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道德经典语录
老子道德经经典语录_老子道德经经典句子
![老子道德经经典语录_老子道德经经典句子](https://img.taocdn.com/s3/m/f2e2f235998fcc22bdd10d9a.png)
老子道德经经典语录_老子道德经经典句子1、强行者有志——老子2、鹰立如睡,虎行似病——老子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4、上士闻道,勤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老子5、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老子《道德经》6、大巧若拙——老子7、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
——老子8、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老子《道德经》9、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老子《道德经》10、祸莫于不知足意义:告诉人们不知足会带来很大的祸害——李耳《老子·四十六章》11、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老子12、清净则天下正——老子13、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是谓微明。
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老子《道德经》14、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
——老子15、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老子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道德经》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道德经》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老子《道德经》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道德经》5、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
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
博者不知。
——老子《道德经》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老子《道德经》7、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老子《道德经》8、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老子《道德经》9、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老子《老子》10、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老子《道德经》11、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道德经经典语录
![道德经经典语录](https://img.taocdn.com/s3/m/7003da1e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da.png)
道德经经典语录
【1】人之初,性本善。
【2 】爱人者,人恒爱之;以仁者,人恒仁之。
【3 】谚云:受之有道,致良心;行之出义,が英雄所为也。
【4 】知人而后爱之,事人而后责之。
【5 】至诚至真,无偏无党。
【6 】君子之道:尊重他人,忠诚执言,睦乐共处,文明和规,格物修身,顺运而行。
【7 】天治则存,人治则亡。
【8 】言必信,行必果。
【9 】君子受命于天,遵行于人。
【10 】功成而不骄,敗亡而不痛。
人之初,性本善,有思想就有无私的仁义,这是永恒的道德准则。
爱
人者,人恒爱之,以仁者,人恒仁之,这就是以仁义为本的孝顺与爱心。
至诚至真,无偏无党,古德学家指出,每天坚持公正治事,尊重
他人,忠诚执言,睦乐共处,文明和规,才能达到真正的公平和正义。
知人而后爱之,事人而后责之,是一种相互尊重的态度,也是正常的
人类行为,是实现仁义的道路。
谚云:受之有道,致良心;行之出义,是英雄所为也。
古今中外均以此见证:重言信实,轻言物价,尤其是
贩卖精神的者,应该尊敬价值,多行善事。
君子之道,尊重他人,忠
诚执言,睦乐共处,文明和规,格物修身,顺运而行。
世间万物皆有
生死,天治存,人治亡。
古德学者们告诉我们:言必信,行必果,君
子受命于天,遵行于人,功成而不骄,敗亡而不痛,我们才能做到真正的大义,从而遵行仁义的途。
道德经的经典语录
![道德经的经典语录](https://img.taocdn.com/s3/m/ad9b2a73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a0.png)
道德经的经典语录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其中有很多经典语录。
以下是其中一些著名的句子:
1.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2.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3. 无为而无不为。
4.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5.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6.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7.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8.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9.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10.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经典道德语录
![经典道德语录](https://img.taocdn.com/s3/m/d4a631a80066f5335b812103.png)
18、道德美——包含两个互相区别的因素,就是正义与慈爱。
——库申19、修身以不护短为第一长进。
人能不护短,则长进者至矣。
——吕坤20、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的判断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础。
——夸美纽斯21、说谎话的人所得到的,就只是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相信。
——伊索22、对于道德的实践来说,最好的观众就是人们自己的良心。
——西塞罗23、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孔丘24、实际上,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个行业,都有各自的道德。
——恩格斯25、骄傲道德导致丰盈,然后导致贫困,最后导致声誉扫地。
——富兰克林26、即使不考虑道德因素,不诚实的广告也被证实无利可图。
——李奥贝纳27、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
——贝多芬28、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去义以为的。
奠而发发,发必中矣。
——杨雄29、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
——孟德斯鸠30、金玉满堂莫收,古人安此尘丑。
独以道德为友,故能延期不朽。
——嵇康31、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毛泽东32、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
——卢梭33、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望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但丁34、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
——凯洛夫35、道德不是良心的可卑的机谋,而是斗争和艰难,**和痛苦。
——托马斯·曼36、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
——赫尔巴特37、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
——约翰·洛克38、装饰对于德行也同样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德行是灵魂的力量和生气。
——卢梭39、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孔子40、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于天下乎。
——武则天41、道德能帮助人类社会升到更高的水平,使人类社会摆脱劳动剥削制。
《道德经》经典名言100句
![《道德经》经典名言100句](https://img.taocdn.com/s3/m/090e80c24afe04a1b071de74.png)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59、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60、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61、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道德经》经典名言100句
1、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
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4、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65、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6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其无正也。
16、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7、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8、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20、希言自然。
5、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儒家经典语录
![儒家经典语录](https://img.taocdn.com/s3/m/029b1afe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c5.png)
儒家经典语录1.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 《论语·季氏》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论语·为政》5.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论语·雍也》6.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论语·学而》7. 为国之道,以德为先。
- 《大学》8.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 《中庸》9.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 《道德经》10.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佳。
-《孟子·离娄下》11. 以德报怨,以直报怨。
-《孟子·滕文公上》12. 忠恕之道,仁者先行。
-《左传》14.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15.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易经》16.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诗经·卫风·木瓜》17.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礼记·社会》18.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论语·阳货》19. 有志者事竟成。
-《荀子·劝学》20. 心正则人正,心邪则人邪。
