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教课考试要点
组织行为学(教育)终结性考核的形式及要求
组织行为学(教育)终结性考核的形式及要求期末考试卷面为100分,占总成绩80分。
如卷面得90分,计入总成绩的分数为72分。
1.考试要求本课程的考试按照学习目标的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应用三个层次进行命题。
了解:指对组织行为学(教育)各章教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知道是什么”,有较清楚的记忆,能够较准确的描述。
所对应的题型主要有: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
理解:指对基本理论、原则、规律和方法有进一步的了解,有较系统的领会与认识,“知道为什么”,对有关问题能进行准确的阐释。
主要对应的是论述题。
应用:指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原则、规律和方法应用于实践之中,并能结合学校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运用这些知识、理论,解释、分析和论述问题。
主要对应的是案例分析。
2.命题原则(1)本课程的考试命题严格掌握在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范围之内。
(2)考试命题覆盖本课程教材的1--7章,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3)每份试卷所考的内容,应覆盖本课程教材所学内容的80%以上的章节。
(4)试卷要含反映学习目标各个层次的题目。
在一份试卷中,各层次题目所占分数的比例大体是:了解占30%;理解占40%;掌握占30%。
试题应难易适中,一般来讲,可分为:容易、适中、较难三个程度,所占比例大致为:容易占30%,适中占50%,较难占20%。
试题中的学习目标层次和难易程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每个学习目标层次中,都可以含有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
在命题中是二者兼顾,统筹安排的。
各试题彼此独立,即某试题不可替其它试题作答或暗示其它试题答案线索。
3. 试题类型及结构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侧重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考试题型分为以下五种:(1)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着重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点、基本概念的了解程度。
该题要求学生在已给的知识条件下求未知,有关文字及句型一般来源于教材。
(2)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专科)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会计制度设计》AB课程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企业对成本中心控制和考核的主要内容是 [ ]A.销售目标B.目标成本C.销货款回笼 C.坏账损失2.企业对投资中心控制与考核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A.营业利润B.投资报酬C.剩余收益 C.目标成本3.与产品生产成本有关的业务管理制度不包括的是 [ ]A.财产物资的计价方法制度B.利润中心设置制度C.原材料等物资的收发、报废制度D.固定资产使用、维修、折旧制度4.生产计划控制制度包括 [ ]A.定额管理制度B.产品入库制度确定C.生产需要控制制度D.产品成本核算控制制度5.投资调查审批制度中编制的投资计划不应包括的项目是 [ ]A.投资的对象B.投资理由C.投资品种、数量、期限D.投资执行人员6.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有 [ ]A.品种法B.分批法C.逐步结转分步法D.平行结转分步法E.比率法7.企业销售业务中的发票控制制度主要包括 [ ]A.指定专人负责发票的保管与使用B.领用发票时应注明所领用发票的起讫号码C.企业与税务部门定期核对发票D.发票必须以实际业务为依据如实填列E.企业将其采购定单与销售发票相核对8.在对外会计报表中,主要会计报表包括 [ ]A.资产负债表B.利润表C.利润分配表D.现金流量表E.应交增值税明细表9.在所有者权益中,留存收益项下包括 [ ]A.实收资本B.资本公积C.盈余公积D.未分配利润E.少数股东权益10.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包括 [ ]A.分得股利B.支付股利C.分得利息D.支付利息E.分得利润11.当前日记账的标准格式是 [ ]A.一栏式B.二栏式C.三栏式D.多栏式12.我国现行资产负债表采用的结构是 [ ]A.报告式B.账户式C.多步式D.单步式13.下列项目中,不属于费用类指标的是 [ ]A.管理费用B.制造费用C.营业费用D.财务费用14.备用金使用部门报销办公费用时的会计核算账户的贷方是 [ ]A.其他应收款B.管理费用C.现金D.备用金15.下列关于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B.土地等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C.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D.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16.存货采购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包括 [ ]A.职务分离制度B.请购单控制制度C.订货控制制度D.收款业务控制制度17.不属于界定成本开支范围和标准的规则是 [ ]A.正确划分各个会计期间的费用界限B.正确划分各种产品应负担的费用界限C.正确划分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的界限D.正确划分主营业务收入与其他业务收入的局限18.与流动资产相比,下列不属于固定资产特点的是 [ ]A.风险性较大B.盈利性较弱C.占资产总额比重大D.资金耗费的缓慢性19.我国现行损益表采用的结构是 [ ]A.报告式B.账户式C.单步式D.多步式20.单件小批多步骤生产的产品应采用 [ ]A.品种法B.分批法C.逐步结转分步法D.平行结转分步法21.进货的业务凭证包括 [ ]A.询/报价单B.生产通知单C.销货日报表D.商品盘点表22.“固定资产”账户核算 [ ]A.固定资产原值B.固定资产净值C.经营租入固定资产D.固定资产折旧23.不应列入会计制度特点的标志是 [ ]A.目的性B.合法性C.重要性D.强制性24.不应列作“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内容的款项是 [ ]A.各种赔款B.商品货款C.备用金D.各种垫付款25.工业企业制订的产品成本消耗定额的内容不包括的是 [ ]A.完工产品定额B.劳动定额C.物资消耗定额D.流动资金占用定额二、多项选择题:1.企业进行的长期股权投资,可将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的关系分为 [ ]A.控制B.反控制C.共同控制D.重大影响E.无重大影响2.固定资产投资与流动资产相比,其明显特性是 [ ]A.盈利性较强B.风险性较大C.资金耗费的缓慢性D.占资产总额的比重大E.提供的未来经济利益具有不确定性3.会计是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制度重要意义表现在 [ ]A.国家管理会计工作规范B.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C.保证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D.提高经济效益E.企业内部管理系统规章的一个分支4.会计制度设计的依据,应当选用的会计法规是 [ ]A.会计法B.企业会计准则C.统一会计制度D.外国会计法E.工业企业会计法5.设计内部会计制度的依据是 [ ]A.公司章程B.企业内部管理章程C.经营目标责任制D.岗位责任制E.业务技术标准6.会计报表设计的内容包括: [ ]A.报表指标体系的设计B.报表基本内容的设计C.会计报表编制程序的设计D.会计报表编制方法的设计E.报表编制日期的设计7.库存现金清查盘点报告的基本内容包括 [ ]A.账面余额B.实存金额C.有价证券金额D.盘盈金额E.盘亏金额8.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有 [ ]A.品种法B.分批法C.逐步结转分步法D.平行结转分步法E.比率法9.按取得的来源分原始会计凭证分为 [ ]A.外来凭证B.自制凭证C.通用凭证D.收款凭证E.付款凭证10.货款结算的方式包括 [ ]A.支票B.银行本票C.银行汇票D.委托收款E.异地托收承付11.下列属于投资业务监控制度的内容有 [ ]A.职务分离制度B.投资调查审批制度C.财务分析制度D.投资取得、保管和处置控制制度E.投资核算控制制度12.利润责任中心的考核指标包括: [ ]A.投资报酬率B.部门贡献毛益C.营业利润D.毛利E.投资周转率13.会计制度设计应坚持的原则有 [ ]A.合法性B.协调性C.实用性D.效益性E.简明性14.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有 [ ]A.品种法B.分批法C.