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清明》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语文三年级下课文内容知识点及重点题型归纳
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文内容知识点及重点题型归纳归纳目录:一、全册书课文日积月累综合运用。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一、全册书课文日积月累综合运用:1.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讲诚信、守诺言的宋庆龄,聪明机智、帮助老百姓惩治县官的枣核,以及慢性子的裁缝和急性子的顾客等人物,还认识了植物朋友荷花,动物朋友蜜蜂、小虾等。
2.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认识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认识了谦虚的陶罐和骄傲的铁罐。
知道了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法布尔做了一项蜜蜂能不能辨别方向的实验,知道了冰心奶奶小时候最喜欢吹肥皂泡,宋庆龄是个诚实守信的孩子。
欣赏了我国名扬中上的画《清明上河图》;见到了雄伟、坚固、美观的赵州桥。
欣赏了杜甫的古诗“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3.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
这样的画面让我想起了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4.每当看到桃花和野鸭时,我就会想起宋代诗人苏轼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5.绿油油的山路上翠树成阴,和来的时候一-样,黄鹂的几声啼鸣偶尔传来,令人心旷神怡。
这正如曾几的诗句:“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所描绘的一样。
6.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7.春节,听着那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我就会想起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8.清明时节,我想到的诗句是“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9.每逢中秋佳节时,出门在外的游子就格外想念家中的亲人,正如诗句所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0.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一只渡船横泊河里。
这正如《滁州西涧》里面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1.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意思是说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最新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结构图示
雨纷纷——欲断魂
问酒家——杏花村
愁闷
振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 维
作者介绍
王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 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苏轼评价其:“味 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 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 《山居秋暝》等。
4.你觉得最后两句诗中,哪个词用的最好?为什么?
“遥”。牧童以行动代替语言,用比回答还要明 确的手势,指向了远处,让人仿佛看到了杏花林后面 的小村庄,让愁闷的诗人有了祈盼而变得振作起来。
拓展延伸
清明节和寒食节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 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 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 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 ,莫过清明”的农谚。
拓展延伸
春节 春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之一。中国 人过春节至少已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在民间,旧时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 腊月二十三,一直到正月十九。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的正月初一, 但一般至少要到农历正月十五(即元宵节),新年才算结束。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 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 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
屠苏的力量 暖暖的曈日 新春到来的温暖
3.春风送来暖意,千家万户除旧迎新,除了 送走过去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还有没有别 的深层含义?
“春风送暖”不仅仅是对新年到来的祈盼, 其中更寄托了诗人推行新政,革除时弊,将新 政的温暖送入寻常百姓家的美好心愿。
4.你从诗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练习试题(含答案)
9.古诗三首一、认真拼读,规范书写。
重阳节到了,他dú()自一人在yì guó tā xiāng(),回想当初和xiōng dì姐妹在一起品尝měi jiǔ jiā yáo(),对酒高歌,líng hún()不知在 hé fāng()。
二、选择合适的选项,填入括号中。
