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第一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1.1第1课时《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说课稿1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1.1 第1课时《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1.1第1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混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对它们的特点和区别认识不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交流,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空间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及其特点。
2.教学难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区别,以及如何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引导发现法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黑板进行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引导学生关注它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它们有什么特点?(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立体图形是有长度、宽度和高度的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等;平面图形是有边和角的图形,如三角形、矩形等。
(3)教师展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交流,从而掌握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3.巩固新知:(1)教师发放实物模型,让学生触摸和观察,进一步加深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认识。
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
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物和具体的模型,了解基本的几何图形概念,并能够识别.2.通过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欣赏世界,体会学习几何知识的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3.感受几何的美,形成对学习几何图形的渴望和浓厚兴趣.教学重点识别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教学难点了解从实物外形抽象出来的几何图形的概念.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图形,丰富多彩的世界中包含着形态各异的图形.在下面的图片中,你能找到一些熟悉的图形吗?(欣赏大美重庆的图片)2.你还记得小学学过的一些图形吗?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菱形、梯形、圆柱、正方体、长方体. 还有:圆锥、球、线段、点等,都是从形形色色的物体外形中得出的,它们都是几何图形.二、合作探究探究一:那你能将这些常见的几何图形分类吗?平面图形:立体图形:你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几何图形是平面图形.常见的还有:点、线段、角、四边形、多边形等.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几何图形是立体图形.常见的还有:棱柱、棱锥、圆台等.探究二:1.你能看出这些实物的形状对应哪些几何图形吗?球正方体长方体圆锥六棱柱四棱锥三棱柱六棱柱四棱锥2.这些图片中包含哪些简单的几何图形?探究三:1.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请大家看看自己手里的几何图形,摸一摸,说说它们都有什么特征.2.找一找你能在教室里面找出它们相应的实物吗?3.做一做利用自己身边现有的几何图形,拼一拼,看看会出现什么新图形.三、课堂练习出示课本第116页练习:第1题、第2题.3.如图所示,各标志的图案主要由哪些简单的平面图形组成?四、课堂小结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几何图形:1.平面图形 2.立体图形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这节课的感受,以及对未来的一些美好设想)五、作业布置见精准作业布置单六、板书设计。
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1练习:4.1.1大气污染的危害 含答案
第一课时大气污染的危害1.“环境保护,以人为本。
”北京空气质量指标中指出,影响北京空气质量的一组主要污染物是()A.CO2、N2、O2B.SO2、NO2、可吸入颗粒物C.CO2、O2、SO2D.NO2、N2、可吸入颗粒物解析:A项中CO2、N2、O2都不是污染性气体;B项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C项中CO2、O2不是污染性气体;D项中N2不是污染性气体。
答案:B2.设立酸雨监测点,可以了解酸雨的发生时间、危害程度,以及对水源水质造成的影响等情况。
关于空气污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是大气主要污染物B.正常雨水的pH等于7C.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引起酸雨的主要气体D.秸秆焚烧总体来说对庄稼是有益的,值得提倡解析:二氧化碳不属于大气污染物,它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A选项错误;正常雨水中因为溶有二氧化碳而显酸性,pH为5.6,B选项错误;二氧化硫可以形成硫酸型酸雨,二氧化氮可以形成硝酸型酸雨,C选项正确;秸秆焚烧不但引起空气污染,还破坏了土壤的结构,造成农田质量下降,且容易引起火灾,必须禁止,D选项错误。
