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机遇的几点思考

合集下载

关于建立“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思考

关于建立“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思考

关于建立“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思考(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码: ___________)摘要随着鄱阳湖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日趋严峻,建立“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已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环鄱阳湖经济区”的建立,要确立区域一体化的意识,积极促进市场一体化机制,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推进环鄱阳湖区域综合环境治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环鄱阳湖区域;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一、引言生态经济区,是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实现了协调发展、各个领域达到了可持续发展目标要求的区域。

其实质就是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运用生态经济学的原理与方法,遵循生态学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对全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系统进行结构改善和功能强化,在恢复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合理利用各类自然资源的前提下,促进湖区经济和社会健康、持续、稳定与协调发展。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交接处的南岸。

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国际性的重要湿地,江西人民的“母亲湖”。

主要包括南昌、九江、景德镇、鹰潭、新余和抚州6个设市区以及周边的11个县市,本区在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状况方面都具有类似性,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水陆结合的自然区。

建立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加强鄱阳湖的保护治理和开发建设,是从江西实际出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是和谐构建鄱阳湖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新形势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的重大实践,必将对江西省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本文就此对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提出一些战略性的思考和策略,必将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产生很强的实践意义。

二、制约环鄱阳湖发展的因素由于受经济、社会、政策和历史等因素,还有人口、经济、资源的多重压力,鄱阳湖区生态环境负荷日趋加重,并且日益恶化。

当前,鄱阳湖区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包括水生态失衡、土地植被退化、污染状况加重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九江推进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对策思考

九江推进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对策思考
是 对实 现江 西崛 起 二 长城 ” 的美誉 。建设 鄱 阳湖 生态 经济 区是 江 西省 划 , 江西发 展史 上 的重大里 程碑 , 委、 省政 府践 行 科 学发 展 观 , 以鄱 阳湖 为核 心 , 以鄱 和新 的跨 越具 有重 大而 深远 的意义 。
阳湖 城市 圈为依 托 , 以保护 生态 、 发展 经济 为重要 战
鄱 阳湖水 域 面积 有 三 分 之二 在 九 江 , 实 现 九 要
略构想 , 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 江 的科学 发展 , 赶超 进位 , 就必 须做好 环 鄱 阳湖 生 态
[ 收稿 日期]00 0 1 2 1 — 4— 0 [ 修回 日期]00 0 2 2 1 — 5— 5 [ 作者简介] 刘安炉(94一 , 江西九江人, 16 ) 男, 中共九江市委党校教育长, 教授。主要研究方向: 区域经济发展。
w ihp sesst h c o s s e wo—t i s o e w tr fP y n a e,s o l ly t e la ig r l n p o t g t e c n t ci n o o a g L k h r ft ae s o o a g L k d h h u d p a h e d n o e i r moi o sr t fP y n a e n h u o
poi i oe m n.T i cnt co otb t ocne prr me adcn r b nfst t u r eeao s i i g rv ca gvr et hs o su tncnr u st o t oa t s n of s ee t o h ft egnrt n.J j n , n l n r i i e m yi e i e u i ua

加强环境保护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加强环境保护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济 区 。
1概 述 鄱阳湖 是我国最 大的淡水湖 泊, 于江西 省北部, 位 长江中下游 南岸, 水系总 流 域面积 1 . 万平 方公 里, 中江西境 内面积 1 . 万平 方公里 , 62 其 57 占江 西省 国 土 面积的9 .% 鄱 阳湖 是长 江 的重要调 节器, 均入江 水量 达15 亿立方米 , 4 1, 年 40 约 占长江 径流量 的 1 . % 56。 鄱阳湖 的水 质是全 国四大淡水 湖 中唯 一没有 富营养化的湖 泊, 水质 长年保 持 在Ⅲ类 以上 鄱 阳湖流域 资源 丰富, 林覆 盖率 6 .5 , 森 0 0 % 竹林 资源 丰富, 生 物 多样性 明显, 工业原 料植物 资源 丰富 。鄱 阳湖 承担 着调洪 蓄水 、调节气 候 、 降解污染 等 多种 生态 功能, 拥有 丰 富的鱼类 、 鸟类等物 种资源 , 是全球 9%以 5 上的越冬 白鹤栖 息地 , 保护全 球 生物多样 性方 面具有 不可替 代 的作用, 在 是世 界 自然 基金 会划 定的全 球重要 生态 区, 是我 国唯 的世界 生命湖 泊 网成 员, 在 我 国乃至 全球 生态 格局 中具有 十分 重要 的地位 。 根据 鄱 阳湖 生态 经济 区规划, 阳湖生态 经济 区的功 能定位, 鄱 总体 是着 力 构建 三 区一平 台 , 即全 国大湖 流域 综合 开发示 范区 、长江 中下游 水生 态安 全保 障区 、 加快 中部 崛起重要 带动 区和 国际生 态经济 合作重 要平 台。同时, 围 绕 三 区一平 台 的 总体定位 , 力构建 四大支 撑体系 、重点打 造 十大 着 产业基 地 即着 力构建 安全 可靠 的生态环 境保 护体 系、调配 有效 的水 利 保障 , 体系 、 清洁 安全 的能源 供应体 系 、 高效便 捷 的综合交 通运输 体系 : 点建 设区 重 域性优 质农 产品 生产基 地, 生态 旅游 基地, 电、新 能源 、生 物及航 空产 业基 光 地 ,改 造 提 升 铜 、 钢 铁 、 化 工 、 汽车 等 传 统产 业基 地 。 2江西 省环 境质 量基 本概 况 2 0年 全省主 要河流 监测 断面I类 以上水 质达标 率为8 .%高 出全 国平 09 I I 03 ,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理论思考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理论思考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理论思考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理论思考朱再昱陈美球曹建华蔡海生黄宏胜刘滨罗志军(江西农业大学,南昌330045)摘要:文章根据江西省提出的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构想,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区位、资源、产业等优势,对所依托的可持续理论、系统工程理论、增长极理论、创新理论、产业群理论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凸显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为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规划、建设提供有力的决策参考。

