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经方选穴法 姚启龙

合集下载

舌针疗法-姚启龙

舌针疗法-姚启龙

按:《灵枢·九针十二原》曰:“五脏有疾,当取之十 二原。”补肾原太溪,泻肝原太冲,滋水涵木。心 开窍于舌,泻劳宫宣窍通络。根据《灵枢·经脉》: “手少阴之别……系舌本”、“肝者,筋之合 也……而脉络于舌本也”、“肾足少阴之脉……入 肺中,循喉咙,夹舌本”,故以心、肝、肾三脏并 治。补阴跷照海,调左右一身之阴。舌穴配风池、 廉泉,系舌针内外配穴法。
辩证:患者年近七旬,中风之体,精血已 衰,肾气早亏,水不涵木,肝阳偏 亢,虚阳夹痰复逆,痰阻舌本。证 属二次卒中。 治法:取太溪(补)、照海(补)、太冲(泻)、 劳宫(泻)、风池、廉泉;舌穴:心穴、肝 穴、肾穴、廉泉,浅刺捻转,泻法不留针。 针治24次,舌头功能恢复正常,言语清楚, 不流涎,饮食无呛咳。随访8个月,疗效巩固。
操作方法
一、针具:一般针刺宜用28~30号1~2寸毫针;刺血时,可用26号 1.5寸长毫针或细三棱针。 二、进针法:舌穴针刺前,宜先给予患者30%过氧化氢或1/5000高 锰酸钾液漱口,以清洁口腔。针舌面穴位,嘱患者自然伸舌于口外。为 防止回缩,术者可用左手拇指垫消毒纱布轻轻固定舌体;针舌底穴位, 令患者将舌翻卷起,舌尖抵住上门齿,将舌体固定;亦可将舌尖翻卷, 以上下门齿夹住舌,使舌体固定。 三、行针法:补法:进针0.5~1分,拇指向前小弧度捻转3~9次,稍停, 为一度补法,一般行三度或九度补法,不留针,在捻转时,勿令太深, 有如“蜻蜓点水”;泻法:进针1~2分,拇指向前大弧度捻转6次,稍停, 为一度泻法,一般行六度或八度泻法,不留针,进针稍深,有如“蚊喙 着体”。刺血法则用毫针或三棱针快速点刺出血。
适应症 主要用于脑血管意外所致的偏瘫、语言 障碍等。对舌体功能或感觉障碍,如舌麻、 舌体歪斜、木舌重舌等,疗效亦佳。 尚可用于多种其他疾病,诸如:高血压、 肩周炎、心血管病、小儿麻痹后遗症、眼病、 腰痛、遗尿等。

《伤寒论》针灸处方

《伤寒论》针灸处方

《伤寒论》针灸处方及涉及针灸之条文版本:《伤寒论》汉·张仲景述晋·王叔和撰次钱超尘郝万山整理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年8月第一版 2009年10月第一版第8次印刷平脉法第二师曰:病家人来请云,病人发热烦极。

明日师到,病人向壁卧,此热已去也。

设令脉不和,处言已愈。

设令向壁卧,闻师到,不惊起而视,若三言三止,脉之咽唾者,此诈病也。

设令脉自和,处言此病大重,当须服吐下药,针灸数十百处乃愈。

P9少阴脉不至,肾气微,少精血,奔气促迫,上入胸膈,宗气反聚,血结心下阳气退下,热归阴股,与阴相动,令身不仁,此为尸厥,当刺期门、巨阙。

(宗气者,三焦归气也,有名无形,气之神使也,下荣玉茎,故宗筋聚缩之也。

)P14伤寒例第三凡治温病,可刺五十九穴。

又身之穴,三百六十有五,其三十穴,灸之有害,七十九穴,刺之为灾,并中髓也。

P22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

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8) P25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也,观其脉证犯何逆,随证治之。

(16) P27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24) P28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以攻其表,此误也。

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

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与之,其脚即伸。

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

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29) P30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名口纵。

刺期门。

(108) P49 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大渴欲引水,其腹必满,自汗出、小便利,此病欲解也,此肝木乘肺也,名曰横。

刺期门。

(109) P49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

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

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

阳盛则欲衄,阴虚则小便难。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八会取穴与保养(7)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八会取穴与保养(7)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八会取穴与保养(7)1.3.1八会取穴与保养上一堂课在讲到膀胱经的时候,有一句话我那个时候理解得不太对,就是膀胱经它有一句话说,“是主筋所生病者”。

那时候我没有把它跟其它经的条文对在一起看,所以我会以为说,它说那些什么脚痛啊,什么是膀胱经经过的筋在生病,后来才发现不是啊。

如果你把其他的经络的条文一起看的话,那当然,心肝脾肺肾五脏的经络,它就是主心肝脾肺肾的病嘛,它就都一样。

但是呢,六腑以及心包呢,它就说,膀胱经是主筋,三焦是主气,小肠主液,胃主血,胆主骨,心包主脉,大肠主津液哦。

那这个,当然,它不见得是一个我们现在一定要百分之百接受的一个完全的中医学,但是呢它这里其实就眺,让我们能够看到一个角度,就是一条经哦跟我们人体的关联跟这件事情可能是有相关的。

就好比说在我们治疗这个六经病哦,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里面,有一种病叫做痉病,就是脑膜炎那种高烧,整个人都僵直,那痉病的治疗方法是很像所谓的太阳病的治法的。

