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差异简洁版

合集下载

英汉语言十大差异

英汉语言十大差异

英汉语言十大差异语言毕竟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甚至历史、地理、风俗、政治、经济等常常水乳交融,它们无孔不入地反作用于语言,使语言打上深深的文化烙印。

英汉翻译者,若不知英汉各自的特点,不知两者的差异,是不能想象的。

不要以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从牙牙学语开始,便开始接触汉语,因此,就想象自己很了解汉语。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汉语到底有什么特点? 就汉语论汉语,因为没有距离,就看不真切,因为没有比较,就看不明白!只有当汉语和英语比肩而立,碰撞交流,才会燃爆出绚丽的火花,两者之差异,才会赫然呈现。

目前,从事英汉对比研究的学者和专著在我国并不少,但是,当我们放眼这个领域,就觉得有必要正面回答一个问题:英汉对比研究的目的是什么?弄明白英汉的差异,并不是我们研究的最终目标,至多只能是一种手段而已,而手段总得服务于一定的目的。

英汉对比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应该是:服务于翻译。

译界的实践证明:只有对英汉之差异了然于心,译者才能做到下笔如有神。

下面结合英汉翻译的实际,对英汉之间的明显差异作鸟瞰式分析和归纳。

1.英语重形合(Hypotaxis),汉语重意合(Parataxis)汉语重意合,结构松弛,多以意思连接的积累式分句(Accumulative Clause)或独立的单句(independent Sentence),其彼此的逻辑关系多以句序之先后加以暗示。

有的语言学家以“竹节句法”写英句,所谓“竹节”,则指其断不可缺的种种连接词(Connectives);有以“流水句法”写汉句,所谓“流水”,指少用乃至不用连接词的行文流畅。

美国的翻译学家Eugene A.Nida在其Translating Meanings (1983)一书中曾经深入浅出地说明了英汉这一差异:就汉语和英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和意合的对比,在英语以及大多数的印欧语言中,句子的从属关系大多是用连接词如,although,because,when,in order that,so及so that等词明确地表达出来。

英汉语言差异

英汉语言差异

英汉语言的差异一、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二、英语句长复杂,汉语句短简练三、英语多被动语态,汉语多主动语态四、英语重心在前,汉语重心在后五、英语注重省略,汉语注重补充六、英语多抽象词,汉语多具体词七、英语多替换,汉语多重复八、英语多代词,汉语多名词九、英语结构紧凑,汉语结构松散十一、英语好静,汉语好动十二、英语重物,汉语重人就整体结构和表达方式而言,英语是一种形合性的语言,而汉语则是一种意合性的语言。

英语的句子一般是按照固定的结构和方式来组织和表达的,偏重于形式;汉语的句子则是按照其字词的含义来组合和连接的,表达方式灵活多变,偏重于语意。

英语句子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时态、标点符号、连接词等表示得一清二楚;而汉语句子之间的关系则要靠句子本身的语意来表现。

【例 1】 Another attempt, and you'll succeed.【译文】再试一次,你就会成功。

/ 只要再试一次,你就会成功。

【分析】本句是一个由and 连接的简单并列句,一般将来时态明确表明了两句间的动作关系。

但汉语译文就比较灵活,句子之间的关系主要靠语意来表达,关联词可译(括号内译文)也可不译,习惯于不译。

【例 2】When a representative exceeds his allottedtime, the President shall callhimto order without delay.【译文】 (翻译腔)当一位代表超过他的分配时间,主席将告诉他命令,不要推迟。

(改进)(如果)代表发言超过规定时间,主席应督促他遵守规则。

【分析】该句是一个 when 引导的主从复合句,看似一个简单的 "主将从现"句,但却不能直译成汉语 (如第一句译文)。

When 从句其实表示一种假设,如果直译成当“… … 时候”,就没有表达出原句的逻辑关系; his 这样的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翻译成中文时可以不译;shall 是个情态动词,不是将来时; order 是名词,表示规“则” ,不能硬译为命“令”。

英汉文化差异

英汉文化差异

在汉语中是中华民族的图腾, 是帝王的象征。如:龙颜、 望子成龙。
亚洲四小龙:Four Little tigers of Asia
在英语中是面目狰狞的爬行动物, 令人厌恶。
The old dragon 魔鬼 Dragon lady 母老虎
虎,在汉民族心目中 是“百兽之王”。
龙腾虎跃、生龙活虎
英语中,狮子是 “百兽之王”。
• white lie(善意的谎言) white coal(水力) • Chinese cabbage(白菜) idiot(白痴)
• 汉语中表示嫉妒的词是“眼红”,“害了红眼病 ”,而英语却用“绿色”表示嫉妒。如:a green eye
• 妻子有外遇,戏称给丈夫戴了绿帽子,翻译成 green cap ,西方人是无法理解的,这在英语中是 cuckold。
– 纸老虎 — paper tiger, – 丢脸— lose face, – 百闻不如一见— Seeing is believing. – 眼不见,心不烦 — out of sight , out of mind.
4、文化价值
(Cultural values)
3、非语言交际文化差异
• (1)耸肩这个动作可能是英美人 所独有的,表示“我不知道” 或“有什么办法呢?”“我无 能为力”等等冷漠,无奈的意 思。
• (2)食指与中指交叉表示“祝你 幸福”、“祝你成功”。
• (3)拇指向上表示“好”,拇指 向下表示“不好”。
1、文化心理
(Cultural Psychology)
2、语言交际文化差异 (Language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communication)
3、非语言交际文化差异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英汉差异-精选文档

