如此美丽的景色。

神仙的意志是难以用自生的画笔来描绘的,画家毛延寿就在那个时候被冤死了。

从那时起,我离开了我的心赏析其一梅尧臣、欧阳修对《明妃曲》的和诗皆直斥“汉计拙”,对宋王朝屈辱政策提出批评。

王安石则极意刻画明妃的爱国思乡的纯洁、深厚感情,并有意把这种感情与个人恩怨区别开来,尤为卓见。

鉴于当时的社会背景,王安石称赞费明不以怨报德,具有现实意义。

有一些争议郭沫若在一篇文章中说,王安石闯了诗祸。

这是指王安石的《明妃曲》,今选本皆不录,不知何故。

其诗曰:“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语琵琶心自知。

黄金捍拔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评论有意思的是,对于赵军的离去是喜剧还是悲剧,一直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杜甫和王安石不是唯一唱反调的台湾人。

昭君墓周围有许多诗词,其中有一句题道:闺阁无愧于世,明妃加冕于汉宫。

一轮新月韩,万里静。

如果你谈论名声,你几乎和霍伟一样。

大家都很难过远嫁,我却很羡慕一个人遇见。

即使你是仁慈的,你如何能保持它?到目前为止,青藏高原在这里,创作背景北宋时,辽国、西夏“交侵,岁币百万”。

自景祐年间(1034—1038)以来,“西(夏)事尤棘”。

当时的施宜生、张元之流,就因在宋不得志而投向辽、夏,为辽、夏出谋献策,造成宋的边患。

诗人们借汉言宋,想到明妃。

王安石的《明妃曲二首》就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创作的。

参考资料:完善1、吴孟复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 :230-234 .2、高克勤等.王安石及其作品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9-22 .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

王安石《明妃曲》

王安石《明妃曲》

57.王安石《明妃曲》: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今日宋词《明妃曲》(其一)王安石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顔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秖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注释▷明妃:即王昭君,汉元帝宫女,容貌美丽,品行正直。

晋人避司马昭讳,改昭为明,后人沿用。

▷春风;比喻面容之美。

▷低徊:徘徊不前。

▷不自持: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归来:回过来。

丹青手:指画师毛延寿。

▷意态:风神。

▷着尽汉宫衣:指昭君仍全身穿着汉服。

▷塞南:指汉王朝。

▷毡城:此指匈奴王宫。

游牧民族以毡为帐篷(现名蒙古包)。

▷咫尺:极言其近。

▷长门闭阿娇:西汉武帝曾将陈皇后幽禁长门宫。

长门:汉宫名。

阿娇:陈皇后小名字。

创作背景作于嘉祐四年(1059年),王安石奏《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之后。

当时,梅尧臣、欧阳修、司马光、刘敞皆写有和诗。

北宋时,辽国、西夏“交侵,岁币百万”(赵翼《廿二史札记》)。

自景祐年间(1034—1038)以来,“西(夏)事尤棘”。

当时的施宜生、张元之流,就因在宋不得志而投向辽、夏,为辽、夏出谋献策,造成宋的边患。

诗人们借汉言宋,想到明妃。

王安石的《明妃曲》就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创作的阅读参考1《王昭君》(杂言)李白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常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注释▷秦地:指原秦国所辖的地域。

此处指长安。

▷玉关:即玉门关。

▷燕支:指燕支山,汉初以前曾为匈奴所据。

山上生长一种燕支草,匈奴女子用来化妆,故名。

▷蛾眉:细长而弯的眉毛,多指美女。

▷胡沙:西方和北方的沙漠或风沙。

▷青冢:即昭君墓。

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

据说入秋以后塞外草色枯黄,惟王昭君墓上草色青葱一片,所以叫“青冢”。

《明妃曲二首》王安石.拼音版

《明妃曲二首》王安石.拼音版

明m ín ɡ妃f ēi 曲q ǔ二èr 首sh ǒu【宋s òn ɡ】王w án ɡ安ān 石sh í明m ín ɡ妃f ēi 初ch ū出ch ū汉h àn 宫ɡōn ɡ时sh í,泪l èi 湿sh ī春ch ūn 风f ēn ɡ鬓b ìn 脚ji ǎo 垂chu í。

低d ī徊hu ái 顾ɡù影y ǐn ɡ无w ú颜y án 色s è,尚sh àn ɡ得d é君j ūn 王w án ɡ不b ù自z ì持ch í。

归ɡu ī来l ái 却qu è怪ɡu ài 丹d ān 青q īn ɡ手sh ǒu ,入r ù眼y ǎn 平p ín ɡ生sh ēn ɡ几j ǐ曾c én ɡ有y ǒu ;意y ì态t ài 由y óu 来l ái 画hu à不b ù成ch én ɡ,当d ān ɡ时sh í枉w ǎn ɡ杀sh ā毛m áo 延y án 寿sh òu 。

一y ì去q ù心x īn 知zh ī更ɡèn ɡ不b ù归ɡu ī,可k ě怜li án 着zhe 尽j ìn 汉h àn 宫ɡōn ɡ衣y ī;寄j ì声sh ēn ɡ欲y ù问w èn 塞s ài 南n án 事sh ì,只zh ǐ有y ǒu 年ni án 年ni án 鸿h ón ɡ雁y àn 飞f ēi 。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其一》赏析篇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其一》赏析篇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其一)》赏析(2篇)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其一)》赏析(2篇)明妃曲二首其一王安石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在很多人意识中,似乎是画师毛延寿害了王昭君,这又是怎么来的呢?原来这段故事来自于葛洪的《西京杂记》,它是一本小说,与《后汉书》相比,它里面突然出现了一个画师毛延寿。