那它的的确确就是好像这个膀胱经的病哦会引发到抽搐的这种现象,那这是一个可能性。

当然你说我们肝,肝的这个血太不够了,肝阴虚变成很容易抽筋,那也是有的,所以不是一个绝对,但是一个相当正确的。

那三焦主气这件事情呢,我们说人的这个命门之火啊,这个命门之火嘛就是水气蒸动上来,就是要经过人体的这个区块哦,我们也可以说是淋巴的这个,跟肉体的淋巴会是有点接近的一个区块,然后这些气慢慢地堆积在胸部,所以人的很多元气是三焦出来的。

那这个等到我们呆会要上《伤寒论》的条文的时候,先讲到营卫的时候,我会跟同学再讲。

那像小肠主液,大肠主津液。

那如果像小肠的话,有一点什么不对的话,人就会吸不到营养,然后一直拉肚子。

那大肠也是一样啊,像那个在这个六经病里面这个阳明病,发高烧,肚子里面大便都干在里面,那时候好像非常重要就是要怎么样?抢救大肠的津液,不然人就烧坏了。

那至于说,心包主脉,这个肉体的心脏跟脉是连接在一起的,这个都没有问题。

《伤寒论》针灸条文选探

《伤寒论》针灸条文选探

《伤寒论》针灸条文选探
【伤寒论针灸条文】
一、腧穴按摩
1. 对头痛:腧穴“来历”为主,右内头摩,左上臂摩,左下臂摩,左少
陰摩,右少陽摩,左丰隆摩,右丘墟摩。

2. 对眩晕:腧穴“迎香”为主,右内头摩,左上臂摩,右下臂摩,右少
陰摩,左少陽摩,右丰隆摩,左丘墟摩。

3. 对胸满气滞:腧穴“六间”为主,右印堂摩,左太沖摩,右內關摩,
左外關摩,右膈俞摩,左陷谷摩。

二、针刺法
1. 对风湿证:针刺“大连”为主,针刺曲池,大隐,太白,魚際,太冲,三阴交,针刺收支。

2. 对神经痛:针刺“金瘡”为主,太渊,膈俞,俠溪,腰45,腰肩,承山,督脉。

3. 对胃痛:针刺“足三里”为主,丰隆,禾陵,迎香,膻中,太淵,足
三里,照海。

三、灸法
1. 对咳嗽:灸法“四神”为主,灸王经,锁乳,子宫,迎香,手心,膈俞,曲池,四神联穴。

2. 对精神不振:灸法“涌泉”为主,灸胸中,合谷,太白,太渊,膝关,涌泉,肩中,中府。

3. 对胃虚脾弱:灸法“胃脘”为主,灸太阳,脾俞,肩井,太冲,气海,少商,足三里,胃脘脊。

列缺、照海为主治疗不寐机理探析姚启龙

列缺、照海为主治疗不寐机理探析姚启龙

《素问·逆调论》曰:“胃者六腑之海,其 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 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 也。 ”
列缺通任脉, 列缺通任脉, 而任脉行三焦之气
任脉与三焦的关系
• 任脉循行于胸腹正中,胸腹为阴,其脉气与手足 各阴经相交会,为阴经脉气所汇聚,称为“阴脉 之海”; • 但在临床应用中任脉以主气为用,概因阴经 内连五脏,五脏藏五神气;
列缺+照海 列缺 照海
• 疏通经络 • 调畅气机 • 平衡阴阳
疏通经络
列缺任脉行肺系
1.通任脉而调六Biblioteka ;2.手太阴肺经络穴。调六经=调脏腑 调六经 调脏腑
• 张介宾“经脉者,脏腑之枝叶 脏腑之枝叶;脏腑者, 脏腑之枝叶 经脉之根本,知十二经之道,则阴阳明, 经脉之根本 表里悉,气血分,虚实见”。 • “凡人之生,病之成,人之所以治,病 之所以起,莫不由之。”说明六经病 证是脏腑经络病变的反映。
列缺通任脉,而任走三焦? 列缺通任脉,而任走三焦?
下焦原气,原气为“脐下、肾间动气” 下焦原气,原气为“脐下、肾间动气”, 气海穴为肾原之气所生发,称为“ 气海穴为肾原之气所生发,称为“生气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 海”(《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诸般气 症从何治,气海针之灸亦宜” 胜玉歌》 症从何治,气海针之灸亦宜”(《胜玉歌》; 石门为三焦募穴,为原气所发之处, 石门为三焦募穴,为原气所发之处,通过三 焦散发原气于十二经穴( 难经》 焦散发原气于十二经穴(《难经》)
阴跷照海膈喉咙
• 照海属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分支:“从
肺出,络心, 肺出,络心,注胸中”;同时,足少阴肾
经经气注入手厥阴心包经。 • 照海通阴跷脉,阴跷脉起于跟中,出足少阴 然谷之后,...交贯冲脉,入頄,属目内眦, 合于太阳、阳跷而上行,最后入于脑。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版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版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版伤寒论,由东汉末年医家倪海厦所著,是一部重要的中医经典之一。