-《中庸》22.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大学》24. 吾之于人也,如彼之于我也。
-《论语·卫灵公》25. 夫人不可无义,义不可无礼。
-《礼记》28.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29. 有志者事竟成,有缘者人自到。
-《诗经·小雅·南有嘉鱼之什》 31. 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
-《中庸》33.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书经·尧典》34.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礼记·中庸》36. 取义之道,无非三者:静而明,朴而诚,简而能。
-《荀子·劝学》37.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39. 以身作则,不以规矩。
-《礼记·中庸》40. 闻以知天下,观以察民情。
关于道德的经典语录摘抄
![关于道德的经典语录摘抄](https://img.taocdn.com/s3/m/69c91bde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15.png)
关于道德的经典语录摘抄
1.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汉]《礼记》
2.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修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汉]《礼记》
3.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
——[汉]《礼记》
4.德无细,怨无小。
——[汉]刘向
5.树高者鸟宿之,德厚者士趋之。
——[汉]刘向
6.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汉]《论衡》
7.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汉]《史记》
8.人之情,心服于德,不服于力。
——[汉]《史记》
9.崇德莫盛乎安身,安身莫大乎有政,有政莫重乎无私,无私莫深乎寡欲。
是以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笃其志而后行。
——[汉]王粲
10.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而耻智之不博。
——[汉]张衡
11.仁义为友,道德为师。
——[清]史襄哉
12.君子以道德轻重人,小人以势轻重人。
——[清]宋
13.人心所归,惟道与义。
——[唐]《晋书》
14.土扶可成墙,积德为厚也。
——[唐]李白。
道德经经典语录
![道德经经典语录](https://img.taocdn.com/s3/m/76ae1ff2f5335a8103d22010.png)
道德经经典语录导读:1、故从事而道者,道德之;同于德者,德德之;同于失者,道失之。
信不足,有不信。
2、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3、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4、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无名之朴,亦将不欲。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5、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6、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7、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8、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9、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
10、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1、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姑去彼取此。
1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13、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4、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15、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16、道大,天大,地大,王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处一。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7、持而盈之,不知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18、上士闻道,勤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1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2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21、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
22、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是谓微明。
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23、太上,下知有之。
其次,亲而誉之。
其次,畏之。
其次,侮之。
24、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25、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老子道德经经典语录
![老子道德经经典语录](https://img.taocdn.com/s3/m/b10cd60bad02de80d4d840a4.png)
老子道德经经典语录导读:本文是关于老子道德经经典语录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1、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2、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3、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4、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5、塞其兑,闭其门,终生不勤。
6、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
故为天下贵。
7、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8、天之道,利而不害。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9、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10、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11、治大国若烹小鲜。
12、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13、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14、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15、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16、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17、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18、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19、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0、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
夫唯不厌,是以不厌。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故去彼取此。
2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22、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2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24、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25、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26、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7、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28、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
儒释道经典语录
![儒释道经典语录](https://img.taocdn.com/s3/m/11b83bd1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47.png)
儒释道经典语录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儒、释、道是主要的三个宗教和哲学思想流派。
它们分别代表了儒家、佛教和道教的核心理念与教义。
这三个流派中有许多经典和经典语录,既能够反映出它们各自的核心教义,也为人们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启示和指导。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儒、释、道三个经典流派中的著名语录,以期能够加深我们对于这些思想的理解和认识。
一、儒家经典语录1. 孟子:“君子之道,贵义而已矣。
”这句话出自《孟子》一书中,强调了儒家思想中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它表示了君子追求道义的目标和追求真理的意愿。
2. 礼之用,和为贵。
”这句话强调了儒家思想中的“礼”的重要性。
儒家认为,通过遵从社会的礼仪规范,可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维护社会的安定和发展。
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一种道德准则,即己所不愿接受的待遇,也不要对他人施加。
这个原则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关于待人处事的基本道德要求。
二、佛教经典语录1.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这句话出自《心经》中,强调了佛教中的“无常观”。
佛教认为,人世间一切事物皆为虚幻不实,应以超脱世俗之境界来看待与面对。
2. “众生平等,菩提心无边。
”这是佛教教义中的一句经典语录,强调了平等和慈悲的价值。
佛教鼓励人们对待众生一视同仁,主张通过菩提心的修持来利益一切众生。
3.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佛教中的苦海,寓意着人们修行佛法可以摆脱痛苦的轮回,达到解脱和智慧的彼岸。
三、道教经典语录1. “道可道,非常道。
”这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的一句著名语录,表明道教思想中追求的道不可描述、不可言传。
只有通过个体的修行和体悟,才能领悟到道的真谛。
2. “无为而无不为。
”这是道家思想中的一句经典语录,强调了悠然自得、无为而治的态度。
道家认为,自然流动、无为而成就是最高的治理之道。
3. “知足常乐。
”这句话出自《庄子》一书中,强调了满足心态的重要性。
道家倡导人们从容淡然地面对人生的种种变化,通过知足而获得真正的快乐和内心的宁静。
中国古代十大道德名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回复
![中国古代十大道德名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回复](https://img.taocdn.com/s3/m/561f1b0c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e6.png)