1.“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曈曈”的意思是()A.太阳刚出来时光辉灿烂的样子。
B.放开C.释放2.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包括()。
(多选)A.扫墓B.吃粽子C.登高D.踏青E.猜灯谜3.《清明》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A.愤恨 B.伤心欲绝 C.兴奋 D.哀思4. “欲”在字典里有多种解释,选择正确的一项。
A.想要 B.将要 C.需要 D.欲望(1)台风来了,楼顶的木架子摇摇欲坠。
()(2)他欲言又止,不知道怎么办。
()(3)晓东感冒了,一点食欲都没有。
()三、填一填。
1.照样子写词语:千门万户2.写一写你所知道的其他传统节日:(3个)3.《九月九日忆以山东兄弟》中,哪句话写出了作者对家乡无比思念的情感:“,。
”你还知道哪句诗也写出了思乡之情“,。
”四、阅读古诗,比较这两首诗的异同,完成练习。
元日除夜雪爆竹声中一岁除,北风吹雪四更初,春风送暖入屠苏。
嘉瑞天教及岁除。
千门万户曈曈日,半盏屠苏犹未举,总把新桃换旧符。
灯前小草写桃符。
1.时间不同,《元日》描写(),《除夜雪》描写()A.除夕夜 B.春节2. 两首诗都写了什么风俗?()(多选)A.放爆竹 B. 贴春联 C.喝屠苏酒3.天气不同,《元日》中的天气是(),《除夜雪》中的天气是()A.晴天 B雪天4. 给读者的感受不同,《元日》让人感到( ) ,《除夜雪》让人内心()。
A.平静 B.欢乐5.万物始于春。
你知道跟春天有关的诗句吗?写一写。
,。
9.古诗三首(答案)一、认真拼读,规范书写。
重阳节到了,他dú(独)自一人在yì guó tā xiāng(异国他乡),回想当初和xiōng dì(兄弟)姐妹在一起品尝měi jiǔ jiā yáo(美酒佳肴),对酒高歌,líng hún(灵魂)不知在 hé fāng(何方)。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练习题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练习题1. 根据情景填句子。
(1)当我们取得一些成绩的时候,老师就会用《登鹳雀楼》里的两句诗来鼓励我们:_____________ , ____ 。
(2)看到明月从海上升起,我不禁想到《春江花月夜》中的诗句:“春江潮水连海平,______ 。
(3)站在山前,望着飞流而下的瀑布,我会吟诵诗句:“ ________ ,_____ 。
”2. 日积月累。
(1)学古诗。
春天的风雨:《春晓》-夜来风雨声, _________ ;友情的深沉: 《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 ____ ;公鸡的啼叫:《画鸡》-平生不敢轻言语, _______ 。
农民的悲苦:《悯农》- ____ ,农夫犹饿死。
(2)诵经典。
《论语》-敏而 ________ ,不耻 _____ 。
《荀子》-不知则______ ,不能则_______ 。
《三字经》一人之初,性本善, _____ ,______ 。
(3)用歇后语。
十五个吊桶打水_______ 。
3. 读儿歌,回答问题。
蓝蓝的大海是珊瑚的家,黑黑的云朵是大雨的家,青青的竹林是熊猫的家,绿绿的草原是马儿的家,密密的森林是蘑菇的家,深深的地下是石油的家。
(1)这首儿歌依次写了_______ 的大海、 ______ 的云朵、______ 的竹林、______ 的草原、密密的森林、深深的地下。
(2)读一读,帮下面的朋友找到自己的家。
竹林草原森林地下大海云朵马儿______ 熊猫 ______ 珊瑚_______ 蘑菇_______ 大雨________ 石油_______ (3)照样子,写一写。
(不会写的字写拼音)清清的湖水是_______ 的家,_____ 是星星的家。
4. 用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填空。
(1)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名人______ 说:“_____ 。
”(2)尊老爱幼是传统美德。
孟子告诉我们_________ , ____ ; _____ , ____ 。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六、根据节日填空。
节日
过节时间节日习俗Biblioteka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蒿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
吃月饼、赏月、饮桂花酒
腊八节
农历十二月初八
祭祀祖先,喝腊八粥
三、填写合适的词语。
(欢乐)的节日 (阴冷)的天气 (灿烂)的阳光
四、默写古诗。
略
五、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1、《元日》的作者是宋代王安石,诗中描写的是春节,即农历正月初一,俗称“过年”。诗中写了燃放爆竹 、饮屠苏酒、更换桃符等一系列的仪式,红日高照,春风送暖,渲染了一种喜庆、欢乐的节日气氛。
2、《清明》的作者是唐代杜牧,诗中描写的是清明节,表达了作者郁闷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古诗三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参考答案:
课文9 古诗三首
一、看拼音,写词语。
破旧 符号 贪欲 灵魂 借口 酒家
如何 牧童 兄弟 孤独 奇异 佳节
二、比一比,再组词。
旧(陈旧) 欲(欲望) 屠(屠苏) 倍(倍数) 异(奇异)
旦(元旦) 浴(沐浴) 层(层次) 陪(陪伴) 导(开导)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材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材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第1课古诗三首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绝句》。
〔名师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要正确划分古诗的节奏,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 韵脚要读得响亮而稍长,读出古诗的韵味。
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韵脚是“zh i",朗读时韵脚要重读;还要把握古诗的情感基调,感受古诗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如朗读《三衢道中》时语速要平缓,语调要欢快些,读出诗人山行时的愉悦心情。
背诵古诗要讲究方法,尝试回忆背诵法:朗读到一定程度后,合上书试背,尝试对记忆内容进行回忆,这样能增强记忆的效果。