关键词:区域经济;理论基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Reflecti on s on the Theory to Con struct Poyang Lake πs Ecolog i ca l and Econo m i c ZoneZHU Zaiyu,CHEN Meiqiu,CAO J ianhua,CA I Haisheng,HUANG Hongsheng,L IU B in,LUO Zhijun(J 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chang 330045,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strategic concep t of Jiangxi Pr ovince to construct “Poyang Lake πs ecological and econom ic zone ”,this paper makes an in 2dep th analysis on sustainable theory,system s engineering theory,gr owth polar theory,innovati on theory and industry cluster theory in support of constructing the region in the light of l ocation,res ources,industry and other advantages in Poyang Lake πs ecol ogical and econom ic zone 1Therefore,we can highlight the guidance of scientific theories and p rovide useful references for decisi on making to p r 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Poyang Lake πs ecological and econom ic zone 1Key words:regional economy;theoretical foundati on;Poyang Lake πs Ecol ogical and Econom ic Zo ne基金项目: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课题(08Z D101);2008年江西农业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作者简介:朱再昱(1968~),男,江西瑞金人,博士生,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资源经济。

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一点心得体会

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一点心得体会

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一点心得体会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由来与重要意义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国际重要湿地。

在国际上,鄱阳湖的生物多样性倍受关注,特别是白鹤等珍稀越冬候鸟引世人注目;在国家层面上,鄱阳湖对长江中下游的调蓄洪水功能长期受到重视,其对长江流域生态健康的维护地位凸显;在江西省,它是母亲湖,是鱼米之乡,是重要淡水渔业基地。

而湖区的农民对鄱阳湖的理解较为实在,靠山吃山,靠水吃鱼,鄱阳湖是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重要物质来源。

进入21世纪以后,江西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鄱阳湖区和鄱阳湖流域的人口、资源、环境面临更大的压力。

2007年温家宝总理提出了“永远保持鄱阳湖一湖清水”的要求。

同年,国家开始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省委省政府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充分利用鄱阳湖生态良好和淡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做出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科学决策。

并提出了把鄱阳湖区建设成为全省生态文明示范区、新兴产业集聚区、改革开放前沿区、城乡协调先行区和江西崛起带动区的战略定位。

可以说,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结合我省省情落实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的必然要求,是争取江西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有利地位的正确选择。

二、如何建设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一)协调好三种关系1.认真协调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保护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协调,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根本。

首先,我省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地位还没有根本改变,而鄱阳湖大部分地区还比较落后,因此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与建设的第一要务。

其次,鄱阳湖是全国11个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鄱阳湖生态环境直接关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和用水安全,保护好鄱阳湖生态资源与环境不仅是江西也是全国性战略。

协调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就是要以保护优化发展,在发展中搞好保护,以发展促进保护。

具体地就是以治理保开发,以开发促治理,通过优化经济结构,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实现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中率先探索出一条保护与发展相协调的路子。

地税角度促进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地税角度促进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地税角度促进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温家宝总理指出:"加快中部地区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国家支持中部地区发挥区位优势和经济优势,加快改革开放和发展步伐。

"省委、省政府抢抓中央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机遇,提出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战略决策。

这是从江西实际出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体现,是适应江西率先崛起的必然要求。

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处于京九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之处,符合中央关于加快发展沿干线铁路经济带和沿长江经济带的战略设想,不仅具有率先崛起的可能,而且具有促进两大经济带加快形成的重大意义。

一、对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认识% y* F E* x5 j* `4 g0 O- J+ J& i0 G& m" [ N6 环鄱阳湖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旅游资源,工业基础较好,是我省具有较强发展潜力的地区。

近年来,区域各市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外资、民营企业,成为经济发展的强有力支撑点,出现了既快又好的发展势头。

1、水资源和鱼类资源丰富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是重要的天然调节水库,以其自身巨大的湖泊容积调蓄长江中上游和江西五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五大河)的来水来沙,具有显著的削峰蓄洪功能和减灾作用。

每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淮、海三河入海水量的总和。

鄱阳湖有浮游植物800多种,有高等植物600多种,浮游动物有607种,鱼类140种,占长江水系中鱼类的46.7%,具有丰富的水产资源和水生物环境,水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 j$ @5 P0 f$ a8 s4 h3 N( n2、农业生产条件优越( D6 P' t( f, h" l长期的泥沙淤积作用形成了土质肥沃的鄱阳湖平原。

这里土壤肥沃,光照充足,耕作条件好,农产品量多质优,是我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本区生态绿色食品具有明显的优势,粮、棉、油、猪产量一直位居全省前列,形成了许多省优、部优免检产品,注册了一系列著名品牌或商标。

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有感

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有感

题目: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有感学院:地球科学学院专业:地球化学班级:090121姓名:涂舒敏学号:09012107指导老师:欧阳霞教授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有感通学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使我对鄱阳湖有了新的了解,对党和国家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坚信不移。