说"汉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

诸宫人皆赂画工,独王墙不肯,遂不得见"。

王昭君的故事自晋代石崇作《王昭君》乐府后,吟咏其事者,代不乏人。

有的悲其远嫁,有的责怪画师,有的写昭君在胡地的寂寞,有的写昭君的汉宫之思,种种立意不一而足。

王安石这首《明妃曲》别是一种立意。

诗中的重心在于书写失意的怨恨。

王昭君美冠后宫,但不被召幸。

更有甚者,她被作为宫中不喜欢、不需要的女子而远嫁异族。

红颜薄命岂不怨嗟?而在封建社会中失意的女子又岂止是远嫁的昭君?咫尺之间不也还有汉陈皇后的悲剧?但同情美人的失意还只是此诗的表层意思,更深层次的看,应当说作者是借了王昭君的故事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

诗人在写作此诗的前一年曾向仁宗上万言书,主张变法。

但仁宗已是暮年,无意进取,对王安石的倡议置而不论。

所以此诗的真正的用意是"托前代以自鸣所不平"。

士不遇,这是古代诗歌中一个传统的主题,北宋由于党争激烈,不少知识分子都遭到反复贬斥,感士不遇,就因此成了知识分子的普遍情绪。

王安石此诗只所以能震动当时文坛,引起巨大的反响,就因为它能言人之所欲言,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这是一首七古,全诗按情节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次是起首四句,写明妃离宫时的形象。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明妃曲历史传奇的音乐之章

明妃曲历史传奇的音乐之章

明妃曲历史传奇的音乐之章明妃曲:历史传奇的音乐之章在古代中国历史上的佳人中,明妃曲的名字熠熠生辉。

作为一首流传千年的音乐作品,明妃曲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深刻的历史典故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本文将以古代音乐的角度,探讨明妃曲背后那段历史传奇。

一、明妃曲的起源明妃曲最早出现在唐代,当时的明妃憔悴的形象被艺术家们以音乐的形式表达出来。

在那个时代的音乐世界里,明妃曲以其悲伤凄美的旋律传达着人们对明妃的怜爱之情。

这首曲子以其深情浓意而迅速走红,成为当时广为传唱的经典之作。

二、音乐听感明妃曲是一首以古琴为主要乐器的独奏曲目,它的音色典雅、回旋悠长,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

曲调舒缓,律动优美,曲中蕴含着对明妃命运的思考和描绘,以及对生命的珍惜和对爱情的追寻之情。

每一次聆听,都仿佛能沉浸在明妃的境界中,感受其中的悲怆和坚强。

三、历史渊源明妃曲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唐朝晚期,据传明妃为唐玄宗时期的宫廷美女杨玉环。

在成为唐玄宗的皇后后不久,杨玉环被贬谪到凤翔郡。

她的美丽和离散,引起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艳羡和赞美,成为了古代文学艺术的经典形象之一。

四、音乐的意境明妃曲音乐充满了哀愁和沉郁的意境,旋律优美而悠扬。

通过乐曲表达了明妃悲伤的情感,以及对命运的无奈和忍受。

乐曲中的音符循序渐进,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明妃的苦楚与无奈。

通过音乐的语言,明妃曲刻画出了一个古代女性的内心世界和命运道路。

五、音乐与历史明妃曲不仅仅是一首音乐作品,更是古代历史故事的艺术体现。

通过音乐的感受,人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古代的历史和社会背景。

明妃曲所传达的文化内涵,使得这段历史故事在音乐中得到了更深入的传承和发扬。

六、影响力明妃曲作为一首千古流传的音乐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让人们了解了明妃那段悲伤而传奇的一生,也成为了古代音乐创作的灵感源泉。

历代音乐家和艺术家都会以明妃曲为背景或主题进行创作,使其音乐传承至今。

结语:明妃曲是一首流传千年的古代音乐之章,其曲调悠揚而深情,展现了明妃的悲伤命运与无奈情感。

《明妃曲》原文及翻译

《明妃曲》原文及翻译

《明妃曲》原文及翻译《明妃曲》原文及翻译《明妃曲二首》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组诗作品,被称为是咏王昭君最好的诗。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明妃曲》原文及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明妃曲》原文其一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其二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明妃曲》翻译/译文其一明妃当时初起程出行离别汉宫时,泪湿桃花春风面鬓脚微微亦低垂。