2.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三首诗分别写了怎样的景象。
〔答案大家找〕《绝句》描写的是春回大地,万物苏醒,暖融融的太阳,将万里江山照耀得非常美丽;春风吹拂,绿草如茵,鲜花飘香,春意盎然。
春风吹送着初放的百花和茵茵芳草发出的芳香。
冻土融化,土地湿润,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
《惠崇春江晚景》描写的是早春的清晨,诗人信步江畔。
迷离的晨雾尚未散尽,令人仿佛置身仙境。
转过青青的竹林,一株桃树闪入眼帘,看那满树花苞,已有两三枝绽放笑脸。
一阵“嘎嘎”的欢叫传入耳中,循声望去,三两只鸭子迈着蹒跚的步子,游过水边的嫩苇丛,在江水中自在游弋。
江水转暖了,河豚上市的时节也到了!《三衢道中》描写的是梅子泛黄的时候,正是雨季,却遇上天天晴朗的日子坐上小船,游到了小溪的尽头。
回程正好走山路,看到的是一路绿荫浓浓并不比以前看到的少,而绿荫深处传来的声声黄鹏的啼鸣,更增添了不少游兴。
第2课燕子1.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并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背诵第 1~3自然段。
〔名师来指导〕(1)朗读指导:首先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然后想象画面,什么样的燕子在怎样的春日里飞行、停歇。
朗读时要突出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的美景,读出作者对春天和燕子的喜爱之情。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清明》知识点整理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清明》知识点整理原文:清明唐代: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注释: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
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纷纷:形容多。
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借问:请问。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
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赏析:这一天正是清明节,诗人杜牧在路上行走,遇上了下雨。
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
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
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
诗人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
“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
但是用来写雨,却是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
这种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
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倾盆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
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的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
“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
那么什么是“断魂”呢?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第9课古诗三首一、看拼音写词语。
zhūyútóng tóng duàn hún wáng wéihējiǔmùtónɡxiōng dìjiājié二、比一比,再组词。
独()异()符()换()浊()导()附()唤()三、.写出反义词。
深—________ 明—________ 异—________四、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
1.千门万户瞳瞳..日瞳瞳:________________2.路上行人欲断魂..断魂:________________3.每逢佳节倍.思亲倍:________________4.爆竹声中一岁除...一岁除:________________五、填空。
1.《元日》这首诗是____代诗人________所写,描写了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祥和景象。
2.《清明》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__,诗中描写了清明时节__________的景象,表现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悲伤情绪。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述了____代诗人________独在异乡,在重阳佳节想起了远方的亲人登高、插茱萸的情景,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的感情。
六、根据诗意写诗句。
1.“我”一个人客居异乡,每到重阳佳节就倍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畅饮屠苏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的行人个个神情凄迷,失魂落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人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三年级级语文下册《9 古诗三首之清明》2-课件
玉颗珊珊下月轮, 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 应是嫦娥掷与人。
谢谢观看
数阅
学读
使使
人人
精充
细实
;;
博会
物谈
使使
人人
深敏
沉捷
;;
伦写
理作
使与
人笔
庄记
重使
;人
逻精
You made my day!