英汉差异-精选文档

英语中一些动词的使用与汉语中动程度副词在动词前,英语的程度副词放在句子
的末尾. 2.英语有时态,每个时态动词几乎都要发生变化.汉语 用一些状语就说明时态了. 3.英语的地点状语在前,时间状语在后. 而汉语正好相 反. 4.英语的时间状语可以在句首或句尾,而汉语的时间 状语只能在句首. 5.汉语中的定语要放在被修饰词前,而英语中两个以上的 词组或是一个句子做定语时, 放在被修饰词后. 6.英语有形式主语和形式宾语,汉语没有.
英语有被动语态,而汉语通常情况下不去特别强调.
When my father got home yesterday evening, my mother was reading the newspaper. 昨天晚上当我父亲到家时,母亲正在读报.
He was walking down the street when a UFO landed. 当一个不明飞行物降落时,他正走在大街上.
汉语中没有形式宾语,而英语中当宾语有补语时, 宾语是不定式,--ing形式或宾语从句时,往往把 宾语放在它的补语后面, 用it作形式宾语,放在宾 语补语之前.
他抢了小刚的自行车. He robbed xiaogang of his bike. 李虎骗取了李丽的金钱. Lihu cheated Lili of her money. 老人抓住了小男孩的手走了. The old man took the boy by the hand and walked away.
The same point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主语+谓语+宾语 我叫玛丽.我有两个姐姐.一个在北京,另一个在上海.我 喜欢流行音乐.我非常喜欢周笔畅.我很想成为一名歌 手. my name is Mary. I have two sisters. One is in Beijing, the other is in Shanghai. I am interested in popular music. The different point : I like ZhouBichang very much. I want to become a singer very much. 汉语的程度副词在动词前,英语的程度副词在句子末尾

英汉翻译中的一些文化差异

英汉翻译中的一些文化差异
I am tied up now. Will you come tomorrow? 我忙得脱不开身 ,您还是明天再来吧.
5. “马拉松”的妙用 大家都知道,马拉松跑是一项体育比赛,这是一个超长距离跑, 全长42公里。 后来又出现了一些运动项目,也就又产生了一些新的英语单词。 它们的名字则都和马拉松有关而产生的。 Marathon n.马拉松 ;耐力比赛 walkathon n.长途步行竞赛 talkathon n. 冗长的演说 workathon n.紧锣密鼓的工作 bikeathon n. 长距离自行车赛 telethon n. (由television marathon缩写而成)长期连续电视节目。 所以,以athon后缀的词表示时间持久的活动;运动等。
3. “低头族” 在英语中是怎么翻译的?
新时代产生了一个新词,这个词现在连很多词典都赶不及将它载入。
人们对智能手机过度迷恋,大部分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低头专注在自己 手机上而冷落、忽略身边的人。为了描述这种现象,澳大利亚的 麦考瑞词典 杜撰出了一个新的英语词汇:phub。这个词的构成挺有意思的
英语中 phone 是电话, 另外有个词snub 是个动词“冷落、怠慢”。于是两 个词一组合就成了phub vt. 专注手机而冷落身边人, 而phubbing 自然就名词 化了, 表示“低头玩手机”的状态 ,phubber “低头玩手机的人”,这就是我 们所说的“低头族”了
他负债累累,不得不拆东墙补西墙 2.I am in deep water, I have to borrow from Wang just to pay Zhang. That's to say, I have to rob Peter to pay Paul. 我深陷困境,我不得不借王家来还张家。也就是说我不得不拆 东墙补西墙。

英汉语言十大差异

英汉语言十大差异

英汉语言十大差异中英文不同于是一个比较常见的话题,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不仅体现在词汇、语法、句式、口音等方面,还有很多其他的微小的变化。