在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那刻,作为江西省的子民我深感祖国的伟大,因为从那一刻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

以下是我学习的心得体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江西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城市圈(南昌市五区四县,景德镇市二区一市一县,鹰潭市一区一市一县,九江市十二市县区,新余市渝水区,古安市新干县,抚州市临川区东乡县,宜春市三市,上饶三县。

面积有5-12万平方米,人口达2200万)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构想,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

近眼看去,整个鄱阳湖区的人文、历史画卷、山水胜境、名誉流云,没有哪一个不把我激动的心要变的更加激动,其鄱阳湖的生态环境价值更是无法估计,对整个世界的候鸟提供了很好的栖息与“中转站”,其已成为亚洲最大的候鸟越冬地。

鄱阳湖区去生水动物中有很多都是国家的一、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特别是赋有“活化石”之称的中华鲟。

鄱阳湖这里的生态环境期待着我们共同的力量来建设与保护,在周边的海峡两岸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皖江城市带、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蓬勃发展下,党中央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此举是中部崛起的一大具有重大意义的举措,他让我们更加相信党中央对中部崛起所做的努力,让我们更加有信心去建设我们的家园。

中共江西省副书记、省长吴新熊说过: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推动科学崛起的战略举措,是关系长远发展的重大决策。

在发展和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我们应要做到保持原来应有的特色,同时发展能促进整个生态区的人文、经济、名族的全面发展,其中按照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经济,努力构造以生态农业、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为支撑的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

对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扶贫开发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扶贫开发工作的几点思考

阳湖 区域扶贫 开发工 作者 面临 的一个 重大课 题 。
在 交通 以水 运为 主导 的经济环境 下 ,在 自给 自 足 的小农 经济 条件下 ,鄱 阳湖 区域是 江西乃 至 中国

改革 开放 三十年来 ,我 国经济社会 依托 现代工
业 文明 的崛起 ,得 到 了飞速 的发 展 。国 民的生活水 平发 生 了翻天覆 地 的变 化 ,吃 不饱饭 、穿不 上衣 的
等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环鄱阳湖 区域原有农业经
济 区 位 优 势丧 失 怠 尽 ,现 代工 业 经 济 发 展 顾 影 自
L QU I S E .1 AO JAN H — 4
维普资讯
老 区建 设 2 87 0 7 0
L Ao I QU J AN HE S
个 富饶 的鱼米 之乡 。如果用 现在 的 G P衡 量 , D 那
日子 已经 一去不 复返 。但现代 工业 文明 的崛起 ,却
时的江 西处 江南 第二 , 次江苏 , 大程度 上 , 仅 很 便取
使得 人 口稠密 、 能源 匮乏 、 利用 资源少 、 可 现代交 通
决 于鄱 阳湖 区域 的好 山好水 、好 田好地 。三年 自然 灾 害时期 , 河南 、 四川 、 山东 、 安徽 等省灾 害严 重 , 中
怜 。尽管纵 向 比较 , 西经济 也取得长 足 的进 步 , 江 但
合理 , 业生产 长期低水 平徘徊 , 农 留下来 的渔民则采 取 各种不 正当 的捕捞 方式 ,给本 已越 来越少 的鱼资
源带来毁灭 性打击 。此外 , 随着经 济社会 的发 展 , : [ 业、 建筑用 沙量增 多 , 乱挖乱 采现象屡 禁不止 且愈演 愈烈 , 对本 已脆弱 的鄱 阳湖 生态更是 雪上加 霜 。 这些 问题 造成 的直接后果 是频繁 的洪涝灾 害 。 上世纪 9 0

中部崛起背景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多纬取向

中部崛起背景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多纬取向

中部崛起背景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多纬取向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背景与意义随着中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中西部地区的经济也在不断崛起。

作为中国第二大淡水湖的鄱阳湖,其丰富的生态资源与区位条件,使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备受政府和各界关注。

本篇论文将以多维取向,探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背景、意义、道路、机遇与挑战,并通过案例分析,论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实施路径与推进。

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背景1.湖区地理位置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至九江市之间,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

湖面面积3590平方千米,湖岸线长1160余千米,是一个生长岸线最长的淡水湖泊之一。

2.湖区自然资源鄱阳湖周围拥有丰富的森林、矿产、草原等自然资源,其中尤以黄鳝、鱼为湖区的特色资源。

3.发展历程鄱阳湖经过几千年的誊写、改变,现在已成为一个富有生机、充满活力的生态繁荣区。

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意义1.生态环境保护鄱阳湖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建设生态经济区是为了保护鄱阳湖的生态环境,减少污染和捕捞等破坏性行为,保证鄱阳湖的生态环境得以长期保护与维持。

2.促进经济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可以有效利用湖区的自然资源和条件,发展农业、渔业、旅游业等经济产业,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就业,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3.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可以打破城乡二元化的格局,加深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区域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和谐发展。

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道路1.生态优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第一要义是生态优先,前提是保障鄱阳湖的生态环境稳定,保住湖区自生自繁的原生态环境,使鄱阳湖的生态系统丰富多彩。

2.产业结构优化优化鄱阳湖区产业结构,发挥湖区优势,发展生态旅游、现代农业、文化创意等产业,以此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升级。

3.文化传承与创新发挥区域文化、乡土特色、民俗传统以及历史遗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升沿江城市空间品质与形态体系,弘扬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优越的区域文化特征。

关于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思考

关于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思考

关于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思考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引言。