答案:C3.分析南极上空臭氧总量变化示意图,判断下列有关臭氧层破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臭氧层被破坏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加,地表热带范围扩大B.使用冰箱、空调释放大量氟氯代烷化合物,造成臭氧层空洞C.臭氧层破坏主要集中在寒冷的冬季,臭氧含量低于300 DU即可认为形成了空洞D.臭氧层空洞,将会造成温室效应解析:形成臭氧空洞后,辐射到地球表面的紫外线含量将会增高,但并不会使热带范围增大,A项错误;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是氟氯代烷的释放,B项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臭氧层空洞最严重的季节是冬季,但臭氧层空洞的含量低于200 DU才是形成空洞的水平,C项错误;臭氧层空洞不是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D项错误。
答案:B4.厄尔尼诺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剧增,要想减缓这一现象的发生,最理想的燃料是()A.天然气B.氢气C.无烟煤D.汽油解析:氢气燃烧只生成水。
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4.1.1生命活动的能量“通货”——ATP4-苏教版
第四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第一节 ATP和酶第一课时生命活动的能量“通货”——ATP一、教材分析<<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是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ATP的分子组成和结构特征、ATP与ADP的相互转化转化、ATP的利用这三方面。
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只有在能量驱动下细胞膜才能行使主动运输的功能;加深理解把叶绿体、线粒体比喻为“能量转换站”和“动力车间”的含义;便于加深领会活细胞之所以能够经历生长、增殖等生命历程与能量的供应和利用分不开。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对必修一第二章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糖类、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明确了能源物质、主要能源物质、储能物质等概念,这为进一步学习ATP是能量的“通货”作了铺垫。
学习了RAN的分子结构,为构建ATP模型奠定了基础。
此外,学生有了初步建立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但不完善,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障碍,因此对ATP和ADP的化学组成简式的分析与解释有一定的难度。
三、课程标准大概念:细胞的生存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并通过分裂实现增殖。
重要概念:细胞的功能绝大多数基于化学反应,这些反应发生在特点区域。
一般概念:解释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四、教学目标(1)能够简述A T 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熟练写出A T P分子简式、理解A T P与A D P的相互转化过程,解释A T 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认同结构和功能观。
(生命观念)(2)通过对A T P模型的建构,体验建立模型的思维过程,领悟模型方法,获得A T P的概念。
(科学思维)(3)通过分析A T P、A D P的动态平衡,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生态观,激发学生观察探究生命本质的热情。
(社会责任)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A T P与A D P的相互转化。
4.1.1+n次方根与分数指数幂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4.1.1 n次方根与分数指数幂教学设计(一)课时教学内容:n次方根的概念和分数指数幂的概念(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实例,与初中所学的知识进行类比,理解分数指数幂和根式的概念及相互关系.2.掌握分数指数和根式之间的相互转化.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通过运算训练,养成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并运用分数指数幂的运算2.教学难点:分数指数幂的概念(四)教学过程设计【问题1】复习回顾,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平方根?什么是立方根?2.一个数的平方根有几个?立方根呢?师生活动:1.学生思考回顾之前所学的知识,回顾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概念;2.教师归纳总结以上知识,带领学生回顾.为了简洁明了地引出n次方根的概念,我们需要举几个例子来说明.设计意图:回顾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概念,从而引出n次方根的概念.追问:那你觉得n次方根的概念应该是什么呢?该如何表示?师生活动:1.学生根据已知的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概念,猜测n次方根的概念;2.教师总结n次方根的概念,并指明正数与负数的区别,以及n的范围.设计意图:了解n次方根的概念和表示.【问题2】阅读课本104页,思考下列问题1.a的n次方根中n的奇偶与a的正负之间有什么关系?例如,当a是正数,n 是奇数时,a的n次方根是正数还是负数?2.负数有偶次方根吗?为什么?师生活动:1.学生根据课本内容,思考问题,自己寻找原因,可以小组讨论;2.教师找学生回答问题,并结合学生所答总结知识.给出根式,根指数和被开方数的概念.探究:n n a表示a n的n次方根,n n a=a一定成立吗?如果不一定成立,那么n na等于什么?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刚刚思考的问题回答探究问题.当a为负数,n为偶数时,a n为偶数,而此时不仅仅等于a.设计意图:得到a 的n 次方根在不同条件的时的公式.【问题3】判断以下问题是否正确?为什么? 1.2的平方根是2; 2.416等于±2; 3.2不是2的平方根,2±是2的平方根; 4.24-)(的平方根是±2.