以下是英汉语言的十大差异。

一、语序不同中文有固定的主谓宾语的语序,而英文却可以根据需要变换其语序。

例如:•中文:我吃苹果。

•英文:I eat an apple. 或 An apple I eat.在英文中,形容词通常放在名词前面,而在中文中则是后面。

二、冠词英文有定冠词(the)和不定冠词(a/an),而中文则没有冠词。

例如:•英文:The cat is playing with a ball.•中文:猫正在玩球。

三、动词变化英文的动词变化比较复杂,包括时态、语态、人称等方面的变化。

而中文的动词则没有这么多的变化。

例如:•英文:I am eating.•中文:我正在吃。

四、数词英文的数词有单复数之分,而中文则没有。

例如:•英文:There are five cats.•中文:有五只猫。

五、名词性格英文的名词有可数和不可数之分,而中文的名词则没有这种区别。

例如:•英文:There is some water in the glass.•中文:杯子里有些水。

六、代词英文的代词种类较多,包括主、宾、物主等。

而中文的代词比较简单。

例如:•英文:He gave me his book.•中文:他把他的书给了我。

七、词汇用法两种语言的词汇用法也有所不同。

例如:•英文:He is interested in music.•中文:他对音乐很感兴趣。

八、语气两种语言的语气表达方式也有一些差异。

例如:•英文:Could you help me, please?•中文:请你能帮助我吗?九、拟声词中文的拟声词较多,而英文则相对较少。

例如:•中文:咕咚(水声)•英文:drip(滴水声)十、表达感情中文在表达感情时比较直白,而英文则更为委婉。

例如:•中文:我爱你。

•英文:I love you. 或者 I adore you.总的来说,中英文之间有很多差异,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的不同特点。

英汉差异及例子

英汉差异及例子

英汉差异及例子
以下是 8 条关于英汉差异及例子:
1. 咱说英语里的时态可真是够复杂的呀!就好比“我昨天去了北京”和“我已经去了北京”,在汉语里表达起来好像没那么多弯弯绕绕的,但在英语里可就得搞清楚时态啦!哎呀呀,烦不烦呀!
2. 嘿,你们发现没,英语里有时候一个词能有好多好多意思!像“bank”,它既能表示银行,还能表示河岸呢!这要是不注意,多容易弄混呀,汉语可没这么多事儿哟!
3. 哇塞,英语里的名词复数变化也太让人头疼了吧!像“apple”变复数得加“s”成“apples”,但是有些词的变化又完全不一样,这可比汉语麻烦
多啦!汉语说“苹果们”不就完事儿啦,哈哈!
4. 哎呀呀,英语里说地址的顺序和汉语完全不一样呐!汉语是从大到小,先国家再城市啥的,可英语是反过来的呢!你们说奇怪不奇怪呀!
5. 你们晓得不,汉语里的量词那叫一个丰富呀!“一支笔”“一本书”“一头牛”,英语里可没这么多讲究,直接说“a pen”“a book”“a cow”,这多简单粗暴呀,哈哈!
6. 嘿呀,在英语里有些表达特别委婉呢!不像汉语那么直接,比如说想拒绝别人,英语里会说“ Well, that might be a little difficult.” 这种,咱汉语说不定直接就说“不行”,哈哈!
7. 英语里好多感叹词呀,像“Oh my god!”“Wow!”,咱们汉语也有呀,但感觉就是不太一样呢,是不是呀?
8. 咱说英语的语序有时候也和汉语不一样呐,比如说“ 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在汉语里就不会这么说。

这差异还真不小哇!
我的观点结论是:英汉差异确实挺大,但也各有各的魅力呀,我们要好好了解和掌握,才能更好地运用它们呀!。

英汉十大差异

英汉十大差异
?1一般现在时2现在进行时3现在完成时4现在完成进行时5一般过去时6过去进行时7过去完成时8过去完成进行时9一般将来时10将来进行时11将来完成时12将来完成进行时13一般过去将来时14过去将来进行时15过去将来完成时16过去将来完成进行时?汉语动词除了只有着了过的若干说法与英语的进行时完成时或过去时相比之外没有其他相对应的时态只能加上一些时间副词
use. (confirm同根名词) 除上述同源词外,还有众多的词可用来表示动作意义.
如:glance, glimpse, look, mention, close等;形容词able, afraid, angry, anxious, aware, capable, good等.在特定 的语言环境中,这些词都宜译作相应的动词.如: 一看见他,我就紧张. The very sight of him makes me nervous. 对此我深信不疑. I’m sure of it.
7.英语重后饰;英语重前饰.
汉语句子的语序一般以思维程 序展开,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多 是先考虑事物的环境和外围因 素,再考虑具体事物和中心事件. 反映到句式上,就是状语总放在 谓语或句子主体的前边,定语无 论长短,都要置于中心词之前.这 样就使得单句的状语部分长,主 谓部分短;主语部分长,谓语部分 短;修饰成分长,中心词短.整体上 形成头大尾小的狮子头形状.
laugh.
5.英语多被动;汉语多主动
在什么情况下汉语的主动句转译成英语的被动句. 1)强调受事,突出被动状态. 地球上早期的火是大自然而不是人类引燃的. Early fires on the earth were caused by nature, not by man. 2)因种种原因,不出现或无须说明施事者. 这种书是给儿童写的. Such books are written for children. 3)使句子结构匀称,文气连贯. 他出现在台上,群众报以热烈的掌声. He appeared on the stage and was warmly applauded by the audience. 4)汉语中的某些习惯用语或泛指人称为主语的主动句. 大家都认为这样做是不妥当的. I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not advisable to act that way. 有人给你打电话. You are wanted on the phone.