低头回看身影间周围无有此颜色,还让我君王的感情都难以控制。

离别归来却怪罪丹青画图手,美貌如此在眼中平生实未曾见有。

天仙意态由自生画笔难以描摹成,当时冤枉杀死画工毛延寿。

从此一离去心知更不能回归,可怜还不能穿尽汉朝皇城之宫衣。

万里寄语欲相问塞南遥远家乡事,只有年年日日里眼望鸿雁往南飞。

家人虽然在万里传来亲人之消息,好好安心在毡城不要常将家相忆。

您还不曾见近在咫尺长门里幽幽阿娇被锁闭,人生如果要失意无分天南和地北。

其二明妃当初嫁给胡人的时候,身旁上百两的毡车上乘坐的都是胡人女子。

她多想找个人说话但无处可说,只能把心语寄托于琵琶声中,心事只有自己知道。

她用能弹出美妙声音的手拨动黄金做的杆拨,弹起琵琶仰望空中飞鸿劝着胡酒。

随嫁的汉宫侍女暗中垂泪,行走在大漠上的返国者频频回首。

汉朝之恩实在是浅薄啊,胡人之恩还要更深,人生的欢乐在于心与心相知。

可怜王昭君的青冢已经荒芜埋没,还是有悲哀的乐曲流传至今。

《明妃曲》注释⑴明妃:即王昭君,汉元帝宫女,容貌美丽,品行正直。

晋人避司马昭讳,改昭为明,后人沿用。

明妃曲

明妃曲

创作背景
《明妃曲》作于宋嘉祜四年(1059),王安 石时任江东提点刑狱,此时的他有际遇不 佳、不为人知重的感叹,遂写下了寄寓深 邃的《明妃曲》。 《明妃曲》批判了最高统治者埋没人才的 行为,流露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悲伤。
明妃曲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王昭君
绝代佳人,入宫埋没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身在异域,眷恋故国
在主题上的特点:
首先,此诗借昭君故事寄托人 生失意的悲哀,抒发怀才丌遇的感 慨,影响深远。 其次,此诗从为毛延寿翻案入 手,把讽刺的矛头指向封廸帝王, 见解深刻。
诗人对昭君命运的丌同理解
一、留恋君恩、怨而丌怒
最普遍的主题是描写昭君的“悲怨”。奷李 白的《王昭君》、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等。这些诗歌,大体是昭君出塞道路风霜之苦, 远嫁身世之悲,异地的乡国之思,当然也寄寓着 对幽闭汉宫的怨恨。
突然,一群带着孩子的妇女,跪在王安石的马车面前:“大人,我们没法活了,救救我们 吧!”“我们家的孩子快要饿死了!”王安石赶紧走下马车把她们一一扶起,并吩咐家人 给每位妇女分发一些银两。妇女和孩子们连声道谢。王安石告别她们后继续赶路,心里一 直在想:现在正是青黄丌接的时候,当务之急是解决百姓的饥荒问题。 第二天,王安石早早来到官府,召集官员议对策,最终决定:每逢青黄丌接的时节, 就打开官仓,把粮食借给农民,让他们秋收后再还给官府(这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之一: 青苗法)。这样做,农民就无需向地主借粮食,可以避免地主豪强的重力盘剥。这个办法 推行后,丌但解决了老百姓的饥荒问题,孩子们还能高高兴兴的上学。 王安石在鄞县任职三年,兴修水利,改善交通,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很多益处。离任那 一天,众多百姓赶来为他送行。后来,鄞县百姓还专门建造了寺庙,以表示对他的敬意和 怀念。

古诗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翻译赏析

古诗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翻译赏析

古诗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翻译赏析《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作者为宋朝诗人欧阳修。

其古诗全文如下:其一胡人以鞍马为家,射猎为俗。

泉甘草美无常处,鸟惊兽骇争驰逐。

谁将汉女嫁胡儿,风沙无情貌如玉。

身行不遇中国人,马上自作思归曲。

推手为琵却手琶,胡人共听亦咨嗟。

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汉家。

汉宫争按新声谱,遗恨已深声更苦。

纤纤女手生洞房,学得琵琶不下堂。

不识黄云出塞路,岂知此声能断肠!其二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

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

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

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

【前言】《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组诗作品,是作者和王安石之诗而作的和诗,题材是王昭君的故事。

第一首由胡地习俗之异,写到昭君流落之苦,再写到明妃思归作曲。

第二首写了昭君从被选入宫到远嫁胡人的过程,借汉言宋,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诗人把深刻的命意寓于从容委婉的叙述,平易晓畅的语言和清晰自然的层次接转之中,反衬出对历史悲剧的感喟深沉。

全诗叙事、抒情、议论杂出,转折跌宕,而自然流畅,形象鲜明,虽以文为诗而不失诗味。

【注释】⑴王介甫:王安石,字介甫。

这组诗是为唱和王安石《明妃曲二首》而作。

⑵胡人: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⑶夷狄: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

这里泛指华夏以外的各民族。

【赏析】组诗第一首头四句,破空而来,用类似散文的诗语,写胡人游猎生活,晴示胡、汉之异。

接着以“谁将汉女嫁胡儿”,接到明妃身上。

写明妃以“汉女嫁胡儿”,以“如玉”之颜面,冒“无情”之“风沙”,而且“身行”之处,连“中国(指中原)人”也看不到,明示明妃“流落”之苦。

接下用“推手为琵却手琶”,紧承“马上自作思归曲”。

“推手”“却手”,犹言一推一放。

“琵琶”本是象声词,如同现代说的“噼啪”,以乐器之声为乐器之名。

一推一放,噼噼啪啪,刻画明妃满腔哀思,信手成曲。

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原文阅读

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原文阅读

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原文阅读1、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原文阅读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原文阅读明妃曲(其一)王安石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明妃曲(其二)王安石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2、王安石《谏官论》原文及翻译译文王安石《谏官论》原文及翻译王安石原文:以贤治不肖,以贵治贱,古之道也。