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鄱阳湖经济区。

是江西发展的机遇,江西的经济将实现飞跃式的发展。

用科学的眼光看待这个发展的机会。

1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推动科学崛起的举措,是关系长远发展的重大决策。

要以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切实保护鄱阳湖区域优良的生态体系,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促进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的高度统一,使鄱阳湖区域成为生态文明示范区、新型产业聚集区、开放前沿区、城乡协调先行区和江西崛起带动区。

鄱阳湖是江西的代名词,是我省的名片,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恩赐。

鄱阳湖的保护治理和鄱阳湖的经济开发关系江西未来的发展,关系全省4300万人民子孙后代的福一个地区的发展,全民皆富才是一个地区的富裕。

面临机遇,要善于把握,把握好,明天将是另一番景象。

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

清新的一座城市,让人有种自然与现代结合的感觉。

这是现代都市的发展趋向,推进城市化的进程。

建设鄱阳湖经济区就是江西发展的一个机遇。

要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待,实现可持续发展。

区是以江西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构想,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

国务院已于12月12日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

有了政策的扶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繁荣景象指日可待。

江西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提供人才资源。

江西高校林立,人才倍出。

文化和经济是一致的,同步前进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所以要把基础巩固好,实现全方位,多领域的发展。

这也是成立以来,XX省第一个纳入为国家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对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位于XX省北部,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XX市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和鄱阳湖全部湖体在内,国土面积为5.12万平方公里。

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几点思考

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几点思考

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几点思考2007年,国家开始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省委省政府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充分利用鄱阳湖生态良好和淡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做出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科学决策。

并提出了把鄱阳湖区建设成为全省生态文明示范区、新兴产业集聚区、改革开放前沿区、城乡协调先行区和江西崛起带动区的战略定位。

可以说,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结合我省省情落实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的必然要求,是争取江西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有利地位的正确选择。

如何把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功在江西、利在全国的重大项目做好,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当前,全省相关地市、部门及国内外有关单位正在动员和组织力量,积极进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调研、规划等前期工作。

我们认为,搞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与建设,要协调好三种关系,坚持五项原则,把握四个环节。

一、协调好三种关系1.认真协调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保护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协调,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根本。

首先,我省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地位还没有根本改变,而鄱阳湖大部分地区还比较落后,因此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与建设的第一要务。

其次,鄱阳湖是全国11个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鄱阳湖生态环境直接关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和用水安全,保护好鄱阳湖生态资源与环境不仅是江西也是全国性战略。

协调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就是要以保护优化发展,在发展中搞好保护,以发展促进保护。

具体地就是以治理保开发,以开发促治理,通过优化经济结构,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实现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中率先探索出一条保护与发展相协调的路子。

2.认真协调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一个有机经济体,强调的是内在联系,既有竞争,但更多的是分工、互补与合作。

从现实看,区域内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有差异,各自的地区利益与诉求不同,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市场壁垒、要素流动障碍、利益分配冲突、产业同构严重、过渡竞争等不利于经济一体化的现象和问题。

关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环境友好型工业的几点思考

关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环境友好型工业的几点思考

关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环境友好型工业的几点思考[关键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友好型工业发展2021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纳入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对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规划区作为全省的主要支柱产业聚集地和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承载着江西崛起的重大历史使命,其工业化的发展模式直接关系生态与经济高度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成败。

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本质内涵要求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工业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同志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本质内涵概括为四句话: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在发展中保护生态,在保护生态中加快发展;目标是立足江西实际,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建设环境友好型工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方面,江西生态环境质量在全国排第四位,生态优势明显;另一方面,作为欠发达省份,以工业发展带动全省经济全面发展的强烈愿望,以及在近5年内以传统工业为主体的发展模式,使工业经济和生态建设协调发展面临较大压力。

主要体现在:1.工业产业规模小。

在全省主要行业中,规划区缺少实力很强的企业,大企业的规模也不大,特别是缺少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行业领头企业。

规划区年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的工业企业目前只有6家,分别是江西铜业集团、江西省冶金集团公司、新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江铃汽车集团公司、南昌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但是总体来说江西企业的规模还是偏小。

2021年度中国制造业500强,江西省入选企业排位最高的江铜,其主营业务收入只有第一名宝钢集团的18%。

这种偏小的企业规模,导致企业抗击风险能力弱、企业竞争力不强,有好的产品也没有实力大规模生产,规模效益不能实现,难以形成强势品牌。

2.产业关联度低。

在规划区内,一是由于以采掘业、原材料和粗加工为代表的重工业资源密集型特征明显,在发展过程中,与轻工业关联度不高;二是产业相对零散,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分工协作,大企业难以发挥规模优势,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专业化协作方向发展不够,产业配套能力差,无法扩展和延伸产业链,难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造成整个规划区工业产业关联度较低。

对接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思考

对接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思考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有什么重大战略背景?首先,从国际战略背景来看,全世界都开始认真思考和审视人类文明发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人类的明天将迈向何方?全世界都在关注、思考、努力,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是中国政府在承担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上,作出的一次主动响应、积极作为的生动实践。

其次,从国内战略背景来看,中央先后提出科学发展观、“两型社会”、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等一系列崭新理念和重大战略方针,目的就是要引导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恰恰可为实现这一目的提供示范引领作用。

最后,不容忽视的是江西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江西正处在人均gdp2000美元向3000美元迈进的重要时期,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期”,同时也是资源能源压力不断加大、生态环境质量容易恶化的关键时期,必须探索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路子。

同时,江西要根本转变欠发达地区的地位,必须从全局着眼、从长远出发,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保护江西的青山绿水,为江西未来赢得更多的发展权利、更大的发展空间。