逐步结转分步法D.平行结转分步法E.比率法15.会计账簿按外表形式分为 [ ]A.序时账B.分类账C.订本式D.活页式E.卡片式16.货币资金监控与核算办法设计的特点是 [ ]A.实施范围大B.管理要求严C.信息需求快D.计量单位单一E.保证货币资金的安全17.月末一般不需要计算在产品的情况有 [ ]A.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少B.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多C.产成品价值较大D.前后各期月末在产品数量稳定E.前后各期月末在产品数量悬殊18.改革前后,会计制度的目的和依据变化的原因是 [ ]A.体制的不同B.所有制形式的不同C.经济管理要求的不同D.会计制度设计人员业务水平的不同E.借鉴外国会计制度的不同19.财政部制发的《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包括 [ ]A.总说明B.会计科目C.会计账簿D.会计报表E.主要会计分录举例20.下列项目中以会计科目为设计基础的是 [ ]A.会计凭证B.会计核算形式C.会计责任制D.会计账簿E.会计报表三、名词解释:1.分步法2.实地盘存法(实地盘存制)3.会计循环4.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5.剩余收益6.备用金7.责任会计 8.可控成本 9.未达账项10.标准成本 11.会计基础工作 12.会计科目13.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14.会计核算形式 15.会计凭证四、问答题:1.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有哪几个方面?2.会计科目设计的作用是3.简述会计科目使用说明的设计要点。
形策期末考试题模板及答案
形策期末考试题模板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形策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什么?A. 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B.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C.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D.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答案:A2. 形策课程的核心内容是什么?A.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C.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D. 国际形势与政策分析答案:B3. 形策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哪些?A. 讲授法B. 讨论法C. 案例分析法D. 以上都是答案:D4. 形策课程对学生的期望是什么?A. 掌握基本理论B. 形成正确价值观C. 具备实践能力D. 以上都是答案:D5. 形策课程的考核方式有哪些?A. 平时表现B. 期中考试C. 期末考试D. 以上都是答案:D6. 形策课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哪些基本理论?A. 马克思主义哲学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 科学社会主义D. 以上都是答案:D7. 形策课程中,哪些是重要的教学资源?A. 教材B. 网络资源C. 教师指导D. 以上都是答案:D8. 形策课程中,学生应该如何参与课堂活动?A. 积极发言B. 认真听讲C. 做好笔记D. 以上都是答案:D9. 形策课程中,教师的角色是什么?A. 知识的传授者B. 价值观的引导者C. 学习方法的指导者D. 以上都是答案:D10. 形策课程中,哪些是学生需要完成的作业?A. 课堂笔记B. 课后习题C. 课程论文D. 以上都是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形策课程的重要性。
答案:形策课程的重要性在于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国家的基本政策和战略,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 形策课程中,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答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们普遍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3. 在形策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答案:学生应该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认真完成课后作业,主动寻找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不断反思和总结学习经验,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形体教学大纲
《形体训练》课程教学大纲1998年制订,2006年修订课程名称:形体训练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开课单位:体育系开课对象:商务文秘专科专业课时:108学时共三学期其中(理论6学时实践102学时)选定教材:《青少年形体美练习》,迟兴华、吴凤桐编著,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5。
参考书:《形体健美与健美操》,黄宽柔编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课程概述:形体训练是将艺术体操的徒手基本动作、舞蹈、身体素质练习结合在一起,以“美”为其特征的身体基础训练。
练习内容分为形训和力训,各类动作充分表现男性壮美、女性柔美的健美气质,是不同专业,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健身健美最简捷、最有效得练习方式。
教学目的:教育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拼搏、自尊自律、责任感强得个性品质和良好的道德修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之成为德才兼备的中等学校的师资和体育专门人才。
学时分配:第一学期学时分配第二学期学时分配第三学期学时分配授课内容:(一)理论课教学内容第一学期第一章美的名言警句第二章形体教学程序第三章把杆练习(1)把杆基训技术点:把杆基本动作组合及成套练习(2)组合及形体整体练习技术点:单一型组合、综合性组合、形体基本功整体练习、蹲起第四章力训部分(1)身体各部位肌肉练习技术点:颈、肩、胸、背、腰、臀、大腿、小腿等部位的肌肉规范训练(2)一般身体素质练习技术点:柔韧、力量、速度、灵巧、协调、耐力(3)塑造形体美的力训组合技术点:有氧练习组合、韵律组合、健力舞组合第三章技能部分(1)对身体各部位基本姿态、基本位置讲解示范、纠正错误(2)较熟练地运用术语说明动作名称(3)能独立地辨别音乐节拍,并与动作相吻合第二学期第一章形体训练概述知识点:形体、形体美、评价形体美的标准、构成形体美的诸因素第二章形体动作的规范知识点:场地的基本方位、自身方位、身体运动轴、形体动作的一般规律第三章手臂和脚的基本部位(1)基本位置练习技术点:身体各部位基本位置、脚的基本位置、手臂的基本位置(2)基本姿势技术点:立、坐、跳、蹲、卧、撑基本姿势第四章舞蹈的基本步伐(1)基本步法舞步技术要点:走步类、跑步类、跑跳步类、小跑跳类、基本舞步。
高等教育学考试要点第十一章 高等学校教学的组织与教学方法重点试题解析
解析:个别教学、分组教学、班级授课制以及复式教学都是教学的组织形式的不同表现。其中,班级授课制是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因此,答案为C。
21.B
解析:此题考查问题教学法的含义。问题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从教材人手,提出一定的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通过寻求问题的解决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这也是教学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答案为B。
A.实验实习法 B.练习法 C.讲授法 D.参观法
10.( A )是指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认识、辨明是非或获得新的结论为目的,把学生组织起来,激发思维,各抒己见以取得共识和交流,分享不同见解的教学方法。
A.讨论法 B.练习法 C.讲授法 D.参观法
备课就是对所讲授内容加以深刻理解,并对讲授内容的结构进行安排和设计课堂教学的方案。备课的基本要求是:
①要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弄清本学科的教学目的和具体章节的具体要求,了解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结构、重点章节以及各章节的重点、难点。
②教师要注意广泛阅读和积累有关材料,了解本学科、专业发展的最新动向。