下面是倪海厦《伤寒论》的文字版:第一章:辨伤寒论伤寒之本,当得脉之应,而后治之。

脉应而弗治,治之常近,故曰可刺也。

今刺之而汗出者,乃欲引其外。

其病甚者,条脉凡七,菀而后刺。

其卒然脉绝者,阳明病也。

绝者,阴阳俱绝也。

阳明者,阴胱以上腹有热也。

臂尺中为阳明,两骨之间为少阳。

汗出愈者,其脉不来也。

微切之,随而脉至。

脉沉而细,不可刺也。

今伤寒者,脉来而不沉者,精气纵解也。

阳明中风而烦者,剥白脉也。

颊有疮者,太阳之疾也。

目胞内血,其人恐惧。

阳明中风者,两脉自视。

心下悸,胃中寒,其人欲得温熨。

太阳中风,胸满欲破,上气,欲呕,眩冒如醉。

四肢重痛,恶寒而不欲去被,此人有寒也。

第二章:简发微论病如久矣,按之心下久,气从脊起者应下之,下之愈者是也。

脉浮大,按一之而若以前后言应当发不发者是也。

按之小者证尺中沉者不能更替而大者是也。

按之而出动而有病者是也。

按之心中闷满而胃伤不用食者必吐乃愈是也。

按之气亦不下是也。

下之脉小紧而静者是也。

按之脉无音而来者是也。

下利减脉微而阴也。

今按之应手心为热者,阳明病也。

无刺,甚者可刺,太衝盛者不可,此脉按会鸣。

骨节痛者是也。

刺之热无刃者刺有毒也。

第三章:伤寒发微动医治法发也者,实也;微也者,疏也。

痛而发者实也,痛而疏者微也。

微者与食共用,治疏痛者筋之必伤。

今痛疏者无筋,重者上率骨节者筋也。

骨节痛者阳明病也。

切脉而无独也。

刺者,决血也。

养者,生血也。

发者,发血也。

血以流离,气以存亡。

故曰:伤寒者,血有余而气少也。

中央气不衰,身重而疼谵语者可刺太衝也。

阴阳俱衰者不可刺也,非补泻之时也。

亡阳者,阳脉死,阳脉立,气出于上焉。

三阳当会,刺手太阴阴阳也。

阳明太阳少阳俱刺之。

脉动者取之也,静者实之。

静以复动无益也。

先有还阳,以太阴阳明开太阳小阳微期。

三阳下无益也。

静以复动,此病难治也。

...(文章继续,若需更多字数,请告知)。

针灸百病配穴法

针灸百病配穴法

针灸针灸百病配穴法百病配穴法百病配穴法((精)以歌赋形式记载以歌赋形式记载、、传授传授,,流传针灸的理论和实践流传针灸的理论和实践,,实为针灸之一发明实为针灸之一发明,,它简明扼要它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突出,,易读易记易读易记,,不少用之临床效如桴鼓不少用之临床效如桴鼓。

如《玉龙歌玉龙歌》》中“头项强痛难回顾头项强痛难回顾,,牙痛并作一般看一般看,,先向承浆明补泻先向承浆明补泻,,后针风府即时安后针风府即时安””以这种先针承浆以这种先针承浆,,后针风府的方法后针风府的方法,,用于落枕项强枕项强,,风火牙痛风火牙痛,,屡用屡效屡用屡效。

故今将故今将《《百症赋百症赋》《》、《标幽赋标幽赋标幽赋》《》、《席弘赋席弘赋席弘赋》《》、《玉龙赋玉龙赋玉龙赋》《》、《通通玄指要赋玄指要赋》《》、《灵光赋灵光赋灵光赋》《》、《兰江赋兰江赋兰江赋》《》、《玉龙歌玉龙歌玉龙歌》《》、《胜玉歌胜玉歌胜玉歌》《》、《杂病穴法歌杂病穴法歌杂病穴法歌》、》、等十首中有关临等十首中有关临床治疗用穴床治疗用穴,,按人身部位分类按人身部位分类、、汇集汇集。