所谓贵者,何也?公御、大夫是也。

所谓贱者,何也?士、庶人是也。

同是人也,或为公卿,或为士,何也?为其不能公卿也,故使之为士;为其贤于士也,故使之为公卿。

此所谓以贤治不肖,以贵治贱也。

今之谏官者,天子之所谓士也,其贵,则天子之三公也。

惟三公于安危治乱存亡之故,无所不任其责,至于一官之废,一事之不得,无所不当言。

故其位在卿大夫之上,所以贵之也。

其道德必称其位,所谓以贤也。

至士则不然,修一官而百官之废不可以预也,守一事而百官之失可以毋言也。

称其德,副其材,而命之以位也。

循其名,愫其分,以事其上而不敢过也。

此君臣之分也,上下之道也。

今命之以士,而责之以三公,士之位而受三公之责,非古之道也。

孔子日:“必也正名乎!”正名也者,所以正分也。

然且为之,非所谓正名也。

身不能正名,而可以正天下名者,未之有也。

蚳蛙为士师,孟子日:“似也,为其可以言也。

”蛙谏于王而不用,致为臣而去。

孟子日:“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

”然则有官守者莫不有言责,有言责者莫不有官守,士师之谏于王是也。

其谏也,盖以其官而已实,是古之道也。

古者官师相规,工执艺事以谏,其或不能谏,谓之不恭,则有常刑。

《和王介甫明妃曲》翻译赏析

《和王介甫明妃曲》翻译赏析

《和王介甫明妃曲》翻译赏析《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翻译赏析《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作者为宋朝诗人欧阳修。

其古诗全文如下:其一胡人以鞍马为家,射猎为俗。

泉甘草美无常处,鸟惊兽骇争驰逐。

谁将汉女嫁胡儿,风沙无情貌如玉。

身行不遇中国人,马上自作思归曲。

推手为琵却手琶,胡人共听亦咨嗟。

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汉家。

汉宫争按新声谱,遗恨已深声更苦。

纤纤女手生洞房,学得琵琶不下堂。

不识黄云出塞路,岂知此声能断肠!其二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

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

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

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

【前言】《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组诗作品,是作者和王安石之诗而作的和诗,题材是王昭君的故事。

第一首由胡地习俗之异,写到昭君流落之苦,再写到明妃思归作曲。

第二首写了昭君从被选入宫到远嫁胡人的过程,借汉言宋,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诗人把深刻的命意寓于从容委婉的叙述,平易晓畅的语言和清晰自然的层次接转之中,反衬出对历史悲剧的感喟深沉。

全诗叙事、抒情、议论杂出,转折跌宕,而自然流畅,形象鲜明,虽以文为诗而不失诗味。

【注释】⑴王介甫:王安石,字介甫。

这组诗是为唱和王安石《明妃曲二首》而作。

⑵胡人: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⑶夷狄: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

这里泛指华夏以外的各民族。

【赏析】组诗第一首头四句,破空而来,用类似散文的诗语,写胡人游猎生活,晴示胡、汉之异。

接着以“谁将汉女嫁胡儿”,接到明妃身上。

写明妃以“汉女嫁胡儿”,以“如玉”之颜面,冒“无情”之“风沙”,而且“身行”之处,连“中国(指中原)人”也看不到,明示明妃“流落”之苦。

接下用“推手为琵却手琶”,紧承“马上自作思归曲”。

“推手”“却手”,犹言一推一放。

“琵琶”本是象声词,如同现代说的“噼啪”,以乐器之声为乐器之名。

明妃曲二首背景故事介绍

明妃曲二首背景故事介绍

明妃曲二首背景故事介绍《明妃曲二首》是我国古代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明妃(即王昭君)的悲剧命运。

这两首诗不仅在文学艺术上具有极高的价值,其背后的故事更是令人感慨。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明妃曲二首》的背景故事。

一、《明妃曲二首》背景简介《明妃曲二首》创作于唐代,讲述了西汉时期王昭君的故事。

王昭君,字昭君,原籍赵国,因其美貌被选入后宫。

然而,由于宫廷画师毛延寿的陷害,她的画像被丑化,导致她长期未能得到皇帝的宠幸。

后来,汉元帝为了和亲,将王昭君嫁给了匈奴的单于,王昭君在塞外度过余生,最终凄凉离世。

二、《明妃曲二首》背景故事详细解读1.王昭君入宫王昭君出生在一个平民家庭,她的美貌在赵国闻名。

公元前54年,汉元帝下诏选秀,王昭君被选中进入后宫。

然而,她并未得到皇帝的宠幸,原因在于宫廷画师毛延寿。

2.毛延寿陷害毛延寿是当时的宫廷画师,他负责为后宫的宫女画像。

为了谋取私利,他向宫女们索要贿赂。

王昭君因家境贫寒,未能满足毛延寿的要求,结果毛延寿在她的画像上做了手脚,使得王昭君的美貌大打折扣。

因此,王昭君在后宫长期得不到皇帝的注意。

3.和亲匈奴公元前33年,汉元帝为了巩固与匈奴的关系,决定将宫女嫁给匈奴单于。

王昭君为了摆脱后宫的冷遇,主动请缨,要求远嫁匈奴。

汉元帝在看到王昭君的真容后,深感惋惜,但又无法挽回,只好同意她的请求。

4.塞外生活王昭君嫁到匈奴后,与单于共同生活了十几年,生有两个儿子。

她在塞外传播汉族文化,教导匈奴人民耕作、养蚕等技艺。

尽管生活艰辛,但她始终坚守信念,为民族和睦作出了巨大贡献。

5.凄凉离世公元前19年,王昭君在匈奴病逝,享年33岁。

她的离世让匈奴人民悲痛不已,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而远在汉朝的杜甫,也为她的悲剧命运感到惋惜,创作了《明妃曲二首》。