21.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从教材人手,提出一定的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通过寻求问题的解决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属于( B )。
A.发现教学法 B.问题教学法 C.案例教学法 D.程序教学法
22.在设置问题情境之后由学生自己去学习、探索的方法是( A )。
12.D
解析:教育技术就是分析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的一个综合完整的过程,教育技术的领域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学习者、学习资源、教育开发职能、教育管理职能。教学监督职能不包括在内,因此,答案选D。
《形体与礼仪1》课程教学大纲
《形体与礼仪1》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二、课程简介《形体礼仪》是小学教育本科班的必修课程,其主要内容是通过基础练习,对身体各关节、韧带、肌群施加合理的负荷,训练学生力量、柔韧、速度、灵敏、耐久等能力及情感认知和节奏感,挖掘身体潜能,激发学生对审美的自觉体认,塑造优美姿态;调整肢体的接受能力、表达能力和控制能力,能够自如地传情达意,规范礼仪动作,培养优雅的气质和风度;拓展学生思维向度,开发学生情感认知,体验形体张力,构建生动活泼的艺术精神和审美观。
三、课程目标小学教育师资班是为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培养的高素质小学师资人才,重视与就业接轨的人才培养趋势。
本课程立足于这个基本点,结合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及基本特点,制定如下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形体的基本技能技巧,理解规范的动作与要领,了解表达和传授形体礼仪知识与技能,深刻理解和准确表现作品的能力,改善形体,优美仪态,结合其他形式和途径给予延伸和补充,最大限度的普及相关形体礼仪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实践应用能力、出众表现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人才,具备一定的艺术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准确展示正确的形体姿态和审美构成,充分发挥形体礼仪训练的快乐教学,其本色表现为重过程的主动参与,重情绪的积极体验,重个性的独立解放,重人际关系的宽松和谐,使学生在轻松明快环境下愉悦心境,并通过学习、观摩、表演、小组比赛等不同形式来增进技能,增强动作思维训练,从而不知不觉地获得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心理和仪态稳定性,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在形体礼仪的智能活动过程中,增强为人师表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通过形体训练体验美感,培养学生动作记忆力及深刻敏锐的感悟力,提高体能素质和文化修养;了解身体的奥妙,激发自身的自豪感,塑造健全的人格;通过校园舞蹈的学习,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协作友爱的团队精神,坚定开拓创新和努力进取的敬业态度,树立为献身小学教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的人生理想。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士学位考试教育学(小学教育)专业科目二《小学课程论与教学论》考试大纲
福建师范大学申请成人高考教育学士学位考试教育学(小学教育)专业《小学课程论与教学论》课程考试大纲参考教材1、余文森,刘家访,洪明主编:《现代课程论基础教程》,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余文森,刘家访,洪明主编:《现代教学论基础教程》,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考试要点说明:本大纲在考试要点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
三个能力层次呈递进关系。
各能力层次的涵义是:识记: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达。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全面领会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和联系。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一、《现代课程论基础教程》第一章课程内涵1、识记课程论诞生的标志:博比特及其代表作《课程》2、识记泰勒课程论思想的实践基础:“八年研究”3、理解“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4、理解“课程是知识”与“课程是经验”5、理解“课程作为目标或计划”与“课程作为活动或进程”6、理解古德莱德对课程五个层次的划分7、理解关于课程论与教学论关系认识的几种观点第二章课程目标1、识记课程目标取向的划分:舒伯特及其四种课程目标取向的划分2、理解课程目标四种基本取向的基本内容3、理解课程目标四种基本取向的关系与利弊4、理解制定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5、理解制定课程目标的基本原则6、理解制定课程目标的基本思路与环节7、理解我国传统课程目标存在的问题第三章课程标准1、识记课程标准的含义2、理解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异同3、理解课程标准编制涉及的主要问题4、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5、理解新课改背景下国家课程标准的内容与框架6、理解国家新课程标准的意义第四章课程结构(一)1、识记按不同标准划分的课程类型2、识记学科课程、经验课程的含义3、理解学科课程、经验课程的优缺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4、识记分科课程、综合课程的含义5、理解分科课程、综合课程的优缺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6、识记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含义7、理解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优缺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8、识记校本课程的含义9、理解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之间的关系10、识记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的含义11、理解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12、识记预设课程、生成课程的含义13、理解预设课程、生成课程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14、理解课程结构的性质15、理解课程结构的呈现形式16、理解课程结构与课程目标的关系17、理解确定课程结构的程序18、理解课程结构的功能第五章课程结构(二)1、理解新课程改革的内容要点2、理解新课程培养目标与新课改目标3、应用:分析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与结构4、理解义务教育课程结构的特征5、理解普通高中新课程结构的价值取向6、应用:分析普通高中课程的三个层次构成第六章课程资源1、理解课程资源的特点2、理解课程资源的存在形态3、识记按不同标准划分的课程资源的类型4、理解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5、理解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途径6、理解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应注意的问题7、应用:运用课程资源开发的策略为一所学校分析设计课程资源开发第七章课程实施1、理解关于课程实施本质的两种观点2、理解课程实施的三种取向3、理解课程实施研究的意义4、理解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5、理解课程实施的三种策略6、理解课程实施的四种模式7、理解新课程实施的主要策略与优势8、理解影响我国新课程实施的因素9、理解完善新课程实施的若干对策第八章课程评价1、识记课程评价的含义2、理解课程评价的对象3、理解课程评价的功能4、理解课程评价的方法5、识记按不同标准划分的课程评价的类型6、识记相对评价、绝对评价的含义7、识记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的含义8、理解新课程评价观的基本要点第九章课程管理1、理解课程管理的内容2、理解课程管理的意义3、理解三种典型的课程行政管理模式4、理解四种学校课程管理模式5、应用:联系实际说明校本课程管理的程序6、应用:联系实际说明学校课程领导的职能第十章课程变革1、理解课程变革的影响因素2、理解当前