先列症状先列症状、、穴位穴位,,后列出处后列出处,,便于临床查阅便于临床查阅。

1、 头部头风头风——————囟会囟会囟会、、玉枕玉枕。

囟会连于玉枕囟会连于玉枕,,头风疗以金针头风疗以金针。

(。

(百百:指百症赋指百症赋))偏头痛偏头痛——————悬颅悬颅悬颅、、颔厌颔厌。

悬颅悬颅、、颔厌之中颔厌之中,,偏头痛止偏头痛止。

((百百)头痛头痛——————强间强间强间、、丰隆丰隆。

强间强间、、丰隆之际丰隆之际,,头痛难禁头痛难禁。

(。

(百百)项强恶风项强恶风——————束骨束骨束骨、、天柱天柱。

项强多恶风项强多恶风,,束骨相连于天柱束骨相连于天柱。

(。

(百百)项强伤寒项强伤寒——————温溜温溜温溜、、期门期门。

审他项强伤寒审他项强伤寒,,温溜期门而主之温溜期门而主之。

((百百)瘿气瘿气——————浮白浮白浮白。

脉诀汇辨

脉诀汇辨

脉诀汇辨[清]李延昰辑著周小青整理《中华传世医书》编委会总策划齐学进 何清湖审定工作委员会(以姓氏笔画为序)马继兴 王永炎 王雪苔 王绵之 史常永 白永波张灿朱文锋 江育仁 李今庸 李经纬 余瀛鳌 玾陈可冀 欧阳锜 尚天裕 钱超尘 唐由之 董建华 谢海洲 裘沛然 谭新华编辑工作委员会总 编何清湖 周 慎编 委(以姓氏笔画为序)仇湘中 李元聪 杨志波 杨维华 旷惠桃 何清湖 张崇泉 吴润秋 易法银 周 慎 周小青 贺菊乔 章 威 黄政德 程丑夫 路振平 蔡铁如 潘远根 整理人员(以姓氏笔画为序)卜献春 王 韬 王永宏 王书献 王维贤 王文波 王明辉 王令月 王旭东 仇湘中 文体端 邓奕辉 田令青 司银楚 朱传湘 伍大华 向显衡 刘 芳 刘丽芳 刘伶田 刘巧田 刘志龙 刘玉青 刘炳午 江建波 杜杰慧 严 洁 李 点 李佑生 李和生 李坤三 李元聪 李璜河 杨 柳 杨运高 杨维华 杨志波 杨坚贞 杨正望 杨少峰 吴永贵 吴润秋 吴勇军 旷惠桃 肖 瑄 肖森林 肖锦仁 何清湖 何江 何耀荣 邹青玉 宋含平 张颖清 张炜宁 玥张崇泉 陈其华 林 洁 欧阳剑虹 易振宁 易发银罗青江 周 衡 周 慎 周 华 周小青 郑佑君胡郁坤 胡静娟 钟 颖 钟共河 段晓慧 贺福元贺菊乔 贺双腾 秦华珍 徐 英 徐基平 黄明舫黄令月 玥黄水 黄政德 黄佑初 黄江波 黄惠勇章 威 蒋文明 蒋士生 蒋益兰 韩育明 喻 嵘喻桂华 喻正科 程丑夫 谢 林 谢 立 谢立科谢春娥 蒲祖纯 路振平 解发良 蔡铁如 谭圣娥谭广波 谭新华 潘远根 瞿岳云学术秘书:刘朝圣 赵建业 葛晓舒总校对:蔡铁如校 对(以姓氏笔画为序)万 姗 王青青 方 照 邓 萍 刘亚芳 刘倩萍 刘锦霞 李长香 李海兰 李 银 李 萍 吕建美 杨永芳 苏劲松 杨宗纯 余茂龙 邹宇杰 张 文 张佳莉 武婧如 周颖璨 段顺艳 郭隽殊 袁建平 曾 鸣 葛姿宇 焦 蕉 廖 健 潘思明 颜翠岑|序|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现存古籍约十万册,传承数千年。

《针灸大成》中神门穴临床应用规律探析

《针灸大成》中神门穴临床应用规律探析

基金项目:湖南省技术创新引导计划临床医疗技术创新引导项目(2018SK51208)。

作者简介:翟东子(1995-),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针灸临床应用及机理研究。

E-mail:zdz726@163 com通信作者:李金香(1963-),女,汉族,本科,教授、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针灸临床应用及机理研究。

E-mail:1306550930@qq com《针灸大成》中神门穴临床应用规律探析翟东子1 余 欢1 谭晨光1 涂秋月1 李金香21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2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湖南 长沙 410000【摘 要】 目的:探讨《针灸大成》中神门穴的应用规律及理论依据,为现代针灸临床应用提供全面的理论指导。

方法:整理《针灸大成》与神门穴相关的所有条文,系统分析其定位归经、刺法灸法、配伍补泻规律及临床应用方法,探讨神门穴的临床应用规律。

结果:神门穴的定位在掌后锐骨端陷中,常针三分,灸可三壮或七壮,通常用原络配穴及同名经配穴等配穴方法,常用神门穴泻法治疗心经实证。

神门穴善治神志病,神门为心经原穴,多用于治疗脏腑病,以心系病症应用较多,如心痛、心烦失眠、健忘失记、惊悸怔忡等,还可治疗喘逆、咳嗽、咽痛、呕血、遗溺等它脏病症及上肢经络瘀阻、舌吐不收及尸厥等经络病症。

结论:神门穴临床应用方法多样,可治病种繁多,其配伍规律有迹可循,临证之时应辨证施治,对于神门穴的临床应用规律总结对其在现代针灸临床中的应用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针灸大成》;神门穴;刺法灸法;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1)11-0024-05AnalysisofClinicalApplicationRulesofShenmenacupointinGreatCompendium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ZHAIDongzi1 YUHuan1 TANChenguang1 TUQiuyue1 LIJinxiang21 Hunan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Changsha410208,China;2 DepartmentofAcupunctureandMassageRehabilitationin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Hunan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Changsha410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applicationrulesandtheoreticalbasisofShenmenacupointinGreatCompendiumofAcu punctureandMoxibustion,soastoprovidecomprehensivetheoreticalguidancefortheclinicalapplicationofmodern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 MethodsAllarticlesrelatedtoShenmenacupointinGreatCompendium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werecollatedtosystematicallyanalyzeitslocalizationandchanneltropism、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acupointscompatibilityrules、reinforcingandreducingmethodsandclinicalapplicationmethods,soastoexploretheclinicalapplicationrulesofShenmenacupoint ResultsThepositioningofShenmenacupointisinthesharpbonedepressionbehindthepalm,andacupunctureisofteninsertedintotheshallowdepth Moxibustionoftenusesthreeorsevenmoxacones,usuallyusetheYuan-Luoacupointsorthesamenamemeridianacupointorotheracupointmatchingmethods,andShenmenacupointcatharsisiscommonlyusedtotreatthesymptomsoftheheartchannelofHand-Shaoyin Shenmenacupointisgoodattreatingmentaldiseases ShenmenacupointistheYuan-SourceacupointoftheheartchannelofHand-Shaoyin,itismostlyusedinthetreatmentofvisceradiseases,withheart-relateddiseasesusedmore,suchasheartache,upsetinsomnia,amnesia,palpitation,etc ,itcanalsotreatasthma,cough,sorethroat,hematemesis,enuresisandothervisceradiseasesandupperlimbmeridianblock,tonguecannotberecoveredandsyncopeandothermeridiandiseases ConclusionTheclinicalapplicationmethodsofShenmenacupointarediverse,andtherearemanykindsoftreatments Thecompatibilityrulescanbetraced,andthetreatmentshouldbebasedonsyndromedifferentiationwhenthesymptomsarepresent ThesummaryoftheclinicalapplicationrulesofShenmenacupointhasreferencesignificanceforitsclinicalapplicationinmodernacupunctureKeywords:GreatCompendium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ShenmenAcupoint;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ClinicalApplication·42·ChineseJournalofEthnomedicineandEthnopharmacy,2021,Vol 30,No 11 《针灸大成》[1]是我国明代针灸学家杨继洲所著,由靳贤补辑重编,首刊于明万历29年,共十卷207篇。