师生活动: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1和2:1:错误,颠倒了,应该“是2的平方根”;2:错误,是指16的正的4次方根,所以;2.学生根据前两道题的思路,自行解决3和4题,教师给出答案.【问题4】计算课本105页例1师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进行计算,教师找一组学生回答问题,并根据回答内容总结分析给出答案.设计意图:巩固以上所学知识.【问题5】思考问题根据n 次方根的定义和数的运算,我们知道)(0)(a 5102552510>===a a a a , )0()(4123443412>===a a a a a , 这就是说,当根式的被开方数的指数能被根指数整除时,根式可以表示为分数指数幂的形式.思考,如果根式的被开方数的指数不能被根指数整除时,根式能否也表示成分数指数幂的形式?师生活动:1.学生小组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理解;2.教师点评小组讨论结果,给出最终结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问题,从而给出分数指数幂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并把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拓展到有理数. 设计意图:引出分数指数幂的概念,将整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拓展到有理数.【问题6】计算课本106页例2和例3师生活动:学生自己进行计算,并小组讨论正确答案;教师找学生回答问题,让学生说出思考计算过程,并针对不会的问题进行讲解.设计意图:让学生加深理解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课后作业】课本109页第1、2题设计意图:第1、2题练习所学的n 次方根和分数指数幂的概念和表示方法.(五)目标检测设计目标检测题:1.用根式的形式表示下列各式(a>0):(1)32a ; (2)32-a检测目标:根式与n 次方根之间的转化.2.用分数指数幂的形式表示下列各式:(1))0(32>x x ; (2))0(56>p p p检测目标:分数指数幂与n 次方根之间的转化关系.3.计算下列各式:(1)63125.1332⨯⨯; (2)512131-a a a检测目标: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4.1.1 认识乘法-二年级上
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 一种新的运算方法--乘法来表示。
加法算式: 2+2+2+2+2+2+2= 14
7个2
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
乘法算式: 2 × 7 = 14 读作:2乘7等于14。 或 7 × 2 = 14 读作:7乘2等于14。
…
乘号,读作“乘”。
怎样把其他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
3+3+3+3+3=15 3 × 5 = 15
3 × 5 = 15
… … …
… …
相同 加数
相同 加数 的个 数
乘乘积 数数
课后作业
1.教材第49页练习九第1题; 2.从课时练中选取。
板书设计
认识乘法
例1 加法 2+2+2+2+2+2+2=14 乘法 2×7=14 7×2=14
例2
5 × 3 = 15 3 × 5 = 15
过山车上有7排座 位,每排坐2人。
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 + 3 + 3 + 3 + 3 = 15 6 + 6 + 6 + 6 = 24 2 + 2 + 2 + 2 + 2 + 2 + 2 = 14
( 5)个( 3 ) ( 4)个( 6 ) ( 7)个( 2 )
这些加法算式都比较长, 它们的加数都相同!
9+9+9+9=36
9 × 4 = 36 或 4 × 9 = 36
思维训练
辨一辨。(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9+9改写成乘 法算式是9×9。
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新教材苏教版必修第一册:4.1.1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
3.用途 (1)用于□ 34___漂__白___纸浆、毛、 丝、草编织物等。 (2)制硫酸和作防腐剂、杀菌消毒剂。
[即时性自测]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硫元素在自然界中只有化合态形式存在。( × ) (2)黑火药中使用的硫单质转化为 K2S,故作还原剂。( × ) (3)二氧化硫有漂白性,可使石蕊试液褪色。( × ) (4)二氧化硫能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因为 SO2 具有漂白性。 (× ) (5)二氧化硫漂白的草帽不会发黄。( × ) (6)二氧化硫可作食品添加剂。( √ )
2.下列各组物质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且褪色原理相同的是 ()
A.SO2、CO2 B.HClO、Na2O2 C.SO2、活性炭 D.Na2O2、活性炭
解析:A 项,SO2 可使品红溶液褪色,CO2 不能使品红褪色,不正确; B 项,HClO、Na2O2 都是氧化型漂白剂,正确;C 项,SO2、活性炭分别 属于加合型、吸附型漂白剂,不正确;D 项,Na2O2、活性炭分属氧化型、 吸附型漂白剂,不正确。
③与碱性氧化物反应(如 CaO): □ 27___S_O_2_+__C_a_O_=_=__=_C_a_S_O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强还原性:可被多种氧化剂(如 O2、Cl2、Br2、I2、HNO3、KMnO4、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4.1.1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优质教学课件
160×3= 480
位数;
10 6
2、再分别乘一位数; 10×3=30 3、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6×3=18
30+18=48
4、在得数最后补上0。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还有什么疑惑? 请与同伴交流!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的习题。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探索 很成功,但探索远还没有结束, 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一 起慢慢去发现新大陆吧!