英汉语言思维差异

英汉语言思维差异

英汉语言思维差异
1.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英语→汉语可省逻辑连词
汉语→英语要加逻辑连词
2.英语多物称,汉语多人称
英→汉:抽象名词换人称主语
汉→英:人称主语换抽象名词
3.英语重心在前,汉语重心在后
英语→汉语好戏在后头,先修饰,后中心词
汉语→英语开门见山,先中心词,后修饰
4.英语多被动,汉语多主动
英→汉:被动转主动
汉→英:若不强调发出者,就适当使用被动表达
5.英语偏静态,汉语偏动态英语→汉语
翻译:包含动词意思的词(名词/形容词/介词/副词)可以转化为中文的动作表达
汉语→英语
写作:把主动作当做谓语动词,剩下的考虑用名词性结构(名词/非谓语/从句)来表达。

二、英汉词汇的主要差异

二、英汉词汇的主要差异

第二,在翻译时还应注意英语和汉语中介词搭配的习惯。例 如:“在阳光下”应译为“in the sun”而不是“under the sun”, “在床上”是“in bed ”,而不是“on bed”。 第三,要注意英语动词和不同的介词搭配时会产生不同的短 语动词,意义可能会相去甚远。 look after 照顾 look for 寻找 look at 看 take off 起飞,脱去 take sth. for granted 想当然 take…for… 误以为 take out 拿去 take in 吸入,接收,理 解
2)词的内涵意义不一样。 内涵意义即它们在人们头脑中产生的某种联 想。 如汉语中的“荷花”一词在中国人的头脑里 就可能产生“出淤泥而不染”的联想,而英 语中的lotus flower就没有这种内涵意义; “菊花”在中国文化中往往意味着高洁淡雅, 而在有些西方文化中却具有“死亡”的内涵 意义。
同样,各语言中的颜色词也往往具有不同的 内涵意义。 如在古代中国社会中,“黄”字常与天子联 系在一起,而在英语中yellow一词就没有这 种文化意义。 yellow dog 忘恩负义之徒 yellow journalism 耸人听闻的报道
英汉语的词义对比
英国语言学家利奇把最广义的意义划分为7种不同 的类型: Denotative meaning 外延意义(即概念意义) Connotative meaning 内涵意义 Stylistic meaning 风格意义 Affective meaning 情感意义 Reflective meaning 联想意义 Collocative meaning 搭配意义 Thematic meaning 主题意义
关系代词是英语中特有的一类代词。在翻译含有关 关系代词 系代词的句子时,除了按照其功能把它们翻译成相 应的句子成分外,还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译成并列句 Anna, who was here a moment ago, left this note. 安娜刚才来过,是她留下的这张条子。 将定语从句译成谓语 We used a plane of which almost every part carried some indication of national identity. 我们驾驶的飞机几乎每一个零件上都有国家的标志。 省去不译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自助者天助之。

英汉十大差异

英汉十大差异

7.英语:重后饰(back modifier);汉语:重前饰 英语:重后饰 英语 ;汉语: (preceding modifier)
英语与汉语就句子的逻辑重心而言,前者惯于前置, 先声” 英语与汉语就句子的逻辑重心而言,前者惯于前置,“先声” 夺人;后者善于后移, 后发”制人。但以“语序” 夺人;后者善于后移,“后发”制人。但以“语序”观,两者 通常都采用“主谓宾” 的线性排列顺序。 通常都采用“主谓宾”(SVO)的线性排列顺序。具体而言,英 的线性排列顺序 具体而言, 语的修饰语既可以前置,又可后置,但修饰语若为短语或分句, 语的修饰语既可以前置,又可后置,但修饰语若为短语或分句, 则往往后置。汉语的修饰语无论是词、短语或句子,总是前置。 则往往后置。汉语的修饰语无论是词、短语或句子,总是前置。 英语以“尾重”为美,而这种“美”多半依靠“重后饰”的表 英语以“尾重”为美,而这种“ 多半依靠“重后饰” 达习惯铸成。 达习惯铸成。
玛丽正在考虑调换工作。 玛丽正在考虑调换工作。
9.英语:重时体;汉语:轻时体 英语:重时体;汉语: 英语
英语有16个时态;而汉语动词除了只有“ 英语有 个时态;而汉语动词除了只有“着”、“了”、 个时态 与英语的进行时、完成时或过去时相比之外, “过”与英语的进行时、完成时或过去时相比之外,别无其 他与英语对应的时体方式。 他与英语对应的时体方式。 英语可以通过固定的语法手段将动作的进行过程与状态作更 准确、更精细的描绘。 准确、更精细的描绘。有时这种描绘还能融入作者或说话人 的一种感情色彩。 的一种感情色彩。 He is always thinking of how he could do more for the people. 他总是考虑如何为人民做更多的事。 他总是考虑如何为人民做更多的事。 赞扬