必须强调的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对江西原有区域发展战略的继承、提升和突破,秉承了山江湖工程、昌九工业走廊、九江沿江开发、环鄱阳湖城市群等一系列战略方针,同时也是对历次中央领导的重要批示精神的积极落实。

因此,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一项应时而生、顺势而为、前景光明的重大战略,它把握了人类文明发展规律,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落实了中央指示精神,契合了江西发展实际。

实现加快崛起赶超进位问: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有什么重大战略意义?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作了高屋建瓴的精辟概括,省委书记苏荣强调:这是一项事关全局发展的大事**省长吴新雄指出: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具体而系统地审视其重大战略意义,可以从两个角度去把握——第一,可以站在国家战略高度去把握。

总结起来,至少有四个方面的重大意义:有利于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鄱阳湖地区发展生态经济的SWOT分析

鄱阳湖地区发展生态经济的SWOT分析

鄱阳湖地区发展生态经济的SWOT分析引言SWOT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战略管理工具,用于评估一个项目、产品或组织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鄱阳湖地区是中国重要的“三湖一库”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拥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因此发展生态经济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通过对鄱阳湖地区发展生态经济的SWOT分析,分析其内外部环境因素,为地区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一、优势(Strengths)1.丰富的生态资源:鄱阳湖地区拥有丰富的湖泊、河流、湿地和植被资源,这些资源对于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和渔业等产业具有重要的作用。

2.生态环境优美:鄱阳湖地区的空气质量好,水质清澈,土地质量优越,这为发展生态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3.地理位置优势:该地区地处江西省中部,毗邻赣江和长江,交通发达,有利于企业运输和物流的发展。

4.文化底蕴深厚:鄱阳湖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民俗文化,这为发展文化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劣势(Weaknesses)1.基础设施相对薄弱:鄱阳湖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亟待提升。

2.产业结构单一:该地区主要以农业和渔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多元化发展的动力。

3.生态环境受威胁: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鄱阳湖地区的生态环境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水污染和土地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

4.人才流失:由于发展机会有限,鄱阳湖地区的高级人才普遍流失,限制了地区人力资源的发展。

三、机会(Opportunities)1.生态旅游市场需求增加: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休闲旅游需求的增加,生态旅游市场具有巨大潜力,为鄱阳湖地区发展生态经济提供了机会。

2.政府政策支持: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鄱阳湖地区发展生态经济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3.发展水产养殖业:鄱阳湖地区拥有丰富的水产资源,开展水产养殖业可以有效提高地区的经济效益。

4.文化旅游需求增长:人们对于文化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加,鄱阳湖地区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具有吸引力。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后感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后感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后感鄱阳湖位于江西省的北部,是江西的母亲湖、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湿地重要的候鸟越冬地,属于世界的“生命湖泊”。

鄱阳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中水质量最好的湖泊,呗誉为长江中下游的“天然调节器”。

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鄱阳湖的保护和治理,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资源、环境友好型的发展之路,保护好鄱阳湖的生态环境,永葆鄱阳湖“一湖清水”。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立足与江西的独特的资源优势,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重大战略举措。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在发展中保护生态,在保护生态中加快发展;目标是立足于江西实际,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做出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

为了突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特色,并不排斥保护生态和经济发展的统一性。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把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统一起来。

既保护绿水青山,又促进经济发展模式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理论基础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经济理论,既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将生态系统等自然科学概念引入以一定行政区域为界的社会科学领域,运用生态经济的原理和系统工程进行研究,探索这一复合系统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社会和谐的途径,促进经济社会、环境与资源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有四个有利于:(1)有利于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有助于推动产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迈进,为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提供示范;(2)有利于探索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的新模式。

大湖流域的开发和保护,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困难。

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探索大湖流域治理、保护、开发的新经验,有助于保护“一湖净水”,维护湿地复合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保障长江中下游生态安全;(3)有利于构建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实施的新支点。

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有助于培养长江中欧的城市群,形成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加快实现中部地区“三个基地,一个关键”的战略目标;(4)有利于树立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新形象。

如何把握发展机遇

如何把握发展机遇

把握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机遇的几点思考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省委、省政府深刻分析全国区域经济新态势基础上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充分体现了江西在全国区域发展变化格局中的新定位,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新一轮解放思想的智慧结晶,有利于全省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促进各地的均衡发展。

这不仅对全省的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也为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战略机遇。

我县是环鄱阳湖区的重点滨湖县,积极跟进、承接机遇、抢抓机遇、把握机遇是促进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客观审视自我敞迎机遇机遇面前人人平等,但机遇不会青睐毫无准备的人,无准备之仗准败无疑。

在“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进一步认真审视万年,深化对万年县情的认识。

第一,我县是发展的前沿,我县经济位于江西东部与省城的中枢部位,是饶昌景鹰四个城市的交汇节点,属长珠闽、港澳台与中西部结合的共同腹地,是鄱阳湖地区对接长三角、闽三角的最前沿。

但也应看到我县地处上饶的边缘,发达地区的腹地。

如前沿的优势不能彰显,边缘化的趋势将越来越大。

第二,全县干群通过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实践”活动,精神面貌、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思发展、议发展、谋发展、求发展的氛围越来越浓。

但开拓创新意识还不够强,等、靠、要的思想还不同程度存在,影响、阻挠发展的和谐音符时有发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见事不管事的现象还较为严重,这些都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克服。