谁看的页数比较多? 张燕:我每天看23页,共看了4天。 赵雄:我每天看26页,共看了3天。
分别算出每人 看的总页数, 再进行比较。
23×4= 92(页) 26×3= 78(页)
92>78
答:张燕看的页数比较多。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两、三位数乘以一位数口算
1、除去末尾的0,拆分 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
探究新知
说一说:你会 怎么计算?
16×3= 48 方法一: 想加法算乘法。
3个16的和 16+16+16= 48×3=30 6×3=18
30+18=48
探究新知
方法三:
16×3= 48(盒)
用竖式计算。
16 × 13
48
答:3筐有48盒草莓。
探究新知
人教版 数学 三年级 下册
4 两位数乘两位数
口算乘法
第1课时
复习导入 口答。 5×3= 15
20×4= 80 15+80= 95
4×5=20 20×3=60 20+60= 80
举手回答: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探究新知
图中有哪些数 学信息?
每筐有16盒 草莓。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1几何图形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第1课时几何图形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仅供学习交流!
答案:
学前温故
新课早知
2. 立体图形 和 平面图形 是两类不同的几何图形,且立体 图形的各部分不都在 同一平面 内,平面图形的各部分都在 同一平面 内. 3.下图中的平面图形有长方形、直角梯形、圆 .
常见几何图形的识别 【例题】 下图中哪些图形是立体图形,哪些图形是平面图形?分 别说出它们的名称.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4.1
几何图形
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第1课时
几何图形
学前温故
新课早知
小学里认识的平面图 形: 三角形 、 正方形 、 长方形 、 平行四边形 、 梯形 等;立体图 圆 、 形: 正方体 、 长方体 、 圆柱 、 圆锥 、 球 .
学前温故
新课早知
1.把下列物体与其相似的图形连接起来.
分析①是由6个面组成的,所以它是一个立体图形,是一个正方体. ②是由1个面组成的,是一个平面图形,是长方形. ③是由1个面组成的,是一个平面图形,是三角形. ④是由3个面组成的,2个平面1个曲面,是一个立体图形,是圆柱. ⑤是由1个曲面组成的,是一个立体图形,是球. ⑥是由1个曲面和1个平面组成的,是一个立体图形,是圆锥. ⑦是由4个平面组成的,是一个立体图形,是棱锥. 解:①④⑤⑥⑦是立体图形,名称分别为正方体、圆柱、球、圆 锥、三棱锥;②③是平面图形,名称分别为长方形、三角形.
1
2
3
4
5
1.下列图形都是平面图形的一组是( C ) A.三角形、圆、球、圆锥 B.点、线、面、体 C.角、三角形、四边形、圆 D.点、相交线、线段、圆柱
1
2
3
4
5
2.在下面四个物体中,最接近圆柱的是(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4.1.1几何图形的概念
4.1.1 第1课时 几何图形的概念
到城雕
从古剪代 纸 到现代 从长城 到立交
从植物 到动物
从四通八达的立交桥 到街头巷尾的交通标志
从日常生活用品 到生产劳动工具
现实世界中有形态各异、丰富多彩的图形,千姿百态的图 形美化了我们的生活空间.
几何------研究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的一门学科.
说一说下面这些几何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正方体
圆柱体
球体
长方体
三棱柱 圆锥体 四棱锥 六棱柱
三棱锥
这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
是立体图形.
4.1.1 第1课时 几何图形的概念
知识点 3 平面图形的认识
6. 有下列几何图形:圆、圆柱、球、扇形、等腰三角形、长 方体、正方体、直角,其中平面图形有____4____个.