总结:《明妃曲二首》通过描绘王昭君的悲剧命运,展现了古代女性的无奈与坚韧。

这两首诗背后的故事,既揭示了宫廷的黑暗,又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人性的赞美。

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原文赏析

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原文赏析

王安石《明妃曲》原文赏析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原文赏析明妃曲二首王安石其一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其二明妃初嫁与胡儿,车百两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王安石《明妃曲》二首赏历代文人似乎对昭君出塞这一咏史题材有特殊的感情,从西晋石崇的《王朋君》一诗篇起,一直到清末屡吟不绝,各具风貌。

这类题材的诗歌或以悲怨凄凉立意,或从个人遭际着眼,或讥讽汉帝的寡情少恩,或咒骂画工的居心不良,或直言无隐,哀叹国势的不振;或机锋侧出,写下一段案文字。

“如何一段琵琶曲,青草离离咏不休”(元虞集《昭君出塞图》),纵观封建时代的众多歌咏昭君之作,王安石《明妃曲二首》算得上这类题材作品中的佼佼者了。

王安石论诗有“自出己意,借事相发,情态毕出”(《宽夫诗话》引王安石语)的议论,正可用来评价此二诗。

二诗刻画人物动作、心理,形象饱满,抒发情感,寓意精警,耐人寻味。

形象与议论的有机组合,赋与了诗歌不朽的艺术魅力,令人赞叹不已。

诗云: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明妃初嫁与胡儿,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捍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明妃曲其一赏析

明妃曲其一赏析

明妃曲其一赏析一、简介《明妃曲其一》是一首古琴曲,属于明代音乐作品,广泛流传于古代文人雅士之间。

作曲者不详,但其曲调婉转悠扬,表达了对明妃的赞美和思念之情。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明妃曲其一》进行详细的赏析,从音乐结构、曲调特点以及表达的情感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二、曲调特点《明妃曲其一》的曲调优美动人,曲调优美动人,富有抒情主义风格。

整首曲子分为三个乐段,分别是引子、主题和尾声。

引子部分采用了简洁明快的音符,营造出开场的氛围。

主题部分由一段华丽的琴音引入,表现了作者对明妃的深情表白。

而尾声部分则以慢板曲调的连续琴音营造出一种恬静的氛围,给人以沉思的空间。

整个曲子以其独特而且多变的旋律赋予了《明妃曲其一》鲜明的个性和音乐表达力。

琴音细腻而又富有层次感,以其丰富的音色变化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

三、音乐结构《明妃曲其一》采用了传统的古琴曲形式,整首曲子分为引子、主题和尾声三个部分。

引子部分主要由简短的音符构成,以快速、轻快的音节引领人们进入音乐的氛围,使人们立即进入角色,为接下来的表达做好准备。

主题部分是整首曲子的重点,以缓慢、富有情感的旋律展示了对明妃的深深思念之情。

尾声部分则以平和而且悠长的琴音作为结束。

整个曲子的音乐结构紧凑,曲调优美,并且合理地展示了作曲家对明妃的情感表达。

同时,通过这种结构,使整首曲子在演奏时更容易掌握和演绎。

四、情感表达《明妃曲其一》表达了对明妃的深深思念和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通过细腻而又动人的音乐旋律,作曲家把自己的思念之情融入其中,使得整个曲子充满了浓郁的情感。

曲子的第一部分引子明快活泼,展现了作者内心中明妃的喜悦和愉悦。

主题部分则以悠扬的琴音表达了作者对明妃的深情思念,音符的流动仿佛将我们带入一个世界,让人沉浸其中。

尾声部分则以宁静的音乐传递出作者对明妃的祝福和美好的祝愿。

通过这样的情感表达,作曲家将自己的情感通过音乐传递给听众,触动听众的心灵,并带领他们进入一个温馨而又唯美的情景之中。

明妃曲(王安石)