15英汉文化的十大常见差异

15英汉文化的十大常见差异

15英汉文化的十大常见差异英汉文化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这些差异可以从不同的方面体现出来。

以下是15个常见的英汉文化差异:1.礼貌与用语:英国人重视礼貌,他们注重使用“请”、“谢谢”等礼貌用语,而中国人可能更注重生活中的实际行动,不一定强调言辞上的礼貌。

2.饮食习惯:英国人多以肉类为主,他们喜欢吃炖菜、腌肉等重口味食物。

而中国人更注重谷类、蔬菜和豆腐等,擅长炒菜和凉菜。

3.社交规则:在英国,人们更加注重个人隐私和个人空间,谈论私事、收入等话题是不太常见的。

而中国的社交更注重人际关系和亲密感,会谈论更多私人话题。

4.时间观念:英国人非常守时,迟到被认为是不礼貌的举动。

而中国人可能更加灵活,在一些情况下对时间有弹性。

5.穿着和外表:英国人更加注重个人形象和穿着,注重时尚。

与之相比,中国人可能更注重舒适和实用的穿着。

6.社会结构和等级观念:英国社会相对来说更注重地位和职业。

而中国社会注重家庭和亲戚关系,更加看重以家庭为单位的整体利益。

7.教育观念与学习方式:英国人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而中国人更注重纪律和应试能力,更注重知识的灌输。

8.人际关系与友谊:英国人更注重个人独立和个人空间,友谊可能更加注重自由和平等。

中国人更注重家族和群体的利益,友谊可能更加注重互相帮助和关心。

9.传统与文化节日:英国有许多传统和文化节日,如圣诞节、复活节等,他们有各种庆祝活动。

相比之下,中国的传统节日更加注重家庭团聚和祭祀。

10.宗教观念:英国是一个主要信仰基督教的国家,信仰参差不齐。

而中国是一个多宗教共存的国家,信仰众多,以佛教、道教和基督教为主。

11.运动与娱乐:英国人非常热衷于体育运动,足球、板球、高尔夫等都非常受欢迎。

而中国人更热衷于桌面游戏、舞蹈和太极等传统体育活动。

12.环保意识:英国人非常注重环境保护,他们非常重视做出环保选择。

中国对环保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增加,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有待改进。

13.家庭观念:家庭对于英国人非常重要,他们更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互相支持。

英汉词汇差异对比举例

英汉词汇差异对比举例

英汉词汇差异对比举例英汉词汇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由于英语和汉语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发展,因此它们在词汇表达上存在一些显而易见的差异。

以下是一些例子:1.饮食文化英汉饮食文化的差异表现在食物和饮料的词汇上。

英语中,人们经常使用“三明治”(三明治)来表示一个餐点,而汉语中则有“炒菜”的说法。

另外,英式早餐中经常会出现“cereal”(麦片)和“toast”(吐司)等词汇,而中式早餐则更注重“包子”、“油条”等食物的搭配。

2.交通出行英汉交通出行方面的词汇差异也很明显。

英语中,人们经常使用“汽车”(car)和“交通”(traffic)来表示汽车和交通工具,而汉语中则更多地使用“打车”(dial a taxi)和“地铁”(subway)等词汇。

此外,英式出行更注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而汉语中则更多地使用私家车辆。

3.节日庆典英汉节日庆典方面的词汇差异也表现在词汇上。

英语中,人们经常使用“感恩节”(Thanksgiving)和“圣诞节”(Christmas)等节日名称,而汉语中则更多地使用“春节”(Chinese New Year)和“中秋节”(Mid-Autumn Festival)等节日名称。

4.商务交流英汉商务交流方面的词汇差异也很明显。

英语中,人们经常使用“商业活动”(business activity)和“公司”(company)等词汇,而汉语中则更多地使用“贸易”(trade)和“企业”(enterprise)等词汇。

通过以上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英汉词汇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些差异表现在词汇的词义、用法和语调等方面,影响着英汉两国人在日常交流中的理解与沟通。

英汉语法差异

英汉语法差异

1.英语注重结构的严谨性,而汉语相比之下则更注重意思的传达。

于是汉语中便有大量的无主句。

如很多书的前言部分都有这样一句话“由于时间仓促,经验不足,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不吝指正。