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 面旋转一周形成的旋转体
4.1.1 第1课时 几何图形的概念 4. 在如图 4-1-1 所示的图形中,柱体有_①__②_③__⑦__,锥体有 ___⑤__⑥___,球体有___④_____.(填序号)
图 4-1-1
圆柱 圆锥
圆台
棱柱:
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 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 棱柱。
斜棱柱 直棱柱
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特殊的棱柱 (四棱柱)
棱柱
三棱柱
四棱柱 五棱柱 六棱柱
n棱柱
面的个数 顶点个数 棱的条数
圆柱: 棱锥: 圆锥:
一个长方形以一边为轴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 一周,所经过的空间叫做圆柱体。
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
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教案:4.1.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2.结合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总结出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及能够根据原子序数确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
【教学重难点】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情境]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很早以前,人们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物质是否无限可分?在公元前5世界,希腊哲学家德谟利特等人认为:万物是由大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构成的,即原子。
1803年道尔顿提出: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它们是坚实的、不可再分实心球。
1904年汤姆孙利用阴极射线实验发现了电子,他认为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
1911年卢瑟福(汤姆孙的学生)进行了α散射实验,得出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荷的核,它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它的周围沿着不同的轨道运转,就像行星环绕太阳运转一样。
1913年玻尔(卢瑟福的学生)引入量子论的观点,提出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轨道上绕核做高速圆周运动。
1926~1935年,现代物质结构学说提出电子在原子核外很小的空间内做高速运动,其运动规律与一般物体不同,没有确定的轨道。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历程,学生可以认识到从宏观和微观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知道科学研究过程中常需要依据物质及其变化的信息建构模型,提高模型的认知能力。
[复习]回顾原子的构成。
提出问题:原子是由什么构成的?原子本身为什么不带电?[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由于原子核中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正负电荷数相等,因此原子本身不带电。
2.新课讲授[师]我们知道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质子和中和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我们把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叫质量数,用符号A表示。
[投影]展示标有质量数的某元素X[师]质量数用A表示位于元素符号的左上方,质子数用Z表示位于元素符号的左下方。
新教材4.1.1n次方根与分数指数幂教学设计(1)-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意图核心素养目标4.1.1n次方根与分数指数幕本节课是新版教材人教A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1第四章第4.1节《n次方根与分数指数幕》第1课时。
从内容上看它是我们初中学过的乘方运算、开平方和开立方运算的延伸,本节以此为出发点,引出了开n次方根的概念,并将指数由整数推广到了分数。
体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同时本节课在整章中占有基础地位,为指数函数的学习奠定基础。