明妃曲(王安石)
• 陈寅恪曾经指出,中国古代所言胡汉之分,实 质不在血统而在文化。而在历史上尤其是文学 上,用为文化的标志常常是所谓“衣冠文物”。 • 王安石写“着尽汉宫衣”,实际设想通过“不改 汉服”来表现昭君思乡的深情,这种感情既不 因在汉“失意”而减弱,更不是出于对皇帝有什 么希冀,而只是她渴望回到她生长的一方故土。 • 本文并未用很宽广的视角纵观全局权衡利害, 而是站在王昭君的角度抒发一个被送去和亲的 女子的心理活动。以这样的视角来看,昭君是 让人怜爱的。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 《后汉书· 南匈奴传》对于昭君出塞的记载 是:“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官,顾影徘徊, 竦动左右,帝见大惊。” • 江淹《恨赋》上也着重写了她“仰天太息” 这一细节。 • 王安石以这些为根据,一面写她的泪湿春 风,顾影悱恻,着重刻画她的神态;一面 从君王“不自持”的举动,侧面描写昭君 的美。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 悲剧根源其实不是时势。作者观察的角度 也从王昭君本人扩大了范围,但总体还是 站在妃子的立场考虑的。汉宫,或者说“长 门”,就是《红楼梦》中贾元春所说的“见 不得人的地方”。 • 陈阿娇也是,王昭君也是,本质上都是一 样的无足轻重。她们只不过是不同用处的 傀儡而已了。某种角度来 讲,所谓傀儡甚 至还不止妃子宫女……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 梅尧臣这样描写:“鸿雁为之悲,肝肠为之 摧。”然而王安石的描写没有完全点破,更 具有含蓄的美感。比起为之悲伤,鸿雁似 漠不关己的模样年复一年地飞过头顶,却 不带来任何令人欣喜的消息,徒留自己的 空虚期待才更让人觉得悲伤。 • 然而,终于有了消息,却是让自己不要再 挂念。对于一个背井离乡的女子来说,这 样的消息有些太过冷漠。

和聂仪部明妃曲的诗意与解释

和聂仪部明妃曲的诗意与解释

和聂仪部明妃曲的诗意与解释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东济南)⼈。

明代著名⽂学家。

继“前七⼦”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学复古运动,为“后七⼦”的领袖⼈物,被尊为“宗⼯巨匠”。

主盟⽂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下⾯⼩编给⼤家带来关于和聂仪部明妃曲的诗意,⽅便⼤家学习。

本诗背景:李攀龙在刑部任职时,⼴交朝廷⽂友,此诗便是在与聂仪部聚会的时候,听到明妃曲之后,有感⽽作。

此诗亦是⽂学复古运动的实践之作。

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原⽂:《和聂仪部明妃曲》明代:李攀龙天⼭雪后北风寒,抱得琵琶马上弹。

曲罢不知青海⽉,徘徊犹作汉宫看。

注释:聂仪部:名字待考。

仪部:礼部的属官,掌管礼仪、祭祀、宴享等事务。

明妃曲:乐府曲调名,写王昭君辞别汉富赴匈奴和亲事。

明妃,即王昭君。

天⼭:指祁连⼭。

抱得琵琶马上弹:指王昭君弹琵琶以抒哀怨。

青海:青海湖,在今青海省内,代指匈奴之地。

汉宫:汉朝时候的宫殿。

看(kàn):看见,望见。

诗意:天⼭下雪之后北风凛冽,王昭君在马背上拨弹琵琶以抒哀怨。

⼀曲结束仍是痴痴仰视青海明⽉,还以为是汉宫⽉明。

赏析:这是⼀⾸典型的咏史怀古诗。

诗⼈借⽤了王昭君出塞的典故,却与以往借⽤此典的诗词⼤不相同,不以议论为主,却通过朴实的语⾔真实地再现昭君当时⼼中所想,深刻地诠释了“千古琵琶”的含义,发⼈深省。

诗的开始,粗线条地展⽰了边地的风光。

铺天盖地的雪淹没了塞外绵亘不尽的群⼭,继雪⽽起的北风呼啸着,将⼤地可能有的⼀切吹伏在地……。

“天⼭雪后”⼀句,⽤笔简洁,唤出的图景却是⽆限的。

就在这漫⽆边际的背景深处,⼀个坐在马背上拨弹琵琶的⼥⼦形象出现了。

琵琶作为⼀种乐器,可以弹奏出缓急⾼低不同,如珠⽟落盘、流⽔幽咽般的曲调,为此,它曾使唐代那位谪居江州的司马为之泪湿青衫。

那么,在这⾸诗中,通过这个“抱得琵琶马上弹”的形象,将其中蕴含的真意展现出来。

杜甫曾有“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的猜测,王安⽯则以“含情歌说独元处,传于琵琶⼼⾃知”作为交代。

明妃曲,明妃曲王安石,明妃曲的意思,明妃曲赏析-诗词

明妃曲,明妃曲王安石,明妃曲的意思,明妃曲赏析-诗词

明妃曲,明妃曲王安石,明妃曲的意思,明妃曲赏析-诗词
明妃曲二首,明妃曲二首王安石,明妃曲二首的意思,明妃曲二首赏析-诗词大全
明妃曲二首
作者:王安石朝代:北宋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著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

含情欲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捍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明妃曲二首其一最全PPT资料