”这句话中国读者看来是没有问题的,可如果用英语的语法标准来衡量,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无主句。

其实是“由于(作者)时间仓促和经验不足造成了疏漏,(作者)恳请读者不吝指正。

”因此在将这句话翻译成英语时,就要将它潜在的被省略的主语还原,才能被英语读者所接受和理解。

2.和汉语一样.英语也习惯将形容词放在名词前面对其进行修饰限侧,这个形容词称为定语修饰部分((attributive modifier),这个部分可以由n个并列的形容词构成(如a beautiful pale pink sunset)。

问题是如果这部分是一个句f而不是简单几个形容词的并列时,按照英语的思维习惯需要将这样一个做名词修饰语的部分移到名词后面,由关系代词引导构成定语从句。

(如Can you show me the house where Shakespeare once lived?)而在汉语中,定语修饰部分即便是一个复杂的结构,仍然保留在它原来的位置,即名词的前面,如“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科学理论。

”这句话的骨干为“邓小平理论是科学理论”,中间复杂的部分是说明邓小平理论作用或重要性的定语。

当把这样一句中国人非常熟悉的话翻译成英语时,就要遵循英语的思维习惯和语法特征,将其译成定语从句(试译为Deng's theory is the scientific theory which directs the Chinese to fulfill the modernization of socialism )3.词序的不同。

汉语的思维习惯是“何时何地发生何事”.因此将时间和地点状语置于句首(昨天在教室里两名间学争吵起来)。

英语却不同,它习惯将这类次信息放到句末(Two students quarreled in the classroom yesterday)。

英汉十大差异

英汉十大差异


The people of a small country can certainly defeat aggression by a big country, if only they dare to rise in struggle, dare to take up arms and grasp in their own hands the destiny of their own country. 译文 小国人民敢于起来斗争,敢于拿起武器, 掌握自己国家的命运,就一定能够战胜大国 的侵略。 • 揭穿这种老八股、老教条的丑态给人民看, 号召人民起来反对老八股、老教条,这就是 五四运动时期的一个极大的功绩。 译文 A A tremendous achievement of the May 4th Movement was its public exposure of the ugliness of old stereotype and the old dogma and its call to the people to rise against them.
译文 我们就住在路边。过路人和外乡人常到 我们家,尝尝我们家酿的酸果酒。这种酒很 有名气。我敢说,尝过的人,从没有挑剔过。 我这话像历史学家说的话一样靠的住。 7. 英语重后饰;汉语重前饰 • The diagnosis seems in every case to correspond exactly with all the sensations that I
• It may be… a low-lying arid stretch with miles of white sandy beach, and no sign of people, very bleached and barren. 译文 那可能是……低洼、连绵数英里、人迹

英汉文化的十大常见差异

英汉文化的十大常见差异

英汉文化的十大常见差异英汉文化的十大常见差异在开放的现代社会,跨文化的言语交际显得愈发重要,已经成为现代交际中引人注目的一个特点。

交际中的文化差异随处可见,言语环境中的文化因素受到普遍重视。

下面是英汉文化中十大常见差异。

1.回答提问中国人对别人的问话,总是以肯定或否定对方的话来确定用“对”或者“不对”。

如:“我想你不到20岁,对吗?”“是的,我不到20岁。

”(“不,我已经30岁了。

”)英语中,对别人的问话,总是依据事实结果的肯定或否定用“Yes”或者“No”。

如:“You're not a student,are you?”“Yes,I am.”(“No,I am not.”)2.亲属称谓英语的亲属以家庭为中心,一代人为一个称谓板块,只区别男性、女性,却忽视配偶双方因性别不同而出现的称谓差异。

显得男女平等。

如:英文“grandparents,grandfather,grandmother”,而中文“祖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再如,父母同辈中的称谓:英文“uncle”和“aunt”,而中文“伯伯、叔叔、舅舅等,姑妈、姨妈等”。

还有,英文中的表示下辈的“nephew和niece”是不分侄甥的,表示同辈的“cousin”不分堂表、性别。

3.考虑问题的主体中国人喜欢以对方为中心,考虑对方的情感。

比如:你想买什么?您想借什么书?而英语中,往往从自身的角度出发。

如:Can I help you?What can I do for you?4.问候用语中国人打招呼,一般都以对方处境或动向为思维出发点。

如:您去哪里?您是上班还是下班?而西方人往往认为这些纯属个人私事,不能随便问。

所以他们见面打招呼总是说:Hi/Hello!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night!How are you?It's a lovely day,isn't it?5.面对恭维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谦虚谨慎,对别人的恭维和夸奖应是推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差异是多方面的,造成学习外语的语言错误和翻译偏误也是多方面的:如,词汇的,逻辑/语义的,语法/结构(含搭配)的,语言习惯的,文化背景的,修辞风格的,等。