第三,近二年来,市场导向意识已逐步深入人心,多数干群能以市场导向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但在操作过程中不自觉地还会用资源导向意识去想事、谋事、干事。

资源导向意识的禁锢还没从根本上冲破。

第四,纵向比,我县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运行质量也明显提升。

07年完成生产总值28.55亿元,比上年增长19%,财政总收入2.2731亿元,比上年增长19.5%。

关于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思考

关于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思考

关于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思考注册会计师专业黎源0091642摘要:鄱阳湖为中国提供了丰富的各类资源,其经济地位和生态地位都极其重要,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也是带动江西乃至中部讲解腾飞的重要“引擎”,为了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更好地发挥强力发动机作用,有必要在总体规划、指导思想、功能分区、发展前景上下大力气,从而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产业更具竞争力。

关键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经济以人为本现代产业2008年3月,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战略构想。

这一构想是基于对当代国内外的形势和江西省情审视, 以及对鄱阳湖所具有的独特地位的深刻认识, 从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两个基本点出发, 谋求新的崛起而提出的。

实现这一构想, 需要有科学的理论作支撑,突出理论的指导地位。

本文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实际情况, 对有密切关联的主要理论展开讨论。

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地位及战略任务进行正确的定位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得以发展的重要前提。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功能定位,直接反映和决定它在国家区域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中的地位。

总结起来讲,就是着力构建“三区一平台”,即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加快中部崛起重要带动区和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

同时,围绕“三区一平台”的总体定位,着力构建“四大支撑体系”、重点打造“十大产业基地”,即着力构建安全可靠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调配有效的水利保障体系、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重点建设区域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生态旅游基地,光电、新能源、生物及航空产业基地,改造提升铜、钢铁、化工、汽车等传统产业基地。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获得经济发展的同时,更要记得其肩负的重大战略任务。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第一位的战略任务,是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要以湖体保护、滨湖控制、生态廊道建设为重点,强化流域宏观管理和综合协调,统筹湖区及流域上下游、干支流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突出湿地保护、污染防治、绿色屏障建设、血吸虫病防治,进一步推进实施鄱阳湖湿地和候鸟保护工程等。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与发展江西城市旅游的思考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与发展江西城市旅游的思考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与发展江西城市旅游的思考一、引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位于江西省北部,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市的38个县(市、区)。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许多城市一直是江西省重要的旅游城市,随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的实施,江西旅游业迎来了“鄱湖牌”新时代;它激活了江西旅游品牌资源的新发现,为江西旅游产业从“空心离散”格局升级为“聚湖实心”格局创造了机遇。

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城市旅游的优势(1)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它依托长江,上连湘楚、下通皖江,同时毗邻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海峡西岸经济区,既与沿海发达地区山水相连,又与中西部地区直接相通,是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支点,具有发展生态经济、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条件。

(2)便利的交通条件。

区域内具有较好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铁路方面京九铁路纵贯南北、浙赣铁路横穿东西,与鹰厦、皖赣、横南、赣龙线等构成了全省的铁路网,并打通了南昌至厦门、南昌至深圳海铁联运通道;公路方面,形成了“天”字型高速公路网架,实现出省主要通道和省会南昌到其他10个设区市全部高速化;民航方面,现有南昌昌北国际机场、景德镇罗家机场、九江庐山机场等,开辟航线47条。

完善的交通体系大大加强了各城市间的联系,为城市旅游合作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3)浓郁的地方文化。

江西历史悠久,而悠久的历史又给江西带来了深厚的文化积淀。

江西的铜文化、瓷文化、书院文化、禅道文化、苏区(革命)文化、文学、艺术、哲学等,各自都构成了相对独立的系统,他们对中华民族文化史有着重大的推进作用。

南昌微雕、九江露语茶道和婺源茶道、瑞昌剪纸、景德镇拉坯和瓷乐、抚州傩面具雕刻、新余夏布刺绣、宜春竹雕等也集中反映了江西特色文化。

这些区域文化资源优势将成为鄱阳湖生态区旅游区域合作发展的新动力源。

(4)地方政府政策支持。

《江西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2011~2020年将开发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能吸引大量客源的大型旅游项目。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全局思考与区域规划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全局思考与区域规划

收 稿 日期 :2015—06—08 基 金 项 目 :国 家 自然 科 学 基金 项 目(31260427) 作 者 简 介 :熊 新 农 ,男 ,副 教授 ,博 士 ,主 要从 事 环 境 保 护 方 面 的 研 究 。 E—maiI:xxlxxn@sohu.eom
16
人 民 长 江
中图 法 分 类 号 :X52
文 献 标 志码 :A
DOI:10.16232/j.enki.1001—4179.2016.07.004
2009年 l2月 12日国务 院 正式 批复 《鄱 阳湖 生态 经 济 区规 划 》,将 建 设 鄱 阳湖 生 态 经 济 区 上 升 为 国 家 战略 ,2014年 6月 9日江西 省 被 列入 我 国生态 文 明示 范区建设 地 区公示 名 单 ,这 些 都 反 映 了 国家 对 江 西 省 生 态文 明建 设 的高度 重视 。开 展鄱 阳湖 生态文 明建 设 不仅有 利 于江西 省 经济 建 设 ,而 且 可 为类 似 地 区 的生 态 文 明建设 提供 宝 贵经验 ,起 到推广 示范 作用 。
枝 叶形 湖 汉 ,开 发 湖 岸 景 点 和 环 湖旅 游项 目。
鄱 陪湖生态经济 区建设省委盲辖 总指挥部
2 九 江 工 业 项 目建 设
赣江 l
I抚河 l
I修水 l I长江入水口 l I饶河 l
第 47卷 第 7期 2 0 1 6年 4 月
文 章 编 号 :1001—4179【2016)07—0014—04
人 民 长 江
Yangtze River
V01.47.No.7 Apr., 2016
鄱 阳湖 生 态经 济 区建 设 的全 局厅提 出 了鄱 阳湖水 利 枢 纽 建 设 方 案 。2001年 提 出的鄱 阳湖 建 高坝 方 案 ,因阻 断 _ r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握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机遇的几点思考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省委、省政府深刻分析全国区域经济新态势基础上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充分体现了江西在全国区域发展变化格局中的新定位,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新一轮解放思想的智慧结晶,有利于全省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促进各地的均衡发展。