中国古代十大道德名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回复
1. 以孝为首,孝道至亲。
2. 仁者爱人,爱心永恒。
3.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沉沦。
4. 忠诚可贵,背信可耻。
5. 勤劳致富,懒惰致穷。
6. 信义为本,信任铸就友谊。
7. 忍让和善,和谐相处。
8. 以诚待人,以信待事。
9.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0. 明辨是非,正直为重。
11. 以德报怨,以德施恩。
12. 敬老慈幼,以德养亲。
13. 为善积德,不为恶累身。
14. 知行合一,养成良好习惯。
15. 爱国奉献,报效祖国。
16. 谦虚谨慎,永远保持学习的态度。
17. 学识渊博,融会贯通。
18. 守时敬业,精益求精。
19. 尊师重道,忠诚传道。
20. 志存高远,永不放弃。
中国传统道德经典语录
![中国传统道德经典语录](https://img.taocdn.com/s3/m/7b94908f0066f5335a8121e9.png)
中国传统道德经典语录传统美德的.内容可谓博大精深,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那么,关于中国传统道德的语录有哪些呢?下面给大家分享道德经典语录,一起来看看吧!1、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学而》2、有志者,事竟成。
——《汉书》3、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左传·宣公十二年》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傅玄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6、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8、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朱熹9、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1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淮南子》11、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陆游12、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13、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汉书》14、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15、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
——孟子16、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17、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吕氏春秋·用众》18、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汉书》19、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20、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21、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2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管子2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绅24、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尚书·周官》25、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26、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27、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2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2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30、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
——于谦31、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汉书》3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3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3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历代圣贤论述道德经典语录80条
![历代圣贤论述道德经典语录80条](https://img.taocdn.com/s3/m/3b7820700912a2161479296f.png)
历代圣贤xx经典论述摘录80条1、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道德经》)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老子《道德经》)3、圣人无常心。
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
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
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老子《道德经》)4、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
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
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
既以为人己愈有。
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老子《xx》)5、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老子《道德经》)6、善建者不拔。
善抱者不脱。
子孙以祭祀不辍。
修之於身其德乃真。
修之於家其德乃馀。
修之於乡其德乃长。
修之於邦其德乃丰。
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
(老子《道德经》)7、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8、xx曰:吾日三省乎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9、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10、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11、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论语》12、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13、子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论语》14、子曰:“君子博学与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论语》15、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论语》16、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1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国学的经典语录
![国学的经典语录](https://img.taocdn.com/s3/m/42939ecb59eef8c75ebfb3cd.png)
国学的经典语录国学经典语录1、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易经》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子《论语》3、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
——《诗经》4、轻则寡谋,骄则无礼。
——《国语》5、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老子《道德经》6、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屈原《楚辞》7、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屈原《楚辞》8、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诗经》9、智者上善若水,海纳百川;仁者高山仰止,厚德载物。
——孔子《论语》10、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
——《易经》1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老子《道德经》12、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三字经》13、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老子《道德经》14、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屈原《楚辞》15、天地之性,人为贵。
人之行,莫大于孝。
——孔子《孝经》16、知我心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17、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老子《道德经》18、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冯梦龙《警世通言》19、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论语》20、春花秋月足风流,不分红颜易白头。
试把人心比松柏,几人能为岁寒留?——冯梦龙《警世通言》21、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老子《道德经》22、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易经》23、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老子《道德经》24、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子《论语》25、即鹿比虞,唯入于林中。
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形容德行的经典语录
![形容德行的经典语录](https://img.taocdn.com/s3/m/b036cf34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d9.png)
以下是一些形容德行的经典语录:
-《论语》中曾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有道德的人应该说话谨慎,做事雷厉风行。
同时,“德不孤,必有邻。
”意味着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另外,“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这句话强调了我们应该以人为镜,不断自省和提升自身。
-曹丕曾说:“人生有七尺之形,死为一棺之土。
惟德扬名,可以不朽。
”这表达了只有德行才能使人名垂青史。
-罗曼·罗兰也认为:“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这也说明了品德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
-萧伯纳曾经讲过:“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一下,那么,你我就各有两种思想了。
”这可以理解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有助于我们丰富自身的道德理念。
历代圣贤论述道德经典语录80条
![历代圣贤论述道德经典语录80条](https://img.taocdn.com/s3/m/ca511f42482fb4daa58d4b69.png)