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特点3、理解课程内涵的发展趋势4、理解我国课程改革的意义二、《现代教学论基础教程》第一章教学意义1、理解教学价值的基本特性2、理解教学的意义第二章教学主体1、理解教师的角色2、理解学生的基本属性3、识记师生交往的本质属性和基本属性4、理解师生教与学关系的基本内容5、理解建立新型师生伦理关系的策略6、理解形成积极师生情感关系的策略第三章教学目标1、理解历史上存在的几种教学目的论2、理解教学目标的功能3、理解布卢姆等人教学目标分类的三大领域及其基本内容4、应用:运用布卢姆等人的“教学目标分类学”制定教学目标5、理解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的基本内容6、理解巴班斯基的教学目标分类7、理解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原则8、应用:运用教学目标设计的步骤与方法设计教学目标9、理解新课程的三维目标10、理解教学目标的发展趋势第四章教学规律与原则1、理解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的异同2、理解教学相长性规律的内涵3、理解教学相长性规律的原则要求4、理解教学发展性规律的内涵5、理解教学发展性规律的原则要求6、理解教学教育性规律的内涵7、理解教学教育性规律的原则要求第五章教学内容1、识记教学内容的含义2、理解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3、理解教学内容组织的几对基本关系4、理解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的基本环节5、识记教科书的含义6、理解教科书编写的基本要求7、理解“教教科书”与“用教科书教”的区别8、理解“用教科书教”的适度空间第六章教学组织形式1、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作用2、理解各种教学组织形式类型3、应用:结合实际说明如何选择教学组织形式4、识记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5、理解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6、识记课的类型和结构7、理解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和局限性8、理解班级授课制的改革动态9、理解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及其基本内容第七章教学方法1、理解教学方法的含义2、理解教学方法的特点3、理解教学方法的意义4、理解现代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5、识记我国中小学常用教学方法的类型、功能及其应用要求6、应用:结合实际说明如何运用中小学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7、理解教学方法选择与运用的指导思想8、理解何谓适当的教学方法及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8、理解运用教学方法的原则第八章教学手段1、理解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2、理解现代化教学手段对教学理论的影响3、理解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点与局限4、理解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发展趋势5、应用:结合实际说明如何选择和运用教学手段第八章教学模式1、理解教学模式的结构2、理解教学模式的特点3、应用:结合实际说明程序教学模式、掌握学习模式、发现学习模式、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暗示教学模式的运用4、理解传递——接受教学模式及其优缺点5、应用:结合实际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几种教学模式的运用6、应用:结合实际说明如何选择和运用教学模式7、理解教学模式建构的原则8、理解教学模式研究的发展趋势第十章教学评价1、理解教学评价的内涵2、理解布卢姆划分的教学评价类型及其应用3、理解相对评价法、绝对评价法和个体内差异评价法4、理解当代教学评价发展的特点5、应用:结合实际分析当前考试评价存在的问题第十一章教学艺术1、理解教学中认识与情感、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共性与个性几对范畴2、理解形象性教学的要求3、理解形象性教学的目的4、理解情感性教学的要求5、理解情感性教学的目的6、理解创造性教学的表现5、理解创造性教学的目的第十二章教学改革1、理解新课程的教学观2、理解新课程的学习观3、应用:结合实际分析新课程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考核说明考试形式:开卷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题型比例:填空题10%;名词解释20%;简答题30%;论述题24%;材料分析题16%认知层次比例:识记20%;理解60%;应用20%。
教师证考试专业知识点总结
教师证考试专业知识点总结一、教育学1. 教育学的概念和范畴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的综合性学科,主要包括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的本质、教育的劳动性质、教育的发展规律等内容。
2. 教育的目标、对象和方法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自我认识和社会适应能力;教育的对象是学习者,包括幼儿、学龄儿童、青少年和成人;教育的方法主要包括教学、训练、启迪等。
3. 教育的理论基础教育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形式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教育社会学理论、教育史论等。
4. 教育的管理与监督教育的管理与监督主要包括学校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等内容。
5. 教育的伦理道德教育的伦理道德主要包括教师的职业操守、学生的行为规范、学校的规章制度等。
二、心理学1.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包括心理过程、心理结构、心理发展、心理调控等内容。
2.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婴儿、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心理发展过程,包括生理、认知、情感、社会等方面的发展。
3.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学习过程、教学方法、学习动机、教学评价等内容,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4. 个体心理学个体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的心理特征、个性差异、行为特征、心理活动规律等内容。
5.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社会环境对个体心理的影响,以及个体在社会中的心理活动规律等内容。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理论1.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示范法、探究法等。
2. 教学理论教学理论主要包括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认知主义教学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情感主义教学理论等。
3.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选择等。
4.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诊断性评价、综合性评价、质量分析、评价改革等。
四、课程与教学1. 课程理论课程理论主要包括课程的概念、课程的基本特征、课程的结构、课程的目标等。
现代教育技术(期末考试要点)
现代教育技术(期末考试要点)教育技术的两个定义:1.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美国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重点了解P4~P5)教育技术的名称发生了多次变化:视觉教育——视听教育——视听传播——教育技术我国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1.萌芽阶段,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末,这一阶段主要是运用幻灯片、播音、电影等媒体进行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活动。
2.初步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非常重视电化教育的发展,成立了专门的电化教育处,负责全国的电教工作。