课程目标学科素养1.理解并掌握根式的概念、分数指数蓦的概念;2.理解根式与分数指数幕的互化;掌握有理数指数蓦的运算性质;3.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a.数学抽象:根式的概念;b.逻辑推理:根式与分数指数幕的互化;C.数学运算:根式的化简;d.直观想象:指数幕的运算法则;e.数学建模:将指数慕的运算性质推广到有理数的范围;重点:根式的概念、分数指数幕的概念;难点:根式与分数指数蓦的互化;有理数指数蓦的运算性质;多媒体(一)、温故知新1 .思考辨析(1)实数a 的奇次方根只有一个.()⑵当 n£N*时,2.()(3>\/(兀一4)2=兀一4.()[答案]⑴"⑵X⑶X4(—2. ^16的运算结果是()A. 2 B. —2C±2 D. ±^24— 4i —A [716=7?=2.]3. 秫是实数,则下列式子中可能没有意义的是()C [当所<0时,饥没有意义,其余各式均有意义.]4.若? = 一5,则 x=.—y[5 [若尸=—5,则 x=\]—5= — y[5.](二)、探索新知探究1 "次方根的概念问题例1 (1)27的立方根是; 16的4次方根是(2) 已知 *6=2 016,则工=.(3) 若折与有意义,求实数x 的取值范围为.(1) 3; ±2 (2)土呀2 016 (3)[-3, +»]解析:(1)27的立方根是3; 16的4次方根是±2.(2) 因为 *6=2 016,所以 x=±»2 016.(3) 要使折有有意义,贝懦要x+3>0,即x>-3.所以实数x 的取值范围是[—3, +oo).[规律方法]n 次方根的个数及符号的确定1. n 的奇偶性决定了 n 次方根的个数;2. n 为奇数时,a 的正负决定着n 次方根的符号.跟踪训练1.已知KR, neN*,给出下列4个式子:通过温故知新,帮助学生在学习了开平方和开立方概念的基础上,正确理解根式的概念,培养和发展数学抽象和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
4.1.1 n次方根与分数指数幂课时教学设计(高洪春)-高中数学新教材必修第一册小单元教学+专家指导
4.1.1 n次方根与分数指数幂课时教学设计(高洪春)-高中数学新教材必修第一册小单元教学+专家指导(视频+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内容:n次方根与分数指数幂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求解正实数的n次方根和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方法。
了解相关概念,能够较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1.求解n次方根;2.分数指数幂的计算。
教学难点:1.根号下的有理数未提取因式;2.未化简的分数幂。
教学方法:(1)探究发现法:通过实物或数字,让学生自己发现n次方的内涵,并将其推广到n次方根。
(2)讲解法:对于本课重难点内容,采取讲解法进行讲解。
(3)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加深学生对于n次方根和分数指数幂的认识,提高计算和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一、引入1.仔细观察下面的算式:$a^2$+2ab+b^2,它是否有什么特点?2.让学生自己尝试展开:(a+b)²,并发现(a+b)²有什么规律?3.从这里推广到n次方,进而引入n次方根的概念。
通过自然数次方的练习,逐步引导学生了解n次方根。
二、讲解1.求解n次方根:即求解$x^n=a$的解。
2.分数指数幂的运算:$(a^m/n)^n$三、练习1.练习题目:(1)求解$10^6$的平方根;(2)求$(16/25)^{-3/4}$(3)求$(8x^2)^{2/3}+2(x^2)^{1/3}$2.互动练习:教师画图示意,让学生推理。
四、归纳1.在解题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2.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有哪些值得学生深入思考或者总结的地方?五、作业1.课后作业:整理笔记,并完成相应练习题。
2.提出新问题:教师针对课堂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新问题,并带领学生继续探究。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探究发现法、讲解法和练习法相结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n次方根和分数指数幂的相关概念和运算方法。
2019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1课时同步:第4.1.1渗透现象动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含解析)
绝密★启用前生物人教版必修一第4章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第1课时渗透现象动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选择题(12小题)1 •河北保定的“槐茂酱菜”以其独特的风味而远近闻名。
其腌制过程需加入一定量的食盐,以起到脱水、杀菌防腐、调味等作用。
高浓度的食盐溶液能杀菌防腐的原理是()A. 由于食盐中氯离子有杀菌作用B. 由于高浓度食盐溶液的水分不足,以致细胞不能生存C. 由于渗透作用,使细菌细胞脱水而死亡D. 由于食盐是中性,不适于细菌生长2.人成熟的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
将人成熟的红细胞放入下列液体中,会使其涨破的液体是()A. 0.9%的氯化钠溶液 B . 5%勺氯化钠溶液C. 10%勺氯化钠溶液 D .自来水3 .如下图实验装置所示,一段时间后,含液体②的半透膜袋萎缩,而含液体①的半透膜袋坚挺变硬,请推测三种溶液的浓度关系为4 .将人体红细胞浸在浓度为x的NaCI溶液中,红细胞发生破裂。
而将人体红细胞浸在浓度为y的NaCI溶液中,红细胞发生皱缩。
比较这两种NaCI溶液的浓度大小,结果是()A. x>y B . x v y C . x=y D .无法判断5. U形管中装有两种不同的溶液R及S,两者被一半透膜(X)隔开(如图a所示)与S相比,R为低渗溶液(即浓度较低),图中黑色的深浅即代表浓度的高低。