所以对比可以从各个角度进行:语音对比、词汇对比、语义对比、语法对比、修辞对比等。

我们可以以语法/结构(含搭配)为中心下列A组和B组都是Adj,两组有何不同?A❖Short--tall(矮--高)❖Low--high(低--高)❖narrow--wide/broad(窄--宽)❖Young--old【(年龄的)小--大】❖Small--big【(形状的)小--大】❖Slow--fast(慢--快)B❖Sad/sorrow--happy(悲伤--高兴)❖Ugly--beautiful(丑--美)❖Evil--good(恶--善)❖ 1.提问方式不同❖英语中,一般有有两种提问方式:对名词提问用what,对形容词和副词提问用how.这里都是形容词,所以应该用how+adj.但只有A组可直接用how+adj提问,且只对右边提问,不对左侧提问;B组不能直接用how+adj形式提问,而是改变成对名词的提问,how about+ N或what+N 的方式。

❖至于原因,胡壮麟等人认为,因为A组是覆盖形容词(cover adjective),B组不是。

然而,这只是对两组进行了归类,而没进行实质性的解释。

同时,什么是覆盖形容词概念模糊,界定不清。

❖ 2.词的性质不同❖共同点:两组都是gradable反义词(共三类,另二是complementary, converse / relation);❖不同点:A组是静态形容词,表外在的状态描述,具有客观性;B组是动态形容词,表主观态度,具有主观性。

❖ 3.词的意义不同❖(1)A组中,左侧是状态初始点,右侧是状态发展变化的自然方向或运动目标(目的地)【具有不可逆性?】,而B组中,状态无明确的初始点,也无明确的自然变化方向或目标。

❖(2)A组表事物外在的状态,表达的意义具有事物的客观性;B组表个人的态度或看法,具有个人的主观性。

❖(3)英-汉对比:A、B两组,英汉在以上方面有共同之处。

区别在于A组:英语的只表示客观描写,而汉语的除了客观描写之外,还常常(引申、隐喻)用来表达主观描写,如,高风亮节,人品低下;头发长,见识短。

❖Chinese: physical description+ subjective(moral) evaluation[theory that man is an integral part of nature]❖English: physical description[no theory that man is an integral part of nature]方位词“前、后”引申到时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Neither the front nor the ancients, who could be seen to;Where are the ancients and those of future)。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Learning of the past)。

不觉前贤畏后生❖Look forward, look into the future; look back to the days of one’s childhood.❖Questions: what’s your findings?❖English:前is in front of us, what we face;后is behind of us (back), what is past❖Chinese: traditionally,前is behind of our back, what is past;后is in front of us, what we face❖汉语:过去在前,未来在后(面对着古代),过去是看得见的,因此在前,而未来是看不见的,只能在后。

[”时间在流动”隐喻:时间如流水,后浪推前浪;水有高处往低处流(前天——上前天)]❖英语:未来在前(面对着未来),过去在后。

[“自己在走动”隐喻:自己向前(或向下)走动,走过一程又一程(走过去的,就成了past, last)]❖(2)语法中的形态标记❖InflectionsA.英语(具有强制性):❖名词:number, case❖代词:gender,number,case,persen❖动词:tense,aspect,voice,mood❖形容词:degree❖ B.汉语(不具强制性):❖名词:-们我们学校(我校)学生(们)七点半之前到教室,老师(们)七点五十五之前到。

→Students shoud……,and teachers……❖属格“的”:我(的)家,我(的)爸爸,我(的)妈妈❖动词词尾“着了过”,不用的情况也存在。

一边吃(着)饭一边看(着)书。

他昨天吃(了)三个馒头,还说没吃饱。

主谓句的增加❖大哥,想死你了。

今日相见,喝什么酒?喝三国酒吧。

好,不醉不休,哈哈哈哈。

(三国酒广告)❖他很感动,他也想哭,但他并没有流出眼泪来。

(《家》)❖我每一次见着他,我总是想法接近她和她说话。

c.说话人在引语的位置变化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呼?(论语)“你为什么不答应我?”她嗔怒地问道。