辑确 与; 修史
辞鉴
使使
人人
善明
辩智
。;
诗
歌
诵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
明
( )杜牧
______________雨纷纷,
______________欲断魂。
借问酒家_____________?
牧童遥指_____________。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端午三首 赵蕃
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尝闻求福木居士,试向艾人成祝呵。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 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正月十五夜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 赵蕃《端午三首》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元日》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1课《古诗三首》一课一练试题(含答案)
1.古诗三首一、看拼音写词语。
yuān yánɡ xiǎo xī méi zijiǎn shǎo méi huā lú wěi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诗一()江山一()春风一()花一()燕子一()鸳鸯三、选字填空。
①芽牙发________ 树________ 刷________ ________齿②惠思________想________念贤________ 实________③梅海大________ 蜡________ 杨________ ________水④短豆________小________子长________ 黄________ 四、把下列含有“春”字的诗句补充完整.(1)________,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2)野火烧不尽,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3)红豆生南国,________________。
(王维)(4)不知细叶谁裁出,________________。
(贺知章)(5)________________,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五、默写古诗。
惠崇春江晚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类文阅读。
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选出下列词语在古诗中的意思。
惜:()A.可惜 B.珍惜 C.爱惜 D.痛惜尖尖角:()A.蜻蜓尖尖的尾巴 B.还没有展开的嫩荷的尖端 C.尖尖的树枝 D.尖尖的莲蓬2.诗中描写到了哪些景物?在后面的括号里画“√”;没有描写到哪些景物?在后面的括号里画“×”。
泉水()柳枝()树荫()荷叶()荷花()蝴蝶()蜻蜓()3.这首诗清新自然,写的景物虽不多,却勾画了一幅生动的小池风景图。
你读出了怎样的感受?或者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一、鸳鸯小溪梅子减少梅花芦苇二、首座阵朵只对三、芽芽牙牙思思惠惠海梅梅海短豆短豆四、(1)春眠不觉晓(2)春风吹又生(3)春来发几枝(4)二月春风似剪刀(5)春色满园关不住五、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部编版小学语文《清明》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清明》课文原文及赏析
课文原文: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赏析:
《清明》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以清明节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在清明时节的所见所感。
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诗人以清明节的特有景象——细雨纷纷开篇,既点明了时间,又营造出一种凄清、湿润的氛围。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祭祖扫墓的日子,雨的描写更增添了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第二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进一步描绘了行人在清明节这天的心情。
"欲断魂"形象地表现出行人因思念亲人而心痛欲碎的状态,表达了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怀念和无尽哀思。
第三、四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人通过询问酒家的位置,引出了牧童的回应。
牧童遥指杏花村,不仅解答了诗人的疑问,也为画面增添了一抹亮色。
酒家在这里象征着暂时的慰藉和解脱,而杏花村则暗示着生机和希望,与前两句的凄凉气氛形成对比。
整首诗以清明节为线索,通过对雨、行人、酒家和牧童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在面对生死离别时的复杂情感。
诗人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成功地传达了清明节特有的哀思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使这首诗成为了描绘清明节情景的经典之作。
统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预习和同步练习及答案
教材版本:统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和同步练习课文:第1课《古诗三首》年级: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学习日期:课文原文图文版教材版本:统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预习和知识点总结课文:第1课《古诗三首》年级: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学习日期:目录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教材文字版) (2)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知识点梳理总结 (6)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教材图文版) (15)第1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22)教材课文原文预习文字版赏析2.