3.迅速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教育部正式成立了领导全国开展电化教育工作的电化教育局、中央电教馆;国家对发展电化教育进行了重点投资,我国许多院校得到了电教设备的补充和更新。
4.系统发展阶段,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电化教育领域积极吸收了美国教育技术中的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和发展,开始迈入系统发展阶段。
教育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1.课堂教学领域2.远程教学领域3.企业员工培训领域教育技术中的几种重要的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刺激——反应理论)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教育技术中几种重要的教学理论:1.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2.布鲁纳的结构——发现教学理论3.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4.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20世纪80年代,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
该理论指出,人的智能有8种: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信息时代教育的特点:1.信息时代教育的特点首先体现在终身持续学习目标的确定。
2.信息时代教育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效果,注重学习者学习之后能够做什么,能够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即学习效果导向问题。
湖南师范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自命题考试大纲 950《思想政治教育》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950] 考试科目名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学)一、考试内容及要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学)考试目标:1、系统掌握并运用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2、理解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任务、过程、规律、原则和方法。
3、能将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基本理论运用于中学思政课新的教学情境与教育实践,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考试内容:1、思想政治学科原理论(1)思想政治学科历史回顾。
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新中国思想政治教育;优秀的德育思想(2)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3)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
历史论德育性质;内容论德育性质;特点论德育性质;途径论德育性质。
(4)思想政治学科的功能。
思想政治学科的导向性功能、规范性功能和个性化功能。
(5)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范畴。
教师与学生;教育与教学;传授与接受;内化与外化;社会化与个性化;教学生活化。
(6)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任务。
完成基本理论教育的任务;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完成各种能力教育的任务;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2、思想政治学科课程论(1)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课程的定义;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中介和手段,是对教学目标、教学科目、教学内容范围、教学程序、教学活动等的规划设计,以及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获得促进自身发展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文化和经验。
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改革是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基础课程新的培养目标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目标。
(2)思想政治学科的课程标准思想政治教育课课程标准的涵义、特点、制定过程及构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最新版)。
(课程性质与基本概念;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业质量与实施建议。
)(3)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体系;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分类。
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
精选文档《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总学时:4学时学分:1学分适用对象:三年制高职开设学期:第一、二、三、四学期,每学期4学时考核方式:形成性考核一、课程定位《形势与政策》是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是高等学校对大学生系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必修课程。
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的核心课程,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
二、课程目标(一)能力目标帮助学生掌握全面思考、理性分析时事热点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应对时政热点的理性思维,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潮和言论的影响,能够与党和政府保持高度一致。
(二)知识目标1.了解时事热点问题的背景、原因、本质。
2.掌握分析时事热点问题的方法。
(三)素质目标能够自觉拓展学习视野,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自己为中华民族振兴而努力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课程内容设计(一)课程内容选取1.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具有理论性与时效性的特点,因此其内容具精选文档有特殊性,不同于传统课程有固定的教学内容体系。
本课程教学内容根据教育部社政司下发的每学期《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主要围绕党和国家推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当代国际、国内形势的热点问题,服务于我校人才培养目标,从当下实事热点中选材,注重选择学生关注度高、社会影响面大的热点、难点问题。
每学期选择两个专题。
2.各小组选择教学专题须经集体讨论、教学专题确定后,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料,保证材料的真实性、生活性、针对性,以提高学生对形势与政策的认知能力为着力点,进行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教育,引导学生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的大局。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大纲(20150421)
《形势与政策(本科)1》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形势与政策课程编码:52910017-52910021 学时:16 学分:0.3学分开课学期:第1-5学期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全校所有本科专业先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形势与政策教育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教学内容:教育部根据中宣部关于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部署,每年制定两期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于春、秋两季学期开学前印发全国各地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作为教学参考资料。