医学专题健康大讲堂马丹阳天星十二穴

医学专题健康大讲堂马丹阳天星十二穴
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
能通心腹胀,善治胃中寒, 肠鸣并腹泻(fùxiè),腿肿膝胻酸
, 伤寒羸瘦损,气蛊及诸般,
年过三旬后,针灸眼变宽,
取穴当审的,八分三壮安。
第三页,共二十九页。
刺法:直刺1.5寸.针感沿胃经循胫骨下行至足腕 足跗和足趾部.斜刺针尖(zhēn jiān)略微向上捻转运针时 针感可延胃经上行.
配伍:曲池.环跳.治疗半身不遂,配足三里.上 廉治腹肋涨满.配 夹脊.8--9内关,治疗胆囊类 疾病.配环跳 足三里.治湿痹等.
第二十二页,共二十九页。
【通里】
通里腕侧后. 去腕一寸中.
欲言声不出.
懊恼(àonǎo)及怔忡.
实则四肢重.
头腮面颊红.
虚则不能食.
暴瘄面无容. 毫针微微刺. 方信有神功.
刺灸:直刺2-3寸.灸5-10壮.或温 针灸20分钟.
主治:腰腿痛.中风半身不遂.股骨头坏死等
. 配伍:配至阴治疗胸胁游走疼痛(téngtòng).配风
市昆仑 居廖.足三里.阳陵泉.治疗痛风.配居 廖秩边.臀中.天应点.治疗股骨头坏死.
第二十页,共二十九页。
【阳陵泉】
阳陵足膝下.
外廉一寸中.
膝肿并麻木.
第六页,共二十九页。
【曲池】
曲池拱手取。 屈骨陷中求。 善治肘中痛。 偏风不能收。 挽弓开不得。 筋缓怕梳头。 喉闭促欲死。 发热更无休。 遍身(biàn 风 shēn) 藓癞。针着即
时廖。
第七页,共二十九页。
定位:屈肘成直角。当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连
线中点。
刺灸: 直刺深1-1。5寸,艾柱3-5壮。 或温针灸10分钟左右。
第二十九页,共二十九页。
配伍(pèiwǔ):配曲泉,飞扬.前谷少泽,通 里.治疗头眩晕.配风府.束骨治癫狂.配次 廖治阴部痛等

《伤寒论》取穴规则与配穴特点

《伤寒论》取穴规则与配穴特点

《伤寒论》取穴规则与配穴特点一、取穴规则综合分析《伤寒论》全书的针灸原文不难发现,张仲景选用针灸穴位有如下四条规则。

(一)强调循经取穴的重要针灸取穴尤其是初涉针灸临床的医生,每每会遇到取穴不准的困惑,这固然有一个不断学习、实践并逐渐形成一套成熟的取穴经验这样一个过程,但退一步讲,“宁失其穴,勿失其经”。

穴位可因人的胖瘦高矮而运用不同骨度法定穴,其中的偏差是有的,但经脉的循行不可偏离,在这方面,仲景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

如第8条的“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第292条的“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第343条的“脉微,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等,这里,仲景并未明确具体穴位,但明确了经脉,循经取穴的意图非常明显。

后世注家纷纷据症状推测是何穴,其实仲景的本意是强调取穴“勿失其经”,大的原则方向明确了,具体选取某个或某几个穴位,则因辨证病情而定。

(二)强调辨证取穴的灵活就是根据具体病情辨证后异病同治用针。

如第147条“太阳与少阳并病”后误汗见“谵语不止,当刺期门”;第148条“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第221条“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刺期门”等,尽管有病在太阳、阳明、太阳与少阳并病之异,但热邪随肝经上犯脑系机理相同,故辨证取穴——针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

又如第24条太阳中风桂枝证表现为经输不利为主者,则当“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因风邪上犯清阳,故取穴在头,取风池疏风清热、通经活络,风府主通督脉阳气助正祛邪,反映出辨证取穴的高度灵活性。