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画了春天的景象?后两句中的“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哪两个字?一“飞”一“睡”有着怎样不同的情态?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特点:描绘了一幅明丽阔远,色彩鲜明,生机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江山沐浴着春光,秀丽多姿,和煦的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着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2. “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呼应“迟日”,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
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3.该诗反映了诗人经过奔波流离之后,暂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欣欣向荣景象的欢悦情怀的表露1 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注释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
《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
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课后练习题作业(有答案)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课后练习题作业(有答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9.古诗三首一、看拼音写词语。
xīn jiù fú hào duàn hún jiè shū hē jiǔhé shí mù tónɡ xiōng dì dú zì jiā jié二、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兄(xiōnɡ xōnɡ) 魂(hún húi) 屠(fú tú) 倍(bèi pèi)苏(shū sū) 异(yì yí) 欲(yù yǜ) 维(wéi wěi)三、比一比,再组词。
酒( ) 异( ) 佳( ) 符( ) 换( )洒( ) 导( ) 住( ) 附( ) 唤( )四、给下面诗句中带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只填序号)1. 每逢佳节倍.思亲。
() A.加倍 B. 一倍2. 春风送暖入屠苏..。
( ) A.地名 B.美酒3. 千门万户曈曈..日。
( ) A.形容太阳出来后天色渐亮的样子 B.傍晚的太阳4. 总把新桃.换旧符 ( ) A.桃花 B.桃符五、把下列诗句和相关的诗意连一连。
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牧童要遥杏花村向人询问酒家哪里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远远地指了指杏花村。
六、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1. 《元日》一诗描绘出一幅热闹、欢乐、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
()2. 我国传统节日清明节有扫墓、踏青的习俗。
()3.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山东”指山东省。
()4. 本课所选入的三首古诗都是关于传统节日的。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爆竹声中一岁除,_____________ 。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四、辨字组词。
) 异(
)
兄(
)
佳(
) 导(
)
兑(
)
挂(
独
浊
五、读句子,在正确的汉字上打“√”。
1.每当春节来临我国有张 (帖 贴)春联、燃放(爆 暴)竹的习俗。
2.清明是我国的传(通 统)节日,有踏青、扫(墓 暮)的习俗
3.桃符是用桃木制成, 上面绘有神(像 相),据说可以求福 (辟 避)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姓名:班级:考号:
一、小小书法家: 把下列词语规范、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欧洲 智慧 社会
二、根据拼音写出下列诗句中对应的词语
1.爆竹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岁除,春风送暖入
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
4.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jiùf
三、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累积(lěi li)鲜艳(xiān xiǎn)前爪(zhǎo zhuǎ)
八、根据诗意写诗句。
1.“我”一个人客居异乡,每到重阳佳节就倍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2.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畅饮 屠苏酒。
3.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 路上的行人个个神情凄迷, 失魂落魄。
七、我是小裁判: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山东”点明了诗人的家乡在现在的山东省。
B.“独在异乡为异客”中的“独”“异”表达了诗人客居他乡的孤独寂寞之情。
C.“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祸。
4.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富福)秋游(裳 赏)菊、佩插茱 萸等习俗。
第9课《古诗三首 清明》(课件)三年级语文下册( 统编版)
清
诗 三
明 杜
首
牧
三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谈话导入
你知道清明节是哪一天吗?清明节有什么习俗呢? 让我们走进杜牧的《清明》看一看。
学习任务一
读古诗,整体感知
自学提示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hún
路上/行人/欲断魂。
jiǔ
借问/酒家/何处有?