明妃曲二首其一最全PPT资料

仁宗已是暮年,无意进取,对王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安石的倡议置而不论。所以
这然是而作 她此者仍的然诗议眷论眷的,于他汉真强,正调不任改的务汉的服用风。采意是难是于通“过绘托画来前表现代的。以自鸣所不平”。士不遇,这
寄声欲是问塞古南事代,诗歌中一个传统的主题,北宋由于 争激烈,不少知 更离有别甚 归识者来,却分她责被怪子作怪为罪都宫丹遭中青不画到喜图欢手反、,不美复需貌要如贬的此女在斥子眼而中,远平嫁生感异实族未士。曾见不有。遇,就因此成了知识分子的
难以描摹成,当时 采是难于通过绘画来
冤枉曲杀死曲杀画 工毛延寿。
表现的。即讥讽了汉 元帝的案图召幸的好
色与愚笨,也强调了
王昭君的精神风采之
美。表现了作者对明
妃失意的同情和对于
元帝昏庸的讽刺。
一可 去怜 心着 知尽寄只 更汉声有 不宫欲年 归衣问年 ,;塞鸿
南雁 事飞 ,。
恨别从此一离去心知更不能回归, 可怜还不能穿尽汉朝皇城之宫 衣。
普遍情绪。王安石此诗只所以能震动当时文坛,引起巨大的
反响,就因为它能言人之所欲言,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再读课文,感受诗句
明妃曲二首
王安石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明泪
妃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初春
出风
汉鬓 宫脚 时垂 ,。
尚 得 低君 徊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情不过烟花碎爱别离酒浇千杯浅斟朱颜睡
轻寒暮雪何相随此去经年人独悲只道此生应不悔
姗姗雁字去又回荼蘼花开无由醉只是欠了谁一滴朱砂泪
歌曲《朱砂泪》
(一)
公元前36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

南郡,秭归县。

香溪之上,一窈窕少女怀抱琵琶,玉指纤纤,樱唇微启,幽幽的字句伴着袅袅音韵凑成细软的歌声,迎风披拂,撩动溪水泛起丝丝涟漪。

小姐,老爷方才命人前来,说家中有贵客到访。

请小姐速速回府。

一年龄相仿的丫鬟从后舱走出。

我知道了,传下去,就说我马上到。

少女放下手中琵琶,轻声细语道。

是。

县令大人造访寒舍,老夫未及远迎,实在失礼。

王穰疾步快走,拱手作揖。

哪里哪里,王老先生不必多礼。

实不相瞒,这次造访,是为一事。

哦?不知何事劳得大人亲自造访寒舍?
谈话间,两人已入前厅。

这个,想必王老先生也当知道,当今圣上正选秀女一事吧。

圣上昭示天下,遍选秀女,老夫自然知道。

只是不知县令大人提及此事
王老先生,我的意思是,若论选秀女,则以令媛王嫱的天生丽质及琴棋书画无一不精的聪慧才智,自当为南郡之首选,所以
停顿半晌。

小女承蒙县令大人厚爱是其荣幸。

然小女年纪尚幼,恐难以应命。

王穰有点着急。

王老先生莫急,且待我把话说完。

县令微微一笑,道,其实也不难知道,令媛之芳名就如这香溪水,早已传遍南郡上下。

而如今更是传至京城,令王嫱入宫选秀,此乃当今圣上亲自下诏
王穰心下一沉:嫱儿啊,爹又怎忍心将你送至皇宫这般虎穴蛇谭之地,你才刚过及笄之年,宫廷勾心斗角,人心险恶,岂是你能应酬,但若是圣命,要你小小年纪背井离乡,教爹也无能为力
沉默良久。

此事就劳烦王老先生转告令媛,择吉日便可入京。

是日送其入京船只会在香溪边等候。

县令拱手告辞。

是年仲春。

嫱儿,让娘再好好看你。

此去一别,不知何日再见。

娘被唤作嫱儿的少女,精致的五官仿佛是上天细心雕刻过的精美绝伦的作品,一颦一笑,百媚众生。

身披霓裳,手执绫罗,泪眼婆娑,此刻却也分外动人,娘您不用牵挂女儿,女儿定会照顾好自己。

少女转向另一青年男女,哥哥,嫂子,请你们好好照顾爹娘,嫱儿会记得你们说到末尾已不成字句,只有少女的抽噎声。

终于还是踏上了离乡之途。

爹,你不必自责,毕竟圣命难违。

君臣有别,为人臣子便无逆君之道。

你们抚养了女儿16年,这16年的恩情女儿真不知当以何相报。

此番远去,真不知何年何月是归途。

也罢,女儿尽不了太多的孝道,顺君之意赴京选秀,至少你们可以安安稳稳的过从前的日子。

家和便是万事兴。

皇宫究竟有多凶险,女儿也不得不入此虎穴。

只是宫苑深深,不知思乡之情能
否所及
坐在雕花龙凤官船内,隔着珠帘依稀能望见,父母乡亲的身影在远去,故乡在远去,昔日欢乐在远去
随同远去的还有曾经的嫱儿,从此是昭君。

(二)
公元前36年初夏,昭君抵达京城长安。

这便是京城,果然繁华非凡。

进宫路上透过马车帘子的细微空隙能看到街上的车水马龙,昭君暗想,只愿进宫之后少生事端,能安安分分平平淡淡便好。

冗长的队伍,从殿内一直向外延伸。

队列当中的女子多是风姿卓越,亭亭玉立。

笑靥似花的娇容或是脉脉含情的视线相遇时仿佛羞涩的示意,却多半是敌意的触碰,嫉妒或猜忌。

下一位,王昭君。

啊,到我了啊。

昭君心里默念,蹁跹的步子从容不迫地步入房内。

擦肩而过时秀女们满是妒忌的凌厉目光所到之处激起一片寒意,然而这些对于这初涉红尘的少女而言又如何知晓后宫女子们为争宠而不择手段的毒辣刻薄。

画师毛延寿细细端详着这进屋的少女。

清丽可人、知书达理,又弹得一首好琵琶。

如你这般娉婷少女,本应是皇上宠幸的佳人手中画笔灵巧舞动,寥寥数笔便已勾勒出昭君的曼妙身姿,只是可惜了你这天生的美貌,所谓红颜祸水,我毛延寿也不过是替人办事。

既是他人有求于我,我又怎能白白受恩笔锋突转,画师的嘴角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王昭君啊,你可休怪于我。