(三)重视局部取穴用针或灸就是根据病变部位或邻近病变部位取穴。

最典型的如第121条:“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灸其核上各一壮。

”“核起而赤”,孤立地看类似针处局部感染,但仲景一句“必发奔豚”,一个“必”字强调了这一局部体征与水寒之邪的联系,性质属于真寒假热。

由于寒邪凝滞针处不得疏散,加上烧针误汗损伤心阳,诱发水寒之气上逆的奔豚证,故仲景第一步用灸以疏散针处局部寒邪,第二步才用方药。

针灸在治疗五官疾病姚启龙

针灸在治疗五官疾病姚启龙

眼睑下垂
符文彬:灸法-直接灸 申脉 方义:申脉-膀胱经-目之上纲 eg.胡慕莲 体会:1,治疗上脸下垂 2,DM的灸法
耳:耳鸣、耳聋 耳鸣、
符文彬:“从心论治” 听会:足少阳胆经穴位,足少阳胆经“上抵头角,下耳后”, “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会”有聚集的含义,说明 听会为耳部脉气聚集之处。故听会主要用来治疗听觉障碍性 疾病。 听宫:又名多所闻。位于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手太阳小肠 经的止点穴,心与小肠相表里。说明听宫通于心经之气。 内关:心包络穴,八脉交会通阴维。 中渚:三焦经之输穴,《甲乙经》:耳聋,两颞颥痛,中渚 主之,常配合听宫、翳风。
视神经萎缩
庄礼兴:太阳、球后、光明、合谷 方义:球后:经外奇穴,当眶下缘外1/4与内3/4交界 处。沿眶下缘从外下向内上,向视神经孔方向刺 0.5-1寸。 太阳:颞部,当眉目肖与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 的凹陷处。《圣惠方》:理风,目眩涩。 光明:胆经络穴,小腿外侧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 缘。主治:目痛,夜盲,视神经萎缩,白内障。 《席弘赋》:精明治眼未效时,合谷、光明安可缺。 合谷:手阳明大肠之原穴。眼部不是,视力下降。

1.口角歪斜 口角歪斜 挂针:地仓挂——迎香
鼻:过敏性鼻炎
袁青: 鼻通(上迎香):鼻唇沟上端尽处。 印堂:穴近鼻根 迎香:在面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旁。 迎香:手阳明大肠经穴,大肠与肺相表里。肺开窍 于鼻,《灵枢·脉度》:“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 知香臭矣”。穴近鼻旁,故迎香穴能治疗各种原因 所致的鼻部疾病和嗅觉障碍等疾病,如各种鼻炎。
针灸在治疗五官疾病的运用
姚启龙

1. 视神经萎缩 2. 眼睑下垂
视神经萎缩
靳瑞:处方:眼Ⅰ:即精明穴,位于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 凹陷处。眼Ⅱ:即承泣穴,穴当瞳孔下,位于眶下缘与眼球 之间。眼Ⅲ:目正视,瞳孔直上,当眶上缘与眼球之间。 方义:眼三针均位于眼眶周。其中精明穴,是足太阳膀胱经 起点穴,为足太阳、少阳、阳明、阳跷、阴跷五脉之交会穴。 故《灵枢 邪气脏腑病形》说:“阳气上走与于目而为之精”。 承泣穴,足阳明胃的起穴,阳跷、任脉、足阳明之交会穴。 眼Ⅲ,位于眶内,属于经外奇穴。三穴均位于眼眶内,故可 以激发眼部经气,调节其阴阳气血,因此临床上是内眼疾病 的主穴。

伤寒论公开课阳翘脉解

伤寒论公开课阳翘脉解

伤寒论公开课阳翘脉解
阳跷脉是奇经八脉之一,循行方向由足到项。

阳跷脉开始于足跟外侧太阳经的申脉穴,循外踝上行,经下肢外侧(腓骨后)上行至腹部,到胸部后外侧(肋后)经肩部、颈部外侧上行到口角,至眼内角与阴跷脉汇合,再沿着太阳经上行与足少阳经汇合于颈后的风池穴结束。

阳跷脉关联的脏腑有咽喉、眼睛、脑。

阳跷脉主一身之阳。

其主要功能有:
1.主司下肢运动:阳跷脉从下肢上行至头面部,具有交通全身阴阳之气和调节肢体运动的功能,主要可以使下肢运动灵活。

2.司眼睑开合:阴阳跷脉交汇于目内眦,故具有濡养眼目和司眼睑开合而影响睡眠的作用。

《灵枢寒热病》有“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则瞑目”,阳跷脉,则不易入睡。

浅论针灸治疗选穴的优化原则

浅论针灸治疗选穴的优化原则

浅论针灸治疗选穴的优化原则
马骏;甘水咏
【期刊名称】《湖北中医杂志》
【年(卷),期】2001(23)12
【总页数】2页(P6-7)
【关键词】针灸疗法;选穴;优化原则;君臣佐使
【作者】马骏;甘水咏
【作者单位】湖北中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5
【相关文献】
1.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选穴用穴现状分析 [J], 张璐;魏建子
2.从"心论"针灸治疗失眠的选穴原则 [J], 杨名己;范丁文;肖夏;何薇;姚弘;魏京金;谢光春;周奇志
3.从经穴关系层面论针灸选穴原则 [J], 李俊逸
4.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选穴用穴规律探析 [J], 李洁;魏建予;刘世敏
5.局部选穴与辨证选穴原则指导热敏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研究 [J], 杨庆声;卢颖;林睿爽;段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爱爱医资源-超珍贵《中医必背》大全