mù
牧童/遥指/杏花村。
先听范读,然后自由朗读古诗,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准节奏。
拓展延伸
清明节和寒食节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 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 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 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 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清明节和寒食节
寒食节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 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后来,由于清明与 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 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 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
走近作者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
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 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 川文集》。
解读诗题
《清明》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祭祖、 扫墓等习俗。
按阳历来说,清明节在每年的4月5日 或者4月4日,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 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 好时候,所以古人还有清明踏青的习俗。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请问。
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 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此诗 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 作酒店名。
语文三年级下册知识点
语文三年级下册知识点一、字词部分1. 生字读音:好多生字的读音都很有趣呢。
像“崇”字,读“chóng”,可别读成“cóng”啦。
组词:一个生字可以组好多词哦。
就拿“崇”来说,可以组成“崇高”“崇敬”。
近义词:“崇高”的近义词是“高尚”,它们的意思很相近呢。
反义词:那“崇高”的反义词就是“卑鄙”啦。
造句:我们要崇敬那些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
比如“钟南山爷爷,他在疫情期间做出了巨大贡献,值得我们崇敬。
”2. 词语四字词语:课本里有很多四字词语,像“光彩夺目”,形容事物非常耀眼。
词语理解:要理解词语的意思呀。
“光彩夺目”就是光彩极为鲜明,令人眼花缭乱的意思。
二、句子部分1. 课文中的优美句子“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
”这句子把春天的景象描写得特别美,就像一幅画一样。
“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这个句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牵牛花当作人来写,特别有趣。
2. 句子类型陈述句:“这是我的课本。
”这就是简单的陈述句,陈述一个事实。
疑问句:“你今天过得怎么样?”这就是疑问句,用来询问情况的。
感叹句:“多么美丽的花朵啊!”表达一种强烈的情感。
三、课文内容1. 每篇课文的主题燕子这篇课文主要是描写燕子的外形、飞行姿态还有停歇时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荷花描写了荷花的美丽姿态,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
2. 重点段落在燕子里,“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这个段落详细地描写了燕子的外形,是需要重点掌握的。
在荷花中,“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个段落把荷花的不同姿态描写得特别生动。
四、古诗1. 绝句作者是唐代的杜甫。
语文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课堂知识练习题
语文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课堂知识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古诗阅读。
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里。
(1)“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的“清明”是指(____)。
A.清澈明净 B.清醒明白 C.二十四节气之一(2)“路上行人欲断魂”中“断魂”是对行人的(____)描写。
A.动作 B.神态 C.外貌[2]诗中用“欲断魂”形容行人悲伤愁苦的样子,请你写出两个表示“悲伤愁苦”意思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的“雨纷纷”既形容春雨,也形容人的情绪。
(____)(2)“借问酒家何处有”是诗人杜牧向牧童打听哪里有酒家。
(____)(3)“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的“遥指”是摇着手指。
(____)2. 古诗阅读。
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寒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于:__________________[2]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你从哪些地方发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能写出这个季节的两句古诗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先将古诗补充完整,再回答问题。
三年级部编版下学期语文课文内容填空复习专项练习题完美版
三年级部编版下学期语文课文内容填空复习专项练习题完美版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时间:________一、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有黄鹂深树鸣。
2.《蜜蜂》一文写了法布尔和他的女儿一起做的一次实验,是要证明蜜蜂是否具有______的能力,体现了他_______________的科学态度和_______________作风。
3.《花钟》一文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路,说明了植物开花的时间与以及昆虫活动的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课文回顾,积累运用。
1.《秋天的雨》一文,秋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____________的歌。
《大自然的声音》一文,风和水都是大自然的_____________,动物是大自然的____________。
《司马光》一文,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
学了《不会叫的狗》一文,我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
2.艳阳高照,微风徐徐,杉木湖波光粼粼:可不一会儿却下起了雨,湖四周的山上云雾迷蒙,此情此景,你会吟诵:水光潋滟晴方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夜晚,一轮明月高挂空中,湖面很平静,走在杉木湖边,你会吟诵:湖光秋月两相和,___________________。
3.尊重他人并不代表盲目地相信他人的一切看法。
要善于思考,敢于说出不同的看法,因为(填上恰当的谚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动会上,同学们团结合作,跳“8”字绳比赛取得了第一名,你想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谚语来夸赞他们。
三、知识积累,完成练习。