(《家》)句子结构概括:❖英语句子是树式的,汉语句子是竹式的。

❖英语的树式结构:“英语中,主干结构突出,即主、谓、宾结构突出,犹如一棵树的主干。

英语在表达较复杂的思想时,往往开门见山,先把句子的主语和主要动词这两根巨栋竖起来,然后再运用各种关系词把定语从句以及其他短语往这两根巨栋上挂钩。

有人把英语长句子比作一颗枝叶茂盛的参天大树,其道理就在这里。

”❖汉语的竹式结构:“汉语中,动词用得多。

在表达一些较复杂的思想时,往往借助动词,按动作发生的顺序,或逻辑顺序,逐步交代,层层铺开,给人以舒缓明快的感觉。

其句子结构,犹如一根竹子,一节一节连下去。

”(Yip 1993:69,转引陈定安《英语句子结构》,1987)❖说明:树式结构和竹式结构的比喻不仅适用于英汉长句,亦是其组织句子的基本规律。

(潘文国,1997:198)❖树式结构的背后是以整驭零的封闭性结构(就是说,句子结构是以“大”制“小”,即,句法层面的“1”层层控制句子以下各级单位耳朵结构).❖竹式结构的背后是以零聚整的开放性结构(就是说,句子结构是以“小”制“大”,前“1”制约后“1”的选择,依次递进)(❖ 1.英语的树式结构(视点固定)该结构包含三层意思:1)句子有一个主干(即主谓结构,或主谓一致性原则);2)所有的枝桠都是从主干上分出来的。

3)句子的复杂化不影响这个基本主干。

❖英语句子的基本句型有七种:❖SV Someone was laughing❖SVC The country became totally independent.❖SVO My mother enjoys parties❖SVoO Mary gave the visitor a glass of milk.❖SVOC Most people consider these books rather expensive.❖SV A I have been in the garden.I live in Xiangyang.❖SVOA Y ou must put all the toys upstairs.❖汉语复合构词法:汉语复合词中,并列式复合词,占汉语词汇中绝大多数【英语中却十分罕见,如(不算hide-and-seek这种and类)bitter-sweet,dead-alive】。

所以词序显得非常重要,词序不同,词义不同(即词汇不同),如:❖儿女→女儿;❖工人→人工❖更多的是,并列词的词序却不能颠倒,如:❖父母→母父?❖春秋宏观的汉英语序对比❖第一节逻辑律对形态律❖一、汉语的逻辑律❖1.时序上的先后律❖2.空间上的大小律❖3.心理上的重轻律❖ 4.事理上的因果律❖二、英语的形态律❖第二节音韵律对贴近律❖汉语的逻辑律❖由于汉语是语义型语言,在语言的组织中,语义的配搭是决定语序的最重要和第一位的手段。

❖1.时序上的先后律:【自然时间顺序和心理时间顺序】❖从构词法层面看起:❖古今先后早晚父子子孙(男女)老少始终本末尧舜进出开关学习裁缝❖收支教学兴亡生死起伏取舍打倒赶跑缩小降低减少推翻压缩解脱❖汉语按照时间先后来安排语序,有很强的心理上的依据,而且可说有久远的传统。

:句子内部各个成分的安排严格按照心理上的时间次序,可见这确实是汉语内部的一个重要的“内蕴语言形式”。

❖2.空间上的大小律❖逻辑律在汉语中的第二个表现是空间上的大小律,即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这也严格符合人观察周围世界的逻辑顺序。

❖我们仍从构词层面看起:❖大小宽窄粗细胖瘦(事无)巨细远近(以及连类而及的“高低、上下”,因为“高、上”的视野总比“低、下”大) 长短深浅厚薄明暗房屋床铺乡里在句子层面,如果牵涉到空间,汉语往往有比较明显的脉胳线索,通常是从上到下,从大到小等❖3.心理上的重轻律❖也许跟长期的封建社会形成的等级观念有关系,汉族人特别注意尊卑关系,表现在语词上先尊后卑,次序通常不容颠倒。

❖❖先从构词层面上看:❖天地日月(“阴阳”不同,后面要讨论)左右(古人崇左)父母男女乾坤师生上下帝王后妃❖龙凤君臣国家官吏❖❖以自我为中心的:❖中外内外我你他❖❖❖以好字眼居先的:❖好坏优劣强弱(cf.weak and strong)❖是非贵贱新旧(cf.old and new)❖尊卑律,通俗地说,就是重要不重要。

重要的先说,不重要的后说。

加上时序律,即先想到的先说,后想到的后说。

这对汉语的语序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所谓前状后补[汉语],就是这一心理的产物。

在英语中,动词前后的修饰补充成分都叫状语。

虽说有的词处在不同位置,意义有细微差别,如❖Soon he came here.❖He soon came here❖He came here soon.❖三句,但在多数情况下,特别是短语或从句作状语的情况下,这一区别并不很大,因此我们在前面发现很多可前可后的情况。

❖汉语中就不同了。

“他住在上海”和“他在上海住”侧重点不一样,位于前面的分量要重一点。

❖ 4.事理上的因果律❖因果律跟时序律其实是一致的。

事物发展的顺序本来就是先因后果,先假设后可能,先条件后结果。

因此英语的十三种状语从句,尽管在英语中情况很复杂,有的是以主一从为主,有的是以从一主为主,有的是两者不分彼此,但在汉语中几乎没有什么例外,全部是从一主,即表示原因、条件、假设、先时等等的一律在前,表示结果等等的一律在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