爱爱医资源-超珍贵《中医必背》大全

目录一、《药性赋》 (4)(—)寒类药性赋 (4)(二)热类药性赋 (5)(三)温性药性赋 (6)(四)平性药性赋 (7)二、《六陈歌》 (8)三、《妊娠禁忌歌》 (8)四、《十九畏歌》 (8)五、《十八反歌》 (8)六、《引经报使药歌》 (9)七、用药法程(《本草便读》清.张秉成) (9)八、治病主药诀《医学传心录》 (9)九、《药性串集》 (10)十、十二经补泻温凉引经药歌 (11)十一、汝州杨氏百草堂杨红祥附古罨药鉴 (13)十二、中药方剂的药引 (14)十三、方剂歌决 (14)十四、中医妇科常用方剂歌诀 (24)十五、方剂汇总 (25)十六、脉学总结 (40)十七、舌诊顺口溜 (45)十八、十问歌 (46)十九、五脏平脉歌: (46)二十、针灸歌诀 (47)一、五输穴歌 (47)二、十二原穴歌 (47)三、十五络穴歌 (47)四、十二募穴歌 (47)五、下合穴歌 (48)六、八会穴歌 (48)七、八脉交会穴歌 (48)八.四总穴歌 (48)九、十二经营气流注顺序歌: (48)十、十二经背腧穴歌 (48)十一、难经五腧穴主治歌 (49)十二、玉龙赋 (49)十三.标幽赋 (49)十四、十二经治症主客原络 (50)十五、经脉循行走向原文: (51)十六、经穴歌 (53)十七、回阳九针歌 (55)十八.12个急证的针灸处方歌诀 (55)二十一、医学三字经 (56)二十二、伤寒论 (59)附:伤寒论主要证治归纳表 (89)二十三、《金匮要略》重点掌握条文 (104)附:金匱表解 (111)二十四、中医名言集锦 (130)一、天人合一 (130)二、养生保健 (130)三、防病治未病 (131)四、医德医风 (131)五、医术学习 (131)六、阴阳五行 (132)七、藏象学说 (133)八、精神气血 (134)九、病因学 (135)十、病机学 (135)十一、经络针灸 (136)十二、四诊方法 (136)十三、辨证要点 (137)十四、治则治法 (138)十五、药物方剂 (140)十六、临床疾病 (140)十七.中医锦句120条 (141)二十五、《笔花医镜》用药论 (144)一、心部药队 (144)二、肝部药队 (146)三、脾部药队 (148)四、肺部药队 (150)五、肾部药队 (151)六、胃部药队 (153)七、膀胱部药队 (155)八、胆部药队 (156)九、大肠部药队 (156)十、小肠部药队 (157)十一、心包三焦部药队 (158)二十六、五脏苦欲补泻用药论 (158)二十七、沈绍功“单元组合辨证分类法” (162)一.虚证分四类定五位1. (162)三.脉诊宜粗及舍证从舌 (164)四.论治宜活及间治取效 (165)二十八、根据公历日期计算当日干支 (167)二十九、中医内科学总结 (167)一、感冒 (167)二、咳嗽 (168)三、肺痈 (168)四、哮证 (168)五、喘证 (168)六、肺胀 (169)七、肺痨 (169)八、痰饮 (169)九、自汗、盗汗 (169)十、血证 (170)十一、心悸 (170)十三、不寐 (170)十四、厥证 (171)十五、郁证 (171)十六、癫狂 (171)十七、痫证 (171)十八、胃痛 (172)十九、噎膈 (172)二十、呕吐 (172)二十一、呃逆 (172)二十二、泄泻 (172)二十三、痢疾 (172)二十四、腹痛 (173)二十五、便秘 (173)二十六、胁痛 (173)二十七、黄疸 (173)二十八、积聚 (173)二十九、鼓胀 (173)三十、头痛 (174)三十一、眩晕 (174)三十二、中风 (174)三十三、痉证 (175)三十四、疟疾 (175)三十五、水肿 (175)三十六、淋证 (175)三十七、癃闭 (175)三十八、腰痛 (175)三十九、消渴 (176)四十、痹证 (176)四十一、痿证 (176)四十二、内伤发热 (176)四十三、虚劳 (176)热 (177)湿 (177)燥 (178)寒 (178)疫疠毒疟 (179)痰饮食 (179)郁 (180)瘀 (181)气虚 (182)血虚 (182)阴虚 (183)阳虚 (184)两虚 (185)一、《药性赋》(—)寒类药性赋诸药赋性,此类最寒。

“热病在内者,取其会之气穴也”之刍义

“热病在内者,取其会之气穴也”之刍义

“热病在内者,取其会之气穴也”之刍义
刘继业;陈英华
【期刊名称】《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5(38)3
【摘要】《难经·四十五难》记载:"热病在内者,取其会之气穴也。