当U形管内达到平衡时,U形管两侧溶液高度及浓度分别是怎样的(参看图b)()u UM叽x A B C Dffla-A. 右侧较高,两溶液浓度相等 B .右侧较高,且右侧浓度较高C.左侧较高,且左侧浓度较低 D .两侧高度相等,且浓度相同6. 人的红细胞呈圆饼状,如图是将人体红细胞放入三种含盐量不同的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的变化示意图,该图能说明的问题是A. 水分子容易进出细胞B. 无机盐离子易进出细胞C. 人的红细胞无机盐的含量很高D. 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重要的作用7. 如图为渗透作用实验装置,漏斗下口用半透膜封住(蔗糖分子不能通过),漏斗内外均为蔗糖溶液,液面已经稳定在图示位置,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此时漏斗内的溶液浓度将会高于漏斗外的溶液浓度②此时,单位时间内通过半透膜由内向外和由外向内扩散的水分子数相等③若将漏斗中的h段溶液全部抽走,使内外液面相平,一段时间后内外液面高度差还会恢复到h④若将漏斗迅速下移h的距离,使内外液面相平,一段时间后内外液面高度差还会恢复到h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②④8•如图甲是渗透装置示意图,乙、丙两曲线图的横坐标代表时间,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水分子由半透膜外进入半透膜内的速率变化可用曲线乙表示B. 半透膜内溶液A的浓度变化可用曲线丙表示C. 玻璃管内的液面高度变化可用曲线丙表示D. 半透膜内外浓度差的变化可用曲线乙表示9. 水分子之所以能从低浓度的溶液进入高浓度的溶液,是因为存在渗透压。
教案:专题4 4.1.1分子空间结构与物质性质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杂化轨道理论与分子空间构型
专题4 分子空间结构与物质性质第一单元分子构型与物质的性质第1课时杂化轨道理论与分子空间构型一、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杂化概念。
2、了解杂化轨道的类型,并能用杂化轨道理论判断分子的空间构型。
3、能运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或预测分子或离子的空间结构。
4、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能用杂化轨道理论判断分子的空间构型教学难点:杂化轨道理论三、教学过程复习:共价键(按成键方式) :(1)σ键:头碰头(2)π键:肩并肩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导入:我们已经知道甲烷分子呈正四面体形结构,它的4个C-H键的键长相同H —C--H的键角为109.28°。
按照我们已经学过的价键理论,甲烷的4个C-H单键都应该是0键然而碳原子的4个价层原子轨道是3个相互垂直的2p轨道和1个球形的2s轨道用它们跟4个氢原子的1s原子轨道重叠,不可能得到四面体构型的甲烷分子。
那这是问什么呢?师解释:形成分子时,通常存在激发、杂化和轨道重叠等过程碳原子具有四个完全相同的轨道与四个氢原子的电子云重叠成键。
1、分子轨道杂化甲烷分子形成过程像CH4分子一个s轨道与三个p轨道的杂化形成4个sp3杂化轨道的就是sp3 杂化请同学们参照甲烷分子形成过程为例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BF3和BeCl2分子的形成及结构。
4.杂化轨道的类型与空间结构⑴sp 1个s轨道1个p轨道杂化当中心原子取sp杂化轨道时,形成直线形的骨架结构,中心原子上有一对垂直于分子骨架的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
例如CO2中的碳原子、H-C≡N:中的碳原子、BeF2分子中的铍原子等等都是sp杂化。
⑵sp2 1个s轨道2个p轨道杂化BCl3、CO32–、NO3–、H2C=O、SO3、烯烃>C=C<结构中的中心原子都是以sp2杂化的。
以sp2杂化轨道构建结构骨架的中心原子必有一个垂直于sp2骨架的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如果这个轨道跟邻近原子上的平行p轨道重叠,并填入电子,就会形成π键。
4.1 第1课时 n次方根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第一课时 n次方根
课标要求
素养要求
1.理解n次方根、n次根式 理解n次方根及n次根式的
的概念.
概念,正确运用根式运算
2.能正确运用根式运算性 性质,化简求值,发展数
质化简求值.
学抽象及数学运算素养.
一、知识回顾
1、平方根
如果
x2
a ,那么 x叫做 a
x
的平方根;
a
x 3 a
2、立方根 如果 x3 a ,那么 x叫做 a 的立方根
观察归纳 形成概念
(2)4 16 -2和2称为16的四次方根
(2)5 32 -2称为-32的五次方根
二、n次方根定义:
如果一个数的 n次方等于a(n 1, n N *) 那么这个数叫做 a的 n次方根.
,
n为奇数
n a , n为偶数
33 27
3 3 27
(2)3 8
2 3 8
(2)5 32
(2)2 4
(3)2 9
2 5 32
2 4
3 9
(2)4 16
2 4 16
三、根式有关概念
根指数 根式
na
被开方数
2 x x (x 0)
x2 x (x R)
根式的运算性质:
n na a
n
an
a
a
n为奇数 n为偶数
课堂练习:判断题
1
5 2
5
2
(对); 2 4 (-2)4 2
(错);
4
3 4 2 2
(错); 413 513 5 (对);
5 2n b2n b (错); 6 4 b8 b2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