这不仅对全省的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也为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战略机遇。

我县是环鄱阳湖区的重点滨湖县,积极跟进、承接机遇、抢抓机遇、把握机遇是促进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客观审视自我敞迎机遇机遇面前人人平等,但机遇不会青睐毫无准备的人,无准备之仗准败无疑。

在“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进一步认真审视万年,深化对万年县情的认识。

第一,我县是发展的前沿,我县经济位于江西东部与省城的中枢部位,是饶昌景鹰四个城市的交汇节点,属长珠闽、港澳台与中西部结合的共同腹地,是鄱阳湖地区对接长三角、闽三角的最前沿。

但也应看到我县地处上饶的边缘,发达地区的腹地。

如前沿的优势不能彰显,边缘化的趋势将越来越大。

第二,全县干群通过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实践”活动,精神面貌、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思发展、议发展、谋发展、求发展的氛围越来越浓。

但开拓创新意识还不够强,等、靠、要的思想还不同程度存在,影响、阻挠发展的和谐音符时有发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见事不管事的现象还较为严重,这些都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克服。

第三,近二年来,市场导向意识已逐步深入人心,多数干群能以市场导向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但在操作过程中不自觉地还会用资源导向意识去想事、谋事、干事。

资源导向意识的禁锢还没从根本上冲破。

第四,纵向比,我县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运行质量也明显提升。

07年完成生产总值28.55亿元,比上年增长19%,财政总收入2.2731亿元,比上年增长19.5%。

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88.9%,比上年提高了11.7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结构更为优化,结构比例为21.5∶44.8∶33.62。

但横向比,我们不但没进步,而且距离还在拉大。

07年的财政总收入占全省比重0.36%,占全市比重4.2%,占环鄱阳湖地区比重4.4%,比上年分别下降0.01%、0.43%、0.2%。

第五,全面开放和全民创业扎实推进,对外开放、对内扩张、内外搞活水平不断提升。

07年实际进资44.14亿元,增长94.5%,实际利用外资2340万美元,增长41.3%。

民营经济业务收入41亿元,增长13.3%,占GDP比重达54.7%。

但工业规模不大,产业结构不够优化,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企业不多的格局依然存在。

实际利用外资在全市由第4位下降为第6位,全部工业增加值在环鄱阳湖地区由第9位下降为第10位。

第六,我县城乡建设和创建工作成效显著,县城建城区面积达到8.36km2,县城人口达8.3万,城镇化率达29.05%。

积极开展了“六城”同创活动,荣获了江西创文明城市先进县称号。

但我县的城市化水平还不高。

城市化率比全省的39.8%低10.75个百分点,严重滞后于全省城市化水平,也滞后于全省经济发展水平。

第七,全县的软硬环境建设得到了很大改善,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上了新台阶。

通水泥路行政村比例达到84%。

“低交易成本、低生产成本、低行政成本、低社会成本”的软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但也要深刻认识到基础设施等硬环境的建设质量不容乐观。

软环境还存在着见事不管事,“关门打狗”等现象,环境就是成本的观念还未深深扎根。

第八,民本工作制已逐步成为我县广大干部的根本工作方法,干群关系进一步好转,但不调查研究而闭门造车,不耐心解释而敷衍搪塞,不认真对待而互踢皮球,不见事管事而视而不见等脱离群众的现象还没有杜绝。

当前,加快万年发展恰逢其时,我们只有客观地剖析自我、审视自我、判断自我才能敞开胸怀迎接新一轮战略机遇的到来。

二、善用独特优势承接机遇优势是动态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我县的青云镇在上世纪80年代,依靠206国道这根中枢,充分发挥交通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辐射功能,大力发展“马路”经济和乡镇企业,荣获“乡镇企业超亿元乡镇”光荣称号,一度成为全县、全市的明星乡镇。

随着昌万公路、景鹰高速的开通,青云的区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交通优势大大削弱,其辐射周边的功能也大为减弱,区位交通优势对该镇的发展已失去了昔日的光环。

机遇也是动态的,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地点,有的机遇会相对停留一段时间,有的机遇则一闪而过,千载难逢正说明了机遇并不是人人能遇到的,时时能抓到的,处处能接到的。

近年来,我县通过认真对接省、市重大决策部署,架高平台谋求发展,经济社会一直保持着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经济总量、运行水平有了显著提升。

目前,我县的发展正处在“决战三年、实现跨越”的关键时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为万年的发展提供了更高更宽的发展平台。

尤其是我县独特的优势必将更加凸现,发展的潜力必将更加迸发。

一是以区位和交通优势发展腹地经济。

我县的区位处于环鄱阳湖地区对接长三角、闽三角的最前沿,属长珠闽、港澳台和中西部结合的共同腹地,交通上基本具备了“陆海空”交通运力,景鹰高速、昌万公路、即将开工建设的昌德高速、石镇码头、昌北机场和景德镇机场等足以说明万年是发展物流经济,配套港口经济,扩大总部经济的理想腹地。