"但对其意义的理解,各医家却不尽相同。

笔者通过总结各家之言将热病分为外感热病和内生之热。

其中在外感热病中,以八会穴中某一穴为主穴,另外几穴为配穴进行治疗。

而在内生之热中则分虚实二证加以区别并配合相应八会穴进行治疗,以此扩大八会穴的临床应用。

【总页数】3页(P105-107)
【关键词】外感热病;内生之热;八会穴
【作者】刘继业;陈英华
【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21.9
【相关文献】
1.论扶阳法在内伤湿热病证的应用 [J], 胡小勤;周蓓;周磊;刘艳婷;吴培
2."义博会"对直接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以2007年"义博会"为例 [J], 王晓
3.刍义我国建筑行业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状况 [J], 宛娟
4.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词汇学习指导刍义 [J], 陈凤珍
5.裴学义治疗小儿温热病学术经验 [J], 柳静;胡艳;幺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选方:
阳陵泉、太冲—疏肝通阳,以喻柴胡。 内关—宣胃,以喻枳实。 期门、肝俞—敛阴,以喻芍药。 足三里—甘缓和中,以喻甘草。
九、当归四逆汤
当归四逆汤:当归三两,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细辛 三两,甘草二两, 通草二两,大枣二十五枚 病机:血虚寒凝 。 功效:养血通脉,温经散寒。 配伍: 当归、芍药—养肝之血。 桂枝、细辛—温经散寒。 甘草、大枣—补益中气。 通草—温经脉,畅血行,诸药合用,以养血散寒,温经通 脉。 针灸选方: 大椎、足三里—解肌散寒。 灸肾俞、膈俞—补血散寒。 关元、阴陵泉、内关—温通血脉。
灸中脘、针期门—疏肝温胃降逆,以喻吴茱萸。 内关、太冲—降逆止呕,以喻生姜。 足三里、下脘—甘缓调气,以喻人参、大枣。
八、四逆散 四逆散:炙甘草,枳实,柴胡,芍药各十分 病机:肝郁气滞,阳郁不达。 功效:疏肝解郁,透达郁阳。 配伍: 柴胡—疏肝解郁,透达阳气。 枳实—行气散结,宣通胃络。 芍药—调肝和脾。 甘草—缓急和中。
针灸选方:
十宣放血、大椎、内关—清泻内热,以喻石膏。 曲池、照海—清热生津,以喻知母。 足三里、内庭—养胃生津,以喻甘草、粳米。
四、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大黄四两, 厚朴半斤,枳实五枚,芒硝三 合 病机:燥热炽盛,腑实结聚。 功效:攻下实热,荡涤燥结。 配伍: 大黄—苦寒,酒洗,泻热去实,推陈致新; 芒硝—咸寒,润燥软坚,通利大便; 厚朴—苦辛温,行气除满; 枳实—苦微寒,破气消痞。 针灸选方: 上脘、中脘、下脘、天枢、足三里—攻下积滞,泻热除燥 实以喻大黄。 气海、内关—破满泄痞以喻枳实、厚朴; 支沟、阳陵泉、大肠俞—软坚通便,以喻芒硝。
针灸选方:
大椎—手足三阳督脉之会,统阳主表,斡旋营卫。 风池—足少阳、阳维之会,疏解表邪。 足三里—补益脾胃,亦可培土生金,以益气固表。针用补 法,有饮热粥之意。 曲池—手阳明的合穴,与足三里合用,调补肠胃,以喻甘 草、生姜、大枣。
二、麻黄汤
麻黄汤: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炙甘草一两, 杏仁七 十个。 病机:寒束于表,腠理闭塞,营阴郁滞,经脉不通。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配伍: 麻黄—辛温发汗,宣肺平喘; 桂枝—解散风寒,助麻黄发汗; 杏仁—宣降肺气,增麻黄平喘之力; 炙甘草—调和诸药。
七、吴茱萸汤
吴茱萸汤 :吴茱萸一升,人参三两 ,生姜六两,大枣 十二枚 病机:中土不足,胃寒气逆。 功效:温中和胃,降逆止呕。 配伍: 吴茱萸—辛苦温,温胃散寒,降逆止呕。 生姜—合吴茱萸,增强散寒止呕之功。 人参、大枣—人参甘温,大枣甘平,补虚和胃,以助中焦 升降之功。
针灸选方:
五、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 炙甘草 生姜各三两, 大枣十二枚 病机:邪入少阳,枢机不利。 功效:和解少阳。 配伍: 柴胡—气质轻清,升达疏透; 黄芩—苦寒质重,清泄邪火。二者相伍,外透内泄,柴胡 量多而黄芩量少,故偏于透解宣达。 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 人参、甘草、大枣—益气健脾,扶正驱邪,调和诸药。 针灸选方: 支沟、阳陵泉、期门—和解少阳,以喻柴胡、黄芩。 内关—和胃降逆,以喻半夏、生姜。 中脘、足三里—扶正驱邪以喻人参、甘草、大枣。
六、理中汤
理中汤:人参 干姜 炙甘草 白术各三两 病机:脾脏虚寒 兼有湿邪。 功效:温中散寒 健脾燥湿。 配伍: 人参、甘草—补脾益气。 干姜—温中散寒。 白术—健脾燥湿。
针灸选方:
脾俞、胃俞—针灸并用,补益脾胃。 三阴交—健脾祛湿; 灸中脘、章门—温胃散寒; 灸足三里—和中补土,灸之调理升降气机。
针灸选方:
大椎—疏解表邪。 曲池—手阳明合穴,清热,并助大椎之力。 后溪—通督脉,散寒解表,泻法可出汗。
以上三穴合用共奏发汗、散寒、解表之功。
列缺—肺穴合用以宣肺平喘。
三、白虎汤
白虎汤: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炙甘草二两,粳米六合 病机:阳明无形燥热亢盛。 功效:清热生津。 配伍: 石膏—辛甘大寒清热。 知母—辛苦寒滑而润。合用以清阳明独盛之热。 炙甘草、粳米—益气和中,并防寒凉伤胃之弊。
推荐
高立山 《针灸心传》
伤寒论经方选穴法
姚启龙
前言
高立山根据其多年学习《伤寒论》的经验, 结合针灸临床,组成针灸选方,以发挥针 药并用的思想。
一、桂枝汤
桂枝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病机:卫强营弱。 功效: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配伍: 桂枝—辛温,解肌祛风; 芍药—酸苦微寒,敛阴和营;两药配伍,具有调和营卫之 功。 生姜、大枣—补中和胃,姜枣合用,亦有调和营卫之功。 炙甘草—调和诸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