往后你的命运如何,就掌握在你自己手上了。

收笔,少女画像上鲜明的突兀的一颗丧夫泪痣无疑成了最大的败笔。

加之前些日子与同行的秀女们发生过节。

在外人眼里分明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冲突,出现在宫廷之内却足以让昭君从本可步步攀升的秀女被一举打入冷宫,不得面君。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芭桑。

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

倚着宫墙,遥看牵牛织女星,如这自然万物多少洒脱。

原本只是想安安分分的当个宫女就好了。

如今竟落得此番下场,我到底该怨谁?我自问行事足够小心,也不曾得罪过何人,如果是与同行的秀女的那些冲突,我自不知究竟何处出了差错?却为何有人要设计如此害我?昭君轻叹,愈想愈是委屈,泪水终还是漫出眼眶,娘嫱儿真没用嫱儿连自己都顾不好,言何报答可是,嫱儿不明白,嫱儿究竟哪里错了疑惑、不甘全化作悲伤一并泪如雨下。

少女抱着身子轻颤,泪水迷离的双眸隐约之中似乎正有某种坚毅透出。

也罢,这样至少再不必理会宫廷的纷争,至少不会再有那么多的不和,至少在这尔虞我诈的皇宫之内另是一番清静。

万事皆为天意。

玉指潜入罗帕,自言自语安慰着,心中的疼痛又岂能轻易被谎言掩盖。

转瞬之间,复历三秋。

(三)
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

汉元帝尽召后宫妃嫔,众妃嫔皆推托不肯。

此事在后宫也已传得沸沸扬扬。

已居冷宫三年之久的昭君得知此事,再三思量之下,决定挺身而出,和亲远嫁至匈奴。

当日,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

比之三年前,少女的风姿更加婀娜妩媚,言其倾城倾国的绝代佳人毫不为过。

汉元帝着实大惊,不知后宫竟有如此美貌之
人,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

王昭君接旨,朕赐你锦帛二万八千匹,絮一万六千斤,黄金美玉。

命你远嫁匈奴之后,必当竭力协助助单于,化解我大汉与匈奴宿怨,以免再起纷争,祸乱无穷。

大殿之上,汉元帝宣旨道。

为此,汉元帝亲自将和亲队伍送出长安十余里。

别长安、出潼关、渡黄河、过雁门。

大漠的风沙弥漫天际,漫漫黄沙,草木遂枯。

一袭红妆的昭君怀抱琵琶,纤纤玉指再扣弦,琴音氤氲。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如今摆脱宫廷深院,去的却是异国他乡。

也许此生再难回到故土,回到父母身旁。

昭君默默想着,不禁有些悲凉,爹,娘女儿在皇宫里头便日思夜想着能回家探亲一次,竟没想到,如今反而离你们越来越远。

难道,这也是天意么?
然而,出城时看到百姓们那么虔诚地相送。

我突然觉得肩上的担子重了很多。

弹拨琵琶的手顿了顿,少女轻轻舒了口气,爹,娘,你们是否对嫱儿甚是思念。

女儿几乎夜夜梦见你们、哥哥和嫂子,夜夜梦见香溪的水还是那么缓缓流淌,夜夜梦见那日泪别故乡,夜夜梦见当初豆蔻年华可是,和亲的重任已不允许我有再多的儿女情长。

往日缱绻,终成流年,再叹亦是枉然。

也许,天降如此大任于我当引以为豪。

你们的嫱儿,将要代表大汉与匈奴结为友好。

最后的抒情。

一曲弹罢,昭君放下琵琶凝神远目。

正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但愿我大汉文明也如这黄河之水流入广袤大漠,愿我大汉与匈奴永结同好、天下太平,愿边塞子民不再受强掳欺凌、和睦往来,愿此和平年代千秋万载天下苍生,昭君必定为两国邦交倾尽所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次年初夏,昭君到达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欢迎,并被封为宁胡阏氏,意为匈奴有了汉女作阏氏(王妻),安宁始得保障。

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

(四)
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亡故。

昭君以大局为重,忍受极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风俗,嫁给呼韩邪的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

公元前20年,复株累单于又死,昭君自此寡居。

一年后,33岁的绝代佳人王昭君去世,厚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

后人称之为青冢。

后记:历史上有杰出贡献的人固然数不胜数。

然而又杰出贡献的女子却屈指可数。

我一直很衷情于汉朝的历史,也欣赏王昭君主动出塞和亲的巾帼气概。

传说昭君的坟冢之上芳草茂盛、牛羊不食、霜寒不枯、终年长绿,故被称做青冢。

时至今日,两千年矣。

也许这个为匈奴与汉族和睦往来所作出巨大贡献的女子为天地所动容。

这篇文章所体现的是和字。

第一部分我想表达的是家和;第二部分则是人和;第三部分就为大家所熟知,自然是国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