教学课件与文字稿采用中宣部、教育部委托《时事报告》杂志社编写制作的反映国内外形势最新动态的《形势与政策》专题讲稿、《时事报告大学生版》和《时事》VCD作为学生学习辅导资料。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开展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形势观与政策观,综合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等形势,充分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立足高远,视野开阔,将前期所学习过的四门思想理论政治课的原理,转化为认识世界、分析时事、站稳立场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手段,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凝练社会主义信念,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优秀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
《现代教育技术》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现代教育技术》形成性考核作业一、书面作业第一章、第二章1、简述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教育技术就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分为有形的技术(物化形态)和无形的技术(智能形态)两大类。
2、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的5个方面是什么?(1)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
(2)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开发。
(3)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应用。
(4)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管理。
(5)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
3、简述学习资源开发的主要步骤。
(1)进行学习资源的统规划。
(2)组织开发队伍。
(3)设计与开发。
(4)测试、评价与修改。
4、运用信息技术学习的优越性有哪些?(1)超时空性(2)多元选择性(3)学习创新性(4)交流便利性(5)个别适应性5、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有哪几方面?(1)意识与态度(2)知识与技能(3)应用与创新(4)社会责任6、教育技术发展历程的三条主线是什么?(1)视听教学(2)个别化教学(3)教学系统设计7、简述“教育技术”和“电化教育”的联系和区别。
教育技术与电化教育都是具有相同属性的新兴学科,在教育学科领域中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地位与作用,但是从概念和涵盖范围以及研究的层次、深度与广度都有所区别。
8、当前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呈现哪些趋势?(1)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改革的结合日益紧密(2)系统集成技术的发展9、简述教育传播效果理论的5个原理。
(1)共同经验原理(2)抽象层次原理(3)重复作用原理(4)信息来源原理(5)最小代价律与媒体选择原理10、教育技术的个理论基础是什么?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教育传播学理论系统科学理论11、系统方法基本步骤有哪些?分析确定问题;确定所要解决问题的目标;设计可供选择的方案;选择最优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试验、评价和修订解决问题的方案;应用和推广解决问题的方案。
12、简述课堂多媒体教学传播模式。
课堂多媒体教学传播模式是当前学校课堂教学的主要教学形式。
在课堂多媒体教学传播模式中,教师分析教学内容、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教学对象的知识水平去选定与编制所需的各种教学媒体,将多种媒体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最佳的课堂教学结构,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去调整教学内容和所运用的媒体。
教师上岗考试知识点总结
教师上岗考试知识点总结一、教育理论基础教育理论基础是教师上岗考试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涉及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法规等方面的知识。
教育哲学是研究教育的目的、价值、原理和方法的学科,需要掌握一些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以及各种教育思想家的代表作品和思想观点。
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学科,需要了解教育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以及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过程的学科,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心理辅导技巧。
教育法规方面的内容主要涉及我国的教育法律法规,包括《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需要掌握这些法规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上岗考试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涉及课程标准、教学设计原理、教学设计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课程标准是教育部门颁布的针对各个年级和学科的教学大纲,需要了解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教学设计原理是指教学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手段的设计等。
教学设计方法是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设计教学方案和教学活动的方法,需要了解几种常用的教学设计方法和技巧,如项目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上岗考试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需要了解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技巧的原则和要点。
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示范法、练习法、游戏法等,需要了解这些教学方法的特点和运用条件,以及如何在教学中巧妙运用这些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技巧包括提问技巧、讲解技巧、辅导技巧、引导技巧等,需要了解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巧妙运用这些技巧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和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师上岗考试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评价目的、评价原则、评价方法和评价技巧等方面的知识。
6《形体与舞蹈》(航服)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形体与舞蹈》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形体与舞蹈》二、课程性质、课时《形体与舞蹈》课程是航空服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是航空专业的主干课程。
为了使航空专业学生具备我国中高职艺术教育的多面性发展素质,我们的学生须具有基础的舞蹈知识以及较好的形体气质修养。