二是以资源优势发展旅游经济。

以万年神农源为主的稻作文化资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孕育了灿烂的农业文明、远古的工业文明和原始的交通文明。

其蕴含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执著精神、拼搏精神、和谐精神,深刻揭示了万年深厚的文化底蕴。

只要大力挖掘、保护、开发稻作文化,通过国际稻作文化节这一载体的筹划、运作和国际稻作文化城这一项目的包装实施,使稻源、稻产、稻学、稻窗、稻香、稻商向全国、全球展示,万年的旅游经济就一定能快速发展。

第三,以产业优势发展支柱经济,我县曾是国家建材工业基地和省有色金属工业基地,有5亿吨以上的石灰石,30亿吨以上的白云石和江西品位最好的银金矿,还有煤、钨等30多种矿产。

是环鄱阳湖区工业基础较好的地方。

我县还是一个特色农产品富饶的地方。

淡水珍珠享誉国内外,生猪销售港澳,贡米独立鳌头。

近年来兴起的服装、电子节能产品等产业也悄然兴起。

这些都是打造县域经济的支柱。

第四,以人脉优势发展人文经济。

发展主要靠人。

人脉优势发挥得好,对经济的发展将是巨大的、无穷的。

万年自古就是人文荟萃之地,勤劳智慧、善良淳朴的万年乡亲遍及全球、全国各地,他们干事创业,奋发有为,成功人士层出不穷。

这为加快万年崛起、促进富民兴县积聚了巨大的人脉资源。

我们要充分挖掘、发挥、利用、扩大这一优势,通过他们广交朋友、争取项目、招商引资、投资兴业,通过他们产生信息流、资金流,从而汇成发展流,把人脉优势转化为人文经济。

各乡镇也应认真分析本地的优势所在,在承接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机遇中寻找最佳园切点,主动以自己的小园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大园相切,找出共性和个性,发展自己。

三、力求全面对接抢抓机遇机遇稍纵即逝,千载难逢。

谁抓住了机遇,谁就赢得了主动,谁就会成为机遇的恩惠者。

在机遇面前,一要抢,二要抓。

抢就是要抢占先机,争取主动,做机遇的弄潮儿。

抓就是要抓住不放,锲而不舍,做机遇的粘合剂。

在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这一历史机遇到来之时,我们要主动出击,分析县情,找准思路,发现方法,用足政策,跑市进省,跑部进京,充分利用战略机遇派生出来的政策导向、项目布局、要素配置、生态旅游、生态农业、产业承接、投资集聚等分支机遇,把机遇牢牢抓在手中,利用、利用、再利用,使千载难逢的机遇与我们的思想观念、科学思路、计划措施全面对接,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

第一,思想观念对接,就是要充分认识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兴赣富民的具体实践,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要积极引导全县上下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上来。

要树立开放的发展观,“跳出万年看万年”,自觉打破地域观念的束缚,加快对外开放,把万年的发展放在更高的平台、更宽的领域、更大的背景上来谋划,主动与省市构建区域经济的分工与合作,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理解“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不仅是经济上的概念,而且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不仅需要从经济层面上进行对接,还需要从文化、市场、环境、产业、城乡、机制、政策、干部等八个方面加以谋划。

当前尤其要主动承接“环鄱阳湖城市群”的辐射,全面提升万年发展的层次和综合竞争力。

第二,思路对策对接。

首先是找准新位置。

县委提出的“传承稻作文化、实施后发战略、建设环鄱阳湖市场导向型经济强县”的战略与省委、省政府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不谋而合,这说明县委的战略目标具有很大的前瞻性,充分体现了“用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引领今天,以科学发展伟大实践创造未来”的原则,早已把万年的发展融入了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大格局。

作为环鄱阳湖地区的一个前沿腹地县,我们要以旅游物流、基础设施、新型工业、新型城镇、新农村建设、现代教育六大战役为切入点,强势推进,加快市场导向对接,提高万年发展活力。

其次是实施新带动。

对接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决策要认真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项目推进带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尤其要加快推进国际稻作文化城、莹光化工、江西水泥厂五、六号窑、珠曹线、城市污水处理厂等一批项目建设,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对经济增长有显著支撑作用的基础设施,重点骨干工程。

实施产业集聚带动,工业向园区集中,整合一园四区,做强一园四区。

实施体制带动,打破地域界限,建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协作机制。

石镇与饶埠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实施可持续发展带动,挖掘发展稻作特色文化,大力发展城乡环保产业,促进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发展,使文化万年、活力万年、生态万年、和谐万年成为现实。

再次是体现新作为,要紧紧抓住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完善发展思路,推进跨越式发展。

着力建设思想观念、科技文化、环境基础三大支撑体系,努力构筑班子队伍、体制创新、社会稳定三大保障体系,尽力打造干部干事业、能人办企业、全民创家业三大发展体系,大力倡导干部围绕政府转、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围着市场转三大服务体系,在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伟大实践中有新的更大作为。

第三,计划措施对接。

2007年提出的“决战三年、实现跨越、力争翻番达到双四(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分别达到40亿元和4亿元)”。

至2020年,力争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分别达到120亿元和12亿元。

人均生产总值和人均财政收入分别达到4000美元和3000元,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的目标是现实的,也是符合发展需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