1.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________。
2.课文《蜜蜂》节选自____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野渡无人舟自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清明》原文、知识点及练
习题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清明》原文
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清明》知识点
注释: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
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纷纷:形容多。
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借问:请问。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
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创作背景:
此诗首见于南宋初年《锦绣万花谷》注明出唐诗,后依次见于《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明托名谢枋得《千家诗》、清康熙《御选唐诗》。
《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
附近有杜湖、东南湖等胜景。
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
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赏析:
这一天正是清明节,诗人杜牧在路上行走,遇上了下雨。
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
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
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
诗人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
“纷纷”,若是形容下雪,
那该是大雪。
但是用来写雨,却是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
这种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
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倾盆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
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的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
“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不是那些游春
逛景的人。
那么什么是“断魂”呢?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
“断魂”,是极力形容那一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比方相爱相思、惆怅失意、暗愁深恨等等。
当诗人有这类情绪的时候,就常常爱用“断魂”这一词语来表达他的心境。
清明这个节日,在古人感觉起来,和我们今天对它的观念不是完全一样的。
在当时,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是主要的礼节风俗。
除了那些贪花恋酒的王孙公子等人之外,有些头脑的,特别是感情丰富的诗人,他们心头的滋味是相当复杂的。
倘若再赶上孤身行路,触景伤怀,那就更容易惹动了他的心事。
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给行人就又增添了一层愁绪。
这样来体会,才能理解为什么诗人在这当口儿要写“断魂”两个字;否则,下了一点小雨,就值得“断魂”,那不太没来由了吗?
这样,我们就又可回到“纷纷”二字上来了。
本来,佳节行路之人,已经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
所以说,
纷纷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绪;甚至不妨说,形容春雨,也就是为了形容情绪。
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绝艺,一种胜境。
前二句交代了情景,问题也发生了。
怎么办呢?须得寻求一个解决的途径。
行人在这时不禁想到:往哪里找个小酒店才好呢?事情很明白:寻到一个小酒店,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小饮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湿的衣服;最要紧的是,借此也能散散心头的愁绪。
于是,向人问路了。
是向谁问的路呢?诗人在第三句里并没有告诉我们,妙莫妙于第四句:“牧童遥指杏
花村”。
在语法上讲,“牧童”是这一句的主语,可它实在又是上句“借问”的宾词——它补
足了上句宾主问答的双方。
牧童答话了吗?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以“行动”为答复,比答话还要鲜明有力。
“遥”,字面意义是远。
但我们读诗的人,切不可处处拘守字面意义,认为杏花村一定离这里还有十分遥远的路程。
这一指,已经使我们如同看到。
若真的距离遥远,就难以发生艺术联系,若真的就在眼前,那又失去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妙就妙在不远不近之间。
“杏花村”不一定是真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
这只需要说明指往这个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就够了,不言而喻,那里是有一家小小的酒店在等候接待雨中行路的客人的。
诗里恰恰只写到“遥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再不多费一句话。
剩下的,行人怎样地闻讯而喜,怎样地加把劲儿趱上前去,怎样地兴奋地找着了酒家,怎样地欣慰地获得了避雨、消愁两方面的满足和快意……,这些诗人就“不管”了。
他把这些都含蓄在篇幅之外,付与读者的想象,由读者自去寻求领会。
他只将读者引入一个诗的境界,他可并不负责导游全景;另一面,他却为读者展开了一处远比诗篇所显示的更为广阔得多的想象余地。
这就是艺术的“有余不尽”。
这才是诗人和我们读者的共同享受,这才是艺术,这也是我国古典诗歌所特别擅场的地方。
古人曾说过,好的诗,能够“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在于言外”。
拿这首《清明》绝句来说,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当之无愧的。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
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
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
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
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
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
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这些,都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继承的地方!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清明》练习题
一、积累与运用
请你用“严”字组成四个不同的词语后再填空。
__________的后果
__________的神情
__________的批评
__________的考验
二、填空
唐朝诗人
写过一首题为《清明》的绝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读杜牧《清明》诗,回答问题。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
但有人认为原诗啰嗦,完全可以在保持意思不变的条件下改成五绝:
清明时节雨,行人欲断魂。
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
你认为原诗好还是改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