历代圣贤xx 经典论述摘录80 条1、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道德经》)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老子《道德经》)3、圣人无常心。
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
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
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老子《道德经》)4、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
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
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
既以为人己愈有。
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老子《xx》)5、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老子《道德经》)6、善建者不拔。
善抱者不脱。
子孙以祭祀不辍。
修之於身其德乃真。
修之於家其德乃馀。
修之於乡其德乃长。
修之於邦其德乃丰。
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
(老子《道德经》)7、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8、xx 曰:吾日三省乎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9、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10、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11、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论语》12、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13、子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论语》14、子曰:“君子博学与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论语》15、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论语》16、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1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道德经的经典语录
![道德经的经典语录](https://img.taocdn.com/s3/m/ddfb2738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71.png)
道德经的经典语录道德经的经典语录1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译: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这两句话前呼后应阐述了才能与德行之间的对应关系,君子不但要有与众不同的济世才能,还要有高尚的品德,具有造福万众的奉献精神。
也就是强调有才有德,德才兼备。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
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4、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增广贤文》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5、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译: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小人之间的交往像甜酒一样的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译:尊敬、爱戴别人的长辈,要像尊敬、爱戴自己长辈一样;关心、爱护别人的儿女,也要像关心、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译: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意思就是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汗、流血。
8、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译:仁爱的人爱别人,礼让的人尊敬别人。
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尊敬他。
9、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
——林则徐译:只要是对国家有益的, 哪怕是要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不能因为个人的富贵荣辱和得失而去逃避和推卸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传统道德经典语录
导读:本文是关于中华传统道德经典语录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2、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曹雪芹
3、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孔子
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孔子
5、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书经》
6、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子
7、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
8、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论语》
9、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
10、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
11、当仁不让于师。
——孔子
1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13、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
14、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人。
——《礼记》
15、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
16、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孔子
1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18、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陆游
19、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
20、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论语》
2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韩愈
22、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孔子
23、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孔子
24、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礼记》
25、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荀子》
26、皇皇不可终日。
——《礼记》
27、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列传》
28、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孟东野
29、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礼记》
30、花经雨后香微淡,松到秋深色尚苍。
——袁枚
31、士可杀不可辱。
——孔子
3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
33、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论语》
3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子
3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36、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孔子
3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38、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39、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
40、春花不红不如草,少年不美不如老。
——袁枚
4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4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孔子
4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书经》
4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
4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
46、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
——孔子
4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
48、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
——《荀子》
49、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礼记》
50、是可忍,孰不可忍?——孔子
51、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52、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
——陆游《病起》
53、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其专精。
——章学诚
54、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
——石玉昆
5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
56、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晁错论》
57、过而不改,是为过矣。
——孔子
5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5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
60、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诸葛亮《出师表》
61、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李苦禅
62、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诫外生书》
63、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
——《清诗铎》
64、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
65、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苏轼
66、百学须先立志。
——朱熹
67、道不同,不相为谋。
——孔子
6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
69、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
70、苛政猛于虎。
——《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