课程依据行业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和学生身体状况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训练与实际的联系,为其培养较好的自信心,让学生在训练中逐渐符合职业要求,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行业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航空服务专业,共 360 学时。
三、课程目标课程的教学目标:该课程旨在通过了解形体与舞蹈训练的概念、特点、内容及作用,掌握训练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技能,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仪容、仪表、服务意识和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形体素质,改善和雕塑身体形态,培养高雅气质和风度,陶冶美的情操,提高审美品味,为学生从事航空服务工作塑造良好形象奠定基础。
课程的任务:本课程的学习,从地面动作开始——扶把练习——中间脱把练习,沿用了芭蕾舞的形体训练体系。
系统的、规范的训练,让学生掌握正确站立形态、动作姿态、方向,身体各部位运动幅度、速度、灵活性,身体控制的稳定感、协调感、肌肉的力量,通过民族民间舞的学习,改变学生形体动作不合理的原始状态,提高身体灵活性,培养良好的姿态和节奏感,增强可塑性和学生形体的表现力。
四、课程内容与学习目标(下表适合于第一学期)(下表适合于第二学期)(下表适合于第三学期)(下表适合于第四学期)(下表适合于第五学期)五、课程考核办法本课程为考试课,采用百分制形式计分。
该课程考核内容与所占比重如下表:六、课程建议1、通过学习, 使学生了解形体与舞蹈的基本理论知识,舞蹈的源与流、舞蹈构成的要素和术语,以及塑造形体美的一般规律,形体舞蹈的基本内涵、功能和特性。
2、掌握训练的基本技术技能,纠正不良姿态,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可塑性,培养良好的仪容、仪表和仪态。
教资科目一三观历年考点
教资科目一三观历年考点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而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承担着培养人才、传承文化的重要使命。
教育学是教师教育的基础学科,教资考试中的教育学科目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原理、教育法律法规等,涵盖了教师教育的各个方面。
下面将从教资科目一和科目三的历年考点入手,分别对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原理进行介绍。
一、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和规律的学科。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
教育心理学的历年考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习与记忆:学习是人类获取新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而记忆是保持和回忆所学内容的能力。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记忆机制和记忆规律,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提高记忆力和学习效果。
2. 智力与思维:智力是人类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是智力的表现形式。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思维方式,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差异化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 动机与情感:动机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内在力量,情感是人们对事物产生的主观情绪体验。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动机和情感状态,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投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4. 个性与发展:个性是人的独特气质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发展是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逐渐成长和完善的过程。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规律,通过个性化教育和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教育活动的规律和原则。
教育学原理的历年考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目标与任务:教育目标是教育活动的指导方向,教育任务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具体行动。
教师需要了解教育目标的确定和教育任务的落实,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价。
2.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育手段和方式,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具体工具和材料。
教师需要了解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优缺点,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教课考试要点:1、学生手册修订:处罚条例的修改,例如什么情况下为留校察看处分,什么行为属于开除学籍处分,什么行为属于作弊该得什么样的处分等等;2、世界经济形势方面,面对经济低迷,世界各经济体采用什么方式来应对国内矛盾,振兴经济发展;一些经济体,例如G20,上合组织,金砖五国等等是怎样运作的;一些新兴的经济带,例如丝绸之路经济带,太平洋西岸新月形经济带等等是怎样形成的;一、当前状态:总体延续低迷1.增长:全球经济复苏步履蹒跚全球经济复苏步伐依然沉重经济增长速度仍显低迷。
先看发达经济体。
增长趋势出现分化总体不容乐观。
最近美国的经济状况相对好一些,一个原因是家庭的资产负债表在不断改善。
美国的主要问题是企业投资各种数据显示美国企业现在手里有上万亿美元的钱放着不投资,而且政府投资也开始下降。
政府2013年开始自动减支2013年第一季度政府支出负增长0.7%,第二季度减支速度更快。
整体来看,美欧日经济中,美国相对来讲还算不错,2012年经济增长率为2.2%,2013年可能是2.0%左右。
这是美国的情况. 欧洲的情况不那么乐观。
2012年欧元区经济增长率为-0.6%. 2013年的情况相对好一些,但还是负增长,可能在-0.5%至0之间。
这和它的政府支出缩减有很大关系。
政府支出不断压缩2012年是负增长0.2%,2013年预计负增长0.4%。
总体看欧洲经济没有什么亮点。
日本的情况争议比较大。
这主要是因为安倍上台以后推行了所谓“安倍经济学”的政策,日本银行向经济体系注入大量流动性,投放大量货币,让市场不缺钱,目标是要把通货膨胀推到2%。
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安倍经济学解决不了日本经济面临的深层次问题。
企业竞争力问题、结构改革问题,这些都不是通过注入流动性就能解决的。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情况,总体是保持双速增长与过去10年一直如此。
发达国家速度下降,受外需急剧下降以及国内经济调整的影响发展中国家也放缓了经济增长的步伐。
2.就业:发达国家失业率仍处高位由于经济不景气和深层次的结构问题,失业问题仍是摆在西方发达经济体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美国,就业市场改进缓慢,劳动参与率创历史新低。
在欧洲,经济的衰退严重影响到劳动力市场。
与欧美相比,日本的失业率长期以来处于较低水平,但相比以往,其就业形势较为严峻,青年失业问题尤为突出。
3.物价:通货膨胀总体水平低迷总体来看,全球通货膨胀水平较上年明显回落,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通胀水平同步走低。
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的通胀水平总体上高于发达经济体,其中多数国家通胀压力有所缓解,但亦有部分国家通胀压力加大。
4.贸易:增速明显放缓争端频繁与世界经济增速放缓趋势一致,全球贸易增长明显下降。
5.债务:发达经济体债台高筑与欧债危机显著恶化相比,当前美国和日本则充当着主要避风港作用,其融资能力暂时稳定,但其偿债能力亦在沿着不可持续的道路发展。
相对于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财政状况要好得多。
二、深度调整:变化特点突出当前的经济形势表明,国际金融危机已由“急症”转为“顽症”,演变成为二战后最为严重、漫长的经济危机。
虽然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不容乐观,但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
1.欧、美、日央行进一步量化宽松2012年2月,欧洲央行实施了第二轮长期再融资操作,与第一轮一起,共计向欧元区银行提供了1.02万亿欧元的1%低息贷款。
9月6日,欧洲央行推出没有规模和时间限制的直接货币交易计划,即欧洲央行可以决定开始、持续或者停止购买债券,对购入债券没有数量限制,但是会将购入的债券全部冲销掉。
9月1 3日,美联储出台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即每月购买40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并且没有时间和总额限制。
美联储同时宣布,将超低水平的联邦基金利率(O%~0.2 5%)至少延至2015年中期。
9月19日,日本央行宣布将资产购买规模增加10万亿日元,日本央行累积资产购买规模达到80万亿日元。
12月12日,美联储宣布了第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每月采购450亿美元国债,加上第三轮量化宽松每月400亿美元的宽松额度,美联储每月资产采购额达到850亿美元,并用量化数据指标来明确超低利率期限。
2013年1月,日本政府与日本银行确定实现物价上涨2%的目标,决定推行利用资产买入基金的“无限期购买资产方式”,从2014年开始无限期每月购买13万亿日元(约合1450亿美元)的资产,继续维持0~0.1%的实际零利率水平。
短期来看,欧、美、日央行进一步释放流动性的措施缓解了金融市场和政府债务危机,并提振了投资者信心。
但释放出的大量的流动性可能会导致国际资本的大规模流动、汇市和股市的震荡以及包括能源在内的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非自然上涨,并对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复苏带来不利影响。
2.欧债危机撮合欧洲财政合作在欧元区,部分国家的主权债务和银行体系债务相互作用使欧元区债务危机进入了恶性循环,债务危机不断加剧和升级。
希腊政治危机引发的退欧风波,直接影响了整个欧元区域行业,欧债危机从欧元区边缘国家蔓延至西班牙和意大利等核心国家,其中西班牙同时爆发银行业和国债危机。
2012年是欧元区重债国的偿债高峰期,欧元区全年到期债务总额约1万亿欧元。
尽管欧债危机给欧洲经济蒙上了阴影,但也为欧元区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提供了契机。
2012年,欧元区在财政、金融一体化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2012年1月,除英国和捷克以外的欧盟25国通过旨在加强财政纪律的“财政契约”草案。
3月,25国正式签署草案,并启动批准程序。
7月,欧元区各国财长正式签署成立欧洲稳定机制的协议,为请求救助的欧元区成员国提供金融援助。
9月,欧盟委员会拟定了欧洲银行业联合监管体系的路线图,该提案在12月中旬的欧盟峰会上获得通过。
10月,欧盟峰会就银行业单一监管机制问题达成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长期再融资操作和直接货币交易等干预措施的出台,使欧洲央行朝着职能多样化和功能强化的道路迈进了一大步。
3.发达国家“日本化”特征日趋明显这一现象表明发达世界所面临的问题与困境具有一定的内在同一性,“日本化”特征或许将成为经济体制、经济结构和生产消费方式相近的社会中的系统性问题。
这同时也某种程度上预示着美、欧、日等主要发达经济体进入了一个中长期低速增长通道。
4.亚洲经济一体化新路线图显露但受到政治掣肘在亚洲经济一体化方面,除了“东盟+3”、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等原有进程外,出现了一些新的合作动向。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地区财金合作取得重大进展。
2012年5月,东盟与中日韩(10+3)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就加强清迈倡议多边化危机应对能力达成共识:清迈倡议多边化资金规模扩大一倍至2400亿美元,且备方出资份额不变;与IMF贷款规划的脱钩比例从20%提高到30%,并延长救助资金使用期限;将现有危机解决机制命名为清迈倡议多边化稳定基金。
其二,地区经贸合作迈出新的步伐。
2012年5月13日,中曰韩三国正式签署《关于促进、便利和保护投资的协定》,为中日韩自贸区建设提供了重要基础。
三国领导人一致同意年内正式启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
8月30日,在第15次东盟与中日韩经贸部长会议上,三国经贸部长就11月份启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达成一致,进一步推动了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程。
但是,日韩、中日以及中国与部分东盟国家的政治与外交关系由于领土争端迅速降温,并对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构成挑战。
5.贸易不平衡程度减弱6.大宗商品价格结束本轮增长7.全球治理进展不显著但有亮点相比国际金融危机初期的全球经济政策协调与全球治理变革,当前全球治理领域未取得明显进展。
作为全球治理的首要平台,G20峰会以及财长与央行行长会议又一次被欧债危机所“绑架”,因而未能给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全球货币金融体系改革进展也十分缓慢。
值得关注的是,全球治理仍呈现两大亮点。
一是WTO扩员并在服务贸易自由化、政府采购和信息技术协定等具体领域取得新进展。
俄罗斯正式成为WTO第158个成员国。
二是金砖国家探讨全球治理的新途径。
2013年金砖国家峰会就完善全球经济治理达成新的共识,确定建立应急外汇储备库和新的开发银行。
8.主要国家领导层换届引发经济政策变化在世界经济大事中,选举是最重要的主题之一。
在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美国、法国和俄罗斯均进行大选,中国也进行了领导人换届。
在发达国家深陷债务危机和面临财政紧缩、社会压力加剧,新兴经济体增速总体下滑、复苏乏力的背景下,选举政治对经济政策的影响表现日益突出。
美国总统奥巴马连任后,面对当前国内经济形势,尽管短期内将继续实施刺激政策促进经济增长,但长期来看,将逐步转变为通过削减开支并上调针对富人的税率来削减政府赤字。
法国总统奥朗德上台后,对内推出了涉及经济和社会等多个领域的经济改革计划,包括推进税制改革,通过税收调整实现财政平衡;增加就业岗位,保障和改善民生;振兴工业,扶持中小企业;严格监管金融行业;调整能源结构,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等。
俄罗斯总统普京当选后确定了保持经济增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优先发展议题,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措施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全面打造多元“新经济”。
中国的新领导人确立了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长远目标,经济发展路径日益清晰。
三、我国发展:机遇挑战并存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充满变数,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明显抬头,潜在通胀的压力较大,世界经济仍处在深度转型调整期。
这一判断意味着,不论从短期,还是中长期来看,国际经济环境将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多方面的影响。
1.国际金融危机加快世界经济格局变迁,有助于我国话语权的提升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和加拿大组成的G7,由于囊括了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在协调经济政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对发达国家,也对整个世界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作为分水岭,G20取代G7,开始在协调全球应对金融危机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也就是说,以前,G7成员国的财政部长、中央银行行长们坐在一起就可以对全球经济“发号施令”,如今不行了,越来越多的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已经紧密地融入到全球国际分工链条当中。
传统发达国家的经济地位在相对减弱,新的力量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越来越突出,没有这些力量的参与和支持,很多全球经济问题根本就解决不了。
在这种形势下,我国的地位、影响力和话语权不断提升,比如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重要机构的一些高级职务由中国人来担任;中国在世行的投票权从2.77%提高到4.42%,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股东。
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地位和发言权已有较大跃迁,基本实现了从被动到主动、从外围到核心、从配合讨论到参与决策的角色转变。